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当前热门专业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现实生活中,的确不乏这样的事实:两个高考成绩不相上下的同学,因为大学就读的专业不同,毕业后的人生际遇有着天壤之别。选择一个好的、适合自己的专业,对高考考生来说,是一件至关重要的事情。
而金融危机的到来,对今年大学生的就业形势造成了影响,金融、证券投资、国际贸易等一些热门专业就业遭遇寒流,这也给今年的高三生和家长带来了疑惑:上大学究竟该如何选择专业?
普遍心态――录取分数高的专业好
考生填报志愿选择专业时,不能仅以当前市场哪个专业热门作为依据,要结合社会、经济的发展趋势,选择所要报考的专业,并考虑到未来社会的发展方向,了解哪些行业是新兴行业,瞄准新兴行业选择专业。其实,招生时的热门专业就业时不一定是热门,冷门专业走俏职场的情况这两年一再出现。一些专业之所以热,实际上是被盲目追捧的结果,而且招生中的热门与就业市场上的热门没什么必然联系,相反一些人们眼中的冷门专业毕业生却成了社会上的“香饽饽”。
然而考生和家长为什么要去追捧热门专业呢?记者采访了多位高三学生和家长,他们的回答都是一致的:读热门专业当然是为了将来就业,而判断专业是否热门的唯一依据就是录取分数。
一位家长说,他们不可能去调查社会上究竟需求哪一类人才,因此对他们来说,判断一个专业的“好坏”,唯一的标准就是看录取分数。考生和家长心目中的所谓热门专业,其实完全是“跟着感觉走”,有很大的盲目性。比如经济管理、会计这两个专业的人才,近年来已经相对饱和,而在一份针对考生和家长的调查中却稳居热门专业的前三位。
科学选择――考虑要全面,兴趣是关键
■可参考当地“紧缺人才目录”
在选择专业时,只有极少数考生能做到胸有成竹,绝大部分考生要么似是而非,不明就里,要么凭一时的感觉和兴趣。
一些教学经验丰富的高三毕业班老师、高校就业办负责人表示,如何合理地填报专业志愿,不仅直接决定着能否被自己满意的院校和专业录取,还事关考生未来的职业道路。考生、家长在选择专业时,应该考虑以下因素:
1.考生本人的专长和性格特征。
2.专业的“冷”、“热”。
3.所报考院校的就业率及就业质量。
4.各种“紧缺人才目录”和各行业未来的人才需求状况。考生在选择专业时,应该参考全国各地公布的当地“紧缺人才目录”,以及有关部门、权威机构的各个行业对于人才需求的有关数据。
5.将来是否打算考研。也许相当一部分考生会考虑毕业后继续深造,即考研、读博士,学生和家长在选择专业时应该有这方面的考虑。
■首先考虑感兴趣的专业
选专业首先应该根据自己的兴趣、特长和社会的需求。选择自己感兴趣的专业,在未来的学习、工作中无疑可以扬长避短,充分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而选择社会需求量大的专业,将来的就业就有保证。
其次,选择专业时,还应该充分考虑到所填志愿实现的可能性。考生在填报专业志愿时,应以招生院校在当地近3年的录取分数统计为参考,结合自己的实力,正确填报专业志愿。
根据自己的爱好、兴趣、潜质、能力等综合考虑来选择专业是今后成功的关键,不要一味去追热门。市场需要的是有能力的人才。再热门的专业也有就业不如愿的,再冷门的专业也有找到理想工作岗位的。并且热门和冷门是相对的,没有永远的冷门,也没有永远的热门。
■选择专业不可“望名生义”
有些学校为了招生的需要,把原来的专业改一个好听的名字,就摇身一变成了“新兴专业”或“热门专业”。一些高校招生办负责人提醒考生和家长,在选择专业时不应“望名生义”,首先应该仔细研究某一专业的内涵。考生在选择专业时,不能仅凭某一个专业的名称,就决定是否报考该专业,而应该通过各种途径对该专业进行了解。
考生、家长最好前往该校进行咨询,问清楚这个专业“是研究什么的”,“学些什么课程”,“将来在哪些领域就业”,“目前的就业情况怎么样”,并询问清楚该专业的历史沿革、学科水平,以及该专业所在的学科是否具有硕士点和博士点、师资等情况。再根据自身的情况判断这一专业是否适合自己。
社会声音
考生和家长首先要有明确的目标,如果将来希望留学,或者做研究型人才,选择基础学科更合适一些。还应该对自己有一个职业规划,各人的职业生涯规划不一样,选择的专业就不同。
专家建言
教育部近日公布,今年全国730余所高校共计新调整普通本科专业1662个。统计发现,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对外汉语、动画、软件工程、艺术设计、财务管理、物流管理、网络工程、日语、市场营销、学前教育、应用化学等12个专业有几十所高校同时新增,成为热门专业。其中,共有39所高校新增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32所高校同时新增对外汉语、动画两个专业,30所高校同时新增软件工程专业。
所谓的新增专业,并不是说这些专业是新“诞生”的,大多数专业事实上早就开始招生。之所以是“新增”,只是相对于获准招生的高校而言,即这些专业在这些高校是首次招生。高校一般是看好专业的就业前景才申请增设。
不过今天热门的专业,虽然有着较好的就业前景,但受市场供求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将来未必就能继续保持就业优势。作为考生,在填报高考志愿选择专业时,应对高校新增专业尤其是新增的热门专业多加了解。现在高校争相开设的热门专业,将来就业是否顺畅既取决于4年后市场的需求,也会受到高校自身办学条件、人才培养质量以及学生个人对该专业及职业的认同度的影响。
我国高校首次开设的7个新专业
经教育部批准,今年在全国高校首次开设并招生的新专业共有7个。
其中,古生物学是生命科学、地球科学和环境科学的交叉学科,它可以为石油天然气、煤炭能源勘探开发提供重要支持。开设古生物学专业的高校是北京大学。
西安交通大学在原来环境科学专业的基础上,新设立了地球环境利学本科专业。
电波传播与天线专业是武汉大学、电子科技大学、西安电子科技大学为国防建设发展需要所设立的新专业。
大连海事大学根据国际海事组织海员证颁发的业务需要,开设了船舶电子电气工程专业。此外,为改变我国救助打捞人才严重匮乏的局面,学校还开设了救助打捞工程专业。
为了在当前多变的经济社会中更好地应对各种突发事件,今年暨南大学新开设了应急管理本科专业。
此外,上海交通大学在与国外合作办学中增加了电子与计算机工程专业。
高校学科评估排名公布
教育部学位中心2007年至2009年全国学科评估结果近日公布,本次评估排名结果可为学生选报学科、专业提供参考。
在此次全国~级学科评估中,中南大学共有25个一级学科参加评估,入围前十名的一级学科有12个。其中基础医学排名全国第一,冶金工程、矿业工程、材料科学与工程三个一级学科排名全国第二,保持国内领先地位。其他进入前十名的学科分别是测绘科学与技术(第五名)、心理学(第七名)、药学(第七名)、交通运输工程(第七名)、地质资源与地质工程(第八名)、土木工程(第九名)、临床医学(第九名)、管理科学与工程(第十名)。
湖南大学的机械工程排名第十,建筑学排名第十,土木工程排名第七。
湖南农业大学的作物学排名第六,园艺学排名第九。
国防科技大学多门学科跻身前十,如兵器科学与技术排名第八,航空宇航科学与技术排名第五,系统科学排名第四,光学工程排名第四。
教育专家指出,对大学进行综合实力的评估与排名很复杂,而从单项指标如一级学科的角度进行评估,则相对客观和切实可行,也较能使人信服。单项指标的排名也能从一个侧面反映学校的综合实力,如一所大学有十几个学科都排名前列,则说明该校综合实力较强。
分数达“一本”线可报港大
香港大学召开2009年内地本科生入学计划招生说明会,否认了多家媒体曾报道的“香港的大学不与内地高校抢保送生”的说法,而仍然欢迎保送生报名。今年港大将在内地25个省份招生250~300人,各省市不设名额上限,择优录取。
一、要充分认识大学毕业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学校工作的对象是学生,学生可以比喻为工厂的“产品”,那么,学校教育与工厂、企业最大的不同点在于:“产品”本身也参与“生产”过程。因为学生是他自己意志和意识的对象,学生并非自然界的东西。但并不是所有学生在同等程度上都能成为自己意志和意识的对象,作为大学生一部分的毕业生群体,就因面临走向社会和人生的重大抉择,负有了必须直面现实的压迫感,这不得不显现出其思想政治教育的复杂性和艰巨性。现在学生是收费上学,自主择业,大学毕业生的经济压力和就业压力都很大。如果是非热门专业,就业形势会更显得紧张,如果毕业生能力又相对较弱,那么更会感到前途的渺茫和黯淡。大学毕业生中,大多数是独生子女,懒散习惯严重,纪律性差,集体主义观念淡薄,一切以自我利益为中心,加上社会上一些领域道德失范,使他们是非、善恶、美丑界限混淆,拜金主义、享乐主义、极端个人主义有所增长,见利忘义、损公肥私的行为也时有发生。不讲信用、拐骗欺诈,、腐化堕落等,社会现象也在侵蚀着、威胁着大学毕业生抵抗力相对弱小的心灵城堡,使他们不可避免地产生诸如:孤独、恐慌、颓废,甚或无望的心理。这样一来,如何寻找工作,如何维护权益,如何防止诈骗,如何面对歧路,……诸如此类的问题纠缠在一起,都对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有极其重要的影响。这样,解决好大学毕业生的思想困惑,帮助大学毕业生作出正确的人生选择,大学毕业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就更不可低估,所以,在对大学毕业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方面,我们应当有―个充分的认识。
二、大学毕业生思想政治教育,要遵循三个规律
第一,大学毕业生思想政治教育,要遵循高等教育的规律。大学毕业生思想政治教育,是高等教育的有机组成部分。教育是一种培养人的活动,教育的目的在于促使受教育者实现个体社会化,使他们成为适应一定社会需要的社会成员。这就必须注意运用高等教育的基本原则、原理和方法,遵循高等教育的本质特征所决定的基本规律,把大学毕业生思想政治教育落实到大学教育的各个环节,渗透到大学的全部教育工作中去:只有这样,才能真正正确处理好大学毕业生思想政治教育与高等教育的关系,摆正大学毕业生思想政治教育在高等教育中的战略地位,使大学毕业生思想政治教育为高等教育的良性发展更好地服务,起到良好的效果。同时,高等教育也能为大学毕业生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优质的发展环境,使大学毕业生思想政治教育,步入健康发展的轨道,产生理想效果,发挥更大的效能。
第二,大学毕业生思想政治教育,要遵循思想政治教育的规律。思想政治教育的过程,是一类由各种教育因素组成的实践活动。思想政治教育的进行必须具备三个基本因素:教育者、教育内容和受教育者,这三个基本因素构成了思想政治教育实践活动的基本联系和矛盾运动的过程;思想政治教育活动中的各种教育因素是有规律运动的;思想政治教育活动是在各种教育因素的矛盾运动中进行的;思想政治教育实践活动中受教育者政治思想品德的形成是一个极其复杂的矛盾运动的过程。遵循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规律.由此出发,才能谈得上对大学毕业生思想政治教育基本规律的科学把握,才能真正谈得上对大学毕业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开展,也才能获得大学毕业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收效,使大学毕业生思想政治教育不会有违初衷。
第三,大学毕业生思想政治教育,要遵循大学毕业生思想活动和思想发展的规律。大学毕业生一般为22岁左右的青年,正处于身心迅速发展和世界观、人生观逐步形成的重要时期。从生理上看,他们身体发育迅速,大脑和神经系统发展较快;从心理上看,智能发展迅速,记忆力、观察力、理解力、想象力显著提高,求知欲强,感情丰富,兴趣广泛,自我意识和独立意向不断增强,思想意志处在形成之中;从思想认识上看,大学毕业生正处于知与不知、积极因素与消极因素并存、交错发展的重要时期,辨别力较低。大学毕业生正处于大学生走向社会前的心理准备时期,是大学生活的最后阶段,他们都渴望找到理想的工作和单位,对毕业分配往往极其关心。加强大学毕业生思想政治教育,遵循大学毕业生思想活动和思想发展规律,对症下药,循循善诱,往往能取得事半功倍的良好效果。
三、大学毕业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途径和方法
第一,实施诚信教育,提升健康人格。信用是社会进步不可缺少的无形资本,已成为现代文明的显著特征,市场经济不仅是法制经济,也是信用经济,市场经济的健康运行的发展,靠的就是信用。管理的基石是信用,信用的基石是品格,品格的基石是信念,信念的基础是教育。对“诚信”的理解,传统从道德层面上来理解的多一些,而在现代社会,它不仅仅是当作一种相对虚化的道德准则,而且更注重信用制度的建立和个体尝债能力强弱的确认,把诚信作为一种制度的产物有其历史必然性。入世后的中国,诚信更是一种必须为大家所共同遵守的“游戏规则”,否则,将受到无情的惩罚。诚实信用方面一旦出现负面信息,就会影响个人今后的资信情况。在中国,信用是决定一个企业或者一个人命运的根本,若没有信用记录,那将无法立足于社会。大学毕业生更应全面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夯实自己的信用基础,要像爱自己的眼睛一样爱自己的信用。良好的个人品质,是大家认可、协作的长期依托。大学毕业生要扮演的角色决定了诚信在大学毕业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不可替代的地位。诚信是每个大学毕业生完成任务、树立自我品牌的重要筹码。诚信是人格最重要的组成部分,人格又是做人的最核心内容,而如何做人又是“以德育人”最基础的东西,所以,对大学毕业生实施诚信教育,提升健康人格,是加强大学毕业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途径和方法,这与“以德治国”方略的目标指向是一致的。
第二,进行守法教育,捍卫法律尊严。守法,是每个大学毕业生都应该具有的最基本的道德意识和道德义务,其内涵主要包括学法、知法、用法,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坚决维护宪法和法律的权威。它理所当然地应该成为大学毕业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机组成部分。道德是法律的基础,它决定着法律的面貌,而法律则通过一些强制性规范,使他们的守法遵纪意识得到增强,并强化为内心的道德法令,从而提高大学毕业生的思想政治水平。守法既是保证市场经济健康发展的客观要求,也是保证社会稳定发展的重要途径,也是保证每个大学毕业生道德自律的有效措施。大学毕业生在各种人才市场上上当受骗,或者作为消费者权利得到侵犯等种种不公平待遇出现时,要通过学法、知法,增强自己的法律意识,懂得用法律武器来保护自己,维护自己的权益,同时,也要以法律规范指引、评价、教育、预测自己的行为。为了达到此目的,学校可以为大学毕业生汇编相关的法律法规和举行相关的法律知识讲座,每所大学可相应地建立起法律援助中心的学生公益机构,为毕业生维权服务、撑腰,以此作为搞好大学毕业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基点,使大学毕业生学会维护自己的合法权利权益,提高思想政治素质。
关键词:高校 本科 学费 机制
中图分类号: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914(2014)01-161-02
学费是高校重要的收入来源之一。目前,我国公办高校全日制本科生学费存在两大问题:一是差异不合理。没有综合考虑专业热门程度、学校办学成本、办学质量、地区经济水平等方面因素的差异,不同的学科专业、不同层次的学校、不同的地区学费标准差别不大或差异不合理,平均主义严重,缺乏科学性。如各高校的医学类专业,教育培养成本普遍高于其它专业,而且属于热门专业;但是,由于沿海某些省份在学费标准上仅区分大学、学院、专科学校三个不同层次,没体现专业差别,因此其学院类学校医学专业学费标准远低于普通大学的文科专业,也低于安徽、陕西等内地省份,这既影响办学积极性和办学效率,又带来学生负担上的不公。二是没有与时俱进。2000 年至今,除广西外,全国绝大部分公办高校全日制本科的学费标准已13年未变。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物价的上涨,各学科建设要求的提高和各专业培养成本差异的凸显,各省公办高校全日制本科的学费标准亟待调整,学费定价机制亟需进行科学梳理,推陈出新,有序推进,使之更有利于高等教育的内涵式发展,有利于办人民满意的教育。
建立公办高校全日制本科学费定价机制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高等教育具有准公共产品的特点,能够带来社会效益,提高综合国力,同时能够使受教育的个人获得较多的就业机会、较好的工作岗位、更多的经济收入。这种准公共性决定了高等教育受益者,即国家、社会和个人要共同承担高等教育成本?譹?訛。因此,公办高校全日制本科学费定价必须兼顾多种因素, 考虑多方面的利益,不仅应反映高等教育不同的成本分担结构、不同的学费形成机制,也需适应高等教育深化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要求,使之有利于优化高等教育资源配置,提高高等学校办学质量和效益,调动各方面举办高等教育的积极性,推进高等教育的持续发展;有利于实现教育公平、正确引导社会消费,确保高等学校稳定发展。笔者认为公办高校全日制本科学费定价机制应该由形成机制、配套机制和约束机制组成,只有这三种机制同时发挥作用才能达到以上效果。
一、学费标准的形成机制
根据《高等学校收费管理暂行办法》(教财〔1996〕101号)规定,学费标准根据年生均教育培养成本的一定比例确定,不同地区、不同专业、不同层次学校的学费收费标准可以有所区别。在当前形势下,建议综合考虑以下因素来确定学费标准:
一是当地经济发展水平。教育部在《关于进一步规范高校教育收费管理若干问题的通知》(教财〔2006〕2号)中,进一步强调高校学费标准按属地化原则管理,要求省级教育行政部门在制定学费标准时要综合考虑实际成本、当地经济发展水平和居民经济承受能力等因素。经济发达的省份,物价水平较高,与之相应的办学成本也比一般省份要高,但当地居民经济承受能力比一般省份要强,因此,学费标准可适当高一些;而经济欠发达省份,则学费标准可适当低一些。比如浙江省,目前可以比照江苏、上海、福建、广东等南方沿海省市的学费水平,并适度超前,除艺术类外,其余专业每生每学年学费不应少于4500元,最高不宜超过7000元。
二是专业的培养成本。高等教育的成本是高等教育学费确定的首要依据,新的高等学校会计制度即将实行,教育成本核算将更加科学。借此机会,物价、财政、教育、审计部门要共同做好高校教育培养成本核算规范、统计调查和审计工作,以高等学校的办学规模与办学等级为分类标准确立每个项目的成本上限与下限,分专业归集年生均教育成本,统一高等教育成本的统计口径,剔除不合理的成本项目,形成标准生均成本(某专业培养一名合格大学生的必要支出),使各专业培养成本的差别能更加准确地计量,为高校按专业实行差别定价提供科学的依据。
三是学校的层次与水平。办学层次高、教学质量好的学校,可为学生提供性价比更高的教育服务,而在人才、设备等方面的投入也更多,教育培养成本远高于普通的高校,因此,在学费定价上也应略高于普通的高校。比如浙江省,可以大致区分部属高校、有博士点高校、省属高校、普通大学、普通学院、专科学校等层次实行差别定价。
四是个人回报率。按专业热门程度实施差别定价,有利于政府对高等教育结构调整和高等教育办学多样化,也有利于提高办学效率,实现教育公平。对冷门专业收取较低学费,预期收益率将上升,消费不足将缩小;对热门专业收取较高学费,预期收益率将下降,消费不足将扩大,从而使两个市场的需求拉近。因此,对于个人回报率较高的专业的学生应该多承担一些成本,对于一些热门专业(如私人收益相当高的应用性学科),可以由私人承担大部分教育成本,实行学费标准上浮;同时,应把那些社会回报率较高、个人回报率较低的专业(如基础性学科)学费切实降下来,使政府和社会承担起较多的教育成本,这样才符合其近似“公共产品”的性质,并且可以利用价格杠杆吸引一部分学生就读这些专业,有利于这些专业的健康发展。
根据上述因素的内在关系,可以建立以下定价公式模型(具体到一个省级行政区内,其学费地域差异已隐含在“P”中,故在以下公式中忽略不计):
P=C×L×H×S×I,其中:P(price)为某校某专业的学费标准。C(cost)为同类高校、同类专业的社会平均成本;L(level)为办学层次系数。大致区分部属高校、有博士点高校、省属高校、普通大学、普通学院、专科学校等层次,设定相应的系数。H(hot majors)为专业热门程度系数。考虑到高等教育供求状况,应将劳动力市场关于就业状况和收入等统计数据作为确立定价标准考虑的重要因素。热门专业就业相对容易,预期收益高,专业热门程度系数H应提高;冷门专业所在的学校生源短缺,因此系数H应降低,据此调节供需。S(subject)为学科外部性系数。对于那些外部效应较大、属性更接近于公共产品的学科,如国防、军工、地质、气象等专业,应以政府投入为主,学科系数S应小于应用科学。I((individual)为个人分担比例。个人分担比例全国统一,体现国家财政对高等教育的资助与扶持。
二、学费调控的配套机制
按成本、按质量、按需求论价是市场经济规律在高校学费领域的反映,也是高校健康发展对办学效益的内在要求。但是,我国高校绝大部分是公立高校,公办高校的学费兼具公益性和政治属性,要兼顾教育公平,充分考量居民收入水平和承受能力,这就决定了学费定价的理性逻辑基础应最大限度地考虑经济伦理和政府责任。因此,政府要完善高校学费的政策配套,以弥补市场规律中的缺陷。
1.财政配套。高等教育成本分担要避免过分依赖学费的倾向。对于学校来说,学费仅能补偿一小部分教育培养成本。此外,还需要政府财政拨款方面的政策配套,使学校办学成本得到足够的补偿,使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得以健康发展。政府要不断加大对高等教育的投入,尤其对于培养成本高的专业、冷门专业、办学层次较高的高校的特色专业和重点专业,要加大财政配套资金的支持力度,使高校相关专业的培养成本得到足够的补偿,并减轻学生的学费负担。
2.助学政策。我国居民收入增长不均,在市场定价的前提下,低收入家庭难以承受不断增长的学费,高等教育入学机会,尤其是热门专业、重点专业会向中高收入群体倾斜,造成社会不公平。因此,从教育公平考虑,国家和高校需要给予奖学、助学方面的政策配套,使穷人读得起大学,使学习优秀的贫困生能脱颖而出。因此,要建立与高等教育收费政策体系相配套的辅助措施,进一步完善关于高等教育补助或贷款的有关法规条例,用助学金、奖学金、补贴、贷款甚至学费减免等形式对一部分学生提供资助。使不同的消费者为同一高等教育服务付出不同的代价。使必须支付的净学费呈现出差异性。达到学费个人差别定价的目的,实现高等教育机会均等。大力强化个人信用制度,切实建立覆盖面更广、偿还期限更长、偿还模式更为多样的学生助学贷款制度。
三、学费调控的约束机制
学费定价既关系到教育事业的健康发展,也关系到民生和社会稳定。因此,对调价程序应建立科学、严格的约束机制,应建立以下制度。
1.定价听证会制度。教育属于公用事业,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价格法》,学费定价应当举行听证会。高等教育学费定价前, 要建立有效的利益平衡机制,召开由政府有关部门、高等院校、学生家长等各界代表所组成的价格决策听证会,从不同角度对收费的项目、学生培养成本计算的依据等进行听证、讨论,使学费标准的制定走向透明、规范、合理。?譺?訛46
2.信息公开制度。教育是一种消费行为,消费者有知情权,政府作为公办高校的投资主体也需及时掌握高校的信息动态。因此,从教育的健康发展看,很有必要建立健全教育信息公开制度。教育主管部门要负责作好信息政策与标准的制定、平台的搭建,并综合各类信息作出分析评价,将各校各类指标评估结果进行公布;同时,加强对高校信息公开行为的指导与监管,对不透明行为和失信行为及时进行纠正。高校要自觉在教育主管部门设定的制度框架内作好本校教育质量、招生、就业和收费等各类信息的公开,做到“阳光办学”,让消费者都能够获取比较充分的信息,从而做出理性的选择,提高高等教育的公信力。
3.动态调整制度。高等教育产品的价格应该随着时间的推移和相关因素的改变而动态变化,应根据不同高等教育的收益率、国家经济发展状况、财政能力以及通货膨胀率等因素的变化而适时调整。既要建立合理的收费调整周期, 在调整周期内收费标准应基本保持稳定;也要确定一个合理的收费调整幅度并适时修正。?譺?訛46
(本文系2013年浙江省价格调研立项课题《高校学费定价模式研究——以浙江省高校为例》阶段性研究成果。)
注释:
?譹?訛王芳.对完善我国高校收费定价体制的研究——从法律视角看我国高校收费体制[J].价格理论与实践,2009(9):45
?譺?訛袁蕾,孙琪瑛.中国高等教育产品的差别定价机制研究[J].现代教育科学,2010(3):44
关键词:本科生;管理制度;学习自由
在当下,大学本科生管理制度存在着一些问题,因为这些问题的存在,从而使大学生的自主、自由学习方式形式化。因而,也不能培养出适合社会的应用型人才。大学时期本该是学生自我成长最关键的一个阶段,但因为大学本科生管理制度的不合理,从而使大学生在象牙塔里像中学生一样接受教育,这样的体制自然是与设立大学的初衷相违背的。因而明确、反思当下大学本科生管理制度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措施是极为重要的。
一、大学本科生管理制度存在的问题
(一)学生不能学其所爱之学
在当下教育体制里,各高校的奖励制度、调剂制度使得大多数学生不能学其所爱之学。比如当下,热度迟迟不肯消减的金融类专业依然是父母师长眼里的香饽饽,但并不是所有的高分学生都对其感兴趣,但在一系列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下,学生不得不选择该专业。因为金融类专业是热门专业,自然门槛很高,所以那些真正喜欢金融类专业但分数不够的学生,为了选择一个好的院校,最终都逃脱不了被调剂的命运。
(二)转专业难度大
在当下的教育体制里,转专业的学生必须满足其成绩在班级前二分之一,且没有其他违规违纪的行为。而接受院系又限制了转进名额,比如会计这一专业,西安某高校每年只会给一个转专业名额,而财政、新闻等其他专业上限也就是3个名额。首先,学生所在原院系所规定的转专业的学生必须满足其成绩在班级前二分之一,这就在一定程度上加大了学生转专业的困难。学生之所以要转专业就是因为对原有专业不感兴趣,既然不感兴趣又怎么能使其成绩取得优秀呢?其次,接受院系的名额限制,再一次增加了学生转专业的难度。虽说看似对广大学生敞开了大门,但实则只是接受极为优秀的学生和有钱人家的子弟。
(三)选课制度不合理
众所周知,任何一所大学,都开设选修课程。而且要求必须修够12个学分,即六门课程,否则不予以毕业。对于文科生而言至少要修一门理科课程,理科生反之亦然。这种硬性的规定,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学生的自主自由学习。按理说,学生选课选的应该是自己喜欢的课程,但往往事与愿违。比如,大家都喜欢《中国玉文化》这门课,但是,有些同学还未进网站,这种课就已经选完了。而像其他的,诸如与儒家思想相关的课程,多数同学是不得不选,而这种课程的名额却远远高于其他课程。这显然不符合学生们的要求。
(四)课堂形式中学化
中学生出现逃课旷课的情况,老师一旦发现就会找家长,甚至情况严重者,会要求退学。而当下以自主学习著称的大学却形同于中学。老师课堂点名,自律部查人,辅导员不定时地点名,甚至将到课率与平时成绩、奖学金挂钩。西安某高校规定学生3次无故旷课不予以期末考试,也就是间接地表明此类学生如若补考重修过不了,是不能毕业的。此外,对于长期性不到课的同学是要被劝退的。虽然说,学生旷课是对老师的不尊重,但笔者认为对于心智已经成熟的大学生而言,这种事情理应完全靠自律,而不是一系列强制性的要求。因而,对于当下大学本科生管理制度中存在的问题,必须提出解决的措施。
二、构建大学本科生管理制度
(一)改变现有模式
学校不应该使热门专业的热度一直持续下去,以至于各个高校的王牌专业都与金融类相关,而应该将奖励措施实施于非热门专业,发展出自己院校的独特专业,鼓励学生勇于依照自己的兴趣选择其他专业。大学是一个培养综合型人才的地方,如果过多地偏重于某一专业,必然不能使学生获得全面的发展。
(二)改善转专业制度
学校应鼓励学生学其所爱之学,放宽转专业的名额限制,同时,原有院系,应取消成绩在班级前二分之一的硬性规定,公平公正地对待每一个学生。
(三)完善选课制度
学校应每年对学生的选课倾向作调研,在调查的基础上,对学生喜爱的课程扩大人数范围,使学生能学其所爱之学。同时,取消文科生至少修一门理科课程,理科生至少修一门文科课程的规定。鼓励学生自主学习,可以要求学生根据自己的情况、兴趣爱好等自主学习其他院系其他课程,只要最后以论文的形式提交学习心得,就可以将学分记入学生的选修课成绩,从而减轻学生的学业负担。
(四)课堂形式自由化
学校不应该把大学生当做中学生一样对待,不应该通过课堂点名签到等方式将学生禁锢在课堂,应尽可能地给学生自由,让他们自己去成长。对于将到课率和平时成绩,与奖学金挂钩的这种形式应予以变革,不能使大学的学习形式化,以至于学生为了取得毕业证而学习。
三、结论
综上所述,我国的高等教育在改革开放以后取得了很大的进步,但是还存在一些问题,我国的高等教育无论在教育资源、教育规模还是在教育投入上花销都很大,但是我们也不能否认我们的大学缺少国际竞争力,也缺乏创新型人才。要想解决这些问题,必须建立完善的现代大学管理制度,这也是新时期高等教育改革的方向,发展的必然要求。当前各个高校都应该认识到,只有认真分析当前大学本科生管理制度中存在的问题,并予以改革,才能使得学生取得更好的发展,才能促进我国的高校跻身于世界一流大学行列,才能更好地促进高校的发展。
参考文献:
[1]黄明睿.新形势下高校学生工作管理创新的思考[J].广东技术师范学院学报,2006(01):102-103.
[2]姜恒,杨绍安.浅析高校学生管理工作的新理念[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07(09):82-83.
[3]白月.浅谈科学发展观指导下的高校学生管理工作[J].出国与就业(就业版),2010(06):82-83.
[4]叶晓勤.柔性管理在高校学生管理工作中的运用[J].沧桑,2009(05):102-103.
[论文关键词]高等学校;扩招;新增专业;就业指导
近年来,我国高等学校连续几年的招生扩招,导致我国高等学校在校生的数目急剧增长。连续多年的高校扩招之后,受高等教育的人数快速增长,但也出现也一些问题。许多大学在扩招中失去个性和特色,造成“千校一面”。许多学校不顾自身特点盲目增设热门专业,例如师范类院校开设非师范类专业;理工科院校纷纷开设外语、财会等文科类专业;以文科见长的院校又一拥而上地开设计算机、电子专业等理工类专业,高校增开新专业成一时风气。对于高校兴起的专业增开热潮,业内人士分析,虽然增开专业是高校发展的大势所趋,但其中暗藏的就业风险不容忽视。面对扩招后新增专业毕业生逐年增加的形势,如何对新增专业毕业生进行有针对性的科学指导,提高高校毕业生的就业率就成为了一个紧迫的实问题。
一、我国目前新设专业及其毕业生就业的现状
自扩招以来,我国每年普通大学本专科招生人数迅速增长。学生人数增加,如果都挤在原来的专业,每个专业的人数过多,学生毕业的时候就业就会遇到困难。因此要扩招必然就得增加新专业,全国各地几乎每一所高校都开办了新专业,而且增长迅速。据教育部公布的数据:2007年度经教育部备案或审批同意设置的高等学校本科专业有1711个本科专业和3个医学类专科专业、2个公安类专科专业;2006年度有2187个本科专业和11个医学类专科专业;2005年度有2594个本科专业和45个医学类专科专业;2004年度有2442个本科专业和27个医学类专科专业。新专业是为了适应当代科学技术迅猛发展的需要,也是为了更好地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高校每年增设大量以前从来没有的专业。新专业以其极强的实用性和时效性吸引了人们的眼球。这类专业一般都是针对目前市场急需人才而设置,譬如数字媒体及动画专业、会展经济与管理专业、景观建筑设计专业等等。它们最大的特点就是社会急需时他们就应时而生,适应性强,就业前景比较乐观。然而,纵观近几年新专业就业率并不像人们期待的那么高。据教育部统计,2003年,一些“时髦”专业就业率比较低,诸如:首饰设计、宝石设计、室内设计等专业,毕业就业率不足50%,有的甚至更低。而一些行业特点明显的专业或者特殊专业的毕业生就业率比较高。同时据劳动保障部副部长张小建在2007年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会议上对2007年的就业状况进行分析显示,农学、管理学和工学的就业率排在前三位,分别为78.38%,58.02%和55.4%。而一直很热门的法学和医学专业,就业率只有37.85%和31.01%,属于后三位之列。可见毕业生就业率达100%的专业并不是最热门的专业。由此看来,新专业的就业情况也不像人们期望的那么好。高校扩招导致大学生总量供过于求,教育质量下降影响学生竞争力;另一方面,高校为扩招而扩招,不考虑社会需要,争开新专业,盲目求大求全,一些新专业根本没有成熟的就业市场,一些热门专业过量招生致使人才过剩,这些都导致毕业生就业难。
二、对新专业毕业生进行就业指导工作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一)新增专业毕业生的就业观念陈旧,没有与时俱进
当初高考选择新增专业的学子们有着各自不同的理由,有的出于爱好,有的是无意之举。经过了大学四年,他们同样面对就业的现实问题。与传统专业毕业生一样,他们的就业期望值过高、就业观念陈旧。自从1999年扩招以来,我国高等教育已由“精英教育”走向“大众教育”,现在有些省市已经进入高等教育普及化,即高等教育的毛入学率超过了50%。然而,有相当部分的大学毕业生并没有认识到这一点,不能给自己一个恰当定位,就业期望值过高。不管自己所学的专业、自身特长、兴趣爱好,一味地希望到大中城市就业,希望到机关、事业单位、大公司、大企业就业,希望到福利待遇高。工作条件好、出国机会多,晋升机会大的单位就业。而边远山区、城镇、艰苦行业的基层单位,尽管急需大批的专业人才,却无人问津。即使有去到边远山区的基层单位工作也是在找不到工作的情况下迫不得已去的。新增专业毕业生的就业观念存在同样的问题。不仅如此,因为没有相同专业的师兄师姐毕业找工作这些先例可以参考,许多新专业的毕业生对自己所读的专业充满迷惑,不清楚从业方向,从而放弃自身的专业特点,跟着别人一起往热门行业、热门企业里钻。
(二)辅导员对新专业的就业市场定位不清晰
在高校的新增专业中,有很大一部分是往年的热门专业或急需专业,而有的却是本校过去没有的新专业,甚至是其他高校也没有的新专业。对于新增热门专业或新增与原有专业相近的专业毕业生的就业指导工作,辅导员也许还比较容易上手。然而对于那些本校原来没有,甚至闻所未闻的专业,主要进行就业指导工作的辅导员连自己都不太清楚这些新专业的专业特点、就业前景、毕业生对口的工作、合适的求职企业对象等等,更不要说对毕业生进行就业指导工作了。
(三)学校对新专业毕业生的就业工作不够重视
高校扩招之初,一些高校热衷于扩大招生规模,忽视了毕业生就业工作。部分高等院校的领导只重视招生而不重视就业,对就业工作在机构、人员和经费方面存在严重的不到位现象视而不见。特别是忽视了针对新专业毕业生开展的就业工作。例如经费和人员的不到位、就业信息系统和就业服务体系不完善、没有积极开拓针对新专业毕业生的就业市场、对新专业的宣传力度不够等等。因而无法为学生积极提供就业信息,无法保障为学生提供高质量的就业服务。更为重要的是目前许多高校仅仅局限于对毕业班开设就业指导课,介绍当年的就业形势与就业政策、如何制作简历、面试技巧、就业心理调适等浅层次的就业服务,缺乏针对大学生进行职业生涯规划的教育。
(四)新专业知名度低,难做就业推荐工作
很多学校不顾自身的条件及特点,盲目增开与本校特长不相符的专业,出现许多问题。例如扩招后各个学校都明显地感到教学设备的不足和滞后;不仅公共基础课上的师资不足,新设专业缺少有经验和高水平的学术带头人;扩招后校园内的人口过于密集,后勤设施跟不上扩招发展的需要;实验教学设备和用房不足;实践教学条件急需改善,图书资料少,难以满足教学需要。简单来说,盲目扩招导致了教学硬件的不足、教学师资的匮乏、后勤设施的缺乏、教育经费缺口等问题。从就业市场方面来说,对一些新专业,连用人企业也不甚了解新专业适用哪些岗位。有的学校开设的热门专业在该校属于新设专业,师资力量不够,知名度较低,难与其他院校对抗。种种存在的问题,使得培养出来的毕业生专业素质不强,能力水平不高,相对其他有优势的学校的毕业生缺乏就业竞争能力。
三、新专业毕业生就业指导工作的几点建议
(一)转变观念,树立先就业、再择业、再发展的观念
这几年扩招,毕业生多了,出现了就业难的现象,许多人把大学生就业难的原因归结为高校扩招,认为正是扩招才造成了今天大学生的窘境。然而事实并非如此。扩招的根本目的在于增加国民接受高等教育的机会,在于提高国民整体素质。从人才需求而言,我国对大学生还是有着旺盛的需求的。一是当前我国正处于经济加速发展的重要时期,国家建设需要大量的高层次人才;二是在广大中西部地区、中小城镇大学生还极度缺乏。从供给的角度看,我国的大学生人数及入学率也还是很低的。据教育部公布的数据2006年全国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达到22%,而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芬兰、新西兰、挪威和韩国等国家毛入学率则远超过50%,这说明我国的大学生不是太多了,而是太少了。可见,扩招与就业难没有必然的联系。就业难,最大的问题不是学校培养的学生多了,而是学生的就业观念没有改变。大学生不当的就业观念是就业难的重要原因。这些不合时宜的观念包括:在就业地域选择方面偏好东部发达地区、大中城市;在就业部门与单位选择上,偏好政府机关、事业单位、垄断行业;在对就业与择业的认识上,存在“一步到位,终生不变”的观念,把初次择业看得过重等。因此改变毕业生的就业观念,降低就业期望值成为对毕业生进行就业指导工作的主要内容。学校和老师要让毕业生们知道在什么地方、什么类型的单位工作并不重要,关键是能够结合自己的兴趣和专业知识,在工作中将自己的能力发挥出来,体现出自己的价值,这才最重要。
(二)辅导员加强新专业专业知识的了解及学习,拓展视野,加强就业指导和服务工作
高校对毕业生开展就业指导的主要依靠力量是辅导员,辅导员的就业指导能力水平高低对毕业生是否能够顺利就业起到不可忽视的作用。对新设专业的毕业生进行就业指导,不能简单套用以往的经验,更应该加强对新专业知识的了解及学习,拓展视野,提高就业指导工作水平。除此以外,辅导员更应该注重对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的指导。所有的辅导员都应该经过职业规划教育专业培训,具有初步的职业规划教育知识。大学生一进入大学,学校就应针对学生特点迅速开展形式多样的专业思想教育和就业指导课,帮助学生端正学习态度,树立远大理想,制定职业规划,明确职业生涯每一个阶段的奋斗目标和实现所有目标的具体措施。当学生在刚接触一个新专业的时候,应当帮助学生全面了解这个专业及从业方向,并因人而异地提出个性化的指导意见,指导学生考虑今后要从事与专业相关的工作,促使他们在校期间可以充分做好就业准备,包括知识结构的准备和经验方面的准备。
(三)学校领导及就业指导工作人员加强重视针对新专业毕业生的就业工作
就业工作是高校办学的龙头,一切从就业出发思考问题。对于新专业的毕业生,就应该有新的就业工作思路。首先要注重专业调研,充分了解市场,贴近市场要求进行专业建设和教学改革,强化学生的就业能力素质。其次学校领导、老师高度关注学生就业工作,加大对新专业的宣传力度及新专业毕业生的推荐力度,老师可以利用自己的社会资源,主动联系企业,为毕业生推荐企业。三是老师应该针对专业特点,根据学生特长推荐毕业生。四是学校努力开拓实习基地,增加在校大学生参加校外实践活动的机会。五是重视就业指导和职业规划指导,可通过举办求职、就业讲座,对学生进行职业规划、求职技巧方面的指导。
(四)加大教育投入,提高教学质量,提高毕业生的专业素质,提高毕业生就业竞争力
首先在扩招工作中应结合学校自身条件和特点,适当控制招生增长幅度、相对稳定招生规模,同时还需要调整和优化高等教育的结构,包括学科结构、专业结构、层次结构等。比如,基础学科与应用学科的比例,原有专业与新设专业的比例,本科、研究生、博士生的比例等。此外,提高教学质量才是高校发展的核心内容。学校各级领导首先应该高度重视新专业的建设,根据新专业的实际状况,分别采取不同的整改措施,对于生源、师资、设备、质量、前景较好的专业,要努力创优和创特色;对于师资力量不足、设备欠缺、但生源尚可、前景看好的专业,要千方百计帮助解决问题;对于连年招生计划未能完成,师资严重欠缺,实验设备严重不足,前景堪忧的专业,要下决心进行调整;加大引进力度,努力增加教师总量。确保新专业教学有足够数量的教师,大部分专业课应由本专业毕业的教师担任;大力加强实验室和实习基地建设,确保实践教学质量;加强与学院的沟通,改善图书资料条件;加强新专业教学管理和质量监控,建立良好的教学秩序和优良学风。认真总结新专业的办学经验,进一步做好专业的发展定位,明确专业培养目标,改革课程体系,完善学分制和辅修制,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和个性发展创造条件;要加强新生的专业思想教育和毕业生的就业工作。通过宣传,使新生了解本专业的培养目标、课程设置、毕业要求,增进专业兴趣;要主动了解就业市场,为毕业生提供就业信息,提高毕业生就业率。
奥运专业及其前景
记者从多家留学机构了解到,在英国、加拿大等一些教育程度发达国家的大学里,大部分已经开办了奥运相关专业。而环境管理、城市综合治理、新闻报道、旅游和酒店管理业将成为社会建设的重点事业,需要大量高等人才,因此这些专业也就理所当然成为当前的“热点专业”。
中国教育服务中心主推的留学项目就是加拿大RRU大学和皇家罗德斯大学的环境管理硕士课程(MEM―Master in Environment and Management)。据中国教育服务中心的资深留学顾问介绍,这个专业会加强学生作为一个战略决策者的技巧与能力,通过对本专业的学习将会拓宽事业,加深对环境知识的理解。其中分为两个方向,文科硕士和理科硕士。文科硕士主要针对管理方向,而理科则是研究方向。
澳际留学公司主推的项目中,环境管理和城市管理学、信息学以及酒店学所占比重很大。瑞士格里昂酒店管理学院是世界酒店业中非常权威的学府,主要为世界各个国家培养优秀的酒店业专业管理人才,文凭是世界公认的。国际酒店管理和旅游管理是招牌专业。澳际欧洲部的工作人员表示,酒店旅游业已经成为目前世界发展最快的行业之一,尤其在亚洲地区更拥有不可预计的发展潜力。而欧洲一些发达国家都曾经成功地举办过奥运会,因此他们对奥运专业的教育更富有能力和经验。
澳洲麦考里大学位于离悉尼市西北方。麦考里大学的专业设置中非常著名的就是国际传媒学士、硕士学位。该专业开设于1991年,是在亚洲环太平洋地区研究计划专题上发展起来的。该专业是为那些有志于在媒体,公共事务及国际关系方面有所发展的人士所开设的。学生可以通过该专业的学习借以提高自己的创造性、公共交往及写作能力,最主要的是,可以增强在亚太媒体、网络、多媒体文化、社会文化等多方面的研究与发展。大约三十多名该校的毕业生在悉尼奥运会举办期间进行了新闻报道和信息管理工作。
朝阳专业,就业前景看好
资深留学顾问王劲松表示,留学生在选择专业时,要考虑我国未来对劳动力市场的需求。王先生认为,在奥运会举办的前后十年,将是北京高速发展的一个重要时期,奥运会将为人们提供广阔的就业前景和发展空间。
上海一家教育统计机构显示,在北京,2004年至2013年,教育热门专业排名第一的就是城市建设和管理专业;第二是信息技术及管理专业,其中还特别提到信息专业人才将成为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急需人才;同时,具备平面媒体、电视媒体和网络传媒多方面素质的新闻学人才目前在国内为数很少,也是奥运会运作中必需的高级人才。
某家文化传播机构的市场协调员认为,亚运村地区繁荣、充满商机也是在亚运会举办之后才慢慢形成的,奥运会也将会如此。因此,很多新专业在奥运会之后同样会有广阔的发展空间。例如环境学,此前并不是热门专业,而在近十年,环境学都将属于重点建设事业。酒店管理学同样如此,奥运会举办必将带来前所未有的旅游高峰,它涉及酒店金融、酒店市场营销、酒店信息技术管理、酒店人力资源管理等多方面学科,这些都是富有前途的朝阳专业。而这些新的具有发展前途的专业非常需要那些在国外名牌大学镀金的高级人才。因此,这些专业也成为了留学的热门专业,环境学甚至成为准备留学学生的首选专业。
相关国外学校、专业
1,瑞士公立大学和酒店管理学院:教学声誉:酒店业的权威,文凭世界公认。教学语言:英文。开学时间:1月8月。课程设置:1,国际酒店管理/旅游管理学士学位。2,国际酒店管理/旅游管理硕士学位。3,国际酒店管理/旅游管理本科文凭。4,国际酒店管理/旅游管理研究生文凭。5,短期英文培训。申请条件:1,18岁以上。2,高中毕业。3,英文良好。TOEFL:500 I.E.LT.S 5.5。4,健康情况良好。
2,澳洲麦考里大学笔译和口译专业:该专业的设立是在对中国乃至整个亚太地区的语言研究理论及实践的工作设立的。对于那些希望把研究语言作为自己今后发展方向的学生而言,语言理论的研究是极为重要的。随着2008年奥运会行将到来,语言,尤其是对英语的灵活掌握的需要就变得更为迫切。正是基于此,麦考里大学开设了该专业。这也反应了该大学设置专业的灵活性及人性化。学生毕业后可从事的工作包括:翻译、口译及笔译员、就职于为奥运会所涉媒体行业、出版及报纸业、旅游业等。因其课程具针对性及普遍的应用性,所以就业范围相当广泛。
3,澳洲悉尼科技大学:信息技术研究生文凭悉尼科技大学的信息技术研究生课程可以提供给学生有关信息和IT方面的相当专业而广泛的知识。课程包括:信息系统、系统发展、数据通讯等。因该专业高质量的教学,使得信息和IT研究生文凭得到了澳洲很多的大学的认可,并在悉尼奥运会上获得了成功。
4,英国萨里大学:信息系统硕士信息系统学科是用来协助商业机构管理其各种信息,该专业将IT技术应用在商业管理上,对商业决策和提高效率有很大帮助。通信学、互联网软件开发、系统分析和设计、互联网及其法律、商业战略学、数字图书馆与多媒体应用、计算机系统、智能信息系统、知识管理等。
5,新加坡管理发展学院:大众传媒专科文凭(包括大众传媒专业证书及英语专业证书)学制8-18个月入学条件:高中以上文凭或同等学历(包括中专,职高)。通过MDIS两次入学考试,第一次在中国报名时进行,第二次在新加坡校内进行。如直接报读要求:具备高中以上文凭或同等学历TOEFL500分以上,IELTS5.5分以上,通过大学数学考试。
每年,澳大利亚都会根据本国的教育、就业和移民等因素综合考虑,列出不同门类的热门专业,内容基本大同小异,如何选择却成为了一个为难的问题。本文从专业角度结合了我国和澳大利亚的经济形势及市场需求对这些专业进行了分析,为准备去澳大利亚留学的学子提供中肯的建议。这些建议不但适用于打算去澳大利亚留学的同学,有些同样也适用于打算去其它国家留学但是在专业选择方面存在困惑的同学。
会计专业,人才通道拥挤
据了解,很多中国学生留学澳大利亚都会选择商科专业,包括会计类专业、银行、金融等。由于会计专业一直以来都是澳大利亚移民紧缺专业,并且澳大利亚很多高校专门为没有会计教育背景的本科毕业生设置了相应的研究生课程,没有严格的专业背景要求,使得近年来赴澳大利亚攻读会计专业的人数激增,导致澳大利亚会计专业的人才实际上已经出现了供大于求的局面,会计专业毕业的学生很难再找到跟专业对口的工作。因此建议大家,在选择专业时一定不要扎堆,而是要将未来国内和澳洲,乃至亚太地域经济发展对人力资源的供需关系作为参考依据进行衡量选择。
当然,在商科领域中,也有很多专业可供选择,例如保险精算学、酒店管理、电子商务、创新管理、公司法务、税务、金融分析或者项目管理等。这些专业的就业前景还是相当不错的。
专才专业,就业有优势
所谓的通才专业和专才专业都是相对而言的,以会计专业为例,会计专业往往被认为是通才专业,因为所学的内容涉及会计领域的方方面面;而税务会计、金融分析、保险精算学等则被认为是专才专业,因为是会计专业的细化和深化。这些专业往往要求有相关的教育背景。
很多家长和学生担心选择专才专业就业面比较窄,只局限于某个行业的某个领域;并且专才专业的所学内容往往比较复杂,很难学会。任何事物都是一分为二的,专才专业选择的人少也就意味着竞争较通才专业要小很多,就业机会却多很多。专才教育的优势在于它可以使你具备从事某职业的专业资格,因此在就业的时候,你的目的性十分明确。
5大热门专业就业前景分析
工程类专业
中国的工业刚刚发展了一半,未来的发展空间还很大,相应的对这方面的人才需求就很多,比如土木工程类人才、电子工程、化工工程、食品工程、矿业工程类人才等。
旅游、酒店管理专业
澳大利亚拥有一流的旅游管理学院,教育品质国际公认,去澳大利亚学旅游课程性价比非常高。
一些优质大学的旅游学院在课程中都安排了较长时间的带薪实习机会。近年来,随着澳大利亚旅游市场的不断扩大,以及上海世博会的即将举办,国内对旅游人才的需求增加,该专业人才在中国和澳大利亚都将被看好。
IT专业
目前IT行业的职位空缺相应增长。宏观经济条件以及网络的迅猛发展都使得人们对IT业进行大额投资充满信心。这一行业的多个部门再次出现人力短缺。受市场供求关系调节的影响,会有越来越多的学生对该专业逐步恢复几年前的热情。
护理专业
随着世界人口老龄化趋势的显现,护士短缺呈现全球性危机。很多国家都在积极从国外引进护士,以解决本国的护士急缺,澳大利亚也是如此。在世界范围内经济不景气的环境下,护理从过去的底层职业一跃成为令人羡慕的职业,这给中国很多护校学生提供了很好的留学机会。但是需要注意的是赴澳攻读护理专业基本限于在国内已经有护理背景,受过专业学习或训练的学生。
2008年年底,澳大利亚移民部引入了CSL关键职业技术清单(Critical Skills List)。CSL清单职业将得到移民局优先处理申请,甚至优于之前的MODL清单。CSL清单主要关注于房屋建筑、信息技术、工程以及医药领域,这个结果也是在咨询了澳洲各州领地政府得出的结论,从一个侧面反应出各州政府对人才的需求方向,显示出以上专业人才在当前的形势下依然是供不应求的。除此以外,由于我国正在大力发展第三产业,并且澳大利亚本身也是强调“无烟工业”,注重第三产业的国家,因此服务业中的金融、咨询、大众传媒、创意产业等相关专业的就业前景也是十分广阔的。
>> 大众化教育背景下的精英教育探索 高等教育大众化视阈下的精英教育 论高等教育大众化背景下的大学生精英教育 论新时期大众化背景下的精英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探索 实现高等教育的精英教育到大众化教育转变 论高等教育大众化阶段的医学精英教育理念 高等教育大众化进程中的医学精英教育模式 摇篮网:精英教育大众化 地方综合性大学精英教育与大众化教育有机结合的探索与实践 高等教育大众化背景下高校学生骨干培养长效机制的探索 从精英教育到大众教育 高等教育大众化下的农村家庭高等教育投资问题 浅谈高等教育大众化 高等教育大众化的文化意蕴 对中国高等教育大众化的反思 高等教育大众化的德育观 高等教育大众化的师生关系 从“精英化”到“大众化”的高等教育质量观 大众教育型高校的精英教育 精英教育与大众教育的和谐发展 常见问题解答 当前所在位置:l#.
[2] 教育部高等学校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教学指导委员会. 高等学校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核心课程教学实施方案[M].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
[3] 中国高等教育. 从战略高度做好新一轮学科专业结构调整工作:访教育部高教司副司长林蕙青[EB/OL]. [2010-08-09]. /20011227/3015455.shtml.
[4] 赵致琢. 高等学校计算科学(专业)教育[M]. 北京:科学出版社,1996:15-18.
[5] 林创家. 基于教育公平的大众化教育与精英化教育之关系研究[J]. 高教探索,2006(1):8-10.
On Elite Education under Popular Education in Higher Education
LIU Ren-ren, WEN Zhong-hua
(College of Information Engineering, Xiangtan University, Xiangtan 411105, Chin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