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工艺美术运动的风格特征范文

工艺美术运动的风格特征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工艺美术运动的风格特征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工艺美术运动的风格特征

第1篇:工艺美术运动的风格特征范文

但不同的是中世纪时期是受着宗教的统治,因此,织染工艺上的大多数主题都与宗教题材有关,只是装饰纹样都是缠绕弯曲的花草纹样。如《珠绣圣像》中背景的缠绕花草的图案。新艺术运动与巴洛克艺术有着很大的相似之处,巴洛克的形式与内容大致有三个方面。首先,它追求标新立异,把人们的创作思想与艺术的形式与内容发展到一个崭新的阶段。其次,强烈奔放、豪华壮观、奇特玄妙和大气磅礴,是巴洛克艺术的风格特征。再次,特别注重作品的外在表现形式,强调形式上的多变和气氛的渲染。作品充满韵律、量感和空间感,充满立体的富有变化的艺术效果,充满强烈的动势和生命力。被誉为“天才”的安东尼.高迪,他的建筑设计标新立异、奇特玄妙、豪华壮观、大气磅礴这些特点都不容质疑。从米拉公寓、举埃尔公园、巴特罗公寓可以看出,米拉公寓那类似于溶化的冰淇淋的造型、巴特罗公寓那类似骷髅的阳台都可体现。个人认为,高迪所属的时代虽然是新艺术运动,作品风格也与新艺术运动风格相契合,但他作品所具有的独特个性以及所取得的成就远远要高于新艺术运动。纵观整个建筑史,从古希腊的建筑,如帕特农神庙,到古罗马建筑;从中世纪的哥特式建筑,如圣德尼教堂、巴黎圣母院、夏特尔教堂、圣徒小教堂到巴洛克建筑,如圣卡罗教堂,他的建筑在整个建筑史上都独树一帜。装饰艺术运动中与洛可可艺术在某些方面有着相似之处。从外部造型上来看是注重几何化、机械化,从几何形式到有抽象形式再到几何象征性诸多风格,但从设计背后来看,装饰艺术运动中的作品极尽奢华之能事,如家具设计中,选材上大量采用进口的贵重木材,装饰上采用象牙、动物皮革等材料,进行奢华装饰。

二、装饰艺术运动的服务对象主要是少数的高阶层人群

而洛可可艺术中,它的主要服务对象是法国巴黎的皇室阶层,从凡尔赛宫的居室中的装饰便可见一斑。我们不难发现,大部分真正的设计大师并不是学设计出身的,其原因有三。首先,正是由于他们本身不是学设计的,所以不会被一些条条框框,一些规律法则所束缚。正所谓“无招胜有招”。其次,源于兴趣。通常他们不是为了设计而设计,而是为了兴趣而设计。如,工艺美术运动中的查尔斯·罗伯特·阿什比,早期是在英国剑桥大学学习历史,而后学习设计;查尔斯·沃赛早期从建筑学徒出身;爱弥尔·盖勒早期是一位植物学家、矿物学家,后来成为了一位具有高度创造性与艺术性的玻璃品工艺师。在他的作品“镶有蜻蜓的器皿”“镶嵌花纹玻璃瓶”等中,都可以看到那些独特的纹样,从这些作品也可以看到它早期的专业知识对他设计作品的影响。而且,他们不仅能在某个特定领域取得成就,还能涉及了多个领域,这也是一个良性循环,当初的所见所得同样也会在其他领域指导并发挥作用。如工艺美术运动中的奠基人威廉.莫里斯,他是一位著名的设计家、诗人和社会主义者,他的设计包括书籍设计、染织设计、家具设计。查尔斯.罗伯特.阿什比的设计包括金属器皿设计、家具设计;沃塞设计领域包括家具设计、纺织品设计和墙纸设计等;新艺术运动的设计师米恰,设计领域包括招贴画、广告画和商品包装画、首饰设计、建筑设计(1899年,为巴黎举行的国际博览会设计了波黑展馆,并获得了银牌奖)油画、邮票设计(为自己的国家设计第一套邮票,用自己的方式为国家贡献自己的力量)。比利时的新艺术运动的发起人之一亨利.凡.德.威尔德是著名的理论家,建筑家和家具设计、平面设计、织物和瓷器设计师;装饰艺术运动时期的漆器大师让杜南,设计领域涉及家具设计、屏风设计、首饰设计、以及诺尔曼游轮的大饭厅等。这些足以说明了设计师们涉及设计领域的广泛。最后一点,创新。他们拥有自己的东西,例如,建筑领域的专业知识,科学领域的专业知识(植物学、矿物学),这些领域的专业知识再结合设计,极有可能创造出与设计史上所不同的设计风格,在他们的作品中有着反应自我的东西在里面,如盖勒,从他的作品中能看到许多植物图案,而且在颜色的运用方面,有很多类似于矿物颜色。包括一些作品中形成的偶然性的肌理。有很多作品给人一种偶然性的、略带神秘的无法复制的自然形成的美。正是由于自身的经历,创造出了不同于以往的设计风格。在平时生活中看的电视、短片、图片、艺术品,也会引起相应的反思。如奥运频道NBA篮球赛中,每场间隔时的花絮是用蔓延的花草藤蔓的形式来与球员进球镜头相结合,这个花絮中的设计手法就是源于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新艺术运动,这种表现手法与劲爆的进球结合,也产生了区于以前的另一种感觉——刚柔并济。在生命科学研究所不难看出它的建筑就是现代艺术运动中类似包豪斯学院的建筑,在几幢楼之间有长长的玻璃走廊连接着。在一个会议室中可以清楚地看到局部实验室的情况(包豪斯魏玛学院几乎可以看到所有房间)。延之,想到现在普遍谈论的一个话题,就是现代建筑没有了自己的民族特色,地域文化特色这一现象。个人认为这还是要看设计对象的特征。比如,生命科学院是一个注重理性、科学性、逻辑性、严谨性的地方,它的建筑设施要与它的内容、特征相结合,那就是实用性、功能性第一。其次,在不破坏这些的情况下,一些细节上的装饰可以让人有种空气感,如门窗上玻璃纸缠绕藤蔓的花草纹样。用于其他功能的一些建筑,如:剧院、商店、场馆等,这些建筑的设计空间很大,就可以加入更多富有特点的民族文化元素在里面。

三、学习美术史、艺术概论、设计史、设计概论后可以看到几千年来,艺术的表现形式不是单一存在的,是多种多样的。

第2篇:工艺美术运动的风格特征范文

估价第二高的是编号66,尤金・普林兹设计的《棕榈木氧化铜双边办公桌》,19世纪30年代出品,估价为150,000-200,000美元。这张办公桌的一边是可调节的活动架,另一边有四个抽屉可用,桌上有EP字样的签名。尤金没有接受过专业的设计训练,他只在他父亲的工作室中学习如何制作家具,制作具有历史感的家具,但他所设计的家具却别具一格,受到人们的喜爱。估价第三高的是巴黎设计师莱恩・沃特兰63号拍品《塔罗糖树脂玻璃镜子》,估价为30,000-40,000美元,设计于20世纪50年代。沃特兰除了设计镜子外,她还喜欢设计手镯、化妆盒、药丸盒、吊坠等等。

除了以上几件高估价的作品值得特别关注之外,拍卖行还重点推荐了六件人气作品:

如编号1的拍品《银篮子》,1905年,科罗曼・莫塞尔(Koloman Moser 1868-1918)设计,估价20,000-30,000美元。玫瑰花形的外轮廓,非常的精美。莫塞尔是一位奥地利艺术家,他被誉为是影响20世纪平面设计的重要设计师,同时也被誉为是维也纳分离派最重要的艺术家。在莫塞尔的一生中,他设计了大量的艺术品,如邮票、杂志插图、彩色玻璃、瓷器、吹制玻璃、餐具、银器、珠宝和家具等等,设计范围广泛。他曾就读于维也纳学院和艺术高等学院,并于1899年任教于艺术高等学院。大约1901年左右,莫塞尔出版了一本关于挂毯、纤维、墙纸的设计素材书,此书影响广泛,受到许多设计师的追捧。他的作品于2005年被选作设计欧币的母题,即奥地利100欧斯坦赫夫教堂纪念币。

编号45是拍卖行重点推出的第二件拍品,意大利著名建筑师和设计师吉奥・庞蒂(Gio Ponti)设计的《“水手”抛光陶瓷花瓶》,设计于20世纪30年代,估价4,000-6,000美元,由理查德・吉诺瑞制作完成,花瓶上有理查德・吉诺瑞的签名。庞蒂1891年出生于米兰,是意大利著名建筑师和设计师,曾参加过第一次世界大战,1921年毕业于米兰工艺美术学校建筑专业。他广泛参与了建筑、室内、家具、灯具、包装、展示及玻璃等领域的设计。1928年起,庞蒂先后创办过《多姆斯》和《风格》两种设计刊物,大力宣传现代设计思想,曾发表过依据功能结构重新塑造产品形态,摒弃传统求得“真实形式”的见解。他还是意大利蒙扎设计双年展和米兰设计三年展积极的组织者,“金罗盘奖”的发起者、“设计工业协会”的共同创办者。庞蒂在战后最重要的建筑作品,是与著名工程师纳尔维共同设计的皮瑞利大厦,该作品被公认为具有国际水准的杰作。

此次的拍卖会还特别推出了许多20世纪重要的家具设计品。编号62《四张可卸椅子》,是法国南锡著名家具设计师简・普鲁威(Jean Prouve)的作品,设计于1948-1954年,估价为12,000-15,000美元。椅子桌脚部分是上漆的钢材,桌面是由夹板构成的。普鲁威虽生于巴黎,却是南锡人,父亲是著名的“南锡艺术学派”的创始人之一。普鲁威从1916年到1919年在著名金属工艺师艾弥尔・罗伯特(Emile Robert)的作坊学艺。后来又去巴黎学习金属工艺的制作。所以普鲁威的家具设计大都与金属有关。普鲁威的设计不仅注重形式,还注重金属的特性、木质的特性、其连接和生产的方式等可行性的探索。普鲁威经过对折叠技术的反复研究设计出的桌子轻便实用。早在20世纪20年代,普鲁威就将预制家具这种新型设计理念运用到巴黎电气公司的家具设计上。普鲁威的设计极其新颖大胆,并时常结合机械装置设计出各种可调节的椅子来,为此他曾多次获得奖项。

虽然20世纪欧洲的家具设计一直都处于领先地位,但是具有东方特点的日本家具设计也得到了许多收藏家的青睐,如编号79《胡桃木曲面沙发》,由日裔美国著名设计师乔治・中岛所设计,设计于1964年,估价22,000-28,000美元,是拍卖会重点推荐的第四件拍品。中岛是20世纪家具设计的革新者,被誉为“美国工艺美术运动之父”。1983年,他接受了日本天皇和日本政府颁发的瑞宝奖章。乔治・中岛1905年出生于美国华盛顿,1929年毕业于华盛顿大学建筑专业,学士学位。1931年,获得麻省理工学院建筑专业硕士学位。毕业后,他卖掉了轿车买了一张环游世界的船票去巴黎、南非和日本旅游。在日本时,他为美国建筑师安东尼・雷蒙工作,利用业余时间游玩了整个日本,吸收了日本建筑设计的精华,使他往后的设计极具日本传统风格特点。1940年回到美国,并在美国学习日本传统木工制作和连结技术,他最具特色的便是用蝴蝶节把家具的各个部件连接起来。

而日本著名设计师仓俣史郎的作品,编号95《“月亮有多高”钢合金网椅》,1986年设计,估价为7,000-9,000美元,是拍卖会推荐的第五件拍品,在拍行重点推荐的6件拍品中,日本设计师的作品就占了两件,可见日本家具设计的影响力。此椅采用膨胀的金属网面材料,造型简洁,无任何装饰,椅子泛着淡淡的银白色的光,让人联想起发光的月亮――最初仓俣史郎的想法就是要设计一款不受重力感觉的椅子,而这款椅子最终完成了他这一设想,椅子膨胀通透的设计刚好可以给人以飘忽的悬浮感觉。仓俣史郎善于使用压克力、玻璃、钢丝等革新性的材料,并且抓住这些材质的特点,经过别具匠心的设计使产品失去重力,产生轻盈的视觉。他将西方文化与日本美学结合起来,使作品简洁大方,却又创新性地保留了日本的传统风格。他著名的设计《月亮扶手椅》,就很好地体现了他的设计风格:将抽象、极简主义、包豪斯现代主义的要素融入到东方文化艺术的特征中。

第3篇:工艺美术运动的风格特征范文

关键词:波普艺术;产品设计;设计思想

中图分类号:J0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4115(2013)12-42-2

一、波普艺术简述

波普艺术即通俗艺术、流行艺术。波普艺术首先在绘画中出现,汉密尔顿在1956年“这就是明天”展览上展出的一幅经典的波普拼贴画,从此波普艺术慢慢走进了艺术家们的殿堂。后来逐渐被应用到产品设计、视觉传达、服装设计等领域。波普艺术打破了艺术与生活的界限,试图将艺术还原于生活,我们常说艺术和设计来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因为它们给我们带来了异样的物质功能和精神上的愉悦。而作为人们生活息息相关的产品设计必然会引起设计大师们的重视,将其应用到设计中。

二、波普艺术在产品设计中的应用

波普艺术对产品设计的影响主要表现在对产品基本构成元素进行设计,即对产品的造型、材质、色彩、图案的影响。波普艺术表现手法主要有拿来主义、原色设计、拼贴设计和无限制复制等对产品基本构成元素进行设计。

(一)造型

拿来主义在现代设计方法相当于移植设计方法,是所有创作的基础,也是波普艺术的大众文化思想。在产品的造型设计中通过将现有产品通过变形、夸张等进行放大或缩小,产生一种熟悉而陌生的感觉。波普艺术思想在产品设计中不单体现在单纯的装饰上,更多的是将功能与装饰的结合。最具代表性的为琼斯《半裸的座椅》和《茶几》在别人看来它是低俗的设计,但它代表了波普艺术中装饰与功能的集合。波普艺术不仅是形式主义,还融合了功能主义的思想,形势与功能相结合。

(二)色彩

色彩就似产品设计的外衣,是产品设计表达情感的最重要的元素之一。原色调是波普艺术主要表现手法之一,在产品设计中,鲜艳原色调的应用大概就是来源于波普艺术,特别是在儿童产品设计过程中,更能反映波普艺术在产品设计中的延续。意大利的波普设计具有软雕塑的特点,家具设计色彩不单单是原色的应用,而且与设计品之间存在某种联系。意大利设计师设计的红唇椅,采用鲜亮的红色,象征女士的红嘴唇,将生活场景的色彩和造型直接再设计,受到年轻大众的欢迎和喜爱。

(三)材质

在材质运用上,波普艺术最常用的手法就是拼贴组合,通常将生活中的一切可见可用的东西,比如日常用品、生活垃圾等都可作为创作的源泉,使原来物质失去原有的功能,表现新事物的性格特征和内涵,唤起人们对被忽视的美的新认识。1964年英国设计师穆多什设计的儿童椅,它采用纸板折叠而成,另外1986年Gatti Paolini Teodoro 设计的Sacco椅子和帕斯、杜尔比诺、罗马兹运用麻袋共同设计的充气扶手椅。这些都是波普艺术风格的典型设计,充分说明波普艺术在产品设计中材料的使用上不仅满足产品功能,站在现代设计角度上,和流行的绿色设计思想如出一辙,符合绿色设计3R的原则。

(四)装饰

波普艺术在产品设计装饰上的应用元素形式多样、变幻莫测、风格各异,给人以异样的视觉效果。如波普艺术运动的领衔人物安迪・沃霍尔的绘画代表作《玛丽莲・梦露》就是把梦露的头像经过多色彩的处理作为素材,直接应用到杯子、枕头等产品上。波普艺术风格图案在设计过程中不断采用重复、拼贴、并置、夸张、移位、涂鸦等丰富新奇的手法裸地再现生活,强调自己的立场。

三、从波普艺术引发的新思考

首先在思想方面我们要打破传统设计观,我们只关注设计往往忽略艺术,艺术和设计是没有界限的。从艺术领域我们同样可以找到设计的灵感和方法。正如波普艺术中的挪用、原色、拼贴及复制等方法在产品中都有体现,我们要善于发现艺术背后的方法和技巧应用到现代产品设计中,这会成为设计上重要的设计方法和思路。

其次,现代产品设计不只关注功能主义,精神功能同等重要。现代主义过分强调功能主义、实用主义,而忽视了产品的文化、人文气息以及情感化、情趣化。产品设计已经进入了用户体验式设计,用户的感受在产品中的作用日益突出,在以后设计的过程中,关注人的情感和细节是很重要的一部分,而这也正是波普艺术表达出了作品中的灵魂所在。法国设计师My Dot Drops在2009年推出一款波普风格的DIY旅行箱,使用者可以按照自己的喜好选择彩色点组成的图案,体现了使用者独特的个性。波普设计给现代设计很好的启发,使设计达到功能与形式的统一。

最后,在波普艺术中找到了现代设计思想的踪影。随着环境污染的日益严重,资源匮乏,绿色环保低碳设计成为现代设计主要主题。在波普艺术中,生活中可见可用的东西,比如说日常用品、生活垃圾等都可拿来创作,这和绿色设计的宗旨如出一辙,这也许就是绿色设计的雏形。

参考文献:

[1]刘俊生.波普艺术与波普设计的互融与互异[D].河南大学, 2008,9.

[2]李黎阳.波普艺术[J].北京:人民美术出版社,2008,(06).

[3]张立.冯越峰.谈波普艺术对现代设计的影响[J].天津美术学院学报,2005,(01).

[4]李砚祖.产品设计学[M].北京:人民大学出版社,2005.

第4篇:工艺美术运动的风格特征范文

动态人物的透视夸张可以增强画面的视觉魅力。我们知道,在二维动画中,通过人物动态的视觉纵深运动能体现影视动画的神奇艺术效果,对近大远小的透视规律进行夸张处理,可使动态人物表现出类似广角镜头成像的视觉画面。动画设计师只有在不同的角度下,对整个动态人物及其局部形体的透视作出理解和判断,掌握形体在空间中的透视特征,才能具备动态人物的透视夸张表现能力。我们在动画设计中描绘的角色不是静止不动的,而是随着剧情的变化不断运动。很显然,处于运动变化中的动态人物是最为生动的,要塑造出精彩的动画人物的动态形象,需从那些具有纵深感和空间感的角度去表现,也就是以透视角度大的视觉去夸张刻画,使之更富艺术的感染力和视觉的冲击力。如动画电影《人猿泰山》,泰山在丛林、树枝间腾挪跳跃的动作设计,动作矫健,可以超越一切,无所不能,处处表现出处于运动变化中的泰山动作的灵活性和勇敢机智的性格,这是透视夸张的充分应用。影片正是通过一系列人物动态的透视夸张造型的画面处理,带给我们刺激而完美的视觉效果。同样在动画片《骇客帝国》中,人物奔跑的动态透视画面的设计,设计师运用人物正面奔跑的运动状态将前后甩动的手臂夸张成了大小不同的对比关系,连续的夸张的人物动态画面表现,体现出人物的前进感和力量感,加强了角色动态在平面上的纵深透视空间的表现。

在二维动画动态人物的造型设计中,透视的缩减也是应用非常广泛的。可以说,人物的动态表现离不开透视的夸张应用,有透视就会有缩减,这是透视的基本原理。动态人物的透视造型关键在于能否把透视的某些身体部位的比例缩短或加大,在此基础上动画设计师还要对角色动态进行透视的夸张,加强人物动态前后和上下的对比关系。比如从上往下观察动态角色时,表现出的人物常常会呈现头大脚小,身高只有2-3个头长,上身比例夸张得很长,下身比例刻画得很短,这是透视缩减在人物动态中的视觉呈现,是设计师夸张了角色真实的透视比例关系,使人物动态的空间效果更趋艺术性和表现性,这种艺术上的真实性并不影响角色视觉上的高矮比例的合理1生。

根据动态人物不同的动作状态,选择最佳的视觉角度和透视变化,就能够突出动作状态的透视夸张效果。适当地夸张动态人物的某些局部比例,使局部和整体的比例关系加大,前后空间关系增强,能提高动画动态人物的视觉冲击力。在动画片《忍者神龟》中,神龟的各种打斗动作,大多采用突出夸张肢体的前后空间关系,强化近大远小的透视对比关系,来加强角色动态的纵深感,使角色动作极具透视夸张效果。在一些美式科幻系列和表现怪兽系列的动画中,角色的结构动态被夸张到超越人类肢体比例的范畴,画面近处的肢体透视夸张变化很大,凸显画面视觉中心,而角色其他部位的比例都很小,前后肢体比例反差非常大,角色的动态造型设计在视觉上达到了震撼的艺术效果,使观赏者印象深刻。

在二维动画中,人物动态的空间感和强烈的镜头感是需要透视夸张来体现的。由于剧情和镜头画面的需要,对人物形象的不同姿势作全方位、多角度的观察与分析,可以对不同视角的人物动态进行透视的夸张,尤其是透视现象中俯视和仰视的应用,因为在透视角度比较大的时候,是平视时所观察不到的视角,容易使观众产生对角色-陛格、内心活动、情绪等的认知理解,也更适合透视夸张的表现。画面应用大仰视时,视平线降低到脚底以下,大俯视时视平线升高到头顶以上,从这种视角关系中便能够表现动态人物透视夸张的最大化,达到俯视和仰视的最佳艺术效果。有了俯仰角度的透视夸张变化,动画画面就有了所谓的“镜头感”,形成不同人物动态通过透视的夸张所导致的主体形象运动的特殊状态。在日本动画片《铁臂阿童木》的人物动态造型设计中,主角阿童木的俯、仰视透视夸张造型是片中常见的画面,正是这些透视夸张的应用,使观众感受到了铁臂阿童木生命的神奇美感,强化了影片的主题,丰富了片中人物动态造型设计,也是透视夸张在二维动画人物动态造型中的集中展现。

在二维动画人物造型设计中,对人物动态透视关系较大的肢体进行描绘时,局部的细节应进行深入细致的刻画。动画片中,通常的做法是突出人物运动中前面的手和脚,来达到速度感、力量感和距离感,凸显视觉效果。这种运用透视夸张以达到突出不同角度下最感染人的肢体特写,在三维动画中往往是达不到的。在传统的二维手绘动画中,表现人物动态的时空关系,刻画角色性格、心理,运用透视夸张能给我们更为自由的创作空间。

第5篇:工艺美术运动的风格特征范文

关键词:

建筑艺术是建筑物和雕塑等艺术完美相融的统称。建筑是人类用砖、石、瓦、木、铁等物质材料在固定的地理位置上修建或构筑内外空间、用来居住和活动的场所。建筑艺术则是指按照美的规律,运用建筑艺术独特的艺术语言,使建筑形象具有文化价值和审美价值,具有象征性和形式美,体现出民族性和时代感。

雕塑是建筑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一种实用性与审美性相结合的艺术。建筑与雕塑艺术的交融,更多的是相互交叉和影响。雕塑作为一种再现艺术,决定着它具有美的独特性和表现性。它的美首先以形体的造型来反映生活、再现生活。它最宜于表现有崇高理想的正面形象,宜于观赏者从不同角度、不同距离进行欣赏和领悟。雕塑对于观赏者来说,由于所处的位置、角度和远近不同而有不同的感受,它能直接感染、陶冶和激发观赏者的心灵。因此,雕塑这种特有的最直接的表现性,决定了它的审美价值。雕塑具有可视形象以供欣赏的艺术,必然对建筑之美产生深远影响。 

雕塑与建筑艺术

从题材来分,雕塑可分为纪念性雕塑、建筑装饰性雕塑、城市园林雕塑、宗教雕塑、陵墓雕塑、陈列工艺美术雕塑等。雕塑在表达思想情感时,要有概括性、凝练性和普遍性。

在早期的建筑装饰上,几乎随处可以见到雕塑的存在。建筑立面出现了龛的结构,里面可以安置雕塑。室内的壁面产生了浮雕,室外则出现了独立的雕塑。如今,随着建筑的形式回归到本体,雕塑的形式也发生了改变。雕塑不再与建筑的实体纠缠在一起,更多地被当作环境中的独立亮点来使用。这不仅使建筑的形式更加简洁,也使雕塑的地位更加突出、明朗。

在世界雕塑与艺术史上,中国古代雕塑可谓是整个东方雕塑艺术的代表,中国雕塑以其独有的艺术特色在世界艺术之林中独树一帜。在人类文化发展史中,数十种古老人类文明相继消失,而中国雕塑的艺术特色经历了数千年的风雨洗礼,仍旧保持了其自身的独特艺术内涵,这和中国雕塑的传承性是不无关系的。纵观整个中国雕塑的发展历程,艺术形式、风格特色的发展与变迁都有其特定的时代特点和文化根源,朝代变迁、外来文化的融合,都对中国古代雕塑的形式与风格或多或少地产生影响。然而,当我们把目光聚焦于秦汉时期的雕塑艺术作品时,却发现在漫长的历史长河里,秦汉短暂的朝代更替,雕塑艺术的形式与风格却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甚至很难找到其历史的承袭性,尤其是在秦汉时期的雕塑作品上,以秦代兵马俑和汉代霍去病墓石雕为例,在这一点上体现的尤为突出。前者严谨写实,尽极人工之美;后者粗犷夸张,有如浑然天成。

历史文化名城泉州是建筑之乡,许多具有闽南风格的建筑成为中国古建筑的典范。特定的历史环境与特殊的自然环境孕育泉州古建筑的审美取向,同时也促进了其构件的艺术发展,从而形成富有鲜明地方特色的泉州建筑中的石雕、木雕文化。历史上泉州曾是东方第一大港,得益于海内外多元文化的吸收与交融,形成了包融、开放的文化性格。追溯其文化渊源,社会的发展与中原地区的步伐基本一致。尤其是自两晋到宋代,中原汉族人民先后有四次大规模的迁徙入闽,大部分成为福建的居民主体。而中原文化也随之传播到此,历经千余年的发展,不断地融合、撞击而呈现出独特的海洋文化。

自然人文的浸润,使泉州古建筑承载当地传统文化内涵,它们忠实地记录了当时的沧桑历程,传递着丰富的文化信息。而建筑中的雕刻艺术,则突显了泉州传统石雕艺术的美学风格。其中以我的家乡惠安地区的传统石雕为代表,其汲晋唐遗风、宋元神韵、明清风范之精华,逐步形成精雕细刻,纤巧灵动的南派造型艺术风格,与主体建筑交相辉映,一脉相承,成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奇葩。泉州传统民居十分强调在精致的装饰处理中流露出一种灵秀、典雅的风范。例如被称为“闽南建筑大观园”的南安官桥蔡氏古大厝就是其中的代表。这首先表现在对泉州传统民居装饰构件的精雕细琢上,不仅在柱基上,而且在门、窗、匾、栏杆等地方的雕刻上也都强调了这一点。此外,门楣、门棂、隔屏木雕、插角木雕、斗拱木雕等等——整体雕刻技法娴熟,构思巧妙,线条细腻,朴素中透着灵气,无不让人赞叹建造者的巧夺天工和丰富的想象力。明清以来,泉州古民居上都镶有不同品类的石雕,这些雕刻精致的建筑饰件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使整个建筑物显得生机盎然、意境深邃,也突显出传统民居的典雅精美。

可见,雕塑艺术在建筑中,以其所蕴涵的大量传统文化信息而令世人关注。

雕塑与环境艺术

雕塑是建筑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环境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分担改造环境的重任。它在一种新的意义上介入环境。这种意义并不是说它会客观地构成一种环境,而是说它要以新的态势展示新的环境艺术观念,满足人们的审美要求。

如今的环境,更需要雕塑的介入。人们久违了阳光、草木和新鲜的空气。污染、噪音、单调、沉闷等现实因素或心理感受无时不在搅扰着人们。这一切动摇和破环了人类建立于对抗自然之理性基础上的自信、乐观和幸福感。人们终于醒悟过来,他们不再迷恋和沉溺于完善的物质功能的享受。这标志着新观念的崛起,它要求校正人与自然的关系。它主张人与自然亲和融合,这一切简而言之就是“回归自然”。

因而环境艺术家们(建筑师、园艺师、工业设计师、雕塑家和画家)肩负着更大的责任。雕塑作为环境艺术的一个组成部分,越来越显示出它的重要性。

雕塑艺术介入环境的方式也是多样的。西方的一些雕塑家已积累了许多成功的经验。如卡得尔的活动雕塑,以自由运动的客体造成时空变幻的视觉效应,使审美主体产生丰富的体验和自由的联想;前苏联马马也夫高地的《祖国--母亲》,以群体空间的综合造成一种特殊的空间机制,令人产生身临其境的现实情感体验;史密斯的雕塑把造型要素抽象到最低限度,使它融合到自然中去;里伯曼的雕塑的空间形体构造的偶然性和随机性,使审美主体在对自然性状的空间形态的观赏中产生愉快的心理效应。

环境艺术观念的变迁,可以从雕塑艺术观念的变迁中看到它的足迹。自20世纪中叶始,欧美等国家一些建筑师和艺术家提出了“环境艺术”或“环境意识化”的概念,人和空间的关系就被提到了首要位置。在对待与环境相关的城市建筑、城市雕塑、壁画、园林等艺术时, 雕塑家不再孤立地把城市雕塑作品作为目标,而是从文化和审美的视角来关注人们的生存空间,将环境与艺术作为一个整体进行综合性的设计。作为公共艺术的雕塑,从设计开始就与环境产生了密切的联系,它必须通过建筑与环境要素相协调才能实现自身的价值,也只有与建筑物及其环境在空间尺度上的和谐才能产生美感。

在中国,园林中的亭台水榭,讲求通透性和内外合一,这类建筑是在有限的空间里借助环境空间,从而达到向外的无限扩展。亭台往往四壁皆无,坐在亭中,感受的却是周围的环境,是有限和无限的交融。建筑中的窗用来采光和通风,从美学的角度来说,窗则是为建筑的立面提供某种形象。而且,建筑中的窗可以使人看到外面的世界。窗是一个画面,室内室外的景像交融在一起,室内的空间得以向室外延伸。因此,中国传统建筑非常注重窗的造型。建筑和雕塑也是互为借景的关系。

雕塑在环境艺术中不是孤立的,而是被纳入视野范围内的整体印象。在一个既有建筑又有雕塑的大空间环境里,建筑与雕塑二者是互为弥补、互为借用、互相映衬的。

雕塑与园林设计

雕塑与园林有着密切的关系,历史上,雕塑一直作为园林中的装饰物而存在,即使到了现代社会,这一传统依然保留。

随着生活质量的提高和文化意识的增强,今天人们更加重视改造自己的生活环境,最大化地使自己的生活环境实现花园化、园林化,而园林雕塑作为园林中不可缺少的景观,它充实着园林,起着画龙点睛的作用,并形成雕塑、公众、园林环境三者之间良性互动和共鸣。人们对环境的追求不仅仅在于绿化和美化,还对环境的艺术形象和文化内涵提出了更新的要求。作为造型艺术的一部分,园林雕塑以其特有的语言向人们展示其艺术魅力,它或以独特的形象给人们带来视觉的冲击,或以丰富的内涵向人们表达深刻的意义,或以抽象的造型让人们浮想联翩……雕塑通过艺术形象可反映一定的社会时代精神,表现一定的思想内容,既可点缀园景,又可成为园林某一局部甚至全园的构图中心。它与园林环境诸要素,如绿地水景、林木地貌、园林建筑小品的形态线型、尺度大小以及视距应有机地结合起来,强调雕塑与环境要素的统一协调关系和对比变化。

建筑物前的雕塑设计,充分考虑到建筑物的体量特征、高低错落及建筑物前面的延展,以此为前提,来确定其雕塑的实际高度、艺术形式和具体材料的运用。建筑物及雕塑作为同一空间构成的一部分,应充分考虑建筑物和雕塑作品的体量对比。这种体量比不是简单的数学概念上的体积运算,它的实际是用整体的目光来考量雕塑本身的空间延展度和与周边景观的体量差别。因此,精心规划、布局景观的每一个细节,包括地面、草坪、花圃及道路的平面设计,甚至连人流量的大小、人们行走的方向都要考虑进去,才有可能加强雕塑和园林建筑的空间深度感。具体来说,如果建筑是长方形,雕塑就要避免是完全的圆形,但为了避免形体的单调,可以园林是纵的长,雕塑是横的长。如果建筑的窗是正方形的,雕塑也可与其保持一致。古代中国具有政治性、纪念性或宗教性的建筑体,几乎都是建筑雕塑的综合体,有着极强的空间构成意识。例如,北京天安门的建筑群,由望柱、狮子和华表组成的汉白玉装饰雕塑与红色墙面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从而映衬了天安门的壮丽高大。华表主要是把云头显现在天安门前面,远看时似乎在建筑中游动,构成宫殿在天上的幻觉。等到人们走到一定距离时,华表上的云就“离开”建筑,升上空中。雕塑把建筑衬托得高大又深远,在每个距离都有对建筑物起到了陪衬的作用。这些置于建筑物前经过变化的装饰形象,是曲线灵活的形,是会行走的艺术造型,它和有直线平面及基本形体组成的建筑物构成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