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家庭教育的内涵范文

家庭教育的内涵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家庭教育的内涵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家庭教育的内涵

第1篇:家庭教育的内涵范文

关键词:家庭教育 素质教育 教育法规 教师 学校教育

一、家庭教育缺位不利于孩子成人成才

本校地处山区农村,产业结构单一,经济基础薄弱,学生家庭多为三代同堂,家长外出务工普遍,独生子女比例较大,祖辈家长代育居多。多数家长望子成龙、盼女成凤心切,但因对教育法规疏于学习,对素质教育理解不深,对学校工作了解不够,对孩子身心特征缺乏研究,对科学育子方法知之甚少,家庭教育效果常常不如人意。

二、学校加强家庭教育指导责无旁贷

陕西省《关于贯彻〈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的实施意见》指出:“强化推进素质教育的工作责任和保障机制,形成政府、学校、家庭、社会共同推进素质教育的合力。”“减轻中小学生课业负担,是政府、学校、家庭、社会的共同责任。要引导家长掌握科学的教育方法,尊重孩子有益的兴趣爱好,合理安排孩子的课余生活,配合学校共同减轻学生的课业负担,率先实现小学生减负,促进孩子健康快乐的成长。”

三、推进素质教育需要家长密切配合

教师经常抱怨:学生学习习惯差,品行也欠佳,教师若严管,家长还找茬,校长逼质量,实在没办法。要走出这种困境,除校长要处处保护教师权益,为教师排忧解难,教师要不断提高自身素质,改进教育方法外,笔者认为,在政府主导或者社会力量创办的家庭教育机构不健全的情况下,一个行之有效的方法就是学校主动承担起对家庭教育的指导工作,对家长进行系统的教育法规和家庭教育知识指导、培训,最大限度地整合家校育人资源,形成育人合力。

义务教育阶段的主要任务是“注重品行培养,激发学习兴趣,培育健康体魄,养成良好习惯”。而义务教育阶段的学生(全日制寄宿学校学生除外)在家生活的时间大于在校学习时间,学生在其成长过程中,学校和家庭都会对学生提出一些要求。

“有好的教师,才有好的教育”,同理,有好的家长,才有好的孩子。

帮助家长更新教子观念,树立正确的育人观,是新的教育形式赋予学校教育新的任务,对营造良好的家庭文化氛围,形成和谐、文明的人际关系,建立学习型的家庭,起着积极的作用,是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具体体现。

本校依据教育法规、国家课程计划和课程标准,根据“传承优秀文化,全面打好基础,培养良好习惯,培育合格公民”的办学理念,制定了《学校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手册》,开展了“好书伴我行,智慧满人生”读书活动。要使《评价》指标全面达标,读书活动取得长效,逐步成为我校内涵发展的亮点,必须进一步强化家庭教育指导工作。

四、学校内涵发展必须整合育人资源

1.校长要把家庭教育指导与实践纳入议事日程,成立以校长为组长的家庭教育领导小组,创办“家长学校”,由主管校长、教导主任、少先队辅导员、班主任负责实施。各年级要成立家庭教育教研组,主要任务是帮助家长了解教育法规,了解学校工作,更新教育理念,形成理性的、关爱的、民主的教育方法,引导家长营造良好的家庭教育环境。

2.家庭教育教研组要围绕落实《学校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手册》各项指标这条主线,依据现实性与科学性相结合、目的性与实用性相结合、时代性与前瞻性相结合的原则,研究任教班级学生的年龄特征、心理特征、家庭状况,研究、归纳本年级本学期家庭教育要重点解决的问题及方法等。

3.要坚持循序渐进、分层施教,逐步提高的指导思想,从一年级(最好从幼儿园)开始,每学期至少对家长进行一次家庭教育知识专题培训。小学阶段不少于12次的家庭教育知识培训,其效果不言而喻。如果初中、高中也能坚持对家长进行家庭教育知识培训,其成效就更加理想。

4.通过家长学校民主推荐产生的有代表性的家长组成各年级家长委员会,并推选出负责人。家长委员会负责人和学校一起收集家庭教育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新经验。负责某年级家庭教育工作的教师要定期征询家长委员会负责人对家庭教育工作的意见和建议。充分利用学校与家庭之间这座信息快速互递的桥梁,将会大大提高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第2篇:家庭教育的内涵范文

家庭教育是家庭建设的基础工程。时下,家庭教育的功利性倾向导致一些父母唯分数论,把孩子能否进重点中学、重点大学作为主要甚至唯一的教育目的,教出了只会学习但不会“做人”的孩子。近年来,越来越多的青少年失德案件,如重庆女童摔婴、复旦投毒案等折射出家庭道德教育的不足与缺失,为我们敲响了警钟,加强青少年人格与品德教育必须成为家庭教育的重点。一个国家不能没有核心价值观,一个家庭也不能没有核心道德观。那么,用什么作为家庭的核心道德观,培塑我们的下一代?中华民族几千年文化传承孕育出的传统美德,是国人处理人际关系、人与社会关系、人与自然关系的智慧结晶。传统美德不仅具有普适性的价值,同时也是民族精神的集中体现。比如“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仁、义、礼、智、信、忠、孝、节、勇、和”等等,至今都仍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理应成为我们家庭教育的根基,成为我们教育下一代有力的思想武器。中华文化博大精深,传统美德无所不包,如何继承优良传统,又赋予新的时展内涵,是我们要思考的问题。仅就家庭建设来看,《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中将传统家庭美德与现代家庭建设理念相融合后,提出的家庭美德五个准则是一个较为简洁可行的范本,可是家长对此的知晓程度并不高。据笔者所在单位2014年在福建省开展的全省家庭美德建设调查数据显示,只有44%的被调查者了解“家庭美德”建设的内容,可见,如何在全社会,特别是在家长中普及与推广核心价值观、传统家庭美德,让其更接地气更具操作性,从而成为家庭教育正确的价值引领是当务之急。

二、传承中华传统美德家长应率先垂范

1.孝老爱亲,知行合一。中华传统美德最注重孝文化。孝作为“众善之始”,存在一个由内及外、由亲及疏、由近及远、由小及大的推行过程。推行到最后,几乎是无所不包,无所不在。在家庭中孝道伦理的本质应是责任和义务,被视为国人的基本品德。当下不少家庭“孝亲”观念淡薄,尊老不足爱幼有余,啃老现象严重。在福建省家庭美德建设调查中,被问及对“啃老”现象的看法时,有46.3%的人认为“很不应该”,有43.8%的人认为“事出有因,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另有9%的人甚至认为“可以理解”。民众对“啃老”的宽容固然有一定社会原因,但从另一方面也表明大家“尊老敬老”的意识与能力均不足。只有家长们将“孝老爱亲”上升到家庭核心道德的高度来予以对待,处处知礼、守礼、重礼,做到知行合一,家庭教育才能真正成为传统美德传承的一个重要场所,从而发挥传统美德的现实价值。

2.言传身教,以身作则。言传身教,身教重于言教,是中国家庭教育的优良传统。“言传”即家长先要深入理解传统美德内涵,然后通过阅读、讲解、游戏等多种形式向子女传授美德知识。“身教”是要求家长做好表率,以“遵纪守法,爱岗敬业,诚信友善”等美德规范自己的行为。但是,能做到“以身作则”的家长并不多,比如在福建省家庭美德建设调查中,只有30%的被调查者认为自己“对孩子的承诺都能兑现,在诚实守信上为孩子做好榜样”。家庭教育应是做人的教育。“人而无信,百事皆虚”(《增广贤文》),“修身以求进,行道以利世”(《颜氏家训》),承载传统家庭美德的古代家训,也是处处体现为人处事的教诲,而少讲读书学习。这些经典告诉我们,家庭教育应重品行培育,通过家长言传身教建立“家规”,形成良好“家风”。

三、传承中华传统美德家长应讲究方法

1.立成于幼,潜移默化。中国古代家教非常重视少儿早期品行教育,讲究立成于幼。《颜氏家训》说:“当及婴稚,识人颜色,知人喜怒,便加以教诲,使为则为,使止则止。比及数岁,可省笞罚。”传统家教强调只要坚持从小实行道德启蒙,就能在少儿的心中培养起道德伦理情感,并在不断地砥砺之后,习惯成自然地践履道德。近代婴幼儿生理学、心理学和教育学等方面的研究说明,早期教育在个人的身心发展中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在孩子幼年时期对其潜移默化、润物无声的美德教育,能培养起孩子道德良知和优秀品质,并伴随其成长越发牢固。

第3篇:家庭教育的内涵范文

其实,每个家庭都应该,而且也可能站立在实施家庭教育的起跑线上。只要我们在实施以“母亲素质工程”为先导的“父母素质工程”中,循着从亲职教育向父母教育发展的路线,明确并完成以下三个“定位”的话,就会很快地提高父母自身素质以及教育素质水平,就会顺利地实现家庭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型,并取得成功。

定位一 父母教育与亲子教育并举

“亲职教育’的概念源自海峡两岸家庭教育学术研究与交流,我们称之为“父母教育”,台湾称之为“亲职教育”,表述不同,其主体都是父母素质培养问题,都认为父母要从思想观念、理论水平、知识能力、方法技巧等方面跟上现代家庭教育的发展。

所谓亲职教育主要是帮助父母学习有关新理论新知识,帮助父母树立教育好孩子的信心等。所谓父母教育,与亲职教育内涵有所不同,不仅强调父母要把注意力放在学习教育孩子的知识和能力上,而且强调父母要十分重视自身学习文化知识,提高综合整体素质。

当家庭的所有成员都成为家庭教育的对象时;当家庭内所有成年人都与孩子站在终身学习的统一阵线上,一种新型的亲子关系形成时,家庭实施素质教育也就走上了必胜之路。

定位二 进取意识与成功心态互激

许多事实表明,当今中青年父母是最肯学习、最有希望的一代父母。一项大型抽样调查表明,在0—18岁孩子的父母中,年龄30—45岁的占七成。尽管这些父母自己在青少年期没有接受到完整的基础教育,但他们的进取意识十分强烈。在他们身上蕴藏着接受继续教育的积极性,同时也保持着学习家庭教育科学知识和技能的积极性。调查显示,上海O—18岁孩子的父母,或多或少地处在继续学习与进修过程中,其中60%一直处在“学历进修、技能证书学习和上岗培训”之中,从未间断。

在20世纪里,人们最引以为自豪的发现是:“人能改变心态,从而改变自己的一生。”只要父母们树立起成功的理念,科学的教育观念和方法就会转化为不可估量的家庭教育力。

定位三 成功教育与发现教育共振

家庭教育总是要通过具体的教育模式去实施的。多年来,已经形成广泛的社会影响、可供推介的教育模式有许多,如创造性教育模式、成功教育模式、愉快教育模式、合格加特长模式等等。这些教育模式有不同的适用性。对于家庭教育而言,都可以尝试兼用。但是,成功教育与发现教育的指导思想是不可缺少的。

所谓家庭实施成功教育,就是父母要树立成功教育理念:“天生其人必有才,天生其才必有用”;“人无完人,扬长避短,人人成才”;实行“小步子”,“多活动”,“积小成为大成”等教育策略;积极创设支持性家庭教育环境,让每个孩子都怀有成功的心态。所谓家庭实施发现教育,就是父母要善于发现并引导孩子自我发现独具个性的潜在资质,同时家长也要善于发现自己独具个性的教育潜能并自我完善与优化,使家庭所有成员都进入一种放松与开放的学习状态。

成功的关键在于发现,当成功教育与发现教育相互促进时,未来的家庭教育也就成功了一半。

第4篇:家庭教育的内涵范文

创业项目:家教服务公司

创业内容分析:

一、市场分析

什么是“家教”呢?顾名思义,家教即为家庭教育。进一步思考,家庭教育多数情况下指代的是家庭中上辈对下辈的成长教育,包括(功课)学习教育、思维教育、方法教育、道德教育、行为教育等等多方面。可见:家教(家庭教育)是一个具有着方面性的、系统的教育内容。系统,指的是家庭教育,这里尤其指的是学习的辅导与教育与家庭其它方面的教育有着不可分的联系,同时这种教育更不是一蹴而就的,更不能好高急功,欲速则不达。

同时,家庭教育仅仅依靠家庭中的个体,教育有时又显得那么力不从心。作好家庭教育这需要多方面的配合,尤其是家庭与家庭教育机构的相互信任与和谐合作。集中,体现的不仅是家庭教育必须具备明确的目的性、针对性,同时更体现了家庭教育需要家庭和家庭教育机构双重的集中的努力。

从教育市场来看,教育是一个永远的市场,一个永不消失的蛋糕。然而放眼重庆,家教市场却多年而未成型,没有规范操作、没有优质服务、没有品牌教育。纵然,部分个人/实体预树品牌,然而其心可嘉业未成。究其原因,我们不难估量重庆庞大的市场需求(尽管需求较为分散),那么是模式问题?是推广力度问题?还是什么其它的重要因素?——为什么重庆会有那么多的家教中介?导致“小、散、乱”的根本是什么?创新的模式是个问题,服务的规范、水平是个问题,然而没有充分、准确把握家庭教育(含一般意义上的家教)的需求与内涵是个本质的问题。教育的问题是服务的问题,是发现和满足家庭教育需求的问题,任何好高急功都将不达。

二、市场环境概述

1、就消费需要方面来看,本市教育需求较大,同时需求也呈现出分散的不集中的特点。

2、在市场供给主体方面,几乎所有中介和经营机构都呈现出一种”散、小、乱”的特点。现在的家教市场上涉足家教服务的机构非常多,但真正合法经营家教,持有工商行政部门注册颁发的含有家教经营范围的营业执照和教育部门批准的家教机构,数量极少。绝大部分的家教服务机构既未经过教育行政部门批准,也没有经过工商行政部门注册,根本就是不具备经营家教资格。

3、从概念上来看,家教为家庭式教育,事实上社会上大量补习班、培训班一定程度上“抢”了家教的市场,分流了不少客户资源。

第5篇:家庭教育的内涵范文

[关键词]陈鹤琴;家庭教育思想;理论体系

[中图分类号]G619,2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604(2008)04-0053-04

作为陈鹤琴儿童教育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家庭教育思想集中体现在1925年出版的《家庭教育》一书及其后陆续公开发表的数篇论文中,这些理论和实践成果是陈鹤琴用“科学的头脑、母亲的心肠”通过精心研究儿童心理。亲身参与家庭教育获得的。深入挖掘陈鹤琴家庭教育思想内涵,梳理其理论体系,不仅可以为深入研究陈鹤琴教育思想添砖加瓦,更可为我国现代家庭教育理论建设和实践研究提供帮助。

一、陈鹤琴家庭教育思想理论体系

(一)国家富强与儿童幸福相连的家庭教育目的观

作为著名心理学家、教育家和幼儿教育专家。陈鹤琴真正投身于我国教育研究与改革实践是在“五四”运动期间。与、陶行知、黄炎培、晏阳初等民国时期其他教育家一样,陈鹤琴是怀着教育救国的政治理想而积极参与轰轰烈烈的教育探索的。因此,他最基本的思想就是爱国,使国家富强。

“五四”时期,许多教育家试图利用“民主”和“科学”来强国救国,但如何实现“民主”和“科学”,每位教育家的想法则不尽相同。陈鹤琴认为,可以通过对广大儿童的教育来实现国家富强,在他看来,“幼稚教育,是一切教育的基础,因为它的对象早于学龄儿童。它的功用,正如培植苗木,实在关系于儿童终身的事业与幸福。推而广之,关系于国家社会。”而“一个人的知识丰富与否、思想发展与否、良好习惯养成与否,家庭教育应负完全责任”。陈鹤琴认为,必须辩证地看国家富强与儿童幸福、健康发展之间的关系。没有国家的富强,儿童的幸福与健康发展就无从谈起;没有儿童的幸福与健康发展,国家的富强则是建在沙丘上的城堡,不牢固。因此,儿童的幸福与健康发展便成为家庭教育的近期目标,国家富强则是其远期目标,家庭教育必须将这两者有机结合起来。但家庭教育应以儿童发展为起点来实施。

关于家庭教育在儿童发展中的作用,陈鹤琴与中国近代儿童公育思想的代表康有为、、恽代英等人观点不同。儿童公言论者认为,中国的家庭状况不良,家庭教育落后,儿童的健康发展必须完全依靠社会教育机构(主要指幼儿园)来完成。陈鹤琴则认为:“一切的教育,没有再比幼稚教育更与家庭有密切的关系了。”“幼稚教育原属父母的责任,从前是没有另立学校去教育那些幼儿的,就是现在有了幼稚园,那它究竟不能代替父母;没有家庭的合作,也决不能教育得十分有效。这不但因为儿童与父母相亲的爱力深、相处的时间长,他们对儿童的影响也比较大,往往儿童在学校得到一些好处,也抵挡不住家庭环境的坏处;而且在现今中国的家庭,似更有联络的必要。”陈鹤琴以其极具前瞻性的眼光洞察到正是因为我国家庭教育落后,幼稚园教育才担当起改善家庭教育的责任。他认为幼稚园必须加强与家庭的联系,并与张宗麟等人共同促成了“家园联系在幼稚园中逐步得到推广,并最终纳入政府决策”。

(二)以健全人格为根本的家庭教育内容观

人格教育是我国传统家庭教育的主要内容之一。在“五四”时期“科学”与“民主”的时代精神影响下,人格教育被赋予新的内涵,这在陈鹤琴的家庭教育思想中有明显体现。他认为,健全的人格教育应包含以下几个方面。

1、健康教育

陈鹤琴认为:“健康是事业之母……如果身体不好,就是有了满腹才能,也不能做出什么事业,所以讲到儿童教育,健康和发育就是一个根本问题。”因为“强国,必先要强种,强种先要强身,要强身先要注意年幼的儿童”。他指出父母在养育子女时要有高度责任感和正确认识,应注意在饮食、穿着等生活基本方面符合质量、卫生等要求,为儿童养成强健体格打下基础。对此,他举例道:“(在)中国家庭里,儿童的食物和成人一样,质量方面,既毫无区别,分量方面,更毫无限制,好食虽然是儿童的天性。然而儿童的肠胃和消化力和成人大不相同……所以,中国儿童在断奶以后,往往形销骨瘦,百病丛生。考其原因,大半是由于饮食不慎所致。”他还强调儿童应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掌握相当的运动技能,这样才能从根本上保证身体健康。此外,陈鹤琴认为儿童健康教育还包括心理健康教育。具体来说,首先父母要利用儿童的好奇心,引导儿童去研究环境,探索事物以获得正常经验。展开丰富的想象;其次父母应多给儿童自主发问的机会,增强其自信心和探索能力;再次是避免恐吓儿童,使他们对事物存在恐惧心理;最后父母要以身作则,以积极、健康的心理面对生活。父母是孩子的学习榜样,所谓“习于善则善,习于恶则恶”。

2、待人接物教育

待人接物教育是我国传统家庭教育的重要内容。陈鹤琴的家庭教育也包含了待人接物教育,并具有鲜明的时代特色,即合作精神、同情心和服务精神。家庭教育中如何实施待人接物教育呢?陈鹤琴认为前提是要从小教起,而且要教得好,学得好,否则第一次学坏易形成第二天性,长大再教育就算费九牛二虎之力也不易改正。待人接物教育的具体原则有:教儿童顾虑别人的安宁;为儿童提供向家人表示同情的机会;使儿童养成收藏的习惯;教儿童对待长者有礼貌;不准儿童对待保姆有傲慢的态度;禁止儿童作伪;不准儿童打人;教儿童帮助父母做事;教儿童爱人。陈鹤琴提出的这些原则看似简常,却是家庭教育取得成功的保障。

3、良好习惯的培养

陈鹤琴继承了我国古代家庭教育的优良传统,非常重视儿童良好习惯的培养,并将其与儿童一生的幸福联系起来。他指出:“一个人假使养成了一种良好习惯的话,他将得到很多益处,一生受用不尽。假使习惯不好的话,那么,将使他一生蒙受害处。”陈鹤琴还为家长提出了养成良好习惯的具体策略:首先是早教且要慎始;其次是不间断培养,防止例外并能“慎终”。他同时还指出,养成和保持良好习惯有赖于家庭优良的教育环境。这些具体策略都是陈鹤琴根据儿童心理研究和儿童学习原理。经过家庭教育实践的检验总结出来的,具有很强的科学性、可操作性和实效性。

4、智力教育

陈鹤琴认为,智力和知识的关系犹如两个相交的圆,但智力的圆要远远大于知识的圆。在教育过程中,知识以成人为主体,是成人智力活动的结果,对儿童而言是死的,而智力能力以儿童为主体,是活的。因此,家庭教育应着重发展儿童的智力,切不可将儿童看作装物件的器皿,一味把知识一点一点塞进去。

他认为,儿童应具备的智力能力包括:研究的

态度、充分的知识和表意的能力。在家庭教育中,父母可通过丰富儿童经验来培养其智力,具体方法包括:经常带儿童上街看看;凡儿童自己能做的事情,父母千万不要包办;叫儿童做事,须在他最大能力范围以内;不要禁止儿童去试探物质;父母应当利用儿童的好问心来教育儿童。

5、情绪教育

在家庭教育中充分考虑并想方设法培养儿童的良好情绪是陈鹤琴“科学”头脑和“慈母心肠”的绝好体现,更是他发自内心喜欢儿童、爱儿童的真切表达。

心理学研究认为。情绪情感对婴幼儿的心理活动和行为具有非常明显的激发作用,情绪直接影响儿童的行为,驱动、促使儿童做与不做这样或那样的行为,儿童认知活动的无意识性特点也是受情绪影响所致。可见,培养良好的情绪对儿童发展至关重要。对家庭教育中儿童情绪的培养,陈鹤琴并未教条式地按照一般心理学原理。条分缕析向广大父母介绍儿童情绪发生发展的特点及其培养策略,而是针对我国一般家庭抚养孩子过程中遇到的问题,以解决问题式的思路提供了切实可行的具体方法。陈鹤琴总结道:“儿童发脾气,作娇,惧怕蛇、狗等……这就是儿童情绪的表现。在普通家庭里,不是弄得儿童争霸王,就是弄得儿童终日哭泣,或者见到什么都生怕,不能离开母亲一步。”陈鹤琴指出,儿童哭泣。一是生理缘故。诸如饿、痛、渴、冷、热、疾病和不舒服等;二是心理原因,主要是惧怕、受暗示和习惯。儿童惧怕主要有四方面原因,一是生理反应:二是怕见古怪东西;三是受暗示;四是惧怕迁移。受暗示和习惯均是父母不当的教育策略所致。怎样使儿童停止哭泣,怎样消除儿童的惧怕心理呢?陈鹤琴指出,父母要做有心人,要能随时研究避免儿童哭泣的方法,在日常家教中不要给孩子讲鬼怪故事,避免以恐吓孩子取乐,孩子哭时切不可恐吓他,避免暗示和迁移等。同时他还提出父母要积极培养儿童的欣赏和获得快乐的能力。

以上“五育”是陈鹤琴根据幼儿身心发展特点和实际教育经验得出的,完全服务于其家庭教育目的,具有科学性、全面性和时代性。

(三)父母要研究儿童特点、重视环境教育和坚持理儿童的家庭教育方法观

1、父母要研究儿童的生理和心理特点

陈鹤琴认为:“家庭教育必须根据儿童的心理始能行之得当。若不明儿童的心理而妄施以教育,那教育必定没有成效可言的。”他形象地说道:“有了栽花的技能,花才能栽得好;有了养蜂的学识技能,蜂才能养得好……而一般人对于儿女反不若养鸡、养蜂、养牛、养猪重要。我们每一个人好像都有资格教养儿童,至于怎样教养,怎样培育,事先既毫无准备,事后更不加研究,好像儿童的价值不及一只猪、一只羊。这种情形在中国是非常普遍,司空见惯的。”针对这一现状,陈鹤琴在其《家庭教育》中开篇即介绍自己精心研究总结的中国儿童的心理特点:好游戏、好模仿、好奇、喜欢成功、喜欢野外生活、喜欢合群、喜欢称赞,等等。同时他还指出,每个孩子都不同,父母应时时留意、处处用心,研究和总结自己在家庭教育中遇到的问题。

2、创造完美的家庭教育环境

在陈鹤琴看来,凡是可以给儿童刺激的都是他的成长环境。环境在儿童发展中有重要作用。人生来具有接受外界刺激、保留刺激和对刺激发生反应的基本能力,因而父母为他提供怎样的环境,他就得到怎样的刺激。陈鹤琴希望父母能深刻领会“孟母三迁”的道理,尽量为儿童发展提供良好的家庭教育环境。

具体来说,父母应该为儿童提供怎样的家庭教育环境呢?陈鹤琴指出,其一是游戏的环境。“游戏是儿童的生命”。游戏可以给儿童快乐、经验、学识、思想和健康。儿童不仅可以在游戏中发展各种感觉能力,还可以锻炼体质,学习社会风俗和习惯。值得注意的是,父母应根据孩子的年龄特点给他提供相应的游戏环境,促使他强健体魄,获取快乐,增长知识,发展思想。其二是劳动的环境。父母应提供适当的劳动机会,培养儿童热爱劳动的习惯和提高其独立自理的能力。其三是科学的环境。父母要根据孩子不同的年龄特点为他提供各种机会和设备,以发展其关于科学的技能和兴趣。其四是艺术的环境。包括音乐的环境、图画的环境和审美的环境。最后是阅读的环境。

3、坚持理性的父母之爱,避免溺爱和错爱

爱孩子是父母的天性,但如何去爱。如何处理好爱和教育的关系却一直是家庭教育的难点。陈鹤琴主张父母必须懂得爱孩子的方法。真正的爱要顾及孩子的需要。比如,孩子会自己吃饭,父母应该让他自己吃,并给孩子购置合适的餐具;孩子穿的衣服要考虑其颜色和式样喜好,穿得舒服、寒暖适度即可;应让孩子单独睡觉,时间至少在10小时以上;父母带孩子出去游玩,应该让其自由跑跳,切勿牵着他的手;家庭一切设备应顾及孩子的使用。总之,理性的父母之爱是陈鹤琴所谓的“人所欲,施与人”式的爱,而不是“己所欲,施与人”式的爱。只有这样,才能避免错爱和溺爱。

陈鹤琴还指出,家庭教育中父母光有爱不行,还必须在理性之爱的基础上,身体力行来实现对子女的人格感化,即父母必须以身作则。儿童的善恶观念薄弱,知识肤浅,善于模仿,而父母是他们最接近、信任、依赖的人,所以做父母的应当时刻注意自己的言谈举止,切勿给孩子做坏榜样。

二、借鉴意义

第6篇:家庭教育的内涵范文

一、进一步健全组织领导,统一认识,明确职责。

学校建立了由校长为组长,校家长委员会代表组成的家长学校领导小组,并对活动领导小组和工作小组人员进行了分工,做到了分工落实,职责明确。

为了让学校全体教师、全体家长了解“家长学校”的意义、目标、内涵、策略等,我们根据学校的实际,利用“全体教职工大会”、“班主任会”“家长会”、“家长学校”“刊发学习材料”“学校网站”“问卷调查”等多种形式,组织学习书籍。同时还使大家明确了“家长学校”“谁在学?”、“学什么?”、“在哪儿学?”“什么时间学?”“怎样学?”“为什么学?”六要素。通过形式多样的学习、宣传,提高了广大教师和家长对办家长学校重要性的认识。

为了使家长学校工作落到实处,我们根据调查到的家教情况、家长的教育观念等实际情况,制订了《家长学校工作计划》,实施点名签到制度和学期考评制度。并充分发挥学校、班级两个层面家长委员会的作用,使大家做到目标清,方向明,从而确保家长学校工作扎实开展。

二、建立基地,开展活动,努力提高家长学校工作的实效。

我校家长学校领导小组把多媒体教室作为家长学校的活动基地,并为家长学校学员提供了学习条件。我校积极向学生家长宣传推荐《家庭教育》等书籍、杂志,给家长提供了资源共享和及时交流的平台。

针对家长家庭教育理论、经验缺乏的特点,我校有计划地举办了系列讲座,向家长系统地传授生理学、心理学、家庭教育的原则和方法等基本知识。家长学校各年级的主讲教师在认真研究、大胆实践的基础上,总结出适合本年级学生特点的家庭教育的内容,使家长的学习内容与学生的成长同步。由学校统一组织布置,制定明确的教学目标、计划,把教学内容分解到各级部,各级部再分解到各学期、月份。根据需要召开,由班主任主讲,也安排有关任课教师讲课。讲座从内容上分三种:一种是系列专题讲座。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和班级特点安排内容。第二种是名家讲学。聘请名家讲学的目的是使家长从更高的层次上去理解家庭教育的重要性,解答家庭教育中的疑难问题,都收到了很好的效果。第三种是家长介绍经验。每一次专题讲座后,安排部分家长把在家教实践中摸索出来的家教经验介绍给大家。这样不仅指导家长把学到的家教知识灵活运用于家教实践中,使家长总结的好经验得到及时推广,而且提高了家长参与学习的积极性。

学校每学期进行一次家长开放日活动,我们请家长到校和孩子一起听任课教师的课,一起评课,一起参与讨论学校、班级教育教学情况,并发问卷调查和意见反馈表,及时听取家长对学校工作提出的宝贵意见,密切家校之间的联系、沟通,促使家长与孩子一起共同学习、交流、发展。

家长们就“如何大手拉小手,开展家庭文化建设”“在与孩子交流沟通中遇到的困难”“家长要放下架子与孩子互相学习、平等交流”等问题展开了热烈的讨论。家长们自由畅谈,各抒己见,既增进了家长与家长、家长与老师之间的合作与交流,也促进了家长们扬长避短,不断提高家教质量。

三、以家长学校为依托,支持家长参与学校的各项活动,形成孩子、家长、教师三方的有效互动。

我校组织家长参与了学校的一些重大活动,提高了家长参与学校管理的意识,使家长巩固“共同教育孩子”的观念。教师节邀请家长参加座谈会,都取得了很好的效果。让家长参加学生的活动课,有利于使家长加深对素质教育内涵的理解,还可以充分发挥家长的特长。

第7篇:家庭教育的内涵范文

1、加强学习,提升认识。

作为幼儿园的教研组长,一名班主任,刚开始我的家庭教育工作中心是自己班的家长工作,随着工作经验的增长,以及幼儿园非常重视家园工作,要求将儿童工作,特别是家庭教育工作作为一件大事来抓,而且幼儿园多次被评为省市级“优秀家长学校”,园领导也不断的帮助我加强对家庭教育工作的认识,通过努力学习家园合作、家庭教育方面的文章,我也逐渐由针对一个班搞好家庭教育工作,过渡到协助园领导带领全园教职工作好全园幼儿家庭教育工作。

2、拓宽领域,健全家庭教育工作网络。

近年来,我协助园领导制定每学期的家庭教育计划,完善了家长委员会制度和家园联系制度。引导各班班主任推荐产生各班家长委员会成员,制作家长委员会宣传栏,让家长委员会成员参与管理活动,负责幼儿园、家庭之间的教育联系工作,为家长开展家园联系工作搭建学习交流平台;我在组织教研组活动中,把家庭教育工作研究加进研讨内容,指导教师作好教学活动中的家园沟通,定期开展家庭教育知识宣传、服务活动,定期开展丰富多彩的家园互动活动。

经过几年的努力,我园家长工作基本能做到“六有”:有组织、有场地、有教师、有计划、有落实、有档案。这些条件,保证了家庭工作的顺利开展。除传统的沟通方式外,我还利用幼儿园网站开设网络对话,协助领导开办网上家长学校、电话答询、期中家长会、座谈答询等多种形式,对家教个案,进行一对一指导。

在园长支持下,我设计印制了“家庭活动调查表”、“大班幼小衔接工作调查表”、“幼儿园半日开放活动调查表”等,与家长、幼儿与老师进行互动,使幼儿园更多更全面的获取反馈信息,适时地调整工作重心,使工作更贴近实际,更符合家长的需要,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3注重宣传,优化家庭教育大环境。

我通过幼儿园宣传栏、幼儿活动剪影等向家长宣传新的家庭教育理念,指导各班教师利用班级家园联系窗、班级网页,及时宣传各班教育教学情况,设立友情提示栏,或是利用接送交谈等形式优化家庭教育的舆论环境。

我幼儿园位于吉祥小区,该小区人流量大,学龄前儿童较多,针对社区情况,我在幼儿园门口设立了家庭教育宣传栏,定期更换宣传内容如:“对家长的三十条建议”、“新时期我们如何做家长”、“家庭育儿健康专辑”等,指导社区家长科学育儿,常常使家长驻足观看,赞叹不已,并常有家长带笔抄录。

充分利用报纸、电视台等主流媒体,多角度、多层次宣传幼儿园家庭教育工作情况。园长和我设计制作了幼儿园教育工作宣传折页5千余份,下发“倡议书”提升家长的育儿能力;向家长推荐了《怎样做父母》、《孩子,我们一路同行-做学习型家长》等一大批家庭教育读本,组织家长“做合格父母”家庭教育经验交流会、“假如我是幼儿教师”征文比赛;定期组织家庭教育讲座,优化了家庭教育的社会环境;开展了“家庭育儿”座谈会,“早期阅读实验课题家长讲座”等丰富多彩的家庭教育宣传实践活动。

我认真做好每学期新生报名接待工作,向每一位家长宣传幼儿园先进的教育理念,充分了解家长所思所想,并向园领导及时汇报,提出工作修改建议;每年九月我园开办新生家长学校,由我向家长进行“如何缩短幼儿入园焦虑期”专题讲座,为家长提供切实可行的教育方法,得到家长好评。

4、整合社会资源,形成了强有利的指导和推动家庭教育的合力。

在新教材使用过程中,我带领教师研究教材,充分利用家长资源辅助教师教学工作。这样既充分利用家长中的教育资源,弥补幼儿园教育资源的不足,同时也发挥了家长参与教育活动的积极性,唤起家长主人翁意识,真正成为幼儿园的合作伙伴。如在进行《民间工艺品》主题教学时,发动家长搜集各种民间工艺,丰富幼儿的知识经验。为让幼儿更好的了解中国的京剧知识,幼儿家长协助教师请来济宁京剧院、济宁票友协会的成员来幼儿园向幼儿讲解相关知识,介绍京剧的伴奏乐器;并就生、旦、净、丑的各种唱腔进行演唱,使幼儿在身临其境中很容易的掌握了学习知识。

由于我们的工作扎实有序,2007年6月,古槐办事处张伟华书记偕同古槐辖区的11名居委会主任及辖区单位代表来到我济宁市中区实验幼儿园,与我园领导及教师们共同探讨如何借用幼儿园教师们丰富的科学育儿方法,指导本辖区0~3岁婴幼儿家长树立正确的早期教育观念,联手共谋辖区幼儿学前教育工作。我代表幼儿园全体教师带领各居委会主任实地参观幼儿园,介绍各功能科室,以及家长工作开展情况,并在会上接受领导安排任务,成功设计组织了6月底的古槐社区家长开放活动,接待了200余名家长幼儿参与幼儿园的游戏活动,受到家长欢迎、领导好评。

近日,我正在设计辖区春季开放活动方案,将进一步加强家长对0~3岁婴幼儿早期教育的观念,促进家庭、幼儿园、社区的协调教育,使社区婴幼儿身心健康得到全面发展。

4、开展丰富多彩的家庭教育活动,巩固扩大家庭教育成果。

第8篇:家庭教育的内涵范文

卢梭提出的自然主义教育思想内涵丰富,主要体现在其著作《爱弥儿》一书中,他主张教育要回归自然,强调教育应顺应儿童的天性,教育应以培养自然人为目标。本文仅从自然主义教育思想的内涵及其对现代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的启示展开论述。

关键词:

爱弥儿;自然主义教育;现代教育

一、引言

《爱弥儿》一书是通过设定了一个假想的教育对象爱弥儿,通过从他诞生至成年展开的教育来阐释他的自然主义教育思想。卢梭提出的自然主义教育就是要服从自然的永恒法则,满足身心的自由发展。这一思想内涵丰富,对我们当今的教育,尤其是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方面仍然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二、卢梭自然主义教育思想的内涵

1.教育要回归自然使教育“归于自然”是卢梭自然主义教育的核心。自然即人的自然天性,教育回归自然就是说在教育的过程中要遵循自然法则,顺应儿童天性,使儿童身心自由发展。卢梭认为,“这种教育,我们或是受之于自然,或是受之于人,或是受之于事物。”[1]而良好的教育必须是这三种教育相互协调的结果。

2.教育应符合儿童的年龄特征卢梭反对不顾儿童天性发展、忽视儿童与成人的区别的行为,认为不应该用成人的思维来教育孩子,而应该根据儿童不同年龄阶段的身心特点来进行教育。因此,他按儿童年龄划分了四个教育阶段,婴孩期、儿童期、少年期和青年期。

3.教育应以培养自然人为目标卢梭自然主义教育的最终目标就是培养自然人。这里的自然人并不是简单意义上的回到原始社会的人、退化的人,而是生活在现实社会中的自然人,概括地说,就是要身体健康、思想自由、能力强大。

三、卢梭《爱弥儿》对现代家庭教育的启示

卢梭在《爱弥儿》中扮演的就是一个私人家教的角色,几乎时时刻刻都和爱弥儿在一起,所以其中的教育思想对家庭教育有很多值得借鉴的地方。

1.关于父母责任卢梭在《爱弥儿》中批判了两个家庭教育的极端,一个是父母对孩子的关爱不够,导致孩子情感的缺失;另一个是父母对孩子溺爱,不让孩子经受挫折。关于第一个问题,母亲的表现主要是给孩子请保姆授乳。而父亲的表现则是借口事情太忙而给孩子请家教。卢梭对这一做法的评价是“拿钱去雇一个人来替他完成他所担负的责任”。[2]父亲对孩子的责任不仅是给他生命那么简单,父亲是家庭的权威,是孩子的榜样,对孩子有着不可替代的教育意义。现在社会竞争压力大,父母都忙于自己的工作,而把教育孩子的责任推到了长辈的身上。可是很多老人的文化素质并不高,不能很好的承担起教育孩子的责任,所以不论家长平时有多忙,都不能忽视孩子的教育,要尽量自己带孩子,为孩子树立正确的榜样,多和孩子交流,多学习教育孩子的方法,切实承担起教育孩子的责任。关于第二个问题,就是家庭中的溺爱问题。关于溺爱的弊处就是卢梭所说的“由于她一时使他少受一些折磨,却在遥远的将来把多么多的灾难和危险积累在他的身上”。[3]家庭中的溺爱现象在当今也很普遍,很多家长把孩子视如珍宝,对孩子提出的要求无条件的满足,这样会使孩子丧失分辨是非的能力,以自我为中心,对孩子以后走上社会产生不良的影响。作为家长,就应该让孩子在平时培养孩子的独立性和抗挫折能力,为孩子步入社会做好准备。

2.让孩子自由而节制首先,给孩子应得的自由。卢梭对真正自由的人的定义是“只想他能够得到的东西,只做他喜欢做的事情。”[4]不管是在身体还是思想上都不要束缚孩子。作为家长,要给与孩子充分的自由,尊重儿童的天性,让孩子的身体得到充分锻炼。在培养孩子的时候,要尊重孩子的兴趣,因势利导,因材施教。但要注意的是,给孩子的自由也是有节制的。

四、卢梭《爱弥儿》对现代学校教育的启示

1.注重加强身体素质卢梭特别注重儿童身体的养护,他认为如果没有健康的体魄,那么再多的知识也是没用的。卢梭也很强调卫生学的作用,其中劳动和节制是最有效的方法。这对学校的借鉴意义在于:首先,不要让体育课形同虚设。要加强体育课的组织性和专业性,切实达到训练效果。其次,学校应该定期和家长沟通,向家长传递一些卫生健康知识,使其帮助孩子养成良好的健康习惯。最后,学校要增加活动次数,激发学生的积极性,使学生的运动技能得到更大的发挥。

2.尊重儿童天性,注重个性发展自然主义教育强调教育要顺应儿童的天性,注重个性发展,也就是要注重儿童的年龄特征和个性特征。在小学阶段,学生的接受能力相对较弱,可以多采用实物教学和直观教学的方法,让学生尽可能的通过实实在在的事物来获得知识。教师对学生的培养方向和方法也要灵活多样,尝试培养学生多方面的兴趣爱好,让学生自己选择要走的路。

3.教师应以身作则卢梭对教师的要求是非常严格的,他认为教师的责任极其重大,要想成为一名合格的教师就要必须严格要求自己,要有良好的品行,言行一致,这样才能给学生树立一个好的榜样。在现在的学校中,部分教师素质不高,很多老师要求学生做这做那,可是自己却做不到,这样会使学生产生不满甚至反抗的情绪,严重影响师生感情和学习效果。所以教师首先应该提高自身素质,只有当教师成为了学生的榜样,才能使学生模仿学习,达到教育效果。

五、总论

第9篇:家庭教育的内涵范文

【关键词】父性教育 家庭教育 子女

父亲在家庭教育中承担着与母亲不同的教育责任。我国著名文学翻译家傅雷先生在其《傅雷家书》中也处处表达着对孩子的爱和关心以及自身作为父亲的反思,他的家庭教育观时至今日依然有借鉴和反思之处,对于丰富、发展我国的家庭教育理论,提高个体家庭的教育水平都大有裨益。

一、父亲角色的内涵

父亲是家庭生活中的一种身份,是指有子女的男性,获得这种身份的一个必要条件就是有子女。然而父亲角色的定义并非如此简单,它还未有一个清晰明确的界定,目前笼统定义为:在特定的时代背景下,社会对父亲所规定的职责或期待的行为。[1]据此,笔者认为“父性教育”就是为子女提供父亲角色特性的教育,或者说是由父亲来实施、体现父亲人格的家庭教育,类似的概念还有“父爱教育”、“父职教育”等,父性教育相对母性教育更具刚毅果断、注重理性、个性不拘小节的特点,因此父性教育与母性教育加在一起才是完整的家庭教育。

二、父性教育的得与失

在我国,一直以来由于传统儒家文化占主导地位,向来主张“天父地母”、“严父慈母”。傅雷教子严格,这是出于父爱,同时也说明傅雷在承担教子的责任,但多年后的反思却使他发现当初的很多不足,不仅折磨了孩子,也困扰了妻子。类似这样的事情还有很多,它反映出中国大部分家庭中父性教育的得与失。

(一)教育之得

1.父亲严格要求、爱而不娇的教育态度有利于培养子女的坚强意志。爱子女是教育子女的前提,但不是所有的爱都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2]要使自己的爱对子女的成长有促进作用,应该对孩子爱而不骄,严格要求。

2.作为父亲,正确使用批评惩罚的教育方法有助于培养子女形成知错就改、克制不正确欲望的品质。批评惩罚是对子女的不良思想、行为和品德给予否定的评价,旨在于使子女认识到自身的错误,促使其克服、纠正不良思想、行为和品德。[3]公正合理的批评惩罚体现的是父亲的爱护和期望,只有为接受惩罚的子女所理解的惩罚才能使其认真思考、改正错误并从中吸取教训。

3.父亲重视教育、及早施教的教育原则有利于子女的长远发展。傅雷在其家书中说自己的童年和孩子的童年十分相似,他在家庭中接受了父辈对自己的教育和影响,于是在自己长大成家立业后,也用同样的教育内容和方法去教育自己的后代,家庭教育的这种继承性是家庭教育的又一大优势。

(二)教育之失

1.父亲过于严厉的教育方式对子女有消极影响。所谓“严厉教育”是指以打骂、惩罚为主要教育方式,对未成年人进行强制性改造的一种行为。[4]虽然其目标指向是好的,希望孩子做的更好,但是由于它不尊重子女,不体恤儿童身心发展的特点,没有做到以人为本,最终的结果会是一种强大的破坏力。

2.紧张、沉闷的家庭气氛不利于子女的健康成长。傅雷没有处理好与孩子的关系、与妻子的关系,致使家庭氛围不和谐,使其子女没有一个快乐的童年生活。我国古代重视“齐家”,目的就是要管理好家庭事务,处理好家庭关系,创造一个理想的家庭生活环境,使家庭成员受到熏陶、感染。

3.过于权威而非民主的教育方式不利于子女健康人格的形成和发展。过于“专制”的“独白模式”一方面容易导致子女性格软弱,独立性差遇事缺乏主见,自信力和创造力都会严重不足;另一方面会使子女走向叛逆的极端,子女感受不到爱和尊重,即使孩子表现出服从,但实际上口服心不服,这不是真正的权威。

4.容易引发父亲自身及与其他教育者之间的矛盾。父亲作为家庭教育者,时常会引发其作为父亲和教育者的角色冲突,作为父亲,他与子女有着亲密的血缘关系,对待子女的错误在批评惩罚时会心有不忍,但作为家庭教育者又会心有不甘,产生“恨铁不成钢”的心理,父亲角色的矛盾容易使其剑走偏锋。另一方面,在家庭教育中,不同的教育者在教育内容和方法的选择上存在着反差甚至对立,常见的就是家庭中严父、慈母的矛盾。

三、提升父性教育水平的对策

父亲作为家庭教育者一般都很重视子女的培养教育工作。然而,不同的家庭教育培养的效果却大不相同,因此,教育要从实际出发,恰当地选择、创造性地灵活运用教育方法,去解决子女教育中的实际问题。

(一)以身作则,导之以行

孔子曾经说过:“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父亲为子女做出好的榜样是最有说服力的教育,要求子女做到某件事,自己首先要做到,从点滴小事上严格要求自己,这样父亲的威信就高,就可以取得教育者的资格,掌握教育的主动权,教育工作就会更加有效。并将言传和身教有机地结合起来,才能取得理想的教育效果。

(二)掌握分寸,宽严有度

家庭教育中有一个很难掌控的问题,就是分寸问题。在教育过程中应该宽严有度、掌握分寸,既给子女一定的自由让其发挥自己的主动性和创造性,还要制定一些纪律培养孩子的自制力和意志力。

(三)沟通理解,适度妥协

理解是家庭教育的基础,即它是家庭教育中家庭关系维持、教育目标一致性、教育内容内化活化的基础。以商讨、沟通的“对话模式”与子女交往,有利于增强子女的独立性,提高自信心和创造力。另外,父亲与其他教育者应适度妥协,协商好家庭教育何时宽、何时严,避免在年幼者面前的冲突,确立教育的“合力”意识,共同教育好子女。

【参考文献

[1]赵娜.父亲角色对儿童发展的影响[D].上海:华东师范大学,2007

[2]赵忠心.家庭教育学――教育子女的科学与艺术[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