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各种烹饪技术培训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杭州天方地圆公司多年来一直致力于中国美食的研究和开发,原来总经理周悦先生竟是国际金冠级香港烹饪大师《食神》戴龙的中国十大弟子之一,厨艺精湛,多年来开发出了多种引领餐饮潮流的地方名吃、传统美食。依托餐饮技术研发老师和设备齐全的培训基地,很多口味独特,受到大众欢迎的餐饮项目,经过公司技术部验证后,把这些可行的餐饮项目放在网上交流。这种网上推广、网下培训的模式,正好符合广大创业者的要求。在中国饮食技术网上,有很多经典小吃餐饮项目,如鲜啤烤翅、炸鸡汉堡美食、迷你涮涮吧、水果冰粥、特色饮品等等。很多创业投资者看到特色餐饮项目后,都到杭州天方地圆食品技术公司来学习技术,因为这里不需要昂贵的加盟费,就可以学到最真实的技术。学成后回去开店,生意都不错。
肖毅的老家在四川,今年24岁,一直在福建福州打工,在一家工厂里做机件模具。给别人打工不仅累,而且还要看别人的脸色。肖毅总觉得不自由,想自己做点事情。所以就一直关注着各种创业项目。一个偶然的机会,肖毅从中国饮食技术网上看到了一缕飘香系列休闲美味的介绍,一看到网上的图片,颜色纯正,让人直流涎水,就觉得味道一定差不了。5月29日,他就来到了杭州天方地圆公司考察。公司的培训基地宽敞整洁,品尝区、熟食制作培训室、冷饮室、配料室和学员休息室等各个部门规范齐全。烤鸭炉、烤箱、搅拌机、果汁机、小丸子机、卤锅等各种设备应有尽有。一看到这样的设施,肖毅心里就有底了,公司为学员学习技术提供了这样好的环境,能学不到绝技吗?肖毅想尝一尝一缕飘香休闲美食的味道,做餐饮做的是什么?就是味道!他先尝了一只烤虾,口感极佳,鲜香无比。又吃了一只烤翅,味道怎么样?他吃了一个,竟然又从培训师傅那里要了一个,吃了还想吃,味道自然是没的说了。肖毅立即决定学习技术。五六天后,在培训老师的精心指点下,肖毅就掌握了全套技术,学完后总部还赠送了他餐饮设备。回到福州,他就开始选址开店,“一缕飘香休闲美食屋”招牌刚刚一挂,还没有正式营业,就有顾客找上门来了。要是顾客尝到了一缕飘香的独特口味,生意不火才怪呢!
上海市的董浩,以前是从事计算机行业的,他不经意间登陆了中国饮食技术网。他懂网络,是行家,细看了网站的内容后,就觉得网站的创始人是餐饮方面的专家。网站做得专业正规、项目新、有特色。4月底,他就来到了杭州总部学习技术。一个星期学成技术后,就在上海郊区一所高校附近开了一家“一缕飘香”休闲美食屋,美食屋经营烤翅、烤虾等休闲小吃,还经营一些特色饮品。这些特色美食正好符合年轻人口味,在试营业期间,每天的营业额都在400元左右。6月8日,董浩的美食屋开始正式营业了,正式营业时他开展了一系列优惠活动,并印发了美食的宣传单。在这里本刊记者也祝愿他开业大吉、生意兴隆、财源广进。
杭州天方地圆公司本着“以人为本”的经营理念,考虑到很多创业者由于经济条件的限制,都想通过小本创业走上致富之路。因此公司一直关注着“草根创业阶层”,希望他们通过独家的技术秘方,实现自己的创业梦想。
一、外部良好环境,孕育团队成长
在“十一五”期间,《北京市“十一五”时期教育发展规划》及《北京市人民政府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的颁布与实施,引起全社会对职业教育的高度重视。加之北京未来规划发展成为现代化国际城市,对高素质的专业技术人才的需求与日俱增。特别是北京未来发展规划的重新定位,也引导着北京市职业院校的发展和专业建设。
《北京城市总体规划纲要(2004―2020年)》中提出要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北京将以世界城市为目标建设现代国际城市,这就需要职业院校培养出更多符合社会需要的专业技术人才。为餐饮行业培养烹饪专业技术人才,是烹饪专业教师的责任。作为我院的品牌特色专业――烹饪专业,虽经过半个世纪的发展,但同样承载着历史的重任。
职业院校的发展靠专业的建设,专业的建设靠既要懂得教育教学理论,又要精通专业理论知识和技能的双师型专业教师队伍。而北京市职业院校教师素质提高工程,恰恰为我们职业院校专业教师搭建了交流的平台,创设了学习的空间,营造了发展的环境。
在此环境下烹饪专业创新团队孕育而生,三年来烹饪专业创新团队也伴随着教师素质提高工程开展而成长。
二、不断更新理念,明确发展目标
1.加强学习不断更新理念
我们组织团队成员认真研读《北京市人民政府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北京市职业院校教师素质提高工程》等文件。通过学习团队成员认为烹饪专业创新团队应是学院专业发展的核心力量之一,深知学院品牌靠专业打造,专业品牌靠一支坚实的教师队伍支撑。学院的核心竞争力主要取决于骨干专业的特色与水平和骨干教师的综合素质,尤其是团队的凝聚力、积极进取的精神及应对变化的创新能力。
通过三年的团队工作,团队的成员认为学院要发展,没有一支理念先进超前、教学基本功和专业技能本领过硬、善于学习、勇于创新、结构合理、协同合作的专业团队是不行的。烹饪专业创新团队的建设本着“团结、勤奋、求实、创新”的主导思想,秉承“品质承载责任,创新引领未来”的理念开展工作。
烹饪专业创新团队成员在认真学习、统一思想的基础上,通过各种形式学习和专家的引领不断更新现代教育教学理念。
2.找出差距,明确发展目标
团队成立之初,团队成员通过认真学习、领会科学发展观的实质,使大家清楚地认识到目前团队整体和成员个体的状况,还不能适应现代服务业发展的需求,不能满足高技能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变化的要求;不能适应以工作过程导向为核心的系统化课程体系改革的要求;不能适应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改革的要求;不能适应社会培训、现代服务业发展的需要。因此,应尽快提升团队教师综合职业素养、职业能力、职业技术培训能力、课程开发能力等。
为此,烹饪专业创新团队在成立初期首先确定了创新团队总体发展目标,即建设一支适应新型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需要的双师型、科研型、创新型、实用型专业团队。以提升并促进骨干特色专业团队的教育教学质量,使烹饪专业最终能够成为北京市职业院校的示范专业。
结合总体目标及烹饪专业未来发展规划和专业实际情况,根据烹饪专业实际的工作情况和经验,调整了团队建设的具体工作目标和工作进程,设定了团队成员个人成长发展目标。以探索职业院校专业创新团队的基本模式,形成并完善教师成长机制,进而提高专业团队对行业动态、企业需求及职教发展的适应能力。提高团队在专业课程开发、教学改革、教科研等方面的创新能力。
通过学习讨论,团队成员统一了思想,形成了共识,大家认为团队建设是团队整体和成员个体发展的重要途径。在团队成员统一思想、明确目标的基础上,按照计划开展工作,团队的成长按照科学发展的规律前行。
三、完善团队建设,拓展培训空间
1.探寻完善团队建设模式
烹饪专业创新团队得到了上级有关部门和专家的关怀和帮助。我院各级领导对团队工作也高度重视,成立了团队建设领导小组和工作小组,专人专项负责本项目,为烹饪专业创新团队提供了人力、财力和物力的保障,为团队成员的成长提供了宽松的发展空间,营造了良好的学习氛围。
自团队成立之初搭建了团队组织机构,形成了一支由团队带头人、团队核心成员及骨干成员构建的烹饪专业创新团队,形成了专家指导、团队负责人带领、核心成员带动、骨干成员参与的工作模式。根据教委关于团队建设的要求,结合我院的规章管理制度,在原有工作的基础上逐步完善团队的相关制度,使团队建设有章可循,持续发展,团队工作初步形成了团队管理模式和运行机制。团队活动做到了“有计划、有方案、有组织、有检查、有落实、有记录、有成果”。从每一次活动的策划方案、会场的布置、会议资料准备、会议安排,到活动方案的实施、相关活动过程性材料档案的留存等,做到专人负责,无论是纸质版的,还是电子版的资料管理都日趋规范。
团队遵循以人为本、团队协作、专家引领,不断优化团队模式,建立管理与激励、自主发展与团队创新的成长机制。支持教师个性发展的需求,关注团队成员每一位教师个性化成长及学习的需求,根据每人的职业生涯规划目标和特点,制定出培训计划,挖掘个人潜能,完善个人目标,实现个人价值,以此提升团队整体的综合实力。
在团队工作中,按照预期的工作计划有条不紊地进行,团队的每个成员对专业创新团队建设内涵、目标理解的逐步深化,团队中的每一位成员注重提高自身整体素质的提升,加强理论知识的学习和专业技能的提高。积极探寻着适合烹饪专业创新团队建设的模式,较之2008年团队初创期,在团队建设、团队管理、成员发展等方面有了一定的提高。
2.拓展团队培训交流空间
工作中团队正确处理协调好团队活动与教学、教研的关系,解决本职工作与团队工作的矛盾,协调团队工作与日常工作间的关系。认真做好常规工作,并结合专业特点开展了不同类型、丰富多彩的活动,包含国内的职业院校和企业的访谈与考察、职教理论与职业技能培训、职业教育研究与研讨等多种形式,使团队成员愿意参与到团队建设中来。
(1)加强外界交流汲取新知。尽管团队成员的教育教学任务繁重,但他们对知识的渴求和对自身素质提高的愿望强烈。大家利用工余时间“走出去、请进来”采取灵活多样的交流学习形式:聘请职教专家指导、邀请其他团队介绍经验、团队成员集中学习与分散自学结合、小组交流、与本市及外埠院校的交流等。使团队与团队间(我院烹饪专业创新团队与服装设计工艺专业创新团队的交流活动、延庆第一职业高中烹饪专业的参观学习活动、北京市商业学校餐饮服务专业创新团队的交流活动、北京市工业技师学院数控专业创新团队的交流活动等)、团队成员间得到了有效的沟通,相互促进,共同发展。
团队成员先后走访了兄弟职业院校的烹饪专业、烘焙专业、食品分析专业。参观专业实训室、产教结合的实训基地,聘请职教专家进行专题讲座,观摩专业课等。吸取借鉴他们的办学理念、教学方法等,融入团队的建设和专业发展,教师在此过程中大大提高了课程开发能力。
组织团队成员观摩全国烹饪大赛、中西合璧菜肴烹饪大赛及全国职业院校烹饪专业技能大赛的现场,近距离地接触感受到行业及职业院校烹饪专业的发展动态和趋势。
我们结合团队预期目标,先后对我市及外埠的30余家著名餐饮企业和餐饮市场进行社会实践、调研和采风,考察不同类型的餐饮企业近百余家,与30余位行业专家、餐饮企业的管理者进行访谈,了解餐饮行业的发展趋势,接触不同流行菜式的前沿动态。开阔了团队成员的视野,拓展了教学的思路,丰富并充实了教学内容。
团队还与行业协会紧密接触和交流,参加行业协会组织的交流活动,积极参与企业实践,获取更多的信息。为部分餐饮企业提供专业技术服务,为企业的技术革新与菜品的研发提供技术支持。
通过对餐饮行业发展趋势的分析,我们了解到餐饮行业新原料、新工艺、新设备、新技法、新品种等,并将调研信息及成果与专业教学紧密结合、丰富了烹饪专业技能课的教学内容,使教学内容与行业岗位需求有机地结合在一起。
(2)业务进修提升教师素质。通过北京市职业与成人教育研究所的督导,为我们提供了持续学习和提升的良好平台。团队先后有百余人次,参加由了市教委职成所组织的专题讲座、团队聘请专家的主题报告和讲座(累计近千余课时)。进而吸纳借鉴国内外职业教育新的教育思想、教学理念、教学模式和先进的团队建设经验,以提高专业建设与课程教学设计能力与教科研水平。
期间有23人次参加了烹饪专业的技能培训(中式烹调工种职业技能鉴定质量督导员、裁判员、职业技能竞赛赛务人员裁判员等培训并获取证书),通过培训、学习使团队整体综合素质得到提升。
组织团队成员参加了“分子美食”、“中西合璧菜肴”、“大董意境菜”的培训与进修。邀请中国烹饪大师、全国烹饪大赛金牌获得者,进行热菜、食品雕刻技艺展示,与烹饪大师面对面的交流。聘请《中国食品》总编作“中国餐饮发展趋势及菜肴流行趋势”的主题报告。
参训的团队成员不仅提高了自身的素质,同时也将获取的最新信息补充到专业课的教学中,传授给学生使他们得到教材以外的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
(3)探究专业课程改革模式。团队成员通过参加由北京市职成所组织的课程改革系列讲座,先后听取了德国专家、北京市教师培训基地及专业创新团队的课程改革专题报告和经验介绍。团队成员根据课程改革的要求,结合我校的实际及烹饪专业团队的具体情况,积极参与学校烹饪专业的课程改革工作,以烹饪专业高技班为切入点尝试着进行试点改革,探究新的教学及考核评价模式,编写校本教材。依据行业发展的需求,结合新一轮课程改革的要求,团队成员探寻适宜新时期课改教学需要,适应学生发展需求的教学手段和方法。
3.工作监测评价持续改进
专业创新团队建设是一个新生事物,需要自我调整、自我完善、自我激励与自我约束的机制。团队建设总体目标是专业师资队伍整体素质的提高。因此团队建设的评价,应当建立在以内部评价为主、外部评价为辅的基础上。通过自我评价,共同分析影响团队建设和成员发展的因素,进而形成共识,明确发展目标和工作措施,提高团队的凝聚力,激发前进的动力,不断取得进步。
烹饪专业创新团队先后采用授权评估工具(empower evaluation tool,EE-tool),对团队进行了阶段性评估(初期、中期内部评价),其目的是进一步自我审视团队建设项目目标的明确性和可行性、项目资源配置的合理性、团队建设机制的有效性、团队与外界交流的广泛性、团队发展的可持续性、团队在学习方面的前瞻性。内部评价过程中查找团队在建设初期、中期存在的问题,团队核心成员及骨干成员(利益相关者)在陈述、讨论及争议过程中增进了解、达成共识,明确目标、确定改进措施。
四、成果初现端倪,影响示范推广
1.教育教学科研成果初显
三年来烹饪专业创新团队成员先后承担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教材办组织的《技师学院、高级技校、技工学校专业目录》的部级课题研究工作,并通过专家的终审。完成国家级规划教材《中式烹调技艺》的修订工作。参与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职业技能鉴定中心组织的《技能人才职业导向式培训模式标准研究》课题开发工作。完成北京市职业技能鉴定中心组织的《北京市职业技能竞赛组织实施指南》、《北京市职业技能竞赛裁判员讲义》的编写工作。编写了北京市中式烹调师(技师、高级技师)论文评析讲义等。
团队成员还参加全国商业教育学会商专委组织的“教案、课件、说课稿”比赛,2人获得一等奖、2人获得二等奖、8人获得三等奖。团队核心成员参加了全国技工学校教育学会商贸分会组织的烹饪专业教师教学技能大赛,获得了一等奖。还参与了中国职业教育与培训学会组织的全国技工院校课件评比,并获得三等奖。通过比赛学习了其他学校的先进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
团队核心成员影响骨干成员和带动烹饪专业教师,完成了常规学院教学、课改及教科研任务,达到团队预期的目标。
2.影响示范推广团队模式
在团队建设中体现了一个团队从无到有,从创建到逐渐走向成熟的过程,是一个以建设创新精神和团队整体实力为核心,以形成团队有效建设模式为导向的项目建设过程,更是一个促进专业教师素质提升,形成一种可规划、可操作、可示范团队建设模式的学习提升过程。
在团队项目实施的过程中,每位团队成员伴随着烹饪专业创新团队的建设和发展,相互促进、共同成长。每位团队成员的师德修养、教学能力、专业技能水平、教科研能力等综合素质得到了逐步提升,形成了一支“协作、学习、创新”的高素质烹饪专业教师团队,正在为学院的发展和专业的成长发挥着积极的作用。
期间团队的核心成员还担负着北京市烹饪专业教师培训学校的工作,通过培训交流活动,影响带动着其他职业学校专业教师。在培训学校的工作中,不仅锻炼了团队成员,也使团队成员获取到更多、更新的专业知识和技能。不仅宣传了团队,同时也增进了团队的凝聚力。团队的培养模式,对其他职业学校的专业建设起到了影响和示范作用。
构建团队建设有效模式,逐渐推广团队建设模式,逐步形成团队建设经验。烹饪专业创新团队工作的开展,在我院形成了以点代面的辐射作用,形成了可测量、可示范的团队建设基本模式,影响带动着我院其他专业的长足发展,对我院的整体发展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如服务分院的休闲体育管理专业、电子商务专业等相继借鉴此模式开展课改和教科研活动,轻工分院的服装设计与工艺专业在2009年也正式成为北京市职业院校教师素质工程的专业创新团队之一。
五、持续发展创新,再塑特色品牌
回顾烹饪专业创新团队的工作,既有成长中的艰辛,又有成功的喜悦。我们深知专业创新团队的发展不是孤立的,需要各级领导的关爱与支持;专业创新团队的发展不是独立的,它需要相关部门的相互提携与呵护;专业的发展不是闭门造车的,它需要广泛交流与学习;专业创新团队的发展不是个体的,需要团队的每一个人的齐心协力。
*县2006年上半年农村劳动力培训转移工作总结
今年以来,**县县委、政府高度重视农村劳动力培训和转移就业工作,把劳务输出工作作为推动本地经济发展、增加农民收入的主要工作列入重要议事日程,不断提高思想认识,采取有力的措施,全力推进农村劳动力培训和转移工作。通过强化技能培训,促进农村劳动力的转移就业,带动农村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和农民收入的待续稳定增长。
一、我县2006年上半年农村劳动力培训和转移创收基本情况
**县辖六乡两镇一场,共110个行政村和3个村级农场,384个村民小组,全县耕地面积49.43万亩,农村人均耕地面积4.6亩,全县总人口14.28万,其中农村人口10.5989万人,农村劳动力5.1387万人。2006年上半年全县共举办各类培训班222期,完成农牧民技术和技能培训4.718万人次,其中农民技术培训3.9582万人次,农民技能培训0.7598万人次;2006年上半年全县农村劳动力转移输出完成3434人次,累计创收717.46万元,实现全县农村人口人均创收67.69元。
二、采取有力措施,扎实开展农村劳动力转移工作
(一)加大工作力度,狠抓劳务输出工作
1、加强领导,建立健全劳动力转移机构。我县积极开展农村劳动力培训转移工作,县委、政府专门召开2006年城乡统筹转移就业和职业培训工作大会,研究农村劳动力培训及转移就业工作,制定具体实施方案,细化相关成员单位的工作职责,成立了以县委副书记、政府县长为组长的城乡统筹转移就业和职业培训领导小组,并下设办公室负责日常工作,形成了由县长挂帅,各相关部门主要领导主抓,业务部门具体负责,其他部门共同参与、密切配合的工作机制;同时,为了全面做好乡镇劳务输出和职业培训工作,建立健全城乡一体、信息共享的就业服务体系,我县逐步建立了乡(镇)基层劳动保障机构,形成以县人力资源市场为主体、乡(镇)劳动保障机构为依托,最终延伸到村级的城乡统筹转移就业服务体系。在乡镇成立劳动保障工作机构的同时,由各乡镇确定一名乡领导、23名工作负责本乡镇城乡劳动力统筹就业、职业培训和劳务输出工作,由县劳动保障部门对各乡镇确定的劳动保障工作人员进行了相关法律、法规和政策知识的培训。目前,全县各乡镇成立劳务输出工作领导小组8个,并在每个行政村确定了劳务输出信息员,从而形成了县、乡(镇)、村三级联动的劳务输出组织网络。
2、分解目标,明确责任。研究制定了《**县2006年劳务输出工作实施方案》、《**县2006年城乡转移就业和技能培训工作实施方案》和《**县劳务输出目标管理责任制考核办法》,提出了全县劳务输出工作发展的方向、目标、工作任务、具体措施和奖惩办法等一系列要求,将劳务输出工作纳入目标管理考核,把培训、输出、创收等目标分解到相关单位(部门)和乡(镇),建立了“纵向到底,横向到边”的责任体系,进一步增强各级干部抓劳务输出工作的责任感和使命感,确保农村剩余劳动力培训及转移工作的顺利开展,形成人人关心输出,人人积极参与的良好工作格局。
3、调查摸底,建档归册。积极做好全县各类劳动力的调查摸底、建档归册工作,组织各乡镇劳动保障工作人员结合各自实际,对辖区内的劳动力年龄段人员、农村富余劳动力、贫困劳动力、新成长劳动力等进行全面摸底,建立相应的工作台帐和人员信息档案,摸清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意向、培训愿望,从而确保有针对性的为农村劳动力提供转移、培训和劳务输出等服务工作。4、做好信息服务,有序引导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就业。继续巩固我县在劳务输出人员已形成规模的武汉、玉林、海口、合肥、长沙等5个城市建立的劳务输出基地,积极主动与当地政府有关部门和用工单位加强协作,建立了稳定的联络方式。目前,我县通过与内地劳务输出基地加强联系,掌握了他们的用工量和用工需求,已经开展了定向式培训,以确保劳务输出人员的质量。据初步统计我县在外地务工人员达3000多人,为我县稳步推进劳务输出工作奠定了扎实的基础。5、广泛开展劳动保障政策法规、城乡就业和劳务输出宣传工作,营造宽松的劳务输出、转移就业环境和浓厚的工作氛围。针对我县部分农民恋土守家,受传统农业经营观念的束缚,宁可闲待在家里,也不出门挣钱创收的现象。县委、政府利用电视劳动保障专栏和广播,宣传劳务输出的组织、职业培训、基地建设、维权等方面的内容,大力宣传本地从事劳务输出多年的典型和在内地发展人员的现状,并结合“三下乡”等形式进行广泛的宣传引导,通过农民能够看得见听得到身边事,教育引导农民从思想和观念上进行转变,为做好劳务培训输出工作奠定了坚实的思想基础。
6、认真做好全县劳动力资源的动态管理工作。县相关行政部门结合工作实际,制定了劳务输出工作进度统计报表,确立月报、季报、半年报、年报等四种报表形式,并将报表情况纳入年度目标管理考核中,保证其真实性、准确性、及时性,便于全面掌握全县农村劳动力的转移就业状况。
7、积极引导城郊附近的农民向二三产业转移。充分利用城郊人口多市场旺的优势,引导农村富余劳动力转变观念,依靠自身优势,从事商业、饮食业、榨油、网套加工等,以此增加收入。2006年上半年度农村富余劳动力在城镇就地转移从事餐饮服务、人力运输、机动车修理、电器维修、农产品加工经营以及季节性劳动力转移的农村劳动力人数达2476人次。8、采取措施,加强引导,积极鼓励广大农牧民参加我县项目工程建设。我县将使用本地农民工作为基本建设工程招标的一个基本条件,在招标过程中明确写入招标书中,使用我县农民工的比例一般不低于承包方普通用工总数的50%。2006年上半年在公路改建工程和水利工程中,使用农民工580余人,累计创收92.4万元。三、结合实际,开展农民工职业技能培训
1、整合城乡职业培训资源,加快县域职业技能培训资源整合步伐。我县结合实际,于今年建设“**县职业技能培训学校”,该校占地面积7000平方米,现有校舍、办公室等22间,已初具规模,年可培训人员3000余人。主要面向全县农村富余劳动力和城乡失业失业人员开展职业技能培训。计划培训的工种有计算机、电工、电焊、服装裁剪、木工、瓦工、烹调、特色餐饮和汽车、拖拉机维修等种类。目前,我县已经投入15万元开始对现有校舍进行必要的建设和维修。并增加必要的培训硬件设施等。
厨师长如何做好管理协调工作
厨房管理是餐厅运作的重要内容之一,作为一名厨师长应该如何管理厨房,使厨房工作更加系统和规范。管理好厨房业务,必须建立一套科学的管理制度,协调好各岗位的工作职能,形成顺畅、高效的工作流程。厨师长的工作重点有哪些,如何做好管理与协调工作,以提高餐厅的菜品质量水平,领导后厨员工为餐厅创造最大利润,具体参照以下几项:
一、熟悉和掌握一切货源情况,监督货源的请购计划和各货源的保管防止原料变质。
1、制订出详细的货物验收、清购、领料制度;
2、采购质量管理,制订出“标准采购规格”实例,内容包括、原料的部位、产地、等级、外观、色泽、新鲜度;
3、采购的间隔时间与采购数量管理:易坏性原料和非易坏性原料的采购数量管理;
4、验收管理:从数量、质量、价格等方面控制,查看验收日报表;
5、货物贮存、发放和库存盘点的监督和控制。
二、主动听取宾客的意见,经常和前厅保持密切联系,不断改进和提高出品部的食品质量。
1、主动和大堂经理、吧台人员了解顾客的意见和需求,并且设立意见本,不断改进后厨的工作。
2、不断灌输和培养后厨人员的内部意识。确保各级人员,在有利于提高为顾客服务的自觉性环境里,理解和体验业务及有关各种行为活动,也确保员工随时准备好以服务导向的方式参与管理过程中来,坚持和鼓励员工“兼职营销员的角色”。
3、密切联系前厅,搞好餐厅的营销工作。
三、负责出品部的全面工作,组织指挥烹饪工作,做好劳动力的调配,对下属员工做到心中有数,密切联系各主厨。根据每个厨师的技术特长,合理安排技术岗位。
1、引入人才竞争机制,本着“能者上、平者让、庸者下的原则,合理使用人才。
2、对员工进行绩效考核,采用科学的方法对员工工作成绩、学识、思想、品质以及其工作能力、身体情况等各方面进行全面考核和评价,以此判断员工的工作潜力和称职程度。
四、控制事物成本、合理实用各种原料,减少浪费,做到物尽其用。
1、对餐饮成本的核算及监督各环节对成本的控制;
2、分析日成本报表和月成本报表,找出成本差异和成本责任。
3、组织和开展成本公析大会,让人人行动起来。
五、抓好食品质量,经常检查规格,供应快捷,做到有条不紊,急顾客之所急。
1、生产过程的标准化控制:
(1)标准的烹调程度;
(2)标准的份额;
(3)标准的配料量;
(4)每份菜的标准成本。
2、食品生产的质量标准控制:
(1)原料的质量控制;
(2)加工烹调的质量控制;
(3)成品放置时间的质量控制。
3、生产折损的控制,制订详细的出品制度。
六、抓好食品卫生,用具卫生和厨房卫生,及员工的仪容仪表,精神风貌,不断的提高员工的综合素质。
1、制订出详细的卫生控制制度
2、关注员工的日常生活,倡导文明之风,宣传本单位企业文化于每人脑海,形成一种精神凝聚力,使之每个人全身心的投入到工作中来。
3、管理好厨房的安全工作,定时的检查厨房有并设施、设备。
七、抓好厨师的管理和技术培训工作,保持地方菜的特色。熟悉各大菜系和西菜的烹调方法,不断的研制新的菜品,增加花色品种,创造有自己特色的饮食风格。
1、组织和鼓励员工多学习,工作精益求精,制订出职业厨师的标准,让员工有努力的方向和目的。
通过深入开展“结对帮扶进万家”活动,我的感触很深,倍感下岗失业人员求职的艰难,倍感加快落实党和政府促进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的各项优惠政策和帮扶措施的紧迫性,倍感进一步完善再就业服务体系、为下岗失业人员自主创业、自谋职业,最终实现就业提供帮扶和服务的重要性。经过认真的筹备,__市总工会困难职工帮扶中心下岗职工培训班今天正式开班了。这既是市总工会深度帮扶困难职工的新举措,也是广大困难职工的一件大喜事!在此,我代表__市总工会对培训班的开班表示热烈的祝贺!向各位学员表示诚挚的欢迎!
今天我们在这里举办开学典礼,只是深化再就业援助活动的开始。我们一定要把好事做好,把好事做到底。为此,我们对这次活动进行了认真的策划和精心的准备。这次培训共开设了电脑、机械加工、机电一体化、焊接、烹饪、汽车维修、工程机械、财会会计等十几个专业,这些专业的开设是经过认真的市场调研,分析大家这个年龄段特点而开设的,这些专业具有广泛的市场前景,不是随意确定的。至于大家选择什么样的专业进行学习,我们充分尊重大家自己意见,可以说,这次培训班不仅是历年来规模最大的一次,也是专业最为齐全的一次。
现在,随着__经济的飞速发展,用人单位对职工的技术水平要求越来越高。从就业形势看,现在不缺大学生,而是缺有技术特长的工人。只有经过培训,掌握一门实用技术,到哪都能找到稳定工作。另外,没有一技之长,就是能找到工作,也是靠出苦力,且挣钱少,要想挣钱多,必须得有一技之长,这已经被实践所证明。举个简单的例子:在建筑工地上,干小工出苦力,一天也就是挣个30多块钱,瓦工、木工每天至少60块钱以上,开塔吊的比这挣的还要多,而且工作强度也相对小很多。所以,只要真正把技术学好了,下岗职工才能真正就业、就好业。
我们这次培训下岗职工,打破以往单一式的教育培训模式,进行“量体裁衣式”的技能培训,培训按照下岗失业人员自身素质不同分为三个层次:对技能较低的下岗失业人员,我们进行专项技能培训,诸如电焊、保安、微机等技术培训;对有一定技能基础的下岗失业人员,我们对其进行专业技术难度大、要求高、操作复杂的多项技能培训,如会计、企业管理、市场营销等;对自身条件好、有自主创业能力的下岗失业人员,我们对其进行创业培训,增强他们的创业意识和创业理念,鼓励和指导他们发挥特长,自主创业。
同志们,下岗失业并不可怕,困难只是暂时的。但如何在困境中找准方向,寻求新的奋斗目标,自强不息,把握机遇,开创自己新的事业,从而实现自我的人生价值,需要的就是这种时代精神。我们要正确认识当前的形势,实事求是地评价自己的能力,瞄准个人的择业方向,有针对性的提高技能本领。我们当中有的人是有一技之长的,但在新的形势下要进一步加以提高,才能满足市场新的要求,适应市场新的挑战;有的人对社会新需求的职业存有这样那样的顾虑,放不开手脚,不是干不好,而是不想干;也有一些人具有独闯市场自主创业的潜在条件,但缺乏勇气,怕担风险,总是迈不开步子,一次次错失良机。因此,无论再就业、还是创业,大家一定要转变思想观念,不放过任何学习提高的机会,不放过任何可能改变个人现状的机会。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尽快地走出困境,走上崭新的再就业之路。
我们工会部门曾多次举办过这样的培训,但具有如此优惠条件的还是第一次,我希望大家珍惜这次学习机会,积极参加面授学习,这里我向大家提几点要求:
1、克服困难,按时参加培训。我知道,由于各种原因,大家学习上会有一些困难,希望大家一定要想方设法,克服各种困难,挤出时间来按时参加学习。学习期间一定要有时间观念,按时上下课,保证有足够的学习时间,满足基本技能形成的需要。
2、服从管理,维护教学秩序。在学习期间,作为学员一定要有纪律观念,配合学院维护好校园秩序。在培训课堂上要遵守课堂纪律,不能抽烟,不能大声喧哗,这不仅是对培训老师的尊重,也是对其他培训班学员的尊重。
3、虚心学习,切实提高技能。在听课和训练的过程中,希望大家虚心学习,遇到不懂的问题要及时地向老师请教。我们既然报名参加学习,都是想学到一些知识的,千万不要碍于面子,不懂装懂,那样的话,就学不到实用的知识,也就无法形成真正的技能本领。只有真正拥有了一技之长,我们大家才能更快更好地找到适合自己的工作岗位。
4、熟悉政策,灵活选择岗位。在学习过程中,我们还要了解和掌握一些与就业有关的政策法规,特别是要熟悉再就业和自主创业的各种优惠扶持政策。同时要善于利用劳动力市场的各种信息,作出适合自己的选择。通过这次培训我希望大家不仅能学到一技之长,尽快实现就业,更希望大家通过对享受各项政策的途径,申请的程序能有一个全面的了解,同时学会搜集和分析各种就业信息,以便根据自己的技能和特点,尽快实现再就业。
最后,我希望承担本次培训任务的交通学院要高度重视这次培训工作,要克服一切困难,从教材的组织、师资的配备、课务的安排,考核的准备等方面统筹协调,为广大学员的技能提高提供一切便利,充分保证广大学员在这段时间里,能够学有所获,学有所得,学有所成。
一、指导思想
以*理论和“*”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和**全会精神,坚持和落实科学发展观,深入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和省政府《大力推进职业教育的发展意见》,落实*市人民政府《关于大力推进职业教育发展的意见》,坚持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优化整合职教资源,提高职业学校基础能力,深化职业学校办学模式改革和教育教学改革,提高职业学校办学质量,建立学历教育与职业培训并举、与其他教育相互沟通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为经济社会发展培养技能型、实用型人才,为建设繁荣、文明、和谐的新*做出贡献。
二、主要目标任务
1、积极做好中等职业学校布局结构调整工作,整合、优化职业教育资源,完成职业教育示范中心规划与筹建工作。
2.巩固中等职业教育招生规模。中等职业教育招生要高于普通高中教育招生,完成省教育厅下达我市的中等职业教育招生任务。
3、继续实施“四大工程”,全年完成65万人的培训任务。
(1)实施技能型人才培养培训工程,为社会培养技能型人才5万人左右。
(2)实施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工程,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10万人次以上。
(3)实施农村实用技术培训工程。大力开展农村实用技术培训、农业产业化培训,年培训40万人次以上。
(4)实施以提高技能为重点的成人教育和再就业培训工程。加强进城务工人员的技能培训和下岗职工的再就业培训。年培训量10万人次以上。
4、继续实施“五项建设计划”,提高基础能力建设水平。
(1)加强县级职教中心建设,每个县(市)重点建设好一所高水平的职教中心,赞皇县、行唐县、高邑县职教中心力争达到省级重点水平。
(2)继续落实实训基地建设计划。指导、扶持有条件的职业学校创建实训基地。
(3)继续落实示范性职业学校建设计划。
(4)继续落实职业学校教师素质提高计划。对25个专业的中等职业学校骨干教师和“双师型”教师进行培训,培训人数600人,使全市中职学校“双师型”教师要达到40%以上。
(5)实施规范化乡镇成人学校建设计划。再创建20所市级示范性乡镇成人学校。
5、大力开展就业指导与就业服务工作,进一步提升对口就业率,增强就业稳固率。中职毕业生就业率达到95%以上,高等职业院校毕业生就业率达到80%以上。
6、开展中等职业学校技能竞赛工作。大力推进职业学校学生“双证书”制度,毕业生获得双证书的比例要达到90%以上。
7、落实中等职业教育国家助学政策。对所有农村及城市贫困家庭就读中等职业学校的学生予以资助。
三、加强职业教育的主要措施
1、整合职业教育资源。加大公办职业学校改革力度,对市属中等职业学校资源进行统筹整合,优化资源配置,打破部门、行业和学校类型界限,实行规模化、集团化、连锁化办学。进一步破除计划经济体制下形成的条块分割、多头管理、重复建设的状况。对办学规模偏小、教学质量较差、招生难以为继、就业需求低的学校,取消办学资格,其教育资源划归其他学校。通过盘活资源、整合力量,建设一批装备水平高、师资力量雄厚、办学规模大、教学质量高、特色鲜明的高标准中等职业学校。
2、巩固职业教育招生规模。各县(市)、区政府要统筹规划本地区高中阶段教育发展,高中阶段教育招生增量部分主要用于扩大中等职业教育规模。扩大城市职业学校面向农村的招生规模。鼓励初中毕业生到中等职业学校学习。加强中等职业学校面向未升学高中毕业生、退役士兵、农民工,特别是要把招收返乡农民工作为今年招生工作的重要任务。对接受一年职业教育的学生颁发中等职业教育学历证书。综合高中要严格界定每位学生“普通高中”或“职业高中”学籍性质,不得为同一学生注册双重学籍。从今年起综合高中将不再招生。稳定高等职业院校招生规模,重点加强内涵建设。
3、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加强教学管理,要把提高职业教育质量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
落实《教育部关于进一步深化中等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的若干意见》,深入研究以就业为导向的职业学校课程设置,积极推进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改革,要与企业紧密联系,针对特定行业或企业需求设置课程,建立企业对课程的反馈机制,积极吸收企业参与课程设计,实现教学环境与就业岗位的“零距离”,努力形成以就业为导向的课程体系。
加强学生职业技能培养,重视学生的实践和实训环节,推进学生取得学历证书的同时获取职业资格证书。积极组织参加计算机应用、电子电工、烹饪、数控、汽车运用与维修、服装设计制作、美容美发等8大类26个项目的省级技能比赛,为参加比赛做好各个项目的选拔推荐工作。并在11月份,会同市劳动局开展中职学生技能竞赛活动,使技能竞赛成为促进教学改革的重要抓手。
改革人才培养模式。大力推行工学结合、校企合作、顶岗实习人才培养模式,努力形成以学校为主体,企业和学校共同教育、管理和训练学生的教学模式。
加强中等职业学校教学管理,做好市级骨干专业评估和中等职业学校教育教学质量评估工作,加大对职业学校教学质量的评估工作。把学生的职业道德、职业能力和就业率作为考核职业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重要指标。确立以素质教育为基础,以能力为本位,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办学思想,使学生具有良好的思想道德,必要的文化基础知识和熟练的职业技能,能够高质量就业。
加强市县两级职教科研队伍建设,推动职业学校快速健康发展,是提高中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和办学效益的关键。
4、加强职业教育实训基地建设。围绕我市主导产业,依托职业院校和企业,在装备制造、医药化工、纺织服装、汽车运用与维修、数控技术应用、电子信息、建材建筑、物流、现代服务业等专业领域,重点建设一批实训基地。建设一批具有教育、培训、职业技能鉴定和技术服务等多种功能的专业实训基地,为提高技能型人才培养质量提供有力支撑。帮助学校做好国债资金项目的落实工作,争取更多的建设项目能够列入国家和省级实训基地建设规划。
5、充分发挥农村成人教育网络的作用,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服务。各县(市)政府要因地制宜地统筹县域内职业教育资源,集中力量办好县级职教中心,进一步改善办学条件,扩大办学规模,提高职教中心的辐射和带动能力,把职教中心真正办成人力资源开发、劳动力转移培训、农村实用技术培训与推广的重要基地。
加强乡镇成人学校建设。在办好县级职教中心的同时,大力办好乡镇成人学校。建立健全以县级职教中心为龙头,乡镇村成人学校为基础的农村职业教育和培训网络。努力把乡镇成人学校办成功能完善、基础设施配套、人员精干、管理规范的规范化乡镇成人学校或社区学习中心。
充分发挥农村成人教育办学网络的作用,为返乡农民工开展各种职业教育和职业技能培训。根据对农民工问卷调研情况,制定培训计划,有针对性地对农民工开展培训,
6、加强职教集团建设。充分发挥职教集团在校企结合、以强带弱、共同发展中的作用,推动我市职业教育走规模化、集约化、连锁化的办学道路。
要继续开展以强带弱、以城市带动农村职业教育发展的帮扶活动。特别是一些省级和国家级重点职业学校,办学条件较好,实训设施完备,急需要将骨干专业进一步做大。而有些农村薄弱职业学校,在专业设置、专业课师资、就业信息等方面较弱,通过帮扶活动,可以打破地域界限,促进职教资源跨区域有序流动和合理配置,帮助薄弱农村职业学校缓解师资和设备设施等方面的矛盾,充分发挥重点学校优质职业教育资源的作用,为更多的学生提供优质教育,加速教育资源的融合贯通,是实现职业教育均衡发展、实现“双赢”的有效手段。
7、加强职教师资队伍建设。完善市级职教师资培训体系。鼓励骨干教师参加国家、省骨干专业教师培训,继续做好职业学校转型教师和“双师型”教师的培养培训,使培训专业能够覆盖当前我市技能型人才紧缺的所有专业。落实教师到企业实践制度,专业教师每两年必须有两个月到企业或生产服务一线实践。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是指在社会主义制度下,按照新时代的要求,对农村进行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等方面的建设,最终实现把农村建设成为经济繁荣、设施完善、环境优美、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目标。
新农村建设是一个庞大的系统工程,它涵盖了农村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以及党的建设等各个方面,需要社会各个方面的广泛参与。其中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文化建设,主要指在加强农村公共文化建设的基础上,开展多种形式的、体现农村地方特色的群众文化活动,丰富农民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
基层图书馆应该依托其强大的信息资源、先进的信息技术与社会各界形成合力,积极主动的适应时展要求,树立科学发展的服务理念,充分发挥提高城乡居民文化素质的作用,为构建学习型、和谐发展的社会做出巨大努力,共同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服务。
一、基层图书馆要加强馆藏文献资源体系的建设
馆藏文献是图书馆服务的基础,也是吸引读者利用图书馆的一个有力保障。 基层图书馆应该在了解农村经济发展概况、居民的年龄、文化程度等情况的基础上,根据针对性和实用性原则,补充文献资源。如为年轻人提供求职、求学、技术培训等书籍;为种养户购买养殖、种植的书籍;为企业管理者购买企业经营、发展的书籍;为不同年龄的少年儿童提供课外阅读书籍;为妇女推荐烹饪、子女教育等家庭型用书;同时还要购买报纸、期刊等浏览量大的资源,以满足农村群众获取最新科技、经济和文化信息的需求。
二、基层图书馆要为新农村建设提供信息资源服务
首先,基层图书馆的信息服务要将农村市场需求放在第一位。要适当打破原有的工作程序和思维模式,即要先搞清信息需求,再收集信息,进而开展服务。图书馆可以在浩如烟海的信息中,针对市场热点和用户需求广泛收集、有机选择和组合,提供实用性强的信息。不要单纯追求信息服务的形式,而要注重信息的实际应用,切实有效地为农村经济服务。
其次,图书馆提供的信息准确率高,实用性强。图书馆信息来源渠道正规,如政府文件、专业的报纸期刊、成熟的科技成果书籍等,其中蕴涵的政策信息、科技信息、致富经验、市场动态等都具有一定的权威性和准确性。同时,图书馆拥有高层次的人才,都受过专业培训,可以在庞杂的各类信息中识别和提炼最有价值的信息,分类、编目、组织、整理,有的放矢地进行推荐和传播。
再次,信息服务要突出“快”字。信息区别文献的重要特征就是它的时效性。基础层图书馆的农村信息服务要根据本身的特点,加快信息的传递速度。必须要加快信息收集、加工、整理、传递等工序运行速度,将各种有价值的信息直接分送到广大农户手中,还要把农户找上门查询信息与图书馆工作人员走到田间地头送去急用信息结合起来,使信息的供求直接见面,以较快的速度投入农业生产。
三、基层图书馆完善服务网络,实现资源共享
我国自古是农业大国,农业方面的资料浩繁无比。随着出版载体的不断演变,已由过去的图书、报刊发展到声像资料、缩微资料、计算机光盘等多种载体,加上我国信息高速公路的开通,各种综合与专业信息网络的建立和完善,为图书馆全方位掌握和运用信息,弥补馆藏资源不足提供了条件。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不仅是农业的革命,而且也是一场对基层图书馆服务模式的深刻变革。过去,由于运行机制、技术和设施等因素制约,使得图书馆为农村的一些服务,只能仅仅依靠单个图书馆来做,其服务质量不高,普及面不广。随着我国新农村建设的步伐加快、服务新农村建设理念的加强、数字化网络化的普及,以及图书馆服务的建立,为新农村建设服务要加强各类图书馆之间以及社会力量之间的联合与协作,树立“大图书馆”的服务理念,实现资源、技术、人员、服务等共享。
四、基层图书馆应为新农村建设提供多领域、有针对性的优质服务
改善服务态度,提高服务质量,积极开展各种馆内阅读活动,培养农民的阅读兴趣,把农民读者吸引到图书馆来。结合时事需要,拓展教育职能。为提高农民的生存能力,使他们掌握一门技术,提高就业竞争力,举办各种培训班;为配合共享工程的实施,依据需求不同、人员层次不同,举办各种计算机操作技能培训班,以提高广大农民网上浏览、计算机操作技能的能力;通过课题服务、成果展览、宣传窗等方式,以及通过课题服务人员随同技术人员到实地进行新技术示范表演等方式,向广大农民宣传信息服务的作用和成果。
五、基层图书馆为新农村建设提供特色农业建设服务
由于农村地域广阔,居住分散,所以只靠一个图书馆的力量是不够的,还必须依靠各级党委和政府及社会力量,更好地发挥图书馆的服务“三农”作用。基层图书馆应深入乡镇村庄,调查了解农民对科技的需求情况,认真听取他们的反映,征询意见,积极考虑他们的建议,然后归纳整理,每年确定一定数量的农业课题项目,采取跟踪服务的方式,负责到底。
利用带有盲目性的现象,图书馆可以直接面向农民群众,宣传国家农业政策、产品需求的信息以及国际市场变化等,帮助农民尽量按市场需求和国际质量标准调整农业生产结构、品种结构,提高产品质量档次。这是一种为供需双方牵线搭桥并使产品价值在流通领域得以实现的“中介”性质的服务方式,一方面可以使农民群众广泛接受信息、开拓视野,增长科技知识和生产技能,使传统的经营方式和生活观念逐步得以改善和更新,让广大农民生产有方、销售有路、致富有门;另一方面可以使农民和农业科技工作者在实践中碰到科技难题和困难时,由图书馆将其传送到农民和专家手中,由专家亲自帮助解决问题,答疑解惑。
六、利用资源优势,开展多种信息服务和文化活动
今天很高兴能有机会参观**镇社区建设现场,刚才,又聆听了赵主任的报告,我内心感到既有压力,又有动力,压力是:在社区建设这块工作上,我们**镇离先进兄弟乡镇的差距比较大,仅仅处在刚刚规划起步的阶段,而先进乡镇已经初具规模,初见成效;动力是赵主任给我们下一步的工作指明了方向,提出了方案,使我们更加坚定了做好下一步工作的信心和决心。借今天的机会,我想就下半年的工作打算向在座的各位领导作一个简要汇报,如有不当的地方,请各位领导、各位主任指正。
下半年,我们将继续围绕“紧扣中心、服务大局、服务妇女”的工作方针,以提高广大妇女素质、提高群众生活质量、帮助妇女解决实际困难为目标,把工作重心放到社区建设和纯农户帮扶工作上去,以这二项工作为突破口,力求工作创新创优创特色。
一、适应社区发展要求,全面推进我镇社区妇女工作。
社区工作是我们妇女工作的重点,同时也是我镇党政工作的重点。近阶段,我们把这一工作提上了议事日程,6月下旬,我镇组织了相关人员及部分建社区服务站的人员到**等镇进行了参观学习。7月上旬,又组织他们到全省先进文明社区——***社区学习取经。使大家开阔了眼界,增长了知识,对社区建设有了比较形象化、系统化地认识。在此基础上,又制订出社区建设的初步规划,确定了建中心社区1个,村级一类社区1个,二类社区2个,三类社区3个的目标,并专门就社区建设工作下发了文件,召开了会议。这些工作的开展,为我们妇女工作在社区这块土地上生根发芽打下了良好的基础,我们将乘着这股强劲东风,发挥妇联的优势,迅速把妇女工作渗透进去,使社区成为妇女工作再创新业绩的新舞台。我们的设想是:
1、紧跟社区建设步伐,夯实社区妇女工作的组织基础
开展好社区妇女工作,组织建设是基础。我镇在规划新建的社区中,由于建制和归属的改变,出现了组织建设上的不平衡性,农村社区中组织建设基础扎实,人员充足,网络完备,而1个街道2个居委由于成立时间不长,妇女组织相对薄弱。针对这个问题,下一步我们要进一步加大争取力度,紧跟党建步伐,选准时机建立居委妇代会,同时,在对辖区内未建妇代会的企事业单位,争取建立妇女工作联席会议制度和妇女工作联谊会,开展各项妇女儿童工作。同时积极吸收多方面力量,激发各界人士的热情,建立起一支社区妇女骨干队伍,形成纲目并举,严密细致的妇女组织网络。
2、努力争取多方配合,加强社区妇女阵地建设
下阶段工作,我们要以各方面共建为形式,加强社区妇女工作的阵地建设,着力建好社区妇女读书会、家政学校为主体的宣传教育阵地,以各种服务网点为基础的服务阵地,以社区维权站为重点的维权工作阵地,及以社区家长学校、亲子活动中心为依托的家庭教育阵地,为下一步的社区妇女工作的开展奠定扎实的基础。
3、努力开展多种活动,丰富社区妇女工作的内涵
一是开展宣传教育活动。利用各种社区宣传工具,以家庭为载体,开展各种形式的形势教育,家庭美德、职业道德、社会公德教育,以《十五妇女儿童发展纲要》、《新婚姻法》等实用性较强的法律法规为主要内容的法制教育,以女性生理、心理健康为主要内容的健康教育,等等。
二是开展社区服务活动。组织一些如烹饪、裁剪、保洁、维修等项目的实用技术培训,提高妇女参与社会竞争和搞好家庭建设的能力;吸引在职人员和离退休人员中的妇女积极分和热心人士,组成妇女志愿者服务队伍,开设房屋修缮、家电维修、医疗保健、老幼托管等无偿、微偿、有偿的服务项目;开通求助热线,以多种多样的服务方式便利人民生活,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
三是开展“巾帼文明社区”创建活动。开展以“五星级文明新风户”为主体,结合“五好文明家庭”创评的家庭创建活动,实施评比“星级文明新风户”“文明职工”“文明学生”的社会联动工程,弘扬遵纪守法、勤劳致富、文明卫生、优生优育、义务奉献的家庭美德,培育各类特色家庭。围绕今年我镇创建国家卫生镇的工作中心,进一步提高标准,开展“洁美家庭大家行”的家庭绿化、美化、亮化工程以及各种创优评优工程。
四是开展社区维权活动。对社区愈发突出的权益问题,我们将积极探索社区维权的新方法、新途径,充分发挥协调优势,借助法律服务机构,联合社区法律工作者,组建社区妇女维权站,加大社区维权工作力度。不定期开展法律培训、法律进家等活动,维护妇女的合法权益。
二、自觉服务大局,多渠道开展纯农户帮扶工作
纯农户贫困妇女帮扶工作是当前妇女工作的又一重点,要帮助纯农户脱贫,不在于一时的接济,而要在根本上解决其生存手段问题。上半年,我镇根据市妇联实施新世纪妇女干部扶贫接力行动的要求,开展了一些帮扶活动,也取得了一些成效,下半年,我们在纯农户帮扶工作上的打算主要有两点:
1、开辟帮扶工作新途径,打开纯农户生存发展的通道
一是继续开展“一助一”“一帮一”的结对帮扶活动,发挥女干部、女党员、女技术员、女能手的积极作用,实施技术、资金、项目等多方面的扶持,通过面对面的扶持,扶出志气,扶出成效;二是实行以工带农,争取企业吸纳部分有劳动能力的纯农户进入企事业单位工作。我们将联合劳动部门做好企事业单位领导的工作,强化他们的社会责任意识,帮助纯农户贫困妇女解决就业问题;三是要开展爱心奉献活动,继续搞好“社会妈妈”结对帮扶活动,扩展帮扶领域,壮大帮扶主体,帮助纯农户解决子女读书等问题。四是实行基地带动工程,充分利用巾帼示范基地,提供免费、价廉或者先获利益、再付本金的种子、种禽、种畜服务,引导一些纯农户家庭搞家庭种植养殖,增加收入。版权所有
2、提高纯农户整体素质,提高纯农户生存发展的能力
一是要加强教育,改变纯农户中一部分人懒、散、靠、等、泼的思想观念和作风,树立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观念,以全新的姿态迎接生活的挑战。
关键词:滁州市创业就业 女性发展
中图分类号:F241.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就业是民生之本,创业是就业之源,女性创业就业不仅关系到女性的生存与发展,更关系到家庭和美与社会和谐。近年来,滁州市妇联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从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和广大女性的现实要求出发,拓展工作领域、优化工作机制,开展了一系列富有特色、富有新意的巾帼创业就业活动。但是由于方方面面的原因,实现广大女性顺利创业就业还存在一些制约因素,需要各方继续努力,认真加以解决。
一、滁州市推进女性创业就业取得的成就
滁州市总人口为450.3万人,其中,女性人口217.2万人,占总人口的48.2%。2011年,全市从业人员约270万人。全市城镇总劳动力人口18.8万人,其中女性劳动力6.6万人,占总劳动力的35.1%。据劳动部门数据统计,2012年上半年,全市实现城镇新增就业人数4.29万人,其中女性约2.2万人,占总人数的51.3% ;失业人员再就业人数约1.33万人,其中女性约0.67万人,占总人数的50.4%。
滁州市妇联紧紧围绕市委、市政府工作大局,把关心帮助女性创业就业作为维护女性合法权益、促进女性发展的首要任务,通过部门齐抓共管,加大培训服务力度、加大贷款服务力度、加大创业服务力度,帮助女性创业就业,探索出一条在新形势下推进城镇女性创业就业工作的新途径。
(一)重视理念引领,转变女性创业就业观念
近年来,由于滁州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市县妇联等相关部门的积极工作,全市女性的创业就业观念发生了很大变化。总体来看,大多数女性的就业观由原来依赖政府的被动选择,转向发挥自主作用的主动选择;由看重公有制企业的国有身份,向注重收益高低的功利取向转变;由享受安逸型向奋斗求变型转变等。这些观念的改变,不仅带来了广大女性就业率的攀升,而且更使得一批志向高远的女性走上了自主创业之路。如天长市刘秀丽在丈夫已经成立公司的时候,没有选择做老板娘,而是通过自主创业做了安徽省天富电子(集团)有限公司的老板。而明光市的焦开芳通过自主创业开办了富瑞工艺鞋厂,成为明光市返乡创业致富女能手。
(二)协调部门联动,铺设女性创业就业基础
充分发挥妇联组织的优势和“双学双比”、“巾帼建功”活动协调小组以及女性儿童工作委员会等的作用,努力从多方面争取政策支持,资金扶持,人力帮助,为女性顺利创业就业铺设基础。一是在就业导向上,推动政府部门提升社区服务业,发展针对弱势女性群体的公益性岗位,扩大女性就业领域,开拓女性就业渠道,创造平等竞争的就业环境。二是在教育培训上,推进人社、农委等部门列支女性教育培训资金,开展具有女性特点、适应女性发展需求的各种免费或低收费的创业就业培训。三是在创业帮扶上,加强与工商、税务、金融等部门联系,协调协调各方降低门槛、简化手续,提供便利。如金融扶持方面,积极开展小额贷款助推女性创业行动,市县两级妇联主动联系农村信用合作银行、邮政储蓄银行等为广大创业女性提供信用担保、利率优惠等方面的服务。三年来,全市共为680余名农村女性创业提供小额低息贷款3000万元。
(三)注重典型示范,激发女性创业就业热情
培养女性创业就业意识。近年来,市县两级妇联紧紧以“三八”活动为契机,精心策划,广泛发动,举办巾帼创业成果展、巾帼创业报告会、“双学双比”活动、女性就业专题指导会、创业交流考察等活动,大力宣传女性自立自强、勇于开拓的先进典型,展示创业女性的风采,引导广大女性转变人生观念。同时,市妇联每年召开“巾帼建功”、“双学双比”活动现场会、推进会,及时总结交流全市女性创业就业工作中的创新实践和基本经验,通过推广提高服务的实效性,扩大服务的覆盖面。积极向社会推介优秀创业创新女性,为广大女性群众树立了比学赶超的生动榜样,使女性创业就业工作在社会上产生更积极更广泛的影响,从而引领更多的女性投入到创业就业发展中去。目前,全市有200多个集体成功创建市级巾帼文明岗,25个省级巾帼文明岗,9个国家级巾帼文明岗。
(四)强化技能培训,提升女性创业就业能力
近年来,滁州市县两级妇联积极组织牵头,多方协调,着力开展好女性就业技能培训。一是从女性就业能力提升出发。以“妇”字号龙头企业、双学双比生产示范基地等为依托,有针对性地开展科学种养殖等农业实用技术培训;与科协和农业部门合作,开展女农民技术员、女科技示范户和女性绿色证书等专业职称培训;以职业技术院校等为依托,结合本地经济发展的用工需求,组织女性开展服装加工、面点厨师、家政服务等各类岗前培训,切实提高了农村女性的就业技能。二是从女性职业素养提升出发。以提高城镇女职工信仰信念、文化文明、素质素养教育为宗旨,开展文明岗创建活动,提高女职工的职业道德和职业素养,树立行业新风、提供优质服务。三是从女性工作品质提升出发。在近年来的培训中,我们融入优势管理、走向成功、创业精神等模块,涵盖了完善女性心智模式、塑造职业精神、提升管理能力等内容,更加注重女性在创业就业过程中的认知能力、适应能力、调节能力的需求。
二、滁州市推进女性创业就业存在的问题
近些年来,滁州市积极推进女性创业就业工作,虽然创业就业环境得到较大改善,广大女性的创业就业观念有了很大改变,创业就业激情有了很大提高,但就目前情况看仍然存在一些需要克服难题。
(一)教育程度偏低,女性整体素质滞后于创业发展的需要
据有关调查,全市女性劳动者中,只有小学学历或自学识字的占36.6%。乡村女性劳动者在外面工作的人数极少。城镇女性劳动者的文化素质虽然比农村高,但与岗位要求相比仍然偏低,不适应岗位要求的问题仍在比较突出。而现实社会中,随着经济快速发展,创业环境不断变换,创业路径出现多元化,创业风险不断加大,这些在对创业提出更多要求的同时,使得女性整体在创业就业中处于劣势。低素质的现状导致女性在就业时,只能从事收入低、强度大的简单体力劳动;创业时,由于整体缺乏创业技能和经验,创业根基弱,女性会喜欢模仿别人的创业模式,青睐投资小、风险低,但同时也是科技含量低、缺乏特色的传统产业,导致企业发展后劲不足,持续性不强。部分创业有成的女企业家,也满足于“小富即安”,工作习惯墨守成规,主动创新意识不够,经营管理能力不足,自我提升意识不强,影响了企业的进一步做大做强。
(二)女性生理特殊,增加了她们的再就业难度
由于女性的文化素质不够高,加上女性的生理特点,如有经期、孕期、产期和哺乳期,再加上她们家务劳动时间比较长,大多数女性劳动者不适于上夜班和离家比较远的地方工作。这样,一方面造成用人单位不愿意雇用女性劳动者,女性劳动者比男性就业难;另一方面造成在下岗和失业人员中,女性要多于男性。据调查,2011年滁州市全部下岗职工中,女性占下岗失业人员比重的33.6%。
(三)社会保障缺失,影响女性主动创业和顺利就业
生育繁衍、抚养后代是女性在人类社会发展中承担的一项独特而重要的社会职责。而目前,由于社会政策保障机制的不够健全,原本由政府承担的生育保险和女性在产期、哺乳期等产生的费用,现实中却由企业和女性个人承担。企业生存发展的基础是经济效益,负担的加重,企业主必然会和政府进行博弈,在招工时想法设法避开生育期女性,这些在客观上阻碍了女性就业。据了解,很多企业合同招收的女工年龄基本在18-22岁。同时,由于女性自身承受着原本不该承受的“社会之重”,创业的主动性和创造性也就受到影响。
三、滁州市继续推进女性创业就业对策与思考
(一)加强宣传,进一步激发女性创业就业的主体意识
要把搭建女性创业就业宣传教育平台,加大宣传教育力度,培育女性主体意识,进一步激发女性创业就业热情,营造女性创业就业良好氛围,作为推进女性创业就业的基础性工作抓实抓好。一是在城镇,可广泛开展“巾帼创新业,共建新生活”为主题的系列宣传活动,帮助女性树立处处可创业、行行可创业、人人可创业的观念,敢为人先、勇于创业、乐于创业。在农村,积极开展“新时期、新女性、新农村”等主题活动,增强广大农村女性时代精神,激发投身创业就业热潮的热情。针对尚未就业的女大中专毕业生,可加强宣传教育,增强她们主动应对困难和挑战能力,积极转变创业就业观念,投身创业就业实践。二是继续以典型引路。积极培育女性创业就业典型,并进行大力宣传。除了利用新闻媒体宣传,还可以通过巡回演讲、论坛、恳谈会、女企业家创业与回报社会等不同活动,对就业再就业典型、致富带头人、优秀女企业家的事迹进行宣讲,使广大女性从中受到教育,得到启发,克服畏难情绪,主动接受挑战,主动创业、坚持创业。三是继续营造宽松和谐的女性创业就业环境。在全社会大力弘扬创业文化的同时,深入挖掘女性创业就业文化内涵,提炼女性创业就业的精神实质,使创业就业的新理念、新观念逐步渗透到社会各个层面中去,努力营造支持女性创业就业,关注女性创业就业,肯定女性创业就业的良好的社会舆论氛围。
(二)强化培训,全面提升女性创业就业能力
素质是一个人的立身之本,也是女性实现创业就业的前提条件。立足城乡女性创业就业实际,要注重整合政府部门、群团组织、社会培训机构等社会资源,破解培训师资、资金、人员组织等难题,建立全社会大培训机制。通过搭建培训教育大平台,全面实现提高城乡女性创业就业能力目的。一是开展职业技能培训。在农村,要注重农村女性富余劳动力的转移就业培训。妇联、工会、人社等有关部门要立足女性需求,举办家政服务、电脑、财会、烹饪等培训,努力增强女性就业能力,提高创业本领。可利用我市近年来经济发展快尤其民营企业多的优势,积极开展订单式培训服务,为企业培训人才,帮助农村女性就地转移劳动力。在城镇,可广泛开展提高就业技能、增强就业本领为主要内容的技能培训。二是开展实用技术培训。面对农村生产一线的女性,要注重农业实用技术技能的普及培训。依托农函大、成人职业学校及“双学双比”生产示范基地,成立农村劳动力素质培训基地,积极举办各类实用技术培训班,传授现代农业新知识、新品种、新技术等,努力培育现代新型女农民。三是实施“女性素质工程”。逐步提高女性接受基础教育、职业教育、中高等专业学历教育比例,扩大女性接受继续教育和技能培训范围,为创业就业储备知识技能,提高综合素质。同时对那些具备一定经济基础、有创业愿望女性,重点传播创业致富新理念,鼓励她们树立敢为人先的创业勇气,并使她们掌握一定创业评估、创业分析等方面的知识,减少创业畏难情绪。
(三)多方协作,有效提升女性创业就业服务水平
继续搞好部门联动机制,要建立由政府主导,妇联、人社、教育、财政、工会、人行等部门参加的女性就业工作协调小组,重点在培训资源共享、创业项目提供、小额贷款发放、劳动权益维护等方面加强协调,形成合力,加强部门间的交流合作,及时沟通信息,实现资源共享。大力开展“送政策、送资金、送信息、送岗位”活动,联手开展促进女性创业的宣传教育实践活动,切实为创业就业女性排忧解难。一是要积极推进女性创业小额贷款项目的实施。金融机构要通过研究解决贷款担保、风险控制、手续办理等“瓶颈”问题,降低贷款门槛、简化手续、规范程序,努力为创业女性办理贷款开辟绿色通道,解决创业女性贷款立项慢、操作难等问题,拓宽创业资金扶持的渠道和途径。财政部门要出台有关资金扶持政策,专门下拨专项资金对创业资金存在困难的优秀创业女性予以财政贴息支持。二是开发公益岗位。各地政府专门出资,开发一批社会管理类、基层服务类的公益岗位,发展社区公益性事业岗位,全力安置女性就业。三是举办女性人才招聘会。定期举办女性专场招聘会,集中提供就业信息,缓解劳动力紧缺与就业困难之间的矛盾。四是探索实地锻炼机制。建立女大中专毕业生创业就业导师制,组织SYB培训班学员开展见习、实习活动,增加实际经验。
(四)完善政策,切实维护女性的创业就业权益
长期以来,男女两性不能平等享有劳动资源、女性劳动潜能得不到充分发挥的现象在很多地方还不同程度地存在着。因此,一是要对现有的法律法规要提出进一步修改和细化的建议,制定具有可操作性的男女平等就业政策;督促和指导企业落实各项劳动标准,规范劳动用工行为;贯彻按劳分配、男女同工同酬的原则,保障女职工的合法收入。二是加强劳动争议的处理工作,注重维护女性在劳动争议方面的权益,及时发现和纠正用人单位违反规定侵害女职工合法权益的行为,突出落实女职工的特殊劳动保护,重点查处在女职工孕期、产期、哺乳期内解除劳动合同,强迫女工超时、超强度劳动等违法行为,使女性就业和女职工的合法权益得到有效维护。三是积极努力推进女职工养老、医疗、失业、工伤保险,建立和完善社会生育保险制度,不断扩大生育保险的覆盖面。通过政策的完善和认真实施,保证广大女性积极主动创业,放心顺利就业,推动滁州女性事业发展再上新台阶。
课题负责人:史成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