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商代工艺美术的特点范文

商代工艺美术的特点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商代工艺美术的特点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商代工艺美术的特点

第1篇:商代工艺美术的特点范文

【关键词】传统文化; 民间工艺美术; 学校美术教育

前言:

在世界经济飞速发展的今天,文化也呈现出多元化的强大趋势并快速蔓延,中外文化的深入交流,使我们的生活日趋西化,在很长一段时间里民族的文化被鄙弃为落后的,过时的。然而民族的文化和精神是一个国家存在和发展的根基,丢掉了代表自己民族精神的本土文化,其真正的民族发展就会面临很大的精神危机。因此,在学校美术教学过程中,教师运用现代教育理念去指导学校美术教育实践,使之成为宝贵的教育资源,也拓展了学校美术教育的教学空间。同时美术教学活动作为民族文化艺术生存、传承、发展最有利的平台,让民族的优秀的传统文化艺术融入到校园,更有利于提高学生涵养,树立崇尚文明、珍惜优秀民族艺术与文化遗产、尊重世界多元化的态度,让历尽千年的中华传统文化艺术在当今多元化的文化土壤中逐渐壮大。

1 民间工艺美术概述

要追述工艺美术起源可能只是人们在艺术殿堂里苦苦难寻的一块诱人的基石,不管源自哪里,它始终来源于历代劳动人民在生活劳作中所感受到的美,并通过手工制作保留下来。我国的民间传统工艺美术历尽千年的历史,积淀出丰富多样的门类,如木雕,木版年画 ,剪纸与刻纸,皮影,民间织锦,民间印染,风筝,花灯,木偶,泥塑,民间陶瓷,脸谱,漆器,民间玩具等。中国工艺美术的制作精巧和丰富多彩更在世界工艺文化中独树一帜。摩尔根曾把陶器的发明和使用看作人类进入文明的标志,就艺术而言,它为美的产生提供了必要条件。我国新石器时代开始的彩陶艺术繁荣了三千年之久,几乎遍布全国各地,是我国民族工艺美术宝库中第一颗璀璨的明珠。商代奴隶社会的青铜礼器作为工艺美术作品充分体现了典型的时代特点,青铜礼器上散发出神秘、怪诞、恐怖的浓厚气息正是奴隶社会统治阶级加强自身统治的产物。到了春秋战国时期,人民的被统治程度相对减弱,才使得工艺美术百花齐放,呈现出清新活泼、灵巧多变的式样。繁荣昌盛的唐朝,文化异常活跃,佛教文化的发展使盛唐的泥塑、彩塑工艺达到了更高的艺术领域,这种融合了传统色彩和立体线描的工艺之美在敦煌石窟中呈现出来。概述传统工艺美术,作为手工业时代的产物,历代艺术创造者从自然界和生活中把它提炼出来,每一种手工艺都经过几千年流传的精华,有着顽强的生命力、表现力和很高的艺术价值。我们应充分了解传统工艺美术的风格和特点,对其既要有所继承,又要有所扬弃,并融入、应用到当代工艺美术中,使之成为符合现代社会审美和实用的要求,使这个生动质朴的、刚健、清新的华夏文化瑰宝承载下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特征。使饱含鲜明民族情感和气质的工艺美术散发出更具特色的艺术技巧和强烈的艺术感染力。但是在经济快速发展的冲击下,人民的思想不断开放,作为民间美术发源和产出的民族与民间地区同样承受着外来文化和现代文明的冲击和影响,在2008年《全国工艺美术行业调查报告》中可以看到全部调查的1865个工艺美术品企业,生存困难的536个,占28.74%。濒危的253个,占13.57%;停产的117个,占6.72%。民间工艺美术在与西方文化的相遇中,显得“过时,土气”,缺乏时尚性而遭受冷落。以师徒制为传承方式的工艺美术随着民间艺人的陆续谢世,后继者们对传统工艺美术的审美观、价值观的改变,以至无人继承发展,逐渐失去生存的基础,加快了民间工艺美术消亡的速度。

2 民间工艺美术在美术教育中的价值

1902年,我国最早的师范学堂——两江师范学堂在南京成立,它成为我国学校美术教育的开端,设置的手工课包括了金工、木工、竹工、漆工。从此工艺美术进入学校美术教育,开始了艰难的历史性的启程。历史的变迁,战乱的破坏,东西文化的撞击,使得我国民间工艺美术濒临毁灭。当前,人们对极具娱乐性、刺激性、商业性的外国流行文化趋之若鹜,而对自己民族的美术文化无知漠视,导致民族和国家的感情缺失。将民间工艺美术引入到现代学校美术教育中来,一方面使民间美术因学校教育的延续能免遭断裂与绝迹的命运,并能不断向前发展。另一方面学校美术教育因民间美术的加入能增加新的活力,教学内容得到丰富,有了最直观的贴近生活的史料与教材,民间美术中蕴涵的人文思想、传统艺术观念能给学校美术教育提供借鉴,使学生更好地了解美术与情感、美术与社会、美术与文化、美术与生活的关系,培养对优秀民族民间美术的认同感、乡土情结与爱国主义情怀。

历史与现代、平面与立体、传承与创新这些一砖一瓦架起了美术教育的高楼大厦。元古的青铜,千年的汉俑,古朴的汉砖,明艳的年画,青蓝的蜡染,粗旷的麻绘,鲜艳的漆画,殷红的剪纸,生动的彩塑,朴拙的泥人……传统的工艺美术正架构起美术教育一座新的桥梁,连接着文化的传承和民族精神的发扬。总理提出:“我们的教育应培养出仰望天空的学生”。当我们的学生满怀抱负仰望天空时,他的脚下必定是一片坚实的土地,这片土地就是我们自身的民族文化。任何国家的教育都离不开本国和本民族的传统文化,而教育的本质就是传承、选择、改造,我们有着生命力的创新必然是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实现的。

2006年3月在葡萄牙里斯本召开的“世界艺术教育大会”上确定了《艺术教育路线图》,强调促进创造力与文化发展应该是教育的基本功能。艺术在培养想象力、表达力和创新上有着巨大的潜能。如果没有优质的艺术教育,素质教育的目标是不可能完成的。通过民间工艺美术教学的实施,让学生体会造型上的夸张、变形,色彩上的大胆对比,构图形式上的和谐饱满,多视角形态的刻画、多种时空形象的融合,强烈情感的表达,情感的自然流露,创作时的自由心态、丰富的联想等,使浓浓的民族情感融入到生命中。一个优秀的艺术家都善于从原始艺术、民间美术、甚至异国美术中吸取营养,从而寻找到创新的突破点。大量的民间工艺美术作品是人们创造的日常生活用具、民俗活动用品、文化传承用品,这种兼具实用特质与审美特质的完美结合正是现代艺术设计的基本理念。另外,民间工艺美术在各地由于民族不同,风貌不一,审美观念、民俗习惯、文化心理也有着千差万别,这更为美术教育的素材提供了丰富多样的内含。

美是一种视觉感受,只有通过审美教育,人们才能把生活中最朴素自然的美看作是对艺术的追求,拉近生活与艺术的距离。我们从小生长在家乡的自然与社会环境中,潜移默化地接受民间文化的熏陶,实际上民间工艺美术为我们提供了美术学习最丰富的最贴近的“情境”。学生感受朴素自然的美既是对美的认识和感受,实际上也是回归自然、认同乡土的途径,培养学生的审美意识和热爱生活的情感,是对学生进行人格教育、生活教育、民族精神教育的好素材。

3 民间工艺美术在美术教育中的应用

庞大的工艺美术宝库蕴含着取之不尽的美术素材,把它运用到学校美术教育中既是在培养审美意识,也是在实践素质教育,更是在传承民族文化。文中就其剪纸、陶艺、年画、为例,探索民间工艺美术在美术教育中的应用。

3.1 剪纸:古书记载“汉妃抱娃窗前耍,巧剪桐叶照窗纱”,可见纸张还没出现前就已经有了剪纸这门艺术了。作为古老而富于传统的一门民间艺术,它以质朴、清新、纯真而动人,以放任不羁的表现手法和稚拙原始的趣味更为人推崇,它是一门简单的平面镂空艺术,它通过剪、刻、装饰,一切现象在玲珑别致的行驶中表现得虚实相生、黑白分明。剪纸材料不拘泥于单纯的纸张,可以尝试其他材质,如:树叶,纸板。在人美版美术七年级下教材中第11课——旅行团的标志和旗帜,第12课——文化衫的设计制作,同属于“综合。探索”领域的内容,不拘泥于单一的视觉传达设计,运用更多的美术语言去进行综合探索,培养学生创造、创新能力。基于课题要求,我们可以把传统的剪纸艺术加入其中,在设计标志和旗帜以及文化衫的图案时,我们把设计好的图案通过剪纸的方式展现出来,或粘贴展示或盖印展示,在教学中即完成了教学要求,也丰富了教学内容。并让学生体会到了剪纸、贴纸的乐趣。

3.2 陶艺:新石器时期的彩陶艺术,格调热烈而明快,为中国传统工艺美术画上了绚丽的一笔,而后出现的灰陶和黑陶,由于地域的不同,型制的不同,造型和纹饰特色,是中国工艺美术的开篇显得更加灿烂辉煌。人美版16册美术教材第5课——陶艺创作,设置的目的就在于引导学生了解我国陶瓷艺术的传统,感受它的独特美感,结合这篇课题,可以运用到当地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荥经砂器,属于黑陶艺术的荥经砂器常被运用到当地的生活中,虽然人们接触的多,但真正把它认做是一门工艺美术制品的人却很少。通过学习荥经砂器立体纹饰的欣赏,制作过程,制作工艺的了解,进一步认识我们的生活处处充满着工艺美术,认识它,体会它,欣赏他,才能有机会保护和传承这一文化遗产。

3.3 年画:春节是中国的传统节日,在除夕夜,人们贴春联、剪窗花、贴年画,一张张年画为节日增添了浓浓的年味。年画是我国的一种古老的民间艺术,反映了人民大众的风俗和信仰,寄托着人们对未来的希望,四川绵竹木板年画与天津杨柳青、山东潍坊、苏州桃花坞的年画同称为中国木版年画四大家。绵竹年画造型粗犷夸张,色彩鲜明被大家广为熟知。把这一门传统工艺美术结合到美术教学中更是相得益彰。人美版18册美术教材的第5课——传统艺术的色彩搭配。“五色,东方谓之青,南方谓之赤,西方谓之白,北方谓之黑,天谓之玄,地谓之黄,玄出於黑,故六者有黄无玄为五也”传统的色彩具有很强的象征意义,这也是传统艺术的色彩搭配的原始的重要功能之一。学习传统色彩的搭配结合年画的鲜明色彩,让学生在认识年画,了解制作工艺,欣赏年画色彩的过程中,把生活中的体会和艺术的色彩结合在一起,产生美的感受,既潜移默化传承了年画的制作工艺,也从中学习到了传统色彩的搭配。谓之一举多得。

4 结论

美术的教育决不能是一种单纯的技能技巧的训练,更应该看作是一种文化的学习,情感的培养,价值观的建立。人类社会的丰富性和多样性都是在日常生活中劳动中获取的,作为贴近生活的工艺美术可以看作是一种广泛的社会认识,不同的文化情景造就了独特而具美丽的文化内容,只有我们认识到了美术的特性,表现法方式的多样式,以及在社会文化中的重要作用,我们才能更好的把民间工艺美术的精髓保护和传承下去,通过我们的教育,使学生从小就培养出一种认同民间美术,热爱民间工艺的意识,从而树立起保护传承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传统的意识。

参考文献

[1]《义务教育美术新课程标准》.上海教育出版社.

[2]《四川地域文化与美术教育的本土与创新》.四川美术出版社.

第2篇:商代工艺美术的特点范文

关键词:传统元素;现代包装;本国特色

随着现代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和进步,商品的包装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和重视。人们往往不是看中了商品才去购买产品的,而是看中了产品的包装后产生了购买欲望。在各种各样的商品中如何使自己的产品在货架上脱颖而出,达到吸引消费者的目的,包装的作用就显得尤为重要了。

在包装设计上运用传统元素加以设计是现代包装设计所力行推崇的。在各国的包装设计中,我们也不难发现,那些具有本国特色的包装对传统元素的应用。那么如何运用好中国传统元素,设计出具有本国特色的包装,也是我们应该关注的一个重要问题。在中国5000多年的文化历史长河中,为我们提供了丰富多彩、璀璨夺目的传统元素作为我们设计的来源,即代表华夏悠久的历史,社会的文明与发展,也是全人类文化艺术的宝库。在包装上很好的对中国传统元素加以利用和再设计,这无疑是对包装设计的发展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而且也是对中国传统元素的继承与发展。

现代包装设计要想把传统元素的精华融入进去,设计出具有民族性和时代性、有中国特色的现代包装作品,设计师们必须要对中国传统图案进行深入的学习和了解,剖析其产生的历史背景和内在含义,设计思路和手法等,否则就不可能设计出好的作品。

很多事物的产生都具有一定的历史背景和缘由,我国传统图案的产生也不例外,也受社会和各种因素影响。

一是图案产生的偶然性。偶然性是自然界创造性和多样性的重要源泉,如陶器的产生就是人们发现在编制的或木制的物器上涂上黏土能够耐火而产生的,那么陶器表面的装饰纹样也是在这种类似的情况下产生,并在后来的社会发展中进一步美化了人类的生活。以原始文化为代表的绳纹和篮纹,是因纹样同绳索或筐篮的纹路相似而得名,它的产生一般是用刻有纹槽的木拍或其他带有纹槽的东西在陶坯的表面滚压或拍打形成的。另外,在用手抹平或拍打陶器时印在陶器上的指纹,或对指纹的联想很可能是同心圆纹、回纹、漩涡纹等纹样产生的缘由。

二是传统图案受社会背景的影响。社会背景有政治因素、经济因素和外来文化等方面。政治因素方面:在阶级社会中,各种各样的礼器都有各种不同的纹饰,在特定的器物类型中,纹饰还表示等级,而在等级中,还表示器物的所属关系。在商代奴隶社会,其典型特点充分的体现在工艺美术作品上,以青铜器纹样为代表的饕餮纹,具有较高的审美价值及社会意义。从那些变化无穷,淳朴浑厚的青铜器图案中,我们不仅可以看到当时的社会背景,权力的象征,而且更能看出当时的人们对艺术的高度崇尚,同时也反映了当时人们高超的工艺和技术水平。即是有利于我们研究历史的发展,也是对现代工艺美术和实用美术的重要探讨和发展。他为我们在今天的包装设计中元素的应用提供了大量的素材和创作源泉。当今的一些现代的包装设计就充分的运用了青铜器其中的装饰纹样,给人一种神秘和尊贵的感觉。经济因素方面:随着生产力的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文化也必然会得到新的发展和强化。唐代是我国封建社会的繁荣昌盛时期,文化异常活跃,佛教文化也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在装饰艺术上表现为造型完美,形象丰满,线条柔和、优美,突出写实与精神的刻化。外来文化的影响方面:佛教艺术题材,本来是印度文化的产物,传入中国后通过艺术加工,使之与中国传统文化特征相结合,发展和丰富了中国传统的壁画艺术和图案艺术。具有民族艺术特色和代表性的莲花纹图案最早在春秋战国时期的器物上就有发现,但佛教传入中国后,来自印度王莲的佛教莲座,按中国传统形象与审美观进行了中国化的改造,艺术风格开始发生变化,瓷器早期的莲花纹花瓣瘦长、花瓣顶端较尖,晚期花瓣肥硕,端尖翘起,有了较固定的形式表现。

我们在现代包装设计上运用传统元素进行设计,目的是为了使其思想,内容和形式上都能符合当代人们的消费心理和思想上的共识,使传统文化和现代设计相辅相成,这也是包装设计所追求的目标,同时也达到了弘扬民族精神,传播中国民族文化的目的。这样才能在现代高速发展的市场经济中独树一帜,脱颖而出。在市场上,我们会发现在消费者当中,由于民族不同,文化不同,信仰不同,他们对商品的选择也不同,这就是反应了消费者的心理。因此,一个好的包装设计不仅要吸引消费者,而且要能够传达商品的信息,满足不同消费者的需求。设计出独特精美,突出产品自己的个性和风格的包装才是符合市场需求的设计。对于中国5000年的悠久历史文化,无不是最好的设计来源。人们对共同的历史文化和文明都有着同样的景仰和崇拜。传统元素的加入会使设计的风格和特色更加突出。而且针对当今社会80、90后的社会消费大军来说,新的思想,新的追求,使这一消费群体有着自己独特的欣赏眼光――个性、时尚、稀奇古怪、崇尚原生态等。这都进一步说明了在设计当中回归自然,运用传统元素加入现代设计思维进行设计的重要性。让传统变得不传统,让现代变得更实际的新的设计风格。

那么如何运用好传统元素在包装设计上的应用,突出产品自身的优点和个性,这就需要我们深入了解传统元素的特点、寓意,不同时期的的传统元素的代表特性、寓意和风格。除此之外还要了解所要设计的产品的特性,目标消费群的喜好,这样才能使传统元素与相待设计有机的结合,并为其服务。例如对于中国传统的壁画来说,东北的年画多体现民间的风土人情,造型独特,寓意喜庆、富有地方风格。而敦煌莫高窟的飞天壁画,则是金碧辉煌,造型各异,色彩丰富。富有民族特色,体现了一种贵族的象征。这两种类型的壁画,体现了不同的审美取向,也代表了不同的意蕴。所以当我们在使用这两种元素时就要注意考虑这些因素。前者适合营造地方特色。例如东北的土特产的包装,民间风情小品的包转设计等。这样的设计既具有地方特色又不失传统韵味,既体现了新时代的气息有有自己的独特之处,增加了产品的文化内涵和亮点。后者适合体现高贵富有中国特色的产品包装,地域大,代表性强。如:体现宫廷小吃,国宴佳酿这样的包装设计不仅能够体现中国的历史文化而且具有收藏性,艺术价值和实用价值都是可以看到的等。

传统元素在包装上的应用,要适时,适当。要好好分析所运用的元素的历史和发展。不能拿来就用,而是要进行再设计,在创造。这样才能使设计出来的包装,符合消费者的心理,适合当今经济高速发展的市场经济体制,这样才能将传统元素的力量发挥光彩,才能使传统元素在未来的包装设计中体现中华民族特有的设计风格,中华民族的传统图案对现代包装设计艺术和经济的发展将产生巨大的影响。今天,当我们走进各大商店都能看到琳琅满目的产品包装图案精美、耀眼,并有很多传统图案在现代包装设计中也很好的得到体现和应用,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包装艺术作品,这给人们增添了艺术美感和文化内涵,从而提升了产品的价值。作为一名艺术设计人员,我想我们有责任也完全可以借鉴传统的优秀文化遗产,借助各种素材的启迪,运用现代设计观念和手法,创作出切合时代需求的作品,为我们的产品增添彩衣,为提升产品的价值,为我国的经济建设发挥更大的作用。

参考文献:

《传统图案.设计》主编:徐欣、于长志、吴佳笠、白雪松 吉林美术出版社《包装设计》主编:吴飞飞。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

《中国传统图形与现代视觉设计》主编:杭间、何洁、靳埭强 山东画报出版社

1、 关于现代设计中传统意蕴的思考 汪燕翎(作者)

精选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