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黄瓜病虫害的综合防治措施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关键词 设施蔬菜;病虫害;防治措施;伊犁河谷地区
中图分类号 S436.3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5)14-0121-01
设施农业作为一项高效农业,在伊犁已有20余年的发展历程。从过去一家一户分散种植发展到连户连片成区、成基地发展。但随着设施农业的快速发展,也为病虫害的发生和危害提供了有利条件,发生种类不断增加,危害逐年加重,霜霉病、白粉病、叶霉病、灰霉病、疫病、菜蚜、斑潜蝇、叶螨、小菜蛾、菜青虫等常年维持在中等发生水平。
1 病虫害发生情况
通过多年的调查,伊犁河谷早春设施农业病虫害主要有番茄叶霉病、番茄早疫病、番茄脐腐病、番茄灰霉病、黄瓜白粉病、黄瓜霜霉病、黄瓜细菌性角斑病、黄瓜炭疽病、茄子黄萎病、辣椒疫病、豆角灰霉病、斑潜蝇、蚜虫、叶螨、白粉虱等,发生最重的是番茄叶霉病,病棚率100%,发病株率30%以上,重病田发病株率可达90%。
2 防治措施
对于设施蔬菜病虫害的防治,要坚持“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绿色植保方针,以农业措施为主,物理防治、生物防治和化学防治为辅的综合防治措施,把病害发生控制在初始阶段,大棚内要及时通风换气,严格控制棚内温湿度,防止高温高湿。同时,要选用抗病品种,实行轮作,避免重茬种植,病株、病叶及时清除烧毁,减少菌源[1]。喷药时可推广应用烟雾机进行喷雾,降低温棚的湿度,以缓解病害的发生。
2.1 农业和生态防治
2.1.1 选用抗(耐)病虫良种。选择适合本区域栽培条件的国内外优良品种,增强作物自身的抗逆性和抗病性,实现高产高效目标。
2.1.2 合理轮作、科学施肥、水分管理。合理轮作倒茬,增施有机肥,增强植株抗病能力,减少病虫害发生。采用覆膜起垄或搭架栽培,提高垄间通风透光,采用微灌、膜下滴灌,避免大水漫灌,降低田间湿度,加强通风、透光、降湿,以减轻病害的发生。
2.1.3 及时清洁田园。在播种或定植前,结合深翻整地,及时清除残枝败叶及病残体,清除棚内和棚间杂草,减少病虫传播的中间寄主,减少病虫危害。
2.2 物理防治
2.2.1 频振式杀虫灯诱杀。利用害虫的趋光、趋波等特性,将光的波段、波的频率设在特定的范围之内,近距离用光,远距离用波诱集害虫,灯外设频振式高压电网触杀,使害虫落入接虫袋内杀死害虫。通过杀灭成虫降低田间落卵量,进一步控制害虫田间发生量,实现安全控害。
2.2.2 黄板、蓝板诱杀。利用害虫对一些光谱的趋性和负趋性诱杀趋避害虫。如利用黄板诱杀斑潜蝇、茶黄螨 粉虱、蚜虫等害虫;利用蓝板诱杀蓟马、种蝇等害虫;利用银色地膜趋避蚜虫等。在田间悬挂黄板或蓝板,高度略高于植株顶部,放置密度300~450块/hm2,色板一般选20 cm×30 cm大小,当色板粘满虫子时,可涂机油继续使用。在害虫发生高峰期,1块黄板每天可诱集有翅蚜150头、蓟马成虫200头左右、烟粉虱及白粉虱220头左右。
2.2.3 防虫网诱杀。防虫网的防虫原理是以人工构建隔离屏障,将害虫拒之网外。在保护地应用防虫网进行蔬菜栽培,能达到较好的防虫保菜效果,特别在夏秋季蔬菜害虫旺阶段应用防虫网全程覆盖,能有效隔离小菜蛾、菜青虫、蚜虫等主要蔬菜害虫,大大降低防治这些害虫的农药用量,而且可减轻蚜虫传播病毒病的危害,使栽培成功率大幅度提高。
2.2.4 高温闷棚。在黄瓜霜霉病发生初期进行,在准备闷棚的前1 d灌足水,并适当提高夜温。闷棚在晴天进行,当温度上升到45 ℃时开始记时,连续2 h保持在45 ℃,最高不得超过47 ℃,温度过高可回苫遮光降温。闷棚2 h后,从棚顶部慢慢加大放风口,使室温缓慢下降。高温闷棚1次,可控制黄瓜霜霉病,同时还可闷死部分白粉虱。
2.3 生物防治
使用生物农药阿维菌素、农抗120和多抗霉素等进行防治。用阿维菌素防治蚜虫、白粉虱、红蜘蛛;用多抗霉素防治灰霉病、霜霉病、白粉病;用农抗120防治叶霉病、苗期病害[2-3]。
2.4 化学防治
2.4.1 生理性病害防治。生理性病害主要由温度肥水的管理不当而引起。蔬菜施肥要注意营养平衡,增加有机肥料和中、微量元素的施用量,预防缺素症发生。如西红柿果实生长需要较多的钙,土壤供钙不足时,果实容易发生脐腐病。因此,在西红柿结果期要喷施一些氯化钙、过磷酸钙、氨基酸钙等钙肥以满足西红柿对钙素的需要。
2.4.2 叶霉病、早疫病、霜霉病和灰霉病防治。前期要用保护性的杀菌剂进行预防,如用80%大生―M45、天达2116预防,治疗性杀菌剂可选用72.2%普力克水剂、金雷多米尔、稀酰玛琳、甲霜灵、阿米西达、霉多克、世高、好力克等,也可选用6.5%甲霉灵粉尘剂、5%百菌清粉尘剂喷粉或用10%百菌清、10%速克灵烟剂熏烟进行防治。
2.4.3 白粉病防治。可用25%粉锈宁可湿性粉剂2 000倍液、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500~800倍液、50%多硫胶悬剂300~400倍液、敌力康2 500~3 000倍液喷雾防治。
2.4.4 黄萎病防治。种籽用福尔马林150倍液浸泡60 min或50%多菌灵500倍液浸泡60 min。与粮食作物轮作5~6年,定植前用50%多菌灵500倍液浸根,缓苗后用同样药剂灌根2~3次,每隔7~10 d灌根1次。也可用松酯酸铜、施特灵等进行防治[4]。
2.4.5 疫霉病防治。育苗时用0.3%瑞毒霉(25%可湿性粉剂)或瑞毒铜喷洒苗床;定植时用上述药剂蘸根;辣椒盛花初果期,当5 cm地温达到25 ℃时,每隔7~10 d或每次灌水前1~2 d,用25%瑞毒霉可湿性粉剂或58%瑞毒锰锌1 000倍液灌根,每株药液用量50~80 mL,共防治3~4次。
2.4.6 病毒病防治。病毒病可通过蚜虫传毒,也可通过抹芽、打杈等田间作业时接触传播。一是及时用10%吡虫啉或50%抗蚜威等药剂防治蚜虫,减少蚜虫传毒机会;二是注意在田间先对健康植株实施抹芽、打杈等作业,然后再对病株实施作业,减少接触传播机会;三是在蔬菜生长过程中用植病灵1 000倍液,或病毒A 500倍液,或病毒必克800倍液进行交替喷雾防治,必要时与防治蚜虫的药剂混合喷雾防治,7~10 d喷防1次,控制病害流行。
2.4.7 斑潜蝇、蚜虫和白粉虱防治。利用其趋黄性诱杀成虫,用硬纸板做25 cm×40 cm的黄色板块,上涂10号机油(加少许黄油)挂入棚内,悬挂密度450块/hm2以上,机油每7~10 d涂1次。也可用低毒低残留的杀虫剂如阿维菌素、苦参碱、菜喜、催杀、艾美乐、阿维毒死蜱等进行喷雾防治。
3 参考文献
[1] 田坤发.设施蔬菜病虫害的发生特点与防治对策[J].湖北植保,2000(5):16-17.
[2] 杨月.设施蔬菜病虫害发生特点及综合防治措施[J].现代农村科技,2015(4):23-24.
关键词病虫害;农业防治;生物防治;物理防治;化学防治
中图分类号S435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 1007-5739(2011)22-0202-03
TheIntegratedControlMeasuresforCropDiseasesandPests
ZHENG Jun 1CHEN Tian-yi 2
(1 School of Life Science,Southwest University,Chongqing 400716; 2 Breeding Stock Market of Chongqing City)
AbstractAgriculture has an important role in economic development in China. Effective control of pests and diseases is a key for improving crop quality and yield.It is necessary to establish an integrated prevention system for controlling pests and diseases,which is an combination with agriculture control,biological control,physical control and chemical control.Integrated control can control the pest significantly,improve the quality of crops and cultivate green and pollution-free crops.
Keywordsdiseases and pests;agricultural control;biological control;physical control;chemical control
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农业在我国的经济发展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农业发展的程度对国民经济有着重要的影响。提高农产品的产量和品质对于我国的粮食安全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农作物病虫害不仅是制约我国农产品稳产和高产的主要因素之一,也是影响农产品品质的重要因素之一。近年来病虫害给我国农业生产造成巨大损失,年损失粮食约4 000万t,占全国粮食总产量的8.8%,严重威胁我国粮食生产。
我国处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区,病虫害种类繁多,防治上存在一定的困难。在具体防治措施上要依据作物种类、时间季节的差异以及病虫害的特点开展综合防治。病虫害综合防治的核心是“绿色、健康、可持续”,即重视农业、生物和物理防治技术,科学合理使用化学防治。由于长期大量地使用化学农药,对病虫害防治和农产品安全等带来严重问题,同时还对生态环境造成很大程度的破坏。当前的农产品质量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应综合利用病虫害防治措施减少病虫害带来的损失,同时科学使用农药,从而生产高质量和无公害的农产品。
1农业防治
农业防治措施就是以选育抗性品种为基础,利用农作物种植过程中的各种耕作技术和方法,创造有益于农作物生长发育和有益微生物生存繁殖,不利于病虫生长和大量繁殖的生态环境条件,达到作物增产和质量提高的目的。
1.1选用抗性品种
根据当地的主要病虫害情况,合理选择具有针对性的抗性品种,是一种高效而又经济的防治方法。大量选用抗病虫害的水稻、小麦、玉米、辣椒、果树品种,提高抗病品种的种植面积,增强作物自身对病虫害的抵抗力[1]。如抗褐飞虱水稻品种可有效降低稻飞虱对水稻造成的危害;使用抗稻瘟病的水稻品种可减轻稻瘟病损失;选育耐番茄枯萎病的番茄,可减少病害发生机率。
1.2轮作倒茬和清洁田园
轮作可以改变农田生态条件,改善土壤理化特性,增加生物多样性;同时还可以免除和减少某些连作所特有的病虫草害,有利于农作物生长[2]。如不同的农作物可实行至少3年的轮作换茬,具有减少和减轻病虫害和增产的明显效果。交叉轮换品种,在栽培上配套综合防控技术,可有效长期提高产量。大多数病原微生物和害虫残留在病叶或者病果中,将病残体和病果全部清理出田进行销毁或深埋,可提高农作物对病虫害的抵抗力,有效控制病原微生物的侵染。如棉花种植过程中将拔除下来的废、虫、弱苗带出田外,可减少棉蚜量70%~80%。
1.3深耕晒垡
大量的病原菌被埋在深土中,运用深耕技术,将土壤中的病原菌或害虫翻到地面,经过严寒或者曝晒可清除病残体和害虫,除去土壤中有害生物。如对往年棉叶螨、棉铃虫发生重的田块进行深耕晒垡,可有效压低害虫和病原菌的基数,明显降低来年虫害的发生和危害。
1.4科学施肥
科学施肥有利于促进作物的生长和提高作物抗性,还可使受害植株迅速恢复生长。根据农作物种类合理配比氮、磷、钾,增施有机肥,不仅能改善土壤营养状况,促进作物生育健壮,还可增加产量和提高植株抗病性。如增施农家肥和钾肥,可提高水稻抗稻瘟病能力,增强植株抗倒力。
1.5合理灌溉
灌溉应根据天气、作物需求状况、土壤湿度等因素来定,以达到合理适中。因此,宜尽量采用滴灌技术,控制大水喷灌、漫灌,否则易造成土壤湿度过大而诱发病虫害发生,遇大雨后应及时排水以免内涝。同时要合理密植,注意通风,以保持田间适宜的湿度,提高农作物的抗病虫害能力。
1.6 调节播期
在不影响作物生长的前提下,根据病虫害发生特点,有的作物可以晚播或者早播,避开病虫害危害高峰期,从而减轻病虫危害。如春甘蓝选用早熟品种,可避开菜青虫的危害,从而减轻病虫害的发生。
2生物防治
生物防治是利用天敌和生物类制剂等措施防治病虫害,如天敌、农用抗生素、植物源农药、昆虫生长调节剂等。生物防治具有高度的选择性、自然资源丰富、不污染环境、对人畜安全等特点。除具有一定的预防性以外,有的连续使用后可对一些病虫害有连续持久的抑制作用。
2.1生物防治病害
主要利用抗生素、病毒制剂、病原微生物寄生物等防治农作物病害。抗生素是抗生菌所分泌的某种特殊物质,可以抑制、杀伤甚至分解其他有害微生物。如用武夷菌素水剂防治瓜类白粉病、番茄叶霉病、黄瓜黑星病、韭菜灰霉病;用农用链霉素和新植霉素防治蔬菜、烟草等作物的细菌性病害;宁南霉素对蔬菜白粉病、病毒病表现出明显或较好的防治效果[3];井冈霉素治理水稻纹枯病,弱毒疫苗N14(中国科学院研制)防治由烟草花叶病毒侵染引起的番茄、甜椒病毒病具有良好的效果。
2.2生物防治虫害
2.2.1以虫治虫。即利用自然界害虫的天敌防治虫害的一种方法。首先要注意保护害虫的自然天敌,提高天敌对害虫的抑制作用,尽量创造有利于害虫天敌生存的条件,或者采取人工大量饲养繁殖和释放害虫天敌,以增加天敌的数量,抑制虫害的发生。如赤眼蜂寄生害虫卵,在害虫产卵盛期放蜂,可防治棉铃虫、烟青虫、菜青虫;使用捕食螨防治蔬菜螨虫、果园西花蓟马和白蜘蛛;应用孟氏隐唇瓢虫防治柑橘、葡萄蚜虫和介壳虫;以及多种甲虫、蜘蛛、蛙类、蟾蜍等天敌对田间多种害虫起到捕食和杀伤作用[4]。
2.2.2以菌治虫。利用害虫的致病微生物来防治害虫,其致病微生物包括真菌、细菌、病毒等多种类群。以菌治虫是一种十分安全的防治手段,对人、畜、农作物和微生物都没有危害,有利于维持生态平衡,且防治效果非常好。如利用苏云金杆菌(Bt)制剂防治菜粉蝶、甘蓝夜蛾、小菜蛾、稻纵卷叶螟等多种鳞翅目害虫[5];用白僵菌防治鳞翅目害虫,木霉菌制剂防治蔬菜灰霉病具有很好的效果。
2.2.3以抗生素治虫。抗生素是由细菌、真菌、放线菌或高等动植物在生活过程中所产生的具有抗病原体或其他活性的一类次级代谢产物,能干扰其他生活细胞发育功能的化学物质。目前,利用抗生素防治虫害也是一种十分有效的方法。如使用浏阳霉素乳油对叶螨触杀作用较强,虫螨克防治茄果类叶螨、美洲斑潜蝇初孵幼虫、小菜蛾及2龄菜青虫效果很好;阿维菌素(虫螨克)防治小菜蛾、菜青虫、斑潜蝇等[6];核型多角体病毒、颗粒体病毒防治菜青虫、斜纹夜蛾、棉铃虫等。
2.2.4以植物源农药治虫。植物源农药就是直接利用植物体内能防病和杀虫的活性物质制成的农药[7]。它包括:植物毒素,如烟碱等;植物源昆虫激素,具有抗昆虫保幼激素功能;拒食剂,如印楝素可阻止昆虫取食等活性物质。如使用哈次木霉T39防治黄瓜、番茄和葡萄灰霉病、菌核病、叶霉病、霜霉病、白粉病等叶部病害[3];楝素制剂、鱼藤酮或苦参碱可防治菜青虫、蚜虫、螨类等。
3物理防治
物理防治就是利用物理因素如温度、辐射、声波等物理因素来防治病虫害,或者是利用害虫的趋光性、害虫的趋化性等趋性来提高农作物质量。物理防治是一种高效的防治手段,可以有效地减少农药使用,培育无公害的农作物[8]。
3.1利用温度防治病虫害
病虫害的物理防治最简单的方法就是利用热力学原理进行防治。如稻麦的种子在播种前进行温水浸种或温浴浸种,对防止蔬菜传染病毒病有明显的作用。豆科十字花科蔬菜种子用40~50 ℃温水浸种10~15 min,这样就会杀掉种子表面所带的部分虫卵及病原孢子,能对种子消毒杀菌,预防苗期发病。
3.2利用趋性诱杀害虫
趋性诱杀就是利用有些害虫有趋光性、趋化性、趋色性的特点,设置一定的诱源,将害虫集中消灭[9]。灯光诱杀,用黑光灯、频振式诱虫灯或者双光雷达自控害虫诱杀灯可以诱杀菜蛾、斜纹夜蛾、甘蓝夜蛾、红腹灯蛾、棉铃虫、烟青虫、金龟子、蝼蛄、叶蝉等多种害虫。趋化性诱杀,利用害虫对某些化学物质的趋性诱杀害虫;如用糖、酒、醋液诱杀甘蓝夜蛾、斜纹夜蛾、甘蓝夜蛾、银纹夜蛾、潜蝇等[10];用黄色捕虫板粘住蚜虫、白粉虱、斑潜蝇等;悬挂蓝色捕虫板防治棕榈蓟马覆盖;银灰色地膜避蚜防病,铝箔覆盖地面可防治西葫芦病毒病,利用银黑双色膜防治萝花叶病[11]。性诱剂诱杀是用斜纹夜蛾、甜菜夜蛾、小菜蛾专用诱芯诱杀成虫,减少害虫机会,降低其产卵量,减轻防治压力。
3.3利用辐射和声波防治病虫害
利用电离辐射或者紫外线辐照谷物、豆类、蔬菜、水果等农作物,能够达到杀虫、灭菌防治病虫害的目的。如欧洲玉米螟卵在发育的前4 d,对紫外线极其敏感,而在卵历期的前4 h内,紫外线照射≥30 min表现100%死亡;对适当发育期的昆虫照射一定剂量的射线使其生殖器官发生变异,最后表现为不育,不能够产生可育后代。利用昆虫对声音的趋避性,发出一定波长的声音,可在一定程度上杀死害虫;如发振28~75 kHz的声波,进行防除嘴壶瘦蛾;以玉米蜓为对象,用与蝙蝠鸣声相同的50 kHz、100 dB(3 m处)的声音,以50 ms的脉冲声波,从17:00发振到翌晨9:00,玉米被害率减少50%。
3.4人工物理防治
包括人工直接捕杀害虫、机械阻隔等,是防治病虫害简单有效的方法。如红腹灯蛾产卵集中成块,人工摘除卵块或消灭低龄幼虫;斜纹夜蛾幼虫有转移为害习性,可摘除卵块或捕捉幼虫;小地老虎和蛴螬危害后可于清晨在被害幼苗附近扒土补捉[12];马铃薯瓢虫、茄二十八星瓢虫具有假死习性,可拍打植株使其掉落而捕杀。
4化学防治
化学防治指利用化学农药防治病虫害发生发展的方法,是农作物病虫害防治的一项重要措施,具有高效、快速、方便、适用面积大等优点,在过去50多年采用化学杀虫剂防治病虫害取得显著的成就。
4.1化学防治的优缺点
化学防治是利用化学药剂最快速和最有效直接大量地杀死病原体和害虫的防治方法,尤其是当病虫害大量集中暴发时,化学防治是最简单、快捷的防治手段。化学防治可以针对不同的病虫害选择使用不同的化学药剂,并且运用不同的使用方法,快速地消灭或减少病虫害。但是化学防治同样具有很大的缺点和危害,大量使用农药会使害虫经过长期的自然选择产生抗药性,其农药防治效果会降低;长时间的使用化学农药会杀死天敌,破坏生态平衡,病虫害会更加猖獗,同时会使次要病虫害上升为主要病虫害;长期大量地使用化学农药会污染环境,农药残留物超标对人、畜等的健康造成危害[13]。
4.2合理使用化学农药
4.2.1加强病虫害的监测预报工作。首先是要了解农作物种类、主要病虫、次要病虫、天敌组成特点等,其次是根据害虫系统监测与田间调查,时刻监测预报病虫害发生的种类和特点,在病虫害防治初期做好调查,以确定最佳的防治时期,合理选择专一性农药,进行化学防治。
4.2.2使用专一性的农药。在使用农药之前,要根据病虫害的监测情况,准确判断病虫害的种类和特点,选择专一性的化学农药,对症下药。如防治咀嚼式口器害虫可用胃毒或触杀剂农药,防治刺吸式口器害虫可选用具有内吸作用的农药;合理使用有机磷、氨基甲酸酯类、菊酯类农药,防治病虫害的同时又可以避免次要病害上升为主要病虫害;苹果面出现轮纹病斑,就应该用内吸性杀菌剂杀灭病菌而不能用保护性杀菌剂。不能够因为快速消灭病虫害而使用高毒、高残留、“三致”毒性的农药品种,如甲胺磷、甲基对硫磷、对硫磷、久效磷、磷胺等高毒农药。使用专一性农药可以防止因为错用农药而延误防治时期,避免造成不必要的损失,并且对于培育健康、绿色的农作物品种十分重要。
4.2.3选择合适的剂量和浓度。化学农药的使用应该符合一定的浓度标准,即根据病虫害发生情况进行科学地配置;如果农药剂量和浓度过高,会造成农作物上残留物增加,大量造成浪费和污染;但是若农药的剂量或浓度偏低,则对于病虫害防治没有很好的效果。同时,还要根据天气情况、温度等条件适当调整浓度。
4.2.4选择合适的施药时间和正确的用药方法。适时正确施药可以减少喷药次数,降低化学农药的使用率,提高病虫害防治的效率,并且还可以减少对天敌和有益微生物的伤害,维持生态平衡。合适的施药时间应是在病虫害生活中的薄弱环节和尚未造成严重危害时,而且天敌应处在较少或不活动期。很多害虫的防治关键期是在卵孵化盛期。抓住这些防治关键期用药防治1~2次即可基本控制病虫危害,发生严重时,应在第1次喷药15~20 d后进行第2次喷雾;雨季喷药时,药水中应加入0.3%明胶(或豆粉汁、豆浆),防止药液被冲洗。同时根据注意天气情况,选择适宜的施药时间,提高防治效果。喷雾时间应在无风日5:00―7:00或18:00―20:00。
施药方法同样十分重要,一般使用机械带动的喷施设备及液压式、气压式和熏蒸施药方式。根据病虫害的特点选择不同的施药方法,如内吸性杀虫剂喷洒叶面残留期较短,对土壤和根茎处理时间则长;对地下害虫,可采用药剂拌种活毒饲法;对作物叶茎部病虫害用低容量喷雾的方法。在喷洒农药时,要注意提高农药的湿展性能,如乳油、油剂在植株上的粘附力较强,而水剂、可湿性粉剂的粘附力较差。在一些除草剂中,加入适量的硫酸铵,可提高展着能力,如二甲四氯加0.5% 硫酸铵后,吸收时间可从24 h减少到10 min[14]。
4.2.5科学地轮换用药和混合用药。同一种农药在同茬作物上使用过多,会造成对该药的一种抗性,其病虫害防治效果降低。因此,不要对一种病虫害长期使用同一种药剂,可轮换使用不同的药剂,或将几种可混合的药剂混配在一起使用,以提高病虫害的防治效果。
(1)科学地轮换用药。了解不同药剂的成分和功效,根据实际病虫害发生交替使用,可避免产生抗性,提高防治效果。例如:爱福丁、虫螨克星、奇螨宝的主要成分都是维菌素,扑虱蚜和蚜虱的主要成分都是吡虫啉,甲基多保安的主要成分是甲基托布津等等。因此,了解不同农药的成分,科学地轮换用药可以提高防治效果,降低和延缓抗性产生。一般同一种药剂在一茬农作物上不能连续使用3次以上。
(2)科学地混合用药。混合用药防治效果比单一使用效果好,防止病虫产生抗药性,提高防治效果。根据实际需要合理混用农药,把2~3种不同作用的农药混合使用,配成复合制剂,可以扩大防治对象,做到一药多治,减少施药次数,提高防治效果。例如,同期内发生某种病害和虫害,选择可混用的杀虫剂和杀菌剂混喷,可提高防治效果。混用的前提是混合后无物理及化学上的不良现象,如降低药效、产生沉淀等。
5小结
病虫害防治是有效控制病虫害、提高农作物质量和品质的重要措施。目前,我国的很多地方主要是使用化学防治措施,其能够在短时间里控制病虫害,但是却造成生态环境污染和破坏、农作物化学物质残留等很多问题。因此,要贯彻落实“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方针,将农业防治、生物防治、物理防治和化学防治有效地结合起来,提高对农作物病虫害的防治效率。非化学防治对于病虫害防治也具有很大的作用,同时对于保护生态平衡,提高农作物品质以及改善生态环境具有重要的意义;加大非化学防治的力度,建立可持续、绿色生态的防治病虫害体系。化学防治具有很大的优势,但是必须科学有效地使用化学农药,优化使用技术,提高防治效率,较少施药的次数和用量等。任何一种防治手段,单独使用都具有局限性,因而要根据实际情况进行有机地结合,建立高效的综合防治体系。随着生物科学的进一步发展,利用基因工程培育抗性品种、科学研制高效生物制剂以及更加有效的防治措施,对于提高病虫害防治效果会更加显著。
6参考文献
[1] 李晓明,李明.水稻病虫害的综合防治技术探讨[J].吉林农业,2010(8):88-91.
[2] 肖晓华.农作物病虫害综合防治策略与措施[J].现代农业科技,2008(10):92-94.
[3] 轩永红.保护地蔬菜病虫害综合防治技术[J].现代农业科技,2010(9):191,201.
[4] 杨荣明.以色列农作物病虫害综合防治现状[J].中国植保导刊,2006(8):44-46.
[5] 张增为,王志武,刘玉敬,等.黄淮海糯玉米品质、产量和抗病虫害育种研究进展分析[J].中国农学通报,2011,27(9):133-136.
[6] 秦雪峰,孔凡彬.生物农药的应用现状及前景[J].安徽农业科学,2006,34(16):4024,4057.
[7] 姜春敏,刘连喜,张国华,等.大白菜常见病虫害的发生与防治[J].现代农业科技,2010(17):184-185.
[8] 柳弟贵,熊立新,钟国勋.无公害黄瓜防治病虫害生产技术[J].上海蔬菜,2009(3):30-31.
[9] 朱京斌,陈庆亮,单成钢,等.桔梗主要病虫害及其防治[J].北方园艺,2010(21):194-195.
[10] 白伍云.大棚蔬菜病虫害的主要类型及防治措施[J].吉林农业,2010(8):85-91.
[11] 李建华.植物病虫害防治措施[J].现代农业科技,2010(22):177-178.
[12] 张敏,雒新林,邢晓丽.线辣椒苗期常见病虫害及其防治[J].西北园艺:蔬菜,2010(3):44-45.
关键词:温室蔬菜;病虫害;措施
近年来,随着温室蔬菜生产的大力发展,温室新的病虫害不断出现,防治难度越来越大。如何有效地防治温室蔬菜病虫害是中国温室蔬菜业面临的一大难题。
温室蔬菜病虫害防治中存在的问题
生物防治法少,主要依赖化学防治法
目前,农药防治仍是温室蔬菜病虫害防治的主要手段,一些高毒、高残留的农药仍在广泛使用,如甲拌磷、甲基1605、DDT。以上农药在温室韭菜上使用最多,这不但危害广大消费者的身体健康,还污染环境。笔者在平常对农户温室蔬菜病虫害的技术指导过程中通过调查发现,50%的温室蔬菜3天~4天用1次农药,有些蔬菜3天~4天就出售1次,如黄瓜、菜瓜、辣椒,农药还未完全分化就被送到市场。这些着实让人担心。
无切实可行的生物防治措施
随着温室蔬菜面积的加大,一些害虫和病菌失去了越冬的特性,周年生殖,这使得病虫害泛滥成灾,温室蔬菜产量连年下降。同时,生物防治见效慢,代价大,农业主管部门也没有有效地推广生物防治措施,使得广大农户不得不继续依靠农药防治病虫害。
植保技术研究和推广力度不够
菜农缺乏正确识别病虫害的知识,缺乏植物保护基本知识和病虫害综合防治技能,生产实践中乱用农药现象普遍存在。植保技术研究和推广力度仍不够。
植保科研和生产相结合得不够
中国植保科学发展迅速,但真正用于生产的科研成果少。因此,科研成果的价值难以实现,在生产一线,安全、经济、有效、实用的现代植保技术依然缺乏。
现行病虫检测体系不适应农业要求
植保业务部门主要承担粮食作物病虫害的系统检测和防治指导任务,而对温室蔬菜的检测少,使得温室蔬菜病虫害的发生危害缺乏统一的检测。
温室无公害蔬菜生产技术的推广体系不够健全
所谓无公害蔬菜,是指蔬菜中有害物质的含量,控制在国家规定的容许范围之内,人们食用后对^体健康不造成危害的蔬菜。但由于温室蔬菜周年生产,使得病虫控制也很困难,随之而来的是连续用药、违规使用高毒农药来防治病虫害,严重影响了温室无公害蔬菜生产技术的落实和推广。
农业防治并没有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农业防治是指利用农业管理手段和栽培技术,创造适宜蔬菜生长发育和有益于生物生存繁殖而不利于病虫发生的环境条件,避免病虫的发生或减轻病虫的危害。如选用抗病品种、实行轮作换茬、调整播种期、及时除草、改进土壤耕作等。作为控制病虫害发生的重要手段,农业防治并没有发挥其应有的作用。许多菜农往往采取传统的栽培方式,对农业防治过程中应采取的先进技术没能及时运用而引起严重的病虫害。
病虫害防治应采取的措施
农业防治
选用抗病虫优良品种
根据温室蔬菜在不同季节茬口和病虫害发生规律,选用抗逆性强、抗虫抗病、高产优质的品种等是蔬菜病虫害防治的重要措施。如适合青海温室种植的乐都长辣椒、津研2号黄瓜、津研3号黄瓜品种等。
加强栽培管理
温室要深耕土地,实行轮作、间作,改进栽培方式,清洁田园,将残株落叶、落果全部清除干净,深埋或烧掉,减少病虫害基数;注意增施腐熟的有机肥,配合磷钾肥,适当控制氮素化肥,减少蔬菜中硝酸盐的含量;采用地膜覆盖,降低温室内湿度,适时适量浇水,不大水漫灌,选用晴天早晨浇水,浇水后注意通风散湿,控制好温湿度,嫁接换根防治病虫害。在播种前用55 ℃的温水进行温汤浸种等。通过一系列的壮秧栽培措施,控制病害发生,促进蔬菜生长,达到防病增产的目的。
生态防治
由于温差大、湿度高有利于病害发生,所以温室蔬菜生产应采取放风降温、闭棚增温等手段进行生态防治,创造有利于蔬菜生长而不利于病害发生的条件,这对黄瓜霜霉病、细菌性角斑病有很好的防治效果。尤其在温室蔬菜冬春期间浇水要掌握要点,即阴雨天不浇水、晴天浇水,下午不浇水、上午浇水,不浇明水、浇膜下水,苗期控制浇水,低温时控制浇水。
推广生物防治
利用生物农药防治病虫害,可以减少化学农药的污染和残毒,例如,用BT乳剂(苏云金杆菌)防治菜 青虫效果良好,用活性菌有机肥,如酵素菌、K100、5406做基肥或叶面肥既增产又防病,农用链霉素可防治细菌性角斑病、大白菜软腐病;“农抗120”可防治多种蔬菜霜霉病、炭疽病、黑斑病;苗期和生长前期喷洒83增抗剂或N4、S52弱毒疫苗来提高番茄、辣椒等蔬菜对病毒病的抵抗力;在保护地悬挂寄生蜂里丽蚜的卵卡,能减轻白粉虱的危害。黄瓜上喷施牛奶和白糖可有效地预防黄瓜霜霉病。还可以用蔬菜制剂防治,如用黄瓜蔓的汁液防治菜青虫,用新鲜的苦瓜叶汁加点石灰水浇灌植株幼苗根部可防治地老虎,丝瓜做的汁液可以防治菜青虫、红蜘蛛,南瓜叶汁加少量皂液防治蚜虫等。
开展物理防治
物理防治,就是利用病虫对温度、湿度、光谱、颜色等的特异反应和忍耐能力,来杀死或驱避有害生物。如温汤浸种(55℃)可以杀死种子内外潜伏的细菌;夏季灌水高温闷棚可以杀死土壤中的病菌和害虫;棚上覆盖遮阳网可遮光降温,不利于病毒病发生:在育苗棚上和露地地面上铺放或植株上方悬挂银灰色反光薄膜有一定的避蚜和防病毒病的作用;田间和保护地放置黄皿和黄板可诱杀蚜虫或白粉虱:黑光灯、高压汞灯可诱杀地老虎等鳞翅目幼虫。
加强蔬菜检疫
实行蔬菜检疫的目的是及时防止危险性病虫的传入和扩散,特别是在引种之前了解调出地区有关蔬菜有无检疫对象及其疫情,坚持不从疫区调种。近年来,白菜和甘蓝黑腐病、蔬菜菌核病、豆类病毒病、白粉虱、斑潜蝇等病虫害能够广泛发生都与种苗和商品菜传带有关,基层单位和广大菜农应引以为戒。
科学合理施用化学农药
目前,利用化学农药防治病虫害仍是重要措施之一,必须做到科学合理用药,即要充分发挥农药的效力,又要尽量减少农药的副作用,使蔬菜中农药残留量降低到国家规定标准以下,达到无公害要求。
禁止施用剧毒、高残留农药
根据中国制定的农药急性毒性分级标准,致死中量在50 mg/kg以下的均属高毒农药,如呋喃丹、三九一一、甲纪基1605、甲基乙硫磷、久效磷、有机汞制剂等,这些农药在蔬菜上都禁止施用;六六六、DDT都属于高残留农药,也禁止施用。应选用高效、低毒,低残留化学农药,如阿米西达、适时乐、代森锰锌可防治温室蔬菜真菌性病害,农用链霉素、波尔多液可防治细菌性病害,功夫、抗蚜威可防治害虫,病毒A、病毒必克可防治病毒病。
关键词:设施蔬菜;关键病虫害;配套综合防治
近年来,随着蔬菜生产的发展,其病虫害的危害也日趋严重。病毒病、霜霉病、小菜蛾、甜菜夜蛾、蚜虫、烟粉虱等病虫害对设施蔬菜生产构成严重威胁。特别是近年来,蔬菜烟粉虱等重大病虫害一直保持中等偏重局部大发生格局,发生面积大、为害严重。如何在栽培过程中减少病虫害,少用药、少残留受到人们的普遍关注,蔬菜病虫害防治应坚持“以农业防治为基础,优先采用生物防治,协调利用物理防治,科学合理应用化学防治”的配套综合防治措施,把蔬菜病虫危害损失降到最低,达到优质、高产、高效、无害的目的。
1 关键病虫害基本情况
1.1 关键病害
病毒病、疫病、枯萎病、白粉病、霜霉病、灰霉病、软腐病、炭疽病、叶霉病等。危害茄果类、瓜类、豆类、花椰菜、青菜、大白菜等多种蔬菜。
1.2 关键虫害
蚜虫、菜青虫、小菜蛾、甜菜夜蛾、烟粉虱、线虫、蛴螬、地老虎等。危害叶菜类、茄果类、瓜类、花椰菜、豆类、菱、芋等多种蔬菜。
2 关键病虫害发生特点
2.1 生理性病害普遍
由于盲目大量施用化肥,再加上设施长年覆盖或季节性覆盖改变了自然状态下的水分平衡,土壤得不到雨水充分淋洗,引起蔬菜作物抗逆性减弱,蔬菜易发生中毒、沤根、营养失衡等生理性病害。
2.2 土传病害猖獗
设施栽培由于耕作面积小,种植品种单一,缺乏多样性,单作率高,多年种植单一作物不注意轮作换茬,土传病原菌在土壤中大量积累,容易造成枯萎病、青枯病、基腐病、疫病等土传病害逐年加重。
2.3 病虫害食性杂、寄主广
大多数病虫害是杂食性害虫,寄主作物十分广泛,适生性强。如烟粉虱、美洲斑潜蝇、红蜘蛛等可以危害绝大多数瓜果蔬菜。
2.4 害虫增殖快,世代多
冬天在保护设施内许多害虫可继续生长发育与繁殖,发生基数增加,发生期提早,发生世代增多,许多害虫在保护设施内可周年发生危害。另外,由于自然控制因子难以发挥作用,害虫增殖快,田间虫口基数大大增加。
2.5 害虫渐趋小型化、隐蔽化
“小虫”成“大灾”威胁进一步加剧。烟粉虱、美洲斑潜蝇、红蜘蛛等小型害虫危害日趋严重,面临着暴发成灾的局面。
2.6 防治难度大,抗性强
在保护设施内病虫害周年发生,害虫各种虫态混生,防治适期难以掌握,且生产上过分依赖于化学防治,用药量大,施用频率高,病虫害抗药性明显增加,防治难度加大。
3 关键病虫害配套综合防治技术
3.1 农业防治
3.1.1 优选品种,适时播种
针对当地主要病虫害发生特点,因地制宜选用抗性强的及硝酸盐富集能力较低的品种,合理选择适宜的播种期,可以避开某些病虫害的发生、传播和危害盛期,减轻病虫害,如大白菜播种过早,往往导致霜霉病、软腐病、病毒病、白斑病发生较重,而适时播种既能减轻病虫危害,又能避免迟播造成的包心不实。
3.1.2 种子消毒
3.1.2.1 干热消毒 将番茄等干燥的种子在70 ℃条件下干燥处理72 h或在竹制器具上曝晒3~4 d。
3.1.2.2 温汤浸种 将干热消毒过的种子,用55 ℃温水浸种10~15 min,预防苗期发病,用10%的盐水浸豆科种子10 min,可将种子混入的菌核病菌、线虫卵漂除和杀灭,防止菌核病和线虫病发生。
3.1.2.3 药剂浸种 用0.1%硫酸铜浸种5 min或1 000万单位农用链霉素500倍液浸种2 h可预防细菌性病害;用25%瑞毒霉800~1 000倍液或50%多菌灵500倍液浸种4 h可预防真菌病害;用10%磷酸三钠或抗病毒型OS—施特灵300倍液浸种40 min可预防病毒病。
3.1.2.4 药剂拌种 用50%多菌灵或40%拌种双,按种子重量的0.3%拌种,可预防苗期枯萎病、炭疽病等;50%克菌丹(用量同上)可防治枯萎病、猝倒病,此法适宜直播种子消毒。
3.1.3 培育无病壮苗
3.1.3.1 育苗器具、棚室消毒 用40%甲醛或高锰酸钾1 000倍液喷淋或浸泡器具,每667 m2用硫磺粉0.8~1 kg,敌敌畏0.3~0.5 kg加锯末或适量干草混合点燃密闭棚室12~24 h后通风备用,翻耕土壤,喷施绿亨1号3 000倍液密闭棚室1周。
3.1.3.2 培育壮苗 育苗前苗床彻底清除枯枝残叶和杂草,可采用营养钵育苗,营养土要无病土,用处理过的种子、土壤。棚室播种要依据不同蔬菜品种的育苗进行科学的肥水、温光和通风管理。严格实行分级管理,去歪留正,去弱留强,适时炼苗,培育茎节粗短,根系发达,无病虫害的壮苗。
3.1.3.3 嫁接脱毒防病 用野生番茄作砧木嫁接番茄主栽品种,用黑籽南瓜作砧木嫁接黄瓜,可有效防治枯萎病、青枯病;采用马铃薯、大蒜、甘薯等脱毒种苗是防治病毒病最有效方法。
3.1.4 科学轮作
采用旱地蔬菜与水生作物的轮作模式,通过水淹改变土壤氧化、还原条件,可减轻土传病害,并可闷杀地下害虫,还可有效降低土壤中重金属、硝酸盐、亚硝酸盐等有害物质,改善土壤理化特性。利用土壤有益菌,例如草菇与瓜类、茄果类蔬菜轮作,可以降低连作障碍,预防线虫大发生,抗病虫蔬菜与不抗病虫蔬菜轮作,非同科蔬菜采取3年以上轮作,同科蔬菜不宜轮作,对营养元素喜好不同的蔬菜不宜轮作,各种蔬菜实行2~4年以上的轮作是比较科学合理的。
【关键词】 温棚 黄瓜 根结线虫病 综合防治
近年来,随着全国各地新一轮“菜篮子”工程的统筹推进,商丘市以蔬菜产品为主的“菜篮子”得到了迅速发展。特别是设施蔬菜在丰富城镇居民的“菜篮子”,加快种植业结构调整,增加农民收入,推动农村经济发展等方面起着非常重要作用。目前商丘市设施蔬菜种植面积2万ha以上,各类温棚23.5万座。由于日光温室和塑料大中棚等保护地设施在相对封闭的生态环境,为病虫害的滋生繁殖提供了良好的条件,导致了以黄瓜根结线虫病等为代表的设施蔬菜病虫害的种类、数量和为害程度逐年增加,连作温棚更为严重。因此,加强设施蔬菜病虫害的综合防治对于改善保证蔬菜品质,提高蔬菜产量,增加菜农收入,推动“菜篮子”工程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根据商丘市宁陵县程楼乡温棚黄瓜园区等12个主产区根结线虫病的防治实践效果,总结了其综合防治措施。
1. 发病症状
根结线虫属无脊椎动物中的线虫门,根内寄生的病原线虫,主要通过为害植株根部,影响植物对水肥的吸收,造成地上部生长不良。根结线虫从黄瓜苗期到成株期均可造成危害,一般温棚黄瓜地块造成作物产量损失10%~30%,严重时达50%以上,甚至整株死亡。温棚黄瓜根部受害后,病株根部会产生肥肿畸形瘤状结,使根部畸形。细根上有许多结节状球形或圆锥形大小不等的瘤状物,初为乳白色,后变为褐色,表面常有龟裂。在根结之上可生出细弱新根,再度发病,则形成根结状肿瘤。受根结线虫病为害的黄瓜,往往于地上部分表现出地上部分生长受阻,长势衰弱,叶片褪绿黄化,矮缩和萎蔫等症状。重病株矮小,发育不良,结实少,干旱时中午萎蔫或提早枯死。
2. 侵染循环
2.1病源 病源以卵、2龄幼虫或卵随病残体遗留在土壤中越冬,可存活 1~3 年。初侵染源主要是病土、病苗及灌溉水。主要分布在土表10cm土层内。
2.2 侵染 以幼虫侵入寄主,刺激根部细胞增生,形成根结或瘤。线虫发育至4 龄时交尾产卵,雄虫离开寄主进入土中。卵在根结里孵化发育,2 龄后离开卵壳,离开植物体到土中,进行再侵染或进入土中越冬。
2.3 寄主 黄瓜、番茄、芹菜等。
3.发病规律
温棚黄瓜根结线虫的移动和传播,通常是借助于流水、风、病土迁移及农机具和病土、带病的种子,其他营养材料以及人为活动,在日光温室中可终年为害。温棚黄瓜根结线虫生活最适温度为25℃~30℃,高于40℃或低于10℃都很少活动,温度超过55℃约10分钟即可致死。温棚土壤湿度是影响孵化和繁殖的重要条件,土壤湿度在40%左右时发育最适宜,雨水有利于线虫的孵化和侵染,但在干燥过湿土壤中,其活动受到抑制。温棚保护地栽培,提高了土温,增加了土壤湿度,更易于根结线虫的繁殖,受害逐年上升。地势高燥、砂质土易发病,重茬地发病重。地势低洼、长期积水、板结、干燥情况下不易发病。
4.防治方法
温棚黄瓜根结虫病防治原则坚持以“预防为主,综合防治为辅”的方针。根据温室大棚特殊的生态环境条件,结合根结线虫病的发生特点,充分利用温室、大中棚空间封闭,土壤、温湿度人为可调控的有利条件,营造不利于根结线虫发生的环境条件,在生产上采取农业防治为主,化学防治为辅的综合防治技术,最终达到消灭虫源,减轻为害,改善品质,提高产量,增加效益的目的。
4.1 加强植物检疫 严防携带病、虫、杂草等有害生物的种子随黄瓜种子、种苗、农家肥料人为传播蔓延,购买种子时到正规的种子经销店购买。
4.2农业防治
4.2.1 土壤处理 苗床育苗传播是根结线虫传播的重要途径之一。温棚黄瓜栽植用苗一般在苗床中内育苗,因此要重点做好苗床土壤消毒。在用电热线温床育苗时,在黄瓜种子播种前,升温到55℃,持续2小时;还可以施用多菌灵、根腐灵、退菌特等农药进行土壤消毒处理。大面积土壤消毒时,可通过调节土壤pH值,适当追施碱性肥料(碳酸氢氨、生石灰)可使线虫适宜环境遭到破坏,减少根结线虫的为害。同时,还可结合土壤深翻凉晒,即在前才茬收获后,下茬播种前应翻晒土壤,特别是温棚重茬地需要翻晒,使线虫暴露在土表而促使其死亡,还可以使表土根结线虫翻压倒土壤深处致死,一般深耕翻晒20cm以上为宜。
4.2.2 种子消毒 温棚黄瓜多种病虫害可通过种子携带传播,加强种子处理可以杀死潜伏在种子表面和内部的病原菌,减少种子携带的侵染源。种子处理的方法是有温汤浸种、药剂拌种等。温汤浸种:将黄瓜种子放入55℃~60℃的水中,浸泡10~15分钟,不停地朝一个方向搅拌,等水温降到30℃左右时,开始转入浸种,浸种时间为4小时,注意掌握好浸种温度和时间。药剂拌种:用75%百菌清或70%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用药量为种子重量的0.2%,注意种子及药剂均要求干燥,随配随用。
4.2.3 合理轮作倒茬 温棚黄瓜线虫发生多的地块,改种抗(耐)虫作物如禾木科、葱、蒜、韭菜、辣椒、芫荽、菠菜、甘蓝等或种植水生蔬菜,可有效降低土壤中的线虫种群数量,控制其为害。
论文摘要 介绍大棚黄瓜苦味的症状特点、致病原因,以及降低其苦味、提高黄瓜产量和品质的技术措施。
随着温室大棚在黄瓜栽培上的广泛应用,黄瓜带有苦味的问题愈来愈突出,不但影响黄瓜的品质,而且严重制约了消费,从而大大降低了温室大棚黄瓜生产者的经济效益。
1症状特点
苦味黄瓜嫩瓜和正常的商品嫩瓜外观一致,但生食时涩麻有苦味,花头和蒂头的苦味重于中间部分的苦味;切成片加调料后,稍有苦味,熟食时与正常黄瓜没明显差别。
2致病原因
黄瓜苦味的发生,是由于瓜肉中积累了过多的苦味素(C10H28O5)所致。造成瓜肉中苦味素过多的原因:一是施磷钾肥过少或施氮肥过多,易形成苦味瓜。二是低温弱照生长条件下,氮素化肥施量过多,结的嫩瓜不仅有苦味,而口感涩麻,因为大棚较低温度条件细胞透过性较低,致使对养分和水分的吸收受到抑制。三是大棚内高温持续时间过长,使植株同化能力减弱,损耗增多,黄瓜果实中积累苦瓜素。四是湿度。苦瓜素是在干燥条件下产生的。如大棚中空气湿度较大,而土壤湿度较小,就会使植株发生“生理干旱”。在这种情况下,大量的苦瓜素会从茎叶转移到果实中,产生苦味。
3防治方法
3.1选育与选择优良品种
控制黄瓜甘味最好的方法是选育无苦味的黄瓜优良品种。目前,黄瓜育种上多采用国外(如荷兰或美国)无苦味的黄瓜品种与国内品种进行杂交,然后通过回交和自交,从其后代中选育与国内品种相似、且没有苦味的黄瓜品种。同时,采种时应注意有甘味的黄瓜不应留作种用。
3.2控制适宜的环境温度
当温室大棚环境气温或地温低于13℃时,植物细胞渗透性降低,使养分和水分吸收受到抑制,黄瓜易出现苦味;其次,当温室大棚棚温高于30℃,且持续时间过长,特别是超过35℃,致使叶片同化功能减弱,光合产物消耗过多或营养失调,黄瓜也会出现苦味。因此,在生产中应注意黄瓜大棚冬春季节,尤其是晚上的采暖和保温。通常采用黄瓜定植覆土盖膜、聚氯乙烯无滴膜扣棚、夜间盖草苫子及在大棚四周挖环行防寒沟等技术;光照过强、棚温过高时,应注意采用遮阳网或用水浇灌喷洒等措施,以调节好温度,达到避开黄瓜苦味形成的温度界限。
3.3科学的光照
一要保持适宜的栽培密度。目前大棚温室黄瓜的栽培密度一般为5.55~6.3万株/hm2,这就必然存在前期苗小、苗稀浪费地,满架后又因植株繁茂相互遮荫,造成光照不足。为此,黄瓜栽培应采用早期密植,后期稀植的栽培方法。二是棚内张挂铝聚脂反光幕。黄瓜定植后,可将2~2.5m长的反光幕垂直张挂在大棚后柱南侧,后挂上部2~2.5m处拉铁丝,把幕布搭在铁丝上用胶带粘住,下端垂于地面。三是及时揭盖不透明覆盖物,尽量延长光照时数,一般天气要揭去8h左右,即使连阴天也要保持4h;连阴转晴天应陆续间隔揭开。四是每天卷起草苫子后,要将棚膜上的杂草去掉,并每周细擦一遍棚膜,以去掉棚膜上的灰尘和水滴,增加大棚的透光率;同时可采用防尘、防老化的聚氯乙烯无滴膜,并注意及时插架、绑蔓和摘心。
3.4合理施肥
增施有机肥,防止氮肥施用过量或磷、钾肥不足。随着植株不断生长,应逐渐增加氮肥施用量,到开花结果盛期应平衡施肥,通常氮、磷、钾比例为5∶2∶6;同时应配合根外追肥;①叶面喷施稀土微肥:苗期、始花期、幼瓜期各喷施1次,可提高植株抗病能力,提高含糖量1%~2%。②叶面喷施尿素液:在盛花期和盛果期用尿素7.5kg/hm2对水2 250 kg/hm2混匀后喷施。③叶面喷施细胞分裂素:在黄瓜花期前后喷2~3次新型分裂抗生素通微1号。
3.5保持良好的土壤墒情
在黄瓜生产上应根据植株的生长状态和生态特点,及时供给其生育所需水分,浇水应做到少量多次,水温不可过低,应尽量采用恒温水或膜下小水暗灌技术,严防因植株体内水分的亏缺而间接影响酯酶的分解,以避免黄瓜苦味素的形成,并在干燥条件下进入果实。
3.6及时通风换气
适当的放风,可调节棚内温湿度和二氧化碳浓度,控制黄瓜徒长,防止病虫害发生,减少苦味形成。在严寒冬季一般不放风,但当棚内温度超过30℃,可在大棚立柱处开小缝放风。当棚内温度降至26~28℃时,停止放风。
大棚蔬菜种植 病虫害 防治对策
随着人民生活质量的大幅度提高,城乡居民的生活呈现出收入不断增加、生活水平不断提高、膳食结构不断发生变化的局面,特别是对鲜食蔬菜的需求日益提升,使我国蔬菜产业得到迅速发展。温室蔬菜生产成为建设现代农业、增加农民收入、丰富城乡居民菜篮子的一项阳光产业。但随着温室蔬菜面积的不断扩大和种植年限的不断增加,温室蔬菜病害发生呈日益加重态势,直接影响和制约了蔬菜产业的健康发展。棚室蔬菜栽培在人工设施环境下进行,与露地栽培环境条件有根本区别,既有利于蔬菜周年生产和供应,也为病虫害的发生流行提供了良好条件。随着棚室栽培的迅速发展,病虫害种类显著增加,为害程度明显加重,为露地蔬菜提供了菌源和虫源。
一、土壤对病虫害发生的影响及防治对策
土壤是蔬菜的根系环境,也是多种病原菌的越冬场所。在正常情况下,土壤中的病原菌和大量的有益微生物保持一定的平衡。但由于蔬菜根系的分泌物质和病根的残留,使土壤微生物逐渐失去平衡,病原菌数量不断增加,诱使病害发生。棚室土壤比露地土壤光照少,温度和湿度高,病原菌增殖迅速,生产中又缺乏抗病品种,土传根病随连作年限增多而加重,如新建棚室发生瓜类枯萎病后如不及时采取有效防治措施,一般从零星病株到普遍发病只需4~5年时间。在大型连作温室中,果菜类根结线虫病只需3~4年,病株率可达100%,减产50%以上,严重威胁多种蔬菜生产。近年来茄果类青枯病、草莓黄萎病等土传病害分布在分宜县各蔬菜地区,危害加剧。
多种病原菌随病残体在土壤中越冬,成为翌年的初侵染源,是蔬菜病害发生流行的重要环节。露地环境病菌死亡率高,在蔬菜生长季节才能侵染,发病迟,危害轻,有的病害只在局部地区季节性流行。但在棚室栽培下,病菌既可安全越冬,又能周年发生,已成为发展棚室蔬菜生产的大敌。如瓜类炭疽病、细菌性角斑病、蔓枯病,黄瓜、辣椒、韭菜疫病,番茄早疫病、叶霉病、豇豆和菜豆锈病、芹菜斑枯病多种蔬菜菌核病、草莓灰霉病、草莓白粉病等。此外,引起菜苗猝倒病、立枯病的病菌,既可在土壤中越冬,又能营腐生生活,故常在老育苗地的苗床严重发生,甚至毁苗,延误农时。地下害虫如蝼蛄、地老虎等,也因棚室和苗床土壤温暖、潮湿、疏松肥沃而发生早、数量多、危害重。
1.选用抗病优良品种
不同种类和品种的蔬菜种子,其抗病能力差别较大,在温室蔬菜生产中,要针对当地病虫害的发生规律、主要蔬菜病虫害的类型,选用蔬菜品种,最好选用高抗、多抗的优良品种,有效防治病虫害的发生。
2.培育无病虫壮苗
(1)搞好晒种和种子消毒
(2)采用嫁接育苗
嫁接育苗技术是目前防治温室蔬菜土传病害的最有效、最经济的栽培技术措施,可以防治许多蔬菜病害。
(3)异地客土育苗
在连续种植蔬菜多年的田块上进行蔬菜育苗容易发生立枯病、猝倒病等苗期病害,在没有种过蔬菜的田块上进行异地客土育苗,可以有效减轻苗期病害的发生。
(4)带药定植
幼苗定值前,一定要喷1次药,并淘汰病苗、弱苗,保证定值到温室内的幼苗都是无病壮苗。
二、空气湿度对病害发生的影响及防治对策
棚室在寒冷季节、夜晚密闭保温条件下,空气相对湿度可达90%~100%,棚室屋面、壁面结露后可散落在植株上。黄瓜、番茄等蔬菜热容量大,叶面和果实可以形成水膜,造成高湿环境,对蔬菜生长发育不利,其抗病性降低,却适宜多种病原真菌、细菌的萌发、侵染和繁殖。如黄瓜霜霉病菌,必须在叶面结露3小时以上,才能萌发、侵入寄主。病害一旦发生,传播、蔓延迅速,常引起流行,造成减产甚至绝收。以上多种病害为害加重,都与高湿环境有密切关系。
主要防治措施:加强通风降低湿度,减轻病害发生;选用百菌清、绿亨二号、绿亨五号等药剂防治。
三、性引诱剂诱杀害虫技术
斜纹夜蛾、甜菜夜蛾、小菜蛾均可采用性引诱剂诱杀,各地可因地制宜选用。小菜蛾性引诱剂在4~6月和9~11月使用,每亩放1个诱捕器,内置3个诱芯;斜纹夜蛾和甜菜夜蛾性引诱剂在7~10月使用,每亩放1个诱捕器,内置1个诱芯。各诱捕器间距30米,将诱捕器挂在棚架或木棍上,高出蔬菜30厘米。春秋季每30天更换诱芯一次,夏季每20天更换诱芯一次。
性引诱剂杀雄蛾,减少雌蛾繁殖,降低卵孵化率。大面积长期使用,效果更佳。自制诱捕器制作方法是:用可乐瓶、油瓶、矿泉水瓶,在瓶子的颈部膨大处下方3厘米处剪2个对称的2×2厘米孔口,在诱捕器中加水和洗衣粉,诱芯接近水面,但不能浸泡到水中,以免失效。
四、科学用药
使用化学农药防治时,应根据不同作物不同病虫害正确选用高效低毒低残留对路农药,禁止使用高毒、高残留农药。并应在害虫低龄幼虫期和病害发病初期施药。注意轮换和交替使用农药。在药液中加增效剂,增加农药粘着,扩散和渗透性能,提高药效,减少农药用量。常用增效剂有氮酮(安纳、高金噻酮)害立平、有机硅等。执行安全用药和采收间隔期。
苗床土壤消毒用敌客松、恶霉灵。蔬菜移栽前3~5天,喷施或浇灌防病药剂,做到带药移栽。移栽后,浇定根水时应加入防病药剂预防疫病。
防治菜青虫,小菜蛾、斜纹夜蛾、甜菜夜蛾、豆荚螟、瓜绢螟应在低令幼虫期用溴虫清、茚虫葳、氟虫脲、灭幼脲、啶虫隆,蚜虫用吡虫啉、啶虫脒、溴氰菊酯,防治红蜘蛛、茶黄螨用克螨特、阿维菌素、甲氰菊酯。
防治对策:选用抗病品种;生态防治。根据大棚蔬菜发病要求的湿度、温度条件,进行通风换气,使环境条件不利于病害发展,而有利于蔬菜生长;熏蒸(对保护地蔬菜瓜类病害)。开始见病叶时用30%百菌清烟剂(棚室每次用量3000~3750g/hm2)于傍晚闭棚后熏蒸;药剂防治,用5%百菌清粉剂15kg/hm2喷粉,或64%杀毒矾可湿性粉剂400倍液,或70%甲霜铝酮可湿性粉剂250倍液喷雾防治。
参考文献:
[1]于丰年,朱天成.大棚蔬菜病虫害综合防治技术[J].现代农业科技,2010,(1).
[2]刘鹏程.大棚蔬菜病虫害的发生特点及防治途径[J].上海蔬菜,2009,(3).
关键词:蔬菜病虫害;无公害;防治措施
一、强化农业防治
1、选用优良抗(耐)病虫品种,适时播种
针对当地主要病虫害发生情况,因地制宜选用抗性强的农药及硝酸盐富集能力较低的品种,合理选择适宜的播种期,可以避开某些病虫害的发生、传播和为害盛期,减轻病虫为害,如大白菜播种过早,往往导致霜霉病、软腐病、病毒病、白斑病发生较重,而适时播种既能减轻病虫为害,又能避免迟播造成的包心不实。
2、严格育苗场地和栽培场地的清理与消毒
前茬作物结束后要及时清除前茬作物的残株及烂叶,这些残留物是病虫的传播媒介,应严格清理和消毒。温室大棚还可在高温季节利用高温闷棚进行消毒。
3、适期播种
播种期与病害发生关系密切,调整播期可有效地避开病虫的发生盛期,如番茄适当提早定植,可提早进入成龄抗性阶段,明显减轻病毒病危害,还可避开早疫病危害。所以要根据当地气象预报和蔬菜品种特性,选择适宜的播期。
4、种子消毒
(1)温汤温种。将种子晒1~2天后,用40~55摄氏度温水中浸种10~15min。
(2)干热消毒。将干燥的种子在70摄氏度条件下干燥处理72小时或在竹制器具上暴晒3~4天。
(3)药剂浸种。防真菌病害的药剂:50%多菌灵1000倍液或瑞毒霉800~1000倍液浸种4小时;72.2%普力克800倍液浸种30min;0.1%硫酸铜浸种5min。防细菌性病害的药剂;0.1%硫酸铜浸种5min;1000万单位农用链霉素500倍液浸种2h,防病毒病的药剂;10%磷硫三钠或抗病毒型OS-施特灵300倍液浸种40min。
5、培育无病壮苗
在育苗前要将苗床中枯枝残叶和杂草彻底清除。可采用营养钵育苗,要用无病营养土和经处理的种子及土壤,棚室播种要依据不同蔬菜品种的育苗进行科学的肥水温光和通风管理。严格实行分级管理,去歪留正,去杂留纯,去弱留强,适时炼苗,要培育茎节粗短、根系发达、无病虫害的壮苗。
6、实行轮作换茬和清洁田园
采用旱地蔬菜与水生蔬菜的轮作模式,通过水淹改变土壤氧化、还原条件,可以减轻土传病害,并可闷杀地下害虫。采用茄科一十字花科一葫芦科蔬菜三年轮作制,可有效地控制枯萎病、早疫病的危害。在播种和定植前,结合整地收拾病株残体,铲除田间及四周杂草,拆除病虫中间的寄主,在蔬菜生长过程中及时摘除病虫为害的时片、果实或全株拔除,带出田外深埋或烧毁。
7、温室土壤消毒
在保护地条件下,施入氮肥除一部分被作物吸收外,其余部分全部残留在土壤中,土壤中氮的积累越来越多,且引起土壤PH值下降。施用一定量的石灰既能杀菌杀虫,又能调节土壤酸碱度,施用石灰量以调节PH6.5~7.0为宜。
8、深翻晒垡整地
施足腐熟有机肥:深翻可促进病残体在土壤腐烂,并将地下病菌、害虫翻到地表结合晒垡可减少病源、虫源。
二、发展物理人工防治技术
1、嫁接防治土传病害
利用嫁接技术防治土传病害具有十分显著效果。如采用黑籽南瓜嫁接黄瓜、香瓜等防治枯萎病效果可达95%以上。
2、应用银灰色反光膜驱避蚜虫
银灰色反光膜其透光率为15%,反光率≥35%。反射光中带有红外线对蚜虫有驱避作用。
3、利用蚜虫、温室白粉虱的趋黄性,在田间设置黄板或在温室大棚通风口挂黄色粘着条诱杀蚜虫及白粉虱
4、利用害虫的趋光性,用高压汞灯、黑光灯、频振式杀虫灯等进行诱杀,尤其在夏秋季害虫发生高峰期对蔬菜主要害虫有良好效果。
5、食物趋性诱杀
利用成虫补充营养的习性和对食物的优选趋性,在田间安置人工食源进行诱杀,也可种植蜜源植物进行诱杀。
6、设置防虫网
蔬菜覆盖防虫网后,基本上能免除小菜蛾、菜青虫、甘蓝夜蛾、甜菜夜蛾、斜纹夜蛾、棉铃虫、豆野螟、黄曲条跳甲、蚜虫、美洲斑潜蝇等多种害虫的为害,控制由于昆虫传播而导致病毒病的发生,还可保护天敌。
三、推广生物防治
1、保护利用天敌
生物防治的一种重要途径就是保护利用瓢虫等捕食性天敌和赤眼蜂等寄生性天敌来防治害虫,它是一种经济有效的防治方法,多种捕食性天敌(包括瓢虫、草蛉、蜘蛛、捕食螨等)对蚜虫、飞虱、叶蝉等害虫起着重要的自然控制作用,寄生性天敌害虫应用于蔬菜害虫的防治的有丽蚜小蜂(防治温害白粉虱)和赤眼蜂(防治菜青虫、棉铃虫)等。
2、利用细菌、病毒、抗生素等生物制剂以菌和病毒制虫
如:利用苏云金杆菌(BT)制剂防治食心虫,用阿维菌素防治小菜蛾、菜青虫、斑潜蝇等,利用核型多角体病毒、颗粒体病毒防治菜青虫,斜纹夜蛾、棉铃虫等,农用链霉素、新植霉素防治多种蔬菜的软腐病,角斑病等细菌性病害。
四、合理使用化学农药
化学防治只能作为上述三种防治技术的补充,而不是防治病虫害的首选,并且污染环境,杀灭天敌。
1、优选农药
针对不同的蔬菜病虫害,合理选择高效、低毒、低残留农药,可选择一些特异性农药,这一类农药并非直接“杀死”害虫,而是干扰昆虫的生长发育和新陈代谢作用,使害虫缓慢而死,并影响下一代繁殖,这类农药对人畜毒性很低,对天敌影响小,环境兼容性好。
2、掌握病虫害发生规律,适时防治,不盲目打药。
3、改进防治技术
关键词辣椒;病毒病;发生;防治措施
中图分类号 S436.418.1+2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 1007-5739(2012)08-0178-01
辣椒是冬季“南菜北运”大宗产品,也是北方市场最受消费者喜欢的蔬菜之一,是广东省茂名地区生产的拳头产品。但是2011年暴发的病毒病危害面积大,多地出现毁灭性的病害,由于前期生长时出现高温多湿气候,以及在管理中放松防治,没有及时处理椒苗带病毒等影响,致使病毒生存有利于虫害传播病毒。同时生产上长期施用化学肥料致使土壤结块和酸化严重,椒苗生长过程中土壤释放的营养不足,田块透气性差,由此造成植株生理抗性差,这些都是暴发病毒病的原因。
要大力发展辣椒产业,必须加大生产管理力度,改变耕作方式,改善品种,贯彻落实病虫害科学管理防治措施,遵循“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植保方针。选用抗病虫品种(组合),实施健苗栽培,创造有利于作物生长、增强作物耐病虫害能力的生态环境。正确掌握病虫害发生的动态,选用高效、低毒、低残留和对作物、天敌、环境较安全的农药,按照防治指标和用药标准实施化学防治。同时,保护和利用自然天敌、积极推进生物防治,以确保辣椒高产、优质、高效,保证椒果不受农药污染,提高其品质,保护农田生态环境,有利于辣椒生产可持续发展。
1症状
辣椒病毒病又称卷叶病(侵染方式特殊,早期不易发觉),导致植株矮化,叶片呈黄绿相间皱缩或为蕨叶、花果畸形等。一般表现以下症状:花叶、蕨叶、明脉、矮化、黄化、坏死、顶枯。花叶:叶片出现不规则浓绿与相间花斑,最早出现于心叶,花叶不皱缩变形的称花叶,严重皱缩变形的称重花叶。蕨叶:叶片变小卷缩扭曲,丛生现象严重。明脉:叶脉颜色变淡,半透明。矮化:植株变矮,常与蕨叶丛生同时发生。黄化:叶片变黄色、田间分布不均匀,并有落叶现象。顶枯:顶部枯死变褐色,叶片脱落,出现环斑等。辣椒病毒主要是黄瓜花叶病毒(CMV)和烟草花叶病毒(TMV)[1]。
2发病特点
辣椒病毒病主要通过种子带毒,土壤带毒或由蚜虫、蓟马、芥黄螨等虫害而传染病毒。病毒病的病原体可长期潜伏在植株体内,在植株抗病能力弱时,表现出症状,即落花、落果、叶枯顶甚至整株枯死。一般引起植株抗病力下降的外部因素主要是高温干旱,在此种条件下辣椒病毒病易发生[2]。
3防治措施
3.1选用抗高温(组合)品种
根据实际情况选用抗病力较强的品种,在高温干旱条件下,田间正常管理即可产生抗性。
3.2种子消毒
用1%高锰酸钾或福尔马林300倍液浸种20-30 min,捞出后用清水冲洗干净。再用光合菌剂30倍液浸种4-6 h,放在25-30 ℃条件下催芽,每隔4-6 h翻动1次。以用清水湿润为宜,待种子萌齐即可播种。
3.3营养杯培育无病虫壮苗
营养土配置一般用长期在水塘底下的塘泥或河泥作为原料土,不带病菌的土壤亦可。播种前,每1 m3原料土用50%多菌灵1.0-1.5 kg混匀后,装入营养杯后即可点播种子,四周撒上灭蚁药或者生石灰。幼苗6.5-7.5片叶时可移植大田,但移植前5 d要进行除虫、灭病,并进行炼苗促老壮苗,防止带病毒。
3.4大田选择及消毒
选择排灌方便,土壤肥沃、前作是水稻田的非连作地作移栽田。为减少土壤带病传染,移栽前要施用生石灰450~750 kg/hm2进行杀菌消毒。如果本田以农家肥作物作为基肥,必须经堆沤腐熟后使用,促进植株生长健壮,同时可有效抵抗病毒的侵入。
3.5全层重施基肥
根据辣椒生成产量的需求及预定的目标产量确定施肥量。按辣椒椒果产量75 t/hm2计算,一般需纯N 375 kg/hm2、P2O5 450 kg/hm2、K2O 450 kg/hm2,其中基肥占总施肥量的60%-80%。以有机肥为主、化学肥料为辅作为基肥施用原则。
3.6大田起畦覆盖地膜
1.33 m包沟起畦完后,覆盖1.2-1.3 m宽塑料地膜。移栽时打孔戳破地膜,以直径6 cm为宜,有利于保水、保肥、保温,更有防治滋生杂草的作用。此外,在寒潮到来时在地膜上覆盖一层稻草,以便更好地抵御低温、冷害。
3.7实施健身栽培管理
一是在施足基肥的条件下,为防止椒苗早衰,分别在第2、3、4批椒果拇指大时各施肥1次。根据椒苗长势确定施肥量。一般追施优质复合肥150~300 kg/hm2(最好水肥一体化),以淋施或滴灌追施为好。二是清除沟内的杂草,当沟内杂草长到22 cm左右高时开始喷草甘膦,每隔30 d喷1次。但是喷施除草剂时要选择无风或微风天气进行,并要低喷,(下转第182页)
(上接第178页)
避免除草剂接触椒苗而造成伤害[3]。三是合理进行水分管理,一般以保持土壤最大持水量50%~70%为宜,当持水量低于40%以下时,应注意灌水,采用顺垄沟进行一次深中耕,保墒防旱。当持水量大于80%以上时,应注意排水。平时要做到畦沟畅通,确保雨天不渍水。
3.8其他防治措施
实施农业防治,土壤消毒,注意病毒传染,及时拔除病株,将病果带出田外集中烧毁或深埋,并且进行药物消毒,避免病毒继续扩展,虫害发生时及时施药防治,消灭幼龄虫。从苗期开始就要定期用药喷施,可用乐斯本或捷刺1 000倍液,或10%吡虫啉必克1 500倍液,或阿维菌素2 500倍液,但要注意轮换使用以上农药。初发病用20%病毒A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或1.5%植病灵乳剂1 000倍液,或选用抗毒剂1号300倍液、2%菌克水剂300倍液加有机络合肥喷施,每隔7-10 d喷1次。同时,亦可选择抗病毒药物芸苔。为提高抗性,促进开花、授粉、坐果,可喷施美国奥普尔或速乐硼促生长。
4参考文献
[1] 黄柳梅,钟宇兵,刘志导.辣椒病毒病发生特点及综合防治措施[J].现代农业科技,2011(19):2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