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有效观课议课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一、“观”在合作学习时
观课要运用多种感觉器官及必要的观察记录工具有效地收集和整理课堂信息,同时要感悟、体验和分析,以获得对课堂教学的认识和理解。
1.在合作学习时要“观”什么?
观课时要围绕研究主题收集和整理课堂上观察到的教育事实和现象。针对合作学习开展观课时,既要观察教师在合作环节中的言行,更要关注和收集学生合作时的学习行为和效果。
具体有:学生是否按照合作学习要求开展活动;交流是否有效,能否互相帮助、自我完善;合作学习设计是否合理;学生在合作中是否碰到困难,如何解决困难;合作后哪些学生在全班汇报,汇报质量如何,能否代表该组的学习成果;教师是否巡视到每个组、能否充分地对小组学习进行指导等。
2.课堂上的合作学习怎么“观”?
基于收集学生学习行为和效果信息的需要,观课教师要尽可能坐在学生身边,和学生建立理解信任关系,充分读懂他们的学习活动。坐到学生身边还要注意所处的位置尽可能不干扰和影响教师的教学,不让学生的学习活动受到过多干扰,学生在活动时,如果有困难,观课教师可以根据情况考虑是否帮助他;观课教师可以适时鼓励学生,让学生感受有教师在身边是件舒适的事。
观课教师在记录合作学习中学生、教师的行为时,还需要根据现象进行初步思考、初步分析,留待议课反馈现象时,把自己的想法提供出来进行交流。
二、“议”在合作学习后
议课不是下结论作判断,而是在观课所得信息基础上和参与者展开对话、讨论和反思,要研究和探讨更多的、潜在的教学可能。
1.议课的基本流程
(1)由观课教师详细描述合作学习时发现的蕴涵困惑的教学故事,提供真实情境。
(2)听取授课教师对故事中的困惑和问题的思考和理解。
(3)听取案例提供者的意见和看法,一般情况下,观课者提出这个故事意味着他对这个问题已经有了初步的思考,这时需要通过询问和提供机会让他说出来,让他能在表达中梳理和实现。
(4)参与者围绕故事和意见彼此质询、讨论,以达成对困惑和问题、彼此观念和做法的理解。
2.在议课时需要注意什么
议课时要营造平等对话氛围,给参与者足够的言说机会。不下封闭性结论,在开放性问题表达中,引发更多思考。
合作学习后的议课对象不是课及上课的人,而是合作环节中的现象和事件。对这些现象和事件的讨论,不仅可以促进授课教师反思和改进,更可以促进参与的每一位教师理解教学,改进教学。
如果观课教师作为“学习共同体”的一员参与了学习活动,在议课时要进行说明和解释。
三、观课议课为合作学习有效性带来的效益提升
通过观课议课,我们在合作学习有效性上取得了如下的一些提升:
1.设计教师巡视路线,保证有效辅导
在一次合作学习后,我们看到记录下的教师巡视路线就像一张凌乱的“蜘蛛网”。合作时间记录也反映出问题:小组合作总时间是6分37秒,而教师在各个组里停留指导的总时间是3分48秒,有近3分钟时间哪去了?
授课教师:“当时就想着要各组都去看看,了解情况,提供帮助,没有预设巡视路线,是课堂随机行为。至于‘时间’问题,我巡视了一次后,想到要准备下阶段教学,就到讲台前准备了一下,然后等各组结束合作。”
有观课教师提出,那近3分钟的时间不光用在了教师的教学准备和等待上,在重复的行走路线上也有所消耗。
至此我们意识到:能否利用好有限的合作时间关注到每组,和教师的关注意识及行走路线是紧密相关的。
2.合理设计合作任务,保证有效落实
在五上《找规律》快下课时开展了一次合作学习,要求:用黑、白子摆,使第21枚是黑子。独立完成后,组内交流。
在一组中观课发现:该组学生独立画出几枚有规律排列的棋子后,仅交流是怎么设计规律的,没有再进一步证明规律是否正确,该组中第4个同学设计的就是错的,他自己未发现,组内其他同学也未给予验证。
合作中“学生交流不充分、互动作用没有完全发挥”还不是个别现象,问题仅仅出在学生身上吗?研读观课记录时,我们发现授课教师合作要求中没有明确提出要学生证明自己摆的第21枚棋子是黑子。授课教师:“这个合作环节安排在本课的结尾处,学生经过将近一节课的学习,很清楚这类题的一贯做法,这里不需要提那么细化的要求了吧。”
可事实是教师任务布置出现遗漏,合作效果大打折扣。如果合作前提出:“画出规律后,用算式验证规律是否正确;小组交流时不仅要说怎么设计,还要说验证的过程。”这样呈现的将是交流更深入的合作。
因此,在这个案例后,我们达成共识:不论是几年级,也不论之前是否做熟练了,每次合作学习需要学生做到的每一点教师都要仔细考虑,并在合作要求中毫不遗漏地提出,以保证合作学习的有效开展。
3.引导学生间的求助和辅导,保证有效互动。
开展合作学习时,有些任务对学困生是有一定难度的。对学困生的帮辅仅靠教师在合作巡视中完成远远不够。如果把辅导工作“让”出一些来给同组优等生完成,既可以让学困生得到及时的辅导,也使得优等生在教别人的过程中对知识理解更透彻。
一次观课活动后,第一组观察老师说:“这节课两次合作学习,组长程*辅导很有效,荣*对合作任务中感到困难的几处都在组长的帮助下得到了解决。但荣*现在似乎对他人帮助有所依赖,能独立思考的问题,他也想等组长来教。”还有两个观课教师反映他们所在组也存在类似现象。教师们一致认为这个问题需要重视,虽说通过组内互助,学困生的学习效果较好,但如果学困生对他人帮助产生了依赖,不利于改善学习能力。
我找了几名学困生,先肯定了他们近期所做的努力,然后向他们提出尽量自主思考、实在困难再向他人求助的要求。对组长的要求则是:要善于引导同学思考,可以先让他们谈谈自己的想法,然后有针对性地帮助。经过一段时间指导,学生间的学与教更加有效。
除此之外,观课议课对合作学习有效性的提升还体现在我们总结出一些经验:如何提升学生合作技能、安排哪些学生汇报、采用怎样的顺序交流、组织何种规模的小组活动等。
一、观课应是出于自身专业成长的需求
众所周知,教师专业成长是教师幸福生活的必由之路。应该说没有天生的优秀教师,只有在实践中不断成长和发展成长为幸福的教师。当你无法从容掌控课堂时、当你组织教学活动学生无精打采时、当你的教学效果始终上不去,“困于心,恒于虑”之时,你是否有改变目前痛苦现状的冲动和决心,你是否有将工作中的困难转化成生活中的幸福的信心和决心,只有你有了坚定的信心和决心,你才能付诸于行动,你才能坚定而从容地去参加观课、议课等教研工作。你才能明白根本出路在于成长,你才能享受教学工作带来的幸福。实际上,观课是一个观摩、学习、思考、借鉴的过程,只要虚心向智者学习,只要功夫一到,自然会旁观者清,使自己的教学水平不断提高。但有少数教师是为了完成学校规定的观课任务而观课,这样的观课又有什么收益呢?
二、观课应有备而往,入“宝山”则满载而归
在观课活动中,经常看到有一些老师夹着本拎着笔匆匆地走进教室,在他们看来,观课只要带着耳朵听、带着笔去记就行了,这样只是为了完成观课任务而去观课,对于自己和授课教师帮助不大。只有观课前做到有备而去,才能使观课者全身心的投入到课堂之中,全方位的收集课堂信息,提高课堂观察与议课的针对性和有效性。议课时,你就会拥有更充实更客观的材料,说理就能更充分、准确,见解也可能更深刻、精炼,从而促进双方的专业发展。
观课前要做好那些准备呢?
1.提前与授课教师打招呼,了解上课内容,了解学情,了解授课教师的教学经历和风格。2.熟悉课程标准,把握教材内容,研究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构思教学设计。3.提前与授课教师协商观课目的、重点,可以是双方教学工作中的困惑,可以是双方感兴趣的教学话题,也可以是双方所承担的研究课题。这样就能带着问题或主题去观课,议课时就有共同的话题,就能进行深刻的沟通和碰撞,避免你说东我说西,各执一词,从而提高观课议课的效益。4.独乐乐不如众乐乐,观课最好是集体活动,这样在观课后的议课中大家各抒己见,才能有所广益。
三、带着“尊重”去观课
1.尊重课堂:课堂在教师心中是一个庄严神圣的地方,在观课时我认为要做到:提前进教室,不能在教学开始后,很轻率地敲门打断师生的教学;在课堂上集中精力关注和研究教学,不做与本堂教学无关的事;不与其他观课者闲聊、议论,有问题课后交流;无特殊情况,不中途离开。2.尊重学生:首先,进入教室后,观课者首先要面带微笑,要表达出对学生的友善和自己愉快的心情,让学生对你的到来不感到厌烦。不要在观课时干扰学生的学习活动。如果学生有困难,观课教师可以帮助他;如果学生有进步观课教师可以鼓励他,让学生感受到有教师在身边是一件舒适的事。3.尊重授课老师:首先,提倡观课前打招呼,不主张推门听课。因为一般教师认为推门听课是一种“突击检查”、“突然袭击”,容易使双方“心理对立”,招致对方的反感,甚至造成人际关系不和谐。其次,带着尊重欣赏的眼光能充分感受和挖掘授课教师的优点,体会到他成功的喜悦,同时能以积极的态度感觉到教学过程中暴露出的不足。
四、 观课者应用心观察,积极思考
首先,在课堂上一般观课者较多地注意观察教师教的行为,其次,在观察教师教的行为时,一定要和学生学的行为结合起来、和学生学的效果结合起来,毕竟学生是课堂的出发点和归宿,教学应该以学为本,以学论教。
其次,在观课时,一定要积极有效地思考,一般有以下两方面:
1.在观察教师行为和学生行为时,思考授课教师行为背后的教学理念和教育追求,这种思考使我们对课堂教学的研究和讨论不是就行为而行为,而是行为和理念的统一,理论和实践的统一。必须判断和思考教师的教学行为是否收到了预期的效果,思考学生的学习效果与师生的教学行为之间有什么联系,这种思考使我们致力与从效果出发研究教学、改进教学。
2.需要思考“假如我来上这节课,我该怎么处理”?这种思考使观课者不做旁观者,而是置身其中。这样的思考,一方面使自己在观课中真正有收获,有改进,使观察和研究一节课的过程成为自己学习这节课、准备这节课的过程。另一方面是防止自己在议课时信口开河,可以使自己关于教学改进的意见建立在可以操作、可以转变为实践行为的基础上,能够真实地对教学实践改进产生帮助,直至“重构”和“重建”出更好的教学设计。
五、观课者应捕捉课堂亮点
一、确定观察目的和观察点
观前预备会议的首要任务是确定观察目的、观察点。每一次课堂观察都应有目的,观察的目的不同,研究主题、观察点也就不同。观摩式课堂观察的主要目的指向于模仿,科研式观察的主要目的在于理念建构或理念论证,校本式课堂观察的主要目的指向于教学规范落实。我校针对教师课堂上普遍不注重对学生的赏识和激励的现象,开展了“课堂教学评价语言有效性”研究主题的校本研究,主要目的是促使教师锤炼课堂语言,提升语言表达能力,引导学生自主自信地学习,获取成就感、成功感。
研究主题(观察点)的确定非常重要,它为教研组集体研究指明了目标和方向,需要学科组集体商定,慎重考虑。课堂是千变万化的,要将课堂内发生的每一个状况进行细致观察、详尽记录、透辟分析,是不现实的。因此,选择研究主题(观察点)要注意三点:一是要针对学校课堂中急需解决的问题,贴近教学实际,具有实际意义。二是顾及学校研究的课题,把课题研究植根于课堂,追求教研、科研一体化整合效应;三是选题要做到不大也不小,范围适宜,不因太大而导致观察不细致,也不因为太小而导致观察无实质内容。我校就“教师课堂评价语言有效性”主题,分四个观察组,从“评价语言特点与品质、评价态度与方式、评价时机、评价对象与分布、评价反应与效果”5个维度,13个观察点进行观察,如表一所示。
二、制作观察量表,建立观察小组
预备会议在选定观察点后,第二要务就是制作观察量表以及建立观察小组。有了观察量表,才能确保课堂观察工作顺利完成。常用的记录方法有定量记录方式和定性记录方式,这两种方式要结合使用。如何制作观察量表呢?一般分三步走:一是分层设计。即围绕每个观察点,进一步分析需要记录的具体要素,对各要素进行解构、分类,厘清其主要内容和特征。如要观察“课堂教师语言的内涵和品质”,其要素就可以有语言的准确性与针对性、赏识性与激励性、批判性与导向性、亲和力与感染力等,从这些方面进行分析,然后根据课堂教学的类型和情境设计观察量表。二是试用修正。观察量表制作出来后,必须在实践中得到检验,看其是否具有科学性和可行性,先在小范围内试用,及时修正后全面推广。三是正式使用。即大面积地用来观察、记录、分析、诊断课堂教学行为。
下面是我校制作的“教师课堂评价语言内涵、品质”观察量表,供大家参考。
事实上,教师的课堂评价语言是无法记录完整的,因此,课堂上要使用录像、录音笔、摄影等现代设施设备,把整堂课教师的语言、行动,尤其是评价语言记录下来,以便于进行细致的数据统计和现象分析,使其更具真实性和说服力。
建立和优化观察组也很重要,要根据教师个人的特点特长,进行优化组合,一般是3人左右,确定能力相对较强者为观察组组长,保证组内有差异,组之间力量尽量均衡。这种同质异构的团队式研究有利于开掘教师个人和团队的智慧,培养团队精神,形成浓郁的研究氛围。
三、进入现场观察、记录
一切准备就绪以后,便可进入课堂现场观察。首先是根据自己观察的重点,选择恰当的观察位置、观察角度,迅速进入观察状态。同一观察组因为任务相同,可以坐在教室的不同位置,选样不同,以获取更多更丰富的信息。如着重观察学生表现的,一般选择比较靠近学生的位置;观察小组合作学习状况的,则选择接近某一小组进行观察。着重观察教师的,则寻找合适的距离和角度观察,千万不能面对教师背影观察。如要观察教师评价语言的话,则尽可能靠近教师一点,便于清晰地记录所听到的一切。观察教师评价语言时,我们同样还要注意观察学生的反应,恰当的评价语言能给学生带来启发和愉悦,反之,评价不当,学生会出现异常的情绪和表现,这也是有利于我们观察者判断评价的准确性和有效性的。无论选择怎样的位置,都不能影响教师的正常教学和学生的有效学习。
现场观察要根据自己的观察方案和量表有针对性,有重点地记录。记录时要灵活地采用自己最擅长的方式,或定量,或定性,尽可能充分地记下最可靠、最有用的信息。旨在获取丰富详实的有效资料,为后续的分析、推论奠定基础。
四、召开分析报告会,进行分析推论
分析报告会实际上就是通常所说的“评课议课”,其流程分成五个板块:一是课后说课。执教老师的课后说课,与课前说课不同,课后说课的重点是围绕观察点说体验、说感受、说得失;二是观点呈现。各观察组组长代表组员,负责汇报本组教师观课后的思考与建议。我们要求将其制作成PPT演示稿,以文字或图表的形式呈现,即由观察到的现象与数据,分析推论出一些结论性的东西,观点要鲜明,辩证思考成败得失,给人以启发;三是互动议课。互动议课是智慧的启迪与分享,每个人的短暂发言,始终紧扣“主题”发挥,思维活跃,能够听到种种“不同的声音”。互动可以是观察组之间,也可以是观察组与执教者之间,彼此相互尊重,相互肯定,大家各抒己见,陈述清楚自己的理由;四是分享收获。每一个组员都要诉说自己在本次活动中的收获,尤其是执教者更要陈述自己新的感受、新的领悟。五是总结评述。主持人进行总结与提升或由学科领军人物进行总评,得出结论,能够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
分析报告会是课堂观察研究活动中的一个关键环节,要突出“研究”二字,讲究研究的深度和广度,由表及里地透视课堂。观察组要在掌握课堂信息的基础上进行深入细致的分析,发现问题,指出对策,由现象到本质,揭示教学的本质与规律。因此这种研究是“真枪实弹”的,火药味越浓,争论就越激烈,效果就越显著;这种研究是“原汁原味”的,是在显微镜下看课堂,看到的是真实生动的、清晰有效的信息,能够让我们不再“雾里看花”,对教师如何规范自己的课堂教学行为具有非常直接的指导意义。
五、撰写观察报告,整理活动资料
课堂观察活动结束后,要及时撰写观察报告,整理好各类资料,做到“活动有痕”,资料完整。
观察报告可以有两种形式:一种是案例实录式。即将课堂观察的全过程详细而又客观地记录下来,为今后的深入研究提供依据。案例内容主要有五项:1.活动背景及主题;2.课前会议,包括观察组分工表、观察量表设计讨论、执教者课前说课等;3.课中观察,包括观察点的选定、课堂教学全程实录、收集或摄取的课堂真实现象或图片信息等;4.分析报告会材料,包括执教者的课后感受与反思、观察组所汇报的观察结果(附上原始记录表)、活动照片等;5.本次观察形成的结论(总结性评述)。另一种是研究报告式。即围绕一个主题,对收集到的材料加以系统整理,分析研究,以书面形式向组织和领导汇报观察情况的一种文稿样式。文稿要对核实无误的数据和事实进行严密的逻辑论证,探明事物发展变化的原因,预测事物发展变化的趋势,提示本质性和规律性的东西,得出科学的结论。
【关键词】小学英语 语言交流 课堂纪律 有效管理
一、小学英语课堂纪律
1.小学英语课堂纪律的现状。目前,小学英语课堂经常会出现违纪问题,教师对于英语课堂纪律的管理工作很难有效进行。主要表现在学生上课不认真听讲,走思甚至与其他学生交头接耳的说话,严重影响教学氛围。除此之外,还存在一部分学生在分组练习英语对话的过程中,随意走动,不认真参与讨论,甚至擅自离开课堂的现象。
2.小学英语课堂纪律问题的原因。
(1)小学生本身就处于一个注意力难集中的阶段。
(2)教师的管理不合理,过于严格的管理,不仅不会有效维持课堂秩序,甚至还会适得其反,影响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而过于宽松的管理,又不能发挥有效作用。
(3)英语教学内容枯燥而且难以理解,无法积极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
(4)没有建立和完善一个有效的、科学的班级管理制度。
(5)家长对于学生行为习惯的不重视,不重视学生的教育,过度溺爱学生等等家庭因素导致学生对于课堂纪律的不重视甚至忽视。
二、加强管理英语教育
1.学校加强英语教育管理。
(1)采取有效方式积极引导学生认识英语课堂的文化魅力,让学生自发的热爱学习英语知识。比如组织唱英文歌曲活动、组织与英语有关的游戏活动等等互动活动,通过参与和英语相关的活动,让学生产生愉悦感,激发起学生想要学习英语知识的欲望和兴趣,为有序展开英语课堂教学提供一个良好氛围。
(2)注意引导学生掌握和运用日常英语用语,培养小学生在日常生活中运用英语会话的意识,让英语教学渗透在日常生活中。比如在学校内组织成立英语角,利用校园广播播放一些英文歌曲等等活动。
2.教师加强教育管理。
(1)丰富教学内容,让英语课堂教学更具有趣味性。消除传统英语课堂教学的枯燥乏味性,利用一些辅助教学工具,比如英语单词卡片、图片、简笔画等等更容易被学生接受的教学内容,或者是采用多媒体教学方式,相比单纯依靠课本教学素材,通过播放影片、影音或者图像可以直观的将教学内容展示在学生眼前,吸引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全身心投入在学习中。更重要的是可以采用多媒体来为英语教学内容创造一个真实的语言情境环境,帮助学生融入情境教学氛围,全神贯注于课堂知识内容,理解英语内容中的重点所在,从而更好的掌握英语知识。
(2)提高教师自身专业素质水平。英语教学的关键在于小学英语教师自身的英语专业素质。英语教师在展开教学任务中,采用自然流畅的英语语调,让学生置身于良好的英语学习氛围中,可以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的英语发音和练习英语听力。这就需要英语教师在备课过程中,仔细揣摩原版教学录音素材,掌握其发音方式,为学生传播相对而言较为纯正的英语。同时还需要教师注意针对小学生英语课堂的实H情况适当构建一些情景,让学生在真实的情景中运用英语进行交流。
(3)加强教师对于课堂的管理水平。教师对于课堂纪律的管理是一种辅助教学工作,究其根本是为英语课堂教学的展开提供一个有序、良好的课堂氛围。所以,加强教师对于英语课堂的管理,并不意味着教师可以为了有序的课堂氛围而对作出违纪行为的学生、不积极参与课堂的学生进行严厉训斥。而是应该在科学的制定相关管理班规的同时也要以包容的心去面对学生,与学生进行深入交流,了解他们的真实想法。值得注意的是,教师要注意加强与学生之间良好关系,适当给予学生期望和关怀,可以帮助学生热爱学习,积极参与课堂,更好地学习和掌握知识。
(4)加强对学生的思想教育管理。教育不仅仅是教育学生学习知识,更应该教育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价值观,积极引导学生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我每天都花五分钟的时间跟一个孩子聊聊天,说说生活,谈谈学习,真正走进孩子们的心里,尤其是一些特殊家庭的孩子,让他们感受到老师对他们的关心和呵护,温暖他们的心灵。
3.家长加强教育管理。家长是学生的第一任老师,所以家长对于学生的教育作用也是非常关键的。对学生的教育应该渗透在家庭与学校的方方面面,老师要及时跟家长进行交流,深入分析学生出现违规课堂纪律的根本原因,进而才可以有针对性的去解决问题。同时家长也可以在日常生活中有意识的督促学生养成一种遵守秩序的良好行为习惯。五加二应该大于七,只有家校共同努力,孩子们才会有更长足的发展。
三、总结
为了实现英语教学的高效性,在实际展开英语教学还是应该以学生学习为主,将教学重点放在学生的“学”上,如何采取有效措施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如何形成一种良好的课堂氛围是教育工作者的研究重点。希望本论文针对小学英语课堂纪律的分析,可以对小学生英语学习起到积极推动作用。
关键词:高校;科研管理;有效激励
中图分类号:G64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闽内准字C023(2015)04-0067-03
有效激励是管理学和组织行为学中的重要课题,有效激励对引导高校的科研工作有着重要的意义,如何运用有效激励调动教职员工开展科研工作的积极性,是每一所学校在开展科研管理工作中必须面对的问题。
一、有效激励对于科研管理工作的重要性
管理心理学认为,“激励是管理上一个异常重要的功能,是管理心理学的核心问题。作为领导管理者,为了实现既定目标,就更加需要激励全体成员,以充分调动人们的积极性和创造性。”[1]建立科学合理的激励机制对于引领高校科研管理的工作方向、调动科研工作者的工作热情、建设科研后备人才队伍等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有效激励对于激发广大教师参与科研工作的热情具有巨大的作用,一项研究表明,在缺乏激励的环境下,人只能发挥20%-30%的潜力,而在激励良好的环境中,可以发挥50%-90%的潜力。高校的科研管理机构只有重视有效激励,对不同类型的教师采用相应的激励方案,才能够真正调动教师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挖掘出广大教师的潜力,提高学校的整体科研水平。有效激励是引进人才、促进科研队伍建设的重要手段。对于高校而言,合理的人才结构对于保持学术研究的活力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通过有效激励,将科研传帮带纳入教学团队,能够激发老教师培养青年教师科研能力的积极性,有助于青年科研人才脱颖而出,建设高水平的科研团队。
二、目前对有效激励存在的误区
近年来,随着高校对科研工作的重视程度不断提升,通过科研工作量、年终津贴定级、职称评聘等手段把教师的科研成绩与绩效奖金以及职级晋升挂钩,在一定程度上起到了促进科研工作的效果,但是,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中,仍然存在一定的误区。
(一)激励手段比较单一
目前高校对科研工作的的激励手段仍然比较单一,集中在物质激励方面,多采用对科研工作进行物质奖励和提高相关的津贴额度等,这种激励方式较为简单,且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但是过于单一,无法最大程度地实现有效激励。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将人类需求从低到高按层次分为五种,分别是:生理需求、安全需求、社交需求、尊重需求和自我实现需求。高校教师作为高层次知识分子,他们的需求是复杂的、多元化的,在某种程度上来说,对自我实现的需求远远超过对于物质的需求。
(二)激励方式较为片面
激励包括正面激励与负面激励,“正面激励指管理者对被管理者的肯定、认可、赞扬、奖赏、信任等正面意义的激励,负面激励则指管理者对被管理者的否定、约束、批评、惩罚、疏远等具有负面意义的激励。”[2]高校科研管理过程中对教师的激励主要是正面激励,往往忽视了负面激励的作用。
(三)激励指标过于简单
在科研管理工作中,科研工作的指标往往设置得简单、直接,将大量直观的可以量化的指标用来衡量科研人员的工作,如每年论文的发表数量、课题的立项数及成果获奖数等,这些指标对于推动中国高校科研工作起过一定的积极作用,但是这种量化考核的弊端逐渐显现,尤其是文科类院校,量化考核指标很难去精确反映人文学科的科研价值,极易导致教师重量轻质甚至剽窃、抄袭等学术问题,这样的激励也就失去了其应有的效果。
三、实现高效科研管理有效激励的对策和建议
要充分发挥高校科研管理相关规章制度的作用,调动广大教师从事科研工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就要解决目前科研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建立一套科学的、立体的激励指标体系。
(一)完善奖励制度,增加经费投入
物质需求始终是高校教师最基本需求,高校教师尤其是青年教师的工资水平并不高,部分高校对科研课题资助经费、科研成果奖励等金额较低,甚至无法满足研究过程的需要,直接影响教师的科研积极性,容易产生消极懒散、不思进取、不主动参与科学研究等现象,阻碍教学水平的提高。因此,学校要不断深化科研管理改革,进一步修订和完善科研管理和成果奖励等制度,增加科研经费投入,增加针对不同职称级别教师的奖励项目,加大科研奖励力度和课题经费资助额度等。
(二)丰富激励手段,重视精神激励
学校的激励手段应更加丰富,将物质奖励和精神奖励相结合,尤其要重视精神奖励的重要性,“在选择激励方式方面,根据关于对知识工作者激励问题的问卷调查,金钱财富的重要性排在最后一位(仅为7.11%),排在前面三位的依次是个体成长、工作自主、业余成就”,[3]这表明,对于广大高校教师而言,精神激励远比物质激励更为重要。但是,由于物质激励手段简单易行,物质激励在目前科研管理实践中占据着主导地位,这在事实上与部分科研管理者的实际需求是有出入的,也必然会影响激励政策的效果。因此,在对优秀的科研人员进行奖励的时候,还要与精神奖励相结合,充分照顾到他们的心理需求,重视其自我实现的需要,加强对高校科研工作对于学校发展的重要战略地位及科研激励政策等的宣传,根据专业发展需求组织教师参加学术研讨会议,为广大教师提供进修学习、学术交流的机会,努力营造良好的学术氛围和科研环境,激发科研人员的主人翁意识和荣誉感、成就感,使他们自发地、积极主动地投入到科学研究中去,促动良性持久的自我发展,提高科研创新的水平。
(三)正负激励相结合,规范学术行为
科研管理过程中,奖励是整个激励体系的核心,正面激励无疑是最主要的激励手段,但是一定的约束机制也是必不可少的,正负激励相结合,奖惩并举,赏罚分明,更能有效地发挥激励作用。“强化理论启示我们,在管理中要特别注意对符合组织目标的行为进行正强化并对那些不符合组织目标的行为进行负强化,以正确引导组织成员的行为”。[4]科研这种富有创造性的工作需要正面激励来挖掘科研工作者的潜能,对他们所取得的成果进行表扬和奖励,使他们以更大的热情和创造性投入到以后的研究工作中,正面激励就起到了积极有效的引导作用。但是对于弄虚作假或者抄袭、剽窃、侵占他人学术成果等违反学术规范的行为要,及时地加以约束、警告和处罚,同样是一种不可或缺的引导方式。
(四)建立科学的考核体系,提供制度保障
在高校科研管理工作中,如何科学准确地评价已经取得的科研成果是所有问题的关键,它决定了所有激励措施最终落实的效果。高校科研管理工作者要不断提高自身的素养,树立“以人为本”的理念,从教师的实际需求出发,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建立科学的考核体系,根据教师的职称、工作年限等提出不同的科研工作量要求,针对不同的学科采取不同的评价标准。“在制定科研成果奖励政策时必须统筹兼顾,必须正确认识并妥善处理效率与公平的关系,坚定不移地贯彻按劳分配原则,正确地利用利益机制的杠杆作用,效率优先,兼顾公平。”[5]同时学校要为激励措施提供制度保障,要建立和完善学术监督机制,学校学术委员会要维护科学精神,坚持“公正、公开、公平”原则,切实履行学术评议与监督职责,承担各类学术不端行为的调查取证和学术规范教育工作。建立学术成果公示制度,在职称评聘、评优评先、成果奖励等工作中增加管理程序的公开性和透明度,满足广大教师对于制度公平和获得尊重的需求,激励教师参与科研工作的积极性。总之,有效激励是科研管理中的重要手段,科学合理的激励机制是提升学校科研水平和整体实力的重要途径,科研管理工作者要不断提高自身的素养,充分尊重教师的需求与意愿,为科研工作提供优质的服务和坚实的保障,鼓励教师学术创新,推动科研成果转化,实现有效激励。
参考文献:
[1]水.管理心理学[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1992.
[2]毛维静.论高校科研管理中激励机制的建设[J]科技管理研究,2006(2).
[3]杨力.高校科研管理研究[M].长沙:中南大学出版社,2005.
[4]刘雪、胡庄方.浅谈高校人力资源的柔性管理[J].高教管理,2010(1).
(临沂市科技馆,山东 临沂 276000)
【摘要】近几年,科普旅游逐渐成为一种新兴的旅游形式。科技馆通过发展科普旅游,能扩大科普客体范围,完善相关科普及配套设施,充分发挥其社会效益,进一步提升科普效果影响力。
关键词 科普旅游;科技馆;科普作用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国家对旅游文化的政策支持,群众对旅游的多元化需求,科普旅游逐渐成为一种新型旅游形式。科普旅游强调增长科学知识,倡导科学精神,突出吸引物的知识性、教育性。而科技馆作为重要的科普文化教育基地,是向公众普及科学知识、传播科学思想和科学方法的重要窗口,已成为科普旅游的重要载体。因此,“科普旅游”与“科技馆”相结合,是一种双赢组合,能充分发挥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发展前景看好。
1科普旅游与科技馆的关系
1.1科普旅游的概念
科普旅游是科学技术知识普及和旅游产业相结合的一种新兴旅游形式,可以从广义和狭义两方面进行理解。狭义的科普旅游是指以旅游活动为载体,以传播普及科学文化知识为主要目的的旅游形式。广义的科普旅游是指凡是通过旅游活动获得科学文化知识的旅游形式均属科普旅游。它是以游览为主要目的,在游览过程中普及科学知识,寓教于乐、寓学于游,集娱乐性、参与性、知识性、教育性于一身的旅游活动。
1.2科技馆是科普旅游的重要载体
作为科普旅游的重要阵地,科技馆是为了更好地提高公众科学素养,由中央和地方政府、科学团体牵头建立的,呈现出“科普知识密集”、“紧跟科技前沿动态”、“教育形式生动、寓教于乐”和“互动学习”的独特特点,是向公众普及科学知识,传播科学思想和科学方法,提高国民素质的重要窗口。因此,科技馆自身的功能和定位非常符合科普旅游的要求和目标,已成为科普旅游的重要载体。
2推广科普旅游对发挥科技馆科普作用的意义
2.1优势互补,扩大科普辐射面
由于参观时间及参观需求等方面原因,各地市级科技馆的参观观众基本上都是本地市民,科普受众范围小。而且,地市级科技馆的建设规模不大,辐射范围有限,展示功能不全面,如果没有其他的吸引人的参观景区,单是科技馆难以吸引外地观众。通过开展科普旅游,可以组织更多喜爱科学的青少年与家长一起到科技馆体验,将不同科技馆的资源结合互补,更大范围的发挥科技馆的科普作用。
2.2整合资源,完善科普设施
科普旅游的发展一定程度上促进了科技馆的建设和发展,如科普旅游的发展使得很多科技馆选择申报旅游景区评级,在申报之前,申报单位首先需要按照《旅游区(点)质量等级的划分与评定(GB-T17775-1999)中的量化标准,进行自检、自评和各项整改工作。通过申报旅游景区评级的过程会促使科技馆加强自身的软硬件建设,完善相关的科普及配套服务设施,为观众提供更舒适的参观环境,从而提高科技馆的竞争力。
2.3科普旅游对科技馆发挥科普优势的促进带动作用
科普旅游是科技和旅游有机结合的高层次文化旅游,是以旅游资源的科技成分和要素为基础,利用各种自然和人文景观,形成新的旅游活动或产品的旅游形式。在人文景观中,首当其冲的当属各类科技场馆。科普旅游是科普的极好载体,可以增强科普的教育效果,让人们人在休闲、娱乐中轻松快乐地学习科学知识,提高科学素养,使得科技场馆的作用和价值得到极大的提升,教育意义得以延伸和扩展,二者相得益彰。
3科技馆如何开展科普旅游
3.1明确定位,确定发展方向
科技馆要发展科普旅游,必须要有足够的吸引力和市场竞争力。从这个角度来讲,我们就不能仅仅把服务对象定位为当地市民和青少年,因为这对于发展科普旅游来说是不够的。想要为更广大公众提供优质服务,发挥科普主阵地的作用,为科普事业做贡献,开展科普旅游的目标市场需立足于全市广大公众,同时面向全省乃至全国人民。因此,地市级科技馆目标市场确定的原则应是:立足市内市场,开发省内市场和全国市场。
以临沂市科技馆为例,根据科技馆的展出核心内容确定的国内目标市场有:一是市内各县区市场;二是相邻地市,如日照市,枣庄市,潍坊市等;三是相邻省份,如江苏省,河南、河北等;四是国内其他地区。
3.2开拓创新,增加展示内容
在保持科技馆传统优势的基础上使科技馆的功能多元化,通过开展丰富的科普活动,特色的临时展览、主题展教活动、播放高质量的特效科普电影,增加参观的趣味性和参与性,让观众能近距离的了解科技展品,动手操作科普展品,使观众在寓教于乐中学习科学知识。此外,除大量的实物展品外,还要增加文字、图片等形式的介绍,通过增加这些信息量,提升游客的参观兴趣,扩展知识。开展不同的活动和展览,也能成为科技馆现有功能的有力补充,提升科技馆知名度、扩大社会影响。通过此举,提升科技馆对观众的吸引力,发挥科技馆的科普作用。
3.3提高服务,完善配套设施
科技馆展示内容丰富,游览时间长。为了给观众提供休闲舒适的参观环境和热情周到的服务,科技馆应积极完善与参观、游览相匹配的软、硬件配套设施。硬件方面,应完善参观、休息、用餐等设施,如在展厅各处添置休息座椅,供观众休憩;馆内要有配套餐饮服务,供观众用餐;饮水处、存包处、洗手间等其他必备设施也应提供。软件方面,要加强科技馆场所管理,加强讲解、辅导人员的培训,提高全体工作人员自身的科学文化素质,提高全体人员结合自身工作实际开展科普旅游的策划能力,提高全体人员特别是讲解员和辅导员的讲解科普知识水平,提高全体人员的服务意识和服务水平。
3.4深入研究,开发旅游产品
旅游购物是旅游六要素之一,购物的重要内容是旅游纪念品。因此,能否发展好科普旅游,科技馆的旅游纪念品也很重要。结合科技馆的实际情况和展品内容,科技馆的纪念品也应富含知识性。 通过进行深入研究、特色开发,可将科技馆内科技含量高、受观众欢迎的展品做成精致的、易于携带的纪念品。如将针幕、动量守恒等展品做成微缩模型等。还可放置其他一些有科学原理的物品。这样富有科技特色的旅游纪念品,会让观众加深对科技馆的印象,也可满足购物的需求,进一步强化旅游者科普之旅的体验。
4科普旅游与科技场馆牵手共舞
科技馆为旅游与科普的结合搭建起了平台,科普旅游引导公众实际参与,这样可使人更深切地感受科技的神奇。丰富的科普展品、身临其境般的互动体验,是科技场馆的优势,也是吸引观众的魅力所在。这样的互动体验方式,一方面利于激发参观者的兴趣,为旅游产业拓展了崭新的形式和内容。另一方面利用科技场馆这一重要阵地,寓教于乐,通过科普旅游的形式来传播科学知识,也成为科普工作的有效途径。
参考文献
[1]段宁,吴高盛.我国应当大力发展科普旅游产业[J].2008.
[2]郭宗亮,丁娜娜.科技馆开展科技旅游的发展对策[J].2008.
[3]陈晓艳.科技场馆类旅游产品的游客体验质量实证研究[J].2009.
[4]杨铭铎.促进科普资源与旅游资源有效结合[J].2012.
[5]李志毅.科技场馆应成为科普旅游的重要阵地[J].2013.
[关键词]语文课堂;大同小异;资料延伸;联想拓展;随文练笔
[中图分类号] G623.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17)04-0051-01
在阅读教学中,很多教师面对题材相同的课文,采用的教学流程可谓大同小异。但就是这“小异”,却彰显出不同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智慧,也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阅读教学的课堂品质,决定了学生的思维方向和提升幅度。关注“小异”,能够提升语文课堂教学的整体效益。
一、资料延伸,信息补充下的整合聚焦
阅读教学中,为了引领学生更好地解读文本,体悟人物形象,教师常常在教材文本的基础上,拓展补充相应的文字材料,对文本内容形成辅助。但遗憾的是,很多教师对于拓展材料也就是简单出示,学生在阅读吸收时,缺少应有的取舍与整合,对于资料的吸收也就止步于机械的层面,导致教学效益事倍功半。
如在《爱因斯坦和小女孩》一文教学的导入环节,教师首先出示了爱因斯坦的资料,让学生在阅读中感受爱因斯坦所取得的伟大成就。一位教师要求学生在阅读后,说说自己对爱因斯坦的印象,学生仅仅在概念化的认知下形成了“伟大”的标签式体验。而另一位教师则在学生细读资料之后,针对学生对爱因斯坦形成的“伟大”“成就卓越”等印象,顺势链接了资料中的相关词语,如“科学巨匠”“巨大贡献”“诺贝尔奖”等,让学生对爱因斯坦在科学贡献上的“伟大”形成深刻的体验,然后话锋一转:“正是这样一个伟大的人物,却与一个小姑娘成了忘年之交,让我们一同走进这个故事。”对比之下,第一位教师直接出示资料,让学生形成一个感性的整体意识,但这一意识仅仅停留在表层,显得相对模糊;而第二位教师则以整合、聚焦的方式,引领学生排除其他信息的干扰,将关注点聚焦在爱因斯坦的主要贡献上,如此取舍聚合,生佣直观,达到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二、联想拓展,语境整合下的细节丰富
教师常常引领学生结合文本的具体情境,对人物的言行进行想象与拓展。在这一过程中,教师的引导与点拨是关键。如果教师对学生表现出来的状态缺少应有的指导,就会使学生的语文能力停留在原有的程度上。
例如,在教学《司马迁发愤写〈史记〉》一文时,为了让学生更加深入地感知司马迁的写作状态,教师创设了“天刚刚亮”“月黑风高”“数九隆冬”“盛夏酷暑”四个不同的情境,让学生想象司马迁是如何写作的。相同的设计板块与思路,却在教师小小的引导差异上,形成了完全不同的教学效果。第一位教师,只要学生对人物进行相应的活动补充并符合所出示的情境即可。如“天刚刚亮”语境下,学生补充:“人们还在床上睡懒觉,司马迁就已经起来写作了。”如此套路式的言语表达,显然无法真正走进文本的语境之中。而另一位教师,则引导学生想象人物的细节,从而丰厚学生对人物的立体化认知。如“盛夏酷暑”中,学生在教师的点拨下再现了蚊虫的叮咬、天气的闷热、汗水模糊了双眼等细节,从而在丰满的细节中窥探到了司马迁究竟是如何“发愤”的。两位教师执教的“小异”就在于:第一位教师将学生的思维局限在将句子补充完整,即“干了什么”,并没有对学生的想象与表达进行任何评价与点拨,学生只能原地踏步;第二位教师则关注学生说得“怎么样”,并在不断地点拨、指导与鼓励之下,丰富了表达细节,促进了言语生命的丰盈与发展。
三、随文练笔,结合价值点的细微选择
阅读教学中的随文练笔层出不穷。但很多教师关注的仅仅是练笔的形式,至于选用怎样的内容,读写的结合点设置在何处,则很少注意,这影响了课堂教学的整体效果。
还以《爱因斯坦和小女孩》一文为例,教学中,很多教师都会引领学生模仿课文中描写人物的方法进行实践练笔。在这一“大同”的方向上,教师的“小异”指导却形成了天壤之别。一位教师要求学生感受课文描写爱因斯坦邋遢的方法,通过移花接木来描写小女孩,试图实现读写之间的迁移;另一位教师则引领学生对比爱因斯坦前后穿着的变化,要求学生尝试着运用之前的写法来描写变化之后的爱因斯坦。第一位教师的执教,虽然也能达到读写结合的训练效果,但练笔的目标与文本表达的情境格格不入,实践练笔没有对学生的阅读感知形成必要的推动;而第二位教师则紧扣爱因斯坦在衣着上的前后变化,将练笔设置在对“整整齐齐”的细化上,让学生感受到爱因斯坦谦虚、可爱的人物形象,从而将练笔与人物体验有机整合,促进了阅读效益的提升。
【关键词】课堂管理 有效性 以人为本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4810(2013)03-0057-02
一 人本主义理念下的有效课堂管理概述
1.人本主义理念分析
人本主义教育是20世纪60~70年代盛行于美国的一种教育思潮。它继承了西方的人文主义传统,深受20世纪复兴的各种人本主义思潮的影响,直接以人本主义心理学为理论基础,主张教育应培养整体的、自我实现的人才,探讨人本化的课程与方法,提倡学校创造自由的心理气氛。①人本主义教育在本质上是弘扬人性、以人文精神为价值取向的教育。它以对学生主体性的尊重为前提,一个人潜能的最大发展为目标,强调人的自我实现的需要及其重要性,主要代表人物有马斯洛、罗杰斯等。人本主义理论强烈抨击传统教育使学生知情分离、不能适应社会变化的弊端,提出了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观,提倡人的自我实现的需要,重视人性的培养,强调人的潜能的发展,以培养完整的人为最终目标和价值取向。
2.人本主义理念下的有效课堂管理
关于课堂管理的定义不同的学者有不同的见解,例如:莱蒙奇认为:“课堂管理是一种提供能够开掘学生潜在能力和促进学生学习进步的良好的课堂生活,使其发挥最大效能的活动。”②我国大陆学者田慧生则认为:“课堂管理是教师通过协调课堂内的各种教学因素而有效地实现预定的教学目标的过程。”③人本主义管理是人的管理、是依靠人的管理、是为了人的管理,当这一思潮渗透到教育管理领域,对于我国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的课堂管理模式产生了巨大的冲击,形成了独特的以人本主义理念为基础的课堂管理模式。人本主义理念下的课堂管理是相对于传统的课堂管理而言的,即反对强调教师的绝对权威地位,反对教师对学生的监督和控制,进而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突出民主管理观念,通过学生主动参与,以更好维持课堂秩序,促进学生的有效学习。
二 对传统课堂管理的反思
1.有效课堂管理常规缺失
建立明确的规章制度,以及采取公平一致的处理问题的方式,能够有效地减轻学生的“不安全感”,从而提高课堂管理的效率。然而传统课堂管理,教师不注重课堂管理常规的建立,或是常规的制订模棱两可,尤其是在旧有的课堂管理的理念支配下而形成的课堂管理常规思想落后,不能很好地适应时代的发展和课堂实际情况变化,教师只凭个人想法对学生不断地提出各种要求以维持课堂秩序,易造成课堂混乱、管理效率低下、时间的无益消耗等问题。
2.课堂空间环境不合理
传统意义上的课堂环境中,学习成绩好、上课表现积极的学生通常被教师安排在教室的前排,相反,处于教室后排的学生往往表现平平,甚至是扰乱课堂秩序。这种座位安排方式,会使好学生和教师有较多的交流和互动,认为自己受到教师重视而朝着更好的方向发展,但处于教室后排的学生不易接受教师发出的信息,也会因为感觉自己不被教师重视而不积极参与课堂教学,交头接耳,成绩越来越差,最终导致学生两极分化现象越来越严重,不利于良好课堂秩序的形成。
3.教师对课堂问题行为有效管理策略的缺失
课堂管理的根本目的不是为了控制学生的行为,而是为了促进学生学习的发展。传统课堂中,有的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只顾自己按课时计划授课,不关心学生的反应,对于学生的违纪行为总是用命令、威胁的语言、采取生硬的惩罚措施,来达到自己的目的,虽然也许暂时能够制止问题行为,但从长久的效应来看,不但不能加强学生的纪律性,反而会导致矛盾的激化,降低教师在学生心目中的威信,影响和谐师生关系的建立。
三 以人为本有效课堂管理的建构
1.以人为本,建立有效的课堂管理常规
课堂管理常规的制订要明确、合理、可行。课堂管理常规的制订不可只凭教师个人好恶而独断设置,而应该通过教师和学生共同探讨制订,事实证明只有发扬管理民主,通过学生自己参与制订的课堂管理常规才能得到学生最大限度的认可和支持,学生就会自觉遵守并乐意承担责任,增强其维护课堂秩序的责任感。课堂管理常规重在执行,无论发生什么事情,都要切记:必须坚定地贯彻执行课堂管理常规。教师在执行课堂管理常规时,态度必须积极,尊重学生的人格,切记敌视或责骂学生。
2.构建人性化的课堂环境
课堂是教师和学生进行教学活动的主要场所,课堂环境是进行课堂管理的各种内部条件的综合。教室的布置应该整洁安静、井然有序。除了教学所需要的桌椅、黑板之外,还应根据班级的具体情况进行个性布置,例如设置学习园地、榜样学习、实事关注等栏目,使学生不仅仅局限于文化课的学习,同时培养其关心集体、关心国家的思想感情;还可以划出一个特定的区域,展示学生的手工制作、活动照片、环保盆栽等体现人性化地设施,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培养其创造性,丰富课堂环境。
教室环境只是课堂的物理环境,要实现课堂的有效管理,还离不开心理环境的建设,心理环境指师生或者学生与学生之间相互影响和相互作用而形成的特殊环境,它主要包括课堂中的交往、学习氛围、人际关系等,也常被称作课堂气氛或课堂氛围。④课堂气氛是否愉快积极,直接影响到师生之间的交往以及学生的全面发展。首先,在课堂管理中,教师应积极地与学生进行沟通,抛弃权威、主张民主,课堂评价以表扬激励为主,不滥用惩罚,促进和谐友好师生关系的建立。
3.以生为本,建立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
美国心理学家罗杰斯说:“成功的教学依赖于一种真诚的理解和信任的师生关系。”⑤人本主义思想家认为,教育应尊重学生的尊严和价值,在课堂管理中,教师和学生之间应当是一种平等合作的关系,而不是“尊”与“从”的关系。教师需要从人本主义原则出发,尊重学生的人格和需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调动其参与课堂管理的积极性,使其提高其自我管理的意识,提高其自我管理的能力。有效的课堂管理是民主的课堂管理,教师应以学生为本,尊重学生的主体性,在课堂管理中增强全体成员的相互作用,使每个成员都可以获得一种自我归属感,建立平等的师生关系并不意味着教师要弱化自己在课堂管理中的作用,而是要通过尊重学生、树立威信,从而建立灵活而民主的课堂管理方式,使课堂由传统的刚性管理向柔性管理转变。
4.提高教师的课堂管理能力
在课堂管理中,教师的个人素养对课堂管理是否有效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有时学生认同教师的课堂管理,并不是基于对专制权利的恐惧;恰恰相反,是因为学生被教师身上的某种特质所吸引,才有利于形成愉快的课堂氛围。教师在实际的课堂管理中,应面向全体学生,一视同仁,对每一位学生都给予积极的期望。对于学生的评价标准不能太过于单一,只凭学习成绩来划分优生、差生是不公平的,在课堂管理中,教师应全面地看待学生,善于发现学生的优点,肯定每个学生在课堂中的重要作用。即使学生出现课堂问题行为时,教师应理性地分析其产生的原因,采取适当的处理方法。
注 释
①单中慧.西方教育思想史[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96:968
②④陈时见.课堂管理论[M].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7、21
③田慧生.教学论[M].石家庄:河北教育出版社,1996:332
⑤戚业国.课堂管理与沟通[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85
参考文献
[1]车文博.人本主义心理学[M].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2003
[2]陈学宏.走向人本主义教育的学校管理[M].成都: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2007
关键词:边际效益递减;DOTA;魔兽世界;游戏可玩性
中图分类号:TN949.29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2)02-0-01
在大学生活中,80%的男同学都玩过游戏。而在这个数字中,有40%~60%的男生沉迷于玩游戏。除去大学课程的压力较小时间宽裕这个因素外,游戏的可玩性也是最重要的因素。
在经济学中,边际效益递减规律是一基础的理论,我们可以用这一理论来分析一下游戏的可玩性。幸福感,便是在边际效益理论的一个重要的元素――边际效益。边际效益即每增加一个单位所附加的效益值。
边际效益递减规律即边际贡献递减,是指消费者在逐次增加1个单位消费品的时候,带来的单位效用是逐渐递减的(虽然带来的总效用仍然是增加的)。
在这个理论模型中可以得出这个结论:在玩一个游戏的过程中,某一款游戏作为一个个体,其可玩性总会在玩的过程中慢慢变少直至消失,即吃撑了包子。然后便会对某一款游戏失去兴趣。而在这个大学的生活实践中我们不难看出有些游戏直接陪伴了大家一个四年,甚至更久。是这个理论错误了吗?
经过调查得知,大学玩的游戏除了更新换代比较快的追求画面和兴奋的单机游戏外,两款游戏经久不衰,即dota和魔兽世界。
魔兽世界在长达十多年的发展过程中,此款游戏已经有了一个拥有自己世界观贯穿其中的庞大故事背景、历史架构的魔幻世界。作为网游,能拥有如此完整的世界设定,主线故事,游戏发展的寥寥可数。游戏有不同的模式,可以玩家之间对战,也可以角色扮演。其中角色有12个种族,每个种族都有自己的历史和领地及属性。每个种族内的英雄又分成不同的职业各司其职。在游戏的过程中,玩家还可以获得随机出现的各种装备。
Dota作为一款经典即时战略游戏,是Defense of the Ancients的简称,可以译作守护古树、守护遗迹、远古遗迹守卫。是指基于魔兽争霸3:冰封王座(由暴雪娱乐公司出品)的多人即时对战自定义地图,可支持10个人同时连线游戏。Dota以对立的两个小队展开对战,通常是5v5,游戏目的是守护自己的远古遗迹(近卫方的生命之树、天灾方的冰封王座),同时摧毁对方的远古遗迹。DotA是目前唯一被暴雪娱乐公司官方认可的魔兽争霸的RPG地图。
这两款游戏很好的避免了游戏可玩性的边际效益递减。为什么一直会去玩这个游戏,大学生给出了较多的理由。归结起来有几大项,列表如下:
这些因素把单独的游戏个体分为个各个独立的单元,使游戏的可玩性在一定程度上规避了边际效益递减规律。
“每一局游戏,每用一个新角色,每一个新副本都是一个崭新的游戏。虽然在同一个大游戏的前提下,但是其都是独立的新游戏”――山东财经大学经济学院张远超教授如是说。那么根据张教授的说法,在微观的时间跨度即每一次玩游戏的过程中,可以把边际效益递减规律模型由单一模型组合变形。
其中横轴代表时间,纵轴代表可玩性,其中的每一个周期是由每一局或者每一个副本等元素组成。在每一个微观时期中,都会有如此的模型。即每开一局新游戏会出现一个随机组合,而边际效益的增减是一个三角函数模型的变形。进而这个游戏每一个组成模式即每局游戏的边际效益保持在一个较稳定的正值上。进而在微观时间跨度上,游戏的可玩性t的组成元素为每局的随即组合性c。假设每局的游戏时间为45分钟,那么整体的游戏可玩性时间t=45c。
在这个过程中,人的精力才是限制的重要因素。这个影响过程仅仅局限于以天为单位的前提上,即每次连续在线玩的时间跨度。这不影响游戏在宏观的时间跨度上的可玩性。
而在宏观的大时间段上:可以把一个游戏分为四个阶段,即新手尝试期,成熟体验期,领导众人期和平淡延续期。每一个宏观阶段由很多单一局数或者副本的“新”游戏组成。每个单一的游戏的寿命是T,假设在平淡期的边际效益虽小但是保持在一个正值,其时间就是一个无限大的数A。就像京剧一样,虽然不再流行但是总是保持着一部分人对它的热爱。
进而,一个游戏的可玩性寿命时间就为了T+A,加入微观元素t=45c的话,则最终的游戏可玩性的公式即为T=4*45c+A=180c+A. 所以,其时间是一个比较大的数了。
综上所述,这两个游戏可以在一个很长的时间内得到众多大学生甚至更多人的追捧是有其原因的。
如何使大学生或者更多痴迷于游戏游戏的人摆脱游戏,从游戏方面解决是不行的。由于游戏本身的可玩性在边际效益递减上是不可解决的,只能由新游戏或者新的吸引点产生的替代作用才能摆脱对一个游戏的痴迷。所以,对游戏产生网瘾的解决方法来讲,应该从怎样转移注意力来说,因此校园文化的建设乃至社会文化的建设是一件可量化性较难的工程。在这个过程中,娱乐项目的优质化需要更多的文化工作者的进一步努力。
再者,对于我国软实力中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动漫、游戏这一重要组成部分来讲,怎样规避游戏可玩性的边际效益递减,是提高我国动漫游戏产业的一项重要的理论指导方向。
我国一些游戏除了收费不合理的因素,往往失去人群的因素便是其边际效益递减速率过快。怎样保持多样性的前提下突出自身的特色性,突破新瓶装老酒的模式是以后动漫游戏产业的一项重要的研究方向。即除在游戏画面上提高自身技术之外,对人物的设置,贯穿整个游戏的世界观,每个人物的属性设置上要下功夫。怎么样突出自身的特点,把游戏与中国的特色文化结合在一起,现代文化扎根于五千年文化积淀,才是走出困境的一个根本方法。
参考文献:
[1]董长瑞.边际效益递减规律[J].微观经济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