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家政服务管理制度范文

家政服务管理制度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家政服务管理制度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家政服务管理制度

第1篇:家政服务管理制度范文

物业管理是典型的劳动密集型行业,收费额度小而密集,属微利型行业。由于目前物业服务费定价机制的局限性,加上企业经营的刚性成本(人工、保险、能耗等)不断上涨,同时各地也相继出现上调物业费困难等情况,导致很多物业企业难以为继。因此,物业服务企业应该拓展新的盈利增长点,来改善目前企业的生存状况。目前一些大型的物业企业已经开始探索不同的盈利模式,如绿城将物业服务体系拓展为包括健康、文化教育、生活在内的三大体系,作为物业管理的升级换代产品。

本文拟以业主需求最大,而且物业企业具有优势资源的项目――家政服务作为切入点,通过问卷调查的方式探讨物业企业引入家政服务的可能性。这不仅有利于满足业主逐渐增加的家政服务方面的需求,提高业主对物业服务企业的满意度;还有利于实现物业企业资源的优化配置,进而拓展物业企业的盈利增长点。

二、调查的设计

为了能够探究物业企业引入家政服务的可能性,本次调查采用问卷调查的方法,设计了三个方面的内容,第一方面是基本信息,包括性别、职业、收入等,目的是为了结合后面的调查反映出什么样的业主更需要家政服务;第二方面是关于家政方面的一些情况,如业主对家政的了解、需求等,侧重调查业主对家政服务的需求程度和选择家政人员的渠道;第三方面是围绕物业企业引入家政服务的可行性,包括业主对物业企业开展家政服务的看法及对家政服务不满意的原因与最担心的问题,为物业企业如何开展家政服务提供支持。一共14道题,有9个单选题,3个多选题,1个填空题。

在调查过程中,为了能够更好的保证样本对真实情况的反映,首先通过前期查阅相关资料,确立了调查方案;其次以深度访谈的形式开展探索性工作,设计问卷初稿进行试调查;最后问卷定稿后选取了低、中、高档物业住宅小区的业主,采用网络问卷和纸质问卷相结合的方式发放调查问卷,一方面将问卷的链接地址发给物业企业的业主群等方式让业主进行网络填写,这样可以充分调查了解到不同年龄不同职业人的需求;另一方面选择几个有代表性的住宅小区发放纸质问卷。

三、调查结果分析

问卷调查总共发放了350份,其中300份网络问卷,50份实体问卷,有效问卷300份。网络问卷来源于物业企业的业主群,实体问卷则是到物业住宅小区中发放得来。从被调查者群体来看,本次被调查者女性略多于男性。调查的收入群体覆盖面广,其中包括了月收入一万元以上的高收入群体,也包括了中等和中低等的群体。下面将分析问卷设置问题的调查结果:

(一)您在日常生活中希望有家政服务吗?

有39.71%的人选择希望,49.14%的人表示视情况而定,没有直接表达希望或不希望,而有11.14%的人表示不希望有家政服务。对于是否希望有家政服务,整体来讲家政服务还是非常受到业主的欢迎与需要的。

(二)您现在最需要家政人员替您做什么?

如图1所示,在家政服务项目的需求上,需要室内清洁的人占服务总体中的比例最大,占47.43%,室内清洁的需求程度是其他服务所不及的。其次是占比14%的安装与维修和占比12.29%的照顾老人,养老需求虽然没有在问卷里体现的十分明显,但是通过访谈和实际观察了解到推行社区化养老的意义十分重大。

(三)您通常以怎样的方式去选择家政服务?

人们通常是通过家政中介公司介绍,在问卷结果中占44.86%,其次常用的途径是占比24.86%的经人介绍。除此之外也有通过劳务市场、网络、其他途径招募的,所占比率分别是10.86%、4.57%、3.14%。在与被调查者填答问卷时,了解到了他们的一些想法,他们认为,如果物业企业可以引入家政服务项目,将会受到业主的欢迎。

(四)您希望物业企业开展家政服务应具备哪些条件?   (多选)

如图2所示,我们将人们认为物业企业应具备条件的重要程度排序后,我们发现物业企业具备提供优质服务的条件尤为重要,占27.58%,其次丰富的经验和专业团队也不可忽视,分别占22.52%,21.28%。此外管理水平也作为重要条件较被人们重视,占17.05%。总体来讲物业企业需要具有多方面的优势条件才可以更让业主满意,不仅要服务到位,其他方面也不可忽略。

(五) 如果您所在的物业企业开展家政服务,您是否信赖?

对于物业开展家政服务,大多数人的看法是一般,占比67.14%,信赖,占26.29%,只有6.57%的人表示不信赖,不信赖的较少。由此可见大多数人对物业开展家政服务比较信赖。

(六) 如果您对物业企业提供的家政服务不满意,您希望以哪种形式进行投诉?  (多选)

投诉方式上人们最希望能通过服务热线投诉,占比41.67%,其次是当面投诉,占比37.14%。此外有17.93%的人选择了短信或电子邮件。服务热线投诉和当面投诉这两种投诉方式更受到人们的青睐,在以后投诉渠道实施上,可以更多的采用以上两种方式。

(七)如果请家政服务人员,您最担心什么?

业主请家政人员最担心的还是怕引“狼”入室,占41%,占比18%的业主担心家政服务人员缺乏家政服务经验;15%的业主担心家政服务人员工作不稳定,易跳槽。总体来看,安全性问题是业主最看重的问题。家政服务人员是否安全可靠,很多时候甚至比是否具有很强的家政服务能力更受到人们的关注,因此安全是家政服务项目开展的基础。

四、结论与建议

(一)调查结论

1. 业主在家政服务方面有很大的需求

大多数业主希望物业企业引入家政服务,开展的项目如室内清洁、接送小孩和辅导学习、照料老人等,具有良好的市场前景。其中室内清洁的需求最为普遍,而对于特殊人群如老人、小孩、产妇也有专业化的服务需求。

2. 业主认可物业服务企业提供的家政服务,但仍需推广宣传

虽然业主在选择家政服务时略倾向于选择家政机构,说明业主未意识到物业可以开展家政服务,但从是否信赖物业企业的角度讲,大多数人还是较为信赖的,而很多物业企业也有能力提供家政服务。因此,物业企业要扮演好三个角色,宣传员,要传播和分享家政服务的信息;服务员,沟通协调服务的提供者;监督员,接受业主反馈和投诉建议。

3. 物业开展家政服务具有很强的自身优势。

物业服务企业的优势在于能够利用最为接近终端客户的地域优势,最为准确地为商家提供消费者的需求信息,最大限度地为商家降低服务成本。在家政服务的投诉上,业主如果对家政服务不满意,可以通过物业企业直接进行投诉。

(二)建议

1. 物业企业应建立完善的家政服务管理制度

物业企业应建立完善的家政服务管理制度,通过加强自身的管理和对人员的培训,提高人员素质。同时也可通过资源整合,获取一些家政服务企业难以获得的服务优势。如业主所担心的“引狼入室”,如果物业能针对安全问题做出相应措施,可以成为物业相较家政公司竞争的重要优势。

2. 物业企业应为业主提供多元化和专业化的服务

物业企业应整合产业价值链条以及建立战略合作联盟等方式,探索多元化的盈利模式,物业企业引入的家政服务针对不同业主的需求,可以开展多元化的家政服务种类;专业化是满足业主需求的核心资源,业主可以与物业管家联系,详细沟通后物业管家联系专业化团队,为业主提供全方位团队式服务。

第2篇:家政服务管理制度范文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现代人对物业管理的需求越来越高,物业管理在中国有着广阔的发展前景。油田是典型的独立工矿企业,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形成了独立的、完善的生活后勤服务系统,油田物业管理是从依附于企业的生活服务系统转变而来的。与其他物业企业不同,油田物业管理有着独特的特征:一是由于油田生产的特点,油田小区比较分散,人员较多,物业管理具有点多、面广的特征。二是油田物业管理的范围比较广,从一般的后勤服务到离退休、社区文体活动、医疗卫生等都广泛涉及。三是在油田企业改制过程后,分流的大量职工都被安置到物业管理企业中,冗员较多,管理难度大。在计划经济时期,油田物业企业为油田企业的发展和居民的衣食住行等提供了巨大的后勤保障。

二、提高油田物业企业管理的措施

(一)规范服务、提高物业服务管理水平。

一是不断健全各种规章制度,油田物业企业要坚持以服务油田生产和职工生活为中心,完善各项管理制度,提高服务标准,规范服务流程,加大监督和检查力度,提高物业管理水平,满足不断增长的物业服务需求。二是积极推行ISO9001质量认证体系,通过实施ISO9001质量认证标准,在油田物业企业中形成一个职责明确、层次分明的管理体系,实现事事有标准、考核有奖惩、岗位有责任的机制,来规范物业管理企业的质量管理行为,提升物业服务质量,增强企业在物业管理市场上的竞争力。三是开展达标创优活动。

(二)加强物业管理队伍建设。一直以来,由于体制的原因,油田物业企业承担着职工安置的重要职责,接纳了大量不具备物业管理知识和能力的人员,这些人员在文化素质、年龄结构以及服务意识等方面都存在较大的差距,不能适应新形势下油田物业管理的需要。因此,需要我们加强对油田物业工作人员的培训和教育。一是通过思想教育,提高广大职工的市场意识和服务意识,转变传统的铁饭碗思维,树立市场意识、竞争意识和忧患意识,能够变被动服务为主动服务,不断创新物业管理手段和方法,来提高竞争力。二是加强业务培训,提高物业工作人员的业务技能。

(三)延伸物业服务、推进产业化发展。一是房地产开发,油田系统青年职工居多,有着庞大的购房刚性需求。二是家政服务行业。三是园林绿化、建材等行业。

(四)加大油田物业的投入力度。

(1)加大对物业基础设施、设备技术改造的力度,加大物业服务系统跑、冒、滴、漏的改善、治理,努力减少系统损耗和流失,最大限度地控制和降低物业管理成本。

(2)加快完善水、电、气、暖等计量设施,加大老基地计量、收费等硬件设施系统的改造、升级力度,推进新技术的应用,逐步实现水、电、气、暖的智能化控制,做到分户计量、分户控制,为财务收支核算工作创造必要条件。

(3)根据当地政府的政策规定,积极推进经济适用房建设,有计划地完善小区基础设施建设,提升小区净化、绿化、美化水平。

结语:

第3篇:家政服务管理制度范文

为进一步加快我区社区服务业发展,不断满足社区居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生活需要,根据国家和省、市有关政策精神,现就进一步扶持我区社区服务业发展提出如下意见:

一、进一步加大对社区公益的保障力度

(一)把社区服务业纳入全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总体规划,纳入社区建设总体规划;把社区基础设施建设纳入城乡建设规划。按照区政府《关于切实解决社区用房的通知》(余政办[*]32号),落实行政管理、社区服务、物业管理、教育卫生、文化体育、商贸服务等方面的配套公建用房及设施。按照建筑面积不低于每百户30平方米的标准配备,每个社区不得低于350平方米。对新建住宅小区,社区配套用房要提前规划,建成后由当地政府接管使用。对原有小区,社区配套用房要按照相对集中的原则,由当地政府进行调剂。物业管理用房按照《杭州市物业管理条例》及相关规定执行;教育配套公建的建设标准按照省市有关规定和《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规范》执行;文体设施用房标准按照省市有关规定和规范执行;农贸市场配套公建项目建设面积,按社区(小区)每万人1000平方米左右配置,并按有关建设标准建设。

(二)对企业原用于退休人员活动且仍在社区范围内使用的场所,应继续由退休人员作为公共活动场所使用;对企业同意转让场所产权的,区、镇乡(街道)财政按1:1比例安排资金购买,作为社区活动场所。

(三)社区共建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区财政给予50%的资金补助。每年9月底前由镇乡、街道申请,区城乡社区建设协调小组办公室召集相关部门审批。

(四)按实际服务对象人数,对街道工疗站给予适当补助。区财政、街道按照1∶1比例配套,区级补助资金在残疾人就业保障金中安排。

(五)享受国家救济、抚恤的城镇“三无”对象及社会优抚孤老进福利中心和敬老院收养或亡故后,其住房属公房的,经房管和民政部门批准,可优先租赁给社区用于开展社区服务工作。

(六)对新建社区的老年活动室采取区财政适当支持和福利彩票募集的公益金资助等渠道给予扶持。

(七)对在社区范围内开展养老、托老及残疾人托养、托管等公益的非营利性机构,其用电、用水、用气(燃料、燃气、热汽)等与居民用户实行同价,并免收相应配套费(其中老城区燃气配套费按现行收费标准的二分之一收取)。免收养老服务机构电话、有线电视(数字电视)、宽带互联网一次性接入费。减半收取养老服务机构通信费(国内固定电话)、视听费、数字电视机顶盒购置费。对社区辖区单位向居民开放的内部设施,其用水按居民价格标准收费,其通讯、网络、有线(数字)电视等收费给予优惠。

(八)区、镇乡(街道)社区服务中心和党员服务中心是社区公益的组成部分,在其开办时,区财政、镇乡(街道)给予适当补助。

二、进一步加大对社区经营的扶持力度

(九)对育婴托儿、养老院、残疾人福利机构提供养育服务及婚姻介绍、殡葬服务项目的收入按规定免征营业税。

(十)对新办的独立核算的居民服务业,以及新办的劳动就业服务企业,当年安置城镇失业人员达到规定比例的,经税务机关审核,税收政策按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就业再就业工作的通知》(国发〔*〕36号)、国务院《劳动就业服务企业管理规定》(国务院第66号令)及国家税务总局《关于企业所得税若干问题的通知》(国税发〔*〕132号)等文件执行。

(十一)符合市贸易局、财政局《关于印发〈关于鼓励发展便民、便利连锁经营的奖励办法(暂行)〉的通知》(杭贸政〔*〕186号、杭财企〔*〕1211号)规定的社区商业服务项目,享受相应政策扶持。

(十二)对持有区劳动保障部门颁发的有效期内的《*区就业援助证》(以下简称《就业援助证》)的失业人员从事个体经营的(国家限制的行业除外),在规定期限内,免收管理类、登记类和证照类等各项行政事业性收费。

(十三)对持有有效期内《就业援助证》人员从事个体经营、创办注册资金在3万元(含)以下的企业或民办非企业单位,成立非正规就业劳动组织(国家限制的行业除外)并参加社会保险1年(含)以上的,“4050”人员给予每人每年1500元的社会保险费补贴,其他持证人员给予每人每年800元的社会保险补贴。已申领一次性就业援助补助费不满三年的,不能申领此项补贴。

(十四)对社会力量在社区举办的社会福利机构,由区、镇乡(街道)财政在开办时按实际床位数给予一定的经济补助。

(十五)商贸企业、服务型企业(除广告业、房屋中介、典当、桑拿、按摩、氧吧外)、劳动就业服务业中的加工型企业和街道社区具有加工性质的小型企业实体,在新增加的岗位中,当年新招用持有有效期内《就业援助证》(享受税收优惠政策)人员,与其签订1年以上期限劳动合同、办理录用备案并缴纳社会保险费的,按实际招用人数予以定额依次扣减营业税、城市维护建设税、教育费附加和企业所得税优惠。定额标准为每人每年4800元。

(十六)对持有《就业援助证》人员在社区公益性岗位就业的岗位补贴,按照我区企业职工最低月工资标准的100%确定(其中从事保洁岗位的就业人员岗位补贴按110%确定),其中区促进就业专项资金补贴50%,镇乡、街道及社区共同负担50%。

(十七)对失业人员兴办社区服务实体的,各金融机构要按照《国务院办公厅转发国家经贸委关于鼓励和促进中小企业发展的若干政策意见》(〔*〕59号)和中国人民银行《关于印发〈关于加强和改进对小企业金融服务的指导意见〉的通知》(银发〔*〕379号)等文件规定,给予信贷资金和融资担保方面的支持。

(十八)对及时足额缴纳职工基本养老保险费、安置本区失业人员比例达到企业职工30%以上的家政服务企业(指从事清洁、搬家、护理、家庭保健、家教、社区园艺、旧货收购、保姆、接送等家庭服务的企业),按企业当年基本养老保险费的实际缴费额在规定期限内给予全额奖励。

(十九)对具备培训资格和办学条件的家政协会、家政企业培训的失业人员,经考核合格,获得职业资格证书的,按照区劳动保障局、区财政局《关于印发杭州市*区就业再就业培训经费使用管理的实施细则的通知》(余劳社[*]80号的规定,经劳动保障、财政部门认定后,给予再就业培训费补贴。

三、进一步加强社区服务业的行业管理

(二十)实行证书管理制度。符合《杭州市社区服务业登记管理暂行办法》(余民发〔*〕152号)规定的服务项目,统一登记申领《杭州市社区服务业证书》,凭《杭州市社区服务业证书》申请享受相关扶持政策。

第4篇:家政服务管理制度范文

顾名思义,石油企业的物业管理就是石油企业运用现代化的经营手段与管理模式,对矿区、办公区、油田居民区进行全方位、多功能的后勤服务管理,对企业员工及其家属提供较为优质的服务,保证他们能够安心工作、生活,为企业创造出和谐的文化氛围,确保员工的稳定性,避免人才的流失与企业利益的受损。伴随石油企业的改制重组,物业管理部门从原来的后勤部门中分化出来,形成独立的机构并愈来愈朝着专业化、市场化的方向发展。改革开放以前,石油企业的建设与发展主要靠企业职工自身的力量,油田勘探、开发,矿区的建设多在偏远地区,职工居住区基础设施较差,配套服务也满足不了基本需求。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石油企业成为我国能源基础建设的重要力量,受到中央与地方政府的高度重视。石油企业不仅创造出更多的经济利益与社会利益,也为长远发展考虑,逐步建成设施完善、功能完备的居民区,保证企业员工的稳定性,做好企业的各项后勤保障工作。尤其是在市场化逐步推广的今天,石油企业的物业管理作为一个独立的行业,作为一种新兴的产业经济,探索出一条迎合市场需求、不断发展、活力四射的道路。首先,石油企业物业管理拥有优质的外部环境。物业管理的涉及面广,是一项综合性很强的系统工程,而作为大型企业的后勤部门,更是需要全社会的理解与支持。由于物业管理从整体上来说还处于发展的初步阶段,行业法规、管理法律都不够健全,需要社会化服务给予一定的支持。政府要理解企业管理中的难处,尽量在资金投入、税收政策、配套设施等方面给予倾斜,为企业内部的物业管理奠定良好的物质基础。其次,石油企业应建立现代企业标准化物业管理制度。现代企业必须遵守严格的市场运行机制,具备无人能及的市场核心竞争力才不至于被社会淘汰。石油企业的物业管理便是遵循了这一原则,很好地体现了与时俱进、优化创新的理念。在石油企业内部,领导层巧妙地运用了市场竞争机制,管理人员奉行竞争上岗制,将职工的工资、福利、奖金等区别开来,形成良好的激励机制。经济手段的约束力最为直接、效果显著,然后辅助一些精神性的鼓励,能够催促企业不断提高自身的物业服务水平。最后,物业管理的专业化能够形成无形的“品牌效应”,在造福企业职工的同时,也为企业创造出更多的经济利润,是互利双赢的好事。物业管理由于涉及面广而杂,如果一直是杂糅在一起,难免会分工不明确、矛盾冲突不断。专业化分工和专业化人才是品牌战略的重要因素,直接关系到物业管理水平与服务质量。鼓励各领域内的管理人才参与培训计划,实时充实自己,在物业管理的平凡岗位上做出不平凡的成绩,巩固石油企业在大众心目中的权威地位。

二、石油企业物业的专业化分工

石油企业市场化的需求导致企业内部的物业管理专业化层次显著。根据企业物业管理为职工提供的各项服务,大致可分为顾问咨询、保洁保安、设备维修、家政服务四个方面。

(一)咨询服务

作为现代化的大型企业,石油企业在转型改制过程中难免会遇到一些大大小小的问题,而问题能否得到快速准确地解决处理,对于企业员工的工作积极性有很大的影响。企业的正常生产与运营也离不开完备的企业制度、规章条例,而这些管理文件的制定与起草,都需要物业管理部门的参与,及时与领导层或普通职工进行沟通交流。

(二)保洁保安

无论是矿区、工厂还是员工居住区,保洁保安工作都是人们最关心的问题。根据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安全与衣食住行的需求都是保障人们幸福的重要指标。为企业职工创造一个舒适、安全、优美的工作与生活环境,直接影响到他们对于企业的归属感与幸福感。专门的保洁人员受过专业培训,有着丰富的理论经历,综合素质较高,能够最大限度地保障企业设备与员工的安全。这不仅是内部员工自身的权利,也是外界对于企业形象评价的重要指标。小型的私人企业及普通小区的物业管理人员多是一些城市的下岗职工或农民工,文化程度有限,技术能力欠佳,导致很多业主都怨声载道。如果连职工最基本的衣食住行需求都保障不了,何谈为社会创造出更多的利益。从这一层面来说,石油企业的管理水平是较高的,值得借鉴学习。

(三)设备维修

石油企业是我国能源建设的重要保障,它的正常运营关系到企业自身及广大群众的切身利益。面对高效率、高标准的要求,企业更加需要引起重视,更新管理手段,打造新的人才队伍。生产设备的检查、维修是企业运转的关键,尤其是对于那些大型机器,一旦出现状况,无法及时解决,损失和后果都是无法估量的。石油企业聘请了专门的技术人才,挑选出经验丰富的技术人员,打造出一个专业的维修团队,挂靠在物业管理部门,专门应对企业突发事件,大大提高了企业的生产效率。

三、培养石油企业物业管理的专业化人才

纵观美国、德国、英国、新加坡等国家,企业物业管理的专业化程度很高。虽然我国的石油企业物业管理水平较高,但中国的物业管理行业总体上还处于初级阶段,需要走的路还很长。其中,很重要的一点就是需要做好人才的引进与开发,实现人力资源的合理配置。人力资源是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拥有一支综合素质高、技术能力强、实践经验丰富的管理团队,能够为企业带来丰富的经济利润,避免企业资源的浪费,减少冲突矛盾的产生。石油企业的物业管理部门之所以能够成功地应对各种状况,重要因素就是善于选拔与吸引优秀人才。众所周知,物业管理部门在我国普通民众的印象中社会地位并不高,收入社会福利等也不被人看好,但是石油企业恰恰反其道而行,将资金投入到团队建设中,用高薪、高福利吸引优秀专业人才加入物业管理队伍,大大改善了物业管理的整体服务水平,使得物业管理部门真正履行到自身的职责,为企业员工创造出一个和谐的企业文化氛围。

四、结语

第5篇:家政服务管理制度范文

为进一步加快我市社区服务业的发展,根据国家和省有关政策精神,结合我市实际,提出如下意见:

一、进一步加大对社区公益的保障力度

(一)把社区服务业纳入全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总体规划,纳入社区建设总体规划,社区基础设施建设纳入城市建设规划和市产业发展导向目录。按照《*市人民政府办公厅转发市建委关于*市住宅区配套公建建设管理暂行规定的通知》(杭政办〔20*〕1号),落实包括行政管理、社区服务、物业管理、教育卫生、文化体育、商贸服务等方面的配套公建用房及设施。其中社区配套服务用房按每百户不低于30平方米标准集中设置;物业管理用房按《*市物业管理条例》及相关规定执行;教育配套公建的建设标准按省市有关规定和《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规范》执行;文体设施用房标准按省市有关规定和规范执行;农贸市场、净菜超市等商业配套公建项目,按“谁投资,谁受益”的原则,由投资者所有、经营或转让,不得挪作他用。

(二)对企业原用于退休人员活动且仍在社区范围内使用的场所,应继续由退休人员作为公共活动场所使用;对企业同意转让场所产权的,市、区财政按1:1比例安排资金购买,作为社区活动场所。

(三)每年由市财政安排200万元,区财政按1:1比例配套,用于社区共建设施建设项目的补助。

(四)按实际服务对象人数,对街道工疗站给予适当补助。资金在残疾人就业保障金中安排,采取市、区1:1比例配套。

(五)享受国家救济、抚恤的社会优抚孤老进福利院和敬老院收养或亡故后,其住房属公房的,经房管和民政部门批准,可优先租赁用于开展社区服务工作。

(六)对新建社区的老年活动室采取市、区财政适当支持和福利彩票募集的福利金赞助等渠道给予扶持。

(七)对在社区范围内开展养老、托老等公益的非营利性机构,以及社区辖区单位向居民开放的内部设施,其用水按居民价格标准收费。

(八)区、街道(镇)社区服务中心是社区公益的组成部分,在其开办时,市、区财政给予适当补助。

二、进一步加大对社区经营的扶持力度

(九)对社区服务业中育婴托儿、养老院、残疾人福利机构提供养育服务及婚姻介绍、殡葬服务项目的收入按规定免征营业税。

(十)对新办的独立核算的居民服务业,享受减征或免征所得税1年;新办的劳动就业服务企业,当年安置城镇待业人员达到规定比例的,经劳动就业部门认定,税务机关审核,3年内减征或免征所得税。

(十一)对符合市贸易局、财政局《关于印发〈关于鼓励发展便民、便利连锁经营的奖励办法(暂行)〉的通知》(杭贸政〔20*〕186号、杭财企〔20*〕1211号)规定条件的社区商业服务项目,享受相应政策扶持。

(十二)对持*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颁发的《就业援助证》的下岗失业人员,从事除国家限制行业(包括建筑业、娱乐业以及广告业、桑拿、按摩、网吧、氧吧等)外的个体工商户,在规定期限内免收个体工商户注册登记费(包括开业登记、变更登记、补换营业执照及营业执照副本)、个体工商户管理费、集贸市场管理费和示范合同文本工本费。

(十三)就业困难人员自谋职业从事个体经营并符合有关条件的,可凭工商营业执照(副本)、《*市就业援助证》,到就业管理服务机构一次性领取3000元的就业援助补助费。

(十四)对社会力量在社区举办的社会福利机构,由市、区两级财政在开办时按实际床位数给予一定的经济补助。

(十五)对加工型劳服企业、街道社区加工型小企业、从事商品零售兼营批发业务的商业零售企业,经劳动保障部门认定,税务机关审核,根据企业吸纳并签订1年以上劳动合同的下岗失业人员实际人数,按每人每年*元的标准,扣减企业应缴纳的企业所得税税额,当年不足扣减的,可结转下年继续扣减(结转期不超过两年)。

(十六)对新办的服务型企业(除广告业、桑拿、按摩、网吧、氧吧外)和新办的商贸企业(除从事批发、批零兼营以及其他非零售业务的商贸企业外),当年新招用下岗失业人员达到职工总数30%(含)以上并与其签订1年以上劳动合同的,经劳动保障部门认定,税务机关审核,3年内免征营业税、城市维护建设税、教育费附加和企业所得税;当年新招用下岗失业人员不足职工总数30%的,3年内按计算的减征比例减征企业所得税(减征比例=当年新招用的下岗失业人数/企业职工总数×100%×2)。对现有的服务型企业(除广告业、桑拿、按摩、网吧、氧吧外)和现有的商贸企业(从事批发、批零兼营以及其他非零售业务的商贸企业除外)新增加的岗位,当年新招用下岗失业人员达到职工总数30%(含)以上并与其签订1年以上劳动合同的,经劳动保障部门认定,税务机关审核,3年内对年度应缴纳的企业所得税额减征30%。

(十七)对从事社区公益性岗位就业人员的岗位补贴,按不低于市区企业职工最低月工资标准发放,由市促进就业专项资金按新标准的50%核拨,差额部分由各区筹集资金解决。

(十八)对下岗失业人员兴办社区服务实体的,各金融机构要按照《国务院办公厅转发国家经贸委关于鼓励和促进中小企业发展的若干政策意见》(〔*〕59号)和中国人民银行《关于印发〈关于加强和改进对小企业金融服务的指导意见〉的通知》(银发〔*〕379号)有关政策规定,给予信贷资金和融资担保方面的支持。

(十九)对及时足额缴纳职工基本养老保险费和安置市区下岗失业人员比例达到企业全部职工30%以上的家政服务企业(主要指从事清洁、搬家、护理、家庭保健、家教、社区园艺、旧货收购、保姆、接送等家庭服务),按企业当年缴纳基本养老保险费的实际缴费额在规定期限内给予全额奖励。

(二十)对具备培训资格和办学条件的家政协会、家政企业培训的下岗失业人员,经考核合格,获得职业资格证书的,按照市财政局、市劳动保障局《关于印发*市促进就业专项资金管理暂行办法》(杭财社〔20*〕174号)的规定,经劳动保障、财政部门认定后,给予再就业培训费补贴。

三、进一步加强社区服务业的行业管理

(二十一)实行证书管理制度。对符合《*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发展非正规就业和促进就业弱势人员再就业的若干意见》(杭政办〔20*〕12号)第一条规定的服务项目,统一登记申领《社区服务业证书》;具备工商注册条件的,应办理营业执照(具体办法另行制定)。

(二十二)建立社区服务业发展资金。每年在市发展现代服务业专项资金中安排一定资金,各区政府相应安排专项资金,主要用于对社区服务公益性项目的补助和其他项目的扶持及奖励。

(二十三)建立健全社区服务业评估和统计指标体系。积极探索反映我市社区服务业设施建设、服务管理、居民需求、满意程度等内容的信息采集及工作评估体系,逐步建立社区服务业发展的统计和考核制度,形成较为科学的预测和评估机制,不断提高服务水平。

第6篇:家政服务管理制度范文

为适应社区建设发展需要,加快社区信息化建设步伐,创建现代化新型社区,借鉴外地市、区先进经验,结合我区实际,现就我区推进数字化社区建设提出如下意见。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建设“数字丛台”、服务型政府为目标,按照“行政提速、服务提质”的要求,突出以人为本的理念,以社区管理为龙头,社区服务为重点,利用2至3年左右的时间,运用各种信息技术和手段,搭建一个网络互动平台,拓宽政府与居民、与社会之间的沟通渠道,满足社区居民日益增长的物质和文化生活需求,不断提升丛台发展的综合竞争力和服务力,探索实施一条具有丛台特色的建设数字化社区的新路子。

二、遵循原则

1、以人为本,服务于民。坚持不断满足社区居民需求、提高居民生活质量和文明程度的宗旨,按照执政为民、服务于民的要求,积极拓展政府公共服务职能,深入开展数字化社区建设工作,促进社会全面发展。

2、统筹规划,协调发展。坚持统一规划、统一领导,打破部门和区域界限,充分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努力实现各类传输网络、资源网络间的互联互通,最大限度地综合开发利用各类信息资源,推进数字化社区建设。

3、政府引导,市场运作。充分发挥政府宏观调控、政策引导的作用,以区机关为中心,街道为重点,社区为基础,组织社会各方面力量共同参与社区数字化建设。同时,积极引进市场竞争机制,以市场需求拉动数字化社区建设,努力推动全区信息产业的发展。

4、注重实效,梯度推进。坚持“以需促用、以用促建”的原则,因地制宜,突出应用,突破重点,以数字化社区建设为突破,带动社区建设整体水平的提升,努力建设现代化新型社区。

三、主要内容

(一)加快推进全区网络平台建设。全区整个网络建设实行双系统,分为内网和外网两个部分。在内网建设上,利用现在比较成熟的adsl宽带网平台,搭建内网专用网络,实现区政府对各街道、社区的联网,保证组网的安全性。同时,加快推进全区的电子政务建设,逐步实现网上办公,提高行政办事效率。在外网建设上,区信息中心单独建设一条光缆连接互联网,用于区政府网站、社区综合服务网及其他对外应用服务。社区居民通过城域网以及adsl宽带网平台实现访问、采集信息等各类需求。

(二)加强“三级四网”服务体系建设。围绕区、街道、社区三级网络服务体系建设,重点建设“四网”。一是社区综合服务网。以区、街道、社区互联网联接为基础,建设包含各种政务、商务、公益等信息服务的网站,最大限度的为社区公众提供各个领域、不同层次的服务需求。二是建立服务热线电话网。在最大限度整合全区信息资源的基础上,统一明确一个社区服务专用呼叫号码,并充分利用通信公司现有资源,通过租赁等方式,为社区居民提供24小时快速便捷的服务。三是建立实体服务网。整合各社区的家政服务、家电维修、社区门诊等便民资源,发挥社区综合服务网和服务热线电话网的中介功能,为社区居民提供各类实体服务。四是建立社区服务管理网。采取区、街道、社区分布式三级管理系统,实现区、街道、社区三级网上信息查询、信息汇总、文件传达等日常管理服务工作。

(三)加强数字化社区的硬件建设。区级硬件建设,原则上以区信息中心现有设备为基础,以现有机房为中心机房,增配网站服务器、应用服务器、邮件服务器等配套的基础设施,提高网络中心的数据处理、系统维护、网络安全和日常管理等能力。街道一级,基础设施比较薄弱,重点是做好街道内部的网络建设,基层科室的微机配备,电子触摸屏、电子显示屏的配备,多媒体会议室的建设等工作,提高街道的现代办公条件。社区一级,是建设工作的重中之重,按照服务居民、提高效率的原则,重点是加大社区内部的网络建设,以及网络教育中心、多媒体会议室的建设力度。

(四)加强网络建设的制度化、规范化管理。认真贯彻执行国家和省、市信息化建设的规定,实现网络接口的标准化,信息采集、报送和应用的规范化。要建立健全有关网络运行、信息维护等方面的各项管理制度,不断提高数字化社区的管理水平。同时,根据国家信息安全相关政策法规的规定,制定丛台区信息安全规章制度,建立信息安全防御体系,建立和完善信息安全督查和快速反应机制,确保信息和网络的安全。

(五)加强街道、社区两级信息化工作培训。针对目前全区信息化工作人员业务素质偏低的情况,在加强数字化社区建设的同时,重点围绕信息采集、网络维护、网页更新等各方面知识,通过专题培训班、以会代训等多种形式,有计划、有步聚地加强对街道、社区两级信息化工作人员的业务培训,不断提高他们的业务素质,以适应全区数字化社区建设的需要。同时,要在各社区组建一支10—20人的志愿者服务队伍,由区、街道负责对社区志愿者进行信息化业务培训,形成一个“社区建设为大家,人人参与社区建设 ”的浓厚氛围。

四、推进步骤

全区数字化社区建设分三个阶段进行:

第一个阶段(200*年*月至*月):试点探索阶段。启动数字化社区建设工作,初步建立一个区、街道、社区三级统一的数字化网络平台。通过实地考察筛选,确定光明桥、丛东、联西3个街道,地质局、煤炭设计院、永新里3个社区作为全区数字化社区建设试点单位。

第二个阶段(200*年*月至*月):逐步推广阶段。在总结试点经验的基础上,再选择5个街道、10个社区,进一步扩大数字化社区建设范围。

第三个阶段(200*年*月至200*年*月):全面实施阶段。力争到200*年上半年,将我区所有社区全部建成数字化社区。

五、保障措施

1、提高认识。数字化社区建设工作涉及千家万户,是一项关系全区居民的民心工程。各有关部门,乡、街道和社区要站在践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高度,切实提高对这项工作重要意义的认识,把其作为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具体要求,作为构建和谐丛台的重要内容,尽最大努力从资金、人力等方面给予全方位投入,确保整个数字化社区建设工作顺利推进。

2、加强领导。为加强对全区数字化社区建设工作的领导,区政府成立以区长杨晓和为组长,区委常委、常务副区长张继臣,区长韩咏梅为副组长,区发改局、民政局、人劳社保局、残联、计生局、卫生局、财政局、文教体局、司法局、建设局、综治办、科技局负责同志为成员的工作领导小组。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区发改局,办公室主任由郭建军同志兼任,副主任由白周廷、詹金东同志兼任。

第7篇:家政服务管理制度范文

一、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打造全区新的经济中心

经济发展方式内涵丰富,涵盖要素结构、产业结构、需求结果、区域结构的变化以及资源、生态环境的情况。

1.加强规划的原则性和指导性

一是要坚持规划法定。规划对区域的发展起到“先导、主导、统筹”的作用,具有原则性、指导性和权威性,不能因为领导思路的变化或单个项目的需要而随意更改。

二是要建立可持续的动态规划体系。将动态规划体系引入东丽湖的开发建设,一方面是要在保持东丽湖规划体系总基调不变的前提下,以5年或10年为节点,针对当前的新情况和新变化,采取“全面控制、局部灵活”的规划手法,有规律地、主动地对规划进行调整和完善;另一方面是突出专项规划和阶段性规划的作用,通过编制旅游、产业、能源、交通等专项规划和“五年发展规划”,实现进驻区域的大项目、好项目与规划体系的合理衔接,有效发挥规划对项目建设的指导和促进作用。

2.完善土地开发利用机制

一是形成科学、长效的土地资源管理机制。建立由区国土部门牵头,东丽湖、土地整理中心及相关部门共同参与的科学、长效的土地资源管理机制,定期开展土地资源普查工作,摸清家底,编制普查报告,全面、动态地掌握区域内土地的性质、归属、收储及出让进度等信息,为东丽湖土地资源开发利用奠定坚实的基础。

二是适度把控土地收储、出让的节奏。通过对未来土地市场趋势的预测,以实现土地收益最大化为目标,对东丽湖地区土地整理工作进行盈亏平衡分析。结合分析结果进一步完善东丽湖地区土地利用规划,按建设需要、分轻重缓急储备发展备用地,分步骤、有节奏的实施土地出让,理顺土地整理与出让的关系,形成持续不断地区域资金回笼链条。

三是坚持以市场为导向的土地价格机制。以发挥土地潜在的最大效益为原则,根据市场需求和用途建立动态的、差异化的土地资源价格体系,彻底改变“政府说了算”的定价机制,使土地价格更加趋近于其自身价值,以获得更高的市场认同,确保东丽湖的土地资源配置更加合理、公平。

四是积极争取土地开发的政策性支持。区土地、规划和建设部门要解放思想、转变观念,在土地指标和“70/90”等问题上,要主动为东丽湖的开发建设争取政策支持。根据区域的规划和特点,特别是对于一些已经落地或即将落地的、具有巨大发展前景和拉动作用的大项目、好项目,要切实将东丽湖放在全区、甚至是全市的大盘子中来平衡,以寻求突破政策限制的方法。

3.加快实施基础设施建设

一是启动基础设施配套“一二五”工程。经过三十余年的发展,东丽湖大规模地进行基础设施建设,取得了巨大的发展成果,但仍有大量的建设工作需要加快进行。未来五年,计划投入资金29.5亿元,重点围绕核心区的建设,进一步深化、完善基础设施配套。

二是加快推进进入东丽湖区域的轨道交通建设。东丽湖作为全市重要的功能板块需要强大的交通体系支撑,特别是大运量轨道交通的支撑。因此要进一步加强与市规划、建设部门的结合,实现东丽湖与中心城区轨道网的衔接,尽快启动建设。

三是加快建设以两湖为核心的复合型交通设施。交通体系是区域的骨架和经络。根据东丽湖的规划和发展趋势,未来区域内,特别是在以两湖为中心的核心区内,将会构成以步行系统、车行系统和水上交通系统为主的复合型交通体系。

四是实行能源结构的多样化战略。东丽湖地区2020年远期规划人口15万,规划总建筑面积1839万平米。目前广泛使用的地热资源供暖方式远远无法满足需求,为此必须实行能源结构多样化战略。

五是理顺东丽湖基础设施建设管理机制。进一步明确参与东丽湖基础设施建设各部门的责任,理顺建设和管理的机制。

4.推进产业优化调整

一是建立支撑区域发展的科学的产业体系。要进一步完善产业发展规划,坚持走综合型服务业的道路,坚持以市场为导向的方针,促进区域经济增长由主要依靠土地出让、基础设施投入拉动向依靠消费、项目投资协调拉动转变,由主要依靠房地产业带动向依靠商业、旅游业、总部经济协同带动转变。

二是采取选商引资与自主开发相结合的开发方式。从区域规划定位和发展实际出发,结合产业结构和土地出让计划,按照“构建产业链条,培育产业集群,壮大支柱产业,建设重大项目”的思路,变“招商”为“选商”。

三是形成稳定的资金来源支持区域发展。区域经济的发展离不开资金支持,科学规范的产业体系会形成稳定的收入。为此,东丽湖要尽快建立一级财政,由专职部门负责地区财政管理、国资管理、企业财务管理、财务审计监督管理等。

二、推动东丽湖文化繁荣发展,打造全区新的文化中心

文化是区域发展的血脉和灵魂。文化的繁荣是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是区域核心竞争力的重要因素,更是区域品质的显著标志。

1.创造科学的、先进的东丽湖文化

对于东丽湖来说,依水而生必然要以“水”为文化的主题与核心。多年发展形成的东湖、丽湖错位发展,以及不同项目的文化内涵和建筑特色,也使东丽湖的文化具备了开放性、包容性和多元化的特点。因此,东丽湖的文化发展模型应该是一种以“水”主题为核心、多元文化和谐共存、并持续发展创新的形态。

一是注重东丽湖发展历史的文化传承。传承历史一方面是对精神的传承,特别是在东丽湖开发建设的过程中涌现出的拼搏、创新和自我超越的精神,要永续的流传与发扬下去;另一方面是对物质成果的传承,对于那些在发展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或具有纪念意义的建筑、设施等,应予以保留和保护。

二是借鉴先进的、成熟的文化发展理念和成果。东丽湖的文化建设仍处于起步阶段,加强学习和借鉴是迅速拉近与发达地区差距的最有效的捷径。一方面,在制定文化发展思路时,要积极吸纳国内外同类型区域先进的文化发展理念、管理理念,取其精华融入到东丽湖的文化发展模型之中,指导文化事业的建设。另一方面,在建设文化项目时,要善于借用成熟的文化发展成果。东丽湖作为天津市中西文化合璧的代表,拥有广阔的历史空间和足够多的文化素材可以借鉴和再创造,需要反复甄选、精心策划。

三是创造、培育具有东丽湖特色的文化。要从中国传统文化的角度挖掘“水文化”的实质和精髓,要从世界文化融合的角度丰富多元文化的内涵,形成东丽湖的独特文化内涵,并有意识地加以培育和强化,在经济建设、区域管理等活动中。

2.加强东丽湖文化载体建设

载体建设是发展文化事业的重要抓手,是打造东丽湖文化中心的基础工程,同时也是文化繁荣发展的直接表象。

一是要建设东丽湖文化产业园区。东丽湖应主动借助华侨城雄厚的文化实力和丰富的开发经验,着力打造集艺术创作、创意生活、艺术展示、影视动漫、广告会展、创意设计、文化交流、总部办公等为一体的高端文化产业基地,为企业、团体、艺术家学习交流提供平台。

二是建设东丽湖文化交流研究中心。东丽湖文化交流研究中心更加侧重东丽湖本土文化的传承、建设和发展,是东丽湖特色文化的“制造中心”。

三是建设社区综合文化场所。要加强社区文化的载体建设,按照人口规模和发展需求,结合居委会的设置,以房地产项目为单位,每个项目建设一座大型的综合文化服务站;在每个项目中以人口为单位,平均每100户居民建设一座文化活动室。

四是组建文化组织和文艺团体。一方面,和市区文化部门结合,将天津市、东丽区的文化协会组织、俱乐部及文艺团体的总部迁至东丽湖,以东丽湖良好的自然、文化资源为基础,激发文化艺术创作的动力和灵感,促进天津市、东丽区的文化事业繁荣发展。另一方面,积极组建社区文化组织和民间文艺团体,不断提高东丽湖社区居民的文化素质和修养,不断增强区域的文化内涵和底蕴,成为东丽湖特色文化事业发展的驱动力。

五是加强文化景观建设。本着“物化为形,文化为魂”的原则对区域景观环境进行大规模提升。创作一组充分展现东丽湖文化特质的景观雕塑,按照一定的逻辑关系分布在区域内,形成东丽湖的标志性景观。同时要在区域总体布局、内外环境、设备设施、景观名称等方面精心设计、构建和规范,融入“水”的主题和多元的文化内涵,追求自然景观、人文资源、生态环境的和谐统一,形成东丽湖独特的景观特色和文化魅力。

六是举办大型文化旅游活动。要根据市场的需求和游客的喜好,结合东丽湖自身的特点和能力,联合区域的企业和项目,策划大型的、具有较大震动力的文化旅游活动和节庆活动,并形成经典的传统活动不断持续下去。

七是制作大型旅游文化演出。一台好的旅游文化演出既是对旅游景区的有益补充,更是对旅游景区在精神文化层面的延伸。东丽湖致力于打造文化旅游新地标,必须要加快制作极具东丽湖特色的、具有较强竞争力的旅游文化演出,与各项目的表演形成风格互补的有机整体。

3.提高东丽湖的文化传播能力

一个地区的文化影响力,不仅取决于其内容是否具有独特魅力和文化基础设施是否完善,而且取决于是否具有先进的传播手段和传播能力。特别是在当今信息社会,凡是传播手段先进、传播能力强大的区域和企业,其文化理念和价值观念就能广为流传。

三、完善区域公共服务配套,打造优质的生活中心

社会公共服务的成熟与否与居民的幸福安康息息相关。东丽湖区域的社区规模逐渐扩大,社区居民的生活服务需求逐渐增加,因此必须在区域经济发展的同时,加大社会建设的投入,完善公共服务配套,加强社区管理,努力打造生活便捷、安全舒心、环境优雅、文明高尚的生态宜居社区,推动东丽湖和谐社会的建设。

1.完善生活配套设施,创建便宜社区

下一步要从居民反映强烈的医疗、教育、商业等服务配套设施入手,启动建设“十分钟生活圈”工程,即全力推进便民商业进社区、便民服务进家庭,重点建设群众日常生活必须的设施,使社区居民在步行十分钟内即可到达一座300平方米以上的社区生活中心,享受到医疗、购物、娱乐等服务。

2.加强服务管理,创建安心社区

建立完善的社区管理体制和服务体系,健全信息、养老、安防等生活服务,为社区居民创造舒心、称心、安心的生活。

一是完善社区管理体系。明确东丽湖区域公共事务管理的部门和职责,指导社区的管理与服务。以社区为单位,每个社区成立1个居委会,同时组建党支部,并在楼门设立楼长、建立党小组,选好配强领导班子,抽调公共事务管理部门的干部到社区居委会和党支部任职,各社区的开发商要为居委会和党支部提供必需的办公场所。

二是健全社区服务机制。要把社区居民的生活服务作为公共事务管理部门的重要工作来抓,区域主管部门建立“服务大厅”,各居委会建立“服务站”,形成以提供劳动保障、医疗救助、扶贫帮困助残、计划生育、社区警务、家政服务等为主要内容的两级服务网络。

三是完善社区信息服务系统。以居民需求为导向,按照统筹规划、实用高效的原则,采取短信息、社区服务热线电话、互联网、社区呼叫系统、有线电视网络等多种形式,搭建社区信息服务网络平台,形成“资源共享、协同服务、便民利民、安全可控”的社区服务信息化发展格局。

四是构筑社区老年服务体系。完善养老服务机构和设施的建设,大力发展社区居家养老服务,每个社区建立1个老年服务站。

五是健全社区治安防控网络。运用物防、技防等现代科技手段和措施,全面提升社区治安防范水平,保安人员数量符合要求,巡视到位,无安防死角。健全社区居民内部矛盾排查调处机制,建立畅通的民情沟通渠道,做好人民调解工作,建立社区矫正、社区戒毒管理服务机制。

3.倡导文明环保的生活方式,创建清洁社区

建立高档的生态型居住区是东丽湖区域重要的定位之一,因此要进一步加强区域环境治理和提升,倡导文明环保的生活方式,借助社会各界的力量,共同将东丽湖社区打造成空气清新、街区整洁的清洁社区。

一是建立完善区域环境治理和生态保护长效机制。成立东丽湖物业公司,负责东丽湖公共区域的环境清整和生态保护工作。以开发商为主体,负责本社区的环境治理工作。居委会组织成立环境保护志愿者队伍,开展珍爱环境、保护家园主题宣传教育,形成社会各界齐抓共管的和谐局面。

二是加强城市环境综合治理工作。充分发挥东丽湖综合执法大队的作用,明确执法内容、严格管理制度,对区域内的各种问题进行管理和控制,确保东丽湖干净、整洁、亮丽的生活环境。

三是积极倡导低排放环保出行方式。积极建设由“公交干线、区域公交支线、慢行系统”构成的三级交通体系,不同层级交通系统之间形成良好的分工和衔接,形成以绿色交通系统为主导的交通发展模式。

4.繁荣社区文化,创建文明社区

现代社区的发展不仅仅停留在为居民提供舒适、便捷的生活环境和服务层面,而是更加注重满足社区居民的文化需求。东丽湖的社区居民文化素质和品位较高,要根据他们的需求举办特色鲜明、形式多样的社区活动,以增进邻里友好氛围、倡导文明生活方式,形成独具特色的东丽湖社区文化品牌。

一是加强社区文化生活的载体建设。居委会要联合开发商,在每个社区内建立一个文化中心,社区内每千户居民建立一个文化活动室,为社区居民提供社区培训、文化交流、图书借阅等文化生活的场所。建设和利用文化好社区宣传栏、社区网站、社区有线电视等资源,积极发展社区文化和楼门文化,借鉴企业形象设计理念,建立东丽湖社区CIS(社区形象识别系统),形成“楼门有标识、社区成品牌”的东丽湖特色社区文化。

二是举办丰富多彩的社区文化活动。倡导文明、高雅的生活方式,居委会负责成立风筝协会、书法协会、摄影协会等居民自治的社区俱乐部,定期开展培训、比赛和展示活动。每年举办社区文化艺术节,丰富居民的业余生活。鼓励社区居民积极参与东丽湖大型文化旅游节庆活动,形成社区文化与区域文化的和谐互动。

四、加快机制体制改革,建立职责明确、便捷高效的区域管理体系

区域的竞争和发展最终将定格在富有创新精神的管理上,而机制体制的改善和优化是提升管理水平和层次的关键。目前当务之急是依据东丽湖的特点和发展形势,借鉴国内外成熟园区发展的成功经验,创新区域的运行模式,尝试建立在党工委的领导下行政管理、社会建设和资产运营相对独立的专业化运行管理模式。东丽湖党工委把握区域发展方向,东丽湖管委会行使行政管理职能,东丽湖社区办负责区域社会事业和公共服务管理,东丽湖国有公司在管委会的领导下承担区域经济、文化建设事业的运营和管理。

1.转变职能,构建精简高效的行政管理体系

一是进一步理顺管委会与旅游局的关系。建议从着眼全区旅游业发展和深化东丽湖区域管理的角度,改变两个单位合署办公的运行模式,按照各自的职责分工独立运行。两个事业单位调整为区财政全额拨款,重新核定机构设置和工作职责。

二是强化管委会的行政管理职能。经过三十余年的探索和奋斗,东丽湖已经形成了一定的产业基础和经济规模,另一方面,东丽湖即将成为增强东丽区核心竞争力的主要力量,区域基本具备赋予更大的责、权统一的基本条件。因此,要进一步转变管委会的角色和职能,明确区政府派出机构的身份,建立相对独立的运行体系。

2.创新体制,构建职能明确、服务完善的社会管理体系

一是建立职能明确的社会管理机构。随着东丽湖的不断发展,建议区政府报请市政府批准,确定东丽湖为独立的行政管理区域,设立东丽湖社区办事处。东丽湖管委会不再承担区域管理职能,只承担区域的行政管理职能。

二是完善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体系。根据区域居民对公共服务的实际需求,进一步完善管理和服务体系。

3.政资分离,形成管委会监督下的国有公司承担区域经济、文化建设的新格局

一是推行政资分离的运营体制。随着市场经济的进一步完善,要求要遵循经济规律,进一步强化国有公司的市场主体作用,实行政资分离的区域资产运营管理体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