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广播电视的功能范文

广播电视的功能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广播电视的功能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广播电视的功能

第1篇:广播电视的功能范文

关键词:新农村建设;广播电视;功能;提升

中图分类号:F3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1)13-0065-02

随着城乡统筹进程的不断加快,广播电视(简称“广电”)已经成为新农村文化体系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新的历史时期,全面提升农村广电功能,为新农村建设提供最新硬件支持,进一步推进乡风文明,是广电事业义不容辞的神圣使命。

一、广电事业在新农村建设中的地位和作用

广播电视是农村最为普及、最为快捷的信息载体、宣传媒介和现代化大众文化娱乐工具,通过广电传播,宣传贯彻党在农村的各项方针政策和法律法规,组织动员群众积极投身于地方政治、经济、文化建设;各类信息,普及先进技术和科技文化知识,提高广大农民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养,培养“懂科学、会经营、善管理”的新型农民;进行社会公共教育,传承民族文化,提升公众道德素质,健全公众文化性格,提高知识涵养以及审美鉴赏能力,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推进农村“三个文明”建设。

通化县地处长白山西南麓,幅员3 726平方公里,辖16个乡镇(区),160个村,总人口24.6万,农户4.65万户,农业人口16.7万。改革开放以来,全县广电事业建设成效显著,目前已建成有线、无线、多技术、多层次、城乡混合覆盖的广电网络,形成了广播电视并驾齐驱、有线无线互为补充的良性发展格局。全县有线电视光纤920公里,电缆2 850公里,有线电视通村率100%,通户率90%,入网率89%;全县城乡有线电视用户57 834户,其中,农村有线电视用户37 672户,占全县农户总数的81%。县人民广播电台和电视台播发节目121套,城乡广电综合覆盖率98%。覆盖的主要方式是无线覆盖、有线覆盖和“卫星锅”覆盖。其中,无线覆盖通过发射台传输电视节目13套,广播节目10套;有线覆盖通过有线电视网络传输节目65套;“卫星锅”覆盖在偏远地区乡村利用卫星地面接收设施传输电视节目46套,用户1 100户。

广电事业在农村的发展促进了党的方针政策宣传、科技文化知识传播和城乡市场信息交流,满足了广大农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但仍然存在着初建标准低、乡镇专业人员少、区域间发展不平衡等实际问题。需要我们在新的发展时期,进一步加大措施,加快建设,全面提升农村广电功能,实现广电业务发展与服务于新农村建设“双赢”。

二、农村广电功能提升的基本思路

1.提升农村广电事业的公共服务能力。维护广大农民群众收听收看广电节目是广电事业义不容辞的基本职责,故应强力推进新一轮“村村通”入户工程的实施。根据国家统一规划,综合当地地理条件、村民聚集度、农村社会经济发展状况和广电网络发展现状,加大农村广播电视光纤设施技术改造,加快设备更新,改变农村广电发射、传输、收看设施陈旧老化局面。拓展“村村通”广播电视室,以有线电视联网、多路微波、卫星接收、小功率转发、小片网分配等多种技术手段,最大限度地扩大中央和地方广播电视节目的有效覆盖面。在基础设备更新上,以现有无线发射台为基础,采用固态化、数字化技术,改(扩)建各广播调频和电视转播台(站),增添新型设备,完善传输覆盖网,扩大光缆联网覆盖范围,实现光缆联乡通村入户。创新技术手段,科学编制“盲区”广电“户户通”实施方案,采用无线、有线、卫星直播等多种先进技术手段,确保节目播出的时间、功率和效果,有效解决边远农村收听收看广播电视难的问题。丰富农村节目内容,增加节目套数,加强维护服务,提高节目收视质量,使所有乡镇和主要村屯的有线电视实现光缆联网,并能与城镇居民同步收听收看同样富的广电节目,确保农村广电通户率达到100%。

2.提升农村广电的高清传播能力。实现从播出前端到用户终端全系统的数字化是新时期广电事业的一项紧迫性任务,故应加快农村有线电视网络的数字化整体转换和双向化改造,提高其业务承载能力、技术含量及多功能服务能力。加快乡村有线电视网络数字化平移,推进农村广电覆盖技术升级换代;大力开发视频点播、高清电视、付费电视、电子政务、生活信息等多种业务和信息服务,尽快使有线数字电视进入千家万户。利用各种先进成熟技术,加快推动声音广播的数字化,开发IP电视、移动电视、网络电视等广电新业务,加强宽带通信网、数字电视网和下一代互联网(NGB)等信息基础设施建设,推进“三网融合”,形成以无线覆盖网为基础、光缆和数字微波传输为干线、有线广电网为主体、卫星覆盖网和宽带IP网为补充的多功能、多媒体、交互式、现代化新型数字化广电传输接收大格局,提高高清广播电视在农村的传播力和影响力。

3.提升农村广电产业的发展能力。培育市场主体、强化产业发展能力是广电系统亟待加强的重要战略任务,故应积极稳妥推进制播分离改革,以内容产业、网络产业、新兴媒体产业为重点,大力发展精品力作,满足人民群众的新需求。实施跨地区的网络整合,提高其规模化、集约化、现代化管理水平。大力开发有线网络新业务,完善服务流程,提高服务质量。发展移动多媒体和网络广播电视等新兴媒体业务,构建从节目创作、内容服务、网络传输到衍生产品开发的产业链条,使移动多媒体和网络广播电视成为农民群众获取资讯信息、享受文化娱乐的新渠道、新方式。

4.提升城乡广电节目的创新能力。提升农村广电宣传能力是农村广电功能提升的最终目标,故应在巩固农村广电基础建设成果的基础上,保证全部设备开满功率,开满调幅度,改善宣传效果。进一步增加三农节目的制作水平和播出量,根据农时(事)变化,开辟新的农业专栏,加大种植、养殖、加工等科技知识和技能题材节目的制作播出,突出农民需求,彰显兴农本色。结合当地实际,增设形式多样、内容丰富、喜闻乐见的农村专栏(题)节目。突出乡土风情,注重地方文化色彩,充分利用农村深厚的历史文化、民族文化和山水文化资源,坚持思想性与艺术性、教育性与观赏性的统一,创办融知识性、趣味性、娱乐性于一体的乡土广电节目,提高节目感染力,打造丰富多彩、极富特色和广泛影响力的新亮点。加强政策法律、科技教育、公共卫生、爱国教育、传统戏曲等健康文明、情调高雅的优秀节目在农村的覆盖,弘扬主旋律,讴歌真善美,引导农民崇尚科学,破除迷信,移风易俗,抵制腐朽文化和传统陋习,使农村广电节目更加贴近农村、贴近农民,贴近生活,为新农村建设提供强大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

三、农村广电功能提升的宏观调控措施

1.完善工作体系。在农村广电功能提升工作中,应积极稳妥地推进垂直管理体制改革,完善农村广电公共服务、设备维修、政策法律、组织保障四大体系,落实机构、人员和经费,实现广电网络的全程、全网统一管理,搭建起项目完整、内容丰富、上下贯通的服务平台,维系乡镇广播电视的完整性和系统性,确保其农村广电公共服务的职能不被削弱。

2.建立专业队伍。根据乡镇广播电视职能和工作特点,将乡镇广电关键岗位人员纳入职业资格管理体系。合理确定乡镇广电机构服务岗位,采取公开招聘、竞争上岗、择优录用方式,选配乡镇广电工作人员。有计划地实施乡镇广电服务人员的专业技能和职业道德培训,建章立制,量化考核,精心打造一支数量充足、作风正派、业务精湛、素质优良、结构合理的农村广电人才队伍。

3.落实政策法规。合理确定乡镇公益性广电事业经费,并列入各级财政年度预算。落实各类专项建设经费,并将边远地区的农村广电事业建设纳入政府扶贫攻坚计划。严格执行农村广电收费标准,适度减免其建设税费。强化行政执法监督,依法整治农村卫星地面接收设施,杜绝乱播滥放,确保各项政策、法规和服务落实到位。

4.加强组织领导。在构建新农村和谐体系中,把农村广电事业作为各级党委政府服务的重要政治、文化和民心工程列入当地的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放活思路,认真解决实际问题,保证农村广电事业顺利推进。

参考文献:

[1]侃永明.如何解决农村有线电视建设中的资金问题[J].中国有线电视,2000,(8):65-66.

[2]刘爱清,王锋.广播电视概论[M].北京: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2001:5-10.

[3]余学群.广播电视村村通工程实施[J].中国有线电视,2006,(1):34-35.

[4]林毅夫.关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几点建议[J].北方经济,2006,(3):5-6.

[5]韩长赋.关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几点思考[J].农业经济问题,2006,(10):4-6.

On Problem to Raise Function of Rural Radio and Television in the New Rural Construction

ZHANG Qing-mei

(Department of Radio and TV Management of Tonghua County,Tonghua 134100,China)

第2篇:广播电视的功能范文

关键词:无线数字电视 广播电视覆盖 信息技术

中图分类号: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9416(2013)06-0063-01

1 概述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通信技术与微电子技术,计算机技术、软件技术相结合,构成了信息技术和多媒体通信技术的新型边缘技术,促使信息资源极大丰富,使当代社会生活内容日趋丰富多彩,驱动着当今世界经济的前进。在这个过程中不可避免地将广播电视技术的传统单向广播模式冲破,成为崭新的双向通信广播模式,广播电视技术自然而然地由模拟广播电视技术发展到数字广播电视技术,又一次广播电视技术革命。进入21世纪后,广播电视覆盖发展速度明显减慢,其主要因素是城镇用户地发展趋向饱和,而广大农村由于地域广阔、地形地貌复杂等诸多因素影响,致使有线覆盖投资过大而制约了有线电视的覆盖速度。所以对城市边沿的城郊结合部和广大农村乡镇可以及对城区进行移动接收潜在用户挖掘通过地面数字无线广播电视的传输覆盖的方式成为广播电视覆盖新的发展路径。数字电视技术是集计算机技术、信息技术、网络技术为一体综合性技术。由模拟电视转换成数字电视,将图像和声音进行数字编码、压缩、调制后无线传输。可以在与模拟电视同样射频带宽内传输的电视节目多几倍,频道资源利用率高,在频率资源紧缺的情况下,节省频率资源。由数字电视出来的增值业务,综合信息业务,如:图文电视、交互式电视(NVOD)、视频点播(VOD)、信息点播(IOD)、按次付费(PPV)、数据广播等新业务增长。是用户从看电视到用电视需求转换的趋势要求。

2 无线数字电视技术的应用

国标地面多频网进行电视广播补充覆盖,采用数字电视技术可传送多套电视节目,可以节省大量的频率资源,从而获得更好的局面覆盖率。此外,通过对发射网络的调整和优化,还可以降低总的功耗,减少电磁波污染、降低信号辐射、减轻对附近其它网络的干扰,增强覆盖均匀度,甚至可以根据需要方便灵活地改变覆盖区域的分布。无线数字电视发射技术具有以下优点:(1)可靠性:系统具有足够的可靠性才能保障系统能够长时间稳定运行,设备的可靠性是由硬件与软件共同保证的。(2)先进性:计算机与信息技术迅猛发展使原来很难实现或不能实现的目标成为可能,因此在系统建设中尽可能利用一些成熟的先进技术手段,时系统有更强生命力。在技术的选型上,使用成熟的技术等,确保系统的顺利实现,将项目风险降低到最低。(3)开放性:系统尽量采用已有的国家和行业标准及行业规范。实现设备可以无缝地接入系统中来,保证系统可以扩充,功能也可以扩充。(4)安全性:为保证广播电视系统的安全,系统首先必须建立在一个专用网络中,避免无关设备与人员的接触。其次,必须建立完善、可靠的系统访问权限机制。操作员必须登录才能使用,并且进行权限验证。另外,为了保护系统安全,设备备份与恢复机制。(5)前瞻性:广播电视网络的建设应该具有足够的灵活性。因为随着时间的发展,用户可能会增加或修改功能要求,甚至增加新的业务。系统力图达到可以灵活构建的目的,即增加新的模块或功能可以比较简单地加入原系统而不至于改动整个系统构架。这要求系统的设计具有足够的前瞻性。(6)扩充性:地面数字电视多频网的建设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一般系统设计容量必须能够保证系统后期的设备、功能等的加入。系统在设计时充分考虑到未来的可扩充性,设备可以增加。(7)实用性:地面数字电视多频网力求做到简单、功能实用。目前,频率资源紧缺以及用户的多元化,用低成本、低停播率、稳定可靠的优质数字信号覆盖,实现数字广播电视的固定接收和移动接收,充分体现广播电视的公益性,同时挖掘广播电视的潜在受众,实现广播电视的产业性和经济性,是广播电视运营的可持续性发展之路,是广播电视事业发展的必然要求。

无线数字电视的系统功能:车载移动接收;移动接收;家庭定点接收;公共场合分众定点接收。可以通过该平台发送数据等移动多媒体服务,即时新闻与股市、交通/旅游数据、多媒体传输、交互式网页/主题式内容搜索/影院电影数据与预告片、电子股票、电子商务、交互式广告等。总之,该系统不仅是一个电视广播系统,同时还可以是一个多媒体广播系统,在这个系统平台上,可以逐步发展很多增值业务。随着数字电视技术和通信技术的飞速发展与采用,该系统还可以升级为带回传的双向传输系统,业务范围将不断拓展。地面数字广播电视覆盖是采用符合国家地面数字电视的帧结构,信道编码与调制GB20600-2006的规定,在不同的工作模式组合时,可以有不同的最高允许码率(采用MPEG-2编码标准,标清4-6Mbps、高清13-20Mbps)。并以UHF频段无线传输方式,实现稳定、高质量电视节目覆盖。地面数字广播电视覆盖前端系统来自不同信源的所运营的各种业务,各种信号重新组合,构成新的本系统信源节目传输包通过地面数字广播电视多频覆盖网无线数字传输系统,实现固定和移动接收。发射天线为UHF偶极子单元板天线阵列。

3 结语

用低成本、低停播率、稳定可靠的优质信号覆盖,实现数字广播电视的固定接收和移动接收,充分体现广播电视的公益性,同时挖掘广播电视的潜在受众,实现广播电视的产业性和经济性,是广播电视运营的可持续发展之路,是广播电视事业发展的必然要求。

参考文献

第3篇:广播电视的功能范文

关键词:广播电视; 信息化; 创新; 数字电视

在“科技创新,应用服务”的大背景下,广播电视的发展取得了长足的发展。随着信息化技术的逐步应用,广播电视技术已经由传统的模式转入了多元发展的时代,并在日益完善的发展中实现了模式创新、管理创新和技术创新。以下是笔者依据多年的工作积累简单的谈几点看法。

1 信息化技术条件下广播电视技术创新的价值和意义

信息化是科学技术创新的一个衡量标准,同时也是“应用服务”的一个主题,因此,我们有必要认识到广播电视技术工程在信息化技术背景下适应社会发展的重要意义。首先,在信息化技术条件下,电视广播为了顺应媒体之间的竞争,适应信息技术条件下的广电行业发展,进行技术创新是非常必要的,一来可以满足观众对广播电视的更多的信息需求,二来能够积极改善传统的广播电视技术与媒体信息发展的相互矛盾;其次,“伴随着广播电视的全面数字化,传统的电视媒体将在技术、功能上逐步与信息、通信领域的其它手段相互融合,从而形成全新的、庞大的数字电视产业。数字电视是从电视节目录制、播出到发射、接收全部采用数字编码与数字传输技术的新一代电视。”数字电视的维护、技术创新都与信息化技术相互关联,而这种关联则深层次拉动广播电视技术的内涵发展;再有,广播电视以其独特的,能同时传播声音和图象信息的优势,较之其它传播媒介,更加逼真深入地再现生活,反映社会现状。欣赏精彩的电视节目已成为人们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获得信息的重要手段。信息化技术的融入,不仅能够使电视节目更加精彩,而且能够实现通信领域与广播电视领域的对接,能够通过信息技术的传播实现电视广播更加完善的覆盖,从而为提升广播电视的核心竞争力提供有效的技术保障;还有,广播电视是社会主义文化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按照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和文化产业发展体系,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要求,作为主流媒体的广播电视,必须围绕整合、联动、集团化运作的方向发展,及时分析目前信息化技术条件下的广电发展现状和趋势、存在的问题与矛盾,并研究相关问题的解决办法与途径。通过技术研究和技术创新,全面推进广播电视事业的大发展大繁荣。

2 信息化技术条件下广播电视技术革新的现状及分析

广播电视技术从诞生以来,经历了机械电视、模拟电视直到现在的数字电视,特别是在互联网技术发展日新月异的条件下,广播电视的自主创新能力不断增强,科研与标准的结合更加紧密,在采用国际先进标准的同时,我国广播电视依托国内的科研力量,在技术上实行大胆创新,在广播电视技术的各个领域制定了多个自主创新的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这些标准的产生不仅标志着我国广播电视行业发展的具体实践,同时也标志着在信息化技术条件下广播电视发展的现状。

2.1 广播电视技术革新的定位

信息化、集团化、产业化的刺激,催生了广播电视技术的创新,在整体的工程技术标准中,广播电视技术的技术标准随着信息化的普及和应用,其定位也发生了根本的变化。“有线电视网络产业进入历史性战略转型和产业升级期,地面数字电视整体进展缓慢,卫星数字电视从“村村通”迈向“户户通”,CMMB网络基本完成全国深度覆盖,IPTV已经成为重要的新媒体平台,数字视听已经形成多元化发展格局,大视频时代来临。”上述我们可以看出,广播电视技术的定位本身就是围绕信息化技术条件来进行创新发展的,再加之,有线电视、网络电视、移动电视无论是哪种,其实最关键的技术核心就是信号的传播。当前,为大家所熟悉的电视广播传输方式基本上有:微波技术、光纤传播和卫星通信技术。恰恰是由于传播方式不同,因此对传播的技术要求也不相同,在信息化的技术背景下,传输更加快捷,技术恒定,看干扰能力强,而且能与当下的互联网技术实现融通才是广播电视事业发展的重要前提。

2.2 广播电视技术革新的实践

经过多年的发展,广播电视迎来了一次大的飞跃,即以数字技术为主体的技术革命,其最大特点就是以数字形式进行广播,随着有线电视、互联网技术和通信网的三网合并,给广播电视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在现代广播电视中,数字电视传输方式主要是无限数字传输和卫星传输,也就是说在广播电视事业发展中,经过机械电视、模拟电视和电子电视的发展,技术水平的发展已经达到了一个更高的高度,而信息化技术则是数字电视的核心重要组成部分,数字电视地面广播在应用需求上要实现移动便携的功能,还要实现传输快捷,那么满足这个技术标准的条件则是需要完善的数字及广播和接收设备,精湛的技术水平。地面广播(DTTB)系统所提供的蜂窝单频网功能,不仅提高了设备的功能利用,而且完善还可以宽带服务商、电视运营商以及无线接入的设施商的技术水平提升,促使广播电视传输更加人性化,更加市场化,同时也适应技术标准化的要求。

2.3 广播电视技术革新的内涵

信息化背景下,我国电视广播传输标准也可称之为数字电视广播(DBA:DigitalTV Broadsting and Application)。比较早的时候也称DBA—OFDM。DBM采用了PN序列填充的时域同步正频分复用多载波浪调制技术,这种独特的先进技术有机地将信号在时域和频域的传输结合起来,在频域传送有效载荷,实现扩频技术与技术信号的同步,成功规避了国外技术的专利,获得了较好的传输性能。目前从全球来看,广播电视网络的发展要先于蜂窝移动通信网络。而S/T-DMB、DVB-H、MediaFLO等几种移动数字电视标准中,基于S/T-DMB、DVB-H标准的网络建设及节目试播又超前于MediaFLO,特别是T-DMB在韩国以及在今后中国的发展,成为当前业界关注的最大亮点。韩国2005年5月最先实现S-DMB商用,又在2005年12月推出了T-DMB标准的手机电视。而美国、日本的MediaFLO、ISDB-T标准主要以在本地应用为主。欧洲采用DVB-H的 手机电视于2006年5月才开始正式商用。但从全球看,DVB-H的发展更有后劲。综上述,可以看出在信息化技术背景下的广播电视技术创新是将三网合并溶于一体的,其内涵的精髓则在于完全的技术创新。

2.4 广播电视技术的现状分析

广播电视的技术创新问题不仅是业界关心的主要问题,而且关系到社会文化的发展,关系到人民群众精神生活的健身,因此,建立完善的广播电视网络,提高广播电视技术水平是当务之急。在信息化技术背景下,数字电视代表了广播电视技术创新的较高水平,“数字电视以其传输质量好、容量大、以及可双向传送等特点得到迅速发展,受到社会的普遍欢迎。数字电视不但具有广播功能,更重要的是具有交互功能。从交互技术入手,具体论述了数字电视交互传输技术、人机交互技术数字电视界面的特征,认为交互传输技术为数字电视人机交互界面提供了技术基础。为设计友好、高效、人性化的数字电视提供理论和实践支持。”就当前现状来看,广播电视的技术革新现状就是要实现科学管理,运用技术创新的手段进行维护和管理,更快更好地传播电视广播信号,更加科学地利用互联网技术,加快三网合并后的技术力量提升,更加有效地发挥技术功能。

3 信息化技术条件下广播电视技术革新的创新性思考

笔者认为:信息化技术条件下的广播电视技术革新的创新要切实以科技创新为先导,以技术手段提升功能为主旨,以“应用服务”为创新动力源,以科学的管理和完善的标准为技术管理和技术创新的能力战略体系为核心。

3.1 构建标准体系,推进技术创新

俗话说,行业发展,标准先行。可见,标准化的作业是广播电视技术创新的核心能力,从上个世纪90年代初至今,有线电视的信道传输、信源编码、数字演播室、卫星传输和生硬广播等领域的基础标颁布之后,在我国电视广播的建设进程中,发挥了积极的支撑作用,同时也规范了技术管理、技术竞争和技术提升。在信息化技术的条件下,我们还应当充分研究国内外的标准和技术执行方案,并在广播电视的技术标准方面实现科技创新为先导,推进技术水平的提升,不仅3要完善技术管理的程序,而且要填充管理内容,要实现国内标准与国际技术与国内技术紧密结合的办法,依托国内的技术力量,在多媒体广播电视(CMMB)、地面数字电视、数字电影等领域构建完善的标准体系,而且要通过标准的制定来规范行业的技术管理。

3.2 产学研结合,创新技术格局

在这方面我们要做好以下几个方面,首先要做到广播电视技术的产业化建设,以技术联盟为基础,实现广播电视技术在适应新的历史时期技术提升空间建设,真正做到技术的运用于广泛的技术探索,以技术产业带动运用能力,以能力战略的实现提升技术水平,以大力实施标砖推广和建设来拓宽服务领域;其次,要积极地与高校,科研单位进行深入合作,在广播电视技术的革新上要以技术能力牵引市场发展,要以行业的标准来规范科研技术的运用,要以技术能力的提升来完善行业技术战略的形成,以完善的技术管理体系来促进技术战略的实现;还有就是要加大科研力度,不仅要发挥技术优势和能力优势,还要制定比较明确的技术战略目标,及时保证信息化技术条件下的广播电视安全传输。

3.3 创新工作思路,实现技术管理的可持续发展

信息化背景下,高清晰、大屏幕是数字电视发展的重要趋势,目前我国的广播电视技术革新正沿着这个轨道健康发展。我们在建设、健全广播电视技术标准化体系,加快完善业务标准以及其他相关标准制定的前提下,要运用信息化技术,在已有的数字电视配套标准上,根据实际情况,加快技术创新的推进力度,规范推广发展,并且要以科学发展,统筹管理、协调发展的工作思路去完善技术体系的建设。

参考文献

[1] 曹玉东. 数字电视技术的优越性. 华章,2010(13):45-46.

[2] 李建刚. 广播数字化现在进行时. 中国广播电视学刊,2005(1):56-57.

[3] 苏广财. 数字电视发射机技术发展浅析. 广播电视信息,2010(4):33-36.

[4] 李鞍. 数字电视发射机技术发展简析. 西部广播电视,2003(9):34-35.

[5] 蒋晓东,张子洪. 数字电视发射机的技术原理与发展趋势. 科学之友,2011(12):111-112.

第4篇:广播电视的功能范文

关键词 广播电视;维护;特点;对策

中图分类号TN93;TN9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674-6708(2012)77-0021-02

从策划到播出,广播、电视栏目需要经过三道程序:创意策划、制作及播出。一个好的广播电视栏目至关重要的是要有一个良好的创意设计理念,能牢牢的吸引住人们的注意力。没有精良的节目制作,再好的创意也只是空谈,节目的制作是创意实现的根本。最终将制作成的节目播放给广大群众,这样才发挥了广播电视媒体的真正意义与作用。在这其中,广播电视台的运作及技术维护也是我们必须要注意的,这直接决定了广播电视栏目是否可以顺利的播出。

1 各时期的广播电视技术维护工作的特点

在时代的不断发展进步中,随着广播电视技术的发展变化,广播电视技术维护也在不断的改进中,在不同阶段的技术维护工作也有着不一样的特点。

1.1广播电视系统的日益复杂

在传统的广播电视体系中,播放的频道与渠道少,控制系统也比较简单,只有仅有的几个单独独立的播放室。随着社会发展与信息交流量增大,传统的单频道广播电视技术已经不能跟上社会进步的速度,为了满足人们对信息量需求的急速扩张,广播电视播出的频道数量与种类也日益增多,所以出现了相对复杂、多变的播控系统。这种播控系统由系统集成与总控制室相互接合,对播出的节目内容的安排灵活,不仅能够制作大型视频,拥有强大的音频切换矩阵,还附加了同步电机,格式转化器等拥有更多辅助功能的设备。这种播控系统可以将所有的分支系统联系在于其,对负责不同种类与职能的子系统进行灵活的统筹与调度,用来更好的运作广播电视所播出的大宗型活动,更加的高效、方便、快捷。

1.2固体化发射系统的引进

我国的信号覆盖主要技术手段有广播电视的发射、调频以及短波。这些发射体统由于技术方面的限制,有着体型庞大、耗能高、设备老旧、工作效率低以及不方便进行维护维修等缺陷,所以对于广播电视系统的维护工作成为了一个很大的难题。其工作量繁重,而且发生故障风险的几率大,对广播电视传输系统的维护与检测是广播电视节目播出的最终环节也是至关重要的环节,如何有效、全面的解决这种安全隐患受到了各部门的重视。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广播电视引进了固体化设备技术,其具有高效节能低维护的优点,全国各地的电视广播信号发射台都纷纷引进了这一技术。这项技术的引进不但缩小了机房的占地空间,较低了耗能,而且其高技术含量与可靠性也使广播电视的播出给予了很大的支持动力。

1.3电视广播系统向数字化与多功能化的演变

广播电视发展进步的体现之一就是使数字化取代了传统的信号模拟,由信号模拟向数字化的转变是发展的必然趋势。有传统信号广播向数字音频广播(DAB)过度,而电视则过度向高清电视和DVH,综合来讲就是由模拟信号向数字化的过渡与转型。在这个过渡期中,监控系统、播放系统、传输系统等将进行全面的数字现代化建设,而数字化信息处理与传输技术也将进化成为短时高效的数字压缩技术,信息传输技术的发展也使传输信道成为了一个迅速发展的渠道,多通道的信息传输技术随着传输容量的递增、传输内容的扩大,而被广泛应用,在信息数字化的科技发展大趋势带动下,广播电视技术中的图像、传输技术、信息技术等都迅速发展崛起,广播电视的功能越来越多,质量也越来越好。

2 对于在新时代下广播电视技术维护工作的思维与对策研究与讨论

随着新时代人们对信息交流量需求的不断扩大,广大观众受到广播电视媒体的影响也越来越大,无论是娱乐节目、新闻栏目、广告项目都成为了人们在日常生活中所接触新鲜事物的一个重要途径与来源,广播电视媒体的发展对于社会的信息化交流起了巨大的推动作用,社会经济发展的客观需要与观众们对于广播电视的需求,都为广播电视媒体的飞速进步提供了压力、动力、与坚实的基础后盾。所以,新时代社会经济的发展对拥有更多功能的广播电视技术研究与开发具有强大的敦促作用,也使广播电视技术在革新的过程中拥有了大量的市场及驱动因素。知识更新的速度越来越快,为了能适应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的条件,对于新时代广播电视技术的技术维护也不断的产生新的特点和要求。所以制定长远目标、拓宽思路、锻炼新意识、学习新方法进行高效和高质量的技术维护,是满足更大挑战的主要条件。

2.1在广播电视技术的维护方面树立目标

广播电视技术的维护具有一定难度,也需要进行全方位的考虑,从根本目的出发,树立针对性目标。

2.1.1降低设备发生故障的几率,避免大型设备故障

广播电视技术维护工作需要较高的广播电视设备维护水平,使主要的设备可以长期、始终的保持良好做工状态,对设备进行维护保养使其延长使用寿命,由于大型设备的故障对于广播电视的整体运作影响严重,所以维护工作中要尽量避免其发生事故。

2.1.2规范使用保养方法,降低人为失误操作所导致的故障

广播电视维护所遇到的故障诱发原因中,人为的技术操作失误是主要故障发生原因之一。随着广播电视系统设备的不断更新换代,其可靠性越来越高,设备发生的自然故障率也越来越小,而人为造成的故障比例却越来越大,成为了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所以,在对广播电视系统设备进行维护的同时,制定一套正规做法措施是十分必要的,达到减少人为故障的发生。

2.1.3对其他部门进行严格把关,避免非技术类事故的发生

除了技术部门以外的其他部门所造成的故障便是非技术故障,广播媒体需要通过无线电波的传送来达成最终目的,在播出之前,内部的操作运行与检查过程是错综复杂的,所以协调好各部门直接的配合,避免因各部门工作的衔接出现问题而导致故障的发生也是很重要的一个要素。

3结论

新时代的广播电视技术维护工作要跟随时代的发展步伐,要加强对技术维护知识的储备及技术维护的职业技能。吸纳培养高素质人才,制定约束措施并严格执行,培养工作人员的责任意识。对广播电视的技术维护工作时时分析,处处学习,对以前的失误进行分析检讨,对未来可能会发生的故障进行预测,提高职业技能水平,更新技术维护知识,为广播电视的技术维护领域贡献一份力量。

参考文献

[1]尚立业.卫星广播电视技术综述[J].甘肃科技,2010(7).

[2]杜百川.广播电视技术进展[J].广播电视信息(上半月刊),2008(12).

第5篇:广播电视的功能范文

关键词 广播电台 公共危机 社会抚慰 社会组织 社会动员

中图分类号 G220 文献标识码 A

2008年5月12日下午14时28分,汶川大地震突然发生。在地震灾害发生后的最初时刻,由于灾害造成的其他信息获取途径短暂失灵(如因地震造成手机、小灵通无法使用等)、或者因人们无法正常地从其他途径获取信息等情况下(如因躲避灾害无法收看电视、上网等)。广播的快捷性、便利性、权威性和互动性等媒体特质发挥得淋漓尽致,使广大群众第一时间了解到大量关于地震的报道,并通过热线短信等即时互动方式搭建起了信息平台,协助政府将恐慌的社会情绪有效缓解,正确引导了舆论。在余震不断的日日夜夜里。成都人民广播电台(以下简称“成都电台”)“我们在一起”这个因突发自然灾害而诞生的并机播出的特别节目,与灾区人民、救援一线和帐篷里的人们度过了许许多多不眠之夜。成都电台与其他所有媒体一道抚慰了成都、感动了成都、沟通了灾情、寻访了亲人、动员了社会力量救助灾区……。在这个共赴时艰应对危机的过程中,广播电台也由一个常规的新闻传播载体,演变成为一个具有社会抚慰、社会组织与社会动员功能的传媒力量。

本文以地震灾害发生后的时间为基本线索(截止5月25日),粗略勾勒出成都电台在这期间所发挥的社会抚慰、社会组织、社会动员这三大特殊作用,并从今后维护公共安全的角度简要提出了一些思考。

一、公共危机发生时,需要一个能第一时间安抚人心、维护稳定的大众传播媒体

广播应对危机的快捷性以及随时随地收听的便利性,成为此次成都地区对抗灾害最有效的信息应急手段,成为一个最好的“心理医生”,有效抚慰了社会大众“恐慌”的内心。

1 灾害突然发生,当其他的信息渠道失效或无法利用的情况下,成都电台第一时间沟通了大众并了地震的确切消息。感动了成都,抚慰了成都。5月12日14:28分地震发生的瞬间,各大运营商的通讯服务网络瞬时中断,成都数百万人顿时成了一个个“信息孤岛”。“所有的通讯中断,这才发现平时最火的第四媒体――手机,脆弱得不堪一击……,第一反应就是需要我们媒体人的时候到了。”14:55分,也就是地震发生后第27分钟。成都电台交通广播(FN91.4)主持人孙静在直播间发出了成都媒体第一声关于地震的消息播报:“各位朋友下午好,这里是成都人民广播电台交通广播FN91.4频率,我是孙静,现在你听到我说话的口气,肯定现在我们心里的感觉是一样的,虽然现在我们没有见面。但刚才那一刻,让我们感觉到了生活在这个世界是多么美好……。还好让我喘口气,我是一路上跑上来的,你们都还好吗?告诉我你们在哪里?……刚才大家都吓着了吧。我也感到了摇晃,我想告诉大家的是,请千万不要害怕,更不要慌张……”。播报后,恐慌迷惘的社会情绪得以有效缓解。一位听众通过座机打进热线对孙静说:“孙静你是好样的,今天你感动了成都,你也要保重!”

2 成都电台迅速连线政府、市民与灾区,构制了一个无形的信息网,让市民及时了解了全局,稳定了人心,维护了社会稳定。地震发生后的第一时间,成都电台记者迅速分赴市政府、地震局、应急办、医院等单位和都江堰重灾区,以电话连线方式率先发回多个报道。15时18分21秒。成都电台记者从市区盐市口发回现场连线报道,介绍所处位置地震发生时的具体情况和市民感受;15时18分和16时44分,记者从市道路交通指挥中心发回现场录音报道,介绍市区各主要路段交通状况以及各高速路口、机场情况;16时20分50秒。记者从成都市九医院发回现场录音报道,介绍地震时大楼摇晃情况及采访市民感受;17:49分,成都电台记者从成都市人民政府办公厅连线成都电台。介绍市政府主要领导在紧急研究部署抗震救灾工作;17:58分、18:07分、19:48分,成都电台记者从四川省地震局抗震救灾指挥部发回连线报道,介绍省地震局抗震救灾指挥部的关于地震的新闻会情况以及权威信息;18:19分。成都电台记者从成都市应急指挥中心连线成都电台记者。介绍市长葛红林在市应急指挥中心指挥抗震救灾指导抗灾工作。成都消防队公安、消防干警前往灾区参加抗震救灾工作。据统计,成都电台5.12―5.21期间累计播出各类消息40000余条,播出新闻稿件400多篇,连线和自采稿件报道约4800条。“成都市委宣传部日前赞扬,这次成都电台及时准确公开信息,消除公众恐慌。维护社会稳定。”

二、公共危机发生时,需要一个能及时传递政府声音的大众传播媒体,应对危机发生后的各种自然的或A为的“次生灾害”

广播作为政府权威信息的平台,及时传播了政府的声音,沟通了灾害危机中的政府与大众,与其它公共媒体一道。构筑起对抗灾害与谣言的“心理防线”。养兵千日,用兵一时。地震灾害发生后,广播电台不仅第一时间安抚了大众,且作为政府权威的信息平台,有效构筑起对抗灾害与谣言的“心理防线”。

政府是民众的主心骨,广播对政府声音的及时传递,增强了民众对抗自然灾害的信心与勇气。5月12日下午。成都电台分别于16:56分、17:03分、17:07分、17:28分、17:37分、18:17分、18:35分、18:52分共八次率先通过4个并机频率滚动播出成都市政府一号公告(其后成都电台均在第一时间播报了政府的第二、三、四……号公告)。成都市政府的公告对于广大成都市民而言,起到了非常重要的镇静作用。不仅让广大市场安心,而且还从心理上应对灾害找到了心理依靠。值得一提的是,14日,成都电台在都江堰重灾区断电断水及通讯中断情况下,应都江堰抗震救灾指挥部紧急请求,率先播报了《都江堰市委市政府告都江堰广大市民一号通告》,对稳定重灾区公众恐慌情绪,配合政府抢险救灾工作的顺利进行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自然灾害并不可怕,比灾害更可怕的是谣言。5月14日上午。社会上谣传都江堰化工厂泄漏、紫坪铺水库险情,成都出现生活物资抢购风潮。上午10:35分。成都电台记者从市抗震救灾指挥部发回连线报道,市人民政府防汛指挥部办公室主任介绍紫坪埔大坝情况,同时告诉大家,紫坪埔大坝坝体安全,不会给成都造成危险;11:30分,成都电台播发了都江堰抗震救灾指挥部宣传提供的关于有传言“化工厂泄漏、叠溪海子和紫坪埔险情”的紧急辟谣通告。滚动播报后,成都社会情绪逐步稳定。

以上事例证明,当灾难来临时,真正能做到无孔不入、无处不在的只有广播媒体。其便利性是其它媒体很难比拟的。由于播报及时、信息来源可靠。因此在震情初期起到了

迅速缓解社会情绪的重要作用。之后的播报更让公众全面同步地了解到最新灾情发展和政府举措,很好起到了稳定人心、辟除谣言、引导舆论、帮扶群众的作用。

三、公共危机发生时,需要一个直接、方便、易得的整合信息平台

广播作为“桥接”各种通讯及技术手段的公共互动信息通道。沟通、组织和发动社会各方力量。形成了一股强大的合力对抗地震灾害。手机、小灵通、固定电话与短信这些现代通讯手段,一旦与广播电台的迅速、直接和便利结合起来,可以形成一股强大的合力对抗地震灾害。5月12日下午,成都电台抗震救灾特别节目《我们在一起》开播后,电台热线和短信蜂拥而入,广大市民的寻亲热线、报平安短信、志愿者报名电话等源源不断,迅速汇集成了一个海量的市民信息互动、救灾物资供需平台。

1 成都电台在特殊情况下,成为了民众之间沟通的快捷平台,起到了“心连心”的作用。5月12日下午15:20分,红星路机关幼儿园来电:“请各位家长放心,我们已将所有孩子转移到操场上,老师就在旁边,他们都很安全。”自这个热线开始,各种电话和短信蜂拥而来,如“温江一切都好”、“新都没有问题”、“都江堰情况比较糟糕”等等。由于当时通讯中断,节目热线和短信成了市民沟通亲情的信息平台。从12日至21日,仅短信就有六万多条。成都电台通过有序组织播出和信息及时反馈,充分体现广播互动交流的特性,为稳定民心、搭建空中爱心交流平台起到了积极作用,同时有效协助了政府抗震救灾工作的开展。

2 成都电台成为沟通民众力量救灾的“临时调度与救援平台”。实例1:12日晚22:00电台应市交委请求,播出了“向社会征集150辆大客车、200辆大货车用于救灾,在茶店子、金沙、北湖车站集结”的信息,不到半个小时,市交委反馈电台:车辆征集数已满足需要;凌晨1:00电台又应市交委要求播出了“需要大量出租车集结运送都江堰伤员”信息,播出后10多分钟后。去都江堰高速公路人口即被大批出租车堵死。由于当时交警尚未接到放行通知,因此有司机将此情况通过热线反映,电台立即反馈给相关部门。很快成灌高速开始免费通行。及时打开了救援通道。实例2:13日凌晨1:00,市建委在电台:“征集社会挖掘机、破碎机、千斤顶、重型吊车用于救灾”,10多分钟后,所需车辆数即告征集完毕,不需要再播出,但当时仍有车辆源源不断开来。甚至包括金堂等地车辆都开了过来。另外,市妇联、市红十字会也多次通过电台节目向社会征集志愿者和车辆,均在播出后很短时间即完成征集。实例3:新都瓜农李海波来电。“我有30亩蔬菜基地,每天出产3000斤黄瓜和番茄,望能提供给灾区。”电台播出后,志愿者组织了近万斤蔬菜送往灾区;实例4:一位货车司机在江油至成都的路边上发现一个孕妇处于困境后致电电台。春熙路商会刘先生听到节目后立即联系救援,请求江油熟人进行搜寻,结果顺利找到受困孕妇并送入医院。

3 成都电台成为沟通灾区物资需求与组织救灾物资的“供求信息平台”。实例1:彭州、阿坝、广元、绵竹等各地政府在抗震救灾期间均打方电台热线,告知当地灾区所需的救灾物资种类、数量等信息、消息播出后,源源不断的物资供应者,如九鼎药房,永乐电器、国美集团、置信集团等等迅速和电系,提供了十几万到数百万不等的急需物资送给相应受灾地区。截止到5月25日,已经发送24车次,运送救灾物资20余吨。实例2:地震发生后,民间驾车去灾区的志愿者越来越多,随着路况咨询热线和短信量急剧上升,以即时路况信息为老本行的交通广播台敏锐意识到这已在一定程度上干扰了政府救灾行动。成都电台记者在了解清楚道路交通应急管制通告以及路况现状后,15日17时02分开始滚动播报市公安局关于道路交通紧急管制的公告,有力配合了政府抗震救灾工作的统一行动。

4 成都电台在车站、公园、社区等设立的广播落地点,有效发挥了“社区效应”,用广播的“链条”整合了社会大众。地震发生后,成都电台近两年来在成都市区多个公共场所建设的广播落地点发挥了意想不到的重要作用。这些落地点覆盖了车站、公园、社区多个人流量集中、聚集度高的区域。震后,合作方纷纷向电台反馈了各类情况。如公交集团站务分公司反映:地震发生后,五桂桥、金沙、茶店子等场站的候车乘客和司乘人员高度关注广播,许多乘客静立倾听,还不断要求提高播放音量,并久久不愿散去。由于广播的存在,人流很大的候车区域没有造成恐慌和拥挤,分公司经理对成都电台的广播落地举措给予了高度评价;浣花溪公园管理处反映:地震发生后,公园内的电台广播吸引了10多万人伫足倾听,余震期间,园内夜间平均留宿的5―6万群众几乎通宵收听广播,随时关注最新播报信息。

以上事例充分说明,在公共危机时刻,广播可在第一时间及时打开广大公众信息接收渠道,并可以其快捷权威的信息迅速起到稳定人心、引导舆论的作用,同时还以高度的互动性起到供需互通、组织救援的作用,在政府应急机制中是不可缺少的关键组成部分。

四、重要启示:未来“危机应对”与“传播安全”的战略思考

通过对成都电台在地震灾害发生后所发挥的特殊作用的研究,启发我们必须重视今后应对突发危机事件的传播安全问题。危机发生后,问题的重点不是危机应对时要不要传播的问题,而是我们是否有绝对可靠的传播系统问题。

1 应对危机的信息传播系统“技术安全性”如何?是否可以应对重大的自然、社会与战争等危机?成为永不消失的电波?

此次地震灾害中,在其他通讯手段失灵或不可得的情况下。广播因技术可靠没有因为地震而瘫痪,以其信息的快捷性、收听的便利性和及时互动的简便性,显示出在对抗灾害等突发危机发生时的强大优势。由此,我们不得不深思:当突发的公共危机发生时,一个技术上不会瘫痪、及时传播且方便获得信息的渠道是多么的重要。为此,我们不仅要从和平环境的常态角度思考大众传播媒体技术先进性的发展问题,更要有一个应对突发危机事件的视角去考虑传媒技术稳定性的问题。

2 应对危机的信息传播系统的“心理安全性”如何?是否能处变不惊,沉着应对危机事件,有效沟通、组织与动员社会各方的力量。

成都电台此次能在第一时间感动成都安抚人心,迅速传递政府声音,及时沟通各方力量,这是与有一个响应政府、处变不惊、训练有素的领导管理体系与记者队伍密不可分的。由此,我们已经看到:在技术安全性的前提下,一个能与政府随时随地保持一致的、具有良好心理素质的传播系统更为重要。

3 未雨绸缪,常抓不懈,构建一个坚强的“应对危机”的社会公共“传播安全”系统。

总之,我们认为:只有未雨绸缪,常抓不懈,才能构建一个坚强的“应对危机”的社会公共“传播安全”系统。这个“传播安全”系统应具备以下一些特质。

*可靠性。无论发生何种自然的或社会的危机事件,技术上有保障,队伍上心理素质好,能够有效配合政府安定人心,维护稳定。

*公共性。能够在第一时间,在最恶劣的条件下,最大限度覆盖全社会人口,能真正把有效信息传递到大众。

*易得性。大众能在任何最恶劣的情况下,随时随地就近获得该媒体提供的权威、准确的和及时的信息。

*权威性。该系统的信息具有权威性,能对抗任何渠道传播的谣言,最大限度取信于民。

第6篇:广播电视的功能范文

随着科技化社会的进步,广播电视数字化程度也得到了飞速发展,人们对电视质量、节目效果、数据接收等方面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传统技术已不能满足人民的精神文化需要,这对广播电视行业的发展提出了新的要求。因此本文就数字技术在广播电视学科中的应用与改造进行了深入探讨。

【关键词】广播电视 数字化 技术改造

广播电视作为普及范围最广、速度最快、采用图文音并茂的方式最容易被大众所掌握接受,也是大众最喜爱的信息载体,只有在广播电视中不断提高数字化,提高广播电视质量,才能满足人民群众的多样化、个性化需求,满足人民群众对信息的使用度,提高群众的精神文化享受感,为家庭、城市、社会的信息化做出贡献,发挥其应有的责任。

1 广播电视行业现状

1.1 广播电视行业目前现状

在社会经济高速发展的今天,广播电视行业虽然已经努力在转型产业结构,提供技术水平,但依然面临着国内外许多危机。由于网络电视、平板电脑的出现,很多人愿意以更舒适的状态用视频网络客户端选择自己喜欢的节目,再加上机顶盒收费,让更多人愿意观看网络免费资源,年轻人为了达到自己满意度,可以在网上随意搜索下载,不受电视频道、播放时间制约,这就导致我国电视开机率频繁降低,据数据统计2014年我国电视开机率仅达到30%。除此之外,电视节目收视率也令人担忧,春晚是传统中国年每家每户必看的节目之一,然而在网络时代的影响下,春晚的收视率频繁下降,在5年的统计中仅在2016年央视春晚多屏直播收视率达30.98%,略超过2015年央视春晚收视数据多屏收视率达29.60%。主要原因为各电视台都推行网络春晚、视频直播等内容,严重影响了电视的收视率,这对于很多人来说,网络直播更能满足消费者需求,电视机因其体积的限制,使得全家人围坐电视旁忙碌,而有了网络电视、平板电脑后,观众可以随时随地观看,这与年轻人个性更为适宜。

1.2 广播电视数字化发展优势分析

2007年2月,国家广电总局根据《我国有线电视向数字化过渡时间表》的要求了相关规范性文件,要求2008年各省、市基本完成有线电视的整体数字化转换,2010年基本完成县级城市有线电视的数字化转换,2015年完成全国有线电视的整体数字化转换,关闭模拟电视信号。S着电视数字化节奏的加快,数字电视也开始向用户推广,电视节目正在由表情向高清转变,这将成为我国数字化电视历史的转折点,同时也是广播电视发展的必然趋势,已经进入一个全新的数字化时代。

2 广播电视数字化前景

与传统电视相比,数字化电视在不断发展进步中,不仅限于为客户提供信息、节目,在不久的将来,还会为观众提供更多的文娱服务、教学指导、商业信息等内容。除了目前的公共节目、影视作品外,还有更专业的广播电视节目,表现为数字电视之间的交互功能,利用网络传播,以家用电视为载体,集互联网、多媒体、通讯为一体的传播技术。电视传统意义上是以电视频道为数字分类,采用单向传播,用户作为接受方只有换台选择的权利,但是针对播放内容和时间没有任何的选择余地,而在数字化发展过程中,用户可以主动选择喜爱的内容,选择播放时间。这种交互式数字电视改变了用户所处的角色,真正变成家庭电视机的主人,这正与观众的个性化相联系。在未来数字电视主要包括以下2个互动功能:

2.1 视频点播

视频点播(VOD)是可对视频节目内容提前预约,自由选择所需播放的节目,并根据不同的功能分为三种客户端系统:

2.1.1 准点播电视(NVOD)

是指节目视频按一定的时间间隔,重复性滚动,比如将最近热播电影以图文列表式方式在屏幕上重复滚动,用户看到自己喜欢的内容时可以进行点播,同时精彩片段可以反复收看,可以快进提前观看电视结局。

2.1.2 真点播电视(TVOD)

用户可以拥有自己的一套节目台,可以随时对电视节目进行反馈,并可收藏所喜爱还未来得及观看的节目,这样在下次观看时不需要再重新查找,做到随意控制,即点即放。

2.1.3 交互式点播电视(IVOD)

是指电视网络根据用户的点播指令,向用户提供单独的信息资源,并对这些资源进行整合推荐相同口味的信息。

2.2 多功能使用

互动电视数字化功能远远不止这些,在信息化大数据时代高速发展的今天,电脑、电视、手机、平板的界限越来越模糊。用户可以根据数字电视发送邮件,分享视频信息,拨打电视电话,甚至可以将电视屏幕当做电脑使用,随意录入文字、网页浏览、远程教学、股票交易等内容。这样电视的使用功能得到了极大的提高,不再仅仅是电视节目的播放,更可以做到像手机、电脑看齐,进而提高用户体验感,同时也提高了家庭电视的使用效率。

3 推进广播电视数字化技术改造的主要对策

3.1 推进广播电视数字化技术改造,必须坚持统统一规划,推荐改革方针

当前正是广播电视行业转型的关键时期,虽然已完成了数字化转型的初级阶段,但依然还需要各省市广电总局的大力配合,按照“统一领导、统一规划、统一管理、统一标准、积极推进、分步实施”的方针政策,加强管理,保证信息安全,全面调动各方面的积极作用。做到加快电视数字化传输平台建设,大力推进免费机顶盒按照调试使用,帮助广大农村解决看电视难题、听广播难题,打开农村与外界的传播媒介,积极扩展多功能服务,新增电视服务功能,满足人民日益提高的电视需求,完善生活信息、电子服务等信息的推进,促进广电行业与人民生活、社会经济、家庭关系的紧密结合。

3.2 推进广播电视数字化技术改造,必须以信息化为目标,以服务为根本

在广播电视数字化技术改造中,要时刻以信息化为目标,以服务为根本,建立城市农村一体化,现代家庭社会一体化,使数字电视成为政府工作与人民群众的新桥梁与纽带,成为家庭对社会期盼远景的新平台。改变传统的电视节目功能,改变付费电视的印象观念,让观众认识到数字化发展为广大人民带来更多的服务。数字化技术改造首先要取消机顶盒收费,做到资源免费贡献,其次要增加信息服务内容,通过电视媒介让家庭了解更多除新闻、影像资料外的其他信息,最后需要增加公共服务项目,让观众利用电视享受到多重服务,提高电视利用率,为观众带来更多的享受体验感。

参考文献

[1]徐俊.浅述数字音频及其嵌入技术在广播电视工程的应用[J].技术与应用,2013(12).

[2]牛天一.浅谈广播电视中的网络技术的优化与应用[J].科技创业家,2012(11).

[3]宫茂庭.数字化在广播电视技术中的应用分析[J].数字技术与应用,2014(10).

第7篇:广播电视的功能范文

关键词:广播电视技术;维修工作;特点;策略`

广播电视作为一项相对成熟的传媒技术,其重要性影响人们的生活和工作,在这个庞大的系统中,保证其运行的顺畅并切实的降低其故障率将是一项十分有意义的事情,为此在讨论起技术的维护工作上,我们有将从多大方面进行剖析,借此提升广播电视技术的维护水准。

一、广播电视技术维修工作的特点分析

1.1日益复杂的传输和控制系统

时代的进步,带给各行各业新的奇迹。伴着科技的高速发展,广播电视技术的发展也日益成熟,同样,在这越来越智能化的电子系统中,复杂化也是一个不可忽视的趋势。广播电视技术中对于传输系统和控制系统来讲,复杂程度教高。在分析广播电视技术维修工作上,首先需要加以讨论的便是这个方面。现阶段应用于广播电视控制系统中,常常是运用综合性控制,即是单频道与总控制室系统相结合的一种新式控制系统,其不仅能够有同步机、制式转换器等设备的相关功能,同时还能够满足现代人对于视频和音频等的需要,并实现其转换功能,诸如此类的进步中,能够充分满足现代人对于电视观看中对于大型综合类节目等的需求。然而,在如此庞大的系统下,是十分复杂的电子机械机构所组成的,当每一个部件出现问题时都将会给系统带来相应故障的时候,也必将使得整套系统在维修、维护等工作更加复杂化。

1.2广播电视播出内容的增加

随着时代的进步,人们的生活质量得到了显著的提升,在物质等生活因素有了一定满足之后,人们会在精神上有更高的追求。广播电视,作为一项传统的传媒途径,其经历了相对于网络等传媒手段更长的时间,在新的时代下依旧为大众所认可的,不仅仅是其具有自身独到的传媒模式,更是因为其能够与时俱进的为大众提供足够的文化内容。新时期之下,广播电视也由于人们的需求调整了其播出的内容分量。而从内容上讲,广播电视可以从两个方面来看,一个是播出频率,另一个是播出时间。相较于过去而言,现代的广播电视不论是综艺节目还是电视剧,在播出频率和时间上都有了大幅度的增加。面对内容广度和宽度的增加,广播电视在维修上所呈现的难度同时也将加大,甚至于有些二十四小时滚动播出的广播电视,在维系工作上需要下的功夫也就更

多了。

1.3传输系统容量大幅度增加

每个行业的发展都离不开相关细节上的提升,作为广播电视来讲同样如此。在广播电视的发展前期,其大部分是采用模拟大微波干线作为主要传输形式,想同轴光缆,还有电话专线等,诸如此类的传统出书技术,一般是以点对点的传播模式进行传播的,为此在这样的传输系统中,其容量必然不会很大。在时代的发展趋势下,显然这样的模式已经满足不了越来越大的需求量,为此在现代的广播电视传输系统中,强调并增大的其容量幅度,使得传输系统所工作和服务的宽度能够切实的为人们所肯定。对于传输系统而言,覆盖程度直接决定了传播的范围以及市场占有率。而在这样的情况之下,作为广播电视的维修工作同样也面临着在工作量上的强度增加,像中央电视台中的节目,在过去只能覆盖到几个主要城市,而现如今已能够传达到相应的偏远地区中。

二、广播电视技术维护工作策略

2.1增进对设备的了解

面对日益复杂的设备,在广播电视技术的维护工作中,首先应该做到的是对设备的更多了解。广播电视的设备需要有专业人员对其进行定期或不定期的检查,在这一过程中,要求相关维护人员能够做到对设备中涉及到的相关基本原理有很深刻的认识,并能够对出现问题的设备进行专业分析,确定问题的方向,并切实的把问题发生的机械部位、大致位置或是具体零部件确定出来,如电子管等,而在面对更为复杂的情况,如采用集成电路所设计的线路系统时,将要求维护人员有更高的专业素养,在这样的情形之下,维护工作也将要求维护人员能够在日常的工作中不断积累经验,并能够及时的为自身补充必要知识,从相关设备的工作原理作为出发点,加强对不相关仪表和仪器等的辅助作用,最终使得广播电视的正常播放更加有保证。

2.2做好相关反馈工作

关于广播电视的维护工作,做好相关的设备日常反馈工作是尤为重要的。做好设备的日常反馈工作,首先必须在专业人员的日常工作中掌握相关设备资料,如设备的出厂验收报告和技术维护资料等,并做好必要登记;其次,在这样的基础上,必须由相关专业维护人员做好设备的档案登记,这样,才能够为后续的相关工作做好铺垫;第三,在日常的工作中,如何广播电视设备出现了故障,在检查出现问题的小细节之后,专业人员需及时的为其他相关问题进行相应的检查,并切实的保障相同的问题出现的概率有所下降。在这一系列过程中,维护人员需要同时需要及时的将问题反馈给上级,在反馈问题中,维护人员需要客观评定问题的性质,在不同问题间做对比,并做好内容和技术等方面的相关登记,这样的反馈将使得广播电视技术维护工作存在有机的自生长上升高度上,有利于广播电视的一系列运作。

2.3适时进行维护工作的执行

广播电视设备的复杂性,使得维护工作的繁琐程度也相较于其他系统要大。作为广播电视设备的维护工作,适时的进行维护工作将有助于防范设备出现较大的事故。在维护工作执行的频率中,相关管理系统应该做好明文规定,并切实的落实的日常工作中进行执行。在专业人员的共同配合之下,严格要求维护工作的执行,提升对于维护人员对于相关工作的正确认识,让其能够高度重视。最终让广播电视技术维护工作得到高效的执行。

三、结语

在现代化建设中,广播电视作为一项成熟的传媒,已然成为人们生活和工作中不可或缺的社会资源。如何通过对其维护工作的特点有新的认识,并通过探索期其维护工作的相关策略,将为下来我们要不断前进的方向。希望能够通过本文的简要分析,为广播电视的维护工作带来新的思考方向。

参考文献:

第8篇:广播电视的功能范文

1保证广播电视安全播出的实际意义

1.1保证广播电视的正常播放

对于整个电视广播系统来说,能够保证广播电视安全播出是保证广播电视播放功能性作用中重要的一项。通过相关安全播出措施的实施,一是加强了广播系统基础管理工作的监督与考察,从行政层面保障广播系统的正常运行;二是强化了对广播设备及系统的维护和管理,从设备与技术层面保障广播系统的正常运行。

1.2能够保障正确引导社会舆论的方向

电视广播具有十分广泛的覆盖面,其播出的节目内容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对社会舆论造成影响。通过保障广播电视的安全播出,能够有效避免广播电视信号在播出过程中受到外来因素干扰甚至被恶意篡改,保证电视广播系统正常、有效地传播有利于社会健康的节目信息,为电视广播系统正确引导社会舆论方向提供重要保障。

1.3促进广播事业中检测技术的进步

广播电视安全播放是通过广播系统检测设备及检测技术实现的。反过来说,想要实现广播电视的安全播放,就需要相关检测设备以及检测技术不断地创新与发展,只有这样才能跟得上广播电视安全播放的发展需求。这样就在主观上刺激了广播事业中检测技术的不断进步。与此同时,安全播放的具体要求还在一定程度上对检测技术的发展起到了规范和指引作用,使检测技术的发展更具目的性与方向性,有利于行业的健康发展。

2有关安全播放在电视广播中的特点

2.1直播节目过失无法挽回

从目前电视广播事业的发展趋势来看,为了增加节目内容的真实性与影响力,越来越多的访谈类节目、新闻报道、体育赛事等电视节目采用了现场直播的形式,在录制的同时观众就在终端面前观看,若此时出现安全播放事故,势必造成信号中断、画质降低、内容干扰等问题。由于直播节目的即时性,这些状况会同步反应在观众面前,基本上不存在挽回的可能性。

2.2事件影响广泛

基于电视广播影响的广泛性,即使很小的安全播放事故也会被扩大化。一个看似很小的问题若经过播出,可能会影响一个地区,甚至更为广泛的范围。与此同时,广播电视的节目是直观的视觉与听觉接受,使得安全播出事故造成的效果呈现非常直观的影响。另外若不法分子对事件影响加以利用,以此为借口煽动负面言论,则可能造成更加恶劣的社会影响。

2.3环节复杂,触发因素众多

首先,电视节目从播出到观看需要经过播出设备、转接设备以及接受设备等一系列的信号传输环节,涉及到的专业设备以及相关操作人员繁多。其次,很多电视节目需要经过多单位转播,在信号连接、格式转化等过程中需要进行的操作十分复杂。再者,目前电视广播大都采取有线传输,其传输线路铺设的环境复杂多变,同时还要受到线路老化以及气温变化等环境因素的影响。由此可见,影响和危害安全播放的因素众多,只要一个环节出现纰漏,就会威胁广播电视的安全播出。

3保证广播电视安全播出的方法与措施

3.1建立健全安全播出的保证体系

在电视广播系统下建立与健全有效的安全播出保证体系,对于做好广播电视的安全播出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首先,要在日常管理中建立安全播放管理体制,明确安全播放相关的管理制度,明确及规范各个部门的安全播放操作规程,同时设立相关的检查与监督机构,以保证相关规定及规程的贯彻实施。

其次,建立安全播放事故应急体系。针对当地电视广播设备性能、技术特点以及环境影响因素,对于可能发生的安全播放事件进行评估与整理,以精确、快速、有效为指导方针,制定出具有针对性的应急处理方案,并定期进行实况演练,及时发现方案中的不足与疏漏,并进行改善,确保在事故发生时能及时快速地进行处理。

然后,组织和建立广泛的安全播放信息反馈系统。通过对本地电视广播系统的摸底调查,搜集当地有关安全播放的反馈信息,及时评估安全播放风险及隐患,并将这些信息进行整理与反馈,为安全播放工作的改进提供信息支持。同时通过地区间同行业的信息交流,收集与总结各地区进行安全播放工作的经验和教训,逐步完善本地安全播放保障体系。

3.2提高广播团队的人员素质

首先,要努力提高一线设备操作人员的整体技术水平,通过技术培训等手段确保其对所处岗位操作的熟练程度,并制定相应的专业化操作规程,尽可能地避免人为的操作失误所带来的安全播放风险。

其次,加强团队后备人员的培养,由于广电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越来越多的新型设备与技术投入到电视广播行业中来,因此应注重后备人员对于新技术、新设备的了解与使用,确保团队成员的职业技能和素质能够跟得上技术发展要求。

最后,还要注意加强在业人员的再教育与深造培养,同时加强日常设备操作熟练程度及相关知识检查与考核,保证人员的整体素质。

3.3注重广播设备的日常维护与更新换代

作为电视广播系统的基础构架,其设备的管理与维护是保障安全播放工作的重中之重。作为电视广播系统的管理部门,应当制定明确的广电设备使用计划,建立相关设备使用年限档案并定期核查,规避老旧及淘汰设备依旧在播放系统使用,减少设备老旧造成的安全播放风险。同时加大广电设备日常维护方面的人力与财力投入,防患于未然,确保电视信号在播放、传输阶段相关设备的正常运行,减少因设备故障造成的安全播放风险。

3.4合理运用新型技术

适当地运用新的技术与设备能够提高安全播放的工作效率,增加检测故障的准确率,同时,采用新型的电视广播技术与设备还能够减少与避免老旧方式所带来的种种弊端。因此采用新型技术与设备是促进广播电视安全播放的有效方法之一。

新型技术与设备的采用并不是盲目的,在引入新型技术与设备之前,首先要进行系统与广泛地论证,确保其使用能够给电视广播系统带来良好的效应,以此为原则作为新型技术或新型设备引入的前提。其次在正式投入使用前要保证相关技术资料及操作人员能够配备到位,只有这样才能保证新型技术与设备能够及时正常地发挥应有的功能与效用。最后要提前建立相对应的后续维护与保障措施,并确保在新型技术及设备在投入使用后该保障系统能够立马运转,以免因技术力量不足或硬件维护与更换困难而产生不必要的麻烦。

第9篇:广播电视的功能范文

【关键词】网络电视;广播电视;发展趋势

网络电视作为一个新生产物,还有许多人并不知道它的含义,仅仅望文生义地认为网络电视就是在网上看电视。所谓网络电视,称为宽带网络数字电视,又称IPTV(Internet Protocol TV/Interactive Personal TV),即交互式网络电视,是一种利用宽带互联网、多媒体等多种技术于一体,向家庭用户提供包括数字电视在内的多种交互式服务的崭新技术。现在的网络电视主要有两种实现方式:第一是以计算机为载体,通过在计算机下载相应的应用程序如pplive、youku、PPS、网易视频、腾讯视频等可以在线观看各种类型的视频节目;第二是以家庭的普通电视加配网络机顶盒(Network set-topboxes)的形式来实现的,但是高科技的发展也催生了专门的网络电视平台,三星、Sony、TCL,创维,海尔等各大厂家都纷纷推出了自己的品牌网络电视。

1.网络电视的发展趋势分析

1.1 网络电视的优势分析

网络电视作为新媒体的代表,它有着自己独特的优点和传统的广播电视不能相比的优势。

1)电视节目播出时间的自由选择。传统的广播电视节目一旦错过就只能期待重播,但是网络电视就具有电视节目播出时间自由选择的优点,方便观众对工作时间和娱乐时间的自由安排。

2)非常强的互动性。观众在观看网络电视节目的同时可以把自己的想法发表在网络上,虽然现在发表意见大都通过留言的形式,方式比较单一,但是这也是传统的广播电视没有办法比拟的。互动性可以增进观众对电视节目的参与意识。

3)强大的检索功能。与传统的广播电视相比,观众从被动的节目接受者变成了电视节目的选择者。网络电视的用户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和实际需要,通过关键词来检索电视节目,相比以前的传统遥控器换台来说,给予了广大网络电视用户极大的方便。

4)海量的电视信息。网络上有海量的电视节目信息,有品种繁多的节目类型供用户选择。网络的电视的节目是通过硬盘来实现存储的,可以大量存储而且不会出现信号失真的问题。最为重要的是,网络的资源共享性让网络电视受益匪浅,全球各个时期的电视节目都可以实现在线观看。

1.2 网络电视的发展趋势

在总体上来说前途是十分光明的,然而道路是曲折的。

1)网络电视的发展前途十分光明的。第一,中国的网络化还处在高速发展的阶段,有很大的潜力尚待开发。无线网络的建设又为网络电视的发展提供一条新的途径。现在中国有拥有世界最为庞大的网民数量,由此看来,网络电视面临的最大问题市场问题已经被解决了,不仅如此,还有巨大的市场潜力。第二,技术上也比较成熟。

目前,中国的有线网络建设已经成熟,无线网络的建设正在高速发展的阶段,各种网络电视的终端设备已经形成了规模化的商品化,由此看出,网络电视发展的已经没有了技术瓶颈。

综合分析看来,网络电视拥有了广大的市场和成熟的技术支持,它的发展前途十分光明的。

2)网络电视的发展道路是曲折的。网络电视作为新生事物,它的发展还要面临着一些现实的问题。第一,有关网络电视的产业链条还不完善,针对这种情况,有关的政府部门要抓紧时间订立相关的政策法规,把网络电视的管理规范起来,使其沿着健康的轨道发展。第二,广电行业和电信行业要打破传统的行业壁垒,使两者的业务融合起来,网络电视在这个时候应该发挥出构架广电行业和电信行业桥梁的作用。第三,节目的丰富化要得到重视,虽然我国的网络电视发展的历史比较短,成功的经验不多,但是从国外的经营商成功开发网络电视的经验来看,保证电视节目的丰富性以及电视节目来源的多样性是十分重要的,网络电视要想在激烈的市场竞争当中生存就必须保证以上两点,这也是网络电视的特点和优点。此外,网络电视具有非常强的互动性,要利用现在技术上的优势,制作真正意义上的互动类节目,以吸引更多的观众。第四,注意与数字化电视的差异化竞争。与现在各个网络运行商大力推进网络电视的发展形成对比的是,目前的广电部门也在升级着传统的广播电视――全力扶持数字化电视的发展。因此,网络电视要对自己的定位进行正确的分析,与数字化电视形成差异化竞争的局面。数字化电视的优点是信号的抗干扰能力非常强、音频效果好、画面清晰;网络电视的优点是个性定制功能和互动功能。网络电视既可以支持直播电视、视频点播和节目时移,还能够提供可视电话、网页浏览、在线游戏、网络交易等各种增值业务。因此推广网络电视必须正确定位,大力推广它的实时点播、时移回看与强大的互动功能,与数字电视形成差异化竞争。

2.广播电视的发展趋势分析

随着无线通信技术的完善和卫星通信技术的发展成熟,广播电视曾经是广大受众的不二选择。但是网络的横空出世,一时间让传统的媒体支柱广播电视有点无所适从,但是在随后的自我调整过程中,广播电视的发展呈现着新的趋向。

第一,数字化技术应用让广播电视的获得了进一步的发展空间,数字化电视的信号的抗干扰能力非常强、音频效果好、画面清晰等优点基本上满足了当代观众的视觉和听觉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