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实验室管理风险范文

实验室管理风险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实验室管理风险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实验室管理风险

第1篇:实验室管理风险范文

本文对高校实验室风险管理面临的主要问题进行了分析,从内部审计视角对高校实验室风险管理情况进行了阐述,探究了现阶段高校提升风险管理的相关策略。

关键词:

内部审计;高校实验室;风险管理;策略

随着高校办学规模的扩大和经济业务的复杂化,高等教育受到政府和社会资源的支持力度也逐渐加大,尤其在高校实验室建设上尤为明显。但随之而来的绩效投资风险、采购风险和管理风险成为高校治理需要考虑的新问题和新状况。

一、高校实验室风险管理面临的主要问题

(一)高校实验室存在立项风险

高校实验室立项风险是一项起源较早、影响较为深远的风险,它是在项目立项和论证过程中存在的风险,如果立项和论证过程中丧失科学性和严谨性,就很容易遭受这种风险。其项目申报主要是指基层教学单位提出项目可行性的方案,然后上交上级实验室建设委员会进行论证,决定是否通过。基层教学单位提出可行性方案的过程中往往存在着本位主义倾向,它们难以站在高校整体的立场和利益上去思考问题,难以用全局的眼光去谋划和思考,很多是站在个别课程和个别科系的发展立场上出发的。这样实验建设项目对整个学科的支撑作用就难以体现,项目对学生综合能力、实践能力、创新能力的提升作用也比较有限。笔者调查研究竟然发现部分终评专家对项目了解不够、专业性不强,只片面地思考个别课程和专业的需求的迹象,如此立项必然存在着诸多问题。很多专家对于项目的审核往往缺乏充分的论证和复核,也很少涉及到学科交叉的问题,这就导致了项目具有很高的重复性现象。

(二)高校实验室建设存在时间风险

高校实验室建设并不是一朝一夕可以完成的事情。项目的申请、批准、采购、招标、实验室配套设施的建设都需要花费一定的时间和精力,实验室建设的周期都很长,这期间要经历很大的时间跨度,而资金是有时间成本的、设备是存在技术损耗的,很多时候设备采购回来之后就不再是最先进的设备了,甚至是滞后性的,即许多设备在立项时会因建设者调查不充分,设备到位即出现产品更新换代滞后,这就存在时间风险。

(三)高校实验室建设存在效率风险

目前高校实验室可以从中央财政和地方财政部门获得很大力度的资金支持,高校实验室有条件、有能力购买最先进的设备、配备最新的技术。由于很多管理人员对设备和器材不熟悉、不了解、不会使用,设备买回来之后也被束之高阁,成为摆设,设备在建成之后使用效率非常低下,最终也会造成资金的浪费,存在很严重的效能风险。

(四)高校实验室管理人员缺乏风险管理意识

实验室管理人员在实践和工作中缺乏风险管理意识,实验室内部没有建立风险预警机制,构筑风险防控措施,没有确定相关人员的职责,整个实验室内部的工作氛围、工作文化缺乏风险管理的底蕴。

二、内部审计和风险管理互为作用

高校实验室管理应该找到风险管理构建的关键点,在内部审计控制中嵌入风险预警、风险识别、风险评估、风险分析和风险报告程序,将风险控制在萌芽时期,规避和防范风险是我们进行风险管理的基础和关键所在。内部审计应在组织机构风险管理过程中发挥“强管理,防风险,促发展”的职能,担当倡导者和助手的角色。内部审计师通过采用适当的程序收集足够的证据,从总体上对组织风险管理运行的适当性、有效性及效果进行客观评价,找出风险管理体系的薄弱环节,提出解决或防范问题再次发生的建议,促进机构不断完善风险管理,从而有效预防或减少机构的风险管理损失,为组织增值、保值。

三、高校实验室风险管理策略

首先,应该获得高校管理层的大力支持实验室风险管理端口要前移,在建设初期,管理层就必须站在全局的高度,根据教育事业和学科发展的总体规划,统筹实验室建设项目,按照基础实验室和专业实验室的不同要求,科学论证、整体谋划,尽最大可能避免重复建设和不必要浪费。并充分利用政府采购网这个平台,缩减采购时间成本。其次,应设立控制程序和反应机制对于所有的风险,都应该以如何预防和防止其发生为重点,在日常的实验室工作中应该严格遵守风险管理体系,按照工作流程操作,严格遵循设备添置计划编制与专家论证制度、设备责任追究制度、大型设备开放测试管理办法等各项规章制度,这样可以将风险发生的可能性降至最低。第三,设立明确的风险管理组织有明确的组织负责人,并有相应的组织构架,人员职责分工明确。重大决策要形成会议记录,并完整保存,将风险管理组织构成传达到实验室所有员工,一旦风险发生能保障讯息由下至上及时通畅,及时妥善处理风险事故。第四,应该给予足够的资源配置实验室内部应该配备足够的资源来获得面对风险的管理和发生的可能性。在技术、人员、经验和能力、资金上给予充足的保障,这样风险管理才能发挥应用的效用。第五,应加强绩效量化考核目前各地都建成了规模不等的高教园区,很多院校的学科和专业各有特色又相互融合交叉,建成的实验室在满足本校教育教学实践的基础上,可以面向园区内的各高校进行开放,这既有利于资源共享,也有利于节约管理成本,拓展资源的效益最大化。

四、总结

总之,利用内部审计视角来强化高校实验室风险管理,合理规避实验室中存的各式风险,尤其是安全风险,一旦发生这样的风险将会给高校带来无法弥补的损失。只有成功避开这些风险才能在绩效上获得管理层的认可,只有意识到风险管理的重要战略意义,高校才能真正建立完善的实验室风险管理体系,才能获得相应的管理资源支持。

作者:陈小平 单位:浙江传媒学院

参考文献:

第2篇:实验室管理风险范文

[关键词] 检测设备引进项目;风险管理措施;检测技术

[作者简介] 钟浩,深圳市计量质量检测研究院工程师,中国质量认证中心深圳分中心工厂检查员,研究方向: 电子产品检测、认证技术和项目管理, 广东 深圳,518055

[中图分类号] F27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7723(2012)05-0032-0005

目前,事业单位的检测设备引进项目管理主要通过现代计算机技术手段统一管理。其工作包括信息资源、项目申报、申报审批、立项执行、过程控制、经费管理、项目验收、成果管理、推广应用和转换全过程的管理和控制。旨在使检测设备引进项目管理过程规范化、全面化、有效化、信息化,提高检测设备引进项目管理工作效率。这样的检测设备引进项目管理,较好地达到检测设备引进项目的项目管理要求,可是缺乏相应的风险管理工作,同时检测设备引进项目的风险监控手段也不够先进,项目管理体制仍需要进一步完善,结合组织机构的实际运作,制定适宜的管理流程,使其更具扩展性和生命力。

一、事业单位检测设备引进项目的风险识别

事业单位每年都会得到政府下拨的较充裕的科研经费,用于开展各种形式的科研活动,从而提高了事业单位检测机构检测业务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促进了我国的产品质量水平的提高。

事业单位要大力展开产品检测技术的科研,目前,离不开引进国外的先进检测设备。检测设备引进项目是一项系统工程,具有两面性、性能高、检测技术先进、不可逆、检测标准不确定等特性。主要的分项目一般有电力传输铺设;设备主体安装;液氮槽(如有)建设;冷却水塔(如有)安装、试验用水传输管道铺设(如有)等辅助工程建设等项目,可能会涉及到强电、冷却水供应、纯水供应、化学气体供应、土木基建工程、设备安装调试、危险品(如液氮、汽油、炸药、强酸、强碱、苯、萘、赛璐珞、过氧化物)贮存、污染物(废水、废气、废料等)排放等方面。本着“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和实事求是的工作态度,事业单位的检测设备引进项目团队通过查阅历史文献和相关的数据库,充分考虑主要利益相关方的意见,多种方式多途径地收集检测设备引进项目的风险管理信息资料。检测设备引进项目团队结合检测设备引进项目的生命周期,识别出检测设备引进项目的可行性评审阶段、招标采购阶段、试运行验收阶段和验收运营阶段等四个阶段,可行性研究、考察评审、编写采购标书、招标订合同、采购、配套工程施工、检测设备安装、检测设备验收、项目运营等九个项目环节。检测设备引进项目团队的风险识别基础是理论指导实践,选择了传统量化方法的模式,定性和定量相结合的首要风险检查表法。通过多次头脑风暴会议、专业人士访谈、问卷调查的方式,识别出检测设备引进项目的主要的风险因子要素如下表1:

二、引进项目的风险的对策措施

检测设备引进项目团队识别出风险因子要素极为重要,为项目的风险管理奠定了良好的基石。领导重视检测设备引进项目的风险管理,构建了适应科研创新发展的风险管理组织架构,突出体现检测设备引进项目团队中的风险管理职责。科研管理机制增加项目风险管理条款,调整内部的机构组织架构,在原有的项目管理团队中增设项目风险管理职权,增加项目风险管理成员,并将项目的风险管理成效纳入科研项目验收考核。

调整并完善事业单位的管理架构,各专业部室的检测设备引进项目合并管理,将其提升为引进项目办公室直接管理,并和技术评审委员会(简称技术评委会)、科技发展部一同由院(所)总工程师负责管理。同时,院(所)长从繁忙的日常管理事务中抽出一定的时间和精力,直接领导2个主要的管理部室(例如财务和人力资源管理部室),直接地统筹管理全院的检测设备引进项目工作,如此,可以更好地监督管理重要检测设备引进项目的风险管理工作。适应科研创新发展的管理组织架构图案例如图1。

三、检测设备引进项目的主要风险因子要素的管理措施

远航的风帆启航,到达目标彼岸,必须要经过狂风巨浪的考验。在航行的过程中,可能会面临飓风、旋涡、暗礁、海盗、迷航、饥渴和饥饿等困境。航海家们往往会在帆船停泊的港湾,制定详细的风险应对方案,认真地做好风险应对准备工作,以备必要时,采取强而有效的风险应对措施。

检测设备引进项目团队研究检测设备引进项目的风险识别和评估方法,识别出检测设备引进项目的主要风险因子要素,制定了项目风险计划。同时,通过分析得出了影响项目的主要风险因子风险应对措施。检测设备引进项目团队识别风险因子,有的可能已经发生,有的可能具有发生的征兆,或者是以往项目都发生过的常态风险因子要素。由于每个检测设备引进项目的进展和要求不同,这些风险因子要素的影响结果也各不相同。故应对措施是对可能影响项目的风险提出处理办法。应对措施的主要依据有风险管理计划、风险排序、风险认知、风险主体和一般风险应对。可以从风险发生的概率、风险的性质和风险影响程度等方面制定多种策略以规避风险。风险管理的主要措施有风险减轻、风险预防、风险转移、风险回避、风险接受程度和后备等措施。

风险管理最好使风险在事前得以控制。在项目进行的时候,风险管理有可行性评审阶段;招标采购阶段;安装调试阶段;验收运营阶段等四个阶段,包括了可行性研究;考察评审;编写采购标书;招标订合同;采购;检测设备安装;配套工程施工;检测设备验收;项目运营等九个项目环节。检测设备引进项目团队根据检测设备引进项目具体所处的风险环境,采取了适宜的风险管理措施如下:

第3篇:实验室管理风险范文

摘要:工程项目,特别是大型工程项目的建设过程是一个周期长,投资大,技术要求高, 在该过程中,未确定因素、随机因素和模糊因素大量存在,并不断变化,由此而造成的风险直接威胁工程项目的顺利实施和成功。因此,工程项目的风险管理是具有极其重要研究的。

关键词:工程项目施工企业工程管理风险管理

Abstract: the project, especially large project construction process is a long period, large investment, high technical requirements, in the process, not certain factor, random factors and fuzzy factors exist in large quantities, and is constantly changing, the resulting risk a direct threat to project implementation and success. Thus, the project risk management is the most important research.

Key words: project construction enterprises project management risk management

一般来说,风险是一种不确定性,风险既是机会又是威胁,既有可能获得的预期利益,也有可能蒙受意料不到的损失或损害。那么,施工企业在项目工程管理中会遇到哪些具体风险,如何进行风险防范或应对,将损失或损害发生的可能性降为最小,最终获得的预期利益。

工程管理中的主要风险在建设项目工程管理中,有来源于洪水、地震等使工程受到损害的自然风险,也有来源于行为、经济、技术、政治和组织等带来的人为风险。下面仅介绍产生在项目工程管理各阶段的主要风险。

初始阶段遇到的风险

工程管理的初始阶段是指施工企业处于市场信息获得、工程投标、承包合同谈判、分包商引进和分包合同谈判阶段,这一阶段产生的风险将对整个项目工程管理会造成全过程的影响,故称之为初始风险或潜在风险。

招标投标阶段出现的风险。①信息资源的真实性产生的风险,虚假的信息往往对决策者产生误导,使其作出错误的判断和决策,从而造成损害。此时,施工企业如果不重视信息价值,忽视信息资源的管理,将在竞争中长期处于劣势地位。②投标报价时产生的风险,建筑市场竞争日益激烈,利润空间越来越小,提高市场竞争力的一个重要途径就是利用报价取胜,如果报价不合理,虽然中标,但报价太低,没有提出保留条件、附加说明或没有给谈判和索赔留下可迂回的伏笔而造成了一定的不确定风险。

承包合同谈判、分包商的引进和合同谈判产生的风险。由于招标文件或业主存在单方面约束条款,出现施工企业独立承担风险;再有业主将价格波动大、供货渠道难以保证的材料推给施工企业等产生的风险。施工企业在引进分包商时,考察不周,可能会遇到分包商现场管理人员和技术工人素质不高,专业化程度低,队伍素质不稳定,施工质量不佳,造成工期拖延等违约风险;再加上分包合同谈判和签约时职责不明确、风险责任不清晰,容易相互推诿。

施工过程遇到的风险在工程施工中,由于成本管理、业主原因、进度控制以及安全质量管理的不到位和疏漏都将给施工企业带来损失,以下仅介绍几种主要影响因素。

施工成本管理效果不佳产生的影响。我国项目成本管理的实践效果并不十分理想。有些项目缺乏必要的成本管理环节,不进行成本预测和计划,管理存在随意性;有些项目成本计划和实施脱节,没有依据成本计划进行成本控制或由于成本计划编制质量不高,无法依据成本计划进行成本控制,使成本管理走向形式化。究其原因,主要的问题出在成本核算环节。由于我国大多数建筑企业没有建立完善的项目成本核算体系,成本核算目的性不强、不系统,使项目成本预测与计划失去了数据基础。而成本预测与计划不准确,又使施工项目成本控制失去目标。这样,项目工程管理者因施工项目成本不明确可能造成损失。

资金、图纸和设备到位情况不好对工程进度产生的影响。业主资金不足,支付能力差,以各种形式拖欠;由业主交付的图纸、供应的材料设备到场不及时而产生的经济风险,进而对工程进度产生了影响,使之严重滞后;施工组织不当:例如,施工的任务、责任、目标不明确,劳力和施工机械调配不当,施工道路和场地布置不合理,承包商和分包商之间施工干扰,以及因待遇问题影响工作积极性甚至罢工等引起工期的延误;技术原因,承包商有时会低估施工技术的困难,没有考虑到某些设计和施工问题的解决,还需进行科研、实验或详细地计算,有时对设计意图和技术要求没有全面理解,会导致盲目施工,造成返工,不利的施工条件,施工中遇到合同中规定的不可抗力的情况下,无法正常施工以及不能控制的与工程建设有关的运输、通信、供电等各部门工作,这些外部因素任何一个方面的拖延和失误都将对施工进度造成影响。

索赔管理不力造成的损失。由于受我国传统工程管理模式的影响,建筑施工企业考虑与业主、监理方面的关系,而没有把索赔认真对待,管理者索赔意识差、简单认为索赔工作就是找业主、监理的麻烦,因此不重视索赔过程中的证据收集和时间准确性,没有及时进行索赔事件确认和报送最终索赔报告;对技术规范文件、往来文件理解不深刻,对实际存在的索赔项目没有找到充分的证据和理由,导致索赔不赔。

竣工移交,结算阶段的风险。这一阶段是工程管理的最后环节,包括竣工验收移交、工程结算(合同价款、变更签证结算)和审计评价等工作内容,也将产生风险,不再详细介绍。

风险分析、评价通过风险分析,查明哪些方面、哪些地方、什么时候可能出现问题,哪些地方潜藏着风险。查明后对风险量化,进行风险评价,提出防止、降低、转移或消除风险的措施和办法,减少损失或损害。

风险防范的措施和办法针对项目工程存在的具体风险,建筑施工企业必须强化风险意识,采用技术的、经济的和组织措施进行风险管理。①建立风险管理组织,有效开展风险管理活动;②配备具有一定技术经济知识和丰富施工管理经验的人员;③通过风险分析、实际处理等程序就可以进行风险管理。

初始阶段遇到的风险防范 ①对于信息资源,从施工企业战略的角度来考虑,在较长的一段时期,企业拥有完整的信息体系产生的收益将远大于暂时支出的信息成本,故企业应逐步建立信息资源优势,才能适应战略发展的需要。②施工企业在招标投标阶段可以组织最得力的投标班子,通过风险分析明确招标文件中的所有风险,有助于确定应付风险的预备费数额,或者核查自己受到风险威胁程度,采取开口升级报价、多方案报价以及在法律和招标文件允许下,在投标书中进行附加或补充说明等策略,以降低投标风险。

减少或避免风险是合同谈判的重点,通过谈判使合同体现双方责权利的平衡和公平合理是最有效的对策。在谈判中,对合同条文拾遗补缺,使之完整,并尽力将一些风险大的合同责任推给业主,以减少风险。在引进分包商时,必须深入了解相关资质资料内容和市场信息,提高识别能力,对其施工技术能力、人员素质,施工前采用样板工程引路的办法进行实际考察,防止低劣素质队伍进入在与分包商合同谈判时,尽可能将风险大的分项工程分包出去,以转嫁风险。

施工过程遇到的风险防范施工企业对风险大的工程配备最得力的项目工程管理班子、技术人员和合同管理人员,在技术力量、机械装备、物资供应、资金和劳动力安排等方面予以特殊对待,全力保证合同的实施,同时在工程施工过程中加强索赔管理。

强化施工项目成本核算的方法。由于对施工项目成本核算工作的认识模糊和缺乏重视而导致风险的存在,因此影响了项目工程管理工作的很好开展。要强化施工项目成本管理,首先根据成本计划确立成本核算指标,其次进行成本核算主要因素分析和成本核算指标敏感性分析,然后建立信息化成本核算体系,进一步完善项目成本核算体系,推进施工企业实施成本发展战略。

采用控制施工进度的措施。①组织措施:落实项目经理部各级管理人员的分工、职能和任务;进行项目分解,确定各个部分、各个阶段的进度控制目标;制定进度协调工作制度,定期开好调度会议;健全进度记录和报告制度;做好员工的思想工作。②技术措施:首先认真研究工程设计图纸和技术规范,做好施工组织设计,并根据施工过程中的变化,随时调整进度计划。对设计图纸中的疑点和问题及时以书面形式向业主和设计单位反映,要求澄清。施工方法的选择既要先进,又要可靠,选择成熟的技术。③合同措施:要经常与业主供货厂商、自己的分包商保持沟通,认真履行本方的合同义务;对对方影响工程进度的事件要详细记录,及时交涉或提出索赔;当完成阶段性工程或隐蔽工程时及时通知业主及监理,配合做好验收工作,以免影响后续工作的施工进度。④经济措施:及时向业主报告阶段进度,申请进度付款,争取按时取得支付签证;制定供货商和分包商的奖惩办法,促进关键工作按时或提前完成;做好自身的财务管理,控制成本,预测流动资金的需求,合理调度资金。除了要与有合同关系的各方面保持密切的沟通和良好的合作外,还需要和没合同关系,但与工程施工有利害关系的各方面保持接触,争取他们的合作、理解和支持,以保证工程的顺利进行。

结束语;

第4篇:实验室管理风险范文

关键词:装饰工程;施工安全;安全风险;管理

中图分类号:U655文献标识码: A

一、装饰工程施工安全风险的特点

1、客观和普遍存在

在项目进行的整个过程中,随时随地都有风险的存在,虽然明知风险的爆发会导致损失,但人的主观意愿并不能控制风险的发生,改变不了风险客观存的事实。到现人们通过对风险产生和存在的“土壤“不断努力研究,也只可能改变其发生的时间和环境,降低它产生的可能性,尽量降低‘已所导致的损失,做不到完全除去风险。

2、发生的不确定

单一风险因素活动或多种风险共同作用都会随机的产生风险事件。虽然有些风险事件的产生看似是偶然的、毫无规律的的,但通过系统性地研究分析风险事故资料和信息,发现风险事件的产生还是有规律可循的,这一发现吸引了人们对风险产生的可能性和后果的研究,使得风险分析方法不断改善和风险管理理论日新月异。

3、可变性

这是因为在项目的实施过程中,随着施工对象和活动的变化也会使风险产生质和量方面的改变。虽然预防了一些风险的发生,并且及时的处理了己发生的风险,但这样不能杜绝风险的发生,还是有源源不断的新风险随着项目的进展而出现。

4、多样性和层次性

因为装饰工程作业涉及的工种多、作业环境复杂、工序繁琐,所以装饰工程施工阶段会存在的风险多种多样,而且其表现形式、导致的后果也各不相同。由于不同风险因素之间的内在关联,加上外部因素的作用更使得风险表现形式的多样性,导致安全风险管理难度加大,这是装饰工程施工中安全风险的主要特征。

二、装饰工程施工安全风险产生的来源

1、人的不规范行为

人的不规范行为主要有:作业人员违反作业规范、生产制度、施工方案等技术措施,自身缺乏防护意识和对安全生产的忽视,导致的人身伤害和设备损害;生产指挥人员和机械设备操作人员因为指挥失误和操作疏忽,对现场作业人员造成伤害和财产损失,技术人员或管理人员对施工技术方案、施工组织设计或管理制度制订不合理、有缺陷,导致施工事故的发生。

2、物的不安全状态

在装饰工程施工中不可避免要使用各种机械、工具来提高施工工水平和作业效率,如果作业人员在使用前忘记对这些机具进行检查和维护,一旦这些设备存在缺陷,在使用过程中则会存在安全隐患或直接导致安全事故的发生,如脚手架插销松动可能会导致高处坠落,还有施工中所使用的材料如果存在质量问题,也容易导致火灾、中毒等安全事故。

3、环境的不适应状态

装饰工程施工包括室内和室外作业,其中雨水天气会降低作业人员的能见度,机具的操作容易滑动;多风天气会增加作业人员和机具的不稳定性;低温和高温天气都会增加作业人员的劳动消耗,容易产生工作疏忽;还有不可抗的自然灾害的发生,像地震、泥石流等。

三、装饰工程施工安全风险的管理应对措施

1、建立安全管理组织机构

(1)施工项目部的安全管理机构建立

施工项目部作为项目生产活动管理中对现场的核心管理机构,应建立以项目经理为带头人的安全管理小组,施工技术负责人、施工员和班组长都应积极配合项目经理全面狠抓现在安全工作,必要时还应划分专门人员负责现场安全工作。安全小组还应制定全天轮班制度,每班中应包含安全管理技术人员,不仅保证出现问题时有人能管、有人能问,安全问题随时出现都能及时解决,还要能有效预测当天作业活动中可能会出现的安全风险事件。重视日常检查和现场巡查,对于发现的安全问题要及时上报给项目经理,在第一时间研究解决,体现安全管理工作的时效性。

(2)班组安全管理建立

班组是进行施工生产活动的最小组织构成,对施工安全的管理就不能忽视对每个班组作业活动的安全进行管理。每个班组都应配备相应的安全管理负责人,加强班组岗位检查并进行安全记录。

(3)定期进行安全检查

针对施工过程中容易产生安全事故的施工步骤、施工部位和施工方法,要进行定期和及时的安全检查,有效识别施工过程中隐藏的安全风险、审核安全技术措施的落实程度和执行效用,可以有效降低安全事故发生的概率。安全检查的内容可以参照《建筑施工安全检查标准》,并结合具体施工方法和工艺标准来编制。安全检查的一般过程为:巡查一提出整改要求一复查一销项或处罚并限期整改。

2、安全教育

进行安全教育的对象是施工现场全体人,它是一项持久的管理工作,在施工的整个过程中都应重视。安全教育的目地一是加强作业人员的专业技能学习,二是使作业人员了解作业过程中可能会出现的安全风险事件的类型和特征,以及可能导致的后果,三是树立全员安全意识,遵守规范作业。

安全教育的内容主要包括:对全体人员进行关于安全生产的规章制度、法律法规的学习,分析安全事故的危害严重性,在思想上转变观念,从根本上重视安全;对管理人员和技术工种人员进行与本职相关的安全技术规范、工艺标准等技术性方案和措施的学习。

3、劳动防护

在作业设备种类没有选择的情况下,劳动防护物品的使用对于改善作业条件的意义就显得至关重要,而且劳动防护物品也是保证职业健康的重要手段。劳动防护物品的种类主要有防尘、防毒、防坠落、防高温、防辐射等,使用的劳动防护用品应该是能有效减少职业伤害和满足使用标准的,在使用中还要注意对这些防护用品的检修、养护。

4、现场管理

施工现场作为施工活动进行的场所,隐藏着许多潜在的安全风险,需要对场地进行围挡和实行封闭式的管理方式,加强门卫对进出入人员的证件检查,以免外来人员不了解施工环境进入现场,这样容易发生安全事故。

对施工进场的材料、机械的堆放要划分详细、合理的平面布置,使材料按种类、规格码放并挂牌标准,以免现场杂乱无章,施工时到处找材料,特别是对易燃烧、易爆炸物品要划分单独隔离的区域堆放。

为了防止火灾、爆炸等安全事故的发生,施工现在要做到:一是保证消防设施齐全、消防通道畅通,逃生路线和器材存放地点合理;二是对于有可能产生火灾、爆炸的明火和电气设备在进行作业前,应清除场地,加强对现场材料的隔离防护,严格审查特征作业人员的上岗证和用火证。

5、安全生产制度管理

对于施工项目来说,应建立标准化、系统化安全生产管理制度,安全生产管理制度应根据国家法律法规和行业安全标准以及施工具体情况来制定,使安全管理有法可依、有理可据,保证管理工作的明确性。安全生产管理制度包括以下内容:

(1)安全生产奖惩考核制度,确定安全生产责任和职责

(2)安全投入资金保障制度,保证劳动防护用品、安全教育等资金到位

(3)安全教育培训制度,确定不同级别管理人员的培训标准

(4)安全生产检查制度,确定各检查方式的执行周期和检查对象的标准

(5)事故应急制度,建立事故应急小组,制定事故应急方案和组织管理流程。

6、安全技术管理

施工活动中需要加强安全管理的对象不仅包括塔吊、施工电梯、脚手架等机械设备的安拆装及操作活动,还包含根据性质划分的施工活动内容,比如基础工程、装饰工程、高处作业、特种作业等,因为这些对象的生产活动中含有大量的风险因素,极易产生安全风险事件。目前,国家建设部门和建筑行业都对以上对象的施工活动制定了相应的安全技术操作、使用规范和生产作业制度,在施工过程中对这些对象的管理都是依据安全技术规范为主,像外用电梯可以根据《建筑施工外用电梯管理暂行规定》。

结束语

装饰工程很好的完善了建筑物的使用功能,同时还对建筑物进行了美化,在现代生活中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在对公共场所进行装饰时,不仅要注意其美观性,还应该充分注意其安全性,只有规范、标准的管理才能充分的保证工程的质量。

参考文献

第5篇:实验室管理风险范文

【关键词】市政工程;施工质量 ;风险管理

现今社会,市政工程与人们的生产生活紧密相关,工程质量直接关系到人们的切身利益。加强市政工程项目施工的质量风险管理有利于提高工程施工质量,防止质量问题的出现,以免影响日后正常使用。市政工程施工过程中的管理上会出现顾此失彼的现象,质量管理的难度很大,比较容易发生质量或安全事故这不仅仅是给工程项目带来直接或间接的经济损失,危害人们的生产生活安全,而且对于施工单位来说一旦发生质量安全问题,也是情况较轻的则罚款、通报批评,如果情况特别严重的则可能会禁止参与投标或者资质降级甚至吊销,这就直接关系到施工单位的生死存亡,所以说施工单位不能不重视施工过程中的质量管理。

1.市政工程项目施工质量管理中的问题

目前我国市政工程的项目质量管理的现状以及其存在的问题,可以从施工组织设计编制、施工设备投入、施工单位技术以及市政工程质量监督四个方面展开,具休有以下几点:

1.1施工组织设计编制方面

在进行编制项目施工组织计划的时候,不根据图纸和实际情况来进行,而是对其他地方施工组织的计划微微做些修改,这种借用的组织计划因缺乏针对性所以不会对项目施工发挥其指导意义。冬季施工措施、夏季施工措施等季节性的施工措施并不具体。在项目施工的过程中虽然运用了"四新"技术,却没有"四新"工艺方法。项目施工过程中并没有全而的安全管理制度、交叉作业防护、现场防护、施工用电等制度。在人力、材料、机械、设备等方面没有全而的计划。

1.2施工设备投入方面

在市政工程项目施工中,施工设备的投入与施工组织的需求并不相符,这些投入并不能够满足施工的需求,而且投入到工程施工中的设备的质量也不合格,不能够满足施工组织计划中的要求。

1.3施工单位技术方面

在市政工程项目施工中,质量取决于操作人员的施工水平项目施工过程中,施工单位的技术力量薄弱,存在施工单位的技术人员技术不精、经验不足的情况此外,施工质量管理的能力也比较弱。

1.4市政工程质量监督方面

在市政工程项目施工中,质量监督不到位。一方面监督管理人员的素质不高,没有足够的工序质量控制力度,控制的手段不足;另一方面,监督管理人员与施工单位关系过于密切,导致了对工程质量的监督没有实质性的作用,流于形式。

2.市政工程项目施工质量管理中问题出现的原因

2.1淡薄的质量意识

很多企业仅仅是在口头上强调质量第一,往往由于对项目施工进度以及利润的过度追求而忽视了质量管理。在企业中没有形成"质量是企业生命"的正确认识,质量管理仅仅是企业文化中用来充当门面的装饰,这种意识就会使管理层与施工人员没有明确的质量管理的目标和方向感。

2.1.1公司管理者不重视质量管理

当公司与项目经理进行项目管理目标责任状的签订时,主要的指标还是进度与效益质量管理仅仅是作为口号,很少将精力放在质量管理上,质量指标流于形式,并没有发挥真正的作用公司的管理者对于质量管理有着非常关键的作用,领导对质量管理的重视程度影响到质量目标的实现与质量方针的贯彻。

2.1.2项目部管理人员的质量管理不到位

签订质量管理责任状之后,项目部的质量管理人员就开始组织施工,在这个过程中,进度和效益成为了首要考虑的问题,这就导致了部分工序质量控制的有效性降低。项目技术负责人并没有根据实际的施工工序与施工情况来进行施工组织设计,而是抱着编完了事的态度进行。这些都会导致质量管理成为纸上谈兵,不能发挥实际的作用。

2.2施工阶段不规范的质量控制

市政产品形成的阶段就是施工阶段,在施工阶段强化流程控制室施工质量管理的关键部分。可以将工序项目施工细分为每一道工序,做好项目施工流程控制才能够达到质量标准。但是在施工过程流程拧制方面存在着质量检验不到位、质量控制点管理落实不到位、质量评定流于形式等现象。

2.3力度不够的处罚

处罚力度过小,导致了违法的成本远远小于违法所得,这就导致了很多单位都非常热衷于通过违法行为来增加利润。很多监督管理单位对这些违法情况熟视无睹,不能够严格执行质量监督管理的职能。

3.市政工程施工质量管理的策略

3.1对质量管理的组织建设进行强化

在整个的工程施工中,施工质量管理组织的作用非常重要。施工质量管理组织进行构建时要考虑到的因素包括:人员、材料、设备、方法、环境,人员指的是为不同的岗位选择合适的人员,既能够发挥工作人员的才能,又能够节约资源,做到资源利用最大化。要充分发挥人员的积极性与能动性,增强组织的凝聚力与向心力,使施工质量管理能够取得良好的效果。要积极听取广大工作人员的意见,通过对职工意见的分析与采纳,集中广大职工的智慧,提高市政工程项目施工质量管理。

3.2对施工组织计划进行优化

在施工组织设计的组织与人员方面,要使各部门的人员到参与到计划的编写过程中,将工作人员的工作经验与管理理论结合起来,不断地优化组织的结构和人才的配置。在施工组织计划的优化方面,主要是通过定量和定性分析两个方面,定性分析指的是根据施工和管理的经验来对施工方案进行判断,定量分析指的是对工期、成本、质量等进行计算。通过对多个方案的对比与分析,选择并确定出既能保证质量安全,又能取得最大经济效益的方案。进度计划方面,要通过网络图计算时间参数,找到可以优化的地方,并对其进行优化。

3.3对施工阶段的质量控制进行加强

在准备阶段,要做好各种数据的复测工作,要认真地编制施工组织计划和施工方案,不能够不切合实际的照搬照抄;在分包队伍与供应商的选择方面要慎重,要确保原材料的质量与数量。要对施工人员进行培训,让施工人员具有质量意识。在施工阶段进行质量控制室整个质量管理的重点,主要是从对工程质量造成影响的五大因素入手:工艺过程、工序质量、隐蔽工程、数据记录、数据整理。要严格地进行分项工程检验,严格执行质量控制相关规定,对于质量问题要进行及时地处理。要加强对工作人员的技术指导,严格进行现场施工质量控制,对质量控制情况进行交流,改进质量控制力法,保证工程质量。

总结

综上所述,市政工程项目比较复杂,涉及内容广泛,所以比较容易出现项目工程质量问题,从而带来不良后果,对于这个问题,应该予以关注与重视,完善市政工程项目施工质量风险管理,消除可控因素带来的质量问题,避免项目施工质量风险,尽量减少损失,提高企业风险管理水平,保证市政工程项目的质量。

参考文献

[1]梁义柱,张丽莎,邓丽丽.关于如何加强市政道桥土程项目施土质量管理的

浅见[J].门窗,2010,30(01):83-84.

第6篇:实验室管理风险范文

【关键词】石油;管道;风险管理;技术设计;应用

中图分类号: S611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一、前言

石油是当今社会使用最为普遍的能源,而且尤为珍贵。目前,石油的长距离管道运输是石油运输的主线。石油管道的安全性不仅关系到能源问题,而且一旦管道出现事故更能引发严重的环境污染问题,甚至造成人员的伤亡。因此,如何确保石油这种珍贵的能源在管道运输的中的安全性,是我们研究的重要课题,也是石油管道风险管理技术日益受到重视的原因。

二、石油管道风险管理的必要性

石油管道风险管理,是指管道管理单位通过对管道经营所面临的风险进行预测,将管道运营的风险程度控制在合理的可接受的范围内, 达到降低管道事故发生的概率、确保石油管道经济、安全运行的目的。石油管道风险本身是一个动态量,随着时间不断改变,石油管道风险管理也是动态的,是一个循环、调整的过程。石油管道风险管理的实质是评价管道系统不断变化的风险,并对石油管道做出相应的维护、调整。石油管道风险管理的经济价值是将管道系统总风险率控制在可接受的程度之内,并将控制风险的费用限制在合理范围内,将有限资源优先用于对管道影响大的风险因素的控制。综上所述, 石油管道风险管理的目的是降低潜在事故发生的概率,减少事故的损失,减少事故后用于管道维修及环境恢复、停输损失等方面的费用。另外, 石油管道风险管理还可以优化配置有关维护管道安全的资源。

三、石油管道风险管理技术现状

1、国外石油管道风险管理技术状况

石油管道风险管理始于20世纪70年代的美国,90年代初,美国的许多石油管道都已经应用风险管理技术来指导管道的维护工作,随后欧洲较为发达的国家也先后开发和推广了石油管道风险管理技术。该项技术的研究与应用经历了定性、半定量到定量分析三个阶段,可适用于不同情况的需求。

定性风险评价的主要作用是找出管道系统存在的事故隐患、诱发事故的各种因素,以及这些因素在何种条件下可能导致管道事故的发生,分析事故的危害程度,最终确定控制管道事故的措施。传统的定性风险评价方法主要有安全检查表(CL)、预先危害性分析(PHA)、危险和操作性研究(HAZOP)、事故树分析(ETA)、故障类型、影响和致命度分析(FME-CA)等。

管道风险的半定量分析法以风险的数量指标为基础,对管道事故损坏后果和事故发生概率按权重值各分配一个指标,然后用加和除的方法,将两个对应事故的概率和事故严重程度进行组合,形成一个相对风险指标,最常用的是专家评分法。

定量风险分析是管道风险评价的高级阶段,它是将产生管道事故的各类因素处理成随变量或随机过程,通过对单个事故概率的计算得出最终事故的发生概率,然后再结合量化后的事故结果,计算出石油管道的风险值。

2、国内石油管道风险管理技术状况

20世纪90年代初,我国许多重点院校和研究部门在引进利用国外技术的基础上,相继开展了石油管道风险管理技术的研究,取得了一些研究成果,为发展和提高我国石油管道风险评价技术奠定了基础。

国内目前石油管道风险管理正处于风险评价技术的研究阶段,风险评价技术应用基本处于半定量化分析水平上,评价方法主要采用国际通用的专家评分指标体系法,还没有制定出石油管道风险评价技术标准和石油管道数据库标准,石油管道定量风险评价技术的研究尚处于研究阶段。

四、风险管理的技术

石油长输管道风险管理是指对管道风险进行识别、评价、控制和再评价的过程,具体流程见图1。在石油长输管道的风险管理中,风险识别是找出管道的各种明显和潜在风险并收集用于风险评价的资料的过程; 风险评价是对一定时间周期内风险的发生概率及对管道系统产生危害的性质和程度进行定性或定量描述的过程; 风险控制是对风险接受或规避的执行过程; 风险再评价是在风险识别、评价和控制之后,对管道风险进行重新评价,以了解管道风险现状的过程; 风险管理效能评价是对管道风险管理的过程或部分过程的效能进行评价,以发现管道风险管理中的优点和不足,并加以改进,以不断提高管道风险管理水平。

图1 风险管理流程

风险识别是风险管理的前提,可以为其他过程提供所需要的资料。风险评价是风险管理的核心,可以量化风险并对风险进行排序,为风险控制提供依据。当前的长输管道风险评价多采用指标评分法。该方法建立在风险识别的基础上,通过给风险评价指标体系赋分,根据赋分结果计算相对风险数。

指标评分法采用如下数学模型:

R = P( H) × P( S) × V × E

其中,R 为管道风险; P( H) 为风险发生概率,即风险易发性;P( S) 为风险影响到管道的概率; V 为风险影响到管道后对管道的损伤程度; E 为管道失效的后果。

五、我国石油管道风险管理技术的应用及发展方向

1、建立石油管道的风险评价信息数据库

管道设计、施工、运行的历史统计数据和资料是进行风险评价的基础,评价的数学模型、指标体系以及结果的精确性都取决于原始数据的完整性和真实可靠性,因此,必须根据风险评价的技术要求建立管道运行历史数据和环境特征参数数据库。近期迫切需要开展的工作是制定管道信息数据库的基本要求和分级标准。然后,由管道公司牵头组织,各输油(气)公司组织人员将每条管道的有关参数按要求录入各自的子级数据库,必要时可以通过智能清管器内检测技术来获取在役管道内部的缺陷参数,掌握石油管道的结构特性现状。这样做一方面可以提高评价结果的正确性,另一方面可以节约大量的数据采集费用。

2、我国石油管道的风险评价技术标准的制定

目前,国际上通用的管道风险评价方法是专家评分指标体系法,美国、加拿大等风险评价研究开展较早的国家根据此方法的基本原理制定了各自的风险评价技术标准,以指导本国的管道风险评价工作。由于我国石油管道系统的输送介质、沿线环境状况、设备和管理水平等都与国外有很大区别,因此在借鉴国外成熟评价技术方法和标准的同时,应根据我国管道的具体情况,尽早编制出石油怜道风险评价的行业技术标准,用以指导各条管道风险评价的技术开发和应用实践,确保评价结果具有可信度和可比性。

3、集中力,研制开发管道风险评价的计算机软件

目前,国外有许多管道风险评价软件,在实际应用中取得了很好的效果,但是,由于各国管道的实际情况不同,影响管道事故的主要随机因素和概率分布模型不同,用于风险评价的指标体系也不尽相同,如果直接引进国外的软件进行评估,将会得到误差较大的评价结果。因此,在现阶段,可以先采用国际上通用的专家评分法建立评价的数学模型和指标体系,集中力量自行研制开发管道风险评价软件,然后尽快在现役石油管道进行现场应用,根据实际应用结果对模型不断修正、完善,使之逐渐成熟。长输管道风险评价软件应具备以下基本功能。

六、结束语

石油管道风险管理技术的研究及其在石油管道安全管理中的应用是确保石油长距离运输安全性的重要保障。在石油管道风险管理技术中风险评估是最为重要的环节,同时也是我国在这方面的薄弱环节,还需要我们努力研究探索。

参考文献

[1]孙永庆.我国燃气管道风险评估现状、差距及对策[J].天然气工业,2004.

[2]胡灯明,骆晖.国内外天然气管道事故分析[J].石油工业技术监督,2009.

[3]四川石油管理局编译.管道风险管理[M].北京:石油工业出版社,1995.

第7篇:实验室管理风险范文

【关键词】 董事会治理 财务风险 影响 对策

现代企业管理认为,健全的董事会治理机制与完善的董事会治理结构能够促进公司绩效的提升,减少公司发生财务危机的概率。也就是说,董事会治理机制与结构的完善,能够提升公司的治理效率,降低发生风险的可能性,增强公司应对财务危机的抵御能力。那么,董事会治理究竟是怎样对公司绩效产生影响,进而又影响到公司产生一系列的财务风险?本文即从董事会治理机制的内涵为出发点,探讨董事会特征给公司的财务风险带来的影响。

一、公司财务风险

通常情况下,公司的财务风险可以解释为在公司的各项生产经营活动当中,受到各种内外部环境的影响,以及诸多无法控制、难以预料的因素作用,导致公司未来的财务活动结果与预期的财务目标有所偏离的可能性。该可能性主要表现在两方面:一是有可能给公司带来预期外的损失;二是有可能给公司带来预期外的收益。在具体的实践当中,第一种可能性更加受到公司所关注,因为它一经发生,就可能使公司陷入严重的财务困境。公司收益与财务风险是并存的,它们同时贯穿在公司财务工作的全过程当中,因为其具有不确定性与隐蔽性等特点,目前我国公司的财务风险通常较高。

二、董事会治理相关内涵

现代公司董事会指的是股东会授权之下的监督和决策委员会。董事会必须对自己的各项职责存在正确认识,并由称职的、适当的董事会成员所构成,通过一系列恰当、完善的程序,来完成股东会交代的任务,为了保障任务的高效、顺利完成,就有必要进行董事会治理。

董事会就是公司进行决策的核心组织,董事会治理就是以公司治理为基础,通过一系列的制度与规则体系,保障董事会拥有适当的成员,并要求每一个成员都能够以平等、信赖、负责、合作的精神与态度,来处理公司各项事务,从而保障公司决策的合理性与监督的有效性,并且最终实现相关利益者的利益最大化。

企业价值的最大化即为董事会治理所要实现的目标。公司属于社会当中的一员,存在很多与其有联系的人员,所以这里说的企业价值并不只是指股东利益的最大化,也包含有债权人、供应商、员工、顾客、社会、政府等相关利益者利益的最大化。董事会通过进行科学、合理的决策,对公司资产实现了高效利用,对各利益团体间的利益进行了协调,尽可能防止了由个人决策带来的风险。

决策与监督是董事会的两项基本职能,根据各国家具体情况的不同,以及公司发展情况的不同,其董事会的职责也都分别给出了详尽的界定。例如OECD(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在《公司治理原则》中明确董事会职能是制定公司经营目标,处理董事会、管理层成员、股东、以及公司间存在的诸多利益冲突;美国的商业圆桌会议,指明董事会职能是审核、批准重要的财务预算与战略发展计划,监管内部控制、财务报告、风险管理;我国《公司法》中也要求董事会制定公司各项重大决策,包含制定公司投资方案与经营计划,对公司内部各管理机构进行设置,有聘任、解聘高管人员(财务负责人、总经理及副总经理)的权力,并决定其所得报酬,对董事会决议的执行情况与管理人员的各项行为进行有效的监督与控制。

科学决策与有效的监督协调是董事会治理目标能够实现的重要保障。首先,董事会通过科学合理地决策,可以抓住机遇,获取到更多的市场资源,并且对资源进行充分利用,提升资源利用率从而提升公司的利润率,保障公司财务工作的稳健性,促进公司资产保值增值,给公司的相关利益者带来利益最大化。其次,董事会应该积极发挥好监督作用,完善对管理层人员的监管,防止其利用自身职权做出危害其他相关利益者甚至是危害公司的违规违法行为,同时还要平衡与协调好各相关利益者间的利益分配,从而不断提升公司整体价值的最大化。

三、董事会特征给财务风险带来的影响

1、董事会规模给财务风险带来的影响

董事会即公司进行决策与监督的机构,是最终做出决策与执行监督职能的人,其规模通常以董事会的人数表示。在公司章程里对董事会具体的人数予以规定,公司可定期进行调整,各国法律都没有对董事会的规模给出强制性的规定。

规模较大的董事会能够容纳与吸引更多相关利益者的代表,这样一来,董事的知识、专业能力、经验等会更为丰富,可以群策群力,集思广益,同时各董事间能够相互监督与制衡,其相互间的分工也更为明确,各司其职,不断提升公司运作效率,也在很大的程度上克服了“仅代表少数人的利益”、“专权独断”等问题,更为有效地保护了相关利益者。但是,规模较大的董事会与小规模的董事会比较而言,其管理工作更加复杂,管理起来更为困难,董事会成员间交流容易出现问题,可能有小帮派形成,影响集体的共同意志,同时,各董事分配任务有限,他们相应的责任也是有限的,就可能导致搭便车现象的发生,对公司缺少责任心。就目前情况而言,很多公司都倾向于设立小规模董事会。规模大的董事会则说明其代表的利益团体更多,各利益团体为了获取自身的利益,可能篡改会计信息的真实性,导致董事会决策有效性降低。同时各董事对公司财务担负着较小的责任,从而造成大规模的董事会董事对本公司的财务情况重视程度不足,也可能导致财务舞弊等现象的发生。综上所述我们不难看出,董事会规模过大或过小都会提高公司的财务风险。

2、独立董事的比例给财务风险带来的影响

虽然独立董事不直接参与本公司运营,但该制度的存在,也导致独立董事在其公司运营的过程中发挥着咨询与监督的作用,他们利用自身的经验与独特技术,使公司在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他们带来一系列的新变化、提出很多新的方向与思路,帮助管理经营人员把握与辨别机遇,找出潜在的隐患,及时制定出正确的战略等,有利于公司树立自身的良好形象,提升运营管理水平,提高了公司与股东价值,减少了财务风险的发生。在独立董事的制度设计下,如果独立董事可以充分发挥出其应有的积极性与独立性,那么公司的会计信息质量就会得到改善,公司的财务活动也会得到更好的监督与协调,财务控制制度也会变得更为规范、有序、合理,能够更好地更为有效地实现财务目标。综上所述我们不难看出,独立董事的比例与财务风险存在负相关的关系。

3、董事长和总经理的二职合一给财务风险带来的影响

在董事长和总经理的二职合一的前提下,董事长(即总经理)同时担负着决策监督与决策执行的两种职权,在经理层与董事会都有着一定的影响力,这类高管人员的结构设置,会使经理层与董事会之间的联系变得更为错综复杂,就很容易造成内部监控机制的失效,在董事长(即总经理)利用自身双重职位对公司的决策给予重大影响时,就有可能出现“被少数人决定”的现象,从而增加了风险。此外,同时担负着两个权力的职务,很容易使人产生浮夸膨胀、骄傲自大的情绪,再加上监督体制的不尽完善,就有可能实施较为激进冒险的财务政策与经营政策,通常就会造成公司的经营不善,加剧财务风险。倘若董事长和总经理两个职位相互分离,那董事会和管理经营层的独立性就更强,高管人员各司其职,通过权力机制,董事会可以更为有效地对经营层决策进行监督与制约,保障公司决议的合理科学,促进公司运转更加稳健,降低财务风险,使得公司的经营业绩更为优秀。综上所述我们不难看出,相对于董事长和总经理二职分离的公司来说,二职合一的公司具有更高的财务风险。

四、基于董事会治理的公司财务风险防范对策

1、董事会的规模应适度

适合全部公司的统一的董事会规模标准是不存在的,并不是规模越小就代表越好,构建多大规模的董事会最为适宜,是要看在该规模下,其给公司带来好处能否大于其存在的弊端,通常来看,公司董事会的规模应该持有一个“既能快速准确进行决策,又能议论充分”的人数。

若董事会的规模过小,董事会在监督经营层与战略决策层的作用与能力会受到限制,这时适当增加董事,能够集思广益,加大董事会决策的有效性与科学性,保障董事会可以维护与代表多方利益,同时更好地监管经理层;伴随董事会规模不断扩大,就很有可能出现相互扯皮、人浮于事的现象,增长的治理成本已经超出了公司增长的业绩时,我们就应该考虑缩小董事会的规模。所以我们得出结论,董事会的规模应该适度,规模的过大或过小都会导致公司业绩的降低。

2、适度提升独立董事比例

内部董事与独立董事皆为公司董事,当独立董事发表自己独立意见时,就有可能产生一定的冲突。只有适当提升独立董事的比例,才能更好地在董事会当中形成这种独立的力量,从而能够维持独立立场,做出公正客观的评价。

权利与义务的履行是独立董事作用得到发挥的根本保障,所以,相关部门应该尽快出立董事法,站在法律的高度,明晰独立董事的权利与义务。同时,还应该设立独立董事的市场评价和市场披露机制,将独立董事各种信息及时、准确、客观地公之于众。

3、领导权结构实现两职分离

董事长领导董事会对全体股东负责,公司经营层对董事会负责,经营层执行董事会的各项决策,董事会与经营层间是监督和被监督的关系。倘若经营层的工作不能使董事会满意,那么董事会就可以解除CEO职务。同时,CEO也希望能够俘获董事会,来稳定自身工作。因此,为了避免CEO有可能对董事会进行控制,公司董事长不应担任CEO,也就是说,公司CEO不可以做董事长。领导权结构必须实现两职分离设置。

五、结语

综上所述,完善的董事会治理机制有助于提升公司的绩效,降低公司财务风险发生的概率。面临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环境,我国公司应该积极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采取一系列的有效措施,健全董事会治理机制与结构,从而不断提升经营绩效,以求得公司的健康、持久发展。

【参考文献】

[1] 乔欢:公司治理结构对财务风险的影响研究[D].西南财经大学,2011.

[2] 陈莎:公司治理结构对财务风险的影响研究[D].苏州大学,2010.

第8篇:实验室管理风险范文

[关键词] 长输管道 第三方施工 风险 管理

中图分类号: TE832.2 文献标识码:

1.第三方施工管理

在处理第三方施工过程中,一旦发现有施工迹象或接到施工申请,立即根据《第三方施工快速服务作业指导书》文件要求,立即安排专人进行现场勘察、了解详细情况,对危及管道安全的施工行为彻底制止,并进行宣传教育,做到早沟通、早协调、早控制、早解决。针对此情况,做到以下几点:

1)完善信息员管理制度、建立管理台帐,针对信息员主要由所在村组的负责人构成的特点,对信息员的管理实行“包片负责制”,由所在管道区段的巡线员负责其所巡护区段信息员的日常管理工作,坚持定期与巡线员进行联系沟通,询问是否有施工或开发计划;另外要求巡护队管理人员实行包片管理,定期与不定期的与所负责区段信息员进行走访联系,全力收集第三方施工信息,并建立台帐以便更加巩固信息员的管理。

2)加大企地联合沟通、达到信息共享,与地方政府部门的联系沟通一直以来是防止违章施工的一项重要工作,每季度积极与管道沿线各级地方政府部门、水利、电力、公路等部门联系,收集其辖区近期内是否有开发、施工计划,以便及时与施工单位联系。实现信息资源共享,共同做好管道保护工作,达到企地共建的良好氛围,防止违章施工行为的发生。

3)第三方施工全过程监控,杜绝违章施工,在处理第三方施工过程中,从接到施工信息至完工完毕,整个过程中安排专人进行监控,兰新高铁与管道有两处交叉点在柳园戈壁滩无人区,施工中需要对管道左右5m范围内进行开挖施工,为了杜绝施工方私自施工,安排巡护公司管理人员在现场驻扎进行监护,截止目前未发生一起违章施工。

2.巡线员管理

线路巡护是保证管道安全的一道屏障,为了能发挥好这道屏障,主要从以下两点方法来提高巡检质量:

1)利用GPS巡检系统控制巡线员巡检时间,安排巡护公司每日查看每位巡线员巡检线路,每周分两次上报GPS巡检率统计表,并安排专人对巡检时间、巡检线路进行分析,对个别存在问题的要求巡护公司进行核实,并将核实处理结果上报至。

2)加大线路签到卡抽检力度,要求巡护公司每周对所辖区段签到卡进行抽检,抽检覆盖率必须达到30%,通过签到卡抽检工作来杜绝巡检盲区。

3)建立奖惩制度,提高巡检积极性,为了能更好的提高巡线员线路巡检积极性,结合巡护公司制定了一系列巡线员奖惩制度,有效的提高了巡线员巡检积极性。

3.加强第三方管理的措施

3.1建立和完善管道管理技术资料

管理处建成“管道管理资料索引目录”,内容基本覆盖整个冀鲁段管道管理所有相关业务。依据这套模板,全管理处各科室都建立了自己的基础资料,场站负责定期更新资料内容,管道科负责定期对资料的合理性和规范性做分析研究。

3.2加强第三方施工管理,简化作业流程

管理处在第三方施工管理方面严格执行“六步法”中的各项要求,加强第三方施工信息预控和施工过程控制,简化第三方施工作业流程,有效地避免了管道和光缆损伤。

(1)信息收集

巡线员每周向信息员收集辖区内各类第三方施工信息,然后报到场站,场站对巡线员收集的信息进行整合,再实地勘察,并与施工方沟通联络,弄清施工意图、施工方式、施工周期,留出安全距离,设置警示带。

(2)简化流程

第三方施工方案审批采用分级处理的方式。对于一般性施工,施工方不具备管道保护经验,由场站根据管道保护通用做法,向施工单位提出管道保护措施建议,报管理处审批;对于场站不能准确把握的施工,由管理处提出管道保护措施建议,然后对其方案进行审批;对于大型施工,提前联系双方设计部门现场制定可行方案,报公司审批。通过这种方式,简化方案上报及审批流程,避免多次出现施工方案反复审批不通过的现象,节省了方案审批的时间。对于施工方上报的施工申请,管理处基本遵循“24小时处理”的原则,不等、拖、耗用时间,避免因施工方抢工期而进行强行施工,造成管道及光缆损伤。

3.3、加强员工的培训和考勤

培训工作是提高员工工作技能的一种有效方式。为了保证工作质量,管道科进一步细化考核细则,量化奖惩,要求场站每周随机对辖区巡线员进行抽查考核,奖勤罚懒,充分调动起巡线员的积极性和责任感。

3.4、改进管道保护宣传方式

(1)改善宣传用语。管理处改变以往管道保护宣传方式,将宣传用语中“严禁”、“杜绝”等强制性语气改为协商语气,避免使相关方产生抵触情绪,造成双方尴尬局面。

(2)警企联合宣传。管道科与各级公安部门联合,逐村张贴管道安全保护通告,发放天然气管道事故案例手册以及管道保护联系卡,赠送印有管道宣传标语的购物袋,取得了沿线群众支持,进一步强化了周边群众的管道保护意识。

3.5、重新标注地面警示标识

地面标识内容的清晰与否可以使施工方在工程施工前就注意到该处管道的大致信息,并主动避让,从而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减缓管道或通讯光缆发生第三方损伤的概率。

3.6、重视徒步踏线工作

每年春秋两次徒步踏线之际,管道科除一名员工留在办公室负责科里的各项业务及内勤工作外,将管道科分成四个小组,每个小组由管道科员工担任组长,场站管道管理员和巡线员作为组员共同进行徒步踏线。每次徒步踏线所有人员都要对线路进行实地踏勘,不留死角。踏线的同时收集沿线各类地理信息和人文信息资料,并与沿线各村干部、普通群众进行交流,对其开展管道保护宣传。

3.7、巡线方式多样化

管道目前使用得是GPS电子化巡检设备,但由于设备本身较为精密,天气不好的情况下很难收集到数据。因此,管理处采用电子化巡检方式和传统巡检方式并存的模式来进行巡线管理,即在使用GPS巡检设备采集完信息后,再手工填写巡检卡片、记录巡检人员姓名。另外,对每台没有成功收集数据的巡检设备,管理处都要求巡线员说明原因,场站人员对其进行综合分析,并形成文字说明,报管道科备案,有利于对巡线员工作时间进行考勤。

参考文献

第9篇:实验室管理风险范文

关键词:地铁工程;安全风险;风险管理

中图分类号: U231文献标识码: A

一、地铁工程施工现场安全风险

(一)地铁车站基坑工程风险事故

由风险源产生的基坑工程的主要风险事故包括:开挖时,边坡出现塌方、滑坡,底部出现沉陷、流砂、冻胀、以及造成轴线移位、基础倾斜、上部结构变形,对周围附近建筑物或设施以及地下管线产生影响,造成第三者的损害。

(二)结构工程风险事故

混凝土的纵向变形:结构混凝土的干缩、温差及纵向不均匀沉降导致混凝土纵向变形。混凝土开裂:由混凝土干缩、温差引起的结构纵向拉应力以及不均匀沉降引起的结构弯曲拉应力都可能导致混凝土的开裂,这就可能导致结构工程的失稳。

(三)火灾风险

施工现场空间狭窄,各系统设备安装、装饰装修等交叉作业频繁。土建的模板、设备的包装、装饰装修材料、油漆等易燃物品随处可见,临时用电的管理不规范、加工场地管理不规范等都是导致火灾事故的重要安全隐患,若不加强管理,在狭小的空间里发生火灾事故,救援和抢险都是相当困难的,稍有不慎还可能导致更大的事故。

(四)触电伤害

触电伤害主要有以下方面:工程外侧边缘距外电压线路未达到安全距离,用电设备未做接零或接地保护,保护设备性能失效,违规使用和操作电气设备,对人身造成伤害或损害。

二、地铁工程施工现场安全风险管理

(一)强化风险管理职责意识

地铁工程主要部门要加强施工风险管理意识,充分了解建设、设计、施工、监测等方面在地铁隧道工程风险管理中的主体职责。同时有力促进地铁隧道风险管理的规范化、科学化、准确化。要明确人员分配、现场维护、过程检测在工程中的具体实施方法,重视其对风险管理的作用,全面促进当前地铁施工管理的标准化和现代化。

(二)加强安全风险辨识与评估

在规划阶段、设计阶段和施工阶段,有效进行安全风险辨识、安全风险分析与评估,管控工程安全风险,将各阶段风险有效化解或降低至可以接受的程度,尤其是在规划和初设计阶段,尽量将风险控制在源头。主要辨识与评估内容如下:

(1)评估和预测隧道穿越地质复杂地层,如断层、软硬夹层、溶洞、厚淤泥层、卵砾石层等的安全风险。

(2)对环境条件复杂的工程安全风险部位进行识别与评估,如对既有线路、周边建(构)筑物和管线的影响进行安全风险辨识与评估。

(3)对明挖深基坑、区间隧道设计安全风险因素和受力条件复杂的安全风险部位进行识别,核查设计方案的安全性。对于可能产生重大安全隐患和社会影响的工程,进行分析与计算验证;从安全风险技术管理角度为业主提供咨询和提出建议。

(4)对施工工艺及设备中的安全风险因素进行识别,对地质因素、环境因素、施工工艺及设备因素之间的相互作用、相互影响和施工工艺参数的合理性进行分析,评估施工方案的安全性;

(5)对重大土建安全风险工点、环境安全风险源的专项方案进行安全风险评估。

(6)对施工组织管理中的安全风险因素进行识别,对施工组织设计的有效性、合理性进行分析和评估。

(三)做好施工量测与信息化监控

依据审批完成的施工监测方案,根据施工进展进行监测信息的收集和整理工作,及时、真实、准确地提供现场监测数据,全面、详细地进行数据分析,对监测点进行有效的标示和保护。应聘请具有专门技术等级要求的技术人员,对大型设施吊装、主要模板工程、施工主体变形、地表沉降、地下水位变化、建筑物沉 降进行严密观测,并根据观测数据调整施工方案,确保施工周边建筑物安全。

在地铁施工工地安装安全风险远程监控系统。在所有的地铁施工工地尤其是在各风险点都安装摄像头,利用计算机网络系统对工地进行24小时监控,并设立四级风险警报,一旦发现问题,信息会立刻反馈到控制平台,便于及时有效发现安全隐患。项目经理部、子(分)公司或集团公司,通过网络实行远程监控。若地铁施工工地围档不规范对交通造成影响、施工组织不当、施工存在安全隐患、工地发生事故或者在工地发生治安事件,相关管理人员在办公室内就可以实时掌握现场情况,能够立即要求施工单位采取措施整改解决。

某轨道交通建设管理有限公司又建立的安全风险信息管理平台,包括GIS系统、网络传输、监测及安全巡视信息管理系统、盾构施工实时监控系统、视频监控系统等。这些系统可进行信息报送、信息查询、资料管理(包括勘察、设计、施工、监测等文件)、预警、监控、事务处理,协助工程各级管理部门及参建各方及时掌控地铁土建施工的安全状况,进行快捷、有效的信息管理。需要特别指出的是,为更好地把握现场的作业情况,该体系要求地铁在建丁程原则上应在矿山法暗挖工程的每个掌子面、主体结构明挖基坑对角线处及周边环境复杂的附属结构明挖基坑工程角部、施工竖井提升设备的大梁等处,安装视频监控系统。安全风险信息管理平台与视频系统具备接口,通过接口即可进入视频管理系统;且该系统具有使摄像头旋转、变焦等远程控制功能,大大方便了远程管理。

(四)加强风险管理人员培训,提高风险管理能力

在已发生的地铁施工事故中,部分原因是:施工人员的思想麻痹和操作不当,或没有经验,虽然发现事故前兆但并未引起足够的重视;设计人员设计失误,或是在施工过程中擅自改变设计方案;监理人员未严格按照时间和标准进行监测而导致地铁施工事故的发生,而这些事故是能够避免的。为了避免相关地铁施工事故,应该加强风险管理人员(包括设计人员、施工人员、监理人员)的培训,提高他们的风险预测和应对风险的能力。比如,定期开办培训班,学习专业经验。聘用具有丰富的经验、受过严格专业训练的技术人员,定期举办培训班,提高地铁工程各环节相关人员的业务水平和素质,邀请相关领域的专家讲授最新的理论研究结果,更好地指导工作人员的实践;还有,要提高思想认识,严格按计划施工。在施工过程中不断对工作人员进行思想认识教育,形成严谨的工作作风,严格按施工计划施工,排除一切人为的风险因素。

(五)施工现场的消防安全管理

施工现场空间狭窄,各系统设备安装、装饰装修等交叉作业频繁。土建的模板、设备的包装、装饰装修材料、油漆等易燃物品随处可见,临时用电的管理不规范、加工场地管理不规范等等都是导致火灾事故的重要安全隐患,若不加强管理在狭小的空间里发生火灾事故,救援和抢险都是相当困难的,稍有不慎还可能导致更大的事故。因此,必须要搞好施工现场的消防安全工作。首先必须加强施工现场的动火管理,凡在现场进行动火作业如焊接、切割等,必须申请相关管理部门批准,明确动火人,必须配备消防器材并且在清理完作业点四周的易燃物品确认无误后方可作业。此外,还必须建立应急预案,进行应急演练和应急物资储备。另外,要搞好狭小空间施工现场的消防安全管理,还必须加强临电线路管理和施工现场严禁烟火的管理,切实从源头上控制好火灾事故的发生。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