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职业技能职业培训范文

职业技能职业培训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职业技能职业培训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职业技能职业培训

第1篇:职业技能职业培训范文

第一条补贴对象及条件

凡对当年新招用且签订1年以上期限劳动合同(需劳动保障部门鉴证)的持《再就业优惠证》、《失业证》、《残疾人证》或《区农村劳动力就业优惠证》的本区户籍城乡劳动者进行岗位技能培训,并符合下列条件的本区行政区内企业,可以申报职业技能培训补贴:

(一)培训的专业原则上既是本企业岗位所需,又是国家劳动部门列为就业准入的职业;

(二)具备开展相关职业技能培训所必须的师资、教学实习场地和设施设备,且对应专业的师资必须具有中级以上职业资格等级或中级以上专业技术职称;

(三)培训的规章制度健全、内部管理规范、教学大纲达标,培训合格率达到95%以上。

第二条补贴标准及经费来源

按照我区城乡劳动力职业技能培训补贴标准的70%执行,最高不超过700元/人(包括职业技能鉴定费)。其经费由区财政专项安排。

第三条补贴申报程序

(一)符合条件的企业,开展职业技能培训前,书面向区就业服务管理局提交培训申请,由区就业服务管理局对其资格进行审查,经审查同意后,企业再向区就业服务管理局提供《企业职业培训开班申请表》,并附上培训教学计划、使用教材、课程表、培训场地、设施设备、任课教师情况,报区就业服务管理局审核认定后开展职业培训工作。培训结束后,由区就业服务管理局组织进行职业资格鉴定、验收培训成果。完成培训计划、达到培训要求的企业,按照培训本区户籍员工合格人数,向区就业服务管理局申请职业培训补贴,并报送以下材料:

1.企业的工商营业执照副本、税务登记证副本、法定代表人身份证复印件;

2.企业职业培训补贴申请表;

3.企业培训学员花名册;

4.企业培训学员考勤表;

5.培训人员的《居民身份证》、《再就业优惠证》或《失业证》或《残疾人证》或《区农村劳动力就业优惠证》、《职业培训合格证》和《职业资格证书》复印件;

6.培训人员与企业签订的由劳动保障行政部门鉴证的劳动合同复印件。

(二)区就业服务管理局审查并填写《企业职业培训补贴审批表》,报区财政局审批后,由区就业服务管理局将审批补贴支付给企业。

第四条培训的管理

1.企业开展岗位技能培训合格的,由企业颁发《职业培训合格证》,由鉴定机构颁发《职业资格证书》。

2.区、街道劳动保障部门要加强对企业开展职业技能培训工作的指导和管理,采取日常巡查、重点抽查、举报专查等方式进行培训质量监控。对在培训工作中,未按相关要求实施培训,弄虚作假的,不予审批补贴;对虚报、骗报的补贴由劳动行政部门责令退还,并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给予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3.享受培训补贴的企业应及时将培训补贴情况记录在持证人员的《再就业优惠证》、《失业证》、《残疾人证》、《区农村劳动力就业优惠证》上。

第2篇:职业技能职业培训范文

关键词:园林 职业技能 培训

我校,作为园林系统唯一的一家职工技能培训基地,按照市场经济发展的要求,加快建立适应市场经济发展需要的职工教育培训运行机制。形成职工培训、技术比赛、技能鉴定、资格认证等“一条龙”工作格局。积极推进职业资格证书准入制;进一步扩大职工技能培训及鉴定的涵盖面,使更多的工种系列能够加入到职业技能鉴定的范畴;进一步建立并完善职工专业技能培训的制度和技能等级标准,完善职业技能的培训考核与鉴定晋升制度;进一步加大职工岗前培训、在岗培训、转岗培训的工作力度,使职工能够顺利转换角色;广泛利用各种教育资源,为提高职工文化技术素质提供便利、快捷、优质的服务,提高培训的社会效应。

根据此次市局组织人事处的要求,结合本单位的职工教育培训现状,立足科学发展职工教育培训工作,浅谈几点建议:

一、要建立及完善有关政策措施,使其有利于单位职工技能人才的培养、聘用及晋升

第一要建章建制。各单位的领导层首先要提高认识,把培养操作技能型、知识理论型和复合技能型人才的战略目标,纳入到单位的常规发展战略总规划之中。其次是要把“提高职工职业技能素质计划”纳入到单位日常工作计划中去,逐步建立起单位职工职业技能培训、考核、鉴定、聘用、待遇“五位一体”的有效运行机制。要通过评选“首席员工”、“岗位带头人”等形式为广大职工学技术、练本领创造条件、搭建平台。把单位职工中操作技能性人才的聘用及其享受的待遇结合起来,适当拉开不同工种、不同等级之间的工资待遇差距。形成技术工人能够以技定岗、以岗定薪、岗变薪变,鼓励工人在技术上能够一专多能,激励更多的职工专研技术,自学提高,行业成才,使更多的职工真正成为行业社会欢迎、市场经济需要的复合型技能人才。

第二要营造氛围。通过各种手段,大力宣传技能型人才在当前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尤其重要的是要在社会上营造一个重视技术人才、爱惜技术人才的氛围。进一步强化社会各界对提高劳动者素质、加快科技向生产力转化的意识,强化意识:优秀的一线操作技术工人与工程技术研发人才同样都是社会的宝贵财富。在工作中,领导层和社会各界要克服“重科技、轻技能”的逻辑错误观念,对于一线操作的高素质技能人才,在单位中逐步形成制度上有保障的发现、重视、培养、聘用的局面。同时可以通过举办职工职业技能比武,选拔一批技术专家、创新能手,选树一批优秀技术工人典型,对有贡献突出的技术工人,考虑破格晋级,提高他们的社会政治地位。

二、要建立和完善职工教育经费提存、使用、管理制度

建议市局有关部门要强化财务经费监管的有关措施,检查督促各单位按照规定,按计划、有步骤的足额提留单位职工的教育经费,以确保职工教育、职业培训、技能鉴定的经费保障。首先是要不断建立和完善单位职工教育经费投入制度,确保每个年度财务支出计划中,有不低于单位职工工资总额1.5%的经费用于职工教育和培训工作。其次是要在职业教育和职工培训经费上,拓宽经费来源。一方面各单位采取统筹的办法,确保职工教育培训经费,另一方面市局每年也应划拨一定数额的资金作为职工培训专项经费。实行三位一体的经费来源方式,即上级部门、单位自身和职工本人三方共同负担,建立健全职工职业技能的“培训、鉴定、晋升”机制。同时出于单位利益的考虑,为防止单位通过培训的高技能人才的流失,在与其签订聘用合同中可明确规定接收职业技能培训提高的受益职工,在培训后对单位的工作服务年限,违约赔偿办法及金额,从经济效益方面对其加以约束,以实现单位职工职业培训效应的良性循环。

三、工会组织要突出提高职工职业技能素质的服务保障职能

第3篇:职业技能职业培训范文

社会舆论导向对两后生的生活产生重要影响。要加强对两后生的宣传报道,通过舆论引导发动全社会广泛关注“两后生”生存现状,营造善待、宽容、关爱两后生的良好社会氛围。

1.1让社会关注和了解两后生,要加大媒体宣传力度。要对“两后生”群体的生存现状基于高度的民生关注和舆论关注,让全社会了解“两后生”的生存现状,深知其技能匮乏、无所依存的寂寥,呼吁全社会对两后生多些人文关怀;呼吁传媒机构为“两后生”开辟宣传专栏,深入其日常的工作和生活,将他们的生存状态展示给全社会,同时把国家、地方政府的优惠政策和培训规划带给他们;将“两后生”群体中的优秀个体作为典型案例大力宣传,同时表彰这一群体中具有优秀品格的先进个人,为其树立良好的社会形象,转变社会公众对这一群体的不良的态度和看法。电视媒体可以拍摄反映他们真实务工生活的纪录片、专题片,发挥新闻媒体的强大社会作用,针对“两后生”这一群体策划举办多种形式的主题新闻实践活动,通过新闻活动在全社会掀起舆论。

1.2让市民逐步认同和接纳两后生,加强社会舆论引导。长期以来解决两后生问题的最大阻碍是逐步形成的城乡二元经济社会分割,城镇居民习惯性地形成了根深蒂固的城乡分治观念,客观上放大并加重了两后生问题的严重性。尽管很多地方显示了城镇对两后生的心理认同和作为平等主体的尊重并给了两后生“新市民”、“新产业工人”的新定位,但这一称谓的改变和新身份的确认,对城镇居民和两后生来说仍需要相当长的时间。市民与两后生和谐相处应采取措施让两后生能够参与城镇的政治和社会生活,彼此之间有更多的交流和互动,促进其参与企业和社区管理和服务以及自我管理和服务意识。

1.3转变思想,达成重视两后生职业培训的共识。要实现“人才强国”战略总体规划,首先将职业技能培训作为规划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逐项落实。政府层面应该认识到两后生职业培训对破解“三农”和统筹城乡发展问题。各级政府要通过电视媒体、互联网等传递技工需求信息和国家政策,对经过技能培训改变生活质量的先进个人进行跟踪报道,引导其关注对子女的教育,不要只看眼前利益;其次,用人单位增强用工责任,树立“以人为本”的企业观念,加大培训力度提高企业两后生劳动技能,增强企业成员的安全感;再次,要让两后生认识到提高自身技能谋取发展空间,增强思想道德素质和心理素质,更好地融入城市,职业培训是第一要务。

2组建培训基地,整合培训资源

依托高校、职业院校建立两后生职业培训基地,打造河北省两后生职业培训的“航空母舰”。当前河北省参与两后生培训的部门多、项目多、资金也不少。但由于缺乏系统的协调机制,各部门培训资源得不到有效的利用,造成重复培训、为培训而培训的情况。针对河北省职业培训教育资源面广、规模小、效益差、重复浪费等状况,进行战略性资源整合重组,应该做好以下几点:

2.1加大培训经费投入。促进两后生职业培训体系健康可持续发展,各级政府应将培训资金纳入到政府的财政预算,强化培训力度,并且为始终致力于“两后生”群体职业培训的相关机构给予财政支持。

2.2整合两后生培训资源。围绕“两后生”职业培训整体规划,面向这一群体广开言路,深入了解其学习需求,建立专业化的培训资源库,以现有培训资源为基础建设“两后生”培训基地。依托大、中、专职业院校和农村科技教育培训中心的教育资源,强推“两后生”职业技能培训项目。同时,将网络培训纳入“两后生”职业培训范畴,积极推广“两后生”网络培训。

2.3借力企业和民间组织。地方政府应该设立专项资金或通过税收等优惠政策,鼓励企业针对“两后生”群体定期开展在岗培训活动,政府应该利用政策、税收等杠杆手段鼓励支持;社会非盈利组织应该面向“两后生”群体提供更多的免费的技能培训项目,协助地方政府搞好“两后生”职业技能培训工作。

2.4认定定点培训机构。一直以来,不少有一技之长的“两后生”由于没有参加职业技能培训和职业技能鉴定,未获得相应的职业资格证书,职业技能不能及时得到用人单位的认可。鉴于此,政府应该通过招投标的形式遴选出资历较高的定点培训机构,明确专业设计、课程内容、费用标准,依法组织“两后生”群体参加职业技能培训,结业后按照常规程序参加职业技能鉴定,合格的学员一律颁发国家认定的职业技能资历证书,以规范“两后生”的职业技能鉴定流程,为其提供一个客观公正的职业资质认定的途径。

3拓宽渠道,有针对性地开展培训工作

基于“两后生”的双重身份和双向流动的特点,拓宽渠道确保重点群体就业。以政府购买岗位的形式,提供公益性岗位,实现了困难人员稳定就业。以政策扶持,资金注入等形式,实现自主创业,拉动“两后生”群体顺利就业。通过组织招聘会、座谈会等多种渠道搭建“两后生”就业供需对接平台,实现重点群体就业。

3.1加强“两后生”输出体系建设。河北省应该结合本区竞技发展实际情况,以职业培训基地建设为突破口,推出一系列内转外输政策,与域外重点企业,建立长期稳定的劳务协作关系,与京津地区谋求合作,实行人才联网推介和培训,扩大域外输出信息来源。总之,多措并举,加强“两后生”输出体系建设,促进“两后生”劳动力有技、有序地就业。

3.2加强输出地两后生培训建设。依托企业做好两后生在岗技术培训和适应城镇生活的,可通过补贴资金、提供场所、选配师资、减免税收等措施引导企业加强安全生产、卫生保健、文化补习、劳动技能等方面内容的教育培训。同时,发动社区为“两后生”群体提供更多有针对性的培训和服务项目,大力开展两后生转变为新市民的文明素质教育。积极开放教育培训系统,针对企业的用人需求、生产特点,积极开展就业再就业、“两后生”培训活动,参训费用全免。根据不同专业的技术要求,组织有关专家技术人员编印培训教材,免费发放给“两后生”群体。同时与企业签订培训服务协议,使培训合格的人员直接上岗。以订单搞培训,以培训促就业的模式提高两后生的职业培训效果。

3.3加强培训基础管理。建立农村劳动力培训台账,实行实名制管理,建立统一的培训学员信息库。按规定流程对参训人员进行人数统计,并报送相关部门备案。另外加强两后生培训专兼职师资队伍建设,在全省范围内选拔思想素质好、业务水平高、具有一定专业特长的教师任教,聘任各相关部门的专业技术人员作为兼职教师,定期到培训基地上课抓好培训教材规划编写和审定工作。

4动员全社会,共同构建“两后生”培训机制

提高两后生素质是一项复杂而庞大的社会系统工程,需要形成一个机制,需要各方面的大力支持和密切配合。

4.1发挥政府职能作用,完善协调机制。由河北省政府组织相关部门,针对“两后生”培训项目进行统一规划、统一管理。首先,财政部门按上级指示拨付相关款项,设立“两后生”培训转向资金;教育部门组织“两后生”劳动力参加职业培训;劳动部门协助地方政府开展非农技能培训、职业技能鉴定和劳动力转移就业登记跟踪服务等工作;农业部门围绕“青年农民培训”积极开展农业科技培训;工商部门围绕“蓝色证书”的培训,乡镇企业统一组织“两后生”群体参加岗前培训和在岗培训;科技部依照“星火产业带”计划,重点搞好星火企业家的培训;建设部负责建筑技工的职业培训工作;司法部门开展法律知识培训;共青团、妇联组织开展实用技术、家政服务等培训。其它相关部门开展力所能及的辅助工作,使两后生培训工作走上规范化的轨道。

4.2地方政府与职业院校密切配合协作。全力促进“两后生”职业培训。一方面,建立职业院校和人社等部门协调机制,依托辖区内各职业院校进行“两后生”的劳动预备制培训,让初、高中生一毕业就进入技校接受创业就业辅导,在技校毕业的同时拿到毕业证、创业培训合格证和职业技术等级证。另一方面,加强对“两后生”的跟踪服务,帮助解决实际困难,促进其稳定创业就业。

4.3强化职业培训力度促就业。针对市场急需、企业急用的专业,积极开展“订单”式培训,确保“两后生”群体培训后顺利就业。依托区域培训资源多的优势,不断探索与职业中专、技校等合作培训新模式,积极发挥各级公共就业、培训机构和基层劳动保障平台职能,开通“两后生”技能培训工作“绿色通道”,积极引导、动员、组织“两后生”参加各类职业技能培训,做到有培训意愿的人能100%得到培训。同时,创新培训机制,改进培训方式,增强培训的实效性和针对性。长期培训与短期培训相结合,满足不同层次技能人才培训需求。培养与使用相结合,广泛开展定单、定向、定岗和特色品牌培训。招工与招生相结合,以高就业率吸引“两后生”入学。项目立项与制定培训计划相结合,强化培训与用工的有机对接。同时,强化职业技能实训基地建设,把职业学院作为培训实训的主阵地,加强本级实训基地建设,形成以职业学院为主、职介培训中心为辅的家庭服务业、电工、电焊等职业培训实训新格局。

第4篇:职业技能职业培训范文

新生代农民工职业技能培训意愿

一、社会对新生代农民工职业技能培训的需求趋向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通过实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对外开放的经济政策,经济飞速的发展,产业结构不断的调整升级,资本密集型的第二产业和技术密集型的第三产业是演进的方向,第二产业资本密集度的提高意味着资本对劳动力替代,未来新增就业将主要偏向于技术密集型的高端的、专业化的服务业发展。新生代农民工的知识与技能已经很难满足劳动力市场和经济社会发展的需求。因此加强农民工的职业技能培训十分重要。对农民工进行职业技能培训不仅可以提高其劳动技能和在城市的适应能力,促进城市化进程的发展,而且还可以促进产业结构的优化和升级,推动经济社会发展。但是当前政府提供的职业培训还难以满足新生代农民工的需求。因此,关注新生代农民工的职业培训需求,完善相关的政策,解决技能培训的困境,既是提高我国城市化进程速度的必然途径,也是加快推进中国经济结构调整和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现实选择。

二、新生代农民工群体接受职业技能培训的意愿

新生代农民工是一个特殊的群体。他们大多都是高中以下学历,具备的技能水平较低。这样的现状导致他们长期难以脱离劣质就业的轨道。与老一代农民工相比,新生代农民工呈现出受教育程度较高但专业技能缺乏,对工资待遇要求较高,谋求更好工作机会、实现人生价值的愿望强烈等诸多新特点。

新生代农民工对职业技能培训所持的态度直接影响到他们是否参加培训以及培训的效率。调查结果显示约78.24%的农民工愿意参加职业技能培训,大部分人表示希望参加一些针对性、实用性强的培训,提高自己的职业技能,以适应市场对专业人才的需求。

三、现有工作单位及政府对新生代农民工职业技能培训的支持力度

1.政府财政投入不足,补贴不到位。国家虽然出台了相关管理方案,设立职工培训专项资金,实行专款专用。但是对于中国人口基数太大,新生代农民工数量庞大的情况,现有的财政投入对于全体农民工的职业技能培训需求实属九牛一毛,很难惠及到每个人,很难保证培训的遍及程度以及培训质量。新生代农民工的培训经费投入机制不合理,政府投入资金不足,直接导致了农民工参与培训个人负担过重,使大部分新生代农民工在本身积极性就不高的情况下更加望而却步。按照国家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2011年有相关规定,每培训一名农民工,培训机构可获500―800元不等的财政补贴,但是这个措施并不能解决根本问题,对于培训机构尤其是民营培训机构而言,培训每人每次的培训成本远远高于政府补贴。因此,培训机构的培训成本过高,必然会通过提高培训费将负担转嫁到农民工个人身上,最终必然直接影响他们参与技能培训的积极性从而放弃培训。

2.企业对于新生代农民工职业技能培训重视程度不够。我国企业对于职工的职业技能培训还处于初步探索阶段,缺乏系统的培训体系以及相关的政策措施,培训目标不明确,培训内容也没有针对性。企业对于新生代农民工的培训资金投入太少,不能够给农民工一个有保证的系统的培训,没有承担为职工提高职业技能的责任和义务,不愿意投入资金从而导致培训受到资金的制约。

3.没有形成政府、企业与培训机构之间互相友好合作的关系。三者之间形成良好的培训体系,将直接促进职工参与培训的积极性。

总的来说。政府与市场对于新生代农民工的职业技能培训支持力度仍然不足,必须加强相关政策,共同创建良好的培训系统。

四、建议

发挥政府的主导作用和配置作用。在新生代农民工职业技能培训工作中,利用政府的主导力引导和鼓励新生代农民工积极参加职业技能培训,从政策上为新生代农民工提供良好的客观培训条件,并制定相关法律法规以保证实施;政府对于市场资源的配置作用将有利于培训环境的建设。

改革并完善职业技能培训体系。注重技能培训的针对性与实用性相结合。坚持以企业的需求为导向,使职业技能培训迎合市场的需求,保证新生代农民工接受培训后可以获得和胜任与培训内容相关的工作,有效提高工作效率和质量,带动收入。

改善培训环境和条件。调查显示很多农民工不愿接受技能培训是出于对学费的担忧,有关培训机构应在政策配套下给予新生代农民工减免学费的支持,扩大培训规模。

带动新生代农民工参与培训的积极性。在新生代农民工心中树立一个‘愿意参加培训、培训可以提高技能增加收入’的观念,促进新生代农民工积极、科学、有效的选择参加各种职业技能培训。

五、总结

本次立项研究以问卷调查的形式展开,以实地探访的形式深入,共发放了问卷调查问卷300份,收回285份,根据问卷回答结果分析表明:其中78.24%的人表示愿意参加职业技能培训。学历、打工时长、当前阶段月收入、工作技术要求、曾经有无培训经历对职业技能培训意愿的影响较为显著,其中当前月收入对新生代农民工职业技能培训意愿影响呈正相关关系,学历、打工时长、工作技术要求、曾经有无培训经历与参与培训的意愿呈负相关关系。而婚姻状况、性别、性格和年龄对农民工职业技能培训的意愿影响不显著,可以忽略不计。参考文献:

[1]新生代当代中国青年农民工研究报告.

[2]徐家鹏.新生代农民工职业技能培训参与意愿调查研究.

[3]关于进一步加强职业技能培训工作的实施意见.

第5篇:职业技能职业培训范文

一、职业技能鉴定培训的意义

通过职业技能鉴定培训可以更好地推进技能人才队伍的建设,从而更好地促进就业率提升。我国社会发展速度较快,职业技能鉴定工作已不能很好地适应就业要求,不能满足对技能人才队伍建设的需求,而其自身也存在着一些问题需要解决。而职业院校对职业技能鉴定的培训,可以很好地解决这些问题,可以更好地促进鉴定工作的健康发展。对就业问题,职业技能鉴定培训,可以结合快速发展的经济方式,更好地为企业培养适合的专业性人才,更好地优化专业设置,改革培养的模式,开展有针对性的职业培训,从而更好地适应社会的需要,增加就业。

二、职业技能鉴定培训做法分析

1.培训准备工作

职业技能鉴定培训的准备工作直接影响了培训效果,职业院校应把相关工作做好,对技能鉴定培训要做好通知工作,参训人数确定到位。对学习资料、鉴定培训所要用到的工具也要配置好。参与教学的人员要结合实践做好教学计划,教学材料收集和准备以及印刷工作。在整个职业技能鉴定培训模式中,准备是基础,因此,必须把培训准备工作当成重点工作来进行。

2.采用知识与技能鉴定一体化的培训模式

对当前职业技能鉴定培训的模式创新探索,要加强学科教育与技能鉴定的高度的融合。在当前形势下,职业院校不能再遵循传统的培训模式,固守陈规,要加强改革与创新,以及实践知识与技能鉴定的一体化。要勇于打破旧的条条框框,摒弃旧的教学理念和模式,教学实践要和生产实践相结合,从而使得学生不仅仅具有较强的理论知识,更要有很强的实际操作能力。在对专业设置时,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专业来选定一个主攻的技能,在平时的教学中,也要加强对学生学科专业与专业知识的培养,进而增强职业特长的培训,使学生达到教育的基本要求。对学生职业技能鉴定中的成绩也要加入学生的考核成绩,从而真正使知识与技能鉴定形成一体化。

3.加强培训内容的设计

职业技能鉴定培训具有很强的特殊性,它是围绕某一项职业技能再展开的,而每项技能培训的周期与培训过程都会有所不同,这就为职业技能鉴定培训工作带来了一定的不便。因此,在职业技能鉴定培训模式中,要充分把培训内容做好,对培训内容的设计要做到位,在设计中要遵循科学性、专业性与可行性相结合的原则,对培训内容的价值要使其充分的体现出来,使参训人员通过职业技能鉴定培训得到相应的帮助。

4.培训的实施

在职业技能鉴定培训中,要把学生的主体性体现出来,加强学生的自学意识,把自学作为其培训的基本形式,教师在培训中更多地起到引导与规范的作用。在职业技能鉴定培训中,设定定期的模拟测试,以加强学生的主动学习意识的提高,加强培训的实效性。培训中,教师要结合日常的教学内容与练习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加强指导与分析,做好集中指导与个别的辅导工作,从而使得所有学生都可以获得良好的学习效果。

5.加强考试与培训的总结

职业技能鉴定不仅仅是对于资格认证的考试,更是对学生的认可,对社会的负责。因此,对于职业技能鉴定培训工作,要加强对考试的把关,对于培训工作要制定相应的规章制度,完善相应的考务管理。对在进行职业技能鉴定培训工作之后,相关人员更要对培训工作做好总结,结合实际对培训中的得失做好分析,对于培训大纲做好及时的修正,从而明确培训的重点与难点,为下一次的培训工作做好铺垫,从而有效地提升培训的整体水平。

三、职业技能鉴定培训的发展

随着我国的不断发展,社会对各类技能型人才的需求不断的增加,而职业院校就是为社会输送各类专职技能型人才的,为职业技能鉴定培训的发展创造了新的机遇。因此,我们要不断去充实职业技能鉴定的培训模式,推进职业技能鉴定培训的发展。在职业技能鉴定培训中,要加强培训的实用性与规范性。在培训内容的设计与考核中,要加强规范性,保证职业技能鉴定可以得到进一步的发展。培训内容要加强实用性的突出,要始终围绕着职业技能鉴定这个中心而展开内容丰富的培训。职业技能鉴定培训要逐渐从形式上、内容上、效果上,形成相对的一致性,突出其整体性。要通过培训,使学生更好地掌握相关的理论知识,更好地掌握实用技能。

四、结语

第6篇:职业技能职业培训范文

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农业是国家经济发展的基石,农不兴则国不稳。农村产业结构的调整,农业科技成果的转化,都必须以农村劳动力素质的提高为基础。特别是在国际竞争如此激烈的今天,落后低质的农业生产根本无法与先进国家的农业相抗衡。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低素质的人力资源导致低素质的农业,低素质的农业无疑是没有竞争力的。因此,农村劳动力的职业技能培训问题是提升国际竞争力,解决“三农问题”的必破之题,同时也是建设小康社会必须跨越的重大障碍。

关键词:农村劳动力;职业技能;教育培训

一、研究的背景

职业教育是国民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职业教育是把科学技术转化为现实生产力的桥梁,大批经过良好职业教育和培训的人才,是任何一个国家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西奥多・舒尔茨从长期的农业经济问题研究中发现,促使农业生产产量迅速增加和农业生产率提高的重要原因已经不是土地、人口数量或资本存量的增加,而是人的能力和技术水平的提高。为什么农村会长期无法摆脱贫困,除了环境、条件、传统观念等因素之外,根本的原因是农民缺少足够的知识,没有掌握先进的文化和先进的生产力。文化知识的贫困,是导致农民精神和物质双重贫困的根本所在。

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农业是国家经济发展的基石,农不兴则国不稳。农村产业结构的调整,农业科技成果的转化,都必须以农村劳动力素质的提高为基础。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低素质的人力资源导致低素质的农业,农村劳动力的职业技能培训问题是提升国际竞争力,解决“三农问题”的必破之题,同时也是建设小康社会必须跨越的重大障碍。

二、农村职业技能培训的理论与实践

对任何一个发展中国家而言,农村教育是其教育改革与发展的难点与重点。可以说农村教育是在最困难的条件下对最迫切需要教育的人口完成政府及国际社会对人的发展与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所提出的教育使命。如何从根本上解决农村教育的困境,显然不只是我国政府面临的问题。农村职业教育作为农村教育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受到各国政府和学者的格外重视。

朱炎洁、王志毅认为:虽然我国农村人口素质和农民收入获得了逐步的提高,但是仍然面临着严峻的挑战:我国用于农村人力资源开发的教育投入严重不足;为农村今后的建设和发展培养充足的后备梯队力量应当是农村普通教育的目标;我国现有的农村科技人员数量少,并且素质有待提高。杨全士认为:农业的战略地位,决定了农业职业教育的重要性,研究农业和农业职业教育的关系,探讨农业职业教育如何适应农业发展的需要,是非常必要的。朱述斌认为:农业科技是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证,是提高农业劳动生产率和经济效益、改变农业弱质性、增加农民收入的重要生产要素。农科教的结合是我国农业发展的客观要求和必然选择。崔继顺认为:应大力提高对农业教育重要性的认识,发展职业教育培训,切实保障进城农民的权益。在课程设置方面,黄如兰、唐玉认为:我国农村职业教育课程建设存在着课程目标“离农”、课程内容“离农”、课程效果“离农”的现状。

三、农村劳动力职业技能培训调查

(一)农民的培训意愿情况分析

根据调查,大部分的农民对参加培训的愿望比较强烈。这些人群中,多数农民表示愿意参加免费的实用性的技术培训,少数农民表示只有内容符合自己需要是才会参加,只有极少数的农民表示对培训不感兴趣。当前所举办的培训绝大多数是免费的,甚至有的培训还给农民误工补贴,所以农民基本没有参加培训需缴费的概念。大部分农民的可承受区间在200元一下,其中仅能承受100元一下的情况占半数以上。大多数农民表示最欢迎科技人员到生产现场指导,最不受欢迎的是农村黑板报,因此应在此方面进行较大的调整与改革。由于农业生产的特性,农民对培训的时间要求不高,但对培训的地点有较强的要求。农民普遍要求把培训班办在离自己家比较近的地方,可以节约时间、节约费用,又不耽搁农业生产,在田间地头培训则更容易学、更容易记,效果比较好。

当前,农村劳动力职业技能培训内容的需求仍然处于比较低的层次,对系统的基础知识培训的需求较小,对实用新技术培训、农业新品种培训、养殖技术培训等方面的需求较高。

(二)职业技能培训开展的情况分析

根据调查,农村劳动力技能培训机构的专业设置对劳动力市场缺乏敏感性,师资配备的问题也很明显,主要表现为师资紧张,专业对口的教师更为紧张,“双师型”教师更是严重缺乏。同时,教育实训基地与设备缺乏,许多专业多为理论讲授,实践严重不足。同时,由于国家及各级地方财政投入不足,职业学校尤其是农村劳动力技能培训机构的办学条件普遍较差,严重缺乏专业实验设备、仪器、图书资料等教学必需品,专业教师只能从理论上给学生讲解,无法给学生演示或示范,这对教学质量的提高有很大影响。最后,实训基地严重不足,很多学校没有实习基地,大部分学校实习基地的实习设备落后,不能满足学生实践的需要,导致职业学校的学生校内实践严重不足。

四、国内劳动力职业技能培训的经验和启示

福建省提出“六个强化”促培训,全面提高农村劳动力素质,即强化政府职能、健全目标责任;强化政策措施、健全培训制度;强化基础工作、发挥基层作用;强化资金运作、落实培训经费;强化技能培训、注重就业对接;强化典型示范、创新培训模式。同时,建立和完善乡镇劳动保障事务所,配备村级劳动保障助理,完善省、市、县、乡(村)培训工作体系,大力实施“农村劳动力培训就业工程”,加大工作力度,增加资金投人,着力组织对当地经济发展有较大影响的企业,以及管理用工较规范的企业开展技能提升培训,不断扩大培训规模,提高培训质量。

广东省倡导“健全法制、市场导向、增加投入、注重实效”的培训方针,积极引导和扶持农村劳动力职业技能培训事业,建立相关部门组成的联席会议制度,协调好关系。同时,不断加大投人力度,完善农村劳动力职业培训体系,促进职业培训与劳动力转移相衔接,把技能培训、就业介绍、就业后服务管理融为一体。大力推进省、市、县、镇四级职业技能培训网络建设,通过制定和完善政策措施加强引导,优化配置教育培训资源,积极组建不同类型的行业性或区域性教育集团,实施集团带动战略,逐步形成“市场引导培训,培训促进就业”新的培训机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五、关于充分发挥农村劳动力的职业技能培训作用的建议

根据市场需求调整专业。职业的教育的目标就是面向市场需求,为企业培养大量技能型专业人才和高素质劳动者。以质量和效益为目标,以社会需求为动力,根据市场的变化来及时调整专业的方向,促进劳动力充分稳定地就业。

根据专业适当缩短学制。可根据专业情况适当缩短学,对于就业岗位比较明确,专业定向较强的;产教结合,实行订单培养的;技能要求比较单一;经济欠发达地区,亟需“短、平、快”培养领域尤其可以制定更有效率的培养模式。

加强实训基地等硬件设施建设。创造良好的实验实习条件,让学生有更多的机会去培养实践技能。建立具有一定的生产经营规模、紧密结合专业,科技含量较高的校内外生产实习基地,是加强实践教学的首要条件。

注重实践以提高办学质量。提倡农村职业教育以重视实践为导向,重构职业教育课程框架,以培养学生技能为中心。特别注重各类实践实习基地的建设,让学生有足够的机会到生产一线接受真实的职业岗位训练,最大程度地提高他们的实践技能,初步形成职业能力。

注重“双师型”教师培养。建立“双师型”教师评价考核体系和激励机制,从而调动专业教师向“双师型”转化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应。打破教师的终身制,根据教师的实际能力和工作业绩聘为相应的职称、职务,建立教师评聘分离制度,真正做到能者上、庸者下。

工学结合、顶岗实习、校企合作。把工学结合作为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重要切入点,带动专业调整与建设,引导课程设置、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改革。重视学生校内学习与实际工作的一致性,校内成绩考核与企业实践考核相结合,探索课堂与实习地点的一体化。积极推行订单培养,探索工学交替、任务驱动、项目导向、顶岗实习等有利于增强学生能力的教学模式。

提高政策的扶持与资金的倾斜力度。建立良好的风险保障机制,减少风险可能给农民带来的损失,提高农民学习新技术、使用新技术的意愿。同时,要不断加大对农民培训政策、项目、资金的争取力度,加强对农村劳动力技能培训工作在政策上的支持,项目上优先考虑,资金安排上重点倾斜。并适当提高学员补助标准,适当增加主管部门工作经费和培训机构建设经费。

参考文献

[1]姬芳,农村职业教育发展研究[J].河北科技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9)

[2]邹鸿、张翠,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J],科技展望,2014(15)

[3]李艳蒲,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农民致富之友,2014(14)

[4]石猛、刘蕾,我国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研究:回顾与展望[J],职教论坛,2014(3)

[5]徐彤宝、刘春兰,新农村建设进程中农村职业教育问题及对策研究[J],时代农机,2015(10)

[6]张怀峰,浅谈农村中等职业教育教学改革和创新发展[J],山西农经,2015(9)

[7]尤惠卿,关于农村教育的思考[J],科学大众,2014(7)

[8]姜虹,农村成人教育与农村经济可持续发展[J],中国成人教育,2003(3)

第7篇:职业技能职业培训范文

关键词:发达国家;农村劳动力;职业技能培训;经验及启示

中图分类号:F3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6)24-0133-02

“农民工”这一概念,是我国二元户籍管理制度的特殊产物。纵观世界其他国家,并没有与之相对应的具有同等性质的群体。因为很多国家都没有建立户籍制度,而即使有户籍制度的国家,也没有“农业户口”和“非农业户口”的区分。我国农民工职业技能虽然具有独特性,但究其根源仍属于劳动力就业培训,各国在农村剩余劳动力向城市转移及青年就业培训中也都曾经遇到过相同或者相似的问题,那么,他们在解决转业培训和就业培训中的成果、做法和经验就值得我们借鉴。

一、美国农村劳动力职业技能培训经验分析

美国参与到农村劳动力职业技能培训中的学校主要有州一级的州立大学和农学院、地方一级的中等农业技术学校。专业设置依当地需求而定,如综合性的农村社区学院既提供专业课程,同时也增设选修课程,以增强课程设置的实用性和灵活性。培训形式除了全日制以外,还设有晚班和假日班。

培训的资金主要来自于政府财政支持。美国联邦政府的财政拨款主要分为专项补助、一般性补助和一次性补助三种方式[1]。联邦政府针对农民劳动力职业技能培训所推出的“农村教育成就项目”,就属于专项拨款,主要用于通过教育资助帮助他们改善教育培训环境。美国完善的职业培训法律体系,也为农村劳动力职业技能培训提供了强有力的资金支持。美国几乎每一部职业培训法律都是一部资助法,几乎都涉及到了财政拨款,联邦政府拨款成为美国农村劳动力职业技能培训资金的主要来源。

二、英国农村劳动力职业技能培训经验分析

英国农村劳动力职业技能培训的主体是农民培训网,而高校处于次要地位。英国在全国各地开设有200多个农民培训中心,每年培训约有30万人次,主要招收一些具有农业实践经验的年轻人[2]。英国农村劳动力职业技能培训的专业设置主要考虑地区的特征,如英国东部属于大小麦等粮食作物的产地,就主要开设农粮管理、植物病理、农业机械等专业;西部主要是畜牧养殖区,则主要开设畜牧类相关专业。

英国农村劳动力职业技能培训的资金主要来自两个渠道:政府拨款和自筹资金。农业院校的拨款主要来自于中央财政,而学员90%的学费都由政府承担,其他一些培训机构的资金主要来自于地方财政。同时,英国政府还制定了一套相应的奖惩考核制度,比如设立了“国家培训奖”,用于奖励那些在技术培训中成绩优异的单位。同时,英国还实行国家资格证书制度,所有的职业资格证书由国家主管部门统一考核发放。

三、德国农村劳动力职业技能培训经验分析

德国的农村跟城镇差别不大,所有农村的基础设施都比较完备,因此严格意义上说,德国并没有专门针对农民或者农村的职业技能培训。德国的职业技能培训可以用“双元制”这一特色来形容,“双元制”职业培训主要指企业和学校同时对青年进行职业技能培训,企业负责实践技能培训,学校负责理论知识教育。德国的农业职业技能培训分为四个层次:农业职业学校、农业专科学校、高级农业专科学校和高等农业大学。课程设置主要由州食品部和县农业局制定,根据当地生产实际编写教材。授课方式多种多样,有项目教学法、角色扮演法、构建任务法和资助学习法等,主要强调对职业行动能力的培养。

德国“双元制”职业培训的资金来源相对比较稳定,且渠道多元。国家财政是其相对较为稳定的一个来源,德国整个职业培训的经费占到国家教育投资的15.3%,并且职业培训已经被纳入到国家财政预算,由政府提供专项资金保障其发展[3]。企业则是其经费的主要来源,整个“双元制”职业培训75%的经费由企业承担[4]。国家对于承担学员培训的企业实行一定的税收减免政策,以提高企业的积极性。地方政府、州政府,则负责职业学校的经费开支。此外,社会各界如各行业协会、社会团体也是职业培训的投资者。

四、日本农村劳动力职业技能培训经验分析

日本的农业大学校是由国家统一规划的农村劳动力职业技能培训,由农业水产省及各县所管辖。农业大学校的培训内容主要是农业技术和经营知识,主要针对初涉农业劳动的人,开设的专业有种子、农药、设施工程、加工储藏、应用微生物、销售等。农业大学校的课程有基础课、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5]。日本农村劳动力职业技能培训有两个特色:第一是从法律上保障农村劳动力职业技能培训教师的地位和权益;第二是非常严格的教师准入制度。日本在法律上明确规定了,只有获得硕士及以上学历的人才有资格考取“专修资格证书”。考取证书之后,还需要经过考试,合格并得到校长认可才能任教。

日本非常重视农村劳动力职业技能培训,农业部门每年都会予以大量的财政支持。日本制定专门农业教育法规,以规范农村劳动力职业技能培训的顺利开展。比如,《粮食、农业、农村基本法》《农业改良助长法》就对农村劳动力职业技能培训所涉及的培养目标、机构、经费、人员等做出了明确规定[4]。同时,日本也非常重视对农村劳动力职业技能培训的监管,建立了专门的全国农业协同组合研究所对其进行相应的管理和监督。

五、国外农村劳动力职业技能培训的经验启示

尽管各国基本国情不同、经济发展水平不同、社会基本制度不同,但是都非常重视农村劳动力职业技能培训,也都探索出了一套自己独特的发展道路。研究和借鉴其他国家,尤其是发达国家农村劳动力职业技能培训的经验有助于推动我国农民工职业技能培训的发展。

(一)立法保障农村劳动力职业技能培训地位

在发达国家,为了明确培训机构的职责、实施及监管等因素,他们通常会采取中央立法的形式来对全国进行规范。美国的《史密斯―休斯法》规定了校外青年必须接受职业教育和培训,其中就包括农民;英国也有相关规定,已经成年的农民从业前都必须接受技术培训并获得合格证书;德国教育法中也规定了凡从事农业生产的人员,在义务教育后,必须接受三年的农业职业培训;日本则规定设置专门的农业培训大学。这样就把农村劳动力职业技能培训的地位用法律的方式予以肯定,也有国家更是将农村劳动力职业技能培训纳入到教育体系的范畴,成为学校甚至高校的职责之一。同时,也从法律的角度,规定了农民参与农村劳动力职业技能培训既是一种权利更是一项义务。

(二)国家财政支持农村劳动力职业技能培训

当前,发达国家政府对农村劳动力职业技能培训财政上大力支持,很多国家的农村劳动力职业技能培训基本上都实现了免费,这在某种程度上能够激发农民参与职业技能培训的积极性。比如,英国专门设置了资金付款机构对农村劳动力职业技能培训进行专项拨款,而资金分配标准则由这些培训机构的教学质量来决定;在德国,政府不仅将农村劳动力职业技能培训纳入到财政预算中去,更为企业提供一定的税收减免政策,间接补偿企业培训员工所出的费用;日本更是用法律的方式,如《实业教育费国库补偿法》,保证了对培训机构的优先支援。国家从财政上的支持,在一定程度上为高校参与培训免除了资金不足的后顾之忧,同时也能激发高校参与农村劳动力职业技能培训的积极性。

(三)农村劳动力职业技能培训内容丰富多彩

在一些发达国家,农村劳动力职业技能培训的内容是相当丰富的,可以涉及到农业生产、管理、投资等各个方面。他们的培训课程主要受到市场的调控,往往会针对农民最新的最实际的需求。比如,在美国,一些培训机构将职业经验培训加入到培训内容中去,鼓励学员将理论与实践结合,同时他们还比较重视对创业能力、领导能力等的培养;英国也是同样的,在英国同类的培训课程有100多种;德国则比较注重对农民素质的提升,他们对农民开始哲学类课程,以期提升他们的认识水平[6]。这样完全按照市场需求来开设培训课程,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提升农民的积极性,当然也同时能够加深培训的深度,让农民真正在学习实践技能的时候,能够提升各种不同的素质和知识水平。

参考文献:

[1] 王文槿.美国的农村职业教育[C]//中国职业技术教育学会2004年学术年会,2004.

[2] 王国巍.我国农村职业教育发展问题研究[D].长春.东北师范大学,2007.

[3] 罗远宁.产业转型升级背景下广东农民工培训问题研究[D].珠海:仲恺农业工程学院,2013.

[4] 赵雪雁.促进新生代农民工返乡发展的职业教育研究[D].南昌:江西科技师范大学,2013.

第8篇:职业技能职业培训范文

【关键词】职业技能培训 鉴定管理 设计

引 言

由于经济的发展,带动了人才的需求。在高速发展的时代,专一的人才已经跟不上时代的需要,因此,改革开放后我们国家打破了传统的模式,出现了很多技术性的专业培训学校,专业的职业技能鉴定机构也由此而生。根据现有国家规定的意义,职业技能鉴定,是按国家规定的职业技能标准、由政府批准的职业技能鉴定机构对劳动者的技术水平进行客观、公正、科地评价和认定。我们国家在20世纪的时候成立了职业技能鉴定的机构,自此,那些上不了统招学校的技校学员,那些从事专业工作的技术工人等特殊人群,通过职业技能考试取得了职业资格证书。带动了人才的多线发展,打破了单一的模式。职业技能的鉴定机构企业发展也有着积极的作用。然而,随着经济的发展,各种职业都慢慢出现,各种职业技能鉴定机构也随之而生。因此,大规模的考试、大量的信息、大量的需要加工的数据,高难解决的问题出现了。本文也针对职业技能鉴定管理系统的现状进行了分析,并作出了良好的改革措施。

一、职业培训与技能鉴定管理系统的发展现状

(1)数量增大,问题增多,发展缓慢。自从国家建立职业资格证书制度以来,经过多年的改革、改制,现在的职业技能鉴定制度,组合了力资源和劳动保障部门,培训鉴定机构。三方面的结合使职业技能培训鉴定工作取得了良好效果。可是也面临着很多的问题,职业技能的鉴定工作是比较复杂的,因为各个行业都有职业技能的鉴定制度,所以,知识面比较复杂,而且面对全国的考生,要处理的信息量、数据量也是非常大的。很多事情都是人工不能及时处理的。而且一些机构的思想认识不足,原则来说通过职业技能鉴定合格的劳动者取得职业资格证书,是一个人的专业水平的表现。

(2)资金短缺,条件相对滞后。就全国来说,展开职业培训与鉴定的经费基本上只依靠劳动和社会保障系统。因此,很多机构基础设备落后,人力配备不齐全,很多机构荒废的现象也存在。虽然国家拨付了专款资金,但是部分培训鉴定机构与相关部门对着专款使用不当,滥用、挪用的现象比较多。使培训鉴定经费用不到该用的地方。因此,有的培训鉴定机构现出现设备老化,门口罗雀的局面。这就制约了职业技能鉴定工作的发展和培训鉴定水平的提高。

(3)学员的素质不一,机构设置欠缺。很多参加职业技术学校的人有的素质不是很高,所以才决定考取一门职业技能的证书,我们国家是人口大国,劳动者多并且素质不一,由于文化程度有限,在职业学校,有限的培训时间里很难掌握专业知识,教师的授课压力增加, 培训的实效性大大的降低,影响职业技能鉴定工作的发展。同时,目前的机构设置不合理,很多没有专门的分开,只有一个部分负责繁杂的各个技能鉴定培训。这样也不同程度的影响了职业技能鉴定工作的发展。

二、完善职业培训与技能鉴定管理系统的措施

(一)整合机制,加强学习。面对越来越多的报考者,我们目前要做的就是努力的完善国家职业资格证书制度体系,加强思想意识的培训,统一要求各个技能鉴定机构做好、做到本质工作,要求鉴定机构树立“以人为本”的意识观念。抓紧建立完善的质量保证体系。对于每一项技能的鉴定都要认真组织培训,认真的鉴定评价,提高职业技能培训鉴定的质量管理。严格把关,公正对待,提高职业资格证书的含金量。严厉的打击那些走形式、走过场、代替考试的不良行为。进一步扩大职业资格证书的社会影响,积极的建立合理科学的职业资格证书制度、机构,以此来确保职业资格证书体系的正常运行。

(二)加强职业技能培训鉴定站机构的管理,加强机构人员的培训。依据相关的规章制度,加强培训机构、鉴定所硬软件建设。在各个鉴定机构的基础设施配备上,进行规范梳理和合理要求,制订和完善工作人员的各自岗位职责,明确分工,对于各个部门,建立相关的制度规定,协调各个部门。团结一致,做好鉴定的基础阶段和把关阶段。严格鉴定相关人员的档案信息,确保鉴定工作规范化管理。

(三)信息技术一体化,利用现代科技。计算机互联网络的发达已经被证实,信息技术的先进性,可以处理大量的数据,节省了很多的人力,财力、物力。运用现代科学技术可以建立各项职业技能的知识知识库,专题库,学员信息库等等大量的数据库。而且利用信息技术可以下载观看各个行业的各种载体传播相关的职业技术与技能知识,方便了广大劳动者,突破了以前传统的书本模式,因此也提高了职业技能鉴定的质量。

(四)互动交流,互动学习。职业技能鉴定机构可以联合专业的培训机构,组织学员参加专业的技能培训课,帮助他们获得职业技能证书。有证书不代表技术合格,只有提高学员的真实成绩和技能,才能真正的提高其就业技能与素质。很多人都是有证书无技术,因此,只有认真把关好技能质量这一关,才能真正的帮助职业性人才,才能真正的帮助企业,只有认真的做好质量的鉴定和培训,才能帮助就业准人与职业资格证书制度正常标准化。

结 语

经济的发展,带动了各个行业的发展。多工种的人才需求也逐渐增大,技术更新周期大为缩短,生产行业不断的创新,因此,高等职业学校的压力日益增大。我们要加强高级职工的职业技能和文化素养,培养学生具备某类行业、企业生产技术发展的职业知识和技能。疏导学员,正确的掌握专业的技术。适应时代的发展和社会的需要,完善职业技能鉴定机构的相关制度和规定,努力为国家,为企业,培养出合格的专业型人才。

参考文献

[1]徐燕.我国职业技能鉴定的发展历史及现状[J].职业技术教育,2007,19:66-67.

[2]常华.学生信息管理系统设计方法[J].辽宁工学院学报,2004(3):28~30.

第9篇:职业技能职业培训范文

关键词 农民工 公共管理 职业技能培训 探讨

中图分类号:F323 文献标识码:A

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我国农村人口占人口总数的56%,根据全国1%人口抽样调查数据推算,2010年底中国内地城镇人口为5.77亿,农村人口为7.37亿,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就业的任务非常艰巨。但是,据统计在新转移的农村劳动力中,受过专业技能培训的只占18.6%。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城市化进程的日益加剧,农民工进城务工人数呈明显上升趋势。在农民工这个群体中,存在文化程度低、专业技能欠缺等问题,严重制约着我国现代化发展的进程。因此,作为政府来说,要对农民工技能培训工作予以充分重视,并积极面对和解决各种问题和不足,致力于提高我国农民工专业技能的水平,实现社会经济的高水平发展。

1从建立和谐社会和实现现代化的高度来认识农民工职业技能培训

据调查显示,我国各城市农民工受教育程度较低,没有进行系统化的培训经历,这就导致农民工进城后,只能从事社会最底层的危险工作,收入微薄,艰难地生活在大城市中,没有享受到基本的社会福利和保障。农民工生存现状令人堪忧,导致这种现状的因素较为复杂,城乡二元户籍制度是客观原因,而作为农民工来说,他们没有接受过较高层次的教育,专业技能不过关,自身职业素养欠缺。在现代化社会的发展进程中,人才能够最大化的实现财富积累,为了增加社会高水平人才,教育是最佳途径。因此,我们从建立和谐社会和实现现代化的高度进行分析,结合现实情况开展农民工职业技能培训的相关工作,为农民工实现个人发展提供条件,从根本上提升农民工在社会中的核心竞争力,更好更快地融入大城市的工作生活中。此外,我国社会处于发展阶段,劳动者的素质直接关系着社会经济以及其他行业领域的发展,为了转变我国农民工素质较低的现状,要通过九年义务教育的普及,以及系统化的职业技能培训来进行实现。

2政府在农民工职业培训中的职能

2.1科学制定农民工职业技能培训规划

关于农民工职业技能培训的相关工作,政府需要积极转变管理观念,引入新的管理方式,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充分认识人才强国战略的积极意义,为培养新时代高技能人才制定科学合理的培养计划和方案。国务院各部门要重视农民工职业技能培训的相关工作,在人力、财力以及物力方面予以投入,提供政策支持,基于全局意识进行统筹规划,为农民工职业技技能培训奠定基础。

2.2加大投资 促成农民工职业技能培训投资主体多元化

首先,我国政府部门要高度重视农民工职业技能培养工作的开展,并在不同程度上加大对培训工作的投入力度,实现经费支出透明化和规范化。此外,政府要积极引入多元化的投资主体,吸引社会各界对农民工职业技能培训工作的投入和支持,激活民间资本的特色优势和积极作用,通过对各方资金的统筹和调动,辅以政策支持,提升农民工职业技能培训工作的效率和水平。

2.3营造良好社会环境 建立农民工融入城市机制

为了更好地促进农民工职业培训投资主体的多元化,作为政府部门来说,要积极转变管理职能,结合社会发展明确自身定位,由主导者向服务者转变。此外,政府为了完善市场竞争的大环境,需要制定科学合理、切实可行的市场规则,以此来规范市场主体的行为,从根本上提高农民工职业技能培训的质量和效率。同时,为了确保农民工更好更快的融入城市生活,作为政府部门来说,要积极打破城乡二元制度,建立健全农民工融入城市机制,实现城市人与农民之间享有平等的待遇,为农民工的生活工作提供平等的社会环境。

3农民工职业技能培训的途径与方式

3.1农民工职业技能培训模式

作为政府部门,要更好地组织农民工参与到职业技能培训的活动中去,为农民工免费发放培训卡,根据农民工个人的基本情况,分批次、分层次参加职业技能培训活动,在此基础上,科学合理地引入市场机制,让农民工根据个人的兴趣,自主选择参加相应的培训活动,包括层次、时间、内容以及批次等。

3.2创新农民工培养方式

政府部门要坚持以农民工自我发展为中心,积极发挥市场的导向作用,实现种类丰富的高水平职业技能培训活动。在具体的培训活动中,要将基本素质与专业素质进行有机统一,并实现多种类型的培训方式,在提高农民工专业技能的同时,培养他们的文化内涵和市场化发展理念,以此来确保整个职业技能培训活动产生良好培养效果。此外,还要充分结合农民工自身发展潜力,以市场需求作为培训内容选择的依据,创新多元化的农民工培养方式。

3.3培训内容要科学合理

对于职业技能培训内容的选择上,要具备针对性、实用性以及适应性。政府部门需要结合时展趋势以及市场运行状况,将提高农民工在城市中的生存技能作为最终目标,确保农民工经过系统培训之后,能学以致用,这才是农民工职业技能培训的目的所在。此外,还要优化技能培训内容,提高农民工维权意识。

4结语

随着社会现代化的不断发展,农民工职业技能的高低,直接关系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因此,作为政府各部门来说,要高度重视农民工技能培训工作,致力于提高我国农民工专业技能的水平,促进现代化社会的蓬勃发展。

参考文献

[1] 刘万霞.职业教育对农民工就业的影响――基于对全国农民工调查的实证分析[J].管理世界,2013(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