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教师入职流程范文

教师入职流程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教师入职流程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教师入职流程

第1篇:教师入职流程范文

现代教育技术在高职《报检业务》课程教学中的应用,要充分考虑高职经贸类学生的学情、《报检业务》课程标准和教师的专业水平开发适合高职学生的《报检业务》教材,和《报检业务》课程标准而选择学习的内容,开发面对高职经贸类学生的实用性的、技能型的教材。同时根据学情、教学内容、媒体和教师的情况进行教学设计,最后对学生的学习效果进行学习评价。下图为现代教育技术在高职《报检业务》课程教学中应用模型。从上图可以看出,现代教育技术与高职《报检业务》课程的整合是一个非常复杂的过程,要考虑的因素非常多。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1.1以学习者为中心,进行《报检业务》课程教学设计因为高职《报检业务》课程的主体内容都是技能性很强的程序性知识,所以可以结合建构主义理论,在实际情境下或通过多媒体创设的接近实际的情境下学习,激发学生的联想,唤醒学生长期记忆中的有关知识、经验或表象,从而通过“同化”与“顺应”达到对《报检业务》课程新知识的意义建构。在真实或模拟的教学情境下,教师向学生布置学习任务,提供学生完成任务的必备知识和其他资源,在整个教学情境下,以学生为学习的中心。学生完成任务后,由教师对学生的学习效果进行学习评价。高职《报检业务》课程的主要内容之一为特殊货物出入境报检,教师可提供实际的教学情境,如常州淹城动物园从孟加拉国进口白老虎一只,空运至上海口岸,目的地常州淹城动物园。要求学生画出这只白老虎的入境报检流程。由于同学们基本上都去春秋淹城玩过,对淹城都有印象,部分同学看过那只白老虎,因而激发学生的兴趣和联想。这二节课的课程教学设计时间可以这样安排,五分钟任务部署,三十分钟知识讲授,三十分钟学生画出白老虎的入境报检流程,二十分钟对学生的学习效果进行评价,最后五分钟知识总结。《报检业务》课程的其他知识也可以这样进行教学情境设计。

1.2开发高职《报检业务》课程教学资源高职《报检业务》课程的教学情境设计,离不开大量的教学资源。如教材、实际教学案例、多媒体课件等。市场上的项目化的《报检业务》教材并不多,目前各高职院校所采用的项目化的《报检业务》教材在使用过程中,也存在很多的问题,教师需要大量的时间、补充大量的资料进行磨合。所以,高职教师需要广泛联系企业和已毕业的学生,采集企业的报检案例,结合自身的报检专业水平,编制适合学生特点、课标要求和自身要求的高职《报检业务》教材。另外,还要根据学生的学习、学情需要编制PPT课件、制作视频资料。这些教学资源与学生学习内容的比例至少要达到3:1。因为教学情境设计是静态的,而学生学习过程是动态的,所以教师需根据学生的学习过程的实际情况作一些调整,以适应现场学生的学习需要。

1.3多媒体与《报检业务》课程的整合高职《报检业务》课程的教学内容比较枯燥,如果按照课本内容照章讲授,知识过于抽象,学会感到枯燥乏味,激不起对课程的兴趣与学习热情。现代教育技术提供的多媒体,信息容量大、范围广、速度快,这种图、文、声结合的多媒体教学设计,使学生受到多维刺激,容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讲解入境一般报检的时,可以用图片、PPT和视频制作出入境一般报检的流程,使学生可以直观的感知,使抽象的概念具体化,这样学生就不需要对入境一般报检的流程硬性记忆。上例中常州淹城动物园从孟加拉国进口白老虎一只,空运至上海口岸,目的地常州淹城动物园。教师在布置任务的同时,可以提供淹城白老虎的相关视频,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1.4对《报检业务》课程学生的学习效果进行学习评价现代教育技术运用于《报检业务》课程教学中,是以学习者为中心,其主要目的是使学生学会。所以,上例两节课的课程教学设计中,五分钟任务部署,三十分钟知识讲授,三十分钟学生画出白老虎的入境报检流程,必须要留下二十分钟对学生的学习效果进行评价。评价一方面看看学生学习的效果如何,一方面可以反馈信息,改进教师的教学设计。例如本例中,大部分同学所画的流程五花八门,难以统一,小部分同学不知从何入手。教师可以调整任务布置的细节,将任务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将本流程所有不同部分标准化,发给学生,要求学生排顺序;第二部分,将完整的流程不同的部分去掉,要求同学们以文字补上,看看与标准是否相同;第三部分,画出完整的报检流程。这样,通过任务分解和循序渐进,学生就不觉得画出完整的流程有什么困难了。

2现代教育技术在高职《报检业务》课程教学中应用要注意的问题

2.1教师需充分利用现有的教学资源现代教育技术在高职《报检业务》课程教学中的应用,对任课教师提出了很高的要求。首先,教师要对《报检业务》的教学内容非常的熟悉,对知识点理解要透彻;其次,教师应具备双师型素质,对企业的实际报检业务流程非常的熟悉,这样才能对学生设计的报检流程进行有效的指导;最后,教师需要收供大量的企业报检案例或实际生活中报检案例并对案例进行开发与设计。教师要做到以上几点,非常困难,特别是教材中的技能知识均以实际案例写成的话,一个人根据是无法做到的。所以教师需要充分利用现有的教学资源,如《报检业务》精品课程、图书馆电子资料、教育主题网站、外贸论坛、微博等,以进一步提升自身的专业水平,补充自身教学资源的不足。

第2篇:教师入职流程范文

关键词工学结合 难点 教工结合

2006 年3 月,教育部在《关于职业院校试行工学结合、半工半读的意见》中明确指出,职业院校将把推进工学结合、半工半读作为学校改革发展的基本方向。2006 年11 月,教育部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中又特别指出,要大力推行工学结合,突出实践能力培养。毋庸置疑,工学结合已经成为新形势下加快职业教育发展的根本出路。国际贸易专业作为高职经济类一个主要专业,也应适应这种趋势。

目前高职国际贸易专业教学中,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是分开进行的,即先进行理论教学,后进行实践教学。这种教学内容和教学模式使得学生不能完整理解国际贸易业务的全过程,理论和实践教学相脱节。因此,高职国贸专业实现传统教学模式向任务驱动、项目导向、企业课堂、工学交替等新型教学模式的转变已迫在眉睫。但在现实中,高职国贸专业要想实现“工学交替”“项目导向”等新型教学模式还存在一定的难点。

1 国贸专业教学模式转变难点分析

1.1 外贸企业积极性不高是关键

企业积极性不高的问题是国内职业教育普遍存在的问题。其原因是因为学校以育人为第一目标,追求社会效益,而企业则以赢利为第一目标,追求经济效益。两者相矛盾。究其主要原因,是国家和政府没有相关的优惠政策,企业接收职业院校学生实习无利可图,有时还会给企业带来一些困难。所以,很多企业不愿意安排学生顶岗实习或工作。学校为学生安排实习和工作有一定的困难,要安排专业对口的工作更难, 学生工作要取得报酬更是难上加难。

1.2 企业管理层传统观念问题

由于我国的高考制度的原因,进入高职院校学习的学生普遍分数不高。因此给一些企业造成一种错觉,认为高职学生各个方面普遍能力差,不愿接受高职学生在本企业就业或顶岗实习,在当前经济不景气,高校学生就业普遍比较难的情况下,这种观念更加固化。

1.3 外贸行业企业特性

外贸行业对学生能力要求较高,特别是外语能力,而这正是大多数高职国贸专业学生的薄弱之处,这是外贸企业不愿接收高职国贸专业学生顶岗实习的一个重要原因;另外,由于涉及商业机密,外贸企业也不愿学生参与其项目;最后,外贸岗位的特性也决定了外贸企业不可能安排大量专业学生在本企业顶岗实训。

基于以上原因,笔者认为要想解决难点,顺利实现教学模式的转变,实现专业教师的“教工结合”和外贸企业资深业务员的“工教结合”是解决“课堂进企业”和“工学结合”的关键。在实现专业教师的“教工结合”方面,笔者认为应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2 实现专业教师与企业的“教工结合”是关键

2.1 专业教师自身加强素质

要想实现“教工结合”,首先,专业教师要有紧迫感,努力加强自身素养。

我们都知道,外贸业务的前奏:谈判,沟通在外贸业务流程中实至关重要的,决定外贸业务能否持续下去。教师和学生要形成这样的意识,谈判,沟通能力远比执行过程更重要。现在外贸企业很大一部分业务是通过网络进行的,这就对专业教师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熟悉掌握商务函电的写作;除了能运用口语和外商面对面或通过对话进行沟通外,还要求能熟练利用相关软件(例如:msn)和外商进行沟通。因此,除了熟悉外贸流程细节外,外贸专业教师要在这方面加强自己的素质。同时,在平常教学中,注意锻炼学生这方面的素质,例如,提交外贸函电练习的方式应不局限于传统的形式,可以要求学生通过邮件进行提交;在课堂上,尽量多用英语和学生对话。

2.2 鼓励专业教师下企业,跟踪项目

目前来说,国贸专业建立校外实训基地有一定的困难,校内模拟实习基地的建立是解决学生实习的一条好思路。根据目前国内外贸企业的工作情况, 我们可以建立一个外贸模拟实验室, 为学生提供仿真的外贸实习环境。实习时, 可以将学生分为多个组, 充当每笔交易中的出口方、进口方、货运方、银行、海关、商检等, 按照实际的外贸公司的各种手续, 针对课本上的知识有计划地实践外贸业务的全过程。一笔交易结束, 各组同学还可以轮换, 轮流扮演出口进口海关商检等角色, 使每个同学都能经历外贸手续中不同部门的实践, 全面地掌握所学知识。当然, 这种外贸实习模拟试验室的建立, 要求专业教师有比较全面的知识。

为了掌握外贸实践经验,更好辅导校内实训,高职国贸专业教师应积极下企业锻炼。事实求实,教师下企业比学生下企业更容易。教师可以根据自己的人际关系网寻找企业,同时教师具有扎实的理论功底,普遍较高的外语水平,能为企业带来一定的效益。

当然锻炼的标准不是看时间的长短,而是具体去追踪某笔外贸业务,从谈判,签订合同,到核销退税整个外贸流程。这样能熟悉整个外贸流程并掌握细节知识。随后,专业教师可以把该笔外贸业务流程用文字表述出来(涉及商业秘密的环节,做出相应的改动),作为学生的校内实训的素材。这样能让学生的校内实训最大程度上接近实际。

2.3 对专业教师进行培训

除了鼓励专业教师下企业锻炼外。我们还可以把外贸行业资深业务员请进校园,对我们的专业教师进行培训,培训的内容也要采取项目驱动的形式,应是一笔业务整个外贸操作流程。这种操作方式切实可行的。外贸行业一般有旺季和淡季之分,我们可以在淡季时把业务员请进校园,这样既可以增加他们的收入,也能提高我们专业教师的水平。

参考文献

[1]俞促文,朱方来.高等职业教育实践教学研究[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4.

[2]张英.职业院校“工学结合”的难点与对策[j].辽宁高职学报.第十卷.第三期.2008.01.10.

第3篇:教师入职流程范文

关键词:现状分析;保障体系;工作流程;大专业加定向培养

1动漫人才现状分析

我国动漫产业是二十一世纪迅猛发展起来的“新”产业,已经走过十几年的历史,说它“新”主要体现在经过这十几年的飞速发展,从最初的动漫行业已经转变为动漫产业,据不完全统计,动漫企业从数百家发展到了5600多家,从业人员超过了20万,动漫片年产量超过了22万分钟。2008年12月,文化产业部出台《动漫企业认定管理办法(试行)》,到2012年6月全国已有三批390家动漫企业通过了动漫企业认证。据专家估计这个产业应该是年产值约300亿元人民币,每年至少有万人以上新加入到该行业谋发展,至少还有10倍的发展空间的产业。

虽然动漫前景广阔,但从目前动漫专业的就业形势来讲不容乐观。动漫专业就业率持续走低、且薪资较低的专业,属高失业风险型专业。这说明当前动漫专业的就业形势还是比较严峻的。就业形势与动漫产业近年在中国的火热景象有相当强烈的反差。因此,我国当前的动漫人才教育值得反思。

1.1专业设置定位不准

现阶段,我国高职动漫教育与动漫行业发展脱节,师资、教材、教学体系不完善,课程设置、教学安排与本科动漫几乎没有区别。

高职毕业生应该定位在动漫产业生产一线,从事简单的制作环节,甚至乐意从事管理或市场营销。但目前高职培养的学生不了解制作实际,必须经过用人单位岗前培训才能上岗,发展后劲不强,岗位迁徙能力不足。笔者认为根据现在不同的教育层次,不同的教育对象,应该有着不同的培养定位,那么作为培养服务于社会的职业技术人才的动漫教学有着自身的特点和培养定位。

高职的动漫教学应更强调的是学生的造型能力、制作能力。实现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对接,结合生产实践组织教学,对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实训,提高学生的操作技能。

1.2专业课程体系不适应现阶段高职教育发展

由于高职类动漫教学在我国很少有经验可寻,所以在教学上还是依照本科的传统模式,仍旧停留在教师循规蹈矩全面的讲解上,学生在学习中缺乏主动性,很难主动的理解老师讲解的内容,这种教学促使了学生的正常思维,如果一旦遇到棘手的问题,应变能力以及创造能力就显不足,这就是为什么我们高职动漫专业学生很难受行业所用的重要原因;反之,如果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多注重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让学生形成以创新精神为主导的终身学习理念,这样就能培养出适应行业市场需求、能力强、素质高的动漫人才。

1.3课程保障体系缺失

建设一支理论基础扎实、又有较强技术应用能力的‘双师型’教师队伍是课程质量的保障体系的一环。

动漫是应用型专业。教师执教能力对学生的影响不能忽视,而我们动漫教师基本是出大学校门进高职校门,没有动漫行业的从业经验,专业知识基本停留在专业理论层面上。对动漫行业的工作流程了解肤浅、不了解或者涉足不深,只能按照教科书的例题照猫画虎。

高职院校动漫专业与动漫行业互动不够,或者联动不深入,企业几乎没有参入教学过程,理论与动漫行业实际发展严重脱节,动漫专业课程保障体系形同虚设。所以培养的学生不能被企业所用也是理所当然。

2基于“工作过程”高职动漫专业设置的思考

2.1以市场要求为导向设置培养模式

加强人才培养,提倡“产――学――研”有教学模式,动漫人才培养定位,主要分为三个方面,即创意研发人才,加工制作人才和经营开发人才。每一个阶段都是整个动漫生产过程中不可或缺的,每个阶段都为下一个阶段服务,相辅相成。而高职教育的定位是动漫产业中的加工制作人才和经营开发人才。

国家发改委颁布了《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2011年本)》。共列1399条,其中鼓励类750条,限制类223条,淘汰类426条。该指导目录明确了我国产业结构调整的大方向和基本要求。而动漫业隶属鼓励类第二十八项信息产业中第43条:数字音乐、手机媒体、动漫游戏等数字内容产品的开发系统。

动漫产品的利润生产管理主要体现在创意研发和经营开发上,目前我国动漫加工制作人才相对创意研发和经营人才储备充裕,实际情况一方面由于创意研发人才和经营开发人才缺乏大大制约了我国动漫产业化的速度,而另一方面,动漫制作高端人才的缺乏,导致国内一些影片制作还要高薪聘请国外的制作人,其主要原因在于动漫人才的供需严重失衡,而对创意研发和经营开发人才的需求更直接影响我国动漫产业发展。

2.2课程体系与岗位工作过程对接

工作流程:从影视动漫产品生产流程看高职动漫专业人才培养定位。笔者在动漫行业从业几年,比较熟悉其工作流程,工作流程主要包括三大部分(如图1):

图1动漫行业工作流程

由上图可以看出动漫产业,是一门综合的艺术门类,它集音乐、美术、艺术设计、戏剧表演、建筑、摄影、计算机图形学于一体。现今高职动漫专业学生想在短短几年的时间掌握全部学科是有难度的,即使在普通本科院校,动漫专业人才培养上有时也显的捉襟见肘,究其原因不难发现大多数动漫专业在当前教育大框架下“一统式”的发展,脱离了该行业发展的特点,对学生进行“百科全书式”的培养,学生被动的接受知识,表面上样样涉足,实则其中极少精通,临近就业上岗往往还需要到企业六个月甚至更长时间的培训上岗,不能实现零距离就业,高职动漫专业把人才培养定位于能适应动漫产业各环节的制作人员,谈化了动漫片制作技术以及各环节的专业性,毕业生一旦进入行业发展由于动手能力差,最终难以适应企业发展的需要。所以,根据笔者的教学实践认为,以影视动漫产品工作流程进行高职动漫专业人才培养是行不通的。

2动漫产业发展方向决定动漫专业培养方向

我国动漫专业教育局限于动漫产业的中间环节,这样的重叠性的教育已经使得动漫人才的无序竞争与教育资源的浪费,直接导制动漫产业衍生产品开发与销售等人才的匮乏,由于很多动漫企业手上拥有大量的动漫中期制作人员,所以只能沦为承接外单为主的动漫企业,在逆境中努力求生存。动漫产业链的角度进行高职动漫专业人才的培养定位是高职动漫教学的必有之路,并且非常适合高职模块式教学的发展,但现阶段我国的高职动漫教学以及动漫产业市场还需要一段时间的发展,才可能使高职动漫专业人才培养回归以动漫产业链的需要上来,因为这需要动漫行业以及教育界的达成共识,以及共同努力。

3采用“大专业加定向培养”模式

高职动漫专业人才培养应坚持“一个平台,专向发展”。也就是说,学院动漫专业为将来想从事动漫创作的同学搭建一个发展平台,前一年学生统一学习综合基础课程以及专业核心课程;后一年半根据自己的喜好、兴趣选择动漫这个大的学科内的主攻方向。教师在学生定向之前按照动漫工作岗位群的特点为两个不同的学习方向:其一,有发挥美术特长,以插画、平面动漫(描线、修型、上色)。其二,重点掌握软件应用、以及影视合成剪辑等专长。让学生在兴趣的基础上进行学习,找到学生兴趣与行业发展的契合点,既让学生术有专攻,专业又可以对接市场,满足了工作岗位对从业者的要求,教师教学要让学生在团队合作中去完成任务,教学形式以个别辅导和小组教学为主;另外,秉承高职教育“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走产学研结合的发展道路”办学理念,在此基础上独树一帜、多样性的发展,在专业设置上新增如“动漫前期企划、动漫产品营销与服务、动漫衍生产品开发与管理”等专业,使动漫专业这个大的综合性的艺术门类更加细化,从而也增强了动漫服务社会生活的能力,这样经过几年的发展动漫产业里就活跃着一群通制作、善策划、懂市场、精服务的动漫人才,这样才有利于整个动漫产业的振兴与发展。

4小结

为了解决高职动漫人才的无序竞争与浪费,各高职院校应结合自身的能力,重新审视人才培养目标与定位。1)加强动漫教师“双师素质”的培养,教师到动漫专业挂职锻炼。2)高职动漫专业人才培养应坚持“一个平台,专向发展”,采用“大专业加定向培养”的专业设置模式。3)关注动漫产业链,增设如“动漫前期企划、动漫产品营销与服务、动漫衍生产品开发与管理”等专业。

参考文献:

[1] 乔俊.高职动画人才培养的现状与探索[J].成功(教育),2011(12).

[2] 李珊珊.探析高职动画专业的人才培养模式[J].美术教育研究,2011(6).

[3] 万江.高职动画专业课程设置探索[J].美术大观,2009(9).

[4] 符繁荣.论高职动画类专业“工作室”教学模式[J].新课程研究高等教育,2010(4).

[5] 杜一宁.高职动画专业建设理论与实践问题探讨[J].辽宁高职学报,2010(7).

[6] 夏文秀.高职动画类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与思考[J].中国成人教育,2009(23).

第4篇:教师入职流程范文

关键词: 中高职 课程衔接 模块化 信息化

我国新的十三五规划及总理2016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多次明确提出“中国制造2025”、“大国工匠”等一系列与职业教育息息相关的内容与政策。笔者认为,职业技能教育是培养“大国工匠”与实现“中国制造2025”的关键切入点与重要基石。简单分析我国的职业教育现状不难发现,目前承担职业教育的主体是中高职,缺乏本科的参与,虽然本科教育中有应用型本科,但应用型本科走理论型、研究型模式。这是由于人们对职业教育认识的长期存在偏差造成的,故这一现状可能会长期延续,这就导致高职教育成为职业教育体系的最高阶段。如何对中高职进行有效衔接关系到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构建,是实现职业教育走向终身教育的核心环节。中高职衔接涉及培养计划、教学安排、课程等多方面的衔接,其中中高职课程衔接是核心。中高等职业教育的共同目标以职业能力培养为核心,要实现这个目标的关键是实现专业技能课程的有效衔接。笔者认为,不同层次的职业教育专业技能课程要有效衔接整合,必须从以下四个方面着手:一是在不同层次的同一课程之间进行明确的划分界定,在此基础上两者之间应存在递进性关系,而不是重复出现;二是以职业能力培养为目标需找到着力点,实现企业与职业教育的无缝对接;三是适应学生新的需求变化,激发学生的兴趣;四是注重培养学生的职业素养。笔者从汽车维修专业核心课程着手,围绕以职业能力发展为主线,结合江苏省汽车专业中高职课程衔接课题的要求,具体说明该课程在中高职衔接中如何从以上四个方面进行。

一、汽车维修专业核心课程中高职衔接中的划分界定与递进关系。

中职和高职在汽车维修专业核心课程中各自采用类似的语句描述该课程的职业核心技能,两者之间缺少明确的划分界定,如果中职的学生通过“3+3模式”进入高职后,在差不多的教学目标与教学内容下学习,就连教学手段与教学模式也具有极大的相似性,不仅造成资源浪费,而且不能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笔者通过走访多所中专、中技与中职学校发现,他们对汽车维修专业核心课程的教学内容按照传统的各大总成先进行理论学习,学完后再进行为期几周的结构原理认识与主要总成的拆装实训,不涉及故障维修的内容。教学内容中理论教学由教学部门按教学大纲安排教学,而实训教学由实训部门负责。专业理论教学和实训教学分段实施,理论教师和实训指导教师各负其责。对于刚刚从初中上来的学生来说,该种教学内容与模式与原来学科式的教育模式相似,对于中职学生而言比较适应。根据笔者在高职教学一线多年的观察发现,在这种教学内容与模式下的中职升到高职的学生基本掌握汽车维修专业核心课程中的结构与原理,具备简单的拆装能力,但对拆装中的技巧与注意事项及常见故障诊断维修缺乏了解。故在汽车维修专业核心课程中将中职学生界定为:掌握了汽车各大总成的结构与原理同时具备一定的拆装能力。考虑到中高职衔接递进的关系,对高职学生的界定应回到高职教育培养高技能、高素养型人才的主线上,故在汽车维修专业核心课程中对高职学生的界定为:(1)能够运用常用维修工具对汽车进行日常维护,对常见故障能进行正确的诊断、排除与维修;(2)能够独立查询资料、学习,具备获取新知识技能的能力;(3)能够制订工作计划、熟悉工作流程、生产质量的控制及工作评价;(4)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严谨的工作作风与团队合作精神。通过在笔者所在学校汽车专业一段时间的教学实践,将汽车维修专业核心课程中传统的各大总成的教学内容变成若干个核心能力模块,将每个模块的教学内容与具体的汽车故障相对应,将原来的若干个核心能力模块进一步细分为若干个技能模块。所有教学内容按照各核心模块从理论学习与考核核心模块总成的虚拟及实际拆装学生团队制定技能模块常见故障的诊断分析流程表学生团队的任务分工单及注意事项技能模块常见故障的虚拟及实际排除与维修操作学生团队小结教师评价这七个步骤进行。在这七个步骤中,学生是整个流程的主体,教师只是起到导学、协调监督与工作评价的作用。故传统的教学模式无法完成这种模块化的教学任务,只有借用信息化的手段保证整个过程的有序进行。在汽车一体化教室中配备多媒体、拆装维修工具、各大零部件总成及解剖结构。通过多媒体动画及网络视频展示构造原理;通过拆装维修工具、各大零部件总成及解剖结构让教师示范并讲解拆装维修的技巧与注意事项。为了将教师的示范拆装动作更清晰地展示给全班同学,学院配备MVBS数据同步传输示教设备,该设备通过多个摄像头及传输设备将教师的具体操作清晰地传输至多媒体投影屏幕,解决传统教学中教师的示范操作只能让最前面的学生看清,后面的学生无法看清教师具体操作的难题。

通过在汽车仿真机房安装多个车型的虚拟拆装仿真软件,让学生按照教师在一体化教室中操作的流程进行虚拟拆装演练,熟悉拆装的注意事项及步骤。教师在整个过程中解决学生的疑问及评价学生完成的质量。

虚拟故障的排除与维修目前首先在仿真机房的虚拟维修软件上进行,以后将在学院计划配备的虚拟台架中进行,然后在学院现有的台架中进行故障诊断、排除与维修,通过虚实结合的方式不仅让学生掌握故障诊断的思路与维修的步骤还便于学生领会维修的技巧,而且教师在整个过程中注重引导与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维修流程熟练程度与对维修质量的控制。

对汽车维修专业核心课程中各模块的难点进行制作微课并传至学院开发的指定网络平台,该平台还制作了微信公众号,学生可以通过手机扫二维码添加关注的形式或使用电脑登录该平台反复查看。同时教师通过手机或电脑到学院开发的指定网络平台对学生进行任务布置并相互进行交流同时对某些厌学的学生进行动态跟踪,形成有效的互动与监督机制。

二、以职业能力培养为目标,实现企业与职业教育无缝对接的着力点。

高职教育的最终目的是为企业培养高技能、高素养的复合型人才,故以职业能力培养为目标,实现企业与职业教育无缝对接应以“校企合作”为根本着力点。采用适合高职教育的“校企合作”模式,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

1.高职教育应面向企业,与企业的需求深度融合。

以企业调研为主要手段,并与相关企业专家进行广泛研讨对主要职业岗位(群)进行分析,再对每个职业岗位的工作任务分解到每门专业核心课程,提出就汽车维修专业核心课程的模块化教学内容及具体要求。

2.打造模块化与企业化虚实结合的综合实训车间。

按照汽车维修专业核心课程模块化的教学模式配备各模块的教学设备,包括汽车一体化教室,用于构造与原理的讲解及总成拆装的教师演示;包括汽车仿真实训机房,用于虚拟拆装的演练与考核;汽车虚拟台架实训室,用于模拟故障的诊断、排除与维修。专用的网络平台用于学生通过手机或者电脑对里面教师的微课进行反复的学习,同时通过该平台教师可以布置任务、答疑等多种交流方式来实现学生与教师的有效互动。在此基础上,按照汽车维修企业汽车机电维修、售后服务接待等岗位中对应的汽车维修专业核心课程部分,配备各大总成的维修车间与整车维修工位按照维修企业的接待流程让学生真实的模拟实际工作场景。

3.采用企业与学校“双导师制”的方式。

利用学院与文峰集团、太平洋集团等汽车服务企业的合作,采用每周三、周五下午由以上企业里的技术骨干到我院对该课程中所学模块的难点及综合程度高的故障进行现场讲解与操作演示,并制作成微课视频传至学院开发的指定网络平台供学生反复学习操作技巧与诊断思路。接下来由学院教师组织学生以团队的形式对这些项目进行实践操作并对每个团队进行考核。同时对于维修企业中新开展的项目安排到这些企业中由技术骨干进行现场讲解与操作演示,制作视频传至学院开发的指定网络平台,这样不仅利用企业对最新技术有了规范化系统化的操作步骤,而且节省了学院对实训设备的投入。

三、适应学生新的需求变化,开发学生潜能,激发兴趣。

我们面对的主体为“90后”的学生,他们的思维方式与学习习惯与我们相比,发生跳跃式的改变。他们的思维方式极富想象力与创造力,不喜欢那种循规蹈矩的思维模式,而喜欢接受新事物,对网络终端掌握熟练,自我意识强;他们的学习习惯更喜欢直观、独立性强、短小碎片化的技能型知识。针对这些变化,结合汽车维修专业核心课程的特点,通过笔者的教学实践,主要采取了以下措施。

1.在各大模块学习中,由于中职学生已经掌握了汽车汽车维修专业核心课程中的理论部分。故在教学中采用改变传统由前至后的学习方式,改为由学生按照投票方式自主选择学习的模块,增强随意性与不确定性。

2.在制定技能模块故障的诊断、排除与维修流程中,由学生自主组建团队,同时在不同的模块可以重新按照学生的意愿组建新的团队。

3.在虚拟拆装与虚拟故障诊断、排除与维修过程中借用软件及计算机实现。对于学生而言,既有新鲜感又有亲切感,极大地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学生的参与度极高,极大增强教学效果。

4.通过教师对难点的微课、企业骨干对新技术的讲解与操作视频等一些碎片化的技能型知识片段让学生在学院开发的指定网络平台随意的通过手机与电脑在任意时间与任意地点观看学习,同时在学院开发的指定网络平台通过手机或电脑与教师进行互动交流。

5.在整个模块学习的流程中,教学的形式更多地采用集中讨论与评价的模式,让学生极大的参与并主导整个过程,教师更多的只是引导、监督与评价。

6.每个技能模块与实际的故障对应并模拟维修企业的真实场景,学生每学完一个技能模块最终都会在实车上进行实践操作直至完全掌握该项技能,等整个核心模块学完,学生就能对汽车中该模块的常见故障进行实际的诊断、排除与维修。这对于学生而言,极大增强了自信心与成就感。

四、注重培养学生的职业素养。

对于中职升入高职的学生而言,其基本没有职业素养的概念。结合本门课程的特点,通过教学实践,笔者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职业素养。

1.规范的操作。

在各大模块教学中,老师在汽车维修企业技术骨干的指导下,规范自己的维修与拆装步骤并在向学生演示时进行强调,同时在拍摄的微课中提出各种常见的不规范操作,避免学生犯类似的错误;在企业骨干来学院上课并制作的视频中,添加规范的操作流程与注意事项,让学生掌握规范操作的要领。

2.团队合作意识与集体荣誉感的养成。

在每个模块的教学中,由学生自己组建团队完成对技能模块的诊断分析、排除与维修的整个流程。每个模块完成后,对于每个团队完成情况由教师进行打分。对于三个以上技能模块完成较好与较差的团队,进行总结汇报一次,由全班一起讨论各团队优劣的关键点,并在此基础上让完成较好的团队的经验进行推广;让完成较差的团队提出整改方案,由教师跟踪改进效果。这样不仅有利于让其他团队在后面模块的学习中有参照,而且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与集体荣誉感。

3.爱岗敬业、实事求是的工作作风及严谨的工作态度的养成。

在每个模块的教学中,从出勤、迟到早退、制定的故障诊断的分析流程表准确完整性、维修质量控制的好坏方面进行加权打分评出敬业优秀团队与不敬业团队。以三个技能模块为界限,让这三个技能模块中敬业优秀团队与不敬业团队的部分人员互换,让敬业的学生带动不敬业的学生,由教师动态跟踪效果。

通过对汽车维修专业核心课程实施模块化教学的同时借助信息化的手段,紧紧围绕职业能力培养这一核心,采取以上提出的一系列措施实现中高职汽车维修专业核心课程的有效衔接。笔者通过初步实践,取得一定的教学效果,这将为其他职教专业的中高职课程体系的衔接提供一定的借鉴作用。

参考文献:

[1]徐国庆,石伟平.中高职衔接的课程论研究[J].教育研究,2012(5):23-27.

[2]张钱斌.高职汽检专业“工学结合―技能导向”人才培养模式探析[J].安庆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2,18(2):129-135.

[3]张新科,王斌.高职专业导师制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设计[J].职教论坛,2012(5):79-82.

[4]张东燕.信息化技术在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教学中的实践与探索[J],交通职业教育,2014(04):31-33.

第5篇:教师入职流程范文

【关键词】教育信息化;高职国际贸易专业教学;资源利用

一、教育信息化在实际教学应用中的优势

教育信息化在实际教学应用中的优势主要包括以下几点,第一,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以及创新能力,教学目标就是为社会培养具有创新能力以及实践能力的人才,使学生在正式工作中具备较高的职业素养,进而提升与岗位之间的匹配程度。在此过程中应用教育信息化,能够对教学资源展开整合,提升学生在学习中的分析能力、思维能力等,同时还能够让学生对教学资源展开充分利用,提升学生在学习中的创新意识,进而达到提升学生实践能力以及创新能力的目的。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在实际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利用教育信息化,对教学中的专业术语展开讲解,利用图片或者是视频,使学生充分理解其中的含义。尤其是刚刚接触专业知识的同学,通过这种图片以及视频的方式,能够对专业知识展开多方面、深层次的理解,为接下来的教学奠定基础。目前,我国针对人才培养制定了相应的培养目标,在此过程中需要提升人才的技能,学生在提升理论知识的同时,提升自身的专业技能,最终达到提升学生综合能力的目的。由此可以看出,目前对人才的定义不仅仅是高学历,还需要具备高技能水平以及实践能力,只有这样才能满足时代对人才的需求。而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应用教育信息化技术,能够对学生展开全面的技能培养,同时还能够减少学生毕业工作之后在岗位中的适应期,最终达到提升学生实践能力以及综合水平的目的。

二、高职国际贸易专业教学的特点

高职国际贸易专业教学将技术应用型人才作为主要的培养目标,在此过程中,学生需要具备缮制进出口单据、熟悉进出口流程以及掌握进出口法律法规的能力。因此需要对学生的实践能力以及分析能力展开全面培养,无论是在实际教学还是教育信息化技术应用的过程中,都需要根据高职国际贸易专业教学的特点展开。高职国际贸易专业教学中的知识结构具有层次性,首先,国际贸易的相关人员需要确定国际贸易的内涵,知道国际贸易的产生、发展以及作用等,同时还要了解其他国家针对国际贸易采取的政策以及措施等,只有这样才能保证对国际贸易展开全面有效的认识。因此,高职国际贸易专业理论知识是教学的基础,只有掌握基础知识,才能够对国际贸易展开更加全面的了解。其次,针对高职院校,其在经营教育的过程中,需要将自身特色充分发挥出来,将贸易结算以及业务操作作为核心内容,对学生的业务实践能力展开培养。最后,学生的知识应用能力,同时这也是高职国际贸易专业教学中最重要的一个环节,在实际教学中,通过对学生展开审单练习、结算练习等,提升学生知识的实践应用能力,明确自己在知识运用中存在的问题。高职国际贸易专业教学具备较强的连接性,国际贸易需要根据一定的流程展开,其中每项流程在实施过程中都具备较强的连接性,并不是独立存在的。通常情况下,上一个环节是下一个环节的基础,如果其中一个环节中出现问题,则整个贸易过程都会受到影响。

三、教育信息化在高职国际贸易专业教学中的应用策略

1.将多媒体技术与教学相互结合

多媒体技术是教育信息化中的主要内容,在此过程中,需要根据高职国际贸易专业教学中的不同阶段,应用不同的多媒体教学方式。目前在高职国际贸易专业教学的过程中,多媒体技术已经形成了较为完善的理论体系,大大提升了最终的教学质量。例如,在硬件建设方面,学校可以建立多媒体教室,满足教学需求,在课堂上,教室利用信息化的教学手段。其中主要包括教学设计、网络教学资源的应用以及教学课件的设计等方面内容,都是多媒体技术的应用成果。教师利用课件对知识展开全面讲解,鼓励学生利用网络中的教育资源展开学习,遇到问题在网络上展开信息搜索、整理、分析、总结等,进而解决问题。另外,教师还可以让学生自己制作学习课件,并在班级中向同学们展示出来,这种方式能够加深学生对展示的理解和应用,将多媒体技术的效果充分发挥出来。由此可以看出,将多媒体技术应用在其中,能够保证学生在高职国际贸易专业教学课堂中的参与程度,进而提升教学质量。

2.展开高职国际贸易仿真模拟教学

高职国际贸易专业中的模拟仿真教学是教育信息化应用的主要途径,在此过程中,教师可以为学生提供一个仿真模拟的平台,该平台在实际建设的过程中,将信息化技术、现代化技术以及仿真化技术应用在其中,并对以上技术展开集成化处理,进而对高职国际贸易展开仿真模仿。学生在此过程中能够将自己在课堂中学到的知识应用在其中,进而提升自身的专业能力和知识应用能力。高职国际贸易专业仿真教学模型的建立,主要包括个性化教学以及些协作化教学两部分内容,个性化教学指的是,教师在展开仿真模拟教学的过程中,尊重学生之间存在的差异性,制定不同的教学计划。协作化教学指的是学生以及教师扮演不同的角色,相互合作,共同完成贸易交易。在此过程中学生可以充分利用自己所学的知识,完成相应的教学任务,进而提升最终高职国际贸易专业教学质量。

3.提升网络资源的利用效率

目前已经进入了信息化的时代,因此将信息技术应用到高职国际贸易专业教学中,是目前最有效的教学方式。目前在网络具备大量丰富的教学资源,教师以及学生需要对其展开充分利用,同时对课程内容展开更新和调整,激发出学生内在的学习潜力。例如,教师在正式授课之前,对网络中的教学资源展开充分整合,选择具备时展特点的信息资源,并将其应用在实际课堂教学中。网络中的教学资源具有更新速度快以及信息丰富等特点,能够帮助教师以及学生展开深入学习和研究。在此过程中,教师还可以开设国际贸易动态专栏,专门对目前的国际贸易发展趋势、发展动态等知识展开讲解,如果其中涉及到专业用语,可以利用网络资源帮助学生理解和消化,这种方式能够使学生充分了解到当今时代国际贸易的发展进程,使其掌握针对性的知识技能,为今后学生在工作中的实践能力以及适应能力打下基础。目前国际贸易的变化以及调整速度非常快,不能仅仅依靠教材中的内容对其展开教学,需要通过网络实时掌握国际贸易的发展动态,只有这样才能对网络资源展开充分应用,最终达到提升高职国际贸易专业教学质量的目的。

4.充分利用现有的设备和资源

在网络信息时代,目前的设备以及资源的数量较多,为了保证高职国际贸易专业教学质量,需要对现有资源以及设备展开充分利用。部分高校仍然存在设备使用情况不足的现象,甚至部分院校将设备作为摆设,并没有真正将其应用在实际教学中,导致设备的应用效率始终没有提升,教学质量也无法提高。因此在实际教学过程中,需要对现有的设备以及资源展开充分利用。例如,在实际授课的过程中,可以利用网络教学案例对学生展开知识讲解,这种案例讲解的方式,能够使学生对国际贸易的真实情况展开了解,将整个国际交易情况展示在学生面前,对其中的每个流程展开分析讲解,最终达到知识系统讲解的目的,这种方式能够将网络信息资源以及设备展开充分利用,通过真实案例分析和网络技术,使学生在一个轻松愉快的氛围内展开研究,保证学生对知识应用质量的同时,降低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难度,最终达到提升高职国际贸易专业教学质量的目的。

5.培养教师的信息化素养

教师是高职国际贸易专业教学中的主要引导人员,教师的信息化素养直接决定着最终教育信息化的应用效果,因此需要对教师信息化素养展开有效培养。在实际高职国际贸易专业教学的过程中,教师需要具备软件以及硬件的应用能力,例如计算机、投影仪等,同时还需要具备简单的设备维护知识。如果设备或者软件在实际应用中出现一定问题,则教师可以对简单故障进行解决,不能全部依靠设备管理维修人员,这种方式能够提升教学设备以及教学软件的使用质量。另外,教师在实际操作的过程中,需要掌握正确的使用方式,避免在实际操作中出现损耗过度等现象。例如,定期对教师展开培训,其中主要包括课件的设计、多媒体设备的应用以及信息资源安全处理等。目前网络上的信息资源较为丰富,教师在筛选使用的过程中,需要对其中的不安全因素展开清除,保证信息资源应用的安全性。进而为学生提供丰富的教学知识,但是由于网络中存在病毒以及盗版软件等,因此部分教师不会将所有的教学资源都上传到网络中,这就需要教师在实际教学中,不能完全依赖网络资源,需要根据教学资源展开拓展和应用,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制定相应的教学策略,避免出现多媒体资料主宰课堂的情况。

结论

第6篇:教师入职流程范文

关键词:高职院校 工作流程 财务管理 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G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6)11(b)-0086-02

在企业中凡是涉及预算、支出等问题均属于财务管理范围,资金支出、应用都需要财务管理人员具有一个清晰的头脑,懂得专业的财务管理知识,并能够将其应用于财务管理中。财务管理涉及内容广泛,在高职财务管理教学中要确立方向,进行有针对性地培养,其次就是采用正确的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发挥财务管理专业学生在相应岗位上的作用。工作流程下的财务管理教学改革迫在眉睫,目前已经有部分高校意识到自身教学的问题,并且进行了相应的改革,基于其重要作用,提倡高职院校加快教学改革速度,促进其发展。

1 财务管理教学的作用

财务管理课程是多个领域的基础课程,在任何一个企业中均不能脱离财务管理。在会计专业课程中,财务管理占据着首要位置,企业的发展和进步均离不开财务管理作用的发挥。要改善高职财务管理教学现状,我们先从高职财务管理在教学以及在学生工作中的具体作用进行如下分析。

1.1 财务管理在教学中的核心地位

会计专业综合性强,涉及范围广。而财务管理作为其核心课程,主要涉及系统的经济学、会计学和管理学三大类。财务管理教学作用的发挥在于对学生的理论和实践指导作用,在这一过程中,高职学生由于专业基础扎实而就业,由于实践能力强而受到公司的认可。现代企业越来越注重财务管理,在很多企业中甚至将财物管理细化,这要求高职院校根据需求培养专业型的和综合型的人才,为社会输送人才,保证学生的基本财务技能,这是教育的本质,也是高职财务管理的优势所在。

1.2 财务管理也是企业发展的核心

财务管理对于企业发展的作用不言而喻。企业的经济活动离不开财务支出和管理,合理的财务管理可以降低企业运营成本,促进其可持续发展。财务管理专业的教学问题要摆正自己的位置,致力于专业课程的实现。对企业而言,资金的筹集是首要问题。而资金的运用则离不开财务管理的基础知识,因此高职的财务管理教学对于企业的发展来说至关重要。

1.3 财务管理技能是经济类学生的必备技能

经济的快速发展带来了技术的变革,而企业发展的核心始终不变,为企业带来利益是其发展的根本目的。在这一过程中,财务管理就成为了不可或缺的项目,对高职经济类学生而言,或多或少要懂得财务知识,从工作流程角度看,懂得财务管理有助于工作合理性和日后的管理能力提高,有助于做出与经济发展相适应的策略。从教学角度看,很多高校已经开设财务管理专业,并要求学生考取会计资格证书,而在工作中,很多企业也要求学生持证上岗,并且要具有相关技能。因此我们说,财务管理教学对于学生的工作来说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随着我国从会计电算化到会计信息化的过程中,财务管理的教学内容也应随之发生变化,财务管理的作用在于通过培养学生的法律意识和经济意识来促进学生的能力提高。在会计师的考核中,不同级别的会计师的学习内容不同,要求教学中实施不同的教学方案,基于工作流程的财务管理要具有针对性,尤其是针对高职学生职业能力弱的现状。当然,财务管理与学生的生活也不无关系,财务管理水平的提高对于学生日后的生活理财来说无疑具有积极作用,学会理财将使学生生活更加理想,因此无论是出于何种原因,财务管理都具有积极作用。当然,我们也要看到财务管理在高职财务管理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并不断地更新教学方法和教学内容,提高其实效性。

2 工作流程视角下高职财务管理教学现状分析

财务管理课程的重要性在于培养学生的经济意识和经济问题处理能力。对于现代高职院校的财务管理教学而言,存在诸多的问题,其中一大问题就是忽视教学实践。我们高职财务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具体分析如下:

首先,在高职财务管理教学中,专业的划分不明确。教学内容多年来未发生变化,教在教学中多强调技术的计算,并未结合工作实际,导致学生兴趣下降,并且能力有限。而事实上,繁杂的内容未必是学生日后工作中的重点。财务管理课程在于理解与实践,缺乏这一环节,学生的能力很难提高。另外,在内容上理论内容占据了大部分,而实践实习部分则多集中于大学的最后一年。学生很难直接将教材内容转化为职业能力,导致教学与实践脱节,不利于高职院校财务管理教学的发展,也不利于企业人才的获得。

其次,在高职财务管理教师队伍中,很多是来自于理论团队,他们能成为优秀的教授,但未必能成为较好的实践带队教师。很多学校文科专业缺少专业的实践带队教师,影响了教学效果的提高。学生对于教师的在职培训不重视,对于理论与实践的连接上,很多高职院校并未意识到其重要性。教学方法单一,学生在学习中处于被动地位,影响了积极性的发挥。

3 基于工作流程视角下的高职财务管理教学改革

3.1 高职财务管理教学内容改革

财务管理涉及多个方面的内容,对于企业的发展来说,财务管理人才是必需的人才。从这一点上,高职在人才输送过程中过于重视理论,且理论教学内容枯燥,与现实需求不符。针对这一问题,我们应对财务管理教学内容进行改革。对教材进行核查后,根据经济形势的发展对财务管理教学教材进行重新编制,发挥教材的积极作用。在新教材中要大量运用现代化的实用案例,提高学生的经济管理职业化能力。当然这一过程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并非短期内能够实现的。从项目化教学的角度分析,我们可以具体了解财务管理,将其分为筹资决策、证券投资决策、项目投资决策等多个子项目,通过细分后的教学内容配置来培养不同方向的人才,促进我国财务管理教学的发展,为社会培养和输送更多的财务管理专业人才。

3.2 更新财务管理教学方法

对现代财务管理而言,之所以学生对于教学的兴趣不高,主要原因还在于忽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在教学中学生始终处于被动状态。教师通过生硬的方式将基本内容教给学生,学生习惯了背诵概念,计算复杂的财务数据,导致学生实践能力几乎为零,而对高职的财务管理教学失去信心。因此教师要善于发现财务管理的作用,善于发现适合学生的教学方法,如在让学生了解价值风险的课程中,可以采取引导式教学法,将概念性内容简单通过多媒体展示后,采用项目列举的方式,让学生主动参与到项目中,发表个人意见,熟悉自己处于该种工作情境下该如何处理。指导学生从入门到了解到熟练掌握的过程。不可否认,资金是企业生存与发展的基础,因此对于财务管理教学而言,应先教会学生如何进行资金筹集和资金管理,之后才是其他课程,正确的教学方法在于采取正确的教学顺序。可以在教学中引进经典案例,结合实际来培养学生的财务管理意识和财务管理能力,教学方法也要针对不同的学生而发生变化,促进学生完成资本的筹集与计算这对于培养管理型人才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3.3 加强高职院校教学的校企合作

对高职教学而言,要集中解决实践缺失的问题。根据企业需求,学校可以增强自身的影响力,实现与企业之间的合作。好的高职院校都具有与之合作的企业。但未来,学校要进一步拓展这部分教学,防止实践教学流于形式。真正为学生提供企业实习机会,且实习不能仅限于应届毕业生。当然,这就需要强调学生的专业性,毕竟企业是以营利为目的,定岗实习需要为企业创造利益才行。在校企合作过程中,教师也要不断增强自身的实践指导能力,与企业专业人员合作共同完成学生教学。对于高职学生而言,教学方法要在内容合理的基础之上。对目前而言,主要需要改革的教学内容包括现金管理、财务意识的提高以及企业存货管理3个方面。在细化的过程中,教师还要通过必要的教学方法将不同的教学内容串联在一起。只要是一般企业能够涉及的内容,在基础课教学中都可有所提及,但问题在于分清何为基础,何为技能的高级阶段。总之,职业能力是财务管理专业教学的根本目的,对于高职财务管理教学而言,应从多个角度,尤其是教学方法上进行改革。

4 结语

目前,高职财务管理教学存在诸多问题,对于我国高职教学而言,无论是内容的更新还是方法的合理性上都存在不妥。为了提高教学效果,教学改革就成为必然。而要进行改革,首先就要了解为何改革,改革的方向在哪里。事实上,在教学中多年的财务管理重理论、轻实践的问题始终存在。在这一点上应基于工作流程需求对其进行改革。我国高职院校正不断地适应经济发展和社会需求,对其财务管理这一重要专业进行改革,而如何提高改革效率,真正促M我国高职院校的发展,也满足社会经济发展的需求则是未来一段时间内,高职财务管理教学人员应重点考虑的问题。

参考文献

[1]李华.“问题式”教学法在财务管理教学中的运用[J].合作经济与科技,2010(11):122-123.

[2]李咏梅,陶春涛.《财务管理》精品课程建设研究――案例教学在财务管理中的应用[J].商场现代化,2011(34):83-85.

[3]刘广雄.模拟教学法在财务管理教学中的运用[J].理论探讨,2011(3).

[4]赵艳丽.高职财务管理课程教学内容与方法[J].合作经济与科技,2011(8):110-112.

第7篇:教师入职流程范文

关键词:高职 服装设计专业 “工作室化”教学模式 项目包

一、高职服装设计专业教学现状

随着纺织服装产业的迅猛发展,行业对于高素质劳动者和技术技能人才的需求日益增长,企业对服装专业人才培养质量的要求越来越严格。而另一方面,我国高职服装专业教育尚不能满足服装市场发展的实际需要, 服装人才的培养无法适应现今服装产业的发展。由于高职服装专业招生竞争日益激烈,学生入学门槛较低,学生素质参差不齐,学校人才培养的水平很难达到企业的高素质要求。笔者认为,高职服装设计专业要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就要坚持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坚持工学结合、知行合一,进一步改进完善教育教学模式,“工作室化”教学模式的实施显得尤为重要。

二、“工作室化”教学模式的涵义及特点

“工作室化”教学模式是以实际的工作室为载体,基于完整的工作模式,按照教育教学规律,将其转换成学习领域的一种典型教学模式。它用项目包引领课程设计与生产实践,其目标是职业能力与素质协同推进,其本质是学生主体、能力本位,实现做中学、学中做。

“工作室化”教学模式的特点如下。

1.实际工作项目是课程的载体

“工作室化”教学模式以项目包引领。整体规划设计后的项目包中,项目课程包括能力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评价标准等。这种新的教学模式不再是教案备课、授课、排课的传统教学,而完全是适应企业岗位素质要求的、以实际工作流程来设计的新型教学模式。

2.开放式教学

教学过程以实际的工作室为载体,打破原有传统的封闭式教学模式,把课堂放到工作室中,为教师和学生提供了一个开放与发展的教育教学环境。学生可以作为项目组成员,提前进入职业角色,参与企业的实际工作项目,进行职业化角色预演。这种真实的、开放式的教学情境可以培养学生的团队意识。

3.团队化教学

一个专业的全部学生都被纳入各个“工作室化”教学团队(一般3~6人为一组),学生从入学到就业,一个团队可负责到底。

4.提高了学生在教学中的参与度,提升了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

完整的工作过程、合理的学习目标、生动的教学方式、富有激励性的评价标准,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与创业、就业意识,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使学生体验到学习的乐趣,从而培养学生学习的自觉性、主动性、积极性。

三、“工作室化”教学模式的教学实施

1.组织架构

由专业带头人负责组建科学合理的教学团队,明确分工。专业带头人要对专业进行系统规划设计,根据“工作室化”教学模式来确定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组织研发与每个能力模块对应的项目包,对专业课程中的教学手段、教学环境、教学时间等进行有效的整合研究,组织制定教学标准。每个工作室任命一名团队首席导师,根据一个项目包中的项目课程进行整体规划设计;由其他辅导教师进行课程的整体设计、单元设计及具体实施;聘请行业企业专家、技术骨干作为工作室顾问,可对项目课程可行性、岗位素质要求、学生评价等给予专业指导。

2.教学设计

高职服装设计专业可将企业生产实际工作流程运用到“工作室化”教学内容设计中,依照企业真实的工作情境设计课程内容,使学习和实训相结合,进行各个项目课程的教学设计,建立真实工作室平台,模拟实际的设计、生产、销售进行训练。项目要具有典型性、适宜性、先进性及前瞻性,让学生在实训过程中领会到理论知识在实践中转化的过程。在规定教学时间内,学生要根据教师的教学设计要求,组成工作团队共同完成工作任务。在项目进行中,教师直接向学生讲解工作流程、工作方法、能力素质要求,并将理论知识融入到项目课程中,与学生一对一指导与交流,督促学生完成工作。任务结束后,要对教学成果进行评价,评价方法可分为教师评价、学生评价、行业企业专家评价等。

四、小结

“工作室化”教学模式不同于传统的学科式教学,是适应高职服装设计专业教学特点的新型、有效的教学模式,符合高职服装设计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能让学生具备独立解决问题、应对未来挑战的能力。

参考文献:

[1]景秀眉.高职艺术设计专业实行工作室制教学模式的研究与探讨[J].中国电力教育,2010(6).

第8篇:教师入职流程范文

关键词: 工学结合 高职英语教学 改革策略

一、引言

我国教育部于2006年了《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其中明确提出要将“工学结合”作为高职教育办学的重要特色,这标志着我国高职教育迈入全面改革进程中。如今,随着国家对高职教育不断加大投入,我国的高职院校取得了长足的发展,但是背后也隐藏着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就英语教学而言,教师仍旧没有完全走出传统教学的桎梏,“满堂灌”、“一言堂”的教学现象屡见不鲜,这直接影响了高职生学习英语的兴趣,不利于促进他们的全面发展。事实证明,以工学结合为切入点改革高职英语教学,可以收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二、高职院校英语教学现状

1.教学定位不清

一直以来,高职英语教师认为英语教学与工学结合关系不大,所以在教学过程中依旧采取传统教学方式,即满足于将英语知识点传授给高职生,没有意识到培养学生英语应用能力的重要性。

2.师资力量薄弱

据有关数据统计,目前高职院校中95%的英语教师未能实现真正转型,虽然他们的英语水平很高,但是相关专业知识比较有限,还有部分教师是通过文秘、商务等专业资格证考试了解本专业知识的,缺乏应有的企业实践经验,在教学中经常出现基础知识与专业知识相脱节的问题,导致教学效果大打折扣。

3.实践教学不足

高职院校旨在培养技能型劳动者,所以已经意识到设置实践教学的重要性,但是就英语教学而言,实践教学比重明显不足,而且目标定位不够准确,无法实现学生与企业需要的“无缝对接”,导致高职生毕业后难以适应工作岗位的需要,影响了高职英语改革的信心。

三、以工学结合为切入点改革高职英语教学的策略

工学结合是一种将学习与工作有机结合的教育模式,最早可溯源至英国于1903年实施的“三明治”教育模式。时至今日,工学结合教育模式已经延续了一百多年,旨在促使学生将所学的理论知识应用于实践过程,从而加深对自己专业的认识。在高职英语教学中应用工学结合模式,可以从以下几点入手:

1.以工学结合模式组织英语教学

工学结合模式旨在培养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为他们的日后发展奠基。以工学结合模式组织教学,可以逐渐强化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在高职英语教学中,教师可以构建“任务驱使、情景模拟、交替见习、顶岗实习”的教学模式。结合高职生的能力水平、知识基础,以及英语教学的目标和要求,体现出“学――工――学――工”的多次循环;在课程教学方面做到“学――做――学――做”的多次交替;实践教学方面则按照“实践认知――实践见习――顶岗实习”的程序。这一系列模式主要是让学生实现在“做中学”,让教师实现在“做中教”,使师生能达到“教学相长”的良好境界。

2.以合作育人模式推进英语教学

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社会各行各业发生了巨大变化,高职院校必须与时俱进,围绕市场需求培养人才。合作育人模式就是按照社会用人单位的要求制订学校的育人计划。为了提高高职英语教学的质量与效率,高职院校应该邀请优秀企事业单位的骨干专家参与到英语教学指导委员会中,与一线教师一起讨论人才培养方案和教学实施方案,以市场需求和企业要求为依据,加强校企合作,共同完成英语教学。同时,企业应该积极引入高职生进入企业参与外贸流程的实际操作。这种育人模式可以进一步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促使学生将所学的英语知识积极用于实践,提高跨文化交际能力,还能实现社会用人标准与学校人才培养的无缝对接,真正达到合作发展、顺利就业的目的。

3.构建富有特色的实践教学体系

高职院校旨在培养适应生产、管理、服务一线工作的技能型劳动者,提高学生的职业技能,为企业输送富有实践经验的高素质人才是高职院校的重要使命。在课程设置方面,高职英语教学要做到理论与实践有机结合,增加校内模拟实训和校外顶岗实习环节。

其一,在课堂教学实践方面,教师要以培养学生的语言应用能力为主线,以培养操作技能为本位。一是营造仿真的语言环境,强化学生的口头与比笔头能力,比如为学生创设jobs and occupations的场景,教师扮演老板,学生扮演应聘者,让教师应聘学生,让学生用英语进行自我介绍,包括专业、学历、特长等,以此锻炼学生的综合应用能力。

其二,开展校内模拟实训。这个环节对培养学生的操作技能至关重要。高职院校可以根据不同专业的现实情况,组织校内实训项目,让学生在校内实训基地中切实感受英语的应用。例如可以按照合作企业的经营方式成立校内模拟公司――“靓丽服装有限公司”,让学生设置“公司”的各种职位,自主完成任务承接、沟通交流、合同签订等业务,以此锻炼学生的涉外交际能力和实践操作能力。

其三,实施校外顶岗实习环节。高职院校要大力发展英语教学工学结合的校外实训工作,与社会优秀企业签订协议,安排学生进入企业进行实习,学习企业的业务流程,锻炼学生的交际能力。

4.构建“双师型”教师队伍

高职院校可以安排英语教师进入企业进行挂职锻炼,参与企业运作,学习先进经验,然后加以系统化,形成教学思路,在课堂中传授,为学生树立榜样示范作用,学校也可以鼓励教师考取相关的职业资格证书。另外,高职院校可以聘请企业优秀员工兼任学校教师,充实学校的教师队伍。

四、结语

在新时期背景下,高职英语教学实施工学结合模式有其自身之义,符合素质教育的基本精神,也符合高职院校的办学理念,更是时展提出的要求。高职英语教学只有将理论与实践有机结合,才能从根本上提高学生的英语能力,促使他们熟练应用英语进行交流,这能够为他们日后的发展夯实基础,使他们成为社会所需要的人才。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教高[2006]16.

[2]T. Hutchinson & A. Waters.专门用途英语[M].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2.12.

[3]刘彩琴.高职教育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与实践[J].高等教育研究,2010(1).

第9篇:教师入职流程范文

【关键词】高职计算机;顶岗实习;教学策略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2010-2020年)中把提高职业教育质量作为重点问题来关注,把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作为总体目标,并明确提出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推进教育教学改革。实行工学结合校企合作顶岗实习的人才培养模式。坚持学校教育与职业培训并举,全日制与非全日制并重。由此可见,国家已经明确意识到工学结合校企合作顶岗实习的人才培养模式的重要性,并把它提高到战略的高度如今,顶岗实习已经成为了高职院校计算机专业教学的重要环节,它不仅可以使在校学生能提前体验职场的工作环境和要求,还能最大限度地缩小校企之间在人才培养规格方面存在的诸多差距。基于高职计算机专业顶岗实习教学过程的特殊性,我们的教学策略必须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

一、成立校企合作组织机构,保证顶岗实习教学的有效运行

顶岗实习的教学过程比较特殊,由于学校和企业共同负责教学的组织管理,因此校企双方的沟通协调和配合就变得至关重要。校企双方需要共同建立专业指导委员会,委员会由企业领导行业协会和学院领导教务科计算机专业教学骨干等人员组成。专业指导委员会的主要工作内容:一是校企双方及时沟通技能人才供求信息;二是协助学院设置和调整专业,制订教学计划明确教学内容,确保教有所学学有所用,使学生掌握较高的技能;三是在企业建立学生校外实习基地教师能力提升训练基地企业员工技能培训与鉴定基地;四是合作实施学生的教学实习和毕业前的上岗实习;五是共同促进毕业生高质量就业。

二、强化计算机专业顶岗实习教学的过程管理

高职计算机专业顶岗实习的教学过程包括实习动员项目训练实习指导效果评估和流程反馈等相关环节。通过校企之间的共同管理,使整个教学过程规范化制度化和集约化,保证实习活动科学有序地进行。过程管理要求做到环环相扣,不断纠正偏差,形成正反馈,做到六个落实:。即计划落实大纲落实指导教师落实经费落实场所落实和考核反馈落实。在项目选题上要紧密结合教学科研和生产实际,在时间安排上要结合计算机专业特点合理规划统筹,使顶岗实习真正成为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和创新能力的主要教学环节。

三、构建计算机专业顶岗实习模块化课程体系

顶岗实习是比较特殊的教学过程,要依据计算机企业的工作流程和行业特点,构建针对行业需求的模块化课程体系。要保证课程内容体现职业性,需要计算机行业专家和熟悉生产一线的技术人员共同参与高职计算机专业顶岗实习课程体系构建的全过程。每个课程模块相对独立,每学完一个模块可以获得一项技能。模块的内容依据IT职业岗位工作流程的实际情况确定,围绕工作流程组织顶岗实习的课程内容,强调技能训练,传授工作过程知识。模块之间可以灵活组合,以专业任选课的形式构成扩展能力模块,使学生知识结构更加完善。

四、强化师资队伍建设,提高教师教学水平

IT产业的知识更新和技术升级的速度非常快,这就要求高职院校计算机专业教师积极参加以知识更新为主的继续教育,以跟上时代的步伐因此,高职院校应该加大投入,鼓励和资助教师通过各种培训提高自身的技术应用能力和项目开发能力,成为计算机职业教育所需要的双师型教师,使其能够胜任顶岗实习的教学任务。高职院校还可以通过校企合作,不失时机地从企业引进相关的计算机类的专业工程技术人员或聘用熟悉生产一线的兼职教师,以改善师资队伍的整体结构。

五、构建适用于计算机专业顶岗实习的教学评价体系

构建适用于高职院校计算机专业顶岗实习的教学评价体系,有助于促进顶岗实习教学的规范管理,保证顶岗实习的教学质量,确保整个教学过程的良好运行。教学评价体系要能反映出顶岗实习教学的内在规律,要与实习工作的绩效相联系,再结合必要的专项调查和考证,得出科学合理和客观的评价结果。高职院校计算机专业顶岗实习的教学评价是基于学习和工作经历的综合评价,在一定程度上是对高技能计算机人才质量的评价和总结,并把评价作为手段,以此促进教学质量和教学管理水平的不断提高。

其一,要根据学生所学专业的培养方向和合作企业所能提供的工作来确定实习岗位和教学任务,有的放矢地编制顶岗实习的计划书和任务书,并根据计算机企业的生产流程合理安排实习岗位;其二,要重点考查学生计算机专业知识应用的能力现场操作技能提高的状况适应行业发展的能力和树立职业道德的意识等,并通过具体的评价手段来培养学员良好的职业习惯以及表达沟通协作知识构建等就业岗位所要求的核心能力,成为在校准职业人;其三,顶岗实习是提高实际工作技能的特殊教学,它的考核是不能通过一张考卷来简单过关的要将过去单纯的结果考核方式转变为过程考核与结果考核并重的新方式,考评成绩由顶岗实习的过程体现和顶岗实习的成果体现共同构成,如通过岗位任务评价个人行为表现胜任岗位能力任务完成量现场作业质量知识应用能力等多方面数据来综合判定。学生的综合成绩由实习带队教师和企业兼职教师双方共同评定;其四,建立评价数据库,记录每一个参加顶岗实习教学学生的详实数据,每一次顶岗实习教学都要记录教学目标,每一个实习过程都要有项目任务和过程考核,实习结束还要有总结评比和信息反馈。通过评价数据库的相关数据,可以给校企双方提供借鉴和参考,从而不断提高高职计算机专业顶岗实习的教学水平。

高职计算机专业顶岗实习的教学策略贯穿于教学活动的各个环节,构成了一个完整的体系,它的实施情况直接决定教学活动的成败。鉴于高职院校计算机专业顶岗实习教学活动的特殊性,相应的教学策略更讲求实效性,相应的教学组织和教学手段更加复杂,相应的教学评价更加科学和严谨高职院校计算机专业顶岗实习教学策略的实现,需要校企双方的共同努力,需要高职院校计算机专业的专职教师和计算机企业的兼职教师共同探索,最终得到共赢的结果。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