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叛逆青少年素质教育范文

叛逆青少年素质教育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叛逆青少年素质教育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叛逆青少年素质教育

第1篇:叛逆青少年素质教育范文

关键词 青少年 情绪教育 素质教育 普及

中图分类号:B844.2 文献标识码:A DOI:10.16400/ki.kjdks.2016.10.076

Abstract The research on the quality education of teenagers is gradually refined, and the emotional education as an educational content is introduced to the quality education of teenagers. Emotional education and quality education have both theoretical and practical links. To fully understand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group, the problems and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emotional education, it is helpful for people to understand the significance of emotional education to the quality education of teenagers.

Keywords teenagers; emotional education; quality education; universal

1 情绪的含义

情绪,是对一系列主观认知经验的通称,是多种感觉、思想和行为综合产生的心理和生理状态。心理学家认为情绪是指认知和意识过程产生的对外界事物的态度和体验,以个体需要为中介,反映人脑对客观事物与主体需求之间关系的心理活动。情绪分为基本情绪和复杂情绪。前者和原始人类生存息息相关,后者经过人与人之间的交流获得,因此每个人所拥有的复杂情绪和情绪的定义都有所不同,是多元的、复杂的综合事件。情绪又分为积极情绪和消极情绪,二者对生活和人生产生截然不同的影响,前者明显有助于人身心的健康发展,后者若不做恰当的处理会给人带来不同程度的心理疾病,有损身心的健康。由上述可知,情绪是人类生命的一部分与人的生活息息相关,影响人的心理和行为,由此,学会恰当的处理个人情绪成为人们学习、工作与交流的重要课题。处于人生关键阶段的青少年处于价值观和人生观的形成期,由于对一些概念的理解模糊加之这一年龄阶段的怀疑和叛逆心理,对周围事物和行为的理解的探索使其情绪处于不太稳定的状态,变化多端,若不能正确的判断新生事物和正确处理自身的情绪,青少年的心理和行为将会受到严峻的挑战,进而情绪朝着更加不良的方向发展。

2 情绪教育与素质教育的关系

约翰・怀特认为,教育不仅要让学生去过有意义而且充实的生活,同时要让他们获得个人幸福并尽到作为公民的社会责任,主要目的在于把学生培养成为具有道德意识的个体,这种道德意识既体现在面对面的人际交流活动中,也体现在个体作为社会的公民、民族国家的一份子乃至世界公民等更宽泛的层面上。教育的核心任务之一就是经过学校和家庭的通力合作让儿童成为一个正派的人,关心他人和自身的福祉;教师和家长要公平地对待学生,关心孩子而不带来伤害,放手让他们去追求自在的生活而不是试图控制他们,培养孩子们的慷慨、宽容、善良以及公平等美德是一个很大的课题,但仅仅依靠学校设置的课程是没法教授这些东西的,必须借助日常家庭生活与课堂的融合才能养成。扈中平认为教育目的应定位于培养“人”,这具有终极性、普及性和丰富性。从以上两位学者的论述我们可以得出以下结论,教育的最终目的是要培养能够与他人和睦相处并能愉快的生活的个体,但这却不抹杀个体的主体性,而是为了让个体能够更好的融入团体和社会并保持自我的独特性。

情绪教育和素质教育蕴含以上宗旨。人的情绪包含正负两个方面,情绪教育的目的是要使人摆脱不良情绪的驱使,引导人向正确的方向发展。素质教育是为了让人具备好的素质,不损害他人与社会,最终目的是要达到人类社会的和谐。可见两种教育都是好的教育,这与社会大的教育方向是一致的。从人的教育的角度来讲,两者都具备使人摆脱野蛮走向文明的功能,因此都属于理性的教育,当从不同的角度出发培养人充分利用理性认识和处理感性自我的能力。素质教育从大的方面确定了人的培养目标。情绪教育从人的心理的一个细节入手,探索情绪对人的行为产生的影响。个体行为是个体素质的外在呈现方式,从这一方面来说情绪教育与素质教育产生密切关联,关注和培养青少年理性处理自身情绪的能力成为完成素质教育目标的重要方面。

3 青少年的特点、存在的问题与情绪教育现状

第2篇:叛逆青少年素质教育范文

一、逆反心理的本质透视

所谓逆反心理,通俗地说就是你要求我这样,我偏不这样,“你要我向东我偏朝西,你要我捉猴我偏逮鸡”。那么,逆反心理的本质究竟是什么?在形形的关于逆反心理的说法中,《心理学大词典》关于逆反心理的解释基本上归纳出了其本质属性:“逆反心理是客观环境与主体需要不相符合时产生的一种心理活动,具有强烈的抵触情绪。换句话说,逆反心理就是,当客观事实与自身需要不相符合时,自身产生的具有强烈抵触情绪的社会态度。”这一解释表达了逆反心理三个方面的内容:其一,逆反心理源于客观环境与主体需要的矛盾,其中客观环境是外因,主体需要是内因,根据内外因关系可知,主体需要这个内因是逆反的根本原因;其二,逆反心理在青少年群体中普遍存在,青少年的逆反表现尤为突出;其三,逆反心理是一种剧烈的抵触情绪或行为,以怨恨、恐惧或不安全感等心理状态为特征。逆反包含着故意叛逆和反抗的意味,叛逆传统,反抗权威。逆反心理是认知、情绪和行为倾向三者的有机统一,三者缺一不可。假如我们理智一点,让事实来说话,这样就根本不会受逆反心理的控制。三者中,认知成分是基础,抵触情绪是主要成分,往往起支配作用。当逆反心理形成之后,只要相类似的逆反对象一出现,人们就会下意识的使认知、行为倾向服从抵触情绪,从而维持整个态度中三者的平衡。

二、逆反心理的辩证分析

逆反心理是好是坏?这要辩证看待。作为一种好奇心、探索欲、独立意识、反判精神,当然是一种好的心理品质。可以设想,人类如果一切都固守成规、因循守旧,那么社会还会进步吗?有时逆反心理还会使人发奋努力,以非凡的意志战胜困难和阻力。尤其是对于处于青少年时期的青少年学生而言,“如果这时期的青年人一点也没有反抗,就没有独立性和创造性,就比如一艘帆船,正当起航之际,却突然风平浪静。那么,那次的航行却不可能达到远方。”但是,不适当的、过分强烈的或是扭曲的逆反心理,却是有害的,是不可取的。

有过分逆反心理的青少年对事物采取非理智的反应方式。其特征是盲目性、抵触性、放纵性和极端性。具体表现为,在外在要求的内容上,不管正确还是不正确、精华与糟粕,一味反对,一概排斥,盲目抵制,油盐不进,反其道而行之,而且不考虑后果;在手段上,只是简单地拒绝和对抗,具有强烈的情绪色彩,即带有强烈抵触情绪;在目的上,只是为了反抗而反抗。逆反的对象多是家长、老师、社会和组织上宣传的观念、制度、规范和典型人物等外界权威,听不进别人的忠告、建议、劝阻和批评,我行我素,而且常常是你越不让我偏要干,你让我还偏不干,其结果是阻碍了他们学习新的或正确的知识、技术、经验,影响人际关系,不利于其健康成长。

三、青少年逆反心理的成因与危害

具有过分逆反心理的青少年,常常持偏激态度,多表现出不响应、不配合、不以为然的态度,把自己摆在与家长、老师等对立的位置上,他们这样做,并非经过深思熟虑,而是发自一种自然而然的消极心理或仅仅是为了显示自己的独特。从主观方面分析其原因,从十二三岁到十七八岁,青少年生理上基本成熟,认识和情感有了飞速的发展,是理想、信念、世界观开始形成的重要时期。在这个阶段,由于生理与心理发展的不同步及其他方面的影响,心理发展呈现错综复杂、矛盾重重的局面,加之青少年的知识储备与社会阅历有限,对事物缺乏准确的判断能力,不能科学地运用全面的、客观的、辩证的理性思考分析问题、理解问题和看待问题。从客观方面分析其原因,是家长、老师等教育方法不当,忽视或不重视青少年的心理需要,比如家长婆婆妈妈、唠唠叨叨,没完没了的教导,老师我说你听、我打你通的“填鸭式”教育,空洞的灌输大道理所致。教育心理学研究表明,即使是对于应该接受的信息,由于教育者在教育过程中引导时机、方法和场合的不当,受教育者也会“紧闭心扉”,予以抵制。更何况教育对象是独立意识强、思维活跃的青少年。例如,有的青少年学生不愿接受社会主流观点,不愿意听取长辈和教育者的意见,而刻意去表现自己的主见和个性,不惜争吵,甚至走向决裂、破坏与犯罪的极端;有的青少年学生对思想政治教育存在严重逆反心理,旷课逃课,上课随意喧哗,玩手机,看小说;有的青少年学生对于先进事迹和社会正面宣传扭曲思考,往往以偏概全地用社会上某些个别的、不公正的事实来否定所有的正面宣传教育,带着有色眼镜去看待先进人物及其事迹,认为先进人物是做表面功夫,先进事迹是虚张声势、不真实,早已经过时,脱离生活实际;有的青少年学生对社会的不完善之处无限放大,以偏概全的否定社会先进典型。

过分逆反心理的具体危害有二:一是束缚青少年学生的身心发展。由于经常存在逆反心理,使得他们不能有效地从成年人那里获得有用的经验,不能从别人的失败中汲取有益的教训,不能从他人的成功中得到宝贵启迪,从而妨碍其健康成长和社会化进程。二是会使青少年学生误入歧途,造成不同程度的身心伤害和其他消极后果。过分的逆反心理和逆反行为往往容易使青少年学生不计后果,以所谓的“维护正义”漠视校规法规,挑战社会规则,走上违法犯罪道路。

四、青少年逆反心理的疏导对策

1.运用逆反心理的正效应与积极作用,引导青少年学生认知的正确发展。首先要引导青少年学生大胆运用逆向思维,通过经常性的逆向论证,提高其鉴别能力。如有意识地选取一些错误观点让青少年学生讨论,让青少年学生得出正确结论,发挥逆向思维的积极意义。其次是教育者要改变教育方式,增强教育效果。掌握青少年学生的特点,了解青少年学生的需要,摒弃陈旧落后的教育方式,探索适合于青少年学生的多种教育方式方法,增强教育的科学性针对性实效性,是促进师生之间关系融洽,促进逆反心理向正向发展的重要基础。

2.减少逆反心理的负效应,努力消除产生逆反心理的社会因素。学校教育必须努力与社会各方面力量紧密配合,尽力净化“校园小社会”风气,加强校风、班风、教风、学风、考风建设,消除各种不良的精神污染,弘扬正气,做到办事公平公正公开,评先进,学先进,为青少年学生逆反心理向正向发展提供良好土壤。

3.尊重信任青少年学生,保护青少年学生的首创精神、独立精神和反叛精神,同时教给他们学会科学思维、理性思维。俗话说:“思想不得法,处处都犯傻”。造成青少年学生过分逆反心理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缺乏“哲学头脑”,思想简单,思维偏激片面,主观臆断,先入为主,要改变这一现象,就必须教青少年学生学哲学、懂哲学、用哲学,尤其是学好用好哲学。幸福生活是需要有智慧之光的指引才能得到,而能够为我们提供一条理解人生的新的思路或新的视角的就是哲学智慧。哲学就是大智慧、大聪明。教会青少年学生学会用辨证的观点、一分为二的观点、对立统一的观点、矛盾的观点、批判的观点、历史的观点、发展的观点、全面的观点等方法认识和解决学习、工作、生活、社会中的各种问题,使自己成为一个智者。一旦有了哲学的头脑,就会不糊涂、不偏激、不片面、不盲目。

4.重视心理疏导,努力控制逆反心理。教育过程中要针对青少年学生消极心态的特点与成因,用有效方法进行疏导。比如,受教育者对教育者有疑惧、怨恨心理,教育者应用坦诚交谈和以诚相待的方法,使双方相互依赖。同时,注意运用“自己人效应”,把教育者置于受教育者的心理位置去认识、体验和思考问题,从而选择适当的方法去处理问题,以取得良好的效果。这种“同体观”是一种重要而有益的思维方式,它有助于改变人际心理气氛,开阔我们的教育思路,控制青少年学生的逆反心理。

参考文献:

[1]林崇德、杨治良、黄希庭:心理学大辞典[M],上海教育出版社2003年版。

[2]张承芬、孙维胜:学生心理健康教育[M],警官教育出版社1997版。

[3]沃建中:中小学心理素质教育的探索[M],科学出版社2000版。

第3篇:叛逆青少年素质教育范文

1社会教育的教育群体有着直接的行为关联

社区教育举办的机构一般固定在一个小区、一个村子、一个工业区或者一个农业合作社中。受教育的群体之间本身就有着深刻的生活接触,自然也会有不可避免的矛盾摩擦。社区教育的群体如果都拥有较为高尚的人格以及完美的情操的话,自然有助于社区生活和谐和社会稳定。这就决定了社区教育与学校教育尤其是大学教育在固定渠道中建立秩序的局限性的根本不同,也是社区教育能够通过有效的心理素质教育推动社会生活和谐的条件基础。

2社会教育提升心理素质的实现途径

2.1积极组织心理健康教育培训

心理教育培训是居民认知心理素质的基本途径,而对于心理素质的认识也是提升心理素质的基础。当前社会教育团体提升心理素质教育的模式主要还是进行心理素质教育。我国很多社区教育是由政府与当地企业或者学校联合举办,对于当地群众有着天然的号召力。利用自身的条件优势,对社区学员进行专业的社会学、教育学、心理学、心理健康学理论教育,提升他们对于心理健康的认知和态度。其次,社区教育的组织形式和受众群体相对固定,结构分层明显,有专门针对青少年、进城务工人员、中老年人的不同专项的教育机构。在进行心理素质培训时,社区教育能够通过结合不同的受教育群体背景的不同,按照实际情况开展针对老年人的孤独心理,进城务工人员的自卑心理,青少年的叛逆和好奇心理等的专向培训,使培训的内容更加贴合社区群民的实际需要,以达到更好的教育效果。对社区居民进行心理素质培训,要结合实际情况针对存在的问题进行培训,可以在培训之间搜集培训对象在心理健康上面存在的疑惑,了解基本情况之后再开展培训。要灵活变通培训的形式,注重培训的效果,提升培训的质量。

2.2对心理素质教育进行广泛的宣传,提升大家对心理健康的重视

对于心理素质教育组织的形式,可以更加灵活变通,因为心理素质教育本身就是一个长期而不稳定的过程。在进行心理素质教育过程中,可以利用社区内的宣传栏、老年大学、社区活动基地、文化公园以及城市休闲活动中心等社区活动相对集中的场所,利用粘贴海报,做公告栏、宣传语、播放心理健康视频的方式在社区内进行广泛的心理素质教育与宣传活动。有条件的情况下,也可以通过建立社区心理健康专项培训网站,或者建立社区心理健康教育公众号的形式,通过播放宣传片,心理健康专项知识的文章,并在网站或者微信公众号上与社区居民进行互动方式,帮助社区教育群体有针对性的解决自己的个人心理健康烦恼,提升心理健康教育在社区居民心目中的认同感。

2.3组织社会活动建立互动参与机制

社区活动本身能够具有一定的灵活性和参与度,相对于单调的培训与知识宣传,其感染力和影响力也都会更大一些。心理素质和心理健康教育与多种因素有着直接的关系,但释放心理压力的途径也很丰富。例如,运动有助于化解网瘾,释放封闭,给人活泼开朗;音乐有助于心情调节,去除浮躁,使心情平和;美术能够让人将心中的压抑通过与绘画的互动而释放,减轻心中的压力;而舞蹈则能够提升心理平衡,提高人对于真善美的信仰。社会有组织开展各项活动的良好基础,也能够通过社区活动建立邻里之间的互动与了解。结合社区情况和社区教育受众群体的基本情况,组织开展针对老年人的太极、棋类、书法、绘画等文体活动,组织年轻人开展田径、球类、游泳等体育活动,组织家庭妇女进行生活小诀窍、厨艺大比拼等专项活动。更能够结合活动内容对青少年进行有效的技能和专业素质训练,例如对于小区内青少年开展有针对性的网络知识培训以及互联网维护培训等。

2.4积极通过环境建设陶冶社区居民的个人情操

个人心理素质的提升与周围环境的和谐,与社区内居民个人情操的培养有着直接的关系。为了全面提升与保持社区居民的个人修养,需要通过合理的引导建立良好的小区文化与小区环境。建立小区居民团结互助的氛围,实行小区垃圾分类制度,帮助小区教育群体建立互助组织,对小区居民进行互助培训,并打击小区内的不良风气。良好的小区环境的建立,对社区居民心理健康和行为产生号召力,推动心理健康教育的拓宽与发展。

3总结

第4篇:叛逆青少年素质教育范文

【关键词】语文教学;素质教育;综合品质

一、要正确解读素质教育概念的内涵

当前,素质教育和减轻学生学业负担,是人们谈论不休的热点话题。那么,什么是素质教育呢?我想,它无非就是注重对学生真正意义上的全方位的培养与提高,而不是虚假的、高分低能式的灌注和填鸭。素质教育要求在思想政治方面,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正确的政治立场,真、善、美的心理品质;它要求在科学文化知识方面,培养学生尽可能高的动脑动手能力,分析应变能力和实际操作能力,在走向社会和工作岗位以后能够具备适应社会、胜任工作、善于交往,进行创造性劳动的综合品质。与传统教育模式和方向相比,这实在是一种振奋人心的教育新思路。

二、要认真分析我们教学存在的问题

在我国,从古代教育开始,传统模式的阴影一直而且至今还在笼罩着我们的教坛。从“人之初,性本善……”的启蒙教育,到“四书、五经”的倒背如流,无不体现了传授知识的死与呆,于是就有了“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这样的叛逆者的宣言。在当今,虽然我们也常常把传统的教法。当作茶余饭后的笑谈,虽然我们年年都在讲教育改革和教法改进,然而,改来改去,学生的书包越来越重,学生的在校时间越来越长,学生的综合素质越来越差。我们的教育工作者在年复年,日复日,轻车熟路地、创造性地继承着祖先的不明智。

我们总是批判和嘲笑古代教育,封建教育怎么怎么摧残人,推出个语文教材中“孔乙己”和“范进”之类的人物作为进攻的活靶子,然而,我们今天又怎么样了?一代又一代高分低能儿的出现,一起又一起学生自杀事件,还有更多的神经衰弱、视力低下、体质极差的青少年学生,不是对我们最严酷的嘲笑吗?

多少年来,虽然我们也在不断地强调要加强语文“双基”教学,但是我们语文老师却往往重视了基础知识的传授与背记,而轻视了基本能力的培养与训练,并没有做到“两手抓,两手都要硬”。我们常常看到有些老师在给学生布置着繁重的家庭作业,布置着枯燥的文章背记任务,尤其是所谓的优秀作文。有一个语文老师,一晚上让学生抄十篇课文;有一个语文老师因学生在造句时忘写句号,就让学生把句号抄二十遍;还有一个语文老师,因学生家庭作业没作完,就罚学生把有关词语抄六千遍。就这样,原本天真烂漫,风华正茂,大有希望的一代人,被艰苦、重复、枯燥的无用劳动,磨掉了灵气和悟性,荒废了宝贵的黄金时间,最终成不了优质人才。

当然,作为大多数教育工作者,对传统的教育和考试制度也未必拥戴,只能是被动无奈地适者生存,疲于奔命,既苦了自己,更害了学生。说到底,考试制度、教育评价的改革,才是素质教育的开路先锋,否则素质教育只能是纸上谈兵。

三、要加强教材、考试、教法的改革

与此相匹配,教材和学科设置也是实施素质教育的排头兵。传统教育在教材体系上过繁、过细、过碎、过杂,不利于学生博学众采和个人兴趣与特长的发挥。在学科设置上,传统教育贪多求全,既想顾此,又不愿失彼,总认为这也重要,那也重要,这也有用,那也有用。殊不知很多学科,在学生未来的工作和生活实践中用处甚微。这里需要指出的是,当今时代,学科门类和分支越来越多,如果不分主次一味地追求多而全,那就只能把学生累死。

在提高教学质量的方法上,传统教育认为,难度越大,质量越高;教与学的时间越长,效果越好。这是违背青少年学生心理和生理规律的,任何事情,都有一个极限问题,超过了极限,就会逆反回落,事与愿违。我们讲减负,并不是不要教学质量,而是要减掉压在学生身上的超重负荷,减掉压在学生身上的重复劳动,无用劳动,甚至是反作用劳动,是要减掉那些不合理的考试,繁琐的考试,虚假的排名论次给学生造成的身心压力,是要给优等生松绑,给差等生解困,给全体学生创造自由翱翔的时空。

因此,教材、考试、教法,这三位一体的改革,才是我们今天全力追求的真正意义上的素质教育和减负的必由途径。

四、要认真做好教学当中的减负工作

减负应以实施素质教育为前提,而实施素质教育必须以减负为保障措施。二者在根本上是一致的,相辅相承的。不减负,大量的繁琐和糟粕充斥着学时,以次压主,喧宾夺主,素质教育就没有生存的时空;反之,不强力实施素质教育,还是用不科学、不明智的教育手段去从事教育,那么,减负只不过是空喊空谈。

减负必须以有效来提高教学质量为目标,而提高教学质量又应以减负为重要手段。不要单纯理解为,减负只是为学生的身心健康考虑,可以说,减负以后,教学质量还应该有一个质的飞跃。试想,在一个枯燥、繁琐、困苦、摧残的环境中,怎么能够培养出全方位发展的优秀人才?充其量不过培养了一群高分低能的书呆子。所以,减负和实施素质教育其实都是为了更有效地提高学生素质,关爱学生的身心健康,只不过是实施过程中的一个阶段性目的。看不到这一点,我们的教育和教学就永远都走不出迷宫,走不出误区。

第5篇:叛逆青少年素质教育范文

【关键词】初中语文教学 疏导 学生叛逆心理 方法

引言

因为叛逆心理具有不可忽视的负效应,轻则会影响中学生的学习和生活,重则可能对家庭甚至社会带来重大的不良影响,所以针对中学生叛逆心理的研究非常必要。同时语文作为中学教学中的基础学科,它具有知识性和人文性并重的特点,语文教学与学生的发展又密切相关,因此在语文教学中研究中学生的叛逆心理,并采取有效措施疏导他们的叛逆心理,减少中学生的叛逆行为,让中学生有一个健康的心理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

1初中生叛逆心理的三种表现类型

1.1自主叛逆心理

它是指由于主体对外界的不满和不科学的认识而导致内心的压抑无法得到正常排解所产生的逆反心理。由于现代的学生来自家庭和社会的压力比较大和受社会不良风起的侵袭,致使他们觉得生活无意义,没有希望,人与人之间很冷漠,并且开始愤世嫉俗,觉得只有自己是对的,所有的一切都在与他作对。这主要是由于学生内在因素而产生的一种叛逆心理。比如有的学生认为读书无用,很多大学生都找不到好的工作,既然如此就没有必要好好学习,故自我放纵;比如老师明确要求学生用钢笔写作文,有的学生就认为自己用圆珠笔写的字好看,觉得老师的要求是多此一举、故作刁难,偏偏不去遵守等。

1.2情景叛逆心理

它是指由于没有适时引导或者引导时机和场合的不适宜,对于应该接受的引导信息,所产生的一种逆反心理。青春期的初中学生特别像一个一触即爆的气球,如果对于外界的一些做法和要求没有和他们的自主要求达到一致的时候,就特别容易引发他们的叛逆心理,所以如果没有适时的引导或者引导的时机和场合不合时宜,叛逆心理一触即发。如有些教师经常拖堂,却没有任何的铺垫或者是对学生进行适当的解释,中学生就容易出现如故意不听讲、或无动于衷以示不满的叛逆心理,再如老师只是单纯地提出禁止要求(比如上网)却没有给出明确解释(沉迷网络的危害),导致学生故意去做禁止的事情,还有在公共场合批评指责学生从而导致学生感到自己的尊严受到侵害而表现出的不满和逆反。

1.3信度叛逆心理

它是指主体由于对信息源信度的怀疑、否定而产生的一种逆反心理。对于初中学生来讲如果他特别信任一个人或者一种观念,那么他会表现出顺从或者接纳,反之就会表现出逆反。比如:教师为鼓励孩子好好学习,答应给于某种奖励,却最终没有兑现或完全兑现;此后学生会萌发对教师言行表示怀疑、否认和不屑一顾,甚至故意作对。

2疏导学生叛逆心理的具体方法

2.1利用课文教学对学生叛逆心理进行疏导

语文教师在讲读课文的时候,除了完成基本的语文教学目标之外,要找到恰当的切入点。这些资源不仅可以帮助学生很好地认识应如何正确地对待较强的独立意识和自尊心,较强的对立心理和好奇心理,偏激和不成熟的心理,还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认识和理解家长以及他们的正确或者不太正确的教育方式,恰当地处理自己和家长之间产生的矛盾。此外,这些资源还可以帮助中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帮他们抵御来自外界的不良思想的侵袭,疏导初中学生形成的叛逆心理,从而形成一个比较健康的心理。整体上看,此种方式更易疏导学生的“自主叛逆心理”,同时,由于可以让学生的内心更理智更成熟,也可以为学生的“情景叛逆心理”、“信度叛逆心理”、起到一定的辅助疏导作用。比如在讲授“回忆童年”的文章时,语文教师可以积极的引领学生回忆一下美好难忘的童年,回忆一下自己孩提时的天真无邪,初生牛犊不怕虎,充满爱心等等,回忆和亲人、老师、朋友或者陌生人共同走过的美好日子,学生内心的压抑和叛逆心理就会得到很大的舒缓。

2.2利用阅读教学对学生叛逆心理的疏导

对于初中学生来讲,他们的价值观和世界观还没有完全形成,通过阅读大量的优秀的作品可以很好的帮助他们形成正确的价值观、世界观和人生观。对于很多叛逆期的中学生来讲有时候教师和家长苦口婆心的教育已经失去了效用,已经完全被学生放入了自己所不能接受的内容之中,多说反而无益。倒不如给这些叛逆期的孩子一点自我的空间,给他们一些有教育意义的作品,让学生自己去品味,就好像山东教育出版社九年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六年级下册第六课《为学》中,作者彭端淑选取了与“为学没有直接关系的“蜀鄙二僧”的故事,让子侄辈的人去自己品味其中的道理,这样却会有意想不到的好的效果。

2.3 利用写作教学对学生叛逆心理的疏导

初中语文写作教学过程中很重要的一项活动就是周期性的作文。具体来讲就是每学期都要有不少于规定数量的作文要求,(一般每学期不少于四篇)虽然现在学生的作文受到考试指挥棒的影响,但在很大程度上讲,作文依然是学生展现内心状态的一个平台。于漪老师是我国语文教育界的名师,于老师不仅很早就是声名远播的优秀语文教师,而且在中学生德育方面有丰富的经验和深刻的见解。她对不同年龄段学生的心理状态、行为习惯和情感变化都有深入细致的了解和把握。这也让我深刻领悟到,于老师指导学生作文时,为什么能很经常地触及学生的心灵深处,引导他们写出自己的真性情和真想法。这是我们一直所倡导和追求的。于漪老师曾说“文章是人心灵的轨迹”,所以语文老师可以通过作文这个平

台来洞察学生的内心,以反映学生的叛逆心理,并且通过作文这个窗口来给学生提供一个表达真实想法和宣泄内心情感的渠道,从而达到疏导学生叛逆心理的效果。

3结束语

面对那些充满叛逆的孩子,作为语文教师,只要我们正确地引导,再加上必要的家庭教育疏导,以及健康和谐的社会环境,诸如父母经常和孩子一起出游、经常一起开家庭会议,提倡民主平等和开放的家庭氛围等,舒缓孩子的叛逆心理。

【参考文献】

第6篇:叛逆青少年素质教育范文

    受内外诸多因素的影响,我国当代青少年人格缺陷却日益突出。首先,我国当代处于社会转型期,面对西方大量不良文化的渗透和我国市场经济趋利性的冲击,本位化、功利性思想意识愈演愈烈,人们生活观念、生活方式和价值取向急剧变化,给成长中的青少年带来巨大压力和精神迷乱,加之社会不良道德文化的侵蚀,导致青少年思想混乱、信仰偏失、价值取向功利、公德缺乏等。其次,受应试教育体制的影响,整个社会存在严重的“重智能轻人格”的教育偏颇,造成青少年认知偏差、急功近利、贪图实惠、社会责任感淡漠、集体观念差。再次,独生子女越来越多的中国改变了传统的家庭结构,家长对孩子的过于呵护,使这些独生子女自主性差、进取意识不强、自我中心、自私自利、不懂感恩、意志薄弱、害怕吃苦等。近年来“留守儿童”、单亲家庭儿童的不断增多,加剧了青少年心理问题,人格缺陷更为突出。最后,青少年是一个特殊的群体,由于他们生理与心理的快速发展,且发展的不平衡就导致其难以把握复杂的事物,难以控制自己的情绪,对不正确的思想与落后腐败的现象难以从本质上加以认识,结果一部分青少年思想消沉、理想缺乏、道德观念失落、道德行为失范,还有一些青少年愤世嫉俗、缺乏进取心、破罐破摔、逆反、抵触、甚至出现偏执人格或反社会人格等。

    二、基础教育的缺失导致青少年人格的缺陷

    “人是教育的产物”,同样,人格的形成也是教育的结果,教育是人格形成的主导力量[2]。理应对青少年健康人格培养起主导作用的基础教育,在应试教育教育体制下,在“重智能轻人格”的教育氛围中,其人格教育的缺失却成为当代青少年人格缺陷的重要原因。人格教育的缺失主要体现在基础教育方方面面的偏离上。

    1.教育理念偏差。在中小学阶段,社会往往以分数和升学率高低来衡量学生、教师和学校的优劣,这就使学校和教师过于注重学生知识的掌握而忽视其思想、心灵、人格的培养和教化。教师用脱离实际的理论灌输和刻板过时的教育方法宣讲着课本知识,传授着“文凭是获取就业机会的唯一资源”的教育理念[3]。

    2.教育目标片面。基础教育普遍存在重视智育、忽视德育、轻视心育或者以品德教育代替人格教育的现象。

    3.教育内容窄化。重智育轻德育,重知识轻能力,重说教轻实践,重科学轻人文在基础教育中司空见惯;心理健康教育、人格教育的内容极为匮乏;即使有学校、教师涉猎人格教育也是零散的、片面的,譬如谈尊重:只强调对教师、父母的尊重,却忽视了对同学、他人的尊重;论拼搏、奋斗:只强调成功的荣耀,却忽视了抗挫心态的培养;讲成才:只强调竞争意识的培养,却忽视了合作精神的提升。

    4.教育方式简单。在人格教育包括品德教育中,多采取“灌输式”的教育方法。这种机械的教育方法缺乏对不同年龄阶段学生心理特征的深入研究,较少关注学生的价值倾向、认知结构、心理需要等主体因素,难以使青少年产生情感和心灵上的共鸣;这种空洞的教育方法,形式化的说教多,触动学生内心的体验少,给予学生自我教育的机会少,有效的践行更少,很难使青少年内化为自己的价值观。另外,一些教师不懂青少年心理,教育方法简单粗暴,甚至以训斥、侮辱、体罚、殴打代替教育。

    5.教育者人格不完善。受教育观念和教师素质等因素的制约,教师队伍良莠不齐。在广大教师中能真正做到既教书又育人,能真正深入到学生中去,以自身威望和人格魅力去影响学生的教师并不多见。在实际教育工作中,许多教师并未意识到自己的人格带给学生的重大影响。有的教师缺乏良好的师德,有的教师本身就是人格有缺陷者,还有少数教师品德败坏,这些都极大危害了学生的身心健康,致使学生产生人格缺陷或人格障碍。近些年,我国推行的素质教育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应试教育思想在大部分中小学教师中依然存在,人格教育依然不被重视。单调、枯燥、机械的学习生活,使不少青少年走向两个极端:部分学生因成绩不佳而放弃学习,逃离学校,过早流入社会,倘若受到社会不良刺激引诱,就容易出现冲动、冒险、叛逆、反社会等道德人格问题;而相当一部分学生只知道埋头读书,不懂得如何为人处世,如何适应社会,如何应对挫折,更谈不上健康人格的养成,上大学后人格缺陷凸显:社会认知程度低、生存能力差、性格内向、自私、自傲、吝惜、孤僻等。社会发展加速与竞争加剧对人才的要求越来越高,如果基础教育仍旧只是关注知识的获得,那么这种缺失教育带来的有人格缺陷的青少年或者说教育牺牲品会越来越多,这是与当代世界教育潮流以及人类社会发展大趋势相背离的。青少年人格教育不得不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青少年人格教育亟待加强。

    三、塑造青少年健全人格基础教育责无旁贷

    教育的本质是人格的塑造,教育的根本职能是开发人的潜力,塑造具有健康人格的人[4]。为实现教育的根本职能,我们的国家必须下决心加大教育体制改革力度,使应试教育有创新性突破;而我们的基础教育必须从根本上改变教育观念,不断深化教育改革。

    1.树立人格教育意识。近代着名教育家先生曾说:“教育者,养成人格之事业也。使仅为灌输知识、练习技能之作用,而不贯之以思想,则是机械之教育,非所以施于人类也。”教育不仅是传授知识,更兼具教化和修养之义[5]。中小学应把青少年良好人格培育作为人才培养的重要目标,增强育人观念,树立全员育人、全过程育人的意识,将青少年健康人格培育渗透到教育教学的方方面面。

    2.确立人格教育目标。在基础教育中,人格教育的总目标是培养适合未来社会发展的具有健全人格的人,使青少年从心理和道德上获得健康、和谐、积极、向上的一种人格状态或境界。具体教育目标包括使青少年具有:远大的理想,正确的价值取向,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善于合作的精神,乐观向上的生活态度,积极的情绪,顽强的意志,良好的性格及道德品质等等。

    3.丰富人格教育的内容。青少年人格教育的内容应紧紧围绕人格教育的目标来确定。(1)引导青少年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此为新时期健康人格塑造的根本所在,是青少年人格教育的重中之重。要重视道德信仰教育,帮助青少年摒弃本位价值取向,使他们学会正确处理个人与他人、个人与集体、个人与国家利益之间的关系,自觉维护社会整体利益;要重视荣辱观教育,从各个方面规范青少年的思想和行为,增强社会责任感,诚实守信,奋发图强。(2)加强青少年人格养成教育,这是青少年人格教育的基础内容。引导青少年正确认识自我,恰如其分地评价自我;以诚恳、公平、谦虚、宽容的态度尊重他人,与他人建立和谐人际关系;经常保持愉快、开朗的心境,并学会合理宣泄消极情绪;养成乐观向上的生活态度,不畏困难和挫折,勇于拼搏。(3)重视优秀传统人格熏陶,这是健康人格培养的重要方面。一个民族的生存与发展不可缺少的条件之一就是民族文化的继承和发展。中华传统文化蕴含着极其丰厚的道德人格教育资源,我们可以利用这些教育资源影响青少年:自强不息,厚德载物,忧国忧民,追求和谐,勤劳俭朴,艰苦奋斗,务实求善,重理想、重道德、重气节。

第7篇:叛逆青少年素质教育范文

一、我国青春读物的基本情况

青春读物新世纪之后进入了一个迅猛发展期。2004年,青春文学以10%的品种占畅销书市场70%的份额,文学销售前5强中,以“80后”作家为主体的青春文学占了4席。此后,青春文学的辉煌蔓延到了整个青春读物市场:《最小说》《17》《鲤》《悬疑志》等青春主办的青春杂志一经推出即迅速占据销售排行榜前列,与传统期刊的困境危机形成鲜明对比;几米等人的青春绘本在读图时代屡掀狂潮;青春动漫、青春影像书更是借助科技力量,将文字、图画、音乐、影像,甚至“书模…选秀”融为一体,对追赶潮流、热衷时尚的青少年有着致命的吸引力。最近几年,国内大众文艺类图书年产值每年达500亿元左右,青春读物约占5亿元的市场份额,前景十分巨大。

青春读物繁荣热销的原因:1.随着社会文化生活的发展,青少年对课外阅读有着更多和更高的要求;而素质教育的推行,又使得他们相较于以前有着更多的时间和闲暇进行课外阅读;2.中国经济的持续发展与独生子女政策,使得青少年的文化教育投资在中国家庭中占据异乎寻常的比重,这为青春读物制造了一个强劲的“买方市场”;3.目前青春读物普遍的市场化、商业化运作,客观上刺激了其广阔的市场需求。

二、青春读物的运作特点及潜在问题

青春读物并非普通的文学、文化制品,它有着迎合青春期阅读心理的独有运作机制:1.轻松、浅显、幽默、风趣的文字风格和唯美、精致、豪华的装帧形式,适应了青少年在繁重的课业、考试压力之外寻求心灵放松的需求。2.被全方位广告、策划、市场营销所环绕,做“火”一本书带动一大片,适应了青少年以集体化生活状态为主、从众心理严重,最容易被同伴影响的阅读需要。3.为适应青春期叛逆、偏执、追新逐异的阅读心理,青春读物在题材和主题上往往偏向叛逆、玄幻、穿越、虐恋、残酷、颓废等青年亚文化内容。4.为适应青少年对青春读物作者的异乎寻常关注(读者“粉丝化”),青春读物的作者也比其他写作者更容易被他人或自我明星化、偶像化,作者外貌、性情、感情、隐私的彰显也比任何其他文本类品种更明显,韩寒、郭敬明、张悦然、饶雪漫、郭泥等已被打造成了文化明星。5.系列化、类型化、迅速更新换代。以成名作家相号召,推出系列出版物,或以团队集体性模仿操作、链接、复制跟进,适应了青少年快速阅读、读完即扔的“发泄性”阅读需求。6.流水作业与产业链化。图书、漫画、音像、游戏等后续文化制品,以及读物所涉及的服装、玩具、化妆品、数码产品等一并推出,形成完整的产业链条,大力迎合青少年极容易惠顾青春读物衍生品的消费行为。

青春读物上述典型的市场化运作行为存在着诸多潜在问题:

1.青春观的偏颇。青春读物以敞开、激活,并在一定程度上无限放大青春期心理为价值旨归――叛逆是对青春期逆反心理的拥抱,忧伤是对长大成人阶段“为赋新词强说愁”情绪的回应,言情是情窦初开时节的性别探索,玄幻是荷尔蒙发育时期逃离现实的非秩序化冲动。当这一切成了青春读物的最高目标时,便无法提供反思性价值参照,无法以更加理性、成熟的思维,去培养和引导青少年在未来社会中逐渐养成道德、责任、担当、勇气、毅力等的主流价值观。

2.对青春期生活现场的游离与遮蔽。校园、老师、家长、同学等青少年最主要接触的场所与主流人群在青春读物中出现不多,读书、考试、校园或社会活动在不少青春读物中亦鲜有提及,阶层、政治、公平、正义等社会思索更是基本付之阙如。目前的青春读物过分向偏、奇、怪、言情、逃离、“残酷青春”等边缘题材(主题)倾斜,遮蔽了青少年积极、健康、向上的主流生存状态与思想状态、;或一味向唯美、时尚、摩登、奢华靠拢,城市生活占据绝对重心,遮蔽了乡村生活、贫困场景等更严峻的现实之思。

3.“一本书现象”严重,后续发展乏力。《我为歌狂》《爱上爱情》《蛋白质女孩》等青春读物一经推出即销量惊人,曾盘踞全国畅销书排行榜数月,甚至一年多之久,然而作者稍后推出的“姊妹篇”尽管宣传十足,但因质量差强人意终遭淹没,此后作者几乎沉寂。因为第一本书大多经过长期的生活积累与艺术储备,很容易让人读后产生共鸣,然而在一鸣惊人之后,青春读物作者往往陷入主观上的“功成名就”感和客观上被出版社或商业公司“过度开发”的双重境地,再也没有足够的时间、心境去用心打磨作品。成名之后按照一定的模式、配方、程序进行流水线式生产自然难以有更多的吸引力,经典意识、精品观念的匮乏在青春读物领域十分普遍。

4.类型化、模式化、复制化现象明显,原创精神缺乏。青春读物原则上应该同其他文学写作一样是个人化、创造性的手工“工匠”式生产,是有感而发的“作者文学”。然而在利益驱使下每一个成名作者几乎都组建团队,将写作变成了规模化、批量化的“大工业”生产,成了根据市场调查“消费终端决定一切”的“读者文学”。快速出书、快速赚钱的原则在青春读物中流行甚广,如韩寒自2000年出道以来已出书15本,主编杂志1本,平均每年出书1.5本之多。过分高速和团队化作业均违背了艺术创作规律,造成了青春读物“速生速灭”的短时期流行、低层次重复的弊端。

5.产业链化之后,艺术追求降低。青春读物对文字、作品本身的经营,被偶像品牌、后续产品开发等能够更容易赚到钱的项目削弱或遮蔽,导致了艺术形式的单一和艺术品质的下降。植人式广告、“书模”、“选秀”等商业化行为,连同漫画、音像、电玩、游戏等后续产品极大地冲击了青春读物的文学与文化蕴含,通过阅读提高艺术修养的目的几乎难以达成。

三、如何实现青春读物健康,有序的可持续发展

青春读物既关乎青少年世界观、人生观的教育与培养,又牵涉到青少年文学、艺术修养的普及与提升,还是一个国家某一时段文化品味的体现。要实现其可持续发展需要做到以下几点:

1.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导、规范青春读物的写作理念。青少年正处于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期,具有极大的可塑性,赢得青少年就是赢得国家的未来,所以必须以良知、正义、道德、责任、平等、民主等一个社会长期遵循的基本价值准则引导、规范青春读物的写作,将“怎样的青春观”作为青春读物的首要

问题来抓,努力使青春读物为青少年提供活泼、健康、乐观、向上的精神营养。

2.倡导青春读物向多元化、多样化发展,尤其是鼓励青春励志图书的创作与出版发行。目前的青春读物一味迎合青春期心理的多,对之进行理性引导的少;满足青少年追新逐异情结的多,为他们总结现实经验教训的少;文艺类青春读物多,历史、政治等社科类青春读物及自然、环境、科学等科普类青春读物少。所以倡导青春读物向多元化、多样化发展是当务之急。尤其要借鉴人生、职场励志书的写作与营销经验,推出青春励志书类种,以积极、向上的内容与生动、活泼的形式帮助青少年走好“青春期”这一课。

3.规范青春读物市场,建立健全资格审核、出版准入制度,对同质化出版与过度营销行为进行必要的政策干预。按照我国出版管理制度的有关规定,出版企业的出版范围是有明确分工的,但目前出版青春读物的出版社可谓五花八门,一些以追求利益为目的的出版公司也在分抢这块“大蛋糕”。而对出版青春读物的出版社(公司)的资格审核则过于宽

酒通交流互动分享松,乃至形同虚设,门槛过低是青春读物鱼龙混杂的一个重要原因。模式化、雷同化的跟风复制现象,急功近利的快速、重复出版现象,以及装帧设计“注水”、自我吹嘘、哗众取宠、炒作等过度营销行为,都需要相关政府部门给予一定的政策干预,以保证青春读物市场能够健康、有序的发展。

4.强化青春读物的宣传、奖掖制度,让真正优秀的青春读物脱颖而出并起到榜样示范作用,使青春读物牢固树立经典意识、精品观念。严格目前全国性的“百种青春读物奖…优秀青年读物奖”等的评奖程序,加强其权威性与榜样性,并扩大其宣传与影响力度,适当的情况下也可增设其他类型的青春读物奖项。让优秀作品占领青春读物阵地,切实提高其思想与艺术蕴含,强化其经典意识与精品观念,使打造“长久的畅销书”(区别于轰动一时而后又销声匿迹的“短命”畅销书)真正成为青春读物的文化使命。

5.正确处理目前的青春读物中存在的“作者‘偶像化’”“读者‘粉丝化”’现象。一方面对个性张扬、自我表现、偶像崇拜、情绪发泄等青春期特有心理予以一定的理解,另一方面又要引导青少年避免盲目、迷狂、轻信、从众的非理性偏颇。可举办诸如“崇拜值得崇拜之人,阅读值得阅读之书…读怎样的书与怎样读书”之类的公益活动,教导青少年正确选择的重要性。

第8篇:叛逆青少年素质教育范文

关键词: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设;德育;学校

中图分类号:G416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992-7711(2012)04-011-2

近年来,陷入舆论漩涡的校园暴力事件越来越多,而且暴力手段越发残忍,施暴学生越发低龄化。云南孟连县副县长之女率众殴打侮辱初二女生事件;广东开平市中学生当众一名女生的恶待事件……昔日被称为净土的校园已不再宁静。这种现象有违学校的称号,学校首先应该是“传道”的场所。

一、原因分析

(1)家庭环境的影响:中国独生子女是普遍现象,祖辈的溺爱、父母的娇惯助长了未成年人以自我为中心,养成唯我独尊的个性特点,受不得一定委屈,吃不得一点苦头,为一点小事就会大动干戈。

(2)社会环境的影响:社会的开放、信息的泛滥提供了鱼目混珠的众多信息,未成年人对信息的接受能力很强,但辨别是非能力很弱,模仿能力很强;东西方文化的交融,优秀文化和罪恶文化的网络流传,使未成年人难分是非,导致其中一些人走上了罪恶的道路。

(3)对未成年人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理想道德的灌输教育还有不到位的地方,没有在青少年中形成应有的普遍道德认同。

(4)学校过多地追求升学率,放松了对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以上综合原因的共同作用,催生了校园恶性事故频发的恶果。

二、总体规划

作为教育工作者,笔者认为青少年的思想道德建设是一个系统工程,是一项艰巨的社会重任。全社会必须系统抓,整体抓,系列抓,才能抓出效果。

首先,从中央到地方,从专家到家长,从幼儿园到大学,从幼儿到成人都要充分重视,切实行动、真心实意、坚持不懈、长期坚持才能真正抓出成效。由此,本人经过聆听专家讲座、查阅相关文献,充分认识到这项任务的艰巨性和重要性。

其次,要有相应有效的、强硬的措施,不按规定要求做,必须有强硬的处罚措施;同时,社会监管措施一定要有效有力,否则就是一句空话。由此国家出台相应的法律、法规是理所当然的;坚持每天的执法检查也是必须的,这就要有一个系统保障,坚持不懈。

除此之外,我们还要发动所有的人力资源,在所有的环节,所有的场所加强教育,使得罪恶没有人群,罪恶没有土壤,罪恶没有机会,罪恶没有源头,才能保证青少年的健康成长。

三、措施方法

措施一:加强全社会的宣传力度,确保每一个人真正理解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设的重要性。因为从大的方面讲,关系到国家民族的未来;从小处讲涉及到我们每个人生存的社会环境是否安全稳定;从个人讲,涉及到每个家庭的孩子的成长、成才。所以我认为,宣传工作应该无时不在,无处不在。

措施二:健全工作机构和监督机构。宣传、文化部门加强青少年德育工作,有目标分步骤地实施宣传作用;出版社有目的地出版适合青少年特点的好读物,让青少年在熏陶中成长;文化、工商行政主管部门要切实加强对社会文化市场的管理,切实净化文化市场;工、青、妇组织要加强合作,并根据各自特点开展工作;公安、司法部门要积极配合学校、机关、企事业单位和街道开展法制教育工作,整治校园周边环境;财政、计划、建设部门应把青少年活动阵地建设列入城市整体规划,为青少年提供良好的、足够的活动场所;体育、卫生部门要根据各自的优势开展有益于青少年身心健康的活动。

措施三:加强学校的德育教育。结合青少年学生的身心特点,抓好从幼儿园到大学的德育教育“一体化”的工作,分阶段、分层次地开展思想道德规范系列教育;其次,要加强对教师进行师德教育;制订科学的教育评估标准,使德育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中;努力活跃学生的文化生活,让每一片墙说话,让每一个活动教育我们的孩子,学校要开展体育艺术周,校园节等活动,让孩子们再活动中的得到应有的教育。

措施四:要建立德育基地,利用好优良的文化传统,优秀的文化资源,对青少年进行传统美德的教育,使他们学会明辨是非,不断进步的道理和方法,使他们确立科学的核心价值观。

四、校园堡垒

校园要成为青少年德育教育的坚固的堡垒。学校要发挥主渠道作用,坚持育人方向,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建设好德育基地,配合教学,强化德育,形成学校、家庭、社会的教育合力。

(一)办好家长学校。各级各类学校要把家长培训作为一项重要的工作去抓,教育行政部门要把家长学校工作作为重要的考核指标去评估学校的优劣;在各级各类评优中,主管教育部门要对学校的家长学校工作加以考核,以此推进家长德育水平的提高。

(二)抓好幼儿教育。幼儿阶段,是性格形成的重要阶段。但我们重视还不够,很多幼儿园找一些没有经过专业培训的人去教孩子,随便找一个人来“看”孩子,这对孩子的成长会产生什么样的影响是可想而知。

笔者认为,幼儿德育必须加强,首先要解决提升师资到合格的问题,持证上岗;要解决幼儿教师的编制问题,因为现在绝大多数幼儿教师是没有编制的。只有解决了编制问题,她们才会珍惜岗位,专研业务,提升水平。

(三)抓好小学德育教育。小学阶段是青少年成长的重要阶段,一个人在小学阶段养成的习惯是非常稳固的,终生都能起作用。孔子说:“少年若天性,习惯如自然”就是这个道理。此外,要强调教师的率先垂范作用,身教重于言教,提高教师自身的道德素质,时时处处作为学生的榜样,是我们每一位教师应尽的职责。

(四)抓好初中德育教育。初中生懂得一定的道理,而且在这一特定的阶段,有叛逆性,所以恰当的引导就显得非常重要。对初中生的德育要通过晓之以理,启发和引导学生自觉地接受社会道德行为准则。如果学生对教师讲的道理不能理解和接受,压制和强迫不但不能取得预期的教育结果,还会产生负效应。

第9篇:叛逆青少年素质教育范文

【关键词】中学生;心理健康;情绪渗透;心理品质

在实施义务教育的今天,良好的心理素质是人的全面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初中三年,虽然时间短暂,但却是人的一生中至关重要的阶段,这一阶段学生生理迅速发育,身体快速长高,但心理发展相对缓慢,既要面对一系列人生的挑战,又要面对社会,家庭学校等各方面的压力,特别是农村固有的陈旧观念,与新形势下各种坏习惯的影响,给教育者带来了新的课程与挑战,强化学生的现代心理健康教育研究,成为一个重要课题。

1. 问卷调查 我校是一所全封闭寄宿制学校,地处城乡结合部,为了解现在学生的心理状况,我们特地在本校进行了一次心理健康调查问卷,参照青少年心理健康标准,身体健康,认知水平,感情成熟,人格健全,关系和谐和行为稳定,内容涉及习惯,人际,生活,未来,及对一些行为,事物的看法,等40个选择题,进行了一次700人的调查,20分钟完成,调查发现初一学生普遍认为学生任务繁重,不适应初中学习生活,教师讲课的形式,内容节奏与小学差异大,生活又不能自理,想家,落差大,精神不集中,初中二年学生叛逆性逐渐显现,与家长老师,同学的关系较紧张,出现了早恋现象,初三学生对考试有压力,生活单调交流少,学习出现两极分化,厌学,辍学现象增多。

共同点是师生交流少,不会安排生活,学校课外活动较少,本人兴趣不多,学习风气不浓,对自己认识不够,阅读心理方面的书籍较少,他们从小学步入初中后,普遍存在着学生的心理状况与学校生活习惯不适应。

2. 学生的心理状况与学校生活习惯不适应的具体表现

(1)生活环境的不适应。过去在家里是衣来伸手,饭来张口,遇到饭菜不合口味,家长变着法来改善,寄宿学校后,与他们的生活习惯发生的很大改变,遇到问题,无所适从。

(2)学习方法不适应。中学的学习生活比小学紧张,而且学习方法和方式有所不同,大部分学生自学能力差,当学习成绩不佳时,易失去信心,虽经过自身努力,但收效甚微时,容易产生一种自卑心理,于是自怨自艾,最后,破罐破摔,以求心理释放。

(3)以自我为中心,做事非理性。由于现在孩子,独生子女占到70%,在家里是小公主,小皇帝,进入初中后受到学校的一些规章制度的制约。感到失去了自由,处处受到了管制,他们过去的一些性格特征:如,自私,任性,嫉妒,叛逆,浮躁等完全展现出来。经受不了挫折与批评,顶撞家长,教师,我行我素,不辩是非,不分好歹,学习不踏心,同学之间缺失沟通,人际关系搞得很紧张。

(4)情感方面。学生进入初二,初三第二特征逐步发育,对异性充满了好奇和向往,这一时段学生感情丰富,加之受网络中不健康的因素影响,错把友情当恋情,容易形成交往过密甚至出现了早恋现象。

(5)耐挫能力差。由于学校教育的缺失,受亲人过分宠爱,加上激烈地学业竞争,使农村初中生,常患有不同程度的心理疾患,缺乏信心,逃避困难,性格孤僻压抑,想不开,严重影响了他们的身心健康。

3. 培养农村寄宿制初中生心理品质的途径 (1)开设农村初中生心理健康教育课艰巨性和必要性。由于目前从上到下对农村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认识不够,甚至存在偏见,认为心理健康教育,可有可无是一种虚无飘渺的东西,因此,营造一个良好的文化氛围,促进学生健康成长,建立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骨干队伍,是当前的首要任务。

(2)宣传心理健康知识。充分利用校园资源,如:宣传栏、黑板报、校园广播等及时宣传心理健康知识,营造校园心理健康氛围。定期聘请心理专家开展心理知识专题讲座。有条件的学校,应建立心理辅导室,帮助学生调节心理,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3)各学科在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各学校的课堂教学也是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途径,在学科教学中及时适当地渗透心理健康教育,会使学生自觉地接受,主动地接受,达到润物细无声的效果。

(4)优化心理品质,健立良好的自我观念。每个人都有受到他人肯定和尊重的心理欲望,初中学生更是如此,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优点和长处,弱点和不足,这就需要教师帮助学生正确了解自己,建立良好的自我观念,需要教师善于发现学生的优点,并及时地鼓励和表扬,以增强学生的自信心。

(5)锻炼坚强的意志,提高学生的思想认识,提高耐挫能力。

(6)建立学校,家庭,社会协同的整体教育网络。

相关热门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