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中学生体育课堂常规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关键词: 棒垒球礼仪 体育课堂 渗透实施
软式棒垒球是一项集跑、跳、投、打于一体,能够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和培养学生相互配合团队协作精神,是一项安全有益于校园开展的体育项目。它的精神是:诚敬、谦和、坚忍、力行。它能培养顽强坚忍的意志品质,树立团队精神协作意识,它拥有一切其他体育运动教育作用的共性。“不学礼,无以立”,棒垒球礼仪让现在缺失课堂常规礼仪的学生在体育课堂重新接触礼仪教育。
一、体育课堂常规现状分析
缺失一:体育课服装不规范。
案例:体育课堂有学生穿凉鞋,有学生穿皮鞋,有学生穿裙子。
师:今天我们上节课说今天你要学习50米快速跑,怎么有同学穿了皮鞋裙子来上体育课?还有同学穿凉鞋来的。
生1:妈妈昨天给我新买的小皮鞋,很好看,所以今天就穿了。
生2:我以为今天要下雨,所以穿了凉鞋。
缺失二:行为、语言欠缺规范,自由随意。
案例1:教师在集中讲解快速跑的要领时,生1:“昨天打了游戏,我死了6次。”生2:“你水平太差,我打的时候只死了一次。”
案例2:跳绳时,生1不小心把绳子打到了生2,生2立马说:“你脑子坏了啊,不长眼睛啊。”
案例3:生1因为琐事和生2互掐了起来。
缺失三:课堂缺乏自信。
师:有没有哪位同学愿意上来展示一下篮球体前变向运球?
生:没有一个人举手。
师:生1,你上来展示一下好吗?
生1:我不太会。
分析:现在的体育课堂上,一部分教师忽视了课堂常规礼仪的教育,只重视教学过程和技能目标的实现。因为缺失课堂常规礼仪,导致现在的体育课课堂中学生上课随意讲话,行为自由、粗鲁,不尊重同学、老师,使得体育课的教学效果大打折扣,削弱了体育课的育人价值。
二、棒垒球发展及棒垒球礼仪介绍
1.棒垒球运动的开展情况
常州市花园第二小学自2009年引入软式棒垒球项目以来,先后成为江苏省棒垒球俱乐部成员,并先后多次在全国软式棒垒球锦标赛中获得亚军、季军。2013年我校编写了软式棒垒球的校本教材,之后根据教材推进软式棒垒球的校本课程教学。2015年开始创建常州市棒垒球课程基地。现在每班每周有一节棒垒球校本课,由专职棒垒球教师担任任课教师,棒垒球课程深受学生的喜爱。
2.棒垒球礼仪介绍
平时当学生见到老师、教练、家长时要说:“老师好,教练好,家长好”;这些要求有助于学生在平时的说话中运用良好的礼貌用语。教师或教练在集合说话时,球员要脱帽、稍息、立正;这些要求有助于培养学生在老师讲解、家长教育时认真倾听的好习惯。球具离手要轻放,排列好,珍惜爱护;这有助于培养学生对公共财物,家庭财物珍惜与爱护的好习惯。队员服装仪容要整洁;服装仪容是体现一个人自身素养与内涵的重要方面。
在比赛开始时,当裁判员喊两队集合时,双方队员统一到场地边线上,面对球场脱帽鞠躬后进场。裁判员宣布比赛须知后,两队队员脱帽相互鞠躬握手并说:“请多多指教”,表达对对手的尊重。在比赛中队员进入打击区进攻时向裁判脱帽鞠躬示意,表达对裁判的尊重。队友失误时应该多鼓励,给他加油鼓劲。
比赛结束时两队要到本垒至二垒直线两侧面向裁判站队,裁判宣布比赛结果后,两队统一向裁判脱帽鞠躬致谢,表达对裁判员执法比赛辛苦付出的感谢。然后两队队员相互脱帽鞠躬握手,胜方通常说“谢谢指教,承让、承让”以显示胜不骄的风度;输方会说“恭喜、恭喜,精彩比赛”显示败不馁的气度。当队员回到各自休息区前的边线时,要列队向各自教练、老师及家长观众脱帽鞠躬致谢并说:“谢谢教练、谢谢老师、谢谢观众(谢谢爸爸妈妈)”,还要转身面对球场说:“谢谢场地。”
二、礼仪渗透和实施构想
1.学习棒垒球礼仪文化
在体育课堂中介绍棒垒球礼仪文化,让学生发现体育课新奇、有趣,让学生喜欢这种渗透棒垒球礼仪文化的新颖体育课。
2.拓展体育课堂礼仪教学
(1)让学生学会礼仪用语
案例1:在课堂组织分组练习时,生1进行示范,其他学生说:“请某某同学示范”;示范展示结束后,大家一起说:“谢谢某某同学示范。”
案例2:在课堂组织比赛时,教师宣布比赛规则后,1组和2组学生按照棒垒球礼仪相互鞠躬握手并说“请多多指教”,以此表达对对手的尊重。比赛过程中队友失误时应该多鼓励,同组学生一起给他加油鼓劲。
(2)营造互动的礼仪教学氛围
关键词:身体素质;毅力;兴趣;体育课;基本策略
中图分类号:G633.96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4)38-0053-01
一、与时俱进的体育新课程
新时代,体育教学需要新的基本策略。如今是信息快速发展的全球化时代,体育教学的目标也要随之变革。大家可能不太了解体育课的由来,它是由国外的军事课程演变而来的,这也就决定了它不仅具有一定的时代特征,而且要因国而异,同时在教育理念与基本策略上也传承着一定的时代特征。高中体育课的最终目标是要运用信息化手段,促进中学生的精神与身体素质不断提高,培养出身体健康、精神健康以及适应社会的接班人。
二、高中体育教学的改革策略
1.如何有效发挥教师的作用。传统的教育观念和传统的课程设置,使师生关系实际上成为一种不平等的关系。教师是教育教学活动的绝对权威,是教学过程的控制者、组织者,教学内容的制定者和学习成绩的评判者。传统的教育观使广大教师习惯了按自己的思维定式,严格要求学生的意识、习惯和行为“规范化”、“格式化”。新课程实施后,用“目标引领内容”要求我们树立明确的教育思想,面向全体学生,促进学生均衡协调发展。教师由传授者转化为“首席促进者”,由管理者转化为“首席引导者”,就必须在教学活动中,与学生建立平等民主和谐的关系,培养学生的良好的兴趣、爱好,培养终身健康的意识和能力!只有这样,才能实现“让学生在体育活动中不断认识自我,增强自信和团队意识、开放的胸怀、坚定的意志,实现现代文明的展示与交流,提高健康水平,提高生存质量,促进学生发展。”的教育目的。
2.如何最大程度挖掘学生的潜能。树立“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以快乐教学为宗旨,时刻都在想如何在体育教学中让学生充分体验运动的快乐,把快乐带入课堂,变要我学为我要学,提高学生的健康水平。根据新课程观念,教学由重知识传授向重学生发展转变,由重教师“教”向重学生“学”转变,由重结果向重过程转变,由统一规格教育向差异性教育转变。教师调整教学策略,改变教学方法,使其与课改理念高度统一,紧密结合。体育教学方法的选择是达成课程目标的重要手段。
3.如何创造出新的高中体育教学形式。一定要能够明确高中体育与中学生的精神、身体素质息息相关,密不可分。遵循因材施教的原则,重视发展学生的个性,遵循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和体育兴趣爱好,给学生创造条件,实行民主、开放式的教学。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努力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参与管理和评价,为学生营造和谐、民主、开放、自由的学习氛围,使所有学生在原有基础上体验成功的喜悦,每节课学有所获,保持兴趣。
三、高中体育有效运行的实践策略
1.身临其境,让体育中渗透着爱国热情。情境教学是教师运用生动形象的语言进行讲解,同时运用各种科学技术呈现出逼真的画面与声音,让学生身临其境,以此激发学生极大的热情。想想当学生看到奥运会上我国运动健儿奋勇拼搏的场景时,是不是都无法抑制住心中的呐喊与热情,都希望他们能够为国争光,这其中包含了学生浓浓的爱国情怀,这是至关重要,也是无可匹敌的。
2.丰富多彩,让体育与游戏合二为一。学生对体育课有无兴趣,来源于丰富多彩的游戏与竞赛活动,无论多大的学生都如此,教学时学生自主地进行游戏竞赛活动,情绪特别高涨,竞争特别激烈,对其生理机能有良好的提高作用。活动结束后让学生还意犹未尽,这样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了学生的锻炼意志,使学生在体育活动中体验成功的快乐。如此教学,不仅是让学生有成功的体验和享受运动的乐趣,也是让教师从教学实践中充分展示自己的才干,获得教学成功的喜悦。
3.健康第一,让体育塑造健全人才。体育作为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担负着塑造、培养学生健全人格、健康体魄的职责,也是为学生全面发展,落实学校教育“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营造充满活力和生机的校园服务。坚持科学、合理安排教学,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四、高中体育中需提高安全意识
学生参加体育课,都是在一种比较开放的状态下进行的,他们生性好动、活泼可爱,在课堂上容易张扬个性,此时我们要提高安全意识。体育课上,教师应严格执行课堂常规,并努力要求学生做到,切不可忽视组织、纪律性的要求,更不能放纵学生,要及时发现、处理违反课堂常规的人和事。只有保证良好的课堂常规得以落实,学生的组织、纪律性才能提高,才能有效地提高学生的自我约束能力,当然可以有效地预防伤害事故。
五、结语
高中体育教学的基本策略需要教育者们秉承着“少年强,则国强”的良好心态,真正理解体育改革的基本策略,将其运用到体育教学中,优质的体育教学能让学生更扎实地学好技术,充分地享受活动的乐趣,进而使学生得到更全面和更生动活泼地发展,在洋溢着快乐与愉悦的课堂气氛中体验成功,感受快乐的神奇,让体育教育真正成为一种艺术,成为培养新型健康的人才而发挥巨大的作用。
参考文献:
[1]邢登江.大学体育[M].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出版社,2004.
[2]裴海泓.体育[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1.
关键词:体育;素质;学生;技能
初中学生正处青少年时期的初级阶段,对体育课的认识较浅、基础较低,再加上身体素质的差距。因此,在进行体育教学时,应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预先制订切实可行的教学计划及主要措施,引导学生认识体育课,明确学生的学习目标。结合初中年级教学特点,在大力抓好素质教育的同时,把生动活泼的教学方法溶于课堂之中。如何上好初中年级的体育课,主要做好以下四方面的工作:
一、在重视基础的前提下规范要求
1.课前准备:热身跑、清点人数、师生问好、宣布上课这一教学常规。过程虽然短,要求却要跟教室上课一样,而不是走过场,如果要求不严格就容易导致学生“疲”下来,而影响到整堂课的教学效果。因此每节课虽然形式相同,但教师应该让这一过程常规化。相信,只要有了好的开始,下面的工作就更好进行了。
2.教师在开展这一常规过程中,要求以身作则,不搞特殊化。上课铃声一响,就应着装整齐地站在上课位置上,以期待的目光迎接学生队伍的到来,严肃接受学生的每一次报告,并进行整理队伍、提出要求、集中注意力等。
3.认真做好这一简短的过程有三点好处:
(1)事先站在位置上迎接学生队伍跑步到场,能突出教师准备工作的充分及师生间的互相尊重。如教师不事先站位,学生队伍就找不到目的地而失去方向,致使因不知所措而凌乱。
(2)在位置上以期待的目光迎接学生队伍,可以第一时间观察到队伍的纪律状况及常规遵守情况。如发现学生有违纪现象,课堂上教师可即时采取有效措施进行指导或教育。
(3)集中学生注意力,能把上课的主动权掌握在教师手中,长此下去逐步培养学生良好的素质,为今后的体育课打下基础。
二、在讲就仪表大方的要求下促进教育方法及措施的生动与灵活
外在的形象关乎教师在学生心目中的地位,因此,在不同的课型中,作为体育老师应及时检查自己的服装是否得体。总之,教师仪表应该大方,行为要洒脱,讲话要精准,调动队伍时,口令要准确洪亮。
在初中阶段,有一部分学生由于受这一年龄特点的影响,缺乏自我抑制能力,存在“多动症”,课堂中难免出现违反纪律、滋扰其他同学的现象,为此,需要教师既要以精辟幽默的说理教育,又要培养学生令行禁止的作风。
三、在示范与讲解过程中努力树立教师威信和形象
随着科技的进步,体育运动的不断发展,初中阶段的学生自行通过媒体便能观赏到现代世界体育一流高手们的精湛表演。故此在他们眼里,老师的每一个示范动作也应该是同样准确、成功、优美的,这样对于体育教师的示范动作挑战和要求就高了,特别是示范的成功与否,关乎学生的学习兴趣。因为学生们都渴望能观摩到老师精彩的示范动作,所以成功的示范,首先会深深吸引学生的练习欲,刺激其建立正确的动作概念,快速掌握动作技术。其次可以从中树立教师的形象,提高教师威信,调动学生练习的积极性。
四、在多样化教学形式中培养团结、刻苦向上的精神
【关键词】体育教学 问题行为 情感
一、问题提出
体育课堂教学过程中往往会出现一些意想不到的情形,从而干扰教师的预先设计与构思。如学生上课穿牛仔裤和皮鞋、吃口香糖、配戴饰品、练习中讲废话、与同学吵架以及一些突发事件等,会使很多教师感到尴尬、束手无策,不知如何应对。如果教师采用过激的手段和不理智方法,结果会损害师生间情感,影响课堂教学。
二、原因分析
1.自我意识。初中学生的自我意识是依据自己本身的探求和反思导向发现自己的时期。他们知道别人对自己的是非评价,从中产生自我体验、自我控制、自尊心等,但他们的自我控制能力相对薄弱。如追求时尚――表现在课堂上要穿好的、有品牌的运动服,认为学校统一发的运动服穿着不舒服,在外观上更是不够好看,比不上耐克、阿的达斯、李宁等名牌服装好,于是做出了与体育课常规要求不相符的事。
2.情绪、情感。青春期的学生开始变得多愁善感,情绪体验强烈且不深刻及两极性显明。教师一次善意的批评都会使他们思绪万千,无限感慨,甚至是怨恨,特别是在公众场合。如情绪高涨时踢球、打球、跑步,觉得干什么都行,做什么事都顺手;当情绪低落时,就什么都不顺,没兴趣,觉得无聊,练习中碰到有难度、有危险、脏的累的教学内容就在旁边做“观众”,女生会以例假为由向教师请假,很多意志不坚强的学生遇到测试就以“反正我不及格”等语言,放弃了考核测试机会。
3.同伴关系。初中学生间关系成“横向”结合外,还组成若干非正式小团体,特别是性别小团体,如哥们、姐妹们等。他们平时学习、生活、锻炼中经常三五成对在一起,生活中琐事和学习中问题都是他们涉及和议论的话题。不可避免将一些问题带入体育课堂中。
4.个性。个性的形成与发展,其核心是性格的形成与发展。初中学生的性格在生理和心理上都日益接近成人,对周围有了一个比较稳定的态度和与之相适应的行为方式,性格逐渐定型。
体育课堂中问题行为大多是个性缺陷的学生,如狭隘、偏激、暴躁、敌对、孤僻等。教师在处理此类学生时,如果不注意克制自己的情绪和冷静分析问题、动用合理策略,难免会激发学生间、师生间的矛盾,进而影响师生情感。
三、处理策略
1.积极关注。学生在体育教学中出现了问题行为,教师首先做的就是关注他,直至给予相应的信号刺激或反馈。重点关注学生在整个教学过程中的言行。如,教师讲解时他听吗?示范时他观察吗?组织练习时他认真参与积极练习吗?关注学生,即当学生犯错误时,教师能及时教育和处理,并有说服、劝导的充分而正当的理由。我们教师要坚决摒弃没有根据地乱猜疑和批评。教师的关注要让学生感到虽然自己在课堂中犯了错,甚至违了纪,应当接受批评和教育,却是在教师充满温暖、亲切和关爱的氛围中进行的。
2.适时接触。课堂中处理学生的问题行为要注意与学生的第一次交锋,即第一次接触。体育课堂是学生掌握动作技能、尝试运动成败、满足运动需要、进行情感交流、展示自我的平台。特别是男女生合班教学的情况下,学生在同学、异性前显得要“面子”、自尊心强、不屈服,此时若当场训斥、责备,学生的情绪会低沉、不安、害怕,有的更是愤怒、敌对。所以在处理问题时要注意隐蔽性和即时性,选择好时机。可在整个教学组织、示范讲解、指导纠正、教学比赛过程中渗透。如学生在练习跳箱时,便可在保护和帮助中对他暗示提醒或简要交流。如此方法,学生肯定能接受,而不会表现出厌恶、拒绝、对抗。
关键词:小学体育;组织教学;途径
中图分类号:G623.8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1578(2014)05-0247-01
由于体育课大都在室外进行,组织教学的目的就是要排除各种干扰,激发学生兴趣,从而完成教学任务。只有合理而周密的组织教学,才可能使学生从心理和物质上作好充分准备,从而保证体育教学过程的顺利进行。因此,组织好教学是上好体育课的关键。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学生、教材三者通过复杂的相互作用使教学成为一个动态的统一过程,在这一过程中,教师采取一定的组织教学形式来完成一定的教学任务,从而实现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的目的。然而,教无定法,任何教学方法和组织形式都是根据一定的教学内容和教学对象而变化的。怎样抓好小学体育课的组织教学。更好地为教学服务?
1.根据体育课之特点组织教学
在小学体育教学中,教师要根据体育课是通过身体的各种练习,使体力活动与思维活动紧密结合,掌握体育知识、技能和技巧以及室外上课的特点,行之有效地组织教学。
抓好体育课堂常规的组织教学。体育课堂常规是规范体育课的必要条件。教师必须严格认真,坚持不懈地抓好体育课堂常规教育。尤其是要抓好整队集合、服装、精神状态、礼貌行为、组织纪律、学生守则、场地器材的布置与收拾等常规训练与教育。在教学中,教师要严格要求,反复训练,使学生变成自觉行动,以保证体育课的顺利进行。
抓好体育课各阶段的组织教学。体育教学过程是由开始、准备、基本、结束四个部分组成的,由于四部分教学内容和学生情绪各不相同,因此,教学中教师要灵活地组织教学,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切忌出现先紧后松、龙头蛇尾的不良现象。上课前,教师要组织学生布置好场地器材等,为上课作好准备;上课开始时的组织教学特别重要,教师要抓住中国学习联盟都还处在课间休息活动的兴奋状态中的特点,采用趣味游戏,如:"请你跟我这样做",或"反口令训练法"等方法集中学生注意力,使他们兴奋的情绪稳定下来;基本部分是体育课中的重点部分,教师应力求做到精讲多练,语言生动,并不断改变练习方法,如在练习中引入竞争性游戏,不同形式的分组练习等,提高学习兴趣;结束部分。学生的情绪极易松懈,此时教师的组织教学更不能忽视,应采用一些调节情绪和恢复体力的放松性练习,保持学生兴趣,如舞蹈放松、意念放松,同时作好课堂的小结。
2.教学方法要儿童化、兴趣化和游戏化
2.1 儿童化。儿童化教学就是要针对儿童的年龄特点,进行体育教学,这样才能更好地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完成体育课的教学任务。儿童是以机械记忆和形象思维为主.教学活动中。应尽量采用直观、形象的教学手段。儿童的"本性"往往毫无保留地反映在体育课中,体育教师应懂得儿童的心理特征.按照童心、童愿和童颜组织体育教学,才能防止教育教学的"成人化"。要防止单纯技术传授。有些体育教师把现代竞技运动中的先进技术充实到小学教学中.是一个大胆的尝试。但必须进行科学的分析和研究.看这样做是否有利于增强学生的体质.切勿单纯以技术掌握程度来评定教学的好坏。
2.2 兴趣化。体育教学的兴趣化可以给儿童以情绪的满足.有利于调动学习的积极性。小学生好动、爱新鲜,厌烦过多的重复练习,因此,教学手段要多样化,才能提高学生的兴趣,推迟疲劳的出现。体育课的教学过程中。学生往往由于较长时间练习某一个动作而感到枯燥.教师可采用游戏法和比赛法激发学生的兴趣.活跃课堂气氛。此外。还应做到生动形象的讲解和准确的动作示范,教学方法力求多样化、兴趣化,以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体育课上得生动活泼。
2.3 游戏化。小学体育教学中很好地动用游戏教材,充分发挥游戏教材的教育因素,对完成体育教学任务有重要的意义和作用。游戏具有趣味性和竞争性,对小学生有较大的吸引力,体育游戏是小学生喜爱的体育教材之一。体育教育应适当地采用游戏方法进行教学。在课的开始和结束阶段.采用游戏法对集中学生注意力,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能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有利于课的顺利进行。小学阶段儿童的生理、心理特点是兴奋占优势,抑制能力差.注意力不易集中,单调的练习容易产生疲劳,因此,要采用变换游戏方法,加深形象化教学。使每一个游戏都能吸引住学生。通过游戏,提高小学生对体育教学的兴趣.是小学生体育教学中一个十分重要的问题。
3.加强课外活动的组织指导
一、体育课中学生出现违纪现象的主要原因
1.安排的教学内容学生不感兴趣,甚至是反感;教学进度欠妥偏难,学生无法完成;或偏易,学生觉得无收获,没意思。
2.教师的讲解声音偏低,不清晰,学生听不懂;教师的示范不规范,不成功;教师教学不负责,情绪低落,处理问题不当、不公正。
3.教学的场地不平整,风沙大,场地器材布局不合理;学生练习互相干扰;受外界环境的干扰。
4.学生学习目的不明确,动机不端正;对学校或教师有成见、偏见;好表现与炫耀自己;害怕参加各种体育活动,怕脏,怕累;学生之间存在矛盾等。
二、维持纪律与课堂管理的要求
1.建立和一贯执行必要的体育课堂教学常规。
为了使学生能较好地配合体育教师参与体育学习活动,在教学之初,教师就要向学生明确宣布要求学生做和不允许做的行为要求。为了维持良好的课堂教学秩序,体育教师要防患于未然,尤其是刚刚开始上课的时候,一定要狠抓常规的执行,待学生逐渐适应并形成习惯后,再使学生具有更多的灵活性。
2.注意认真观察与分析学生的行为。
体育课中师生的空间活动范围都比较大,要维持良好的课堂纪律,教师必须及时全面地了解教学过程中全体学生的情况,关注他们参与体育学习活动、完成学习任务的情况。当学生出现违纪行为时,要作出正确的分析与判断,才能采取相应的、合适的措施。
3.及时妥善地处理违纪行为。
当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出现违纪行为时,教师必须迅速作出反应并及时处理。一般来讲,如果一个学生只是消极地完成学习任务,教师不必立即公开处理,可采用沉默、皱眉、走近等方法处理;如果一个学生的违纪行为已明显干扰了整个教学过程,教师必须立即处理,并按情况采取提示、暗示、制止甚至惩罚的方法;如果学生了为吸引教师的注意而出现违纪行为时,教师可以用不予理睬来处理。总之,在处理违纪行为时,尽量不要中断教学的正常进行,尤其是不要频繁地中断教学来处理违纪行为。
4.正确运用奖励与惩罚。
奖励与惩罚是维持纪律、进行课堂管理的重要手段,而奖励积极性的行为是维持纪律的课堂管理的最有效的方法之一。俗话说:“罚其十,不如奖其一。”当学生的积极得到奖励后,这种行为将得到巩固与强化。体育课中的奖励方式通常是非物质性的,如口头赞扬,口头表扬“你终于成功了”、“真不简单”、“大家看,××同学做得真好”,或给一个满意的、赞许的目光和微笑。为了维持纪律,一定的惩罚是必要的。惩罚是体育教师有意识地通过使学生经受不愉快的体验,以影响和改变学生行为的一种手段。惩罚的目的是为了制止或阻止违纪行为的产生和重现。在体育教学中,惩罚的方式有两种:一是挫折型,即暂时中止违纪学生参加体育学习活动的权利;二是否定型,即当众批评、教训,课后留下来,罚做俯卧撑、跑步等。在运用惩罚时,教师必须让学生明白惩罚的是违纪行为而不是人,一般情况下不搞集体惩罚。
5.严密课的组织,提高练习密度。
体育课中学生的违纪行为大多出现在学生互相干扰或等待练习时间过长的时候。因此体育教师要注意严密课的组织,充分利用现有的场地器材,合理分组,增加学生实际从事练习的时间,减少违纪行为现象的发生。
6.提高体育教师自身的素质。
体育课中的纪律状况往往与教师给学生的形象、威信及处理问题的方式等密切相关。为了维持纪律和进行课堂管理,体育教师要不断提高自己在思想、业务方面的素养水平,热爱本职工作,对工作充满信心,情绪饱满地投入教学,热爱学生,与学生建立融洽的关系,并注意有时应站在学生的角度看待问题,妥善处理违纪行为和进行课堂管理,营造和谐的课堂气氛,顺利完成体育教学任务。
在体育课教学进行过程中,有时学生会出现一些违反纪律的现象,或称越轨行为。这些行为从现象上分主要有两种形式:
关键词:入职初期;体育教师;课堂常规;建设与管理
一、研究目的
入职初期通常指教师受聘后的前3年,这是教师职业生涯中一段非常重要的时期。教师抓好课堂常规的建设和管理工作,可以有效规范和约束学生的课堂行为,建立高效的课堂秩序。同时,课堂常规也是教师和学生应该遵守的、保证课堂秩序的基本行为标准。
二、研究方法
1.文献资料法
笔者查阅大量有关体育课堂常规建设及管理方面的著作和论文,为本研究提供理论依据。
2.观察法
笔者通过在实际体育教学中观察课堂常规的设置及学生的遵守情况,对学生的心理变化反应进行相关分析。
3.专家访谈法
笔者咨询了体育领域的专家和一线教师在教学常规工作中采取的手段及策略,获得了许多宝贵的建议。
三、结果与分析
1.体育课堂常规的基本内容
(1)集合整队与师生问好
集合整队可以体现学生的组织纪律性,主要包括课前、课中及课后队伍的集合。课前站队要求学生尽量做到“快、静、齐”,教师要培养学生听上课铃声和哨音快速集合的习惯,要求体育委员整队清点人数,汇报人数及出勤情况。师生问好是体现师生平等地位、增进师生关系、检验学生课堂状态的一种有效手段。课堂教学活动是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双向交流活动。课前一句简单的问候,看似无关紧要,却能提高学生的注意力,使他们积极融入课堂,拉近师生之间的关系,为上好体育课做好准备。
(2)请假制度及出勤情况
教师制订课堂的请假制度及出勤要求,在第一次上课时告知学生请假怎么请,特殊情况怎么处理。当学生由于特殊原因无法上课时,应该在课前提交规范的请假手续,并向教师说明情况。这样有利于建立规范的请假考勤制度,促使学生规范自己的行为。教师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安排其完成力所能及的一些任务。比如,随堂听课,协助同学练习,布置相关场地等工作。
(3)服装检查与安全教育
上体育课时要统一着装(运动服与运动鞋)。教师要在课前告诉学生运动装备及安全意识在自我保护中的重要性。比如,男生上课不要穿牛仔裤、皮鞋,女生上课不穿裙子、高跟鞋,不携带小刀、钥匙等尖锐物品。教师要做到积极预防,精心组织课堂教学,如发现学生着装不当、存在安全隐患时,应该教育学生自觉遵守体育课堂的常规要求。
(4)课堂纪律与练习要求
体育课堂纪律是保证课堂有序进行的重要前提。在第一次上课时,教师就要跟学生约定好相关的纪律要求,让学生按照教师规定的内容、要求进行练习。比如上课不能随便说话、嬉戏打闹;没有经过教师的允许,不准私自离开练习区域;分组练习时要听小组长的指挥等。不同运动项目有不同的教学特点。因此,在学生进行不同项目的练习时,教师要根据实际情况提出具体的要求。比如进行球类运动时,学生要统一听哨声指挥,不能随意拍球踢球。如有不遵守的情况,教师要及时批评、指正
(5)场地器材管理及规范
学校场地器材是开展体育教学、课外体育锻炼、运动队训练和比赛的重要条件。任何体育器材设施在使用前都要经过认真检查,确保安全后方可使用。体育教师在课前要认真检查教学场地是否安全,并对相关运动器材提出使用要求。如发现学生不爱惜器材的现象,教师要及时批评、指正,引导学生爱护公共财产设施。
2.体育课堂常规对学生教育的影响
(1)规范教学秩序
学校体育教学的主要目的在于增强学生的体质,培养学生的体育运动能力。不管采用什么样的教学方法、手段和形式,不管进行什么样的教学改革,教师都必须建立一个稳定、有序的教学环境来确保正常课堂教学。整个教学过程中最重要的就是抓好教学常规,通过规范和约束学生的上课行为,维持良好的课堂教学秩序,让学生清楚哪些事情在课堂上可以做,哪些不可以做。
(2)明确教学目标
在体育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弄清体育学科的特点,努力I造良好的课堂常规,让学生在玩中学,在学中练。这样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还可以让学生明确本堂课的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及教学要求。学生有了明确的教学目标作为指引,就会清楚在本堂课中不同的练习阶段该如何去学习,要达到一个什么样的学习效果,从而提升学习效率,确保体育教学有条不紊地进行。
(3)厘清教学重难点
教师要认真备课,努力写好教案。备课时,要备好五要素:一是课程目标;二是教材重点、难点;三是教学对象;四是场地器材;五是教学方法。通过正确示范、精讲多练,教师要让学生熟练掌握技术方法,帮助其更好地领悟动作的重难点,进一步提升其学习能力。
(4)塑造行为习惯
体育课堂常规在教学实践过程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其不但可以保证正常的课堂教学秩序,还是塑造学生行为、培养学生良好习惯的前沿阵地。教师在制订课堂常规时,要注意根据实际教学的需要,在符合学生身心发展特点的基础上,选择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
(5)提升教学质量
体育课堂常规的制订和实施,对教师和学生来讲是一种约定俗成的规范。在体育课堂上,良好的教学环境和秩序能够帮助教师节省大量的教学时间,使学生快速而准确地掌握课堂上所传授的运动知识与技能。如果学生纪律好、注意力集中,教学程序不被打乱,学生学习的效率会大大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也不会被挫伤。这样,学生就可以获得更多的练习时间,这对技能的学习十分重要。
3.体育课堂常规建设与管理的思考
(1)严格要求,加强常规教育
体育课堂常规是教学过程中学生必须遵守的行为规范,也是确保教学能够顺利开展的重要前提。俗话说:“没有规矩,不成方圆。”教师应严格要求学生,抓好课堂常规建设,培养学生的规范思想。比如,集合整队要求、上课服装检查、请假制度、纪律要求、体育骨干职责、场地器材布置与回收等。教师在上课前表述清楚课程要求,学生才能够按照要求去做。因此,课前的常规教育非常重要。
(2)体育教学渗透德育教育
体育课通常以户外活动的方式来组织教学,多数情况下都是在室外进行,教学环境复杂,容易受到很多因素的干扰。教师要善于利用体育教学的特殊性,根据不同运动项目的内容、规则及特点,培养学生团结协作、遵守纪律、积极进取的优良品质。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讲解清晰、示范到位、言行一致、尊重关爱学生,给学生树立一个良好的教师形象,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得到熏陶,发挥体育在塑造学生人格上的功效,努力把德育教育渗透到体育教学的各个环节。
(3)体育教学组织规范有序
体育课堂组织教学要尽量排除各种外因干扰,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保证各项教学任务顺利完成。体育教师要充分备课,精心设计出合理、有效的组织教学程序。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要严格规范组织教学,切忌出现先紧后松、虎头蛇尾的现象。
(4)加强思想教育,培养集体主义价值观
教师在教学过程当中,要观察学生的言行举止,随时注意课堂的变化。体育课堂是培养学生体育健康知识、技术与技能,强化组织纪律性的主要场所。体育课堂有着其他学科所不具备的特殊性,良好的教学秩序可以加强学生对课堂常规的认识。当教师在组织学生集体学习时,组织纪律显得尤为重要。良好的组织纪律性能够激发学生的集体主义价值观,可以大大节省教学时间,推动体育教学的顺利进行,从而提高教学质量。
四、结论与建议
1.结论
教师要努力抓好体育课堂常规建设与管理工作。根据体育课堂常规的基本内容进行归纳与分析,体育课堂基本常规主要包括集合整队与师生问好、请假制度及出勤情况、服装检查与安全教育、课堂纪律与练习要求、场地器材管理及规范五个方面。严抓常规有助于规范教学秩序,明确教学目标,厘清教学重难点,提升教学质量,同时也有助于培B学生的组织纪律性和良好的行为习惯,预防安全伤害事故。
2.建议
抓好体育常规工作,主要可以从以下四个方面着手,第一,严格要求,加强常规教育;第二,体育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第三,体育教学组织规范有序;第四,加强思想教育,培养集体主义价值观。严格制订与执行体育课堂教学常规,是一个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过程。在学校教学中,新入职的体育教师应该加强课堂常规建设,积极思考怎么管理学生,为以后的教学打下坚实的基础,让体育课堂常规成为体育教师和学生共同的自觉行为。
参考文献:
[1]毛振明,赖天德.如何正确理解和实施体育课堂教学常规[J].中国学校体育,2006(12):30-33.
【关键词】 初一年级 教师的榜样作用 教学的多样性 兴趣
初一年级是学生中学时代的开始,而初一是整个初中学习打基础的阶段,从生理角度来讲,是身体快速发育的关键时期。从心理角度来讲,是从儿童走向少年时期的初级阶段。这个时期的中学生还没有完全的从小学教学模式下走出来,如何更快和更好的让我们的学生从小学教学模式过渡到中学模是我们初中体育老师都要面对的问题。
1.从头做起,严格要求
俗话说“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体育课的课堂常规要求学生要在准备铃声打响之前到指定位置集合站队,如果不能在这个时间段内完成就会影响到课的正常进行。接下来的课堂常规虽然只有短短的一分钟,而且非常程式化,但在学生眼里,时间一长就会产生倦怠。所以从一开始就要给学生明确课堂常规的进行非常重要,在这个阶段内教师要布置课堂的要求和内容,每节课的内容不同,要求自然也不尽相同。同时这个时间又可以很好的提高学生的注意力,减少接下来体育活动中不必要的意外伤害的产生。长期积累下来,可以为日后的体育课更好的开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2.教师的榜样示范作用
首先,体育教师课堂常规要求教师要着装得体,何谓得体,比如:夏天不能穿短裤和跨栏背心;冬天不能穿过膝棉衣,不能戴手套棉帽等。这些是基本要求,如果我们不能做好,没有办法要求我们的教学对象在上课的时候得体着装。因此可能会出现有的学生穿着不适合体育课教学的服饰,比如皮鞋,大衣等。做好这些我们才能够要求学生在上课的时候不能够带硬物,锋利的物品和与上课无关的物品进入课堂。
其次,教师的说话方式是教师个人魅力的体现。怎样才能使初一的小同学感到教师的和蔼可亲又不失威严呢?教师在讲话的时候要声音宏亮,下达口令的时候要准确,解决问题的时候要有体育教师敏锐的触觉和幽默的方法相结合。与此同时,眼睛是心灵的窗户,目光犀利是必不可少的。
再次,教师要做到言而有信,培养学生诚信为先的做人准则,将全员德育工作常态化。比如,学生在练习中出现不认真的现象或体育游戏当中失利的一方接受惩罚时,要严格按照活动之前指定的规则处罚。否则学生产生异议,同时学生心态会发生变化,认为老师不会真的对学生做事不认真进行相应的处罚。久而久之教师的说话力度会大幅度降低,在学生中的威信则会快速下降,无法驾驭课堂。
3.直观教学的力量
科技的发展已经让时代进入了信息爆炸时期,学生们会从不同的渠道认识和了解越来越多的关于体育方面的知识。世界田径黄金联赛、NBA、足球世界杯等等,这样一来对体育教师的动作示范和讲解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动作的规范性,美观性都要提高。比如说,我们在教授学生单手肩上投篮的时候,自己都没有办法将球送入篮筐的话,那我们的学生是不会有兴趣继续听你的长篇大论。因为成功的示范动作会加深学生的练习欲望,在建立正确动作概念的基础上还可以树立老师的威信。
另外,初一学生的特点是不能够很长时间的集中注意力。我们如何在有限的时间内将课的任务有效地传授给学生,讲解一环则显得尤为突出。语言不能够拖沓,要简洁幽默,引起学生的兴趣。同时加入口诀,朗朗上口,让学生在记忆的时候降低难度。体育课的目的就是要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而提高身体素质就势必让学生出汗。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在学生的学习过程中起着指导的作用。在体育课的教学中,教师的讲解示范固然重要,但是如果学生光听不练,那么体育课就完全失去了意义,因此就要求教师在课堂上把所教授内容的动作方法简明扼要的传达给学生,然后就应要求学生尽可能的多多练习,而教师则应该穿插在学生中间,及时的发现问题与错误,如果此类问题或是错误发生在个别的学生身上,可以单独的辅导与指正。若是错误发生在大部分学生身上,那么就必须进行整体的讲解,分析错误的原因,使学生通过正确与错误的技术动作对比,从而真正的从跟本上解决自身存在的问题。
4.教学形式的多样化以及提高学生的练习兴趣
如何让学生对体育课上的练习产生兴趣,心理学定义兴趣为“个体力求认识某种事物或从事某项活动的心理倾向,他表现为某种事物或从事某种活动的选择性态度和积极地情绪反应。创设情景,“启发式”教育是增加课堂教学形式多样化的有效方式。从学生原有的知识结构出发,通过有效手段,不断打破学生原有的认知结构水平的平衡,不断激发他们对新知识的渴望。
其次,初一的学生应以游戏结合素质练习,提高学生的练习兴趣。可以在课堂中大力开展趣味体育,如拔河、跳绳、负重比赛等,使学生既锻炼了身心,有培养了团结向上的集体主义精神,掌握了体育技能,又能在快乐轻松的氛围下收到良好的熏陶。
再次,积极性对于学生学习来说有着异常重要的作用。有的同学可能因为自身的身体素质较差或是怕苦帕累等原因,而对体育课没有什么兴趣,在课堂上仿佛处于“煎熬”状态。对这些学生教师应该多多的给与他们鼓励与表扬,积极的肯定他们一丝一毫的进步。这样会使学生的自信心增强,会喜欢上体育课。
初一年级的学生,由于他们来自校风不同、体育风气有异、场地器材条件有异的小学,加之我国中小学教育模式和培养方向的不同,自然形成了学生对体育课的认识深浅不一,基础不一,身体素质有差距等问题。因此,在进行初一的体育教学的时候,应对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了解,预先制定切实可行的教学计划以及主要措施。磨刀不误砍柴工,初一年级的学生可塑性很强,学生对体育产生兴趣后,不管是在锻炼身体习惯的养成方面,还是在现阶段锻炼效果上都能较好的体现出来。同时在此阶段当中,根据学生年龄和身体特点,以兴趣教学和身体素质锻炼为主要内容,在技术动作方面不刻意强调。而教师则应在教学过程中自我完善,具备强烈的责任感和事业心,使学生在这一阶段,逐步形成良好的教学常规,自觉锻炼,团结活泼的班风特点,建立学生勇于拼搏的进取精神。结合初一教学的特点,在大力抓好素质教育的同时,把生动活泼的教学方法融于课堂之中。
参考文献:
关键词:课堂问题行为;德育教育;成因;策略
中图分类号:G717 文献标志码:B 文章编号:1674-9324(2012)04-0123-02
中等职业学校学生的认知能力与普通高中学生相比差距很大。这些学生在初中的时候学习行为习惯就不好,很多学生厌学甚至逃学。造成进入中职后学习困难,很多地方的中等职业学校开始成为学生问题行为的高发区,很多中职学生因为在课堂上高发的问题行为,因而被称为“学困生”。调查发现,这些学生喜欢体育运动,但是不喜欢上体育课,在体育课中,很多学生注意力不能集中;随意讲话、玩手机、瞎溜达、吃零食、装病等现象时有发生。这种状况极大的伤害了体育教师的工作热情,同时也影响了正常的教学秩序。
一、体育课教学中学生课堂问题行为成因分析
课堂问题行为是指那些在课堂中发生的违反课堂教学秩序,甚至干扰教学活动的正常开展的有害行为。中职校学生的课堂问题行为大致表现有以下几种情况:(1)注意力不集中。(2)反抗行为:不遵守课堂纪律,在运动过程中故意不遵守课堂纪律。(3)攻击行为:上课时损坏器材、抢夺其他同学的器材,和其他同学发生争吵甚至会发生打架现象。(4)其他惰性心理。(5)性格内向。(6)学生体育认知能力差,进取动机差,意志品质薄弱。
在体育活动中,表现为意志薄弱,例如:在中长跑考核中,缺乏那种咬牙坚持跑完全程的坚忍不拔的毅力,明显的表现出怕苦怕累的惰性心理。
二、体育课堂问题行为的管理策略
1.加强学生的德育教育。在教学中采用强而有力的思想教育措施,使学生明确学习目的,端正学习态度,启发他们自觉积极地进行练习,才能使学生学得紧张而有序,练得生动而活泼。
2.挖掘新颖的体育教材内容。在整个体育课教学的过程中,不同的教学内容所达到的德育教育效果也各不相同,归纳起来有下面几点:田径运动项目能成就学生吃苦耐劳、顽强拼搏、坚忍不拔的意志,在集体活动中的篮球、排球、足球等能提高学生遵守纪律和培养团结友爱的集体主义精神,同时能提高其机智灵敏的应变能力;一些体操或团体操项目,培养学生勇敢、沉着、机智、果断和自控能力。各种游戏能加强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一些传统的体育项目能提高学生的民族自尊心与自豪感,使其更加热爱祖国、热爱人民。把这些教学内容贯穿在日常的教学中,显得教学不空洞。在体育、卫生基础知识教学中,设计能激发学生体质潜能的教育内容。通过体育比赛,对学生进行诚实、公正、积极进取的教育。针对不同的体育教学内容,教师如何在体育课教学中积极挖掘新颖的、适合学生特点的教材内容,是减少问题的有效措施。
3.加强体育课教学管理。要建立体育教学课堂常规,要严密课堂的组织纪律性。培养学生热爱劳动、爱护公物的习惯;在课堂教学活动中,有组织而迅速地调动队伍,可以培养学生动作整齐、敏捷和遵守纪律,形成集体协同的习惯;在组织学生学习时,充分发挥班干部的带头作用,用榜样的力量来强化全班学风的形成;在学生练习过程中倡导互助互学的学风,提倡认真观摩、获取别人的优点,并热情帮助其他同学,使其技术不断提高;在体育能力测试中,防止作弊行为发生,培养学生诚实务实的作风。
4.事先预防,考虑周全。研究学生,分析高中学生的年龄、性别特征,确定高中体育课堂的基本的行为标准。研究教材教法,认真备好课。让每个学生都能积极的投入到体育训练中去,平等的对待每一个学生,采用有效的教学策略,让所有学生都积极的行动起来。要给予学生更多的训练时间和表现机会,以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运动需求,给学生展示自我的空间,满足学生对体育学习的需求。同时按照教学大纲的要求,科学的安排好练习场地,不让班级间在练习间相互干扰。尤其是上器械课,我们更应该认真作好教学前的准备,特别是保护措施的实施与运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群体差异是客观存在的,我们应让所有学生在体育课中享受成功的喜悦。教师应该增强自己在学生心中的威信。
三、体育课堂问题行为的解决方法
首先要在课堂中要多鼓励和强化良好行为,以好的榜样来控制问题行为。选择有效的方法,及时终止问题行为,可以采用爱心关注、语言暗示、行文示范、故意不管等方法,来遏制问题行为的发生。例如:在给高二学生上支撑跳跃课时,有个同学却偷偷在另一个横箱上自己做起练习来,于是就让这个学生来做动作演示示范,然后加以反面教育。指出这种在没有老师或同学的帮助下,不能擅自练习,防止出现意外情况,这不仅制止了问题行为的发生,也满足了这个同学的表现欲望,因而他非常愿意接受老师的批评。当然教师在采用终止问题行为方法的时候,应该考虑到学生的性别和个性差异等因素,如,对女生来说适宜采用爱心关注和语言暗示。
其次体育课堂问题行为需要多方合作。教师应主动和学生多交流与沟通,对问题行为的矫正,不仅需要在课堂上进行,同时还需要延伸到课外。加强耐挫能力的训练是纠正体育课堂中的问题行为的有效方法。学生的问题行为产生的原因是多种多样的,它在其他课堂上同样也会出现,需要我们所有老师共同关注。
对教师而言,随着社会各种潮流的冲击,学生的很多行为和思想是很前卫的,教师要做到与时俱进,对课堂中的问题要有预见性和策略性,这就对我们教师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也是对教学管理工作的全新挑战,需要我们广大体育教师不断的探索与实践。
参考文献:
[1]季浏.体育与健康课程与教学论[M].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2003,(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