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会计电算化的认识范文

会计电算化的认识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会计电算化的认识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会计电算化的认识

第1篇:会计电算化的认识范文

一、引言

近年来,会计电算化在我国得到了各级政府部门及企事业单位的高度重视,在许多企事业单位得到了推广应用,为提高这些单位的会计核算水平和管理水平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但是,这些应用主要集中在帐务处理、工资核算、固定资产核算和会计报表四个模块上。材料核算、成本核算和销售核算等模块应用很少,真正做至皖全甩帐的单位也比较少。

实际的应用范围和水平与财政部提出的目标及我国潜在的市场相比,相差甚远 追究其原因。除了人们的思想认、管理体制等因素之外,基根本原因是人才问题。目前的会计电算化人才培养方式和途径满足不了会计电算发展的需要,与实际要求相羞很大。本文对此进行探讨,就会计电算化人才培养的师资队伍建设、培养层次、培养途径和课程设置等何题进行讨论,并且得出一些对策建议。

二、会计电算化人才培养的师资队伍建设

目前,我国会计电算化人才培养的师资力量十分薄弱,特别是具有计算机软件系统开发设计能力和会计专业知识和复合型高层次的专业教师远远满足不了会计电算化人才培养的需要。有的成人高校和中等专业学校,甚至个别普通高校由于师资缺乏无法给会计专业开设电算化课程,不得不将其从教学计划中砍掉。有的教师只经过会计软件操作短期的培训,根本不具备系统开发设计知识就讲授会计电算化课程,其培养出的学生水平就可想而知。因此,会计电算化人才培养的关键是抓住师资队伍建设这一关键环节,只有建设一只高水平的师资队伍,才能培养出满足会计电算化发展需要的专业人才。

对于师次的培训,绝不能满足于一般的会计软件操作知识,必须培养具有系统开发设计能力和熟练掌握会计业务的复合型人才。师资培养可以有多种途径:—是从计算机应用及相关专业或会计专业具有三、会计电算化人才的培养层次

1994年财政部在《关于大力发展我国会计电剪话事业的意见》中,指出:“目前要立足于在职人员的会计电算化培训。培训可分为操作人员、系统维护人员、程序设计和系统设计人员等层次进行,从基本知识培训抓起,逐步提高”。《意见》中提出了上述四个层撮培训比例是:操作人员6o~70%。会计软件的维护人员10—15%,程序设计和系统设计人员5%。根据我们近年来从事会诗电算化工作实际情况看,分层次培训是十分可行和符合实际的,但是。

各层次人员的培养比例满足不了会计电算化发展的需要,系统维护人员、程序竣计和系统设计人员比例偏低。近年来,各级财政部门和社会办学主要培训操作人员,系统维护、程序设计和系统膏析设计人员基本上没有列入培训计划。有的单位多次送会计人员参加培训,也有一些会计人员参加社会办学培训I,但是,这些单位依然无法开展会计电算『七工作,其原因之一就是缺乏既懂会计叉懂计算机的维护人员。

因为仅具备某一会计软件操作知识的人员是不能独立胜任开展会计电算化工作的。既使在专业软件公司的协助下,把电算化工作开展起来,但是一时旦系统出现复杂的问题,不能正常运行,如果没有精通计算机的软硬件维护知识和人员,就不能很’陕恢复系统。那么其后果只能将本来已经甩掉的手工记帐重新用起来。这是任何一个单位都不愿看到的事。另一方面 一个单位要想全面实现会计电算化及其他管理工作的电算化,也必须要有高水平的程序设计和系统分析设计人员。目前我国以专业软件公司开通用会计软件为主的途径来实现会计电茆化,在促进会计电算化工作发展的同时,也产生一定的付作用。会计软件的通用性实际上是 加重用户婕用会计软件的难度和负担为代价的。首先,所谓通用也只是在帐务处理、工资核算、固定资产核算和会计报表几个模块实现通用,而材料管理、销售管理和成本核算等子系统难实现通甩 既使实现通用其用户初始化工作量和手工工作量巨大,这些子系统应该根据企业的实际特点开发设计。其次,通用会计软件另一个问题是不利用与企业其他系统之间形成良好的接口,这就给企业以后扩大计算机应用范围和层次(决策支持系统的应用)带来一系列的问题,因为企业的财务会计工作是企业的最基础管理工作,与其他管理工作有着复杂的联系。再次,在市场经济建立的过程中,国家每年都有重大的财经改革方案出台。一旦涉及财务会计核算和处理方法问题,如果软件版本量新不及时,只有企业自己对会计软件进行修改了。由此可见,程序设计和系统开发设计人员不仅是必须的,而且还要大力培养。本文建议:操作人员、系统维护人员、程序设计和系统开发设计人员的比例应该是2:l:l:l。在此,本文还要特别指出:各单位除了对一般会计人员进行会计电算化知识培训之外,还必须重点对会计主管人员的培训。

作者在菜单位开展会计电箅化工作时,就遇到过由于会计主管不懂会计电算化知识,工作安排失误而影响了会计电算工作的顺利进行。对会献计计主管的培训,除了介绍会计电算化的一般知识外,要重点培训会计电算化原理和开羼会计电算化工作的组琢管理知识。为此,本文建议增加一个培养层次。这个层次是专门培训会计主管人员,可以称为项目管理人员层。

四、会计电算化人才培养的途径

目前,我国会诖电化人才的培养途径主要是:

(1)在各类学样的会计专业中开设会计电算化课程;(2)政府财政主管部门委托会计软件开发公司举办短期培训班;(3)社会办学力量开办培训班;

(4)极少数高校培养会计电算化方向的硕士研究生;(5)会计软件开发公司为了推广自己的软件,而举办的操作培训班。

如本文前面所述,一个单位如果仅有会计电算化的操作人员,没有系统维护和开发人员是不可能将会计电算化工作顺利开展起来的 而上述几种培养途径满足不了会计电算化事业发展的需要,特别是高层次的系统维护和开发人员。尽管近几年,有大批计算机应用和管理信息系统及其相关专业的学生毕业,充实到企事业各单位,但是,由于这些专业的课程设置中缺少企业管理和会计专业方面课程,他们也没有学习过会计电算化方面的课程,因此,这些专、世的毕业生尽管掌握了丰富的计算机专业知识,但却不能胜任会计电算化的工作,也就是目前一些单位出现的局面。懂计算机的不懂会计和企业管理,懂会计和企业管理的不懂计算机,一方面 、才浪费,而另一方面又缺少人才。本文建议除了保留巩固现有的会计电算化人才j占训途径之外。可以开辟一些新的培养途径:

(1)在计算机应用专、lk中,增设企业管理 财务会计和会计电算化方面的造哮课程;(2)在管理信息系统及相关专业中,除了目前开设的企业管理、会计学原理课程之外,加大财务会计课程。

(3)在有条件的高校,开办会计电算化辅峰专业。本文的这些建设并不是想使这些专业的学生毕业后,都击从事会计电算化上作。但是,无论扶国外多年计算机发展应用的历程还是扶目前我国计剪机在企事业单位应用的发展趋势看,单位一般都是要建立以财务核算管理为核心的计算机网培信息系统。因此,企业单位一般都是要建立以财务核算管理为核心的计算机网络信息系统 固此+企业管理、南务会计应该是高级信息管理人才必备的知识。这也符合当前国家教委进行专业调整,缩碱专业数量,拓宽专业面的总的指导思想。

五、会计电算化人才培养的课程设置

目前会计电算化人才培养存在的一个氡要问题是课程设茸及内容不能满足各单位开展会计电算工作对人才的要求。首先,必须澄清一些人对会计电算化存存的模糊认识 会计电 化涉及计算 l科学、信息穗攀 财务会计、企业管理和系统开发理论等多门学科 因此 并不是学习一门会计电算化课程或是擀会菜一会计软件的操作就能掌握计算机会计这门新学科。 :要真正掌握它并且能够承担会计电算化工作,必须学习掌握多门学科知识。本文按不同类专业和培养目标提出如下几种会计电算化方面的课程设置商案,仅供参考。

l、会计类本科专业(1)计算机基础;(2)数据库(Ⅵ 或ACCESS);(3)高级语言(C语言或vB);(4)管理信息系统;(5)计算机会计学原理;(6)会计软件上机操作和项目管理。

2、管理信息系统本科专业增设如下课程:(i)会计学原理;(2)财务会计;(3)管理会计;(4)计算机会计学原理。

3、计算机庆用专业增设如下选修课程:(1)会计学原理;但)财务会计;(3)计算机会计学原理。

4 成人教育会计专业(1)计算机基础;(2)数据库(FOXPRO);(3)计算机会计学照理;(4)会计软件上机操作和项目管理o5、会计电算化辅修专业数据库(vFP或ACCESS)(2)高级语言(C语言或VB);(3)管理信息系统;(4)会计学原理;(5)财务会计(6)管理会计(或财务和宣)(7)计算机会计学原理(8)会计软件上机操作。

六、结束语

第2篇:会计电算化的认识范文

【关键词】高职高专 会计电算化 培养模式

网络经济时代,随着电子信息技术和软件工程的快速发展,电算化会计信息系统正在以其显而易见的优势和速度取代手工会计信息系统,从而带来会计业界理论与实务的大变革。然而专业人才的匮乏,始终是制约我国会计电算化事业进一步发展的因素。如何构建科学高效的人才培养模式、培养高素质会计电算化人才成为高职高专教育当务之急。

一、会计电算化人才培养现状分析

纵观国内,我国高职高专会计电算化专业人才培养主要有几个特点。

1、规模庞大,专业设置重复率极高

上世纪90年代,财政部在《关于发展我国会计电算化事业的意见》中指出:到2010年,力争使80%以上的基层单位基本实现会计电算化,从根本上扭转基层单位会计信息处理手段落后的状况。全国会计类院校纷纷开办会计电算化专业,几乎所有的会计类专业必开电算会计课程。专业设置的重复率之高几乎可与基础学科媲美。客观地说,这些做法有其积极的现实意义,对我国广大会计类人员进行了一次有益的电算化知识普及。

2、特色平淡,课程设置缺乏针对性

从表象来看,会计电算化人才培养颇为繁荣。但随着人才培养的进一步发展和实践的检验,当初一味追求的规模至上的粗放式办学模式日渐显露弊端。由于大多数会计电算化专业培养方案缺乏特色,课程设置与普通的会计专业几乎没有区分,通常是在常规会计课程基础上加上电算会计课程或者电算实训即万事大吉。当用人单位满怀期待专业人才能深入实践解决电算系统维护或熟练运用财务软件时,我们培养的学生却因为没有形成自己的专业能力优势而不知所措。于是一部分学校减少了会计电算化专业的招生规模更有甚者迫于就业压力取消了会计电算化专业。这进一步暴露出当初办学的盲从性和随意性。

3、过程简化,教学内容和手段落后

计算机产业迅速发展的大环境使会计电算化的发展速度很快。比如会计软件的主流技术已经转向以网络为基础的ERP软件了,但我们教学内容的更新明显地跟不上技术的发展速度。教材的内容落后于教学内容,而教学内容又落后于社会应用水平。很多学校设置的会计电算化课时偏少,任课教师计算机技术的总体水平较低,在教学过程中与计算机关系密切的过程或章节往往被省略或简化。此外教学手段也需要完善,由于电算化教学对于教学设备和软件的要求相对较高,一些学校受制于此,用黑板加粉笔的手段来讲述电算化课程,将原本生动和形象的教学过程变成了呆板的描述,无法与电脑加投影仪等先进手段所带来的效果相提并论,也容易扼杀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构建新的会计电算化人才培养模式

我国加入WTO以后,人才市场和商品市场越来越国际化,我国会计电算化人才培养将承受更大的压力。本文针对上文存在的诸多问题,就如何创新思路,构建“以专业特色为根本,以能力培养为目标,以科学方法为指导,以过程控制贯穿始终”的人才培养模式,进行粗浅的探讨。

1、目标定位准确,专业特色鲜明

准确定位培养目标是科学进行人才培养的首要环节。在教学中,应根据高职教育“能力培养”的内在要求,构建以培养学生进行会计实际工作能力为根本,以训练学生掌握必要的会计基本理论、基本方法和计算机操作技能为前提,以训练学生的实际手工会计和电算会计操作技能为核心,以培养学生电算化信息系统分析与维护能力为特色的多层次培养目标体系,最终造就基本功扎实、操作能力强,具有计算机和会计双重知识和技能的复合型、技能型人才。

2、能力培养至上,控制贯穿始终

在会计电算化人才培养过程中,我们应始终抓住能力培养这一根本,将控制论的思想和方法贯穿始终。

(1)建立“三层”能力培养模式。“三层”是指按课程间内容的依存关系分为专业基础技能、专业技能、职业综合技能三个层次。通过三层次循序渐进教学,使学生的专业知识、动手能力、分析能力、综合能力得到系统提高,为就业做好充分准备。

第一层:专业基础技能培养。一是会计手工处理能力训练:掌握凭证、账薄、报表编制原理。二是会计电算化处理能力训练:进行Word、Excel、Internet等计算机基本原理和操作。

第二层:专业技能培养。一是会计手工处理能力训练:掌握企业要素核算、产品成本计算及核算、资金管理与项目决策、税收实务处理方法、企业内部及外部审计方法等。二是会计电算化处理能力训练:学习计算机程序设计、会计信息系统设计与分析、常用财务软件操作等。

第三层:职业综合技能培养。一是会计手工处理能力训练:进行会计学原理、财务会计、成本会计、审计综合应用实训,模拟财务科的会计工作岗位训练。二是会计电算化处理能力训练:熟练使用金蝶、用友等财务软件进行会计处理。

(2)做好事先规划、事中控制和事后总结改进工作。由于高职教育是以就业为导向,因此事先规划环节中,首先应结合区域特点进行广泛的社会调查,了解专业需求状况和岗位能力需要状况,为日后科学培养人才提供依据。其次要明确制定上文所述的培养目标,使日后的教学、管理工作紧密围绕目标进行。最为重要的是根据市场调研情况和专业目标设置科学合理的课程体系。①建立与专业培养目标相适应的理论课程体系。一是会计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课程子系统,包括:会计学原理、财务会计、成本会计、管理会计、财务管理、审计、税法等。二是计算机基本知识和操作能力课程子系统,包括:计算机基础、数据库及编程基础、会计电算化、会计信息系统分析与设计、财务软件应用等。三是基础素质和继续学习能力课程子系统,包括:普通话、应用文写作、名著选读、社会调查、外语听说训练、文献检索等。②建立与会计专业培养目标相适应的实践课程体系。一是会计核算能力、分析能力、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通过财务会计实训教学、成本会计实训教学、财务管理实训教学、会计手工综合实训教学、会计电算综合实训教学和计算机系统装配和维护教学来完成。二是会计专业综合素质的培养,主要通过认识实习、暑假考察、毕业实习和完成毕业作业等教学环节来完成。

(3)立足事中控制。①搞好配套教材建设、审查教材的内容。一本优质适用的教材往往能使教学过程顺畅,使教学效果倍增。应选购具有前瞻性的、编排精心合理的教材。对于师资力量比较雄厚的学校,应根据课程体系设置编写针对性强的电算化教材和实训资料,但可用性要强。

②改革教学方式,提高教学效率。现阶段一般存在有“黑板+粉笔”的传统教学方式,利用计算机制作教学内容课件进行计算机辅助教学方式,以及利用多媒体与网络等信息技术进行多媒体网络教学方式。以会计电算化课程为例,笔者认为应结合具体的内容来选用合适的教学方式。一是会计电算化原理部分。本部分内容是电算化专业知识的基石,专业性较强而且相对枯燥乏味,应以计算机辅助教学方式(CAI)教学方式为主。教师要从教学设计的总体角度出发来研究、制作、使用高质量的教学课件,将教学内容比较直观、形象地进行演示,同时还可配以同步声音、动画、软件具体界面等,这样课程内容将变得声像并茂、直观易懂、增强了学生学习兴趣,最终达到提高教学效果与教学质量。此外以“黑板+粉笔”方式为辅,启发和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经板书的形式帮助学生梳理知识脉络和层次。二是财务软件应用部分。本部分内容是电算化原理部分的应用,通常在机房里进行。应采用多媒体(Multimedia)技术及网络(Network)技术与计算机辅助教学的完美结合所形成的多媒体网络教学方式。教师先利用多媒体课件向学生演示软件操作流程和讲解重要的界面,然后通过网络系统向学生传递备份的练习账套,让学生结合教师演示的步骤和要点自行练习操作。教师还可通过网络监控系统及时了解学生的掌握情况,既可总结性地讲解也可个别辅导。三是会计电算综合实训部分。本部分内容以学生为主导,全程动手操作,教师不必参与太深。但是对于学生操作结果的评价是否科学公平则是关键。应利用网络技术与计算机辅助教学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教学。教师可利用一些网络教学软件收看学生完成的账套,在线评阅打分,既减轻工作量,又公正合理。当然,计算机辅助教学与多媒体网络教学使教师从传统的教学中解脱出来,去学习、更新相关知识,也使学生充分体会到学习的乐趣,增强学习吸引力,促进教学概念与形式的更新,引起教学组织形式、教学方法与教学结构的变化,促进教学思想与教学理论的发展,提高教与学的效果与水平。

③改革考试方法,推进教学改革。会计电算化专业传统的考试方法主要是在课程结束时进行闭卷考试,考试内容多以概念性理论题为主。这种考试方式容易导致学生平时放松学习,考试时临阵磨枪,不利于培养高素质的技能型人才。因此,我们应从以下方面进行相关考试改革。一是不同的课程采用不同的考核方式。会计电算化原理课程可继续采用期末闭卷考试,以免放松学生对基本理论的学习要求;财务软件应用课程则应采用期末上机测试的办法,重点考察学生的动手能力;会计电算综合实训建议着重过程考核,综合考察学生的组织纪律、团队意识、职业态度及综合技能。二是将职业资格证书纳入考核范围。要求学生毕业时取得一个毕业证和多个职业技能证书。目前会计电算化专业学生毕业时除取得毕业证外,还必须取得《会计从业资格证书》(含初级会计电算化),鼓励学生获取《用友软件应用能手证书》、《全国ERP信息化工程师证书》。拿到相关证书者可获得一定的学分。三是改革毕业考核方案。毕业考核将原来的毕业论文改为毕业设计或毕业调查报告。设计或调查内容完全与会计岗位核算与管理相联系,直接与上岗就业接轨。

④加强事后总结改进。我们应按现实条件变化适时调整培养目标和方案,根据会计电算化及财务软件发展情况适时改进教学内容,以与时俱进的思想进行会计电算化专业人才的培养。

三、结语

高职院校特色专业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对该专业建设的探索和研究,我们前面还有很长一段路要走,优秀的会计电算化人才的培养更是不断迈进的过程,面对新的挑战,我们将一如既往的努力和奋进。

【参考文献】

[1] 谢明:高职会计电算化教学实践的几点看法[J].湖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5.

[2] 赵馨燕、何美武:论高职学校会计电算化课程教学的改进[J].中国管理信息化,2005.

[3] 黄正瑞、黄微平:论会计电算化的教学目标与内容[J].中国管理信息化,2005.

第3篇:会计电算化的认识范文

【关键词】任务驱动教学;会计电算化;中职;应用

会计电算化教学是中职会计专业中核心课程,具有很强技术性与应用性,需要学生掌握会计电算化基本概念与理论知识的同时,熟练掌握电算化操作技能。但在中职会计电算化传统教学中,教师多比较偏重对理论知识的灌输,忽略了学生学习主动性与会计电算化应用性,导致教学效率较低。[1]近年来,任务驱动教学法以其突出的教学优势逐渐被应用到现代教学中,取得了较好教学效果,也为中职会计电算化教学提供了新的教学途径。

一、任务驱动教学法与其教学优势

任务驱动教学是基于建构主义教学理论基础而形成的教学方法,与传统“提出概念”至“解释概念”再至“举例说明”教学相比,任务驱动教学则以“任务”为核心,通过“提出任务”至“分析任务”再到“完成任务”与“总结回顾”各环节来完成教学。[2]任务驱动教学法的突出特点在于教师首先需要对教学任务进行设计,然后将课堂知识蕴藏于教学任务中,学生可通过完成任务过程实现对所学知识的掌握。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学生不仅需要对任务进行分析,同时需要对完成任务的方案进行研究,最终完成学习任务。在整个任务驱动教学过程中,具体任务与教学内容融为一体,不仅能极大地调动学生学习参与性,对学生分析与解决问题的能力进行培养与锻炼,同时能够培养学生创新能力与合作意识,有利于教学效率提升,已经成为现代教学中重要教学方法。

二、任务驱动教学法在中职会计电算化教学中实践应用

为贯彻“以学生为主体”与“以教师为主导”这一教育理念,在中职会计电算化教学中中对任务驱动教学法的应用,可通过以下几个环节实施。

(一)任务设计

以中职会计电算化教学中“银行对账业务”课程为例,对任务驱动教学法在中职会计电算化教学中实践应用进行分析。在教学实施前,教师可通过对教学资源的利用与整合,形成一套模拟账,将其作为总教学任务,然后将教学任务分解为系统化子任务,每项子任务中均涵盖学生所需掌握操作技能。每次教学开始,教师均提出相应教学任务,指导学生完成每次教学学习目标。[3]如“银行对账业务”,其为总账系统出纳管理中组成部分,同时是会计从业资格考试考纲中考点,其教学目标为学会“银行对账”操作基本步骤和相关理论。教师应要求学生于课前通过手工完成银行对账,对“银行存款余额调节表”进行编制;上课时,要求学生在会计电算化操作下对银行对账业务进行处理,明确具体任务与学习目标。

(二)教师引导

在任务驱动教学中,教师应做好任务分析与引导工作。针对中职会计电算化课程在操作技能培养方面要求,教师可在课前对电算化各个操作技能进行演示并录制成视频资源,对应课程各个知识点,为学生操作提供指导。如在“银行对账业务”任务驱动教学中,教师可提前对“银行对账初始化”及“银行对账”等知识点视频进行录制;上课过程中对银行对账概念与操作步骤框架进行讲述,引导学生自行查阅资料;然后通过教师现场操作演示或观看视频资源来组织学生进行学习。

(三)任务实施过程

在任务驱动教学中,任务实施过程为其中中心环节,对会计电算化教学目标是否能够达成具有决定作用。通过引导环节,在任务实施过程中,教师应着重对学生自主学习能力进行发展。[4]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引导学生通过对视频资源的利用完成“银行对账初始化”与“输入或导入银行对账单”以及“银行对账”和“编制银行存款余额调节表”等电算化操作工作任务,确保学生顺利完成本次教学任务。学生在任务实施过程中,发现问题时可自行尝试解决,也可采取合作学习形式进行解决。教师在学生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可对学生进度进行观察,提醒学生对会计准则加以注意,通过细节指导对学生职业素养进行培养。针对学生个别问题,教师可采取个别指导方式;针对学生普遍问题,教师可擦去集体辅导方式。整个任务实施过程主要在于对学生实践技能进行培养,加强学生对软件操作能力。

(四)教学反馈

在任务驱动教学过程中,教学反馈环节属于检验收获环节。为更全面地评价教学目标完成情况,在评价形式上可以更加多样化。除了对学生在课堂中操作技能过程与结果加以评价外,还可对学生自主学习效果与协作学习效果进行评价。如对“银行对账业务”进行学习过程中,可根据学生在理论知识方面掌握情况,实施“银行对账”理论测试,测试学生对该部分会计从业资格考试所需掌握相关知识点的掌握情况。对于学生操作技能完成情况,可通过教学评价表对学生操作结果进行核对。会计电算化在操作结果上具有唯一性,课堂操作评价表应针对整堂课学生学习情况,包括学生银行对账初始化操作结果正确与否,学生输入或导入银行对账单操作结果正确与否,以及学生银行对账操作结果正确与否和学生编制银行存款余额调节表正确与否等内容,让学生根据教学评价表总结学习收获,实现知识自我建构,同时可对学生语言表达与归纳总结能力进行培养,达到在学生自主学习与协作学习效果方面评价。

(五)拓展提高

为巩固教学效果,满足学生课后学习需要,任务驱动教学课后可加入拓展提高环节,布置教学课后任务,拓展提高任务主要为课后对课堂所学任务进行巩固练习。以“银行对账业务”任务驱动教学为例,在课后教师可再增加一套模拟账,学生需要依靠自身能力完成课后任务。教师应对网络资源加以充分利用,对于录制的相关视频与演示资源等可将其上传至网络平台,为学生课后脱离课堂学习提供指导与参考。针对学生课外作业完成过程中遇到的各种困难,教师可借助QQ群、微信群等给予学生课外辅导,使学生在及时掌握所学知识。任务驱动教学法在中职会计电算化教学中的应用,可有效调动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与学习积极性,教师应充分发挥任务驱动教学法优势,不断改进中职会计电算化教学。

参考文献

[1]金铃.论中职会计电算化教学中的教与学[J].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旬刊,2015,(1):94-95.

[2]付欢欢.任务驱动教学法初探[J].西北成人教育学院学报,2015,(3):60-62.

[3]王敏.对高职院校会计电算化课程改革的思考———以湖北职业技术学院会计专业为例[J].湖北成人教育学院学报,2013,(04):93-95.

第4篇:会计电算化的认识范文

关键词:高职教育;会计电算化;任务驱动教学法

中图分类号:G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4)010-00-01

前言

近年来,本应在就业市场上具备优势的高职毕业生就业情况堪忧,传统的高职毕业生上手快、即插即用的比较优势似乎不再存在,笔者以为,要解决这一问题,就要为学生提供更贴近真实的工作岗位体验。本文以任务驱动教学法在会计电算化课程设计中的应用为例,进行探讨。

一、基于任务驱动教学法的教学设计理念

任务驱动教学法是基于建构主义教学理论的一种教学法,它要求教师不仅要创造物理性的学习环境,更要注重心理层面的学习环境塑造,在教学过程中以一个个任务为学习单元,把知识点置于任务当中,让学生在完成任务的同时实现对知识的理解和对知识应用方法的掌握,从而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与自主思考能力。

二、以就业为导向的课程目标设计

传统的会计电算化课程仅有一些课堂练习穿插其中,没有系统的工作任务相伴,学生们在完成课程学习后的技能掌握仍然不能满足用人单位的岗位需求,因此要打破原有的课程模式,根据工作岗位对从业人员的职业能力分析,以就业为导向设计实训情景,以工作任务为学习单元,以技能培养为核心,以工作任务为中心,将知识的传授融合于任务驱动教学中。因此,笔者在设计课程目标时,将其分为能力目标、知识目标与素质目标三个层面,具体如下:

能力目标:1.能够熟练的在主流操作系统环境下完成财务软件的设置。2.能够熟练的操作财务软件完成记账凭证的填制和编制工作。3.能够运用财务软件进行记账、结账等工作。4.能够运用账务软件完成整个财务流程的各个环节工作,并进行报表编制。

知识目标:1.能够掌握基本的会计理论。2.能够迅速准确的归纳财务软件的功能与流程环节,具有清晰的概念。3.能够正确的理解各环节的操作方法。

素质目标:1.培养学生具备会计从业人员所必需的职业道德与心理素质。2.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自我学习能力。

三、以能力层次为基础的课程内容设计

笔者将课程设计了五个学习情境:电算主管、总账会计、出纳管理、薪资管理和固定资产管理。每个情况下设计若干工作任务,每一个情景的完成都是一次工作任务的完成。从而打破传统的教学以章节为单元进行的模式,针对不同会计电算化岗位进行技能培养,具体内容如下:

1.电算主管

工作职责:利用财务软件功能完成账套管理、年度账目管理、操作员管理。确保系统安全。

工作任务:1.实施电算化管理,建设电算会计信息体系。2.为组织建立账套文件,并设置参数,进行人员分工和权限设定。

2.总账会计

工作职责:协助会计经理完善本企业的会计核算体系,正确、及时地进行会计业务综合、汇总工作。涉及到电算化的工作有凭证的填制、审核以及记账和期末处理等。

工作任务:1.负责总部费用类单据审核、编制记账凭证。2.负责管理所核算部门的员工应收款项账务处理及欠款清收。3.负责总账-固定资产、应付账款子模块的业务核算。4.负责无形资产业务、员工社保核算,货币资金、其他往来款项的核算。5.负责总部预算的监控、反馈及离职人员费用结算。6.完善会计核算制度、优化会计核算流程。

3.出纳管理

工作职责:填制现金凭证、现金日记账、银行存款日记账的查询。

工作任务:现金管理。银行存款管理。

4.薪资管理

工作职责:建立工资套账,进行相关信息设置,工资结算单的填制与汇总,工资月末分摊处理。

工作任务:1.进行人员、工资项目、银行、权限等相关信息的系统设置。2.日常业务,如工资,代扣税点,工资分摊等。

5.固定资产管理

工作职责:分析固定资产存量、类别,选择相应的折旧方法,进行有效管理。

工作任务:1.固定资产初始设置。2.固定资产日常管理。3.固定资产期末处理。

四、任务驱动式教学环境下的课堂教学设计

为了贴近实际,笔者要求学生们以用友软件总账系统作为工具,在某公司某月份业务处理的模拟环境下进行,具体工作分为不同岗位,各个岗位的工作又分设若干小任务。具体教学设计如下:

1.任务展现教学环节

工作任务:1.明确财务主管人员的职责、权限与日常工作内容。2.了解财务主管人员所必需的相关技能。

教师活动:1.布置任务,做好组织。2.准备相应的材料(账本、原始凭证等)3、向学生详细讲述任务流程及要求。

学生活动:1.明确自身职责。2.分析工作任务和初始数据。3.分组进行讨论。

设计意图:使学生参与到整个会计电算化工作的流程当中。

2.任务分析教学环节

工作任务:分析日常业务流程。教师活动:1.倾听学生们的意见。2.分析不同方案的利弊。3.确定方案,组织实施。

学生活动:小组讨论后形成方案。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独立动手能力与组织协调能力。

3.任务实施教学环节

工作任务:进行凭证填制、审核、记账以及明细账和总分账的记录操作。教师活动:1.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观察学生的进度,提醒学生时刻注意会计准则。2.注意培养学生的职业素养。3.进行细节指导。

学生活动:1.认真操作财务软件,熟练软件功能应用。2.进行日常会计业务的处理。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的实践技能,加强学生的软件操作能力。

4.任务反馈教学环节

工作任务:检查各小组任务完成情况,并指出其中的问题与不足。

教师活动:1.分析各组任务完成情况。2.对问题较大的小组进行案例点评。

学生活动:1.分析问题,剖析原因。2.根据剖析结果,进行修正。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的分析归纳能力。

5.任务评价教学环节

工作任务:1.小组成员自评与小组之间互评结合开展。2.教师对总体任务完成情况和特别案例进行点评。

教师活动:教师进行总体评价,并对特别突出的案例进行重点点评。

学生活动:学生进行自评与互评,并以小组为单位,提交总结报告。

第5篇:会计电算化的认识范文

【关键词】会计电算化 问题 对策

一、会计电算化运用存在的问题

电算化相比于传统的会计方式而言,有很多不同,更快捷、准确、方便是会计电算化最明显的特点,但由于传统的会计核算方法持续时间比较长,在会计电算化普及的过程中,出现了一系列的问题。

(一)对会计电算化认识有较大偏差

我国的会计电算化事业相比其他国家而言,起步比较晚,使得很多企业管理者和从业人员对电算化的认识程度不深,人们的思维与观念中并没有认识到电算化的重要性,电算化的普及程度也不高,相比国外而言,我国的大中型企业的会计电算化普及率有60%~80%,而中小型企业在会计电算化普及方面还不足30%。有的企业人员认为会计电算化就只是将计算机应用在会计核算工作中,减轻了传统的会计核算工作难度和复杂度,只是以一种更加精确的方式进行记账、报账等。因此,很多企业在运用电算化的过程中,也只是将其看做是一种减轻员工工作量的工具和方式,没有意识到电算化对于企业建立完整的会计信息系统的重要性。

(二)会计电算化人才严重匮乏

会计电算化是一种融合新技术和新手段的会计工作方式,需要会计从业人员具有相应的的专业知识作为保证,才能发挥电算化相应的功能,当前,企业的财务队伍中的部分人员知识老化现象比较严重,对于学习电算化知识没有积极性,而企业进行短期的电算化操作培训根本得不到相应的效果,再加之当前社会上会计电算化的人才数量有限,因此不能很好地满足企业的需求,企业的会计电算化工作也受到很大影响。

(三)会计信息系统的安全性、可靠性等较差

企业的财务数据是绝对保密的文件,关系着企业的生存与发展。当前会计电算化过程中,面临的一个严峻问题是当前致力于软件开发的厂家,真正研究数据保密性、安全性和可靠性问题的厂家很少,我国大多数会计电算化软件在对数据进行安全保密设置方面都比较弱,并且缺乏相应的操作记录功能,因此,没有相应的操作人、操作时间、内容记录,在出现相应问题之后也不能及时追究责任,不利于企业会计管理的可持续发展。另外,当前很多电算化软件的容错能力也比较差,对用户的限制比较多,使得用户在使用的过程中,容易产生畏惧心理,害怕由于操作不当使得系统出现瘫痪等问题,也害怕由于临时故障导致数据丢失等现象。

二、企业会计电算化发展策略

针对企业会计电算化存在的问题,促进会计电算化发展,还需要从多角度出发。

(一)转变人员对会计电算化的认识

由于会计电算化实施的时间还不够长,很多人对其认识有偏差是正常现象,加强会计电算化的建设,一个重要的基础就是要加强对会计电算化的认识。了解会计电算化是会计工作的发展趋势,是信息时代背景下会计工作的必然发展方向,因此,加强对企业的管理者和会计从业人员对会计电算化的认识程度,加强他们对其重视的程度,在日常生活中逐渐使用电算化。

(二)加强会计信息系统的安全性和保密性建设

会计信息系统的安全可靠性,是会计电算化的一个重要参数,由于会计电算化之后,会计资料大多是由计算机按照相应的程序生成,因此,其中很容易出现漏洞,要保障会计信息的安全可靠,不仅要求技术上过关,还要求对会计人员的职业道德进行要求。要建立必要的内部控制制度,建立相应的岗位责任制度,保证出现问题时可以定责。财务会计人员要学习相关的法律法规,提高自身的能力素养,对企业的各种财务信息进行保密,不随意泄露。另外,为了保障数据的安全性,可以在进入会计信息系统时加一些相应的验证措施,如指纹验证、临时用户口令等,用于检测用户的使用权限,也保障企业信息的安全不被泄露。在管理信息过程中,企业也可以制定相应的硬、软件管理制度,如建立会计信息资料的备份制度、加强人员的使用记录等。

(三)加强会计电算化人才的培养

在企业会计管理中普及电算化,人的素质是关键。只有越来越多的会计管理人员具有相应的专业知识,才能促进会计电算化工作的发展。会计从业人员在日常工作中药不断加强对电算化专业知识的学习,如会计专业知识、计算机专业知识、网络知识、信息安全知识等,都是会计电算化过程中的重要部分。加强知识充电,可以有效地减少在工作中的盲目性和出错的几率,在员工上岗之前,企业要进行相应的电算化技能培训,同时要开展员工的职业道德教育,提高员工的职业能力素养和责任心。

(四)健全会计电算化管理制度

会计电算化必须要有统一的规范和管理,才能健康有序地发展,企业的领导者要不断提高认识,在工作中不断落实会计电算化管理制度的制定,包括操作会计电算化系统的管理制度、操作档案记录管理制度、会计电算化的检查、验收、奖惩工作制度等,只有一套完善的管理制度普及,才能真正促进会计电算化的正常发展。

三、结语

会计电算化是企业会计管理工作的一个必然趋势,相比于传统的会计管理工作,会计电算化更加快捷、有序、科学,针对当前会计电算化出现的问题,要从改变企业人员的思维模式出发,加强会计电算化人才培养和相应制度的建立,以提升会计企业电算化水平的提升。

参考文献:

[1]郭亚琴,韩明君.小型企业会计电算化工作中存在问题及对策分析[J].商场现代化,2008,(18).

第6篇:会计电算化的认识范文

关键词:会计电算化 问题 发展

随着科技的发展,信息技术的浪潮正在席卷着整个地球,电子计算机数据技术在各个领域得到广泛应用。在互联网时代,会计工作在其观念、理论、方法等各个方面都应随着客观环境的变化而不断改革、发展和完善。会计电算化将是一个必然趋势。

一、会计电算化概述

与国外相比,我国会计电算化起步较晚,从七十年代末至今仅仅二十几年的发展历史,大体分为起步、推广应用、普及与提高三个发展阶段。目前对会计电算化并没有一个完全一致的定义。简单来说,会计电算化是以电子计算机为代表的现代化数据处理工具和以信息论、系统论、控制论、数据库以及计算机网络等新兴理论和技术应用于会计核算和财务管理工作中,实现电子计算机代替人工记账、算报账,以及部分替代人工完工对信息的分析预测、决策,以提高财会管理水平和经济效益进而实现会计工作的现代化。

相对于传统的手工会计来说,会计电算化一方面使数据的处理一体化,数据一旦进入系统,记账、对账、汇总编制会计报表等都无须经过多人的手工才能完成,很大程度上减少了数据处理差错的可能性;另一方面,信息存放的磁盘(硬盘、软盘)化,使得会计数据的保存更加安全,同时数据查询的高速化成为可能。正是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会计电算化以其高效、自动、方便、准确、及时等优点正日益受到广大财会人员的欢迎。

从传统的会计到会计电算化的转变过程中,我国的会计电算化取得了不少的成就,会计电算化的应用,使会计人员将更多的时间和精力用于资金管理、分析上,提高整个会计工作水平,为企业提供及时、准确和完整的财务信息,为科学的决策提供可靠的分析数据,不断地提高企业管理效率和经济效益,提升企业在市场中的核心竞争力。

但是应当看到,由于财务工作本身的特点,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现代化的事物的不断出现,对会计电算化也不断地提出了新的要求。其次我国会计电算化工作起步较晚,正处于发展的过程中,在实践中存在着一些问题。同时由于会计电算化是一项系统工程,在发展过程中有许多工作要做,有许多问题要及时解决,否则将严重阻碍我国会计电算化向更深层次的发展。

二、我国会计电算化的困境

鉴于会计电算化的诸多益处,许多企业已初步实现了财务会计电算化。会计电算化若得到正确的运用将对会计工作及企业产生重要的积极影响。但从我国会计电算化的实践过程来看,情况却不容乐观。

(一)对会计电算化认识不充分

我国会计电算化起步较晚,人们的思维观念还未充分认识到会计电算化的意义及重要性,许多单位电算化都是应用于代替手工核算,仅仅是减轻会计人员的负担,提高核算效率方面入手,根本未认识到建立完整的会计信息系统对企业的重要性,使现有的会计提供的信息不能及时、有效的为企业决策及管理服务。

(二)会计电算化的普及度不高

据调查显示,在美国会计电算化的普及率达90%以上,而我国大中型企业的普及率有60%~80%,中小型企业的普及率不及30%,并且分布极不平衡。目前应用电子计算机处理会计业务的主要是在具备先进管理水平的、较发达地区的国有企业、内地企业或大中型企业。另外从整体看,应用面还很有限,还有相当大比例的中小企业、商业、科研事业单位仍为手工或人机结合操作。

(三)会计电算化流于形式,深度与广度低

有些企业盲目跟随潮流实施会计的电算化,未从本企业的实际情况出发,进行合理规划,明确会计电算化的目的与意义,浪费大量人力、物力与财力,结果事与愿违。我国实行会计电算化的单位经常存在着重视报账功能忽视管理功能的现象,只是把会计电算化当作是具有“储存器”与“打字机”功能的计算机来使用,其主要功能仍是核算,提供手工会计也能提供的一些传统的会计报告,对于企业的经营控制与管理决策提供不了可靠有用的作息支撑,造成了我国企业会计电算化效率低下、效果不显著,流于形式的普遍现象。

(四)缺乏合格的会计电算化专业人才

会计是一种专业性很强的职业,会计电算化对“专业性”的要求更高,对会计人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既要求会计人员要掌握一定会计专业知识,还要掌握相关的计算机知识,财务软件的使用技术、保养和维护、管理等多方面的专业知识。现阶段不少单位的电算化人员是由过去的会计、出纳等经过短期培训而来,虽然有丰富的传统会计经验,对计算机知识却不甚了解,跟不上会计电算化发展的步伐,使得众多单位的计算机在会计工作中的现代化功能还远远没有得到发挥,仅停滞在打字或进行工资处理等一些简单的功能上。甚至由于多方面的原因,有可能导致原有会计人员对会计电算化的排斥和抑制。

三、解决我国会计电算化问题的对策

会计电算化随着电子计算机技术的产生而产生,也必将随着电子计算机技术的发展而逐步完善和发展。我国在这个领域也应该同发达国家接轨,形成有自己特色的会计电算化产业体制。针对我国目前会计电算化所存在问题,必须给予高度关注,才能避免在今后的工作中走不必要的弯路,才能最大地发挥出会计电算化的作用。

(一)提高对会计电算化的认识与重视

信息技术的发展不仅仅是技术上的革命,同时也是思想上的革命。在会计领域我们必须认识到会计电算化改变的不仅仅是会计数据的储存形式、数据处理方式与程序和核算的方式,同时改变了会计内部控制与审计的方法和技术,促进了会计管理制度的改革,更为重要的是会计电算化是一种观念上的改变,因此企业在实施会计电算化的过程中首先要提高人们对会计电算化的认识与重视,更新观念,使企业人员在观念上接受会计电算化并很快融入其中,深刻认识到建立完整的会计信息系统对企业的重要性。

企业实施会计电算化,几乎涉及企业的所有部门和人员,同时还涉及管理机构及管理体制的变动,这都需要企业领导的重视和全体工作人员的支持。因此企业在实施会计电算化过程中,也须积极做好宣传工作,让工作人员从思想上正确认识会计电算化的意义及目标,并在以后的工作中把这种正确的意识贯彻落实到底,才有可能有效地实施会计的电算化并取得了良好的成绩。

(二)实事求是地实行会计电算化,并作好中长期规划

企业是否进行会计电算化首先要取决于对开展会计电算化工作的迫切程度,企业对会计电算化的客观需要,是当前开展会计电算化工作的前提,也决定了企业会计电算化的目标、任务。在会计电算化信息系统开发之前,企业都有存在着企业的会计信息系统。在瞬息万变的市场条件下,对多数的企业来讲,原有的手工的会计信息系统已经越来越不适应市场经济的新情况,迫切需要实施会计电算化。但也有一小部分的企业,由于业务量小、业务对象性质等多方面的原因,无需实施会计电算化也可满足其生产发展的需要。因此实施会计电算化是一项系统工作,一定要结合本企业的实际需要进行可行性分析,认真做好会计电算化的中长期规划,循序渐进的开展,既要保证企业经济效益的提高,又要保证其前瞻性和系统性,避免那种没有实现条件的功能又要为实施单位的进一步会计核算管理发展的需要留有一定的空间。

从另一方面来讲,由于会计电算化的专业性质,企业在实施会计电算化工作前,单位的会计电算化实施主管人员应该与电算化软件公司的实施人员做好沟通、协商的工作,明确会计电算化各个方面的要求。

(三)培养复合型的会计人才,适应会计电算化工作的要求

要积极推进会计电算化进程,就必须大力加强人才培训的力度,提高会计人员综合业务素质。只有掌握了比较丰富的管理知识,才能根据本单位的自身特点,利用电算化会计的特点,为企业的预测、决策和控制等管理工作服务。因此在培养会计电算化人才时,应注重培养“会计…计算机…管理”的复合型人才,以促进会计电算化的顺利发展。

在培训的内容上要切合实际工作需要,既要使会计人员熟练地掌握一定的会计专业和最新的知识,还要掌握相关的计算机知识和财务软件的使用技术以及保养和维护,做到及时更新培训内容,学了就能用得上,完善会计人员会计电算化知识结构体系。为了会计电算化工作的顺利进行,企业也要从各方面积极支持、鼓励及组织会计人员学习和提高会计电算化知识,维护软件正常运行,掌握计算机先进技术,为本单位尽快建立高效的会计信息系统创造良好的氛围。同时还要加强会计人员的思想教育,两手并重。

(四)加强系统完善的管理控制,充分调动系统开发人员的积极性

开发完善会计电算化系统是一项非常复杂的系统性工作,需成立一个会计电算化实施领导小组,企业财会人员和管理人员应积极参与配合,主动出谋划策。单位的会计主管人员对于本单位的会计管理工作比较熟悉,清楚实施会计电算化项目要实现哪些功能,达到何种管理的目的。同时分阶段对开发完善工作进行监督检查和评价,按一定的标准奖惩优劣,充分调动开发人员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并且要积极从不同的角度、用不同的方法对会计电算化系统进行调试。在评价会计电算化系统的同时,应善于发现问题和错误,对存在的问题及时解决,完善处理。

(五)建立和健全完善的会计电算化管理制度

为了使会计电算化工作规范运作,各级财政部门要加强对会计电算化规章的宣传、指导和监督检查。同时,已经实现会计电算化的单位内部也应根据财政部的有关规章,结合单位的实际建立单位内部会计电算化的管理制度,以确保会计电算化的正常运作。这个管理制度体系一般包括:人员管理制度、操作管理制度、数据管理制度、系统维护制度等。

但应该看到,计算机处理会计业务,必须是事先设置好的处理方法,因而要求会计数据输入、业务处理及有关制度都必须规范化、标准化,才能使电算化会计信息系统顺利进行。总的说来,会计电算化的管理基础主要指要有一套比较全面、规范的管理制度和方法,以及较完整的规范化的数据,这是搞好电算化工作的重要保证,也是会计电算化管理制度的重要组成内容。

同时由于会计涉及到企业的许多机密性资料,因此建立健全会计电算化内部控制,建立数据保护机构,加强数据的保密和安全,以提高会计信息系统的安全性和保密性,这也是会计电算化管理制度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应给予特别重视。

参考文献:

[1]艾文国,会计电算化[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

[2]耿晓霞,对我国会计电算化问题的思考,合作经济与科技,2008(06)

[3]刘建宁,会计电算化发展带来的影响分析,时代金融,2007(9)

[4]李明君,我国会计电算化实施的制约因素,中国管理信息化,2010(2)

第7篇:会计电算化的认识范文

关键词:会计电算化 问题 改进对策

一、企业内部会计电算化存在的问题

(一)缺乏对会计电算化的正确及充分的认识。

企业内部会计电算化的发展在我国起步较晚,发展程度较低,有很多人还未能充分认识到会计电算化的意义和必要性,某些企业还存在不太重视企业会计电算化的应用的现象,不能充分认识到会计电算化的重要性,甚至有些领导和员工认为会计电算化仅仅是用电脑计算代替手工计算。有很多企业在会计电算化的过程中,只是应用在代替手工计算,应用在财务计算上,而不能将企业的管理部分与之紧密结合,没有发挥管理的功能。这些情况的存在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会计电算化的快速普及。

(二)企业内部会计人员专业素质和水平普遍较低。

在大部分企业内部,专业会计人员少,同时也缺乏高素质的专业型的会计。在很多企业内部存在任人唯亲的现象,企业的会计人员本身就是企业领导的家属或亲人,这些人多数缺乏会计从业前的专业培训,会计专业素质不高。还有企业聘请的是早已退休的老会计,这些人虽然有丰富的经验,却不能跟没上会计发展的步伐,排斥会计电算化,缺乏创新精神,这样就给会计电算化造成阻碍。

(三)缺乏健全的管理企业内部会计电算化的制度。

因为对会计电算化缺乏认识,同时也缺少专业型的会计人才,一部分企业仍然保持会计电算化以前的手工会计企业管理制度,但是手工会计和电算化会计在执行业务时所采用的方式是不同的,这就会造成现存的企业管理制度不适应会计电算化发展的需要。同时对于会计电算化后的职责分工也不明确,在进行企业内部会计电算化以后要重新进行分工,有效合理的人力资源分配才不会造成电算化后的资源浪费。在对电算化以后,管理技术支持和网络安全方面也存在风险问题,电算化后要求会计在电脑上进行交易,有些会计因为缺乏网络安全知识容易给交易安全带来安全隐患。

二、改进企业内部电算化存在问题的对策

(一)加强对会计电算化重要性的认识

企业在市场激烈竞争的情况下,要想获得长期发展,就需要不断创新来获取强大的竞争力,这就需要对市场的快速变化作出及时反应并拿出快速的解决方案。企业进行会计电算化就是适应市场快速的一种表现,这是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下大背景下求得进步的体现。实行企业的会计电算化不仅会提高利用人力资源的效率,更会提高企业会计信息的准确性和实用性,从而给企业领导决策提供更全面和准确的信息。这就要求企业领导树立重视会计电算化的观念,正确认识到企业内部进行会计电算化的重要性和现实意义。

(二)提高企业内部会计人员的专业素质和整体素养

在开展电算化的工作时,一方面要求会计人员学好有关会计电算化的最新知识,用来适应新工作的各种要求。另一方面计算机代替人工完成会计人员的计算工作,会计人员在掌握计算机能力的同时,从复杂的计算工作中解放出来,也有更多的时间进行学习提高和个人完善,这样就会提高会计人员的整体素质和专业水平。企业要想获得长远发展,就要对会计进行再培训,训练成企业适应市场需求而需要的复合型专业化人才。同时在计算机技术变化极快的今天,企业也要不断更新使用的财务软件,来适应技术的不断变化,更要加强对会计人员的会计电算化相关知识的培训和提高。

(三)建立健全的企业内部的会计电算化的管理制度

企业应建立一个完整和健全的会计电算化的管理制度,它的内容包括操作系统、机房制度、系统维护等,做到对会计电算化实行规范化管理,同时重视会计电算化的基础性工作,促使会计电算化向管理型企业会计电算化的转变。会计电算化管理制度,是保证企业会计工作顺利进行的措施,也是会计电算化成功实施的基石。在实行会计电算化的管理后,档案的保管方式、表现会计数据和信息的方式等方面都发生了改变。企业在制定会计电算化的管理制度时,在遵守会计电算化管理制度的基本原则同时,也要考虑到自己企业的实际情况和会计电算化系统的特点。

三、结束语

虽然企业内部的会计电算化在我国目前取得了一定的发展,但是和整体国际发展的水平相比,还有一定的差距。根据现阶段存在的一些问题,提出解决办法,更要提高发展的力度,同时培养高素质和高水平的会计专业人员,培养具有成熟技术水平的计算机人才,在开发计算机软件的同时,更要提高会计人员的会计电算化水平,培养懂计算机的会计人员。也要加大对会计电算化的制度管理,来适应会计电算化的发展需要。提高会计人员的专业素养,同时吸收会计电算化在国际上的先进经验,促进企业会计电算化的长远发展。

参考文献:

[1]霍军.中小企业会计电算化的现状及对策[J].山西财税,2006;3

第8篇:会计电算化的认识范文

1.1人员结构不合理近年来财务人员新老交替,目前新来的大中专毕业生多,虽然计算机基础较好,但对财务软件的认识和理解还存在不足。

1.2对会计电算化认识不够对地勘会计核算方法的认识还处于一个起步学习阶段。因为地勘会计与企业会计核算有很多不同的地方。会计电算化虽然在很大程度上减轻了会计人员的工作量,但同时也增加了操作人员、系统维护人员等岗位,带来了许多新的问题。

1.3使用的软件版本低和使用范围有限,在使用中不能合理开发利用功能到目前为止,会计电算化的应用仅仅限于集中核算的单位,没有集中核算的和被覆盖的独立企业还是手工核算,对于大多数基层单位来说,一是软件费用偏高,二是缺少熟悉软件的操作人员。目前地勘单位的会计软件仅仅是简单模仿手工会计核算的全过程,没有融入现代企业管理的理念。随着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大规模应用和快速发展,以及会计核算业务量的增大、业务种类的增多、对会计信息资料的分析与研究的深入,简单的核算型会计软件已不能满足企业的要求。

1.4会计电算化的制度不够健全会计电算化制度还不健全,比如有些单位对会计电算化操作人员没有严格实行权限限制制度,操作员密码公开或不设密码,为越权使用和数据篡改留下隐患;有些单位人才缺乏致使会计电算化系统维护这一制度形同虚设;有些单位由于没有处理好企业实施会计电算化后人员职能的转换问题,致使一些会计人员在岗位责任制度方面,职责不明,无从下手;还有些单位没有建立专门的会计电算化机房,没有制定相应的上机操作制度等。

2地勘单位完善会计电算化工作的对策

2.1提高对会计电算化的认识

当前,从已实施会计电算化工作的企业来看,主要有以下认识偏差:一是认为会计电算化只是会计核算工具的改变,看不到其对会计职能、企业管理方法和管理流程的深刻影响,因此对会计电算化工作一味求简;二是许多企业领导对会计电算化存在片面认识,认为会计电算化是企业现代化管理的标志,把财会人员作为次要因素,只重视机的因素,不重视人的因素,不重视人员的培训;三是部分财务人员错误地认为实行会计电算化只是一个形式,较为方便,没有意识到实现会计电算化的重大意义,在实际操作中对于会计软件的使用只局限在核算上,对于其他作用、功能不加以使用推行,以至于有些单位花钱买了软件却没有真正使用。

2.2规范会计电算化财务软件

有关部门应尽快制定出一些具体法规或者是通过行业会计协会制定统一的财务软件标准,甚至可以直接通过政府行政手段规定哪些行业必须使用哪种财务软件,加强对财务软件销售公司和开发商的管理,进一步规范会计电算化软件市场。此外,实行会计电算化的单位在购买财务软件时,要结合单位自身的情况和需求,否则一方面将会导致资源浪费,另一方面会因财务软件复杂难以操作,影响了本单位会计电算化的进程。

2.3培养会计电算化综合性人才

会计电算化的应用,对会计人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积极推进会计电算化进程,就必须大力加强人才培训的力度,提高会计人员综合业务素质。在培训的内容上要切合实际工作需要,及时更新培训内容,完善会计人员会计电算化知识结构体系。对会计人员、系统维护人员、系统管理人员应按不同内容、不同要求进行培训,造就一大批既精通计算机信息技术,又专于财务管理知识,能够熟练地进行财务信息的加工和分析,满足各方对财务信息的需求的复合型人才,为促进会计电算化的顺利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2.4建立健全会计电算化管理制度

为了使会计电算化工作规范运作,财政部从1994年开始相继颁布了一系列规章制度,对于这些专门针对会计电算化的规章,许多相关人员并不了解,因此,有时在实际操作中已经违规了,但操作者并不清楚,单位的领导也不知道,同时也没有相应的部门去纠正,更谈不上有部门监督管理了。还有不少已经实行会计电算化的单位,虽然知道国家制定的规章,但并没有真正地执行这些规章制度。

第9篇:会计电算化的认识范文

一、会计电算化在我国中小企业中的应用现状

会计电算化的出现是随着以计算机技术为核心的信息技术发展出现并且获得发展的,会计电算化较传统会计而言,在提高会计工作效率、准确率,促进企业财务管理规范化方面有着重要的作用。对于我国的中小企业而言,应用会计电算化的时间并不长,从当前的应用普及率,也并不大,很多中小企业还没有对会计电算化进行应用。我国的中小企业在财务管理方面普遍存在不规范的现象,会计工作也多为会计人员的手工操作为主,而且这种会计方式也存在着一些漏洞,例如随意修改会计数据等等【1】。因而在中小企业中应用会计电算化,在规范财务管理方面便能起到重要的作用,但是对于很多中小企业的管理者来说,还没有认识到应用会计电算化的重要性,而且很多中小企业基于成本问题,在会计电算化应用方面也很不积极。

二、中小企业在应用会计电算化中的问题

1.对于会计电算化认识不够

在我国的中小企业中,普遍存在对会计电算化认识不够的问题,这种认识上的不够主要体现在对于会计电算化的核心概念没有正确理解,也没有充分认识到会计电算化对于企业发展的重要作用。对于中小企业而言,完善的企业管理,特别是财务管理能够有效降低企业的经营风险,对于保障企业长远发展有着重要的作用。作为企业的管理者,如果对于会计电算化的重要作用认识不够,就很难积极的进行会计电算化应用建设,因而也就很难促进企业的财务管理完善。对于我国相当一部分的中小企业而言,还没有形成一套科学、完善的企业管理理念,特别是在财务管理方面,这种问题也就更为突出。在信息时代的今天,如果不积极地进行会计电算化应用,是无法适应当前企业管理发展趋势的,而落后的管理观念也必将使得企业被市场所淘汰。

2.存在信息安全风险

信息安全问题也是我国中小企业应用会计电算化中的一个重要问题,在中小企业的会计电算化应用中,一些企业由于资金有限、会计人员素质有限等原因,在计算机信息安全方面做的很不到位。在会计电算化中,计算机信息安全是非常重要的一个问题,如果不能做到良好的安全保障,那么应用实施会计电算化甚至会对企业的发展造成反作用。在网络病毒泛滥的今天,计算机信息安全收到了很大的威胁,一些会计电算化操作人员由于操作不规范,使得计算机感染病毒,造成信息泄露。或者在计算机安全管理方面不严格,造成计算机信息丢失等问题,这些对于中小企业的会计电算化应用都是极为不利的。在我国中小企业的会计电算化应用中,缺乏完善的计算机信息安全保障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严重威胁着企业核心会计信息的安全【2】。

3.缺乏高素质的相关人才

另一方面,在我国的中小企业中,缺乏具有较高会计电算化操作技能素质的会计人员也是一个非常普遍的问题,这一问题就导致很多中小企业在应用会计电算化中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对于中小企业而言,在应用会计电算化中,需要会计人员熟练的掌握会计电算化技能,包括会计学知识、会计操作技能、计算机操作技能等等。因而在中小企业的会计电算化应用中,具有较高素质的会计电算化人才是重中之重,对于很多企业来说,进行会计电算化相应的硬件设备投资并不大,而在相关人才引进以及保障上的投资却是巨大的。而且在我国当前的实际情况下,具有较高素质的会计电算化人才缺乏也是一个客观问题,很难满足中小企业的巨大需求,这种人才供需上的矛盾也是导致我国中小企业会计电算化应用不完善的一个重要原因。

三、中小企业会计电算化应用策略

1.提高对于会计电算化的认识

对于中小企业来说,应当首先提高对于会计电算化的认识,特别是在企业的管理层,应当充分认识到在企业中应用会计电算化的重要性,对于会计电算化的核心概念有一个正确的了解。作为中小企业的管理者,应当认识到,在当前的企业发展环境下,进行科学、规范的企业管理是企业发展的必然趋势,也是提高企业市场竞争力的有效途径。在企业的财务管理方面,应用会计电算化对于规范企业财务管理、提高会计工作效率有着重要的作用,而且也便于企业进行内部控制,降低经营风险。只有在认识上有了提高,中小企业才会积极主动的进行会计电算化应用,加大相关方面的投入力度。在企业管理中,财务管理是非常重要的一部分,针对我国中小企业的财务管理现状,管理者提高对会计电算化的认识,对于保障企业的长远发展有着重要的作用。

2.加强计算机安全建设

中小企业在应用会计电算化中应当认识到计算机信息安全的重要性,加强计算机安全建设,这就要求在企业的会计电算化管理首先要建立一套完善的安全保障制度。在这个制度中应当对会计操作人员进行严格的规定,包括会计工作操作流程、计算机操作流程、信息安全保障工作等等。同时还应当提高会计人员在计算机信息安全性上的认识,在日常的计算机使用中,形成良好的习惯,特别是在网络使用方面,应当提高安全意识,保护计算机的信息安全。对于会计电算化应用来说,计算机信息的安全性是非常重要的一部分,一旦发生会计信息泄露,那么对于企业造成的损失将是巨大且不可拟补的。并且在信息丢失方面也应当提高重视,做好计算机信息备份工作,防止出现因为计算机系统崩溃或者其他原因造成的会计信息丢失问题【3】。

3.积极引进高素质会计电算化操作人才

在中小企业应用会计电算化的过程中,人才保障是非常重要的,会计电算化的应用对于会计人员的素质要求也是较高的,在这一方面,企业应当加大在人才引进方面的投入力度,积极引进具有较高素质的会计电算化人才。这种人才应当同时具备较好的会计学知识以及会计业务处理能力,同时还应当熟悉电脑操作,能够熟练运用会计电算化软件,并且对于报税等税务流程较为熟知。同时,对于许多中小企业而言,也可以对现有的会计人员进行相关的培训,提高其在计算机操作方面的知识和能力,结合会计学知识,能够较为熟练的掌握会计电算化操作,这种方式对于企业而言也是一种成本较低的人才培养方式。在引进人才方面,企业管理者应当认识到进行这种投入的必要性和巨大收益,只有积极引进相关人才,才能保障企业会计电算化的应用取得较好效果。

四、结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