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艺术概论知识点范文

艺术概论知识点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艺术概论知识点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艺术概论知识点

第1篇:艺术概论知识点范文

艺术概论”课程旨在培养掌握全面的艺术常识,有较高的艺术修养和人文素质的学生。“艺术概论”课程双语教学的目的,是为了让学生在系统掌握艺术学知识的前提下,具备自主查阅艺术设计类英文文献,以及用英语进行学术交流的能力。因为艺术学学科知识在不断发展,学生们个性多样,所以“艺术概论”课程双语教学的方法需要长期地探索和实践。

二、“艺术概论”双语教学实践

针对艺术与设计学院的学生们毕业后,多从事视觉艺术类工作的特点,本校的“艺术概论”双语教学课程,选用美国学者帕特里克•弗兰克(PatrickFrank)主编的《艺术形式:视觉艺术导论(Prebles'artforms:anintroductiontothevisualarts)》①作为英文教材,辅以李世葵编著、湖北人民出版社出版的《艺术导论》作为中文教材[1]。经过两年的艺术概论双语教学实践,本校教师努力在传授艺术学知识和培养专业英语能力之间寻找结合点,激发学生对艺术学的兴趣,让学生在掌握艺术理论的同时,记住专业英语词汇和英语表达方式。1.培养学生对艺术学理论的兴趣“艺术概论”课程的课堂教学应该做到如下几点,才能激发学生对艺术学理论学习的兴趣。(1)运用多媒体技术手段来传授丰富的知识。教师除了讲解以外,可以利用多媒体技术和现代化的教学设备,展示丰富多彩的教学素材,包括文字、摘要、图片、影片,等等。教师还可以在讲授教材内容的前提下,结合课外阅读材料,适度发挥和展开,来扩大学生视野。运用多媒体技术手段来教学,可以节省学生掌握知识的时间。教师将一些重要的艺术学知识点制作成直观、形象的动画,学生通过看图片和文字说明,听英语解说,很容易就理解了艺术学理论知识,从而保证课堂信息量不会因为要花时间解说英语而减少[2]。(2)联系艺术创作和欣赏过程,让艺术学理论帮助学生解决现实问题。例如,讲授“艺术的本质”的时候,可以引导学生反思当代中国的新媒体艺术家与中国古代著名画家所持的艺术本质观,然后引导学生得出结论:艺术家对艺术本质的看法,决定了他们的创作思路和表现手法,从而创作出不同的艺术形式。(3)突出学生的主体性。运用灵活的教学方法来启发学生,开拓学生的学习思路。例如,让每位学生自己选择一个感兴趣的艺术问题或者艺术作品与艺术现象,收集相关资料,制作成PPT并在课堂上讲解,教师组织同学们针对演讲内容进行讨论。又如,提出一些艺术问题,让学生自主发言,让学生相互评价。这些教学方法,能够让学生成为思考的主体和教材的体验者,由被动接受知识变成主动探索知识、发现知识和创造知识。2.运用激励机制激发和维持学生自主学习的热情运用恰当的激励方法,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的动机,改变学生学习的行为。激发并且维持学生对“艺术概论”课程的学习热情,可以有效地提高教学质量。具体来说,教师可以采用以下几种激励方法。(1)目标激励法。明确教学目标,激发学生实现目标的兴趣与信念。每一节课都告诉学生这次课的教学目标是什么,让学生明确学习重点。在首次给学生授课的时候,播放一些往届优秀学生学习“艺术概论”课程的英语演讲录像,告诉他们只要经过一段时间的认真学习,也可以达到用专业英语流利发言和演讲的水平,激发学生取得成功的野心。(2)情境激励法。“艺术概论”课程双语教学不是把知识强塞给学生,重点是在于引导、启迪和诱发学生学习的自主性,激发学生对艺术学知识和专业英语的学习热情。因此,教师要多为学生创造语言交际情境,让学生在玩中学,在学中玩。例如,结合教学内容,教师适当准备一些实物、照片、录像,并通过听说读写、提问、唱歌、讲故事、做游戏等方式,营造出特定的交际情景,让学生置身于生动活泼的英语交流气氛中。情景教学方法可以加深学生对艺术学英语词汇的印象,获得用英语交流想法的成功感,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具体的教学手段很多,例如,教师可以围绕所学的艺术知识,根据艺术史和艺术家传记,编成有趣的英语故事,先让同学们阅读,再通过问答练习促进学生思考和记忆。或者让学生扮演成自己仰慕的艺术家或者设计师,先用汉语陈述其艺术流派的创作理念,最后用一句英语概括。或者由教师提出一个艺术学话题和正反观点,让学生组队自由辩论。另外,师生还可以在课外开设艺术学专业英语角,等等。(3)赞美激励法。奖励是一种正强化,通过适当的表扬和肯定,来鼓励学生继续做某事和采取某种行为。奖励的手法多样,包括口头赞美、集体鼓掌等。社会心理学家认为,受人赞扬、被人理解和尊重,能使人感受到自身的价值,从而变得更有活力。学生渴望被赞扬,教师在课堂上应该多鼓励和赞扬用英文发言的学生,这样做可以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信心,使学生有努力学习的动力[3]。举办一次“艺术学知识英语抢答竞赛”并给予奖励,也可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3.循序渐进地开展双语教学“艺术概论”课程双语教学实践,要遵循先易后难的原则。(1)教师在授课内容上,可以精选一些知识点作为切入点。教师可以先双语讲解一些容易理解的章节内容,诸如“艺术的社会功能”、“二战以后的现代绘画”,等等。并要求学生背诵常用的专业英文词组、语句,在学生有了一定的收获后,再推进学习难一些的章节内容。(2)在教学方法上,先中英文混合授课,随着学生熟悉了艺术类英语词汇之后,再增加授课的英文内容,最后实现全英文授课。进行“艺术概论”课程双语教学的前期,是教师采用英文课件、中文讲授的教学方法,对于较为浅显的内容,如“艺术的娱乐作用”等用英文教学,而重点和难点如“形式与内容的统一”、“艺术典型”等用中文讲解。在课程的后期,学习“美术的基础知识”、“设计艺术的种类及其基础知识”等内容时,采用英文课件、英文讲授的教学方法。4.把英语贯穿到双语教学的各个环节中去教师要提前把课堂教学用语的电子文档发给学生,保证学生在上课的时候,能够听懂授课指令。让学生看图评论时说:“Lookatthepicturesandreviewit(看图并且评论之)”;当学生回答得不完善的时候说:“Notquite,cananyonehelphim(不止如此,哪位同学能帮帮他吗)”;对答不出问题的学生,教师应和颜悦色地说:“Itdoesn'tmatter.Ithinkyouwilldobetternexttime(没关系,下次你能答得更好)”;等等。教师要多用微笑和肯定的眼神,来鼓励学生用英文发言和讨论问题。每节课要给学生讲授20个艺术与设计类英文词汇;在讲解英语语法时,引导学生寻找英汉语种的异同点,把英语句子与相类似的汉语句子进行比较分析,找到表达规则与结构的相似之处,降低专业英语的学习难度;每节课后布置一道英文作业题,要求用英语回答;教师在每个教学单元末为学生提供中、英文学习小结,方便学生对单元知识查漏补缺;试卷中英文考题占30分,英文题型有选择题、名词解释和论述题,要求用英语写出答案。在考试前,教师将分散在课本各单元中的专业英语知识归纳起来,指导学生系统进行复习,要引导学生学会梳理艺术学基础知识、抓住重点和难点,多复习主要问题。同时,教师还应介绍考前复习的方法,并提供往届考题,以便学生熟悉考试的题型和考题的难易度。5.师生互动,及时反馈(1)营造师生交流与合作的互动课堂氛围。现代教学理论强调教学是由学生、教学资源、教师这三者构成的动态体系,通过人际沟通来传播信息、沟通情感、交流观点[4]。因此,要建立一种平等、民主、融洽的新型师生关系,营造教与学之间宽松、民主、和谐的学习氛围。师生间的情感交流,以及由此产生的心理氛围,是促进师生积极互动的前提条件。教师以饱满的热情和良好的心态出现在学生面前,有利于创造和谐气氛,引发师生互动。(2)提倡生生互动以及小组合作。同学之间建立有效的合作、共享、互动和竞争关系,能够提高效率。因此,教师要让学生相互监督和检查任务进展情况,分工合作查阅资料、收集信息和调查研究,相互讨论问题并寻找答案,以小组竞赛方式来巩固认知。通过分组学习,教师要对学生的学习方法和小组活动的形式与内容给出建议,提出具体的要求和实施办法,使小组成员相互之间能够进行合作,共享资源和信息,顺利地完成学习任务。教师还要做到勤上网上论坛,及时回复学生的帖子。学生在考后要提交学结,反思双语学习的内容、过程和方法,评价自己的学习结果,提出学习中遇到的问题。老师组织学生学结大会,有助于同学们通过积极的相互交流来改进学习方法、提高学习效率。(3)教师针对学生的反馈,随机应变,及时调整教学方法和进度安排。教师应该随时依据学生状况来改进教学方法,在课后要认真、细致、及时地批改作业,同时有效地利用学校网络教学系统、QQ班级群,对学生进行辅导、答疑。由于学生听英语比听中文要困难一些,因此在课堂上有一些学生会跟不上教师的授课节奏,对教学会有很多建议。教师可以通过个别谈话、全班座谈或者问卷调查来分析学生的学习效果,了解学生的困惑,再根据学生的需求来备课,根据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来更新教学内容和调整教学形式。

三、结语

经过“艺术概论”课程双语教学培养出来的大学生,将能够自主获取英文专业知识和开拓国际视野,从而能够及时跟踪国内外最新的艺术设计成果和发展动态,走在学科的前沿。为了提高教学质量,教师应该认真准备教案、课件及参考资料,优化组合教学内容,根据知识的难易程度来设计双语教学授课方式,还要以平等的心态主动亲近学生,形成愉悦开放的互动课堂氛围,让学生主动发现问题并大胆质疑追问,主动探索艺术学前沿知识。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教师还要教给学生有效的学习方法和阅读技巧,包括运用网络教学资源的方法,指导学生掌握学习规律,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学生用正确的方法去努力学习,才能够实现艺术学理论知识和专业英语交流能力的双丰收。

作者:李世葵 单位:武汉理工大学

参考文献

[1]李世葵.艺术导论[M].武汉:湖北人民出版社,2010:1-331. 

[2]晋建秀,陈艳峰.高校双语教学现状与实践探析[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S2):288-290.

第2篇:艺术概论知识点范文

关键词:设计概论;艺术设计;有意义学习;先行组织者

奥苏泊尔认为学生能在原有认知结构的基础上有意义的接受新知识,并主动建立新旧知识的实质性联结,就是有意义接受学习。原有认知结构对后续学习的有益推动,形成新的更丰满的认知结构的过程需要引导性材料,而这种在新学习之前给出的先导性材料,可以为学生联结新旧知识结构,使其在知识结构的破裂之间寻求最佳状态,我们称这种先导性材料为先行组织者。笔者在高职院校设计概论课程的教学实践过程中发现老师和学校只重视技能课程,设计类技能课程的学习缺乏理论支撑,使艺术类学生对理论知识学习热情欠佳。究其本源是因为老师没有引导学生建立起设计类理论知识和技能知识的实质性联结。

近年来更多的艺术设计类教师积极探索理论与技能的联结,引入先行组织者的概念进课堂。奥苏泊尔认为先行组织者在概括水平上高于新的学习材料,认为在新的学习开展之前,应该让这样的概括水平更高一级的先导性材料先呈现出来,只有这样才能起到新旧知识的实质性联结,才能对学习者原有认知结构进行打破及重组,从而成功构建新的认知结构。所以,在实际教学经验总结过程中,先导性材料的呈现顺序应视实际教学需要而定,尤其是在同一专业内理论课程和技能课程的教学操作中,更应灵活的安排好先行组织者的教学顺序,达到理论指导实践,实践推动理论的良性教学效果。

“设计概论”作为一门艺术设计课程,是集设计艺术源流、风格和发展规律为一体的设计理论基础课程,详述了设计艺术的内涵和外延、特征和本质、源流和趋势、演变和脉络,对于学生了解设计本源。该课程旨在让学生系统掌握设计艺术在内涵、形态、界面、文化、创新等基本问题上的问题和发展态势,为“三大构成”、“图形创意”、“版式设计”等设计基础技能课程的学习打下坚实的理论基础。换言之,设计概论是打开学生设计艺术审美、素养、境界的理论窗口,把设计操作中的感性创意思维以系统化理论知识呈现给学生,并使其灵活运用到设计技能练习中去。设计理论课程建立的初步认知结构,能在先行组织者的帮助下,联结新的设计技能知识,形成设计理论知识结构与设计技能知识结构的有意义性相促相成。如何发挥“先行组织者”的作用成为新时期高职院校艺术设计专业教师必须认真思考的问题,笔者在教学实践过程中发现设计概论这类基础理论课程应作为先导性材料,与设计基础技能课程的教学相互贯穿、相辅相成,形成系统的认知结构。

高职院校一年级学生在学习“三大构成”、“图形创意”等设计基础技能课程的时候往往不能自主发散思维,此时就需要教师呈现概括性水平更高一级的理论知识作为先导性材料,帮助学生将感性的创意思维转换成笔下抽象的视觉符号。例如,笔者在教授设计概论课程中陶瓷设计知识点时,针对学生平面构成学习过程中抽象能力较弱的问题,特设立中国古代装饰纹样专题一讲,着重讲解中国古代陶瓷设计中的纹样派别级演变。通过解读半坡型彩陶的“人面鱼身”纹(如图1)、庙底沟型的几何纹、马家窑型的螺旋纹,让学生了解古人如何发散创造性思维将具象创作事物抽象简化为视觉符号,重点解析中国古代先人将“寓人于鱼”的意义赋予在图形设计中,将人面和鱼形合体为花纹,整个装饰纹样将两条以上的鱼纹抽象化、集合化、样式化,形成横式的直边三角形组成的装饰图案。学生在视觉符号的抽象转化理论学习后,逐渐将几何图形运用到平面构成的创作中,在不断尝试的过程中,以猫为创作原型,创作出了系列平面作品(如图2)。在几何抽象思维的练习成熟之后,笔者将平面设计的教学目标推进为几何抽象化,使学生能更大限度的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创作出更富创意的作品。为达到这一教学目标,笔者进行了诸多尝试,最后发现学生在创作中难以梳理自己感性的创作思维,究其本源是其设计艺术理论知识薄弱。在此认识基础上,笔者结合中国古代建筑设计、家具设计中器以载道的宗旨,详述中国古代传统器具设计是如何将宇宙万物的形态法则通过模拟的方法运用到器物设计中,并通过对形态的直接模拟实现“观象制器”。举例说明,中国古代器物设计的代表图案“龙”,就是人们自我思想意识对外在自然形态的抽象和升华,笔者呈现了与龙相关的图案。例如,“龙马精神”、“龙凤呈祥”、“二龙戏珠”、“云龙风虎”、“鲤鱼跳龙门”等。中国器具设计中的“龙”来源于中国传统文化意识领域里“龙”的文化,也成就了古老的东方神秘,中国传统图案的神奇的质感肌理,诗情画意的意境,在提升学生审美情趣的同时,更加提升了学生的创作水平。通过这样的纹样图案理论学习,学生的创作热情高涨,创作思维发散,创作出了以狮子为原型的创意图形。

参考文献:

[1] 林从德.学习理论[M].武汉:湖北教育出版社,1999.

[2] 施良方.学习论[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1.

第3篇:艺术概论知识点范文

关键词:案例教学法 项目教学法 酒店管理概论 应用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4)04(a)-0171-01

1 酒店管理概论的课程特点

酒店管理概论课程既专业性强,又涉及知识面广,对于初涉专业学习的学生来说,有一定难度。在教学中必须理论与实际相结合,运用多种教学方法,深入浅出,演绎酒店管理的基本原理和精髓;同时要求学生出课堂学习之外,更多利用课余时间深入酒店调查了解,并从各种渠道获取有关酒店、酒店管理和酒店发展趋势的各种信息,以更好消化、理解并运用课堂所学知识。

1.1 酒店管理概论课程专业性强知识点涵盖多

酒店管理概论课程是酒店管理专业学生的基础专业课程,该课程主要对酒店和酒店专业进行介绍,包括酒店基本知识、酒店管理理论、酒店经营战略与决策以及酒店未来发展趋势四大模块,具体教学内容为:酒店概述、酒店管理基础理论、酒店组织管理、酒店计划管理与控制、酒店战略管理、酒店服务质量管理、前厅与客房管理、酒店餐饮管理、酒店人力资源管理、酒店信息管理、酒店公共关系管理、酒店安全管理、未来酒店发展趋势等。课程专业性强,知识点涵盖多,要求讲授的教师具有的知识面要广,并且能够将各部分的内容有机地联系在一起,而不是各自分立,做到各章节知识的融会贯通有一定的难度。

1.2 要求教师讲授方法多样课堂信息丰富化

酒店管理概论课程不能仅靠传统板书,以及多媒体技术加以辅助讲授,必须将将案例法、项目训练法、启发教学法、情境模拟教学法、演示法等方法融合到教学实践当中,将理论知识与实践相结合,使课堂变得生动活泼,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将学生被动的学习模式转换为主动积极的学习模式,才能更多的摄取大量的专业知识。

1.3 酒店管理概论课程必须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本门课程是大一学生入学的第一门专业课程,对于初涉专业的学生来说,有一定的难度,仅仅靠课堂上讲授的信息量,显然是不够的,这就要求学生在课堂学习之外,利用更多课余时间深入酒店调查了解,并从各种渠道获得有关酒店、酒店管理和酒店发展趋势的各种信息,以便更好的消化、理解并运用课堂所学知识。

2 多种教学方法在酒店管理概论课程中的应用

2.1 岗位工作描述讲授

第一节课教师在讲授课程之前,将近期知名酒店的各个岗位的招聘启事展示给学生,酒店岗位共分为七个等级:服务员、主管、领班、部门副经理、部门经理、副总监、总监,将不同酒店针对不同岗位的工作描述讲授给学生,引导学生思考不同的岗位对何种能力的要求,同时让学生清楚的认识到自己这四年如何学习专业课程以提高自己各个方面的能力为四年后的就业提早做准备。不仅能够提高学生学习本门课程的兴趣,同时与学生的职业生涯结合与一体,让学生将被动的学习转为积极主动的提升自我。

2.2 案例教学法

案例教学法是一种以案例为基础的教学法,教师于教学中扮演着设计者和激励者的角色,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讨论。酒店管理概论课程中每一节课程都可以用一个案例展开,例如饭店服务质量管理章节,找一个成功的酒店???――丽思卡尔顿酒店,让学生分析其成功之道,然后回忆其住酒店的经历,自己是否满意,如果不满意究其原因,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引导学生注重知识注重能力。教师在课堂上不是“独唱”,而是和大家一起讨论与思考,学生也不是忙于记笔记,而是共同探讨问题。探讨之后教师进行总结,将相关理论再强化讲授,以加深学生印象。

2.3 项目教学法

项目训练教学法是将与实训课程内容相关的教学试验、工作实例或训练任务等各种活动与教学过程相结合而产生的一种教学方法,侧重于将项目的实践融入到理论课教学之中,针对学生的专业方向,组织安排学生参加实训项目,让学生成为活动主体,教师成为辅助角色,建立以学生为主体的特色教学方式。

首先将学生分为小组,每组十位同学,同学们自己成立组名。同时让每组成员推选出项目小组组长,负责小组项目的组织管理。

其次安排项目训练题目。教师根据教学目标和进度来安排题目。其中,教学目标是引导整个教学过程和考核训练结果的依据。例如在讲授第一章酒店概述世界著名酒店集团章节课程时,要求每组学生选取一个三亚著名酒品牌店对其进行实地调研,拍摄视频与图片,同时上网收集相关材料, 了解其文化价值观、酒店装饰与设计、酒店定价、客房设计、餐饮部门、规章制度等,将整理的材料做成课件。

进行项目训练成果展示。学生们可以以各种多媒体技术来展示也可以根据项目训练课题的题目用情景剧等艺术形式展示成果,这能够体现学生综合能力的基本状况。

最后由教师对训练结果分析评价。分为教师评定学生与学生自评相结合的方式。

2.4 角色扮演法

即模仿实践,让学生以不同的角色参与,用以检验学生理论知识掌握的情况。运用这一方法的主要目的,是给学生创造一个实践机会,除了印证所学的知识,加深理解外,更重要的是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能力和创造能力。例如针对酒店人力资源管理章节时,可将角色扮演法运用于招聘技巧的教学,将学生以五到七人为一组分为若干组,模拟酒店的人力资源部门,每个小组选择自己负责的部门,并在自己负责的部门中选择一个具体的岗位,之后所有的工作就围绕着自己负责的岗位展开。通过这样的实验,学生普遍反应对所学知识有了直观的感受,掌握了一定的方法技巧,在扮演角色中对书本上的知识有了更深的理解。

2.5 现场教学

即根据某些教学内容的需要,将学生带到酒店现场,进行现场参观、考察和讲解,或请企业专家现场讲学。运用这一方法的主要目的是缩小课堂与社会的距离,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提高教学效果;考虑到大一学生有认知实习课程,将部分章节实践安排放到学生大一暑期认知实践中,通过实践深化理论知识。同时,可将三亚知名酒店高级管理人员请进课堂,讲授相关章节知识,弥补教师实践能力薄弱不足。

参考文献

[1] 武永成.课程教学质量的PDCA循环管理法―― 基于“饭店管理概论”等管理类课程的分析[J].宿州学院学报,2011(9).

第4篇:艺术概论知识点范文

关键词:设计概论;能力架构;职业招聘;教学课程;改革

中图分类号:G420 文献标识码:A

Reformation of "About Design" Curriculum Oriented by Employment

MU Rong-bing

作为一名大学生,对于未来应该具备何种能力才能符合企业的用人需求,在国外的设计教学中已经成为必须了解的内容。而对于国内设计专业学生来说,对此却不是非常清楚。设计概论课程是教学环节中较早全面阐述设计知识体系的理论研究课程,充分利用设计概论课程的教学使低年级学生从设计师职业招聘的角度对设计能力培养的知识体系进行全面了解不失为一个良好的开端。本文正是基于这样一种思想,从设计师职业招聘反观设计概论课程教学内容的讲解,从而达到使学生较早较全面地认识与了解设计职业需求,养成自主学习的良好学习习惯,为人才的成长奠定最根本的基础。

一、全面认识设计概论研究范围所构造的设计知识结构[1]

“设计概论”是各高校设计艺术类专业开设的基础理论课程,其目的在于通过设计发展及其相关内容的学习,使同学全面了解设计学的研究范围和设计师应具有的理论与实践能力。通过了解设计教育的基本知识结构,提高大学生进行设计艺术学习的自主性。

设计概论的研究范畴主要有三个方面:设计史、设计理论和设计批评,如图1。

1.设计史

原广州美术学院院长尹定邦教授曾说:“那些生活在远古的先人们,当他们或者他们当中的某一个人,用一块石头砸向另一块石头以便打造出有某种功能的工具时,设计就在这一瞬间自然而然地产生了。”的确,从广义上说,人类的每一项有创造性的活动都首先是设计的结果。设计,就是人类把自己的意志加在自然界之上,用以创造人类文明的一种广泛的活动。设计之发展及其相关内容,首先是对设计艺术史(如美术工艺运动、新艺术运动、装饰艺术、包豪斯到现代设计)及其相关风格(如英国风格、法国风格、意大利风格、美国风格、斯堪地那维亚风格、现代极简风格等)的研究。设计史家E•H•卡尔在其著作《何为历史》中说过:“设计史是通过评价、选择和整理资料寻求对过去的理解和诠释。”现代设计,无论怎样发展,都无法脱离传统文化对它的深刻影响。也就是说,具有民族性、地域性、社会性和历史性的传统文化,无时无刻不在影响着现代设计运动。

设计史的学习过程是一个了解现代设计理念、风格潮流的过程。通过对“功能主义”、“国际风格”、“民族特色”、“可持续发展”等语汇的认识,对创造了具有特色及先进设计的国家的了解,对经典产品的分析,有助于我们发展自己的设计风格,完善多角度多形式的设计表达,指导我们正确思考设计问题。

2.设计理论

19世纪末开始对设计已经上升到一个学科的高度来研究。在中国近20年来,设计得到社会各界的公认,而且自身已经成为不容忽视的巨大的产业。广告设计、工业产品设计、室内设计、环境设计、建筑设计,等等,都在不同程度上得到了长足的发展。

设计理论的学习与研究对于设计资源整合以及设计的发展应用都有着不可替代的指导作用。

对设计史和设计理论的学习,更多地是给学生提供一些观念和思想性的东西,包括培养他们作为设计师的道德责任感和社会责任感。从包豪斯早期的理想主义,路易斯•沙里文的“形式服从功能”、米斯的“少即多”所发展的工业产品的新美学观点,到后来美国设计师提出来的“为现实生活的设计”及后现代潮流中的绿色设计和生态设计观念,西方现代设计发展的过程充满了民主的色彩和以人为本的道德责任感。通过设计史和设计理论课的传授,可以培养具有思想文化、社会责任感和道德责任感的高素质的设计人才,从而达到设计教育的最高目标。[2]

3.设计批评

设计批评是对具体的设计作品、设计思潮以及设计活动等进行的判断和评价,对设计创造及设计消费具有导向、规范、调控和推动的作用。设计批评是沟通设计创意与设计审美之间的一座桥梁,是现代设计活动和现代艺术设计理论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是培育和提高方案定夺者、设计师以及广大受众的审美能力和鉴赏水平的有效途径,是推进设计文化不断发展和更新的重要力量。

设计专业学生通过设计批评能够全面提升自身的思维能力。美国耶鲁大学心理学家罗伯特•斯坦博格[3]将人的思维分成三类,分别是“批判性思维”――分析和评价事物的思维能力;“创造性思维”――想象、创造新观点的思维能力和“实践性思维”――解决问题和做出决策的思维能力。这三种思维能力能帮助学生鉴赏和分析各种设计行为,产生有创意的设计概念和灵感,并将设计思路付诸实践。

提高设计概论课程学习的实效性,对于当今学生吸收历史文化精华,借鉴传统文化的优秀遗产,学习前人成功的经验和技巧,了解设计艺术的演变和脉络,正确指导自己的学习与职业规划都有着十分重大的意义。

二、职业设计师招聘对设计能力的诠释

目标是引领个人或团体取得成功的最重要的条件。试想,一个人连自己想要什么都不知道,怎么去奋斗?所以首先要清楚自己的目标是什么,自己究竟要做什么,未来五年、十年的目标是什么,并认真思考。

以“洛可可公司”负责ID设计的设计师招聘为例,工作职责任职要求如下:

(1)有坚实的产品造型设计基础,有敏锐洞察力和创新能力,热爱生活,热爱设计;

(2)手绘表现能力强;

(3)能熟练使用二维三维软件绘制产品2D平面效果图、3D建模渲染制作;

(4)对产品结构、材料和加工工艺有较全面的了解;

(5)有较强的责任心,良好的团队协作能力、沟通能力,谦虚塌实。

综合社会发展对设计师的要求,职业设计师的能力结构如图2。

从职业设计师招聘对设计能力的诠释可以看出:设计师首先应该具有很强的社会责任感和社会职业道德,每一个设计师都应该知道他将来做什么,他要解决什么问题。其次才是对知识的一种合理运用能力的展现。但是对于目前我们所接触的很多学生呢,在这方面比较欠缺,可能片面地理解了设计就是学习一门知识,学习一种技能,他没想到这是一个系统性的创造性工作[4]。

其实在公司招聘设计师时,普遍会问,你最擅长什么?最想做什么?你希望公司往什么方向培养你?从这简单的问话中我们也能看出,企业在招聘设计师时,也希望设计师是一个有能力、有个人发展规划要求的人。做为设计师,你在为公司工作创造效益的同时,公司也为你提供平台帮助你成长。所以正确解读企业的招聘要求,全面架构自己的发展平台,不仅能满足招聘单位的要求,同时也能为自身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支持。重视从一年级开始的全面规划正是为自己的成长和发展明确方向。

三、重视职业生涯、构建合理的知识结构

现代设计师必须是具有宽广的文化视角,深邃的智慧和丰富的知识;必须是具有创新精神、知识渊博、敏感并能解决问题的人。作为设计师应当明白,设计时要能采用合适的手法、对设计内容有清晰的概念和合乎逻辑的观点,就要架构自己的知识结构体系,而知识结构体系的架构必须有一个过程。

本文为全文原貌 未安装PDF浏览器用户请先下载安装 原版全文

1.知识水平认定

从大一到大四,学校教育会有一个培养体系,学生自身也要根据自身的发展需求和自身的状态合理架构自己的知识结构,知道掌握这些知识和方法对他将来步入社会将会发挥什么样的作用,从而更好地成长。如果把要达到的目标设定为十级的话,大一的学生应该首先判断一下你现在所处的级别是多少?大学四年后职业对你的要求处于哪个级别?达到这个级别你四年的时间该怎么安排?学校的教学体系中的课程是怎样辅助你的成长需求的?

能一进大学就对四年后的能力水平有个明确的解说,对自己已有的能力进行一个定位,虽然有一定的困难,但对自身的发展是非常有帮助的。设定一个相对的目标,并通过今后的不断调整,最终完成对能力的构建,是每一个学生都应当做的基本功。老师在学生大一时应根据职业需求,从能力的架构入手,正确地引导,使学生认清自己已有的和将有的能力水平,并不断鼓励学生进行正确的思考和积极的行动。

2.能力培养过程

一个人的能力是通过知识和技能的学习而获得的(如图4)。首先要明白大学时期对知识的获得主要是通过具体课程的学习,课程即可以看成是一个知识体系中的点,也可以看成是一个点网。对知识点的学习并因此组建自己的知识网,从而提高理论水平和综合能力,是学生能采用的最直接最有效的方法。其二,技能的的学习主要包括实际动手(手绘和模型)和软件的使用两方面,实际动手和软件的使用水平高,就会说这个学生的能力强,反之能力则弱。

学生在每门课程开始时都应主动了解课程的作用,明确所学知识在自己的架构中所处的位置,从而设定好自己的学习内容、知识和技能的获取应达到的水平,如上课和做作业(如图5)时自己应该达到的水平,完成各个级别的跳跃,形成合理的前进。

虽然在大学期间的教育还存在着各种不足,会使很多同学对今后职业需求能力的培养存在疑虑,但通过自身对职业需要的不断了解,对能力获取形式的深入研究,借助学校提供的学习环境,发展自身的专业能力,对学生本人是非常有利的。当学生发现学的东西对今后有用,就会主动学习。以主动精神选择自己未来的发展方向,也有利于培养多种人才,有利于专业的不断更新发展。

四、结语

大学教育的目的之一,就是要使被教育者具有一定的职业素养和职业规划能力。重视大学时代的学习效果,进行学生综合素质获得方式的研究,是各个学校都应思考和面对的问题。从职业的角度,进行能力结构的解读,并引导学生正确认识并思考自身的发展过程和内容,可以极大地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也是当前可以研究使用的一个有效方法。

参考文献:

[1] 何人可.工业设计史(修订版)[M].北京: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2000.

[2] 王受之.世界现代设计史[M].深圳:新世纪出版社,2001.

[3] 信晓瑜,陈琦昌.略论艺术设计教育的目标[J].艺术教育,2008,(11):123.

[4]梁梅.了解过去设计未来――谈设计史和设计理论的教学[J].美术观察,1992,(12).

[5]肖勇.中国设计教育大型系列访谈.

第5篇:艺术概论知识点范文

关键词:飞行器设计与工程;专业课程;通识课程;航空概论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6)47-0144-03

一、航空类专业课程体系简介

在教育部本科专业目录中,航空航天类专业有飞行器设计与工程、飞行器动力工程、飞行器制造工程、飞行器质量与可靠性、飞行器环境与生命保障工程、飞行器适航技术和航空航天工程等7个。目前,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开设了前3个专业,均归属于航空工程学院。以飞行器设计与工程为例,在第1学期设置了“飞行器设计与工程专业导论”课程(16学时)、第2学期设置了“航空航天技术基础”专业必修课(32学时)作为专业学习的前导课。第1―5学期,学校设置了“高等数学”、“大学物理”、“理论力学”和“材料力学”等公共基础课和学科基础课;第4―7学期则按照飞机设计的各个子学科,设置了“通用航空技术”、“空气动力学”、“飞行器总体设计”、“无人机系统导论”、“飞行器专业英语阅读”和“飞行器专业技术讲座”等专业课程。

从课程设置上可以看出,“飞行器设计与工程专业导论”和“航空航天技术基础”课程主要培养学生对专业基本情况和学科领域的整体性把握,属于专业通识性课程。而在专业课中渗透通识意识,对教师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1,2]。经过这两门课程的前期引领和必要的数理、力学知识的学习之后,学生再按照飞机种类和飞机设计各分支学科的特点进行专业课学习。可以说,“航空航天技术基础”的各个章节基本上对应了后续专业课的主要范围,具有非常重要的地位。

在教学实践中,我们也发现,激波、升力、机翼结构、飞机稳定性和操纵性等概念尽管在“航空航天技术基础”课程中已讲授,但在相应的专业课学习中,学生仍觉吃力。调查发现,原因主要有两点:第一,专业课程数学公式较多,而数学、物理等公共基础课的学习效果一般,有畏难心理;第二,不知所学知识的应用情况,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针对航空类专业的课程体系,探索研究专业通识课程与后续专业课程的联系,对于增强学生学习积极性、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二、“航空概论”通识类课程的建设情况

航空概论是学校面向非航空专业学生开设的一门通识课程(24学时),内容主要包括航空航天基本概念、航空发展概况及未来发展趋势、我国航空工业、空气动力学基础、飞行原理、航空发动机等[3],考核方式为期末半开半闭考试。此外,针对国际本科学术互认课程(International Scholarly Exchange Curriculum Undergraduate,ISEC)项目的双语版航空概论(32学时),内容较普通版更为丰富,更强调课堂参与和团队协作,考核方式为平时作业、表现和期末设计报告。

航空概论被列入学校的特色课程组合中,除航空专业外,其余专业的学生均须从特色课程组合中选修一门。学校每年的本科生招生人数近7000人,日常教学任务较为饱满,考虑到学校招生专业包括财经类、管理类和艺术类等,学生数理基础参差不齐,在讲授时一般避免进行复杂公式的推导,多采用类比法和案例法讲解。

此外,学校的人才培养目标和发展定位与传统的三所航空重点高校(北京航空航天大学、西北工业大学和南京航空航天大学)以及其他高职高专类院校存在明显区别,市场上已有的航空概论教材并不能完全满足我们的教学需求。经过多年的建设,学校主编并出版了《航空概论》教材,并将“航空概论”课作为学校慕课平台课程体系的第一批建设项目立项,通过网上课堂与实际课堂相结合的形式,探索“翻转课堂”教学理念在航空类通识课程中的应用效果。现在,此项工作正在稳步开展中。

三、航空类专业课程与“航空概论”课程贯通建设

为了尽可能利用现有资源,我们对航空类专业课程和“航空概论”课程进行了统筹处理,并尝试进行贯通建设,主要包括如下措施。

1.教具的开发和使用。“飞行器设计与工程专业导论”开设于第1学期,是飞行器设计与工程专业学生的一门必修课,其中理论课为8个学时,主要介绍专业课程特点、发展现况和就业方向;实践课为8个学时,要求学生以小组形式设计制作飞机模型,主要培养学生对飞机的认识以及团队协作能力。“专业综合性设计与制作”开设于第7学期,为专业必修实践类课程,为期两周,要求学生按照总体设计指标完成飞机的总体概念设计,制作出模型。

第6篇:艺术概论知识点范文

关键词:艺术设计史论课;教学模式;教学方法

艺术设计史论课程是高校设计专业理论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许多高校艺术设计专业开设了世界设计史、中国工艺美术史、平面设计史、设计概论等课程,其目的在于使学生掌握不同时代、不同艺术设计流派的产生、特点、发展及其影响,了解设计活动和设计风格的历史演变,从而更好地借鉴传统,汲取灵感,培养修为,为专业学习奠定坚实的理论基础。

一、艺术设计史论课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重技法、轻理论”,导致学生“头重脚轻”

潘鲁生教授在总结设计艺术教育时指出:当前设计艺术教育在教学上还存在着“重技法、轻理论”的问题[1]。在艺术设计专业的教学实践中,明显能感受到学生对于艺术设计史论课程的抵触心理,普遍认为只有画得好、设计得棒才是硬道理。殊不知,史论课是专业学习的基础,基础打不牢,专业发展谈何容易。许多学生毕业走上工作岗位之后才发现设计史论课程的重要性,开始后悔已晚矣。重视史论课教育,从新生入学开始让学生了解学习艺术设计史论课知识的重要性——与四年的专业学习乃至走上工作岗位从事设计工作的相连贯性是非常重要的。

(二)授课形式呆板,致使学生学习乏味无趣

理论性较强的特点使传统的艺术设计史论课程,在教学上通常采用以时间线索贯穿教学内容、以教师课堂讲述灌输为主要教学方法、以闭卷笔试为主要考核方式,“设计史论课程‘满堂灌’的传统一直没有得到根本性的改变”[2]。这种理论课教学方法,有它自身的知识体系完整、逻辑严密、教学进程时段清晰、班级教学严整易控的优点;弊端则不利于学生学习主动性的调动以及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造成学生平时课堂学习不认真、临考突击“死记硬背”和考场作弊抄袭等现象的屡屡发生,艺术设计史论课也成为“高挂科率”课程。

二、创新艺术设计史论课教学模式

结合“90后”大学生和艺术设计专业学生的特点,积极探索设计史论课程新的教学方法和模式,提高学生学习兴趣,改变传统单一教学模式下学生对史论类课程的逆反心理和死记硬背的学习方法,让艺术设计史论课课堂变得生动、活跃,教师教得愉快、学生学得快乐。

(一)以讲授法为依托,构建课程整体框架

艺术设计专业开设设计史课程的目的之一,就是清楚地让学生了解、认识、把握人类所创造的设计艺术品和设计思想是如何适应和满足人类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对物质、精神的双重需要。艺术设计史论课程的授课方式通常以讲授法为主,指的是教师通过口头语言向学生传授知识。它能够很好地针对设计史论课程的知识点,进行分析、解读、延伸知识内容,构建设计史论课程的整体框架。讲授式教学方法犹如骨骼支撑着艺术设计史论课程的教学,不可或缺。

(二)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植入视频短片式教学

科技的进步促使了多媒体教学模式的发展,在传统的课堂教学中辅以知识内容相关的纪录片、科教片、对话访谈类电视节目等视频短片资料,出重拳组合,将课堂讲授与视频短片播放相融相通,丰富课堂教学。在观赏影片时组织学生对影片内容进行分析和讨论,以便更好地理解课程的内容。

1.视频短片的叙事性。视频短片叙事性特征在于紧紧抓住学生思维依据短片故事发生脉络步步深入、步步为营。借助历史类的短片了解当时的政治经济的发展,理解设计事件发生的原委;借助设计师采访或名人纪录片,了解设计师生平经历,更好地解读其设计的理念;借助鉴宝类综艺节目帮助学生理解单一设计类型设计作品的特点及工艺。短片的叙事性特点引导着学生的思维跟随着事件发展,教师再适当地穿插对内容的评论,或引导学生积极地参与到对短片内容的讨论中,更有助于学生将短片与课程很好地结合。

2.视频短片的直观性。视频短片的直观性特点,能让学生更加直接地了解某一栋建筑的室内外设计或者某一个产品的设计过程及制作工艺等。比仅通过图片信息来认识一件设计作品更具有立体感,比仅通过文字资料来认识一位设计师更具有真实感,它的感染方式和效果能让学生如身临其境般地感受设计作品、感受设计师及其设计理念,从而整合知识点,将零散的知识网状交织起来,让整个知识框架丰富丰满。

3.视频短片的多维性。视频短片的多维性是指其集声音、图像、视频于一体,具有很强的吸引力。声音的高低、视频角度的转化、画面的色彩都能在很大程度上引起学生的关注和注意,达到学习的目的。除此之外在视频短片重点位置延时停顿,加强学生的记忆时间,引导学生重点关注该阶段内容。

(三)增加课堂讨论,使学生学会自主学习

将课堂讨论或分组讨论引入课堂教学,针对不同时期或同时期不同的设计风格、设计特点、设计师的观点等进行课堂讨论或分组讨论。旨在发挥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有利于培养学生独立思维能力、口头表达能力和知识运用能力。

1.课堂讨论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按照课程教学计划、教学大纲要求,结合授课章节,适时安排讨论学时。授课教师提前制订讨论学时流程,布置讨论议题,对学生进行分组,并提供相关的参考书目,促使学生自主学习,挖掘重要知识点,提升学习能力。学生各小组成员为了整个小组的集体荣誉会努力吸收相关的知识内容,从而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

2.课堂讨论启发学生运用知识分析问题。学生需要针对所讨论问题的正反两方面观点撰写讨论发言提纲,提出自己的观点并针对观点提出论据资料、加以剖析,使得讨论有理有据,突出知识点。这就使得在讨论课程准备中,需要学生不仅要准备自己所持观点的相关知识,还要针对与之相反的观点收集相应的理据,以应对其他组学生的提问。这就要求学生在前期准备中搜集广泛的资料,并对所收集的资料进行分析整理,学会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

3.课堂讨论增进学生沟通与交流的能力。通常艺术设计史论课程均作为基础教学安排在大学的一、二年级,学生刚刚走进大学校园,他们既希望在他人面前展示自己,又不知如何在他人面前表述自己的想法,讨论课教学方法的引入既能帮助学生养成自主学习、自主分析的习惯,又能为学生提供与他人交流学习的环境,弥补自身学习的不足,学会沟通与交流。

(四)结合专业特点,引入速写临摹和模型制作的教学方式

为了改变学生在艺术设计史论课的学习中采用死记硬背的方法,破解学生在史论课学习过程中的排斥心态,让学生在快乐中体会艺术设计史论课学习的乐趣,结合艺术设计学生的专业特点,将艺术学生的拿手活儿——速写临摹和制作模型等引入教学,帮助学生理解掌握知识点。

第7篇:艺术概论知识点范文

关键词: “退耕还林” 高等教育 课堂教学 教学互动

从1999年开始,我国开始“退耕还林”的政策试点,意在和谐利用大自然赐予我们的空间,将人类侵占的部分耕地返还给自然,这里退即是进,人类耕地的退让反而促进自然和谐,推动社会进步。本文将这种进退的理念引入高教课堂,即在授课环节中,教师适当地将空间、时间返还给学生,不但不会让课堂缩水,反而能有效促进课堂师生的良性互动,促进课堂的和谐氛围,促进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有效提升教学效果。此时,退是一门艺术和策略,值得高教改革思考与探索。

1.课堂教学“退”这一理念的内涵

退让策略应用在高教课堂上,表现为教师在授课环节,适当地将课堂所属的部分时间、空间让给学生的授课模式。这种模式打破了传统的教师“一言堂”的现象,在形式上可以表现为:学生间互动、师生互动、师生角色互换等课堂模式。其内涵如下:

(1)课堂退让,教师先行。

从表面来看,通过退让,教师的课堂工作量减轻,教师的主导角色似乎弱化了,因此很多时候,教师害怕遭遇“偷懒”的误解,不敢轻易尝试这种授课方式。其实这是一种误区,教师退让出讲台、时间,不是给学生自习,而是需要学生积极填充,那么学生如何填充?这不但直接关乎学生参与的热情与积极性,而且直接影响课堂教学效果,而这一环节教师是唯一的责任人。因此,每一次课前,教师都要精心策划,课外功夫要做足。为了营造良好的教学氛围,教师在这门课开设之前,就要提前规划、定位、设计,在每次课前,还需要进行细节策划与设计,并引导学生进入角色。可以说,课堂退让是表面,教师功夫在课外,而且由于每学期授课的学生个性、兴趣、基础各有差异,再结合每年的广告环境与时俱进,教师在上同一门课程时,留给学生的这部分内容基本没有重样,每年都有大幅调整,因此这种个性化备课成本远远高于常规教学。

(2)课堂退让,学生前进。

课堂退让,最受益的是学生,从传统的被动的知识接受者角色转变为主动的实践者、传播者。在这个环节中,由于每次课都给予学生时间和空间,让学生们参与机会、参与时间、参与范围都大大提升,因此学生能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师生间能形成真实及时的互动。而且学生由于积极主动参与学习,大大加深了对所学知识的理解,这种学习效果是传统教学难以比拟的。

2.课堂教学退让过程中的问题及策略

退让是一门艺术,这门艺术究竟会遇到哪些问题,又需要哪些策略?

(1)要注意退让内容的选择性。

退耕还林中退让的耕地是有选择性的,退出的耕地是指水土流失严重或粮食产量低而不稳定的坡耕地和沙化耕地,以及生态地位重要的耕地。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要让退让策略有效引导教学效果,同样需要教师清楚考虑在有限的50分钟课堂里,哪些内容可以退出?这个问题的答案可能关系到学科性质,但就个人的尝试,我认为有一个基本原则,即应该坚持课程里的硬知识,可以选择退出其中的软知识。

所谓硬知识,指的是可以传授的各种知识和技能,可以用语言文字等描述和表达的;所谓软知识,是那些只可以意会而很难表达的学问,是在长期实践中总结和体会出来的学问。古人云:“授人以鱼,莫若授人以渔。”鱼,代表着看得到的知识和技能,是可以很容易从别人那里得到的,同时又是很容易忘却的,即为硬知识;渔,代表着学习、运用、融会贯通各种知识(knowledge)和技能(skill)的内在的能力(competence),相对而言不是那么容易学到的学问。再通俗的说法,技属于硬知识,能属于软知识。我们每门课程里都包含比例各异的软硬知识,教师在授课环节,涉及的所谓知识点很大层面是硬知识,教师的案例教学过程传授的很多就属于软知识,它意在帮助学生理解、应用那些硬知识。我认为,教师可以根据各个课程特点将常规教学中的部分软知识剔出来,将它进行形象化、生动化设计,由学生自己去填充、去解释、去理解。

拿我所教授的广告专业来说,《广告学概论》和《广告策划》都是专业的核心课,但前者明显硬知识比例较大,属于理论基础课。《广告策划》旨在培养学生的策划技能,软知识的成分较高。因此在教授这两门课时,课堂分配出来的时间和内容是有明显差异的。在开设《广告学概论》时,主要是培养学生对广告这种现象的认知、鉴别,在给一年级学生授课时,我全部采用开放式题目,划定一个大致主题,比如建议学生收集优秀的广告作品,其范围根据课程进行调整,比如讲到媒介环节,让他们收集不同媒体的同一则广告,进行比较,发现媒介形态带给广告现象的差异。这类作业弹性大,学生间评比性不强,主要在于生动课堂效果、培养学生们对学科的普遍兴趣。学生升到三年级,上策划课时,由于学生的专业素养加强,课题设计主要转为具体的课题实践。比如同样讲到“媒介策划”时,我提供了“电视真人秀”和“脱口秀”两大主题,让学生以概念―兴起―现象―实例为线索进行研究,两个小组同时分头完成,做成PPT公开演示,结果两个小组同学怕内容重复,影响效果,通过课下自我协调,各辟蹊径,一组以港台环境为例,一组以欧美环境为例,最后加上教师以我国电视节目为例的点评,这部分课程内容完成得相当精彩。通过这样的演练,学生对这些知识点记忆深刻,是常规的教师案例教学效果所难以比拟的。由于我强调这个课程的竞争性学习,学生们为了赢得高分,你争我赶、竞争激烈,学生投入、课堂精彩,形成了良好的课堂氛围。

(2)强调课堂设计,力争课堂和谐。

退耕还林退让的耕地是用来进行植被建设。教师将宝贵的课堂时间退让出来,这退出的时间也应该充分发挥功效,至少要强于教师讲课的功效。那么如何充分利用这些退出的时间呢?我觉得唯一的办法是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他们成为这部分时空的主人。

首先,充分了解、认识学生的个体差异。常说兴趣是学习的老师,所以摸清学生兴趣是关键。我曾经在小组作业时,给出十几个选题,让学生自由选题,发现题目的选择率差异很大,可能难易适中、趣味性强的选题学生比较有兴趣接受。

其次,不要让全班学生做同一个选题。因为这样学生的重复性高,课堂容易模式化,易丧失兴趣。课堂适宜采用流水化作业,每组作业都结合课程进程,有较大差异,这样不但可以扩大课堂涉及的知识半径,而让课堂有新鲜感。当然可以适当安排几组PK,增强竞争性。

第8篇:艺术概论知识点范文

动画产业与其他的产业一样,是知识、能力、高科技密集型的文化产业,这要求培养出的学生必须具备较深的文化底蕴和一定的综合能力水平。所以动画教育不仅仅是对技术的要求,而且还有艺术素质、文化知识等综合素质的要求,而目前各应用型本科院校未能根据市场需求去构建科学合理的课程框架,在课程设置上还存在着不完善或偏激现象,不能从学科的实用性上与市场接轨。

明确人才定位,调整课程设置方向。应用型动画人才的培养目标应定位在以就业为导向,培养具有较强的团队协作能力和职业修养,有一定的人文精神、较高的艺术修养和实践动手能力的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高素质应用型专业人才。课程的设置不能一味地侧重单纯的技术,也不能单纯地追求理论教育,而是要尽可能地把技术与理论相结合,形成完整统一的动画专业课程链,因此,人才的培养定位决定了课程体系的建立,动画专业课程在设置方向上可根据学校自身条件和外来条件的综合因素中,权衡利弊,选择自己的侧重点,重点发展,才能有的放矢。加强师资队伍的建设。动画教师是动画专业建设的主力军,是培养学生将来成才与否的保障者,更是高校动画专业生存和繁荣的根本,所以动画教师的素养及实际创作能力直接决定一个专业的成败。

虽说目前动画教育的师资还存在着严重的不足,但我们可以通过不同途径来改善,加强师资队伍的建设可以用“走出去,引进来”的方法解决。所谓“走出去”,就是鼓励一些有敬业精神、肯钻研的教师攻读硕士、博士或出国留学、研修,最大限度地为他们提供深造和提高的机会,还可通过加强与国内外知名的动画院校、权威的动画论坛和有影响的动画节等活动进行信息交流,提高教师对专业信息及新技术的把控能力;而“引进来”则是聘请社会上经验丰富的设计师进行不定期的讲学和指导,甚至可以把企业的实际项目带入课堂,指导学生参与实际项目制作,缩短学生学习与实际工作的距离。

加强动画专业课程建设与动画产业相结合。动画教育的基本理念是培养创造型的应用性人才,所以课程的建设应紧跟市场,应根据动画行业岗位的职业能力进行分解,去科学地构架。比如学生在接受了两年的基本理论和基础专业知识教育后,对动画的制作流程、造型上有一个系统的认识,然后在第三年中就有意识地引导学生确立自己的职业定位,并选用有实际创作经验的、有责任感的教师作各类学生的辅导者,在此过程中,把动画公司重要的生产环节和工序以模块的形式嵌入到课程设置中,让学生明确学习的目的和目标,使他们有侧重地进行专业学习,为将来的就业打下良好的基础。

注重动画专业课程建设构架的科学性。动画是集合绘画、数字媒体、电影、音乐、文学于一身的综合艺术门类。应用型高校动画专业人才培养的课程体系结构可分为通识平台课、专业基础课、专业理论课、专业技能课及专业拓展课五大块。课程的框架应紧紧围绕“培养具有扎实的理论基础、较强的创新能力与动手能力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的目标,形成适合应用型人才培养的课程体系。通识平台课。通识平台课强调培养学生的基础文化素质,形成良好的思想品质,拥有健康的体魄。开设的课程有: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形势与政策、大学英语、体育等。专业基础课。动画专业基础课是学习动画专业技能的基本条件,是通向动画后期技能学习的桥梁。重在培养学生的基础造型能力、计算机操作能力与动画专业基础,在基础课训练中要求同时穿插融入动画设计的表现元素,在课程设置中强调要提高学生对造型的把握能力和对美的认识能力,在今后的动画创作中能够更好地进行视觉语言的表达。

第9篇:艺术概论知识点范文

关键词:项目驱动,引导实践

Photoshop课程在艺术设计专业中的地位是非常重要的,它被广泛应用于广告、影视动画、游戏等领域。学习这门课程,有助于今后学生毕业,能够在广告公司、动漫公司、影视公司、网络公司等从事设计与制作工作。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中,主要是教师先进行示范,然后学生被动地进行模仿,这种模式导致的最终结果是学生只是单纯的模仿,而不知道为什么要使用这种工具去完成特定的任务。等到需要学生自己独自面对问题时,还是处在比较迷惑的状态。

针对这种情况,结合高职教育重视实践能力的特点,我觉得可以采用项目教学法来进行phoshop的教学,即采用项目驱动的方式,化被动为主动,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到整个教学过程当中,真正做到主动探索、勤于探究,提高自己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加强实践动手能力,以真实的项目或者是切实可行的虚拟项目作为载体,切实与企业的需求相接轨,培养出符合社会发展需要的专门人才。

一、课程目标设计

根据专业培养目标和企业的用人需求,我们可以将课程目标划分为三大块:能力目标、知识目标和素质目标,课程内容的展开紧紧围绕这三大目标进行。如能力目标包括能够熟练运用photoshop软件移动和缩放对象、能够熟练运用photoshop软件对视图进行控制、能够熟练运用photoshop软件进行抠图等,在完成项目的过程当中逐渐实现三大目标,这样的设计可以做到有的放矢。明确培养目标可以真正做到培养和输送技能型人才,符合高职教育的办学理念。

二、课程整体设计

整体的课程设计可以围绕一个真实的项目或者是具有可行性的项目展开,以“《CG》动漫杂志品牌设计”为综合贯穿项目为例,课程摘要的专门人才。整个综合贯穿项目被划分成六个子项目,包括:《CG》动漫杂志封面制作、《CG》动漫杂志宣传海报制作、《CG》动漫杂志网页制作、《CG》动漫杂志吉祥物制作、《CG》动漫杂志光盘制作和《CG》动漫杂志内页制作(综合训练),这六个子项目涵盖photoshop的所有的知识点,包括移动工具、自由变换命令、亮度/对比度、叠加模式、背景图层与普通图层的转化等,完成整个《CG》动漫杂志品牌设计,每个子项目又可以看作一个独立的任务,例如《CG》动漫杂志封面制作,通过此子项目的制作,可以掌握装饰文字的制作、底纹制作、圆点图案制作等。

项目教学的目的是为了使学生在进入photoshop学习之前,就明确目标,从而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学生愉快主动地去学习。老师只是扮演一个引导者的角色,去启发和诱导学生,让学生学会独立思考、勇于探索,这样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老师不是一开始就将任务的步骤进行示范,学生再单纯进行模仿,而是给出任务或者提示,引导学生去完成任务。学生在探索过程中遇到难题的时候,老师应及时给予帮助。另外,每位学生的潜质是不一样的,每个人的特点也不尽相同,可以结合自身特点,主动进行探索,提高自学能力。

另外,整个项目就是一个完整的设计流程,大家在项目的完成过程当中,可以掌握整个设计流程的制作,因为整个流程就是一个真实的环境,只不过是把地点从企业搬到学校,这对今后学生踏入工作岗位有很大帮助,能够使学生成功完成角色转换,在未来的工作岗位上做到得心应手。学习photoshop软件的最终目的是为了能够将所学用到以后的工作岗位上,所以要紧密结合专业特点和社会需求来安排课程设计,以达到真正的学以致用的目的,而不是为学习软件而学习软件。

三、课程的整体导入设计

1、安排机位、讲解机房纪律

2、自我介绍

3、展示课程总体目标:通过本课程的讲授和实践,提高学生的软件应用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使学生能够使用PHOTOSHOP软件进行平面设计制作,从而培养适合社会发展需要的广告设计人才。告知课程进程表

4、告知考核方式

5、进入第一个子项目的学习

总之,我们可以打破传统的教学模式,采用真实的实战项目或者是具有可行性的项目来学,在完成项目的过程当中,加深学生对所学知识的印象,对学生完成的作品给予评价,并强调其中重难点的地方。如果是真实的实战项目,学生完成的优秀作品可以直接拿来商用。另外,学生在这个过程当中,也可以培养团队合作精神和设计创新能力。

参考文献

[1]靳埭强.文化产业与艺术设计教育.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年7月

[2]尹定邦.设计学概论.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2004年6月

[3]贾否,路盛章.动画概论.北京播学院出版社,2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