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实验室建设和管理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实验室是学校进行教学、科技和培养人才的重要基地,是教学、科技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反映学校教学水平、科技水平和管理水平的重要标志之一。多年来,实验技术人员默默地工作在实验室,在实验室建设和管理方面做出了应有的贡献。但是,同时也暴露一些不足,特别是实验设备不足以及实验设备管理混乱,存在盲目性,相互攀比、缺乏共享、好高骛远,得过且过、重复购置,不注重维修。学校应积极采取措施,纠正不当做法,使学校实验室管理及建设纳入规范化 、科学化的发展轨道。
1 实验队伍现状和实验室建设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在实验技术队伍中,由于他们不太被重视,缺少培训,造成专职实验技术人员数量不足,人员老化,队伍不稳定。而在实验室建设和管理中主要存在:
(1)盲目性。各系没有长远的科学规划和蓝图,缺少对整个实验室建设的调研、论证和计划性。
(2)相互攀比。由于承担的实验任务不同,接受学生实验数量不同,实验仪器价格高低不同,学校划拨设备、实验费也就不会相同,但各系之间相互攀比,硬要比出个高低来。
(3) 设备共享性差。 实验室之间,各系之间缺发设备共享意识,设备长期存放不用的现象特别严重,设备利用率低。
(4) 好高骛远,得过且过。近几年,学校步入高速发展的轨道,仪器设备也购置了许多,但有些设备买回来后,多年也不用一回了。有的实验室不求进取,得过且过,实验室建设走一步退两步,与学校的发展很不和谐。
(5)设备重复购置 。各实验室之间信息不通,你有什么设备我不清楚,缺就伸手要、买,造成设备重复购置严重。
(6) 不重视维修。一是维修意识差,致使小毛病不修成大毛病,大毛病不修设备报废;二是缺少维修人员,也缺乏较完善的维修设施;三是没有建立起相应奖励机制,造成国有资产的损坏和流失。
2 产生以上现象的主要原因
自卑心态。在实验技术人员当中,一部分人或多或少地存在着自卑心态,其原因有:政策上的偏见:对实验技术人员重视不够,看成单纯的教辅人员,不发放教师资格证书等等。工作分工的影响:有些人把这些工作看作“下手活”、“小工活”。传统观念的影响:认为搞理论教学的人员比实验技术人员的水平高,地位高。
(1) 领导认识上的偏见。在传统的教育思想中重理论教育,轻实验教育。认为实验教学是理论教学的附属,重教师进修,轻实验技术人员培养 。实验人员不能和教师一样外出进修学习,面对新技术却无所适从,显得力不从心。
(3)实验技术人员队伍不稳定。由于实验教学一直处在一个不被重视的地位,造成实验技术人员人心思动,实验人员像走马灯一样,有的想法转为理论课教师,有的转为行政职员。
(4)实验室管理没有形成一整套规范的管理制度。实验室管理是一门学问,只有管理好实验室才能使之发挥效益,而管好实验室的依据就要加强实验技术人员队伍建设,依靠管理制度建设。
(5)实验室建设缺乏整体方案。实验室建设应该广泛发动群众,让全体教师参与,只有集思广益才能使实验室建设形成一整套方案,也只有大家的参与才能建设好实验室。
实验室只有配备足够的实验人员,才能使实验课的准备,实验室的开放成为可能,如果忘记了这一点,实验课的质量就不能保证,验证性实验就会成为演示性实验,演示性实验就只会停留在教材中,更谈不上开放性实验了。没有熟悉实验室的实验技术人员,实验室建设及管理将无从谈起。
3 措施
(1)首先要加强实验技术队伍建设。只有建立一支素质优良的实验技术队伍,才能管好、用好实验设备,充分发挥设备的效益。
(2),提高实验技术人员综合素质。实验技术人员的素质高低,对职业教育教学质量和工作效率有着举足轻重的影响。综合素质包括思想政治素质和专业业务素质。思想政治素质决定着实验技术人员的行为规范,管理水平和参与建设实验室的积极性。专业业务素质,就是要求实验技术人员具有扎实的专业知识,所掌握的知识不仅要有一定的深度,而且要有一定的广度。不仅掌握和应用与本专业相关的知识,而且要懂得一些实验室管理的基本知识。
(3)借学校人事制度改革,加强实验室管理。制定相应的奖励机制,调动教师和实验人员参与实验室建设和管理的积极性,建立起一支敬岗爱业的实验室管理人员和维修人员队伍。
(4) 加强对实验室建设的整体规划。严格按照教学大纲、按照学生数、实验数分组,合理地规划实验室,安排实验,尽可能做到物尽其用。
(5)利用校园网,加强对设备的管理。合理调度,实现资源共享,所有实验设备都应按照规定上网查询,各实验室应本着物尽其用的原则,进行各实验室之间的共享,提高设备的管理效率和利用率。
(6)鼓励老师和实验技术人员设计、研制实验器材和设备。这样既可培养和煅炼教师及实验人员的动手能力,又为学校实验室建设节约资金。
(7)建立传帮带制度。实验技术人员的实践动手能力要求很强,一定要建立由思想素质好、有丰富经验的老同志指导和帮带年青同志的制度。
一、以教学为导向的计算机需求分析
实验室本来就是为学科提供实验研究及教学场所的地方,计算机实验室通常都是以电子计算机作为主要的设备,主要作用就是为计算机专业的学生们提供辅助工具和研究场所。所以,在计算机实验教学的过程中,必须要明确的就是这是一种不同于传统教学模式的教学,要培养的是研究型的、理论型的人才,主要是面向学生们的实践能力、动手能力、应用能力和操作能力的综合训练。在高职院校的计算机教学过程中,具备更加明显的特质,它要求在计算机实验教学的过程中要考虑到行业形势和企业发展需求的紧密联系,重点面向企业进行一线生产高质量人才的输送,所以,在高职计算机实验室的建设过程中,一定要保证对于学生们流动性和随时性操作的训练,保证合理安排、管理得当、有条不紊,尽可能地让学生们在校期间就能够感受到企业的文化氛围,让学生们都能够在校园中找到工作的感觉。
计算机课程在高等教育当中是学生们的基础必修课,计算机实验则是既要能满足学生们的专业研究,有能够实现全班同学的基础知识学习,伴随着计算机技术在校园内应用的频率越来越高,计算机实验室在每一周当中的每一天都会处于工作的状态,当考虑到专业教学和学生自习的共同应用时,学校的计算机实验室还要配备机动能力来随时满足各类临时活动和对外合作项目,保证各种模拟实验的预约需求。[2]
对于高职院校来说,在近几年的发展当中,校企合作的深度越来越大,高职院校开始对一些相关的行业需求型人才和企业需求型人才制订了订单式的培养策略,同时也提供了一线企业员工回炉再造的机会,这两种方式实现了交叉并行。在这种教育模式下,就要求高职院校的计算机实验室既能够满足日常的基础教学,还要满足校企合作、企业培训和新技术教育等多样化的功能需求。
二、以教学为导向的计算机实验室建设
计算机实验室的设备采购应该以教学为出发点,结合当前的教学安排和需求计划,展望未来两年的可能性计划变动,重点关注到计算机专业基础课程的阶段性需求,然后进行具体的需求计算机操作的班级人员安排和设备配置,也就是说以教学为导向的计算机实验室建设从一开始就必须与课程紧密衔接。
比如说,一些高职院校在教学过程中会在基础课程和专业课程之间对计算机的配置等级有不同的需求,在考虑到实验室建设成本的基础上,学校可以将基础课程和专业实验课程进行区分性的建设,在一些基础性教学的环节,和一些针对专业计算机学生展开,但是不需要性能很高配置的课程可以应用配置档次较低的计算机,并保证在三五年之内的软硬件更新换代,而对于一些专业性比较高的实验性课程,就必须要配置高性能的计算机实验室,并保证三年之内的计算机软硬件更新。
在实验课程中还需要一些辅助型的设备,辅助设备的选择必须要符合国家的标准,一方面应在计算机实验室内配有高性能的监控设施,保证实验室管理人员和授课教师对于实验室计算机的监管,也保证学会们能够更加充分地利用上机时间,同时辅助教师监督课堂的情况,避免由于学生们的误操作损害实验室的计算机系统。实训设备以及软件的选择要尽可能地满足职业教育的需求,达到学以致用、学有实用的教学目的,实训的设备以及配套的软件一定要严格按照行业标准和教学需求来选择,尤其是一些专业性软件的操作,很可能会关系到学生们在日后工作中的职业资格证书考试,一定要保证各类上级系统的一致性。
三、以教学为导向的计算机实验室管理系统建设
高职院校的计算机实验室管理,最终要达到的目的就是对实验室高效运转和计算机教学效果的充分保障。一方面,学校方应该建立起一个健全的实验室规章和考核制度,让管理有据可依。实验室管理效果也必须依靠完善的管理规章和考核制度才能够顺利进行。实验室主要面对的就是三大群体,一是管理人员,而是授课教师,三是全校学生,所以,应该从这三大方面进行相应的规章制度建立。比如说《计算机实验室的设备维护细则》、《计算机实验室的管理人员职责》、《计算机实验室的安全检测制度》、《学生的上机操作守则》、《计算机实验室的教学效果评测》、《安全应急预案和意外事故处理》等等,这些都要建立明确规定。让每一个基础到实验室的人都能够职责分明且人尽其责,共同保证计算机实验室的健康运行,提高计算机教学效果。
伴随着高职院校教育职业性和实践性需求的逐步提升,高职教师都开始由传统的“甩手课堂”教学模式逐步地转化为了“集成教学、管理和监督”的教学角色。在计算机实验室中配备了专门的人才进行各类设备的管理,同时又吸纳了大量的人才进行计算机的教学,专业管理融入专业理论教育,实现了全面参与性的计算机教学,让学生们的上机和实验操作都更具专业性。
计算机技术的发展是日新月异的,软硬件的更新速度更是超乎想象的,计算机管理人员的专业水平将直接影响到教师的教学以及学生们的实操训练效果,所以,学校必须要定期地对专业实验室管理人员进行培训和考核,保证基础设施的功能性。
关键词:化工实验室;建设;管理
中图分类号:G647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6)12-0014-02
随着我国经济的持续发展,化工作为传统行业涉及到工业、农业、航天航空、水利建设和食品安全等国民经济及生活的各个方面。这些行业对化工人才的需求极为迫切,也对高校毕业生在动手能力、专业特长等方面提出严格的要求。化工实验室是提供化工专业实践教学的教学和科研实体,在化工人才的培养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实验室是现代化大学的心脏”[1,2],是高等院校办学水平的重要标志,是进行科学研究、开展教育教学、培养科技和创新人才的重要基地。化工实验室的主要功能是通过实验教学使学生在课堂上学到的基础理论知识得到实践、加强、巩固和创新,并且在进行实验的过程中,增强了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为以后的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而规范的实验室管理是开展这些工作的保障,只有管理的规范,才能更好的为科研和教学服务,充分发挥实验室在培养人才中的作用。近几十年,高校实验室建设进入平稳发展阶段,实验室管理工作也有所发展,但仍存在较多问题。
一、实验室存在的问题
1.管理和责任制度不够健全。实验室的管理是一个多学科、多层次、多因素的复合结构系统。实验室设备归属不同部门管理,不同部门之间的管理方式又各不相同,缺乏统一规划,使高校实验室存在管理机制不统一、理不顺等问题,对实验室的管理和发展产生了严重的制约。由于实验室的管理制度不够健全,在实际工作中就很难做到有章可循。此外,有些实验室虽然建立了较完善的规章制度,但由于实验室管理人员责任心不强、业务水平较低等因素,导致执行力不够,管理不到位,出现杂乱无章的现象[3]。负责仪器操作的实验室人员责任心不够强,普遍存在会用就行的思想,对仪器的维护和保养并不上心,有的甚至没有对仪器使用说明进行认真研究,不能很好的按照说明书使用仪器,严重影响了仪器的使用寿命,更有甚者造成仪器不同程度的损坏。对于已经损坏的仪器不能及时加以维修,影响了正常的科研和教学工作。管理和责任制度的不健全,使得有些制度形同虚设,很难执行。有时,有些制度也会对仪器使用者产生束缚作用,造成仪器的闲置[4]。
2.安全制度不严。实验室工作,尤其是化工实验室,因其复杂的安全环境,十分具有危险性,应给予高度重视,积极预防。然而目前,高校实验室安全管理机制不顺,安全制度不严,没有建立起化工实验室全面安全管理的领导体制[5],极大束缚了实验室安全工作建设。实验室危化品管理、“废液、固体废弃物”处理等制度没有得到全面落实,学生安全意识不足,使化工实验室的管理规范留下安全隐患。
3.高端仪器的利用率不高。为了满足科学研究和实验教学的需要,购买了一些大型的仪器设备。但由于实验的易耗材料昂贵、维护成本高等原因,只能由指导教师进行讲解和演示,学生很少有机会进行实验操作,使学生很难了解仪器的使用及操作原理。此外,大型仪器设备的使用和维护需要经过培训的专业人员,但培训名额有限,只有科研需要的教师会比较熟练地操作,导致大型仪器设备的长期闲置,利用率不高。
4.设备的重复购置。大多数高校的实验课作为理论教学的验证,长期依附于理论课,实验室也是依托于教研室建立,实验室人员和实验教学主要受教研室管理。实验室设备归属不同部门管理,没有统一进行规划。在这种体制的作用下,教研室各自为政,实验室的管理存在过于分散,集中管理力度差,缺乏全局和整体意识的问题,导致部分实验设备和设施存在重复购置和建设的现象,在管理上得不到优化合理的配置,使用效率低。
5.实验管理队伍建设不合理。受传统观念的影响,我国高校将实验教学作为理论教学的辅助和补充,将实验室工作人员统称为教辅人员,处于教学的从属地位,实验技术队伍结构的建设不合理[6]。实验技术工作人员少,工作薪酬较低,职称难评,因此许多有知识、有能力的年轻人都不安心于实验室工作,纷纷调离此岗位,使得一些实验室成了高校老、弱、病、残以及家属的安置所。这些人员由于身体、年龄、学历和知识等方面的原因不适应实验室工作,因此大大降低了实验室的工作效率。另外,很多实验室的管理制度和管理方法还是过去的老一套,已完全不适应当今快速发展的新技术、新设备和新知识,与实验教学改革、发展要求尚存一定的距离。
二、实验室管理的改善
1.制度化管理。首先,应该制定科学化和制度化的管理体系,建立一套行之有效的规章制度,如《实验室管理制度》、《实验室安全管理制度》、《仪器设备使用登记》、《学生实验记录登记》、《易燃易爆化学试剂使用登记》、《有毒化学药品使用登记》、《实验室废液的绿色化管理》、《损坏仪器登记》等[7,8]。这些制度的实施和执行,不仅能让实验教师及时了解仪器和化学试剂的使用情况,切实保障实验课的正常进行,也可以使学生养成遵守规章制度、爱护仪器设备、节约化学药品等耗材的优良习惯。为使制度的可操作性加强,还应根据实验室的不同功能,进行管理制度的细化,如气相色谱室管理制度、原子吸收光谱仪管理制度等。制度的进一步细化,规范了实验室人员及使用行为,有利于减少问题的发生。
2.安全管理。建立化工实验室的安全管理制度和规范,有效保障学生和实验人员的人身安全和实验室财务安全,使实验室的工作环境达到良好有序的要求。实验室的安全管理建设主要包括三方面的内容:(1)规范实验室安全管理体制的管理:建立一套规范的实验室安全管理体制,加强对实验人员及师生安全观念的灌输,明确安全管理职责,通过规章制度的建立,责任到人,注重安全管理的落实,保证实验室工作安全。(2)实验室基本设施的管理,包括水、电、火等。实验室中的水管、电线、开关、灭火器等因长期使用或受腐蚀等原因,存在老化等问题而造成漏水漏电,给人身安全和仪器设备带来损害。因此,需要实验管理人员定期进行检查和维护,发现问题及时设法解决。(3)化学试剂的管理:实验管理人员应了解化学试剂的理论性质。在存储方面上,易燃易爆、易制毒和易挥发的试剂,要分类存放,同时仓库要保持良好的通风。有毒有害的危化品要单独建库存储,采取双人保管制度。实验后的化学废液应进行统一回收,不能直接排放,并定期将废液和固体废弃物统一送到废物处理厂处理。
3.规范仪器设备管理。仪器设备的管理应围绕教学需要进行。建立设备档案,建立实验仪器设备的使用记录档案,整合优化实验室资源,可以将部分被闲置的设备纳入教学中,这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了重复购置和使用率不高的问题。另外,仪器设备的管理必须坚持人员落实和责任落实[9]。对于大型精密贵重仪器,要定点存放,专人保管和维护,并对外开放,充分提高精密贵重仪器的管理和使用效率。仪器设备的管理制度制定后,实验人员便是决定性的因素了,必须做到人员到位和能力到位。责任落实是加强管理的最有效措施。将责任落实到人,如制定相应的奖惩办法以调动实验人员的积极性,减少工作上的差错。同时,将仪器设备进行计算机管理,实现从静态管理到动态管理的全方位过渡,达到仪器设备的最优配置,发挥科研和教学的最大效益。
4.加强专业实验队伍建设管理。提高实验人员的素质是实验教学的核心思想,可以从内部发现和培养人才,也可以通过人才引进的方式得以实现。采取岗位辅导、定期培训、与生产厂家联合培训、到外校进行深造、留学等形式,加强对实验人员的培训,不断提高实验人员的知识、技术水平,保持实验室建设、管理和发展的活力;吸引一批高素质人才从事实验室管理工作,打造一支充满活力、爱岗敬业、结构合理的师资队伍。狠抓思想素质工作,对实验人员定期进行思想教育,使其具有爱岗敬业的职业精神和细致严谨的工作态度;要求实验人员以自身为表率,培养和引导学生尊重教学、尊重科学的思想作风,自觉养成科学严谨的实验习惯。
三、结论
实验室管理的主要目的是通过规范的实验室管理制度和安全机制,把实验室建设、管理、教学和科研有机统一,提高仪器设备的使用率和利用率,更好地为科研、教学和生产服务,最大限度地发挥其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不断探索和研究实验室建设和管理的经验,建立创新人才的培养机制,才能够真正使实验室成为高等教育和科学研究的重要基地。
参考文献:
[1]何晓梅,韦传宝,陈存武.开放型实验室运行模式与管理模式的探索与实践[J].安徽农学通报,2015,21(12):119-121.
[2]梁传杰,吴晶晶.我国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发展历程回顾与前瞻[J].研究生教育研究,2014,21(3):23-27.
[3]熊江波.基于高校实验室建设与教学管理职能整合的探讨[J].时代教育,2015,14(7):52.
[4]邓型深,姜吉琼.高校实验室管理存在的问题与解决措施[J].中国现代装备,2009,(6):112-113.
[5]梁建国,于燕梅.实高效化工实验室安全环境建设的探索与思考[J].实验技术与管理,2014,31(10):229-231.
[6]周齐佩.我国高校实验室建设与管理的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05:21.
[7]娄阳.浅谈高职院校化学实验室的管理[J].贵州职教论坛,2015,10(2):56-58.
关键词:工商管理 实验实训 平台建设 三合一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3973(2012)010-162-02
武汉科技大学城市学院作为一所民办三本院校,近年来其工商管理专业的发展能正视与一、二本高校的客观差别,在工商管理人才培养模式上大胆改革与创新,在紧密结合地方经济发展的前提下,大力建设新型工商管理综合模拟实验实训平台,走出了一条创新、创业、应用型人才培养之路。
1 实验室建设与升级工作完成
2012年5月,我院工商管理系在学院的大力支持下,建成了全新的工商管理综合模拟实验室,并对原有的“ERP物理沙盘实验室”进行了全电脑化、网络化升级改造。同时,学院还为两处实验室新配备了用友SCM供应链沙盘(含电子版)、金碟商道ERP沙盘(含电子版)、贝腾创业之星电子经营沙盘三大系统,从而将我院的经济与管理专业学生实验实训教学水平提升到了一个全新的高度。
1.1 工商管理综合模拟实验室
该实验室配备实验实训模拟软件情况:
(1)用友SCM供应链管理沙盘,该课程的模拟经营中,三家企业(生产制造商、渠道分销商、终端零售商)共同组成一条供应链,然后开展供应链之间的对抗与竞争。
(2)“创业之星” 管理实训软件课程通过“创业之星”领先的商业模拟引擎,让学生在虚拟创业空间里,全面体验创业的全过程。在这里,创业不再是停留在书面上的理论知识,而是真实的体验与实践。
1.2 ERP沙盘实验室
该实验室在原有物流沙盘的基础上,新引了金碟公司的《商道》ERP实训软件。《商道》是一款企业经营模拟软件,参加该软件实战模拟者作为虚拟公司的学生,需要在电脑提供的公司经营现状基础上,对该企业的各种资源,各部门职能统揽全局,运筹帷幄,并参与同行竞争、竞赛。
如何通过教学改革,将原有的ERP沙盘模拟实验室与全新的工商管理综合模拟实验室的实验实训教学工作有机协调起来,以最大程度地发挥两个实验室的优势是摆在工商管理系面前的全新课题。
2 城市学院ERP协会成立
2011年10月,我院经济与管理学部建立了由专业指导老师负责的“城市学院ERP协会”,正式将ERP教学通过大学生社团的方式延伸至了课外的第二课堂。
本专业的第二课堂教学活动,明显地有别于一般的、普通的学生社团活动,需要对学生进行专业化组织。因此,我院成立了在专业教师团队的指导下的、有严格组织纪律的、以追求管理科学真知与创新、创业、应用能力为目标的ERP协会。
该协会面向学院所有专业、所有年级的同学开放性招员,在不到一年的时间里有包含土木工程、医疗护理、涉外语言等不同专业专业的近400名学生先后加入了协会,会员年级涵盖大一至大四。同时,协会每个周都会在教室或实验室中,组织ERP教学与练习赛活动,从而彻底打破了第一课堂教学计划对实验专业、年级、时间、场所的机械限制。
但是,如何通过教学改革,将原有的ERP沙盘模拟实验室与全新的工商管理综合模拟实验室的“硬件”与城市学院ERP协会这一“软件”有机结合起来,又是一项创造性的任务。
3 新型工商管理实验实训平台建设的困难
在我院工商管理实验实训实验室建设完成、我院ERP第二课堂教学积极开展的大背景下,我们应该通过新型工商管理实验实训平台的建设,将原有的ERP沙盘模拟实验室与全新的工商管理综合模拟实验室的实验实训教学工作有机协调起来,以最大程度地发挥两个实验室的优势;通过新型工商管理实验实训平台的建设,将两个实验室的“硬件”与城市学院ERP协会这一“软件”有机结合起来;通过新型工商管理实验实训平台的建设,来全面推进经济与管理学部新型应用型人才培养改革。
目前,该平台的建设还存在以下阻碍:
(1)平台建设与应用型人才培养方案的辩证关系需理顺。目前,传统的观念认为实验实训教学从属于理论教学,对新时代条件下实验实训教学对创新、创业、应用型人才培养的重要意义。因此,我们需要通过建设“工商管理类专业创新、创业、应用型人才培养实验实训平台”,确立实验实训教学在工商管理人才培养中的重要地位,从根本上改变实验实训教学从属于理论教学的旧思路,从而全面推进我院新型应用型人才培养改革。
(2)目前,我院经济与管理学部的实验实训教学中,各个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统一各自独立、还缺乏有机联系。同时,已有的实验实训软件,由于制式格式问题只能在各自实验室中孤立运行,缺乏统一使用的平台条件。
(3)第二课堂中的实验实训活动开展还不成熟。实际上,开展ERP沙盘实验第二课堂教育并不是一个“孤立”的课外行为,相反,第二课堂教育活动的有效开展必须建立在作为第一课堂“补充”、“延伸”和“升华”的基础之上;因此如何打通第二课堂与第一课堂之间的“衔接关节”,就成了科学高效开展第二课堂教育活动的关键。
(4)师资力量薄弱。从知识要求来看,ERP实验是一门综合性课程,要求必须有管理科学、计算机操作、数据库技术、管理信息系统、ERP实务、企业业务流程重组、物流与供应链管理、运筹学、财务管理、精益生产、敏捷制造等课程的基础。因此,要讲授好ERP课程,对教师的知识水准有一个很高很全面的要求,然而能熟练掌握和运用上述理论的复合型教师非常少。
4 新型工商管理综合模拟实验实训平台建设思路
如何构建工商管理类专业创新、创业、应用型人才培养实验实训平台,我们认为阶段目标为——通过对武汉市内高校经济与管理类实验室建设与教学情况进行实地调研,结合实施校企合作ERP人才培养计划,探索建立适合我院情况的工商管理综合模拟实验室运行与ERP协会管理体系;并引进与吸收多项实验实训电子模拟软件,顺利开展相关教学。
最终目标为:通过创新改革,我们希望建设以新型工商管理综合模拟实验室、ERP沙盘模拟实验室、ERP协会有机统一的“工商管理类专业创新、创业、应用型人才培养实验实训平台”,从而全面推进我院新型应用型人才培养改革。
这一工程的具体内容实施分为以下三个层面:
(1)平台制度构建研究:进行教学制度改革,使人才培养方案的实施与实验室建设协同。1)进行制度改革,促进应用型人才培养方案的实践与实验室建设协同。确立实验实训教学在创新、创业、应用型人才培养方案中的重要地位,从根本上改变实验实训教学从属于理论教学的旧观念。2)实施校企人才培养合作,将相关企业人才培养计划中。以信息化人才培养方案纳入教学计划。如:充分利用相关企业在企业信息化知识积累与人才培育方面的优势,深入合作,将企业信息化成功经验不断推广和复制,从而培养管理信息化的实践型人才,为企业信息化人才的培养提供所需要的服务,并协助输送到迫切需要信息化人才的其他企业当中去。3)坚决取消一些人浮于事的所谓“实训”,加大对真抓实干实训的补贴。
(2)平台对第一、二课堂的“衔接”功能研究:通过组建大学生ERP协会,并为协会配以专业指导老师,从而将实验室转变为连结课堂教学与课外科技创新活动的的“桥梁”,使得实验实训教学自然延伸到第二课堂中去。1)新生学习。协会将为还没有接触(或因专业限制而无法接触)到ERP沙盘实验的同学,讲授ERP基本原理并组织物理沙盘实验。这项工作首先由教师指导团队成员以讲座形式向学生传授企业信息化理论知识。2)联赛制度。协会并没有设立严格的上课点名签到制度,但是协会在学期中几乎每个周末都会安排由专业老师主持的ERP电子沙盘教学比赛,已有ERP沙盘实验经验的同学,可以自行组队参加比赛。3)代表队选拔及集训。协会在每年的四月底或五月初,由指导老师从协会联赛累计积分靠前的学生中选拔我院ERP竞赛代表队。代表队将代表学院参加多项省级、国家级全国大学生企业模拟经营大赛。在参赛之前,老师将对各支参赛队伍(一般3-5支,每支队伍4-5人),进行赛前集中训练。
(3)平台集成管理技术构建研究:面对来源众多的教学软件,我们将建立“集成化的实验室管理平台”。通过统一集成网络管理,来整合学校现有及将要购置的课程实验软件,从而避免实验教学软件单一、零散、孤立等诸多问题;即实现对各类实验软件的统一管理和操作,方便学生进行远程实验,并实现教师远程辅导学生实验。
目前,我院经济与管理学部正在进一步引进人力资源、国际贸易实务、市场营销、物流管理等相关实验实训电子模拟软件,并积极着手建立“集成化的实验室管理平台”。
5 我院工商管理实验实训课程开展取得的喜人成绩
近年来,我院经济与管理学部对新型工商管理综合模拟实验实训平台进行了不断建设,借助沙盘教具,将企业真正“搬进”了课堂,从而取得了优秀的教学效果,我院学生多次在省级、国家级大学生课外科技创新创业大赛及企业ERP模拟经营大赛上屡获佳绩。
6 小结
本文认为工商管理类专业创新、创业、应用型人才培养实验实训平台的构建,应该将“工商管理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与“工商管理新型实验实训模拟中心建设”、“学生第二课堂活动”三合一。
这一“三合一平台建设”是在坚持三本高校本科工商管理教育与一、二本院校错位发展的整体思路下,强调大力实施实验实训模拟教学(特别是在校企合作模式下),并使其与学生第二课堂活动相结合,构建“工商管理类专业创新、创业、应用型人才培养实验实训平台”,从而落实我院新型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
参考文献:
[1] 唐时俊.建设有中国特色本科工商管理专业探讨[J].现代商贸工业,2012(10):133-134.
关键词:示范中心建设 开放管理 开放式实验室
1 提出问题
心理与行为科学是研究人类心理机制及其行为规律的科学,是兼具自然科学与人文科学特征的一门综合性学科。2000年,国家科技部将心理学增列为国家优先发展的18个学科之一。教育部早在2001年根据我国高等学校本科教学的实际情况和社会发展对人才培养的要求,指出“实践教学对于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具有特殊的作用。”为实现教育部文件精神,进一步加强对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我校心理与行为实验中心在中央和地方共建高校特色优势学科实验室项目和校级示范中心建设中,在基础实验教学的基础上积极推进实验室开放式管理的研究,明确实验室的“开放”,不仅是向学生开放实验仪器的使用,更多的是实验项目和学生使用实验室自主性的开放。从目前现状看,开放实验室的建设和实施策略还存在诸多不足之处。如,资金来源渠道单一,投入少;设备更新慢,较先进的设备少;实验内容陈旧,实验项目单一,大多数是常规的;管理滞后,开放时间不够,“开放”二字体现不足;实验人员层次低,缺乏高层次的实验队伍等等。种种现象都显现出开放实验室与一般实验室别无二致。
2 实验室开放管理的改进措施
2.1 整合资源,统筹协调,创建功能完备的开放式实验室
改善本科实验教学环境,是面向本科生提供开放实验室的基本条件。开放实验室建设的首要任务是建设功能完备的综合实验室,仪器设备的配置应具有一定的综合性,既能完成单一的实验项目,也能完成综合性实验项目;既有普通仪器设备,更有高、精设备。为此,首先本着节约建设成本,避免重复建设的宗旨,将实验室的仪器设备进行资源整合,对需要维修的仪器设备找相关的厂家进行维修、调试,使有限的实验教学资源发挥最大的规模效益。其次统筹协调,吸纳建设资金。我校在2005年由教务处出资资助本科实验教学课程立项项目,购进仪器设备,更新了多年陈旧的传统实验,完善实验室条件。结合校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的建设,配备了更多的仪器设备,补充了数量上的不足,让实验室以更有利的条件面向更多的本科生开放。2007年申报中央和地方共建高校特色优势学科实验室项目,我中心凭借实力赢得了资助,在400万元资金的保障下,补充了一些高精密仪器设备,配备了更加完善和先进的实验教学设备,仪器的性能更能满足实验室开放的需要,实现了智能化、网络化管理,经过一段时间的建设,中心已建成布局合理、功能完备、开放共享的综合实验平台。
2.2 构建梯度化的实验室开放管理平台
中心依托校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逐渐构建了梯度化的实验室开放管理平台,从实验开放的内容、参与实验室开放的学生到实验指导教师都体现出了多层次、梯度化的特点,教师本着以能力培养为主线,重视个体的多样性、个性化,通过学生与实验内容的双向选择实现实验室资源的合理配置,达到因材施教的效果。
2.2.1 基础实验项目
基础实验项目属于集中型的实验开放项目。主要是针对低年级的学生,侧重于对学生基本实验知识和基本实验技能的训练和培养,为今后更高层次的实验打好基础。基础实验以演示实验、验证性实验等方式开展,由于大一新生,生源地不同,在中学阶段接触的实验内容和项目以及所经过的训练也不尽相同,他们的基础参差不齐,这种情况下,利用实验室向学生开放一些基础性实验项目,提供更多的操作和训练机会。
2.2.2 学生科技创新型实验
学生科技创新型实验属于分散型的实验开放项目。主要面向高年级学生,学生为了参与科技竞赛或个人发展与研究兴趣,拟定了课题,联系到相应实验室,实验室结合自身条件,提供相应的实验条件,指派实验教师进行指导。科技创新型实验是课堂教育的延续与深化,这样,既调动学生实验的积极性,也为学生提供便利的条件,帮助他们完成实验选题、设计、操作直至最后达到实验的目的。
2.2.3 学生参与科研型实验
学生参与科研型实验属于分散型的实验开放项目。主要面向高年级学生,以学生科研活动为主体,包括参与教师的科研项目、大学生实践创新训练项目、毕业论文等,实验室定期科研项目中的开放研究题目,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和特长选择设计性实验,然后在任何时间到实验室做实验。实验室提供设计性实验需要的仪器,并安排指导教师对学生进行指导,整个实验过程以课程设计和研究报告的形式进行。这样的开放实验让学生尽早接触到真正意义上的科研,体会科研工作的内涵,掌握科研的一般方法和技能。
2.2.4 专项技能实训
专项技能培训属于相对集中型的实训开放项目。如全校师范专业的教师职业技能训练,心理学专业的团体心理辅导和沙盘游戏辅导治疗等。实验室在规划上,主要依托校园网,采用先进的数字化传输、数字化存储和网络应用方案构建而成数字化教学训练室,在管理上,采取全天候全方位开放式管理模式,学生利用实验室开放体系的所有资源,对单个特定的技能进行培训,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选择训练时间,教师和学生可现场、亦可利用校园网的终端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多次观看,通过自评、互评、教师点评等多元化的评价手段进行反馈,使学生的训练得到进一步的改进和提高。
2.3 依托现代化管理技术
2.3.1 实行专管共用管理。开放性实验室采取专人负责制管理,由任课教师和项目组负责,责任到人,再由指导教师指定学生负责人对指导教师负责。项目组所需要的仪器和设备由学生向学生负责人提出申请,再由学生负责人到实验中心领取并负责办理归还手续。为提高大型仪器设备的使用效益,建立了校院两级的国有资产管理系统平台,对能够提供对外服务的大型设备信息进行整理,将贵重仪器的种类、数量、型号、主要功能及对外开放时间、设备地点、联系方式等信息在实验中心网站上公布,用户可利用网络进行预约使用,实现资源共享、共用。
2.3.2 做好门禁系统信息化管理。除正常的上课外,实验室实行开放管理,学生可以通过校园网对实验室进行课外预约使用,管理人员集中整理后统一安排学生的申请,并根据学生填写的设备要求准备好设备供学生借用。学生在网上预约成功后,在管理人员处领取门禁卡,并刷卡开启实验室设备。这样,结合门禁系统信息化管理,教师可以查看每一个学生使用实验室的情况,了解学生的实验、实训过程。管理人员也可以实时了解到教室、设备的使用情况和学生的考勤状况,为学校对实验室的管理、投入和回报提供有力的数据资料。
2.3.3 加强安全知识培训管理。首先要求学生在实验前进入中心网站观看“仪器操作示范录像”,对该仪器的操作程序有初步的印象。其次,随着实验室的开放,进入实验室的人员在增加,所进行实验项目也在增多,实验室水电的安全、防火防盗的处理就显得尤为关键,在原有实验室规章制度基础上,进一步针对开放实验室情况制订了相应的规章制度,对进入实验室的学生进行安全知识的培训,对指导教师设定安全责任制。对实验操作的学生坚持“三要”原则:要独立操作,要了解仪器使用注意事项,要正确规范使用设备。另外,要求学生实时上网监控加强对病毒的防治工作。
2.4 完善仪器设备管理的制度和规范
2.4.1 设备管理制度化、规范化
教学仪器是知识的载体,在使用中管好仪器设备是实验室管理的重要任务。对于实验室仪器设备要实行科学化、规范化、制度化管理,建立一整套完整的长效管理制度,使得实验室管理工作有章可循。如:《仪器设备使用管理办法》、《实验安全操作规程》、《实验中心学生创新实验平台开放管理办法》等。真正做到实验室管理从制度上着手,并靠制度来保证实验教学的正常运行。实验室的使用采取预约登记和使用申请制度。常规的实训实验室和模拟计算机实验室采用预约登记使用,预约登记使用者在预约时间内未按时使用,则取消其预约资格。对于贵重和精密仪器的使用则采用申请使用制度,由实验室管理人员合理安排使用。
2.4.2 建全设备的维护保养档案
关键词 工地试验室 试验 检测 管理 要求 建议
一、引言
工地试验室是为控制工程施工质量而临时组建的,具有临时性的特点。它承担着控制工程质量的重要任务,大量反映工程质量的数据都可追溯至工地试验室。在我们铁路工程建设中,由于战线长、地理结构复杂、建设工期要求紧、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影响大,没有完全相同的经验可以照搬,只能根据工程建设的具体情况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组建和管理。此外,铁路工程构造复杂,原材料品质要求高、种类多,检测项目多,检测工作量大。要做好铁路工程,必须高度重视试验室的建设与管理。
可以说,试验检测工作的质量和工程实体质量、进度、效益密切相关,没有检测就没有质量,没有质量何谈进度与效益?这就要求我们进一步研究先进的工地试验室管理方法,提高工地试验室的管理水平,找出科学合理的管理和控制方法,解决在实际工作中研究与实际脱节、重科研轻实践、不注重试验检验等问题。同时,通过试验检测可以推广新工艺新材料,减少能源和材料的浪费,保护人文和自然环境,提供实践经验和数据。
二、工地试验室普遍存在的问题
当前,全疆铁路建设项目较多,按照建设指挥部对于工程质量和进度的高标准,严要求,工地试验室不但要担负更多的检测工作,而且要通过试验检测工作,监督和帮促施工企业严把质量关,严控施工进度,从而保证铁路建设的跨越式建设和发展。
然而,工地试验室往往受到工程资金、进度、施工形象要求等方面的影响而不能很好地开展检测工作,甚至有的工程项目工地试验室形同虚设,试验检测工作流于形式。本人结合多年铁路工程工地试验检测工作的实践及工地试验检测工作的现状,阐述工地实验室普遍存在的以下几个方面问题:
1.缺乏母体试验室的监督管理和指导。铁路工程战线长,工点分散。工地试验室的一个最大特点就是流动性大,工程在哪里,工地试验室就建在哪里。母体实验室迫于自身工作的压力,精力受到限制,不可能对工地试验室进行更多实质性的管理。更有些母体试验室自身管理制度不健全,运作不规范,仅仅将自身的资质授予工地试验室,而不派出人员,更无暇对工地试验室进行监督与指导,从而造成工地试验室管理混乱,运作非常不规范。
2.人员数量不足,素质不高。铁路工程的招标文件中对工地试验室的要求非常明确,对于仪器设备和人员要求也非常高。一些中标单位在实际工作中并没有按照中标时的承诺建设试验室。或者只派出个别管理人员,而临时招募一些试验员从事试验检测工作。这些试验检测人员未经过正规的学习和培训,思想素质不高、责任心不强,知识更新不及时,业务不熟悉,对现行的标准、规范不清楚,试验操作不规范,直接影响其试验数据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可靠性。
3.检测设备投入不足,检测环境不能满足工作要求。检测仪器设备是试验室最重要的资产。一些工地试验室为了节约成本, 往往在试验仪器设备方面不愿意投入,配备的是价格低廉、技术落后、性能差的仪器设备,其质量和精度不能满足标准和规范要求。此外,工地试验室多由彩钢板临时搭建而成,环境较为简陋,面积狭窄,室内采光、通风不好,仪器设备摆放过于密集,不满足试验检测工作需要,且存在安全隐患。比较普遍的问题是:水泥室、标养室内温度、湿度不满足要求。
4.质量管理松散,检测程序混乱。当前,各工地试验室都按照建设指挥部的要求,做到了检测程序公开,管理制度上墙。但这只是停留在表面,实际工作中并未真正贯彻执行。一些工地试验室对自己的定位、作用及承担的职责、责任等认识不足,缺乏主动性及预控工程质量的概念,缺乏对整个项目试验检测工作的管理。
5.检测工作任务繁重,检测数据可靠性低。铁路建设工程检测工作任务繁重,尤其是开工初期配合比的选定,路基土方的填筑,需要大量的试验人员进行检测工作。一方面各标段地理位置偏远,由于工地试验室人手配备不足,不能及时进行现场检测;另一方面建设指挥部为了抢工期赶进度,要求施工单位迅速施工填筑路基。在这种情况下,工地试验室只好出具虚假的密实度报告,造成试验检测工作量和实际情况不符,试验检测数据与实际情况不符,试验原始记录不规范,试验结果经不起推敲、分析。一些工地试验室对原始记录不保存或随意抽撤,有的单位甚至拿不出完整的试验检测原始记录。
三、工地试验室的建设和管理
由上述问题可以看到,工地试验室的建设远没有达到标准。建设指挥部和项目管理部应当给予高度的重视,有必要采取措施加大监督和管理的力度,要求工地试验室做好各方面工作。建议应当从如下几个方面入手:
1.详查资质和检测参数,合理确定试验室规模。在进行试验室筹建之前,建设指挥部和项目管理部应当仔细详查母体试验室的检测参数范围和相关授权书。根据工程项目的规模和特点,按照设计要求,结合相关验收标准规定的抽检频次,合理的确定现场试验室需要开展的检测项目,明确试验室的规模。
对于检测频率高的常规检测项目,必须进行合理的场所和设备配置,如水泥物理力学性能检测设备、混凝土及钢筋力学性能检测设备、拌和物性能检测设备、土工K30检测设备等都属于试验室必备的设备。
对于检测频次低、仪器设备价格昂贵、环境条件苛刻的检测项目,当谨慎从事,不必大规模购入设备,新建场所,可采取委外试验的方式,从而不但降低了运行成本而且还保证了结果的准确性。如:骨料的碱活性试验、外加剂的碱含量试验、混凝土的变形性能和耐久性有关参数的检测等。
2.明确设备和人员的投入,合理布局,建立标准化工地试验室。工地试验室的人员配备、设备购置应当结合工程检测数量的多少、工期长短及质量要求作出科学合理的配置。目前招标文件中对工地试验室都有单独的规定,投标单位应当在文件允许的范围内根据自身经验作出适当调整。人员的投入和设备的配置必须能够维持试验检测工作的正常开展。做到试验室组建标准化、管理规范化、运行制度化,检测程序化,资料管理系统化,标准规范更新化。试验检测人员必须持证上岗,同时要进一步加强试验检测人员的工作责任心,针对本项目的特点,组织学习有关的试验检测规程、施工技术规范、质量标准,提高试验检测人员的综合素质和业务技能。各建设指挥部和项目管理部在工地试验室组建完成后应当进行验收。
3.规范内业资料的整理和存档,完善文档的管理工作。工地试验室应当建立相应的内业资料存档和管理制度。试验检测的数据、记录、报告等相关文档资料、电子资料都是关于工程质量的重要文件,一定要妥善保管和存档。应当建立试验报告收发制度,由专人负责收发登记。实践证明,良好的内业资料管理有利于试验工作的有序开展,有利于为工程施工提供数据参考,有利于工程质量的验收和管理。
4.建立质量监督机制,狠抓试验检测程序管理。工地试验室要进一步真正从思想上高度重视内部管理,明确职责分工,建立质量监督机制,做到人人把关,层层监督。做到试验检测台账、仪器操作记录、试验原始记录、试验检测报告一一对应,做到检测环境符合规范要求,检测过程符合标准规定,检测数据符合验标要求,检测结论符合设计、施工要求。
5.加强母体试验室对工地试验室的延伸管理。母体试验室应当加强对授权工地试验室的指导和监督,按照建设指挥部和项目管理部的具体要求,合理配备试验检测人员和设备。定期对工地试验室的检测工作开展督查,指导并帮助工地试验室不断改进,提高管理水平。
四、结束语
总之,在铁路工程建设过程中,试验室是为工程质量提供证据的机构,是工程质量控制和评判的直接基础数据来源,对于工程质量与施工安全非常重要。试验室的工作质量、运转效率直接影响到整个工程的建设质量、施工进度和建设成本。因此,试验室管理者必须从完善内部管理体系、合理配置和利用资源、强化专业培训、严格执行标准等方面着手,搞好管理工作;规范铁路建设工程工地试验检测行为,公正、科学、真实、准确地出具试验检测数据和报告,确保试验检测工作的质量,加强铁路工程试验室的建设与管理。在实践中不断探索,才能真正保证试验质量,才能使工地试验室向规范化、法制化发展,才能使工地试验检测工作真正起到控制工程质量的积极作用,使铁路建设工程质量管理迈向新台阶。
参考文献
[1] TB10442-2009.铁路建设项目工程试验室管理标准.
[2]客运专线铁路工地试验室建设管理手册.铁道部工程管理中心.
护理实训是护理教学中实践教学的主要环节,是为了让学生掌握护理知识及运用护理技术在真实环境或仿真环境中进行训练的教学活动,在护理人才的培养中具有无可替代的作用。在护理实训基地对学生进行操作实训,可使学生的护理技能、职业素养得到有效的培养和进一步的提高。
1.加强护理实训基地的建设是护理服务国际化的需要。随着中国加入WTO及世界护理人员的匮乏,给我国护理人员创造了进入国际市场的机遇。加强护理实训基地的建设,为我国培养高素质技能型的护理人员奠定了基础,也为我国护理人员参与国际竞争提供了有利条件。
2.加强护理实训基地建设是社会发展的需要。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护理工作的对象由对个人的护理逐步转变为对家庭、社区的护理;护理工作的模式由对疾病的照顾扩展到疾病、精神和心理上的整体护理;护理工作的职责由传统的对生病期间的照顾转变为对从出生到死亡全过程的照顾。因此,加强护理实训基地的建设,旨在提高护理院校学生的操作技能,培养综合素质较高的护理人才,以适应当今社会对护理人才的需求。
3.加强护理实训基地建设是医学院校培养护理人才的需要。加强护理实训基地建设的最终目标是培养合格的护理人才,只有加强对护理实训基地的建设,才能从根本上增强学生的护理操作技能,更有利于护生的工作素质及综合能力的提高。
二、制约护理实训基地发展的因素
1.护理实训基地建设的硬件设施不完善。护理实训场地、设备不足在一定程度上影响操作实训的充分开展,不利于学生实践能力的提高。因此,在建设实训基地时,尽可能地模拟医院的病房进行建设,配备先进的设备设施,努力提高实训条件。
2.护理师资缺乏。护理师资缺乏也是制约护理实训基地发展的重要因素。护理实训教学中,一位老师往往要指导十几名甚至几十名学生操作,既不能清楚地发现学生操作中的问题,又不能有针对性地对学生进行操作指导,造成单位时间内实训效率不高、效果不理想,影响了护理人才的培养。
3.现代的护理教育仍处于初步发展阶段。护理实训基地建设中,学科建设还不够成熟,课程设置和专业能力的训练还没有完全摆脱传统的护理人才培养模式,在一定程度上制约着护理实训基地的建设和发展。
三、护理实训基地建设的探索
护理实训基地是实践教学的主要场所,是技能型护理人才培养的主要环节。因此,护理实训基地的建设应使实践教学更加科学、规范、有序的进行,使学生的临床护理工作技能及操作能力得到全面提高。
1.创建真实的护理环境。护理实训基地分别有护理基础技能实训室、ICU技能实训室、内科护理技能实训室、手术室、外科护理技能实训室、妇产科、儿科技能实训室等多个功能区。通过模拟临床护理工作的真实情况,创建真实的护理工作环境,让学生在一个真实的临床工作环境中获得技能操作的经验,为将来进入临床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2.建设高质量、高标准的护理实训基地。在护理实训基地建设的过程中要紧跟时展潮流,要对临床工作的各个项目进行综合性研究,体现临床护理操作的新技术,使护理实训基地建设投入具有先进性和实效性。通过对先进设备的实施和应用,有利于实践教学过程中师生的交流与沟通,既能方便老师对实训室进行实况监督和指导,又可调动学生在护理实训过程中实际操作的积极性,增强学生的工作技能及实际操作能力。
3.护理实训基地应具有较强的开放性和通用性。护理实训基地在地理位置和环境设置上应具有开放性,不仅为本校师生提供了实践教学的场所,也可为社会各级护理培训提供良好的教学空间,使实训基地成为师生之间、学校与社会之间的交流平台;同时还可利用护理实训基地进行相关专业、多学科的综合实训,从而增强护理实训基地的通用性。
4.坚持继承与创新相辅相成的建设方式。在护理实训基地的建设中,在原有的经验基础上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既要注意设备完善,科技先进,功能齐全,又要顾及设备的使用价值和适用性。
四、完善护理实训基地的管理机制
1.建立护理实训基地的管理机构。为了加强护理实训基地的管理,首先要建立基地的管理机构。根据学校的办学理念、护理教育教学改革、临床护理工作特征等学校成立专门领导体系进行管理,以加强对基地的管理方向进行全面指导,保障实训基地科学的、有序的运行。
2.配备专门的管理人员。在实训基地的管理中应配备专门的管理人员,对实训室的具体工作进行统筹安排,以保证各班级日常的实践教学、科学研究的正常进行。
3.实行护理实训基地的全面开放。推行护理实训基地的全面开放,是师生双方在实践教学中的实际需要。在实训基地全天候开放的过程中,采取实验指导教师管、任课教师管和学生管理相结合的多种灵活的管理办法,实现为师生实践教学服务的宗旨。
4.实现网络化的管理模式。利用先进的科学技术对实训基地进行网络化的管理,既可保证资源的充分利用和共享,又可对学生的自主学习进行有效的监督和促进。实行和完善实训基地网络化的管理模式,使实训基地的管理更加科学、合理和规范,是实训基地管理上的又一进步和创新的体现。
5.推行学生自主管理的管理模式。一方面,加强护理实训基地的文化建设,使其充满文化氛围,有利于提高学生的文化修养和道德素质,便于学生进行自我管理;另一方面,推行学生自主管理的管理模式,让学生以主人翁的角色管理实训室,有利于学生在自主管理的过程中充分认识到护理实训基地建设的重要性和不易性,从而更加爱惜每项实训用物和珍惜每次实训的机会,这样有利于提高护理实训基地利用价值和使用率。
参考文献:
[1] 唐益东.汪春惠.护理教学改革与校内实训基地建设探索[J].护理研究,2007,(2).
[2]王丽华.章晓幸.吴玲玲.示范性护理专业校内实训基地建设的研究与实践[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09,(3).
[3]高柏.校护理实训基地建设与教学实践的探索和总结[J].卫生职业教育,2012,(9).
[4]常唐喜.侍杏华.王艾兰.护理实训基地建设新探[J].教育与职业,2007,(7).
[5]苏元英.杨丽莎.戴晓红.洪芳芳.护理实训基地建设的探索与实践[J].华夏医学,2010,(1).
关键词:建设工程;施工合同管理;问题分析;成本控制
从当前建筑市场经济活动的交易上看,基本的法制观念与诚信意识很多建筑单位依然淡薄,在市场当中经常发生一些不正当的竞争行为,承发包双方缺少自律行为,并且市场机制的作用不能充分发挥,使建筑市场的经济秩序日趋混乱。此外,由于建筑企业在适应国际市场规则上较差,对于履行FIDIC条款的意愿不足,在参与国际竞争上错失了非常多的机会。为此,建筑企业不仅要对内部的施工合同管理进行优化与控制,更要积极转变国际竞争观念,不断提升对国际市场规范的认识度,只有这样才能确保企业得到稳定持续发展。
1当前建筑工程施工合同管理存在的问题
1.1建设施工合同履约程度差,违约情况较多当前,随着建设项目的增多,合同条款涉及的内容日渐增多,在履行合同条约上也呈现出越来越多的问题。据相关部门调查统计,在我国合同履约率只有40%,严重影响到了合同的信誉度、严肃性以及权威性,更对市场经济秩序造成了威胁。更对规范的市场秩序造成了影响,拖欠工程款、拖欠民工工资等情况越来越多,引发了一系列社会问题。据统计,在2002年,全国约有23785家建筑企业拖欠的工程款数额达到了2445亿元,全国共拖欠的工程款达3764亿元。此外,鉴于建筑市场在运行上也存在问题,很多承包商施工责任意识较差,拖延工期、相互扯皮的情况非常多,严重威胁到了建筑市场的稳定发展[1]。
1.2“阴阳合同”屡见不鲜“阴阳合同”就是指工程的发包人通过公开招标的形式,下达给承包人中标通知以及相关规范,与承包人签署施工合同的过程。除了在建筑市场规定范围内签订合同以外,又与其他承包人签订补充协议,但是这份协议并不能通过审查备案,但实际双方均认可,这就被称为“阴阳合同”。当前,市场中“阴阳合同”签订方式非常多,但不管是以哪种形式,都有一个共同特征:将价格压到最低;肢解分包;利益均摊等[2]。这种行为是发包人获取最大利益的主要途径,更是相关部门明令禁止的,为此,“阴阳合同”的存在势必会为建筑市场环境带来污染。
1.3部分施工合同文件对履约双方约定的权利、义务上不够公平在我国的《合同法》当中,对签订合同的当事人有明确规定,当事人在经济上、法律上地位平等,并在双方的权利与义务上保持平等。但是,就当前的建设施工合同管理看,施工合同条款的制定大都倾斜于承包人,对承包人的权利与义务规定过多,而对发包人的约束与限制则较少,在相关处罚办法上也缺少规定。这种情况一定工程双方出现了利益纠纷,或者是针对合同引发的纠纷,将缺少索赔的依据,成为阻碍施工顺利进行的重要原因。
1.4施工合同意识淡漠,合同签订不规范首先,不能按照法律规范签订合同,法律规范意识薄弱,缺少对《建设工程施工合同示范文本》的认识,履行存在不足。其次,不能严格按照合同办事,遇到问题过于依赖找领导解决,不能提出合理的索赔意见;最后,专门的管理部门间缺少合作,合同管理人才储备少。
2加强施工合同管理的对策建议
2.1做好建筑工程合同谈判与签订工作首先,在签订合同条款过程中,要了解合同文本由条款、合同附件、协议书、通用条款等四个部分组成。签订前要先对“通用条款”阅读准确,明确不同用于的含义,再引导双方签订“专用条款”,值得注意的是,一旦“专用条款”中某一项没有做特殊约定的情况下,就可以将“通用条款”的对应条款当成双方认可的合同约定。其次,要对工期、质量造价等合同内容提高重视度。按照我国《建设工程质量管理条例》中的规定,工程监督部门在工程验收、质量评定上已不再是主体,这些工作将由单位组织设计、施工、监理等共同完成。为此,在合同中要能够体现出来参与工程验收的组织单位、人员、质量标准、验收程序等,并要严格签署文件协议与问题的解决办法。建设工程中,合同管理中最常见的问题就是工程造价纠纷。鉴于工程开展中会不可避免的出现设计变更、现场签证以及材料差价等变更问题,为此,“一次性承包,不做更改”的情况很难实现。合同必须要对价款调整的范围、程序、及孙方法等做出规定,这样才能更好的应对变更。最后,对工程进度拨款与竣工结算程序做出规定。通常情况下,工程进度款都是按月结算的,而款项则是按照工程进度下拨的,但是在款项申请与下拨上款项的审核不一致,在合同规定上容易引发争议进而影响到施工合同管理。通常情况下,合同对竣工结算不会做出过多规定[3]。为此,要在合同中积极履行付款与结算程序。
2.2在工程施工合同的履行中规范管理建筑工程签订完成以后,合同双方就在经济上与法律上产生效益。合同还规定了双方在利益、义务、权利与义务等,双方必须对这些内容严格遵守,坚决不能违反合同条约。从一定程度上看,合同双方利益是存在差异的,会造成合同双方在利益上引发冲突,造成管理行为上的不统一、不协调,甚至引发矛盾与冲突。而实际上,违反工程施工合同的情况非常多,很多人都是故意违反这些合同的,并且当事人的法制意识淡薄。为此,合同履行成为了工程质量控制、造价控制、进度控制的关键,必须采取积极的管理,定期组织人员进行学习与培训,明确工程合同中的权利义务,并要积极对违约的后果进行分析,有效的利用合同保护自身权益,也不会限制对方履行各项业务,条款中的内容得以充分履行。
2.3承包人应该积极开展合同风险管理,推行合同担保制度看,加强合同索赔管理工作随着建筑市场竞争的日趋激烈,及时对市场当中可能发生的情况进行预测与分析是使风险降到最低的关键,也是顺利将风险转移的重要手段。在合同中引入工程担保制度还能够最大限度的降低当事人的合同索赔风险。因为施工合同作为索赔的依据,同时也是合同得以延续的重要手段,是对双方合同履行进约束与限制的重要方式。合同管理索赔对承包人提出的要求是:在签署固定的合同过程中,要对各方面因素进行充分考虑,积极为合同履行创造机会;明确施工规定的权利与义务,并对合同风险作出预测,对合同变更的可能性进行预测,使用有效的合同管理方法与索赔策略;在合同履行当中,要能够定期对现场的施工情况进行勘察,了解整个施工现场的实际情况,并要结合法律法规对自身的合法权益进行保护。
3结束语
随着社会生产的不断进步,建筑行业发展也将面临着非常多的机会,同时,随着建筑项目的增多,建筑工程在合同管理上也面临着阻碍,为了使建设工程施工合同管理符合建筑市场规范,推动建筑行业稳定持续发展就要在合同履行上、合同签订上以及合同法律观念上不断增强,并要做好人员的专业培训,确保合同管理能够程序化、规范化、制度化。
参考文献
[1]向东东.建设工程施工合同管理中的几个问题及对策[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3(25):2095-2104.
[2]李佯恩.建设工程施工合同管理情况的调查与思考———以成都市为例[J].资源与人居环境,2013(2):67-71.
关键词: 职业技术学校 计算机实训室 管理 建设
一、职业技术学校计算机实训室管理现状分析
社会经济及科技的发展,使得计算机技术得到了普遍应用,同时成为职业技术教学的主要内容,实践中,计算机教学往往包括数字媒体技术、计算机平面设计及相关网络搭建和维护等专业。这些计算机相关专业的教学都需要大量计算操作实践,因此,学校便要通过硬件设备的完善保证教学的实现。但是在实践中,对于实训室的管理,受各种因素影响仍存在一定问题:
首先,在硬件上,一些学校的计算机实训室无法满足教学需求。为了更好地满足教学的实际需求,学校应该不断完善计算机实训室,从计算机硬件系统及软件的升级和更新等方面提高计算机性能,从而更好地满足教学需求。但是,一些教学软件的安装,在某种程度上降低了计算机的运行速度,且由于教师计算机维护技术的欠缺导致蓝屏及系统与运行不稳定的情况多发。此外,由于实训室数量有限,使得实训室计算机的应用频率比较高,从而增加了运行负荷,也增加了故障发生的可能性。
其次,计算机实训室操作规范等的不完善带来了一些管理上的问题。在教学中,为了完成作业或者课堂练习,学生需要一些移动设备进行资料传输,这一过程使得实训室电脑有更多的感染病毒的机会,可能导致系统的瘫痪,严重的可能造成实训室大部分电脑的感染和瘫痪。由于对实训室应用管理的不严格,一些学生将食品或者饮料带入,从而带来一些生活垃圾,在保洁工作不到位的情况下,有可能发生设备被损害的现象。
再次,学生素质会对实训室的管理产生影响。实践中,一些学生出于好奇等原因会对实训室的鼠标或者键盘等进行一定的拆装,使得零部件无法完全安装回去,还可能带来计算机硬件的损毁,从而增加了设备故障发生的可能性,也使得实训室的管理工作难度大大增加。学生在专业课的实训操作练习中,对于设备的使用多有不爱惜的现象,在很大程度上会造成设备的损害或者故障,给管理工作带来诸多不便。
最后,网络的应用管理给计算机实训室的管理带来了一些问题。为了更好地完成专业课程的操作练习,需要在互联网背景下进行操作,有些学生会利用该机会下载一些文件。在学生从外网下载文件的过程中,有可能破坏计算机的保护软件及系统注册等设置,从而造成网络攻击行为,带来机器运行故障,导致管理工作量增加。
二、职业技术学校计算机实训室管理和建设的有效措施
为了提升计算机实训室的管理水平,应该从上机管理、相应的管理、维护措施的完善及管理队伍的建设等方面出发,使得实训室能够得到更好的维护。
就上机管理而言,在计算机实训室应用中,应该严格规范其管理规则及操作规范,使得教师和学生都严格执行该种规范。通过该种制度的执行,避免一些因为学生带入食品等带来的隐患,并且在设备使用前开展一定的检查工作,对于一些无法正常运行的机器避免学生的私自处理行为。并且应该规范学生移动设备的应用方式,避免外来病毒的侵害。教师在课堂结束之后,应该填写相应的教学日志,对教学中设备出现的问题进行及时反馈,便于管理工作的有效开展,提高管理水平。
完善设备维护及管理工作。在计算机实训室管理中,通过对设备的日常维护及检修保证设备的完好率,提高工作质量及效率。以实训室日常管理规范等文件内容明确管理的细节及维修养护工作的规范,并完善相关管理记录工作。实训室管理人员应该做到熟悉计算机设备的硬件及其软件情况,为其维护工作的开展奠定良好基础。从硬件维护的角度出发,应做好除尘及静电保护工作,及时排查出损坏的配件并予以更换。而就软件来讲,应该熟悉其操作和应用,能够完成相关数据的备份及还原工作。同时综合应用局域网完善实训室的管理,以实训室管理设备的完善提高管理效率。
计算机实训室管理水平的提高还应该有高素质的管理人员作为保障。实践中,建立师生共管的管理制度,使学生在教师的带领下完成相应的管理和维护工作。以计算机专业学生为主体,不断提高管理人员的专业技术水平,使其能够更好地完成计算机的维护和管理工作。通过这一机制的建立,提高学生的系统管理和维护意识,并通过对专业知识的应用提升实训室的管理水平,从而实现综合提升。
在管理水平提升的同时,还应注重实训室的建设。实践中应该注重专业性实训室的建设以更好地满足教学的需求。职业技术学校专业分类不断丰富,不同专业对于计算机应用技能的要求也有所不同,实践中,为了解决同一计算机多种软件之间功能的交叉矛盾及运行效率降低等问题,学校应该注重专业实训室的建设,使其更好地发挥作用,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此外,应该注重计算机实训室的文化建设,使职业理念得以凸显。在建设过程中,将其作为校园文化的一部分,为学生创建良好的职业训练场所,提高学生动手能力,使其专业技能得到更好的锻炼和提升,并注重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实现其综合能力的提升。
三、结语
职业教育的发展使得计算机应用范围不断扩展,在教学中,实训室发挥了锻炼和培养学生实践能力的作用。为使其作用得到更好的发挥,需不断完善其管理措施,提高管理水平,并注重专业实训室的建设,更好地满足实践教学的需要,提高学生的专业技能,为其发展奠定良好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