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实验室管理问题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1高职院校实验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分析
1.1实验室人才队伍的整体素质有待进一步提高
实验室人才是高职院校人才队伍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高职院校实验室的整体管理水平取决于实验室人员的素质和水平。随着我国各方面的迅猛发展,各领域的竞争愈发激烈,各高职院校的竞争也愈发白热化,而高职院校竞争的核心是有关人才的竞争。因此,各高职院校对于人才的任用都愈发重视。现阶段,有关实验室的管理人才主要以年轻人员为主,虽然具有较大朝气,但存在整体经验不足、能力欠缺、工作态度容易出现不端正的现状,这些问题对于高职院校的实验室管理状况产生了不利的影响。
1.2仪器设备使用不合理
从我国目前的高职实验室使用情况来看,实验室仪器和设备的使用率很高。通过对目前实验室的使用情况分析发现,很多仪器和设备的使用情况并不合理,容易出现仪器损坏的问题。从整体上来说,这主要是由于实验室管理人员对于使用者的管理力度不够所导致的。对于实验室来说,实验室中的仪器设备本身都是比较容易损坏的,所以在进行使用前,需要对使用者进行全面的知识讲解,然后才能够进行相应的使用和实验,但是由于学校中的实验管理人员较少,而且实验管理人员对于实验仪器的管理力度较低,导致很多仪器和设备在使用的时候不能够达到相应的标准,容易出现很多相应的仪器损坏问题。
2解决对策分析
2.1加强实验室人才队伍建设
对于学校来说,需要加强实验室人才队伍的全面培养,管理人员的素质决定了实验室管理工作的整体水平。因此首先需要进行高素质实验室管理人员的聘任,然后通过全面的教学和培训,进行实验室管理人员的全面素质提升。另外,学校根据目前的实际情况,进行相应的实验室人员培训改革,确保培训符合目前的最新要求,真正提高实验室管理人员的整体素质和技术水平。学校还要加强对实验室管理人员的再教育和二次培训,通过对实验室管理人员水平的不断提升,确保实验室的整体管理水平全面提升。
2.2建立完善的实验室管理制度
对于实验室管理来说,需要有相应的专业管理法规和制度,利用科学的方法,建立相应的管理法规和制度,提高管理人员的约束力。作为学校的实验室管理工作人员,在进行法规和制度制定的时候,需要首先明确责任,建立完善的考核制度,通过责任的明确,能够确保每个管理人员的具体责任,对管理人员进行责任到人的准确管理,完善的考核制度能够提高每个实验室管理人员的工作热情和工作积极性,确保在工作中不会出现各种纰漏。另外,还要建立定期检查的制度,确保不同部门的人员之间的相互监督和管理作用,提高实验室管理人员的整体管理水平,提高管理意识。
2.3做好实验室设备的管理工作
对于实验室的管理,需要首先做好的就是实验室设备的管理。对于实验室的仪器设备来说,进行相应的管理和维护是保证仪器设备正常使用的重要方法。学校需要明确相应的专业实验设备的管理和维护人员,确保实验仪器能够进行日常的维护和管理,提高实验设备的日常维护率。在学生和教师完成教学和学习后,也需要进行相应的设备管理,确保设备的安全性。
3结束语
从整体上来说,高职院校的整体发展和管理,离不开对高职院校实验室的管理。通过对高职院校实验室的管理,能够提高高职院校的整体管理水平,确保学生的学习和实验水平。在进行高职院校实验室管理的时候,需要根据学校的具体情况进行相应的分析,通过研究分析得出实验室管理中的不足之处,结合自身的经验和相应的资料,提出具有针对性的护理建议,以此对相应的问题进行全面的研究和解决,实现对实验室管理水平的全面提高。
作者:杨红 单位:北京信息职业技术学院
参考文献:
[1]陈文.高职院校实验室管理中的项目管理方略运用[J].产业与科技论坛,2016,(24).
[2]曹宇,刘燕,李灿.高职院校实验室管理存在的问题及改革建议[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6,(15).
[3]朱亚平.高职院校实验室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的研究[J].科教文汇(上旬刊),2015,(12).
[4]蔡锐,曹晓达.新形势下高职院校实验室管理体制改革与探索[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5,(2).
[5]田彩芬.浅谈高职院校实验室管理体系的改革和创新[J].新西部(理论版),2015,(16).
[6]范洪涤.地方高职院校实验室管理的探讨[J].科技创新导报,2015,(4).
[7]刘丽敏.浅谈高职院校实验室管理建设[J].艺术科技,2015,(7).
关键词:实验室;管理;人才培养
高等学校是我国培养高素质科技人才、进行科学研究的基地,实践教学对于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具有特殊作用。高校实验室管理模式直接影响到实验室的整体发展,影响到实验室建设能否适应高等教育的迅猛发展。深化实验室体制改革,加强实验室建设和管理,提高实验教学的质量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然而,从当前情况可以看出,一些高等院校实验室管理的状况尚不能满足日益发展的教学科研需要,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实验室在人才培养中的地位和作用
1、实验室的内涵及基本任务。高等学校实验室,是从事实验教学或科学研究、生产试验、技术开发的教学或科研实体,是进行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的基础和保证。高等学校实验室的基本任务是:努力贯彻国家的教育方针,保证实验教学任务的顺利完成。不断提高实验教学水平,积极开展科学研究、生产试验和技术开发工作,为经济建设与社会发展服务。
2、实验室的地位与作用。实验室是高等学校办学水平的重要标志,没有一流的实验室就没有一流的学校;是高素质人才的“培养基础”,“只念书,不做实验,等于只学了这门科学的一半”,是学科建设和发展的重要支撑;是科学研究、技术开发和社会服务的主要基地;是高等学校深化教学改革,特别是实验教学改革的核心和前沿。所以说“科学实验是科学理论的源泉,是自然科学的根本,是工程技术的基础。”
二、高校实验室建设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1、实验室建设规划与学科建设相脱离,实验室的发展缺乏强有力的专业学科支持,高水平的实验室难以涌现许多高校在制定实验室建设规划时,往往仅满足于本科生课程教学的需要,大量的经费投资于普通的实验设备,所做的实验也是以演示型为主。这样,一方面使一些高校的学科建设长期停留在较低水平;另一方面又使实验室建设缺乏动力支持,难以培养出适应社会需要的创新型人才。
2、实验室工作人员少,管理不到位在高校,实验室往往处于教学的从属地位,工作人员薪酬较低,职称难评。因此,许多有知识、有能力的年轻人都不安心于实验室工作,纷纷调离此岗位,使得一些实验室成了高校老、弱、病、残以及家属的安置所。这些人员由于身体、年龄、学历和知识等方面的原因不适应实验室工作,因此,大大降低了实验室工作效率。另外,很多实验室的管理制度和管理方法还是过去老一套,已完全不适应当今快速发展的新技术、新设备和新知识。
3、条块分割,低水平重复建设现象严重长期以来,我国高校实验室普遍按专业或课程设置,将实验室分散设置在不同的系部,片面追求“小而全”,这种现象随着近年来高校系部组织进一步细化而有所抬头。如某高校管理系原有一个大的实验室,近几年从管理系分离出两个系:金融系和会计系。这两个系又分别建设了各自的实验室,实际上这三个实验室所配置的设备、人员甚至实验内容都是相差无几的,却各自为政,互不联系,造成了实验设备重复建设,资源浪费,效率降低。
4、实验室相对封闭,成果难以转化成生产力高校实验室虽然集中了一批高、精、尖的人才和先进设备,研究的课题多数也是国家科技前沿的课题。但由于我国高校长期以来一直相对封闭,研究出的成果常常鉴定评奖后就束之高阁,许多成果难以推广应用,造成科技投资效益的降低。
三、加强实验室管理的主要措施
1、加强实验教学师资队伍建设,提高实验教学管理水平由于学科的相互交叉,实验室规模的不断增大实验技术人员必需是具有高素质的多面手,才能适应新形势的需要。根据实验课多、人员少的特点,要求技术人员必须做到“一专多能”,即一人独立完成几门实验课的准备工作。为了做好这项工作,高校可从以下四方面着手:
(1)要对现有实验人员进行专业培训,主要开展现代教育思想与观念、教育理论与实践、现代教学内容、现代教学方法和手段、专业实践能力等方面的培训,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
(2)要淡化实验课教师和理论课教师的界限,如提高实验课教师待遇和地位,在职称评定、表彰奖励等方面与理论课教师一视同仁,以促进教师向一专多能发展,实现课堂教学与实验教学的有机结合;
(3)要制定有利于引导实验课教师向“双师型”方向发展的政策措施。在工作中,实行“理论课教师与实验课教师合理流动”的管理机制,吸收一部分优秀教师组建成一支职称、年龄、学历结构基本合理的实验教学骨干队伍;
(4)要博采众长,向国内外兄弟院校学习,特别是向那些获得省级或国家级优秀教学成果奖或国际知名的学院学习,结合自己学校实际,探索具有自身特色的实验教师队伍建设的模式,从而加快学校实验室建设的步伐。
2、以学科建设为龙头,统筹规划,全面提升实验室的整体实力学科建设是高校建设中的重中之重,只有具备若干高水平的学科,高校才具有竞争力。因此,高校实验室的建设应以重点学科和重点实验室建设为突破口,统筹规划,从而带动实验室整体实力的提高。
3、打破条块分割,整合共享实验资源,实现优化配置高校应该根据学校的总体发展规划打破系部的条块分割,对其实验资源进行重组、整合、共享,改变过去那种数量众多、投资分散、效率不高、水平低下的现象,对于通用性较强的实验室,如管理、会计、营销、国贸、政治学与行政学等等,可考虑集中资金建设一个规模较大的综合实验室,除了给学生进行专业实验以外,还可以对上述学科进行交叉研究,培养创新型人才。
4、实验室要面向社会,利用高科技优势,积极参与社会经济建设教学与生产、科技工作与社会实践相结合是培养高级专门人才的基本途径,是高校办学指导思想的一个重要内容。加强学校与社会、教学与科技工作的紧密结合,学校必服务社会和依靠社会。因此,实验室要面向社会,加强与社会的联系,邀请企事业单位的专家、技术人员承担学校的实验教学任务和实验教学质量、实验室建设与管理的评价工作,同时,利用实验室积极开展科技工作,充分利用高校的人才、技术、信息等资源优势,积极进行高新技术的研究开发,以科技成果推广、生产技术服务、科技咨询和科技开发等为主要内容,积极参与社会服务、科技创新,为推动我国的科技进步和生产力的发展做出应有的贡献。
【关键词】化学试验室问题对策
随着高中化学教育的发展,使得化学试验室仪器数量增加、规模扩大,但是很多时候,学校并不能随时按照新课改的要求来逐一添置新仪器,而是图方便,应大环境的更改来添置仪器,这在一定程度上会造成仪器设备的重复购买以及资源的浪费,所以,如何扩大仪器设备的利用率,节约人力物力,是所有高中学校都在为之努力的目标。从眼前的角度出发,化学实验室的管理水平会直接作用在中学学生的素养中,也会影响中学的教育水平、管理水平等,从长远的角度出发,会影响到中学的发展与社会声誉,所以化学实验室是现代教育的心脏。
一、实验室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
由于体制与历史的因素,化学实验室往往依照化学老师的要求购置,并交由学校的后勤部门统一管理。一直以来,在过往的化学教学中,这种管理模式起到了配合理论教学的作用,然而,随着时代的发展、化学课程的不断改进、对中学生要求的日益深化、教育思想的不断转变,以往适用的化学试验室管理机制暴露出来的问题也愈来愈多。
1.1实验室设备利用率低,资源重复
化学实验室作为加强学生动手能力的重要基地,在教学和学科建设中地位斐然。因为长久以来实验教学建立在理论教学的基础之上,仅仅只是验证理论课教学的一种方法,所以实验室建设是以专业为基础建立起来的,后勤部门负责管理实验人员、实验教学等重要内容,但是后勤部门日常管理事务较多,对于实验室的管理关注的重点最多是购置设备仪器方面。而且由于很多中学的管理模式使然,管理部门负责人员大多数并不是专业的化学老师。这种模式导致管理分散,实验工具、仪器、设备等重复购置,化学实验室建设“全而杂”。在实验教学、实验室管理等方面缺乏全局意识与整体观念,化学实验室建设缺乏长远规划,化学试验室建设造成“人力、物力、财力”资源上的重复购置与浪费。
1.2实验教师少,实验能力较差
目前而言,由于时代的发展,对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方面也有所要求,因此在教改中提出要增加综合设计性实验、减少验证性实验、利用学生所学知识综合考核,然而由于实验按课程设置的现状,大多数实验任然是验证性实验,这两者之间相互矛盾。此外,当前的实验技术含量偏低,主要是因为实验室工作人员原本数量就少,全职专业的就更少,工作人员无法对实验项目投入大量精力;也由于没有专职的实验人员管理,实验仪器设备在需要时配不齐所需配件,只能搁置,配件没有统一放置,导致极大浪费;由于专职实验人员的稀缺,不少昂贵的进口设备成为奢侈的摆设,在购买安装后一直未曾使用;也因为实验室专职工作人员的稀缺,诸多仪器、设备都无法保证必须的保养与维护,有些设备处于半瘫痪状态,甚至无法正常运转,还有一些贵重设备使用率低,长期蒙尘,坏了也无人问津。与此同时,在设备浪费之后,某些设备由于配件丢失、故障多、长期不运转,所以原本预计开设的实验项目计划也被搁置,最终导致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得不到训练,进实验室验证理论教学的机会越来越少,严重影响到学校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目的。总而言之,实验室缺少专职的实验人员,就会导致设备维护保养不到位、设备利用率低,实验室教学、管理和建设一直徘徊于低谷中。
1.3维修困难、责任制度不健全
仪器操作使用人员忽视了对仪器的维护与保养,普遍存在只要会使用就行的观念,少数仪器操作人员在使用之前没有认真阅读使用注意事项,不按操作规程使用仪器,造成仪器的行为损坏,影响仪器的使用寿命,难以追究责任。已损坏的仪器设备也没能及时检修,对正常的教学工作造成很大影响。
二、实验室管理主要对策
高中学校通过改革教育思想与教育观念,更加重视创新和实践,加强学生素质教育,要逐步建立起融提高素质、培养能力、传授知识为一体的新型中学教育模式,志在培养更多素质高、知识面宽、动手能力强的学生。因此必须建立新的实验室管理模式,适应新时代、新课改的要求。
2.1 建立健全实验室规章制度
为了全面提高实验技术人员的工作效率,调动他们的积极性,让实验室的资金、仪器设备和有限场所发挥出最大效益,必须建立健全和完善各种实验操作规程与管理规章制度。让实验室的各项工作分工明确、职责严明、有据可查、有法可依、有章可循,并严格按规章制度办事。
2.2细化实验室的管理
2.2.1建立实验室档案
为了发挥实验室在化学教学中的作用,对实验工作就必须有科学的安排,做到程序化、有计划。程序化就是实验室工作具备一定章程,根据学校下达的教学任务选择实验指导教师报学校审定,制定化学教学的教学进度与实验教学计划(。实验课前老师要做预备实验,且应认真备课。要和实验技术人员共同检验药品、仪器等实验材料是否完善,要有预备实验记录与实验教案,做到心中有数。
计划就是每学年末拟定下学年要补充的药品和仪器数量,做好药品、仪器的盘存工作。每学年度,所有具备实验课的班级依照《教学大纲》的要求、教材内容安排好本学年的学生实验计划,实验室将按照计划制定学生实验安排表,并提醒任课教师按时完成。
2.2.2科学使用实验室及设备
学生实验使用仪器时容易发生丢失与损坏。所以为了方便管理,可以对学生分年级发放固定实验仪器,责任自负,实验时自由使用,在学期结束后统一盘点,检查各自负责的仪器是否存在问题,并按照事先制定好的规定采取相应措施。
2.2.3安全有效管理药品和仪器
为了为实验教学提供良好的教学环境,更好地发挥药品与仪器的作用,只有实现药品仪器的规范化管理。①保管药品和仪器,药品仪器的存放要有条理、有系统。仪器位置的排放按仪器的轻重大小高低层次存放,存放的过程中要注意仪器的清洁;仪器要写明仪器名称、标明橱号,并按性质分类分橱定位存放;对特殊药品采用严苛的方式,如盐酸、硝酸、硫酸等有或强腐蚀性物品等要由二人以上共同保管;实验室与账册上的仪器数量与种类要相符。②领用药品和仪器,在领取贵重药品、剧毒、易燃物、精密仪器、玻璃仪器、药品时必须填写各种领料单据,其中包括药品名称、用途、数量、单位、规格、领用人签名、领用时间、实验主讲教师签名及实验室主任签名等等。如果是贵重药品、易爆、剧毒及易燃物时,必须三人同时到场。
2.2.4实验中废弃物的管理
在实验过程中老师要采取相应措施并积极教育学生爱护环境。因为在化学实验会导致很多的对环境造成污染的废弃物(固体、液体和气体)出现。可以使用燃烧、妥善收集集中处理、酸碱中和、药品吸收有毒气体等方法处理废物,这样不仅可以教育学生,还可以保护环境,增强学生保护环境的意识。
2.2.5坚持对仪器的保养和维修
作为一名实验管理人员需要具备对仪器进行简单维修的能力,维修是实验室工作的重要部分。实验管理人员需要及时解决一些问题,例如部分仪器运行不正常、螺丝脱落、脱焊、保险丝烧坏、电源线损坏等。
2.3提高设备的使用效益
实现人员资源共享、设备资源共享的目标。提高设备使用效益,健全规章制度。对于造成设备损坏、丢失,疏于管理、违反操作规程的应严加惩罚,对于使用效益高,故障率低,运转良好,管理出色的要给予奖励。要确保仪器设备正常运转,固定实验人员专用专管,重视对仪器设备的定期检修、平时保养维护,提高设备的使用效益。
2.4强化实验教学管理
对化学专业而言,实验教学是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根据实验教学大纲要求,实验教学由各实验室组织实施,完成相关实验。根据实验要求、实验目的、实验学生分组情况、学生人数,开设实验时间,所用的实验消耗材料、所用的主要仪器设备等。
三、结论
实验室管理体制改革的关键之处就是将实验教学、实验室管理、实验室建设结合为一个整体,以满足教学等的需要。它可以帮助化学老师丰富化学课堂内容、帮助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动手能力,同时能够帮助提高设备利用率,让设备发挥最大的效益,能够最大化地满足中学化学教育改革的需要。
参考文献
[1]车剑飞,路贵斌,叶欣欣,沈丽英. 高校化学实验室管理中EHS文化的构建[J]. 实验技术与管理,2009,09:19-24.
[2]何都良,陈敏东,王东. 基于管理新思维的化学实验室管理信息系统研究[J]. 实验技术与管理,2005,01:137-141.
[3]李雨婷,金周雨,姜秀云,宋慧. “5S”管理理念在高校生物化学实验室管理中的应用[J]. 安徽农业科学,2013,30:12227-12228.
关键词:农业高等院校;实验室管理;问题;对策
一、引言
教育部要求高校大力加强实验和实践教学的改革,推进实验教学方法、内容、手段、管理、队伍和实验教学模式的改革创新。这不仅使我国高等院校实验室建设得到进一步的发展,而且对高等院校实验教学方面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尤其是在农业高等院校中,实验教学内容占有很大的比例,通过实验教学的手段来实现培养高技术实用型人才。另外,实验教学模式是从理论学习到动手操作的过程,也是一个由深到浅、循序渐进的过程,在教学过程中起着重大的作用。然而,由于近年来高校不断进行扩招,实验教学设备和资源在一定程度上受到了限制,与时代的发展出现脱节现象,无法满足学生的需要。因此,高等院校在实验室建设和管理方面存在着很大的问题。
二、农业高等院校实验室管理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1.农业高等院校实验室管理制度不健全。在实验教学和科学研究过程中,仪器设备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是不可缺少的实验工具。高等院校只有具备有效的监督机制和完整的管理制度才能真正发挥仪器设备的作用,这样也有利于其更好的为实验教学和科学研究服务。然而,大多数农业高等院校的实验室管理制度还处于未完善阶段,并不能约束不爱惜实验设备的操作者,他们几乎不具备爱护仪器的责任心;还有一些使用者根本没有认真了解仪器设备的详细操作规程和性能,就开始盲目进行实验操作,这样不仅会减短仪器设备的使用寿命,而且可能会损坏仪器。
2.农业高等院校实验室仪器设备使用方面的规章制度落实不到位。各大农业高等院校在实验室管理方面都会制定一套完整的实验室仪器设备操作管理的规章制度,例如,(1)大型精密仪器设备的操作方法、使用规定和管理制度;(2)仪器设备的损坏、丢失赔偿制度;(3)仪器设备的报废条件和报废程序;(4)仪器设备的维修保养制度等。事实上,在工作中,这些制度并没有很好的落实到位,比如,学生在进行实验操作过程中有损坏仪器的现象,但是由于缺乏管理人员的监督,很少有人进行赔偿;有些学生或者老师由于时间紧迫,在实验操作时并没有按照操作规程进行操作,导致仪器出现问题,减少其使用寿命,甚至造成系统瘫痪。
3.农业高等院校实验室仪器设备的利用率低。由于我国大多数农业高校的实验经费不足、缺乏高技术操作人员,实验室基本上只为必要的实验教学服务,基本上很少对全校师生开放。根据相关调查,大部分农业高等院校的实验设备出现老化和陈旧现象,不能为外来的高技术人才提供学术交流的平台,使学生无法及时获取实验教学方面的最新信息。随着实验仪器设备的不断增多,最为突出的问题就是仪器的使用效率低,由于实验技术方面的缺陷,使仪器设备无法充分发挥本身的潜力;仪器设备只对本院校或者本实验中心实行开放制度,不对外服务,造成资源浪费。
4.农业高等院校实验室缺乏人力资源方面的管理。一方面,由于农业高等院校实验技术人员的工资待遇普遍很低,并不能使他们得到满足,有些技术人员通过再学习转为教师,这种现象造成实验技术人员队伍不稳定,影响学校进行正常的实验教学,同时使实验教学的质量降低;另一方面,实验室管理观念比较落后,学校没有进行合理的效益分析和成本预算,这些主要表现在缺乏激励实验技术人员的制度,没有对实验技术人员进行量化考核,只重视使用,并不注重提高实验技术人员的业务水平,造成他们缺乏对工作的上进心。
5.农业高等院校实验教学模式陈旧,跟不上时代的发展。随着我国教育不断的改革,国家越来越素质职业教育的发展,主要是为了培养综合型高素质人才。所谓的提高素质教育,是把实践教学作为教学工作的重点内容之一。但是,由于目前大部分的农业高等院校依然采用重视理论教学而忽略实验教学的模式,使学生缺乏一定的操作技能,只了解书本上的理论知识;然而,“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这句真理名言在农业高校中并未得到实用。
6.农业高等院校实验室仪器设备重复购买问题。大多数的农业高等院校都是以系为单位,建立各自的教研室和实验中心,而实验教学是以理论教学为基础的,是理论教学的验证。这种管理方式,使实验室分散在各系,很难让学校做到统一管理;然而,大多数高校购买仪器设备主要通过系部向学校申请、由学校出资购买的方式,由于各系实验室只考虑本系的实验教学和科学研究而进行匆忙购置,这就可能会出现不同系别购买相同仪器设备的现象,造成实验室仪器设备重复购置,最终使仪器设备利用率降低,造成高校大量资金浪费。
7.农业高等院校实验室仪器设备没有做到定期进行维护和保养。随着农业高等院校办学的规模越来越大,每年都增加大量的学生,实验室仪器设备被使用的次数也越来越频繁,有的时候,一台仪器可能会持续工作很长时间,从而造成仪器设备的使用寿命减短;再者,农业高等院校对实验室的一些重要仪器缺乏定期的保养和维护,也会缩短实验室仪器设备的使用寿命;由于一些高等院校实验室基础设施不完善,无法将购买的仪器设备进行妥善放置,造成仪器设备的过早损坏;随着农业高等院校对实验室的投入不断增加,大部分高校实验都配备了先进的仪器设备,并且先进的仪器设备具有很高的综合性,但是由于一般的维修者对先进仪器的了解不全面,很难查出其中的故障,对正常的实验教学造成了一定的影响。
三、提高农业高等院校实验室管理的措施
1.加强实验教学队伍的建设,提高实验室教学人员的整体素质。实验教学队伍是实验教学正常进行的有力保障。加强实验教学队伍的建设,提高实验教学人员的整体素质是整个实验教学过程中最重要的因素,也是充分发挥仪器设备运作潜力的关键。首先,提高实验技术人员的思想道德品质,对工作有极度的责任心并且必须具备吃苦耐劳的精神,不管工作的难度系数有多大,大家都应该齐心协力的去完成;其次,提高实验室技术人员的专业水平,这就要求技术人员必须通过不断地探讨学习、掌握先进的实验技术,使自己的知识水平得到相应的提高,才能保证实验教学过程顺利地完成。
2.加强农业高等院校实验室网络现代化管理系统。各大农业高等院校应该充分利用高校校园网这一公共信息平台,建立实验室网络化现代化管理系统,有效提高农业高等院校实验室教学的工作效率。学生可以通过实验室网络系统与老师进行实验交流;实验中心也可以将有用的实验教学资源实行资源共享,使学生需要时自己动手进行查询,这样不仅提高了老师的教学效率,还能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
3.加强农业高等院校实验室实行开放式管理。目前,我国大多数的农业高等院校将实验室仅仅作为上实验课的教室,大多数学生缺乏对实验课的积极性。由于学校不注重实验室的开放性,学生想去做实验时却常常遇到实验室大门紧闭的情况,又或者是在实验过程中遇到了不能解决的问题,找不到技术人员进行询问,导致实验无法顺利进行。这种现象严重阻碍了学生动手操作能力的培养以及综合能力的提高。因此,学校必须对实验室实行开放式的管理,这样才能为学生创建一个自由实验的环境,不仅能够提高学生对实验课的积极性,还能让学生利用课余时间去实验室加强操作技能锻炼。
4.加强农业高等院校实验室管理体制改革。农业高等院校应该对实验教学内容进行全面的优化和整合,将理论基础知识和基本操作技能作为实验教学的主要线路,主要让学生加深对基础知识的理解以及加强他们的技能操作训练,以此来划分模块进行学习。学校应该加强整合教学资源,使实验仪器设备的利用率得到提高,充分调动起来有限的人力、物力和财力,做到真正的整合统一。进一步落实技术人员的岗位职责,定期实行绩效考核,激发技术人员的工作热情,使实验室管理水平和管理质量不断得到提高。
5.农业高等院校实验室应该重视仪器设备维修团队的建设。完好的仪器设备是实验教学和科学研究顺利开展的首要条件,因此,在农业高等院校中组建一支强有力的维修队伍是非常有必要的,并且富有责任心强和具有专业知识水平,这样才能确保实验仪器设备的正常使用。同时,学校应该定期组织维修队伍和购买仪器的厂家以及其他高校的维修人员进行学习交流,不断更新维修方面的知识;有条件的学校也可以组织学校维修队伍参加技术革新培训班,使他们及时掌握最新的维修技术,提高他们的维修效率,保证实验仪器设备能够长期保持完好的工作状态。
四、结束语
总而言之,农业高等院校实验室的管理和建设是一项非常艰巨而重要的任务。农业高等院校实验室作为实验教学、科学研究和提供社会技术服务的重要场所,在学校中的地位不可小觑。随着农业高等院校实验室管理制度的不断改革创新,在未来的道路中,可能还会面临很多新的问题,这就需要实验管理人员在以后的工作中不断的去研究和实践,将实验室的管理体制进行完善,发挥勇于探索和创新的精神,努力制定出一套完整的适合农业高等院校发展的实验室管理体制,进一步提高我国高等院校的科学研究水平,充分发挥高等院校实验室的作用,为社会培养出高技术的综合型人才。
作者:白桦 单位:山西农业大学
参考文献:
[1]秦玉明.高职院校实验室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山西职工医学院学报,2010,(04):96-97.
关键词:临床实验室;医学实验设备;实验室管理
随着医学科技的日新月异,医学实验成为医学发展的重要支撑力量和培养综合性人才和实现科技创新的重要手段,其中临床实验室是必不可少的条件。其中新医疗设备的引入、旧设备的更替、仪器功能的增加、性能的先进化给仪器设备的管理带来层出不穷的问题。如何能最大程度的利用实验室的仪器,提高实验室效能,同时又能使相应仪器得到很好的维护。这些问题一直困扰着实验室的管理者。因此将、实验室设备管理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探讨分析,并提出实验室设备管理体系的升级方案。现报告如下。
1 实验室设备管理存在的问题及管理系统升级
1.1 设备管理的概念与目的
1.1.1 设备管理的概念:设备管理是对组织内仪器资源进行有效整合以达到组织既定目标与责任的动态创造性活动[1]。
1.1.2 设备管理的目的:保证设备的申购、使用规范化,确保检验活动正常进行。
1.2 实验设备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1.2.1 管理意识及力度欠缺:在临床实验中,管理者往往只在意实验任务的完成,缺乏自主的器械管理意识,忽视临床实验室的器械的使用监督工作,没有严格的安排器械使用后的检查、维护工作。这导致使用过程中实验人员皆不重视器械的保护,表现出责任心不强的现象,极大的降低了器械的使用寿命,变相地增加了资费投入。
1.2.2 管理理念陈旧,管理手段落后:现在电子技术在医学中得到广泛应用,临床实验器械功能增多,种样愈加繁杂,而现在许多临床实验室中,在设备的具体管理手段上,仍较多采用的是实验室定位,手工登记等陈旧的管理方式,这不仅会限制工作效率,而且易造成管理漏洞。如器械的购入、维护及维修记录不全,甚至有时会丢失器械的说明书、配套软件及相连硬件等。先进的计算机网络管理方法却并没有得到应有的应用[2]。
1.2.3 规章制度不健全:影响临床实验室工作水平关键是实验室自我制度管束的健全与否。管理工作不到位的重要原因是制度不完善,有些临床实验室由于没有一套完整的管理体系,设备的管理职责不明,从设备的计划、采购、验收、管理等众多环节都存在问题,如到货的仪器不能及时验收;技术人员或管理人员更替,使部分仪器在购置后多年无人问津,从此闲置,甚至在仪器还没有开箱前就已经被破坏而无法使用。此外还缺乏有效的赔偿机制,很多医学部门的仪器设备存在着毁灭性使用的现象,各种违规操作现象一直存在。同时固定资产的建账时间跨度大,管理体制的变更,固定资产定义的改变,设备账目不清等均造成设备管理的混乱。
1.2.4 仪器的使用者的素质较低:医学的仪器设备越来越复杂,临床实验室呈现结构和功能齐全、技术含量越来越高趋势,这种实验室的工作及管理需要很高知识储备及品质修养。雄厚的知识储备是使用仪器的必需,而优良的品质是在设备的使用维护不可缺少的。而现在很多临床实验室呈现的现状却是,使用者能力参差不齐、机构不合理,很多盲目性的破坏操作,而且缺乏责任心及集体意识,使用后不加检修维护,造成他人实验中问题颇多、设备使用不良。
1.3 管理体系的升级方案
1.3.1 思想重视为提高管理水平的前提:临床实验任务的完成对医疗水平的提高至关重要,这是工作者熟识的,而正也是如此,若不能规范、科学的进行仪器管理,就不能确保这些仪器设备始终处于完好状态,发挥其应有的效能,必能会削弱实验效果水平。因此实验室工作者在思想上要充分认识到爱护仪器、正确使用和管理仪器设备的重要性。可以在招收实验室工作人员之时便对其进行仪器保护意识培养,养成良好的实验习惯。
1.3.2 采用程序开发及计算机实行现代管理:面对现代医疗设备仪器种类、功能多样化,操作过程及保养维护工作繁杂,要积极运用计算机的高运算能力、存储能力,开发适合实验室的程序软件,建立现代高效的管理体系。应用此体系,严格统一各种设备的采购、验收、使用、检查、维修及借用等记录信息,做到井井有条。
1.3.3 严格实验室的管理制度:完善的管理体系,制度是关键。针对临床实验中对仪器的责任心不强、不良使用甚至是破坏使用,必须建立完善的各种管理规章制度,使实验室的各项工作有章可循、有法可依,责任到人,分工明确,并严格按照规章制度办事,实施奖惩。特别针对医学中使用的大型精密仪器,其操作规程、管理办法、有偿服务标准、使用登记制度等等必须明确到位,并有专人核查管理[3]。
1.3.4 提高实验室工作人员素质:只有拥有高质量、高素质的人才,才能有高水平的管理格局。作为设备管理员不仅应专业技术过硬,还应具备一定的管理水平和强烈的事业心。要改变实验队伍老龄化、知识结构落后的情况,应在引入高学历、高职称人才的同时加大对在职管理者的培训,鼓励实验室管理人员不断充实和提高自己,充分调动大家的工作主动性。另一方面,实行奖罚结合调动设备管理员的主动性和加强其责任感。
2 结果
随着实验室设备管理的不断科学化正规化,提高了设备的使用效率、延长仪器设备寿命、保障实验数据准确有效、体现质量监督第三方的公正性和科学性。
3 讨论
医疗科技不断发展、外国先进的医疗手段及管理方式流入国内,中国的医学实验设备管理既有自己提高也有与国际接轨的必要。在临床实验室管理中,首先要提高对设备管理的重视力度,然后去深入挖掘现有管理中存在的问题,针对已存问题提出相应的建设性对策,以期不断完善实验室设备管理系统,充分提高设备的使用效能,实现设备的最大化、最有效利用,以便更好地为提高医疗水平服务。
参考文献
[1] 王成艳,王 刚,石 枫.完善实验室设备管理的方法与实践[J].中国医学装备,2009,6(3):31.
关键词:质量技术监督系统;实验室;管理
质量技术监督工作是伴随着社会分工与商品交换的出现而出现,并随着人类社会发展而发展。质量技术监督工作一直以来都是一项促进经济发展,保证社会公平、正义的基础工作,它以国家的法律政策为依据,以国际标准、国家标准、行业标准为准绳,以技术、计量检测为手段,涉及到了经济、社会发展的诸多领域,并且与人民群众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质量技术监督工作所发挥的作用日益被社会各界所重视,对质量技术监督系统的实验室管理提高了更高的要求,这就需要我们从实际出发,寻找解决实验室管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确保质量技术监督工作的有效进行。
一、质量技术监督系统实验室存在的问题
(一)用于检验的仪器、设备过于老化,配备存在不合理的现象。目前,很多基层质量技术监督系统实验室的仪器、设备老化严重,装备的配备比较落后,这些因素都制约了质量技术监督工作的正常进行,降低了质量检测的能力,使质检部门无法履行其职能。有一些实验室不能够对质量技术监督系统未来进行准确的预测,投资大量资金购买了一些大中型仪器检验设备,但因地方的业务量不够充足,致使检验资源大量浪费。
(二)实验室的经费来源无法得到保障。目前,许多质量技术监督机构的经费都是自收自支的,而质监机构除了需要完成监督检验与行政执法等部门所委托的检验工作之外,还需要向社会提供一些有偿服务,以便维持自己的生计来源。随着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指令性的质量技术检测任务日益减少,实验室的大部分经费还需要自己通过向社会提供有偿服务进行筹集,这不但会使实验室经费的来源得不到保障,同时也会使公众对实验室检测的公正性产生质疑。
(三)质检人员的综合素质有待提高。质量检验人员素质不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对检验设备的结构性能不够熟悉,不能够熟练操作设备,降低了检测效率,有时甚至会损坏仪器设备;二是对检测流程不熟悉,工作经验不足,致使检测结果出现偏差,三是检测人员的责任心不强,工作不认真,很容易造成工作上的失误,出现错检或者漏检情况;四是缺乏高精尖人才,实验室的科技研发能力有待提高,只有不断提加强实验室的科研创新,才能使整个质量检验行业跟得上知识经济时代的发展。
二、加强质量技术监督系统实验室管理的建议
(一)强化宏观管理,转变思维方式,完善内部制度。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政事分离已经不可逆转的社会发展趋势。从长远来看,检验机构应以服务地方经济发展为导向,对质量技术监督系统实验室的工作内容与形式做出改变,同时改革内部的分配制度与用人机制,这样才能够调动起员工生产的积极性,使质检机构能够有一个更大的发展空间。
(二)加大资金的投入力度,积极构建技术保障体系。实验室是质量技术监督系统对社会公众履行职责,进行有效监督的重要保障,同时也是质检部门进行检测工作的重要阵地。现阶段,资金投入力度不够,基础设施、检验仪器的落后已经成为阻碍质检机构快速发展的一个重要问题。首先,质量技术监督系统实验室要从地区发展的实际情况出发,在实地调研的基础上,进行统一规划与统一设计,也就是省、较大城市的专业实验室,按照区域集中配置的原则,对检测设备进行统一配备,同时要兼顾质监部门的未来发展、市场需求以及如何有效对抗国外先进检测机构的竞争。其次,在实验室建设方面要有长远眼光,要坚持分步调整、合理设置。避免因盲目采购、重复设置、重复建设,而带来的资源浪费。建设的过程中,要以通用性高、覆盖面广为基础,稳步提高,逐渐完善,最终实现实验室的专业化、标准化与规范化,提高质检机构的信誉度与认可度。最后,严格执行国家、地区对事业单位改革的具体要求,按照市场经济规律办事,加大力度对一些不符合规范的技术机构进行收编、清理、整顿,对部分机构进行重新授权,从而消除检验市场的不正当行为,为质量技术监督部门树立良好的形象。
(三)加强人员素质建设。任何一项制度与技术的执行,最终都要落实在人员的身上,因此人员素质的高低对一项事业能否正常进行下去有着直接影响。一个高水平的质量技术检测机构必须配备高素质的工作人员,惟有如此,才能够确保检测结果的公正性与准确性。加强实验室人员的素质建设,需要我们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一是政府要提高对质量技术监督部门的重视程度,保证资金的投入,为实验室配备先进的仪器设备,提高实验室的检测水平;二是实验室要定期组织人员培训,提高员工的政治素质、道德素质与业务技能;三是积极构建内部监督体系,防止“关系检”、“人情检”等情况的发生;四是开展党风廉政建设工作,杜绝现象的发生。只有做到以上几点,才能够保证质量技术监督检验机构的公正性,提高质检工作的有效性。
(四)加强网络信息化建设。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计算机已经走进了社会生活的每一个角落,并且成为现代社会无法离开的一项重要技术手段,质量技术监督系统实验室必须加强自身的网络信息化建设。现阶段,我国质量技术监督信息有着基础性、公益性以及战略性的特点,已经深入到国民经济发展的每一个领域。“质量技术监督公共数据管理系统”是以质量技术监督业务工作为主线开发的信息化应用系统。研发这一系统的目的就是在于改变实验室传统的以手工为主的工作方式,从而实现日常办公的流程化、信息化、电子化。“质量技术监督公共数据管理系统”能够快速实现业务数据的收集、传输以及分级存储,从而最大限度的实现信息资源的有效共享。
总结:
综上所述,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社会主义的各项事业都得到前所未有的发展,其中质量技术监督机构无论是在人员、设备配备,还是在职能、任务拓展方面都有了前所未有的发展。市场经济体制下,要求我们必须要以市场为导向,创新思维方式,不断改进质量技术监督工作。我们可以从转变思维方式,完善内部制度;强化宏观管理,推动质检行业的稳定发展;加大资金的投入力度,积极构建技术保障体系;加强人员素质建设;加强网络信息化建设等方面入手,做好质量技术监督系统实验室的管理工作。
参考文献:
[1]高燕.谈谈质量管理体系在贯彻中的“两张皮”现象[J].科技风.2010.(11)
[2]唐燕.质量管理 你的理解正确吗?[J].印刷经理人.2011.(08)
[3]夏琼.新形势下加强质量技术监督管理措施探究[J].消费导刊.2010.(05)
关键词:实验室 质量管理体系 问题
实验室是生产企业的质量检验部门,是企业质量管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独立行使检验职权的技术职能部门。实验室在质量管理体系的组织结构中的地位举足轻重、不能削弱。实验室在企业内部,将按标准进行样品分析,站在客观公正的立场上,对产品形成的全过程进行质量把关;而企业外部,则代表企业向顾客提品合格的质量证据。因此实验室具有鉴别、把关、预防和报告的职能。
1.管理职责履行不到位
1.1实验室管理者重视不够
在IS09001: 2008标准的精髓中明确指出,要重视领导的作用。质量管理体系的建立和运行涉及实验室的各个部门,如果实验室的领导和管理者不重视,实验室与其他部门之间的配合不协调,质量管理体系就不能很好地发挥作用。这就要求管理者对实验室质量管理体系既要有很高的认识,又要有足够的重视。
1.2职责分工不清和内部沟通不畅
质量管理体系中的各种分工必须明确到具体的责任部门或人员。很多实验室因为人员紧张,职责权限规定不清而且相互间缺少有效沟通,致使工作效率低下,甚至出现工作差错。所以实验室在建立质量管理体系时需要在体系文件中将质量活动的各个过程落实到具体部门或人员,明确规定职责和权限,除此之外,还应建立沟通机制,及时进行情况交流,确保质量管理体系的有效实施和运行。
1.3质量方针、目标问题
质量方针是实验室的工作准则,它体现实验室自身的特点和持续改进。质量目标要切实可行,不能过高或太低。实验室每年要定期统计目标完成情况,然后根据上一年的绩效制定下一年的质量目标,目标完成情况可以反映质量体系运行存在的问题。通常情况下,实验室存在质量目标设定不合理、不全面和不够细化的问题。
2实验室资源提供不足和管理问题
2.1人力资源不足或管理不到位
产品实现过程的每一步都需要人的参与,如果人力资源不足,就不能保证整个体系的所有过程完全受控,体系的执行就不能落到实处。在实验室的质量管理体系中,人是最活跃也是最重要的因素,所以人的积极性和责任心将直接影响实验室的整体绩效。尤其实验室技术员是一线的操作人员,是体系中核心因素检验质量控制的主力军,他们的工作将直接影响数据和报告的准确性,影响客户的满意度。
2.2员工意识和技能培训不足问题
员工培训是人力资源的管理的重点内容。但很多实验室存在体系宣传贯彻不够、全员参与意识不强的现象。实际上只有一个部门或一两个人在运作体系,多数人只是旁观者,这种情况的主要原因是IS09000体系标准宣传、贯彻、落实不到位。质量管理原则要求全体人员都要充分理解质量管理体系的重要性,理解IS09001: 2008标准的内容和要求,明白每一个岗位在质量管理体系中的职责和作用,从思想和行动上积极参与到质量活动中,将体系要素的实施过程变成自觉行动。实验室还要建立员工的业务培训,并要做好培训效果评价,通常企业实验室存在培训都不充分,而且缺少效果评价的问题,不能提供人员素质和技能完全胜任的证据。
2.3硬件设施资源提供不足
实验室的硬件设施是保证实验室质量管理体系保持和有效运行的另一个关键因素。实验室除了需要有满足要求的基础设施和工作环境之外,还应该有满足要求并适合本实验室特点的分析设备和信息系统等。在分析技术和信息技术充分发展的今天,实验室需要在保证准确性和效率的基础上,进行硬件资源的建设和提供。仪器和管理设施先进性需要与实验室的体系要求相匹配。另外,信息系统的建设也是同样的道理,如何建立适合的系统来保证体系的各个因素受控,从而全面提高实验室的管理水平也是资源提供的重要问题。只有借助先进的管理系统,软件和硬件密切配合,才能将体系的要素控制措施完全落实。
3产品实现方面的问题
3.1体系文件的管理和执行不到位
实验室通过对产品实现的策划来确定文件需求,包括文件的数量和类型等。文件是策划的结果之一,文件的管理和执行是关键。实验室在编写质量体系文件时,应根据本实验室检测的实际情况,“写自己所做的”,并按照体系要求识别所有影响检测质量的因素,分析后取措施加以控制。文件化的质量管理体系建立后,需要员工按照文件的要求去执行,即“做自己所写的”,使质量管理体系文件真正实施到位。但实际运行中,通常会出现在现场的文件版本不是最新版本,员工对更新后的文件不能及时不知晓,文件生效前没有及时沟通和组织学习,缺少文件管理监督机制,导致文件的执行不到位。一旦存在执行无效文件的情况,文件管理的有效性就受到挑战,质量管理体系的漏洞就出现了。
3.2检测过程的策划问题。
体系要求对包括采样、样品准备、检测质量控制、检验原始记录和报告的管理等方面进行策划。样品采样是首要环节和重要的基础性工作,实验室需要制定详细的《样品采样及检验计划》,规定样品的采样点、采样频率、采样时间、分析项目及指标范围,提供了采样和检验任务执行的标准和分析结果判定的技术依据;实验室应对样品的保存和处理进行严格管理,原材料和产品的留样作为处理客户抱怨或投诉时复测的客观证据,所以必须确保样品不污染、状态完好。需要做好留样记录,超过留样期限的样品需要按规定及时处置;实验室人员进行检测工作时,检验员完全按照标准操作规程操作并做好记录,进行正确的数据处理,做好监测结果的记录,对结果的可靠性负责;如果遇到异常情况,应查找原因,不能处理时,立即向实验室管理者汇报。如果上面的任何一个方面出现策划不全面的问题,都将对产品实现或产品质量造成影响。
3.3测量和监视设备的控制问题
实验室应保证产品实现过程所需的监视和测量装置的运行状态良好,为产品满足要求提供证据。应按照法律法规的要求,对设备进行监定和校准,并做好标识,同时应该做好维护,保证测量的结果有效。在很多实验室中,存在没有设备的检定校准计划,缺少仪器的维护保养记录的问题,也经常会缺少对仪器状态进行有效监控的措施,所以仪器状态出现异常时,操作人员难以及时发现,甚至会提供不可靠的分析结果。
4测量分析和改进措施有效性差
4.1内部审核和管理评审质量低
企业在质量管理体系运行一段时间后,应按照体系要求组织内审员对体系进行内部审核,从而确定质量管理体系是否符合策划的安排,是否符合IS09001:2008质量管理体系标准。内部审核是实验室自我评价和完善的一种重要手段。实验室要做好体系内部审核,关键在于领导对内审的重视和自身的质量意识,质量管理最高负责人要亲自来抓内部审核工作,尤其重要的是充分运用内部审核这个重要的管理手段和改进机制,来保持和改进体系。评审是为确定主题事项达到规定目标的适宜性、充分性和有效性所进行的活动所取的措施。
4.2缺少纠正和预防措施
如果不合格产生,首先应该进行纠正,纠正是指为消除已发现的不合格所采取的措施,然后找出产生不合格的原因,制定纠正措施,最后为防止不合格的再次发生,针对潜在产生不合格的原因制定预防措施。但这样的程序在生产企业实验室的管理体系中通常存在问题,缺少制定有效合理的纠正措施和预防措施。
4.3数据分析问题
实验室应收集数据并进行数据分析。数据分析的目的是证实质量管理体系的有效性和适宜性,评价在何处可以持续改进质量管理体系的有效性。但很多实验室只是进行样品检测,却没有进行数据分析,或者有分析,但流于形式,没有起到真正的作用。
参考文献:
[1] 温韧钢;质量管理与企业管理初探[J];中国城市经济;2012年03期
关键词:实验室;内部网络;局域网;信息安全;管理办法
基于整个互联网基础与结构进行分析,可以发现,局域网是互联网结构中的一个非常重要的部分。其分布范围非常广泛,而且所承载的任务也非常重。特别是在当今的学校、企业、公司等各种单位中,对于局域网的应用可谓是遍布于每一个角落。通过设立局域网,可以使其在应用的过程中用户在访问互联网的时候变得更加方便快捷,而且还可以实现资源的互通与共享,以此来带动整体的工作效率提升以及信息高速传递。但是,由于当前在互联网环境中病毒、木马等有害程序肆意横行,所以导致整个互联网环境变得乌烟瘴气。为有效抵制类似软件对互联网的侵害,务必要对其进行管理与控制。在该环境中,局域网的信息安全问题也日愈突出,特别是在针对各类实验室的内部局域网的信息安全方面,其面临的考验与遇到的威胁日益加大。因此,对实验室内部局域网信息安全问题进行有效的管理与解决,是当前实验室内部局域网研究与发展过程中需要直接面对的一个问题,同时也是一个需要对其进行深入思考与分析的问题。针对于此,伴随着互联网大量的信息传递,以及局域网的使用范围不断地扩大,其在安全方面的可靠度以及在自由度方面的管控也越来越困难。为确保实验室内部的数据信息绝对安全,保证实验室内部局域网不被外来病毒侵害,对其进行研究的是一个迫在眉睫的工作。
1造成安全缺陷的原因分析
在当前,我国所使用的绝大多数局域网网络通信协议都是TCP/IP协议,这一协议与Internet是相同的。所以,也比较符合当前各种黑客软件以及病毒系统的攻击范畴。自从局域网得到了大力的发展与推广之后,黑客对网络系统的攻击从互联网结构逐渐转向了局域网结构。旨在通过更简单的办法,利用更快的速度,突破更弱的防线,获得更大的利益。就如实验室的内部局域网当中,黑客对其进行攻击的时候会利用信息包展开分析与探索,通过对数据的分析与匹配之后,便会使广域传播的各种数据和信息完全暴露于透明空间中,从而方便黑客对其进行破坏与攻击。结合当前我国的实验室内部局域网的使用现状以及安全状况展开思考,可以发现,其在安全防护方面,以及网络系统的防御方面具有很多漏洞。
1.1TCP/IP较为脆弱
首先是TCP/IP。TCP/IP是互联网协议实现的基础,也是维持整个因特网协议的整体结构。但是,值得关注的是,当前的TCP/IP在设计过程中,对于网络的安全性能考虑的并不是非常到位,甚至可以用“没有考虑安全性能”来对其定义。而且,在当今的网络全球化普及的环境中,TCP/IP协议是面向全世界人群开放的,也是没有任何保密意义可言的。因此,但凡是了解过TCP/IP协议的人,都会对其作出一个较为全面的分析与掌握,并且可以快速发现其中的问题,找到其中的安全防范漏洞,并且可以根据其弱点直接制作相关攻击软件与木马程序对其实施网络破坏和侵袭。这就是TCP/IP协议脆弱的主要原因,也是当今TCP/IP协议越发展越没有安全保障的一大要素。而在实验室内部局域网的应用中,能否对TCP/IP协议进行安全问题上的管理与优化,直接关系到了实验室相关内容研究的进度以及质量,甚至会与科研成果以及科研事故产生紧密的联系。
1.2网络结构不健全
其次是网络结构的不健全与不安全性。在互联网的架构与应用和实现过程中,其所使用的是一种“网间网”的技术措施。换言之,“网间网”就是通过多个,甚至是无数个小型的局域网对其进行连接与架构,从而像一张不断扩大、不断编织的渔网一样,将全世界的网络用户笼罩在其中,并且为所有的用户提供相应的服务。在这一巨大网络的构建中,有着数不清的主机和客户服务端。在这一背景下,如果众多主机中的一台主机需要与另一台主机进行联络和互通的时候,就必须要利用局域网的桥梁实现通信关系的建立。在此,便可以发现,在网络黑客利用一台主机对另一台主机进行攻击的时候,且攻击的主机处于数据流传输路径时,此时的网络黑客便可以轻而易举的对被攻击的主机进行肆意的修改与数据调换。所以,在实验室内部局域网的安全问题管理过程中,还需要对网络结构做出相应的分析与思考,并且要探索该通过怎样的方法才能有效提高网络结构的安全性与实际应用价值,以及通过怎样的方法来体现网络结构的健全性和可靠程度。
1.3易被破坏被窃听
在实验室内部局域网的正常工作过程中,很少有主动加密的网络。一般使用者都认为,基于互联网的大平台有着信息加密与安全防护功能,所以在实验室的内部局域网上没有必要再设计加密项目。在此需要提出,这一认知是完全错误的,而且会严重的妨碍到实验室内部局域网的安全性与可靠性,甚至会导致实验室的内部实验数据得到泄露与丢失。为确保这一情况不会发生,务必要对当前的实验室内部局域网作出全面的分析与判断,以此了解其安全性的高低,以及防护措施的严密程度。若其安全性与防护措施无法达到既定的要求与标准,一定要想办法对其进行提升,以确保实验数据的安全,以及实验室内部局域网络的可靠程度。因为当前的互联网信息传输过程中,很多数据在传输时都是自动传输的,而且是没有任何加密措施的,所以如果有人蓄意对其进行破坏,只需要利用电子邮件以及一些其他的木马程序和口令便可完成。实现对其进行监控、盗取、破坏以及窃听等。如果该安全问题发生在实验室的内部局域网中,那么后期的损失是无法估量的,而且前期所研究数据安全也无法得到有效的保障。
1.4缺少必要的防范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不断发展与壮大,以及当前的网络安全问题日益严峻,很多人对于实验室内部局域网络的安全性以及可靠性也逐渐的重视了起来,并且提出了很多看法与意见,力求对其进行高效的管理与控制,从而确保在后期的局域网应用过程中尽量避免被网络黑客以及网络木马攻击与破坏的概率。但是,因为当前很多设计人员缺乏必要的网络安全认知,以及缺少相关的理论和实践能力。所以在对实验室内部局域网的安全性和可靠性进行重新设计与提升的过程中都无法实现高效率与高质量的目标达成。反而会因为设计不周以及管理不当出现意料之外的问题。这不仅会影响到实验室的工作开展,甚至会破坏实验室已有的研究成果与数据信息。另外,还有部分实验室内部局域网中,其安全系统以及安全防护功能形同虚设,在面对一般等级的网络病毒攻击时,就会表现出无法应对的状态。归根结底,造成这一问题的原因在于人为因素。比如,很多人在设计和管理的过程中,为了躲避防火墙服务器对其进行额外的认证与监管,会对PPP进行直接的连接,这就会导致防火墙的原有功能失效,而且会导致内部资源的流失。
2安全技术的应用方法
在当今信息技术与互联网科技飞速发展的背景下,网络安全与信息安全是其中的重中之重。在实验室内部局域网的应用与安全管理方面,其安全技术必须要有一个较为完善的机制,并且需要在该安全机制上进行特点的体现以及系统保密性的强化。只有在这一基础上,才能够有效实现实验室内部局域网的静态防护和可用性提升。特别是在当今的互联网普及阶段中,以信息保障技术框架为主所建立起来的标准模式为广大用户提供了一个可视化的信息安全结构,在该结构中,可以反映信息安全的保障措施与方法技术,从而有效避免了单一的防护措施和检测过程。利用该方法,能够大大提升实验室内部局域网的信息安全性,确保其在防护过程、检测过程以及响应过程和恢复过程中能够实现高效的统一与衔接。
2.1典型信息安全管理技术的分析
(1)关于环境安全、媒体安全以及设备安全的物理安全技术。(2)关于操作系统安全、数据库安全以及数据系统安全的整体系统安全技术。(3)关于网络隔离、VPN、访问控制、扫描评估以及入侵检测的网络安全技术。(4)关于Web访问安全、电子邮件安全以及内容过滤和应用系统安全的应用安全技术。(5)关于硬件安全、软件安全、硬件与软件加密安全、身份认证安全以及数据信息CIA特性的数据加密技术。(6)关于口令认证、证书认证以及SSO认证的认证授权技术。(7)关于访问控制列表以及防火墙的访问控制技术。(8)关于日志审计、入侵检测以及辨析取证的审计跟踪技术。(9)关于单机防病毒系统发展,以及整体防病毒体系的防病毒系统建设技术。(10)关于业务连续性技术和数据备份的问题回复与备份技术。以此作为典型信息安全管理技术的分析,可发现,在不同应用范围的局域网中,其发生问题的实际情况也不尽相同。因此,我们务必要强化实验室内部局域网的信息安全技术,并且要对其进行防护措施的提升,以此为其提供可靠地运行环境与运行空间。
2.2可采取的信息安全防护措施
在此,可以结合大型局域网对其进行分析与研究。如:(1)规划网络。在面对一些较为重要的基础服务器,以及较为特殊的用户和设置不同的网段时,可以对其进行安全策略的分析与匹配,以此来有效控制访问权限的问题。(2)需要对局域网的漏洞进行定期检测,同时需要对其进行全盘扫描,在生成数据信息之后,需要将之进行深入的分析,以此明确安全防护的状态与等级,该数据信息可作为一种实验室内部局域网安全问题管理工作开展实施的有效参考凭据。(3)可以通过构建WSUS服务器对其进行网络的升级,从而提升实验室内部局域网的实用性,同时还需要对网络安全进行即时监控,并根据问题快速开发相关补丁作出漏洞和问题的修复处理,保证把问题扼杀在萌芽之中。(4)可以利用无线网络构建安全认证机制,以此来确保无线网络的正常接入与认证服务管理。(5)需要对局域网进行服务器的装配,并且需要将其置于用户的网络当中,以此作为探针进行应用。该方法可有效确保对网络应用状况的实时了解与分析,并且还可以反应网络的故障问题和关键点。(6)可设计专门用于UPN的网络设备,以此来管理内部服务器以及控制远程端口。使其达到统一白的认证标准与要求。这样可以提高管理的效率,降低问题发生的概率。(7)需要对被采集的流量数据进行分析,从而全面了解实验室内部局域网的控制状况与不良信息。(8)需要构建安全门户,以确保网络信息的安全与正常宣传。(9)需要建立损坏恢复与备份系统,为实验室各种数据资料提供高效的保存空间。(10)需要明确防火墙的重要性,体现对防火墙部署的边界意识。
3安全的管理
解决网络及信息系统的安全问题不能只局限于技术,更重要的还在于管理。安全技术只是信息安全控制的手段,要让安全技术发挥应有的作用,必然要有适当的管理程序的支持,否则安全技术只能趋于僵化和失败。只有将有效的安全管理从始至终贯彻落实于安全建设的过程中,信息安全的长期性和稳定性才能有所保证。现实世界里大多数安全事件的发生和安全隐患的存在,与其说是技术上的原因,不如说是管理不善造成的。理解并重视管理对于信息安全的关键作用,对于真正实现信息安全目标来说尤其重要。我们常说,信息安全是三分技术七分管理,可见管理对于信息安全的重要性。信息安全管理作为组织完整的管理体系中一个重要的环节,构成了信息安全具有能动性的部分,是指导和控制组织的关于信息安全风险的相互协调的活动。
关键词:高职生;仪器设备;设备管理
【中图分类号】 G712【文献标识码】 B【文章编号】 1671-1297(2012)11-0027-02
高职教育需要高素质技术应用型人才,这类人才除了要掌握必备的基础理论知识外,更主要的是还要具有较强的职业综合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在教学中,必须重视实践能力的培养,重视职业经验和职业技能的获得。实践教学是学生在校期间获得实践能力和职业综合能力的最主要途径和手段。本文主要从日常管理的角度来谈微生物实验室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以引起同行的注意。
一微生物实验室仪器设备管理存在的弊端
1.仪器设备的购置缺乏科学性。(1)对专业的发展水平和发展方向不清楚。低水平,浅眼光而导致设备计划的不明确。目前的仪器设备购置是由各专业提出购置计划,再进行汇总,然后上报审批。各专业申报仪器设备计划的依据是课本上的实验项目。至于这个实验项目是属于什么类型的实验、有无开展的必要、该实验是否代表了最新的技术水平、仪器设备的功能是否先进齐全等等问题,很少有进行论证。很多兄弟院校的实验室同行经常到我院微生物实验室参观,问得最多的问题就是专业仪器设备需要哪些?这些设备干什么用的?从这些问题当中,就可以看出微生物专业在发展的技术水平程度和方向上的迷茫。(2)对设备计划的随意砍伐。由于资金的问题,上报的计划被管理部分随意砍伐,最后残缺。
2.仪器设备利用率低,管理缺乏创新精神。 设备利用率低的主要原因有以下几个方面:隶属院系二级管理,主要由系管理的体制,使各系的实验室建设处于分割状态,不能建立资源共享体系;依据实验项目而购置的仪器设备,随着课程的整合而被闲置;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原来一些热门专业现在逐渐被冷落,招生的数量在减少;在购置仪器设备时,没有进行充分地论证,购进之后,才发现用处不多;购置的仪器设备不系统,缺少一个环节后,其它的仪器设备就只有闲置。 设备利用率低下,还有一个重要的因素,是实验室管理缺乏创新精神,在思想上放不开。如果我们的管理者再开放一点,在管理上创新一点,依靠实验室,我们能办出很多的小事业。这在一定的程度上,不但达到了提高设备利用率,还提高了效益,实现生产、教学、科研的有机结合。
3.实验室的工作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 现在所说的教学改革,一般都是指理论教学的改革。其实,经过多年的实践,理论教学改革的空间不太大,相反,在高职院校,最需要最有特色的改革,应该是实践教学的改革。在长期从事微生物实验室的管理中,我感觉到,实验室的工作还是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这其中的原因,我认为有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实践教学需要大量的仪器设备和实训基地,因此投资较大,要真正重视实践教学,没有一定的财力是实现不了的,因此这也是领导无法直视的原因;二是实验室的管理除包括正常的教学、实验室建设外,还需要大量的高级专业人才对实验项目进行评估,以使学生掌握的技能能跟上行业发展的步伐。目前这部分工作主要依靠教研室,而我们的教师把大量的时间用于对付理论教学,而教师的社会实践也较少,专业技能不是太高,因此无法促进实验室的发展,无法进行实践教学的创新;三是目前的管理体制使实验室工作人员所受的压力太大,能够独立开展工作的机会不多,一举一动都受到各方面的评价,因此四平八稳比改革创新要稳妥。由于缺人缺物,缺乏自利,使实践教学方面受到很大的局限,这也使实验室的管理工作难以得到应有的重视。
二微生物实验室仪器设备规范管理的改进措施
高职院校的建设与生存,没有实验实训是不可能发展下去的。经历了高职初期的扩张之后,各高职院校把内涵发展作为今后努力的方向,实验室的建设与管理是重中之重。管理的标准是要达到规范,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改进。
1.成立独立的实验实训中心,实行专业管理。成立由学院主管的独立的实验实训中心,实行专业管理。这样可以减少干扰,加强对实验实训效果的监督和考评,获得独立发展的空间。聘用专职的管理人员进行科学管理,建立与健全各项规章制度,加强实验实训过程的监控,科学合理地利用现有资源。独立的实验实训中心,可以利用自身的优势,进行产业的开发,为学生的实践创造更大的空间。
2.健全规章制度,完善管理体制,规范管理程序。首先,要建立健全一套行之有效的规章制度,并涵盖管理工作涉及的各个方面和各个环节。高校仪器设备管理的规章制度主要包括:仪器设备添置计划编制与专家论证制度、仪器设备采购招投标制度、仪器设备入库验收与财产登记制度、仪器设备领用与保管及调配制度、仪器设备定期检查与维修制度、仪器设备使用状态信息收集与数据分析处理及其备案制度、仪器设备报废注消制度、废旧仪器设备再利用制度、仪器设备添置计划与招投标及产品说明书等文书档案管理制度,等等方面,并要随着学校整体事业的发展以及教学、科研等活动对仪器设备需求及其特点的变化而进行及时的修改、补充和完善。同时要完善和改革不合时宜的管理体制,提高管理效率效果。
3.建立资源共享机制。 资源共享包括人员的合理流动,仪器设备的交流等。如微生物实验室的仪器设备维护的费用大,而机电专业人员对仪器设备比较精通,实现资源共享机制,就可以节约部分费用。再如,各系大小不一,有的系比较大,计算机不够用,而有的系小,机器空置的时间比较多。因此,建立资源共享机制,不仅提高设备的利用率,还可以提高人员的利用率。
4.扩大交流与合作。 高职院校如果想进一步发展,依靠自身的力量肯定是不够的。开门办学,开放办学,依靠社会的力量来发展自己的实验室力量,是必须要走的一步。学以致用,学生的明天是为社会服务,因此紧密联系社会,依靠社会力量,提高专业实践水平和仪器设备水平。交流与合作还体现在人才的交流上,要大胆聘用社会上的行业专家、高级技师参与到学院的实践教学中来,通过交流与学习,一方面,提高学院整体专业水平,另一方面,可以促进内部的竞争。 实现实验室的开放管理,也是交流与合作的一部分。对于某些贵重的仪器,我们可以借助于其它单位;对于我们有的设备,也可以用来服务于学生和社会。买的作用是创造价值,不是为了摆样子的。微生物实验室的功能中有很多不错的经济发展点,我们可以以点带面,从一项或几项专业实验中衍生出生产项目来,进而可以向企业的方向发展。
5.更新管理手段,推行计算机网络化管理。 仪器设备管理计算机网络化的实施,将在一定程度上进一步促进高校管理工作科学化、现代化和群体化。校级分管领导可以通过校园网上设备信息的自动采集,对设备经费的使用、仪器设备的购置、分布、使用频率、运行状态等情况进行随时随地查询,掌握“家底”,为设备管理决策科学化提供有效依托。仪器设备管理部门可以通过网络与各实验室及有关设备使用者保持适时联系,随时获取各处仪器设备的拥有量、使用时段、使用效益等信息,实现对全校的仪器设备动态管理。同时还可开发闲置或待报废设备的再利用价值,仪器设备资源的共享程度也会因信息的及时获取与交流而得以大大提高。当然,实行仪器设备的计算机网络化管理也并非完全排斥传统的管理方式。相反,一些好的做法与经验应继续保持,尤其是出于对原始资料真实性的信任和管理制度的规定,一些环节上的保留原始资料与记录必须以传统的形式进行保存,如领导的签名、上级的批复等。
6.提高实验室工作人员素质。 要提高实验室的管理水平,首先要提高工作人员的素质。实验室工作需要管理者及工作人员具有良好的道德素质、专业素质、职业素质和学习素质。加强培训、学习和交流,制订量化考核标准,引入竞争机制等等,是提高实验室工作人员素质的关键。特别是在微生物科技日新月异的今天,新职业、新技术、新工艺不断出现,对职业院校的微生物类专业来说是一个严峻的挑战。我们只有打开门走出去,在观念和水平上不断更新,才能跟上社会发展的步伐,进而引导行业的发展。
综上所述,微生物实验室管理的困难,是一个共性的问题,专业多、仪器设备类型多、微生物类专业不受重视、招生数量较少是问题的根源。目前很多的高职院校,在微生物实验室的管理中,不管从制度还是方式上都存在一些漏洞,实验室的资源并没有得到充分的利用,部分实验室的能力不能适应高职的教学需要。我们不能因为困难而停止不前,我们可以在实验室开放管理、实验室的发展方向、实验室在高职人才的培养中怎样发挥作用等诸多方面,进行探讨与实践,也许随着中国的高职实践教学体系的完善,高职的微生物实验室管理能逐步趋于规范。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