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实验室管理办法和规定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在人才引进过程中,不是一个人说了算,而是成立人才引进工作领导小组,由院长担任组长,各教研室、实验室主任和科研骨干教师为组员,整个引进过程在一个公开、公正、公平的环境中进行。实验室工作人员参与专业教师集体备课活动长期以来,实验室工作人员只负责实验课的准备工作,不参与实验带教;而课程授课教师只负责实验课带教工作,不参与实验课的准备,这种方式无疑加大了带教教师和实验室人员之间相互沟通的难度,遇到问题也不能及时解决。通过几年的努力,我们摸索出一套行之有效的解决办法,即让实验室工作人员参与专业教师集体备课活动。通过这种形式的集体学习和交流,增强了实验人员与专业教师的沟通,使教学在理论和实践两个环节更好地衔接。带教教师参与实验室准备工作针对医学生物技术专业以实验技术和实际操作为基本专业技能的特点,我们规定专业教师轮流到实验室工作,时间由半年到一年不等。专业教师要参加实验室的常规工作,包括各课程的实验预示、实验准备、实验课带教、开放实验室项目的确立、综合性实验方案的拟订等。通过参加实验室的工作,各位教师都能熟练地掌握实验过程,对实验过程出现的异常现象也能从中找出原因并加以解决,使实验能够顺利进行。建立实验教学队伍考核机制为了提高实验室工作人员的业务水平,学院定期对实验技术人员业务能力进行考核,考核内容是生物技术实验室承担课程的基本理论知识及实验操作,所有实验室工作人员均须参加考核。考核以闭卷考试及现场操作的形式进行,各位教师积极准备,认真对待,把此次考核作为一次自我提升的机会。考核成绩将存入个人业务档案,作为职称晋升和年度考核评优的重要依据。
大力加强实验室基础设施建设
我校医学生物技术实验室成立于2006年1月,是一个承担生物技术专业相关课程实验教学的综合实验室,经过几年的建设和发展,实验室已经基本具备了较好的场地条件和实验仪器。但随着医学生物技术的迅猛发展及学校招生规模的不断扩大,实验室现有实验场所和实验设备已经不能满足需求。从2010年开始,实验室积极向学校争取实验场所,新增加了1个发酵室、1个细胞培养室、1个微生物培养室和1个实验准备室,现有实验面积近1500平方米;2011年,实验室在原有超速冷冻离心机、全自动机械搅拌玻璃发酵罐、生物发酵与提取系统、高速逆流色谱等高档仪器设备的基础上,与山东省财政厅共同投资近300万元购买了超临界二氧化碳萃取系统、凝胶成像分析系统和荧光分光光度计等一大批大型实验仪器,教学和科研条件得到进一步改善,为培养高素质的创新性人才奠定了坚实基础。
进一步完善实验室各项规章制度,重点做好制度的落实工作
建立健全实验室各项规章制度,尽量做到各项工作都能有章可循自2006年实验室组建开始就建立了一套比较全面的实验室规章制度,内容包括实验室人员日常管理规定、实验物品管理规定、实验仪器使用管理规定等。另外,根据日常工作需要,我们又建立了实验室安全管理制度分册,比如实验室涉及有毒微生物的保存、实验废弃物的处理以及水、电、气等危险因素的应急预案;对于实验室所涉及的实验物品管理,包括平时实验药品的损耗情况、大型实验仪器的使用情况,我们引入了相关软件管理系统进行科学管理。对实验室各项制度定期进行更新和完善随着医学生物技术的迅猛发展,实验室各项工作也将日新月异。由于实验室的特殊性,如果疏于管理极易出现人身伤害、财产损失及环境污染等重大安全事故,为了科学、有效地服务教学和科研工作,实验室定期对规章制度进行增补、修订和完善,如重新修订《危险化学品及有毒化学品管理办法》和《实验中心仪器设备损坏、丢失、赔偿制度》,新增《实验室开放管理办法》《大型贵重仪器设备管理办法》《低值耐用品管理办法》等多项内容。这些制度为顺利完成实验、实践教学任务,充分发挥实验室作用提供了保障。千方百计做好实验室各项制度的落实工作实验室各项规章制度由实验室主任监督其全面落实情况,对于出现的违章情况报生物科学学院办公室处理;严格按照“谁主管、谁负责”原则,由实验室工作人员具体实施各项规章制度;另外,对于安全管理制度和设备安全操作规程等重要规定,应张贴在实验室明显易见的地方,严格执行,相互监督,不得违章。
高校实验室是培养大学生动手能力的重要场所,是高校教学必备的实践基地,在高校教育中具有无法替代的功能。实验室根据用途可分为教学型实验室、科研型实验室和教学科研混用型实验室。本文主要分析教学型实验室的安全管理问题。教学型实验室主要用于本科生和研究生的实验课。自2000年国内高校开始扩招之后,因教学资源紧张,实验课通常是整班制上课。因此上课学生人数较多,学生的素质、理解能力和个性上的差异都较大,这导致管理难度相对较大,实验室安全问题也变得更加重要。
食品学院的教学实验室根据功能可分为食品加工类实验室、食品包装类实验室和食品检验类实验室。根据具体用途,食品加工类实验室又可细分为果蔬加工实验室、畜产品和水产品加工实验室、粮油食品加工实验室、发酵实验室等;食品包装类实验室又可细分为包装材料加工实验室、包装设计实验室、包装工艺实验室、包装材料检测实验室等;食品检验类实验室又可细分为化学检测实验室、微生物检测实验室、生物技术检测实验室、食品感官评价实验室等。
由于实验室种类繁多,管理起来既有共性也有特殊性。本文主要从实验室的结构设计、实验功能区的划分、实验室安全管理制度和实验室安全培训机制等几方面来探讨实验室安全管理工作。
一、实验室的结构设计
由于在教学实验室上课的学生人数较多,实验楼的走廊要宽一些,走廊上不要放置仪器设备或其他杂物;实验楼要有一定数量的楼梯和电梯,而且楼梯和电梯要宽大;实验室最好有前后两个门,以便于发生紧急情况时人群的疏散。
实验室的室内面积应该大一些。如果没有大型的仪器设备,30―40人/班,实验室的面积应该不小于100平方米,中央台3―4排。实验台下的柜体要向内凹进一定尺寸,例如:30―40厘米,使学生坐着时有放腿的空间。相邻两排实验台的间距不小于1.5米,这样才能保证学生在实验过程中不会相互碰撞造成意外伤害,也给指导教师留下巡视指导的空间。
实验开始之前,指导教师都会用板书或者多媒体,对实验方法、实验过程中的重点和难点,以及安全操作要点做详细的说明。因此,中央台上尽量不要安装试剂架,否则会遮挡坐在后排的学生的视线,影响讲解的效果。
实验过程中需要用到水或者要经常清洗实验仪器的实验室,可以在实验台的中间安装一排水槽,根据需要加几个水龙头,或者在实验台的两端安装几个水池,这样可以方便学生就近清洗实验仪器,避免拥挤,提高实验效率。
实验台上的电源最好有防水保护盖,可以避免实验过程中不小心将水溅到电源里引起的电源短路或其他危险。实验台靠近水池的地方尽量不要安装电源,即使安装,也要在水池边加装具有一定高度的挡水板,防止在洗东西的时候水溅到电源上。
食品加工实验室和食品包装实验室一般放有大型设备,食品检测实验室也有大型精密仪器。实验室结构设计时,要考虑在仪器设备之间留有足够的空间,以便于学生们的操作使用和观摩交流,以防拥挤造成仪器设备的损坏或学生受伤。
二、实验功能区的划分
食品加工实验室可划分为原料储存区、清洗区、切分区、加工区、包装区、成品储存区等。化学检测实验室可划分为样品储存区、前处理(粉碎、取样)区、称量区、实验区、仪器检测区、污染物处理存放区等。微生物检测实验室可划分为样品储存区、前处理(粉碎、取样)区、称量区、无菌接种区、实验区、仪器检测区、消毒灭菌区、污染物处理存放区等。实验功能区的正确划分和安排,可以使学生在实验过程中有序进行实验,防止交叉污染,保障实验者的身体健康。
实验中,除了每组都有的实验用具,还会有一些公用的仪器设备,例如:冰箱、烤炉、膨化机、冰淇淋机、天平、离心机、高压灭菌锅、酶标仪、色谱分析仪等。实验室要根据实验的流程和仪器设备的特点划分出一定的功能区,使学生在实验过程中能够有序进行实验,防止无序的走动引起碰撞,造成意外伤害的发生。还要避免因仪器设备摆放不合理,造成仪器的损坏,例如:冰箱与烤箱等加热设备放在一起,会造成影响冰箱散热、加速电源线老化等问题。天平、色谱分析仪等仪器需要恒温、洁净、无振动的空间,而离心机使用时振动较大,这些仪器都需要各自相对独立的空间。
三、实验室安全管理制度
实验室的结构设计和实验功能区的划分都是从硬件方面来探讨实验室安全管理,而制度则是从软件方面来保障实验室的安全使用。笔者所在学院从人员管理、仪器设备管理、低值易耗品管理、化学品管理、突发事件处理、通用实验室管理和特殊实验室管理等多方面制定了相关的安全制度。
其中,人员管理制度包括学生实验守则、实验技术人员岗位职责、实验室主任岗位职责、指导教师岗位职责等。仪器设备管理制度包括仪器设备使用管理办法、大型精密仪器设备使用管理规定、气体钢瓶使用和保存管理规定、仪器设备损坏丢失赔偿办法等。低值易耗品管理制度包括低值易耗物品使用管理规定、低值易耗品损坏赔偿办法等。化学品管理制度包括化学品使用管理规定、易燃易爆有毒危险品管理办法、危险废弃物处理规定等。突发事件处理制度包括突发事件应急工作预案、实验中意外事故紧急救治办法等。通用实验室管理制度包括开放实验室管理规定、实验室门禁管理规定、安全和卫生管理条例等。特殊实验室管理制度包括?工电子学实验室安全制度、生物检测室管理制度、化学检测室安全守则、微生物检测室安全守则、食品加工室使用注意事项等。
四、实验室安全培训与考试机制
关键词:医学院校,生物技术,实验室建设
21世纪是生命科学的世纪,将生命科学与医学有机融合是生命科学当前发展的趋势和主流。医学生物技术专业是医学院校为适应我国中长期发展战略及整个生命科学领域的发展要求而设立的新兴专业[1]。随着现代生物技术的迅猛发展,医学生物技术已经成为生物技术中发展最快、成果最多的领域[2]。生命科学的迅速发展对医学院校生物技术实验室的建设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何加强实验室师资队伍建设,加强实验室科学化、人性化管理,建设具有良好实验环境的实验室成为教学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许多高校就如何加强生物技术实验室建设进行了探索,陶士强[3]等通过优化生物技术实验室开放运行模式,在开放实验室建设中就如何提高实验设备的利用率、培养大学生科研创新能力方面进行了探索;喻林华[4]、黄志君[5]、曲戎梅[6]分别从实验室规范化管理、高效化管理、开放式管理对生物技术实验室建设进行了探索和实践。
从近年来我校对生物技术实验室建设与管理改革实践出发,结合多年教学经验,现将具体做法、经验及取得的成效简介如下:
1 医学生物技术实验室建设的背景和必要性
实验室是培养学生能力的重要场所。生物技术专业的培养目标是使学生成为具有生物科学基础知识和实践技能的生物技术人才,因此加强实验教学环节的学习对培养目标的实现非常重要。然而由于种种原因,我国的生物实验教学起步较晚,以致重知识、轻实验,重理论、轻实践,学生“高分低能”现象至今仍相当普遍[7]。生物技术专业仅有十年左右的历史,属于一个全新的专业,而医学生物技术实验室建设更是缺乏相关经验,如果完全照搬综合性大学生物技术专业实验室建设体系,既不能满足医学院校生物技术专业培养目标的要求,又不能体现医学院校生物技术实验室建设特色。因此,探索一种能体现医学院校生物技术专业实验室的建设模式,对提高医学生物技术实验室建设水平,加强医学生物技术专业学生实践操作能力,无疑将起到一个积极的推动作用。
2 加强医学生物技术实验室师资队伍建设
2.1严格执行人才引进制度,争取引进最适合实验室工作的人才
医学生物技术实验课具有医学和生物技术多学科交叉融合的特点,实践性很强,实验室技术人员需要具备扎实的实践操作水平。我们在实验室人才引进过程中严格把关,重点引进具有生物技术相关学科背景的本科以上学历人员,优先录用具有医学和生物技术交叉学科背景的人才。在人才引进过程中,不是一个人说了算,而是成立人才引进工作领导小组,由院长担任组长,各教研室、实验室主任和科研骨干教师为组员,整个引进过程在一个公开、公正、公平的环境中进行。
2.2改革实验室人员工作方式和方法,尽量做到事半功倍
2.2.1实验室工作人员参与专业教师集体备课活动长期以来,实验室工作人员只负责实验课的准备工作,不参与实验带教;而课程授课教师只负责实验课带教工作,不参与实验课的准备,这种方式无疑加大了带教教师和实验室人员之间相互沟通的难度,遇到问题也不能及时解决。通过几年的努力,我们摸索出一套行之有效的解决办法,即让实验室工作人员参与专业教师集体备课活动。通过这种形式的集体学习和交流,增强了实验人员与专业教师的沟通,使教学
在理论和实践两个环节更好地衔接。
2.2.2带教教师参与实验室准备工作针对医学生物技术专业以实验技术和实际操作为基
本专业技能的特点,我们规定专业教师轮流到实验室工作,时间由半年到一年不等。专业教师要参加实验室的常规工作,包括各课程的实验预示、实验准备、实验课带教、开放实验室项目的确立、综合性实验方案的拟订等。通过参加实验室的工作,各位教师都能熟练地掌握实验过程,对实验过程出现的异常现象也能从中找出原因并加以解决,使实验能够顺利进行。
2.2.3建立实验教学队伍考核机制为了提高实验室工作人员的业务水平,学院定
期对实验技术人员业务能力进行考核,考核内容是生物技术实验室承担课程的基本理论知识及实验操作,所有实验室工作人员均须参加考核。考核以闭卷考试及现场操作的形式进行,各位教师积极准备,认真对待,把此次考核作为一次自我提升的机会。考核成绩将存入个人业务档案,作为职称晋升和年度考核评优的重要依据。
3大力加强实验室基础设施建设
我校医学生物技术实验室成立于2006年1月,是一个承担生物技术专业相关课程实验教学的综合实验室,经过几年的建设和发展,实验室已经基本具备了较好的场地条件和实验仪器。但随着医学生物技术的迅猛发展及学校招生规模的不断扩大,实验室现有实验场所和实验设备已经不能满足需求。从2010年开始,实验室积极向学校争取实验场所,新增加了1个发酵室、1个细胞培养室、1个微生物培养室和1个实验准备室,现有实验面积近1500平方米;2011年,实验室在原有超速冷冻离心机、全自动机械搅拌玻璃发酵罐、生物发酵与提取系统、高速逆流色谱等高档仪器设备的基础上,与山东省财政厅共同投资近300万元购买了超临界二氧化碳萃取系统、凝胶成像分析系统和荧光分光光度计等一大批大型实验仪器,教学和科研条件得到进一步改善,为培养高素质的创新性人才奠定了坚实基础。
4进一步完善实验室各项规章制度,重点做好制度的落实工作
4.1建立健全实验室各项规章制度,尽量做到各项工作都能有章可循
自2006年实验室组建开始就建立了一套比较全面的实验室规章制度,内容包括实验室人员日常管理规定、实验物品管理规定、实验仪器使用管理规定等。另外,根据日常工作需要,我们又建立了实验室安全管理制度分册,比如实验室涉及有毒微生物的保存、实验废弃物的处理以及水、电、气等危险因素的应急预案;对于实验室所涉及的实验物品管理,包括平时实验药品的损耗情况、大型实验仪器的使用情况,我们引入了相关软件管理系统进行科学管理。
4.2做好实验室规章制度的更新和完善工作,更要抓好各项制度的落实
4.2.1对实验室各项制度定期进行更新和完善随着医学生物技术的迅猛发展,实验室各项工作也将日新月异。由于实验室的特殊性,如果疏于管理极易出现人身伤害、财产损失及环境污染等重大安全事故,为了科学、有效地服务教学和科研工作,实验室定期对规章制度进行增补、修订和完善,如重新修订《危险化学品及有毒化学品管理办法》和《实验中心仪器设备损坏、丢失、赔偿制度》,新增《实验室开放管理办法》《大型贵重仪器设备管理办法》《低值耐用品管理办法》等多项内容。这些制度为顺利完成实验、实践教学任务,充分发挥实验室作用提供了保障。
4.2.2千方百计做好实验室各项制度的落实工作实验室各项规章制度由实验室主任监督其全面落实情况,对于出现的违章情况报生物科学学院办公室处理;严格按照“谁主管、谁负责”原则,由实验室工作人员具体实施各项规章制度;另外,对于安全管理制度和设备安全操作规程等重要规定,应张贴在实验室明显易见的地方,严格执行,相互监督,不得违章。
5成效
经过几年的探索与实践,生物技术实验室改善了实验教学条件,明确了相关人员的岗位职责,实验技术人员工作积极性和工作效率明显提高。同时还完善了实验室各项规章制度,实验室的教学、管理工作趋于规范化、制度化和科学化,实验室建设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参考文献
[1]曹新.关于医学院校生物技术建设和人才培养的思考[J].医学教育,2005(2):21-26.
[2]向仁德.现代生物技术在药物研究中的应用概况[J].中国医学生物技术应用,2003(2):1-5.
[3] 陶士强,闻燕,江明珠.生物技术实验室开放运行的探索与实践
[J].实验室科学,2010,13(1):127-128.
[4]喻林华,项文化,王义强,韩文军,邢伟一,孙吉康,李爱英.生物技术实验室的规范化管理浅谈[J].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4(4):140-143.
[5]黄志君,杨婉莹,叶可可.生物技术实验室高效管理的探讨[J].广东蚕业,2010,44(3):18-20.
一、基本建立农药GLP考核及管理体系
近年来,中国制定和颁布了一系列GLP相关的规章和规范性文件,包括《农药良好实验室考核管理办法》(试行)、“农药良好实验室考核专家管理办法”和“GLP符合性考核评价表及考核评价标准”。
明确了农药GLP实验室的考核管理体系、考核专家的遴选与管理、考核申请与受理、资料审查与现场考核、审核与发证及监督管理等方面的相关规定。
制定了农药理化、残留、毒理和环境等领域安全性评价GLP准则农业行业标准,对农药理化等领域GLP实验室建设和管理提供了很好的技术支撑。
二、有序推进农药安全评价试验方法的研究制定
试验数据国际互认有两个前提,一是实验室的建设与管理、试验项目的实施与管理符合GLP准则(原则),二是试验方法的科学合理性,两者缺一不可。
近年来,依据我国农药登记资料规定和国际GLP准则要求,参考OECD、美国环境保护署(EPA)等国家和国际组织的试验方法,对我国的农药试验方法进行了修订和补充完善,对OECD最新的化学品测试方法共120多项进行了编译和修订,为我国农药安全性评价数据的国际互认提供了重要技术参考。
三、培训GLP管理和技术人员
中国已经编译出版了《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良好实验室规范准则与管理系列》及其修订本,有效地增强中国GLP从业人员管理理念,提高GLP意识。
从2005年开始,先后邀请美国、德国等GLP检查专家举办农药GLP检查员现场培训、农药GLP管理和技术人员培训班、参加了国际GLP培训和实践,为GLP实验室建设、GLP符合性考核,培养并储备管理与技术人才。
四、组织开展农药GLP符合性考核
经资料审查、现场考核和评审,2010年5月公告批准了沈阳化工研究院安评中心等6家农药GLP实验室。
五、努力推进安全评价试验数据国际互认
近年来,中国不断加强与OECD GLP组织的交流与沟通,了解OECD有关MAD政策和最新进展,并及时通报我国GLP发展情况,得到OECD GLP成员国的重视。
与美国环保署(US EPA)签署“关于良好实验室规范(GLP)持续遵从监控项目的意向书”,开展培训和GLP符合性联合检查,极大提高了我国农药GLP检查员的能力和水平。
接下来中国还将进一步推进与OECD和美国等国家的多边和双边的交流与合作。
展望
关键词:开放实验 计算机专业 教学模式
1、引言
目前,社会对计算机专业大学毕业生的要求越来越高,尤其体现在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上,培养出具有高素质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计算机人才已经成为高等计算机教育成功的重要标志。高校的计算机专业实验室不单纯是实验教学的场所,更是培养学生严谨的思维方式、发明创造的意识和科学的态度的场所,因此实验教学在高校计算机的整个教学体系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实验教学的成败已成为评价一所高校教学质量成败的关键之一。
2、计算机专业开放实验教学的必要性
在传统教学中,通常把实验教学看作是理论教学的辅助手段,验证型实验占绝大多数。具有创新性的综合型实验和设计型实验却相当缺乏。其弊端体现在:
(1)实验内容陈旧。实验项目大多是实验指导教师根据实验教学大纲编写的,实验项目基本上几年不变,实验项目更新慢,大纲规定的实验项目根本不能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不能对自己感兴趣的项目做深入研究。同时也造成了仪器设备的长时间闲置,不能有效利用资源。
(2)实验学习方式呆板,不利于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传统的实验教学以自然班级为单位,不同班级的学生所做的实验项目都相同,做相同的实验,得到相似的实验结果,一个组或一个班写出基本相同的实验报告,不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积极性。
(3)被动的学习,不利于主动性的发挥。大多数学生在实验中只是忙于完成实验,来不及深入理解实验原理,思考并解决实验中出现的现象和问题,即使遇到问题,也是求助于实验教师给予解决。在这个过程中学生是被动的,而教师的工作也是重复性的。
传统的实验教学内容陈旧,多为验证性的实验,同学们只需在规定的时间内进入实验室,按照实验指导书上的步骤,认真仔细操作即可得出正确的结果,即使是结果有误也很容易找到差错的地方,大多数学生在实验课上充当的只是实验记录员的角色,创新意识和创造性思维根本没有得到锻炼,实验室开放的目的就是为了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而设计性、综合性实验是以提高学生独立实验能力、实验基础知识综合运用能力、创新能力为主要目的的,因此,实验室开放的内容应以设计性、综合性实验为主。学生通过综合性、设计性实验,从思考、失败、再思考中受到训练,得到整体素质的提高。
3、计算机专业开放实验教学模式的构建
(1)拟定开放实验项目
本人所在的实验室开放实验教学已有多年,对于开放实验项目的制定主要依据实验设备的情况和不同层次的学生要求。可以开发的实验项目主要有:
1)模拟电路。如:低频功率放大器(1)—OTL功率放大器 、RC正弦波振荡器、电压——频率转换电路、直流稳压电源(1)串联型晶体管稳压电源、直流稳压电源(2)集成稳压器和晶闸管可控整流电路等。
2)软硬件实验。如:道口栏杆、机器手、悬崖探出手和探测机器人等。还有益智游戏如:汉诺塔、贪吃蛇、坦克大战等。
这些实验已开放多次,并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相信随着实验设备的更新以及实验要求的改变,开放实验项目将会不断增加和完善。
(2)开放实验项目的实施
1)开放实验项目的申报。根据学校的有关文件,及时组织实验指导教师进行开放实验项目的申报工作。
2)学校教务处实践管理中心进行审核、立项并公布。
3)学生报名选择开放实验项目。
4)指导教师安排和指导实验。
5)学生上交实验报告。
6)学校教务处验收。
(3)需要解决的关键问题
1)制定管理制度。
在每年的开放实验教学安排中,要充分考虑到开放实验项目的学时数、每组人数和实验频率等问题。由于每学期刚开学多是理论教学,所以应将开放实验教学安排在每学期中期,这样既避免了学期初教学任务过重,又可以避免影响学生的期末考试。
计算机专业实验室的开放不仅对开放时间、内容等都提出了新标准,而且也对实验室的建设、日常管理、仪器设备的维护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了确保实验室的开放质量,必须对实验室的开放制定一些切实可行的管理办法。需要制定仪器设备管理办法和实验室开放实验管理办法等配套制度,对进入实验室的同学进行一定的约束,保障开放实验的顺利进行。
2)完善过程管理。
开放实验由于自由度较高,对于实验过程较难监管。如果仅仅检查实验结果,很难保证实验的质量。
对于参与开放项目的学生,采取定期汇报加不定期抽查的方式进行监督。学生在进入实验室之前都要填写申请表,写明项目内容、预计完成时间及进度安排。要求学生每周填写项目进度表,教师不定期抽查项目进度等等,加强过程管理。
4、总结
本人结合实验教学现状,结合自己多年的工作经验和同事们的看法,阅读大量文献和资料,对其进行量化研究,制定了一套切实可行的实验开放模式,对于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有着很大的作用。同时,也提高了实验设备的利用率,为计算机专业实验室的长远发展起到了一定的促进作用。
但是,在计算机专业实验室的开放过程中也暴露出了一些问题,如:对开放实验学生的成绩考核方式有待进一步论证,考核没有统一标准,并且没有纳入到学分的管理中。这样,对学生没有一定的激励作用,不能很好地调动学生参与开放实验的积极性。
相信随着计算机专业实验教学工作的步步完善,这些问题都能逐步解决,从而使计算机专业开放实验能够更好的实施。
参考文献:
[1]王子康.论新型实验教学模式:开放性实验教学[J].重庆工商大学学报,2003,20(3):106-107.
[2]苏蕊.开放式实验教学的探讨与实践[J].中国科技信息,2008(10):268-269.
1.安全问题制约着实验室开放工作的开展安全工程实验是研究煤矿瓦斯、煤尘、矿井火灾、矿井通风等与煤矿安全息息相关的实验室,实验室内有瓦斯气瓶等易燃易爆物品。再加上用电、消防等安全问题都是制约实验室开放工作开展的基础问题。2.大部分学生(尤其是本科生)不知道实验室是开放的安全工程实验室开放之初,申请参加开放实验项目的基本都是硕士研究生,很少有本科生申请参加开放实验项目,通过与学生开座谈会等方式深入了解得知,很多学生不知道安全工程实验室是开放的,更不知道实验室开放的管理办法及具体的开放类型、开放时间、指导教师等相关信息,这无疑会影响实验室开放的效果。3.师资力量不足,年轻理论课教师指导实验能力较弱实验室开放后,参与实验的学生人时数势必大幅度增加,单靠专职实验人员的力量远远无法满足大幅度增加的实验指导工作量的需要,因此就需要理论课教师参与到指导开放实验项目中来,而理论课教师的研究重点是理论知识,因此他们的实验指导能力相对较弱。
二、安全工程实验室开放过程中存在问题的解决方案
1.制定了实验室开放安全管理规定,并要求指导教师和学生严格执行为了确保开放实验过程中人员、设备的安全,制定了切实可行的实验室开放安全管理规定。要求实验指导教师在学生进入实验室时的第一件事就是宣读实验室开放安全管理规定,针对具体的实验项目重点强调本实验的安全注意事项,在学生实验过程中指导教师必须全程跟踪指导学生实验并实时强调安全注意事项;实验前由指导教师负责供气、供电、开机,实验结束后由指导教师负责停机、断气、断水、断电。2.加大实验室开放工作的宣传力度针对很多学生(尤其是本科生)不知道安全工程实验室是开放的这一影响实验室开放工作的根本性问题。我们采取了以下措施:(1)新生入学教育是进行宣传;(2)理论课教师在理论课堂上进行宣传和解释;(3)班主任老师在开班会时进行宣传和解释;(4)在安全工程学院网站上《实验室开放管理规定》、《实验室开放计划表》、《实验室开放学生申请、教师工作流程》(见图1)等相关详细信息,学生在网上就可以完成参与实验室开放项目的申请工作。3.成立教研组,提高实验室开放工作的指导力量针对师资力量不足,年轻理论课教师指导实验能力较弱的问题,我院要求所有副高级以下职称的理论课教师都要参与实验室开放工作,成立了通风安全、瓦斯防治、粉尘防治、火灾防治、机电安全等五个实验室开放教研组,每个教研组由教授或副教授任组长,并由几名相关研究方向的教师参与实验室开放工作,由教授或副教授定期对青年教师的实验能力进行指导,同时规定青年教师要定期进行提高实验指导能力的研讨。为了进一步增加开放实验的指导力量,我院还制定了硕士研究生助理实验员制度,即对一部分有能力的硕士研究生重点培养,使之能够熟练掌握实验室相关仪器设备的原理、基本操作技能,并熟习与实验室有关的教学、安全等方面的规章制度,从而能够具备组织同学学习使用实验仪器的能力及指导简单实验的能力,积极参与到实验室对本科生开放的管理和建设工作中。
三、安全工程实验室开放效果分析
两年来,安全工程实验室开放取得了很好的效果,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实验室仪器设备利用率大为提高。由原来的只有在上固定实验项目是使用到现在的全体教师全体学生随时都可以使用。(2)学生的实验能力、动手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有了长足的进步,学生学习理论课的积极性也有了普遍提高。(3)学生参与开放实验项目的积极性大大提高。两年来,安全工程、煤及煤层气工程、采矿工程等3个专业的本科生共计2046人次参加安全工程实验室开放实验;安全工程、采矿工程专业的硕士研究生共计682人次参加开放实验。安全工程专业15名硕士研究生参与了实验室开放管理与指导工作。
四、结语
关键词:实验室安全;精细化;管理
作者简介:孙明涛(1983-),男,山东招远人,华北电力大学后勤管理处,工程师;何旸(1980-),女,黑龙江双城人,华北电力大学资产管理处,助理工程师。(北京 102206)
中图分类号:G642.4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0079(2014)02-0184-01
随着国内高校发展高峰期的到来,高校实验室的建设也急剧扩张,实验室安全的建设逐步得到重视,但基本停留在粗放式的管理模式,建立精细化的实验室安全管理体系成为高校实验室安全管理的一个课题。本文在实验室安全的精细化管理方面,提出重点建设内容包括建立完善的规章制度,理顺机构人事设置,加强监督检查等,从而提升学校师生对实验室安全管理的效能,实现实验室安全管理的精细化需求,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安全生产素养,达到了人才培养的综合效益。
一、实验室安全管理现状
1.粗放式管理现状
部分高校的实验室安全管理机构缺失,管理及科研人员缺乏安全意识,安全职责划分不明确等。目前,实验室安全的管理只是按照学校层面的规定执行,并没有针对实验室特殊情况的安全管理机制,这使得实验室安全的相关人员一方面要兼顾教学及科研任务,另一方面又要行使专职的管理职能。
2.精细化管理现状
精细化管理是以“精确、细致、深入、规范”为特征的全面管理模式。从思想概念看,精细化管理是企业经营管理的一种理念,形成了企业管理的一种“精细”境界,从而指明了企业管理的方向;从实践活动看,它又是企业提高其经营管理水平的重要方法和途径,表明了企业管理精细化的过程性、渐进性。[2]部分高校为了解决实验室安全的粗放式管理,已经在精细化管理方面进行了探索,主要从人员配置及财务管理方面进行精细化,体现在两方面:坚持“以人为本”的前提下,激励员工的积极性;坚持预案与监管结合的体制。但是在定岗定薪的情况下,很难给实验室管理人员分配更多的任务,这就造成了机构空洞、人员积极性低等一系列问题。因此建立可行的、精细化的高校实验室安全管理体系,关系到实验室能否快速健康发展。
二、实验室安全的精细化
针对实验室安全工作的特殊性,各高校实验室安全管理层有必要认真分析,探索适合新形势下高校实验室安全的精细化方案。本文主要从以下几方面讨论实验室安全的精细化管理。
1.规章制度的精细化
在学习和依据国家法律法规的前提下,建立健全学校层面的规章制度(例如特种设备安全管理办法、危险化学品管理办法等),各实验室根据实际情况制定自己的实验室安全条例(如实验室安全守则等),从而细化管理的制度依据。
如何将制度细化成操作性强的办公流程是一个艰巨的任务。笔者认为应坚持以实验室安全运行为目标,监管实验室安全运行的过程为制度建立的基础,要求各实验室针对本身情况细化实验操作流程,以标准化的操作严格要求自己,并在日常管理中加以贯彻和执行,同时标准化的流程操作明确了精细化管理的要求。
在精细化管理中,对于重大危险源的监控和管理,还应建立完善的应急预案。应急预案要定期进行演练,检验应急救援物资、装备的可用性,同时根据演练的情况及时修订预案,避免预案停留在纸面上,增强处置突发事件的实战能力。
2.实验室安全的机构设置及人事管理的精细化
根据学校机构的设置情况,本着“以人为本”的原则,建立科学的实验室安全组织架构(如图1所示),可以建立校、院(系、部、处)、实验室的三级管理机构,明确校长是学校安全第一责任人,全面负责学校的安全管理;各院(系)院长(主任)是本院(系)安全第一责任人,负责本院(系)的安全管理,各实验室主任是本实验室安全第一责任人,负责本实验室的安全管理,这样将实验室安全工作分解并落实到各级部门,有效做到层层的监督管理,避免部分实验室各自为战的情况。对于实验室安全的重点部位和重点设备,必须要求群众监督,专人负责,实行出入时间登记制以及详细的使用记录等,例如院长负领导责任,实验室主任负管理责任,实验人员负有直接责任,以此来保证重点部位的日常管理精细化、长效化。
人事管理要明确岗位职责,以安全责任书约束自身的行为,要求从学校层面到实验室使用人员逐级签订岗位安全责任书,明确界定安全责任范围和职责,从而建立一套自上而下的机构体系,并实现自下而上责任分解(如图2),建立有效的安全责任机制。在建立安全责任制的基础上,还必须建立安全事故责任追究制。事故发生后要及时追究责任人和单位负责人的责任。
另外,要求所有的实验人员均参加实验室安全教育考试,在取得合格证后由学院或导师签订责任书后方可进入实验室,对于未参加考试或者不及格者,严禁参加实验过程。
3.落实检查的精细化
采取监督检查的方式是督促制度落实情况的手段之一,因此加强监督检查的精细化操作,不但能够规范实验的操作流程,而且能够增强师生安全意识。
根据高校实验室的特殊性,适当将学校的实验室划分为安全等级,按照安全等级的高低,规定校领导、学校实验室安全管理部门每学期进行大检查,并形成检查报告予以全校范围的通报,院(系、部、处)每个月都要进行安全检查,期间学校层面上还要不定期进行抽查,每次检查发现的安全隐患要及时纠正,或者给存在安全隐患的实验室发放整改通知书,限期整改,治理完成后须由学校安全管理部门检查验收合格后方可使用。每次安全检查过程中,必须认真做好检查记录,由参加检查的工作人员签字后写出书面报告,并交学校安全管理部门存档。
三、结论语
建设精细化的高校实验室安全管理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丰富的管理经验,树立正确的安全管理理念,正确实施安全实用的技术手段。由于高校实验室使用频繁、使用人员相对集中,存有大量贵重仪器、易燃易爆、剧毒及易制毒物质,因此,做好精细化的实验室安全管理必须从基础抓起,在校园内营造良好的安全文化,进行全员安全教育,健全管理体制,明确安全职责,加强安全检查整改和基础性工作,在落实安全标准化建设等方面采取措施,为高校实验室安全管理建立标准化的流程。
参考文献:
[1]由继红.高等学校实验室安全管理浅谈[J].实验科学与技术,2011,(3).
[2]吴翔江.精细化管理的认识与实践[J].杭州金融研修学院学报,2004,(7).
Abstract: With an increasing scale of the university construction, laboratory safety management needs to be strengthened. To meet the demand of laboratory safety management under the new situation, laboratory safety education seems particularly important. It is an important issue of laboratory safety management to increase the work of laboratory safety education. This paper introduces the management of laboratory safety education standardization, which consists of specification system, hierarchical education, quantify education time, systematic learning, diversification form. The management achieves continuous improvement in using inspection, benefit analysis, self-evaluation of itself, eliminates artificial hazards, ensures laboratory safety.
关键词: 实验室安全;教育;标准化
Key words: laboratory safety;education;standardization
中图分类号:G48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5)30-0245-03
0 引言
自1999年我国高等院校扩大招生规模以来,高校的办学规模迅速扩大,为更好地满足经济社会发展对教育的需求,许多高校通过调整,即“共建、合作办学、划转、合并、协作办学”等形式,实现了高校结构和学科的调整,完成了优势教育资源的重组。高校实验室作为学校从事教学、科研相关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建设无论从数量还是质量上来看,都得到了大幅提升[1],从实验室的规划使用,到安全发展都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尤其是实验室安全管理,更是实验室正常运行的前提。实验室安全工作日益受到各个方面的重视,并由此涌现了一大批专家、学者,对实验室安全管理方面,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和探索。
1 实验室安全教育的必要性
高校实验室不仅拥有大量贵重精密仪器、特种设备等,还使用及存放多种易燃、易爆、有毒化学品,病原微生物菌种,甚至可能还有放射性物质,而且实验室使用频繁,人员流动性大,安全教育培训不规范,部分实验楼也未严格执行“三同时”制度,安全投入不足,设施建设不完善,这些都是实验室安全管理需要攻克的难题。
近年来,随着实验室安全事故频发,各级教育主管部门对实验室的安全工作越来越重视,通过总结分析以往典型的安全事故案例,可以发现,粗心大意、麻痹疏忽、侥幸心理等人为因素,是大部分实验室安全事故的根本原因。据相关统计数据表明,实验室安全事故中由于人为引起的事故比例占到98%,可见人在事故发生和预防中起着决定性的作用[2]。只有通过定量化、层次化、系统化、多样化、规范化地开展实验室安全标准化教育,才能有效提高实验室工作人员的安全意识,消除因人为因素产生的事故隐患,保障实验室的正常运行。
1.1 实验室安全教育是国家政策法规的要求
1992年实施的《普通高等学校学生安全教育及管理暂行规定》第五条指出,高等学校应将对学生进行安全教育作为一项经常性工作,列入学校工作的重要议事日程,加强领导。学校各部门和有关群众团体或组织要相互配合,积极开展安全教育,普及安全知识。增强学生的安全意识和法制观念,提高防范能力。
2002年9月1日起实施的《学生伤害事故处理办法》(教育部令第12号)第五条明确指出:学校应当对在校学生进行必要的安全教育和自护自救教育,采取相应的管理措施,预防和消除教育教学环境中存在的安全隐患,当发生伤害事故时,应当及时采取措施救助受伤害学生。
2010年1月1日起施行的《高等学校消防安全管理规定》(公安部令第28号)第三十五条规定:学校应当将师生员工的消防安全教育和培训纳入学校消防安全年度计划。
2014年8月31日修订后实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第二十五条指出:生产经营单位应当对从业人员进行安全生产教育和培训,未经安全生产教育和培训合格的从业人员,不得上岗作业。
上述一系列的政策法规的出台,表明国家越来越重视安全教育工作,体现“以人为本、安全第一、预防为主”,安全教育工作已逐步建立长效管理机制。
1.2 实验室安全教育不充分是实验室事故频发的原因
实验室安全事故时有发生,给高校带来很大的财产损失和不少的人员伤亡,缺乏安全教育是造成实验室重大事故和人员伤亡的主要原因。1970年诺贝尔化学奖获得者K. Barry Sharpless因核磁管爆炸失去眼镜、2009年浙江大学CO气体错误接入其他实验室导致实验人员中毒死亡、2008年美国UCLA大学叔丁基锂燃烧致人死亡……这些事故的发生都是因为人的教育培训不到位、安全意识不高,从而粗心大意引发的,如果他们都接受了充分的实验室安全教育,提高了安全意识,这些安全事故确实是可以避免的。
1.3 推进实验室安全工作的内在要求
实验室安全工作,旨在坚持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在掌握业务能力的基础上,只有通过系统的安全知识学习,努力地自我完善,不断地提高安全意识,才能提升实验室安全工作的责任感和自觉性,才能更好地呼唤人本精神,培养出创新型人才、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可靠接班人,更有效地保护国家财产,保障师生健康与安全,保护科研成果。人接受安全教育的程度,安全意识的强弱,安全素质的高低,从根本上直接决定了高校实验室安全工作的成败。
2 实验室安全教育标准化内涵
经过对国内多个的高校调研和交流发现,传统的实验室安全教育,采用的是单一教育源头为主导,老旧的安全教材为内容,教育形式也缺乏多样化,没能很好地坚持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导致受教育后的实验室工作人员,依然对严格执行实验室安全规章制度的必要性认识不足、对实验室存在的安全隐患的敏感性不强、对实验室内危险有害因素的识别能力不足、对突发危机事件的应变处理能力不够,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目前实验室安全教育存在的一些落后、僵化、教条的现状[2,3]。
实验室安全教育想要跟上新形势下的高校实验室管理,切实保障高校教学、科研的有序进行,真正落实以人为本的理念要求,就必须实行规范化、层次化、定量化、系统化、多样化,只有真正落实标准化的教育模式,才能有效做好实验室安全教育,提升工作人员安全素质,推进实验室安全管理水平。
2.1 制度规范化
高校涉及的专业学科门类多,分布广,人员流动性大,做好实验室安全教育工作,首先要加强组织领导、落实安全责任制、理顺本校安全管理体制、组建实验室安全工作领导小组,学校层面出台实验室安全教育培训相关的管理办法。管理办法应明确落实实验室安全教育的实施主体,并责成各学院(部)分别制定相应的实施细则,建立实验室安全教育工作常态化、制度化机制[4]。
管理办法应明确落实实验室安全准入制管理,经过入职、入实验室教育培训后,方能进入实验室工作;对接触管制实验材料人员、特种设备管理及作业人员、实验动物与病原微生物操作的实验室人员、以及放射性工作人员等,都应按照国家规定,取得相应资格证书后,持证上岗。
各学院(部)应根据“科学规范、系统完整、广泛普及、按需施教、形式多样和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定期组织开展实验室安全教育和宣传工作,丰富实验室人员的安全知识,营造浓厚的实验室安全校园文化氛围,提高师生员工安全意识。
2.2 教育层次化
2.2.1 管理体制层次化
实验室安全教育应采用分工负责制,实行校院两级层次化管理,学院(部)还应落实其所属系、室的教育培训任务,严格实行多层次,责任权属明确的实验室安全教育管理。
2.2.2 专业方向层次化
实验室安全教育的方向应有层次化,可分为通识类、消防安全、电气安全、特种设备安全、化学品安全、生物安全、机械防护安全、建筑与土木安全、辐射安全、环境安全及实验废弃物安全等多个方面,各单位可根据本单位实验室特点选择不同的安全技术门类作为教育培训的内容。
2.2.3 教育对象层次化
实验室安全教育的对象也应有明确的层次化,主要有各学院(部)安全责任人、安全管理人、实验室主任(中心主任、实验室管理办公室主任或实验室业务负责人)、研究所负责人、专职实验室安全秘书、专兼职实验室安全员、各课题组负责人、及其他实验室人员(教师、技术人员、研究生和本科生),针对不同岗位的人员,采用不同内容的教育。
2.3 课时定量化
《生产经营单位安全培训规定》(国家安监总局令第80号)第三条指出,生产经营单位负责本单位从业人员安全培训工作,并明确了不同类型企业、不同岗位需要接受培训、再培训的课时要求,根据高校自身特点工作特点结合相关行业培训课时的要求,针对上述3.2.2中列出的不同岗位、不同学科的实验室工作人员,分别制定量化的安全教育课时指标。
如各学院(部)安全责任人、安全管理人,理工农医类累计时间不少于6课时/年,政经文史类不少于3课时/年;实验室主任(中心主任、实验室管理办公室主任或实验室业务负责人)、研究所负责人、专职实验室安全秘书、专兼职实验室安全员、各课题组负责人,理工农医类累计时间不少于12课时/年,政经文史类不少于6课时/年;其他实验室工作人员,理工农医类累计时间不少于6课时/年,政经文史类不少于3课时/年。
2.4 内容系统化
2.4.1 设立安全课程
为适应教学改革形势和满足实验室管理工作的需要,相关学院(部)应开设实验室安全教育课程,增强学生的安全意识,传播安全知识,训练安全技能,确保学生能安全顺利地进行实验和科研工作[5,6]。课程内容应根据本学院特点,对安全法律、国家安全政策制度、危险化学品、生物安全、特种设备、辐射与防护安全、机电与电气化、建筑与土木、金工实习车间等有较大危险有害因素的内容进行系统性重点教育,同时培养学生获取安全性预判、应急与消防、紧急处置措施、事故分析等系统性安全知识。
2.4.2 安全专题讲座
除安全课程以外,还需聘请相关行业的安全管理专家,计划性开展安全专题系列讲座,通过典型的事故案例,分析总结注意事项,分享安全工作经验和心得,可以强化安全管理、提高安全意识,与安全课程知识形成互补作用,对实验室安全教育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2.5 形式多样化
学校层面应建设实验室安全教育相关的网站、系统,一方面可供实验室工作人员登录自学并参加考试,另一方面可以提供课件、教程,供师生下载、学习,实现实验室安全“mooc”化教育。
分类编写实验室安全指导手册,发放到各个实验室,由各个实验室制定本实验室安全操作规程。安全指导手册可以方便实验室人员了解化学危险品、废弃物、高温高压设备、放射性物质等方面的知识,提高实验操作技能,掌握事故救援与自救技能,提高应对事故的能力。
定期举办应急演练,提高从业人员的应急处置能力,增强安全技能、提升安全意识;可以开展安全知识竞赛、实验室安全工作评比、实验室安全专项整治活动等,营造浓厚的安全文化氛围[7,8]。
3 结束语
实验室安全工作只有起点没有终点,实验室安全教育工作同样是持续改进的过程,按照PDCA(持续改进)管理理念,在实验室安全教育标准化的实施过程中,对本文提出的实验室安全教育管理模式进行监督检查、效益分析及自我评价,对其中不适应的环节或不合理的因素,分析原因,及时改进,需要不断完善实验室安全教育标准化体系,通过持续改进,保持标准的实效性,才能真正建设好实验室安全文化,牢固树立广大师生员工的安全意识,消除实验室安全事故汇总人的因素这一薄弱环节,杜绝实验室安全事故的发生,保障安全、和谐的教学、科研环境。
参考文献:
[1]李五一.高校学校实验室安全概论[M].杭州:浙江摄影出版社,2006.
[2]贾贤龙.高等学校实验室安全现状分析与对策[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1,30(12):193-195.
[3]黄文霞,罗一帆.高校化学教学实验室安全教育与管理[J].实验技术与管理,2010,27(9):193-195.
[4]廖秀萍.高校实验室安全管理实践与探索[J].广西轻工业,2010(7):167-168.
[5]孙立权,范强锐,王征.对高等学校实验室安全教育的探讨[J].2008,25(1):144-146.
[6]汪红.加强安全技能培训提高高校实验室安全管理[J].价值工程,2011(23):208.
关键词:计算机网络;实验教学;开放
中图分类号:TP39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3044(2007)16-31161-02
Discuss on the Open Style Experimental Training Course of Computer Network
LIU Bing
(Department of Computer and Information Engineering, Wuhan Polytechnic University, Wuhan 430023, China)
Abstract:A great deal of problems existing to the computer network course experiment teaching at present, propose the teaching method of the open computer network course experiment, promote the improvement of the computer network course experiment teaching quality, train students' actual manipulative ability.
Key words:Computer network; experiment training; open
1 引言
计算机网络课程是理论性与实践性都很强的专业必修课,是必须在学习了计算机网络基本原理和协议的基础上,通过严格的实验和实践训练后才可能熟练掌握。长期以来,计算机网络课程在实验教学中和其他课程的实验一样,按照教学大纲的要求进行,这样只强调共性的发展,而忽视每个学生的个性发展,实验教学被一种固定的模式所束缚。实验教学的内容结合实际不够、教学方法不够科学、学生学习相同的教材、在规定的时间内,在相同的网络实验设备上完成相同的实验。[1]
在这种传统的实验教学模式中,实验时间通常是以班级为单位统一安排,灵活性较差,实验设备利用率低,而且可开设的实验数目也受场地和时间限制大打折扣;加之一些计算机网络实验设备不够先进,很多网络发展前沿的内容不能在网络实验中体现出来,这样学生只能做一些验证性实验,而这些一成不变的实验难以激发学生的实验兴趣,挫伤了学生做实验的积极性,即不能真正促进计算机网络课程实验教学质量的提高,也不能增强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
2 开放式实验教学的目的
由于受到计算机网络实验设备和实验教学学时的限制,传统模式上的计算机网络实验教材对每一项实验都给定完整的计算机网络拓扑图,并且由于害怕学生在实验操作过程中对网络实验设备的损坏,在实验之前都已由实验员按照网络实验的要求把网络拓扑连接完成,而且实验中的每一个网络设备都给出了非常详细的配置命令,并规定了详细、明确的实验步骤,使学生几乎可以不动脑筋就完成了实验。最后的结果就是:只是简单地记录了一下实验现象,验证了一下实验结果,这样带来的后果就是在实验中出现的错误现象是不能进行判断和改正的。
开放式实验教学就是针对这种传统的封闭式教学而言的,开放式实验教学的初衷是想改变实验教学模式,即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让学生不受实验室、实验学时和实验项目的限制,根据实验要求设计实验方案,自主选择计算机网络实验设备,独立完成网络实验。开放式实验教学采取理论教学和学生自学相结合,教学内容结合计算机网络的实际应用,并加入网络工程的概念,有利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计算机网络课程开放式实验教学模式
3.1 开放式实验教学的开展方法
开放式实验教学是一种新型实验教学模式,这种模式下的实验教学重点从传授知识向培养学生能力和提高学生综合素质转移。
在计算机网络课程的开放式实验教学过程中,不给出网络的拓扑图、实验所需的网络设备、相关所用耗材、具体的实验步骤等,而只给出实验要求和相关注意事项,实验时学生根据自己所学的计算机网络知识以及实验要求,独立进行网络方案设计,选择适当的网络设备并给出相关的实验步骤,在整个实验教学过程中,教师给予一定的指导和帮助。在种开放式实验教学过程中学生就不是在被动地接受知识,而是积极主动地获取知识,并给学生一个充分展现自我、发挥自我的空间,同时把学生放在实验主置,让学生自主学习和积极参与。
在这样一种实验教学模式下,对于开放式实验室的管理与现行实验模式会产生一些矛盾,但只要认真思考也是一定能克服这些矛盾的。另外在开放式实验教学的开放从以下几个方面体现:
(1)实验室实行开放管理,学生根据自己学习安排和实验室预约实验时间,实现实验时间开放,充分的开放时间是保证实验教学质量的前提;
(2)准备足够多的实验项目或者多个实验项目的组合,实现实验内容开放;
(3)进行设计性实验时,由学生自己设计不同的实验方案,同一个实验可以由学生在实验室独立采用不同的实验方案完成,实现实验过程开放。[2]
3.2 开放式实验教学方法要是渐进的过程
在计算机网络的实验教学过程中,各个教学内容的重点都各不相同,而且随着实验教学的不断深入,学生对实验方法和实验资源掌握的水平也在不断提高。例如在一个交换机上划分VLAN时,由于学生第一次接触交换机,感觉实验完成起来相当困难,但是在做其后续的跨交换机VLAN的实验时,其感觉就会相当简单。这样就需要采用在教学实验的不同时期,教学的深度和难度也应该随之不断变化,并且在不同的教学进度状态下,所使用的实验教学方法也应有所不同。
计算机网络实验教学的初始阶段只能采用验证式和模仿式的实验教学方法。因为这个时期学生对于计算机网络实验室网络实验的设备和环境不熟悉,这就要安排一定数量的验证和模仿式的实验,学生按照实验教程或指导书中给定的明确步骤、详细网络拓扑图、详细网络设备配置命令设置网络设备,最终验证性地观察、记录出现的实验现象或结果。通过这类实验可使学生对网络实验设备、网络实验环境、网络实验过程、网络实验验证方法获得一些感性认识或体验。
当学生对计算机网络实验室的设备、环境有了比较深刻的认识之后,就要逐步引导学生去进行设计性、综合性和研究性这样的实验,在这个实验教学阶段应该采用开放式实验教学方法,即只给出为达到不同网络应用所需要的实验要求,不指定实验步骤,也不指定网络拓扑图和所需要的网络实验设备,要求学生根据网络应用要求,自行设计实验网络拓扑图,自行选择为完成网络拓扑所需要的网络设备,并按照自行设计的网络拓扑亲手连接这些网络设备,并在这些网络设备上输入相应的配置命令,以测试是否能达到相应的网络应用要求。在这样一个实验过程中可能会出现很多异想不到的问题。这种开放式实验方法要求学生要熟练掌握计算机网络的基本原理、网络设备的主要性能,在这样的一个过程中可以训练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提高学生分析和解决计算机网络出现问题的能力
3.3 开放式实验教学的保障
3.3.1 加强开放式实验室管理
在开放式实验教学过程中,由于学生根据理论课的教学进度以及自己的空闲时间来预约和确定实验时间,这会给实验室的管理与准备带来很多困难;而学生自行确定网络拓扑,并且自行确定网络设备和对网络设备进行操作,有可能出现使网络设备损坏等诸多问题。这一系列出现的新问题都需要一套强有力并且完善的实验室管理办法作保障,才能使得开放式实验顺利进行。这些管理办法包括“开放式实验管理规定”、“学生开放式实验的申报流程”、“开放式实验网络设备管理办法”、“开放式实验学生须知”、“开放式实验室老师责任”等,在这些管理办法中明确规定出教师、学生、实验技术人员的责任。
3.3.2 加强实验技术队伍的培养
开放式实验教学对教师和实验技术人员的专业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学生在开放式实验过程中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作为教师和实验技术人员,需要不断学习新知识,不断拓宽知识结构,以应对实验过程中出现的各种问题。所以应采用对老师和实验人员进行不定期培训和与兄弟院校教师交流的方式,使教师和实验技术人员的知识面更宽、知识更新更快,既要有扎实的理论基础,又要有丰富的实践经验。
3.3.2 严格考核方法
对于计算机网络开放实验的考核办法是保证开放式实验教学效果的一个必不可少的重要组成部分。由于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普遍存在着一种堕性,如果考核方法不好,会使开放式实验教学流于形式。我们的做法是采用单人单组的方式来实现网络实验考试,并根据实验报告的质量、网络实验的考核成绩和学生平时参与开放式实验的表现来评定实验课程的成绩,如果该成绩不及格,则计算机网络这门课程就不及格。通过这样严格考核方法,目的是促进学生多做实验,做好实验,为保证教学质量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4 结束语
开放式计算机网络课程实验已经开展了一个学年,也出现过一些问题,但总的说来效果还是比较好的。总之,通过开放式计算机网络课程实验教学来促进实验教学水平和质量的提高,全面培养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和创新精神,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