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信访条例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关键词:牧区教师;心理健康;积极;乐观;调试中图分类号:G635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1578(2014)12-0275-01教师的师德水平受多种因素影响,其中一个重要的因素是教师自身的心理健康水平。因此,提高教师的职业道德水平应从提高教师心理健康水平入手。
教师产生心理问题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教师心理健康的维护是一项系统的社会工程,需要社会、学校和教师多方面通力配合。社会和学校是引发教师心理健康的外部因素,而教师个人则是内部因素。要维护教师的心理健康,教师个人必须明确调试教师心理健康的方法,必须确立心理健康的意识和自我保健意识,通过多种途径进行心理健康的自我调适。
1.树立正确的自我价值观
正确认识自己,客观评价自己,合理要求自己,了解并愉悦地接受自己的优缺点,给自己设定合理的人生目标。正确对待失败,坚信人无完人,金无足赤,每个人都会犯错,不过度苛责自己;对工作、对生活始终保持一种积极的心态,克服负面情绪对自己的困扰。做到成也积极,败也积极,顺也积极,逆也积极。人生总体上是美好的,困难和挫折都是暂时的,都是微不足道的。只要我们努力,眼前的不如意都会逐渐消失的。
2.情绪调控,合理宣泄
教师面对繁重的工作、复杂多变的教学对象和教育环境,难免会产生各种各样的消极情绪。教师应从"身"和"心"两方面着手合理宣泄自己的情绪。"身"的方面如运动或纵情高歌。牧区得天独厚的地理环境可以让我们更多地亲近大自然。情绪低落时,可以到草原狂奔,放声大哭、大笑,尽情释放心理压力。"心"的方面主要指倾诉,将心中的烦恼和工作中的不如人意向亲朋好友诉说。也可时常看一看自己有无情绪反应不正常的现象,如果有反应过于敏感、情绪过于焦虑等现象,就应该考虑适当多休息一下,或者听听轻音乐,或者唱一唱欢快的歌曲;或者找朋友唠唠嗑儿,说一些开心的话,随时排解自己紧张的情绪。
3.积极面对挫折,乐观对待生活
能积极地对承受的挫折进行直接地调整转变,从而保持自身人格的完整与心理平衡。这也正是适应能力强,心理健康的重要标志。心理健康与人的主观态度有很大关系。如站在同样的位置,一个人看到了阳光,另一个人看到了阴影。因此教师不妨换一个角度对待工作压力,"人没有压力,成就不了事业"。只要我们能够乐观地接受压力,压力就是有益无害的,它能挖掘出人的潜能,激发人的创造力。
4.提高自身的素质修养
关键词:边防;新兵; 心理【中图分类号】R395.6【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8602(2013)12-0019-01
1研究对象
对部队新兵发放问卷1500份,回收问卷1500份,回收率100%。其中SAS(焦虑自评问卷)有效数为1413份,有效率为94.2%;SDS(抑郁自评问卷)有效数为1413份,有效率为94.2%。
2研究方法
本研究采用SAS、SDS、SCL-90及自编的自身情况调查表进行调查,由新兵按问卷导语和各题要求,根据自己的情况逐一回答。
3研究结果
3.1 受测新兵的SAS测试结果明显高于全国常模。约有6.75%的新兵有轻度焦虑,约有3.19%的新兵有中度焦虑,约有0.52%的新兵有重度焦虑。具体结果见图一。
图一新兵焦虑程度百分比
新兵焦虑感得分均值为M=39.22(s=6.47),远高于全国常模29.78(t=54.09,p
表标准分 54.089 1347 .000 9.44014 9.0978 9.78253.2从抽样的结果看,约有6.37%的新兵有轻度抑郁,约有0.92%的新兵有中度抑郁,约有0.21%的新兵有重度抑郁。新兵抑郁程度得分均值为M=43.84(s=7.625)。具体情况见表3和图一(2)。
图一(1) 新兵SAS标准分直方图
图一(2) 新兵SDS标准分直方
表3 新兵抑郁自评量表标准分描述性统计 样本数量 均值 标准差抑郁自评量表标准分 1413 43.84 7.265 3.3新兵的抑郁程度与焦虑程度具有中等程度的相关。对新兵的SAS与SDS得分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新兵的SAS与SDS得分的相关指数为r=0.555(p
表4 新兵SAS与SDS得分相关指数 样本数量 相关指数 显著性(双侧)SAS与SDS相关性 1413 .555** .000 4分析和思考
本研究结果表明,边防武警新兵战士心理状况不容乐观,焦虑水平明显高于国内地方常模。 导致边防武警新兵心理问题的原因很多,从调查分析看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4.1边防武警新兵战士分布在全国不同的驻地,每个驻地开展心理活动的方式、内容和频率都不尽相同。心理活动开展内容和形式丰富多样的地区以及开展次数多的驻地,当地的边防武警新兵心理健康指数明显高于其他地区,比如广西地区的边防武警战士心理健康水平就比其他地区的要低,这与广西地区开展心理活动次数低于其他地区是有关的。
(一)档案管理工作繁琐、枯燥
根据档案管理工作的繁琐和枯燥等特性,管理人员需要细心以及耐心的工作,所以很容易导致管理人员产生厌烦的心理。档案管理工作项目多,工作任务繁琐,需要对档案资料进行系统的管理,并进行定期的鉴定,对档案资料保密等,所以这项工作需要管理人员特别的细心、耐心等进行,在日复一日充分单调的工作过程中,管理人员就会工作的乏味、枯燥。
(二)档案管理越来越重要,档案管理
人员工作量加大,使其产生焦虑、挫败感随着计算机技术、通信技术的不断发展,档案管理从内容上、形式上都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而档案管理的领域、种类在不断的扩大,档案管理方法不断的更新变化,从传统的手工操作转变成计算机管理,这就要求档案管理人员学习新的管理技术,计算机技术,只有这样才会适应新的档案管理环境,进而将档案管理人员的工作量加大。
(三)档案管理工作不能得到重视,档案管理人员没有成就感
很多人认为档案管理是一项低技术含量的工作,档案管理人人可以进行,他们认为档案管理就是不要让档案丢失、不泄露就行了,也因此使得档案管理工作不被人们重视,档案管理人员也不被重视。一些基层单位的工作具有复杂性,许多档案管理人员在实际的工作中都是身兼数职,所以对有很强专业性的档案管理没有办法进行钻研和学习,或者档案管理人员经常变动,没有固定性,造成档案管理人员的在档案管理方面的知识缺乏,档案管理技术相对偏低,在这种情况下,档案管理人员,对自己的工作就会产生不重视,也没有成就感,他们认为自己的工作枯燥无味,得不到领导的认可,没有发展前途。当前的档案管理工作受到很多方面的影响,使得档案管理工作不能有效的进行。
(四)档案管理人员出现职业倦怠感
职业倦怠感是工作人员在长时间的工作以及工作量繁重的、过大的压力下,产生的一种疲倦状态。档案管理是一项繁琐,精准化要求高的工作,需要管理人员长时间的在自己的工作环境中,默默的埋头苦干,这将很容易引发管理人员产生消极的情绪,以及倦怠感,工作兴趣不高、不积极、投入不够、抱怨等,对自己从事的档案管理工作没有认同,这样不仅影响档案管理工作,还会对自身的身体健康产生影响②。
二、档案管理人员的自我心理调适
面对繁琐、工作量大、枯燥的档案管理工作,管理人员难免会出现这样那样的消极情绪,以及不良的心理问题,为了保证自己可以有一个良好的心理,而且自己的档案管理工作不受到影响,档案管理人员进行自我心理调适显得非常重要,通过自我心理调适,克服不良的心理问题,正视自己的工作态度,有利于进行档案管理。当出现不良的心理问题时,档案管理人员进行自我调适的方法有:1.从业人员对档案管理人员个体进行干预,帮助档案管理人员树立正确的职业观,遇到问题时,学会寻找原因,正是自己的工作态度,进行自我评价③;2.适当的进行组织干预;3.进行自我暗示;4.将消极的工作情绪进行转移;5.积极工作。档案管理人员进行自我心理调试,是对自己的一种自我建设,在当前档案管理内容、形式、方法都在不断变化的条件下,档案管理人员有良好的心理素质和健康的心理,可以帮助其进行档案管理工作。在掌握相关的档案管理知识的同时,积极的进行自我建设,将自己的技能提升,熟悉档案管理业务,掌握信息知识和理论,将档案管理工作推向科学化、和规范化。
三、小结
【关键词】小学生;叛逆心理;调节方式
“叛逆心理”一词在最近几年广泛流行,而且这一现象呈现出了越来越低龄化的趋势。根据《心理科学》杂志的一项调查显示,目前小学生中经常存在“叛逆心理”的达到了32.6%,偶尔存在“叛逆心理”的达89.4%。“叛逆心理”严重影响了学生的身心健康,为了促使学生健康、有序的发展,作为教育者,我们必须探究小学生“叛逆心理”的化解艺术,获得主动权。
1积极鼓励。合理调试
社会心理学家却认为:在人们的心灵深入,最渴望他人的赞美。人的天性是希望得到别人的理解和支持。学生更是如此,一旦他们有进步,就应该得到表扬。在实际的教学情境里,每个学生都希望教师公平地对待自己,盼望得到教师的赏识,讨厌教师的厚此薄彼、偏袒和不公。特别是对“后进生”,家长、教师更应该善于发现他们身上的“闪光点”,在全面充分肯定他们的优点的同时,恳切地提出希望,使他们看到自己的潜力和前程,从心里感到快慰,进而激发他们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多一种鼓励,就少一个背离者;多一句赞美,就有可以把摇摆不定的小学生拉入我们期望的行列。
曾经就遇到过这样一个学生涵,上课时不是开小差玩文具用品就是插嘴扰乱课堂秩序,另各个任课老师极为头疼。又一次我看到她写字写得很认真,写字姿势也摆的很好,此时我及时向全班同学大声说“今天涵是我们班写字写得最认真的,坐也是坐得最端正的,等一下老师要给她优秀加三颗星。老师知道以后她上课也会这么认真的!”说完我看了看她,她也看了看我,从她的眼神中我看到了改过自新的决心。
2投入情感。相互理解
无论是心理学理论还是大量的现实都说明,感情是一只无形的手推着人们的行为倾向和一些做法。对于生理、心理都不成熟的小学生来说,在其行为意向和决策中,受感情因素影响很大,他们喜欢什么,不喜欢什么,好感与否直接影响着他们的行为。家长和教师应与他们多沟通,改变单一的批评式的语态,尽可能对其和蔼可亲、态度应诚恳,让学生觉得家长、教师是真心实意地对他友好、消除他们敌意和戒备的心理。我们要让学生从积极的意义上去理解大人,让其明白无论是家长还是教师,都是善意的批评,家长教师也是人,也会犯错误。同时家长和教师也要多注意孩子的心理需求,及时了解他们在想什么,做什么,多听他们的心声,理解他们的欢乐与苦恼,放下长辈的架子,与孩子建立起平等的长幼关系。
有一次,我从一直偷别人东西的鹏那里看到了一本我校图书馆分发给班级里的一本图书。我心想这个鹏不仅要拿其他小朋友的东西,还要打班级里的图书的主意了,真是可恶。说时迟那时快,我把手里的语文书砸到了他的课桌上,他被惊了一下,猛地抬起头看着我。我急忙走过去翻出他书包里的那本书并质问他。当我了解到那本书是他读四年级的姐姐到图书馆借的时候,我真后悔自己这样做了,马上向他真诚地道了歉,没想到他爽快地说了不要紧。我抓紧时机,问他是不是喜欢看这写书,告诉他如果喜欢看的话可以向我借……之后他真的向我借了很多书,并表示自己以后长大了还要写书。在和他聊天过程中他也向我保证以后再也不随便拿别人的东西了。就这样,在这次的误会中我和鹏建立了良好的师生、朋友关系,鹏也取得了很大的进步。
3家校合作。相互沟通
我们知道家长是儿童教育中不容忽视的重要因素,家校达成共识,协调教育方法,育,有利于学生的健康心理发展。当学生出现心理叛逆现象或心理障碍时,我们可以借助家长的力量,通过“家校路路通”、“家校半日活动”等形式,加深家庭与学校的交流,使他们主动配合学校的教育,消除学生“叛逆心理”。教师可通过家访,了解小学生在家的真实表现,对具体情况进行分析和总结,指导家长掌握教育小学生的科学方法,巩固和促进学生健康心理发展。家长遇到一些难以解决的问题时,也可到学校与教师共同探讨,从而得出解决的方案。
这一方法用在“浩”身上极为有效。浩是个不合群的孩子,说话有点大舌头,学习成绩总是班级最差,经常和其他孩子打架。在笔者观察下来,浩这个孩子脑子还是挺灵活的,学习不应该这么差,还有为什么他一直打架呢?这些问题一直困扰着我,我就到浩家进行了一次家访。通过家访我才了解到浩生出来就没见过妈妈,因为这件事一直被其他小朋友欺负,这也是他一直打架的原因。至于学习那么差是因为爸爸每天都要加班加到深夜,无暇顾及他的学习,爷爷奶奶也不懂。了解情况后我和孩子的家长共同商议总结了一些能够帮助浩健康成长,促进学习的一些方法,并约定以后一定严格遵守。经过一个学期的共同努力,浩终于找回了自信,学习成绩也有了很大的进步。
4加强社会文化现象的分析。给予正确导向
大学生作为中国社会中文化层次较高的群体,由于身处我国经济转型和教育转轨时期,剧变的社会环境,深入改革的高等教育,他们必然在学习和生活中遇到种种矛盾、困难、挫折和烦恼。大学生在心理上尚未完全成熟,认识问题、自我调节和自我控制的能力还不强,在处理面临的矛盾和冲突时,往往会因为遇到挫折和障碍,而出现种种心理问题。其中常见的心理障碍有情绪情感障碍,表现为焦虑、激动、易怒、压抑苦难等等;社交障碍如孤僻、怪癖、多疑等等;意志品质的缺陷,如依赖性强、优柔寡断、冲动、缺乏信心等等。这些障碍无形地影响着大学生的心身的健康成长,因而关心大学生的心理健康,帮助克服心理障碍是我们每一个教育工作者应尽的责任。
心理学家研究证明,在进行各项体育锻炼,尤其是体育比赛过程中,都需要参与者有较强的自控能力,坚定的信心,顽强的毅力和百折不挠的心理品质作为基础。因此,在日常生活中根据心理缺陷的不同类型进行有针对性的体育锻炼,是改善不良心理状况、弥补情感、培养健全人格有效的方法。
许多体育工作者对此作了研究和实践,提出以运动处方为方案的调适心理疾病的方法,规定锻炼者的运动内容、运动强度、运动时间和要求,向锻炼者提供了合理有效的运动方案。但许多项目在实施过程中过于单调枯燥无味,不利于有效地实施,而篮球活动是全国群众都很喜爱的运动项目,常以群体的方式进行,能够有效地培养人们的勇敢、顽强、果断、机苦等意志品质。它能够以自身的特点克服实践的不足,从而达到理想的调适效果。本文就大学生常见的心理障碍提出以篮球活动为调适手段的运动处方。
2.篮球活动的特点与调适心理障碍的运动处方。
2.1篮球活动中投篮技巧多样性的特点,可以调控情感情绪。
心理学家认为劣性情绪是大学生最大的敌人,不仅会引起生理疾病,而且容易导致各种心理疾病和障碍,危害极大。所谓劣性情绪是指持续的消极情绪和过度的情绪反应,例如因不幸事件引起的悲伤、忧郁持续数周、数月甚至数年都不能消除,或情绪反应过于激烈,都会对身心造成危害,进而引起压抑、紧张、焦虑、恐惧等心理障碍。篮球活动是球类游戏演变发展而来的,参加者不受年龄、性别的限制,人们可以在工作之余随时组织几个人进行全场或半场的比赛,在比赛中,如果投篮命中率高或运用多种投篮技巧,那么参与者会获得成功的喜悦和极大的乐趣,从而驱散了不良的情绪的困扰,若能经常这样保持心情愉快、舒畅、开朗乐观,则能调节情绪情感,克服心理障碍。
以下方法是针对忧郁、猜忌、压抑、恐惧等心理障碍进行调适的运动处方:
(1)21分投篮比赛法
在罚球线上中投中得五分,若球落地反弹后接球继续投篮投中得三分,而后球不经落地接住投中篮得两分。累计得分二十一分为赢。若一次性投中五分、三分、两分则为满堂红.可以奖励再投一次。违犯规则的则不计分。
(2)“两打一”或“三打两”半场比赛
在半场上,由一名或两名队员组织防一名或三名队员组织进攻。投中篮后.进攻和防守相互交换。采用以多胜少的方法有利于提高投篮的守成功率。
(3)投赛升级比赛
以球篮中心到地面的投映点为圆心,以此圆心到罚球线的距离为半径画两个半圆弦线,构成投篮升级比赛区线。在北边线上画A.B,C,D.E五个标志点,分别投球篮成00,600.900、1200,1800,每个点为升级点,要求队员5名逐一投完五个点,先投完的队为胜。
2.2篮球活动中相互配合的集体性的特点,可以协调人际关系,改变性格缺陷。
人际关系的心理因素包括认识、动机、情感、态度和行为等他们的不同组合、相互作用形成人际关系的不同思想基础、动机特征、感彩、态度方式,从而表现出人际关系的不同层次和发展水平。如果不同的因素组合在一起产生有害的偏见、成见甚至错觉,会给人际关系交往带来负面影响,如自卑、嫉妒、猜忌、报复等心理。
篮球运动是一个集体项目,它靠群体合作而完成的活动,是以传接球为纽带,以两三个人甚至五个人之间的默契地进攻和防守为基础进行的比赛。在这个过程中形成相互理解、相互珍重、相互沟通的气氛,从而培养团结友爱的集体荣褂感,达到调节人际关系的作用。以下方法是调适人际关系交往障碍的运动处方。
(1)运球投篮接力比赛
这种方法要求多位同学参加。将所有同学按人数均匀分为两组,同时在底线上开始运球上篮,投中后才返回投另一个篮筐,投中后交给下一个同学。看哪一组先完成,输的队罚作“俯卧撑”。
(2)半场“三对三”或“二对二”对抗赛
在半场内,三个同学与三个同学之间或两个同学与两个同学之间进行对抗赛,看哪组同学先投中五个球,输的同学罚作“头拱球”。
(3)组织“一枝花”或“两枝花”全场比赛要求参赛队由三男两女或四男一女组合参加,其它的同正规比赛规则一样。
2.3篮球活动中的胜败与输赢不确定性的特点,可以锻炼顽强的意志品质以及积极的拼搏精神。
意志品质是个体意志行为中稳定的各种具体的品质特点,是人们克服困难完成各类实践活动的重要心理条件。由于大学生心理或生理条件的限制,对社会生活、政治生活、人际关系等方面的认识还比较幼稚,他们追求理想,但容易脱离实际,陷入空想,在追求理想过程中往往不顾客观条件,不善于从现实情况出发,固执已见,急躁冒进,滥用体力与精力,容易随时间推移和困难增多以及遭遇挫折而失去信心,从而产生烦恼、若闷、不满甚至绝望,导至形成不良的意志品质,影响着学习效率、生活态度、自我评价,影响着他们成才与社会的发展。
篮球运动是一项十分有利于大学生身心健康的活动。在比赛中要求体力和智力的投入较大,而且得分和失分的偶然性很大,造成输赢的不稳定性很大,这就要求参与者要有“败不妥,胜不骄”的心态,正确看待胜败,通过努力、再努力去克服重重困难,获得最后的胜利。通过篮球活动可以正确看待社会生活中的困难和问题,正确对待挫折,从而培养顽强、勇敢、坚毅、机智、自制、艰苦耐劳的良好品质。
意志品质的障碍大都表现为依赖性强、易受暗示、顽固、优柔寡断、冲动、缺乏恒心、懒惰等等。以下介绍调节意志品质的障碍的运动处方。
(1)“三分球”或“两分球”投篮比赛
(2)“三对三”或“二对二”轮换赛
进行三人对三人或两人对两人的对抗赛,看哪组先投中五个球。输队下场,换另一队上场与胜队比赛。
(3)投篮对抗赛
可由四人参加,两两一组分为甲、乙两组,要求在罚球线上投篮。甲1首先投篮,投篮后立即去抢篮板球并把球传给同组的甲2,甲2接球后立即投篮,然后去抢篮板球传给甲如此反复下去直至规定时间。乙队同样进行,比较两队投中球数,投中次数多的组为胜队。如此投篮对抗方法进行三轮或五轮实行三打二胜或五打三胜制,最后决定胜负。
3.建议
2、日记法。因为有些事情很难对别人开口讲,所以在你有烦恼的时候你可以把这些事情记进日记里,把它当作你知己的朋友来诉说你的困惑和你在情绪上的烦恼,利用日记把自己青春期的心情记录下来。
3、求助法。找一个你最信任的人,把你的烦恼告诉她(他),向她(他)求助。例如你跟父母的关系发生变化了,你不知道怎么处理。你可以把这件事情告诉你最好的朋友,让他(她)帮你想想办法。
4、想象法。在你烦恼的时候,想象一件你曾经经历的美好的事情,把当时的经过在你的大脑中重新地演一遍,让那时的快乐感染你不快乐时的心情。例如当你闷闷不乐,感觉自己不如他人时,你可以想象一下,以前自己干得比较好的一件事情。
冬季为何易忧郁
现代医疗气象学研究证明:这种所谓的“心理感冒”,与季节变化密切相关,其原因主要在于人体生物钟不能适应冬季日照时间短的变化,导致生理节律紊乱和内分泌失调,造成情绪与精神状态的失常。具体来说有以下几个方面:
1冬日气候寒冷,草枯叶烂,万物凋零,自然界一派萧条景象,一些人(特别是多愁善感的中老年人)容易因此触景生情,产生凄凉之感,给人体带来负面影响,从而出现情绪低落、郁郁寡欢、百无聊赖等情况。
2冬季昼短夜长,还容易出现阴暗天气,使日光照射时间大大缩短,导致人体褪黑激素(可以抑制人体交感神经的兴奋性)分泌增加,再加上气温明显降低,人们到户外活动减少,这些都是不利于人们情绪的调节,容易造成注意力不集中、记忆力减退、疲劳感加重、思维迟缓等。
3冬季人们的社交活动相对较少,人与人之间的交流不足,也不利于情绪的缓解和宣泄,这样容易诱发心情烦躁、坐立不安或自信心减弱、情绪沮丧等不良现象。
4从生理角度讲,人的身体面对外界寒冷的刺激,会有一种自我应激调节反应,如出现血压升高等状态,从而造成人的烦躁不安等情绪异常。
你是否患了“心理感冒”
常年工作或生活于室内的人,尤其是体质较弱或极少参加体育锻炼的脑力劳动者,以及那些多愁善感的中老年人,还有平素对寒冷的刺激比较敏感的,比一般人更易产生冬季“心理感冒”。
你是否患了“心理感冒”,可以通过以下要点进行自我对照:
总感到情绪低沉、闷闷不乐;
对生活感到没意思、没劲;
感觉思维和反应总是比平时慢半拍;
遇到事情常常自责、内疚,埋怨自己把事情搞糟了;
容易疲劳、不愿活动;
心中有莫名其妙的烦恼;
睡眠时间增长,自信心减弱;
工作效率下降,注意力容易分散;
特别容易受惊,也容易感伤,感情脆弱;
抱怨身体各处疼痛,但又查不出问题;
食欲不振或者依靠暴饮暴食来对抗情绪的不适;
遇到有魅力的异性,却丝毫感觉不到对自己的吸引力;
不再注意自己的仪表,邋邋遢遢。
6招帮你摆脱“心理感冒”
一旦出现以上情况(不一定每条都对上),就有可能是患上“心理感冒”了。患者除了要早就诊,在日常中还要积极主动地调整好自己的情绪,这对及时走出“心理感冒”的困境大有裨益。以下几种方法可供大家参考:
延长光照时间 研究发现:当黑夜来临时,人体大脑松果体的褪黑激素分泌增加,它能影响人的情绪,而光照可以抑制此激素的分泌。因此,在日照少的冬季,只要天气和时间许可,人们就应自觉地多到户外晒晒太阳,既可暖和身体,又能多呼吸新鲜空气,并使人心情开朗。
加强体育锻炼 冬天经常进行适当的体育锻炼,不仅能促进新陈代谢,增强身体素质,提高耐寒抗病能力,而且可调整机体的植物神经功能,减轻紧张、激怒、焦虑、抑郁等症状。由于冬季气候条件的关系,外出锻炼应讲究时间的选择,专家认为以每日的上午8时至11时和下午2时至5时这两个时段为最佳,并要在没有雾的时候进行。
积极参与社交 在力所能及和条件允许的情况下,要多走出家门,积极参与各种有益的社交活动,把自己融入社会大家庭之中,与他人多交朋友、多交谈;并要培养多种业余爱好,使业余生活更加丰富充实,这些都有利于放松情绪,忘记孤独和烦恼,调节好心情。
[关键词] 体育运动 心理调控 放松训练 表象训练
1 前言
高水平的体育运动竞赛是运动员身体素质、技、战术水平和心理素质的竞争和较量。近年来,随着多学科知识和高新技术渗透及运动手段的不断完善,高水平运动员之间身体素质和技术水平之间的差距日趋接近,比赛的胜负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运动员的临场心理状态。因此,正确地认识心理调控训练并付诸于实践,是体育运动训练和比赛中至关重要的一个环节。
1.1研究方法
1.1.1文献资料法
查阅中国期刊网、中国运动咨询网、学校图书馆相关文章资料,为本研究提供理论依据。
1.1.2专家访谈法
面访运动心理学专家、体科所有关科研人员、教练员、运动员探讨运动员心理自控能力问题,为本研究提供帮助。
1.1.3实验法
研究者设计实验程序对被试进行3个月的放松、表象训练追踪研究,以比较心理自控训练实验干预对被试的心理、生理和运动技能影响,为本研究提供实证依据。
1.1.4数理统计法
采用SPSS12.0 for XP大型软件对实验数据进行统计处理。
1.2实验对象
上海市运动技术学校运动队一二线队员130名,基本情况如下表:
2 实验分析
2.1不同水平运动员表象问卷测试值比较
通过下面的统计可以得出,专业高水平组与一般水平组在表象能力的视觉和听觉两个纬度上不存在显著差异,得分非常相近,但高水平组在视觉表象上稍好于一般水平组,在听觉表象上两者几乎相等。在心境纬度上,两者虽然也不存在显著差异,但高水平组(14.86±1.95)好与一般水平组(11.83±0.98)。反映运动员表象能力较高纬度的运动觉表象上,高水平组要明显好于一般水平组(t=4.124;p=0.002)。通过以上比较可以得出,在进行心理训练前,两组被试在自我表象能力上存在差别特别是运动觉表象上,这也说明了基础表象能力与运动水平密切联系。
2.2训练前组间因素对放松训练时肌电等生理指标的影响
高水平组与一般水平组放松训练前肌电、皮电、皮温、心率独立样本T检验(见表3)表明:在肌电、皮电、皮温、心率高水平组明显好于一般水平组,且具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
2.3训练前组间因素对被试表象一组手枪速射动作时肌电等生理指标的影响
女子手枪高水平组队员与女子手枪一般水平组队员在表象一组五发动作时,在皮电、皮温均值比较中存在非常显著性差异;而肌电、心率的均值比较中不存在显著性差异,大脑表象动作时肌电和心率的随动作的变化而相应波动,波动随动作变化的越一致表明起表象能力越强,反之在相反。因此可以说,肌电和心率的变化能较真实地反映大脑表象动作的情况。两组被试在肌电和心率的均值比较中,不存在显著性差异,说明在表象能力上也不存显著性差异。但从均值上看,高水平组在表象时各生理指标的要好于一般水平组。
3 分析与讨论
从以上统计可以看出专业高水平组与专业一般水平组在实验前自我放松能力上存在非常显著性差异(P
从两组被试技术水平的比较中可以得出,两者之间在技术水平上存在非常显著性差异。但在表象一组技术动作的测试中,两组被试在肌电和心率的均值比较中不存在显著性差异;肌电和心率的变化图形与真实作动作时不相一致。表明两组被试表象能力与其技术水平不相吻合。因此,可以看出,两组被试在日常的训练中不注重进行技术动作的表象演练。
4 结论
以上分析可以得出:不同水平的运动对放松表象训练均不够重视,在其日常训练中练习的较少。原因可能有以下两个方面:一是由于教练员对心理训练不够重视,认为心理训练不能提高队员技术水平。只不过是临赛前调节队员的比赛情绪的一种方法,因此,在日常训练中很少涉及。另一方面原因,是各级运动队中缺乏专业的运动心理教练和指导员。二是教练又缺乏这方面的相关知识,即使教练和队员想练也没有专业的人员来教,因此,造成队员技术水平与其心理能力的不相协调的现象,制约了我国运动员技术的进一步提高。因此,加强对运动员进行专业、系统的心理训练就显得尤为重要,不少心理专家通过实验也证实,对运动员来讲的放松能力和表象能力是决定其技术水平提高和发挥的重要心理因素。
参考文献:
[1]郑俊秋.心理训练在射击中的运用[J].宁德师专学报,2001,13(4):324-326.
[2]刘淑慧,赵国瑞,王惠民,张全宁,张少颖.高级射手比赛发挥的心理研究[J].北京体育师范学院学报,1993,(1):1-13.
【关键词】 心理专业研究生;心理防御机制;师范院校
A Study on Defense Style of Graduate Students Majoring in Psychology in Normal U niversity. Wu Ling, Liu Zhihong. Department of Education, Liaoning Norma l University, Dalian 116029, P.R.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study defense styles of graduate students inpsychol ogy in Normal University. Methods 112 graduate students majorin g in psychologyand 93 graduate students not majoring in psychology in four Normal Universitieswere assessed with DSQ. Results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were fo und in immaturedefense style and middle style between two groups. There is no difference in def ense styles between male and female graduate students majoring in psychology. Co nclusion Graduate students majoring in psychology can copy life eventsbetter than others with their effective and reasonable defense styles.
【Key Words】 Graduate students majoring in psychology; Defense styles;Normal Universities
近年来,随着研究生的招生规模不断扩大,研究生的各种心理健康问题也日渐增多,一些极 端事例,如自杀、凶杀、精神病的事例也时有报道。然而,既往对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研 究多集中于本科生和专科生,对研究生这一高知识群体还比较薄弱,甚至在许多高校还是一 片空白。与其他专业学生不同,心理专业研究生将来从事的大部分是与人类心理健康有关的 工作,这对他们的心理健康有更高的要求。前人研究表明,心理防御机制与心理健康水平密 切相关[1,2]。本研究从调查心理防御机制入手,了解心理专业研究生的心理健康 状况及心理学教育的作用。为制定有效的研究生心理健康教育方案提供一定的依据。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从国内4所师范院校(辽宁师范大学,山东师范大学,南京师范大学和天津师范 大学)随机抽取了心理专业研究生112名,非心理专业研究生93名。
1.2 工具 本研究采用1989年版本的防御方式问卷(DSQ)[3]。该问卷分为4个因 子,成熟 防御机制、不成熟防御机制、中间型防御机制和掩饰因子。其中,不成熟型主要有投射、被 动攻击、潜意显现、抱怨、幻想、分裂、退缩和躯体化8种表现形式;成熟型主要有升华、 压抑和幽默3种表现形式;而中间型主要有反作用、解除、制止、回避、理想化、假性利他 、伴无能之全能、隔离、同一化、否认、交往倾向、消费倾向和期望等13种表现形式。DSQ 共包括88个项目,每个项目均采用1~9的9级评分方法。
1.3 统计方法 描述统计,t检验和方差分析。
2 结 果
2.1 师范院校不同专业研究生防御机制问卷评分比较 从表1可见,心理专业研究生与非心 理专业研究生在不成熟防御机制和中间型防御机制2大因子上有显著差异(P
2.2 心理专业不同性别研究生防御机制得分比较 由表2可见,在幻想、退缩、幽默、理想 化和伴无能之全能防御机制上,心理专业男女研究生的得分差异有显著性(P
2.3 心理专业不同年级研究生防御机制问卷得分比较差异无显著性。
3 讨 论
从调查结果来看,心理专业研究生与非心理专业研究生在应用成熟防御机制的频率上无统计 学意义上的差异。而心理专业研究生对不成熟防御机制和中间型防御机制的应用频率明显的 低于非心理专业研究生。国内师范院校一般面向全校学生开设公共心理课,非心理专业学生 大都能接受一个学期的心理健康教育,并且学校大都设有心理辅导或心理咨询专业机构,这 就使得非心理专业研究生面对心理冲突或是处于应激状态时能够有效地运用积极成熟的防御 机制。但是,心理专业研究生比非心理专业研究生接受更多、更系统、更专业的心理学教育 和心理健康教育,经过4年左右的心理学熏陶,他们对于心理不平衡状态具有更高的敏感性 ,因此较多的应用成熟防御机制如升华来维持心理平衡状态,相对于非心理专业学生更少地 应用不成熟的防御机制。非心理专业研究生明显多动用分裂、躯体化等防御机制,表明他们 在面对挫折和冲突时更多的采用对内的防御方式,严重影响身心健康。
心理专业男女研究生的心理防御机制从总体来看没有显著差异,他们运用成熟型防御机制的 频率最高,心理健康状况良好。然而,女性研究生在退缩防御机制上得分高,而男性在幻想 防御机制上得分高,这可能与传统文化和价值观念对女性自身角色认同的影响有关系。传统 价值观念认为女性天生就比男性脆弱,男性凡事应表现得更为坚强[4]。所以一遇 到挫折和 压力女性表现出退缩更能得到社会的理解和支持,而男性在采用心理防御机制上却受到了性 别社会角色的限制,故多采用具有隐秘性的幻想防御机制。在成熟防御机制中男性较女性更 多的采用幽默的方式,而在中间型防御机制中女性在理想化防御机制上得分较高,男性在伴 无能之全能防御机制上得分较高。
由此可见,心理学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对提高研究生的心理健康水平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针对国内高校对研究生心理健康教育薄弱的现状,高校应高度重视研究生心理健康教育。把 心理健康教育真正纳入研究生教育教学活动的整个体系和整个过程,加强心理卫生知识宣传 教育工作,并开设心理学,生理学等相关课程,让学生了解心理卫生的基本知识;认真分析 研究生心理障碍和心理疾病的起因,建立研究生心理健康档案,开展经常性的心理咨询活动 ,并开设心理咨询热线电话,聘请心理卫生专家对障碍性心理问题进行个别咨询和治疗。
4 参考文献
[1]Stein D, Bronstein Y, Weizman A. Defense Mechanisms in A community- based Sa mp le of Female Adolescents with Partial Eating Disorder. Int PsychiatryMed, 200 3,33(4):343-355
[2]辛雅丽.大学生的防御方式与心理健康.中国心理卫生杂志,1997,11(5):292-2 94
[3]肖计划.防御方式问卷.见:汪向东,王希林,马弘,编著.心理卫生评定量表手册. 中国心理卫生杂志,1999(增刊):115-1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