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化工装备安全技术范文

化工装备安全技术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化工装备安全技术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化工装备安全技术

第1篇:化工装备安全技术范文

石油化工;工艺管线;试压管道

目前,我国的石油化工产品需求不断增大,可是石油化工装置是以石油裂解加工为主体生产的产成品,以及是以化工原料为主体的生产装置的,装置内存在着各种工艺介质很多都是有毒性的物质,易燃、易爆等大量危险物质。可以说在石油化工装置施工过程中,各类工艺管道的安装质量必须严格控制,严禁其泄漏,否则将造成严重后果。工艺管线安装过程中,为检验焊缝的质量及法兰连接处的密闭性,管线试压工作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不容一点疏忽。在辽河油田的石油化工企业,安全管理一直是重中之重。从加强HSE体系管理,提升标本兼治的理念水平来看,管线的质量对安全生产有着不可忽视的影响。石油化工装置设计安全是预防火灾爆炸事故发生,实现安全生产的一项重要工作。那么要如何保证装置设计安全呢,当然就要严格、正确地执行相关法规、标准规范,以保证生产装置的安全来保证生产安全。1.石油化工生产中管道工艺和技术

管线的设计。石化生产用泵吸入管道设计是确保泵经常处于正常工作状态的关键。当泵人口管系统有变径时,要采用偏心大小头以防变径处气体积聚,偏心异径管的安装方式如下:一般采用项平安装,当异径管与向上弯的弯头直连的情况下可以采用底平安装。这种安装方式可以省去低点排液。泵在布置人口管线时,要重点考虑到几个方面的因素:

泵的人口管支架的设置。如泵的进口在一侧,则泵的入口管支架应是可调式,且人口管及阀门位置在泵的侧前方。

气阻。进泵管线不得有气阻,这一点很容易被忽视,某些布置虽符合工艺流程图,但在局部会产生气阻现象,从而严重影响泵的运行。

管道柔性。泵是同转机械,管道推力作用在管嘴上会使转轴的定位偏移,因此管道设计要保证泵嘴受力在允许数值内。塔底进泵的高温管线尤其需要考虑热补偿。冷换设备的管线

设计逆流换热。冷换设备冷水走管程由下部进入,上部排出。这样供水发生故障时,换热器内有存水,不致排空。如作为加热器时用蒸汽加热,蒸汽从上部引入,凝结水由下部排出。安装净距。为了方便检修,换热器进出口管线及阀门法兰。均应与设备封头盖法兰保持一定距离,为方便拆卸螺栓净距一般为300mm。热应力。换热器的固定点一般是在管箱端,凡连接封头端管嘴的管道必须考虑因换热器热胀而位移的影响。重沸器返回线各段管线长度的分配要恰当,可以防止设备管嘴受力过大。回线各段管线长度的分配要恰当,可以防止设备管嘴受力过大。

塔和容器的管线设计。依据工艺原理合理布置。分馏塔与汽提塔之间的管线布置。通常分馏塔到汽提塔有调节阀组,调节阀组应靠近汽提塔安装,以保证调节阀前有足够离的液柱。分馏塔与回馏罐之间的管线布置。当分馏塔的塔顶压力用热旁路控制时,热旁路应尽量短且不得出现袋形,调节阀应设在回流罐的上部。汽液两相流的管道布置时,管道上的调节阀应尽量靠近接收介质的容器布置,减少管道压降,避免管道震动。如图3所示。由此可见,管线不可随意布放。

2.装置管线的试压工艺技术

技术准备。大型石油化工装置工艺管线系统多,走向错综复杂,为了使试压工作正常进行,必须预先做好充分的技术准备。试压前,应根据工艺流程图编制试压方案,理清试压流程,按要求确定试压介质、方法、步骤及试压各项安全技术措施等。

管线的完整性检查。管线的完整性检查是管线试压前的必要工作,没有经过完整性检查确认合格的系统一律不得进行试压试验。完整性检查的依据是管道系统图、管道平面图、管道剖面图、管道支架图、管道简易试压系统图等技术文件。完整性检查的方法一是施工班组对自己施工的管线按设计图纸自行检查,二是施工技术人员对试压的系统每根管线逐条复检,三是试压系统中所有管线按设计图纸均检查合格后,申报质监、业主进行审检、质检。完整性检查的内容分硬件和软件两部分。

前期物资准备。管线试压介质一般分为两类:一类是气体,一类是液体。气体一般采用空气、干燥无油空气和氮气等。液体一般采用水、洁净水和纯水等。因此,如果管线没有特殊的要求,试压介质一般多采用水。试压工作是一种比较危险的工作。因此,在此项工作开始前应进行充分的物资准备工作。主要包括试压设备的维护保养、安全检查和进场布设;各种试压用仪器、仪表的校验、检查和安装;试压临时管线及配件的安装布置;试压用盲板、螺栓、螺母、垫片等材料的准备;设备、仪表、阀门、管件、安全阀、流量计等隔离措施的实施;试压中各种安全技术措施所需物资的供应及现场的布置等工作。

安全技术规范。管线试压是非常危险的,应做好各项安全技术措施。液压试验管段长度一般不应超过1000米,试验用的临时加固措施应经检查确认安全可靠,并做好标识。试验用压力表应在检定合格期内,精度不低于1.5级,量程是被测压力的1.5~2倍,试压系统中的压力表不得少于2块。液压试验系统注水时,应将空气排尽,宜在环境温度5℃以上进行,否则须有防冻措施。合金钢管道系统,液体温度不得低于5℃。试验过程中,如遇泄漏,不得带压修理,缺陷消除后,应重新试压。试压合格后应及时卸压,液体试压时应及时将管内液体排尽。系统试验完毕后,应及时拆除所有临时盲板,填写试压记录。试压过程中,试压区域要设置警戒线,无关人员不得入内,操作人员必须听从指挥,不得随意开关阀门。

压力试验。承受内压管线的试验压力为管线设计压力的1.5倍;当管道的设计温度高于试验温度时,试验压力应符合下式Ps=1.5 1/ 2 1/ 2>6.5时,取6.5值;当Ps在试验温度下,产生超过屈服强度应力时,应应将试验压力降至管道压力不超过屈服强度时的最高试验压力。气压试验管道的试验压力为设计。对于气压作强度试验的管线,当强度试验合格后,直接将试验压力降至气密性试验的压力,稳压30分钟,以无泄漏、无压降为合格。检验采用在焊口、发兰、密封处刷检漏液的方法。

石油化工的设计方法和手段的不断进步,是提高石化生产质量保证的基础。当前,石油化工生产装置的设计要广泛推进计算机辅助设计CAD等的有效应用,从而不断提高石油化工的安全生产水平,使企业更能科学平稳地实现安全生产。

[1]田卉.石油化工装置工艺管道设计探讨[J].化学工程与装备,2008

[2]刘斌章.石油化工装置管道工艺的设计研究作[J].现代企业文化,2009

第2篇:化工装备安全技术范文

【关键词】化工设备;安全技术;检修

0.前言

实现化工安全检修不仅确保检修作业的安全,防止重大事故发生,保护职工的安全和健康:而且还可以促进检修作业按时、按质、按量完成,确保设备的检修作业质量,使设备投入运行后操作稳定、运转率高,杜绝事故和污染,为安全生产创造良好条件。为此,在检修前务必做好检修前停车的安全技术处理和检修前停车后的安全技术处理。

1.检修前停车的安全技术处理

停车方案一经确定,应严格按照停车方案确定的停车时间、步骤、工艺变化幅度,以及确认的停车操作顺序表,有组织、有秩序地进行。装置停车阶段进行得顺利与否,一方面影响安全生产,另一方面将影响装置检修作业能否如期安全进行以及安全检修的质量。装置停车的主要安全技术处理如下:

1.1严格按照预定的停车方案停车

按照检修计划、并与上下工序及有关工段(如锅炉房、配电间等)保持密切联系,严格按照停车方案规定的程序停止设备的运转。

1.2 泄压要缓慢适中

泄压操作应缓慢进行,在压力未泄尽之前,不得拆动设备。

1.3装置内物料务必排空、处理

在排放残留物料前,必须察看排放口情况,不能使易燃、易爆、有毒、有腐蚀性的物料任意排人下水道或排到地面上,而应向指定的安全地点或贮罐中排放设备或管道中的残留物料,以免发生事故或造成污染。同时,设备、管道内的物料应尽可能倒空、抽净,排出的可燃、有毒气体如无法收集利用应排至火炬烧掉或进行其它处理。

1.4控制适宜的降温、降量速度

降温、降量速度应按工艺的要求进行,以防高温设备发生变形、损坏等事故。如高温设备的降温,不能立即用冷水等直接降温,而应在切断热源之后,以适量通风或自然降温为宜。降温,降量的速度不宜过快,尤其在高温条件下,温度、物料量急剧变化会造成设备和管道变形、破裂,引起易燃易爆、有毒介质泄漏或导致发生火灾爆炸或中毒事故。

1.5开启阀门的速度不宜过快

开启阀门时,打开阀门头两扣后要停片刻,使物料少量通过,观察物料畅通情况,然后再逐渐开大阀门,直至达到要求为止。开启蒸气阀门时要注意管线的预热、排凝和防水击等。

1.6高温真空设备停车步骤

高温真空设备的停车,必须先消除真空状态,待设备内介质的温度降到自燃点以下时,才可与大气相通,以防空气进入引发燃烧、燃爆事故。

1.7停炉作业严格依照工艺规程规定

停炉操作应严格依照工艺规程规定的降温曲线进行,注意各部位火嘴熄火对炉膛降温均匀性的影响。火嘴未全部熄灭或炉膛温度较高时,不得进行排空和低点排凝,以免可燃气体进入炉膛引发事故。

同时,装置停车时,操作人员要在较短的时间内开关很多阀门和仪表,为了避免出现差错,必须密切注意各部位温度、压力、流量、液位等参数的变化。

2.完全切断该设备内的介质来源

进入化工设备内部作业,必须对该设备停产,在对单体设备停产时要保障所有介质不能发生内漏。由于设备长时间使用,许多与该设备连接的管道阀门开关不到位,会出现内漏现象,尤其是气体阀门。检修人员进入设备作业后,如对管道检查不仔细,一旦发生漏气、漏液现象,特别是煤气、氨气、酸气、高压气、粗苯等易燃、易爆、高温、高压物质发生内漏.将造成着火、爆炸、烧伤、中毒等严重事故,后果不堪设想,所以工艺人员一定要认真确认与设备连接的所有管道,对一些易燃、易爆、易中毒、高温、高压介质的管道要在阀后(近塔端)加盲板。

3.置换设备内有毒、有害气体

对有毒、有害、易燃、易爆气体的设备进行置换。一般用于置换的气体有氮气、蒸汽,要优先考虑用氮气置换.因为蒸汽温度较高,置换完毕后,还要凉塔,使设备内温度降至常温。对于一些高温液体的设备,首先应考虑放空,再采用打冷料或加冷水的方式将设备降至常温。对有压力的设备要采用泄压的方法,使设备内气体压力降至常压。

4.正确拆卸人孔

在对检修设备进行介质隔断、置换、降温、降压等工序后,要进行严格的确认、检测,在确保安全的情况再拆卸入孔,对于有液体的设备,拆入孔时,要拆对角螺栓,拆到最后四条对角螺栓时,要缓慢拆卸,并尽量避开人孔侧面,防止液体喷出伤人。对于易燃、易爆物质的设备,绝对禁止用气焊割螺栓。对于锈蚀严重的螺栓要用手锯切割。对于粗苯油罐等装置上设新人孔或开新手孔的情况下,绝对禁止用气焊或砂轮片切割,要采用一定配比浓度的硫酸,周围用蜡封的手段开设新的人孔、手孔。

5.正确劳保着装

劳动保护并不是简单的穿上工作服即可,在进入化工设备内部作业时;劳保必须起防护作用,有一定的防护要求。在易燃、易爆的设备内,应穿防静电工作服,要穿着整齐,扣子要扣紧,防止起静电火花或有腐蚀性物质接触皮肤,工作服的兜内不能携带尖角或金属工具,一些小的工具,如角度尺等应装入专用的工具袋。

安全帽必须保证帽带扣索紧,帽子与头配戴合适,由于在设备内部作业施工空间不足,很可能出现碰头现象,还要保证帽芯与帽壳间留有一定缝隙,防止坠物打击帽子后帽芯不能将帽奏与头隔开,帽壳直接压在头上造成伤害。因此,帽芯内部要留有够的缓冲距离。

正确穿戴劳保手套,在一些酸、碱等腐蚀性较强的设备内作业要穿戴防酸、碱等防腐手套,手套坏了要及时更换,尤其是夏季作业手出汗多,会降低手套的绝缘性能和出现打滑现象,所以应最好多备几副手套。

劳保鞋要采用抗静电和防砸专用鞋。所穿的大头皮鞋,鞋底应采用缝制,不要用钉制,同时要考虑防滑性能,鞋带要系紧,保证行走方便。

在有条件的塔内工作时,尽量在作业范围的塔底铺设一些石棉板或胶皮,这样即防滑又隔断了人与设备的直接接触。

6.结束语

化工设备在检修前进行以上安全技术处理即可为化工设备检修作业的顺利进行提供良好的作业,为确保检修作业的安全以及检修后设备的正常运转提供可靠保证。化工生产的特点决定了化工设备检修作业具有作业复杂,技术性强,风险大的特点,只有在检修前对化工装置进行一系列的安全技术处理,消除可能存在的各种危险,才能确保检修作业的顺利进行,保证检修的质量,为安全生产创造良好条件。总之,在化工设备进行检修的过程中,操作人员应当充分认识到化工设备的检修过程中存在的安全隐患,进行设备检修时,要严格按照检修的操作规程进行检修作业,同时做好必要的防护措施,避免意外事故的发生。另外,应当注意在设备检修过程中排放的废物和废气的有效处理,尽量减少对环境和大气的污染。■

【参考文献】

第3篇:化工装备安全技术范文

安全责任追究制度落实不到位,主要表现在企业的安全管理似乎都在管,又似乎都没有管,似乎都有责任,又似乎都没有大的责任,这势必影响了对事故的处理力度。企业安全生产的技术原因及采取的措施,企业采取以防止工伤事故为主,杜绝其他各类生产事故的发生为辅,其内容包括:第一,针对生产装置本质安全化;新设备的调试安装过程中会有安全隐患存在,新设备尽量远离主体设备,实施出厂前检测,安装前检测和开车后检测的三重保障。第二,间接安全技术措施,如采用安全保护和保险装置等;第三,提示性安全技术措施,如使用警报信号装置、安全标志等;第四,特殊安全措施,如限制自由接触的技术设备等;第五,其他安全技术措施,如预防性实验,作业场所的合理布局,个体防护设备等。从上述情况看,安全技术所阐述的问题和采取的措施,是以技术为主,是借安全技术来达到劳动保护的目的。因此,安全技术对于实现石油化工安全生产,保护员工的安全和健康发挥着重要作用。

企业安全生产的管理原因分析,主要体现在下面几点:a.宣传教育不到位,企业的安全教育包括对本身员工的教育和临时作业的安全教育问题,特别是对外包项目的宣传教育工作走过场的成分多,实际行动少,没有深入人心,也没有起到宣传教育的作用。造成员工的意识当中根本没有安全的概念,习惯性的违章违纪现象屡有发生。另外临时作业部分企业为了减少成本,提高经济效益会雇用施工单位来做,施工单位另外聘请临时工,到第三方的安全教育就更加的不到位了,所以会出现施工现场作业人员未配戴安全帽,管排保温作业不系安全带,施工作业现场无监护人,施工货车人货混乘等现象,这些都是事故的根源所在。b.轻视事前监督,注重事后管理,一般在出现安全事故后,领导干部必须处理,然后加强安全工作的管理,只是“亡羊补牢”,这样就容易埋下隐患,这样在短时间内会引起员工的注意,但事情过去后,依然如故,领导也不强调安全问题,安全管理工作基本上没有人抓,所以产生下一次安全事故的可能性非常大。c.员工安全意识不强,日常生活中我们都知道酒后不驾车,开车不闯红灯等基本安全常识,但为什么还有酒驾的,还有闯红灯超速的,那些血的教训难道还不能让我们警醒吗!这关键在于人在思想意识中对安全是怎么认识的,包括人的安全价值观和安全警惕性。没有安全知识可怕,没有安全意识更可怕,总是把安全规章制度挂在墙上,不得深入人心,员工认为安全管理工作与自己关系不大,认为自己是被管理人员,思想上存在着逆反,认为安全生产是企业需要的,这样就会稀里糊涂的受到伤害,没有安全意识,事故就会不请自来,有了安全意识员工就会积极主动的去学习安全,因为安全生产的最大受益者是我们员工。d.企业缺乏科学的管理,首先看企业的安全管理规章制度的制定,很多规章制度的制定者并没有考虑到本身的企业特点,而是为了走捷径,将兄弟企业的规章制度拿来为我所用,管理制度没有科学性,过于简单、形式化,操作起来很难见到实效。另外制定制度的人不是生产第一线的人,或者不是全面懂得炼油的各个工艺规程的人,那么他制定出来的规章考虑的就不是很周全,该规定的没有体现,表面问题太突出,套词现象普遍,员工学习起来觉得没用,造成管理和实施脱节。

2企业安全生产的具体措施

强化危险辨识。危险辨识实际上是危险认识的过程,是安全管理工作的基础,既为系统控制提供信息,也为危险评价提供依据。要通过找出管理上薄弱环节,对安全状况进行综合判断,为管理部门下一步安全管理提供依据,从而形成动态的约束机制。开展标准化作业。标准化作业是在作业系统调查基础上,对现行作业过程进行分析研究。从主动控制事故出发,以安全为重点,注意总结工人作业中的成功经验,剔除习惯性的违章作业,强调多人作业的统一指挥,协调配合,满足生产、质量管理的要求,以安全、省力、高效为目标,形成一种优化作业方法。强化基层监督,基层工作人员处于生产的现场,对生产的各个工艺环节都熟悉,使员工互相监督,自查隐患,把事故消灭在萌芽中,提出好的奖励措施,让员工感觉到企业就是家,企业的安全最大的受益者就是员工本身。

强化安全隐患的排查工作,督促对隐患的整改工作,持续对安全生产的监督工作,安全检查有四种类型:包括例行检查、专业检查、巡回检查和抽样检查。掌握系统中设备、人员、管理及环境状态变化,及时发掘隐患,为隐患整改提供动态信息,为安全决策提供充分可靠的客观依据。

对事故的处理工作,当安全事故发生后,会使企业及员工造成很大的损失,直接影响了经济效益。但如果企业能够以积极的态度全力以赴改善系统安全状况,组织科技力量,全面深入细致地研究事故,转弊为利,不瞒报,以事故来教育我们的员工,来改善我们的安全制度,来强化我们对事故的应急措施,建立完善的应急救援队伍,使损失达到最小,最大程度的保证员工的安全。最终实现安全管理水平的提升。

3结论

第4篇:化工装备安全技术范文

为加强危险化学品安全生产管理,进一步落实政府安全生产监管责任和企业安全生产主体责任,构建危险化学品安全生产长效机制,有效遏制重特大事故,减少一般事故,实现危险化学品安全生产形势稳定好转,根据《国务院安委会办公室关于进一步加强危险化学品安全生产工作的指导意见》(安委办〔2008〕26号)精神,结合我省实际,按照“合理规划、严格准入,改造提升、固本强基,完善法规、加大投入,落实责任、强化监管”的总体要求,经省人民政府同意,现提出以下实施意见。

一、科学制定发展规划,合理布局产业

县及县以上各级人民政府要制定化工行业安全发展规划,按照“产业集聚”与“集约用地”的原则,确定化工集中区域或化工园区,明确产业定位,完善水电气风、污水处理、物流贮存运输、办公生活等公用工程配套和安全保障设施。年12月底前,昆明市、昭通市、曲靖市、红河州、文山州、玉溪市等地要完成化工行业安全发展规划编制工作,确定危险化学品生产、储存的专门区域。从年起,危险化学品生产、储存建设项目必须在规划的专门区域内建设。对没有划定危险化学品生产、储存专门区域的地区,投资主管部门不再受理危险化学品生产、储存建设项目立项申请,安全监管部门不再受理危险化学品生产、储存建设项目安全审查申请。新建化工项目原则上都应进入产业集中区或化工园区,现有化工企业要有计划地逐步迁入产业集中区或化工园区。发展改革、财政、税务等部门要制定相关经济政策,采取差别水电价等经济手段,引导和推动企业结构调整、产业升级和技术进步。要借鉴危险化学品集中交易市场成功经验,逐步实现危险化学品经营市场专业化,推进集仓储、配送、物流、销售和商品展示为一体的危险化学品交易市场建设,指导企业建立和完善危险化学品集中交易、统一管理、指定储存、专业配送、信息服务体系。

二、加强源头管理,严把市场准入关

(一)各州、市安全监管部门要严格按照有关规定,认真审核危险化学品企业安全生产、经营条件。对首次申请安全生产许可证或申请经营许可证且带有储存设施的企业,要组织专家进行现场审核,要将关键装置是否安装自动控制系统,重大危险源是否安装有效监控系统,厂房、工业场地布局和储存设施周边安全防护距离是否符合有关标准和规范要求,是否配备能满足事故应急救援的设施、器材、装备,《安全评价报告》是否与企业安全生产现状一致等作为审核的重点。申请延期换发安全生产许可证、危险化学品经营许可证的一级或二级安全标准化企业,许可证发证机关可直接为其办理延期换证手续,并提出该企业下次换证时的安全生产条件。

(二)大力推进危险工艺生产装置安装安全自动控制或安全联锁报警装置。要把涉及硝化、氧化、磺化、氯化、氟化或重氮化反应等危险工艺(以下统称危险工艺)的生产装置实现自动控制,纳入换(发)安全生产许可证的条件。工艺技术复杂的大型联合装置,除安装安全自动控制系统外,还应安装安全联锁和紧急停车系统;工艺简单的单一装置,在完善温度、压力、流量、液位等超限、联锁报警装置、可燃有毒气体监测报警装置,配齐安全阀、防爆膜等紧急泄压装置的基础上,还应安装紧急停车系统。各级安全监管部门要结合实际,制定本行政区域涉及危险工艺的所有企业的自动化改造工作计划,采取强有力措施,指导和督促企业开展涉及危险工艺的生产装置自动化改造工作,在年底前全部完成,否则不予换(发)安全生产许可证。

(三)规范危险化学品生产、经营企业人员从业条件。从事危险化学品生产企业的从业人员至少应具有初中以上文化程度,其主要负责人、安全负责人、技术负责人中至少应有1人具有国民教育化工专业专科以上学历,并有3年以上化工行业从业经历;危险化学品经营、储存单位主要负责人、主管人员、安全负责人中至少应有1人具有国民教育化工专业中专以上学历。未达到以上从业人员条件的,不予办理危险化学品安全生产、经营许可。

三、严格安全审查条件,加强建设项目管理

(一)各级人民政府投资主管部门要把危险化学品建设项目设立安全审查纳入建设项目审批、核准或备案程序。危险化学品建设项目未经安全监管部门安全审查通过的,投资主管部门不予批准。危险化学品建设项目未经设立安全审查擅自开工建设的,要依法予以查处。要从严审批剧毒化学品、易燃易爆化学品、合成氨和涉及危险工艺的建设项目,严格限制涉及光气的建设项目。

(二)安全监管部门要严把安全生产设施技术关。安全监管部门组织建设项目安全设施设计审查时,要严格审查高温、高压、易燃、易爆和使用危险工艺的新建化工装置是否设计装备集散控制系统,大型和高度危险的化工装置是否设计装备紧急停车系统;进行建设项目试生产(使用)方案备案时,要认真了解试生产装置生产准备和应急措施等情况,使用危险工艺和大中型生产装置的试生产方案要组织有关专家进行审查;组织建设项目安全设施验收时,要同时验收安全设施投入使用情况与装置自动控制系统安装投入使用情况。

四、加强企业基础管理,提高安全管理水平

(一)企业要加强建设项目特别是改扩建项目的安全管理,安全设施要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入使用,确保建设项目工艺可靠、安全设施齐全有效、自动化控制水平满足安全生产需要。要严格遵守设计规范、标准和有关规定,委托具备相应资质的单位负责设计、施工、监理。建设项目试生产前,要组织设计、施工、监理和建设单位工程技术人员进行“三查四定”(查设计漏项、查工程质量、查工程隐患,定任务、定人员、定时间、定整改措施),制定试生产方案,认真组织试生产。操作人员必须经岗前培训合格,方可参加试生产操作。工程项目验收时,要同时验收安全设施。

(二)全面开展安全标准化工作。要按照《危险化学品从业单位安全标准化规范》,推进开展安全标准化工作,规范企业安全生产管理。要将安全生产标准化与贯彻落实安全生产法律法规、深化安全生产专项整治相结合,纳入企业安全管理工作计划和目标考核,通过实施安全生产标准化工作,强化企业安全生产“双基”工作,建立企业安全生产长效机制。年底前,剧毒化学品、易燃易爆化学品生产企业和涉及危险工艺的企业(以下统称重点企业)要全部达到安全标准化企业要求。同时,要认真落实危险化学品登记制度,在年底前完成危险化学品生产、储存企业以及使用剧毒化学品和数量构成重大危险源的其他危险化学品使用单位的登记工作。

(三)建立规范化的隐患排查治理制度。危险化学品从业单位要建立健全定期隐患排查制度,把隐患排查治理纳入企业的日常安全管理,形成全面覆盖、全员参与的隐患排查治理工作机制,使隐患排查治理工作制度化和常态化。要根据生产特点和季节变化,组织开展综合性检查、季节性检查、专业性检查、节假日检查以及操作工和生产班组的日常检查。对检查出的问题和隐患,要及时整改,对不能及时整改的,要制定整改计划,采取防范措施,限期解决。要严格按照国家有关危险废物管理的规定,规范管理在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危险废物。

五、加大安全投入,提升本质安全水平

(一)建立企业安全投入保障机制。要严格执行《高危行业企业安全生产费用财务管理暂行办法》(财企〔2006〕478号),并按照《省安全生产条例》、《省实施<企业安全生产风险抵押金管理暂行办法>细则》(云财企〔2007〕55号)和《省企业安全生产风险抵押金专户资金监管办法》(云财企〔2007〕55号),完善安全投入保障制度,足额提取安全费用,保证用于安全生产的资金投入和有效实施。

(二)改造提升现有企业,逐步提高安全技术水平。重点企业要积极采用新技术改造提升现有装置以满足安全生产的需要。工艺技术自动控制水平低的重点企业要制定技术改造计划,在年底前,完成自动化控制技术改造,通过装备集散控制和紧急停车系统,提高生产装置自动化控制水平。新开发的危险化学品生产工艺必须在小试、中试、工业化试验的基础上逐步放大到工业化生产。

(三)加强重大危险源安全监控。危险化学品生产、经营单位要定期开展危险源识别、检查、评估工作,建立重大危险源档案,加强对重大危险源的监控,按照有关规定和要求做好重大危险源备案和在线监控工作。重大危险源涉及的压力、温度、液位、泄漏报警等要有远传和连续记录。要建立并严格执行重大危险源安全监控责任制,定期检大危险源压力容器及附件、应急预案修订及演练、应急器材准备等情况。

六、加强部门联动,深化安全专项整治

(一)加强联动整治。县及县以上各级人民政府要尽快建立和完善危险化学品安全监管联席会议制度,通过部门联合执法,综合运用法律、行政、经济等手段,采取鼓励转产、关闭、搬迁、部门托管或企业兼并整合等多种措施,进一步淘汰工艺落后、设备设施简陋、不符合产业规划、周边安全防护距离不符合要求、能耗高、重污染和安全生产没有保障的化工企业。对不符合安全生产条件的危险化学品企业,要责令限期整改,未在规定期限内进行整改或整改不合格的,依法吊销许可证并提请企业所在地县级以上人民政府依法予以关闭。化工企业搬迁任务重的地区要研究制定化工企业搬迁政策,对周边安全防护距离不符合要求和在城区的化工企业搬迁给予政策扶持。

(二)加大整治力度。要加大危险化学品生产、储存、经营、运输环节的整治力度,加强化工园区的监管,设置区域性的废弃危险化学品处置点。要继续加强危险化学品道路运输安全监控,认真贯彻落实《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加强危险化学品道路运输车辆专项整治工作的通知》(云政办发〔2008〕132号),在年底前,完成危险化学品运输罐体与车辆载质量不匹配的更换以及相关资质证照审核专项整治工作。同时,要统筹规划并在重点地区建立危险化学品道路运输安全监控平台,年底前,危险化学品道路运输车辆都要安装符合标准规范要求的车载监控终端。

七、完善应急救援体系,提高事故处置能力

危险化学品从业单位要按照有关标准和规范,编制危险化学品事故应急预案,配备必要的应急装备和器材,加强应急救援队伍建设。大型生产企业必须建立专职应急救援队伍,暂不具备建立应急救援队伍条件的企业应当与专职应急救援队伍签订应急救援服务协议。每年要定期开展1次以上事故综合应急演练,并对演练效果进行评估,及时修订完善应急预案。生产、储存企业事故应急预案要按照规定报有关部门备案,纳入当地人民政府事故应急处置预案体系,建立联动机制,提高应急处置能力。

八、加强教育培训,提高从业人员素质

危险化学品从业单位要建立健全并落实安全教育培训制度,建立安全教育培训档案,实行全员培训,严格持证上岗。要制定切实可行的安全教育培训计划,采取多种有效措施,分类别、分层次开展安全意识、法律法规、安全管理规章制度、操作规程、安全技能、事故案例、应急管理、职业危害与防护、遵章守纪、杜绝“三违”(违章指挥、违章操作、违反劳动纪律)等教育培训活动。企业每年至少进行1次全员安全培训考核,考核成绩记入员工教育培训档案。要通过有效的安全培训和多种形式的岗位技术练兵活动,提高职工的专业技术水平,增强职工的责任意识和安全意识。

九、落实监管责任,提高执法能力

(一)各级人民政府要加强安全监管机构和队伍建设。危险化学品企业较多、监管任务较重的县(市、区)要在安全监管部门设立危险化学品安全监管机构,专门负责本行政区危险化学品安全监督管理工作。对规模较大的工业园区和化工园区,有条件的地区要设置相应的危险化学品安全监管派驻机构和人员,配备相应的技术装备。

(二)各级安全监管和行业主管部门要结合本地实际,制定年度执法检查工作计划,明确检查频次、程序、内容、标准和要求,严格按照有关法律、法规和标准,加大对违法违规企业的处罚力度。

第5篇:化工装备安全技术范文

一、科学合理规划,推进布局调整

(一)制定安全发展布局规划,优化产业布局

各区、县人民政府要结合本市产业结构调整和节能减排统一部署,制定完善本地区化工产业安全发展规划,将化工产业发展规划纳入本地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总体规划。要按照“布局集中、产业集聚、集约用地”的原则,依照市发展改革委公布的本市通过国家审核的41个开发区产业定位,确定化工产业的集中区域或园区,完善水电气风、污水处理等公用工程配套和安全保障设施。要积极推广*化学工业区产业链一体化和循环经济经验,在化工集中区域和化工园区,要合理整合资源,集聚关联产品,优化园区布局,最大限度降低安全风险。各区、县人民政府应于2009年底前,完成化工产业安全发展规划编制工作,确定本辖区危险化学品生产、储存的专门区域,并将规划正式对外。从2010年起,危险化学品生产、储存建设项目必须在依法规划的区域内建设,负责固定资产投资管理部门和安全监管部门不再受理没有确定危险化学品生产、储存专门区域的地区提出的立项申请和安全审查申请。

(二)积极引导,创造条件,大力推进危险化学品企业布局调整

各区、县人民政府要按照“增量必须向工业区集中,存量逐步消化和调整”的原则,综合运用法律、行政、经济等手段,引导危险化学品企业实行转产、搬迁、兼并、关闭,积极促进和推动危险化学品企业布局调整、产业升级和技术进步。市经济信息化委应会同财政、安全监管等部门,加快形成和出台政府扶持政策,加大跟踪指导力度,积极协调相关地区争取于2009年底前完成中心城(镇)区、黄浦江上游水资源保护区内82家危险化学品企业的布局调整工作。

积极推广闸北、闵行等区建立危险化学品集中交易市场的成功经验,推进地区集仓储、配送、物流、销售和商品展示为一体的危险化学品交易市场建设,指导企业完善危险化学品集中交易、统一管理、指定储存、专业配送、信息服务。

二、加强源头管理,提高本质安全

(三)严格建设项目安全许可

市、区(县)发展改革委、经济信息化委、商务委等投资管理部门要把危险化学品建设项目设立安全审查纳入建设项目立项审批程序,建立由投资管理部门牵头、安全监管等部门参加的危险化学品建设项目会审制度。危险化学品建设项目未经安全监管部门安全审查通过的,投资管理部门不予批准。

各区(县)安全监管部门、行业主管部门要督促剧毒、易燃易爆、易制毒化学品生产企业和涉及硝化、氧化、磺化、氯化、氟化或重氮化反应等危险工艺的企业(以下称重点企业),启动现有化工装置自动化控制技术改造,并作出2010年底前完成改造的书面承诺,通过装备集散控制系统和紧急停车系统,提高生产装置自动化控制水平和装置的安全本质度。企业实施自动化控制技术改造,要严格遵守设计规范、标准和相关规定,委托具备相应资质的单位负责设计、施工、监理;改造完成后还应委托有资质的安全生产中介机构进行安全评估,并将评估结论报所在地区(县)安全监管部门备案,有关中央和市属企业要向市安全监管部门备案。

发展改革委、经济信息化委、商务委等投资管理部门和安全监管部门要从严审批液氯、氰化物、丙烯晴等剧毒化学品以及易燃易爆、易制毒化学品、合成氨、高纯度一氧化碳和涉及危险工艺的建设项目,严格限制涉及光气的建设项目。安全监管部门组织建设项目安全设施设计审查时,要严格审查高温、高压、易燃、易爆和使用危险工艺的新建化工装置是否设计装备集散控制系统,大型和高度危险的化工装置是否设计装备紧急停车系统;进行建设项目试生产(使用)方案备案时,要认真了解试生产装置生产准备和应急措施等情况,必要时组织有关专家对试生产方案进行审查;组织建设项目安全设施验收时,要同时验收安全设施投入使用情况与装置自动控制系统、紧急停车系统的安装投入使用情况。

(四)严格危险化学品安全生产、经营、运输许可

市、区(县)安全监管部门要严格按照有关规定,认真审查危险化学品企业安全生产、经营条件;对新申请危险化学品安全生产许可证、经营许可证或申请延期换证的企业按照本市有关规定组织现场核查,符合条件的,方可同意颁发许可证或延期换证;达到一级或二级安全生产标准化的生产企业,在申请延期换发危险化学品安全生产许可证时可免于现场核查,经资料审查后直接办理延期换证手续;要把涉及危险工艺的生产装置实现自动控制、紧急停车等,纳入换(发)危险化学品安全生产许可证的审查内容。有关安全评价机构必须将涉及危险工艺的生产装置是否实现自动控制作为安全评价的一项内容,分析其工艺危险性及存在的事故隐患,提出完善技术措施,并出具评价结论。公安部门要严格按照有关规定,做好对各类危险化学品购买凭证、准购证、运输通行证等证件的审核发放工作。

(五)严格落实企业安全生产投入保障制度

各级财政、金融、保险、安全监管部门,要督促危险化学品从业单位严格执行财政部、国家安全监管总局《高危行业企业安全生产费用财务管理暂行办法》,完善安全投入保障制度,足额提取安全费用,保证用于安全生产的资金投入和有效实施。要督促危险化学品生产、经营、储存、使用和废弃物处置企业严格按照《*市企业安全生产风险抵押金管理实施办法》(沪财企〔2008〕30号)和《关于本市开展危险化学品安全责任保险试点工作的实施意见》等有关规定,存储安全生产风险抵押金或投保危险化学品安全责任保险。

(六)强化技防措施,实施科技兴安

各级安全监管和环保部门要大力推广应用加油站HAN阻隔防爆和油气回收技术。2009年底前,完成对世博会场馆周边300米内、即使安装油气回收装置安全距离仍不符合条件的加油站HAN阻隔防爆技术改造,并完成外环线以内所有加油站油气回收技术改造。

各级交通管理部门要按照*市地方标准《危险货物运输车辆车载监控系统基本技术要求》及其他相关规定,积极推进危险化学品道路运输GPS监控平台建设和应用,确保2009年底前全面完成GPS监控系统平台的建设、调试工作,并完成所有危险化学品运输车辆GPS监控信息接入,加强对危险化学品运输车辆行驶速度、路线、运行安全状况的动态监控。在试点基础上,2009年继续推进危险化学品道路运输车辆电子营运证管理系统建设,进一步加强和完善对运营车辆资质、技术状况、日常维护、规范营运等方面的监管。

各级质量技术监督部门要推广使用万向充装管道系统代替充装软管,禁止使用软管充装液氯、液氨、液化石油气、液化天然气等液化危险化学品。各有关监管部门要积极鼓励和支持科研机构、大专院校和有关企业开发化工安全生产技术和危险化学品储存、运输、使用安全技术。

鼓励危险化学品重点企业应用危险与可操作性分析技术,提高化工生产装置潜在风险辨识能力。要确保新开发的危险化学品生产工艺必须通过小试、中试、工业化试验,每一阶段都应制定试验开题报告,组织技术条件论证,编写试验总结报告,并通过专家技术鉴定,在此基础上逐步放大到工业化生产。

(七)加强重大危险源安全监控

各级安全监管部门要督促危险化学品从业单位认真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和《*市危险化学品从业单位重大危险源安全现状评估导则》要求,定期开展危险源识别、检查、评估工作。构成重大危险源的相关企业要及时将重大危险源评估报告及应急预案报所在地区(县)安全监管部门备案,有关中央和市属企业要向市安全监管部门备案,并严格落实重大危险源安全管理制度,建立重大危险源管理档案,制定应急救援预案,配备必要的救援器材、装备以及定期组织演练。重大危险源涉及的压力、温度、液位、泄漏报警等要有远传和连续记录,液化气体、剧毒液体等重点储罐要设置紧急切断装置,实施24小时实时监控和管理。重大危险源涉及的相关场所、设施要实施视频图像监控。

三、夯实监管基础,提高执法能力

(八)全面开展安全生产标准化工作

各级安全监管部门要督促危险化学品从业单位按照《危险化学品从业单位安全标准化通用规范》和本市有关规定,全面开展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工作,建立企业安全生产有效机制。危险化学品生产企业新申请或延期换发危险化学品安全生产许可证时,要同时提供安全标准化自评报告。剧毒、易燃易爆和涉及危险工艺的危险化学品生产企业要在2009年底前,全面完成自评,按照规范要求建立安全生产管理台帐,并将自评报告提交相关安全标准化考评机构;2010年底前,上述企业应实现安全生产标准化全面达标。

(九)认真落实危险化学品登记制度

各级安全监管部门要督促危险化学品生产、储存、使用企业认真开展危险化学品普查登记,及时向市危险化学品登记注册办公室提交登记材料,办理登记手续,取得危险化学品登记证书,确保在2009年底前完成危险化学品登记工作,健全全市危险化学品基础数据库,逐步实现资源共享,为有效实施危险化学品事故应急救援打好基础。

(十)建立规范化的隐患排查治理制度

各级安全监管、公安、交通管理、质量技监等监管部门要督促危险化学品从业单位建立健全定期隐患排查、过程监控、跟踪整改制度,组织开展多种形式的综合性检查、季节性检查、专业性检查、节假日检查以及操作岗位和生产班组的日常检查,把隐患排查治理纳入企业的日常安全管理,形成全面覆盖、全员参与的隐患排查治理工作机制。同时,要按照各自职责,严格执行隐患排查治理监督检查制度,定期组织隐患排查治理情况监督检查。发现重大事故隐患,应当立即下达整改指令书,落实隐患治理、应急措施,必要时报告同级人民政府并对重大事故隐患实行挂牌督办。各区相关监管部门应当建立健全隐患排查治理管理台账,每季度按期将本地区重大事故隐患的排查治理情况和统计分析表报市级监管部门备案。

(十一)加强安全生产教育培训

各级安全监管、公安、交通管理、质量技监、环保等部门要严格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切实加强危险化学品从业单位的安全生产教育培训。要督促相关企业健全并落实安全教育培训制度,建立健全安全教育培训档案,制定切实可行的安全教育培训计划,采取多种有效措施,分类别、分层次开展安全常识、法律法规、安全管理规章制度、操作规程、安全技能、事故案例、应急管理、职业危害与防护、遵章守纪、杜绝“三违”等教育培训活动,实行全员培训,严格持证上岗。企业全员安全培训考核每年至少进行一次,考核成绩应记入员工教育培训档案。

(十二)针对重点环节深化安全专项整治

各级公安、交通管理、安全监管等部门要紧密合作,形成合力,大力推进苏浙沪危险化学品道路运输安全监管联控机制建设。公安部门要进一步合理确定市境危险化学品道路运输进出专用道口,完善道口禁止通行标志和标识设置,并负责在各市境道口和危险化学品运输沿线道路,对危险化学品车辆进行查验、执法,各级安全监管、交通管理部门要予以积极配合;交通管理部门要进一步建立完善本市危险化学品运输单位基础信息平台及车辆实时监控平台,实现危险化学品运输车辆运行安全状况的实时监控,并负责对危险化学品车辆、运输专业人员资质情况以及车辆安全警示标志设施等情况进行查验;安全监管部门要督促危险化学品生产、经营、储存、使用企业严格落实主体责任,建立收发货责任倒查制度,联合有关部门推广使用电子卡(标签)查验、登记,同时建立道口危险化学品超装卸载应急处置基地,真正形成“基本信息共享、动态监控通报、联合执法同步、查处意见反馈”的联合监管工作机制,努力提升本市危险化学品道路运输安全可控度。

各级安全监管、建设、质量技监、市政、消防、水务、房地、市容环卫等部门要严格按照《易燃易爆危险场所检修作业安全管理规定》、《有毒有害危险场所作业安全管理规定》要求,组织开展易燃易爆场所检修作业安全专项整治和防范有毒有害危险作业场所中毒事故安全专项整治,促进本市危险化学品安全生产形势安全受控。

(十三)加强危险化学品安全生产监督检查力度

市、区(县)安全监管部门要按照《*市危险化学品监督检查暂行规定》的有关要求,结合实际制定年度执法检查工作计划,严格按照安全生产法律法规和有关标准规范,开展监督检查工作。要充分发挥安全中介机构和专家的作用,开展联合执法检查工作,提高执法检查水平。检查中发现不符合安全生产条件的危险化学品企业,要责令其限期整改;整改不合格或在规定期限内未进行整改的,应依法暂扣或吊销相关许可证。对使用淘汰工艺和设备、不符合安全生产条件的危险化学品生产企业,要提请企业所在地人民政府依法予以关闭,有关人民政府要组织限期予以关闭。

(十四)完善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制度,提高应急处置能力

各区、县人民政府要组织本地区安全监管、公安、交通管理、环保、卫生等相关部门,进一步完善应急处置联动机制和相关应急预案,规范和加强重大事故报告制度,确保危险化学品事故得到迅速、妥善处置。一旦发生危险化学品事故,各区、县人民政府要严格按照《生产安全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条例》和《*市实施生产安全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条例的若干规定》规定,认真组织开展事故调查处理,查清事故原因,严格责任追究,制定防范措施,开展警示教育。受区、县人民政府委托组织一般危险化学品事故调查的单位,调查工作结束后要向区、县人民政府及其安全监管部门报送事故调查报告。危险化学品死亡事故调查结束后,区(县)安全监管部门应将事故调查报告批复(复印件)报市安全监管部门。

各级安全监管部门要认真做好危险化学品事故统计工作,按时逐级上报统计数据,同时收集没有造成人员伤亡的危险化学品事故及其他行业、领域发生的危险化学品事故信息,每季度定期分析本地区危险化学品事故的特点和规律,对典型危险化学品事故,要及时向相关企业和部门发出事故通报,吸取事故教训,举一反三,防止发生同类事故。

各级安全监管部门要督促危险化学品从业单位严格按照有关标准和规范,编制危险化学品事故应急预案和现场应急处置方案,配备必要的应急装备和器材,建立应急救援队伍。要定期开展事故应急演练,对演练效果进行评估,适时修订完善应急预案。要指导中小危险化学品从业单位与当地政府应急管理部门、应急救援机构、大中型化工企业建立联系机制,通过签订应急服务协议,实现应急救援资源共享,提高应急处置能力。

各级安全监管部门要建立本市安全生产情况逐级报告制度和年度考核制度。每年年底前,危险化学品生产、储存企业和剧毒化学品经营企业要向所在地区(县)安全监管部门报告本年度安全生产情况,并接受考核;有关中央和市属企业要向市安全监管部门报告本年度安全生产情况,并接受考核;区(县)安全监管部门应向市安全监管部门报告本年度危险化学品安全监管工作情况。

(十五)加强危险化学品安全生产法制建设

安全监管部门要加强调查研究,进一步完善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部门规章和规范性文件,健全危险化学品安全生产法规体系。要认真总结近年来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工作的经验和教训,以《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条例(修订)》即将施行为契机,积极通过地方立法,结合本地区实际,制定和完善危险化学品安全生产地方性法规和规章,提高危险化学品领域安全生产准入条件,完善安全管理体制、机制,保障危险化学品安全生产有法可依。

(十六)加强安全监管队伍建设,提高执法水平

各区、县人民政府要进一步理顺工作关系,明确危险化学品安全监管责任;要加强安全监管机构和监管队伍建设,重点地区要在危险化学品综合监管部门设立危险化学品安全监管机构,专门负责本行政区危险化学品安全监督管理工作;要结合本地区危险化学品从业单位的数量和分布情况,为危险化学品安全监管机构配备相应的专业人员和技术装备;要加强业务培训,提高危险化学品安全监管人员依法行政能力和执法水平。

(十七)进一步发挥安全生产中介组织和专家作用

各级安全监管部门要指导安全生产专业协会、安全评价机构等中介组织严格服务质量,提高服务水平,积极开展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咨询服务,帮助指导危险化学品从业单位健全安全生产责任制、安全生产管理制度,落实各级安全责任体系,定期进行安全检查,加强从业人员培训,提高管理水平。要建立危险化学品安全生产专家数据库,为专家参与危险化学品安全生产工作创造条件。危险化学品建设项目安全许可、安全生产许可和带储存设施的经营安全许可要聘请专家参与审查;事故应急救援、重大问题研究和重要制度、措施实施前,要充分咨询专家意见;鼓励和督促中小化工企业聘请专家(注册安全工程师)指导,加强企业安全生产工作。

四、加强组织领导,形成监管合力

(十八)加强对危险化学品安全生产工作的领导

各区、县人民政府和有关监管部门要从落实科学发展观,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维护社会稳定、保障人民群众安全健康的高度,在地方党委的领导下,发挥政府监督管理作用,加强对危险化学品安全生产工作的领导,把危险化学品安全生产纳入本地区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定期研究危险化学品安全生产工作,协调解决危险化学品安全生产工作中的重大问题,构建党委领导、政府监管、企业负责的危险化学品安全生产长效机制。

(十九)建立和完善危险化学品安全监管部门联席会议制度

危险化学品安全监管涉及部门多、环节多。各区、县人民政府要建立并逐步完善由负有危险化学品安全监管责任的单位参加的部门联席会议制度,进一步加强对本地区危险化学品安全生产工作的协调,研究解决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的深层次问题;督促各相关部门相互配合,密切协作,提高执法检查效果。

第6篇:化工装备安全技术范文

关键词:氨制冷;立式冷凝器;腐蚀;

【分类号】TQ021

1 引言

2013年11月4日,国家质检总局特种设备局了《关于氨制冷装置特种设备专项治理工作的指导意见》(质检特函[2013]61号),意见中对涉氨特种设备的设计、制造、安装、使用、定期检验等步骤均做出详细规定。同时对无技术资料的涉氨压力容器和压力管道的处理做出了明确要求。根据意见要求,宁德市先后多次对小型冷冻厂涉氨特种设备展开专项治理工作。使用单位对此均非常重视,积极开展自查、自纠工作,在检验单位的技术支持下,发现并解决了多项安全隐患,为企业的生产安全提供了保障。

2014年6月,检验人员在对某冷冻厂氨制冷压力容器进行定期检验时发现,其中一台立式冷凝器顶部外壳腐蚀严重,且在腐蚀部位附近可闻到刺鼻的气味,初步判定为漏氨。经过沟通,使用单位立即停止使用该设备并协助检验人员进一步对其做详细分析。

2 问题描述

2.1 设备参数

该设备为国内正规有资质的厂家设计并制造,相关资料齐全。经查阅使用登记证、质量证明书、历次检验报告等资料,收集设备参数见表1

2.2 现场情况

该冷凝器为立式,管壳式,其顶部为水箱,冷却水从水箱流入,经由换热管流至下方储水池,再经抽水泵将水抽至顶部水箱,如此循环。壳程内介质为氨,水在循环过程中将氨的热量带走。示意图见图1。

在水箱附近,筒体表面大部分被厚厚一层铁锈覆盖,鼓起的多个铁锈包呈现溃疡状分布。将表层的铁锈清除后可见筒体表面存在多个腐蚀坑。安全阀、压力表均在校验有效期内,压力表压力显示正常,因此可排除筒体腐蚀坑泄漏的可能性,见图2。

现场可闻到刺鼻的氨气气味,经仔细观察,腐蚀区域靠近冷凝器的安全阀、压力表接口,用PH试纸测试发现,安全阀及压力表的接口处均会使试纸变色,其余地方则无变色反应。因此可推断氨气是从安全阀及压力表的接口处泄漏出来的,见图3。

顶部水箱盖板已破损,仅剩不到一半残余,水箱中的水不停溅出至腐蚀区域处,筒体外壁防腐层破损严重,水顺着筒壁一直流至筒体下方。

3 原因分析

3.1 筒体生锈原因分析

冷凝器顶部水箱挡板破损,水长期喷溅至上筒体外表面,且该区域防腐层大部分脱落,使用单位保养意识薄弱,没有及时修补防腐层,使母材直接暴露在潮湿的环境下。在潮湿的空气中,钢铁表面吸附了一层薄薄的水膜,这层水膜里含有少量的H+和OH-,还溶解了氧气,结果在钢铁表面形成了一层电解质溶液,它跟钢铁里的铁和少量的碳恰好形成无数微小的原电池。在这些原电池里,铁是负极,碳是正极,铁失去电子而被氧化,最终形成氧化铁,即铁锈:

一块铁完全生锈后,体积可胀大8倍。如果铁锈不除去,这海绵状的铁锈特别容易吸收水分,铁也就烂得更快了。

3.2 安全附件接口密封面泄漏

从图3中可看出,该安全阀明显经过暴力拆卸,管口接管已变形,拆装后密封面无法完全密封,使氨泄漏到空气中,而吸附在筒体外表面的水吸收空气中的氨气成份后,水溶液变成氨水溶液,具有一定的腐蚀性,加剧了腐蚀程度。

氨水能腐蚀金属有三个原因:一是金属与金属离子存在双电平衡;二是氨分子可以与许多金属离子形成稳定的配离子;三是大气中含有大量的氧分子。

具体地说,是由于氨可以与许多金属离子形成比较稳定的配离子,所以会使金属离子与金属单质之间的标准电极电势降低,从而使金属更容易被氧化而发生腐蚀现象。氨水对金属的的腐蚀作用中,氨分子本身没有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真正腐蚀金属的是大气中的氧分子,NH3只是介质,其作用是使得腐蚀更容易进行。这与液氨对金属的腐蚀有着本质的区别。

4 问题处理

4.1 强度校核

将铁锈清除后,对壁厚减薄部位进行超声波测厚,测得最薄处厚度为6.1mm。根据《TSGR7001-2013压力容器定期检验规则》规定,腐蚀深度超过腐蚀裕量、应当进行强度校核,经查阅资料得到校核所需的参数,见表2

查阅上次全面检验报告可知,上次实测筒体最小壁厚为7.8mm,3年实际减薄量为1.7mm,剩余壁厚按照实测最小值减去至下次检验日期的腐蚀量,作为强度校核的壁厚。因此腐蚀裕量取1.7mm。

由此可见,剩余壁厚小于壁厚允许最小值,该容器壁厚不符合安全使用要求。

4.2 改造维修方案分析

该容器腐蚀减薄区域所剩余壁厚已无法满足安全使用要求,建议使用单位将该区域筒体切割去除后再回补。这种维修方案成本低,时间短,但是切割时易损伤到内部换热管,且由于换热管的存在,焊接后无法进行射线检测。

考虑到该容器已投用8年多,部件老化较为严重,换热效果降低明显。即使维修成功,继续使用仍存在安全隐患。使用单位从安全、经济的角度考虑,最终决定将该容器拆除,更换为蒸发式冷凝器。

5 结论

为提高冷凝器使用寿命,保证企业生产安全,通过对该容器腐蚀泄漏的问题分析,我们可以得出以下几点结论:

1)使用单位应加强使用管理,建立管理制度,由持证人员负责定期对冷凝器进行检查,有遇到防腐层破损、脱落现象的,应及时修补防腐层,及时消除锈蚀可能。

2)建立安全操作规程,在拆装安全附件时,不宜暴力拆卸,以免损伤到密封面。

3)建立巡查制度,对于有漏氨现象的,应高度重视,分析问题,查找原因,及时处理。不应置之不理,使小问题严重化。

参考文献

[1] 关甲芬.某氨蒸发器壳程外部腐蚀分析及其对策.特种设备安全技术,2013,03:2-3.

[2] 高红利.李伟军. 液氨储罐腐蚀分析与防止措施.化工装备技术,2005,26:71-72.

[3] 赵永霞. 宋引文. 张艳丽. 卧式氨冷凝器腐蚀原因及改造措施.化工设计通讯,2010,36:12,18.

第7篇:化工装备安全技术范文

一、指导思想和工作目标

(一)指导思想

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牢固树立安全发展理念,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方针,按照省政府“安全生产基层基础年”活动的有关要求,积极预防、加强监管、落实责任,深化“打非、治违、抓责任”,推进安全生产执法、治理、宣传教育“三项行动”和法制体制机制、安全保障能力、安全监管队伍“三项建设”,抓基层、打基础,推进安全生产规范化、标准化,全面提升本质安全水平,为促进全市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提供安全保障。

(二)工作目标

着力解决城乡安全监管盲区多、城乡公共安全基础设施建设不足、全民安全宣传教育培训覆盖率低、村居社区机构不健全和人员不到位、企业安全技术管理专业人员缺乏等安全生产基层基础薄弱问题,加强市、乡镇街道、村居社区、企业四个层面安全管理网络建设以及安全社区创建,促进全市安全生产基层基础工作明显加强,实现安全生产年度目标。

二、主要内容

以四个创建活动(创建安全生产基层基础工作先进市、先进企业、安全村居社区、安全标准化示范园区)以及七项重点活动(乡镇街道、村居社区安全管理网格、网络建设活动,“十百千万”安全教育培训攻坚年活动,企业安全文化与安全标准化双推进活动,企业班组安全管理建设活动,“安全顾问进企业”活动,重点行业领域联合执法活动和安全生产执法监察规范标准年活动)为载体,深化城乡安全生产基层基础建设,全面促进六个“更加”(安全生产体制机制更加完善,安全监督管理队伍更加强大,保障能力更加提高,安全生产执法更加规范,隐患排查整治更加深入,宣传教育培训更加广泛)落实。

(一)突出事故防范

1、加强源头预防。严格落实各类企业建设项目联席会审制度,凡不符合产业政策、技术标准和安全要求的建设项目,各有关部门一律不得立项、施工和生产;未按规定执行安全设施“三同时”制度的,一经发现,责令停止建设,限期整改,对拒不整改或无法整改的,予以取缔。严格落实《省化工装置安全试车十个严禁》和化工企业“41条禁令”。建立完善各类危险源、事故隐患动态监控及预警预报体系。加大职业危害治理,改善生产作业和条件。进一步完善灾害性天气预报、预警、预防机制,确保灾害信息和预防措施在第一时间传达到各生产经营单位负责人,督促矿山企业严格执行“逢大暴雨天气停产撤人”和“矿山调度室10项授权和3分钟通知到井下”的规定,严防事故灾难发生。深化隐患排查治理,严格落实生产经营单位隐患排查治理主体责任,规范重大隐患整治。

2、突出综合监管。完善属地管理和分级分类管理工作机制,强化各乡镇街道、各有关部门安全责任,进一步明确政府及有关部门监管职责,全面落实各乡镇街道的安全生产领导、规划、监督检查、安全投入、应急救援体系建设和事故报告等责任;严格落实各有关部门的行政许可、执法监察、宣传教育以及应急救援、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等责任;突出抓好各有关部门和单位所属生产经营单位的安全管理,实现安全监管无缝隙、全覆盖。强化市政府安委会督导令和重大隐患政府挂牌督办等措施,对安全生产各领域特别是事故多发领域,加大协调调度力度,积极组织开展安全隐患排查整治;在重点或敏感时期,抽调人员组成安全督导组巡回查访,派驻督导,集中解决问题。

3、深化执法监察。抓住春、夏、秋、冬四季安全生产特点,积极搞好煤矿、非煤矿山、化工、烟花爆竹、消防、建筑施工、特种设备、道路交通、民爆器材、森林防火、农业机械、电力等行业的安全执法活动,完善落实联合执法机制,强化部门间的协调配合,深化安全专项整治,解决制约安全生产的突出问题。严厉查处安全生产领域非法违法行为和违规违章行为,进一步明确各有关部门“打非”重点和责任,严厉打击煤矿、非煤矿山、危险化学品、人员密集场所、道路交通等领域无证或证照不全从事非法违法生产经营的行为;严厉查处工矿商贸领域超能力、超强度、超定员生产以及道路交通领域超载、超限、超负荷运行和无证驾驶、酒后驾驶等违规违章行为。

4、完善事故教训警示工作机制。坚持生产安全事故月分析、月通报制度,每月召开一次事故分析会或督导会,总结省内外(包括国外)发生的重特大事故教训,分行业、分时期分析事故发生规律,找出共性问题,督促相关生产经营单位举一反三,汲取教训,防范类似事故发生;坚持预防为主,进一步健全安全生产情况预警通报制度,对事故起数上升的行业领域,继续以政府安委会督导令的方式督导相关单位落实好安全防范措施。

(二)加强安全生产监管责任体系建设

1、推进安全监管执法规范化建设。各乡镇街道、各有关部门要认真落实市委、市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强安全生产工作的意见》(新发〔2009〕20号),配足配强具有执法主体资格的安全监管执法人员。市、乡两级安监部门要完成企业类别划分,规范年度安全生产执法计划,做到分级分类执法与联合执法相结合、执法检查与综合督查相结合,确保安全监管执法全覆盖;规范网格化安全管理,建立健全市、乡“六个一”制度,即“一张生产经营单位分类管理表、一张辖区企业分布图、一套安全生产管理制度、一套安全生产监管台账、一个企业基本情况数据库、一套安全生产执法计划”。加强执法装备建设,配齐配足各安监所(执法中队)必要执法设施和装备,提高安全执法检查数字化水平,实现城乡监管执法系统联网。

2、提升村居社区安全监管队伍建设水平。按照有机构、有人员、有待遇、有装备、有制度、有工作日志的“六有”目标,各村居社区全部成立安全管理办公室,配备专(兼)职安全管理人员,并经培训合格后持证上岗,逐步实现村居社区安全管理网格化;按照“六个一”工作制度要求,充分发挥巡查排查、宣传教育、信息上报等安全监管作用,围绕“安全社区”建设,多层次、多形式开展安全“进企业、进校园、进社区、进家庭”等宣传教育活动,实现村居社区安全管理以宣传教育、经常性工作、超前预防为主,提升村居社区安全管理水平。

3、督促企业全面落实管理责任。按规定配足配齐安全生产管理机构和人员,保证办公场所、仪器装备和设施与工作任务相适应。积极开展“安全顾问进企业”活动,每个高危行业企业至少聘请一名安全顾问;在汛期前积极开展“专家百日集中查隐患”活动,确保汛期安全生产;积极开展企业班组安全管理建设活动,推广“白国周班组管理法”,健全班组岗位安全责任制、安全班组评比、安全联保互保、交接班和值守、事故报告、应急管理及演练、岗位安全教育、危险源辨识、安全日查及隐患排查整改销号等规章制度,设置规范统一的安全管理台账;组织开展“班前安全交底和安全提醒”活动,推行安全提示卡、安全学习卡、岗位安全卡“三卡上岗”制度,打牢企业安全管理基础。

(三)加强安全宣传教育培训

1、开展好“十百千万”安全教育培训攻坚年活动。组织煤矿、非煤矿山、化工、烟花爆竹、建筑施工、交通运输、冶金、机械、纺织、人员密集场所等行业企业开展全员安全培训,通过班前班后、聘请专家上安全大课、到企业面对面培训等方式,完成不少于6万人的安全教育培训任务,培植十个安全宣传教育示范企业、一百个安全宣传教育规范企业、一千名优秀安全宣讲员,两年内培训一万名安全管理人员、十万名员工。

2、强力推进企业安全文化建设。树立正确的安全价值观,坚持用文化促安全、用安全促发展,抓好安全文化建设,深入基层和企业宣传安全生产法律法规,普及安全知识,引领企业采用先进、实用的安全理念和管理方法,探索符合不同类型企业实际的安全文化,建立安全管理长效机制。邀请安全文化专家举办企业安全文化建设研讨班,全面推进企业安全文化建设。

3、强化“安全生产月”集中宣传。从4月份开始利用3个月的时间,采取安全宣传教育和培训相结合的方式,开展十万名员工“我要安全”和安全“进企业、进校园、进社区、进家庭”签名等活动,在6月份安全生产宣传咨询日,举办全市安全生产论坛。强化安全生产环境宣传,结合各乡镇街道以及各村居社区特点,通过设置高标准、永久性安全宣传标语和警示语、安全文化一条街等方式,强化环境宣传,营造科学发展、安全发展的浓厚氛围。

(四)加强安全生产保障能力建设

1、完善资金投入机制。按照本辖区总人口不少于人均1元的标准,各乡镇街道全部设立安全生产专项资金,纳入财政预算;依法加大企业安全投入力度,确保安全投入、管理、装备、培训等措施落实到位;督促企业积极缴纳安全生产风险抵押金或参加安全生产责任险,缴纳职工工伤保险,提高安全保障能力。积极落实各村居社区安全监管员待遇,在人、财、物上提供必要支持。

2、大力实施“科技兴安”战略。加快各企业“科技兴安”步伐,淘汰落后生产工艺、设施或装备。特别是对危及企业安全生产的老、旧、杂工艺和设施、装备,严格通过下达限期整改指令、责令停止使用等执法措施,督促企业整改到位,提升安全装备水平。加快安全科技示范工程建设,在化工企业加快自动化控制和安全联锁技术改造步伐,对重大危险源实施电子远程监控,提高安全生产信息化水平,在煤矿“一通三防”综合整治、淘汰落后设备和非煤矿山地质灾害监测预警等方面,积极推广使用安全可靠的新技术、新产品,建成一批有示范引领作用的企业或项目。

3、全面推进企业安全质量标准化建设。以重点行业企业为重点,扩大安全质量管理标准化创建覆盖面,在各工矿商贸企业逐步推开,控制和减少生产过程中的不安全因素。矿山、化工、烟花爆竹、建筑施工等高危行业企业全部实现三级以上安全质量标准化,200家一般工商贸企业实现三、四级安全生产标准化。强化安全质量标准化运行监管、指导,对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实行“星级”授牌管理,督促企业严格按照标准化要求,规范管理企业生产经营行为;对通过标准化验收后生产条件降低、不符合安全质量标准化要求的,限期整改。

4、完善应急预案。认真贯彻落实《生产安全事故应急预案管理办法》(国家安监总局第17号令),进一步规范生产安全事故应急预案编制、评审、备案等各个环节管理。上半年,市、乡镇街道及高危行业企业全部完成应急预案专家评审、做好预案备案,加强和规范应急预案修订工作。强化应急管理工作宣传教育,普及事故预防以及避险、自救和应急处置知识。

5、强化应急救援。加强生产安全事故演练工作,组织有关部门和单位年内至少进行1次综合性的演练,切实提高应急救援实战水平。充分发挥专业应急救援队伍作用,为企业提供预防性检查和应急救援技术服务工作。建立专业救援力量,搞好物资、装备储备,为实施有效救援提供强有力保障。

三、工作要求

(一)统一思想,提高认识。开展“城乡安全生产基层基础建设推进年”活动是解决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制约全市安全生产根本问题的有效载体,是解决安全生产“谁去抓”、“谁来抓”、“怎么抓”、“抓什么”和“抓不好怎么办”等问题的有效途径。各乡镇街道、各有关部门和单位要提高认识,切实把这项活动作为全年安全生产工作的主线抓紧、抓实、抓出成效,确保实现安全生产年目标。

第8篇:化工装备安全技术范文

关键词:压力容器;设计;问题;预防

0 引言

工业领域的多个行业都会用到压力容器,尤其在石油化工、汽车工业中,压力容器更是占据重要地位。但当前,我国的压力容器设计中还存在一些问题,特殊的使用条件对压力容器的安全设计有很高的要求,因而压力容器被列入特种设备的范畴。压力容器从设计到制造到最后的安装,其安全性及可靠性都会受到产品的设计方法的影响。压力容器的设计涉及到很多专业知识,不仅要求设计人员有扎实的专业理论知识,同时应具备较强的综合素质以及个人修养。设计人员应熟练掌握压力容器各部件材料的选用标准、外形设计、结构合理准则、受力分析、整体强化和制造的可行性,同时兼顾到使用安全及日常维护等。实际中设计工作还存在较多的问题,不仅影响了压力容器的使用效率及可靠性,还会威胁到使用者的生命及财产安全。

1 压力容器设计中存在的问题

1.1 设计未全面考虑应力腐蚀

应力腐蚀在多种腐蚀体系中都会产生,其中的共同点就是使用的金属材料因为特定的腐蚀介质环境,持久的拉应力导致材料的断裂破坏。压力容器中的碳钢与低合金钢材料如果在NaOH、KOH、硝酸盐、H2S水溶液、液氨等腐蚀性介质中,应力腐蚀开裂十分正常;奥氏体不锈钢遇到NaOH、KOH、H2S水溶液、海水及含有卤素离子的水溶液等腐蚀性介质中也常常会导致容器的应力腐蚀开裂。根据国家标准要求,化工行业的液氨容器在设计时一般选用的主体材料为Q345R,在焊接后设计应要求对容器进行热处理去除应力,从而预防应力腐蚀导致的损坏。

1.2 压力容器设计未考虑材料问题

压力容器材料的问题直接影响整个压力容器的各种属性,材料问题是压力容器设计的重要因素。材料的改变一般会受到以下几个因素影响:压力容器的使用人员、用户的特殊要求、压力容器所处的环境、容器的大小和外观等。压力容器一般处在较恶劣的工作环境之中,压力容器对材料的要求高于一般的工业设备,这是因为如果材料改变的话,其受力情况、耐腐蚀情况等都会出现一定的变化。

1.3 压力容器设计未考虑热处理问题

钢板的热处理规定中要求,钢板冷成形或其它的元件在受压时都要进行热处理,例如有应力腐蚀性介质的容器;盛放较多毒性物质的容器;成形之后碳钢及低合金钢厚度会降低10%的情况等;如果冷成形变形率的指标与所规定的要求不符,设计时如果不给出合适的热处理方式,也无法恢复材料的性能。压力容器设计者一般都会对压力容器的壳体、封头等部件做热处理要求,在多接管的设计中没有考虑到这些。

1.4 压力容器设计时类别划分不准确

设计对压力容器的使用介质的特性参数不够了解,导致容器类别划分不准确。如在进行盛装环氧乙烷、粗甲醇、氯乙烯等介质的容器设计时,设计者不能很好把握计算模型和选用的标准,不能准确进行疲劳循环载荷次数的判别和分析设计。

2 压力容器中车载气瓶设计问题的预防

移动式压力容器是压力容器中的一种,其重要分支就是气瓶,气瓶是使用的最为普遍的一种移动式压力容器,它的的特点是数量大,使用范围广,充装的气体种类多,重复使用率高。其中,车用气瓶属于特种气瓶。以下以车载气瓶为例,并根据上述问题,给出相应的预防措施。

2.1 针对车用气瓶类别的总体设计预防

车用气瓶在设计时,应根据不同车型对气瓶安装位置、气瓶强度支架进行图样设计。图样的设计、审查、产品设计图样的变更等,都应符合安全技术规范标准的要求。设计过程应注重质量控制,根据不同车型对车载气瓶的安装位置、气瓶强度支架进行合理设计,设计图中应明确技术要求、安装使用说明等,从而指导采购、生产、安装、检验等,设计图应符合国家技术规范和标准规定,保证图形表达正确、统一、完整。外来的车载气瓶设计文件,应进行审查并确认。审查设计图样上选用的技术标准和验收规范应为现行标准规范,其安装材料选择、结构尺寸、检验与试验要求符合法规和标准的规定;检查图形表达是否正确、统一、完整;根据公司的制造能力审查外来文件工艺性,是否能满足设计文件的要求。生产中,若发生材料与设计文件不一致时,应办理材料代用手续。经设计人员同意可以代用,变更文件由材料、零部件责任人,设计、工艺责任人会签。

2.2 合理设计年限及开孔,防止应力腐蚀

压力容器的设计使用年限问题应该严格遵循《固定式压力容器安全技术监察规程》中的要求,图纸中应该明确给出压力容器的使用年限。设计者在设计时要认真考虑设计容器各方面的影响因素,提高其可靠度,不断减少其安全隐患。设计者可根据压力容器材料的耐腐蚀能力、最大腐蚀速度及内外部受到的压力差等,计算出此压力容器的最大腐蚀承受度及最大腐蚀速率后,可依据公式计算出容器的安全使用年限。其次,由于外部使用环境对于容器有较大的影响,设计者应模拟最恶劣的使用环境中推算其使用寿命。最后,设计者图纸设计时还应考虑到使用者对其寿命的影响,设计者应在图纸中标明使用条件,规范要求容器使用中的承压部件的状况、容器壁厚等参数。

压力容器属于厚壁接管,一般都需要进行补强设计。设计中可参照壳体材料的特点、性质、功能等进行优选和设计,要保证接管补强材料的材质同压力容器壳体材料性质一致,全面维护金属材质的融通性。在选择厚壁接管补强方法时,要确保接管材质强度等级同被开孔容器材质强度等级保持一致,然而,强度等级过高的接管材料并不能发挥正面的补强功效,甚至会有负作用,这会在整体上影响容器结构的牢固度与稳定性。如果接管材料强度等级较低,则需对接管壁做增厚处理,保证其良好的补强效果,同时适度控制接

(下转第27页)

(上接第25页)

管的有效流通面积,需要多重操作,不仅增加施工工序,也难以控制和确保开孔补强效果,有损容器功能与作用的发挥。设计时可采用无缝钢管技术,也可采用锻件加工技术,来优化厚壁连接补强技术,有效控制容器补强的误差,如果补强设计的压力很小,对于补强的质量与效果要求相对较小时,因此可以采用厚度适宜的无缝钢管,相反,则应该选择锻件加工技术。此外,设计中还可引入内伸管,所选择的内伸管的长度大小会在很大程度上影响接管的应力强度,一般情况下,内伸管越长,接头部位的应力强度则越小,而且通过引入内伸管,也能够发挥增强补强的功能。

2.3 设计时强化材料和热处理要求

车用气瓶应当按照规程、有关安全技术规范及国家标准与行业标准设计,设计文件应当由国家质检总局核准的检验检测机构进行设计文件鉴定,合格后方可用于制造。车用气瓶瓶体在进行材料设计时,应满足与所充装的燃气气体相容性的要求。制造纤维缠绕车用气瓶铝合金内胆的材料,应当具有良好的抗晶间腐蚀性能。盛装有应力腐蚀倾向气体的车用钢质气瓶,其瓶体材料实际抗拉强度不应当超过880MPa,实际屈强比不应当超过0.90。原材料无缝钢管表面应当采用超声检测,瓶体表面不得有褶叠、分层、裂纹等缺陷存在。采用气瓶标准规定以外的材料或者新研制的材料试制车用气瓶,其制造单位应当向国家质检总局提出试制申请,按照经批准的数量试制气瓶,其技术评审的结果经过国家质检总局批准后投入制造。如果现行气瓶采用标准以外的材料或新研制的材料,其材料制造单位应当按照经过技术评审的企业标准供货,车用气瓶制造单位,应当按照炉罐号对制造气瓶瓶体的金属材料进行化学成分复验,按照材料批号进行力学性复验,按照相应标准的规定进行无损检测、低倍组织复验。气瓶在制造过程中经过热处理改变材料力学性能,其所用的材料复验时可以不进行力学性能复验。

3 结束语

压力容器,尤其是车载气瓶的设计过程十分严谨,要严格执行国家的强制许可制度,设计人员也该具有较高的素质,把握好标准要求,不断提高设计水平,处理每个环节,不仅要遵守行业管理规范、标准的规定,还要充分优化设计方面的结构设计、计算方法、材料、焊接方法、检验检测等各方面,从而保证其使用安全。

参考文献:

[1]杨学萍.压力容器设计中常见问题及预防策略[J].中国机械,2014(02):57-58.

第9篇:化工装备安全技术范文

一、任务目标

坚持以“打非、治违、抓责任”三项行动为主线,认真落实两个主体责任,针对秋季安全生产特点,查找各企业存在的薄弱环节,突出重点,集中开展安全生产隐患排查治理和督查活动,严防各类安全生产事故的发生,确保第三季度安全生产形势稳定,为60周年国庆、十一届全运会及德洽会营造良好的社会环境。

二、工作安排

7月份,全面开展“安全检查月”活动。根据省政府“安全检查月”活动要求,各县市区主管部门、各民营企业要严格按照“六个不放过”要求:“不放过每一个水库和湖泊,不放过每一条河流和城市防汛通道,不放过每一个桥梁、涵洞和船舶,不放过每一个企业和岗位,不放过每一台生产设备和建设工程,不放过每一处人员密集场所”,开展一次拉网式安全大检查,全面排查各生产经营单位及其工艺系统、基础设备设施、技术装备、作业环境、防控手段等方面存在的各类事故隐患和不安全因素。确保检查不留死角、无缝隙覆盖、不走过场。要建立健全隐患排查治理工作机制,完善隐患台帐,落实整改责任、期限和措施。

8月份,全力做好事故隐患集中整改工作。各单位要在上半年隐患排查治理工作和7月份“安全检查月”基础上,集中精力,安排专门资金和专门力量,集中整治各类事故隐患,8月底前所有隐患必须整改完成。要把隐患治理与开展“打非、治违、抓责任”活动,推进安全生产“三项行动”结合起来,与安全生产重点行业领域专项整治结合起来,与推进安全保障能力建设和监管监察队伍建设结合起来,与安全标准化创建和全员培训结合起来,立足当前,着眼长远,全面强化安全生产基础,建立隐患排查治理长效机制。隐患排查治理过程中,对于非法违规建设、生产、经营和不具备安全生产条件的生产经营单位、建设项目,要按照“打非”工作要求,切实加大执法力度,随检查、随取缔;对于一时难以整改的重大隐患,必须实行政府挂牌督办制度,逐级落实整改责任、时间、措施和资金,跟踪治理,确保每条隐患逐一整改销号;对因整改工程进度原因8月底前不能治理消除的隐患,必须采取安全可靠的监控措施,确保万无一失,同时,向主管部门、市政府安委会办公室报送基本情况;对能够整改,而拒绝整改或者拖延不改的,要采取果断措施,责令停产停业整改,整改不彻底,隐患未消除,一律不予恢复生产经营。

9月份,集中开展安全督查活动。省政府确定9月份为“安全督查月”,根据要求,要制定隐患排查治理督查工作方案,明确任务目标、时间进度和工作要求,落实责任,加强领导,认真组织实施,集中开展三种形式的监督检查活动。一是政府督查,市里将组织督查组,对13个县市区进行督查;各县市区主管部门也要结合本辖区实际,对所有民营企业组织开展专业督查。重点督查开展“打非、治违、抓责任”和“三项行动”情况,政府监管责任和企业主体责任落实情况,隐患排查整改情况,重大危险源监控情况,汛期安全措施及应急管理等情况。二是执法检查,各主管部门要按照职责分工,对监管的企业进行一次全面的执法检查,督促企业落实主体责任。三是专家检查,对危险性大的重点企业、重点部位,要组织专家进行“诊断式”检查,帮助企业查找事故隐患,制定整改和监控措施。

整个秋季战役开展过程中,要充分发挥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职责,督促企业认真落实安全生产主体责任,将督查工作贯穿每个阶段。

三、排查治理工作重点

(一)危险化学品领域。危险化学品生产、经营、储存、运输、使用企业要严格执行各项安全技术规程和工艺纪律,及时做好防雷防静电设施的维护保养,实施全面检测,更换检测不合格设备设施。雷雨天气情况下,油、气储罐要停止装卸。要加强高温天气下生产储运设施温度、压力的监控,防止超温、超压工作,严格落实防暑降温措施,严防火灾、爆炸、泄漏、中毒事故的发生。要加强危险化学品建设项目试车环节安全监管,督促建设单位严格执行《山东省化工装置安全试车工作规范》和《山东省化工装置安全试车十个严禁》,全面推进危险工艺生产装置和高危险化工储存装置自动控制安全联锁改造。同时,要认真落实全市化工领域“四个一批”战略,突出抓好不符合安全条件的生产经营单位的关闭取缔工作。

(二)烟花爆竹领域。目前,烟花爆竹生产企业已全面恢复生产,由于前期停产治理整顿时间较长,大量订单积压,恢复生产后生产压力大,加班加点赶进度,给安全生产工作带来许多不利因素,再加上天气炎热高温,物的不安全状态和人的不安全行为增多,“三违”现象明显。因此,要组织专门力量,深入企业严盯死守,积极开展反“三违”活动,重点治理超定员、超药量、超范围、改变工房用途“三超一改”和违规使用氯酸钾等行为。对违法违规行为依法从严处罚,对不符合安全生产条件的,采取措施停产整改,整改不彻底的,坚决不予恢复生产。严厉打击非法生产经营烟花爆竹行为,重点排查出租场所、出租房,对非法生产经营活动坚决予以打击取缔。

(三)建筑施工领域。建筑施工单位要高度重视建筑施工领域安全生产工作,切实加强对建筑企业和施工工地的安全管理,严禁把工程发包给不具备相应资质的单位,或者超越资质许可范围,违法承包、违法转包工程。要加大对施工工地的安全检查频次,要重点抓好土方开挖、基坑支护、高大模板、起重吊装、脚手架拆装,以及拆除、爆破等危险环节的安全监管和检查,发现问题立即制止,遇雷雨、大风天气要停止塔吊操作等室外高空作业,严防坠落、坍塌事故。

(四)消防领域。要进一步加强消防安全工作,督促全市工矿商贸企业开展消防安全大检查,全面排查治理隐患,特别是要深刻汲取5月21日广东省汕头市厂房重大火灾事故教训,认真检查集生产经营、储存、住宿为一体的“三合一”建筑和“九小”场所,凡是一经发现和查实为“三合一”建筑的,要责成企业单位立即整改;凡是不符合消防安全的“九小”场所,立即责令停止营业,彻底整改隐患。建设、人防、水利等部门要抓好地下超市、地下停车场等地下建筑的防洪防汛工作,提前排查事故隐患,及时整改,严格落实应急措施,储备应急物质。

(五)冶金行业。要提高对冶金行业安全监管工作的重视程度,强化措施,认真落实安全监管责任,对照国家有关法律法规、标准规范规定,认真组织,对冶金行业开展隐患排查治理工作,重点排查治理冶炼、铸造的高炉风口平台、炉身、炉顶等重点区域和煤气、氧气等气体生产、储存、运输、使用环节及各种吊运设备隐患,防喷溅、防爆炸、防泄漏、防中毒、防坠落。

四、工作要求

(一)加强领导。各主管部门各民营企业要高度重视秋季战役,根据7、8、9三个月不同的工作任务和要求,结合各自实际,加强领导,成立专门领导小组,负责组织实施秋季战役,制定有针对性的方案,明确任务,落实责任,确保秋季战役扎实推进,取得效果。

(二)形成合力。安全生产工作涉及多行业、多领域,因此,各领导小组不仅要组织开展好系统内的各项安全工作,还要积极协调相关部门共同开展工作,密切配合,形成合力,及时总结经验,对工作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及时协调解决。积极构建“党委领导、政府监管、行业管理、企业负责、社会监督”的安全生产工作新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