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计算机课总结体会范文

计算机课总结体会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计算机课总结体会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计算机课总结体会

第1篇:计算机课总结体会范文

关键词: 中等职业学校 计算机课堂教学 学习兴趣

中等职业学校的教学过程,紧紧围绕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让学生在学习中建立自信和体验成功的欢乐,使其得到主动发展。将充满学习兴趣的课堂教学模式运用于计算机教学,对培养学生的自信心,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具有重要的作用。下面我就充满学习兴趣的教学模式在计算机课堂中的具体运用谈几点看法。

一、课堂之初,创设情景,激发学习兴趣

任何一门课,都要从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入手。只有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吸引了他们的注意力,才能让他们主动去学。我在讲授计算机基础这门课时,根据科目教学内容和学生的认知能力,运用各种适当的教学手段和方法来吸引学生,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去学。课堂激趣方法有很多,常用的方法有以下几种。

1.以物激趣

对于一些抽象、复杂的内容,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或教具实物等。比如,介绍外存储器时,我准备了3.5′、5.25′的软盘和光盘各一张,以及一个废旧的硬盘,使学生能一眼看出这几种外存是有区别的,然后从存储介质、组成材料、容量、存取速度等方面加以介绍。

2.以疑激趣

精心构思,设置悬念,根据每节课内容的特点,设计相关课件,激发学生的好奇心,造成学生心理上的焦虑、渴望和兴奋,让学生带着问题去学习、思考与探索。比如,我在讲解Word 2003的页面格式时,先设计好一份文档,加上页眉、页脚,选择一种漂亮的页面边框,把不同的段落设置成不同的字体和颜色,再加上不同的底纹效果,把本节课所要讲的内容全都用上,尽量做得漂亮些,然后展示给学生看。这样,学生会很自然地接受这一部分内容,并且会主动地去学习,还能充分发挥他们的艺术想象力,设计出自己满意的文档效果。

二、课堂中,创新的教学方法,培养学习兴趣

中等职业学校计算机课堂教学,可采用“让学生走上讲台”的教学方法。教师应该把握时机,鼓励学生走上讲台。可选择教材中以操作演示教学为主的某些章节知识,例如Windows XP中“画图”工具的使用,文字处理系统“Word 2003”的使用,电子表格“Excel 2003”的使用,等等,在学生中开展“今天我来当老师”的活动,以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的兴趣。活动之初,可安排心理素质较好、操作水平较高、语言表达能力较强的学生担当重任。不过,教师必须事先对他们加以辅导,以确保他们能在上课时获得成功。这样一来,不仅能增强“小老师”的学习兴趣和自信心,而且能带动整个班级的学习气氛。在活动过程中,可以发现:一方面,“小老师”对这种机会都非常珍惜,课下会很自觉地做课前准备。有时他们精心准备的“教案”,会对教师以后的工作有所帮助。另一方面,“学者”都能集中精力听课,课堂气氛非常活跃、融洽。实践证明,只有教师充分相信学生的能力,敢于放手,善于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他们的求知欲,让他们享受学习中成功的喜悦,才能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学习主动性与创造性。

在讲授知识的基础上,让学生自己动手尝试实践,对新知识加以运用,这是一个关键过程。在计算机课堂教学中,运用新知识主要是让学生通过上机操作来亲自动手尝试完成一个练习。在这个过程中教师一般只需对学习有困难的学生进行个别辅导,并且可让“小老师”也参与到辅导中来,让学生爱上参与教学和主动学习。

三、巧妙结课,保持学习兴趣

一堂好的计算机课不仅“课伊始,趣已生;课进行,趣正浓”,而且“课结束,趣犹存”,使学生保持良好的学习兴趣。因此,在课堂总结时,精心设计一个新颖有趣、耐人寻味的总结,不仅能使学生巩固知识,保持兴趣,而且能进一步激起学生求知的欲望,活跃思维,开拓思路,在热烈、愉快的气氛中把一堂课的教学推向,给学生留下一个激发兴趣的悬念,使课堂开始引人入胜,课堂结尾扣人心弦,整个教学过程协调、完美。

例如,教学“认识Windows XP”,新课可以这样结尾:“同学们,今天这节课我们学习了操作系统的基本知识和基础操作,能够给自己的电脑桌面穿上一件漂亮的衣服。我们能不能自己动手,创作一幅作品,把它设置成原创桌面呢?这些知识就是我们下一节要学习的――使用Windows XP附件画图,有兴趣的同学可以自己先自学。”此课的“尾”就成了彼课的“头”,使新旧课之间有了衔接,把一次一次的课堂教学连贯起来,给学生创造一种学无止境的感觉,有助于保持学生继续学习的兴趣。

四、课后,提高教师自身信息素养,发展学习兴趣

教师的计算机专业素养是影响中等职业学校学生计算机素养的关键,是让学生喜欢上计算机课堂的关键。教师需不断地加强现代教育技术的学习,及时地转变教育思想观念,让计算机课堂充满活力。同时,教师也应该让学生有成就感,即学生通过教师的引导,自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而获取知识的成就感,从而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效率。

通过参与计算机课堂教学,我深深地体会到:要上好计算机基础课,必须充分调动和发挥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利用现代化教学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保持学生的学习兴趣,发展学生的学习兴趣,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激发他们积极思考的能力,发挥其潜在的创造性思维,培养他们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这样才能真正完成教学目标,达到教学目的,让学生学有所成。

参考文献:

[1]余文森,吴刚平.新课程的深化与反思[M].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

[2]王永梅,王冬平.计算机基础教学改革初探[J].合肥学院学报,2005.

第2篇:计算机课总结体会范文

【关键词】计算机基础知识 途径

计算机技术是现代信息科学技术的基础,是现代信息社会的主要技术之一,它已被广泛应用于社会的各个领域,对人类社会的进步与发展产生了重大而深远的影响,正在并将继续改变人类的学习方式、工作方式和生活方式。小学计算机课程是适应时代需要而开设的一门新兴学科,是培养学生对计算机的兴趣和意识,提高其科学文化素质,帮助他们掌握计算机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重要途径,并为学生适应现代信息社会的学习、工作和生活方式打下必要的基础。在小学阶段,如何进行计算机课程的教学,使之顺应时代要求,适应儿童发展的需要呢?笔者作了如下探索:

一、消除畏惧心理,使学生“敢”动

通过各种媒体的宣传,学生对计算机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和求知欲,他们希望能接触、了解计算机,但由于计算机设备相对比较昂贵,各校都制订了严格的操作、使用制度,老师对学生的使用作了严格要求,使学生不敢动。这种“管得过多,统得过死”的教学方法不利于学生对计算机的学习。因此,在学生学习计算机这门课程之前,我先从计算机的发展史谈起,告诉学生:计算机价格昂贵是由于凝聚了人类的智慧,它能快速、高效地解决许多复杂的问题,只要我们正确使用,不仅不会损坏,还能为我们服务。然后讲计算机使用的注意事项:开关机按照一定的程序,不要频繁地开关机等。并手把手地教他们开关机的方法。学生听得兴趣盎然,操作得认认真真,教育效果不言而喻。

二、教给操作方法,使学生“会”动

计算机课程是中小学的一门独立的知识性与技能性相结合的基础性学科,为学生适应现代信息社会中的学习、工作和生活方式打下必要的基础。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这一条普遍的教学原则,在小学计算机课教学中也不例外。计算机学科是一个应用性和工具性学科,操作性和实用性都很强,而且计算机技术发展非常迅速,并能很快将新的技术应用于社会,计算机课中的操作更是举不胜举。小学计算机课程仅仅学习计算机的简单常识和基本操作,学生在接触计算机的过程中必然会遇到“拦路虎”。要想充分发挥学生主体的作用,教师就必须教给学生正确的操作方法,达到学生能独立思考、自主操作,遇到困难疑惑主动提出,举一反三的目的。如教学鼠标的操作方法,如果老师就操作讲操作,双击“打开‘我的电脑’,单击选中图标……这样学生亦步亦趋,仅仅学会了这一次操作的方法,遇到其它图标时就不一定会了。我在教学这一单元时,一开始就把鼠标的指向、单击、双击、拖动等方法教给学生,并告诉他们“选中用单击,打开一个图标或执行一个程序时用双击……”,这样,学生掌握了普遍的操作方法,遇到类似的操作就不会被难倒了。

三、激发探求兴趣,使学生“爱”动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只有对计算机产生浓厚的兴趣,才能主动探索计算机知识,掌握操作本领,提高使用计算机的水平。因此,在小学计算机教学中,必须激发儿童的探求兴趣,才能使学生爱动,从而达到“教是为了不教”的效果。如“认识键盘”一课中主键盘区的学习,仅仅让学生进行键盘练习,显得十分枯燥,学生也不能产生兴趣。但教师制作一些多媒体游戏课件,在情景游戏中,输入动物的中文拼音让学生顺利帮助小动物走出困境。这样不但锻炼了指法、熟悉了键盘,而且激起了学生学习的兴趣,激发了学生探求的欲望,学生往往都能很快熟悉键盘,掌握指法,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再如“写字板”的教学,我不是孤立地教学软件的使用,而是让学生从自己的作文本中选择喜欢的作文进行录入、编辑,然后在教师的帮助下打印出来,装订成册,编辑成班级学生作文选。通过这种练习不仅达到了学习编辑设计的目的和效果,重要的是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这种练习不仅克服了学而不用的问题,而且让学生在编辑过程中学习、掌握知识,获得了成功的喜悦。

四、发展特长兴趣,使学生“乐”动

第3篇:计算机课总结体会范文

一、激发兴趣

兴趣是学生学习最好的老师,事实证明,如果学生对事物存在好奇心和旺盛的求知欲,那么他们就可以很快投入到对新事物的学习中,并可以迅速而愉快地掌握所学的新知。因此,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要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利用易被学生理解的、喜闻乐见的事物进行教学,充分激发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的积极性,使学生在学习知识、技能的过程中,不断提高各方面的能力。

比如,我在讲授PowerPoint2003时,我先在大屏幕上演示了一份用PowerPoint2003制作的很美观、精致的课件,在此课件中除了有不少优美的风光图片,还有各种字体、颜色的文字,加上悠扬动听的古筝曲循环播放,同时还可以打开超级链接查看更加详细的有关资料,学生们的注意力马上就被吸引住了,随着课件的播放发出惊叹的声音,这种良好的学习氛围的营造,成功地激发了学生学习新知的欲望,也为PowerPoint2003的学习奠定了基础。接下来,我利用把自己从网上自己搜索一些gif格式的图片、图标等,发送到学生机上,通过演示,让他们插入到自己的演示文稿中,从而创造出形式各异、极富个人色彩的演示文稿,然后再通过大屏幕,将一些富有创意的作品展示给其他同学看,其他同学也可以从中受到一些启发。整个教学过程,学生始终是兴趣盎然,新奇的点子层出不穷,课堂气氛融洽而活泼,就是因为激发了学生学习的求知欲和好奇心,学生学的轻松、愉快,既顺利完成了教学任务,又培养了学生敏锐的观察力和丰富的想象力。

二、精讲多练

计算机课因为其特殊性,所以有着不同于其它学科的教学步骤,它更注重学生的动手操作,学生新知识的掌握必须建立在操作熟练的基础上的,没有上机操作做基础,计算机课根本就是空中楼阁。因此在计算机课上,老师就应该坚持精讲多练。教师尽量把主要知识内容讲得简洁些,把课堂的多数时间尽量留给学生操作,理论中要求学生注意的问题,在实际的操作中更容易凸显出来,这样学生在操作中更能积极主动地学习和思考,而这样问题解决的效果也比枯燥的理论讲解更好。我在进行进行授课时,一般的教学结构安排是这样的:传授新知识为十分钟左右,学生自己进行练习为二十分钟左右,在学生动手操作的过程中,教师要及时解决学生在练习时出现的各种问题,然后用五、六分钟的时间,总结本堂课的重点、难点及学生操作所出现问题,表扬操作熟练的学生,指出学生中普遍存在的问题,要求学生在今后的操作中要注意,最后利用剩余的时间布置一个实际操作题,让学生分组合作完成。

三、合作学习

对于新知的学习,一开始总是有着各种各样的困难,感到无从下手,花费了很多时间却总是做不好,但是,一旦有一位高手在旁边指点,困难就会迎刃而解,掌握新知也会事半功倍。计算机课尤其如此,面对困难自己解决不了怎么办?最简单的办法是向周围的同学虚心学习。实践证明,通过合作学习,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将更加深刻,掌握将更牢固。

第4篇:计算机课总结体会范文

【关键词】公共计算机课 协作式教学

公共计算机课包括《计算机文化基础》、《Visual FoxPro程序设计基础》、《网页设计》等计算机基础课程,都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上机课时通常都不少于理论课时,要求学生必须亲自去“动手”、去实践。但高职学生的学习自觉性、合作意识普遍不强,在公共计算机课的教学别是在上机实训课中学生之间推行协作学习,有利于激发高职学生的学习热情,同时也培养了他们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以便在他们今后的职业生涯中也能保持这种与他人合作的精神;计算机教师之间的协作有利于优化教学资料、共享教学资源;专业课教师与计算机课教师之间的协作有利于计算机工具和专业问题相结合,帮助学生把计算机知识和技能更好地应用于专业领域,解决实际的专业问题。

一、 学生在上机实训课中的协作学习

1.建立协作小组

协作小组通常以3-4人为一组,可以先让学生自主选择合作伙伴,然后由教师根据学生的学习成绩、现有的知识结构、学习能力等因素,采用互补的原则来安排,最好在同一小组里有较好、中、较差三个层次的学生,有利于提高协作学习的效果。为了协调组内关系,需要确定一个组长,主要负责小组内任务分配、协调组内成员等工作,以保证小组内和谐共处。组长的人选可由教师指定学习成绩和协调能力较强的学生担任。

2.布置任务

任务教学法是现今比较流行的也是很实用的教学方法,在协作学习中结合任务教学法,发挥两者的优势,可以大大提高教学的效率。

教师根据教学目标把上机实训内容设计成一个或多个任务,让学生通过完成这些任务来掌握教学内容。教师布置给学生的任务大小要与教学进度的不同阶段相配套,在学习每个单元新知识点的时候,适宜布置一个或几个比较小的任务,要求每个人都必须完成课堂作业;而在单元或课程的综合阶段,适宜布置一个比较综合的任务,要求协作小组成员去分工协作完成的大作业。大作业的设计尽可能具有综合性、可分割性,保证学生既是对已学知识的综合应用,又可以把任务分割成几个独立的模块分配给不同的小组成员完成。

3.活动模式

计算机上机课协作学习的活动模式主要采用“伙伴”、“分工合作”等方式。要求学生上机时同一组的成员在相邻位置就坐,便于交流和沟通。通过组内成员伙伴式的密切沟通与积极协作学习, 完成学习任务。

“伙伴”式学习:这种模式很适合要求每个学生在都要完成相同任务的情况下,小组成员之间的关系必须是融洽的, 针对老师布置的任务彼此讨论与支援,成员之间相互帮助、相互提示。当某个小组成员在做题时遇到困难,同组的其他成员可启发和帮助他解决疑难,共同完成学习任务。帮助者在给别人作了详细讲解之后,自己对问题的看法也往往有了新的体会和更清晰的理解。这样在帮助别人学习的同时,也有助于自己的学习。

“分工合作”式学习:共同完成某个任务,对问题解决方案进行探索,发挥各自的特点进行分工合作。这种学习方式适合要求在完成一个综合任务的情况下,在共负责任的基础上,完成共同的大作业,实现相同的学习目标。例如,在小组设计一个成绩管理系统的过程中,先是小组成员一起讨论分析目标系统的功能,需要设计哪些表和数据库、哪些表单界面、菜单的搭建等等。总体方面明确以后,然后小组长把任务进行分解,给每个小组成员分派合适的子任务,在每个成员完成自己的子任务时,成员之间的关系又可以变成伙伴式的,相互提示和支援。

4.教师总结评价

对于要求每个人都必须完成同样的任务,可以通过网络的ftp或电子邮件提交作业,教师根据学生完成作业的情况以及当天的行为、态度等表现,或是给予肯定和鼓励、或是给予提醒或恰如其分的批评指正,直接指出作业中存在的优劣,提出表扬或给出建议。

对于一个比较综合的任务,先由每组组长展示自己的作品,进行系统演示,师生共同对作品进行评价,然后教师结合自己的观察,注意组内学生间是否相互帮助、相互促进,是否以一种积极的协作关系完成学习任务,对每个小组的合作过程进行评价。在对小组进行全面的衡量与评价的同时,也要对个体成员进行评价。在最终评价时,应将小组评价和个人评价相结合:不仅要体现整个小组的协作学习成果,也要体现小组成员在学习过程中所做的努力以及个人能力的差异,将个人成绩和小组成绩综合后得出个人最终成绩。

二、计算机基础课教师之间的协作

不同的教师在知识结构、思维方式等各方面都存在着差异,即使是教同一门课程的教师在教学设计、教学内容处理、教学方法的掌握等方面的差异也是客观存在的。而且,在教学实践中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学生在学习中提出的问题也是多种多样的,教师之间的交流和对话,可以相互启发、互相补充,实现知识和经验的互补,有利于更好地辅导学生提出的各种各样的问题。教师之间的协作能发挥集体的智慧,在教学中少走弯路,实现资源的共享,从而提高教学质量。

(1).集体备课和个人备课相结合

从备课环节入手,重视课前的集体备课。公共计算机教研室是教师间合作交流的平台,在公共计算机教研室的活动中,可以完善和提高教师的课(上接第158页)

堂教学行为,也可以让新教师迅速上手。每周的教研室例会上集体备课,对课程的重点和难点、习题、实训内容等进行明确细化,然后每位教师再根据自己的教学特点、班级学生的具体情况进行个人备课。这种做法把集体智慧和个人才能结合起来,既能取长补短,人尽其才,又能因班施教,因人施教。

(2).合作开发课程,建立课程教学网站

公共计算机教研室的教师利用自己的一线教学经验,结合高职学生的特点,合作编写适合本校学生的教材以及实践教程,使学生手中的教材十分有针对性,有效避免了过去那种“高职教材是本科教材的压缩饼干”式的现象,充分发挥教材应有的作用。

建立课程教学网站能大大方便学生课后的自主学习,学生在课后的任何时间里都可以访问教学网站。教学网站在栏目设计上包括首页、师资队伍、课程建设、教学大纲、教学资料、教学视频、在线练习、教学成果、教学评价等。教学网站的内容包括电子教材、教学大纲、考试大纲、教学进度表、教学资源、集体备课的课件和教案、自测题、实践与实验、教学研究、教学论坛、搜索、相关链接等内容。网站在教学论坛栏目中设置自由论坛、教师论坛、学生论坛来实施交互,让教师和学生都能畅所欲言。

(3).及时地交流、沟通和联系

充分发挥网络优势,提高沟通效率。通过建立教研室的“QQ群”,即使教师足不出户,各自在自己的家里备课,只要在线,打开“QQ”,同事们之间的交流和沟通仍然畅通无阻。

三、计算机基础课教师与专业课教师之间的协作

教育部非计算机专业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指导委员会的“进一步加强高校计算机基础教学的几点意见”中,明确要求学生应该利用计算机手段进行表达与交流,利用Internet进行主动学习,为专业学习奠定必要的计算机基础。

《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是一门公共基础课,担任该课程的教师大多为计算机专业毕业,对学生所学的专业了解不多,因此计算机教学就难以和专业问题结合,学生的学习目的不明确,知识也就难以转化为应用能力。所以应将专业问题融入计算机教学中,使计算机课程生动而实用。

计算机教师要经常与专业课程教师进行交流,尽可能多地了解自己所讲授班级的专业概况和专业课程特点。例题讲解选取典型专业问题进行示范解决,每节上机训练中都给出与专业结合的具体任务,布置一些专业问题作为学生作业,尽量做到计算机工具的学习和专业问题相结合,使学生深切感受到应用计算机工具处理专业问题的便捷和实用。

专业课教师在教学中要善于发现专业课程和计算机工具的结合点,积极引导学生应用计算机工具去解决专业问题,专业课教师在设计专业实训项目时要多多与计算机老师交流,让学生尽可能用计算机知识去解决工程实际问题。

参考文献

第5篇:计算机课总结体会范文

【关键词】计算机课堂;高效教学;网络;教学方法;兴趣

中图分类号:G623.58

1前言

从美国发明第一台计算机,到世界计算机的广泛普及,我们可以预见人类进入网络信息时代。因此为了跟上网络信息潮流,计算机课程已被九年义务教育定为必修课程。在小学的学习过程中,语文教学生以认字发音,数学则是训练学生逻辑思维,品德是培养学生良好行为,而这些课程一般都难以吸引学生兴趣。小学生天玩且好奇心强,很难全身心投入学习中,学校可以通过计算机课程的学习来丰富教学内容,进而激发学生好奇心最后带动学生其他学科的学习效率。下面笔者根据多年的教学经验,对小学计算机课堂存在问题以及如何提高学生学习兴趣,促进高效教学做出简要探析。

2小学计算机课堂存在的问题

2.1课堂教学模式过于传统

小学生的学习动力来源于对未知领域的好奇心,如果学生们对某个学科或者某个片段产生了强烈的好奇心,那么这将会使学生学习过程中的效率大大提高。在我国的大部分地区的小学由于教学条件限制,导致计算机课堂和传统课堂的上课模式基本一样:教师通过书本对学生进行理论教学。作为一门实践性非常强的课程,这种传统教学模式完全违背了其教学方法。

2.2未以激发学生兴趣为主

众所周知,学习兴趣就是孩子们最好的导师。然而一些小学的任课教师总是忽略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只注重实现教学目标与教学任务。这与孩子们的学习趋向完全相悖,直接后果就是学生上课的效率不高,尤其是计算机课程更需要以培养学生学习兴趣为主。

2.3教师严肃教学,师生情感不和谐

在传统的小学学习中,教师、家长追求的是“攀比”,这种教师教育水平的“攀比”,家长要求成绩的“攀比”之风严重影响了课堂风气,致使教师为了约束学生的爱玩心里,会过于严肃课堂教学氛围,使得孩子们产生了厌学的情绪,进而导致师生情感不和谐。

2.4教师课堂教学方法乏味

教师教学的过程中往往会出现的弊病就是同一种教学方法反复使用,例如计算机教学中如果教师在教授画图的时候,总是从任务栏、工具栏等开始讲授,那么学生就会对这种计算机术语感到厌烦,没有了良好的开端学生学习效率自然会下降。

2.5学生自身缺乏体验

成功是满足感的最重要的来源,在做某件事的时候一定要让当事人体会成功的感觉才会激发其强烈欲望。而在计算机教学中教师们的讲授内容过多,而且由于学时有限,导致学生们自身实践时间较少,学生缺乏体验,就更没有成功的那种满足感。

3小学计算机课堂提高学生兴趣的措施

3.1教学模式的改革

由于我国非常重视基础教育的教育质量,以及十二五以来对教育投入的加大,使得很多地区的小学配备了多媒体及网络现代化教育设备,通过设备的改革,可以有效的解决传统教学模式教授计算机的窘态,教师可以通过电教手段和机房教育两种教学模式,将计算机教学的多样化展示给孩子,让孩子对计算机这门课程产生强烈的好奇心,从而提高教学效率。

3.2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教师要抱有一种“先入为主”的心态来激发孩子们的兴趣,而且对于内容丰富多样的计算机课程教师一定要讲“活”,特别是第一节课,每位学生都带着一种好奇的心态准备听这节课,那么教师就要抓住学生的这种心理。例如,教师可以利用电教的方法将计算机内部的各个部门放映在大屏幕上,让学生能够简要了解计算机内部构造,对计算机的兴趣油然而生,同时教师还可以通过机房教育,让学生可以近距离的看到计算机内部构造,对其产生兴趣。

3.3教师感性教学,培养师生情感

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要充分的将自身情感融入到课堂中,这就是所谓的感性教学,通过自身情感的融入,可以改善学生心中严肃的的形象,从而提升孩子们上课的积极性,但是一定要切记,消极情感必须排除,同时还要在适当的时候严厉,防止孩子们过分的放纵,难以约束。

3.4教师教学方法的革新

作为计算机教师,教学方法显得至关重要,特别是这种实践性非常强的课程,教师不能根据传统的教学方法教授课程,根据实践的这个特点采取导入法,或者引导法进行教学。

(1)计算机课堂的导入法教学指的是教师通过相关学习课程成功案例的展示,让学生产生兴趣,从而将学习要点、知识讲解给学生。

(2)计算机课堂的引导法指的是教师通过每部分的制作引导学生的兴趣使学生产生疑问,从而达到教授的目的。

3.5增加学生实践

计算机教学如果没有学生自身的实践,那么无论什么方法模式均是失败的,作为计算机教师要保证学生们拥有充足的实际操作时间,通过实际操作了解学生不足的地方,然后帮助学生逐一解答,这样既能有效的促进学生的学习效率,还能增加学生自身的满足感。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3.6兴趣分组

每位学生都会有不同的兴趣爱好,那么教师可以对兴趣差异不大的学生进行分组,通过布置课外作业,要求小组合作,以巩固所学知识,同时还可以帮组学生取长补短,有效的促进教学效率。

4从兴趣入手促进高效教学

爱因斯坦曾经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如果在学习过程中孩子们丧失了学习的兴趣那么将会影响孩子们的基础教育,而兴趣作为孩子们学习动力的最大来源,所以在小学计算机的教学过程中教师要以激发学生兴趣为主,引导孩子们正确的运用网络,然后通过计算机的丰富性、多样性,综合学生学习的各个科目,在兴趣的引导下,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为我国的基础教育提供有力支持,这就是从兴趣入手,借小学计算机的多样性来促进高校教学。

5结语

总而言之,为了促进高效教学,小学计算机课程要以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为主,通过改革教学模式将教师的教学和学生的实践操作相结合,充分的激发学生的学习潜力和学习兴趣。学生由于好奇心的驱使,使得自身能够主动的探索未知的知识领域,为日后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教师通过对学生好奇心的正确引导,促进教学效率的明显提高。

【参考文献】

[1]凌勇滦.激发学计算机学习兴趣教辅结合寓教于乐——小学计算机信息技术教学心得[J].科技致富向导,2012,(4):81-82.

第6篇:计算机课总结体会范文

关键词:新课程;课堂教学改革;信息技术

中学信息技术教学的主要目的是让学生在了解计算机文化、初步掌握一些计算机基本知识和技能的同时,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信息意识和创新意识、有效培养学生对信息的收集、处理、应用和传输的能力,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创造能力。上好初中阶段的信息技术是每一位信息技术老师义不容辞的责任。

一、尊重学生个性,提供适合教育

每一个生命都是鲜活的,每一个学生都是独一无二的,他们都有不同的生活环境,都具有自己独特的智能因素。因此,应该关注学生的个性差异,注意区别对待,及时发现每位学生的闪光点,不失时机地进行培养,只有这样,才会出现更多优秀人才。在信息技术课堂上更是如此,学生原有的信息技术知识结构存在较大差异,教师要在信息技术课堂上提供更多的选择机会,既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又尊重学生的能力差异。例如:笔者在教授“word文字处理”一课的时候,给学生设计了多个作品选题,选题范围包括学校生活专辑、学科学习展示专辑、大自然专辑、趣味动物专辑、喜迎全运专辑和自由发挥专辑。这些备选选题既为学生提供了相关的内容素材,又将沈阳即将召开的全运会社会时事纳入课堂内容,实现了三维教学目标。

二、实施信息技术“分层教学”

“分层教学”是一种在班级制授课条件下适应学生个别差异的课堂教学策略,它着眼于使各层次学生都能在原有基础上得到发展,从而大面积提高课堂教学质量,有利于学生全面成长。这一策略的正确实施,势必有利于新课标中“关注全体学生”教育理念的落实。“更新教学观念,变革教学模式,根据不同学生的具体情况和知识结构进行教学设计,对班级学生进行分层教学,关注学习中的“学困生”。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时间、教学步骤以及教学方法的确定都要从不同层次的学生的实际出发,让学生乐于学且学得会。

如用Frontpage制作网页:课前根据学生基础把全班同学分为三个层次,从高到底依次为A、B、C层。课堂中除了分层辅导外,还设计和布置了分层练习。

1)在网页中加入文字并作相应的修饰;

2)图片、水平线的插入并作相应的修饰;

3)文件、图片超链接的设置;

4)表格线的设置;

以上练习题并不要求所有学生都完成,而是根据学生层次的不同,提出了不同的学习要求。学困生(C层)要求完成第1―5题,完成后可继续完成下面的题;B层要求完成第1―9题;A层要求完成第1―12题。对于学困生来说,老师布置了1―5题,这些任务主要涉及基本网页制作的操作,操作相对简单但任务又比较完整,学生只要完成这些操作,就能制作出一个相对实用的网页,保障全体学生能体会初步的成就感,体会到完成任务的喜悦。

三、吃透教材,由教学生“学会”变成教学生“会学”

在学习八年级下第二课《时空画廊》时,该课的主要内容是如何利用看图软件ACDSee进行浏览图片、利用它进行图片的的旋转、格式转换等初步应用。这次我带了数码相机到了教室,在课堂上直接拍了一些同学的照片,他们显然很兴奋,大家都争先恐后的来抢镜头,收集好了素材后,让学生亲自动手,我只是在边上指导他们如何利用数据线把图片下载到我们的计算机中,并利用ACDSee软件直接来浏览,在浏览的过程中,学生们发现了,有些图片位置是不正的,直接影响了同学照片的观看,看的时候要歪起头来才能看,十分不方便,因拍摄的需要有横着拍的,也有竖着相机拍的,所以照片放到计算机后显示的位置是不正的,需要经过旋转才行,那如何旋转呢,这些操作步骤都让学生自己在ACDSee软件中进行观察并寻找答案,因为是自己或同学的照片,他们在操作的过程中是充满乐趣的,而不是单一的来完成一个任务,他们想看到自己满意的照片,所以热情很高,同学们都能找到方法并很好的完成了照片的旋转,其他一些相应的常用功能也在不知不觉中自己掌握起来了。使学生“为用而学,在用中学,学中用,学了就用”,也就大大提高了学习信息技术的实效性。对每个软件按课本要求,只介绍部分主要功能,其余的放手由学生自己去大胆使用。作业布置得灵活,学生们做的有的比书本或教师要求的更好,这就开发了学生潜能。由原来的教学生“学会”使用各个软件变成教学生“会学”,会探求各软件中包含的各项功能。引导学生掌握学习的方法,学会自主学习,对学生今后自己学习、迅速掌握新开发的软件有很大好处。

四、实现学科整合,建立知识关联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强调,要把信息技术作为促进学生自主学习的认知工具和情感激励工具,利用信息技术所提供的自主探索、多重交互、合作学习、资源共享等学习环境,把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充分调动起来,是创新人才培养的需要。笔者在教学过程中,将信息技术的学科教学与学生其他的学习充分融合,例如:在讲解windows movie maker视频编辑一课的课前准备环节,笔者选用八年级学生在上《长城谣》一课的展讲视频进行导入,播放视频,引发学生动脑思考,同时实现语文与信息技术跨学科知识的融合。问题“语文老师为什么会呈现这个视频呢?”让学生走进设计者,理解教师的设计意图,再次感知语文课文的主题。在信息技术课堂上再次感知语文课上现代诗歌的写作背景,实现信息技术与语文学科的有效整合。

五、补充必要的信息,培养学生的创造思维能力

第7篇:计算机课总结体会范文

一、了解学生的情况,因材施教

1.学生的年龄特征、心理特点、智能水平、学习习惯、知识基础等,都是选择教学方法的重要依据。因此我们在上课之前要对自己所教班级的学生进行深入了解,调查研究学生的这些特点,掌握实际情况,然后根据情况制定讲课的内容、重点和进度。这样有的放矢,因人因时而异,提高了教学的效果。

2.传统的“填鸭式”教学方法,使大多数学生习惯于以书本为准,以教师为准,学生的主体意识薄弱,求新、求异思想欠缺。针对这种情况,在教学过程中,我们采用启发式教学方法,启发学生自己去发展知识,而不是停留在书本或讲课内容上。任何一个问题都不是只有唯一的一种解法,学生可以充分发挥出自己的聪明才智,他们完全可以超过老师。我们在讲课中会提出一些问题让学生自己去思考,以此来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和主体意识。

3.教师要做的工作不仅要把有关知识传授给学生,而且要研究学生的认识规律,即:他们是怎样接受知识的,怎样才能让他们更快更容易更有效地接受知识。只有知道了这些问题的答案才能使教学效果达到最好。学生对计算机课程普遍都存在这样的看法,就是应用软件好学,程序设计语言(如VB、ASP等)及理论性较强的课程(如数据结构、操作系统等)难学。为了消除学生的这一想法,提高程序设计语言课程及理论性较强课程的教学效果,我们在授课时采用的是这样的做法:从具体问题入手,提出问题,通过大量例题说明讲解课程内容,然后归纳总结出几点结论,说明使用规则。这样学生看得见、摸得着,思想跟得上,学了就能用。每一章为学生制定一个小目标,让学生一点点地深入学习。通过这样循序渐进的授课方式,学生对程序设计语言课程及理论性较强课程的学习产生了兴趣,学习的效率自然就提高了。

二、在课堂教学中应用现代教育技术

现在计算机基础课程内容已全面过渡到Windows平台,包括AutoCAD、3ds max等辅助设计课程均以图形方式呈现出来。对于上述教学内容,若仍采用传统的粉笔加黑板的传统教学手段,根本无法完成教学任务,也不可能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而利用多媒体计算机、投影仪等信息媒体,能够直接演示教学内容所涉及软件的屏幕界面,直接显示操作运行结果和屏幕反馈信息,使课堂教学效果事半功倍。由此可见,改革传统的教学模式,改变教学手段和实践方法,开发多媒体软件,建设交互式多媒体计算机室,提高上机效率和实验教学质量,对整个计算机基础课教学具有重要意义。

三、将自己实际的经验及见解放在授课中

每个人在使用计算机的过程中都会积累一些自己的体会和经验,别人的经验不能代替自己的实践。在讲课中应该体现出自己的见解,这对学生是很有益处的。因为它是一般书本上所没有的,是教师通过自己实践积累的经验,很可能有一定独到之处。在长期的实践操作中,我们不断地积累了自己的经验、计算机使用及各种软件应用方面的技巧,把这些内容融入我们的讲课中,使学生对于这门课程的理解和深入有很大的帮助。

四、建立网络教学资源,为学生提供自主学习的资源平台

在教学改革过程中,我们体会到,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仅凭课堂是不够的,必须加强课后的教学延伸。将电子教案、各模块习题及答案、模拟试卷及答案、上机实验案例及素材、在线测试和计算机等级考试模拟试题等教学资源建立在网络上,供学生下载自主学习和练习。通过网络自主学习给不同层次的学生提供了形式多样的教学资源,兼顾了贫困、边远地区学生计算机水平较差的情况,有利于学生自学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

五、营造浓厚的计算机学术气氛,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大多数学生都知道计算机重要,但对计算机在其专业的具体应用尚不了解,因而学习起来有点茫然。所以我们在学生入学时,专门组织计算机专业介绍报告会,让学生了解社会各个行业的计算机应用和需求情况,明确学习目标,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另外,我们还不定期地举办全校范围学生的计算机基础知识和操作技能、网页制作、动画制作等比赛。比赛结束后,对部分优秀学生给予奖励并颁发证书。这样,既增加学生学习计算机的兴趣,我们也从中发现了一批计算机应用较好的学生,不仅大大地提高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也增强了学生的计算机文化素质。

六、考核方法的改革

以往的考核几乎都是笔试,学生学计算机如同学语文、政治一般,去背书本上的知识,对计算机课程的掌握,大多只限于理论方面,在实际应用中总是觉得难以动手。针对这种情况,我们对考核方法做了改革。现在除笔试外,更加大了上机考试的分量,加强对学生实践能力的考核。考核方法分成两个部分:笔试考核和实践能力考核。

笔试考核:主要对理论知识和基本概念进行考试。

实践能力考核又分成基础考核和能力考核两种:

基础考核:主要考核学生的基本操作能力和对课程内容的理解程度,以上机作业作为考核依据。

能力考核:评价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创造能力,以实训作为考核依据,根据学生对实训课题完成的程度、设计的效果和创造能力进行评分。

第8篇:计算机课总结体会范文

1.活用教学形式,激发学习兴趣

若询问100名学生:“你喜欢上信息技术课吗?”会有99人说“喜欢!”面对学生这种高涨的学习热情,教师无论如何也不能让他们把期望变成失望,不管学生的“底子”多么参差不齐,教师都要积极调动学生的主动性,满足学生的求知欲。因此,只有选取最佳的教学形式,才能真正让学生对每节课都有新鲜感。在教学中,我化静态为动态、变抽象为形象、变虚为实,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给低年级上计算机课是件非常困难的事,学生键盘上的字母不认识,更谈不上记住字母和其他字符的位置,这给计算机基础知识的讲解带来很大困难。通过实践,我把有趣味性的内容、图形编制成动画,配上音乐,设计新颖的导课,让学生欣赏,激发学习欲望,或找一些既较贴切又能让学生感兴趣,能轻易理解的事物打比喻,效果显著。比如教学《电脑的组成》一课时,计算机是由键盘、鼠标器、主机、显示器和打印机五个部分组成的,接着讲主机内部除了有运算器外,还有一个“仓库”叫存储器,一个“心脏”叫中央处理器,英文CPU。形象的比喻把复杂、抽象的机械原理说得通俗易懂,简单明了,学生一听就懂,很快便学会了。在教学中我还把握住小学生对游戏特别感兴趣,而计算机正具有能玩游戏的特点,把计算机新课的学习寓于游戏之中,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使学生在浓厚的兴趣中学习新知识,掌握新技能。例如学习指法是非常枯燥的,如果教师一开始直接讲解手指的摆放要求和指法要点,那么学生不但学得很累,而且很不愿学。我在教学中就采取游戏导入的方法,先让学生玩《金山打字通》,比赛谁的成绩好或者与老师比赛。学生在“青蛙过河”等游戏的实践中发现,要取得好成绩就必须练习好指法,于是就有人提出如何能够打得又对又快。在这种情况下,老师再讲解指法练习,就会使学生学得认真。经过一段时间的练习,学生再玩这个游戏时就感到轻松自如了。这样,既能保持学生学习计算机的热情,又能促使学生自觉学习计算机知识。

2.精心设置练习,培养自主学习的能力

在学习过程中,教师要注重发展学生的想象力、创造力,设计一些比较有兴趣的练习,将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积极引导,使他们充分发挥创造力、想象力和观察力。如在教学“画图”课后,让学生运用学过的知识创意一幅画;又如,介绍了“Word 2000”的文字处理,图形处理和艺术字处理后,让学生用B4纸设计一张班级版报;在教学“FrontPage2000”后,让学生为学校设计一个网站;在教学“FlashMX”后,让学生根据日常中的生活现象来制作一个动画……练习完成后,运用多媒体演示,把较好的作品展示给全体学生,使他们尝到成功的喜悦,从而增强学习兴趣,品尝到学习的艰辛和乐趣,同时生生可以相互交流,在相互交流中相互促进、共同提高。强调鼓励大家探究学习的精神,点评在练习过程中出现的共性问题,巩固重难点。在教学中,应重点培养学生从多角度思考问题,逐步培养探索精神和自主学习能力。

3.知识深化时,引导学生参与教学

学生只有独立自主地参与教学活动,从中体会、领悟知识的真谛,才能获得真才实学,才能得到全面发展。例如在讲授鼠标常见图案的时候,我采取了这种形式。我启发学生:“同学们,我们学习了Windows窗口的许多知识,在使用鼠标操作时,你们发现没有在不同的情况下鼠标的图案是不同的……”我的话还没说完,学生就表示:“对!不一样!”“这节课就由你用所学过的知识来找一找鼠标都有哪些图案,并且想想这些图案的含义!”话一说完,学生就争先恐后地上机寻找了,只怕自己比别人少找一个。学生情绪高涨,课堂气氛非常活跃。学生利用所学的有关窗口知识积极上机寻找鼠标的各种图案,通过总结,找出了鼠标的六种常见图案:箭头、沙漏、多向箭头型图案、小手和“I”等,并且一一说出了他们的含义。比如:箭头表示预备状态,在等待执行命令;沙漏表示计算机在执行任务,你不能去做别的操作;多向箭头型图案表示可以移动窗口角落的方向;小手表示在使用帮助文件时,在手指图案处按一下,会出现另一层帮助画面;I表示鼠标在窗口内的位置,等等。这种方式的教学不仅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而且培养了学生的动手能力,使学生真正成为了课堂的主人,课堂教学效果非常好。

这种方式的教学正体现了正在提倡的创新教育。创新教育是面向未来的教育。它要求我们传授的不仅是应时的知识,而且是顺应社会经济发展,适应新形势、新环境的需要,培养创新新方法的态度和能力,培养有心理品质、智能品质和伦理道德品质,以及相应能力。因此,我们不仅要传授知识,而且要培养学生科学地思维;不仅要灌输是什么、为什么,而且要启发学生怎么思考,不简单地向学生“奉送真理”,而是教会学生去发现真理。我们可以在一些新授课中采取这种方式教学,这样不仅可以传授知识,而且可以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

4.应走出的误区

4.1在硬件(软件)配置上,认为不必讲究教学设备的配套,能凑合就行。

日前,我去许多小学了解计算机教学设施配备的一些情况,看到不少农村小学虽然都配备了计算机房,但可能由于经费的原因,大多数学校都采用了较低档的电脑。

另外,一个完整的计算机系统包括硬件和软件两大部分,硬件装备好了,还需要软件的支持才行。但不少学校不仅硬件配套不够,而且缺少软件。由于软件与硬件的不配套,经费的紧张,大量使用盗版软件,因此严重影响了计算机教学的正常开展。

第9篇:计算机课总结体会范文

随着社会的发展,我们的生活已经步入信息时代,计算机多媒体技术和网络技术与生活息息相关,每个学生都应该掌握计算机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这样他们才能适应这个信息化高速发展的时代,也为今后学习生活和就业打下基础。

在全国都在推行素质教学的今天,我们中等职业学校的计算机基础课不能再使用传统的教学模式。在互联网深入我们日常生活的今天,每个学生对计算机都不陌生,但是如何让学生自己意识到只有不断更新知识才能适应现代社会的高速发展?我将几年教学经验总结如下。

1 提倡自主学习新课程,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

中等职业学校的学生都是在为走上工作岗位在进行职业技能的培养,而在这个什么技能考试都用计算机进行考核的今天,面对层出不穷的各种技能考核软件,只有通过不断自学相关知识才能达到知识的更新。让每个学生明白自学是更新知识的基础,虽然并不是每个学生都能达到很好的自学效果,这就需要教师在教学中指导学生如何自学,并提供相应的自学机会来培养他们的自学能力。课前指导学生先预习新课,这是培养自主学习的一个比较重要的途径。“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计算机教师要做的就是要发掘学生的潜能并指导其加以利用。经过一段时间的教学实践探索,学生自主学习的潜能被激发出来,自主学习能力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提高和锻炼。例如,我们在学习利用word制作毕业推荐表时,先让学生事先了解推荐表的模式,在通过相互的讨论“什么样的推荐表适合自己”,让每个学生都能充分表达自己的想法,教师在一旁做出解释,最后每个学生按自己的想法制作出自己的推荐表,让做的好的同学解释自己的想法、展示自己的成果、介绍自己的经验,慢慢形成自主学习的习惯。

另外在给学生介绍了word中的文档格式化、图文处理和艺术字处理工具后,留下上机作业,“自己上机设计一分彩报,内容自定,要求页面格式加上艺术化的彩边,页面在文字底下配上图画或者文字水印,在一张纸上分栏排版,版面设计不拘一格,色彩搭配要美观大方”。结果,大多数学生都能够按时按要求来完成了作业,并且很多同学做出来的效果都非常好,有的甚至是老师都想不出来的排版创意,充分挖掘了学生的艺术潜力。

2 采取直观的教学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任何一门课,都要从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入手。只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吸引了他们的注意力,才能让学生主动去学。我在教授计算机基础这门课时,根据本科目教学内容和学生的认知能力,运用适当的教学手段和方法来吸引学生,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去学。最重要的是结合学生所学的专业,让学生感觉和专业课挂钩,可以为今后的专业课学习打下基础。

传统的计算机教学模式是,老师先在课堂上把书本大概讲解一遍,然后再让学生自己去机房操作。可是枯燥的理论课学生提不起兴趣,不了解计算机的专业名词,也不容易跟上老师的思路,到了机房又不知道从何处着手。在这种情况下,将课程全部以直观的方式进行教学,反而更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因此在机房进行直观讲授时,才能加速学生的理解和学习,然后再让其自己动手操作,便能熟练掌握。

3 培养创新的思维,开拓学生的学习思路

在上计算机课时,应常常有意识的去激发学生创新,让学生在每一个操作中主动创新、结合实际。素质教育的核心本来就是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在中等职业学校讲授计算机课时,应经常鼓励学生不要受到固定模式的约束,大胆地在自己所学知识的基础上,对知识的结构的深度和广度、计算机的应用范围及基本操作方法等方面做出自己的设想与判断,并将自己的设想进一步探索,通过举一反三,达到创新的思想,开拓了学习的思路。

鼓励中职学校的学生自己学习简单的应用软件和编程软件,努力把所学的计算机知识应用到日常中。例如,对于每次考试成绩进行排名,就可以利用所用的excel来完成,做到每个学生的总分、平均分、排名一目了然。还有就是现在目前非常流行的博客,在上机课中,教师可以利用一部分时间来讲解博客的制作编程方法,让学生自己动手制作简单的博客,这样,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在掌握了简单网页编程的同时,对网络当中信息浏览的方式和方法以及困难信息的获取都有了解,在今后的继续学习和生活中加以运用。

4 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与教学质量

随着中等职业教育的发展趋势。对中等职业教育教师的要求越来越高,计算机知识的更新速度对授课教师的知识结构提出挑战,教师不仅要不断更新计算机知识还应该多吸收他人的教学经验,不断的开阔自己的思路,完善授课方式,没有最好的授课方式,只有最合适的授课模式。另外,国家也越来越重视职业教育,不断的提供很多学习的机会,而我们计算机教师一定要珍惜这种机会来不断的更新自己的知识,增加知识储备,提高自身文化素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