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混合式教学的定义范文

混合式教学的定义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混合式教学的定义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混合式教学的定义

第1篇:混合式教学的定义范文

Singh& Reed 提出,混合式学习是“在‘适当的’时间,通过应用‘适当的’学习技术与‘适当的’学习风格相契合,对‘适当的’学习者传递‘适当的’能力,从而取得最优化的学习效果的学习方式”。何克抗教授将混合式学习定义为:“把传统学习方式的优势和数字化学习的优势结合起来,既发挥教师引导、启发、监控教学过程的主导作用,又充分体现学生作为学习过程主体的主动性、积极性与创造性。”

学习分为浅层学习和深层学习。浅层学习以记忆为特征,关注信息的回忆,是一种低效的学习;深层学习则强调新知识和个体已有知识框架的耦合,关注对知识的领悟,是一种高效的学习。传统式教与学以教师为中心,强调教师对知识本身讲解和传授,忽略了学生主动将新知识耦合到既有知识结构中的需要,轻视了对学生学习能力和利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培养。混合式教与学强调以学生为中心,强调“情境”对知识建构的重要作用、强调“协作学习”对知识建构的关键作用、强调对学习环境(而非教学环境)的设计、强调利用各种信息资源来支持“学”、强调学习过程的最终目的是完成知识建构。显然,基于“建构主义理论”和“首要教学原理”的混合式教与学已经从延伸了传统教与学的概念,混合式教与学和翻转课堂的结合进一步有力地助推了深层学习。

混合式教与学不仅仅变革了教与学的方法,连教与学的目标、教与学的内容、教与学的检验标准都发生了变化。混合式教与学的目的不是要精简成本而是要提高学习质量和学习效率。

尽管混合式教与学未必适合高职院校的所有课程,但是近半数以上的课程如果采用混合式教与学可以显著提升学习效果。混合式教与学的探索与推广是一个多方参与协同配合的系统化教学改革工程,唯有探索新的政策支撑体系才能有效地助推混合式教与学的发展。

二、支撑混合式教与学的组织架构

结构决定结果,健全的结构可以保证组织的责权不缺位。混合式教与学不仅实现了线上线下学习的融合,就连其课堂学习相对于传统的课堂学习从形式、内容和任务上都发生显著变化,新的模式需要与之相适应的组织结构。

在学校领导集体的大力支持下,教师团队、学生群体、教学管理团队、课程制作支持团队及课程平台技术支持团队等相关团体协调配合,构建起了混合式教与学的组织架构,团队协作是混合式教与学组织架构的重要特点。

教师团队是混合式教与学的核心,包括课程负责人、主讲教师、助教等成员。教师团队负责课程的开发与设计、课程标准制定、课程资源的设计、制作与维护、在线课程的运营与支持服务、面授教学活动的组织与指导、学习效果的检验与评价等工作。这些工作的有效完成需要教师团队的集体协作。团队的课程负责人必须专职、其他成员可以兼职兼任。

课程制作支持团队是教师团队的重要助手,由擅长于多媒体制作技术、动态课件制作技术、以及WEB制作技术的成员构成。该团队主要辅助教师团队将课程建设的思想转化成能够有效学习的网络课程;帮助教师团队将知识技能点表达成生动形象的多媒体课件以及具有交互功能的动态课件;帮助教师团队完成课程音视频的录制与编辑;帮助教师团队完成其他与课程资源建设相关的技术工作。团队成员可以专兼职并举,甚至可以来自校外合作,但是团队负责人和核心技术力量必须稳定。

课程平台技术支持团队承担着课程平台建设、运营与维护的重任。团队包括技术开发人员与运营维护人员。专业化的课程平台需要满足与组织文化和组织资源相适应的个性化需求,专门的技术开发力量就是为了满足个性化需求并实现需求随着外部条件的变化及时调整。运营维护人员则负责维持平台的秩序,让众多课程有序共享同一个课程平台,保障平台运行环境的功能健全,性能可靠。如果课程平台采用整体外包,平台技术支持团队也无须学校自有,但是这需要非常可靠的战略合作关系。如果网络课程学习规模较大,选择自建课程平台相对稳妥,尽管课程平台技术支持团队成员可以不必完全自有,但是技术开发和运维的核心人员应该自有并专业。

教学管理团队负责组织、指导、服务和管理混合式教与学的活动,具体内容包括教学活动安排、教学资源协调、学习过程监控、学习成果认定、学习效果评价以及教师工作量认定等方面。教学管理团队存在于学校层面和二级院系层面。二级院系的教学管理团队侧重从专业需求出发对混合式教与学活动的管理、支持和服务。学校层面的教学管理团队侧重从资源协调和教学规范出发对教与学活动进行管理、支持服务。混合式教与学的管理团队可以共享传统式教学管理的成员,但是必须明确专人专岗对混合式教与学活动的责权。

学生群体既是混合式教与学的受益者,也是混合式教与学活动的重要参与者和推动者。混合式教与学强调学生主体、自主学习与协同学习,如果学生缺乏参与的主观能动性,学习过程应付了事,就很容易让学习的效果大打折扣。为了保证学习效果,除了要重视和优化课程设计及课程资源建设以外,因势利导的学习制度与规范也是必不可少的。

三、支撑混合式教与学的制度架构

混合式教与学是多方参与,协同配合的作业过程。参与者的背景、意愿、诉求以及行为习惯多有不同,要想充分地调动各方积极性,统一大家的思想认识,按照标准与规范行事,那么就需要结合实际制定和实施一系列的政策与制度,让组织中大部分的成员在实现集体目标的同时也成就自我。

支撑混合式教与学的制度架构涉及作业流程与规范、资源配置规则、成果形式与认定原则、队伍建设等方面,具体包括:学习平台建设规划与规范、学习平台使用规范、课程资源建设与评价规范、教与学活动管理规范、学习成果认定规范等等。

1.学习平台建设规划与规范

学习平台不仅仅要满足在线教与学的需要,而且还需要满足各种教学管理的需要。通常教学管理的流程及规范都随组织文化和资源状况而具有较明显的学校特色,个性化的功能开发与扩展是平台建设必须面对的事情。因此,学习平台应该是基于标准的开放环境,它可以适应现实需求的延伸与改变实现相应功能模块的扩展。学习平台的开发可以按周期分步骤逐步完成。

《学习平台建设规划与规范》就是但是从制度层面上明确开发计划并落实配套资源,从技术层面定义了平台开发的各种技术标准及逻辑结构。它主要为学校决策层、教学管理团队以及技术开发团队提供从功能需求到功能实现的沟通依据。

2.学习平台使用规范

众多个性化的课程共享着同一个课程平台,只有让每门课程都共同遵守一个有利于平台高效运行的统一规范才能有效避免课程间在平台上的矛盾和冲突。大量的教师、学生以及管理人员都需要在同一个课程平台上并行处理相关任务,功能使用指导、错误纠正指南以及容错提示说明等信息都需要便捷有效地传递到每一个用户。

《学习平台使用规范》就是面向一切用户的使用手册,它定义了平台使用相关的流程及要求,规定了平台共享相关的标准与规则,明确了违规使用的后果及处理方法,确保了平台高效稳定的运行和用户便捷的操作。

3.课程资源建设与评价规范

课程资源的质量直接影响着在线学习的效果。课程资源的建设是一项庞大的系统工程,需要教师团队与课程制作支持团队的协调配合。课程资源建设标准及具有可操作性的课程资源评价方案通常是课程资源建设的行动导向。课程资源因其学科特点和学习方式的不同而各具特色,正确定义好个性化与通用标准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课程资源的建设不是一劳永逸的事情,而是需要不断与时俱进,针对学习者和技能需求变化而不断完善,这就需要对课程资源进行持续的更新和维护。如何处理好资源新建与资源维护的关系,明确其责权也至关重要。

《课程资源建设与评价规范》明确定义出课程资源建设的目标、标准、配套资源的供给规则、建设参与者的责权利以及课程资源的评价标准与方案,充分地调动课程建设团队的积极性和创新性,有的放矢地致力于个性化课程资源建设。

4.教与学活动管理规范

混合式教学中教师和学生的角色和任务都发生了巨大变化。教师不再是课堂上单向的知识灌输者,而是课程资源的建设者、在线学习的服务者、线上线下学习活动的组织者、答疑者以及知识应用指导者。混合式教学的面授课堂也不再是教师的一言堂,取而代之的是因势利导的教学活动、针对学生个性化问题的答疑、针对现实任务的解决方案探讨。

学生不再单纯地被动接受课堂上的理论解析,而是在教师的指导下采用项目引导,任务驱动的方式带着问题主动参加网络自主学习,通过人机间、师生间、生生间的协同互动参与线上线下的教学活动,通过设问、释疑、模仿、创新等方式深化对知识的理解,建构自己的知识体系完成学习活动。

《混合式教与学活动管理规范》就要适用教与学的需求,分别针对教师团队、学生群体、教学管理团队定义出活动开展的主要流程、活动内容、质量标准、资源配置规则及相关责权等内容,保障教与学活动的有效进行。

5.学习成果认定规范

第2篇:混合式教学的定义范文

[关键词]互联网+;远程教育;混合式教学

一、“互联网+”的内涵与核心特征

2015年7月,《国务院关于积极推进“互联网+”行动的指导意见》中指出,“互联网+”就是“把互联网的创新成果与经济社会各领域深度融合,推动技术进步、效率提升和组织变革,提升实体经济创新力和生产力,形成更广阔的以互联网为基础设施和创新要素的经济社会发展新形态。”[1]可见,“互联网+”作为一个整体概念,它代表着一种新形态、新业态。这一定义有两个深层次的涵义:一是“互联网+”的本质是融合与创新。“互联网+”深层次的含义就是传统行业和互联网的深度融合。它不是简单的跨界连接,也不是颠覆和替代,而是通过以互联网为主的一整套信息技术的嵌入,在行业间产生反馈、互动与协调,最终升级和改造出一个开放、协作、共享的商业模式和生产模式。二是“互联网+”重新定义了信息化。“互联网+”的内涵不同于“信息化”,它不仅仅是信息技术和信息基础设施在国民经济中的广泛应用,更是互联网思维潜力的大爆发。在“互联网+”时代,信息化被赋予了新的内涵,回归到了“信息为核心”这个本质上。大数据、云计算、商业智能等创新要素将会转化成巨大的生产力并逐步成为社会财富增长的新源泉。“互联网+”具有四个核心特征:一是与新硬件产业相辅相成。新硬件产业是一种新兴的高技术产业群,它依托于云计算、移动互联、物联网以及数字化等一系列先进的互联网技术,同时又为互联网产业与传统产业的科学融合提供了必要的硬件支撑。二是大数据成为重要的战略性资源。大数据的涌现是信息资源的技术变革,也是生产要素配置模式的经济变革。大数据及其解析能力正逐步成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三是网络空间成为经济社会发展新的支柱。一种以信息通信技术为基础的、多维度的、跨界融合的“互联网+”生态正在浸入人类社会的各个领域。四是新产业、新业态成为经济发展新引擎。以深度融合应用现代信息技术为核心的新产业、新业态业已成为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支撑现代工业体系以及拉动经济增长的新引擎。

二、远程教育混合式教学模式与“互联网+”的内在契合

(一)本质契合

“互联网+”的本质是融合,而不是颠覆。混合式教学模式是一种将信息通信技术与传统课堂相融合的教学理念。它并不是简单的要素叠加,而是教育思想、教育方法、教学资源以及学习方式的深度融合,它不仅要求学生改变以往的认知方式,更要求教师变革传统的教学模式和教学策略,融合在线教学与传统课堂教学的优势,解决成人教学过程中的诸多问题。同时,“互联网+”时代的教育变革,绝不是用互联网取代现行的全部教育,任何互联网技术、基础设备都无法替代人与人之间的相互影响和相互促进。混合式教学模式是教师主导课堂教学和学生个性化在线学习的有机统一。二者紧密结合,推动了现代远程教育的效率提升和组织变革,增强了现代远程教育的创新能力和生产能力。

(二)技术取向契合

大数据时代的降临,助推了“互联网+”行动计划,也对远程教育变革产生了深远的影响。现代远程教育混合式教学模式的主导思想就是要利用“恰当媒体”找出解决特定教学问题的有效方法,力求在大规模教育与个性化学习之间找到一个合理的平衡点,以此发挥在线学习和课堂教学的整体服务功效。而大数据技术恰恰可以有效解决混合式教学的时间成本、媒体“混合”、成人学习规律以及教学内容等系列问题,以此实现教育教学整体把握、精准管理和科学决策。同时,大数据技术还可以最大限度地帮助远程教育实现学分制、多元化教学和家庭学习,为学习者的个性化学习提供了可能。

(三)目标契合

混合式教学模式的基本目标就是要盘活现有教育资源,提升远程教育生态承载力。这与“互联网+”挖掘各类资源,撬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目标是一致的。当前,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已进入新常态,构建终身教育体系的呼声日渐高涨,混合式教学模式借助于数字化的学习资源和规模化的课堂教学,有效提升了教育资源的供给力,为更多的学习者提供了学习机会和教育服务。混合式教学模式构建的数字时代新型教育体系,对提升我国远程教育生态承载力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三、远程教育混合式教学模式亟待解决的现实问题

(一)知识供应链的重组

“知识供应链是指以满足顾客需求为导向,通过知识创新,将知识的供应者、知识的创新者、知识的使用者连接起来,以实现知识的经济化、整体最优化以及利润最大化目标的网络结构模式。”[2]在这个网链式结构中,任何一个知识链都可以借助知识流的网状辐射,与外部众多知识链发生密切的联系,知识流动的水平越高,产品的价值结构就越大。“互联网+”时代的教育是以“知识流”为中心教育,在市场需求和大数据技术的驱动下,知识民主化将得以实现,精英知识与大众知识的界限开始消除,人们的知识价值取向也由分科化、中立化、累积化逐步转向了综合化、价值化和碎片化。知识与人的联系更加紧密了。当前,中国远程教育混合式教学模式单纯依靠技术支撑的知识供应链模式,已经难以满足“互联网+”时代成人学习者终身学习的需求。为此,混合式教学模式必须坚持以“顾客需求”为导向,紧密联系成人学习者“知识需求者”与“知识建构者”的双重身份,重新考量和组合知识供应链的关键环节,包括整合内外部知识、创新转化知识形态以及知识流动问题等。

(二)教育服务的流程再造和模式创新

流程再造的最终目的就是要实现效益的最大化。它是建立在摆脱传统劳动分工思想、打破职能部门界限以及顾客至上基础之上的作业流程再设计。“互联网+”时代的教育谋求的是变革教育服务模式和创新教育生态体系。这一目标包涵两个层面:一是教育行业内的协作、融合;二是教育行业与其他行业的合作、渗透。当前,中国远程教育致力于“学分银行”、“支持联盟”等服务模式的创新,为远程教育的发展带来了新的生机。混合式教育模式作为面向学生群体的基础环节,其线上线下混合教学、共享课程建设、基于网络形考等教学服务模式的创新,仍局限于单一式、封闭式的传统教学策略和教学方法,这与“互联网+”强调的协同共享式教育服务还存在着明显差距。

(三)质量保证体系亟待健全

混合式教学模式在远程教育领域内的发展和应用非常引人注目。但在中国远程教育整体转型的时代背景下,缺乏系统化的教学质量体系设计,始终是混合式教学模式面临的一个现实问题。“互联网+”时代的着眼点是创新应用与新的业态,在鼓励突破创新的同时,必然会要求建立与之匹配的质量保障模式。而中国远程教育的综合改革并未及时建立起一套科学、有效的教学质量保证体系。同时,混合式教学模式在实践中也尚未探索到一种提高学习者综合素质的“最佳教学组合”,这也导致了其教学质量远远落后于人们的期望水平。质量保证体系的缺失已成为混合式教学模式发展不健全的诟病,尽管多次强调保证质量,提升水平,但始终无法将质量保证工作系统化。

四、“互联网+”视阈下远程教育混合式教学模式的创新思考

(一)构建“智慧式”学习环境

智慧学习环境并不是一个新概念,它是数字学习环境的高端形态,是教育信息化时代对学习与教学方式的变革诉求,它代表了中国远程教育未来的一个重要发展方向。智慧学习环境的一个典型特征就是“生成性学习”。在智慧学习环境中,远程学习不再是参加一个专业或者一门课程的学习,而是主动加入一个由众多学习节点所构成的、关系复杂的联结性学习群体。学习者通过某一个感兴趣的学习节点进入学习群体,主动选择信息和建构自己对信息的解释,并通过批判理解、知识建构和迁移运用等“深度学习”来贡献自己的智慧。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越来越多信息技术和媒体设施介入到了混合式教学模式当中,也让越来越多的教育研究者认识到了学习环境对于学生学习和教师教学变革的支撑作用。重视智慧学习环境的研发与构建,不仅可以为教学提供可感知的、自适应的、个性化的智能教学情境,更为学习者提供了协作学习、自我展示和选择多样化的学习网络。互联网影响下的中国远程教育,要积极构建互联互通、灵活开放的智慧学习环境,围绕加强师生交流以及生生交互这一中心,创新“互联网+”时代的新型混合式教学模式。

(二)创新“联结式”教学服务模式

互联网时代,高度网络化、交互化以及反应灵敏的信息媒介与现代教育相互影响、相互促进,颠覆了人们对学习概念和学习方法的认知。当个人知识与外界组织构成一个错综复杂的学习网络时,学习活动便不再是内化的个人活动,而是节点与信息源之间的联结。我们每个人都处在一个学习的网络中,与节点联系越多,就会有越多的机会来获取自己所需要的信息源。也就是说,找到通往节点和信息源的路径比学习者当前掌握的知识更为重要。这也为当前远程教育混合式教学创新服务模式指明了方向。“互联网+”行动计划推动了我国高等教育服务模式的大创新,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远程教育混合式教学的服务模式远不止网络学习与传统课堂教学的混合,更要着眼于实现教育机构间共同课程、共同学习者和共同教师的混合,充分利用联盟合作、集团化供给等方式,为学习者提供一个开放、共享、通畅的教学资源网络。此外,远程教育混合式教学还要凭借多元化的交互工具,为学习者提供更加便捷的知识分享、评价和传播服务,使学习者在相互协作的过程中,实现知识的深化与创新,让一切有益的知识和服务都能够进入远程教育混合式教学当中。

(三)设计弹性化、系统化的学习路径

第3篇:混合式教学的定义范文

关键词:混合教学模式;药理学教学;有效应用

中图分类号: G424.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1069(2017)03-136-2

0 引言

一个完整的教学活动,必须要有一个比较明确的教学目标,因为只有在一个明确的教学目标的指引下,教师在进行教学工作的时候才会选择适合的教学技术和手段进行教学活动,只有在合适的教学方式下,学生的学习才会更加高效。混合教学模式是指教师在教学的课堂中利用不同的教学手段、方法和学习理论等来进行教学工作。

1 混合教学模式

1.1 混合教学模式的定义

虽然混合教学模式是一种很早就出现的教育理论,但是目前混合教学模式仍然是教学事业中最近新出现的一个名词。我们可以简单地把混合教学模式解释为在线学习和面授两种教学方式结合的教学模式。所以混合教学模式可以概括为:通过对教学中学习环境、学习内容、学习媒体和学习模式等各方面的学习要素完美混合的现,优化学生学习的资源和教师在课堂上的教学水平,从而提高学生对课堂的满意度,最终达到最佳的课堂教学水平和最优的学习效果。混合式教学模式是把电子信息化学习和传统课堂中的合作学习的模式进行合作和互补,最终实现双赢的教学模式。在药理学课堂中实行混合式教学模式中,教师既要能够充分发挥自身在课堂上的主导的作用,而且还要能够把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和积极性调动起来,从而为药理学的课堂构建出一个全新的教学模式。

1.2 在药理学实行混合式教学模式的必要性

在医学课程中,药理学是一门连接基础医学和临床医学的桥梁课程,所以药理学在医学教育中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学生药理学知识学习的好坏直接影响着未来的临床护理的工作。所以我国的药理学的教学课堂中一般使用的讲授法这个传统的教学方法,在讲授法这个教学方法中,学生只是在课堂上被动地接收教师提供的药理学的知识,学生自己主动学习和思考的能力非常的缺乏[1]。虽然传统的讲授法注重在课堂上进行基础知识的讲授,但是现实是大多数的医学学生的药理学的基础的知识非常的不扎实的,而且大多数的学生在课堂中以及课下的学习积极性非常低。这是因为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下的课堂非常的枯燥和无味,这就降低了学生在学习中的学习兴趣,从而就导致了学生在药理学的课堂中注意力不够集中,造成药理学的基础知识掌握得非常薄弱。

要想提高学生的要药理学的基础知识,首先要提高学生对于药理学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积极性,这样才能够为社会培养符合需求的药理学人才。在药理学课堂中引入混合式教学模式,注意把在线学习和课堂学习的衔接工作做好,在课堂中不断使用不同的媒体和不同的信息的传递方式来调动学生对药理学的学习兴趣,促使学生不断的主动进行药理学知识的学习。混合教学模式是一种多样性的教学模式,多样的教学手段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学习兴趣,从而促进学生药理学学习的质量和教学水平的提高。

2 混合式教学模式在药理学教学中的应用

2.1 设定合理的课程目标

在推进混合教学模式在药理学中的应用的时候,首先要能够根据药理学的特色和特点制定一个科学、合理和有效的课程目标。例如,从药理学的学以致用、教学任务和专业知识等多个方面的内容来设计和制定出合理科学的教学活动,从而对线下和线上的教学任务进行衔接和贯穿。在使用混合式教学模式的时候,教师要能够担负起引导学生的作用,为学生在课前把教学任务进行分解,并且要帮助学生理解知识和能力之间的关系,这样学生能够进一步地提升自身的自主学习的能力[2]。例如,教师在进行药理学导学案的设计的时候,要把线下学习和线上学习的关联度进行强化,并且要能够把学生进行适当的分组,从而加强学生对药理学知识进行系统地学习和记忆。混合式教学模式是通过引导学生在课前进行适当的网络知识的学习,从而为课堂的学习做好充足的准备,同时还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和课堂的教学水平。

2.2 进一步优化在线课程

要想把混合式教学模式引入到药理学的教学课程中,并且还能够让二者完美地结合在一起,药理学教师就应该根据药理学的特点来对药理学的每一节课的在线课程进行优化。在药理学的课堂中使用混合式的教学模式要能够保证药理学的在线课程是能够和线下的面授课程是相互联系和相互补充的,并且在每一节课堂上都要对药理学的进行在线的知识点的测试。在进行线上的药理学课程的时候,要能够对一些容易出错或者是难度比较大的知识点进行反复的举例[3],并且还要能够让学生对这些知识点进行多次的联系,这样学生在线下的药理学课堂学习的时候,就会对这些知识点有更加清晰和明确的认识。作业的布置也是混合式教学模式应该注意的重点内容,线下的药理学的课堂作业能够增强学生和教师之间进行互动,从而提高学生对药理学学习的积极性和兴趣;线上的作业可以通过学生在线上课堂进行留言和和回帖的方式来进行,这样会提高药理学知识在课堂前的交流效果。因为混合式教学模式是一种新兴的教学模式,所以线上的药理学的教学中经常会出现一些问题,这就要求药理学教师能够对线上教学出现的一些问题进行分析和解决,把线上教学中的不合理因素进行及时解决和改进,对药理学的线上教学进行优化,从而保证混合式教学模式在药理学中的应用效果。

2.3 设计更加合理的教学评价

在混合式教学模式中,教学评价是否合理是非常重要的。因为教学评价是学生自主学习的主要的推动力量,所以在药理学教学中实行混合式教学模式要能够设计出一个完善。科学、合理和可靠的教学评价机制。例如,药理学教师在进行药理学知识的教学的时候,要能够对一些知识点制定一个有效和合理的评价和检测的机制;不过当进行一些药理学的职业素质和实践操作技术的教授的时候,要能够在药理学的课堂上增加一些实践操作的检测内容,无论是进行哪个方面的知识点的学习,都需要为学生制定适合的教学评价的内容。关于教学评价的标准的制定,要能够把学生卷面的考核进行淡化,加强对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的考核,同时还要能够对考核的过程进行重视,这样能够加强学生在实践动手能力的培养。

2.4 混合式教学在药理学教学中的具体的实施过程

在药理学教学课堂中实施混合式教学模式,主要体现在学生课后作业、课堂上的学习讨论和课前的知识点的预习等三个环节中,混合式教学模式下的这三个环节使用的教学方式是多种方式综合而成的。首先,学生在药理学课堂前的自学的时候,要能够利用很短的时间对课堂的学习重点进行梳理。其次,在药理学的课堂上教师首先要能够让学生进行分组,然后利用一段时间让学生独立来完成教师布置的教学任务,然后教师要能够利用线上教学的内容让学生观看一些教学录像,其次让学生对线上的教学录像进行讨论和交流,最后教师使用总结的方式把这一节课的重点内容对学生进行展示。最后,教师应该根据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和对知识点的掌握情况为学生布置一些课后作业,帮助学生进行知识薄弱点的重点记忆。

3 结语

随着社会的进步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对我国的教育事业的发展也提出相应更高的要求。药理学人才为了能够适应社会的需要,必须要对学生的综合能力进行培养,这就需要在药理学的教学过程中实施更加科学合理的教学模式,而混合教学模式正是一种符合药理学教学要求的教学模式。它立足于信息化普及的基础上,把线上教学和线下教学结合在一起,不断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积极性,而且还促进教育事业中信息化的发展,推动我国的教育事业走向新的发展道路。

参 考 文 献

[1] 谢惠媛,李艳婷.混合教学模式下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分流与发展[J].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16(3):26-30.

第4篇:混合式教学的定义范文

摘要:混合式学习是将传统课堂教学与E-Leaning进行优势互补,以取得最优化的学习效果。在信息技术高度发展今天,电子商务专业实践能力培养遇到瓶颈,混合式学习模式为促进教学效果的优化,专业实践能力的提升提供了有效地思路和方法,是一种可行有效的学习模式。结合电子商务专业实践能力培养需求及特点,给出了应用建议。

关键词 :混合式学习;电子商务;专业实践能力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1、混合式学习模式

混合式学习(Blending Learning)是以混合式学习理论为基础,以信息技术为重要手段的新型学习方式。

国际上比较典型的定义是:Blending Learning focuses onoptimizing achievement of learning objectives by applying the“right” learning technologies to match the “right” personallearning style to transfer the “right” skills to the “right”person at the “right” time[1]。

国内学者何克抗教授认为混合式学习就是把传统的课堂教学优势和网络在线学习的优势结合起来,既发挥教师在教学中的主导作用,又要体现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作用[2]。

黎加厚教授认为混合式学习是指对所有的教学要素进行优化选择和组合,以达到教学目标。教师和学生在教学活动中,将各种教学方法、模式、策略、媒体、技术等按照教学的需要娴熟地运用,达到一种艺术的境界[3] 。

从以上国内外学者对混合式学习的定义看出,混合式学习是对所有学习要素的进行有机融合,传统的课堂教学与通过网络进行在线学习这两种学习方式相互结合和互补,既能优化学习资源的整合,又能提高学习效果;既发挥课堂学习中教师的主导作用,又能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4]。混合式学习为教师和学生提供了集中使用多种学习方式和教学方式的机会,丰富学习者获取知识的途径和手段,增加学习的趣味性,提高学习的主动性和实践能力。

随着云计算、多媒体、移动平台等信息技术的应用,以及大学生信息技术素养水平的普遍提高,混合学习模式有了更为广阔的用武之地,这为探索新的专业实践能力教育模式提供了理论和实践基础。

2、高校电子商务专业学生实践能力培养现状

作为新兴产业的电子商务正处于高速发展的阶段,知识体系不断更新,商业模式也在不断创新,但电子商务人才的培养却显得底气不足,一方面各行业电子商务人才奇缺,另一方面电子质量的提高已刻不容缓,教学模式的改革势在必行。

2.3 专业知识更新速度慢,学生的主动学习意识不强,专业实践能力创新培养较弱

由于电子商务专业课程的内容变化较快,不断涌现的新知识、新技能能否融入到学生的课程体系中,这对专业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同时,教师需要利用现有丰富的网络资源平台,更好地引导学生主动学习、创新实践。目前大部分高校都开设了类型多样的课程网站,鼓励、引导学生利用网络资源进行自主学习,通过博客、论坛、微博等平台与同学、教师互动,激发学习兴趣。但由于网络平台在内容组织方面缺乏一定的系统性,知识点较为零散,而且需要能够及时维护;课程网站虽能解决内容体系的系统性,但往往疏于更新,同时多为学生简单的浏览、下载操作,互动性较弱,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学生学习热情。因此,如何更有效地利用网络互动平台,探索教学模式,创新引导学生主动学习,提高专业实践能力的互动机制十分必要。

3、混合式学习模式在电子商务专业实践能力培养中的应用建议

学生专业实践能力的培养是一个多层次、多因素的复杂问题,一方面需要寻求制度上的保证和教育理论的宏观指导,另一方面需要重点研究教学模式,因为它是对教学实施起到核心影响的因素之一。

3.1 构建开放式教学以及互动学习机制

为了进一步推进电子商务本科专业教育在以金融和经济、管理类学科为主的财经类院校的健康发展,适应现代社会多元化的要求,需要突破传统封闭式教学对专业的局限性,强化对学生专业实践能力的培养,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逐步提升综合素质,积累实践经验,获得较强的就业竞争力甚至是创业的能力。在传统的专业课程学习中,虽然通过实验教学为学生提供了一定的动手实践的机会,但仍难以弥补在理论联系实践方面的缺失。

混合式学习模式把当前传统的面对面教学与现代网络E-learning学习两者优势进行结合,在知识内容体系上按照能力培养的不同需求进行划分,采用不同的方式、方法。一方面借助不受时空限制的网络学习平台,提供大量在线学习视频及资源,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完成相应的学习内容安排;另一方面通过面对面的课堂授课,进行互动讨论,为学生答疑、解惑,培养学生综合能力以及团队合作能力。混合式学习可以使学生在一定程度上自主学习,构建知识架构,培养创新能力。教师可以加强引导,多与学生互动沟通,教学相长,构建探究式的教学模式。

3.2 通过多元化实践途径提升教学效果

探索针对不同的教学环节灵活的引入教学元素,尽可能的激发学生学习热情。采取多样化的启发式教学方法,利用多种类资源进行讨论式、案例式教学,建立多层次多目标体系,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引导学生进行研究性学习和自主性学习,培养学生的主动学习、实践能力。

大学生的年龄特点以及当前多样的媒体资源,使他们学习的独立性以及判断性不断增强,对教师讲课内容产生质疑,对自己通过探索所得的结论充满自信是当代大学生充满学习活力的体现。同时,电子商务专业作为新学科,内容层次本身具有一定的争议,如果对学生进行“填鸭式”地灌输,反而会压制学生的活力,使学生失去课堂学习的兴趣。如果由学生亲自动脑、动手习得专业知识,通过互动机制适当引导,对学习的积极性将会成倍增长,从而形成自主的学习习惯。同时,实践环节突破实践课程为理论课程服务的传统模式,增加开放式课外实践环节的实践课程体系,让学生接触真正的项目工程,同时鼓励学生在课余参与各类实践活动,使学生在实践中走入市场。一方面能很好强化理论知识的掌握增强动手能力,另一方面也为自己积累实际工作经验,在毕业时轻松跨越“工作经验要求”的就业门槛。

3.3 突破传统考核模式,着重对学生能力发展的评价

考核评价是教师用以诊断自身教学质量,了解学生掌握程度,调整教学方向,学生用以检测学习状况的手段。但在实际教学中,考核评价往往简化为了考试,教师把它作为课程教学的结束,学生则把它当作任务,二者所关注的都只是成绩。电子商务专业的实践性比较强,传统的考核方法已无法全面地衡量学生实际水平。

混合式教学的考核办法突破传统的以考试为主的考核模式,而以促进学生个性与未来发展为核心,着重于对学生能力发展的评价考核,在教学过程中,逐步建立有利于实践能力培养的可操作的考核评价指标体系,加大实践部分的比重,提高学生对实践课的认识和重视程度,利用考核方式的改革,推动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并把学生课外实践活动和与行业标准对接的企业认证纳入考核体系,在评价标准和评价方法方面实现多元化,体现学生通过努力锻炼所获得的成绩,激发学习活力,增强信心,进一步提高自身的实践能力。

4、结束语

混合式学习为电子商务专业实践能力的培养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一方面提高了学生的信息素养,培养了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另一方面也对教师的教学技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成功的混合式学习,需要进行精心的课程内容、主题设计,有效、全面的课程指导与实施,以及多元化的考核评价方式。因此,在新的教学理念指导下,教师将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

参考文献

[1] 刘君亮,王移芝 混合学习环境下无缝学习策略的应用研究 现代教育技术[J]. 2014,24(2)

[2] 何克抗.从Blending Leaming看教育技术理论的新发展.电化教育研究[J].2004,(3)

[3] 徐玲,何巍. 基于社会性软件的高校混合式教学策略研究.黑龙江高教研究[J]. 2013,31(11)

[4] 阮高峰,徐晓东. 基于公共互联网服务的混合式学习课程建设——以《人类学习与认知》课程为例.现代教育技术[J]. 2009,19(8)

[5] 王霞,刘岚. 财经类院校电子商务本科专业课程体系的设计与实践.价值工程[J]. 2012,4, 271(31)

作者简介:

第5篇:混合式教学的定义范文

今天,大多数企业会组建一个私有的计算机网络来互联企业内部的计算机系统,由于企业业务的需要、通讯的需要以及资源共享的需要,这个私有网络常常需要连接到公共网络Internet。而接入公共互联网在带给人们诸多便利的同时,也带来了数据窃取、非授权访问、网络攻击等网络安全问题。为了保护个人和企业的网络安全,通常会部署防火墙,IDS和防病毒系统等以保护其内部网络资源和数据免受外部的恶意攻击。防火墙是保护内网安全的第一道闸门,它是在不同网络(如可信任的企业内部网络和不可信的公共网络)或不同网络安全域之间的一系列部件的组合。它是不同网络或网络安全域之间信息的唯一出、入口,能根据网络安全策略控制(转发、拒绝)出入网络的信息流。

《防火墙原理与技术》是我校信息安全专业本科生必修课程,同时,也是许多高校信息安全专业必修或选修专业课程。该课程理论知识概念多、涉及面广、实践性也较强。该课程的教学目的是使学生了解防火墙的基本原理、实现技术、开发标准以及应用实例,提高防火墙技术应用水平,提高网络安全意识与安全防护能力。目前该课程广泛采用的是在多媒体教室讲授和计算机机房上机实验相结合的教学模式,在当前的互联网背景下,这种教学模式显然不能满足教学需要,学生感觉上课枯燥无味,不能主动参与,只能被动吸收,久而久之,学生会缺乏主动性、创造性且实践综合应用能力较弱。尝试将“线上”和“线下”相结合的混合式教学模式应用到《防火墙原理与技术》课程的教学中,实现学生利用网络教学平台自主辅助学习和课堂教学相结合的学习模式。实践证明,此教学模式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1 混合式教学模式的意义

2004年,何克抗教授首次正式提出混合式教学(B-Learning),所谓混合式教学就是要把面对面教学和网络教学相结合,既要发挥教师引导、启发、监控教学过程的主导作用,又要充分体现学生作为学习过程主体的主动性、积极性与创造性。国际教育技术界普遍认为,只有将面对面教学与网络化教学结合起来,使两者优势互补,才能获得最佳的学习效果。具体地讲,B-learning的优点如下:

1)扩张学习空间和机会

单一的学习方式不可避免地会限制一个学习项目的学习者,比如,课堂教学方式只限于那些可以在固定时间、固定地点参与学习的人,但虚拟课堂却可以使一些远距离的学习者也能参与进去,当传播的知识可以被记录、下载或能重播时,那些不能在某个时间参与学习的学习者就可以在其他时间学习。

2)提高学习效率

混合式教学方式比单一的教学方式能够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斯坦福大学和田纳西大学的研究表明,混合教学策略会提高学习效率,完成相同的学习目标,混合教学只需传统教学时间的50%。实践证明,混合式学习成功的案例有很多,使用混合式学习的学生,学习方式更灵活性,自主性更强,学习兴趣也更浓厚。首先课前在线预习、提出问题,然后面对面进行课堂讲授解惑,最后课后通过录制的课堂视频进行复习,学习效果大幅提高。

3)混合式学习可以平衡和优化学习时间、费用

如果使用纯粹的在线学习,自定步调的学习,或者多媒体软件的学习,这样花费是很庞大的,因为这需要各种技术和资源的支持。并且纯粹的在线学习,学生对于重点、难点内容,理解不够清楚,学习效果不好,学习花费的时间也较长。如果采用混合学习方式,结合面对面的教师指导和自定步调的学习,这样就可以平衡和优化学习所花费的时间与费用。

2 混合式教?W模式的探索与实践

所谓混合式教学(Blending Learning),就是要把面对面教学和网络化教学(E-Learning)结合起来,其中,E-Learning内容所占比例为30%~79%。近年来,我校引进了Sakai(赛课)网络教学平台,该平台包括课程资源共享、在线考试、在线作业、在线讨论等多种教学辅助功能,为学生自主学习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平台。我校的《防火墙原理与技术》课程共安排32学时的教学,其中理论教学24学时,实践教学8学时。下面借助Sakai网络教学平台,以《防火墙原理与技术》课程为例,从面对面教学(课堂教学+实验教学)、网络教学、考核方式三个方面探讨混合式教学的教学内容设计。

图1 河南理工大学Sakai网络教学平台

1)面对面教学(课堂教学+实验教学)

第一部分防火墙基础,安排6学时。主要包括防火墙在网络安全防护中的地位和作用、防火墙定义和功能、防火墙技术、防火墙体系结构、防火墙的局限性和发展等内容。这是学生第一次接触防火墙课程,教学内容切忌枯燥,应通过一些生动的实例来抓住学生的注意力,从而引发学生对该课程的学习兴趣。比如通过古代人用防火墙来防止火势蔓延来引出防火墙的定义,比如通过“棱镜”事件引出防火墙在保护内网安全方面的重要作用。教师在讲授这一部分内容时可多借助图片、音频、视频等多媒体手段突出防火墙在网络安全技术中的重要作用,帮助学生理解防火墙的包过滤技术和技术的区别及优缺点。这部分内容的重点是防火墙的作用及防火墙技术,而难点是防火墙技术,这两方面应作为课堂讲解的必要内容,其他内容教师则可以让学生通过网络教学平台自学研究,只对所提问题进行课堂讲解。

第二部分防火墙标准,安排4学时。主要包括防火墙的功能要求、性能要求、安全要求、保证要求、防火墙的功能测试、性能测试等内容。由于这部分内容涉及到防火墙的各方面标准,如果单纯地依靠课本讲解,就会显得枯燥乏味,学生缺乏兴趣,无法掌握学习重点。在进行此环节时,可以采用更为灵活的方式,例如可以将学生分(下转第72页)(上接第92页)为若干组,教师为每组学生提供相关的参考资料,由学生研究相关内容并进行重点知识的讲解,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这部分内容的重点在防火墙的功能要求、性能要求、防火墙的功能测试,难点是防火墙的功能测试和性能测试,重点和难点内容及学生提出的公共问题,教师必须在课堂上进行讲解。

第三部分防火墙实现,安排8学时。主要包括:Windows平台上个人防火墙实现技术、基于SPI的简单防火墙实现、基于NDIS的简单防火墙实现等内容。这部分内容的特点是实践性比较强,编程量大,只依靠课堂讲解学生很难全部理解,因此应辅以实验教学。我们安排了两次实验:一是Windows平台个人防火墙实现(3学时),二是基于NDIS的简单防火墙实现(3学时)。这部分内容重点是:Windows平台上个人防火墙实现技术,难点是Windows平台上个人防火墙实现技术和基于NDIS的简单防火墙实现,这两部分内容除了课堂上必须讲解,授课教师也应设计相关实验内容上传至网络教学平台,供学生自主学习和实验用。

第四部分防火墙应用,安排6学时。主要包括个人防火墙应用、开源防火墙Linux iptables应用、商业防火墙产品及选购、商业防火墙应用等内容。此部分内容的特点是既包括理论性强的内容,也包含实践性强的相关内容,所以教师在理论教学同时,应同时注意课堂实践操作,帮助学生消化理解。我们安排了一次实验,开源防火墙Linux iptables实验(2学时)以强化理论教学效果。个人防火墙应用、开源防火墙Linux iptables应用既是此部分内容的重点也是难点,应作为课堂教学的主要内容。

2)网络教学

对于课堂上没有讲到的内容或者课堂内容的延伸,可以通过网络教学平台进行辅助教学。课前,授课教师需要将要讲解内容的PPT、资料等上传至网络教学平台,由学生进行自主研究学习。《防火墙原理与技术》这门课知识点多且较零散,学生经常出现课上掌握,课下忘记的现象,因此,教师应把上课的内容录制成视频的形式,通过网络教学平台出去,学生可对课堂上的内容进行巩固与复习。另外,课后思考题、作业等也要上传至网络教学平台。

3)考核方式

考核方式是对一教学过程的教学效果的一种评价方式。传统的教学考核方式以笔试为主,混合教学形式由于综合了多种学习活动,所以考核方式也更为复杂、多样化,既包括考试考核,也包括网络教学平台的相关考核,例如学生网络平台的学习时间、作业完成情况、学习讨论情况等等,均可作为最终成绩的一部分。我们在考核《防火墙原理?c技术》课程时,考试成绩占总成绩的50%,实验成绩占20%,网络平台情况占30%,以督促学生加强使用网络教学平台,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研究的能力。

第6篇:混合式教学的定义范文

摘要:

随着MOOC/SPOC在全球教育领域的兴起,各大高校基本都进行了基于SPOC的混合式教学尝试,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新教学模式难以有效利用传统课堂的教学资源,针对混合式教学的特殊要求开发新的教学资源类型—“电子教具”已成为了当务之急。我校“大学计算机基础”教学团队一直致力于本课程电子教具资源库的建设,实践表明,电子教具在降低混合式教学教学难度,提高学生兴趣,增强学习效果方面,起到了显著的作用。

关键词:

计算机基础教学;混合式教学;MOOC;SPOC;电子教具

0引言

MOOC在全球的迅速升温和小SPOC的兴起,为校园教学改革注入了新的活力。与MOOC不同,SPOC主要定位于校园课堂。国外的教学实践表明,SPOC在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自主学习能力方面有显著作用。如何将课堂教学与在线学习相结合,实施翻转课堂和混合教学模式[1-4],使SPOC在大学生计算机应用能力培养过程中发挥效用,面临巨大挑战。针对这一问题,我校的“大学计算机基础”教学团队尝试了多种方法和模式来提高混合式教学模式的教学效果,其中“电子教具”这一手段起到的作用非常突出,是我们下一步SPOC推广工作的重点方向。

1“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建设的发展形势

“大学计算机基础”是根据教育部计算机基础教学指导委员会“1+X”培养要求开设的公共基础课程,是大学各专业一年级新生的第一门计算机课程,也是本科各学科专业学生必修的公共基础课程。该课程学习效果的良好与否,与学生掌握计算机技术、运用计算思维解决本学科专业问题的效果好坏有着直接的关系。为了顺应时代的发展,我校的“大学计算机基础”教学团队一直致力于新教学模式的推广,积累了相当多的经验。通过对现有精品资源课程的转型升级,建设的“大学计算机(面向工科)”MOOC课程,已在教育部“爱课程”网成功上线2年多;同时该课程作为西安交通大学首批的三门课程之一,于2015年1月22日在Coursera平台上线。2015年起,笔者所在的教学团队针对我校工科专业的大一学生进行了“传统课堂+SPOC”混合式教学的尝试,为教学模式的现代化走出了坚实的一步,相关教学改革工作也获得了国家、学校以及相关企业的项目支持。和传统教学模式相比,混合式教学模式有独特的优势[5]。首先,视频一直放在网上,学生上课没听懂的内容,课后还可以通过观看教学视频来补救,重点难点可以反复练习,反复揣摩;其次,学生在课前观看视频,比原本只是看课本的预习方式要形象生动得多,预习后带着问题去听课堂讲授,会使课堂交流更为顺畅和有针对性;最后,SPOC上的作业可以设置为多次提交取最高分,学生如果对得分不满意可以反复提交,这样在一次次的作业提交中强化所学的知识,达到了“在学中做,并在做中学”的目的。但是,混合式教学对传统课堂教学方式的冲击也是很大的。学生已经在SPOC上看过了教学视频,如果在课堂上只是片面地重复教学内容肯定会使学生失去再次听讲的兴趣。在混合式教学模式中,课堂教学内容深入也好,独辟蹊径也好,总之必须有所变化。针对这个问题,目前最流行的解决方案就是“翻转课堂”,课堂上全是讨论答疑,不涉及新内容了。但受学生积极性、自觉性等现状所限,“完全翻转”目前只能在部分生源较好的优秀班级做实验,全面推广并不现实,所以,想办法在传统课堂上想些新点子,开拓新的教学资源来丰富教学内容,就是当前混合式教学发展的必由之路了。教学资源是教师教学方法、教学思维的凝结,可以在有经验的教师的干预下对学生的学习起到良好的引导作用。教学资源汇聚教师智慧,一个教师制作的资源,可以方便地在其他教师的课堂上使用,国家建立“精品资源共享课”机制的目的也在于优质教学资源的共享与传播。但对于MOOC/SPOC教学、翻转课堂等脱离了常规课堂的新式教学方法,教师由一个组织者演化为一个旁观者,学生的角色也发生了转换,完全自己主导学习,学习进度由自己负责,仅仅使用传统教学资源很容易出现一些以往教学活动中少见的问题,主要包括以下3点。

(1)传统教学资源的类型单一问题。传统教学资源类型一般局限于课件、教师授课视频、教学相关文档等,基本上都是以教师为中心组织的,是教师常规授课过程中的自然产物,类型相对比较单一,只是原有课堂教学过程在计算机上的简单延伸,很多资源并不适合MOOC/SPOC的新型教学方式。

(2)传统教学资源的趣味性欠缺问题。传统教学资源受课堂因素制约,严肃有余活泼不足,在当前大学生普遍课业繁重的大形势下,不易迅速、持续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容易使学生产生厌倦情绪,制约学习效果。

(3)传统教学资源的教师依赖性问题。传统教学资源是辅助教师教学的,比较依赖教师本人的水平发挥,资源本身主要起辅助的作用,学生很难完全使用传统资源进行自学(而自学是翻转课堂的基本要求)。比如PPT课件,没有教师讲授学生只看课件效果很差。而且这些教学资源通常针对整个教学过程,目标是完成整个教学任务,主要通过教学的内容组织来突出重点难点,缺乏形式上和结构上的区分和界定。针对以上问题,在新教学模式的探索期间,为方便教师在多种环境下的教学,我们开发制作了一批传统课堂可用、MOOC/SPOC可用、翻转课堂可用的电子教具,辅助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收获了教师和学生的多方面好评。电子教具的使用提升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为传统课堂增添了趣味性,为MOOC/SPOC课堂增强了可交互性,降低了混合式教学实践推广的门槛。

2电子教具的概念

“教具”一词,在《新华字典》中的定义是“教学时用来讲解说明某事某物的模型、实物、图表和幻灯等的总称”。作者认为,“教具”类似于计算机程序中的函数、模块,封装好了一个完整的概念,可以方便地重复使用,可以随着教学进程逐步升级、改进。具体到本文中,“电子教具”则有两方面的含义。一方面是指在教师教学过程中,为了使学生对某教学要点有更透彻的理解,向学生演示运行的,有关该要点的计算机程序、可交互式动画、演示视频等。如演示快速排序过程的Flas、演示加密算法加解密过程的计算机程序等。另一方面是指在学习过程中,为了便于学生自我测试某一要点的学习情况,教师向学生提供的,可对学生某一要点学习效果进行测试、自动批阅或错误提示的计算机程序或可交互式动画。如测试计算机组装过程要点掌握情况的Flas、检查中国学生常见Python程序错误的计算机程序(因为官方编译器给出的错误提示不够明确)等。本文中的“电子教具”与通常教学中经常提及的“教学案例”[6]的主要区别在于,教学案例一般是叙述性的,从一个固定的角度讲授教学要点,承前启后,结构完整,一旦制作完成内容就比较稳定,交互性很少或没有;而大部分电子教具不算一个完整的教学案例,只有教学要点的内部逻辑,可以由教师或学生在教学和学习过程中动态确定该内部逻辑的输入输出,有较好的交互性。教师在使用电子教具时,如果提前精心设计好电子教具的典型输入,那么包含了确定输入的电子教具就完全可以作为一个“教学案例”来使用。

3电子教具在混合式教学课堂上的作用

在MOOC和SPOC在校园逐步推广的过程中,笔者作为我校混合式教学实践者中的一员,对教学过程中电子教具使用的必要性有相当深入的体会。和传统教学方式的面面俱到不同,混合式教学要求学生通过视频自学大部分教学内容,而教师要在有限的课堂授课时间内主要针对重点、难点、热点进行深入讲解。学生必须好、快、准地理解这些教学关键点,电子教具在其中可以起到催化剂的作用,优点主要体现在以下5个方面。

(1)有趣。传统教学模式局限于课堂,有教师进行课堂纪律的管理和约束,当学生注意力涣散、不注意听讲时可以及时纠正,但处于翻转课堂等混合式教学模式时,学生何时学习、学习多长时间都由学生自己决定。学生很容易受外界干扰中断学习,所以有必要引入更为有趣的电子教具增强学生的学习粘性;本课程使用的电子教具多为教师开发或改进的计算机程序,形式多样可交互,趣味性强,可以有效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

(2)多媒体化和可视化。多媒体技术为人机之间的信息交流提供了全新的手段,文字、音频、视频等不同的媒体方式,以及计算机程序或动画等先进的数据表达方式能够以更高的维度描绘书本上的枯燥知识,实现知识的多媒体化和可视化,易于被学生理解。

(3)师生之间互动性好。在混合式教学模式中,动辄有超过一半的教学时间完全由学生自己掌控,和教师的直接互动大为减少。而交互性强是电子教具的一大优点,教师完全可以把自己的思路融入电子教具和学生的互动反馈逻辑之中,使电子教具成为教师的不知疲倦的人,提高学生的学习参与感。

(4)可二次开发。和通常制作好就相对固化的教学视频、教材等不同,电子教具修改容易,便于二次开发,可随时将教学实践结果反馈回电子教具的设计过程中,经过多次迭代,达到传统教学资源很难达到的优化效果。

(5)重点、难点和热点突出。在混合式教学模式中,学生观看教学视频的主动性不足,容易陷入“为看而看”的局面,一个个教学视频对于未能透彻理解的学生来说并无轻重之分,学生对课程的重点、难点和热点等关键点的感受明显弱于传统教学模式。而电子教具并不需要针对每个章节、每个知识点都进行制作,只需瞄准教学最关心的关键点,学生通过与电子教具的互动,可以较为容易地获知教学目标,加深学生的学习层次感。“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目前已有和未来计划开发的电子教具主要包含计算机程序、Flash和演示视频3种类型,具体描述参见表1。演示视频是电子教具中的一个特殊类别,教学目标很多情况下不是重点、难点,而是“热点”,目的是加深学生对计算机科研热点的了解、拓展视野,典型的例子参见图1至图3。该类电子教具数量较少,但是有着很好的教学效果,极大地提升了学生对计算机学科的兴趣。这些演示视频往往不是来自国内外的教育科研机构,而是网络上的优秀视频制作者不经意的作品。“生活中从不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教师很难有计划地、刻意地去寻找这些适合教学的优秀视频,要在教学科研工作和日常生活中处处留心,方能遗珠偶得。笔者所在的教学团队通过对国内外知名MOOC平台(如“中国大学MOOC”“学堂在线”、Coursera和edX等)的调查研究表明,在MOOC教学中使用事先精心准备的电子教具来辅助教学,几乎已经是这些平台中受欢迎课程的共同特征。部分技术、人力和资金较为充裕的团队建设的课程,甚至可以做到在正常课程中穿插大段精心制作的电影级原创演示视频,教学效果很好,收到了学生的一致好评。

4结语

经过1年多的SPOC教学实践,电子教具在我校混合式教学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在教学改革进程中处于越来越重要的位置,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形成以教师学生之间的交流为中心的新的教学资源组织方式。传统教学资源包含课件、课堂教学视频、教学文档等基本类型,经过长期的教学实践已经非常成熟。由于这类资源和教师本人联系过于紧密,是以教师为中心的资源组织方式,所以并不适合新的混合式教学模式,因此应将当前教学资源库的建设重点转移到电子教具上,形成以教师学生之间的交流为中心的新的资源组织方式。其次,促进了精品资源共享课与MOOC建设结合。精品资源共享课建设和MOOC建设是我校原有精品课程的两个共同的重点任务,这两个任务由于面对的教学模式不同,对资源的建设原本是略有冲突的,而电子教具资源库建设同时满足这两种教学模式要求,有利于更有效率地完成这两个重点建设任务。最后,走出了一条扁平化资源建设向关键点资源建设的新路。传统的教学资源由于要服务完整的教学过程,整个资源的建设是扁平化的,而电子教具库的建设以重点、难点、热点等关键点为依托,便于发挥教师的特长;同时对关键点资源的不断锤炼也有利于对电子教具的精益求精,实施资源库建设的“精品战略”。按照课程建设与教学改革的统一部署,未来“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电子教具资源库建设的工作计划主要有以下4点。

(1)补充不足的电子教具。首先要梳理“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的关键点,主要包括课程的重点、难点和热点(主要指近期的科研热点),同时要注意从教师和学生的不同角度去分析这些关键点,设计开发出有利于教师教学或有利于学生自测的电子教具。

(2)通过教学实践更新已有的电子教具。没有经过实践检验的电子教具只是脱离实际的空中楼阁,必须得到传统课堂教学、MOOC/SPOC或翻转课堂等教学环境的及时反馈,经过一系列的修改完善,这期间可能经历电子教具的界面美化、二次开发甚至完全回炉重新开发的多个过程,方可确定电子教具的正式版本。

(3)开拓新的电子教具类型。目前使用的电子教具主要有计算机程序、Flash、演示视频3种类型,未来不排除经过调查实践,结合计算机教学实验中心开发团队的实际情况,开拓出新的电子教具类型的可能性,比如3D动画、真人实景演示等。

(4)建立起完善的电子教具资源库管理机制。当制作完成的电子教具积累一定数量之后,教具的分类资源库建设就要纳入日程上来,同时要结合精品资源共享课的建设要求,将电子教具和原有的传统教学资源有机融合,更好地为教学服务。

参考文献:

[1]张春英,刘盈,赵艳君.基于“MOOC+SPOC”的“大学计算机基础”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研究[J].工业和信息化教育,2016(3):63-69.

[2]王瑞敏,曾韵,王立新,等.基于SPOC的军队院校混合式教学模式[J].计算机教育,2016(2):26-29.

[3]高洪皓,朱永华,陈章进.基于MOOCs平台的计算机基础实验教学课程建设[J].工业和信息化教育,2014(6):90-94.

[4]陈希亮,姜峰,赖俊,等.基于混合式教学模式的大学计算机基础教学改革研究[J].计算机教育,2016(6):143-146.

[5]苏小红,赵玲玲,叶麟,等.基于MOOC+SPOC的混合式教学的探索与实践[J].中国大学教学,2015(7):60-65.

第7篇:混合式教学的定义范文

关键词:互联网+;高等数学;混合式教学

一、什么是基于专业背景的混合伴随式教学

随着近二十年中国互联网技术的迅速发展、教育技术的提升和疫情时期的特殊要求,使得互联网线上教学在2020年春季在全国各地高等学校各门专业课教学中展开。混合式伴随式教学[1-2]是把传统的课堂教学过程进行前后延伸,从课前的铺垫导学,到课中的重点难点教学,再到课后的延伸补充巩固,形成一条伴随学生学习过程的完整闭环。至于各个教学环节的所占比例并不是区分混合式伴随式教学的依据。线上线下的良好配合,发挥各自教学模式的优势,让这种搭配不仅仅是“1+1”的简单组合,而是互相促进互相补充的乘法效应。为了满足社会对高校各类应用型人才的要求,贯彻教育部组织制定的《高职基础课程教育基本要求》的核心思想,突显高职高等数学是为各专业服务的高等数学,真正体现数学为本,专业为用[3-8]的基础学科特点,我院(抚顺师范高等专科学校)不同专业的高等数学有不同的专业引入背景和不同的专业应用实践区分。而混合式伴随式教学因其灵活、个性化的特点,能够满足不同专业的课前导学和课后延伸复习。

二、基于专业背景的混合伴随式教学的意义

(一)提高传统课堂教学的效果和效率

传统课堂教学需要把情境引入、课堂讲解、复习拓展三个环节浓缩于短暂的45分钟课堂上,所以实际知识主体的讲解内容是不容易讲深讲透的。尤其对于高职学生知识储备很差,当节课所需要的前提知识都要复习回顾,更缩短了主体内容的教学时间。在混合伴随式的教学模式下,我们可以在课堂上主要处理知识主体的重点难点,其他内容可以简要略过,会大大提高课堂教学的效果和效率。

(二)提高学生自主学习及探索创新能力

课前课后的线上教学需要学生自主独立完成,要想把课堂教学的前置及后续设置内容做好,学生需要弄懂学习目标和学习任务,合理安排学习进度,选择适应本专业的课程内容,自主完成课后测验,自主诊断学习效果。这是一个个性化、自适应的学习过程,学生是这个过程的绝对主体。通过本阶段的学习旨在提高学生自我构建知识体系、自主学习解决问题的能力,并不断创新探索发现。

(三)提升教师教学设计能力及信息化素养

混合伴随式的教学需要教师创设更多元更复杂的学习模块,它们之间如何补充促进,要从系统的高度去综合运作。所以教学设计这个部分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一个课件、一个教案、一个板书,远远不是教学的全部。另外,对于线上部分的教学设计,教师提供的载体形式更多样———有情景导入的视频、函数变化的动图、虚拟仿真实验、作业的word或pdf文件、复习题库、随机组卷、答题分析报告等等,教师运用信息化手段的能力必须随之增强。

三、基于专业背景的高职高等数学混合伴随式教学模式的开展

(一)课前导学

课前探索学习阶段,教师可以通过钉钉群课堂或腾讯课堂,建立班级,然后一些探究性的导学问题。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本节课需要的储备知识。可以通过word或pdf文本、ppt课件及小微课的方式呈现。二是本节课知识的起源、发展和作用。不同专业可以挑选不同的案例加以引入,可以是短小精悍的小文章,也可以是小视频或动画。三是本节课的一些次要、零散知识点。挑选的这部分知识要简单易懂,学生能很快领悟。四是预习效果小测验。可以设置一些选择填空类型的限时作业小测,也可以设置一些开放性问题,比如要求学生查阅某方面的资料,以调查小报告的方式提交。课前探索阶段的学习主要目的是引导学生体验学习方法,进行思维方式的培养及技能的训练。通过复习旧知识,解决本课的前情提要,激活知识储备;通过知识背景的学习,让学生熟悉情境,初步体验学习内容。通过学习小知识点,解决部分的次要知识点,分担课堂任务;通过限时小测或提交调查小报告,让学生的预习过程更有的放矢,减少盲目性、敷衍化。总之,课前内容的设计要情境化、专业化[5]、生活化,同时与正课有关联,且简单易懂,搭配具体的学习任务,让学生进行有效的课前操练,为课堂教学做好铺垫。

(二)课堂教学

课堂教学阶段也就是传统的线下教学,这个阶段要侧重于学法指导,重难点知识讲授,操作示范,合作学习,创新引导。基于数学学科的抽象性、复杂性特点,具体分为以下三个环节。

1.理解式学习

高等数学内容虽然抽象,但是每个基本概念都有其实际背景,可根据课前导学阶段提出的专业化案例,比较自然地引出基本概念,体现数学的应用本质。在弄清基本概念的基础上,理顺基本概念和各个概念之间的联系,构架思维导图。此外,高等数学中对定理的理解及应用也是一个重点,如零点定理、介值定理、柯西中值定理等。只有透彻理解了定理本质、使用条件及适用范围,才能正确使用定理进行证明或解题。通过对定理的论证、使用的研究过程,让学生领悟数学的本质及数学的价值。高职数学的教学也侧重于运算和解题能力的提高,但大部分的高职学生停留在机械地记忆公式、套用公式的解题方式阶段。虽然我们的教学内容已经深入浅出,论证也简明易懂,但并不能有效改善学生解题运算能力。所以课堂教学教师要理解学生的薄弱点,讲透基本概念在支撑解题运算中的作用,将解题步骤明确化、具体化,使学生确实理解基于概念的解题思维,而不是生搬硬套公式。

2.体验式实践

随着各类手机APP的出现,数学学科的可视化内容基本都可以依靠手机操作,如图形计算器、Ge-oGebra[9]经典、CAS计算器、函数计算器、看见函数等。这些APP可以作为课堂教学的辅助工具,有效改善传统课堂教学完全由教师灌输知识的模式,让学生全程参与到数值运算、数据处理、函数图像动态发展变化的研究过程中。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图形计算器[10]提供了一种直观的教学手段和一个实验研究的环境,许多数学概念可以用数字的、图形的和符号的方式来表示,一些数学问题也可以用以上三种方式加以解决。在基于图形计算器的学习平台上,教师的教可以更多地借助于便捷的计算、直观的图形和仿真的模拟。例如:在学习极限章节时,我们可以通过图像研究函数的变化趋势;在学习导数的应用时,我们可以借助图像观察函数的单调性,分析函数的极值点、最值点、拐点等;在学习极坐标与方程时,我们可以绘制函数的普通方程、参数方程和极坐标方程图像;在学习微分方程时,我们可以探索方程中的动态系数与图像之间的直接联系。另外,它还可以快速创建由坐标、滑块或表达式定义的动态点,可以缩放标签轴,从视觉上帮助理解。借助它引导学生进行数学的实验和探究,可帮助学生发现数学的结论和理解数学的本质,并进行更加广泛的数学实践和应用。图形计算器的主要功能不仅体现在数值运算功能、作图功能,对于我们学习数理统计也有很好的帮助,它的统计功能、金融功能、程序功能、计算器应用程序Aplets的扩充功能基本涵盖了高职高等数学及统计数学的方方面面。函数计算器包括计算单变量实函数的定义域、值域、截距、极限,求导、函数零点、极值点、渐近线以及不定积分、定积分、微分方程的求解、累加求和、阶乘、排列、组合等等。高职数学课堂教学所有需要训练的解题和运算能力,都可以借助它验证和解决疑难问题。

3.迁移式创新

上述手机App的恰当使用,教师可以随时随地指导学生学数学,学生可以随时随地进行数学的实验、探索和研究。以往在高职教学课堂中有很多的学生用手机玩游戏,看小说,看视频等消遣活动,现在手机的使用终于回归到它应该做的事情。也就是说,手机APP使学生拥有了一个“移动的数学实验室”,学生不仅能在课堂上用它们学习数学,而且可以随时随地用来研究、解决数学问题,可以在课外继续进行自身的体验、探究和实践,因而有一个充分发挥自主性和创造力的空间。课堂教学要充分发挥群体教学的优势,学生有更好的条件采用小组讨论、小组合作、小组竞赛及自主学习方式,通过独立思考、自主实践、合作交流,获得更具个性的知识与能力,这样的教学课堂也成了孕育创新能力的丰沃土壤。

(三)课后巩固

课后巩固环节是教学过程中不可或缺的环节,也是保证教学效果的有力手段。目前高职学生课后巩固环节是基本缺失的,尤其是高职数学,多数作业是以纸面答题的方式,所以导致很多学生互相抄袭作业,应付老师。也就是说,对于高职学生而言,他们认为的课后巩固就是抄完作业算完成,如何复习课堂内容完全不得要领,不知从何处下手。混合伴随式的教学模式,在课后伴随辅导阶段又可以发挥作用了。教师可以在网络平台上多种形式的巩固作业,包括:一是基本概念理解的作业。教师可以设置语音回答模式,要求学生用自己的话表述数学概念,并说出概念的内涵、外延及使用领域。二是课后习题作业。采用试题库随机生成试题作业的方式,保证每个同学的作业不尽相同。试题库的工作需要根据教学积累,尽量对搜索的试题进行题目微调变数之后再上传试题库。三是知识点总结归纳作业。让学生总结本节课知识的重点难点及解题方法步骤,形成笔记拍照上传至平台。四是拓展性探究作业。要求学生以小报告的方式,介绍自己读了哪些文献,发现了什么问题,又通过什么办法企图解决,解决过程遇到什么困难,遗留什么问题,等等。混合伴随式的教学模式,还可以设置期中考试环节,定期期中试题,并完成成绩达标率分析、知识点得分率分析、能力得分率分析、试卷难度分析等。还可以利用当前火热的直播平台举行不定期的直播答疑,共性问题集训。总之,在“互联网+”的背景下,混合式伴随式的教学模式必将成为未来学校课程实施的主流模式,这种新的教学形态实现了课堂教学的创新,也符合互联网时代快速、共享、实时、跟踪的时代特征。如何更好地完善本校的混合式伴随式教学改革,需要多方面吸取优质校的经验,与同类学校共同完成课程教学资源的建设和共享。

参考文献:

[1]李倩.基于MOOC的高职混合教学模式探究[J].通讯世界,2017(6):258-259.

[2]蒋德志,刘运新.基于网络的混合式教学模式研究[J].青岛远洋船员职业学院学报,2014(4):34-37.

[3]牛立尚,徐虹,孙媛凤.面向专业需求的高职数学在财经专业的案例研究[C]//2016智能城市与信息化建设国际学术交流研讨会,2016-12-15.

[4]牛立尚.面向专业需求的高职数学在信息技术专业的案例研究[J].中国市场,2016(6):231-232.

[5]牛立尚.面向专业需求的高职数学在机电专业的案例研究[J].科技视界,2016(2):54-56.

[6]牛立尚.数学软件辅助高职数学专业化教学研究[J].科技经济导刊,2016(1):160.

[7]牛立尚.高职经济数学教材建设探究[J].辽宁高职学报,2015(5):69-71.

[8]面向专业需求的高职数学在化工专业的案例研究[J].辽宁高职学报,2016(1):55-57.

[9]牛立尚.基于数学软件的高职数学教学方法创新[J].科教导刊,2015(2):85-86.

第8篇:混合式教学的定义范文

对混合式学习及其在小学信息技术教学的应用进行概述,指出其在课堂教学中的课堂面授和学生参与的策略。以学习任务为主线,采用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混合形式开展自主学习、讨论交流、协作学习,并对学习结果进行有现实意义的评价。从而提高课堂教学的实效性。

关键词:

小学;信息技术;混合式学习;策略

当前,在“互联网+教育”的背景下,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受到了撼动。在基础教育领域,尤其是小学教育阶段,如何运用信息技术改变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实现高效的课堂,是摆在教师面前的重要问题。笔者结合教学实际,谈谈混合式学习在课堂教学中的应用策略,以提高教育教学效果,让师生共同受益。

一、混合式学习及其教学应用

(一)混合式学习概述

“混合学习”来自英文的“BlendedLearning”,目前的国内有多种翻译,笔者比较认可“混合式学习”。华南师大教授李克东以及北师大教授何克抗都提出各自的观点。[1]在参考相关教育文献后,笔者把混合式学习定义为:它是在教学目标的引导下,学习者根据自身条件,教师及学习内容,采取在线和面对面交织进行教学的一种策略。为此,开展混合式学习的关键是如何将这两者有机地融合起来,优势互补。混合式学习内容包括多种混合。学习理论之混合:囊括人本主义、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教育传播、活动理论,虚实交融、情境认知理论等。倡导主动探索式的学习,以学习者为中心。学习资源之混合:涵盖教师面授、在线课程资源、全面的资料积累,同事的经验分享等,形成强大的知识管理中心。学习环境之混合:理想的混合式学习模式整合了多种功能,包括正式、非正式学习活动。是在以学习者为中心的环境中建立的,构建从技能评估到支持工具,从信息到教学内容,从训练到协作环境的完整学习环境。学习方式的混合:充分利用网络平台,将网络学习与课堂面授有机结合。实现同步与异步的、实时与非实时、正式与非正式学习教学对接,可进行协作学习、讨论学习,基于“合作”理念的小组学习,以及围绕网络资源开展的自主学习。

(二)混合式学习在信息技术教学中应用

信息技术教学中开展混合式学习优势明显,学生学习的环境就是网络教室,而且人均一机,有可靠的硬件保障,同时网络学习平台的使用,以及教学资源的不断充实、丰富,为教与学方式的变革创造了条件。随着交互式电子白板、电子书包的广泛应用,以及智慧教室的构建,将成为网络学习的有效环境。作为信息技术学科,更应当利用好信息技术教学环境和身边的工具,率先把握智慧教学的制高点,真正转变教学观念,真正落实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笔者在网络教室环境中,结合课程管理系统(CMS)、电子教室系统,充分运用网络学习平台和教学资源,通过开展混合式学习,发挥了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激发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有效地提升了教学效率。在教学中充分了解小学生的认知特征以及心理年龄特点,在课堂上通过教师的引导、鼓励和协助,学生依托课程管理系统,诸如:moodle、claroline等进行有效的自主协作学习,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和能力得到了很大的提高。[2]在自主学习模式下,笔者运用网络学习平台提供课程学案、课程微课、作业任务、自评体会、习题检测、问题讨论、作品展示、素材资源以及互动交流等环节,开展自主、合作学习活动。具体做法是:每位学生在平台上都注册有一个实名的帐号,在登录平台后,通过课程导学案明确学习内容,知识要点。然后在教师的引导、协助下,观看微课程,自学内容,并通过平台的检测功能,进行过程性的评价、反馈知识点自学情况。在掌握基本知识点的情况下,学习可以根据素材资源提供的素材完成作品,并上传至平台,由教师评价、以及同学间进行互评。[2]可以将自己的学习状况通过问题讨论的方式和其他同学进行交流。经过多年的课堂教学实践,笔者的信息技术课堂教学状况有了较大的改观:学生知识技能方面:学生能积极参与到课堂的学习当中,在作品完成的过程中,形成你追我赶的格局,能最大程度上对作品进行较为用心的处理,既为得到他人的认可,也自我满足。学生行为习惯方面:学生间能进行友好、真诚的互帮互助,在课堂上敢于通过言语或者文字的形式对自己的想法进行交流、表达,能逐渐养成良好的团队协同合作的行为习惯。教师教学方面:教师不用那么费时费力的进行满堂灌的授课,能较为轻松的监控课堂全局,对学生进行个别化的指导,而且能保证对学生的学习做到及时的评价、反馈。

二、混合式学习中的课堂面授与学生参与相结合策略

在现阶段,传统的课堂教学仍占主导地位,也有其优势所在。尤其是小学生的认知风格,学习的自觉性、自控性还是有待养成和提高,因此,教师的课堂讲授和指导不可或缺。然而课堂讲授若是没有把握好尺度,则无法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课堂气氛就会显得沉闷。笔者结合闽教版小学六年级信息技术课堂教学,谈谈自己应用混合式教学以及促进学生混合学习的尝试。

(一)用“学习任务”衔接两种教学方式

混合式学习的方式,是面对面教学和在线学习两种方式的融合。为此,这两种教学方式通过“任务”来衔接。学习任务是学生参与学习的主要突破口,避免流于形式的学习,就得重视学习任务。面对面教学中的知识是完成任务的基础,而任务是在线学习的动力,实践是检验任务完成的环节。笔者在教闽教版小学六年级信息技术《动画原理》这一节课的时候,让学生既可以选择自读课本,或在平台的“课程学案”当中明确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动画原理———视觉暂留。紧接着使用言语对“动画原理———视觉暂留”做系统的简要讲解。再通过引导学生在学习平台上观看“视觉暂留”动画视频,学生对动画原理有了更进一步的认识。为了让学生能对知识点有较为深刻理解,笔者特意设计了在线小测,在线小测仅以客观题的形式呈现,测试时间设定为两分钟,完成5道图文并茂的单项选择题。这样既使得学生对自学内容进行检测,又显得学习生动有趣,贴近本节课的主题。

(二)给学生主动参与设计任务的机会

由于新知识的获得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学习者的切身体验更有利于对知识的理解。笔者通过电子教室软件给学生发送了一组连续的图片,推荐他们使用系统查看图片软件或者ACDSee软件进行快速浏览,进而形成动画效果。为了再进一步地感受动画原理,还建议学生们使用自己熟悉的软件,诸如:画图软件以及演示文稿软件模拟动画的生成。学生们通过这一系列的感受,加之进行动手操练,就更容易理解动画(逐帧动画)原理,还能从侧面感受动画播放速度(帧频率),为后续的动画的进一步学习以及设计任务做铺垫。

(三)让学生围绕任务开展合作学习

可以说,在线学习是课堂面授的延续。面对面式的讲授优势是,学生能较系统地掌握知识,同时也有利于培养情感。而在线学习对于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提高,培养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都是大有帮助的。[3]笔者就结合教学实际谈谈通过合作学习,提高完成任务的效率。

1.自主学习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这一观点都得到了大众的认可。在教师监控下的在线学习更是对于学生的个性差异,课堂教授的时间不足做了很好的弥补。笔者在教学闽教版小学信息技术三年级《生活中的信息技术》一课中,本节课教学内容当中列举了很多例子,让学生明白信息技术的内涵是获取、存储、处理、传递信息的技术。由于这是三年级的第一节课,也是孩子们第一次接受信息技术的正规学习。他们虽然具备了一定的生活经验,然而对于信息技术的概念还是显得有些陌生。为了让孩子们能理解信息技术这一概念,同时,尽早适应信息技术的学习环境。笔者在本节课上让孩子们在教师的moodle平台上进行实名注册,明确信息课堂的虚拟环境,找到自己的虚拟位置。在这一操作当中,完成了“获取、存储、处理、传递”的信息技术过程。

2.讨论交流

讨论交流也是师生在课堂上教学的常用活动形式。它是针对某个主题展开的交流讨论,而这个主题往往是本节课的重点和难点,学生们通过讨论,既加深对问题、知识的理解,也学会了分享。[4]而同步、异步的讨论形式使得学生参与讨论交流的面更加大,更具实效性。笔者在教学闽教版小学三年级信息技术《初识电脑》一课,在对“窗口的操作”这一知识进行学习时候,采用讨论交流的教学方式。由于班级的人数较多,为了让全体学习者都能参与进来,笔者采用电子教室的主题讨论功能进行异步讨论,采用口头交流的方式进行同步讨论,这样的举措,让全体学习者都有了表达和交流的机会,这样既能聆听,也能表达。

3.协作学习

在混合式学习当中,协作学习可以让学生有更多的表达自己想法、感受的机会,既能展示成果,也能提高表达能力。网络平台下的较传统课堂的协作学习更具优势。[5]在教学闽教版小学六年级信息技术《海龟画太阳系》一课,在区分画圆的命令,是采用stampoval还是repeat360[fd2*pi*r/360rt1]的问题上,学生们摇摆不定。笔者采用电子教室的分组教学功能,采取异质分组,将4人分一组,由小组内进行讨论,运行程序后得出结论,并在各小组汇报自己的心得。最后由学生们总结出这两组命令的各自特点:前一个命令绘制的圆形海龟位置在圆心,后一个命令绘制的圆形海龟在圆上;在绘制太阳系的时候,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将这两个命令交叉使用,能使程序更为简洁。通过协作学习进一步加强了师生及生生的互动,提高了学生的合作及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对学生学习结果进行有意义的评价

在混合式学习中的评价,充分利用了网络学习平台,提高了评价的有效性,主要采用自我评价、教师评价、相互评价相融合方式。自我评价是学生对自己一节课的表现及学习成果进行的反思;教师评价是对学生过程性学习的评价,以及学习目标完成后的评价;相互评价是协作者之间通过学习平台开展的互相评价,学生间是协作的关系,共同完成学习任务的。协作者是最了解小组成员之间的学习态度、学习过程、学习任务完成情况的。通过协作者之间的评价起到相互之间的监督作用,继而调动增强彼此之间的协作沟通能力,彼此之间的学习积极性,参与协作的主动性也调动起来了,实现了学习任务的有效完成。每位学生以实名的身份登录平台,按每章节的目录上传自己的作品,教师对学生进行相应的等级评价(优+、优、良、中、待改进),而且还可以写上相应的评语,让学生对师评有清晰的了解;学生登录后,可以在“作品展示”中找到相应章节的作品,根据教师的评价指标(一般有五项评价指标,每项一分,满分五分),每个用户都有两次评价的机会,自评以及评价他人。通过这样的方式,学生既能学习到他人作品的优缺点,也能通过平台找到评价的标准,做到心中有数,真正意义上实现评价的有效性,提升学生学习的兴趣指数。

三、结论

综上所述,在小学信息技术课堂开展混合式的学习,具有一定的实际意义。混合式学习为学生的学习多增添一条学习路径,但这并不代表所有的教学内容都适合开展混合式的学习。时下虽然混合式学习很热门,但是不能为了混合而混合。开展混合式学习的目的是让学生能积极、主动和创造性地进行学习,教师发挥出启发、指引、监督的作用,进而在最大程度上提高教学的有效性,实现教与学的最佳效果。

作者:程庆宝 黄宇星 单位:福州市台江第三中心小学 福建教育学院

参考文献:

[1]陆莉莉.基于网络教学平台的混合学习的应用研究[D].上海:上海师范大学,2012.

[2]程庆宝.基于网络学习平台的协作学习模式研究———以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教学为例[D].福州:福建师范大学,2014.

[3]刘君亮,王移芝.混合学习环境下无缝学习策略的应用研究[J].现代教育技术,2014(2).

第9篇:混合式教学的定义范文

关键词:信息化;SPOC; 高校;混合教学

[基金项目]“互联网+”背景下大学生主动求知的教学模式研究与实践――以SPOC教学 方发为例[2016B28]、[2016LYJG007];基于就业导向的风景园林专业毕业设计教学模式研究与实践[2016B26];广西高校风景园林专业植物类课程教学改革研究与实践[2015JGA234];广西高等学校强基计划,示范网络课程项目阶段性研究成果;

(以上项目阶段性研究成果)

在全球信息化背景下,教育面临着新的挑战和机遇,从教育部所制定的一系列的教育信息化规划中,如《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2011-2020年)》、《教育信息化“十三五”规划》等,我们不难看出,信息技术与教育相互融合是一种必然的趋势。如何让传统教学和线上信息优势结合,是顺应时代的发展,也是对于目前教育事业来说一个亟待推行和解决的问题。从目前的教学实践来看,混合式教学是最适合于信息化这一背景下的教学方式,混合式教学可以理解为多种教学方式的融合,在本文中混合教学模式,是特指在信息化社会的背景下,基于SPOC的混合教学模式。

1 相关概念辨析

教育信息化冲击下,各个高校、教育部门都不断的进行尝试,新型教学模式不断涌现,新的概念层出不穷,让人眼花缭乱,其中让人谈论的最多的,也最为认可的主要有慕课(MOOCS)、SPOC、翻转课堂、混合教学等,我们对这些名词定义并不陌生,但τ谒们在教学中的关联性却较少推敲。

慕课指的是大规模的、开放的、线上教学,特点是不分地域、时间、人群,缺点是授课的标准、难度及目标难以统一,因此往往参加学习的人多,坚持学习的人少。SPOC的也常常被称为“后慕课时代”,国内常称为“私播课”,是相对慕课而言小规模、私有、在线课程,它是基于慕课所存在的问题,所进行的教学尝试。SPOC的教学方式,首先对目标和选学做出比较一致的要求,针对性地选择线上慕课资源,对学生进行教学的提升和调整,进而在线下近一步的讨论、提问、辩论和答疑。我们可以简单理解为SPOC教学是针对于小众群体,利用丰富慕课网络资源,因材施教,并且在课堂上运用翻转式学习的方式。因而翻转课堂是在SPOC(MOOCS)等新的教学形式下衍生了新的教学方法,SPOC(MOOCS)为翻转课堂提供更多可行性的资源。混合学习是学习方式,慕课、SPOC、 翻转教学均是它不同的实践形式。

基于SPOC的混合教学模式,即可利用传统课堂的优势和特点,同时又吸取在线学习的灵活性与丰富性来实现教育目的及改善教学,因此SPOC是一种慕课在高校中可行的方式,适合于信息化时代高校教学的需要。

2 SPOC混合教学设计

按照布鲁姆认知领域目标分类法,在认知领域的教育目标可以分为六个层次,知识、理解、应用、分析、综合、评价,在传统的课程中一般所达到的是知识、理解、应用的层面,通过SPOC的混合式教学,可以在传统的课程基础上上升到分析及综合能力的运用,使教学内容的深度和广度得到延伸,在教师价值得到近一步的体现和提升。

目前采用SPOC教学模式的基本流程主要是:由教师团队建立完整的线上MOOC课程,作为学生线下自主学习的资源,教师通过线上平台跟踪记录学生的学习情况,了解学生的学习效果,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定期组织学生于传统课堂中进行重难点强调、问题答疑,总结等,通过互动的方式让学生进一步了解课程内容,最后再适当布置相关学习任务进行巩固,以达到较好的教学效果。SPOC混合教学的实践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2.1教学环境设计

对于SPOC混合教学模式的推行,需要具备有基本信息化教学环境。首先学生、教师必须配备电脑、手机以及便携式实验设备;其次,需要具备有无线网络环境及交互式教学平台;另外,教室的设置也有别于传统的教室,以清华慕课课程开展的教室为例,慕课教室内课桌以组来进行划分,多采用圆桌的形式,旨在提供一个轻松平等的讨论环境,同时教室内还需要配备足够的电源及多块黑板。教室人数规模一般控制在30~60人左右,以便于开展有效融合的交互式讨论。

2.2教学课前准备

课前主要是根据上课时间以每周为单位,学习视频及资料,明确考评及预习要求,学生需要自主学习视频及发放的资料,并完成课前专题讨论及课前习题练习。SPOC混合教学中和以往传统学习提前预习最主要的区别在于,学习所采用的MOOC资源,一般是以短视频的形式呈现,便于学生更加直观的学习,不同程度的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认知水平和基础决定学习的方式及观看视频的次数。利用课前学习的方式可以缩小其知识基础差距,从而使整体获得更好的学习效果,也是进行课堂交互性学习,课堂讨论、课堂辩论、总结等行为发生的基础。

2.3 学生学习过程评价

SPOC混合教学与传统课程想比较最大的优势体现在,通过学生线上学习活动,可以由平台记录的学生的课前学习行为,通过选课学生管理,我们可以查看学生进入课程、播客视频、讨论区发表话题、讨论、阅读、练习、在线测试等时间及次数的记录,

通过课前练习的记录,教师可以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分析学生所存在的问题,在课堂中便可以针对学生的学习情况,针对性的设计课堂内容,通过混合式的教学来达到因材施教。这种教学方式,也非常符合学界所推崇的基于成效的教育:OBE(outcome-based education),通过目标、措施、评价的闭环,以实现持续改进。

2.4 教学课堂

基于SPOC混合教学模式,有效的教学课堂必须具备几个条件:(1)学生必须发生课前学习行为(2)设定问题,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思考和解答问题(3)追踪学生的学习情况,归纳总结,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调整课程的节奏,改编课程材料,近一步提供学习材料,引起更深层次的讨论。

在课堂中老师需要解答学生课前预习的问题,及讲解本周章节内容的关键,梳理重、难点。组织学生通过讨论、总结、汇报等环节深化学习,弥补课前学习的不足,教师近一步总结,并布置下次课程预习要求。课后仍然进行巩固复习,完成习题。

在上述的SPOC混合教学设计中,我们会发现通过线上及线下教学的结合,能够赋予学生更加充分、完整、深入的学习体验,并且能够使学生从被动学习转换为主动学习,引导学生高效地完成课程内容。

3 SPOC混合教学设计存在的问题及解决策略

当前我国很多高校都开始对混合课程建设进行了积极的探索与尝试,也有部分的教师也开始在教学中实践,但从目前来看SPOC混合教学实践的推行过程中,还存在很多的问题。

3.1学生学习具有差异,两级分化

在SPOC混合教学环境中,为学生提供了丰富的学习资源、比较自由的学习环境,学习者可以通过自主学习和小组协作的方式完成线下学习,在学习过程中,我们会发现往往主动学习、积极思考、自制力较强的学生更能够适应这种教学方式,这部分的学生通过在线上学习,主动进行问题的探究,课堂上往往积极发言,善于交流,因而学习效率有很大的提升,并且推动了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信息素养、协作、语言表达及自制力等综合能力发展。但也有一部分学生自我控制能力比较差,习惯于被动式学习,在新的教学模式中显现出时间安排不合理,无法完成课前学习要求,课堂中回避交流,学习效率呈下降趋势。

应对策略:

如何减少学生学习的差异性,可以采用以下的方式进行尝试,(1)设置SPOC实验班与平行班,通过双向选择,保证混合教学达到最优效果(2)建立课前学习效果评价机制,可由教师分析统计不同学生的学习次数、学习时间。通过课前测验,计入考核。(3)课前布置课前思考题,准备课堂讨论发言,采用鼓励机制,建立学习小组,成绩按小组计分,形成互帮互助的学习氛围(3)对于基础及自制力较弱的学生,课前建议通过集中观看视频,集中讨论的方式,保证学生自主学习的效率与质量,保障教学顺利展开。

3.2 高校教师缺乏对混合课程深入了解

多数高校教师对SPOC混合教学方式的内涵缺乏深入理解,高校的混合课程建设也大多停留在较低层次的一些网络辅助教学和网络辅助教学管理的水平。需要注意的是,混合教学方式不是简单的采用线上资源、课堂资源及线上测三者合一,而是根据教学内容和进度安排线上教学和课堂教学,针对课程,有计划、有目的地进行教学设计,让学生的学习体验发生根本的变化。另外,SPOC混合课程需要在课前准备大量的工作,在实际教学中并不是所有课程都含有现成的慕课资源,因而在课程中,开展混合教学需要录制大量的微视频,完善其资料,并且要不断地跟踪学生的学习,在线上形成交互,这样占用了教师的大量时间,尤其,首次尝试混合教学需要花费原课程近3倍以上的时间与精力,而从目前多数高校推广来看,在高强度的教学下,并未给予教师合理的薪酬支持,这也是SPOC混合课程实践让诸多教师望而却步的原因。

应对策略:

如何让高校教师正确面对SPOC混合教学?(1)大力推广SPOC的教学方式,组织全体教师进行相关学习,让教师们意识到混合教学的发展价值。教学需要破除墨守成规,顺应时代的发展,这样才能培养出符合现代化需求的优秀人才。(2)组织观摩成功SPOC混合教学教学案例,让教师们能够更加直观、深入地了解这种新的教学方式。(3)采用鼓励机制,针对高强度的教学,建议给予教师适当的鼓励和支持,如清华大学,首次对于首次开展混合教学的老师都给予原课时3倍以上的奖励,并且在经费上给予大力支持,因而在目前所有的高校中清华大学混合教学开展与实践一直遥遥领先。(4)团队教学。在SPOC混合教学中,对于教学资源的数量及质量要求较高,如果要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往往靠一个人的力量是远远不够的,通常要采用团队合作的方式,增加教学助理,才能把课程设计推到最优效果。

3.3 教学环境支持力度不够

当前,国内许多高校缺乏良好的混合式教学硬件及网络支持。学校缺乏无线网络覆盖,教室没有免费Wifi,采用混合式教学,给学生带来一定的经济压力。其次,高校教学网络平台开发设计不够完善,教学模块单一,互动性不足,学生学习评价分析缺乏,因而对于教学实施的效果产生了一定影响。另外,多数高校开展SPOC混合教学,均采用传统教室,这对人数控制、小组讨论的环境氛围的营造有所欠缺,同时也缺乏足够的电源等辅件支持。

应对策略:

针对上述问题,我们可以给予以下的支持。(1)学校要尽可能地提供无忧的信息环境,学习和生活环境中配备足够的电脑提供给学生学习,提供wifi覆盖,提供一个“人人皆学、处处能学、时时可学”的学习空间。(2)完善教学网络平台。模块智能化,增加优质资源的链接,重视平台中教学的效果追踪和评价,这样既能够提供给教师一个更加便利的线上教学环境,同时也能够根据分析因材施教。(3)高校可以设置一定数量的SPOC混合教学的专用教室及录制微视频的录播室,给予教师开展混合教学最大技术及环境的支持。

4 结语

当前,在教育信息化大背景下,对新一代学生接受知识的方式及教育教学方式提出了新的挑战,传统的学习优势和线上学习的优势相互结合是高校教学模式发展改革的必然之路,SPOC混合教学将技术融入教学的实践,着眼于有效学习,利用SPOC混合教学方法可以提升教学质量,拓宽学生的学习时空、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实现课程教学的特色化和教学效果最优化。

参考文献

[1] 康叶钦.在线教育的“后MOOC时代”―SPOC解析.清华大学教育研究[J],2014

[2]徐葳,贾永政,[美]阿曼多・福克斯,[美]戴维・帕特森.从MOOC到SPOC―――基于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和清华大学MOOC实践的学术对话 [J]. 现代远程教育研究,2014,130(4):13-22.).

[3]祝智庭,刘名卓.“后 MOOC”时 期 的 在 线 学 习 新 样 式[J].开放教育研究,2014(3):36-43.

相关热门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