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财务管理的审计建议范文

财务管理的审计建议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财务管理的审计建议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财务管理的审计建议

第1篇:财务管理的审计建议范文

【关键词】 短期偿债能力; 营运能力; 现金流动效率; 审计意见类型; 显著负相关

一、引言

2006年2月15日的《中国注册会计师审计准则第1324号――持续经营》,进一步明确了注册会计师在承接审计业务和出具审计报告时应充分关注可能导致被审计单位持续经营能力产生重大疑虑的事项或情况的责任,也将风险导向审计引入审计准则和实务。按照该准则的规定,被审计单位持续经营能力要从财务、经营和其他三个方面的信息来判断。而公司的财务能力是公司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的综合反映,在风险导向审计下,公司的财务能力是注册会计师出具不同审计意见类型的重要依据。注册会计师出具的审计意见类型大体可分为两类:标准无保留审计意见和非标准无保留审计意见(包括带强调事项段的无保留意见、保留意见、否定意见和无法表示意见)。本文的目的就是从公司财务的角度出发,研究上市公司财务能力与审计意见类型是否存在相关性。

本文研究的意义在于:通过检验公司财务能力与审计意见类型的相关性,找到能够显著影响注册会计师审计意见类型的财务能力指标,为公司的投资者作出更加正确的投资决策、管理者规避非标准无保留审计意见、监管者加强对公司财务能力的监管提供可靠的实证依据,同时也有助于注册会计师根据公司财务能力出具恰当的审计意见,降低审计风险。

二、理论分析与研究假设

(一)公司偿债能力

公司偿债能力是指公司用其资产偿还长期债务与短期债务的能力。Levitan and Knoblett(1985)发现偿债风险比较大的公司更可能被出具非标准审计意见。Bao and Chen(1998)利用中国上市公司作为研究对象,对可能影响审计意见的11个会计和市场因素进行了检验,发现资产负债率与非标准审计意见正相关。Joseph, Dana and Fenwick (2000)发现流动比率越大,公司越不容易被出具持续经营怀疑审计意见。Chen,Chen and Su(2001)以1995-1997年中国股票市场所有的上市公司作为样本,研究外资股比例等6个自变量和资产负债率等12个控制变量对审计意见的影响,结果发现资产负债率与非清洁审计意见显著正相关。夏立军、杨海斌(2002)发现流动比率与公司审计意见类型有显著的相关性。朱小军、余谦(2003)发现资产负债率高的公司更易收到非标准的审计意见。于鹏(2007)在研究国际“四大”与“非四大”会计师事务所在不同公司特征条件下对审计意见的影响时,发现资产负债率越高的公司越容易被出具非标准审计意见。吕伟、林昭呈(2007)以1997-2004年沪市A股上市公司为研究对象,发现公司资产负债率对审计意见类型有显著的影响,而流动比率对审计意见的影响不大。李平、曲岩(2010)对上市公司股权结构与审计意见的关系进行了研究,发现作为控制变量的资产负债率与非标准审计意见显著正相关。根据现代的委托理论,注册会计师一旦承接审计业务就分别与被审单位和社会公众形成了关系,关系中的信息不对称所产生的道德风险会导致审计人员在追求自身利益最大化的同时使自身的风险最小化,因此,当上市公司的偿债能力不强,所面对的财务风险和经营风险较大时,审计人员偏向于出具非标准审计意见。由此,本文提出假设1。

H1:公司偿债能力与非标准无保留审计意见负相关。

(二)公司营运能力

公司营运能力是指公司对有限资源的配置和利用的能力。Kida(1980)在研究财务指标与审计意见类型之间的关系时发现总资产周转率与审计意见类型具有显著相关关系。Chen,Sun and Wu(2010)研究了中国股票市场上客户重要性、制度改善和审计治理之间的关系,他们将1995-2004年间的样本数据以制度变革的2001年为界限划分为两部分,并分别进行了多元回归检验,结果显示总资产周转率无论是在制度变革前还是在变革后都对审计意见类型有着显著的影响。黄云炼(2005)选取1999-2003年A股上市公司中石油化学类公司作为研究对象,以审计意见类型为因变量,总资产周转率等10个财务指标作为自变量,研究了相关财务指标对审计意见类型的影响,结果发现总资产周转率越高的公司越不容易被出具非标准审计意见。吕先锫、王伟(2007)发现公司营运能力与审计意见类型有显著的相关性,但表示营运能力的不同指标可能对审计意见的影响并不相同,在他们所采用的自变量中,流动资产周转率与非标准审计意见类型显著负相关,而应收账款周转率与非标准审计意见类型显著正相关,这可能是因为注册会计师更倾向于将流动资产周转率看作是公司营运能力的代表性指标,而认为应收账款周转率对公司营运能力不具代表性。根据现代委托理论,当公司的营运能力较强时,说明被审计单位的财务状况和经营状况较好,反之则较差。注册会计师在可实现审计收入不变的情况下,为了使自身风险最小化,当反映公司营运能力的指标越弱时,出具非标准审计意见的可能性就越大,反之则越小。由此,本文提出假设2。

H2:公司的营运能力与非标准无保留审计意见负相关。

(三)公司盈利能力

公司盈利能力是指公司赚取利润和持续经营的能力。Dopuch,Holthausen and Leftwich(1987)第一次将被出具非标准审计意见的公司进行分类研究,发现公司是否亏损与其是否被出具非标准审计意见显著相关。Bell and Tabor(1991)根据审计报告中非标准审计意见的原因对样本进行分类,与Dopuch,Holthausen and Leftwich (1987)的研究结果一致。Chen,Chen and Su(2001)把净资产收益率作为控制变量,研究审计意见更改的影响因素,发现净资产收益率与非清洁审计意见显著负相关。Maria and Cristina(2007)研究了上期盈利状况、资产负债率等因素对公司收到标准审计意见的影响,结果发现公司以往的盈利状况对审计意见类型有显著的影响。KAM-WAH LAI(2009)以审计费用披露要求公布时间为条件,研究了与审计意见更改相关的影响因素,将审计意见的更改作为被解释变量,营业收入占总收入的比率、公司当年及上年是否亏损等作为解释变量,研究结果显示公司当年及上年是否亏损对审计意见类型有显著的影响。Gul,Sami and Zhou(2009)研究了反向流动比率、净资产收益率等因素对审计意见类型的影响,文章以1995-2000年在沪深两市上市的公司作为样本,回归检验结果显示净资产收益率与非标准审计意见显著负相关。章永奎、刘峰(2002)的研究显示,公司的盈利状况影响公司的审计意见类型,亏损的公司被出具非标准意见的可能性比盈利公司要大得多。唐跃军、左晶晶(2005)通过对2000-2003年中国上市公司的财务报告进行多角度研究,发现被出具非标准审计意见的公司净资产收益率低。江岭(2008)对可能影响非标准无保留审计意见的9个市场因素进行了研究,结果发现公司盈利水平对审计意见类型有显著的影响。刘继红(2009)对2001-2006年中国所有上市公司进行了研究,发现净资产收益率越高,公司越不容易被出具非标准审计意见。伍利娜、朱春艳(2010)选取2000-2008年所有中国A股上市公司的数据作为研究对象,对股权分置改革的审计治理效应进行了研究,在对公司当年是否亏损、资产负债率等自变量对审计意见类型影响的显著性检验中,发现当年亏损的公司,被出具非标准审计意见的可能性更大。根据风险理论及审计风险决定模型,审计风险的产生不仅包括审计过程中的检查风险,还包括被审计单位经营失败可能导致公司无力偿还借款或倒闭从而对审计人员或审计组织所造成的营业风险,因此注册会计师在对被审计单位出具审计意见时,为了减轻自身的审计风险,往往会考虑到被审计单位面对经营失败的可能性。当被审计单位盈利状况较差时,公司所面临的经营失败和倒闭的风险就大幅增加,注册会计师为了减轻责任、回避风险,会倾向于出具非标准无保留审计意见。由此,本文提出假设3。

H3:公司的盈利能力与非标准无保留审计意见负相关。

(四)公司现金流动效率

公司现金流动效率不但影响公司的投资决策、公司资信、盈利水平,还影响投资者对公司的估价从而影响公司价值。Levitan and knoblett(1985)以注册会计师是否为公司出具非标准审计意见为被解释变量,以一些财务指标为解释变量,发现现金流动状况好的公司被出具非标准审计意见的可能性较小。Mutchler(1985)挑选了238个生产制造公司作为样本,发现现金流量等财务指标对审计意见类型有显著影响。Chen,Chen and Su(2001)的研究显示,在全样本条件下,现金流动效率与非清洁审计意见显著负相关,而剔除了一些特殊样本之后发现现金流动效率与审计意见没有显著相关性。KAM-WAH LAI(2009)发现经营性现金流动比率低的公司更可能获得持续经营疑虑的审计意见。田利军(2007)对审计意见的影响因素进行了研究,发现每股经营活动现金流动量越大的公司越不容易被出具非标准审计意见。公司现金流动效率高时,说明公司的现金管理比较有效,公司日常生产经营活动所需要的资金就能够得到很好的满足,公司内部的固有风险和控制风险就会大幅下降,根据审计风险模型(AR=IR×CR×DR)和成本效益原则,注册会计师在对这类公司出具审计意见时通常会出具标准无保留审计意见。由此,本文提出假设4。

H4:公司现金流动效率与非标准无保留审计意见负相关。

(五)公司发展能力

公司发展能力是指公司通过自身的生产经营活动,不断扩大积累而形成的发展潜能,是反映公司持续经营能力的重要指标。公司的发展能力越好,意味着公司长期的经营状况和财务状况就越好,持续经营能力和发展潜力就越大。根据《中国注册会计师审计准则第1324号――持续经营》的规一、引言

2006年2月15日的《中国注册会计师审计准则第1324号――持续经营》,进一步明确了注册会计师在承接审计业务和出具审计报告时应充分关注可能导致被审计单位持续经营能力产生重大疑虑的事项或情况的责任,也将风险导向审计引入审计准则和实务。按照该准则的规定,被审计单位持续经营能力要从财务、经营和其他三个方面的信息来判断。而公司的财务能力是公司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的综合反映,在风险导向审计下,公司的财务能力是注册会计师出具不同审计意见类型的重要依据。注册会计师出具的审计意见类型大体可分为两类:标准无保留审计意见和非标准无保留审计意见(包括带强调事项段的无保留意见、保留意见、否定意见和无法表示意见)。本文的目的就是从公司财务的角度出发,研究上市公司财务能力与审计意见类型是否存在相关性。

本文研究的意义在于:通过检验公司财务能力与审计意见类型的相关性,找到能够显著影响注册会计师审计意见类型的财务能力指标,为公司的投资者作出更加正确的投资决策、管理者规避非标准无保留审计意见、监管者加强对公司财务能力的监管提供可靠的实证依据,同时也有助于注册会计师根据公司财务能力出具恰当的审计意见,降低审计风险。

二、理论分析与研究假设

(一)公司偿债能力

公司偿债能力是指公司用其资产偿还长期债务与短期债务的能力。Levitan and Knoblett(1985)发现偿债风险比较大的公司更可能被出具非标准审计意见。Bao and Chen(1998)利用中国上市公司作为研究对象,对可能影响审计意见的11个会计和市场因素进行了检验,发现资产负债率与非标准审计意见正相关。Joseph, Dana and Fenwick (2000)发现流动比率越大,公司越不容易被出具持续经营怀疑审计意见。Chen,Chen,Su(2001)以1995-1997年中国股票市场所有的上市公司作为样本,研究外资股比例等6个自变量和资产负债率等12个控制变量对审计意见的影响,结果发现资产负债率与非清洁审计意见显著正相关。夏立军、杨海斌(2002)发现流动比率与公司审计意见类型有显著的相关性。朱小军、余谦(2003)发现资产负债率高的公司更易收到非标准的审计意见。于鹏(2007)在研究国际“四大”与“非四大”会计师事务所在不同公司特征条件下对审计意见的影响时,发现资产负债率越高的公司越容易被出具非标准审计意见。吕伟、林昭呈(2007)以1997-2004年沪市A股上市公司为研究对象,发现公司资产负债率对审计意见类型有显著的影响,而流动比率对审计意见的影响不大。李平、曲岩(2010)对上市公司股权结构与审计意见的关系进行了研究,发现作为控制变量的资产负债率与非标准审计意见显著正相关。根据现代的委托理论,注册会计师一旦承接审计业务就分别与被审单位和社会公众形成了关系,关系中的信息不对称所产生的道德风险会导致审计人员在追求自身利益最大化的同时使自身的风险最小化,因此,当上市公司的偿债能力不强,所面对的财务风险和经营风险较大时,审计人员偏向于出具非标准审计意见。由此,本文提出假设1:

H1:公司偿债能力与非标准无保留审计意见负相关。

(二)公司营运能力

公司营运能力是指公司对有限资源的配置和利用的能力。Kida(1980)在研究财务指标与审计意见类型之间的关系时发现总资产周转率与审计意见类型具有显著相关关系。Chen,Sun and Wu(2010)研究了中国股票市场上客户重要性、制度改善和审计治理之间的关系,他们将1995-2004年间的样本数据以制度变革的2001年为界限划分为两部分,并分别进行了多元回归检验,结果显示总资产周转率无论是在制度变革前还是在变革后都对审计意见类型有着显著的影响。黄云炼(2005)选取1999-2003年A股上市公司中石油化学类公司作为研究对象,以审计意见类型为因变量,总资产周转率等10个财务指标作为自变量,研究了相关财务指标对审计意见类型的影响,结果发现总资产周转率越高的公司越不容易被出具非标准审计意见。吕先锫、王伟(2007)发现公司营运能力与审计意见类型有显著的相关性,但表示营运能力的不同指标可能会对审计意见的影响并不相同,在他们所采用的自变量中,流动资产周转率与非标准审计意见类型显著负相关,而应收账款周转率与非标准审计意见类型显著正相关,这可能是因为注册会计师更倾向于将流动资产周转率看作是公司营运能力的代表性指标,而认为应收账款周转率对公司营运能力不具代表性。根据现代的委托理论,当公司的营运能力较强时,说明被审计单位的财务状况和经营状况较好,反之则较差。注册会计师在可实现审计收入不变的情况下,为了使自身风险最小化,当反映公司营运能力的指标越弱时,出具非标准审计意见的可能性就越大,反之则越小。由此,本文提出假设2:

H2:公司的营运能力与非标准无保留审计意见负相关。

(三)公司盈利能力

公司盈利能力是指公司赚取利润和持续经营的能力。Dopuch,Holthausen and Leftwich(1987)第一次将被出具非标准审计意见的公司进行分类研究,发现公司是否亏损对其是否被出具非标准审计意见显著相关。Bell and Tabor(1991)根据审计报告中非标准审计意见的原因对样本进行分类,与Dopuch,Holthausen and Leftwich (1987)的研究结果一致。Chen,Chen and Su(2001)把净资产收益率作为控制变量,研究审计意见更改的影响因素,发现净资产收益率与非清洁审计意见显著负相关。Maria and Cristina(2007)研究了上期盈利状况、资产负债率等因素对公司收到标准审计意见的影响,结果发现公司以往的盈利状况对审计意见类型有显著的影响。KAM-WAH LAI(2009)以审计费用披露要求公布时间为条件,研究了与审计意见更改相关的影响因素,将审计意见的更改作为被解释变量,营业收入占总收入的比率、公司当年及上年是否亏损等作为解释变量,研究结果显示公司当年及上年是否亏损对审计意见类型有显著的影响。Gul,Sami and Zhou(2009)研究了反向流动比率、净资产收益率等因素对审计意见类型的影响,文章以1995-2000年在沪深两市上市的公司作为样本,回归检验结果显示净资产收益率与非标准审计意见显著负相关。章永奎、刘峰(2002)的研究显示,公司的盈利状况影响公司的审计意见类型,亏损的公司被出具非标准意见的可能性比盈利公司要大得多。唐跃军、左晶晶(2005)通过对2000-2003年中国上市公司的财务报告进行多角度研究,发现被出具非标准审计意见的公司净资产收益率低。江岭(2008)对可能影响非标准无保留审计意见的9个市场因素进行了研究,结果发现公司盈利水平对审计意见类型有显著的影响。刘继红(2009)对2001-2006年中国所有上市公司进行了研究,发现净资产收益率越高,公司越不容易被出具非标准审计意见。伍利娜、朱春艳(2010)选取2000-2008年所有中国A股上市公司的数据作为研究对象,对股权分置改革的审计治理效应进行了研究,在对公司当年是否亏损、资产负债率等自变量对审计意见类型影响的显著性检验中,发现当年亏损的公司,被出具非标准审计意见的可能性更大。根据风险理论及审计风险决定模型,审计风险的产生不仅包括审计过程中的检查风险,还包括被审计单位经营失败可能导致公司无力偿还借款或倒闭从而对审计人员或审计组织所造成的营业风险,因此注册会计师在对被审计单位出具审计意见时,为了减轻自身的审计风险,往往会考虑到被审计单位所面对经营失败的可能性。当被审计单位盈利状况较差时,公司所面临的经营失败和倒闭的风险就大幅增加,注册会计师为了减轻责任、回避风险,会倾向于出具非标准无保留审计意见。由此,本文提出假设3:

H3:公司的盈利能力与非标准无保留审计意见负相关。

(四)公司现金流动效率

公司现金流动效率不但影响公司的投资决策、公司资信、盈利水平,还影响投资者对公司的估价从而影响公司价值。Levitan and knoblett(1985)以注册会计师是否为公司出具非标准审计意见为被解释变量,以一些财务指标为解释变量,发现现金流动状况好的公司被出具非标准审计意见的可能性较小。Mutchler(1985)挑选了238个生产制造公司作为样本,发现现金流量等财务指标对审计意见类型有显著影响。Chen,Chen and Su(2001)的研究显示,在全样本条件下,现金流动效率与非清洁审计意见显著负相关,而剔除了一些特殊样本之后发现现金流动效率与审计意见没有显著相关性。KAM-WAH LAI(2009)发现经营性现金流动比率低的公司更可能获得持续经营疑虑的审计意见。田利军(2007)对审计意见的影响因素进行了研究,发现每股经营活动现金流动量越大的公司越不容易被出具非标准审计意见。公司现金流动效率高时,说明公司的现金管理比较有效,公司日常生产经营活动所需要的资金就能够得到很好的满足,公司内部的固有风险和控制风险就会大幅下降,根据审计风险模型(AR=IR×CR×DR)和成本效益原则,注册会计师在对这类公司出具审计意见时通常会出具标准无保留审计意见。由此,本文提出假设4:

H4:公司现金流动效率与非标准无保留审计意见负相关。

(五)公司发展能力

公司发展能力是指公司通过自身的生产经营活动,不断扩大积累而形成的发展潜能,是反映公司持续经营能力的重要指标。公司的发展能力越好,意味着公司长期的经营状况和财务状况就越好,持续经营能力和发展潜力就越大。根据《中国注册会计师审计准则第1324号――持续经营》的规定,注册会计师对公司发展能力应该持有相应的职业谨慎,一旦对公司持续经营审计失败,那么将面临相当大的压力。因此,注册会计师面对发展能力强的公司,一般都会倾向于出具标准无保留审计意见,反之则倾向于出具非标准无保留审计意见以降低其将要承担的风险和压力。由此,本文提出假设5。

H5:公司发展能力与非标准无保留审计意见负相关。

三、研究样本和变量

(一)样本和数据的选取

2005年5月中国证监会了《关于上市公司股权分置改革试点有关问题的通知》,标志着中国资本市场股改的开始。当年8月中国证监会等五部委联合发出《关于上市公司股权分置改革的指导意见》,股改开始大规模推行,上市公司的管理以及资本市场的功能借此得以进一步加强,注册会计师所面临的审计风险也有所改变,可能会对其出具审计意见类型造成影响。鉴于此,本文选取2006-2009年沪深两市A股所有上市公司为样本,剔除数据不全及数据异常的公司,共选取样本公司5 579个。样本数据分别来自上海证券交易所(省略)、深圳证券交易所(省略)、国泰安CSMAR数据库。为保证数据的准确性,所有数据均已经过笔者的认真核对。本文的数据处理主要运用Excel 2003和SPASS 17.0统计软件。

(二)研究变量

1.因变量――审计意见类型(OP)

本文用审计意见类型(Opinion,简写为OP)作为因变量,它是一个虚拟变量,定义非标准无保留审计意见(包括带强调事项段的无保留意见、保留意见、否定意见和无法表示意见)的OP为1,标准无保留审计意见的OP为0。

2.其他研究变量

从公司偿债能力、营运能力、盈利能力、现金流动效率和发展能力五个方面出发,选取了6个解释变量和5个控制变量,详细见表1。

四、实证检验及结果分析

(一)相关性分析

首先对变量之间的相关性进行分析,主要采用Pearson和Spearman相关系数分析方法,结果见表2。

Pearson相关系数检验结果显示:公司流动比率、总资产周转率和净资产收益率都是在0.01的水平上与审计意见类型显著负相关;资产负债率在0.01的水平上与审计意见类型显著正相关;经营活动现金流入量对经营活动现金流出量的满足率和营业收入增长率与审计意见类型相关性不显著。Spearman相关系数检验结果显示:公司流动比率、总资产周转率、净资产收益率、经营活动现金流入量对经营活动现金流出量的满足率和营业收入增长率都在0.01的水平上与审计意见类型显著负相关;资产负债率在0.01的水平上与审计意见类型显著正相关。本文以下部分将通过多元回归模型对这些结论作进一步的检验。

(二)多变量回归检验

本文根据被解释变量OP、6个解释变量和5个控制变量建立的logistic多元回归模型为:

OPit=α+β1CRit+β2DAit+β3ATit+β4ROEit+β5IOSRit+

β6ROGit+β7LNAit+β8POPit+β9PROEit+β10PLACEit+

β11TIMEit+ε

本文采用了强制性进入策略检验模型的拟合优度和回归方程的显著性,并对影响审计意见类型的变量的显著性进行了检验,检验结果分别见表3和表4。

从表3来看,回归方程的F检验统计量显著性很强,这说明被解释变量与解释变量全体线性关系显著,符合线性模型。从表4来看,解释变量之间共线性较弱(容忍度均接近1,膨胀因子均小于10),说明模型的效果较好。

从表4来看,总资产周转率和经营活动现金流入量对经营活动现金流出量满足率的参数估计值都在1%的水平上与预测符号相符,这验证了假设2和假设4;净资产收益率和营业收入增长率与审计意见类型的相关关系不显著,这与假设3和假设5不符;而流动比率的参数估计值都在1%的水平上显著为负,但是资产负债率的参数估计值显著性不强,说明短期偿债能力强的公司不容易被出具非标准无保留审计意见,而长期偿债能力与审计意见类型的关系不显著,未能验证假设1。

五、研究结论和启示

(一)研究结论

根据上述分析,本文得出以下结论:一是短期偿债能力强的公司不容易被出具非标准无保留审计意见,而长期偿债能力的强弱与审计意见类型之间相关性不显著。这一点可以从资本市场有效性及信号传递理论方面来解释。目前我国资本市场仍处于弱式有效的发展阶段,相对于长期偿债能力,短期偿债能力的信号能够较容易被投资者了解,加上注册会计师与公司管理者和投资者之间存在关系,这就促使注册会计师可能会更加注重公司所面对的短期偿债风险。二是营运能力越强、现金流动效率越好的公司,越不容易被出具非标准无保留审计意见,表明公司的营运能力越好、现金流动效率越高,注册会计师所承担的风险也越小,公司被出具非标准无保留审计意见的可能性就越小。三是盈利能力、发展能力与审计意见类型的相关关系不显著,这可能是因为本文选择本年的净资产收益率来代表盈利能力,而短期内盈利能力的强弱给公司的经营管理所带来的影响毕竟是很有限的,注册会计师所面临的风险并没有大的变动,因此对审计意见类型的影响不大;而发展能力代表的是公司长期发展潜力,短期内对注册会计师面临的风险也没有太大的影响,因此对审计意见类型的影响不大。

(二)研究启示

本文的研究发现对公司管理者、投资者、监管者和注册会计师都有一定的启示。首先,对公司管理者来说,在公司经营管理的过程中,在保持公司的资产和负债在一个合理比例的前提下,应更加注重公司的短期偿债风险,努力提高公司资产的营运能力,增加现金流,高效地运用公司资金,以尽可能避免被出具非标准无保留审计意见;其次,对投资者来说,如果是短线投资,可能公司的短期偿债能力、资金周转效率以及现金流动效率对投资收益都会有比较大的影响;再次,对监管者来说,在关注公司整体财务能力的同时,需要对公司的偿债能力、资金周转率和现金流动效率作出更加严厉的监管;最后,对注册会计师来说,在出具审计意见之前,为了能够在尽可能避免审计风险的前提下提高审计效率,可以着重审查被审计单位的短期偿债能力、资金营运能力和现金流动效率以便出具更加准确的审计意见。

【主要参考文献】

[1] 于鹏.公司特征、国际“四大”与审计意见[J].审计研究,2007(2):53-59.

[2] 吕伟,林昭呈.关联方交易、审计意见与外部监管[J].审计研究,2007(4):59-65.

[3] 李平,曲岩.上市公司股权结构与审计意见关系的实证分析[J].财会通讯,2010(5):97-99.

[4] 黄云炼.上市公司财务指标与审计意见类型相关性研究[D].浙江大学,2005(10):30-36.

[5] 吕先锫,王伟.注册会计师非标准审计意见影响因素的实证研究[J].审计研究,2007(1):51-57.

[6] 江岭.关于上市公司年报审计意见的一项实证分析[J].西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11):125-129.

[7] 刘继红.国有股权、盈余管理与审计意见[J].审计研究,2009(2):32-38.

[8] 伍利娜,朱春艳.股权分置改革的审计治理效应[J].审计研究,2010(5):73-80.

[9] 田利军.审计意见影响因素实证分析[J].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2007(6):116-120.

[10] Joseph V.Carcello,Dana R.Hermanson,and H.Fenwick Huss.Going-Concern Opinions: The Effects of Partner Compensation Plans and Client Size[J].Auditing:A Journal of Practice & Theory.2000,19: 68-76.

[11] Charles J.P.Chen,Shimin Chen,and Xijia Su.Profitability Regulation,Earnings Management,and Modified Audit Opinions: Evidence from China[J].Auditing:A Journal of Practice & Theory,2001,20:10-28.

[12] Shimin Chen,Sunny Y.J.Sun,Donghui Wu.Client Importance,Institutional Improvements,and Audit Quality in China: An Office and Individual Auditor Level Analysis[J].The Accounting Review: American Accounting Association,2010,85:127-158.

第2篇:财务管理的审计建议范文

关键词:医院;财务管理;内部审计;关系辨析

中图分类号:F27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7)06-0073-02

自审计署颁布《审计署关于内部审计工作的规定》以来,公立医院内部审计工作越来越受到广泛关注。内部审计作为医院财务管理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推进医疗体制改革,深化公立医院内部监管机制上具有重要意义。与外部审计相比,内部审计源自医院财务管理工作实际,尤其是立足医疗日常经营、管理、财务收支现状,从合规、合法性审核评价中来促进医院财务管理水平的提高,来提升医院管理综合效率。然而,在维护医院良好经济管理秩序实践中,由于缺失对医院财务管理与内部审计两者的关系协同,使得职责分工产生一定对立性。因此,结合医院财务管理现状,从内部审计与财务管理关系梳理上来正确辨析两者的概念及内涵就显得尤为重要。

一、医院财务管理与内部审计的差异分析

财务管理与内部审计都是基于医院自身经济活动来展开的,其总体目标在于实现医院经营管理的真实性、合法性、效益性,但从概念及内涵划分上,两者具有显著的差异性。

第一,概念上的差异。财务管理是一个单位的基本工作,基于单位财务活动实施综合性财务关系的管理工作,其内涵主要有两点:一是体现为管理性,与医院其他部门一样,诸如物资管理、人事管理、医疗管理等,都作为一个子系统而存在;二是体现为专业性,即财务管理的对象为资金,而物资管理的对象是物,人事管理的对象是人,对于医院财务管理,其主体是对医院各项经济活动中的资金进行管理,从而又表现出综合性管理职能。相对而言,内部审计工作是基于医院财务管理现状及财务资料,从合法、合规、有效性、准确性等方面开展的一系列评价活动,其职能在于发现医院财务管理中的不足或缺陷,在于提出优化和改进建议,降低医院财务管理风险[1]。所以说,内部审计的实施,旨在通过对医院财务管理中的各项业务进行独立评价,是否遵循相应的程序和标准。

第二,依据上的差异。从医院财务管理工作来看,其各项业务的开展依据必然遵循医院会计制度、财务管理制度,并遵循相应的财务职业道德守则要求。相对而言,内部审计工作则需要在审计准则指引下来收集和整理审计依据,依照审计程序来做出审计结论,并遵循相应的职业道德规范要求。由于两者所遵循的标准具有差异性,从而决定了财务工作与审计工作的不同限定与约束。

第三,工作方法上的差异。从两者的工作内容及方法上来看,财务管理主要有财务分析、会计核算、成本核算、预算管理、会计报表及管理会计等,其流程主要由财务部门来对各项会计活动进行监督、核算与管理,包括财务会计信息的采集、数据加工、存储与归类输出等[2]。相对而言,内部审计在工作内容上以财务数据为基础,在工作方法上以审阅、复核、核算、函证、观察、检查、询问、调查等方式,围绕审计程序来进行,即审计计划、审计准备、计实施、审计终结、整改落实等。

第四,工作重点上的差异。从工作重点来看,医院财务管理主要是对日常经营管理活动中的资金进行管理,侧重于理财,并从资金的全程化管理来量化考核财务约束机制,为医院管理决策提供财务参考依据。相比而言,内部审计工作重点在于对各类经济活动进行评价,尤其是对财务信息合规性、合法性检查与监督。另外,内部审计并非局限于财务活动,还要关注医院内部控制、资源、环境等其他方面的监督与评价。

第五,监督方式上的差异。财务监督主要通过价值形式,结合医院具体经营管理活动进行调节与控制,是贯穿于整个医院具体业务过程中,并受到各项经济业务的制约,缺乏独立性。相反,审计监督一方面从财务信息资料评价中,来监督财务资金的运营状况是否合规;另一方面,通过审计证据,借助于不同的审计分析方法来得出审计报告,以评价医院各项经济活动的合理性。可见,财务监督其职责在于对日常会计业务的监管,处于较低层级,而审计监督不仅要监督会计资料,还要监督与医院财务相关的其他经济活动,具有较高层级。

二、医院财务管理与内部审计关联分析

尽管医院财务管理与内部控制工作具有不同的概念及工作要求,但两者也具有一定关联性。

第一,对经济活动进行监督。财务收支数据反映了医院日常经营状况,而财务管理是基于具体会计业务来展开合理、合法性核对工作,对医院的经营目标、资金运作等活动是否符合医院内控制度。内部审计依据审计法律法规及医院内控制度,以医院会计资料为基础来检查各项会计信息的合理合法性及效益性,其实质也是对医院财务及经营活动进行监督,并对财务信息进行再认定。

第二,着力提升经营效益。从医院财务管理工作实施中,结合财务制度、内控要求,对医院各项经济业务活动收支状况进行核算和监督,并发现问题,及时向主管院长反馈,并提出改进意见。对于内部审计工作,内审人员同样是基于医院具体经济业务数据,遵循审计制度及内控要求来对各项财务信息的执行情况进行核查、审计,并对其中存在的问题、管理缺陷出具相应的审计报告,提出建设性审计意见和建议,督促医院管理者进行改进,提升医院经济效益。也就是说,对于财务管理工作,目标在于监督经济活动,而内部审计是再监督过程,两者都是围绕具体经济活动来展开监管工作,承担着促进医院各项经济管理工作健康、合法、有序发展的监督使命。

第三,两者都涉及医院内部控制制度建设。医院财务管理贯穿于医院日常经济活动中,并与医院自身的内部控制制定相关联,来促进各项财务经济活动有序进行,确保财务信息的可靠性,防范贪污舞弊等违法行为的发生,进而保障医院资金的完整与安全。内部审计管理贯穿于医院审计程序中,特别是在维护医院内部控制制度上,参照医院内控机制的有效性,着力提升审计监督水平,强化医院审计质量管理,完善医院内部控制制度建设。所以,两者都与内部控制制度建设息息相关。

第四,财务管理为内部审计提供凭证基础。会计信息是医院财务管理的基础,根据会计准则来构建医院财务管理体系,如各项会计核算帐表,对各项经济活动的发生、结果进行完整记录,生成会计账簿、会计凭证等资料,反映医院资产、负债、收支、权益、结余等会计信息,这些会计资料都是对医院经营管理状况的直接反映[3]。同样,内部审计从职能上是对医院财务信息数据的评价,需要结合医院财务数据、凭证资料等进行核算、审查,而如果缺少了财务信息资料,则内部审计工作就无从谈起。因此,医院财务数据资料是实现内部审计的基础凭证信息。

第五,财务管理与内部审计具有相辅性。基于财务管理与内部审计的异同性分析,无论是财务管理还是内部审计,两者既相互促进,又相互辅佐,共同实现对医院财务状况的有效监督。在财务管理中,通过会计核算来完善会计信息的真实可靠,通过财务制度来规范经济活动的执行。在内部审计中,通过审计监督来提升财务审计工作质量,来发现医院财务管理中的不足,并从审计结论及整改建议中来强化财务管理,健全医院内控制度。

三、内部审计在医院财务管理中的价值体现

深化医疗体制改革,依托内部审计的独立性、客观性,来提升医院财务管理水平。依据国家《审计法》《卫生系统内部审计工作规定》等相关法规要求,重视医院内审工作,保障内审机构、人员、经费、业务的独立性,来发挥内部审计在医院财务管理工作中的积极作用。

第一,内部审计有助于提升管理者水平。内部审计是医院财务管理战略性体现,将直接影响医院管理决策的科学性、正确性。从内部审计具体工作及审计结论、整改建议中,管理者可以认识到内部审计的现实价值与意义,并从完善医院决策,制定医院发展规划等方面,明确改进方向和具体工作任务。因此,内部审计的实施,从规范医院财务管理工作中,为医院管理者提供了全面、真实、可靠的财务审查报告,有助于促进管理者发现管理漏洞,提升管理水平。

第二,内部审计有助于促进财务管理规范化。通过内部审计工作,从发现财务管理漏洞与财务制度执行偏差中,为优化财务管理思路,健全财务管理体制提供了切实可行的合理化建议,也让财务管理人员能够从自身工作实际,全面认真对待财务工作的薄弱环节,从规范财务管理工作方法,健全财务管理制度上,提升财务管理规范化水平。

第三,内部审计有助于提升财务执行效率。内部审计的目标在于查找问题的根源,并针对问题提出整改建议和方案,实现对问题源头的控制。如结合医院财务报表中的薄弱环节,从完善医院资金安全性上,引入风险导向内部审计制度,降低和减少财务风险。因此,积极推进内部审计,从根本上解决财务管理问题,提升财务执行效率。

四、结论与建议

通过对财务管理与内部审计关系的辨析,两者既存在区别又具有内在关联性。在战略目标上具有一致性,两者分别从不同的管理内容及职责分工上,来强化医院管理服务能力,优化医院财务管理、内部控制制度,实现紧密配合与互相支撑,进而改善医院财务效率。另外,在认识与理顺两者关系上,一方面,加强财务管理及内部审计人员业务素质培训,注重财务、审计法律、法规学习,增强职业操守;另一方面,完善医院财务、审计人员管理制度,如引入岗位轮转制度,从业务知识、技能、岗位互换中,增进理解,共同促进医院财务管理、内部审计工作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 席庆荣,吕耀林.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审计现状及对策[J].北京工业职业技g学院学报,2015,(2):23-25.

第3篇:财务管理的审计建议范文

【关键词】财务管理;内部审计;管理措施;重要性;管理体系;财务管理机构;收支行为

作为单位内部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财务管理内部审计是确保单位财务、经济与管理活动有序进行的可靠保障。内部审计主要是通过单位内部独立成立的审计机构进行日常工作的开展,其能够对单位管理中存有的问题及时找出,并能够根据实际情况选取科学有效的措施加以处理,以此确保单位日常工作的顺利进行,并监督单位严格执行相关制度规定,弥补单位管理中存在的不足。按照“统一领导、集中管理”财务管理体系需求,在管理人员领导下单位财务活动可通过财务部门进行统一管理。为对国家财经法律法规与规章制度加以贯彻执行,必须对内部审计工作加以强化,推动单位快速发展。

一、财务内审的重要性

作为单位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财务管理是决策、计划、组织、执行与控制单位资金筹集、分配、使用等业务。随着单位现代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单位财务管理工作逐步发展为专业化、规范化、复杂化,并逐渐形成专业管理机构。该机构具备独立规章制度、合理财务编制计划等。此财务管理作用下,单位内部审计工作构建就愈加重要。内部审计工作可贯穿于单位财务管理整个过程,以此对单位财务内控制度加以完善与评价,为单位整合完善财务管理体系,并对各财务因素加以协调,增加财务管理力度,实现单位资源、资金节约目的,提升单位经济效益。

1.财务内部审计可降低单位各项经济损失。内审是财务管理体系的重要环节,作为一个具有较强独立性部门,内部审计部门对单位经济活动开展中极为重要。在财务管理过程中,内审需结合国家财会法律法规与单位内部财务管理制度,通过事前决策审计,对单位资金投入、投资效益与利用率等进行审计,以此提升单位经济效益。

2.财务内审实施可维护单位利益。实施单位财务内审工作,可有效维护单位利益。通过检查单位财会资料真实性、完整性与准确性,及对单位经济活动的审查,可确保单位财务会计工作与相关法律法规及单位规章制度相符。除此之外,还可通过分析财务信息,及时发现、掌握单位内部贪污贿赂、公费挪用等问题,以此为单位利益最大化的实现提供可靠保障。

3.财务内审工作可完善单位管理体系。实施财务内部审计,可促进单位管理体系的进一步完善。在内部审计过程中,如产生问题可向单位管理层及时反映。利用分析管理体系,可发现单位管理体系的不足。同时,审计工作也可和单位内部奖惩制度相结合,在日常工作中被审计部门需对其部门工作时刻检查,并对部门工作流程加以完善,为单位发展提出合理化建议,这将推动部门、单位的快速发展。

二、财务内审工作管理措施

随着科学技术水平的不断提升,我国财务审计工作也得到了极大的发展。财务内审作为单位财务活动顺利开展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财务管理的一项重要内容。检察机关必须充分了解财务内部审计的重要性,并在此基础中加大财务管理力度,根据本单位的实际情况,制定科学有效的管理措施,为财务费用的充分利用提供强有力的保障。

1.充分认识加强财务管理与内部审计工作的重要性

作为单位内部管理主要构成部分,财务管理是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提升的关键途径。内部审计是独立评价单位财务收支、经济活动真实性、合法性的行为,是相关部门与单位内部管理体制和约束机制建立与健全的根本保障。这就要求单位必须对财务管理与内部审计工作加以重视,实现全面认识,自主学习、充分应用财务管理知识,并对内部审计人员提出的意见虚心听取及合理采用。以此规范单位经济活动,促进单位快速发展。

2.完善财务管理制度,规范收支行为

首先,建立与健全财务管理机构。按照业务工作量,单位需对其财务管理机构加以完善,合理配置财务会计人员。并根据管理权限,做到合理设置岗位,职能分离,如会计与出纳分离。

在统一领导、集中管理的财务管理体制下,单位财务活动应在管理者领导下,由财务部门实施管理,要求其具有统一性。单位负责人需负责会计工作与资料的真实性、完整性,在建立内部财务监督制度与有效实行中,各个部门、员工需全面落实责任,切实履行自身职责,提升财务管理水平。

其次,建立与完善财务管理制度。作为财务管理工作的法律依据,财经法规、财经纪律与财务制度对单位生存、发展极为重要。在与单位经营状况充分结合的前提下,必须建立与完善财务管理制度,以此确保单位经济活动的正常运行。

3.做好年度预算,强化预算约束

按照“以收定支、收支平衡、略有节余”的原则,结合单位发展计划与发展战略目标。在单位高层领导下,以财务部门为主体,有关部门充分参与,进行年度预算的合理制定。各项开支,尤其是大数额需严格遵循预算执行,避免超支现象的大量出现。

4.强化收入管理

严格按照单位管理制度,由财务部门对各项收入统一核算与管理,并及时复核收入情况。其他部门与个人则无权进行任何款项的处理,避免证证、账账不符。同时财务部门还需对各类票据进行统一管理,明确专人或兼职登记与管理票据的购买、印制、保管、领用等。通过票据登记薄的设立,可进行详细登记,避免空白票据遗失与窃取。除此之外,需对原始凭证与原始记录进行准确核对,通过专人审批,做好有关凭证工作的保管与归档,为后期查询提供便利。

5.健全组织,强化内部审计

为做好内部审计工作,单位应健全组织,进行财务内审人员的合理配置。同时按照相关法律法规实施财务内审工作。在财务内部审计工作计划每年制定中,需对审计重点内容、时间范围加以明确,有机结合财务管理和内部审计工作,并将内部审计与各个部门间的监督功能充分发挥出来,以此对单位经济管理行为加以规范。同时,利用审计与审计调查及时发现单位财务管理中存在的缺陷,根据问题产生的原因选取行之有效的措施,提升单位财务管理能力。以财务收支行为规范为起点,全面审计单位经费收支情况、会计资料等相关内容,通过财务收支管控能力提升,达到提高财务核算准确性与自觉守法的目的。同时,针对目前单位资金使用情况,重点审计大额资金等,这样不仅能够达到全方位覆盖财务管理的目的,更能将审计工作的重点凸显出来,是单位财务内部审计工作水平有效提升的保障,是合理利用资金的前提。

6.规范程序,提升内审效果

作为一项政策性极强的工作,单位财务内部审计必须严格遵循相关法规制度,规范其操作程序具体如下:按照单位经济活动实际情况,进行审计项目计划的合理制定。在实施审计项目前期,可通知被审计部门,如找出问题可及时向单位与相关人员进行汇报,并提出合理建议。审计终结则需进行审计报告的书写,并听取被审计部门的建议,随后送达审计意见书。

7.加大培训力度,提高财会人员素质

提高财务会计人员素质,必须加大培训力度,并帮助财务会计人员学习会计理论、会计方式,以此提升财务人员的职业道德与专业技能。通过先进财务管理软件的积极开发,强化财务部门管理职能,将财务会计核算信息及时提供给财务部门相关人员,并对会计信息准确记录。同时,要求财务会计人员必须了解与掌握与行业相关的其他领域知识,以此对会计人员职业判断水平进行有效提升,为单位发展提供高级财会人才。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作为单位管理、运行、发展等工作顺利进行的主要依据,财务内审工作管理是否有效将直接影响到单位财务活动的安全运行。为此,需对财务内部审计相关信息进行认真收集、有效利用及科学管理,以此更好地服务于单位,这也是单位财务部门的主要责任。为提高财务管理质量,必须实现财务内部审计管理规范化、提高财会人员素质并完善财务制度,只有这样才能为单位财务管理水平的提升提供一份强有力的保障,才能实现单位的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

参考文献:

[1]邓春梅,董来公.论内审质量控制在公司治理和风险管理中的作用[J].中国内部审计.2005(07).

[2]申富平,王砚书,董丽英,郭颖.国家审计推动国家良治之现状调查与路径选择[J]. 河北经贸大学学报.2015(06).

[3]魏丽.明确目标大胆创新――通过“走、转、改”来提升内审工作质量[J].时代金融.2013(12).

第4篇:财务管理的审计建议范文

【关键词】新形势下 科研 经费管理 深入思考

科研对我国科技、经济的发展具有重要促进意义。其可以使人类借助一些知识去发明、创造一些新的技术以造福人类。而科研经费的管理工作,是科研中的一项重要组成部分,对科研的发展、结果具有重要影响。但笔者对当前我国科研经费管理现状进行分析之后发现,其中还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如:科研经费管理与财务管理脱节、效率不高、各部门间的配合意识与能力差等。这些问题阻碍了我国科研的发展,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经济的发展。对此,以下笔者就对如何加强科研经费的管理进行一些探究,并提出相关改善建议。

一、当前我国科研经费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笔者对我国当前科研经费管理现状进行分析后发现其中仍旧存在很多问题,以下笔者主要从“科研经费管理机制不健全”、“科研经费与财务管理脱节”、“部门之间配合协同能力差”以及“科研经费缺乏审计与监管”这四个方面进行分析。

(一)科研经费管理机制不健全

当前我国科研经费的管理现状为:虽设立了专门的经费管理机制,但管理项目仍然脱节。科研项目大多以小组为单位,设有专门的负责人。且责人有经费的支配使用权。这就导致我国科研经费出现“一人说的算”问题的出现。部门科研经费的管理人员对科研项目相关的知识了解不多,无法判断经费是否合理,也就造成部门项目无法有效使用科研经费。从以上情况分析可知,当前我国科研经费管理机制不够健全。

(二)科研经费与财务管理脱节

分析我国科研经费管理现状可以发现,虽然我国在科研经费的管理中已成立了专门的经费管理机制,并明确了经费管理的负责人。但是,很多负责人不能直接参与科研项目中。因此,其对预算不够了解,对费用支出与使用是否合理不够明确。进一步导致了科研经费的管理与部门财务管理出现了脱节,科研经费负责人无法有效的辅助与管理科研项目经费,同时无法在科研项目申报预算中发挥自身的作用。

(三)部门之间配合协同能力差

部门之间配合协同能力差原因在于:科研人员与财务管理人员专业不同、精力不同、职能不同,观念也不相同。其中,科研人员的主要工作是科学研究与探索发明,一般情况下,其更多会将精力放在科研的实施与研究结果上,对科研的经费与控制重视不够。而财务人员恰恰与之相反,其专业、职能都在财务的管理与控制上。虽然,工作中财务人员会对科研项目所需经费进行核算与规划,但是预算与现实还是存在一定差距。再加上财务人员与科研人员观念不同,导致部门之间配合能力差。

(四)科研经费缺乏审计与监管

另外,还有非常重要的一点在于,当前我国大部分科研经费缺乏审计与监管(或审计与监管能力差),导致科研经费管理效果不高。其具体体现在:国家、科学院在对科研项目进行验收的时候,一般都比较重视科研结果,忽视科研经费的使用与管理;审计部门缺乏专业人才且没有过多投入,工作过于形式化、简单化;在审计的过程中,缺乏对相关责任人的问责与追究,且监管力度不够。

二、新形势下加强科研经费管理有效建议

笔者对以上问题进行详细的分析后,依据问题提出以下几点改善建议:

(一)建立完善健全的科研经费管理机制

为改善科研经费管理机制不健全这一问题,应积极建立完善且健全的科研经费管理机制,保证科研经费使用与管理的科学、规范,创设出良好的管理环境。首先,应建立出一支专业的、有能力的管理队伍,以保证科研经费管理的科学、规范。其次,应建立完善且统一的科研经费管理机制,对不同级别的管理人员分配不同的责任与任务,并做到“分级管理、责任到人”。最后,制定科学的内部管理与监控机制,明确经费的管理权、使用权与监督权。

(二)重视人才建设,创新经费管理模式

人才是科研经费管理的基础,是保证经费科学、规范、合理使用的重要保障。因此,为保证科研经费的有效管理与科学使用,首先应加强对人才建设的重视,并积极创新经费的管理。重视经费管理与财务管理的共同发展。具体可以:积极提高财务人员的综合素质。如:可以组织相关人员参与专业的培训。在培训中提高管理人员的专业知识、素养,提升管理人员的能力。改变以往的招聘要求,提高要求引进高素质、高技能的专业性人才。应根据职务特性,明确分工、落实责任。要求工作人员在管理的过程中,积极探索出新的管理模式。

(三)部门协同配合,经费财务管理结合

具体可以:对于参与预算编制的部门,应遵守规定,严格约束自己,落实责任。对于科研经费的管理部门,应提前做好年度预算,及时且准确的掌握经费的支出动向。对于监督审计部门,在审核中应严查预算,加强监督。同时,在工作的过程中,相关领导应要求各部门加强协同配合,以促进财务管理与科研经费管理的有效结合。

(四)建立审计监管,保证信息公开透明

相关领导应重视审计监管部门的建立与完善,要求相关人员应明确自身的职责,严格按照规定进行审计、监督,对一些违法、违纪行为明确指出,严肃处罚,以发挥自身的作用。另外,在对科研经费监督的过程中,要求将经费信息进行透明公开,使项目中各部门互相监督,以提高监管效果。

三、总结

总而言之,科研可以促进国家的发展与壮大,促进我国经济的发展。因此,国家应加强对科研的重视、加强经费的投入。但是,目前我国科研经费管理中还存在很多需要解决的问题。相关人员在经费的管理中,应积极发现这些问题,并找出解决问题的有效建议。以保证经费的使用合理,可以推动国家经济与科技的飞速发展。

参考文献:

[1]张春淦.新形势下规范科研经费管理的思考与对策[J].当代会计,2014.

第5篇:财务管理的审计建议范文

关键词:地质勘查企业;财务管理;现状;改进建议

前言:地质勘查企业作为科技集约型与知识密集型的单位,在其财务管理方面存在着一定特殊性。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完善的大背景下,地质勘查企业虽然也从事着一定的经营活动,但其收支水平仍难以达到一种平衡,在发展过程中他们需要通过大量的市场项目与营业收入弥补财政补助的漏洞。因此在财务管理过程中如何加强财务管理、节约成本,从而提升资金利用率是地质勘查企业亟需解决的问题。

一、地质勘查企业财务管理的现状

由于地质勘查企业的财务管理工作长期以来受着计划经济的影响,自身管理存在着较多的薄弱环节,与当下市场经济背景下地质勘查企业的财务管理需求不匹配,表现出了一系列的问题。

(一)单位性质存在事企不分的问题

地质勘查企业在单位性质上存在着事企不分的特殊问题,这个问题直接导致企业在会计核算与财务管理上的不一致。地质勘查企业本身的单位性质是企业单位,遵循的是事业单位会计制度准则,而有些地质勘查企业模糊了财务管理与会计核算之间的界限,将二者混为一谈,导致地质勘查企业的地勘项目的成本耗费与成本核算受到影响[1]。

(二)财务管理的相关政策不配套

当前地质勘查企业的财务管理模式较为单一,不论地质勘查主业还是市场经营项目业务都由统一的财务部门进行管理,这种财务管理模式有着一定优势,也存在着相关政策的配套改革不到位的不足。单一性的财务管理模式很大程度上束缚了地质勘查企业的管理与运作,由地质勘查企业延伸出来的多种实体经营形式难以进行财务管理,统一调控也存在着较大的阻碍,地质勘查企业的财务管理工作难以开展。

(三)不健全的财务管理制度

近年来,我国地质勘查企业的经营范围不断拓宽,地质勘查企业对财务管理的理解逐渐加深,然而由于重视程度不足,地质勘查企业的财务管理制度建设仍相对滞后,财务管理工作缺乏规范性,系统性与科学性,直接导致地质勘查企业的财务管理目标难以明确,财务管理体系难以构建,甚至导致当前地质勘查企业无法适应现阶段地质勘查工作[2]。

(四)不完整的财务分析指标体系

财务分析是财务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完整的财务分析指标体系有利于提升地质勘查企业的经济效益与市场竞争力。当下地质勘查企业的财务分析指标体系存在着以预算管理为中心的单一性,一些重要的分析指标存在缺失现象,对地质勘查企业的绩效分析、风险分析及综合实力分析明显不足,随着当下地质勘查企业经营模式的多元化,这种单一性的财务分析指标体系将难以满足财务管理多样性的需求。

(五)财务责任体系尚不健全

地质勘查企业由于其本身的产业性质,肩负着较大的财务责任与社会责任。健全财务责任体系,是地质勘查企业顺利开展财务管理工作、处理复杂的财务关系的前提[3]。随着当下地质勘探企业的自日益扩大,不健全的财务责任体系仍导致财务管理对资金的监控作用较弱,地质勘查企业的资产腐败现象仍偶有出现,这就要求地质勘查企业加强对财务管理的规范,尽快建立健全的财务责任体系。

二、地质勘查企业财务管理的改进建议

(一)明确财务管理目标

明确的财务管理目标是开展财务活动前提,在新时期市场化的市场环境下,地质勘查企业要谋生存求发展,必须以资金绩效为导向进行财务管理目标的变革,构建规范的企业自我约束管理机制,提升地质勘查企业的资金利用率与地勘工作效率。只有顺应市场环境明确自身的财务管理目标,地质勘查企业才能从根本上提升资产管理与成本控制成效,优化人力资源与资金的科学配置。

(二)完善财务分析指标体系

鉴于当下地质勘查企业的的财务管理活动越来越复杂,传统的以预算管理为中心的单一性财务分析指标体系已然不适合市场化的需求。这就要求地质勘查企业建立起以绩效分析与风险分析为核心,辅以综合实力分析的财务分析指标体系,在财务管理的过程中解析诸如财务运行绩效、项目风险性及项目发展潜力等多方面的指标,有助于直观地提高地质勘查企业的财务管理水平[4]。

(三)建立健全的财务责任体系

长期以来,地质勘查企业一直有着不健全的财务责任体系,存在着财务责任体系分工不明确,财务管理资金形式单一的缺点。根据当前地质勘查企业财务管理的这一现状,可进一步明确财务管理部门的分工体系,细化财务管理部门的业务方向,明确资金往来结算金额,加速资金回笼速度,规范会计报表的编制,加强上下级权限划分的原则性,建立健全的财务责任体系,杜绝地质勘查企业财务管理中的腐败现象。

(四)树立正确的财务管理理念

针对当前地质勘查企业会计核算和财务管理相对薄弱的现状,应提高领导层对财务管理工作的重视,树立正确的财务管理观念,加大财务管理工作的管理力度,通过财务管理方式积极对地质勘查企业日常经济情况进行监管,及时掌握经营活动的市场占有率、资产负债率等情况[6]。加强地质勘查企业内部的财务管理,提高资金营运水平,提高资金利用率,降低项目成本,实现地质勘查企业财务管理由粗放型向集约型的转变。

(五)提升财务管理人员的专业能力

由于地质勘查企业的财务工作本身具有会计核算与财务管理两个方面,因此很多财务管理从业人员认为从事会计核算工作没有必要具有财务管理的专业能力。其实从事财务管理人员都需要具有一定的管理分析能力,地质勘查企业的需求同生产是密不可分的,舍弃了需求的生产具有极大的盲目性。基于财务管理人员的这一现状,地质勘查企业应主动建立健全的财务管理培训体系,重视培养财务人员的综合素质与专业能力。

(六)强化成本控制

加强成本管理与控制是当前地质勘查企业进行财务管理的重中之重,因此地质勘查企业应提升自身财务管理部门的全过程成本控制意识,将成本控制贯彻于地质勘查活动全程,加强勘查决策、预算配置、项目实施过程中的成本控制[5]。同时应健全人力资源与资金的控制制度,实现对地质勘查项目过程的成本控制。在强化成本控制的过程中应重点完善预算管理制度,根据不同的项目实施广泛的相关资料,并大量吸收相关部门与专家的建议,合理规划预算配置比,进一步强化对预算执行情况的监督,确保项目的成本控制。

(七)加强审计力度

地质勘查企业应从加强审计力度的层面出发,在地质勘查企业内部建立自身健全的审计机构,同时加强地质勘查企业在外部审计工作的工作力度。只有内外审计部门相互配合加强财务管理工作,才能通过集权控制的方式实现地质勘查项目的监督与管理,保障地质勘查企业资产的保值增值。同时利用起传统财务管理集中单一性的特点,将地质勘查企业各部门的营业利润由财务管理中心统一调控,在确保满足各部门资金需求的同时,严格审计各部门的利润分配,完成企业审计机制与约束机制的实施[7]。

(八)提高内部控制意识

鉴于健全内控制度是地质勘查企业提高财务管理工作效率的基础,单位领导应提高对财务管理的重视,努力提升内部控制意识,将财务管理细分到具体单位具体人员,优化财务管理部门的人力资源配置,安排具体人员从事资产管理与重大的经济事项,从内部控制出发提升企业的财务管理效果。

结论:

综上所述,地质勘查企业进行科学合理的财务管理有助于提升资金与人力资源使用的合理性,可以合理地核定资金的消耗情况,完成对地质勘查项目成本的控制,从而提升地质勘查企业的经济收益。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不断完善的大背景下,地质勘查企业财务管理工作的工作质量对其发展有着极大的影响。地质勘查企业的财务管理作为综合性较强的管理工作,要求财务管理工作人员从专业的财务角度出发参与到地质勘查企业的财务管理与财务决策分析中去,从而促进地质勘查企业在经营管理上可持续的发展,在市场化的大背景下提升其自身的市场竞争能力。

参考文献:

[1]周红斌. 内蒙古地勘公司绩效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与应用研究[D].内蒙古大学,2013.

[2]孙明方. 公司内部控制体系建设[D].内蒙古大学,2013.

[3]梁好. 地质勘查S公司风险评估与控制研究[D].广西大学,2013.

[4]孙立国. KY公司薪酬管理问题及对策研究[D].宁夏大学,2013.

[5]赖珊珊. 地勘单位资金管理问题研究[D].西南财经大学,2012.

[6]陶霁. 湖南省地质勘查项目专项资金预算管理研究[D].湖南大学,2011.

[7]薛绯. 基于财务风险防范的战略预算管理评价与优化研究[D].东华大学,2013.

第6篇:财务管理的审计建议范文

摘 要 集团公司是一个复杂的经济组织,集团公司应根据国际、国内市场及经营环境的变化,不断进行经营管理创新和财务管理创新,以充分发挥集团公司在人、财、物各方面的资源优势,以最少的投入创造最大的产出,使集团公司价值最大化。本文分析了当前集团公司财务管理存在的问题,并给出了优化集团公司财务管理的建议。

关键词 财务管理 集团公司 问题 建议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和全球经济进程的迅猛推进,国内外经济运行环境越来越复杂多变,企业内外部环境变化的不确定因素急剧增加,加大了企业财务的风险,特别是集团型公司,由于其产权级次多,管理链条长,对公司的控制力“鞭长莫及”。所以集团公司不仅应表现为公司的集合体,更重要的是要使集团公司通过财务管理手段形成能够统一指挥协调的有机整体。

一、集团公司财务管理存在的问题

集团公司有效地促进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组建集团公司,实现规模效益,已成为现代企业的重要特征之一。然而,当前我国集团公司财务管理依旧存在很多漏洞和问题亟需解决。

一是财务信息反馈不及时。集团公司各成员公司与母公司大多不在同一个地区,可能采用的是不同的核算方法、核算工具和不同的财务信息报送方式,这样在财务报表完成报送时间方面就存在很大的差异,容易出现部分成员公司报送不及时的情况;另一方面,由于各个成员公司根据当地管理层的需要拟定财务信息报送时间,这些时间并不统一,报送时间参差不齐,任一公司的任何环节出问题,集团公司决策层往往在两三个月后才知道当月的经营业绩、财务状况,从而导致集团公司决策层根本无法在某个月的某个时点获取截止到当时整个集团的营运策略的执行结果。

二是预算管理体系不完善。预算管理是对企业投资、经营、财务等活动的未来情况进行预期并控制的管理行为及其制度安排,包括预算的编制、执行、分析与考核等过程。由于集团公司的层级建设比较复杂,部门繁多,部门之间协调不顺畅现象较为突出,预算管理的理念难以在集团内部得到贯彻。加之我国一些集团公司目前尚未建立完善的预算管理体系,信息传递效率低下,没有单独设置预算管理部门,预算管理活动也难以得到有效的开展,不利于预算管理作用的充分发挥。

三是缺乏有效的财务监控措施。我国大部分集团公司的财务监控侧重于事后监控,事前和事中控制措施并不完善。事前控制缺乏预算,事中控制则流于形式,只是将年度利润规划作为监控依据,并没有把计划具体化。部分集团公司还存在这种现象:一些下属机构的会计人员为了自身利益,在进行会计处理时没有将会计法规及制度作为依据,只按本公司领导的意图办事,从而导致了集团财务管理混乱,会计信息失真。

二、优化集团公司财务管理的建议

针对以上集团财务管理存在的问题,笔者给出了以下优化集团财务管理的建议。

第一,推行全面预算管理。在集团公司内部实行全面预算管理,不仅可以提高管理的效率,优化资源配置,而且有利于明确母公司与子公司各自的责权利,实现集团的整体战略目标。推行全面预算管理,要重点体现全员、全额、全程三方面的内容。“全员”是指预算过程的全员发动,包括两层含义,一层是指预算目标的层层分解,做到人人肩上有责任;另一层含义是要确保企业集团资源在企业各部门之间进行协调和科学配置。“全额”是指预算金额的总体性,不仅包括财务预算,更重要的是包括业务预算和资本预算。“全程”是指预算管理流程的全程化,即预算管理不能仅停留在预算指标的下达、预算的编制和汇总上,更重要的是要通过预算的执行和监控、预算的分析和调整、预算的考核与评价,真正发挥预算管理的权威性和对经营活动的指导作用。为了搞好预算管理,保证预算工作的顺利进行,必须建立健全预算组织机构,应在集团公司董事会下设预算管理委员会,负责预算的编制、审定和组织实施及调整。在编制预算时,一般宜采用上下结合的方式,即首先由集团公司根据整个集团的发展战略提出预算目标,并将其进行分解下达给各子公司,然后各子公司结合自身情况编制各自的预算草案,最后由预算管理委员会对各子公司的预算草案进行汇总和审核,并召集各子公司的经营者进行预算的协调与调整,最后由预算管理委员会审批通过。在预算的执行过程中,集团的各级预算部门可通过建立严格的工作制度和实施适当的激励措施来保证各级预算目标的完成。

第二,充分发挥信息系统平台的应用。集团公司的特点是成员企业众多、地理分布广阔、业务涉及行业多样,而财务管理的基本目标之一是及时取得反映整个公司经营结果的财务数据、财务报表以及分析报告。互联网络的飞速发展给企业信息及时传递提供了技术支持,各种信息管理系统的出现尤其是企业资源计划系统(ERP)的实施不仅可以及时获取信息,而且还在一定程度上帮助企业改善业务流程,提升管理效率。集团公司可以根据实际情况采用整个集团使用同一ERP系统的方式也可以采用各个事业部成员企业采用相同的ERP系统的方式,其选择应当遵循效益―成本原则。在ERP的财务模块实施过程中可以根据集团的实际情况采用“一账式”或“分账式”,但在财务报告部分必须统筹设计,使各个子公司有一定的操作空间又确保数据合并容易操作。以整合集团资源、降低财务费用、增强企业融资能力、增强业务透明度、提高决策支持水平、提升企业绩效为指导思想,实施可控制的标准化和规范化的会计流程,规范会计核算,忠实记录企业各项业务活动,真实反应企业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保证在集团公司范围内各单位财务业务处理的规范和统一,为集团范围内各企业的经营业绩考核提供翔实可靠的数据支持。对于采用不同事业部不同ERP系统模式的集团公司,应当在原来ERP的基础上增加统一的报表、决策支持系统,将所有事业部及各成员企业的经营数据、财务信息进行整合。同时在数据传输上最好采用实时反映的方式,为了节约网络资源,对于报表、图表、报告的生成应当在各个终端实现。这样一方面实现了集团决策层、事业部及成员企业管理层对数据分析结果的不同需求定制不同的报表、图表等,同时避免网络资源的浪费,对于整个网络系统的稳定性也大有裨益。

第三,选择适当财务战略、保障发展资金供应。当今企业财务的功能不再局限于对资金运动的描绘和反馈,更重要的是对未来资金运动做出决策、规划和控制。财务战略的选择,决定着企业财务资源配置的取向和模式,当前集团公司规模处于快速扩张阶段,财务战略的主要目的是在权衡收益和风险的基础上,选择最优的投资方向及时机,积极开辟多渠道融资,千方百计保障资金供应,同时保持合理的资本结构,努力降低资金成本,在控制企业总体风险的基础上获得可持续性竞争优势,以最佳的资金利用效果来帮助企业实现战略目标。在集权式的融资管理模式下,子公司不得擅自对外举债和吸收外部资本,母公司财务部应高度集中对外融资管理权,应承担的管理职责具体如下:提出发行债券,发行股票、吸收外部投资等重大融资事项的方案,严密监控集团资产负债率和借款风险;制订集团对外担保管理办法;对子公司自行决策的融资事项进行必要的检查和监督,审核子公司授权范围内的对外融资申请,审核子公司融资活动的现金流量预算:并汇总编制全集团融资活动的现金流量预算,实施负债总量控制和资本结构调整优化。

第四,完善企业集团的内部审计制度,加大监控力度。由于集团公司规模的扩大与层级关系的复杂性,外部审计己无法对子公司的全部会计事项进行详细审计,为保证财务管理和会计核算工作的有效运行,还应强化内部审计制度,及时发现集团内部控制制度的薄弱环节,报告给集团管理当局,并提出相应的改进建议或处理措施,促使集团整体效益的提高。集团公司可以建立由董事会直接领导的审计委员会来全面负责内部审计工作,有条件的集团公司,也可以推行审计人员委派制,以增强其独立性。另外,积极拓展内部审计业务领域,提高内部审计层次。我国集团公司的内部审计是从实施财务审计开始的,现在集团公司的内部审计仍处在这一层次。主要原因是内部审计人员大多是会计人员,对检查财务收支的合理合法性和会计信息的真实性最为熟悉。为适应企业组建大型集团公司的需要,随着其经营范围、规模不断扩大,内部审计要不断拓展业务领域,朝着加强集团公司的风险管理、内部制度评审、管理审计和经济效益审计发展,在改善经营管理,健全约束机制,提高经济效益等方面取得更多成效,树立集团内部审计的新形象。

参考文献:

第7篇:财务管理的审计建议范文

关键词:农村;财务管理;对策

目前,在农村财务管理上产生了许多问题,例如:不重视村级财务的思想,法制意识不强,没有资产账目记录;不善于管理专项资金并且使用不当,导致财务管理很不规范;在农村任职的会计人员业务水平不高;缺乏一定的民主管理和监督机制。针对以上多个问题,笔者根据农村工作实际隋况提出以下加强农村财务管理的对策。

1要重视农村财务管理,统一思想,对财会人员加强法制宣传

村级财务管理是巩固农村基层政权,实现基层民主,发挥民主监督作用的重要手段。各级党委政府要对此高度重视,统一思想,采取各种切实有效的办法,加强宪法、法规和有关政策、制度的法制教育,让干部群众在思想认识上有很大提高。要把农村财务管理列入重要议事日程,通过加强农村基层组织领导,增强村民的参政意识,村民的权利得到合理使用,使其勇于监督、规范监督,一定把农村财务管理工作抓好落实。

2完善财务管理制度,规范工作行为,做到有章可遵

完善财务管理制度是做好财务管理的重要保证。为了使村级财务管理工作达到有章可遵的目的,一定严格执行我国农业部、财政部新颁布的有关村级经济合作制度规定,根据当前各村实际情况,有效地完善村级财务管理制度,做到账簿要齐全、记账要准确、独立核算。

3加强对基层财会人员的培训教育,提高业务水平

农村财会人员教育培训工作,是建立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环节,抓得好坏直接关系到和谐新农村的建设,既是一项重要的工作任务,也是一项政治任务,具有现实意义,更具有深远的历史意义,是时代赋予的责任和使命。实施会计电算化,是运用先进的管理手段提高农村经营管理水平的有效途径,农村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不断提高农村财务管理人员的思想和业务素质,认真做好农村财会人员的培训工作,提高其业务水平,使其能够适应新形势下农村财务管理工作需要。虽然村级财会人员工作在基层,但是要严格把好其任职关,应该选配业务水平较高的中青年担任财会人员。为适应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提高农村财会人员的综合素质,财政部干部教育中心提出了在全国范围内加强农村财会人员教育培训,促进社会主义和谐新农村建设。

4完善农村财会人员管理体制,巩固培训成果

在我国农村实行村民自治,村委会成员由村民民主产生,每3年换届1次,村财务人员的使用由村委会确定,这就出现了“一朝天子一朝臣,一任干部一个会计”的社会怪现象。农村财会人员更换频繁,而且无证上岗比例高,管理不到位,迫切需要建立一个适合农村财会人员培训的长效机制。作为会计人员的主管部门,有责任提供正规的、富有针对性和实效性的职业教育培训,根据农村财务人员素质低的实际情况,规定农村财会人员取得资格的条件和形式,做到不培训、无资格证书不能上岗,从根本上改变农村会计队伍不稳定的现象。同时,将农村财会人员逐步纳入会计人员继续教育和业务培训体系,切实履行好《会计法》赋予的法定职责。

5强化监督审计村级财务,接受群众广泛监督

要严格按照上级有关文件要求,便于村民理解和接受的形式,将村级财务活动情况定期、如实地进行公布,接受村民监督。做到每季度或半年公布1次财务收支情况,年终公布各项财产、债权债务、收益分配、专项资金筹集和使用情况。财务公开的账目要真实,公开的内容要存档备查。每次公开后,村党支部和村民委员会要及时召开党员会议、村民会议或村民代表会议,广泛听取村民的意见和建议。及时解释村民提出的疑问;及时答复村民提出的要求;及时采纳村民提出的合理建议;对大多数村民不赞成的事项,应当坚决予以纠正。

6不断加大财务审计力度,强化监督职能

制定严密的审计方案,在各村组到办报账时,做好账前审计;按照《关于认真做好换届前村“两委”班子考核和审计工作的通知》要求,进行离任和经济责任审计;对征占地资金、一事一议项目和其他各类工程项目、大额“三资”处置等项目实施专项审计。

第8篇:财务管理的审计建议范文

关键词:财务会计;管理会计;转型

信息时代的来临给整个财会行业带来了巨大的影响和挑战,我国财政部部长楼继伟早在2013年的多次行业会议中就提出了管理会计将会是日后会计改革发展的重点方向,对企业来说,实现财务会计向管理会计的转型,将财务人员由核算型人员转型为战略型人员,有利于进一步实现企业的成本管理和精细化管理,从而推动企业的长久发展。

一、财务会计和管理会计的关联

财务会计和管理会计组成了会计系统,他们都是企业管理系统中的核心子系统,这两者都是通过记录和核算企业的经济活动,收集并整理相关的经济信息为领导者制定决策提供依据,从而推动企业的进一步发展。然而两者之间也有所不同,财务会计主要是通过对企业日常业务的记载,制定相关的财务报表,向外界反映出企业的经济活动状况和经营状况,所以这种财务会计又通常被称为“外部会计”,管理会计则是针对企业在经营管理中所遇到的特定问题进行相关研究分析以及控制,所以这种会计又被称为“内部会计”[1]。

二、目前财务会计工作中的不足

1.财会人员业务素质不高

许多企业在财务会计工作中存在着财会人员业务素质不高的问题,部分基层财务人员业务素质较弱、原则性和责任性欠强等,致使企业难以适应当前激烈市场竞争过程中的财务管理要求。由于会计专业知识了解较少,导致财务管理水平较低,职业规范、法制观念缺乏,部分会计人员对会计工作整体认知度较差,难以按照新会计法规的统一要求进行会计核算,难以及时对企业财务经济运行中的问题实行有效监督和管理。而且财务管理信息化与电算化水平较低。网络化时代,电算化是企业财务管理的治本之策,面对会计电算化工作的普及,由于岗前岗后也不注重后续教育,不能很好地将电脑知识和会计工作经验有机结合[2]。

2.财务管理观念落后

现代企业的实践已经证明,现代企业财务管理有效开展与现代管理理论和观念之间有非常密切的关系,现代财务管理的方法不仅考虑组织或者企业的经营状况,还考虑其筹资活动、融资活动。现代财务管理方法通过比率分析、因素分析、差距分析等先进的分析方法,不仅着眼于组织或者企业过去的交易及事项而且关注其未来发展战略[3],而一些企业在此方面的表现相当落后,账簿管理混乱,只重视财务报告却忽视了对报告本身的分析,使得相关财务数据并没有发挥其真正价值。

3.内部控制监管工作不到位

内部控制监管作为保险监管的内容之一,分为专项监督和日常监督,它的存在要能够对内部控制建立与实施情况进行监督检查,敦促企业活动有效地运转[4]。一些企业既缺乏专项的监督机构,内部控制的监管工作是由财务部的相关人员进行的,而财务部门的人员在面对一些专业度比较高的监管工作时,往往易出现专业性不足的问题,日常的监管工作又流于形式化,存在着监督工作不到位,力度不足,反馈不及时等等问题。

三、现代财务会计向管理会计转型的相关建议

1.提高财会人员的业务素质

提高财会人员的业务素质,可以采用培训和考核的方法,进一步充实财会人员的专业知识含量,提升财务管理的水平,发挥财会人员在企业经济运行中的监督和管理作用。同时,在专项技能方面,需要结合时代特征,引入ERP系统和SAP系统加强财务数据的管理等,通过对先进技术的学习和技术的引用为财务管理提供精准的数据,提升财会人员的工作效率和准确性。

2.革新财务管理理念

一些企业长期以来对财务管理的认识都只停留在财务会计上,重报告而轻分析。企业要想实现财务会计向管理会计的转型就要更新财务管理观念,提升财务管理意识,树立“经济效益”意识、“风险意识”、“信息意识”以及“决策有用意识”,从思想上与现代财务管理思想接轨,注重对财务报告的分析,从分析中找出影响企业日后发展的种种因素,做到未雨绸缪。

3.加强内部控制监管工作

加强企业的内部控制监管可以从以下几点入手:首先企业内部需要发挥审计的监督作用。审计监督作用是行使审计职能、完成审计任务、实现审计目标过程中所产生的作用,它不仅能够协助组织建立和改善内部控制、帮助企业更好地实现组织目标,也能够提高组织的风险管理水平和协助企业建立公司治理,协助企业建立良好的控制环境;再者,企业要充分利用外部诸如政府监督,如财政、审计、税务、证券监管部门的监督,内部与外部相结合,不断优化内部控制环境,从而保证内部控制的运转。

四、结论

财务会计向管理会计转型是现代企业财务管理工作的发展趋势,本文就这一课题进行了浅探,并就如何实现这种转型提出了相应的建议,为我国企业财务管理的长久发展提供了参考,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作者:窦翼 单位:东北大学秦皇岛分校管理学院

参考文献

[1]黄曼远.浅析管理会计与财务会计的融合[D].财政部财政科学研究所,2014.

[2]程艳.新形势下财务会计与管理会计的融合[J].财会研究,2013(,2):52-54.

第9篇:财务管理的审计建议范文

【关键词】医院财务管理 内部审计 现状对策考试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医疗服务机构的多元化,以及开展医疗服务所需的卫生材料、仪器设备的涨价以及“药品差价,让利于民”等一系列举措的实施,医疗市场竞争日益激烈,医院面临严峻的考验。因此,笔者从医院财务管理的薄弱环节入手,着重分析了医院财务管理新对策:物流财务管理、吸引民间组织和个人以及国外资金的筹资管理、现代化的网络财务管理、高素质财务管理人员管理等。如何降低成本、提高医院经济效益,从宏观上加强财务管理,成为医院发展与生存的关键。

一、医院财务管理的内涵与现状

(一)医院财务管理的内涵。

医院财务管理是医院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对医院资金的筹集、分配、使用、清偿等业务进行决策、计划、组织、执行和控制等工作的总称。医院的财务管理一般包括:建立和健全医院财务管理机构和规章制度;根据基本建设规划、大型医疗设备采购、零星土建维修、药品采购、卫生材料采购等资料编制财务计划;资金筹集、资金投放、资金分配和清偿以及日常的资金、财物管理;办理应收应付款的结算;核算分析财务计划的执行情况;监督财经纪律遵守情况等。财务部门是财务管理的具体执行者和实施者,是协调医院内部科室之间、职工之间、医患之间及医院同财政、税务、银行等各方面关系的纽带。

(二)医院财务管理的现状。

1.医院领导的重视度不够

医院财务管理的重要性同企业相比有明显的区别。企业专门设置财务总监或总会计师这一管理岗位,由高素质的经济人才全面负责经济管理,追求经济效益最大化;医院由医学专家即院领导兼职财务管理,医院领导大部分是医疗部门的学科带头人或医学专家,而且身兼数职,既要管理医院,还要钻研业务,有的还要带研究生,外出参加学术会议,精力很难集中到管理上。在专业技术方面他们是强者,但在经济管理方面他们的了解就近乎零,如对财政补偿机制、税收调控、融资等并不熟悉。让这些医学专家来负责医院经济管理,其弊端非常突出,难以形成内部制约和牵制,直接影响了医院的经济效益。如签定大型医疗设备购置合同、重要的基建项目会议等,只要求院领导、院办主任、器械部门负责人、基建部门负责人参加会议,不要求财务部门负责人列席,签定的合同往往不符合财务制度的规定;支付药品、器械款不按资金使用计划进行,而直接由院领导审批,交财务部门付款,财务部门的职能仅体现为医院的出纳,其监督职能不能充分发挥。长此下去,医院宏观控制能力就会失调,不利于医院的生存与发展。

2.资金、财物管理失控

大中型医院普遍都有职工上千人,资产总额、年业务收入达几亿元,年门诊量超百万人次,住院病人超万人次,业务量大,科室多,从资金的取得到资金的使用,涉及医院各个部门和医疗业务的全过程。而器械、药品、设备的采购、核算分别由各个分管部门执行,分管财物的人员素质较低,责任心不强,形成账实、账账不符,给医院资金、财产管理带来了不必要的麻烦。

3.缺乏风险意识

计划经济下,医院的各项事业支出所需资金基本上由财政拨款解决,单位需要花钱就向财政部门申报,不存在市场经营风险,更不存在关门倒闭的危机,造成财务管理人员风险意识淡薄。市场经济要求医院必须树立风险意识,加强全成本核算,全面降低成本,提高经济效益。目前医院的资金补偿90%靠医疗服务收入和药品进销差价两种手段,如果医院长期经营管理不善,收不抵支,就会出现被兼并的可能,医院的生存就危在旦夕。

二、当前医院内部审计存在的问题

(一)对内审工作认识不足。

随着我国审计制度的恢复与建立,医院内审机构从无到有。但是,由于许多医院的管理者思想认识上还不能完全跟上形势的发展,内审工作还没有引起医院管理者的足够重视。对内审机构的设置重视不够。有些医院的内审机构的设置不是出于医院管理自我的需要,而是迫于某些因素,如上级部门的需要等,“你要我建,我不得不建”的情况还较为普遍。有些医院虽设置了内审机构,却没有配备相应的内审人员;有些医院虽配备了内审人员,却没有设置相应的内审机构,而是将内审和财务合二为一,或者将内审机构置于纪检、监察之下,使内审机构的作用难以充分发挥。对内审工作重视不够。有些医院领导不了解或很少了解内审的职能和作用,对已建立的内审机构闲置不用或不知该怎样使用,使内审工作很难开展。有些医院对内审人员的思想、工作和生活关心不够,致使内审人员感到工作没有前途,思想状况不稳定,不安心审计工作或安于现状;同时,内审人员也存在“审自己人,情面撕开难;查本单位问题,工作开展难;对本单位问题,下手难”等这样那样的后顾之忧。由于内审人员不稳定,内审机构缺乏应有的地位,使内审工作威信下降。

(二)内审人员的素质与内审要求不一致。

内审工作是一项专业性、技术性很强的工作,要求内审人员具有较高的政治素质和较好的专业知识,一名称职的内审人员必须是个多面手。目前,内审队伍的自身质量还难以适应医院内审工作的需要。从数量上看,还缺少足够的内审人员来满足日益增长的医院审计需求;从年龄结构上看,内审人员年龄结构不合理,显老龄化;从知识结构上看,内审人员大都是财会出身,缺少不仅懂审计、财务知识,而且懂经营管理、工程技术、计算机等方面知识的复合型人才,这种知识结构难以满足不断扩展的内审职能。同时,随着医院会计电算化的普及和财会人员素质的提高,账务处理上的差错将会越来越少,这对医院内部审计工作提出更高的要求,内审人员的素质与内审要求不一致的矛盾在加剧。

(三)制度不完善。

现行国家颁布的关于医院内审工作的法律中,只有卫生部的《卫生系统内部审计工作规定》,与社会审计和国家审计相比,国家没有根据医院内部审计的特殊性制定相应的具体准则和实施细则。这种法规的滞后性,不仅导致医院内部审计人员在实施具体审计工作时,显得无章可循,而且出具的审计意见和审计建议也缺少法律的强制性,执行过程中,常常遭遇被执行部门的抵制,审计意见和建议难以落到实处。

三、新时期下医院财务管理的对策

(一)预算管理。

预算管理是医院管理控制的一种主要方法。预算管理以财务部门为核心,实行全面、全员、全过程预算控制和全面业绩评价。首先,各科室根据需要,编制本科室本年度支出计划,制成表格上报医院财务部门;其次,由院财务部门汇总上报领导,院领导按照“量入为出,保障重点,统筹兼顾,留有余地”的财政预算编制原则,压缩一些不合理开支;最后,由财务部门汇总编制年度经费预算。合理有效的预算管理体制,压缩了行政消耗性开支,堵塞了管理上的漏洞,实现了年度收支综合平衡, 较好地保障和促进了医院各项任务的完成。

(二)筹资管理。

目前医院筹资途径主要有三条,国家财政补助、医疗服务收费、药品进销差价。医院的财务管理者应该顺应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拓宽筹资渠道,吸引社会上的闲置资金到医院来,为医院弥补资金的不足。吸收民间组织和个人投资,也可吸收国外的资金。接收银行贷款。融资租赁大型设备。发行债券和股票。医院在筹资过程中要认真考虑各种资金来源在总资金中所占的比重,确定资本结构,以使筹资风险和筹资成本相配合。医院要严格控制资产负债率,根据负债警示线确定自有资金和借入资金的合理比重,优化资本结构,节约资金成本,既要取得效益,又要防范风险,避免因经营性资金不足以抵偿现有到期债务而陷入财务危机。

(三)财产物资管理。

财产物资管理是医院财务管理的重要环节,也是薄弱环节,在此重点探讨。财产物资管理方法包括:物流财务预算、物流财务控制、物流财务分析、物流财务审查等。这些方法相互联系,密切配合,形成了物流财务管理体系。

1.物流财务预算

物流财务预算具体方法是固定预算和增量预算相结合。固定预算是基本,它是以一个预算期为基础,依靠一种业务量编制的预算。增量预算是以零基成本费用水平为出发点,结合预算期物流业务量水平及有关降低成本的措施,调整有关费用项目而编制的预算。两种方法相结合,不断调整,不断修订,使预算更接近实际,从而发挥预算的指导和控制作用。

2.物流财务控制

物流财务控制是在物流财务管理过程中,利用有关信息和特定手段,对物流财务活动施加影响或调节,以实现物流财务预算的指标,提高经济效益。物流财务控制主要是通过采购量、采购时间、保管量、保管费用、订购次数、订购量之间的关系,对订购费用与保管费用进行最优化决策,从而确定采购批量、定货次数、订货间隔和库存量,实现对存货的控制。

3.物流财务分析

物流财务分析有事前、事中、事后分析。在预测、决策和预算编制过程中进行的财务分析,是事前分析,其目的在于确定财务活动的目标;在物流采购过程中进行的分析,是事中分析,其目的在于分析预算与实际脱离的原因,以便尽快得到补救;在物流活动结束后进行的分析,是事后分析,通过报表与预算相比较,进一步分析实际与预算脱离的原因和程度,总结经验,提高财务管理水平。

4.物流财务检查

物流财务检查是物流工作的最后一个环节,也是廉政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对规范管理人员行为以及提高管理水平都具有一定的意义。具体做法:由纪检、审计、财务、物资使用部门组成检查小组,通过临床、医技、职能、后勤等使用部门对产品质量、售后服务、价格等因素的信息反馈,决定是否支付货款,对价格高、质量次的物品不予付款,并查明原因,对有关责任人予以处罚。

(四)网络财务管理。

网络财务管理依靠网络财务软件来完成,网络财务软件将医院财务信息与市场业务动态相联系,随时可以分析医院事中会计核算与在线经济资源管理,实现对分支机构远程财务控制、物资管理以及远程算账、报账、查账、审计等远程控制行为。

1.财务柔性管理

财务的柔性管理是从财务核算、计划、控制、分析的角度,通过网络技术实现财务信息资源的优化,使医院资源具有柔性,提高各种财务信息资源以多种方式被使用的程度,从而加强医院的全面经营管理。

2.财务虚拟管理

财务虚拟管理就是以医院财务部门为中心,以网络技术为基础,对各个虚拟化的职能部门,通过网络软件与市场信息结合,分析资金需求量、资金成本率、投资回报率等重要财务管理指标,实现财务信息资源优化的一种财务管理策略。财务虚拟管理,减少了中间层管理机构的设置,节约了人员,降低了成本。

四、解决医院内审工作问题的对策

(一)建立健全独立的内审机构,提高内审的地位。

随着我国医疗市场体制改革的深化与发展,内部审计的地位越来越高,作用越来越显著,这个趋势是不容置疑的。内审工作的经验说明,内审的发展,完全是内在的需要,这是不以人的主观意志为转移的。因此,从行政隶属关系上来说,内审机构必须在本单位主要负责人的直接领导下,并与单位财务、纪检、监察部门分别设立,保持内部审计机构的独立性,才能独立行使内部审计职权,对本单位主要领导负责并报告工作;从医院的内部审计工作职能和范围上看,要发挥内部审计规范内控管理、评价经营业绩,严格会计核算、预测潜在风险等方面的作用,也需要内审机构具有相对的独立性。只有独立的内部审计机构,才能发挥内部审计的监督、评价、鉴证、管理等职能。但内审机构在保持应有的独立性时,也要积极转变传统观念,加强和纪检监察部门联系,实行监督与服务并举,把监督寓于服务之中,寓于医院现代化管理的各个环节中。

(二)加强内审队伍建设,提高内审人员素质。

单位领导应将内审部门的队伍建设摆在一个突出的位置。在内审人才选拔上,要将那些作风正、懂业务、知识面广、能力强的人选拔进来;将懂技术、工程、投资等各类高素质人才吸引进来,提高内审人员的整体素质;在内审人员的思想作风和职业道德建设上,要解除内审人员的后顾之忧,引导内审人员增强对内审工作的实质性认识,领会内审工作为谁干?干什么?怎么干?增强内审人员的使命感、责任感;在对内审人员业绩评价上,要严格考核机制,对内审工作提出更高的要求,促使内审人员提高自身素质;在内审人员业务上,要为内审工作在审计视野、技术方法上创新提供条件,要为内审人员突破现有的知识结构、追踪内审工作的新动态,如在计算机辅助审计、基建审计、效益审计、经济责任审计等方面给予支持。另外,内审人员也应注意更新知识,努力通过自学、参加培训、继续教育等方法不断拓宽知识面,增强法制意识和开拓创新能力,改善自己的知识结构,掌握多种技能,提高先进技术和先进手段的开发运用水平,努力提高自身素质。

(三)拓宽审计范围,实现内审战略转型。

目前审计作用仅局限于事后监督作用,随着医院对内部审计要求的不断提高,内审必须扩大自身的审计范围,内部审计要履行对医院经济工作的综合监督职能,需要逐步向内部控制、价值增值、风险管理、效益评价、责任分析延伸,为单位内部经济管理及外部经济行为的公开、公平、公正提供强有力的支持。实现内审战略转型,在审计目标上,要由单纯的发现型、复核型转向预防型、增值型;在审计角色上,由“经济警察”向“决策参谋”、“咨询顾问”转型;在审计内容上,由传统的财务收支审计向内部控制、管理和效益审计转型;在审计手段上,由手工操作现场审计向计算机辅助审计、联网审计和非现场审计转型;在审计监督方式上,由事后审计逐步向事前、事中及全过程审计转型;在审计行为上逐渐从随意性为主向程序化、规范化转型。

(四)推行审计问责制,促进审计成果转化。

任何健全有效的内审制度,都不可缺少严格的审计问责制度。试想一个单位若没有执行力会是怎样的后果!因此,要保证医院内部审计意见和建议的落实,促进内审成果转化为医院管理制度的进程,增强内部审计在改进医院管理、控制潜在风险、实现目标等方面应有地位,就需要推行审计问责制度。全面推行审计问责,有利于内审成果的有效转化,有利于促进医院管理水平的提高,有利于医院在较短的时间及时纠正审计发现的问题,改善医院经营管理和内控制度中的缺陷,也有利于提高内部审计的权威性。

(五)加强内审法制建设,为内审工作提供依据。

法律法规是审计人员的依据,现阶段,卫生主管部门需要根据国家《审计法》、《卫生系统内部审计工作规定》等相关法规的要求,制定医院内部审计准则和内部审计操作指南。医院也要从自身的实际出发,制定出符合医院实际的《内部审计工作制度》、《审计人员岗位职责》、《内部审计职业道德规范》等内部规章制度,完善内审机制,明确内部审计的职能、权限和工作标准,使内部审计工作走上规范化的道路。从而在制度上保证内部审计工作的顺利开展,真正发挥审计的作用,避免审计意见和审计建议在执行过程中的人为意志的干扰,保障医院的健康发展。

五、结论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医疗服务机构的多元化,以及开展医疗服务所需的卫生材料、仪器设备的涨价以及“药品差价,让利于民”等一系列举措的实施,医疗市场竞争日益激烈,医院面临严峻的考验。因此,如何降低成本、提高医院经济效益,从宏观上加强财务管理,成为医院发展与生存的关键。随着医院内审工作重要性的进一步提高,各方面对内审工作认识的逐步提高,内审工作制度化和规范化进程的加快,内部审计在服务医院卫生事业的发展,加强和完善内部控制,减少浪费,堵塞漏洞,促进医院的经济管理和经济效益的提高,杜绝违规违纪行为,降低医院的各种风险,确保医院各项服务、管理活动的顺利进行,促进医院两个效益的提高和可持续发展等方面,必将发挥应有的作用。

参考文献:

[1]陈晓茜,汪波,齐度祝.关于加强医院财务管理有关问题的研究[J].中华医院管理杂志,2004,(20).

[2]王丽梅.现代医院财务管理问题分析[J].科技资讯,2006,(2)1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