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电算化会计发展现状范文

电算化会计发展现状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电算化会计发展现状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电算化会计发展现状

第1篇:电算化会计发展现状范文

关键词:企业会计;电算化;会计软件

中图分类号:F23文献标识码:A

一、我国企业会计电算化发展现状

(一)对会计电算化的认识还不到位

1、一些企业领导缺乏对实施会计电算化重要意义的认识。会计电算化是会计进入信息化的基础,是时展的必然,是今后企业决策的重要依据,是会计体制改革的突破口。

2、有的观点则认为电算化仅仅是“以机代账”,软件只需一次投入即可,出现了只重视硬件换代,不注意软件升级的情况。从386、486、一直到奔腾I、II,机型换几次,但财务软件仍停留在“古老”的FoxBASE开发的DOS版上。

3、由于一些财务负责人对电算化管理很陌生,只习惯于手工记账的管理,尤其对会计电算化的保密性、安全性存在空白,因而对会计电算化数据可靠性发生质疑,造成不会管、不敢管的混乱局面,严重影响了会计电算化的普及和推广。

(二)电算化基础管理工作十分薄弱。目前,我国建立在手工操作条件下会计基础工作的管理还存在着很多不足,一些中小企业内部控制也不是十分完善。会计电算化虽然在很大程度上减轻了会计人员的工作量,由于基础工作薄弱,建立在此基础上的电算化管理也就带来了许多新的要求和新的问题,导致手工与计算机并行时间过长,增加了会计人员工作量。

(三)缺乏会计电算化专业人才。由于会计电算化涉及会计和计算机两种专业知识,在岗的会计人员虽经过计算机等级培训,但与实际要求水平还有较大差距。

1、会计人员知识不全面。许多年龄较大的会计人员对会计业务比较熟悉,但对计算机知识了解有限,而年轻人则相反。

2、计算机培训教材老化。计算机技术发展很快,软件操作系统也有质的变化。而现在的教材多为几年前的,所介绍的知识陈旧、实用性不强,经过这样的培训并通过考试的人员实际操作能力就可想而知了。

3、缺乏对会计人员的再培训和定期考核。

(四)会计软件存在缺陷

1、安全性与保密性差。许多软件缺乏操作日志记录功能,对操作人、操作时间和操作内容没有具体记录,出现问题不便于追究责任。另外,数据库缺少必要的加密措施,可以很方便地从外部打开修改。还有一些商业软件为了占领市场,为用户提供修改以前年度账目等功能。这些都为会计资料的真实可靠埋下了隐患。

2、各核算模块缺乏衔接。总账、固定资产、工资等模块间数据不能顺利地相互传递,以实现自动转账、相关查询等功能,不能做到“无缝连接”,因此也就无法充分发挥计算机在数据处理上的先进性。

二、会计电算化系统功能的完善

(一)重新构建企业全局的数据库。通过对企业采购、设备、生产、库存、运输、财务、人事等需求作全面分析,重组原有的信息资源,建立全局共享的数据模型。这是企业信息化的基石和关键的成功因素。系统集成应该以数据为中心,系统内部各职能部门之间以及同外部的信息交流,都应该以设计良好的全局共享数据库为基础。

(二)注重分析,系统完善,按统一规划进行。完善会计电算化系统的目的是为经营控制和管理决策提供及时而可靠的信息,因此在做系统分析时,应当明确企业的主要经营控制和管理活动,清晰地掌握企业的控制和管理活动所需的数据或信息数据应用的流程,了解它们与财务目标的关系,使完善后的系统不会偏离整体设计,同时也避免各个控制和经营活动部门分别建立自身的信息系统而造成数据管理混乱、资源浪费、功能重复,便于建立一个优化的、综合的会计电算化信息系统。

(三)选择适用的设计技术。企业会计电算化系统在系统结构设计上应选择流行的模块化、标准化、网络化技术,应当使系统既具有联网实时处理又具有单机批处理的灵活性。

(四)加强系统完善的管理控制,充分调动系统开发人员的积极性。开发完善会计电算化系统是一项非常复杂的工作,企业财会人员和管理人员应积极参与配合,主动出谋划策。同时,分阶段对开发完善工作进行监督检查和评价,奖惩优劣,充分调动开发人员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并且要从不同的角度、用不同的方法对会计电算化系统进行调试。在评价会计电算化系统的同时,应善于发现问题和错误,对存在的问题及时解决,完善处理。

总之,企业应从内部加强管理的同时积极采取技术措施,从而完善会计电算化系统功能。

三、解决关键问题的方法

(一)进一步完善会计电算化配套法规。随着财务软件功能的不断增加与会计电算化的普及,针对会计电算化工作出现的新问题,对现有的相关法规进一步补充和完善,通过准则类法规对会计电算化进一步约束,使会计电算化工作规范化。细化对商品化软件的评审规定,杜绝软件的非法功能。

(二)建立健全一整套电算化模式下的规章制度,形成良好的内控环境。这些内控制度的建立应遵循以下原则:

1、不兼容权限必须分离原则。即对电算化权限严格控制,系统操作员以外的操作人员只享有操作权限。

2、相互制约原则。加强对电算化系统数据输入、处理、输出的控制。明确管理员、操作人员、维护人员的职责范围。

3、安全、保密原则。安全主要是对软硬件,文档的安全检查保障控制。保密主要是对存取权限进行控制,设置多级保密措施。

4、内部防范原则。主要是针对个别人容易出现的垄断现象以及对系统管理人员的监管控制问题进行防范。所有这些都是制定会计电算化规章制度必须加以考虑的问题。

第2篇:电算化会计发展现状范文

1.经济冲突

商品化软件带着浓重的经济意识早在几年前就粉墨登场了,一个企业要实现会计工作电算化,经多方选择,最后敲定某一商品化软件,然后出资购入,经过一段时间的运行,财务人员已较熟练的掌握该软件的操作,随着社会的发展,经济业务的繁多,财务管理的需要,企业要加强会计电算化的作用,这时已有的软件已不能满足需求,成为羁绊。虽然此时的软件公司也在不断的适应市场,改进完善自己软件的功能,然而其目光往往巡视着新的用户,因为那里有利润更丰厚的市场,老的用户如果要在深度和广度上发展电算化事业,或是升级已使用软件的版本,或是将本单位的发展需求向软件公司提出,希望其能给予针对性的设计,那么无疑又是一笔费用支出,财务人员又要重新适应新的版本,重新经历软件的调试、需逐渐熟悉的缓慢过程。

2.软件开发所依托的基本信息来源的局限性目前,市场上无论是通用型还是专业版财务软件,其信息采集都有较大的局限性,而其所开拓的市场却非常大,对于财务工作来说,即使是相同的行业,不同的单位在核算上的方法也不尽相同,对电算化水平的要求也不一致,因此用户在选择软件时所看到的软件公司对该软件某些功能的演示,经过本单位的具体应用才,发现有很大的差异,不能适应本单位的核算特点,即使软件公司根据用户要求进行了部分改动,其软件模式的大局已定,很难尽如人意,用户只能放弃该功能的利用,最终影响了企业电算化的效率。

3.会计电算化信息资源不能共享现阶段的电算化发展只是局限在孤立系统的普及和应用上,会计信息共享方面的发展非常欠缺。反观我国电算化发展的十余年,每一个基本利用计算机代替手工记账、报表等基本会计核算的单位,几乎都同时拥有几套报表程序,满足不同部门对本单位会计信息的需要。由于各商品软件发展的孤立性,决定了各软件之间很难对同一数据进行解读、转移,另外各软件的使用者,出于各自的需要来选择适合自己的软件,对于企业来说,只能对同一数据重复录人,以满足不同的需要。另外,财务部门是对企业经营活动最终成果的核算部门,其会计信息的积累过程与其他业务部门统计信息是密切相关截然不可分的,然而工资核算系统无法直接利用人事劳资管理系统数据;材料核算不能享用物资供应部门的数据资料。凡此种种,这不仅仅是对人力和设备资源的浪费,更严重的是它增加了数据的差错率,降低了会计信息利用的时效性,影响了会计电算化的发展。

4.人员问题财务工作专业性很强一个称职的财务工作者需要扎实的专业知识和丰富的实践经验。会计电算化发展的今天,对财务人员又提出了新的挑战,既对计算机知识的掌握。目前,各专业院校都设置了会计电算化课程,培养了大批的复合型人才。然而在财务工作的实际岗位上,正处在人才的青黄不接时期,老的财务人员不能适应会计电算化发展的需要,新的财务人员没有足够的实际经验应对日益复杂的帐务处理,即使有一部分人通过会计电算化的考试也只是掌握了一些对计算机的基本应用,不能灵活运用软件满足工作需要,遇到超出范围的问题,只能找软件的维护人员,而维护人员又基本是计算机专业出身,对财务知识知之较少或是一窍不通,双方不能很好地配合,这也是制约电算化发展的原因。

二、解决方案

基于以上原因,本人认为应从以下几方面考虑解决方案:

1.商品化软件对其用户应一包到底商品化软件的开发自然是出于经济目的,如果我们要求商品化软件对用户一包到底是否影响了其经济利益,不会的。做为软件公司为了拥有更广阔的市场,应高瞻远瞩,摒弃狭隘的市场观和短视行为,不能放弃老用户,应加强售后服务,与用户建立密切的合作关系,通过老用户对其软件实际运用中发现的问题及用户根据发展需要提出的新要求,不断的完善自己的产品,推出升级版本满足市场需要,同时用新的软件回报老的用户曾经给予的经济及信息反馈的支持,解除用户的后顾之忧,及时为软件公司提供一手资料。避免了软件开发人员因信息采集范围局限性以至纸上谈兵,致使软件实用性差,使用问题多。而且售后服务、承诺兑现情况及老用户的满意程度也是新的用户对该公司信誉考核的关键。

第3篇:电算化会计发展现状范文

中图分类号:E232.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一、会计电算化存在的问题

我国电算化事业起步较晚,人们的思维观念还未充分认识到电算化的意义及重要性。多数单位电算化都是应用于代替手工核算,仅仅是从减轻会计人员负担、提高核算效率方面入手,根本未认识到建立完整的会计信息系统对企业的重要性,使现有会计提供的信息不能及时、有效地为企业决策及管理服务。

(一)思想认识不足会计电算化工作是一项庞大的系统工程,在发展过程中有许多工作要做,有许多问题要及时解决,否则将严重阻碍我国会计电算化向更深层次发展。由于传统的手工记账方式长期被人们所接受,对会计电算化数据的可靠性持怀疑态度。会计人员在面对新生事物的时候采取自我保护的抵制态度,这无疑是对会计电算化的推广造成负面影响。

(二)会计人员素质不高

目前,单位上的会计人员在计算机技能方面素质较差,他们只能机械性的使用财务软件。对计算机的软硬件知识了解甚少,一旦计算机出现故障,就束手无策。虽然商家在安装会计软件时都作了系统的培训,但是部分会计人员由于接收能力较差,在上机时经常出现误操作,一旦出错,可能就会使自己很长时间的工作成果付诸东流,使系统数据丢失,严重的导致系统崩溃。

(三) 会计信息系统的安全性、保密性较差

财务上的数据,是企业的绝对秘密,在很大程度上关系着企业的生存与发展。就目前软件厂家来说,真正研究数据保密问题的厂家屈指可数。所谓的加密,也无非是对软件本身的加密,防止盗版。另外在进入系统时加上些诸如用户口令、声音监测、指纹辨认等检测手段和用户权限设置等限制手段,不能真正起到数据的保密作用。会计人员可能对财务系统不熟悉、不精通,所以会在保密性方面疏忽大意,安全性上,更是不尽人意,系统一旦瘫痪,或者受病毒侵袭,或者突然断电,很难恢复原来的数据。 (四)财务报表项目的不确定性和确定性的逻辑混乱

由于估计和判断的客观存在,“不确定性”充斥着整个会计处理流程。以资产的定义(某一特定的主体由于过去的交易和事项而获得和控制的可能的未来的经济利益)为例,可能一词本身就含有不确定性,然而,各项资产却以非常确定的单一数字体现在资产负债表之中。事实上,只要现行财务会计模式下的确认以权责发生制为主,则财务会计处理过程中的估计和判断就不可避免。会计人员将零散的会计数据经过确认、记录和计量程序最终汇总为单一的数字。而会计信息使用者又将其按照自己的需要分解组合,这对整个社会资源造成了一种巨大的浪费。

二、实现会计电算化发展的对策认识

(一)加强会计电算化的认识

加强对会计电算化的认识包括两个方面:

一是认识到会计电算化有着具大的作用,它能提高会计数据处理的实效性和准确性,提高会计核算的水平和质量,减轻会计人员的劳动强度,提高经营管理水平,从而推动会计技术,方法,理论创新和观念更新,促进会计工作的进一步发展。只有当深入认识到会计电算化的作用,才能激起更多人使用电算化的意识。

二是指对会计电算化专业知识的认识,即怎么样使用电算,才能使结果达到最佳。

(二)完善会计电算化的配套管理制度

人才培养是会计电算化工作顺利发展的关键,加强会计电算化专业人才培养。由于会计电算化是一门集管理学、会计学、信息学、计算机操作于一体的技术,特别是对人才的会计与计算机知识要求较高。因此,要加强对这类人才的培养,把这些知识溶于实际操作当中,虽然大多数会计人员已接受计算机等级培训,但与实际应用能力要求还有较大差距。并且对这些人才的培训不能进行一两次,当操作人员考试合格就停止了,会计电算化是不断发展的,培训也应该是不间断的,对财会人员的培训要形成制度化,会计电算化培训工作,要有计划、有重点、有步骤地进行。

建立会计电算化操作管理制度,主要包括:

对会计人员所使用会计软件的操作工作内容和权限进行严格规定,必要时设定密码,杜绝未经授权人员操作会计软件。

2.会计人员对资料与数据等进行录入计算后,要进行登记。

3.根据各单位、部门的实际情况,由专人保存必要的会计上机操作记录,记录操作人、操作时间、操作内容、故障情况等内容。

(三)加强对工会计算化的投入,使其实现信息化、网络化

电算化不光是把会计从手算记帐变成用电及操作记帐,它更是要实现统一信息化联网,朝着网络化、信息化方向发展。这样各所在企业的工资总额、缴纳经费、员工人数等信息还能实现数据共享,有利于上级工会对整体工作的的查询、监督,以及对下一步工作的安排部。

(四)加强软硬件建设的完善

目前我国使用的软件由于各个行业的特点和性质不相同,功能和作用有所不同。为了便于更好地适应会计电算化的发展,势必要对现有的硬件设施进行完善。在这里,硬件设备的完善是只对计算机磁盘、CPU、内存等硬件进行完善,提高计算机运行的速度,保障计算机的质量,使我们的会计人员在运用计算机工作的时候,能够顺畅自如地工作,不会时常出现电脑死机的情况,不容易造成数据的丢失。而软件建设的完善着重指对会计软件的升级,会计软件是不断更新发展的,因此,各部门、单位对会计软件要不断地更新升级,掌握最新的软件操作方法,使会计工作有序地开展。

硬软件的完善可以通过建立计算机硬件、软件和数据管理制度来实现,主要内容包括:

保证机房设备安全和计算机正常运行是进行会计电算化的前提条件,要经常对有关设备进行保养,保持机房和设备的整洁,防止意外事故的发生。

2.确保会计数据和会计软件的安全保密,防止对数据和软件的非法修改和删除; 对磁性介质存放的数据要保存双备份。

3.对正在使用的会计核算软件进行修改、对通用会计软件进行升版和计算机硬件设备进行更换等工作,要有一定的审批手续;在软件修改、升版和硬件更换过程中,要保证实际会计数据的连续和安全,并由有关人员进行监督。

4.健全计算机硬件和软件出现故障时进行排除的管理措施,保证会计数据的完整性。

(五)加速电算化审计发展

计算机审计包括对计算机财务软件的审计和系统数据的审计。会计电算化和审计电算化是密不可分的,两都是紧密联系、相互作用的,会计的电算化导致了审计电算化,如果没有审计的电算化,电算化会计便无法推动监督与控制。因此,为了促进电算化会计事业的稳步持续发展,电算化审计必须进一步加强。

总之,以上就是我对电算化现状的几点认识,同时我相信实现了以上的几点决策,我们将会从电算化从根本上解放生产力来真正的提高会计的工作效率。

参考文献:

[1]赵晖.治理会计在我国应用的现状及其创新发展[J].会计之友

第4篇:电算化会计发展现状范文

(一)对会计电算化的认识还不到位

1、一些企业领导缺乏对实施会计电算化重要意义的认识。会计电算化是会计进入信息化的基础,是时展的必然,是今后企业决策的重要依据,是会计体制改革的突破口。

2、有的观点则认为电算化仅仅是“以机代账”,软件只需一次投入即可,出现了只重视硬件换代,不注意软件升级的情况。从386、486、一直到奔腾I、II,机型换几次,但财务软件仍停留在“古老”的FoxBASE开发的DOS版上。

3、由于一些财务负责人对电算化管理很陌生,只习惯于手工记账的管理,尤其对会计电算化的保密性、安全性存在空白,因而对会计电算化数据可靠性发生质疑,造成不会管、不敢管的混乱局面,严重影响了会计电算化的普及和推广。

(二)电算化基础管理工作十分薄弱。目前,我国建立在手工操作条件下会计基础工作的管理还存在着很多不足,一些中小企业内部控制也不是十分完善。会计电算化虽然在很大程度上减轻了会计人员的工作量,由于基础工作薄弱,建立在此基础上的电算化管理也就带来了许多新的要求和新的问题,导致手工与计算机并行时间过长,增加了会计人员工作量。

(三)缺乏会计电算化专业人才。由于会计电算化涉及会计和计算机两种专业知识,在岗的会计人员虽经过计算机等级培训,但与实际要求水平还有较大差距。

1、会计人员知识不全面。许多年龄较大的会计人员对会计业务比较熟悉,但对计算机知识了解有限,而年轻人则相反。

2、计算机培训教材老化。计算机技术发展很快,软件操作系统也有质的变化。而现在的教材多为几年前的,所介绍的知识陈旧、实用性不强,经过这样的培训并通过考试的人员实际操作能力就可想而知了。

3、缺乏对会计人员的再培训和定期考核。

(四)会计软件存在缺陷

1、安全性与保密性差。许多软件缺乏操作日志记录功能,对操作人、操作时间和操作内容没有具体记录,出现问题不便于追究责任。另外,数据库缺少必要的加密措施,可以很方便地从外部打开修改。还有一些商业软件为了占领市场,为用户提供修改以前年度账目等功能。这些都为会计资料的真实可靠埋下了隐患。

2、各核算模块缺乏衔接。总账、固定资产、工资等模块间数据不能顺利地相互传递,以实现自动转账、相关查询等功能,不能做到“无缝连接”,因此也就无法充分发挥计算机在数据处理上的先进性。

二、会计电算化系统功能的完善

(一)重新构建企业全局的数据库。通过对企业采购、设备、生产、库存、运输、财务、人事等需求作全面分析,重组原有的信息资源,建立全局共享的数据模型。这是企业信息化的基石和关键的成功因素。系统集成应该以数据为中心,系统内部各职能部门之间以及同外部的信息交流,都应该以设计良好的全局共享数据库为基础。

(二)注重分析,系统完善,按统一规划进行。完善会计电算化系统的目的是为经营控制和管理决策提供及时而可靠的信息,因此在做系统分析时,应当明确企业的主要经营控制和管理活动,清晰地掌握企业的控制和管理活动所需的数据或信息数据应用的流程,了解它们与财务目标的关系,使完善后的系统不会偏离整体设计,同时也避免各个控制和经营活动部门分别建立自身的信息系统而造成数据管理混乱、资源浪费、功能重复,便于建立一个优化的、综合的会计电算化信息系统。

(三)选择适用的设计技术。企业会计电算化系统在系统结构设计上应选择流行的模块化、标准化、网络化技术,应当使系统既具有联网实时处理又具有单机批处理的灵活性。

(四)加强系统完善的管理控制,充分调动系统开发人员的积极性。开发完善会计电算化系统是一项非常复杂的工作,企业财会人员和管理人员应积极参与配合,主动出谋划策。同时,分阶段对开发完善工作进行监督检查和评价,奖惩优劣,充分调动开发人员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并且要从不同的角度、用不同的方法对会计电算化系统进行调试。在评价会计电算化系统的同时,应善于发现问题和错误,对存在的问题及时解决,完善处理。

总之,企业应从内部加强管理的同时积极采取技术措施,从而完善会计电算化系统功能。

三、解决关键问题的方法

(一)进一步完善会计电算化配套法规。随着财务软件功能的不断增加与会计电算化的普及,针对会计电算化工作出现的新问题,对现有的相关法规进一步补充和完善,通过准则类法规对会计电算化进一步约束,使会计电算化工作规范化。细化对商品化软件的评审规定,杜绝软件的非法功能。

(二)建立健全一整套电算化模式下的规章制度,形成良好的内控环境。这些内控制度的建立应遵循以下原则:

1、不兼容权限必须分离原则。即对电算化权限严格控制,系统操作员以外的操作人员只享有操作权限。

2、相互制约原则。加强对电算化系统数据输入、处理、输出的控制。明确管理员、操作人员、维护人员的职责范围。

3、安全、保密原则。安全主要是对软硬件,文档的安全检查保障控制。保密主要是对存取权限进行控制,设置多级保密措施。

4、内部防范原则。主要是针对个别人容易出现的垄断现象以及对系统管理人员的监管控制问题进行防范。所有这些都是制定会计电算化规章制度必须加以考虑的问题。

(三)会计软件的开发。由于目前我国多数企业实施电算化还属初级阶段,会计软件的开发应立足于会计人员素质的现状,尽力开发“傻瓜型”软件,简化操作和去掉不必要的功能。建立起完善的会计软件服务体系,对用户使用中存在的问题及时解决,并针对用户反馈的意见和要求对软件进行修改和完善。

第5篇:电算化会计发展现状范文

关键词:前提;审计内容;审计程序

一、会计电算化条件下,审计工作开展的前提(一)提高电脑应用水平和审计业务素质在会计电算化条件下,审计工作能否顺利进行取决于审计人员的计算机技能、网络知识和较系统的审计理论等多方面的综合运用水平。在会计电算化条件下,不懂得电脑的审计人员因审计数据的异化就无法有效地进行审计;不懂得电算化会计系统的特点和风险就不能识别和审查其内部控制;不懂得使用计算机,就无法对计算机内存储的会计资料进行审查或利用计算机进行审计。这就要求审计人员不仅要具备会计、审计理论和会计实务知识,而且要掌握计算机和电算化会计方面的知识和技能。由于会计电算化在不断向前发展,审计人员必须经常更新知识结构,以适应新形式下新技论文术应用的企业审计工作的需要。(二)引进审计电脑辅助软件在会计电算化条件下,会计资料的归集和反映与手工处理系统时发生了巨大变化,使得传统的内部安全控制方式有所减弱,这就要求引进电脑辅助软件的应用,完善企业内部控制职能。审计电脑辅助系统较之于会计电算化系统,二者既有联系又相互独立。会计电算化系统主要是为企业内部的管理人员提供财务信息,审计电脑辅助系统主要是辅助审计人员完管理会计软件商品化通用化比较困难,只能有针对性地开发研究。但是,管理会计电算化是以财务会计电算化为基础的,因为它们的数据同源,财务会计电算化能为管理会计电算化提供所需的财会信息。因此,企业应在实现财务会计电算化的基础上不失时机地推进管理会计电算化,解决管理会计手工操作难的问题,这样才能促进管理会计在企业中的推广应用,真正实现会计的核算职能、管理职能和控制职能。同时,也为企业管理信息系统的开发奠定扎实的基础。(五)在发展电算化会计的同时更要重视对电算化审计的研究,使二者相互配合相互促进,共同发展特别在网络时代,网络技术的应用给电算化审计的发展带来了契机与挑战,网络时代审计的创新远远不应局限于审计对象、审计技术、审计业务上,应是整个审计理论框架与实务的全方位的创新。网络时代号召审计理论和实务工作者,在互联网连接起来的全球化经济中,掌握现代化信息技术(包括计算机技术、通信技术、信息处理技术),对网络时代的审计创新进行全方位的开拓,以保证与电算化会计的发展同步。(六)随着管理会计电算化的发展,财务软件智能化必将提到议事日程上来利用决策支持系统,在系统中除了设计有数据库外,还有方法库,其中预先放置了各种决策方法,可以快速运用这些决策方法处理数据库中的数据,得出在不同决策方法下的系统运行结果,从而为用户得出决策提供参考信息。从理论上未说,如果方法库中放置了足够多的方法,那么,系统便能提供足够多的决策帮助。(七)加强网络环境下电算系统的管理设立防火墙、电子密钥,采用网上公证,分高监控与操作等办法来实现系统内部的有效牵制。

三、会计电算化的发展要顺应信息时代潮流(一)会计电算化向网络化的进一步发展会计软件的网络化目前大多限于局域网,信息传输的范围小,制约电算化会计效能的发挥,未来的电算化会计将向着广域网的方向发展,信息传输范围大大增加,使会计数据的异地共享成为可能。会计电算网络化将从原来企业内部的会计信息共享,上、下级单位之间的财务信息的传递转变到与外部相关机构的信息共享、与全世界进行信息交流。网络会计环境是一个集供应商、生产商、经销商、用户和银行等机构为一体的网络体系。(二)会计电算的发展要适应电于商务发展的要求电子商务指利用计算机网络和各类电子工具进行的一切商业贸易活动。电于商务是21世纪贸易方式发展的方向:企业经济活动中的业务数据能够自主地进行双向交流,企业建设自己的电子账簿和电于银行账户划拨资金,企业采购、发货可以通过网络直接进行确认。它正以其低成本、高效率等特征吸引着大多数企业。电算化会计就是要充分利用计算机及网络技术,从不同的来源和渠道收集企业经营活动中的会计数据、会计资料,按照经济法规和会计制度的要求予以存储、加工,并生成会计信息,向企业内外部各方面传递,以帮助信息使用者改进经营管理,加强财务决策和有效控制经济活动。在网络时代,电算化会计在实现其基本目标的基础上将顺应电子商务的发展。(三)会计电算化新领域———在线财务报告在线报告是指企业在国际互联网上设置站点,向信息使用者提供定期更新的财务报告。其特点是利用国际互联网作为传播媒体,将网络页面数据采用“超文本”的形式,增强了会计信息的时效性、交互性。在线报告的出现改变了传统的财务报告顺序结构,它的各个组成部分之间建立了超链接,人们可以借助相关链接主动而迅速地搜寻所需信息,企业还可根据不同用户的要求提供更加个性化的财务报告。在线报告改变了信息披露方式。由于信息链的建立并不局限于财务信息本身,其范围可以覆盖所有与企业经营有关的方面,提高了不同信息处理部门之间信息资源共享的程度。在线报告在美国应用较为广泛,从其现有的在线报告来看,它们往往不是作为一个独立的部分出现在互联网上,而是融合于整个企业的经营情况介绍之中,与各种营销统计数据及其他非数量化信息一起向关心企业的公众展示企业的综合经营情况,有利于准确地把握企业的财务脉搏以及业务活动。总之,在线报告实现了会计信息的实时追踪,便于财务报告的需求者及时掌握相关企业的第一手资料,为本企业的理性决策提供了方便,实现了企业的在线管理,并利于会计信息系统的社会监督和政府监督。二、会计电算化条件下的审计内容电算化会计系统与手工会计系统不同,它是由会计数据体系、计算机硬件和软件以及系统工作和维护人员组成,所以电算化会计的审计内容与手工会计系统也存在着较大的差别,电算化会计审计的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内容:(一)对会计电算化系统的内部控制的审计一方面是企业的内部控制能在多大程度上确保会计电算化系统中会计记录的正确性和可靠性,如输入、输出的授权控制,业务处理的审核等;另一方面是内部控制的有效执行能在多大程度上保护资产的完整性。通过以上两方面的评价,可以判断企业内部控制系统能在何种程度上防止或发现会计报表中的错误及经营过程的舞弊。(二)对会计电算化系统程序的审计会计电算化系统的核心就是会计软件,程序质量的高低直接决定了会计电算化系统整体水平的高低,在这部分里主要审计会计软件程序对数据进行处理和控制的及时性、正确性和可靠性,以及程序的纠错能力和容错能力。会计软件程序的审计可采用通过计算机审计的方法及利用计算机辅助审计中的数据转换功能的方法来完成。(三)对会计电算化系统的处理对象即会计数据的审计会计数据处理的真实性、正确性、可靠性,直接影响到会计信息的真实性、正确性和可靠性,所以这一部分的审计是至关重要的,审计人员可采用抽查原始凭证与机内凭证相对比,抽查打印日记账和机内日记账相核对等方法,同时也可采用利用计算机辅助审计软件的功能来完成审计,从而降低审计风险。三、会计电算化条件下的审计程序按照《审计法》的规定,一般审计程序可分为四个阶段,即准备阶段、实施阶段、审计结论和执行阶段、异议和复审阶段。电算化会计审计结合自身的特殊要求,运用本身特有的方法也可以分为这四个阶段。(一)准备阶段在此阶段主要是初步调查被审计单位会计电算化系统的基本状况并拟定科学合理的计划,一般包括以下主要工作。1.调查了解被审计单位电算化系统的基本情况,如电算化系统的硬件配置、系统软件的选用、应用软件的范围、网络结构、系统的管理结构和职能分工、文档资料等。2.与被审计单位签订审计业务约定书,明确彼此的责任、权利和义务。3.初步评价被审计单位的内部控制制度,以便确定符合性测试的范围和重点。4.确定审计重要性,确定审计范围。5.分析审计风险。6.制定审计计划。在审计计划中除了对时间、人员、工作步骤及任务分配等方面作出安排以外,还要合理确定符合性测试、实质性测试的时间和范围,以及测试时的审计方法和测试数据。(二)实施阶段实施阶段是审计工作的核心,也是电算化审计的核心。主要工作是根据准备阶段确定的范围、要点、步骤、方法,进行取证、评价,综合审计证据,借以形成审计结论,发表审计意见。实施阶段的主要工作应包括以下两个方面的内容。1.符合性测试。进行符合性测试应以系统安全可靠性的检查结果为前提。如果系统安全可靠性非常差,不值得审计人员信赖,则应当根据实际情况决定是否取消内控制度的符合性测试,而直接进行实质性测试并加大实质性测试的样本量。在会计电算化系统的符合性测试项目中,主要内容应该是确认输入资料是否正确完整,计算机处理过程是否符合要求。如果系统安全可靠性比较高,则应对该系统给予较高的信赖;在实质性测试时,就可以相应地减少实质性测试的样本量。2.实质性测试。实质性测试应该是对被审计单位会计电算化系统的程序、数据、文件进行测试,并根据测试结果进行评价和鉴定。进行实质性测试须依赖于符合性测试的结果,如果符合性测试结果得出的审计风险偏高,而且委托人有利用会计电算化系统进行舞弊的动机与可能,并且委托人又不能提供完整的会计文字资料,此时审计人员应考虑对会计报表发表保留意见或拒绝表示意见的审计报告。进行实质性测试时,可考虑采用通过计算机和利用计算机进行审计的方法,具体包括:(1)“测试数据法”,就是将测试数据或模拟数据分别由审计人员进行手工核算和被审计单位电算化系统进行处理,比较处理结果,作出评价;(2)“受控处理法”,就是选择被审计单位一定时期(最好是12月份)实际业务的数据分别由审计师和会计电算化系统同时处理,比较结果,作出评价。3.利用辅助审计软件直接审查会计电算化系统的数据文件。审计人员可利用通用或专用审计软件直接在会计电算化系统下进行数据转换,数据查询,抽样审计,查账,账务分析等测试,得出结论,作出评价。(三)审计结论和执行阶段审计人员对会计电算化系统进行符合性测试和实质性测试后,整理审计工作底稿,编制审计报告时,除对被审单位会计报表的合理性、公允性、一贯性发表意见,作出审计结论外,还要对被审单位的会计电算化系统的处理功能和内部控制进行评价,并提出改进意见。审计报告完成后,先要征求被审单位的意见,并报送审计机关和有关部门。审计报告一经审定,所作的审计结论和决定需通知并监督被审单位执行。(四)异议和复审阶段被审单位对审计结论和决定若有异议,可提出复审要求,审计部门可组织复审并作出复审结论和决定。特别是被审单位会计电算化系统有了新的改进时,还需组织后续审计。总的来看,随着会计电算化的快速发展,同样要加快审计电脑辅助软件的引用和应用,努力提高审计人员的会计电算化及审计电脑辅助软件的应用水平。及时地、准确地、全面地对企业的财务信息和业务信息作出审核和评价,监督企业管理和经营活动,使其得以良性运行和发展。

【参考文献】

[1]张朝晖.电算化环境下会计人员的困惑和思考[J].工业会计,2003,(5).

第6篇:电算化会计发展现状范文

【关健词】企业网络财务会计;存在问题及对策

新形势下,随着国际互联网络的发展。电子商务广泛兴起。为适应时代需求,会计理论界和实务界对开展网络财务会计进行了广泛研究和积极探索。网络财务会计,是指基于网络技术。能够在Illtenlet环境下整合使用,不仅具备传统财务软件的基本功能而且还能够支持远程联网处理,支持电子商务和网上理财服务的财务管理软件系统。本文就网络财务会计发展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探讨,并就存在问题提出对策。

一、网络财务会计实施的重要性

一是,新形势下,为了及时、准确地提供经营管理所需要的会计信息。不少企业相继建立了电算化会计信息系统。这种方式,投入少、见效快,使用维护容易到位,不过也有其致命弱点。大多数企业在对会计信息系统电算化的好处予以认可的同时。往往忽视了它在存在的巨大风险;二是随着我国会计核算制度的进一步国际化,国外会计软件对我国会计制度的适应性明显增强。会计制度和会计准则的变化,将对会计电算化以及其内部控制提出新的要求。三是适应互联网时展趋势。网络下的会计电算化系统很有可能遭受非法访问甚至黑客或病毒的侵扰。这种攻击可能来自于系统外部,也可能来自系统内部。而且一旦发生将造成巨大的损失。所以,加强网络会计电算化系统内部控制是十分重要。

二、网络财务会计发展所面临的问题

(一)重视账务功能,忽视管理功能。

首先,许多企业领导者仅把网络会计电算化当作树立企业形象的一种手段,看不到其对会计职能、企业管理方法和管理流程的深刻影响;其次,企业选择的财务软件内容简单、功能不全,没有针对本企业自身的管理要求和运行模式,对会计信息系统进行相应的设置和调整,没有充分发挥会计电算化加强财务管理的功能。

(二)网络会计电算化的信息安全存在漏洞

目前,大多数单位会计电算化工作中所采集的原始凭证都是纸张数据,而这些原始凭证在手工输入过程中有可能出现差错又未能审核出来,再者纸张凭证本身的真实性及信息的完整性也要打个问号。这些问题都是因原始凭证未能电子化而产生的。许多会计电算化单位没有严密的基础管理工作制度。会计电算化岗位没有严格权限限制,操作员密码公开或不设密码,为越权使用和篡改数据留下隐患。随着网络经济时代的到来,电子符号代替了会计数据,磁介质代替了纸介质,网络下的会计信息系统很有可能遭受黑客或病毒的侵扰,财务信息面临安全风险。

(三)网络会计人员的操作风险。它是由于操作规程不规范和操作人员防范意识不强造成的。例如.网络会计人员对网上下载的电子邮件或会计信息资源不做安全技术检查和测试:用个人生日或单位电话号码作为密码好记也好破译。安全性较差。另外,还存在网络会计人员对会计数据的非法访问、篡改、泄密和破坏等风险。

(四)黑客人侵,病毒危害。网络化系统是通过电子邮件传播计算机病毒的。计算机病毒或蠕虫降低网络的性能,切断或阻塞网络通讯。甚至使网络瘫痪。计算机病毒的传播呈现渠道多样化、速度快捷的特点,危害在不断增加。

三、网络财务会计系统软件的发展现状

(一)传统的会计软件基本上是核算型财务软件,它的特点是处理规范.流程单一。由于我国软件人才不足。所以在财务软件发展过程中一直存在着重技术、轻管理的倾向。财务会计软件作为单位信息系统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其灵魂应当是先进的管理思想和管理方法。计算机技术只是实现的手段和保证。

(二)网络软件可以分为数据处理系统(DPS)、管理信息系统(MIS)、决策支持系统(DsS)三个层次。传统的会计软件基本上是核算型软件,主要是对手工业务流程的模拟,核算信息有待于进一步加工.因而只能属于DPS这一层次。近年来,有些软件公司相继推出了“管理型”财务软件、“决策支持型”财务软件,但这些软件只是原核算功能上增加财务比率分析、领导查询模块等,离真正意义的决策支持相差甚远。

(三)会计支付结算业务的电子化

网络经济时代,会计核算从有形货币核算转化为电子货币核算,将具有更强的即时性和重要性。电子商务对于传统商品交易活动是一种前所未有的变革。在未来的商品交易过程中,将大量使用包括电子目录、电子合同、电子核算等各种电子手段。伴随着商品交易过程的电子化、数字化.电子支付方式在大力减少人力、物力,降低成本,提高工作效率的同时,传统的支付方式必将产生根本性变化。

四、对策

(一)网络会计信息系统必须采取安全措施。

(1)网络会计人员素质的提高问题

随着会计信息化时代的到来。会计人员必须懂得信息技术、网络技术、软件开发与设计、软件操作等一系列新的技能和知识:随着会计发展的日益国际化.会计人员不仅要掌握国际会计理论与方法,而且还要有较高的外语水平;随着会计管理在企业管理中的地位日益提高,会计人员不仅要掌握预测、决策的基本知识和方法,而且应具有较强的逻辑推理和分析判断能力。

(2)对网络会计本身的监控。

①建立必要的上机操作控制运行日志.建立健全上机的规章管理制度,实行用户分级授权管理。建立健全岗位责任制,并通过每个用户的安全级别和身份标识来落实其职责和权限。

②严格实行计算机硬件管理.确保计算机硬件能够。连续、实时地运行。非计算机操作人员严禁使用计算机。系统内部人员按各自的权限范围管理和使用硬件设备,并按照程序办事。

③设立防火墙。即在局域网和互联网之间设立防火墙。使内部网与互联网互相隔离。防火墙可以有效地阻止黑客非法人侵或攻击机构的内部网。应不断升级,不断提高抵御病毒人侵、杀毒能力。

(二)加强会计档案管理。实行网络会计电算化后的会计档案应以计算机打印的书面形式保存,按《会计档案管理办法》的规定执行。全套会计电算化系统文档应当视同会计文档保管;应当制定妥善保管存有会计信息的磁性(光)介质或其他介质的措施:应当科学规定会计档案的有关权限。

(三)提高会计人员的业务素质。一个系统是否安全,应注意操作使用人员的素质。会计人员应提高自身业务素质和安全意识,并接受所用系统在安全方面的教育,严格管理并定期修改自己的口令,提高系统的安全性。

(四)进一步规范会计基础工作。规范会计基础工作除了完善各项会计制度外,还要重视核算流程和业务操作的规范性。在审核会计凭证编制是否正确的基础上,应当进一步加强对业务原始凭证的严格审核,确保会计凭证的编制与原始凭证一致。

总之,随着互联网的迅速发展,高新科技把全世界联成一个“地球村”。对于传统会计而言,在网络时代。必须建立会计信息网络。因为它是新兴事物,具有新的特点。对会计的发展既产生挑战和制约。又带来机遇和促进。只要紧随时代步伐,以改革的理念审时度势,企业财务会计必将在网络时代焕发新的生机,网络也将促进财务会计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陈晓美,论会计电算化发展的新趋势——网络财务【U】.财务会计,2011,(10).

【2】李文明,提高会计信息质量的经济学思考【J】,会计研究,2012,(3)

第7篇:电算化会计发展现状范文

【关键词】会计电算化 现状 问题分析 对策

会计电算化是把计算机和现代数据处理技术应用到会计工作中,用电子计算机代替人工记账、算账和报账,以及部分代替人脑完成对会计信息的分析、预测、决策的过程,其目的是提高企业财务管理水平和经济效益,从而实现会计工作的现代化。

随着信息技术广泛应用,人类的生活不断向更高效、更优质的方向迈进。会计电算化以其高效、准确、及时等优点会得到了众多会计工作者的青睐,并广泛应用于会计工作的各个环节。

一、会计电算化的起源与发展

会计电算化起源于1954 年,美国的通用电器公司运用电子计算机计算工资,标志着会计电算化时代的到来,至今,国外会计电算化的发展经历了单项数据处理、综合数据处理、系统数据处理和管理功能集成化四个阶段,电算化水平越来越高,并且趋于标准化和规范化。而我国则由于使用的是财政部制定统一的会计制度,会计和经济管理体制与西方发达国家存在很大的差别,因而不能照搬国外的会计软件,必须走自己的路。自1979年财政部拨款在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场进行会计电算化试点起,我国的会计电算化拉开了序幕。经历了自行或行业定点开发、商品化和通用化开发阶段,我国的会计软件已经进入了“管理型”软件研究开发阶段。

二、我国会计电算化的发展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一)我国电算化的现状。

自70年代末期我国推行会计电算化以来,会计电算化取得了很大的成就。到2010年为止全国有80%以上的基层单位基本实现会计电算化。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我国的会计软件正从简单的会计核算系统向综合的管理信息系统转变,形成以会计软件为核心,融管理、计划、分析为一体的管理信息系统。会计软件的开发根据用户的实际需要出发,易学易用,并且符合我国《企业会计准则》及其配套的行业会计制度。然而,目前应用计算机处理会计业务的主要是大中型企业,一些中小企业由于对电算化的管理未引起足够的重视,无论在理上还是在实践上都未形成一套完整的体系,导致会计电算化没有在中小企业发挥应有的作用。并且在已应用计算机的单位中,会计软件的使用情况又不大相同。

(二)会计电算化存在的问题。

1.对电算化的重要性认识存在偏差

在电算化起步较晚的我国,人们的观念还没有充分认识到电算化的意义及重要性。人们的思维观念还停留在手工记账的基础上,还没有认识到电算化的重要意义。多数单位引进电算化会计的软件仅仅是为了减轻会计人员负担、提高核算效率,根本未认识到建立完整的会计信息系统对企业的重要性。而在一些落后地区的中小型企业中,人们认为手工记账方式容易接受要比会计电算化数据更可靠;会计电算化只不过是编写计算机程序,不具有现实意义或者会计电算化为时尚早。基于这种观念,在会计电算化人才培训方面,计算机硬件、软件投入上财力支持远远不够。

2.会计电算化缺乏专业人才

会计电算化要求培养综合性的财会专业人才,对工作人员的要求较高,他们不仅应当具备最基本的财会基础,也应当具备计算机、会计、管理等多方面的专业知识,实现从满足手工会计的需要到适应会计电算化普及的过渡。大多数企事业单位的会计人员在计算机技能方面的掌握不足,仅仅经过短期速成培训,无法熟练的运用财会软件、无法及时的解决运用电子计算机进行财务管理时出现的问题。对计算机的软硬件方面的知识不甚了解,一旦计算机出现技术问题就束手无策,甚至会造成系统崩溃,数据丢失等难以挽回的恶劣情况。而计算机维护人员又大多数是计算机专业出身,基本上对财务知识是一窍不通,双方不能很好地配合,这也是制约电算化发展的原因。

3.会计电算化软件的选择存在的风险

由于我国财务制度的特殊性,西方的财务软件公司难以进入中国市场,中国的企业只能选择由本国开发出的财务软件,在软件的选择上存在着局限性。但不同的企业对财务软件有着不同的需求,对软件的个性化也有着很高的要求,这就需要软件研发者对软件进行维护,创新和升级,完善售后服务以保证企业财务管理的正常进行。然而目前我国的财务软件公司从数量上说不少,但从规模和服务上来讲却是参差不齐。虽然规模大、信誉度良好的大公司的产品质量和后续服务比较好,但受其规模化模式的影响,并不一定能够满足客户的某些专业化的需求,这就为一些小规模的公司提供了发展空间,但也带来了软件购买的风险,因为小公司的服务质量和软件的质量常常难以保证。而近几年来财务管理软件的生产商往往是一套软件适用于不同类型不同规模的用户,对行业特征和单位核算特点考虑不够。不同的财务软件使用方法、数据接口都存在很大区别,这使得报表的汇总、数据查询及传输都存在很大不便,信息共享性极差。如果在电算化使用过程中企业想更换另一个软件公司开发出的更适合自身发展的财务软件时,数据的导出就成了棘手的问题,虽然目前一些软件公司已经提供了数据导出业务,但却是有偿服务,这必然会增加企业的成本。

4.会计电算化系统存在安全隐患

网络经济时代的到来给企业的发展带来商机的同时也带来了隐患。一是实际操作中存在的风险。主要表现在许多软件缺乏操作日志记录的功能,无法做到对操作人、操作时间、操作内容的追踪,一旦出现问题不便于追究责任。另外,软件内部控制设置不尽人意,数据库缺少必要的加密措施,稍懂数据库语言者即可直接进入数据库语言,打开数据库,盗用他人名称和口令对账进行修改,这使得会计数据安全保密受到威胁。会计软件提供的”反记账”与”反结账”的功能使会计数据及会计系统的安全性受到影响。二是计算机维护过程中存在风险。缺乏必要的防病毒意识和措施,对利用计算机犯罪知之甚少,缺少相应的控制措施会导致企业容易被计算机病毒或是黑客攻击,造成企业数据的大量丢失。三是会计档案形成和保管过程中存在风险。例如未进行及时备份、未定期检查备份的数据、未及时打印凭证,账簿等。

5.对审计的影响

审计虽然在职能、方法、目的与责任等几个方面和会计有着不同的特点,但二者都以会计资料为主要对象,职能及责任息息相关。随着世界经济的迅猛发展以及计算机技术的广泛应用使得会计电算化取代手工会计成为不可逆转的历史潮流。会计电算化在对会计领域产生重大影响的同时,也必然对以会计为基础的审计产生影响。具体来讲,会计电算化条件下审计的审查职能以及监督职能本质上没有改变,但审计的线索、内容范围、技术方法、标准和准则等发生了改变。会计电算化的应用对审计人员素质有了更高的要求、对审计档案的保管也有了新的要求。另外,信息技术的应用使得计算机环境下的舞弊行为变得更加隐蔽,这无疑加大了审查的难度和风险,审计面临巨大的挑战。

三、完善我国企业会计电算化的对策及建议

(一)强化会计电算化重要性的认识。

首先,应使企业领导认识到会计电算化的重要性。只有领导认识到其重要性才会大力支持会计电算化的实施和运作,才会把会计电算化工作作为提高会计工作水平的重要举措,这是做好会计电算化工作的基本要求。实现会计电算化是树立企业形象的手段之一,把计算机视为首要因素,次要因素是财务人员,既要重视首要因素,又不能忽视次要因素。可采取以下措施: 在委派一名主要领导专门负责制订本企业会计电算化实施的工作规划并监督和实施。其次,企业的财务人员也应高度重视这一工作,充分认识到会计电算化带给企事业单位的巨大作用,在实际操作中对于会计软件的使用不要仅仅局限在核算上,对其它作用、功能也要加以使用推行。

(二)加大对“复合型”会计电算化人才的培养力度。

首先,加强对在职会计人员的电算化知识培训。会计人员不仅要熟知一些专业知识,更要掌握相关的计算机、财务软件的使用技术、保养和维护、管理等多方面的知识。培训要切合实际工作需要,及时更新培训内容。另外,会计电算化培训结束后,应当进行严格的培训效果检验,检验的内容难度应当大一些,真正发挥通过检验来督导学习的作用,切忌走过场、走形式。其次,相关的大、中专院校,要根据时代需要,及时调整专业设置和培养方向,把握人才市场需求的发展趋势。为社会培养既懂计算机知识,又懂会计和企业经营管理的复合型人才,重点掌握会计电算化应用软、硬件的开发、改进、维护等问题。

(三)改善和提高会计软件的质量。

目前市场上的绝大部分软件具有账务处理和财务预算模块,但是将两个模块联系起来实现财务预算控制的却很少,从技术上讲实现起来很简单,并且企业对其需求量也会很大,如果将财务预算指标实时控制功能纳入会计软件基本功能中去,商品化会计软件的功能就加强了。

会计软件升级与开发应遵循化简为繁的重要原则。在不影响功能的前提下,设计的菜单和数据窗口的层次和数量要尽量减少,菜单项目的名称要符合会计人员的习惯。在不影响通用性的前提下提高其自动化水平,为用户提供方便。

会计软件的开发与应与售后服务相分离。如今,许多公司都是集软件的开发、销售、服务于一体,有的公司即使能够开发出品质优良的软件产品,但却不一定能为顾客提供满意的售后服务;而有的公司则恰恰相反,其产品品质虽不是最优,但售后令人满意。让软件的开发、服务公司相分离,才能更好的满足软件用户的各种需求 ,从而达到软件开发与售后服务相分离的目的。

另外,企事业单位更应注重对会计信息系统软件的更新,虽然这项投入耗资不小,对经济效益好的企业都不是一个小数目,但在会计电算化不断发展的,企业间竞争日益激烈的今天,必须认识到只有运用信息技术的武器来武装自己,才能提高企业的运作效率提高竞争力。今天的投入可促进明天更好更快的发展,固步自封因循守旧是没有出路的。

(四)加强财务软件的安全性和保密性。

首先,要进一步完善会计电算化的相关法律法规。随着电算化的普及与财务软件功能的不断加强,现有的相关法规已不能适应会计电算化的发展需要,应针对电算化工作中出现的新问题对法规进行完善,增强法规对会计电算化的约束,使电算化工作走上规范化的道路。更应细化对商品化软件的评审规定,杜绝软件的非法功能。

其次,要建立完善的会计内部控制机制。企业会计内控机制是保证会计行为主体开展业务流程活动完成质量与效率的基本前提,同时也是确保电算化系统处理会计信息、资产报表等重要信息能够在系统中正常运行的保障。与手工会计相比,电算化的内部控制发生了很大的改变:会计电算化系统的重点也由会计部门核算转移到电子数据处理部门;控制方式也逐渐转变成了人工控制与计算机控制相结合,以计算机控制为主;控制的要素要求更加严、内容更为扩大。建立健全内部制度,对于防范计算机犯罪,保证会计信息的安全性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最后,建立健全会计信息资料的备份制度,对重要的会计信息资料实行多级备份。保证系统数据安全和可靠的重要方法。

(五)提高会计电算化下审计工作能力。

会计电算化解决了会计人员记账的问题,实现了从凭证到账簿到再报表一体化的过程,是会计发展的必然趋势,。无论是在会计基础还是在会计工作方法等方面,手工会计与电算化会计都有着很大不同,这使得传统的审计难以适应新的条件的需求,必须进行补充、发展和完善。可以采取的方法有:完善电算化审计标准与准则、 加强审计软件技术的开发、强化风险意识、加强机构及人员的管理控制、 加强操作控制及内部审计等。

四、结语

会计电算化作为会计工作未来的发展趋势有着极其广阔的发展和应用前景。我国的会计电算化事业方兴未艾,正处于最关键的发展时期。目前我国的电算化还存在着重要性的认识不够、“复合型”人才的缺乏、会计软件不健全等一系列问题,因此加强会计管理,提高从业人员的整体素质,加强会计信息系统的安全性、保密性等方面,是会计电算化工作中的一项长期的、艰巨的任务。为了能更好的服务于经营决策,要做好会计基础工作,提高我国会计的整体水平。另外,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提高我国会计信息在国际上的地位并实现与国际接轨、吸引外商等都需要做好会计基础工作,提高工作质量。所以,要采取相应手段,不断促进会计电算化的发展。

参考文献:

[1]董金艳.浅析会计电算化在我国的发展[J].黑龙江对外经贸,2006,(2).

第8篇:电算化会计发展现状范文

一、计算机审计发展现状

随着各级审计部门对计算机审计的重视程度日益提高,越来越多的人参与到理论研究与实践应用中来,为计算机审计工作的发展创造了良好的局面。但是,由于我国计算机审计起步较晚,基础较为薄弱,所以仍然存在着一定的不足。

(一)计算机审计软件适用性不强

目前,计算机审计软件的开发,在我国已经形成了一定的规模,比较有影响力的如“审计之星”、“思博审计”、 “中油审计”等,尤其是“中油审计”软件,是针对中国石油天然气总公司“中油财务管理信息系统”开发的财务审计软件,从技术角度上讲,已经是较为成熟的产品,并在实际应用中取得很好的效果。但是,目前开发的许多审计软件因跟不上业务需求的发展,往往昙花一现即被弃用,存在着资源浪费严重的问题。

(二)计算机审计领域不广泛

计算机审计资源投入的领域,“贫富悬殊”现象严重。对于电算化会计这一信息化程度较高的领域,开发出了相对较多的审计软件系统,并已经很好的应用到实际工作中。而对于非财务信息领域,相应的审计信息系统建设起步相对较晚,计算机审计水平难以满足对这些行业的审计需要。因此,加强对这些领域的审计信息化建设已刻不容缓。

(三)计算机审计应用水平不高

几年来的摸索与实践,为审计行业造就了一批计算机审计人才,这些人才为计算机审计工作的发展起到了关键的作用,但是计算机技术的普及,对于审计队伍来讲还不能满足需求。一方面,部分审计人员虽然有丰富的传统审计专业知识和经验,但由于历史、客观的原因使他们在计算机知识结构上有一定欠缺;另一方面,绝大多数的审计人员虽然掌握一定的计算机知识,但仅仅掌握的是浅层次的计算机运用技能,缺乏对计算机程序编译检测、系统设计等专业技能。

(四)计算机审计法律依据不充分

随着电子商务技术的不断发展,电子货币流通、电子数据审核、电子合同审核、电子签名辨别等网络信息技术的运用也越来越广泛,伴随而来的信息系统合理性、安全性保障措施、网络信息资源的所有权、使用权认证、认证中心和数字证书的法律地位等,都需要制订法律法规加以规范。鉴于此,完善计算机审计立法工作,时机已经日趋成熟。

二、计算机审计发展趋势

(一)计算机审计是促进审计工作向管理效益审计延伸的主要手段

随着计算机审计理论和实践水平的不断提高,计算机审计将会广泛的深入到各个领域,通过计算机审计手段,能够从管理制度和管理环节入手,审查企业管理中存在的漏洞,揭发违法乱纪行为,发现企业管理存在的不足。通过计算机审计,对被审计单位经济活动的效率、效果和效益等方面进行检查和分析以及提出建议,促使其经济效益提高。在将来,一个合格的审计工作者必须要熟练掌握计算机审计手段。

(二)运用计算机技术对信息系统审计是内部控制审计的重要环节

由于企业信息网(包括网络办公自动化、行业信息管理、电子商务等系统)拥有多样化的信息资源,采用多种网络信息技术,系统较为复杂,舞弊手段更加隐蔽,因此,网络数据和网络资金安全成为一个非常重要的新问题。在这种情况下,审计人员关注的重点在于内部控制的符合性测试和具体业务实质性测试方面,整个信息系统运转的核心也是系统程序对内部控制的落实上。

(三)计算机审计软件的开发将更注重网络化、智能化和专业适用性

随着电子计算机的人工智能和软件技术的日益发展,审计工作将与计算机技术更加紧密地结合在一起,而计算机对于被审计数据的预警、综合分析、穿透查询等功能将更加强大。未来的审计软件设计将更加注重与审计人员的实际工作相结合,从审前调查、行业咨询、网络信息互动、方案的设定、数据查询、数据分析、数据取证、底稿、报告的形成都与审计人员的职业判断能够紧密地结合,成为审计人员手中的“超级武器”。计算机审计与科技的共同进步,使计算机审计的前景将更为广阔。

三、进一步推进和深化计算机审计的对策

(一)整合计算机审计资源

1.整合软件资源。为避免在软件开发上的重复建设而造成的资源浪费,在资金、技术、软件开发、推广、应用、后期维护等方面应进行信息互动,集中整合。及时根据一线审计人员实际应用的需求,对软件进行更新维护,加强实用性,延长使用寿命,最大限度地发挥软件的整体功能。

2.整合人力资源。

企业计算机审计系统是构建于通用计算机技术、数据库技术、INTERNET技术等当代先进信息技术基础上的,以企业信息网为平台,应用专业的审计软件进行审计。因此,审计工作需要得到技术部门的全力支持。如果审计队伍本身具备相应的人才,也可以成立专门计算机审计机构,负责技术的开发与推广。

(二)注重利用通用计算机技术对信息系统进行审计

计算机审计技术的应用,首要的一点是其实用性,由于信息管理系统种类多样,应用的专业和范围广泛,逐一开发出相应的审计软件较为困难,因此,利用通用计算机技术对被审计单位信息管理系统的相关数据进行破解,整理和分析,往往能够使审计工作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大庆石油管理局在开展设备修理行业专项审计中,应用此方法就取得了很好的效果,而且通用计算机技术实用性强,审计人员比较容易掌握。

(三)开展行业或部门系统软件的开发审计

这主要是针对企业自行开发软件而言,如企业信息网络平台、物资进销存系统、设备修理结算系统和电子商务系统等开发审计,是一种事前审计。审计人员参与电算会计或审计软件开发,从而使系统具有较强的可审性。对企业而言,有审计人员参加,检查系统是否运行正常、可靠、准确,减少由系统弊端带来的损失。

(四)加强对企业内部信息系统使用的规范和监管力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