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体育锻炼的科学性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关键词: 体育院校学生 课外体育锻炼 教学措施
1.课外体育锻炼形式
体育院校学生课外体育锻炼指学生利用课余时间有针对性、有选择性地组织课外体育锻炼,一般分个人锻炼、小组锻炼和集体有组织锻炼等几种方式。
2.高校课外体育锻炼特点
体育专业学生进行课外体育锻炼是根据自己的需求有针对性地改进自己存在的问题,在学校、年级、班级组织下不受课堂常规管理及要求制约,比较自由,以个人需求为宗旨进行学习、教学和训练。
3.目前体育院校学生课外时间使用状况
体育院校学生除了要学好体育相关理论知识外,还必须熟练体育各个项目的技战术动作、裁判知识及教学能力。完成繁重教学任务、掌握理论知识和技能,只靠学校安排的课堂教学,而学生要弥补课堂的不足,强化技术动作,提高身体素质,更需要利用课外时间进行有效的学习和锻炼。针对这种现象,本文选取华南师范大学体育学院、广州大学体育学院和广州体育学院三所体育院校,抽取100名学生进行调查。
从上表四个指标的调查情况可知,三所院校体育专业学生利用课外时间进行体育锻炼,并长期坚持进行课外体育锻炼的都在40%及以上,而经常锻炼的学生,广州大学28%,广州华院30%,华南师范大学28%;偶尔参加锻炼的学生,广州大学20%,广州体院22%,华南师范大学22%;几乎不锻炼的学生,广州大学10%,广州体院8%,华南师范大学体育学院9%。从目前三所院校反映的情况,体育专业学生能正常参加课外体育锻炼的大概在70%左右,而偶尔参加和几乎不参加课外锻炼的在30%左右,以上反映出的三所院校体育专业学生课外参加体育锻炼的情况应引起学校的高度重视,对于存在的问题,学校应采取合理的方法教育,引导广大学生自觉、积极参加课外体育锻炼。
4.合理、科学地组织学生进行课外体育锻炼
高等院校教育学生主要通过老师与学生双边互动的教与学的形式,由老师向学生传授知识,学生除了在课堂上学习知识和技能外,还利用课外时间学习和训练,消化课堂知识,加深对学习内容的认识和理解,通过课外学习和锻炼,熟练掌握知识和动作技术。因此学校应引导教育学生认识到参加课外锻炼的重要性,并养成长年坚持参加课外体育锻炼的良好习惯。
4.1教育引导学生参加体育锻炼对完成学业很重要。
教师面向众多学生进行施教,就有可能出现老师的教学方法不一定适合全部学生的情况,有些学生或许经过课堂教学无法掌握知识和技能,有些学生由于自身素质问题、领会能力,无法经过课堂教学就掌握知识和技能,另外个别项目教学周期较短,学生跟不上进度,无法在较短时间内掌握动作技能,有可能出现掉队现象。因此针对这些问题,学生可参加学校、年级、班级组织的课外体育锻炼,对存在的问题加以改正,通过训练改正错误动作,熟练掌握正确动作。有时存在的问题无法得到改善,导致无法完成正确动作,不能单独示范动作,而影响学业,学校应对广大学生引导、宣传利用课外时间参加体育锻炼的意义和重要性,进一步认识到课外体育锻炼能提升自身专业素养,改善自己存在的缺点。
4.2培养广大学生参加课外体育锻炼的习惯。
体育院校应当正确引导、教育广大学生从思想上认识到课外体育锻炼的作用及重要性,使广大学生真正领会到学校的意途,用心自愿地、积极参加课外体育锻炼。而学校或年级组织学生进行课外体育锻炼时,除引导之外还在于管理、教师指导等问题的落实到位,首先安排各班级学生参加课外体育锻炼的时间,并登记出勤情况,在综合测评、评先、评优方面给予一定的评选分值,其次对一些缺勤课外锻炼的学生,班主或成辅导员应及时了解情况,督促参加班级课外锻炼,并安排班干部对缺勤同学开展帮、带工作,使全班学生养成积极参加课外体育锻炼的好习惯,另外应对每次课外体育锻炼安排值班教师,教师的参加充分调动了广大学生参加的积极性和学习干劲。负责训练的教师应针对学生课外锻炼制订详细计划,编写每次训练内容和学习任务,以及待解决的问题,让广大学生体会到参加学校组织的课外体育锻炼的作用和价值。
4.3学生通过参加课外体育锻炼,弥补课堂学习的不足。
学生参加正常的课堂教学由于自身的领会能力和身体素质,有可能无法领会知识和技术动作,根本不能完成正确动作。对于出现这些问题的学生,由于教学周期已过,或者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不可能单独停止教学、辅导某一个人。因此有效组织学生进行课外体育锻炼,由于不受课堂常规、纪律的管理,学生可以放松地在老师和其他学生的辅导下学习自己欠缺的技术动作,改正自己存在的问题,正确全面地掌握动作。
4.4通过参加课外体育锻炼,学生可以提高身体素质。
体育专业的学生由于自身专业特点,对学生身体素质包括速度、耐力、力量、柔韧性、协调性的要求极高,由于各人身体素质不同,存在这样那样的不足。这给学生参加教学、学习技术、掌握动作带来负面影响,造成学生由于身体素质的欠缺,无法完成正确的技术动作,而有效地、针对性地组织广大学生进行课外体育锻炼,可以不受正常教学进度、教学内容的束缚,根据各人存在问题进行训练和辅导,解决广大学生身体素质存在的问题,完善学生身体机能,提高身体素质。
4.5通过课外体育锻炼,有针对性地提高学生的专业能力。
体育院校培养学生除了全面掌握教学内容,完成教学任务外,更重要的是大学生应具备一技之长,有较高专业水平,具有很强的专业素养,根据目前学生人才培养方案,学生在校期间学习专业技术的时间单靠正常的教学时间的安排,要掌握全面专业技术和过硬的专业能力有一定难度,而组织广大学生利用课余时间进行有针对性的运动训练和技术练习,可通过长时间的常规体育锻炼,巩固基本技术动作,提升技术动作和战术的实用性、灵活性和针对性,全面提高广大学生的应变能力和专业能力。
5.组织体育院校学生进行课外体育锻炼的具体措施
体育院校应高度重视学生除参加正常教学外的另一种学习知识的课外锻炼方式,改进技术,提高身体素质,教育学生热爱专业,并为了取得优异成绩,在校期间争分夺秒地学习和训练,而学校有义务组织广大学生进行课外锻炼,教育学生养成认真参加锻炼的好习惯
5.1组织学生进行课外锻炼是仅次于学校正常教学的另一种教学训练形式。
体育专业学生在校期间必须完成规定的各门课程,并认真上课,教师的教学按严格的进度完成各教学内容,不能出现与教学常规不符合的各种做法,因此教学过程比较严谨。按规定内容较机械化地向学生传授知识,这种单一的流水式地接受教育能领会多少,掌握到什么程度只靠学生自身能力,学校组织学生进行课外体育锻炼可以不受课堂常规制约,根据学生需求,采取有针对性的方法,对学生存在的问题进行纠正。
5.2针对学生需求确定详细的教学、训练内容。
组织学生进行课外体育锻炼,由于不受课堂常规的制约,可以灵活地、有针对性地根据学生的需求和缺点进行教学、训练。因此组织课外体育锻炼的教师宜采取与学生座谈、交流的形式,咨询学生存在的问题和急需提高的技术动作,同时教师根据学生完成动作的情况,判断存在的问题和改进的环节。有针对性地制订学生各阶段性的教学内容和训练计划,保证广大学参加课外锻炼提高身体素质,改正存在的问题。
5.3采取各种宣传、教育手段引导学生认识到积极参加课外锻炼的重要性。
学生参加课外体育锻炼是非正常教学的一种教育方式,为了使广大学生积极自愿地参加课外体育锻炼,首先要让学生明白组织课外体育锻炼是学校从学生利益考虑,而学生参加锻炼对自己的就业及今后人生有极大帮助,其次采取各种方法和措施使学生自愿积极参加而不是强迫学生参与,最后应让广大学生明白参加课外体育锻炼的目的与教学训练内容、时间安排等,从增强学生信心,整个工作安排都应让学生了解和明白这项工作对每个人的作用,对自己的帮助和取得的效果。
5.4制定课外体育锻炼具体措施和管理制度。
5.4.1根据学生实际情况和水平分小组锻炼。
组织学生进行课外体育锻炼,主要目的与任务是解决学生存在的问题,根据学生身体素质,采取有效的训练方法,提高学生身体素质。保证广大学生通过教学掌握动作技术,讲解动作要领并示范正确动作,为了达到锻炼效果,确实解决问题,应把参加课外体育锻炼的学生按实际水平、需解决问题的类型进行科学分组,每组搭配一名技术水平较全面的学生,负责小组的管理及训练辅导,以好带弱,全面提高学生技术水平。
5.4.2课外锻炼做到既有集中训练又能分开小组训练。
教师集中全班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训练,解决学生主要存在的问题,同时安排一些时间布置内容,各小组在组长的带领下根据各组实际情况进行训练,具体每周有一两次教师集中训练,两三次各小组训练。
5.4.3执行严格考勤制度,表现情况与综合测评挂钩。
组织学生进行课外体育锻炼,应制定严格的管理制度,首先让广大学生自觉遵守各项管理制度,积极参加每次训练,其次安排各小组长严格实行考勤制度,规范学生自觉参加锻炼,另外每月总结全部出勤情况,表扬积极、认真的学生,督促欠缺的学生,鼓励他们认真参加课外体育锻炼,最后总结全体学生一学期参加课外体育锻炼的情况,并统计学生的出勤率。
5.4.4进行课外锻炼的各班级安排教师负责训练工作。
学校组织学生进行课外体育锻炼是为了达到训练效果,真正让学生感觉到本工作的有效性,保证课外体育锻炼能长期开展下去,成为学校教育、培养学生的一项重要工作。各班级应配备一名有责任心、技术水平较高的教师负责带领学生进行课外体育锻炼,使学生体会到课外锻炼的严肃性和有效性,最大限度地调动广大学生参与到教学工作中,提高自己的技术水平。
6.结语
培养学生成为社会有用人才是学校教育的宗旨,广大学生要成为国家的栋梁必须掌握知识和专业技术。学生的知识来源除了课堂学习外,学校应更广泛地为学生提供努力学习的机会,采取各种途径向广大学生传授知识。因此体育院校在当前形势下除了要组织学生参与正常课堂教学外,应更注重利用课外时间,组织学生进行教学和训练,拓宽学生学习途径,利用课外锻炼弥补学生课堂学习的不足,采用各种方法,有针对性地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
参考文献:
[1]刘亚洲.谈职业学校课外体育活动[J].中国科技信息,2005(12).
[2]康春兰.关于大学生课外体育活动的调查研究[J].井冈山师范学院(自然科学),2004(6).
[3]张华君等.大学生课余体育锻炼现状的调查分析[J].浙江体育科学,2003(2).
在校大学生作为高校体育教育的对象,他们对待体育的态度是怎样的,对体育的认知、兴趣爱好、行为意向等体育锻炼行为有何特点,对以上问题的洞察和了解,有利于进一步有的放矢地落实我校体育各项改革措施,满足大学生的体育需要,确立和培养大学生终身体育意识和能力,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因此有必要深入调查了解高职高专类及我校大学生体育锻炼行为现状并以此寻找我校体育改革的方向。
1研究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浙江省四所高职高专类院校的在校男大学生(浙江水利水电专科学校、杭州职业技术学院、浙江经贸职业技术学院、浙江经济职业技术学院)共480人。
发放调查问卷共480份,收回有效问卷445份(有效回收率为93%)。
1.2 研究方法与工具。
1.2.1 文献资料法:查阅并分析与本文研究内容有关的文献资料。
1.2.2 问卷调查发:根据研究的目的要求,走访了一些有经验的专家和同行,征求他们对大学生课余体育锻炼行为的看法和意见。在吸取多为专家意见的基础上并结合自己对大学生课余体育锻炼实际情况的了解,设计了《高职高专类男大学生课余体育锻炼行为调查表》。
2结果与分析
2.1 学生对课余体育锻炼的认识情况分析。
通过表1可以看出,前面五个选项得到了大部分学生的认同,这说明高职院校的男大学生对课余体育锻炼有一定的认识,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了他们对体育的认识程度。但是后三个选项并没有得到大部分学生的认可,如:积极性休息反映了体育的生理学知识;结交朋友,增强交际能力,培养组织能力反映了体育的社会功能,这三项指标反映的是学生对体育锻炼的综合认识,可见学生对课余体育的认识还存在明显不足。
2.2 学生对课余体育锻炼的参与现状情况分析。
从表2中可以看到,有56.9%的男大学生愿意主动参加,35.7%是被动参加,只有7.4%不参加,因此可以看出大部分学生从意愿上还是愿意参加课余体育锻炼的。但是从表3又可以看到,只有18.6%的学生每天保证一定量的锻炼时间,大部分学生对锻炼时间没有保证,甚至有38.9%的学生根本没有参加课余体育锻炼。
综合表2、表3可见:男大学生对课余体育锻炼的认识与行为之间从在这明显不一致性。学生们自身知道体育的重要性,也深知体育对身心健康发展的价值,但实际行为表现出参加课余体育锻炼的自觉性差。
2.3 影响学生课余体育锻炼的客观因素。
有部分的男大学生认为影响自己参加课外体育锻炼的的因素是场地不足。
认为课程过多影响课余体育段练的学生有20.7%,可见学校课程安排比较合理,学生有比较充足的锻炼时间。同时,有32.8%的学生因为缺少锻炼同伴而影响了自己的课余体育锻炼,原因是在高校校园生活中还没有形成一个良好的锻炼氛围,而一个良好的课余体育锻炼氛围对参与者的积极性也起着重要的影响。
3建议
3.1 学生良好的体育锻炼行为养成需要学校体育教育的积极正确引导。学校体育主管部门应加强对学生体育理论知识的指导,丰富的体育理论知识会加深学生对体育的认识,良好的体育认识会引导学生积极的参加课余体育锻炼。
(一)职工对体育锻炼价值的认识情况
调查显示:大部分职工把娱乐价值排在了第一位,占73.2%;第二是健身价值,占50.8%;第三是文化价值,占45.7%;第四是教育价值,占18.5%;第五是经济价值,占17.3%;而政治价值最少,只占11.8%。说明职工对体育的价值观念略有不同,他们大部分对娱乐价值和健身价值的认识度较高,这与他们的长期处于工作、生活压力的状态中具有一定的关系。但企业职工对体育的教育价值、经济价值和政治价值缺乏较深刻的认识。金融系统的职工在日常的生活、工作当中,与体育的教育、经济、政治等作用接触的较少,因此认识有限。
(二)职工体育参与度和锻炼目的
调查显示:有72.8%的职工参加体育锻炼,企业职工进行体育活动的目的各有所差异。职工参加体育活动的主要目的是以强身健体为主,占87.7%;其次是工作需要,占45.8%;再次是消遣娱乐、放松心情,占39.7%;扩大社交范围和健康长寿,分别占36.3%和30.2%;丰富业余文化生活和形体健美占的比例较小,分别占27.4%和26.3%;促进家庭和睦和加深同事间的友谊所占的比例最少,分别为20.1%和17.3%。此外,通过调查得知,不管是男职工,还是女职工参加体育活动的目的排在前两位的都是强身健体和工作需要。主要原因是职工随着年龄的增长,对健康的认识也越来越深[3]。
(三)职工参与体育锻炼的具体情况
职工体育锻炼次数和持续时间。金融系统大多数的职工在余暇时间里都能够抽出一定的时间进行体育锻炼。其中每周体育锻炼次数“1-2次”的职工占58.7%,居第一位;每周锻炼次数“偶然参加”的职工占22.3%,居第二位;每周体育锻练次数“3-4次”的占16.2%,为第三位;每周“5次以上”的只有2.8%。可见,大多数职工每周锻炼的频率并不高。其中职工每次锻炼时间30分钟以下的占29.6%;体育锻炼在30-60分钟和和60分钟以上的分别占54.7%和15.7%,说明大部分职工对运动持续时间把握较好(一般要求运动30分以上,才有健身效果)。
职工体育锻炼时间。金融系统职工的锻炼时间为:傍晚参加锻炼的比例为42.5%;晚上锻炼的比例为39.7%;不固定锻炼的比例为30.7%;下午锻炼的比例为22.3%;上午和早晨锻炼的比例为12.3%和10.3%。说明职工体育锻炼时间大都是傍晚和晚上,这与金融职工的工作性质息息相关。
职工体育锻炼地点。金融系统职工主要锻炼地点不固定的占39.6%;学校运动场馆占34.6%;公园或街道占32.5%;收费体育场馆占27.8%;办公室或家里占23.6%;而在单位运动场馆只占18.5%。这说明职工参加体育锻炼多数情况下没有固定的场所,且多以免费场所为主,只有少部分职工选择收费体育场馆。在单位运动场馆进行锻炼的人数最少,说明单位体育运动场馆的建设、职工健身活动的组织还需要加强。
职工体育锻炼的强度。有64.8%的职工为中等出汗;23.5%的职工为经常出大汗;只有11.7%的职工为微微发热。这说明了职工参与体育锻炼的运动强度多数以中等及以上强度为主,基本能按照自身要求,合理地安排锻炼强度,达到健身的效果。职工体育锻炼项目和形式。职工参与健身的项目以跑步(44.1%)、羽毛球(38.0%)、网球(37.4%)、健身操或舞蹈(30.2%)、快走(29.1%)为主。
总体看来,跑步是职工最喜欢锻炼的体育项目,因其方便,而且受场地的限制小,尤其是中老年职工尤为喜欢。男职工,尤其是青年男职工还对一些竞技性较强的体育项目比较热衷,如篮球等球类项目;女职工则喜欢把一些竞技性较弱的项目作为健身的手段,如健美操、体育舞蹈、快走。由于现代职工体育活动的充分业余化和活动内容的多样化,所以单位组织的集中性、较大型的活动越来越少。职工参加体育活动的自发性特征尤为明显,职工体育出现小型、分散、经常性的特征。本次调查表明:职工参加体育锻炼以“和朋友一起锻炼”为主,占63.1%,其次是“和家人一起锻炼”、“一个人锻炼”,分别占21.2%和19.0%。职工体育消费情况。参与体育运动的职工每年用于体育消费在500元以下的人数最多,占48.3%;其次是基本没有和501~1000元,各占33.5%和13.4%;消费金额在1000元以上的职工人数最少,只占4.8%。说明职工在体育消费方面存在着明显的差异性,但是总体看来消费水平偏低。此外,职工体育消费的类型中居第一位的是体育健身馆或健身卡占53.6%;第二位是购买体育器材占50.3%;第三是买运动衣服占36.9%;第四是观看体育比赛,占29.6%。可见职工的体育消费类型仍然以强身健体为主。
(四)影响职工参与体育锻炼的因素
本次调查显示,影响职工参加体育锻炼的主要原因是工作忙、没有时间,占69.5%;其次是缺乏场地器材,占47.6%;缺少社会体育指导员,占35.8%;缺少体育活动的组织者占30.9%,而个人身体、兴趣爱好等原因是最少的占26.8%。不难发现,在金融系统这一特殊的企业类型中,如何分配工作时间和休闲时间对职工锻炼的影响最为突出,同时由于场地设施等限制、社会指导和单位组织规划相对较少,导致很多职工的体育锻炼科学度不够、运动习惯并没有完全形成。同时,本次调查表明:“偶尔组织”体育活动的单位占69.1%;“定期组织”占19.1%;“从不组织”占6.1%;“经常组织”仅占5.7%。说明能够较为规范的、多次、定期组织体育活动的单位很少。如果单位能够经常组织体育活动,在一定程度上会促进职工的体育锻炼积极性。另外,职工在进行体育锻炼时“经常有”指导员只占11.5%。说明,大部分职工在进行体育锻炼的时候几乎没有指导员进行指导,职工进行体育锻炼的科学性得不到保障。
二、结论与建议
(一)结论
金融系统大部分职工对体育锻炼态度与意识持肯定的态度。职工参与体育锻炼目的多数集中在强身健体和工作需要,而锻炼价值主要集中在娱乐价值和健身价值。职工参与体育锻炼的次数和持续时间多数集中在每周1-2次和每次60分钟以内,强度以中等出汗为主,其锻炼缺乏一定的科学性。职工参加体育锻炼的场所不固定;项目较多的是跑步、羽毛球;体育活动的形式主要是结伴锻炼为主。职工每年体育消费金额支出主要集中在500元以下。消费类型主要集中体育健身馆或健身卡、健身器材和买运动衣服等。影响城区金融系统职工参与体育锻炼的原因主要体现在工作忙时间、缺乏场地器材和缺少社会体育指导员三个方面。
(二)建议
关键词: 龙岩市新罗区中学生 健身跑 现状调查
“健康之道,跑步最妙”。健身跑作为当下最好的一种体育运动,受到中国老百姓各个年龄阶层的喜爱,它不受场地、天气、运动装备等客观因素的影响。因此,在中学是一项较普及的体育运动。
因此,如何让中学生通过健身跑进行身体锻炼,增强体质,在中学生成长过程中是一个很重要的过程。文章以龙岩市新罗区的中学生为研究对象,比较中学生各个年级的健身跑的优势与不足,以便更好地改善中学生的健身跑现状,提出合理化建议,并提供参考依据。
1.研究对象与方法
1.1研究对象
龙岩二中、龙岩三中、龙岩五中、龙岩六中、龙岩高级中学、曹溪中学、雁石中学和白沙中学八个中学的中学生。
1.2研究方法
1.2.1文献资料法
在研究过程中,通过图书馆、因特网查阅、收集与中学生健身跑相关的体育期刊、文献资料,为本文的研究提供理论依据。
1.2.2问卷调查法
针对本文所涉及的问题,在查阅大量相关中学生健身跑的调查与分析的资料和文献的基础上,根据本文研究的内容和目的,设计了学生问卷。
针对八个中学的三个年级进行问卷调查,共发放问卷480份,其中每个学校发放问卷60份,每个年级20份;回收问卷459份,回收率95.6%;有效问卷426份,有效率92.8%。
1.2.3数理统计法
运用统计软件和Microsoft Excle对收集到的相关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处理。主要运用的方法有百分比与频数分析法。
2.结果与分析
2.1健身跑的概念与特点
健身跑又称慢跑,它是采用较长时间、慢速度、较长距离的有氧锻炼方法[1]。健身跑的技术特点简单、易掌握,男女老少均可参加。它是采用较长时间、慢速度、较长距离的有氧锻炼方法[2]。经常进行健身跑,可以提高人体的机能,有健脑和清脑的作用,可以增强团体的凝聚力。
2.2龙岩市新罗区中学生参加健身跑的人群的性别和年级情况
表1 龙岩市新罗区中学生参与健身跑的人群的性别、年级统计表(n=426)
从表1可以看出,龙岩市新罗区中学生参加健身跑的年级中,初二学生是最多的,占总人数的44.37%;其次是初一学生,占总人数的30.99%,最后是初三学生,占总人数的24.65%。通过了解,初三学生面临升高中的压力,学业比较紧张,所以参加健身跑的时间较少;初一学生刚从小学到初中,很多体育项目还不熟悉;初二学生经过一年的适应,熟悉了校园和周围的同学,会经常结伴跑步。
另外,参加健身跑的男生有188人,占总人数的44.13%,女生有238人,占总人数的55.87%,这说明女生选择健身跑的人群高于男生。
2.3龙岩市新罗区中学生参加健身跑的目的
表2 龙岩市新罗区中学生参加健身跑的目的统计表(n=426)
龙岩市新罗区中学生参加健身跑的目的是多样化的。从表2看出,有312位学生选择锻炼身体为首选目的,占总比例的73.24%;消遣娱乐也是一个重要目的,有217位学生选择,占总比例的50.94%;通过健身跑达到交际交往的学生有204人,占总比例的47.89%;还有选择打发时间和其他分别占30.99%和13.38%。
这说明在中学的健身跑的氛围不是很浓,参与健身跑的意图不是在于身体锻炼,而是带着很多其他外在因素,这种情况对于健身跑的发展是极不利的。要改变这种现状就要普及健身跑的好处和科学性,使所有学生正确理解健身跑,同时加强对健身跑项目的开拓创新,丰富健身跑内涵,创造更有趣、更多样的健身跑形式。
2.4龙岩市新罗区中学生参加健身跑的科学性
表3 龙岩市新罗区中学生学生参加健身跑科学性的统计表(n=426)
如何通过健身跑进行科学的体育锻炼对于大部分中学生是一个新鲜的话题。运动量过大、练习的频率过高、装备的随意都会导致健身效果打折扣。通过表3了解到:在关于健身跑科学性的众多因素中,服装和鞋子是最受中学生注意的,占到了总比例的61.98%;其次是健身的频率和时间,分别占总比例的50.08%和45.09;准别活动和饮食等因素分别占总比例的49.25%和34.27%;最没有注意的是健身计划的制订和跑步姿势,占总比例的24.64%和24.74。由此可见,大部分的中学生对于如何进行科学的健身跑还是不了解的,这就需要体育教师和家长的指导。注意的是,健身跑教材在计划安排上要坚持“健身跑是红线,月月安排,堂堂见,长流水,不断线”[3]。
2.5影响龙岩市新罗区中学生健身跑的因素
健身跑需要长期坚持,特别是在中学生成长的过程中。健身跑作为体育锻炼最为常见的一种,大部分中学生进行健身跑的随意性比较大;因此,会有一些主观和客观的因素影响他们。从表4可以得知,一些主观因素阻碍了他们参加体育锻炼。选择学业繁重占限制健身跑的影响因素的比例最大,有381人,占总人数的89.43%;其次,项目过于单一是影响中学生参加健身跑的重要因素,有276人,占总人数的69.01%,在健身跑的锻炼中,认为缺少指导的有235人,占总人数的55.16%;认为缺少伙伴的比例最少,占总人数的47.88%。因此,克服这些主观和客观的因素,使大部分中学生能坚持进行健身跑,锻炼他们的身体需要老师和家长给予关注。
表5 影响龙岩市新罗区中学生学生参加健身跑的因素(n=426)
3.结论与建议
3.1结论
龙岩市新罗区中学生参加健身跑的氛围正在形成,大部分的中学生还是选择通过健身跑进行体育锻炼。在调查的学生群体中,初二年级学生比例最高,其次是初一,最后是初三学生;主要是以体育锻炼和消遣娱乐为健身跑的目的;学生普遍不注意健身跑的科学性;学业繁重和项目单一是最重要的阻碍因素。
3.2建议
3.2.1中学生要意识到健身跑的重要性,克服阻碍,科学地进行锻炼。
3.2.2教师一定要精心设计符合大学生身心需求的教案,认真采用行之有效的方式,遵循从实际出发、区别对待的原则[4]。
3.2.3家长要积极参与,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并给予指导和帮助。
3.2.4学校要多开放场地,延长开放时间,并定期组织比赛。
参考文献:
[1]郭隆珠.西昌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J].2008,22(2):127.
[2]朱波涛.大专院校女生冬季健身跑的相关问题探析[J].当代体育科技,2012.2(11):91.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中提出,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把基本公共服务制度作为公共产品向全民提供。周口地处河南东南部,是河南人口第一大市,“十二五”时期,周口市体育发展面临巨大的挑战。在调查周口市城镇体育公共服务的现状的基础上,依据“公共服务的均等化和高效化”的原则,提出一套符合周口市实际情况,具有可行性和可操作性的体育公共服务体系,为周口市体育公共服务体系发展提供实践、理论基础。
一、周口市城镇体育公共服务现状
(一)周口市对“体育公共服务”的政策支持
结合周口市实际,周口市人民政府制定了《周口市全民健身实施计划(2011-2015年)》以提高全民健身素质、健康水平和生活质量为根本目标,切实保障广大公民参加体育健身活动的权益,推进全民健身服务体系建设,构建和谐社会,促进周口文明进步和经济快速发展。
(二)周口市城镇社区的体育场地设施情况
调查的5个城镇社区(川汇区七一社区、项城市莲花社区、淮阳县西关社区、扶沟县花园社区、西华县东湖社区)共有23块健身场地,每个社区都有体育运动场地,主要以水泥场地和土场地为主,每个社区平均有4.6块体育运动场地。从数据可以看出,目前周口市城镇居民的健身场地远远满足不了城镇居民的健身需求。23块健身场地中还包括一些社区非常小的健身场所。调查中发现这些场地中以广场形式居多、部分社区有篮球场、乒乓球台,但是这些场地大多存在设施老化、不规范、场地使用后,无人管理保养管理。对体育活动场地“重建轻管”在各社区都普遍存在。
(三)周口市城镇社区居民参与体育活动的情况
1.城镇社区居民对体育锻炼的态度
通过对周口市部分城镇社区居民的调查发现,周口市城镇居民比较喜爱体育运动,且大部分人自觉、自愿、主动参加体育锻炼。大多数城镇居民进行体育锻炼的主要目的是为了促进健康。被调查城镇社区居民中喜欢体育活动的占70.4%,不喜欢的占29.6%。调查结果表明周口市城镇居民普遍都比较喜欢体育活动。
2.城镇社区居民的体育锻炼内容、地点、内容及活动的形式
调查城镇社区居民经常进行体育锻炼的内容、地点,大部分人选择健身内容为散步、太极拳(扇、剑)、健身气功、健身舞蹈及健身器材,体育健身地点选择在社区、公园广场、自家庭院、收费健身场所及马路边。居民选择活动形式主要集中在“社区组织”、“个人自发”、“社会组织”及“单位组织”这几项,由此可见,支持城镇社区居民锻炼的主要动力还是生活周边的体育锻炼氛围和单位组织。
3.周口市城镇社区内部组织体育活动的情况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社会的发展,一些新兴的运动项目的体育社团在周口也蓬勃发展,如周口市登山运动协会、周口市冬泳运动协会、周口市川汇区自行车运动协会等。调查中也发现城镇居民自发组织的体育社团由于没有单位和政府机关进行管理,仅仅依靠社会性团体不具有权威性和号召力,容易引发一些民事纠纷。体育锻炼活动由于没有规则制度保障,因此也没有系统性,缺少专业人员的指导,健身科学性也难以保障。
二、周口市城镇体育公共服务体系的构建
(一)增加体育资金投入,有规划、有目标地建设和改善体育场地设施,扩大体育公共服务设施的受益群体
新的体育公共服务体系必须体现出公共服务的公益性和公平性原则,政府所提供基本的体育公共服务设施,要保障体育公共服务的均等性,体现体育的公益性原则。由于周口市体育场地少、器材旧,这就给政府供给增添了很大的财政压力,因此,在配备过程中,应该保障群体分配、项目配置、区域上器材配备相对合理、公平,选择群众喜闻乐见、开展较好的项目,进行有选择性的供给,保障公共服务的基础建设。
(二)大力培养社会健身指导员,提高体育公共服务的质量
社会体育指导员进行体育活动指导及各种身体练习的基础指导,使大众掌握体育锻炼方法,学会科学锻炼;提高运动技术水平的专项技术指导。通过指导,使人们掌握正确的运动技术,并不断提高运动技术水平。目前周口市由于社会体育指导员数量少,因此群众健身的积极性、科学性受到了很大的制约,很多人愿意健身,但是不懂得方法,因此大力社会体育指导员可以提供大众的健身积极性,同时也可以提供健身的科学性,保障体育公共服务质量。
(三)发挥社区、社团的优势,丰富体育公共服务的组织模式
随着周口市体育社团的不断发展,体育社团、社区将会逐步接替政府和单位职能部门的工作,逐步向社会化方向发展,随着大众体育观念转变、生活多元化,大众体育需求越来越多地指向社区和社团。社区体育更加符合体育的多元化需求和生活化趋向,体现了强大的生命力。社团与社区体育相结合,是社会体育发展的必然选择。
三、结束语
【关键词】自我锻炼;体育兴趣;受益;体育锻炼习惯
自我锻炼能力是指学生独立完成练习任务和身体锻炼的能力,也属自学的范畴。锻炼过程如同学习文化课知识一样也是枯燥乏味的,因此培养兴趣是很关键的,平时的体育课由于课堂上人数较多,教师不可能面面俱到,每个人的兴趣爱好又各不相同,因此,中学生自我锻炼能力的提高很有必要,这样不仅起到了锻炼效果,又加强了体育课的效果。本文就中学生如何提高自己的自我锻炼能力,结合自己几年来的体育教学实践经验谈谈一点自己的看法。
一、中学生不愿主动参与自我锻炼原因分析。
1.心理因素
体育锻炼对人的心理健康有着积极的作用,这一点不可否认,但是并不是所有的人都能从中受益,这要取决于我们对运动的坚持性有多久,它的效果主要还是要日积月累。很多学校忙于抓教学,甚至都不上体育课,中学生缺乏对体育运动的参与,从未感受到体育锻炼所带来的快乐,也不知道体育锻炼对人们身心健康的巨大影响。思想上对体育锻炼没有兴趣,很多同学认为只要学好了文化课,搞好了成绩就是一个优秀的学生。体育的好与坏无所谓,这种主观意识的错误也极大影响了中学生自我锻炼的兴趣,有的同学甚至从不参与体育锻炼。
2.身体因素
学习压力大,生活无规律严重影响了学生的健康,身体因素对于中学生参与自我锻炼的影响不容忽视,胖的同学跑不动,瘦的同学不想跑或跑不下来。随着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饮食的不注意导致不少中学生体形偏胖,还有的因为厌食、挑食导致体形瘦弱体质非常差。另外,平时家长溺爱,家长怕孩子吃苦能不锻炼就不锻炼,既不反对又不支持。只要文化课成绩好就可以了。于是从不让他们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很多学生养成了懒散的习惯,过着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生活。身体条件是导致他们不参与体育锻炼的重要原因。
二、如何提高中学生自我锻炼的能力
1.加强思想教育,强化自我锻炼的意识养成锻炼习惯.
平时的教学过程中,要从思想上让学生意识到体育锻炼的好处,我们要时时处处进行宣传,摆事实讲道理,体育锻炼会给我们带来很多好处。体育锻炼能让我们健美,能让我们变得壮实,更能让我们变得聪明。慢慢地让学生的思想观念得到转变。强化思想的同时我们要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到体育运动中来,一个小小的进步都要给予表扬,遇到其动作不正确要及时纠正。少点批评,多点鼓励。我们多用一些生动的比喻,幽默的语言,有趣的例子来激励学生的积极性。总之要从思想上让学生意识到体育锻炼并不是什么难事,也不是什么丑事,只要持之以恒,肯定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的。慢慢地让学生有了锻炼的意识,从而养成锻炼习惯。
2.因材施教,针对不同的学生选择不同的自我锻炼项目
新课程改革的核心就是要关注每一个学生的发展。但是学生与学生之间总是存在差距的,每个人的兴趣爱好又各不相同,这就要求我们教师在选择教材时要因人而异,针对不同的学生选择不同的锻炼项目,了解学生的实际情况是因材施教的前提更是自我锻炼的开端,俗说: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只要选好了项目,中学生的自我锻炼就有了方向,然后相应地去制定计划,当然,体育学科不同于其它的科目,安排内容一定要注意科学性、针对性及全面性。也就是所选定的内容必须是要符合学生的实际情况,要有科学性,不能伤害身体,不能违背规律,另外还要注意身体锻炼要全面。这一点就需要我们体育教师和教练员的指导了,作为教师和教练员,我们不仅要积极地帮学生选好项目还要经常关注学生的自我锻炼情况。
3.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
在体育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始终以学生为中心,教师只是指导者而不是领导者,要做到一切为了学生,为了一切的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要让学生感受教师是年龄上的长者,是生活中的朋友。无论何时都要学会接触学生,了解学生,爱护学生,关心学生,帮助学生。只有做到这些,才能与学生融洽相处,从而建立平等的师生关系。只有这样,才能得到学生的尊重、爱戴,也只有这样,才能让学生以最大的激情上好体育课,从而培养了学生的锻炼身体的兴趣。也为课外的自我锻炼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4.平时注重教学方法,提高中学生参与锻炼身体的热情
教学方法的多样化是新课程改革重要理念,随着教学设备的不断更新,我们不仅要注重怎么教,更重要的是让学生怎么学,学生学到了什么。我们利用先进的设备,利用图片展示,利用视频资料,创设不同的环境让学生自我学习、自我锻炼。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要让学生在快乐中学习体育,在体育学习中感受到快乐。我们的目标就是要让学生掌握了体育技能的同时也感受到了快乐,而且还让学生从自学中体验成功的成就感,从而主动参与课外的自我锻炼。因此,教学方法的多样化不仅为教学提供了方便,提高了学生的体育学习兴趣,而且更重要是为中学生的自我锻炼提供了保障。
总之,要让中学生积极参与自我锻炼还需要我们在以后的的教学过程中不断改革创新,不断总结教学经验,努力探寻原因,用更多更好的办法来培养学生的体育学习兴趣,让更多的中学生积极参与自我锻炼。从锻炼中寻找快乐,从快乐中感受锻炼,从锻炼中受益。
参考文献:
关键词:小学;低年级;体育锻炼;习惯培养
我国在不同阶段的教育教学过程中呈现出了不同的体育教学训练模式。从小学低年级就开始注重对小学生的体育锻炼,可以切实有效地提升学生的身体素质和思想道德水平,让他们养成良好的体育锻炼习惯,从而为学生的综合发展以及不断成长奠定基础。
一、小学低年级学生体育锻炼习惯培养的必要性
注重对小学低年级学生进行体育锻炼,实际上非常符合我国所提倡的终身体育人才培养目标以及素质教育人才培养方式。因为通过体育锻炼,小学生可以在学习之余,锻炼自己的身体,起到强身健体的目的。另外,在参与体育锻炼的过程中,小学生还可以不断放松自我,增强与他人的交流与交往,促进身心健康发展。由于初入校园,小学生对于一切事物都充满了好奇,通过体育锻炼,他们能形成对体育学科的兴趣,进而在未来的成长过程中拥有更加健全的人格以及更为强健的体魄。从长远角度来看,培养小学低年级学生的体育锻炼习惯,是极具科学性以及客观性的,是符合科学、系统人才培养目标和方向的关键性举措。
二、小学低年级学生体育锻炼习惯培养的具体对策
(一)注重排队站队训练
培养小学低年级学生的体育锻炼习惯,必须先把握好小学生的生理以及心理特点。只有充分考量小学的身心特点,才能制定出符合小学低年级学生特点的体育锻炼培养方案。教师需要注重小学生排队站队这一环节,以此为契机,让学生形成快速、安静、整齐排队的能力与习惯。在体育课程开始之前,教师需要向学生问好,而学生也需要排好队伍向教师问好。之后,教师需要宣布课程规章制度,以及本堂课的教学要求和内容。在此期间,学生需要按照要求排好队伍,认真倾听教师的讲解。这样的训练,有利于提高学生的站队效率,使他们形成良好的体育锻炼习惯。
(二)注重培养小学低年级学生的体育锻炼兴趣
培养小学低年级学生的学习兴趣,是开展体育教学的关键。针对当前低年级学生的体育锻炼现状来看,教师需要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提升学生的体育锻炼兴趣。其一,可以选择榜样激励的形式,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小学生虽然涉世未深,可对于一些知名体育明星还是会有一些了解。教师可以在课堂教学任务开始之前向学生介绍一些比较熟悉的体育明星,充分发挥这些明星的榜样作用,通过明星效应激发学生学习和锻炼的兴趣。其二,编制口诀,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学生加深理解。比如一些相对复杂的动作,小学生在记忆的时候很容易出现困难,这时编制朗朗上口、通俗易记的口诀,让学生一边读一边做,则可以帮助学生将动作和技巧记忆深刻,对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很有帮助。其三,增加学生的自我锻炼机会,让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得到发挥。当前的教育教学制度要求教师时刻将学生置于主体地位,这就需要教师在课堂上给予学生足够的自我锻炼机会,从而培养学生良好的自我锻炼习惯。而学生在进行自主锻炼的过程中可以找到锻炼的方法,掌握更多的体育知识和技能。教师在其中的作用就是引导和监督,确保学生锻炼安全的同时,也为一些产生困惑的学生答疑解惑。其四,利用竞赛的形式进行体育课堂讲解。体育具有竞技性,小学体育教师在授课时可以尝试引入竞赛,这样可以最大限度地发挥出每一位学生的能力,使学生以最高涨的热情投入到课堂学习中。另外,通过竞赛,学生还可以形成坚韧的性格品质,消除消极情绪,提升运动积极性。其五,开展一些有趣的体育运动项目,比如阳光足球、七彩跳绳以及花样排球。所谓阳光足球,就是按照阳光体育的原则,由教师带领学生进行足球运动。低年级小学生不具有太强的综合能力和身体素质,开展阳光足球这类项目符合小学生的身心特点,能让更多的小学生参与到体育锻炼过程当中,起到了强身健体的目的和作用。
(三)注重对体育教学资源的整合与完善
在小学低年级的体育课程教学过程中,有许多资源可以被利用,体育教师要学会对这些资源进行整合与完善。其一,从学生角度分析,学生资源的整合有利于教师开展有效的分层教学。不同的学生在身体素质、智商智力以及综合能力方面存在一定的差别,而且他们对于不同体育项目的喜爱程度也有一定的差异,这就需要教师进行分层教学。具体做法:教师需要先对不同学生的身心特点进行分析,然后让学生依据自己的兴趣爱好,选择自己比较能够接受的形式,参与到体育运动过程中,这样才能够最大程度地调动小学生的学习热情。其二,教师还需要对教学方法进行整合。教师需要不断完善自身的教学理念,创新教学方法,从教学过程、情感态度以及价值观培养等多个方面实现统一,以帮助学生掌握体育锻炼技巧,提升学生的心理素质,促进学生全面成长。其三,教师要对学校所提供的物质资源进行整合。常见的用于进行体育课程讲解的物力资源包括基础运动场地、体育运动设施以及相应的器材。小学体育教师需要对这些资源进行科学合理的划分和利用,确保最大程度上发挥其作用。
三、结语
体育锻炼习惯的培养,是小学生在接受素质教育过程中务必需要进行的一个环节。让小学生自幼形成体育锻炼习惯,有利于其形成对体育锻炼的兴趣,在之后的成长和学习过程中始终贯穿落实终身体育的锻炼目标。既是对小学生身体素质的提升,更是对其心理状态、综合能力的改善,为小学生之后的成长与进步起到了不可忽视的作用。
作者:梁玉华 单位:甘肃省山丹县三立小学
参考文献:
[1]殷强德.培养学生体育锻炼习惯的基本策略[J].甘肃教育,2013(3).
[2]贺太江.小学低年级学生良好学习习惯培养的对策探析[J].新课程学习:下,2013(7).
一、消除学生的戒备心理,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热情
体育教学不同于其他的学科教育,因为其具有宽广的教学领域和较为开放的教学模式,体育教学的整个过程是师生双向互动和交流的过程,只有实现师生的默契配合,才能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首先,教师要消除有些学生害怕上体育课、害怕体育教师的恐惧心理,要消除学生不喜欢上体育课的戒备心理和拘束感,通过教师的语言、行为、教学手段等营造一个轻松和谐的氛围,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程度。其次,教师要通过认真倾听学生的意见,积极评价学生的锻炼情况,鼓励学生不断进步,以免打击学生的体育锻炼和体育技能学习的积极性,促进学生积极投身到课堂学习中来。
二、创新体育课堂教学模式,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新课程标准下的教师要积极地创新教学模式,打破传统体育教学中单一的教学模式,通过游戏模式、多媒体模式、实践活动模式、互动交流模式等多样化的教学模式营造竞争氛围,让学生在竞争中享受体育锻炼和体育活动的乐趣。首先,教师可以在课堂中增加一些体育游戏、体育竞赛、体育测试等富有竞争性质的环节,让学生在较为紧张的课堂环境中调整好自己的心态,稳定体育锻炼的情绪,敢于接受挑战,提高学生的竞技水平。其次,教师要充分发挥各种体育器材或场所的锻炼作用,创新体育器材和场所的用途,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的同时,实现创新意识和能力的提高。最后,教师要积极创设富有合作性质的各种体育活动,提高学生的合作能力和人际交往能力。
三、注重分层教学,尊重学生个体差异
中学生的生理和心理正处于发展的过程中,且每一个学生的生理和心理状况都不尽相同,体育教师在教学中不仅要注重体育锻炼的整体性,还应注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实施差异教学。首先,教师可以根据实际情况组织分层教学,通过对体育锻炼过程中的目标分层、作业分层、训练分层等分层模式促进每一个学生得到适合自己的锻炼模式和方法。一方面,教师要对学生的兴趣爱好、身体机能状况、学习水平状况进行分类,保证分类的合理性和科学性;另一方面,教师还要根据划分的每一类型的学生的具体情况制定合适的运动目标、方式和强度,促进情况相类似学生一起锻炼、学习和提高,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效率。其次,教师要针对个别学生实施个性化教育。针对体育运动能力相对较差的学生,教师可以实施方法式教育,促进学生掌握锻炼方法,并在其感兴趣的体育锻炼项目上加强锻炼,形成一定的体育锻炼习惯。
四、实施科学有效的评价,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教师实施科学有效的评价,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地位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出发:第一,教师要从学生的课堂实际情况出发,并结合学生的学习态度等非智力因素情况,全面且及时地评价学生的学习情况,让学生充分认识到自己的优势和不足,促进学生的体育知识技能的提高。第二,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让学生有评价的机会,通过师生交流、鼓励发言、小组互动等形式彰显学生在评价中的主体性地位,让学生积极参与到教学评价中来,得出学生自己的评价意见,促进学生潜能的发展。第三,教师在课堂中要抓住机会,必要时要创造评价机会,通过适当的表扬和鼓励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五、实施健体与健心教育,提高学生的终身体育意识
关键词:民办高职院校 青年教职工 健康状况 体育锻炼
中图分类号:G807.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9082(2013)08-0092-01
一、前言
民办高职教职工作为湖南高校教师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在教育强省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他们是教学和科研等各 领域的生力军,他们的健康状况将直接影响学校的发展。为全面了解长沙市民办高职院校青年教职工的身体健康状况,以便为有针对性地开展体育锻炼工作提供依据,对湖南信息科学职业学院、湖南外国语职业学院、湖南都市职业学院、湖南三一工业职业技术学院、长沙南方职业学院等5所长沙市高职民办院校青年教职工的身体健康状况和参加体育锻炼情况运用文献资料法,访谈法、问卷调查法等方法进行分析。
二、对象与方法
1.对象
根据世界卫生组织对人的年龄的划分,本文把研究对象定为18-44岁的青年教职工包括教师和行政人员。
2.方法
2.1访谈法:走访相关的专家、医务人员、民办高职院校青年教师和行政人员进行交流、谈话获取信息和交流意见。
2.2问卷调查法方法:对湖南信息科学职业学院、湖南外国语职业学院、湖南都市职业学院、湖南三一工业职业技术学院、长沙南方职业学院等5所长沙市高职民办院校青年教职工发放问卷120份,其中有效100份。
2.3文献资料法:根据文章的需要,阅读国内外有关高校教师和知识分子身体健康状态和体育锻炼的论文20余篇;收集有关体育学、运动学等书籍10余部。
3.结果与分析
3.1长沙市民办高职院校青年教职工身体健康现状调查。
长沙市民办高职院校青年教职工身体处于亚健康状态的人较多,少数教职工已经属于“三高人群”。 其中健康占16%,亚健康占75%,青年教职工是亚健康的高发人群,应当引起足够的重视。男教师的健康状况不如女教师,其亚健康和疾病状态均明显高于女教师。
3.2长沙市民办高职院校青年教职工锻炼的现状调查
通过研究长沙市民办高职院有55%的青年教职工存在不锻炼的现象。经常参加体育运动的男职工的比例明显高于女教职工。总体上说经常参加运动的男女教职工比例只有16%,比例比较低。
3.3体育锻炼对身体健康的作用
3.3.1体育锻炼是增强体质的最积极、有效的手段之一。体育锻炼有利于人体骨骼、肌肉的生长,增强心肺功能,改善血液循环系统、呼吸系统、消化系统的机能状况,有利于人体的生长发育,提高抗病能力,增强有机体的适应能力。
3.3.2体育锻炼可以改善人的提高智力功能 ,经常参加体育锻炼可以提高自己的智力功能,不仅使锻炼者的注意、记忆、反应、思维和想象等能力得到提高,还可以使其情绪稳定、性格开朗、疲劳感下降等,这些非智力成分对人的智力功能具有促进作用。
3.3.3体育锻炼可以培养人类坚强的意志品质 。在体育锻炼中要不断克服客观困难(如气候条件的变化、动作的难度或意外的障碍等)和主观困难(如胆怯和畏惧心理、疲劳和运动损伤等),锻炼者越能努力克服主、客观方面的困难,也就越能培养良好的意志品质。从锻炼中培养起来的坚强意志品质能够迁移到日常的学习、生活和工作中去。
4.结论与建议
4.1结论
4.1.1长沙市民办高职院校青年教职工身体处于亚健康状态的人较多,很多人处于肥胖状态,少数教职工已经属于“三高人群”。大多数平时生活习惯不好,应酬也比较多,打牌,打麻将,抽烟酗酒的现象严重,大多数老师缺少体育锻炼。缺乏理论性系统的指导,锻炼比较枯燥,很难做到快乐的锻炼和合理的膳食。长沙市民办高职院校青年教职工工作压力比较大,期中行政人员工作时间每天超过8小时,教师上课每周大多超过18节课,没有时间参加体育锻炼。
4.1.2长沙市民办高职院校体育锻炼的场地器材比较少或是单一,很多学校没有健身房,大多数民办高职院校青年教职工都选择在本校体育场馆和家庭所在的花园空地,因为工作比较低很少有人去经营性体育场馆,缺乏正确的锻炼指导。
4.2建议
4.2.1加强教职工健康教育,提高其体育锻炼意识。健康不仅仅是指没有疾病或病痛,而是一种身体上、精神上和社会上的完全良好状态。
4.2.2学校应该重视体育教育,加大体育设施建设,为教职工提供良好的锻炼坏境。除了在学校建设健身房,提供足够的场地和器材外,还应建立监督机制督促教职工参加体育锻炼,可以纳入对教师的年终考核或者制定奖励措施。
4.2.3重视学校体育运动的发展,充分发挥学校体育教师的作用。体育锻炼必须科学化和合理化,才能达到强身健体的效果,否则不懂得科学锻炼的方法,就难免会造成伤害事故。体育教师可以对教职工进行科学性的指导,帮助教职工制定系统可行的训练计划,提高他们自我保护意识。
参考文献
[1]刘一平;李跃平;;高校高职称教师身体健康状况及影响因素研究[J];福建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年0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