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中考物理试题及答案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1.(2014•宁波)如图是研究磁体周围磁场时的铁屑分布情况.实验时,a、b、c三个位置所对应的磁极可能是( )
A.N、N、N B.N、S、S
C.N、N、S D.S、N、S
2.(2014•株洲)如图可以说明巨磁电阻的特性.闭合开关S1、S2并使滑片P向左移动,观察到指示灯变亮,那么( )
A.电磁铁左端为S 极
B.巨磁电阻两端的电压变大
C.巨磁电阻随磁场增强而变大
D.巨磁电阻随磁场增强而变小
3.(2014•嘉兴)如图所示的四个实验中,能确定钢棒具有磁性的是( )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4.(滚动考查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分子引力和验电器)(2014•白银)关于如图所示的四幅图,下面说法正确的是( )
A.甲图中风中雨伞容易“上翻”,是由于流速 大的地方压强大
B.乙图中两个压紧的铅块能吊起钩码,是由于分子间有引力作用
C.丙图中导线触接电源后小磁针发生偏转,说明磁能够生电
D.丁图中绝缘棒接触验电器后验电器的金属箔张开一定角度,说明该棒带正电
5.(2014•菏泽)关于电磁铁,下面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电磁铁是根据电磁感应原理制作的
B.电磁继电器中的磁体,必须用电磁铁
C.电磁继电器中的磁体,可以用永磁体,也可以用电磁铁
D.电磁铁中的铁芯,可以用钢棒代替
6.(2014•东营)1966年,华裔物理学家高锟提出光纤通信的设想.光纤通信传输信息的载体是( )
A.电波 B.超声波
C.无线电波 D.光波
7.(滚动考查摩擦力、惯性、内能的改变方式和能量的转化)(2014•宁波)如图所示,不旋转的铝块在强大压力作用下顶住高速旋转的铜块,铜块瞬间停止转动, 两者黏合在一起,这就是“旋转焊接”技术.下列对焊接过程的理解,错误的是( )
A.强大的压力可以使两者之间产生很大的摩擦力
B.使铜块高速旋转目的是为了增大铜块的惯性
C.铜块内能增加是通过做功的方式来实现
D.铜块和铝块增加的内能是由铜块的机械能转化而来
8.(2014•台州)如图为我国新型反潜巡逻机.机尾的“棍子”叫做磁异探测器,它能将潜艇经过海域引起的磁场强弱变化转化为强弱变化的电流,从而发现潜艇的存在.下图能解释磁异探测器工作原理的是( )
A.电磁铁左端为S 极
B.巨磁电阻两端的电压变大
C.巨磁电阻随磁场增强而变大
D.巨磁电阻随磁场增强而变小
二、填空题(每空2分,共32分)
9.(滚动考查分子动理论)(2014•南京)我国第一位“太空教师”王亚平在“天宫一号”授课时,将一个金属圈插入饮用水袋,抽出后制作了一个水膜,往水膜表面贴上一片画有中 国结图案的塑料片,水膜依然完好,如图甲所示,这表明分子之间存在________;用注射器向制作好的水球内注入少量红色液体,水球变成了一枚“红宝石”,如图乙所示,这表明分子在______________,“天宫一号”和地面之间的信息传播是通过 _______波来实现的,这种波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是_______m/s.
10.(2014•泰州)如图甲所示,接通电路时导线下方的小磁针发生偏转,改变电流方向时小磁针的偏转________方向.由此说明,通电导体周围存在_______,且其方向与_______有关.用如图乙所示的装置进行如下实验:闭合开关,让导体AB做左右运动,电流表的指针_________;闭合开关,让导体AB做上下运动,电流表的指针_______;断开开关,再让导体AB做左右运动,电流表指针________.根据这些现象,可以 得到的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1.(2014•陕西)太阳能飞机,它的动力装置由太阳能电池板,电动机等组成.机翼上的太阳能电池板面积较大是为了获得更多的________能,并将其转化为______能,使电动机带动螺旋桨转动,电动机的原理是___________________.
12.(2013•十堰)十堰市通信公司为客户推出了3G业务,通过3G网络可提供无线视频电话、无线上网等多项服务,这些服务是通过________(填“超声 波”“次声波”或“电磁波”)来传递信号的,这种波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约为_______km/s.
三、作图题(12分)
13.(滚动考 查光学、漂浮和杠杆作图)(2014•苏州)按题目要求作图:
(1光线AO从空气中斜射向水面,请画出它的反射光线和大致的折射光线.
(2)物体漂浮在水面上,请作出物体受到的重力G和浮 力F的示意图.
(3)杠杆OBA在图示位置静止,请画出作用在A点的最小力F及其力臂L.
(4)小磁针在图示位置静止,请标出通电螺线管的N极和电源的正极.
四、实验探究题(12分)
14.如图是某课外活动小组仿制的一个能产生持续电流的装置—发电机,装有手摇柄(未画出)的转轴垂直穿过圆盘中心,金属圆盘放在蹄形磁铁之间,圆盘的轴心和能在圆盘的边缘滑动接触的滑片通过金属导线与电流表相连.金属圆盘可以看成是由无数根长度等于圆盘半径的导线组 成的,圆盘在磁极间不断转动,每根导线都在做切割磁感线的运动,从而产生持续电流.当以某一转速匀速转动金属圆盘时,电流表有一定的示数.
根据上述材料,请完成下面的实验探究填空:
(1)手摇发电机工作时,将_______能转化为________能;
(2)换用___ ____的磁铁,其他条件不变,发现电流表读数增大,说明电流大小跟磁场强弱有关;
(3)换用一个半径大一些的金属圆盘,其他条件不变,发现电流表读数增大,说明电流大小也跟 ___________有关;
( 4)当圆盘转速增大,其他条件不变时,发现电流表读数也增大,说明电流大小还跟有关.
五、计算题(12分)
15.(滚动考查欧姆定律)如图所示为某兴趣小组为学校办公楼空调设计的自动控制装置,R是热敏电阻,其阻值随温度变化关系如下表所示.已知继电器的线圈电阻R0=10 Ω,左边电源电压为6 V恒定不变.当继电器线圈中的电流大于或等于15 mA时,继电器的衔铁被吸合,右边的空调电路正常工作.
t/℃ 0 5 10 15 20 25 30 35 40
R/Ω 600 550 500 450 420 390 360 330 300
(1)请说明该自动控制装置的工作原理.
(2)计算说明该空调的启动温度是多少?
(3)为了节省电能,将空调启动温度设定为30 ℃,控制电路中需要串联多大的电阻?
(4)改变控制电路的电阻可以给空调设定不同的启动温度,除此之外,请你再提出一种方便可行的调节方案
参考答案:
1.B 2.D 3.D 4.B 5.B
6.D 7.B 8.A
9. 引力 运动 电磁 3×108
10. 改变 磁场 电流方向 偏转 不偏转 偏转 导体在磁场中做切割磁感线运动时,导体中会产生感应电流
11.太阳 电 通电导体在磁场中受到力的作用
12. 电磁波 3×105
13.
14.(1)机械电(2)磁性强(3)导线的长度(4)转速(或导体运动速度大小)
15.(1)随室内温度的升高,热敏电阻的阻值减小,控制电路中电流增大,当电流达到15 mA时,衔铁被吸合,右侧空调电路开始工作.当温度下降时,控制电路电阻增大,电流减小,减小到一定值,空调电路断开,这样就实现了自动控制.
(2)R总=U/I=6 V/15 mA=400 Ω
R= R总-R0=400 Ω-10 Ω=390 Ω
由表中数据可知,此时温度为25 ℃
1. (2013,福建泉州)下列四位科学家中,以他的名字命名电功率单位的是()
A.焦耳 B.安培 C.瓦特 D.欧姆
2. (2013,上海大同杯初赛)家用电能表标有“1 500 r/(kW•h)”的字样,若只有一台录音机工作,测得电能表转盘 转一周的时间恰好为100秒,则这台录音机的电功率为( )
A. 8瓦 B. 15瓦 C. 20瓦 D. 24瓦
3. 如果加在某定值电阻 两端的电压从8V升高到10V,通过该电阻的电流变化了0.1A,则该电阻的电功率变化了()
A.0.2 W B.1.8 W C.2.0 W D.8.0 W
二、填空题(每空4分,共60分)
4. (2012,湖北荆州)手机是我们最常用的通讯工具,手机使用的是可充电电池,电池上标有“电压”和“容量”两个重要参数,容量的单位通常为“毫安时”(符号mA•h)。小强同学的爸爸使用的可充电电池所标的电压是3.6V,容量是1500mA•h,这种电池一次充电最多可储存的能量为 19440J。使用该手机充满电一次能够持续通话的实际时 间可长达5h,则该手机在通话状态的放电功率为 1.08W。
5. (2013,黑龙江)小明和姐姐一起去买电水壶,当他们选择某一品牌的电水壶时,发现有800 W和1 2 00 W两种功率可选,如图18-1是他们对买哪一款更省电的问题出现的不同意见。请你在相同质量的水升高相同的温度的前提下,帮他们分析:
(1)不 考虑热散失, 一样(填“800W”“1200W”或“一样”)省电,理由是 电能全部转化为内能被水吸收,水吸收的热量相同,所以省电情况一样。
(2)考虑热散失, 1200W(填“800W”“1200W”或“一样”)省电,理由是 水吸热相同,根据W=Pt,功率大的加热时间短,热散失少,所以省电。
6. (2013,四川德阳)两定值电阻RA和RB中的电流与其两端电压的关系如图18-2所示,若将两电阻串联在电压为3 V的电源两端,电路的总功率为 0.6W,通电一段时间后,RA和RB产生的热量之比是 1:2.
7. (2013,辽宁铁岭)如图18-3所示是小明家的电能表,安装时的示数为零,到目前为止,小明家已 消耗 123.4kW•h的电能。小明断开其他用电器,只将“220 V 1 000 W”的电炉子接入电路,测得2 min内电能表转盘转过81转,电炉子的实际功率为 810W,此时电炉子两端的实际电压 小于(填“大于”“等于”或“小于”)它的额定电压。
8. (2013,重庆)如图18-4所示,电源电压为18V且保持不变,电压表的量程为0~15 V,电流表的量程为0~0.6 A,滑动变阻器的阻值为100Ω,小灯泡L标有“6 V 3 W”字样,闭合开关S,当灯泡正常发光时,滑动变阻器的功率为 6W,若灯泡的电阻不变,在保证电路各元件安全的情况下,滑动变阻器连入电路中的阻值变化范围为¬¬¬¬¬¬ 24Ω~60Ω。
9. (2013,山东聊城)如图18-5所示是探究“电流产生的热量与电阻关系”的 实验装置。已知R甲>R乙,其余条件均相同。将两电阻丝串联接入电路是为了控制通过两电阻丝的 电流及通电时间相等。实验发现,甲瓶温度计示数升高快,表明该实验条件下,导体的电阻越大,电流产生的热量越 多。
三、实验题(15 分)
10. (2013,江苏扬州)在测“3.8 V”小灯泡电功率实验中:
(1)请你用笔画线代替导线,将甲图实物连接完整。
(2)电路正确连接后,闭合开关,移动滑片,发现灯泡不亮,电流表无示数,电压表示数接近电源电压,则故障可能是 灯泡断路。
(3)排除故障后,当灯泡正常发光时,电流表的示数如图乙所示,为 0.3A,灯泡额定功率为 1.14W。
(4)图丙所示电路中(R阻值已知),无电压表也能测出该灯泡额定功率的是 C。
四、计算题(13分)
11. (2013,广东湛江)寒冷的冬天,小明给住在农村的奶奶买了一个如图18-7所示的“暖手宝”,铭牌如下表所示,请回答下列问题:
产品名称 暖手宝
产品货号 QB32
额定功率 440 W
额定电压 220 V
通电储热 5~8分钟
电源线长 约80 cm
暖手宝直径 约200 mm
(1)该“暖手宝”正常工作时通过的电流和电阻各是多少?
1、小明用身体进行实验时所记录的下列数据中,合理的是( )
A.教室内空气的质量约为100g
B.他潜水时所受水的浮力为5000N
C.他从教学楼的一楼匀速走到二楼时克服重力所做的功为1500J
D.他跑100m所需的时间约为8s
2、描述水的有关物理量之间关系的图像如下,其中正确的是( )
3、如图所示的实验现象所揭示的物理原理或规律与对应的技术应用或现象不正确的是( )
4、物理学中用实验研究三个量(或三个量以上)之间的关系时,常采用控制变量法。下列实验设计不是利用控制变量法的是( )
5、如图所示是使用简单机械匀速提升同一物体的四种方式(不计机械自重和摩擦),其中所需动力的是( )
6、下列关于运动的说法正确的是( )
A.以公路旁的树木为参照物,坐在行驶的客车里的乘客是静止的
B.滑雪时,人从高处自由滑下,速度越来越快,是因为重力势能转化为动能
C.扫地时尘土飞扬的原因是分子的无规则运动造成的
D.在原子的核式结构模型中,所有的电子都在同一轨道上绕着原子核运动
7、如图甲所示,小明用弹簧测力计拉木块,使它沿水平木板匀速滑动,图乙是他两次拉动同一木块得到的距离随时间变化的图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木块两次受到的拉力和摩擦力均相等
B.木块第1次受到的拉力较大
C.木块两次的动能一样多
D.两次拉力对木块做的功一样多
8、同学们在以“假如……”为主题的讨论中,下列四种观点正确的是( )
A. 假如失去摩擦力,任何物体都不可能处于静止状态
B. 假如没有了空气,声音就一定不能传播
C. 假如失去了重力,天平就不能再用来测量物体的质量
D. 假如没有了大气压强,地面上的物体都会飘向高空
9、将体积相同的实心木球和实心铁球浸没于水中,放手后木球上浮,铁球下沉,静止时它们所受浮力的大小关系是( )
A. F木=F铁 B. F木F铁 D. 无法确定
10、目前,“低碳”、“绿色”等词语逐渐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谈论的热门话题,各级政府对此高度重视,并采取了一系列措施。下列措施不符合“低碳”、“绿色”要求的是( )
A. 大力发展风力发电 B. 倡导多乘公交车,少开私家车
C. 大力发展火力发电 D. 加大对污染企业的减排监管力度
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12分)
11、如图所示,重为6N,底面积为0.01m2的圆柱形容器放置在水平桌面上,内装20cm深的水,则水的质量为 Kg,水对容器底的压强为 Pa;水平桌面受到的压强为 Pa。(g取10N/kg)
12、如图所示,小芳在做“探究影响滑动摩擦力大小因素”的实验时,操作的错误是 。
13、工人用如图所示的滑轮组将一重400N的物体匀速提起,若滑轮组的机械效率为80%,忽略一切摩擦及绳的伸长,则拉力的大小是 N;若使用该滑轮组提升600N的重物,其机械效率将 (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14、有质量相等的A、B两个物体,已知A的比热容大于B的比热容,当它们吸收相等热量后,A升高的温度 B升高的温度;某汽车散热器中装有5 kg的水,在温度升高20℃的过程中,水吸收的热量是 J。[水的比热容为4.2×103J/(kg.℃)]
15、如图所示,火柴头在火柴盒上轻轻划过就能擦燃,是通过________的方式实现的。
16、截至目前,中国第一大地热发电站西藏羊八井地热电站已累计发电超过24亿千瓦时.分析右图,从地下井汽轮机发电机,其能量转化过程是:内能 能 能;
地热能属于 (选填“可再生”或“不可再生”)能源。
三、作图与简答(每小题2分,共6分)
17、“远征号”潜水艇在东海执行完任务后返回到长江某基地,请在图中画出潜水艇加速上浮过程中所受重力和浮力的示意图。
18、如图所示,在课桌的C点用最小的力把桌腿B抬离地面,在抬起时桌腿A没有滑动,请在C点画出这个力的示意图,并标出它的力臂l.
19、请用物理学的术语解释,为什么要对通过公路桥梁
的机动车的载重总质量和速度进行限制 ( 分别答出一条即可 ) 。
四、实验与探究(20题6分,21题6分,22题4分,23题6分,共22分)
20、五一节,教物理的王老师在解放牌百货店买了一个金灿灿的实心饰品,同学们特别想知道这个饰品是否是纯金的(ρ金=19.3×103kg/m3)。他们选用托盘天平、量筒、细线、烧杯和水等,进行了如下的实验操作:
A.把托盘天平放在水平桌面上;
B.把游码放在标尺的零刻度线处,调节横梁上的平衡螺母,使横梁在水平位置平衡;
C.将饰品用细线系好后慢慢地放入量筒中,并记下水和饰品的总体积
D.在量筒中倒入适量的水,并记下水的体积;
E.将饰品放在左盘中,在右盘中增减砝码并移动游码直至横梁在水平位置平衡。
请你帮组同学们回答下面五个问题:
(1)正确的实验操作顺序是:A、B (余下步骤请用字母序号填出);
(2)在调节平衡螺母时,发现指针偏向分度盘的左侧,如图甲所示。此时应将平衡螺母向 端调节(选填“左或右”),直到指着指向分度盘的中央。
(3)用调好的天平称量饰品的质量,当天平再次平衡时,右盘中砝码的质量和游码的位置如图乙所示,则饰品的质量是 g;用细线拴好饰品放入装有适量水的量筒中,如图丙所示,则饰品的体积是 cm3;
(4)通过计算可知饰品的密度为 g/cm3,由此可以确定饰品不是纯金的;
(5)适量的水”的含义是 。
21、为了探究斜面的机械效率与斜面的倾斜程度及物重的关系,小华在斜面上每次都匀速拉动物块,实验数据记录如下:
实验次数
斜面倾角θ
物重G/N
物块上升高度h/m
拉力F/N
移动距离S/m
机械效率η
1
300
5.0
0.25
3.4
0.50
73.5%
2
400
5.0
0.35
4.2
0.50
83.8%
3
500
10.0
0.35
8.4
0.50
(1)根据表中数据可求出第3次实验的有用功是______J,总功是______J,机械效率为_____。
(2)分析表中数据,可以得出的初步结论是: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斜面倾角越大,所需的拉力越______,斜面的机械效率越______,斜面的机械效率与物重_______ (填“有关”或“无关”)。
22、如图所示,是“研究动能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的实验装置。
(1)实验中通过观察 的大小,来判断小球动能的大小。
(2)实验中为了研究动能大小与质量的关系。需要控制小球撞击时的速度不变,具体的控制方法是 。
(3)质量和速度谁对动能的影响较大呢?小文所在的物理兴趣小组借助速度传感器和其他仪器得出了两组数据如表一和表二所示。
表一(钢球撞击时的速度为v=8cm/s) 表二(钢球质量为m:100g)
序号
钢球撞击速度 v/cm.s-1
木块滑行距离s/cm
1
8
10
2
16
40
3
24
90
序号
钢球质量m/g
木块滑行距离s/cm
1
100
10
2
200
20
3
300
30
分析这两组数据可以得出: 对物体的动能影响较大,依据是 。
23、同学们在做“比较水和沙子的吸热能力”实验的场景如图所示,他们说该实验有两种探究方法。
(1)实验方法一的设计如图中所示:
①在实验中,加热相同的时间目的是 ;
②请你指出该同学的设计思路和实验装置中的错误和不足。
(2)请你设计出第二种实验方法:
①写出该实验方法所需要的测量仪器 ;
②请写出设计思路。
五、计算题(每小题5分,共10分)
24、小汽车是我们熟悉的交通工具,它给我们的生活提供了便利,某型号小汽车以72km/h的速度匀速行驶时,小汽车牵引力的功率是70kw。
求:(1)小汽车匀速行驶1000m牵引力做的功是多少焦?
(2)小汽车以该速度匀速行驶时牵引力是多大?
(3)观察小汽车的外形(如图所示),判断小汽车在水平路面高速行驶与静止时,对地面的压力哪个大?为什么?
25、用如图所示的滑轮组去拉物体A,已知A物质的密度是2 ×103kg/m3,底面积是0.3m3,重力为600N。物体A在F=100N的拉力作用下,沿水平方向匀速前进了2m。(g取10N/kg)
求:(1)物体A对水平地面的压强是多少?
(2)物体A的体积是多大?
(3)若该装置的机械效率为80%,物体A在水平方向上受到的阻力是多少
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30分)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答案
C
A
A
D
C
B
A
C
B
C
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12分)
11、2 ;2×103; 2600;12、拉力不在水平方向; 13、125;变大;
14、小于;4.2×105 15、做功; 16、机械; 电 ;不可再生。
三、作图与简答(每小题2分,共6分)
17、 18、
19、机动车的质量越大,速度越大时,动能就越大,且质量越大时,车的惯性越大,使刹车困难,易造成交通事故的发生,加强交通事故的严重性;同时质量越大,对桥面的压力越大,对桥面的压强就越大,容易对桥面造成破坏。 ( 说得有理即可 )
四、实验与探究(20题6分,21题6分,22题4分,23题6分,共22分)
20、(1)EDC(1分) (2)右(1分) (3)182.6g(1分);10cm3(1分) (4)1.862g/cm3(1分) (5)适量的水是指水要浸没饰品且饰品放入后不能超过量程(1分)。
21、(1)3.5(1分);4.2(1分);83. 3%(1分) (2)大(1分);高(或大)(1分);无关(1分)。
22、(1)木块滑行的距离(1分);(2)让小球从同一高度自由滚下(1分);(3)速度(1分);质量增加一倍,动能增加为原来的两倍.速度增加一倍,动能增加为原来的四倍或质量和速度增加相同的倍数,速度对动能大小的变化影响较大(1分)。
23、(1)1使水和沙子吸收相等的热量(1分) 2错误是:没有控制水和沙子质量相等、初温相同(1分)不足是:没有测量水和沙子温度的仪器(1分)
(2)1天平 温度计 (秒表)(每项1分,计2分) 2在两个相同的金属盒内,加入初温与质量均相同的水和沙子,用酒精灯加热至相同的末温,比较加热时间,就能比较它们的吸热能力。(在两个相同的金属盒内,加入质量相同的水和沙子,用酒精灯加热至相同的末温,比较加热时间,就能比较它们的吸热能力)(1分)
五、计算题(每小题5分,共10分)
【关键词】中考;物理;复习;高分;策略
纵观最近几年的中考,对物理试题作了较大改革,出现了许多新的变化,涌现了不少联系实际、贴近生活、新颖活泼具有探索和开放性的新题型,归纳起来中考试题呈现三大特点。第一,对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考查更加灵活多变。新题型打破常规,从“量”的考查转向“质”的考查;打破思维定势,从“静态科学”的考查转向“动态科学”的考查;变换方法,从“应试教育”的考查转向“素质教育”的考查,并通过联系实际,考查学生的观察、分析、判断能力;同时把物理科学方法作为考查的重要内容。第二,理论联系生活及现代社会和科技发展的试题增多,体现了从生活走向物理,又从物理走向社会,使学生感到物理就在身边。第三,着重考查学生的科学探究和创新能力。因此,根据当前中考试题的命题趋势和新课程标准的要求,结合学生实际,物理总复习主要分三个阶段进行,也就是提高复习最有效的策略。
1.提高复习最有效的策略。
1.1 夯实基础,过“基础”关。
学生基础知识能否过关,基本功是否扎实,是中考成败的关键所在。为此应做到:
1.1.1 吃透课标,全面复习
1.1.2 梳理、归纳、提炼、建立知识网络
1.1.3 选好、用好与教材相配套的一本复习用书
1.2 培养能力,过“能力”关。
立足双基,培养能力,只有抓能力的培养,才能做到培优育尖。一个学生即使基础过关,若能力不高,也不能在中考获得好成绩。
1.2.1 科学探究能力。
1.2.2 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1.2.3 综合应用能力。
1.2.4 信息收集与处理能力。
可分三个专题进行:①科学探究专题;②开放型专题;③信息与应用型专题。如何搞好专题复习?一方面注意搜集各地中考试题中有关考查这方面能力的题型,精选一部分新题型进行范例剖析,讲清新题型的特点、解题方法、思路、步骤;另一方面加强专题训练与考查。通过专题复习与考查,相信学生的能力一定会有较大的提高。
1.3 查缺补漏,过中考关。
1.3.1 模拟测试,查缺补漏。
自编两套模拟试题,随堂测试,全收全改,从中发现问题,逐一细评,通过模拟考试使学生尽快进入中考临战状态。
1.3.2 学法指导,提高非智力因素的得分。
(1)根据中考物理科的题型特点来解题。比如:填空题,特别是单选题不能留空;多选题宁可单选;解计算题应规范,做到五个有:有公式、有单位、有过程、有结论、有作答等。
(2)考前一到二天应回归物理课本,将学过的物理基础知识重温一至二遍,以增强应考的信心,忌做难题或偏题,也要切忌猜题押题。
(3)应特别提醒学生的是,中考应试过程中做到“三心”:对容易题不能掉以轻心、答题顺利时要防止粗心、对难题要有信心,只有做到三心,才能考出自己的真实水平,立于不败之地。
1.3.3 整理知识内容,归类掌握。
中考物理试卷中的各知识点覆盖率较高,最近几年都在80%~90%左右,但对十个重点知识点的覆盖率则为100%。这十个重点知识是:比热容和热量的计算、光的反射定律和平面镜成像特点、凸透镜成像规律、欧姆定律、串并联电路的特点、电功率、力的概念、密度、压强、二力平衡。物理知识涉及的面很广,基本概念、理论更是体现在不同的教学内容中。
学生要对每个部分中的知识,按知识结构进行归类、整理,形成各知识点之间的联系,并扩展成知识面,做到基本概念牢固掌握,基本理论相互联系,如:在对速度这一知识进行复习的时候,就可以把研究得到这一物理概念的思想方法迁移到密度、压强、功率、比热容等其它物理概念的形成过程中去,举一反三,即要做到“书越读越厚(知识内容多)──书越读越薄(概括整理、总结)──知识越来越丰富”,这样才能在考试时思维敏捷,得心应手。
2.应试技巧
2.1 注重审题意识,培养审题能力
历届考生在中考中出现失误的主要原因之一是在考试中没有仔细审题或不会审题,审题的质量决定着解题的成败。教学中可从下面几方面提醒学生注意:
(1)仔细阅读题文,抓住题中的关键语句;(2)善于挖掘题中的隐含条件;(3)画出相应的图示,反映物理过程的实质;(4)理清物理过程的细节,找出已知量与未知量之间的内在联系。
2.2 注重解题技能的训练,培养应变能力
复习中要有一定的难度意识,通过对学生的解题技能、技巧的训练,培养学生处理各类复杂问题的应变能力。教学中可采用“一题多解、一题多变”指导学生积极思维,向深处钻研,向广处联想,注重物理过程之间的内在联系和变化规律,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结合典型例题,帮助学生理清解题思路,指导学生归纳出一定模式的思路并鼓励学生寻找创造性的解题方法,这样有益于学生解题技巧的形成和能力的提高。
2.3 要巧做习题,不搞“题海战”
复习过程中做题是必不可少的,没有一定的训练量就不会悟出熟练的解题技巧。但题目必须精选,也就是说教师要进题海,教师在学生练习前必须先对练习进行筛选,要注意题目的针对性、代表性、典型性和思想性。
2.4 卷面答题技巧
说穿了,初中物理试卷所考的内容都是很简单的,考的都是教材上的东西,要么就是你没有见过的,但是能根据题意能回答正确答案的问题。因此,你只要掌握一定的应试技巧,那么你就能拿到高分,甚至满分。
(1)、选择题。
选择题由一个题干和若干个备选项组成,要求学生从中选出正确备选项。做此类题的方法是用“排除法”,也就是说把你最有把握是错的答案先选出来,答案减少一个,你做题的正确率提高了25%。暂时还不懂做的题,千万不要留空。
(2)、填空题
填空题由不完整的陈述句构成,要求学生填入简单的词句、数字或符号。建议要尽量用一些短语来回答问题,也就是用“物理术语”来回答问题。联系题目的前后,找出题目所隐含的信息,就能够做对题。
(3)、作图题
初中物理的作图题都是比较简单的,只要得做过考前专题训练,就能过关。
(4)、实验探究题
实验、探究题在分类上虽然不是一种独立的题型,一般以填充题、选择题、简答题或计算题等形式出现。实验、探究题考查学生动手操作、观察分析实验现象、归纳处理实验数据和解决问题、排除故障等科学探究能力。通过实验、探究题的考查有利于引导学生观察、分析、动手实践,有利于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实验探究题分为两种:
第一种就是教材上的东西,这种题目,我们也许都已经做过,那么再来做一次,应该难度不大。
第二种是教材上没有的,也就是我们根本没有见过的题目。其实这种题目很简单,只要你能心平气和的静下心来把题目看完,答案就在题目所隐含的内容当中。要求同学们有较好的语言表达能力。“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制定计划和设计实验——进行实验和收集数据——分析论证——归纳结论——交流与评价”,是物理教学中进行科学探究的七个环节。
(5)、计算题
一、考查学生对物理基本仪器的工作原理、量程、读数等实验基本技能的掌握情况
例如2009陕西中考30题、第31题。2010年陕西中考第30、31题。2011年陕西中考第31题分别考查学生对量筒、测力计、温度计、电流电压表的使用和读数。这类题对能力要求并不高,学生只要对仪器有一定的认识,如果亲手用过,实际操作过,那么出错率肯定低。而且只有具备这种能力,才能做好实验探究,为下一步更高层次的学习打好基础。
二、考查学生实际操作能力,强调亲身探究体验
例如2009陕西中考第29题,小明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时,选取了一个焦距为10 cm的凸透镜,并将蜡烛、透镜。光屏依次安装在光具座上。
(1)点燃蜡烛,保持蜡烛、透镜的位置不变,无论怎样移动光屏,光屏上始终得不到烛焰清晰的像。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可能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写出一条即可)。
(2)经过调节之后,在光屏上得到了一个清晰的倒立、缩小的像,则蜡烛到透镜的距离一定 cm。生活中的照相机(其他答案只要合理,均可计分)就用到这一成像规律。
三、考查学生搜集、整理实验数据,归纳总结,反思的能力
例如2011年陕西中考第32题,某兴趣小组的同学观察到不同物体在空气中下落的快慢不同,如石子下落比羽毛快得多,于是他们联想到“物体在液体中下沉的快慢与哪些因素有关”,并作出以下猜想:
猜想一:物体下沉快慢与物体质量、体积、形状有关。
猜想二:物体下沉快慢与液体种类有关。
他们利用天平、秒表、长玻璃圆筒、体积和形状相同的小瓶,还有细沙、水、牛奶、食用油等器材,进行探究实验,将能够下沉的物体从液面处由静止开始下沉,每次下沉深度均为0.3m。记录的部分实验数据如下表。
(1)分析比较实验序号1、2、3(或4、5、6)的数据,可以得出的结论是:在其他条件相同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物体下沉的越快。
(2)要想探究物体下沉快慢与液体种类的关系,应选择实验序号为______________的三组数据,进行分析比较。
(3)分析比较实验序号7、8、9的数据可知,物体下沉快慢还与 ______________有关。
(4)图示为物体分别在三种液体中下沉时间与其质量的关系图象,其中,反映物体在食用油中下沉时间与质量关系的图象是 。
此题看起来难度很大,以前学习中学生从没体验过这种实验,实际上知识落点且很低。学生如能在平时实验熟悉科学探究的几个环节,养成从数据中分析实验结论,抽象出科学知识,得出科学结果的习惯,那么对他们来说这些都是很轻松完成的。而这些能力只有经过长期的试验操作,并在教师精心指导才能逐步形成。
四、考查学生设计科学探究,实施科学探究的能力
例:给你一只铅笔,一块海绵,一个平底透明的玻璃杯,一个平面镜,足够多的水。请选出其中的器材,分别设计一个力和光的物理小实验,简要写出试验过程及能说明的物理知识。
这一类的考查具有灵活性,多样性等特点,能较好地训练发散思维能力、分析能力、综合运用知识能力,又考查了科学探究能力和操作能力,要求比较高。
一、试题的构成
[题号\&题型\&考点\&分值\&难度\&14\&选择\&V―t图像问题\&6\&易\&15\&选择\&对平抛运动、动能和重力势能的理解\&6\&易\&16\&选择\&运动学公式、功、动能定理的应用\&6\&中\&17\&选择\&圆周运动、机械能守恒的应用\&6\&中\&18\&选择\&万有引力定律的应用\&6\&难\&19\&选择\&对电场强度、电场线、电势的概念的理解\&6\&易\&20\&选择\&带电粒子在磁场中运动的综合问题\&6\&难\&21\&选择\&交流电、理想变压器的应用\&6\&中\&22\&实验\&伏安法测电阻\&6\&易\&23\&实验\&探究弹簧的劲度系数与长度的关系\&9\&难\&24\&计算\&运动和力的综合问题\&13\&中\&25\&计算\&电磁感应的综合问题\&19\&难\&33
(3-3)\&(1)\&填空\&热学基本概念\&5\&易\&(2)\&计算\&气体的实验定律\&10\&中\&34
(3-4)\&(1)\&填空\&机械振动、机械波\&5\&易\&(2)\&计算\&几何光学\&10\&中\&35
(3-5)\&(1)\&填空\&物理学史\&5\&易\&(2)\&计算\&验证动量守恒定律\&10\&难\&]
二、试题特点及分析
2014年辽宁省高考理科综合试卷物理试题(以下简称“物理试题”)符合2014年《考试说明》中的命题指导思想,较好地体现了2014年《考试说明》中的要求,同时也体现了《物理课程标准》中的教育理念。它主要有以下几方面的特点:
(一)题型结构稳定
对比三年来辽宁省高考的物理试题,今年的物理试题,在题量、题型结构与分值的设置上没有变化,保持了高度的稳定。“稳”字当头,有利于促进和谐社会的发展。
(二)突出基础知识
今年物理试题突出体现了对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考查。大部分试题中的情境都是考生非常熟悉的情境,但是在设问上都有所创新,稳中求新、小中见大、平中见奇。以选择题为例:八道选择题,粗略浏览一遍,感觉很平淡、波澜不惊,似乎是按常理出牌,一切都在意料之中。然而仔细一想,认真一做,我们立即感悟到出题者的匠心。我们说选择题小,是因为每道选择题言简意赅、情境清晰、考生对题目给予的信息不需要太费劲、就能提取、筛选、组合进而得出结果;大,是因为每一道选择题都有一个强大的背景即物理中的重点模型。例如14题是运动图像的问题,根据速度图像求位移、平均速度、判断加速度的大小,此题属于运动图像的常规问题,也是学生必须掌握的问题,利用运动图像解决物理问题是一种重要方法。15题是曲线运动问题,考查了学生对平抛运动中规律、动能、重力势能的理解,也十分基础。14、15题是简单题,从16题开始,试题具有一定难度了,是分水岭。16题考查的是运动、牛顿运动定律、功,本题需要学生对运动过程清晰分析,做到熟练求功才能正确判断,此题的重心依然是落到了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考查上。17题是圆周运动、机械能守恒综合问题,此题选得非常好,属于这类问题的母题,是万题之源。18题虽然考查的是万有引力定律,但是试题独辟蹊径,没有像往年高考题那样考查人造地球卫星,靠吸人眼球的新材料“雷”动考生,而是考查基本原理,即万有引力、向心力、重力及三者的关系,如果考生能深刻理解这一点,此题便迎刃而解,原理和基本概念的重要性再度凸显。19题属于电场、磁场的基本概念题。20题以磁谱仪部分构件为背景,考察了带电粒子在磁场中的运动,但此题未考有界,也未考电磁复合场,而是落脚到运动半径和运动周期这两个绝大多数学生都耳熟能详的二级结论上,又是回归到了基本知识上。其中因为粒子进入磁场的速度未知,对于B选项,电子和正电子在磁场中运动轨迹的半径一定相同,并不严谨,是强干扰项。此题的每一个选项都需要学生列式进行计算,或根据左手定则进行判断,正确选项较为隐蔽,考查了学生对基本原理、基本概念的理解深度与思维的周密性,这是在19题简单的基本概念题后精心设计的高门槛,试题的区分度于是便应运而生。21题是交流电、变压器问题,又是基本概念基本原理问题。
(三)试题设置新颖
以实验题为例,今年高考实验题一“静”一“动”、组合巧妙。“静”说的是22题,22题考的是“伏安法测电阻”实验中的误差分析,只要学生认真做过这个实验,理解电阻测量时误差产生的原因,就应该得满分,此题属于简单题,非常常规,属于“死”的知识,无须赘述;“动”说的是23题,23题的题型貌似常见的探究弹簧的劲度系数的实验,却是一道能让人反复回味的好题,给学生提供了一个科学研究的实例。首先,它是在教材研究弹簧弹力和和弹簧形变量的关系实验的基础上推陈出新,由平时的一个弹簧上升为将一个弹簧分割成多个弹簧,由常见的探究弹簧弹力和弹簧形变量的关系上升为探究弹簧的劲度系数与其长度的关系,由常规给图像求斜率,进而求出劲度系数的数据处理方法,转化为给数据让学生自己画图,根据图像得出函数关系式,进行数据处理,体现了命题者对实验压轴题、旧题翻新设计的独到之处。其次,在探究弹簧的劲度系数k与其自由长度l0的关系的表达式时,题设条件的隐蔽性很强,考生会感觉无从下手,似乎缺少条件,如果不大胆地猜想、假设、分析、判断并建立起两者之间的有机联系,如果考生对于弹簧劲度系数和自由长度之间关系的规律没有任何相关知识储备的话,恐怕只能望“题”兴叹了。
(四)突出能力考查
今年物理试题加大了对学生综合分析能力的考查,以计算题为例:今年高考试题的两道计算题依然是一力一电。第24题以奥地利极限运动员跳伞运动为背景,考查的是运动和力的问题,第一个问是考查自由落体运动,没有任何难度,考生们能飞快做出,迅速热身,顺畅地进入第二个问中。但这毕竟是高考考场,考生稍不留神就会出现问题,比如有的考生就会将下落至1500米,看成下落了1500米,结果会非常遗憾地与白给的6分失之交臂。第二问的亮点是考查了学生综合分析能力、数据处理能力、利用图像解决物理问题能力、估算能力等。在研究物理问题时,有时为了便于分析、讨论和计算,经常需要根据物理概念、原理和定律在计算的基础上进行估算,从而对实际问题作一个恰如其分的解答,因此,估算是研究物理问题的一个重要方法,也理应成为中学生应该掌握的一种基本能力。多年来高考题中都有估算题的出现,而学生的解答结果却差强人意,究其原因是他们在平时的学习中仅习惯于严密的推导和准确的计算,却缺少估算这方面的题型训练和解答方法的指导,此题恰好击中了学生的软肋。25题即第二道计算题避开了带电粒子在电磁场中的运动问题,选择的是电磁感应导体棒切割问题,因为这类问题除涉及楞次定律、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等电磁感应核心内容外,还能联系电路、动力学、能量等知识进行综合考查,更能体现对学生能力的考查,两道计算题很好地考查了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物理模型的驾驭、物理思想的深刻领会计算能力的培养、解题技巧的训练等。
在仔细解析研读之后,我们发现,物理计算题有了一些明显的变化:计算题中考查学生数学能力从以往的重几何转为重代数―推导、计算能力。毋庸置疑,推导、计算能力应该是理科生的第一基本能力!所以这种“变”,“变”得其所,“变”得有理,“变”得有据,“变”得让我们重拾失落的物理本源!
(五)凸显教材素材
仅以选修部分3-4的内容为例:其中第二道题是几何光学题。本题体现高考试题向教材回归。几何光学元件选择的是最基本的两面平行的玻璃砖问题,并由教材中在水面下放光源、由于全反射而形成圆形发光面的内容改编而成,此题再次体现高考试题源于教材高于教材。
三、复习备考的建议
(一)研读《考试大纲》《考试说明》和历年高考真题
研读这三部分内容,能够使我们明确高考对中学物理考查内容的导向作用,领会高考题的命题思路,确保大方向不错。表面上看高考对中学物理的考查内容很多,但总结一下无外乎就考查三项内容:考查对基本概念和基本定律的理解;考查运用基本概念和基本定律解决具体问题的能力;考查基本的科学思想和科学方法。通过对这三部分的分析,我们能够很容易领会出题人的意图和命题的基本思路,有利于复习备考。
(二)狠抓双基,注重突出主干知识
高考命题虽是“以能力立意”为指导思想,但其落脚点还是在概念规律的理解和应用上,尽管考题看似千变万化,但基本概念、基本规律、基本方法永远不变。“双基”是分析、判断、解答问题的依据,是学生能力提高的基础,离开了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任何有关提高学生能力的说法都是毫无意义的。
(三)加强实验复习
高考物理实验题对实验能力的考查是多方面的,既考查了基本实验能力,又考查了专题研究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更对学生的实验创新能力给予了较多的关注。我们的物理实验教学决不能局限于大纲规定的实验范围内,就实验讲实验,而应注意对这些实验的拓展翻新,注意课题研究的开展,注意通过物理实验解决实际问题;不仅要注重基本实验仪器的使用和常用实验方法的操作,突出实验的程序性和操作的规范性,而且要突出实验方法、数据处理方法和误差分析方法的,这才是以不变应万变,才能促进学生知识技能的迁移,提高学生的实验应用能力和创新能力。
(四)注重针对性训练
在高考复习过程中我们应加强审题能力、将题述情境转化为物理概念、基本规律,强化答题的规范性,有针对性地加强选择题、实验题、计算题等专题性训练,重视学科方法的总结,重视提升用数学工具处理物理问题的能力,注意错题的收集与反思。
近几年来中考物理试题难度相对比较稳定,试题注重在真实,生动的生活情景中考查学生在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和过程、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的发展状况,考查学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不出死记硬背和偏题、怪题,试卷难度适合学生实际,减少中考压力,增强学生学好知识的信心。但学生在解题过程中应懂得注意解题方法及解题技巧。
一、善于抓住题中的关键“词语”
一道物理题中的关键“词语”,是题中内容的核心部分,能否抓住并理解关键“词语”,是正确解答题目的关键。
例1如图1把体积相等,质量不等的三个小球A、B、C放入同程液体中,静止后比较三个小球浮力的大小关系。()
A. FA>FB>FCB. FA=FB=FC
C. FA<FB<FCD. FA<FB=FC
分析要判断浮力的大小关系,通常可以用阿基米德原理和物体浮沉条件等方法进行判断,本题中要抓住“体积相等,质量不等”关键词,如果用物体浮沉条件进行判断很容易误入歧途,正确的方法是用阿基米德原理,根据排开水的体积的多少,由于三个球体积相同,很方便得出B和C的浮力相同,而A的浮力较小,从而选出正确的答案D。
例2甲和乙两支完全相同的试管,分别盛有质量相等的不同液体,如图2.所示,则试管底部所受液体的压强()
A.甲较大 B.乙较大
C.一样大 D.条件不足,无法判断
分析本题是考查学生对液体压强公式P=ρgh的理解,如果对关键词“质量是相等的不同液体”理解不够的话,很容易产生误选,通过对关键词的理解,得出甲、乙两支试管中所装液体的密度的关系,再根据P=ρgh,就可以得出正确的答案A.
中考选择题大多为熟题,但要注意试题的变化,特别是一些关键词语的变换,不要被少数次要条件所诱惑,而忽略主要条件,导致误选;要看完所给的四个选项,注意优选、选优。个别拿不准结果的陌生题、难题可以先跳过,在适当地方做个记录,防止遗忘。
二、排除题中无效条件干扰
例3甲重600N,站在溜冰场上,乙用30N的水平拉力使人在冰平地面匀速运动了5m,拉力做的功是J。
分析本题是初中物理力学中的一个基本运算,难度很小,根据功的计算公式W=FS就可直接算出,但题目中出现“甲重600N”这个条件实际是个干扰因素,如果对这个干扰因素不理解的话,容易产生误算。
例4甲、乙两同学站在滑板上如图3,两个人进行拔河比赛,结果甲获胜,以下分析正确的是:
A.甲拉绳的力大于乙拉绳的力
B.甲拉绳的力大于乙拉绳的力
C.甲拉绳的力大于乙拉绳的力
D.不能确定
分析本题学生很容易误选A,由于看到“甲获胜”的错误诱导而想当然地选A,事实上,由于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因而正确的应是C。
三、挖掘题中的隐含条件
所谓隐含条件即为若明若暗,含蓄不露的已知条件,若忽视了它,则容易得出错解。
例5如图4,当ab接入电压不变的电源上,L1正常发光,其功率为40W,当bc接入同一电源上,L2正常发光,其功率为60W,当ac接入此电源后,此电路消耗的总功率是多少?
分析这道题目学生很容易错解为P=P(1)+P(2)=40W+60W=100W.要正确处理这道题目,首先要利用隐含条件“同一电源电压相同”,接ab时R1=U2/P1,接bc时R2=U2/P2,接ac时,P=U2/(R1+ R2)将R1和R2代入化解的P=P1P2/(P1+P2)=40×60/(40+60)=24W。
例6两定值电阻R1和 R2(R1
分析这道题目是一道无锡市中考的压轴题,从统计情况看:这道题目得分率很低。这道题第一种情况是并联,第二种情况是串联,但仍然找不到适当的关系式来联系题目中的已知和未知条件,其原因除由于数学工具的应用外,相当一部分学生是由于不能根据题目意思挖掘出题目中的“隐含条件”,即第一种情况是并联,第二种情况是串联,如果能从这个隐含条件入手,根据串并联电路的电流特点,从而确定R(1)和R(2)的数量关系,余下的步骤就迎刃而解了。
例7将重为100N,体积为4dm3的物块投入到足够多的水中,物块静止后受到的浮力是多少?如果把它投入到足够多的水银中,受到的浮力又是多少?(g=10N/kg)。
分析本题是计算两个浮力的大小,处理本题的关键是根据题目意思理解第一种情况物块是沉底,第二种情况物块漂浮,只要能挖掘出这两个隐含条件,再分别运用阿基米德原理和物体浮沉条件得出第一种情况的F浮=ρ水V排g=40N, 第二种情况F浮′=G=100N。
四、抓住解题的核心,充分利用给定的条件
例8将一只标有“12V6W”的灯泡与一电阻串联后接到电压为12V的电源上,电阻消耗的功率为1 W(灯丝电阻视作不变),则此时:
A. 电路中消耗总功率为7W
B. 电路中消耗总功率为6W
C. 灯泡消耗的功率大于5W
D. 灯泡消耗的功率小于5W
分析本题如果不认真分析充分利用给定的条件很容易误选:误选一,误认为灯泡消耗功率为其额定功率,从而误选A;误选二,误认为灯泡和电阻串联后连到电压为灯泡额定电压的电源上,消耗总功率为灯泡额定功率,从而误选B。本题必须充分利用电阻串联的条件,电灯和电阻串联后总电阻变大,因而电路中消耗的总功率应小于电灯额定功率“6W”从而选出正确答案D.
例9现有一长方体小金属块,实验室备有毫米刻度尺、调节好的天平、砝码、弹簧秤、量筒、玻璃棒、足够的水、细线等。请你自行选择仪器,进行必要的测量后,计算小金属块的密度,要求:(1)至少二种方法,其中一种方法必须运用浮力的知识。(2)写出操作步骤并用适当的符号表示要测量的物理量。(3)写出计算金属块密度的表达式。
本题既是开放性的设计实验题,又是一道计算题,要求考生自选仪器,自己设计方案测定金属块密度,给考生广阔的思维的空间。克服了以往实验考核模式归一,器材统一,步骤相同,结论样板化的通病。此题有多种解法,考生将各显神通,创设各具特点的实验方案,从而有效地考核考生的创新能力和创新意识,提高实验考核的选优功能。
核心为至少二种方法,其中一种方法必须运用浮力的知识,如果没有用到浮力知识,即使作出其它两种答案也会失分。
题中给定的条件很多,毫米刻度尺、调节好的天平、砝码、弹簧秤、量筒、玻璃棒、足够的水、细线等,怎样充分利用这些条件呢?因选择其中的几个条件都可以解决问题,关键在于充分利用所学的知识,选择符合相关物理定律的几个必要条件来解决。
选择器材天平、弹簧秤、玻璃杯、水、细线、金属块
实验步骤
(1)用天平测出金属块的质量m;
(2)用弹簧秤测出金属块的重力为G;
(3)将金属块浸没在水中,用弹簧秤测出视重为G′;
(4)计算金属块排开水的体积V=(G-G′)/ρ水g
计算金属密度的表达式为ρ=ρ水mg/(G-G′)
选择器材天平、量筒、水、金属块
实验步骤
(1)用天平测出质量m;
(2)用量筒先装适量的水,体积为V1;
(3)将金属块轻轻放入量筒内,读出水面对应的刻度V2;
(4)计算金属块的体积为V=V2-V1;
计算金属密度的表达式为ρ= m/(v2-v1)
一、信息阅读题的命题脉络
信息阅读题主要是提供与一些日常生活、实际生产、现代高科技以及社会热点等紧密相关的解题信息,以文字、表格 、图片等方式呈现;在问题部分则要求学生根据题目的新知识、新方法、新情景利用已有的知识对材料提供的信息进行检索、理解、分析、判断,从而考查学生的自学能力,灵活运用知识的能力,发展思维的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1.内容的真实性与实用性
一般来说,信息阅读题取材于生活,所提问题也紧扣实际,试题将物理学的基本知识与技能放在真实、生动、具体的情景下进行考查,而且往往是将多个知识点融合在一起,要求学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分析、解答.此类题难度不大,但是情景性强,涉及面广.通过一定的物理情景落实了对物理思维能力和建构物理模型能力的考查.例如,2013年第23题“热电偶”,该题体现了“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的新课程基本理念,也是物理学科价值的体现.所以中考仍会将生活生产情景做为考查知识,技能的载体.
2.解答的基础性与能力性
这种题具有“高起点”、“低落点”的特点,即题目看似新颖高深,考查的都是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命题范围并没有超越教学要求,但所选内容却凌驾于教材之上 .这部分内容在题干中主要以“新情景”的形式告诉学生,其能力要求高,但落实到具体的知识点时并不高.例如,2009年第23题的“热管”,通过该题启示我们:初中学习过程,是掌握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阶段,所以无论怎么考,双基绝对是考查的重点.但对基础知识的考查不是随意的考查知识的再现和记忆,而是立足具体的情景考查学生的理解水平和应用能力.同样对基本技能的考查也不等于考其名称和操作程序,而是结合具体的情景,考查学生获取信息,分析数据,设计实验等能力.
3.条件的相关性和隐蔽性
题干提供的信息有的是多余的,只对叙述物理事实有用,而对解题却无用,但对学生的思考和分析起干扰作用.另一方面,求解时往往出现“条件不足”,这就要求学生必须认真审题,从中挖掘隐含条件.这种题情景新、知识活.创设情景的题材一般不会太深奥,知识浅显易懂,学生能够接受.但学生必须对新情景进行认真的分析归纳 、知识迁移,做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只有迅速找到解题的切入点,把学过的知识和方法迁移过来,并应用到新的物理情景中去,才能手到擒拿、解决问题.例如,2010年的第23题“潜艇的耳目――声呐”让我们体会到“会学了”比“学会了”更重要.因此中考在课程改革的背景下命题会突出思维过程和能力考查的.这就要求学生学习概念、规律时学会形成线索,建立知识结构;研究物理问题时学会观察、实验的方法;解决实际问题时,学会分析、概括、寻找线索,建立简单物理模型的方法.在平时的学习中养成良好的习惯,激活思维.
二、信息阅读题的答题策略
1.文字类信息阅读题的答题策略
第一步:审题,获取信息.这是解题的第一步.审题就是弄清题中叙述的已知条件、所涉及的物理现象和过程.信息既有表露的又有隐含的信息 ;不仅来自题干 ,还可能来自小题,需要仔细分析,才能获取有效的信息.
第二步:关联知识,迁移穿线.即联系已知和未知,确定思考知识的范围和途径,用比较、判断、推理、分析和综合等方法,挖掘知识隐含,呈现知识原形在已知和未知间建立起精当的联系.
第三步:组织答题.要求做到切题准确,用词科学;答案全面,言简意赅.避免繁而不准,答非所问.
例题(2011年23题)用学过的物理知识,仿照示例中的形式,将下表中的空格填写完整.
现象或情景现象形成解释
示例:夏天,从冰箱中拿出的瓶装矿泉水,过一会儿瓶的外壁会附着一层小水珠 矿泉水瓶附近的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成小水珠
在潮湿的天气,当打开电冰箱门时有“白气”冒出
水杯中的热水冒出“白气”
用久的日光灯管两头会“变黑”
2.表格类信息阅读题的答题策略
第一步:弄清表格设置的目的;行和列各有哪些内容(包括单位 、说明);行、列各有什么规律.
第二步:理解表格的行、列含义.表格有陈列类、比较类等 ,目的是把文字叙述变成表格形式 ,简单明了,其中表达的信息也是一目了然.
第三步:挖掘表格隐含信息 ,联系物理知识进行分析、比较和推理,弄清表格告诉什么,题目要回答什么.
例题(2012年23题节选)空气能热水器有一个很重要的指标是能效比,它是指水箱中的水吸收的热能(Q)与压缩机等电器消耗的电能(W)的比值.能效比越高,说明热水器的制热效果越好.
电源电压额定输入功率/kW进水温度/℃出水温度/℃能效比
220 V0.8420563.4
3.图象类信息阅读题的答题策略
第一:理解纵、横坐标中物理量的含义,找出纵、横坐标的关系,再结合旧知识,建立物理量问的关系.
第二:找出关键的数,即重要的点(起点 、转折点和终点 )及各点表示的物理意义.
第三:把握图象本质特征 ,揭示曲线的变化趋势及其含义.一般横坐标是自变量,纵坐标是因变量.坐标上的曲线可能是 “横坐标的变化对纵坐标产生影响”,也可能是“横坐标的变化对纵坐标不产生影响”.
例题(2013年22题节选)图1甲是家用电吹风的工作原理图电吹风工作时可以吹出热风也可以吹出凉风.……
(2)某次用该电吹风将头发吹干的过程中,电吹风的功率随时间的变化关系如题21 图1乙所示,则在该次吹干头发过程中电吹风消耗的总电能是J .
(3)电热丝在工作时的电阻值是Ω.
……
三、解题思维的训练
关键词:物理;复习;策略;方法
初中物理总复习是物理学习中的一个重要环节,是学生对整个初中物理知识进行系统全面的认识过程。物理总复习所涉及的内容多,时间短,要在短时间内取得好的效果,就必须深入研究与探索。在认真分析近年物理中考试题的基础上,结合课堂教学实践,谈一些物理复习的策略及方法。
一、梳理强化知识,夯实基础,发展能力
(一)明确考点,梳理知识,从知识点形成知识网
历年来中考基础题面广量足,而一些综合题也是基本概念,基本方法和基本技能的综合应用,因此抓好基础是关键。在第一轮复习中,教学的重点放在《物理考标》的学习和研究上,做到定时间、定内容,明确中考对各章、各知识块的知识点的能级要求、变化情况、考试新动向。重点、难点、学生的薄弱点在哪里,就设置怎样的典型性例题和针对性练习,做到心中有数。在复习中,要指导好学生根据考点,整理知识,归纳分类,让学生明确考点,明确要求,掌握重点,并通过针对性训练,促进“三基”内化,将单一的知识点形成知识链,构建知识网,使知识系统化。
(二)纠错解惑,强化训练,夯实基础,发展思维
根据学生平时学习的“病历”和复习中暴露出来的问题,要通过“设陷”来纠错,“设陷”就是要在学生的错误认识上设陷,以消除接受科学知识的障碍,“设陷”就是要在解题思路上设陷,以克服消极呆板的思维定势,“设陷”就是要在物理实验的方法上设陷,以矫正其研究物理的思想方法,提高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要把典型错误,拿出来让学生分析错误的原因,刨根求底,“自己解放自己”。
二、强化物理实验的复习,提高学生综合素养
物理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实验是物理学科的特征。纵观近年来各地的中考试题,直接或间接对物理实验考查的分值愈来愈高,这些题目大多源于教材中的学生实验、演示实验、小实验和小制作,既考查学生对各种仪器的使用,又考查学生实验操作水平和综合运用所学知识来处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因此,物理总复习要尤其强化对实验的复习。我们在复习中,首先要让学生熟练掌握基本仪器和测量工具的应用,其次要让学生搞清楚各重要物理实验的测量方法。在具体复习中,可以将相关的一些仪器或测量工具放在一起,让学生进行比较,从而发现它们在使用过程中的相同点和不同点,从而加深学生的记忆。此外,还要注重训练学生对实验现象和实验结果的表达能力,以及变换角度对同一实验进行考查的应变能力,从而让学生较为全面地把握实验内容。物理实验总复习要将理论知识与学生的实际操作紧密联系起来,引导学生运用物理基本规律和理论去解释物理现象,尤其是学生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这样,才会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实验复习的效率。
三、处理好“讲”与“练”的关系,“精讲精练”
“讲”是体现教师的主导作用,“练”是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要“精”讲,精讲不是少讲,是在课前做好充分的准备,把握教材中的主要内容,抓住重点、难点,抓住学生自己难以解决的、普遍存在的共性问题,通过教师的讲解,达到释疑解惑、指点迷津的效果。不仅要讲清基本的物理概念和规律,还要讲清解典型问题的解题思路、方法和技巧,要充分利用“一题多解”、“一题多变”、“一题多联”来拓宽学生思路,培养学生能力。练要“精”练,避免搞“题海战”。要针对教材中的知识点,按照课标要求精选习题,所选习题要有代表性,达到复习内容习题化,知识巩固具体化。让学生通过必要的练习,牢固掌握所学知识,加深对概念和知识的理解,通过对不同类型问题的分析和求解,培养学生的解题技能,总结出同一类问题的解题方法,从而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和应试能力。
四、注重复习方法指导,培养学生的综合应用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