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神经疾病的方法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关键词】老年精神疾病;躯体疾病;护理方法
由于精神疾病的特殊性,再加上患者已步入老年,患者发病时常有思维紊乱和认知上的偏差。再加上患者使用了抗精神疾病的药物,各种感觉有迟钝表现,患者对自身躯体不适不能准确表达,有可能造成其病情得到不到及时治疗[1]。因此需要临床护理人员加强监护,以便早发现早治疗,现将我院护理该类患者情况,做以下总结性报道。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3年12月~2014年12月期间,临床确诊40例老年精神疾病为观察对象,其中29例为男性,11例女性;患者年龄范围60~76岁,均龄为(65.2±7.9)岁;病程1-5年,病程平均为(3.2±8.6)年。
1.2方法
为了保证护理质量,避免老年精神病患者在住院期间出现风险事故,我院通过加强护理人员理论学习和技能培训等,来促进护理质量的提升。
1.2.1护理监护
由于老年精神疾病患者,对其自身身体不适反应不敏感,并且也表达不清自身身体状况,护理人员护理这类特殊患者时,加强了护理干预,密切关注其心血管系统和消化系统以及呼吸系统是否有疾病,并且密切关注患者是否有高脂血症和心电图异常,以及糖尿病和低钾血症等症状。
1.2.2慢性疾病护理
由于部分精神分裂患者需长期住院治疗,加上患者年龄偏大且病程较长,机体免疫力下降以及需要使用抗精神疾病的药物等因素,会增加其发生并发症的几率。护理人员在护理时,通过密切关注其生命体征如何变化,并做好定时巡检工作,做好预防风险事故的安全护理。通过详细了解患者病史和当前病情发展状况,以正确把握患者当前精神、躯体症状、
2 结果
上述老年精神疾病患者,由于护理人员及时发现其合并躯体疾病,该40例患者合并躯体疾病种类包括:消化道出血和低血糖反应各有12例,高血压和急性心肌梗各有6例,另有4例急性肺炎。经过相关治疗护理以上40例患者症状均有一定程度改善,临床护理有效率为100%。
3 讨论
由于老年精神疾病患者反应不够灵敏,对自身躯体不适等症状不能够清晰表述,使得其他人不能及时发现其自身躯体疾病[2]。为了及早发现该类特殊患者的躯体疾病,我院采取了加强护理干预的措施,来预防安全方面问题并及早发现患者精神、躯体等变化情况。护理人员首先加强定期巡回监护,使得生活不能自理和严重躯体疾病患者均在护理人员监护范围内。
在慢性疾病护理时,本组患者一方面有精神方面功能障碍,认知力减弱再加上抗精神疾病药物作用,可能会导致其出现并发症等现象。这就需要护理人员对病情及加强监测,对其测 T、P、R、以及BP等生命体征变化加强关注。对患者的异常表现及时处理,若需转院治疗的则做治疗前准备,为患者赢得治疗时间。同时详细向患者及家属询问患者过往病史以及在院外是否有冲动行为等,做好定时巡检工作。本组中消化道出血和低血糖昏迷患者,均是在护理人员巡检过程中发现的,这也说明了对该类患者巡检的重要性[3]。
在给患者护理前,我科室还加强了风险预估,并制定了常见安全性事故预防计划。同时在护理过程中做好交接班工作,对专人观察护理定岗定责,并由护士长定时巡检护理人员执行任务情况,通过每天晨会对护理方面的问题进行分析和总结。护理人员对于本组40例患者,通过仔细、耐心询问患者及家属,在充分了解了患者精神心理症状后,对其病情作出专业评估,并给予了针对性较强的动态化护理,护理人员还注意观察患者行为、举止从中发现问题,并运用娴熟的精神疾病护理方法,配合医生妥善处理患者异常反应。
在护理过程中,护理人员还通过加强理论方面的学习,并将理论学习融入到临床实践操作当中。对患者的病情做到了早发现,并且为患者后续抢救、治疗赢得了宝贵时间。护理期间,由于护理人员细心观察,及时发现了本组6例心肌梗患者,患者当时发病时意识忽然消失,面色紫青,联系医师进行了心肺复苏术,使得患者病情没有进一步恶化。由于护理人员的精心护理,本组患者中合并躯体疾病均被护理人员及时发现,并为需转入其他科室治疗的患者提供了方便。
由于护理人员从精神疾病特点出发,加强了护理干预,及时掌握患者治疗和病情发展情况,并做好了详细记录。为医生诊断和后续治疗提供了临床依据。同时通过护理人员细心、专业的护理,本组老年精神疾病患者的合并躯体疾病均被护理人员及时发现,使得患者躯体和精神疾病均得到了有效改善。同时精神科护理人员还具备学科护理知识,加上护理过程中,护理人员通过加强定时巡检密度,并在与患者及家属交流时,用简单易懂的语言向其做好健康宣教,还通过视频和宣传画册等形式让患者了解自我管理,并提高了患者及家属对预防意外的安全意识,进而改善了患者症状及生活质量。本组老年精神疾病患者经护理人员精心护理,其自身合并躯体疾病均被护理人员及时发现,并采取了相关的治疗护理,改善了患者精神、躯体症状。
可见,对于老年精神疾病患者加强护理干预,在提高护理质量同时,还能促进对老年精神合并躯体疾病患者治疗效果的增值,适宜临床应用推广。
【参考文献】
[1]陆加惠.观察在整体护理中的作用[J]. 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10,16(36):4433.
关键词:心脏神经官能症;中医;病机;治疗方法
心脏神经官能症属西医临床常见病症,是由于患者中枢神经功能失调,对植物神经功能造成一定影响,继而引发患者心血管功能紊乱的综合病症,患者临床症状多表现为心悸、胸痛、疲乏等,并伴有头痛、头昏、食欲不振、呕吐等诸多症状。近些年来,对该病症的治疗在临床上经过中医理论的指导,使用中药对该病症进行辨证治疗,取得较好疗效,有效避免了由于采取西药治疗而引发的诸多副作用。本文就以88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中医辨证治疗取得的良好效果总结汇报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随机抽取2013年6月~2014年6月于我院接受治疗的88例心脏神经官能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排除由于甲亢、心绞痛、心肌炎等病症诱发的器质性患者;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患者各44例,对照组患者男24例,女20例,患者年龄23~54岁,平均年龄37.8±4.2岁;患者病程1~7年,平均病程4.2±1.3年;其中临床症状以心悸为主者30例,以胸部闷痛为主者14例;观察组患者男25例,女19例,患者年龄21~55岁,平均年龄38.2±4.2岁;患者病程1~10年,平均病程5.3±1.5年;对照组病症分型:肝郁气滞型患者13例,心血不足、脾气虚损型患者9例,气滞血瘀型患者10例,痰热内扰型患者7例,阴虚火旺型患者5例;患者均有肢体震颤、多汗、失眠多梦、气短、乏力等临床症状出现。两组患者在各项资料方面比较均无显著差异存在(P>0.05),极具可比性。
1.2方法
对照组患者予以谷维素及美托洛尔治疗,口服25mg美托洛尔,每天两次;口服30mg谷维素,每天三次,20天为一个疗程。
观察组予以中医辨证治疗:
1.2.1肝郁气滞型
此类型患者主要临床表现为胸痛、胸闷、心悸、气短、头晕、倦怠、乏力、食欲不振等症状,舌质淡,脉细弦;临床治疗以解郁、安神,疏肝、健脾作为重点;采用逍遥散合归脾汤进行加减治疗。
1.2.2心血不足、脾气虚损型
该类型患者主要表现为心悸、乏力,其临床症状主要包括心悸、腹胀、心慌、失眠、健忘、疲劳乏力、面色枯黄,舌淡、苔薄;对此治疗的原则应着重放在补益气血、健脾养血方面;采用人参归脾汤予以加减治疗。
1.2.3气滞血瘀型
此类型患者主要临床表现为烦躁易怒、坐卧不安、失眠、多梦、胸闷、胸痛、气短,舌质暗并伴有瘢痕,脉弦细,且病症轻、重变化,具有多变性;临床治疗应以活血化瘀、疏肝理气作为重点;建议采用逍遥散合血府逐瘀汤加减治疗。
1.2.4痰热内扰型
此类型患者主要临床表现为胸闷、心悸、心烦易怒、心中烦热,患者呼吸伴有叹息状,有严重的胸痛或者刺痛发生,失眠、多梦、口渴、头晕、耳鸣,舌质呈红色,脉滑数;临床治疗应以宁心、安神,清热化痰作为重点;采用柴胡疏肝散合温胆汤进行加减治疗。
1.2.5阴虚火旺型
此类型患者主要临床表现为耳鸣、头晕、失眠、多梦、烦躁、心悸,男子有遗精表现,而女子则有月经紊乱的表现,患者舌质呈红色,少苔、脉弦细;阴虚火旺型患者症状繁多,多见于更年期妇女;临床治疗以滋阴降火、交通心肾为主;采取交泰丸合天王补心丹予以加减治疗。
上述药方水煎服,每天一剂,持续治疗20天。
1.3临床评价标准[1]
显效:患者临床症状消失,情绪恢复正常,治疗总分值减少在60%以上;有效:患者临床症状得到显著改善,治疗总分值减少在30%~60%;无效:患者临床症状未见改善,治疗总分值减少低于30%。
1.4统计学处理
经由SPSS17.0软件对本次研究所得数据进行处理,以百分率(%)表示计数资料,行x2检验,P
2结果
治疗结束后,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93.2%,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72.7%,两组间数据差异比较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
表1两组患者治疗效果比较[n(%)]
注:与对照组比较,X2=6.510,*P
3讨论
在中医学中,虽然没有对应心脏神经官能症的病名,但依据其胸痛、心悸以及胸闷等临床特点,可按照“胸痹”、“心痛”、“惊悸”等范畴进行相应诊断以及辨证治疗。依据情志过激因素在该病症的整个发病过程中所占的关键部分来看,可将“奔豚气”、“脏躁”作为诊断与治疗的重点。
就心脏神经官能症的中医病机来看,医家自身都存在着不同看法,有相关研究表明[2],心脏神经官能症的病因是由于情志刺激,例如在日常生活中的劳心过度、忧思愤怒等等,与心、肝、脾等重要脏器之间存在着密切联系;气滞血瘀、心神不安、肝气郁结为其根本病机。另有研究认为[3],心脏神经官能症的重要致病原因就是情志失调,致病根本则在于干预,虽心为该病症的病位所在,但与肝之间也存在着密切关系。而其他研究中也有诸多病因总结,例如由于久病劳倦、不节,心火亢盛等造成心火亢于上、肾阴亏于下,心肾不交。
结合各个医家的病机表述,该病症的病机可以将其分为两个方面:内因与外因,也就是正气虚与邪气实;内因多为先天性的禀赋薄弱,主要包括患者生理素质以及心理素质不高,在辛劳过度以及久病失血等情况下,导致发生气血阴阳亏虚;外因则主要在于情志因素的刺激,病位集中在心,且与肝、脾之间存在密切联系;病机则为情志失调引发肝气郁结、血瘀气滞,使心肝火旺,影响阴阳[4]。
本次研究中,对观察组患者施行中医辨证治疗,治疗后总有效率高达93.2%,明显高于对照组治疗有效率72.7%,组间差异比较显著;表明中医辨证治疗心脏神经官能症效果显著,具有积极的临床推广应用价值。
参考文献:
[1]余竹青.心脏神经官能症中药注射剂的临床观察[J].大家健康(下旬版),2014,8(7):48-49.
[2]朱洪艳,王德伟,刘金涛等.叶酸配合维生素B12对心脏神经官能症同型半胱氨酸的影响[J].河北中医,2010,32(11):1746-1747.
[关键词] 精神疾病;暴力行为;因素分析;行为重建;护理
[中图分类号] R749.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4721(2014)01(a)-0040-03
精神疾病患者由于受到主观精神意识支配及外界环境影响,极易出现冲动行为,引起自杀、自伤、伤人及毁物等不良事件[1],此类患者的精神心理状况极为特殊,据文献报道,约60%住院精神分裂症患者存在既往暴力行为[2],不仅影响患者治疗的依从性,也对医务人员造成人身威胁。护士作为与患者接触最频繁的医务人员,有责任和义务降低其暴力冲动,约束行为,转变其观念,重建正常及健康的日常行为方式[3]。行为重建的前提条件,需要深刻剖析导致暴力行为的诱发因素,采取针对性的干预手段,才能起到立竿见影的效果。本文旨在总结行为方式重建所需的护理方法,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本院精神科2010年8月~2012年12月收治的88例精神疾病患者,其中男性54例,女性34例;年龄为35~69岁,平均(49.2±1.8)岁;精神分裂症32例,癫痫伴精神障碍17例,情感性精神障碍39例;文盲19例,小学文化27例,初中文化34例,大学文化8例。所有患者入院当天均经2名具有副主任医师职称的医务人员联合诊断,确诊为相应病种,诊断参照《中国精神疾病分类与诊断标准第三版》(CCMD-3)。纳入标准:无其他心、肝、肾等重要脏器疾病;无原发性或继发性痴呆;无既往暴力史;对本研究知悉并签署同意书。
1.2 方法
①个体化健康教育:护士需全面评估患者的人格特征、文化层次及家庭背景,制订个体化健康教育方案;护士需采取通俗易懂的语言向患者介绍疾病发生原因、治疗方法、预后转归及注意事项,使其形成一套正确的认知体系;为了强化患者对疾病的认知,护士应鼓励患者复述有关知识,通过循序渐进的意识主流化,提高患者治疗的依从性及认识到协助治疗的重要性。②行为干预:护士需深入患者的内心世界,了解其暴力行为的源头事件,才能有针对性地实行干预;护士应采取诱导式发问的方法,鼓励患者进行情感表达,并倾诉内心不快,在此过程中,护士一方面需成为一名倾听者,仔细聆听其内心实况,给予情感支持及心理安慰,另一方面需全面总结其倾诉内容,初步评估不愉悦事件的源头,从而展开个体化行为干预;护士需指导患者养成良好的性格,如何控制自身情绪及掌握发泄愤怒手段,同时还需鼓励其转移攻击行为,通过言语表达发泄不满,并提高自身的行为负责能力,不轻易伤害自己和他人。③情绪控制:护士应指导患者进行冥想训练、腹式呼吸训练及全身肌肉放松训练以舒缓冲动情感;冥想训练指在病室中播放轻音乐,患者取平卧位,根据音乐节奏的变化调整思路,仿佛将自己置身于大自然中,感受自然界的一切生物,体会生命可贵,冥想训练还需保证环境安静,护士需根据音乐节律变化提供旁白,帮助患者更好地进入冥想空间;腹式呼吸训练指患者取坐位或卧位,左手置于腹部,右手置于胸部,指导患者用力吸气,左手体会到腹部上抬至最高处,再指导患者缓慢呼气,右手体会到胸部上抬至最高处,吸气与呼气的时间比为1∶1,呼吸频率控制为3~5次/min为宜,每次训练时间为10 min,早晚各1次;全身肌肉放松训练指患者取平卧位,从面部肌肉开始,依次从颈部、背部、胸部、腹部、双上肢、双下肢肌肉收缩舒张,每处肌肉舒缩的时间应控制在1∶1为宜,每次训练15 min,早晚各1次。④认知干预:对于发生暴力行为的患者,护士应待其情绪恢复平静后,询问其暴力后的心境感受,并鼓励其写下自己的想法;对于存在自责心理的患者,护士应帮助其走出内心谴责,并指导其转变心理行为,减少心理冲动。
1.3 观察指标
①患者干预前及干预后第4周末接受简明精神病评定量表(brief psychiatric rating scale,BPRS)测评,BPRS是一个评定精神病症状严重程度的量表,共18项,按5类因子进行记分,即0~4分,总分为0~72分,总分反映疾病的严重性,总分越高,病情越重。②患者干预前及干预后第4周末接受护士用住院患者观察量表(nurses′ observation scale for inpatient evaluation,NOSIE)测评,NOSIE主要用于住院的成年精神病患者,本量表为频度量表,按照具体现象或症状的出现频度,分为0~4分:0分为无,1分为有时是或有时有,2分为较常发生,3分为经常发生,4分为几乎总是如此。③记录患者干预后暴力行为发生的情况。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9.0统计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和处理,计量资料以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以P
2 结果
2.1 干预前后BPRS相关指标的比较
患者干预后BPRS相关指标评分均低于干预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2.2 干预前后NOISE相关指标的比较
患者干预后NOISE相关指标激惹、精神表现、迟缓及抑郁评分均低于干预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2.3 干预前后暴力行为发生率的比较
患者干预前发生暴力行为63例,暴力行为发生率为71.6%(63/88);干预后发生暴力行为14例,暴力行为发生率为15.9%(14/8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3 讨论
精神疾病患者发生暴力行为的概率极高,不仅危害其自身的健康状况,也对周围的医患人群造成伤害[4]。暴力行为是精神科引起医患纠纷的主要因素之一,因此,研究此类特殊人群出现暴力行为的危险因素及相应护理策略,在临床上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暴力行为虽然具有突发性、冲动性,但通过系统化调研,能整合出暴力行为的共性特点,为护理干预提供预见性导向[5]。
暴力行为的诱发因素如下。①环境突变:精神病患者自制能力极差,一旦入院面对陌生环境,原来的生活习惯被打乱,接受强制治疗,会使其产生紧张、恐惧及被害心理,因此,患者出于自卫考虑,会在医务人员毫无防备下展开暴力行为;②自由活动受限:患者入院后,常会被限制自由,由于突然失去与家属的联系,会使其出现绝望感与无助感,从而出现因内心不安导致暴力行为的发生;③异常精神活动支配:多数精神病患者存在幻听、幻视及兴奋性精神活动[6],这些意识活动会诱发人格障碍,使其控制能力下降,产生突发性暴力行为。
临床上应采取如下应对方法:①尽可能地根据患者日常生活习惯摆放物品,提高其心理舒适度及满足感;②在医务人员监管下,适当地给予患者活动空间,合理安排家属探视时间,提高其安全感;③护士应提高自身的专业素养,掌握异常精神活动出现的前兆,及时汇报医生给予干预。
本文通过行为重建的护理方法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了患者暴力行为的发生率,研究结果表明,干预后患者的BPRS、NOISE评分及暴力行为发生率均低于干预前。个体化健康教育可使患者整体把握自身疾病,形成系统的认知体系,明白配合治疗的重要性,树立护患信任,并为以后护理干预打下坚实的基础。行为干预主要通过心理交流方式了解患者的心理状况,明确其负性情绪及暴力行为的溯源事件,并制订个体化行为干预。护士应规正患者的行为特征,指导其控制情绪,转移暴力行为,可通过言语发泄内心愤恨,以提高患者的行为责任感[7]。另外,由于精神病患者的情绪通常较为暴躁,如何控制并调整好情绪显得极为重要。腹式呼吸训练可提高患者的气体交换效率,减轻其肌肉张力,从而达到身心放松的效果。冥想可指导患者回归内心深处,以提高心理舒适度。全身肌肉放松训练可促进人体儿茶酚胺的合成及释放,从而出现愉悦感或欣,以缓解冲动行为[8]。
综上所述,对于精神病患者,在了解暴力因素的基础上,实施行为方式重建,可减轻其暴力行为,有效保证医患安全,值得临床推广。
[参考文献]
[1] 刘勉,吴洪军.178例住院精神病患者暴力行为分析及护理措施[J].中国民康医学,2012,21(21):2679-2680.
[2] 武庆玲,石磊,张红霞.对精神分裂症住院患者攻击行为的护理对策[J].天津护理,2009,17(1):29-30.
[3] 芦振云,关文华.住院精神病患者暴力行为分析及护理[J].临床心身疾病杂志,2009,15(3):287-288.
[4] 潘淑芳.精神分裂症患者攻击行为的原因及护理[J].医药论坛杂志,2009,30(20):115-116.
[5] 王文君.关于精神分裂症患者暴力攻击行为的护理[J].中国实用医药,2012,7(8):215-216.
[6] 郭春红,杨金满.精神障碍患者暴力行为调查分析与护理[J].当代护士・专科版,2010,17(3):97-99.
[7] 朱曙玲.精神分裂症病人暴力行为的临床特点分析与护理对策[J].当代护士・学术版,2011,18(8):86-88.
关键词:经皮肾微造瘘输尿管镜取石术;并发症;防治方法
在泌尿外科中,经皮肾微造瘘输尿管镜取石术已经逐渐的被广泛应用,但是在手术的过后,经常会出现各种并发症,为了能够有效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并发症的防治工作已经变得越来越重要了。现将我院从2011年2月到2012年2月共进行经皮肾微造瘘输尿管镜取石术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现将具体的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我院从2011年2月到2012年2月共进行经皮肾微造瘘输尿管镜取石术的患者78例,其中有因肾结石的患者25例,因输尿管上段结石的患者34例,因肾盂输尿管的交界处结石的患者19例,其中男性患者41例,女性患者37例;年龄最小的是17岁,最大的是81岁,平均年龄是(48.4±0.5)岁;结石最小的是1.2cm×0.8cm,最大的是2.4cm×1.9cm,其中伴有高血压的患者6例,糖尿病的患者7例,贫血的患者4例,冠心病的患者3例,频发室性早搏的患者2例。
1.2 手术方法
对本组的78例患者进行全身麻醉或者是连续硬膜外麻醉,取患者的膀胱截石位,当输尿管镜检查显示为无法进行URL的时候,插置输尿导管(f5-f7),对患者进行X线或者是B超检查,以确定肾穿刺的位置,筋膜扩张器由最先的F8扩张到F18。对患者腔内的碎石,应用输尿管镜并加上气压弹道碎石仪器进行处理,完成碎石之后,用取石钳取出剩余的碎石,然后将输尿管导管拔出,沿着导丝而将F5双J管插入,经皮将套管的半环形外鞘,然后将套管退出,留置输尿管支架(F4-F7),肾造瘘管(F18),尿管(F16)。在手术后的3-6天,对患者进行KuB检查,以了解患者的碎石、输尿管支架、肾造瘘管及尿管情况。[1]
1.3 统计学方法
对于资料中的全部数据采用统计学软件16.0进行统计学分析,采用t,X2进行检验。
2 结果
2.1 并发症
本组的78例患者中,有13例(16.7%)患者出现了并发症,其中感染的患者3例,出血的患者5例,肾造瘘管脱落的患者3例,液气胸的患者2例,(如表一所示)所有的并发症患者经过及时的治疗,均治愈,并顺利出院。
2.2 并发症的治疗
对于感染的3例患者,对其进行药敏联合细菌培养的方法进行试验,合理选择抗生素,以保证输尿管支架、肾造瘘管尿管引流的通畅性,3例患者的感染情况均得到了有效的控制。[2]
对于术后出血的5例患者中,有2例患者是因为在建立皮肾通道的时候,肾皮质撕裂而造成出血,对此类患者采取开放手术的方式,而缝合伤口进行止血;另3例患者是因为肾盏颈部撕裂而造成出血,其中有1例患者采取保守治疗的方法,对其给予夹造瘘管及止血药等,有2例患者,对其出血的血管给予栓塞。
对于肾造瘘管脱落的3例患者,由于其均没有出现肾造瘘出血的现象,也没有明显的肉眼血尿现象,所以均没有进行特殊的处理。
对于出现液气胸的2例患者中,有1例患者对其进行了胸腔闭式的引流,另1例患者没有进行特殊的处理,便自行好转。
3 讨论
对患者进行经皮肾微造瘘输尿管镜取石手术之后,经常会出现一些并发症,比如感染、出血、肾造瘘管脱落以及液气胸等,因此,我们应该高度重视患者围手术期并发症的处理,积极的进行预防,以有效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
3.1感染
在对患者进行手术之前,应该对患者进行血尿常规以及中段尿细胞的培养,等到感染得到有效控制之后,再进行手术,这样便可以避降低在手术期间的感染率。加强对患者的感染观察,密切观察术口及敷料的情况,看看是否有漏尿、潮湿等现象,并及时的更换。保持尿管引流以及肾造瘘的通畅性,避免出现引流液逆流的现象,而引起感染。如果发现患者有任何的感染迹象,要及时留取尿样本、血样本,做细菌培养处理,以找出病菌源,给予相应的处理。[3]
3.2 出血
在手术过后,要认真观察患者各种引流管的性质、颜色和量,做好相应的记录。如果患者的引流液出现了鲜红色并且有血块的时候,则要考虑为出血,要求患者保持绝对的卧床休息,将肾造瘘管关闭,使得血液到输尿管和肾的压力增加,以达到止血的效果。在手术的过程中,动作要轻柔,不要粗暴用力的牵拉,而导致不必要的出血。在手术后,当患者的肠道恢复排气功能之后,要经常叮嘱患者多饮水,多吃一些含有高纤维素的食物,以保持大便的通畅性,防止用力排便,使得腹部压力增强,而使得伤口出血。
3.3肾造瘘管脱落
在手术的过程中,应该用4号或7号线线将引流管缝吊2针,将其固定在皮肤上,并指导患者在床上的时候,要放松造瘘管,以避免在活动或者是翻身的时候,挣脱掉引流管。患者在平卧的时候,引流袋的位置不能高于床平面;在活动的时候,不能高于造瘘口的平面,以避免引流液逆流或者是官腔受压。如果肾造瘘管出现了引流不畅的现象时,要考虑是否是碎石堵塞或者是血块,要及时的用手指将管道从下至上挤压,若没有效果,可以在适当的压力下,用适量的生理盐水对其进行冲洗,此过程要保证是在无菌的条件下,切记不可过度用力,以避免损伤肾脏。[4]
3.4 液气胸
在手术过程中,如果出现液气胸,要立即终止手术。保持肾造瘘管以及输尿管引流的通畅性,预防管道扭曲或者是阻塞的现象。胸腔闭式引流管要固定在原来的位置,拔出的时间要在手术后6天左右,对于有感染的患者,应该适当的延长拔管时间,在拔管的时候,动作要轻柔,在拔管之后,要保持患者的半卧位状态,坚持12个小时,以避免气体进入患者的胸腔内。
参考文献:
[1] 严雪珍,杨海超.微创经皮肾造瘘输尿管镜取石术后并发症的观察及护理[J].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2008,5(7):105-109.
[2] 曾国华,桂志明,钟文,杨后猛,陈文忠.微创经皮肾取石术并发结肠损伤的处理与预防[J].临床泌尿外科杂志,2008,6(11):1540.
内,外,妇儿及重症监护等各项护理操作(记上具体操作),严格执行三查七对,同时,本人积极参加各类病例讨论和学术讲座,不断丰富自己的业务知识,通过学习,对整体护理技术与病房管理知识有了更全面的认识和了解. 通过半年多的实习,本人理论水平和实践水平都有所提高,在今后的工作中,本人将继续努 力,牢记护士职责,不断加强思想学习与业务学习,全面提高自身综合水平,为患者提供优质服务.
学过神经病学的同学也许会发现,同一种病因损害神经系统不同的部位,其临床表现可迥然不同,相反,尽管不同的病因,如果损害的是神经系统的同一部位,其临床表现几乎完全相同,这也决定了认识神经系统疾病的诊断思维的方式的不同。在对神经系统疾病的认识过程中,特别强调首先是对疾病的“定位”,然后才是“定性”。学会和掌握这一思维方式,对于正确认识神经系统疾病,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神经病学,被人们誉为具有高度逻辑性和理论性的一门临床学科。我们说神经系统复杂,这是针对人类对神经系统的认识能力而言的,事实上,神经系统犹如一个庞大而又十分有序的信息交通网,通过这个网络将周围器官和中枢有机地结合起来,形成复杂的生命体,在这个网络或中枢的任何部位出现问题或遭到破坏,就会通过各种形式表现出来,面对这复杂而又有序的网络和中枢,如果没有严密的逻辑思维和对其结构的认识,是不可能判断出来的,因此,思维的严密逻辑性也是神经病学的特征之一。
无论是学习神经系统的解剖、生理、病理生理,还是学习神经系统疾病,同学们都觉得“难”,它之所以“难”,是因为其解剖和生理机能复杂,内容抽象,而学习时间相对较短,很显然,要求同学在短短的几周的实习时间内,全面地认识神经系统疾病是不现实的,关键是学会认识神经系统疾病的方法。掌握了认识神经系统疾病的方法,然后再去认识具体的每一疾病就会显得十分容易了,那么,什么是认识神经系统疾病的方法呢?
上面谈到,神经系统犹如一个庞大的网络系统,它的基本单位就是神经传导通路,通常由感受器——传入神经——中枢——传出神经——效应器构成,一条条传导通路有机地结合就构成了神经系统网络。有了网络的概念,我们就能较好地掌握实习的方法和重点,从而达到认识神经系统疾病的目的。下面就谈谈如何利用网络的观点来掌握实习方法,从而搞好神 既然神经系统是一个庞大的网络系统,我们要认识它首先就必须要对神经系统这个网络的组成及功能有一定的了解,网络的组成和功能就是我们说的神经系统的解剖和生理。
因此要搞好实习首先要复习和掌握有关的神经系统的解剖和生理,这是了解和认识神经系统疾病的前提和基础。我们知道组成神经系统网络的基本单位是传导通路,因此我们的复习和学习首先应该从这些基本的单位开始,以传导通路为主要线索,来复习有关的解剖和生理功能。由于同学们学习时间的限制,在校学习和实习期间不可能做到对这个网络全面了解,因而,同学们在复习时应该抓住重点,也就是说抓住构成网络的主要干道,如各对颅神经的分布及功能,进出颅的部位;脑干的内部结构和功能;脊髓主要传导束的位置、起止和机能;常用的各种深、浅反射弧的组成和意义;脊髓神经各皮节分布区域等等。这些内容,在教科书及有关的参考资料中都用表格形式做了简明扼要的描述,复习时可参考这些书籍。掌握了网络的“主干道”,就能较好地把握网络的主体,这对认识神经系统疾病十分重要。可以说对该网络的组成和功能了解越全面,对认识神经系统疾病的帮助就越大,因此,同学们应该尽可能多地掌握有关解剖和生理知识。
神经系统疾病的发生实质上就是网络上的某个环节、部位发生了故障。要发现这些故障的部位及原因,就必须采取相应的方法来获取有关资料,这就是问病史、查体及辅助检查。 在问病史方面,除了需要掌握一般的问病史的方法外,还要特别注意:
[关键词] 神经内科;焦虑与抑郁;分析研究
[中图分类号] R749.1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2095-0616(2014)14-188-03
就诊于神经内科门诊的患者主要以心悸、周身不适、头晕等躯体症状作为主诉,但是一部分患者神经系统查体并没有阳性体征,影像学等实验室检查也没有发现与上述症状相关的全身疾病或者神经系统疾病[1-3]。本次研究神经内科门诊患者抑郁与焦虑症状的特点和影响因素,更加深入了解神经内科门诊患者的症状,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我院神经内科2010年4月~2012年4月所收治的20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女123例,年龄25~67岁,平均(45.9±11.3)岁,男77例,年龄24~66岁,平均(44.9±11.4)岁。大专以下学历120例,大专或者大专以上80例。23例教师,30例医护人员,13例会计,34例个体,70例工人,30例无职业。发病前55例患者有不良生活事件。
1.2 方法
所有患者采用综合医院抑郁焦虑量表[4]进行分析调查,接受调查的患者分为没有神经内科疾病患者组和伴有神经内科疾病患者组。根据患者的心理状况提出14个问题,要求患者回顾近一个月的心理状况回答。综合医院抑郁焦虑量表包括抑郁和焦虑两个亚量表,各有7道题针对抑郁和焦虑症状。等级分为0~3,即抑郁和焦虑的最高分小于21分,0分为最低分。抑郁和焦虑的两个量表分值划分:无症状0~7分,症状可疑8~10分,症状肯定存在11~21分。8分为评分起点,有症状和可疑者为阳性[5]。
1.3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7.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两个样本率的比较用x2检验,两样本均数比较用t检验,P
2 结果
伴有神经内科疾病的患者组抑郁和焦虑评分均高于没有神经内科疾病的患者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3 讨论
随着社会节奏的加快和人民文化水平的提高,社会竞争压力增大,人民躯体疾病伴有抑郁、焦虑症状的发生率正在增加[6-8]。加强防治躯体疾病伴有精神症状,是提高人民生活质量的迫切任务。人们生活习惯的改变和社会节奏的加快,增加了人们的心理负荷,高血糖、高血压、高血脂等发生率在不注意调节的人群中增加[9]。神经内科疾病比如帕金森病、脑血管疾病、原发性高血压、偏头痛等慢性病的病程缓慢反复,病情进行性发展,患者工作能力、生活能力下降、经济收入降低,进一步引起病情变化[10-12]。这些慢性疾病患者中情绪障碍普遍存在,但是本次研究尚不能说明哪种疾病更容易伴发焦虑或者抑郁症。
本研究的结果显示,伴有神经内科疾病的患者在抑郁和焦虑评分方面均高于没有神经内科疾病的患者,他们之间的差异十分明显,有统计学意义(P
综上所述,焦虑和抑郁症状是神经内科的普遍现象,并且与年龄的增长呈正相关,文化程度越高发病机率越大。在对此类患者的躯体性疾病进行治疗时,医务工作者要从社会、生物、心理等多方面入手,及时选择抗抑郁抗焦虑药物和心理干预,解除患者抑郁与焦虑的负面情绪,综合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7]。
[参考文献]
[1] 王泽帅,马建军,李学,等.神经内科门诊患者焦虑与抑郁症状的调查研究[J].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09,1(12):51-52.
[2] 张朝霞,陈玉丰,曾国华,等.脑卒中后抑郁病人实施心理护理及人文关怀护理的效果研究[J].护理研究,2010,21(12):1908-1909.
[3] 海丽红,李瑞刚.急性脑卒中患者不同护理方案对预后的影响[J].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08,4(1):156-157.
[4] 汪向东.心理卫生评定量表手册[S].北京:中国心理卫生杂志出版社,1999:256-287.
[5] 韩利,梅翠红.神经内科脑卒中患者焦虑和抑郁状态分析级护理干预[J].齐鲁护理杂志,2011,28(17):12-13.
[6] 朱雪丽.心理干预辅助治疗老年原发性高血压80例疗效观察[J].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08,11(6):43-44.
[7] 付朝伟,徐飚,詹思延,等.中国四城市综合医院神经内科患者抑郁、焦虑现况研究[J].中国流行病学杂志,2006,9(27):803-804.
[8] Linda S,Sushmita S,Ralph W.Depression and other mental health diagnoses increased mortality risk after ischemic stroke[J].Am J Psychiatry,2004,161(9):1090-1095.
[9] 丁宇杰,朱卫明,陆光华,等.急性期脑卒中后焦虑患者171例的临床分析[J].卒中与神经疾病,2012,19(2):113-115.
[10] Nomura T,Inoue Y,Miyake M. Prevalence and clinical characteristics of restless legs syndrome in Japanese patients with Parkinson's disease[J].Movement Disorders,2006,20(3):380-384.
[11] Park A,Stacy M. Non-motor symptoms in Parkinson's disease[J].Journal of Neurology,2009,256(3):293-298.
[关键词] 中枢神经系统白血病;脑脊液细胞学检查;诊断
[中图分类号] R446.14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2095-0616(2013)20-107-02
白血病在血液内科中是一种克隆性恶性疾病,其主要临床表现为头晕、乏力、嗜睡、贫血、易疲劳和冒冷汗等;而淋巴瘤在肿瘤内科中则是一种极为常见的恶性肿瘤,其主要临床表现为发热、盗汗、进行性肿大和淋巴结无痛性等;二者均会对机体中枢神经系统造成严重性危害,这也是导致患者病情复发或死亡的关键因素之一。因为中枢神经系统白血病的形态学具有多变性和复杂性特征,所以必须采取鉴别措施,与不同种类的白血病细胞进行审察辨别[1-2]。而形态学检验具有操作简单、经济实用和特异性强等诸多优点,目前已成为诸多疾病的标准诊断方法,也就是说脑脊液细胞学检查现已是临床诊断中枢神经系统白血病的最佳手段。笔者就中枢神经系统白血病患者的临床症状展开研究讨论,并详细分析其脑脊液细胞学检查得出的最终诊断结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回顾性分析2009年2月~2012年10月在我院接受治疗80例脑脊液标本的临床资料,其中7例为门诊部患者,73例为住院部患者。47例患者合并有阳性脑膜白血病,其中男30例,女17例,最大年龄为55岁,最小年龄为9岁,中位年龄为32岁。26例患者为淋巴瘤,20例患者为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15例患者为急性髓细胞白血病,9例急性粒细胞白血病,7例急性单核细胞白血病,3例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36例患者伴随着中枢神经系统症状,例如恶心、呕吐、头痛、抽搐、昏睡和视水肿等,其中20例患者并发高颅压症状,11例患者并发颅神经损害,5例患者并发脑膜刺激征。密切观察脑脊液变化,发现颅高压升高至0.02kPa以上,白细胞计数升高至10×106/L以上,蛋白升高至450mg/L以上,通过细胞学检查发掘白血病细胞。本组患者中有10例没有明显的临床症状,病情得到有效缓解后采用脑脊液细胞学检查找到白血病细胞。因此,在病程的每个阶段都有可能发现脑膜白血病。
1.2 检查方法
通过腰椎穿刺对标本进行适量抽取,待刚收集的脑脊液标本完全均匀混合后,置入血细胞计数板进行计数,并有效汲取0.5~0.15mL脑脊液放置在Cytospin-4型细胞玻片离心沉淀仪中,注意每间隔5min离心800r/min,接着完成脑脊液涂片的制作,提取晾干后,采用麦格-姬姆萨(MGG)法进行染色,再利用脑脊液细胞图像本身固有的诊断分析系统在屏幕上将整个细胞完全展示出来,根据细胞学分类标准获取与之相关的形态类型和反应类型,最后把报告结果打印出来即可。上述所采用Cytospin-4型细胞玻片离心沉淀仪选自赛默飞世尔科技公司。
2 结果
80例中枢神经系统白血病患者经脑脊液细胞学检查后的诊断结果,如表1所示。
3 讨论
中枢神经系统白血病在血液科中是一种极为常见的多发性疾病,其致病的关键因素是白血病细胞渗透到脑膜内,导致人体出现许多与之相关的神经症状,其中最为常见的是硬脑膜与蛛网膜。中枢神经系统白血病的主要临床表现为恶心、呕吐、昏迷、头痛、抽搐、偏瘫、视力障碍和视水肿等,病情严重者还极有可能出现颅内出血和颅内压增高等症状,给人们的身心健康和生命安全带来了一定的危害[3-5]。在急性白血病的各个阶段都有可能出现中枢神经系统白血病,而疾病缓解阶段为多发期。对中枢神经系统白血病患者实行脑脊液检查,可发现糖化物降低、氯化物减少、颅压升高、白细胞量扩大、蛋白质数增加和白血病细胞等多种情况。
本组患者中有12例经检查发现其脑脊液白细胞计数显示正常,并且可以在细胞学染色中搜寻到白血病细胞。针对这一情况,应按照患者的实际情况进行全面检查,例如头痛、呕吐、抽搐和昏迷等患者应先实施脑脊液检查,特别是细胞形态学检查的应用,以便将中枢神经系统的颅内感染情况有效排除,最后密切观察机体有无存在幼稚型白血病细胞。如果细胞数不断上升,那么就应该及时采用形态学检查,这样才能正确区分原始细胞、感染细胞和幼稚细胞;如果细胞数显示正常,那么就要注意散在的各种阳性标本,这样才能防止产生误诊和漏诊情况[6-8]。
非肿瘤性淋巴细胞完全集中于人体的中枢神经系统,导致淋巴瘤的产生。因为脑组织的淋巴系统不足,加上免疫功能不雄厚,单核炎症细胞数少,所以在慢性抗原的作用下,人体免疫系统的反应大多表现为克隆形式,最终转变成以单克隆增殖为主的恶性淋巴瘤。患者瘤细胞的特征必须在白血病确认后方能展开全面检查,这样不仅可以减轻诊断难度,还可以快速分辨出淋巴瘤细胞与外周血原发白血病[9]。因此,脑脊液细胞学检查是目前临床诊断中枢神经系统白血病的最佳方法。由本研究结果可知,本组33例淋巴瘤患者中有1例检查结果为阳性,阳性份数为6,标本份数为57;29例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患者中有3例检查结果为阳性,阳性份数为15,标本份数为102;18例急性髓细胞白血病患者中有2例检查结果为阳性,阳性份数为4,标本份数为35,这与有关文献的报道相一致[10]。
总而言之,中枢神经系统白血病应用脑脊液细胞学检查实施诊断,可快速搜寻和分辨出白血病细胞,有效防止疾病发展,进一步提高疾病确诊率,降低疾病死亡率,这对于中枢神经系统白血病患者临床诊治来说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和意义。
[参考文献]
[1] 马卫东,杨雪雯.脑脊液细胞学检查在诊断小儿中枢神经系统白血病中的作用[J].中国实用医药,2009,4(20):120-121.
[2] 张之芬,张健,王嘉.脑脊液细胞学在中枢神经系统白血病诊治中的应用[J].脑与神经疾病杂志,2010,18(4):308-310.
[3] 宋颖博,鹿新红.脑脊液细胞学检查的临床应用[J].兵团医学,2011,30(4):37-40.
[4] 朱海青,王春宁,沈静,等.脑膜癌病的临床与病理特点[J].临床神经病学杂志,2006,19(5):256-258.
[5] 严金柱,贺斌.结核性脑膜炎和脑膜癌病的早期鉴别诊断[J].中国现代神经疾病杂志,2005,5(4):78-79.
[6] 关鸿志,陈琳,管宇宙,等.脑膜癌病的脑脊液细胞学与临床观察[J].中国神经免疫学和神经病学杂志,2005,12(2):189.
[7] 陈文军,钟雷,武强,等.脑膜转移瘤临床病理与MRI(附1例尸检报告)[J].卒中与神经疾病,2004,11(4):56-57.
[8] 黄炜静,陈碧云,陈梅根.B细胞淋巴瘤脑膜转移脑脊液细胞学检查分析[J].检验医学与临床,2012,18(9):308-310.
[9] 张岩,关鸿志,田莉萍,等.沉淀池法脑脊液细胞学检查在中枢神经系统白血病诊断中的应用[J].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2012,11(9):651-656.
【摘要】目的:探讨舒适护理在神经内科护理中的应用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在住院期间的满意度调查结果、住院时间较对照组明显有优势, P值<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舒适护理是人性化护理的精髓,对神经内科患者采用舒适护理,可以有效增加患者的满意度,使患者有一个良好的心理状态,利于疾病的康复。
【关键词】神经内科;舒适护理;效果
舒适护理是近年来广为应用的一种护理模式,是人性化护理的代表方法。我们对100例神经内科住院患者实施舒适护理,取得了满意的效果,现总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取我院2009年1月至2010年1月期间在神经内科住院的患者200例,年龄49岁-77岁不等,平均年龄为61.2岁,男134例,女66例,其中77例为脑梗塞患者,53例为脑出血患者,32例为颅脑损伤患者,38例为高血压并糖尿病患者。将所有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使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病情方面无显著性差异,具有可比性。
1.2 观察指标:患者满意度调查、住院时间统计。
1.3 统计学处理:采用SPSS15.0软件进行分析,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 P<0.05为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两组患者满意度调查结果比较,将两组患者的满意度调查结果进行比较,结果见表1。
由表1可见,对观察组患者住院期间实施舒适护理后,其满意度、住院平均时间较常规护理组有明显的优势,两组比较差异显著,P值均<0.05,均有统计学意义。
3 讨论
神经内科接受的住院病人大多数是老年人,一般都带有肢体偏瘫、失语的临床特征,这类患者在情志上一般都有抑郁、焦虑表现,影响了疾病的康复,同时患者的生活质量也较差。适宜、人性化的护理可以增进患者的康复速度、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降低疾病的复发率。舒适是所有患者在住院期间最希望得到的基本需求之一[2]。对神经内科住院患者采用舒适护理,对其进行心理、生理、健康教育方面全方位的舒适护理,改善了患者的焦虑、紧张、担忧、抑郁情绪,使患者有一个良好、轻松的心态面对住院期间,并积极配合医护人员的治疗;通过对疼痛、各项并发症等的护理,减少了患者身体上的不适感,更进一步使患者情绪稳定,通过对相关疾病知识的讲解,使患者获得了对自身疾病的清晰认识,并增强了患者战胜疾病的信心,同时提高了患者的自我护理能力。以上这些措施,为神经内科患者的治疗和康复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提高了疾病的治愈率、缩短治疗时间、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参考文献
[1] 郭丽萍.舒适护理在神经内科护理运用的探讨[J]. 中国城乡企业卫生,2008,10. 5 (127):59-60.
《养生大世界》:肖主任,许多人对眼眶病可能还是第一次听说,请您先为我们介绍下什么是眼眶病?
肖利华:眼眶病像青光眼、白内障一样是眼科疾病之一,由于眼眶解剖、生理和病理过程的独特性,眼眶病与眼科其它疾病有着很大区别,也是眼科疾病中诊治最困难的疾病之一。
眼眶是指眼球周围骨质形成的类似四边锥形的骨腔,左右各一,互相对称。成人眶深约4-5厘米。眼眶除外侧壁比较坚固外,其它三壁骨质均比较薄。眼眶内侧与鼻腔相邻,上方与颅腔相邻。眶内除眼球外,还有六条眼外肌、视神经、眶脂肪、泪腺和各种神经血管等。骨性的眼眶对眼球有保护的作用。眼眶疾病大致可分为炎症、肿瘤、外伤、先天性疾病、代谢和内分泌性疾病及寄生虫类疾病等。较为常见的主要分为三大类:肿瘤(良性、恶性和炎性),甲亢引起的甲状腺相关眼病,外伤骨折。
《养生大世界》:肖主任,目前我们对于眼眶病的诊疗是一个什么样的状况呢?
肖利华:眼眶病学属于眼科、鼻科、颌面外科、神经科、颅底外科、整形外科以及影像学科等边缘学科。眼眶病临床虽不多发,但中国人口众多,临床并非少见,且与全身的联系非常广泛,因此,眼眶病的诊断和治疗需要具备较丰富的多学科知识。由于眼眶病在一般医院并不多见,眼科医生如不经过专业培训,如不具备眼眶病的专业知识,均可造成临床上的误诊误治,如果遇到疑难病例专业医师也难处理得当,可见眼眶病的诊断和治疗十分复杂。
眼眶病的诊断和治疗就是在眼科的基础上,与耳鼻喉科、口腔科、神经外科等交叉融合,精细化发展而形成的分支学科,需要发展出专业的医生和团队。 甲状腺相关眼病患者,双眼球突出,左眼球外上斜 左眶泪腺肿瘤,眼球突出,向下移位 眼眶外伤骨折 眶内血管病变
《养生大世界》:那么,得了眼眶病会有什么症状,我们如何能早期捕捉到眼眶病发生的蛛丝马迹呢?
肖利华:眼眶病的主要症状是单侧或双侧眼球突出、眼球内陷、复视、视力下降或丧失、眶周疼痛、眶周肿块等等,由于多数症状和眼眶其他疾病类似,早期容易误诊。眼眶病多为疑难杂症,所以当发现有眼眶病类似的症状时应到大医院眼眶病专业就诊治疗。目前,我们通过各种影像诊断方法和医生的临床经验,95%以上眼球突出患者都可经过检查找其病因,然后根据情况对症治疗。
这里需要特别强调的是,急性或慢性眼球突出是眼眶疾病最常见的体征,应给予高度重视。
发现眼眶病有许多方法:首先是根据临床表现,比如眼球突出、眼球偏斜、视力下降等。其次还要根据一些检查方法,如检查视力、眼底、眼球突出度等。此外很重要的是做眼部A/B超,眼眶CT、MRI等影像学检查以便尽早确诊。
《养生大世界》:对于治疗眼眶病,我们有哪些方法?
肖利华:由于眼眶疾病与颅脑、鼻窦、颌面部及全身疾病关系密切,眶内有眼球、眼肌、血管及神经存在,故治疗有一定特殊性及复杂性。眼眶病常用治疗方法有手术治疗、放射治疗、化疗、药物治疗及一些其他特殊治疗方法。
对于有些眼眶病,应首选药物治疗。糖皮质激素在很多眼眶病中得到应用,并取得一定疗效,如婴幼儿眼眶血管瘤、炎性假瘤、肥大性肌炎及甲状腺相关性眼病。但对糖皮质激素的副作用应引起高度重视,在有条件的医院可加用免疫抑制剂或联合放疗,以减少糖皮质激素的用量。
而手术是治疗眼眶肿瘤最有效和常用的方法, 近年来我国眼眶手术入路和手术操作技巧均有很大进步,手术并发症逐渐减少。
《养生大世界》:最后,请您简单谈谈眼眶病的前景。
肖利华:随着医疗材料的发展,目前我们在很多眼眶手术中都可使用可吸收材料,这样可以减少身体携带异物的风险。此种材料一般在一年左右逐渐吸收。目前常用的主要包括开眶的固定材料、单纯眶骨折的修复材料。尤其在儿童眼眶手术中使用颇多。随着眼眶病的诊断和治疗新技术不断涌现,相信在不远的将来,眼眶病的诊断和治疗将会呈现一个崭新的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