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临床实验室规章制度范文

临床实验室规章制度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临床实验室规章制度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临床实验室规章制度

第1篇:临床实验室规章制度范文

[关键词] 临床检验;质量控制;操作规范

[中图分类号] R472[文献标识码] B[文章编号] 1673-7210(2014)05(a)-0154-03

Reflection on strengthening clinical inspection quality control

CAI Fang

Infirmary of Beijing Foreign Studies University, Beijing100089, China

[Abstract] Clinical inspections are important reference for disease diagnosis and treatment. Clinical inspectors, medical institutions and health departments attach great importance to improving the quality of clinical inspections. The quality of clinical inspections isdetermined by many factors, including equipment and devices, staff professionalism, clinical inspection related laws, regulations, standards and guidelines, and clinical inspection managementin medical institutions. China′s clinical inspectionquality control system still has certain challenges and problems to be resolved. The article puts forward constructive suggestions and detailed measures for improvement of clinical inspection quality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health departments, medical institutions and clinical inspectors.

[Key words] Clinical inspection; Quality control; Operation standards

临床检验质量关乎广大患者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随着临床医学的飞速发展,先进的临床检验设备的引进和普及,检验医学在疾病诊疗过程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加强临床检验质量控制可以充分提高检验效率和质量,为疾病诊断和治疗提供科学保障。落实临床检验质量控制,是一个复杂的综合性问题,涉及国家卫生行政部门的监管、医疗机构的质量管理和临床检验人员的技术水平等方面[1]。

1 国内外临床检验质量管理政策法规现状

卫生行政部门作为临床检验的监督管理机构,主要通过法律法规、规范、标准等形式对临床检验质量进行控制。卫生行政部门对临床检验质量的管理是提高临床检验质量的基础与保障。各国卫生行政部门都制定了相应的政策法规,对临床检验质量控制进行规范与监管。

美国于1967年颁布了《临床实验室改进法案》,并在21年后又通过了修正案《临床实验室改进法案修正案》(CLIA88),主要包括临床标本检验、室内质控、室间质评、质量保证记录等内容[2]。1999 年,法国颁布了《关于正确实施医学生物分析实验的决议》。德国、菲律宾等均制定了临床检验质量控制的规章制度与基本要求。同年,国际标准化组织制订了ISO15189《医学实验室――质量和能力的专用要求》,即医学实验室和临床检验的管理标准[3]。

目前国际上的临床检验和临床实验室质量管理主要分为以ISO的推荐标准两种形式和CLIA88为代表的法律文件。ISO15189主要针对实验室临床检验质量控制体系,属于自愿行为,标准和要求更高。CLIA88是政府对临床实验室和临床检验质量的监管,属于强制执行要求[3]。

中国政府也十分重视临床检验质量控制,采取了诸多措施促进临床检验质量的提高。我国于1981年成立卫生部临床检验中心,以临床检验质量控制与改进为主要工作方向,承担全国临床检验质量管理与控制工作,运行全国临床检验室间质量评价计划,建立、应用临床检验参考系统。主要工作是通过构建、完善和实施临床检验质量管理与控制体系,持续改进临床检验质量,保障医疗卫生工作有效开展[4]。我国出台了多部临床检验法规政策,对临床检验操作进行规范化管理。1991年,我国颁布了第一部临床检验标准操作规范《全国临床检验操作规程》,并于1998年颁布了《临床检验项目分类与代码》等31个国家和行业推荐标准[5]。后续还颁布了一系列临床检验政策文件,为临床检验质量控制提供了政策依据和保障。

2 存在的问题与不足

2.1 临床检验标准和规范不够完善

随着医学水平的提高,新型临床检验设备陆续出现,临床检验项目不断增加,我国的临床检验质量控制标准和体系有待进一步完善和规范。制定临床检验质量控制标准时与医院管理人员、临床医师、检验人员等相关方的沟通不足,导致质量控制标准与实际脱节,具体流程不完善,可操作性差,临床人员在实际工作中无所适从,难以达到满意的临床检验水平。临床检验相关标准不够完善,操作规范与临床检验实践不完全匹配,影响了临床检验水平的进一步提高。

2.2 医疗机构对临床检验的管理不到位

在临床实践中,某些医疗机构对临床实验室的设置混乱,检验项目有重复,同一检验项目可能会出现多个检测结果,因而无法保障检验结果的可比性和准确性。部分医疗机构不重视临床检验的成本效益比,造成临床检验成本高,但效率和质量低下。临床检验的室内质控不规范,室间质评尚未得到广泛应用,不能实现控制临床检验质量的目的。临床检验操作规范的贯彻落实不到位,导致不必要差错,造成临床检验质量不高。临床检验未能充分利用高速发展的信息技术实现临床检验数据的信息化管理,提高临床检验质量和效率。

2.3 检验人员的专业素质有待提高

临床检验人员对质量控制的重要性认识不够,对临床检验的操作流程规范执行不到位;缺少与临床医师的沟通,临床检验协调工作做得不够;专业知识和技术水平有待提高,无法满足越来越严格的临床检验质量控制标准;技术人员缺少对临床检验设备的维护规范和操作步骤的理解和执行,造成人为错误。

3 政策建议

3.1 卫生行政部门应及时完善临床检验操作标准

所有临床检验项目都应有标准操作规程,仪器维护、校准及使用也应制定标准操作规程。但科学技术的突飞猛进带来了许多新兴临床检验设备的出现,临床检验项目也不断增加。我国的卫生行政部门应及时跟踪最新的检验技术、设备和项目,制定相应的操作流程,规范临床检验人员的行为,从而提高临床检验质量。

提高临床检验质量是一个艰巨、复杂的系统工程。在工作中,需要有章可循,有章可守,做到心中有数。所以,要健全质量管理中的各种规章制度,在实践中积极听取检验人员、临床医师和医院管理人员的意见和建议,并不断完善,制定更加针对性的临床检验管理标准和操作规范,提高检验人员实际操作的依从性、临床检验结果的可解释性以及医院管理的效率。同时要充分发挥行政部门和管理部门的作用,以确保质量控制技术得到全面的实施,严格按照质量控制要求进行实验和考核,强化质量控制的概念和职业道德教育,从而推动检验质量的提高。

3.2 医疗机构应加强临床检验管理

部分医院分别在临床科室、药剂科、同位素等科室设立相同或类似的临床检验项目,在人员配置、环境条件、质量保证措施方面与检验科均存在一定差距,这不仅浪费了资源,也不利于检验结果的统一和解读。因此医院应对临床检验项目进行集中设置、统一管理和资源共享,以保证临床检验质量。

如何在保证实验室服务质量,提高监测工作效率的前提下,合理降低实验室的运营成本,并为临床医生提供尽可能丰富、准确、有效的信息服务,已经成为临床检验成本管理的核心问题。临床检验的经济效益是以成本核算为基础的,为了加强成本核算管理,必须对检验成本进行分析,同时进行合理计算。临床检验成本包括材料成本和人工成本,又可分为直接成本和间接成本,一项检验项目的实际成本应包括实际发生的直接材料、直接人工费用以及间接费用。临床检验的间接费用包括临床实验室的租金、保险、财产税、仪器折旧、仪器保养维修费用、水电、供热和水等。在市场经济这个杠杆的作用下,成本高检验质量差的实验室在竞争中将被淘汰[6],临床实验室必须优化其性能,降低检验成本,提高检验工作效率[7]。

室内质控可检测和控制日常工作的精密度和准确度,提高常规测定工作的批间、批内标本检测结果的一致性。检验科每月应对室内质控数据进行统计处理、保存,还要对当月室内质控数据的平均数、标准差、变异系数(CV)进行评价,查看与以往各月的平均数、标准差、CV之间是否有明显不同。如果发现有显著性的差异,就要对质控图的均值、标准差进行修改,并要对质控方法重新进行设计[8-9]。

室间质评是利用实验室之间的比对来确定临床检验能力,其目的是确保较高的临床检验水平。所有临床检验项目都应该参加由临床检验中心组织的室间质量评价活动,并制定详细的规章制度。对于临床检验中心尚未组织室间质量评价的临床检验项目,也应建立室间质评制度,以确保临床检验的质量[10]。

临床检验项目繁多,操作繁琐,必须根据相应的流程规范进行操作才能实现质量控制。因此医疗机构应健全并贯彻落实临床检验的各项规章制度和严格各项操作规范,对影响质量的各个环节都要进行质量控制,如标本是否合格,标本采集是否符合相关规定,实验室用水、试剂质量,实验室的布局、环境,玻璃器械的清洁程度,正确的计量,仪器设备的工作状态,实验方法的选择等,都会直接影响质量控制的全过程。只有贯彻落实相关的操作规范才能提高临床检验质量[11]。

信息化是临床检验发展的必然趋势。硬件设备的引入,自动化水平的提高,计算机网络有助于增加临床检验信息,如患者、检查结果、工作人员、原材料、仪器设备等方面的信息[12]。对这些信息进行综合管理、处理、分析和应用可以促进临床检验信息的实时传递、分析和反馈,有助于提高临床检验的效率和质量。

3.3 临床检验人员应加强交流沟通并提高自身素质

部分临床检验人员认为质量控制并非自己的本质工作,对质量控制知之甚少也不重视,导致质量控制未能贯彻落实。实际上,临床检验是一门精细的工作。检验结果“差之毫厘”,诊断就可能“谬以千里”,轻则致延误病情,重则致残与非命。所以在工作中要精神集中,做事严谨,有条不紊,一丝不苟,绝不能马马虎虎[13]。医学是维护人身安全和增进人类健康的科学,每位医务工作者都必须急患者之所急,痛患者之所痛,作为一名合格的医务工作者对待任何一件标本都应做到极端负责,精益求精,不仅要重视各种仪器的操作,还应重视临床检验质量控制,提高对质量控制的认识,为临床提供准确可靠的检验报告,解除患者的病痛,为检测医学的发展贡献力量[14]。

临床检验质量主要由临床医护人员和患者进行评价。因此,加强与临床医师的联系和沟通十分必要。随着检验医学的飞速发展,检验项目日益增多,项目的选择经常困扰临床医生,检验科应经常与临床医生沟通,介绍检验项目的临床意义、适用范围,指导医生选择合理的检验项目组合、标本组合、时机组合,使各种诊断标准规范化和标准化,提高诊疗效率,降低患者经济负担。通过加强交流,可改变临床科室对检验科的看法,清除误解,减少投诉,工作由被动变为主动;同时及时处理好临床提出的问题和意见,提高临床对检验科的满意度有利于工作的开展[15]。

临床检验是一门综合性的医学应用科学,涉及面很广,特别是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检验方法日新月异,对检验要求也逐步提高,检测方法的自动化程度越来越高,只有加强临床检验相关知识的学习,才能规范操作流程,准确解读检验数据,为临床诊疗提供更加可靠的数据支撑。目前临床上使用的高端检验设备都来自进口,设备的说明书、屏幕显示、打印内容以及人机对话界面呈现全英文化,所以除必要的基础医学知识和临床医学知识以外,临床检验人员还应提高外语水平和计算机应用能力,充分掌握各种临床检验设备和方法,更好地为临床服务[16]。

随着检验技术的不断发展,检测项目主要依靠仪器甚至自动完成。大多临床检验使用全自动或半自动分析仪,对这些仪器的正确维护、保养及参数的设置直接关系到结果的稳定性及精确度。这就要求技术人员根据临床检验仪器的维护操作指南,做好仪器日常维护工作,保证检验仪器在常态下保持工作。检测操作要严格遵守有关技术规范和操作步骤,减少系统误差的产生,避免人为错误。所有检测项目要有室内质控并做好记录,购买合格的试剂和消耗性用品,详细记录仪器的工作状态,制作完整的仪器工作与质控记录表,确保良好的检测质量[17]。

4 小结

总之,临床检验质量控制在疾病诊断和治疗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临床检验质量的提高有赖于多方面的共同努力。卫生行政部门应及时完善临床检验标准。医疗机构应加强临床检验项目管理并严格执行临床检验质量控制。临床检验人员应提高理论知识水平和业务操作能力,并加强与临床医师的交流和沟通。通过以上策略措施,有助于完善我国的临床检验质量控制体系,切实提高临床检验水平,更好地为疾病诊疗服务,减轻患者的经济负担。

[参考文献]

[1]林文涛.临床检验质量控制中若干问题的探讨[J].检验医学与临床,2005,2(4):182.

[2]吕元.美国临床实验室质量管理简介[J].临床检验信息,1999,6(1):22-25.

[3]申子瑜.我国临床实验室质量管理的基本要求[J].中华检验医学杂志,2003,26(11):700-701.

[4]卫生部.临床检验中心简介[EB/OL].http://.cn/organize/type=detail&id=4,2014-01-16.

[5]申子瑜,李少男,王治国.我国政府对临床实验室质量保证的管理行为[J].中华检验医学杂志,2006,29(1):6-8.

[6]杨振华.临床实验室质量管理[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3:9-15.

[7]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质量管理体系标准[Z].GB/T19000-2000.

[8]史俊敏,吴晓勇.临床检验质量管理的重要性[J].检验医学与临床,2011,8(8):1021-1022.

[9]王治国,李小鹏,武平原.临床检验定量测定室内质控系统的建立[J].检验医学,2004,19(1):6-9.

[10]韩文静.浅谈检验科质量管理体系[J].实用医技杂志,2006,13(17):3051-3052.

[11]徐丽萍.临床检验的质量控制[J].实用医技杂志,2013, 20(8):895-896.

[12]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检测和校准实验室能力的通用要求[Z].GB/T15481-2000.

[13]高雨红.临床检验质量控制的概念及方式[J].医学信息学,2011,24(6):3260-3261.

[14]陈崇福.提高临床检验质量初探[J].中华医院管理杂志,1997,(13):618.

[15]陈锦.浅析加强临床检验质量控制[J].中国中医药咨讯,2011,3(13):55-56.

[16]徐玲先,石顺松.探讨临床检验质量持续改进[J].检验与诊断,2013,(6):309-310.

第2篇:临床实验室规章制度范文

床实验室提供的医疗信息非常广泛,为人类的疾病的诊断、治疗、预防以及健康状况的评估提供有效、重要的及科学的信息。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大量先进的仪器设备和技术进入实验室,临床实验室在临床医学中发挥的作用越来越重要。临床实验室提供的检验信息占患者全部诊断、疗效评估等医疗信息的60%以上[1]。卫生部颁发的《医疗机构临床实验室管理办法》,规定临床实验室必须为临床提供准确、可靠的检验结果[2]。要提供正确、可信的检验数据;就要做好临床实验室的质量控制。

关键词:实验室;质量控制

【中图分类号】

R365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3763(2014)07-0137-01

临床医学检验质量控制,作为提高检验质量的一种有效途径,随着质量保证体系理论和实践的成熟,已发展成为实验室建设与管理的一项重要内容。在我国医院分级管理工作中,二级以上医院实验室的室内质控和室间质评成绩,已列入等级评审的一项重要的考核指标[3]。目前,国内大中型医院实验室,在质量控制方面已经形成制度化、规范化、系统化,质评活动开展得愈来愈深入,跨出国界,形成了国际流。检验质量的提高有力地推动了临床医学的发展。但在过去我们由于对质控工作认识不够,质控知识缺乏,致使质量控制工作开展的不好,有的也只是应付检查,流于形式,严重影响了检验质量的提高。为了提高临床医学质量控制质量,提高临床检验水平,现就有关问题加以讨论。

1 对质控的正确认识

近年来,通过开展质量控制,我们深深地感到,过去在质量控制方面存在有三个误区:一是认为开展质控浪费试剂,增加成本;二是认为质控工作是检验科的事情,忽视临床科室的作用;三是认为质控即参加室间质量评价,忽视开展室内质控。这些对质量控制的片面认识,导致了质控工作不能很好地、深入地开展。 实验室质量控制是一种包括患者、临床、实验室均参与在内的全面质量保证过程,任何一个环节出了问题,都不可能保证实验室结果的准确可靠,所以在抓实验室质量的同时,也不能忽视患者和临床科室对质量影响的作用,要加强对患者的管理和对医生、护士的质控知识的宣传,共同提高检验质量检验科作为质量控制的中心环节,要认真地坚持做好室内质控,确保参加室间质评活动的效果,达到真正提高临床检验质量的目的。当然,开展质量控制工作要有一定的投入,如果标本量不大,相对来说质量控制对成本的影响较大,或许还会造成很大的浪费,但试想,如果通过质控提高了检验质量,提高了患者首诊合格率,减少了误诊,减少了转院,促进了医疗质量的提高,有利于保护患者的利益和提高医院的社会效益,不正是我们所希望的吗 开展质量控制是医学检验发展的必然趋势。临床实验室管理办法规定 ,临床质量控制是临床实验室管理一个必不可少的内容,所以,我们从现在起应该更新对质控的认识,重视质控工作的开展。

2 如何有效开展质控

当今临床检验的质量控制已不再是70年代以前的传统的经验控制,而是依靠一系列的复杂的科学理论指导下的科学控制[4]。对于如何做好质控工作,提出以下建议:

2.1 多途径培训人员:医院检验人员大多未经系统正规理论培训,质控知识存存空白点,急需讲行人才培训,培训的内客应包括提高对质量控制工作的重要性认识,使他们能够自觉地参与到质量控制工作中来,开展系统的质控理论和技术的培训。为增强培训效果,可采取自学、参加学习班及在实践中摸索提高等多种方式和途径进行。

2.2 很抓实验室的基础管理:一个实验室质量受到多种因素影响,除要有强烈事业心,高质量的检验人员外,还要健全实验室的各项规章制度和严格各项操作规程,对影响质量的各个环节都要进行质量控制,如实验室用水试剂质量、实验室的布局、仪器设备的工作状态、实验方法的选择等,都会直接影响质量控制的全过程,只有将这些基础工作做好,质量的提高才会有所保证。

2.3 从常规工作入手抓质控:首先抓常规工作的质控,如血红蛋白、血细胞计数质控及常规生化质控等。这样质控的内容就丰富了,质控工作就有事可做了,也是真正把质控工作落到了实处。

2.4 正确对待室间质评,及时分析总结质评结果:每次室间质评都是对实验工作的一次综合考核,它是实验室精确度的具体反映,对于室间质评回报表要及时组织有关人员学习,总结分析成功的经验和失败的教训,并制定出相应的整改措施,为下一次参加质评积累经验.促进检验质量不断提高。

3 工作经验小结

我院先后开展了生化、血液、细菌、免疫等室内质控。紧接着参加了省里的室间质评,通过实践,有以下一些体会。

3.1 通过质控,我院的检验质量得到了应有的提高。室间生化质评成绩由及格到达了优秀,并连年保持血液、细菌成绩也相继达优秀,并在省内名列前矛。

3.2 通过质控,检验科的知名度扩大了,科室建设与管理得到了加强检验人员的地位也得到了提高。这几年来,由于我们始终抓住质量控制这个龙头,质量得到了提高,赢得了临床医生的信任和院领导的支持,院领导每年都在资金困难的情况下对检验科给予了较大投入。

3.3 通过质控,能总结出很多经验,学到了许多东西。这些年来,通过质控不断总结写了一些经验,个人业务得到了提高

4 为实验室建设与管理提供了理论上的依据

近年来,通过质控工作的总结,看到了科室内的薄弱环节,通过对几年来室间质评成绩的分析,发现仪器成为影响质控总成绩的一个重要因素。因此,我们必须加强现代化检测设备的投愈和运用[5]。

总之,临床医学科学的进步和发展,迫切需要加强实验室的建设与管理,提高临床检验质量,必须切实抓好质量控制工作。

参考文献

[1] 申子瑜,李萍.临床实验室管理学[M],2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156-159.

[2] 叶应妩等.全国临床检验操作规程(三版)[M].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2006:3-5.

[3] 王治国.临床检验方法确认与性能验证[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

第3篇:临床实验室规章制度范文

【关键词】实验室;生物安全;防护

临床实验室除了满足质量和能力要求外,还要符合生物安全要求。临床实验室的生物安全体系由实验室的管理、人员、环境、设备、供应品、方法等要素构成,它们之间相对独立,又相互关联或相互依存,其目的是为了确保人员安全、样本安全和社会安全。《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条例》[1]根据病原微生物对人或环境的危害程度,将微生物检测实验室分为Ⅳ个级别的生物安全实验室。而我们基层医院实验室面对未知疾病的标本,则无法预先判断标本中所带的致病微生物的高危程度,更难确定哪种类型的检测应该在哪级微生物安全实验室中进行。因此,基层医院实验室的设施、建设、设备、操作规范等必须达到二级实验室生物安全防护的标准,以防备病原微生物的危害。目前,基层医院实验室存在布局不合理、消毒设备落后、工作人员生物安全意识淡薄、生物安全制度落实不到位等现象,笔者经过多方面了解,结合本室情况,浅淡基层医院实验室生物安全主要存在的问题和解决对策。

1 主要存在的问题[2]

1.1 实验室的设施和设备不符合要求,如实验室的布局不合理,结构老化,废水排放不符合环境保护要求,生物安全柜的安装不达到要求。

1.2 生物安全管理制度不健全或制度缺乏操作性,难以落实。

1.3 实验人员配制及培训不足,生物安全知识缺乏,安全意识淡漠、操作不规范。

1.4 缺少实验活动危险度评估和应急体系与预案。

1.5 生物安全管理力度不够,领导层更多的重视质量管理、经济管理、信息管理,相对忽视了生物安全管理。

1.6 医疗废物的处理不够规范。

2 解决问题的对策

2.1 实验室在选址和建筑物间距虽没有特殊要求,也不要求有单独的建筑物,但还是强调要与办公用房的其他公共用房隔离,尽量自成一区或设在建筑物的一端,远离公共活动场所。对功能接近的实验室最好集中布局,尽可能减少对其他区域的影响。实验室的内部布局一般分为清洁区和污染区,必要时应增加半污染区。若为负压实验室,最好在污染区和清洁区之间考虑增设缓冲区,以保证实验室的压力梯度。一般实验室废水的排发的种类不同,采用不同的排水和消毒方式对废水进行无害性处理,才能对外排放。这就要求实验室必须设立独立的污水处理系统。实验室应备有生物安全柜,安装生物安全柜时,要考虑到房间的通风和排风,不会导致生物安全柜超出正常参数运行。生物安全柜应远离门、远离能打开的窗,远离行走区,远离其他可能引起风压混乱的设备,保证生物安全柜气流参数在有效范围内。确保实验室工作人员不与致病微生物接触[3]。

2.2 《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条例》第三十一条规定:“实验室的设立单位负责实验室的生物安全管理。实验室的设立单位应当依照本条例的规定制定科学、严格的管理制度,并定期对有关生物安全规定的落实情况进行检查”。目前,对于一个单位的生物安全管理制度的认识并不完全统一,但是我们应该知道,形式只是为目的服务的,只要考虑到涵盖生物安全的一切要素,紧密联系单位实际,依法建章立制,设计科学、合理、可行、便于管理和使用的制度,达到保证安全的目的,不管其形式如何都是可以接受的。

2.3 “硬件、软件和操作者”是构成实验室生物安全的三要素,而其中人是核心要素。如果管理者和使用者的安全意识淡漠、操作不规范,多高级的设施也发挥不了作用,再好的制度也得不到落实。因此,有计划地开展人员培训以提高实验室相关人员的素质甚为重要。单位应当每年定期对工作人员进行培训,保证其掌握实验室技术规范、操作规程、生物安全防护知识和实际操作技能,并进行考核,经考核合格后,方可上岗。同时还应当对实验室工作人员进行健康监测,每年组织对其进行体检,并建立健康档案;必要时应当对实验室工作人员进行预防接种,保证工作人员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防止因操作意外感染而导致传染病的传播。

2.4 实验室设计建造之前应进行规范的危险度评估,在实验活动中实行实时评估,并在随后进行定期阶段性再评估。评估主要依据《人间传染的病原微生物名录》[4]划分微生物危害程度以及相关背景资料,同时考虑实验室活动中可能涉及的传染或潜在传染因子与预防措施、工作人员的专业素养和经验等其他因素的基础上综合评价,它帮助实验室的设计者和操作者确定实验室的规模、设施和合理布局,评估职业性疾病风险,制定相应的操作程序与管理规程,采取相应安全防护措施、减少危险性事件的发生。生物安全实验室发生意外事件是难以完全避免的,因此在从事某项危险的实验活动之前,必须结合本单位实际情况,制定实验室感染事故应急体系预案,并通过培训,定期演练,使所有的工作人员都熟知。

2.5 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力度不够,直接导致规章制度不完善,给生物安全带来重大隐患 。当地政府及其有关部门应在各自职责范围内负责实验室及其实验活动的生物安全工作,加大对基层医院的扶持和指导的力度。对基层医院要给予一定的经费,改善医院设施和实验室的环境。实验室的设立单位及其主管部门应负责实验室日常活动的管理,承担建立健全管理制度,检查、维护实验设施、设备,控制实验室感染的职责。

2.6 实验室应根据国家规定的要求建立实验器材和废弃物无害化处置工作程序。应遵循根据我国制定的《医疗废物管理条例》(2003),应当制定规章制度和应急方案;及时检查、督促、落实废弃物的管理工作,对本单位从事医疗废物收集、运送、贮存、处置等工作的人员和管理人员,进行相关法律和专业技术,安全防护以及紧急处理等知识培训,配备必要的防护用品,定期进行健康检查,必要时对有关人员进行免疫接种,防止其受到健康损害[5]。

加强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建立科学可行的管理制度,加大生物安全实验室的设施和设备的投入,提高检验人员生物安全的防护意识,采取安全有效的防护措施,规范实验室操作技术,做好应急体系与预案,持续不断地对具体过程进行评估、审核和改进,同进制定出更高的标准,确保工作人员身心健康,确保各个环节的完善,防止生物安全事故的发生。对基层实验室目前存在的生物安全问题,当地卫生主管部门、上级医院、上级专业技术人员都有着不可推卸的责任,保证基层医院实验室的生物安全,要靠大家共同努力 。

参考文献

[1]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条例(国务院令第424号).2OO4.

[2] 王利平.基层医学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体系的建立[J].检验医学与临床,2012,9(13):1672-1673

[3] 丛黎明.二级生物安全实验室建设与管理[M].浙江文艺出版社,2008.4:12-16

第4篇:临床实验室规章制度范文

【摘要】基层医院临床实验室是医疗行为的重要支柱,其质量管理的优劣将直接影响医疗质量提高、医院品牌信度的提升。因此,强化基层医院临床试验室的人力资源开发与质量管理已成为医院可持续发展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关键词】基层医院;检验室;质量管理

Primary Clinical Laboratory Quality Management Issues

【Abstract】 primary hospital clinical laboratory is an important pillar of medical practice, the merits of its quality management will directly improve the quality of medical care, hospital brand to enhance reliability. Therefore, strengthening grass-roots hospital clinical laboratory and quality of human resources development for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the hospital management has become an important part.

【Keywords】 primary hospital; examination room; Quality Management

随着现代化科学技术不断发展,临床医学检验技术也空前的跃迁,各种全电脑自动分析检验设备在临床上争先亮相,使得各标本的检测灵敏度及特异性不断提高,为临床诊疗工作带来极大的方便[1,2]。但这一新兴技术出现与传统的临床试验室质量管理、人力资源开发的链接存在一些不和谐的音符。如:检验科人才缺乏、技术力量单薄、分配不合理、高新检验设备购置认证失误导致设备闲置等,这些问题如不能一一的得以落实,将会带来一定负面效应。笔者从多年的临床检验工作出发,浅析基层医院临床实验室质量管理的结症和盲点。

存在问题与现状

1 检验人员业务素质不高或人力资源管理分配不合理:目前,基层医院检验科的从业人员为全日制医学院校毕业者不多,多为80年代前后或更早的一些内部招工人员经过短期的业务培训进岗,或部队转移的卫生技术人员。在90年代后,有零星的一些中专毕业生进入检验科,这些人员进入检验科后,充其量为一“机械手”的作用。他们对一些检验结果的偏差难以认知,对一些仪器设备的调节很不规范。同时,由于特定的基层工作环境,检验科的人员在职进修学习或外出培训的机会非常罕见。所以,就是一些正规的检验毕业人员,在基层磨练了3-5年也锐气渐减。辅助科室抑或二线科室也一直牵制着检验人员的工作热情,小到福利待遇,大到表彰提拔,辅助科室的人员占优势的更是凤毛麟角,所以,不少有学历、有职称的人员都巧妙转岗,导致检验岗位的技术力量更加削落。

2 高新检验设备盲目上马,性价比例不高[3]:部分基层医院的领导者,为立杆提升医院的医疗质量,树医院社会形象。或怀着一种攀比心理,以重金出击购进尖锐检验设备。但由于一些项目的开展受到临床的技术力量、群众的经济承受能力及群众对医院的信度影响,使得一些设备处于半闲置状态,闲置的设备不能产生显著的经济效益还要定期的进行校验、维护。如某乡镇卫生院几年前花费4万多元购买一台IMS-972 G型半\全自动电解质分析仪,一年仅仅检查几十例患者,目前,处于完全闲置状态,导致医院的经济蒙受巨大的损失。

3 临床与检验科室没能建立有效的信息反馈系统,信息不对称导致矛盾不断,相互埋怨:临床医生看病开单,检验人员看单检验。临床医生不了解检验过程,检验医生不了解临床资料,均为机械式操作。一旦出现检验结果与临床明显不符时,均会相互扯皮,甚至相互否定。

4 各种制度执行不到位,监管机制失控[4]:由于基层医院特定的人员结构,许多单位都是一个人或二个人。各种制度的建立和执行如一种自己给自己念“紧箍咒”。所以,许多制度的建立形同虚设,以应付各种检查。对自己根本没有什么压束力。

管理对策

1 建立健全完善的医院内部人力资源管理机制,重新认识医学检验在现代医学中的地位。随着医学检验技术的进步和设备的不断更新换代,对许多疾病的诊断与预后评估都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因此,领导者要充分把握检验室的人力资源的管理与开发力度,把学历层次高、业务能力强、积极进取的中青年骨干力量吸引进来,为他们营造各种宽松进取环境。使他们能清晰的认识到医院的检验科室已成为医院的一个重要的部门。衡量一个医院整体水平的高低,检验技术的高低也起到很关键的作用。

2 加强检验科人员的业务培训工作,使他们能与时俱进,能不断的吸收新知识、新技术、新理念。并把所学的知识有机的运用到实践工作中去。在职教育不拘一格,因地制宜,可采取函授、夜大、上级医院进修、自学、甚至可进行科内进修学习等形式。

3 检验设备的引进、更新换代要充分了解市场,充分评价设备的性价比[4]。达到化小钱买好的设备,能使设备在实际工作中能达到正常运转状态。同时,要注意仪器的维护和保养,定期做好灵敏度、准确度校验工作,以充分发挥设备的效能。

4 检验人员应走临床医疗服务之路,一改过去那种“井水不犯河水”各司其职的服务形式。检验医师应走进临床,和临床医师一起参与查房、会诊,分析临床检验的结果。为临床治疗提出参考意见。同时,也使临床医师能了解检验标本的分析前处理、测定、过程、实验方法、检验值得由来等,使其在临床工作中对检验结果有个客观的解释。从而,能改变过去的那种送检标本不符合或检验结果与临床诊断相差很远的情况。以达到检验人员与临床医师无缝链接、信息对称。

5 检验人员应严格遵守检验科的各项规章制度,和各种设备的操作流程。注重各环节上的质量控制与管理,特别是检验标本的采集与送检,如标本质量下降,下面的工作均为徒劳。

总之,基层医院的检验质量管理与多方面的因素有关,也只有医院的领导重视和检验人员的自身不断努力,才能有效的提高管理水平,才能走向良性循环之路。

参考文献

[1] 刘美华。基层医院临床实验室质量管理问题探讨[J],中国误诊学杂志,2009,9(10):2377.

[2] 吴秀茹, 贾静, 李爱华, 等. 检验科室外质量管理探讨[J]. 中国误诊学杂志, 2006, 6 (9) : 1697 .

[3] 邹炳德。临床实验室质量管理体会[J],实验与检验医学,2010,4 ,381-382。

第5篇:临床实验室规章制度范文

关键词:检验科;医疗安全;输血

临床输血是现代医学诊治疾病、抢救生命的重要医疗手段。同时输血可能引起多种输血不良反应,直接危及到患者生命,稍有不慎将可能发生无法弥补的过失[1]。检验科(血库)是涉及多学科、多技术的综合科室,负责临床用血的技术实施和技术指导,确保供血、储血、配血和科学合理用血措施的执行[2]。如何加强检验科输血的管理,确保临床的用血安全是医务管理者和医务工作者应该重视的问题。

1强化法律意识,严格按照法律办事

1.1加强法制观念,减少医疗纠纷 要组织学习《中华人民共和国献血法》、卫生部颁发的《医疗机构临床用血管理办法》、《临床输血技术规范》以及其他相关法律。医疗事故或医疗纠纷的成因主要是医务人员淡薄的法制观念,因此强化法制观念,加强医德医风建设是提高医疗质量,保证输血安全,减少医患纠纷的根本保障。

1.2 在工作中要求每位工作人员必须严格执行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用血制度 特别是遵照《临床输血技术规范》,要按照标准操作规程一步一步的做,并充分做好各种记录登记并归档备查,以防范医疗纠纷的发生。

2 完善科室管理,完善各项规章制度

2.1 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和操作规程:健全检验科输血的规章制度和操作规程是保证安全输血的必要措施。根据《医疗机构临床用血管理办法(试行)》及《临床输血技术规范》的要求,成立医院临床输血管理委员会。临床输血管理委员会由医院分管院长、业务主管部门及相关科室负责人组成。通过参考其他医院输血科的工作,再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建立医院检验科输血各项制度和操作规程,如:临床输血管理制度,急诊输血管理制度,Rh(D)阴性患者输血管理制度,血液入库、贮存、发放制度,血标本的采集与送检管理制度,交叉配血管理制度,交叉配血试验操作规程,ABO和Rh(D)血型鉴定操作规程,红细胞血型抗体筛选、鉴定操作规程,凝聚胺试验操作规程,微柱凝胶试验操作规程,4℃贮血冰箱操作规程、-20℃低温冰箱操作规程、温度记录,普通离心机、高速离心机、低温离心机操作规程、保养等等。

2.2 加强检验科输血的质量管理 加强检验科输血实验室建设与实验室管理,加强质量控制,积极开展新技术:严格传染病检查,保证输血安全。建立健全检验科输血质量管理体系,参加全国临床输血及本省的室间质量考评,确保输血相容性实验检测质量。配备专用血液保存箱和血浆低温保存箱、专用离心机等。积极开展新技术、新疗法,提高输血功效及成份输血。引入输血科网络化管理模式,利用网络平台优化全面管理,通过网络平台控制和规范管理工作流程,提高管理水平、效率,实现准确快捷的信息反馈,发挥其在改进工作质量、优化操作程序和质量控制等关键环节的重要作用。

2.3 科学合理用血 输血存在着一定的风险,必须全面提高输血治疗水平,但输血在某些疾病的治疗中必不可少,因此科学合理用血显得极为重要。临床医师要更新用血知识和用血观念,能不输血绝不输,能少输血绝不多输,能自身输血绝不用他人血,能成分输血绝不用全血,减少不必要的输血风险。开展自体输血,合理应用成分血,为患者提供安全高效的医疗服务。输血安全责任重大,事关患者生命安危,作为输血工作中极为重要的部门,检验科输血更是要把安全摆在首位,因此加强检验科输血内部管理极为重要。输血科工作者更应加强业务学习,不断提高理论水平,提高综合素质。

3 切实做好与临床、血站、患者的沟通工作

3.1加强临床用血宣传、合理用血。输血是特殊并存在高风险的一种治疗手段,要进行科学、安全的输血,除了加强实验室本身的工作外,还应大力加强宣传力度,减少输血风险。检验科输血应是在输血管理委员会指导和监督下开展输血诊疗活动的专业科室。应积极参与临床输血方案的制定和输血疗效的判定,协助临床对有关疾病的诊断、输血治疗、科研,推广成分输血和输血新技术,科学输血、合理用血,提高输血疗效。

3.2 检验科输血与中心血站血液供求信息资源共享,中心血站不仅能及时了解医院检验科申请用血的情况、状态、追综;同时,检验科输血时也能及时了解中心血站的库存数量、品种及制品的新鲜度,也有利于医院检验科输血时对临床用血的指导。双方信息资源共享,科学、合理贮血,安全、有效用血,使采供血真正越升一个新的台阶。总之,与中心血站加强业务交流,共同做好临床输血工作,提高专业技术水平,避免由于沟通不足造成患者不必要的损失。

3.3对于患者关于输血方面的咨询,输血科要耐心做好解释工作,并准备制作各种宣传资料向广大患者宣传输血知识;对于门诊患者的用血,不能及时供应时,也要向患者解释并留下联络方式,在准备妥当后第一时间通知患者。

4 加强学习

输血工作不仅要求本专业工作人员要有高度的责任心,还要有过硬的理论知识和操作技能,才能减少在工作中出现差错的概率,从而减少医疗事故和因输血引起的医疗纠纷[3]。要从多个渠道组织学习新技术、新知识,从而指导临床科学、合理、安全用血,提高我院的输血诊治水平:通过各种培训,不断提高工作人员的专业技能;派工作人员外出进修或参加全国性会议,拓展视野,接收最新的医学信息,及时更新专业知识结构,使我院检验科输血水平向全国先进的医疗水平看齐;更重要是工作中把好质量意识关,强化工作人员对安全输血的思想意识。

输血是一项复杂的医疗服务,一旦出现差错不仅危及患者的生命安全,而且还增加不少医疗纠纷或事故,因此,值得从管理和制度等多角度进行探讨,既提高医疗服务质量,减少医疗纠纷,也同时提高医务人员的自我保护能力。

参考文献:

[1]杨世明.加强输血科建设及其质量管理[J].中华医院管理杂志,1995,6(6):345.

第6篇:临床实验室规章制度范文

关键词:教学研究;实验操作;开放性实验;实验室生物安全

由于实验室为高等学校用以实施学生素质教育,并培养其创新精神以及实践能力最重要的基地,所以实验室面对学生进行开放,也系为学生获取更多学习实践的机会,以及教育教学的改革方面最重要的内容[1][2]。

1 意义

目前,实验室基于面向全体,与因材施教,以及形式多样等指导原则,着重培养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而医学生物学也是一门具有较强实践性的学科。对实验室进行开放,不仅面向全体学生,更主要的是有针对性的面向部分低年级学生,现代不仅需要其将理论基础掌握扎实,而更主要的还是要其掌握相关实验的方法以及操作的技能。将基础医学与临床医学有机的结合在一起。

2 选择教学项目

基于让学生能够在实验教学有限的时间之内,充分掌握基础性实验操作,同时提高综合性能力,对实验内容进行精选是关键所在。依据学生的具体要求,对开放性实验的指导教材进行详细的编排,不仅考虑到了实验室自身所具有主客观的条件,还结合了目前的学科前瞻性的研究与可行性的探讨。

3 项目设计

主要强调让学生其动手能力得到充分提高与发挥。第一,围绕主题让学生自己进行操作,并辅以教师的辅导,同时调动学生进行实验的积极性。第二,在不加重其学习负担的前提下开展开放性的实验项目,依据学生的人数与兴趣将其分成小组,从而使学生不受实验时间以及空间的限制。

4 实施

4.1提交申请。需充分的利用目前现有实验室的条件,在每学期的开学前两周,经实验室设计好申请表,向学院提出本学期开放性实验的项目计划,在经过批准后予以实施,并组织学生及时报名。

4.2实验管理。需做好实验室的开放前对学生进行组织等各项相关工作,比如学生的报名,与指导书的编排,以及开放的课题和开放的时间,实验所需的材料与仪器,专项指导教师的安排等。之后要求学生在进入实验室后,需认真的填写记录,以确保实验室管理的具体化,待实验结束之后则需填写实验问卷调查表,并组织好开放性实验的教学总结[3][4]。

4.3加强学生自我保护意识。加强自我保护教育是医学院校不可忽视的职责,应高度重视。要求带教老师应经常对学生进行防护知识教育,让学生意识到自我保护的重要性,养成良好的自我保护意识。对学生的基本要求包括:检验专业学生进入实验室必须穿好工作服,进入隔离室要求穿隔离服、换鞋;进实验室时对随身带的书包、衣物等与实验无关物品一律存放指定储存柜内;严禁在实验室进食、饮水和吸烟;操作细菌培养及免疫病毒检测后,或出实验室一定要洗手,必要时用消毒液洗手;对实验用品不准随意抛掷,要置于指定的器皿内;细菌培养鉴定使用的培养基及免疫检验阳性标本都要进行高压蒸汽灭菌后才能处理;严格按生物安全进行操作

4.4建立健全实验室的规章制度。为了加强实验室的生物安全管理,保护实验室工作人员、学生的健康,认真学习《临床实验室安全准则》、《临床实验室废物处理原则》、《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条例》等生物安全有关的安全知识,带教老师要不断学习更新知识,深化生物安全教育的理念。在掌握实验室所涉及的实验标本的来源、微生物致病力、传染途径、稳定性、有效的预防措施等基础上,制定相应检验实验室的清洁消毒、实验室废物的处理、实验室微生物菌种及免疫学检验阳性标本的保存和使用等制度,加强生物安全管理。

4.5加强实验室清洁与消毒管理。检验仪器的正常运行是保证实验的前提,同时也是生物安全的重要保障。微生物、免疫学实验室主要有培养箱、试剂冷藏箱、低温冰箱、高压灭菌锅、酶标仪、洗板机、冷冻离心机、恒温干燥箱等仪器设备,实验室的设备必须有专业人员保管,每台仪器必须有运行记录、保养记录、冰箱温度日登记,尤其是储存菌种的冰箱,除保证温度的恒定外,还须上锁,从而保证菌种安全管理。

5 实效性

5.1开放性实验能够激发学生产生浓厚的兴趣。针对实验项目进行的调查结果所示,低年级同学参与实验的热情很高,并且每次实验均能达到全员参加,而参加的同学也对所选实验具有浓厚的兴趣。同时在实验中,学生均掌握了在课内实验被忽略以及不熟知的一些操作方法和技术,深刻体会到实验操作其重要性,并将自己操作的方式逐步做到规范化。不仅丰富了学生业余的生活,同时也增强其对实验产生的兴趣[5]。

5.2学生的操作能力得到提高。由于开放性实验转变了传统的,以教师为活动中心的教条式实验教学,对教学观念转变,使学生做到了自己设计与操作,由教师给予必要的讲解以及示范。而实验过程中,全部学生均积极主动,并且认真操作,同时气氛也非常活跃。这就说明,进行开放性实验,不仅增加学生动手操作的机会,而却在实验的过程中,部分课内较难规范的操作也得到了克服,经带教老师从旁认真细致的指导,学生均学会了更规范的操作方法,让其养成了良好的实验以及操作习惯,并且大幅度的提高了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综上所述,学生都希望参与到临床实践中,更希望教师能够为他们提供以更多的进行锻炼的机会与实践的机会,而这种经教师指导,并有学生亲自设计与操练,也显然受到了学生的欢迎。不仅补充了实验教学,同时培养了学生的动手能力以及严谨科学专业的实验态度,更让学生获取到课堂以外的知识及体验。同时,该类教育改革也能够促进教师对教育观念进行及时转变,并且教师的教育观念在转变中,也推动了教育的改革,呈正循环模式。尽管如此,目前的实践与尝试仅是初步的,怎样进一步的完善还有着大量的工作要做,而教师和同学均有信心,努力继续进行探索实践以及深入研究,于改革的过程当中不断提高现有的师资水平以及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 李海燕,赵汗青,高兴海等.实验教学创新的研究与探索[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09,28(8):115-117.

[2] 罗晶,刘志勇,胡丹丹等.医学院校开放性实验教学管理的探索与实践[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0,29(10):166-168.

[3] 邬秋林.大学开放性实验教学的管理与实践探讨[J].宜春学院学报,2010,32(12):178-179.

第7篇:临床实验室规章制度范文

【关键词】 检验科管理;质量控制

doi:10.3969/j.issn.1004-7484(x).2013.06.737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06-3466-02

检验科是医院不可缺少的技术科室更是临床诊疗工作的主要侦察兵,最近几年内我国乃至全球检验科得到的突飞猛进的发展,呈现出:医学监测使用仪器日益精密且自动化,检测试剂日趋商品化的主流发展趋势。

1 检验科管理

医疗事业中的检验科主要任务就是为医疗方面的临床诊断以及医学治疗两方面供给及时有效的可靠性信息数据,这些数据显示在医疗诊断的检测报告中,并以此作为根据绘制出一份以数据为基础的真实、可靠并兼具及时特性的医疗诊治化验报告,之后的报告性诊断是否能获得病患以及医学临床的信赖以及认可成为了这份检测报告科学性以及建设性两方面体现的核心问题。

1.1 检验人员管理 检验科工作质量又取决于科室管理,在检验科的质量管理中,我们体会到,工作专业技术性很强,人员的素质要高,专业水准要高是其关键;抓好室内的质控工作要指定专业人员管理仪器试剂的校正配制,技术熟练工作人员操作应用,为加强技术人员在职教育学习,建立岗位培训,外出进修学习,保证教学时间,全面提高科室同志专业理论技术水平,使其有知识更新,有专业技术发挥。鼓励人员读讲,写作,定学习计划,学写论文,主动创新,提高整体工作能力和水平。

1.2 检验科职业道德管理 在提高业务素质的同时要加强医德医风,职业道德建设,充分调动每个工作人员积极性,有奖获制度,创造团结向上的良好工作氛围。

1.3 检验科制度化管理 建立健全各种制度,用规章制度管理约束工作人员。建立工作人员岗位责任制度,科室质控制度,结果核对制度,仪器使用保养维护制度,试剂管理领发制度。对易燃易爆品剧毒试剂设专人专柜专项领发双人管理制度,消毒隔离,生物安全处置交接制度。预防不安定因素,保证有效管理。建立监督反馈问题制度,做到有章可循,有禁即止,有安全保障的工作环境。

2 质量控制

对于医疗检验质量问题不仅仅关系到医患救助全院医疗质量以及安全,而且对于整个医院的日后生存以及发展都具有极其重要的影响,正因如此,医院的全科医疗救护人员势必都要将救助质量以及医治的质量控制作为重要的议事日程,监督全员的各室的同时培养每个检验技术专员完全熟悉和掌握医治的质量控制的根本目标、主要工作程序以及根本性标准等问题,此外还要严格遵循国家、省、市对于医疗诊治医疗救护有关质量管理与控制的标准进行日常工作,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实现医疗方面的质量控制问题。明确这样一个观念:只有保证了医疗检验质量才能实现检验科工作的首要任务,只有保证了质量控制问题才能算是真正实现临床实验室科学管理的主要内容,也只有这样才能实现医院医疗安全以及今后可持续发展,也只有这样才能为供给医疗救助患者一个质量优质、服务高效的医疗医治服务。质量控制是对实验室的技术水平、人员素质、工作作风、仪器设备及常规制度和管理水平的一个具体综合考核,是提高检验质量的关键,也是现代科学管理的重要措施。

2.1 抓好室内的质控工作要指定专业人员管理仪器试剂的校正配制,技术熟练工作人员操作应用,切实实现医疗的科学规范化管理,坚持做好医疗质量管理管理控制问题,加强对全员每位医疗服务检验技术专员综合素质以及质控专业性认识,只有这样才能保证获得一份准确可靠的检验结果,也只有这样才能为医疗救治的临床工作提供真实、有价值的诊断依据。

2.2 随着我国体检行业快速发展,体检的医疗机构逐渐增加,从事健康搞好信息的收集与整理,及时把握检验新动态及新方法的交流应用,提高健康体检质量,做好体检质量控制和持续改进的管理,利用网络技术计算机应用,减少人员实验操作,使大量实验过程用电脑掌控完成,使大量的实验结果数据处理,用电脑来完成。这样既省人力,物力,节约时间的同时同样避免了人为的误差,为人民大众提供高质量的健康服务,提高了精确度和准确性,使实验室检测误差控制在最小允许误差范围内,准确把握住检验过程中质量管理和质量控制环节,为进一步推进我国体检行业的规范健康发展和推广部分地区在体检质量控制与改进方面取得了先进经验。

2.3 质量控制要狠抓实验室基础管理,要健全实验室各种规章制度和严格各项操作规程,对影响质量的各个环节,都要进行质量控制,给检验仪器要做周保养,月保养和年保养。注意室内的温度湿度和室内卫生。强化行业内对体检质量控制的重视程度,加快体检质量控制中心的建设步伐,对我国体检和健康管理的标准化、规范化建设有所裨益。

4 结 论

搞好检验科管理和质量控制工作,是一个复杂的系统性工程,低水平的检验质量控制严重影响检验质量,影响诊疗过程,甚至检验科不可替代,为保证用药安全、合理、有效,要求检验人员出具的报告不仅要及时而且还必须准确可靠,要求我们必须做好质量控制工作,没有质控,质量就没有保证,工作中一定要做好室内质控和室间质评,准确把握住检验过程中的质量控制环节,达到科学管理保证质量的目的。所以工作质量的高低优劣将直接影响到临床医生对患者病情的判断,检验的水平与质量直接影响到医院的诊疗水平,

参考文献

[1] 乐理.医学检验质量控制的管理对策及其分析[J].成都医药,2001,27(3):172-173.

第8篇:临床实验室规章制度范文

传染病是一类社会危害大,防治复杂以及对未来发展不可预测的特殊疾病。公众对传染病易产生恐惧心理,另一方面某些传染病的传染途径与同性恋、静脉吸毒及等密切相关,由此,传染患者通常受到社会的歧视。其中,艾滋病病毒(HIV)感染者及其家属受歧视最突出,因为歧视伴随耻辱,使有感染危险的人拒绝接受抗体检测和采取阻断HIV传播的安全措施,尽可能地隐瞒自己的感染状况,不能获得及时、正规的治疗,导致HIV流行扩大化。为此,HIV感染的隐私保护引发全球高度重视,我国新《传染病防治法》规定:医疗卫生人员未经当事人同意,不得将传染病患者及其家属的姓名、住址和个人病史以任何形式向社会公开。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医疗机构不得泄露涉及个人隐私的有关信息、资料。由于本院定位的特殊性,因此把“患者信息保护”列入医学检验实习生教育的第二部分内容。

1.1学生进入岗位之前,首先学习关于“患者信息”的基本内容,并从国家立法、社会稳定性、医患纠纷等多角度阐述“患者信息保护”的重要意义。

1.2介绍本实验室相关的规章制度:患者的所有信息不得泄漏;传染病相关检测报告单(肝炎病毒、艾滋病病毒、梅毒、结核分枝杆菌、淋病双球菌等)由专人送病区或门诊护士工作站统一管理,其中门诊艾滋病病毒抗体筛查、淋病双球菌及疟原虫阳性报告单另造册登记患者一般信息、送检科室及医生姓名,送达后由接收者签字进行交接。

2HIV及结核分枝杆菌实验室诊断能力培养

本实验室在HIV和结核分枝杆菌(MTB)的实验室诊断方面设备配置最优,HIV相关检测包括抗体筛查、免疫细胞(CD4/CD8)及病毒核酸载量分析;MTB相关检测包括抗体检测、涂片镜检、分离培养鉴定、核酸及耐药基因检测等。鉴于此,将这两种疾病的相关实验室诊断技术作为本基地学生能力培养的重点内容。

2.1要求学生知晓HIV抗体检测程序并掌握HIV抗体筛查技术HIV抗体筛查的目的是检出所有的阳性患者,要求试验必须具有高度敏感性,这样就不可避免出现假阳性和不确定的检测结果。为此《全国艾滋病检测技术规范》规定了HIV抗体检测程序:首先使用一种HIV抗体筛查试剂对标本进行检测,无反应则报告阴性;对有阳性反应的样本,应重新采集一份新鲜样本用原有试剂和另外一种试剂进行复检,复检均阴性则报告阴性,均阳性或“一阴一阳”应进行确认。确认试验一般使用免疫印迹试验(WB)。

2.2了解HIV流行病学基础知识根据血清学反应和基因序列的差异,HIV可分为HIV-1和HIV-2,HIV-1可分M、N、O、P四个群,M群又可A、B、C、D、E、F、G、H、I、J和K11个亚型。除了亚型外,M组还包括45个流行重组型(CRF)和大量的唯一重组型(URF)[9]。M群呈全球流行,在亚洲主要有A、B、C、D、E和F亚型流行,而O群和HIV-2局限在欧洲某些地区流行。

2.3正确解读HIV抗体检测结果人体感染HIV后1~3个月将产生针对HIV主要抗原的特异性抗体,抗体产生之前的这段时间称为感染后的窗口期。部分AIDS晚期患者当免疫极度缺陷时抗体浓度极低或缺失[11],这两个时期患者抗体检测可出现阴性反应。因此,对于HIV抗体阴性反应的结果解释需结合病史、HIV病毒核酸载量、免疫细胞水平、临床表现等综合分析。对于抗体筛查阴性而可疑窗口期的患者,一般推荐最后一次可能的暴露时间后3、6个月各检测一次,6个月以后检测HIV抗体阴性基本可以排除HIV感染。HIV阳性母亲所生婴儿检出HIV抗体不一定表明受到HIV感染,因为婴儿可以通过胎盘或乳汁被动获得母体的IgG,出生18个月以后免疫系统才能够产生自己的抗体。

2.4了解MTB的生物学特性,掌握临床标本MTB抗酸染色技术、形态学特点及培养鉴定方法,了解MTB核酸及耐药基因检测方法。

2.5知晓本实验室MTB相关检测方法的流程、实验所需时间及临床意义,能正确解读检测结果:从临床标本中分离培养出MTB是诊断结核病的金标准,普通培养法(固体培养)通常需要8周时间,快速培养法(液体培养)最早5d即可提示有菌生长,但需要转种固体培养基进行分离鉴定。MTB核酸及耐药基因检测当天可以获取结果,但不能区分是否为活菌。

3小结

第9篇:临床实验室规章制度范文

医学检验技术是检测人在健康和疾病时血液等标本中的标志性物质,为临床医生提供疾病诊断、病情监测、药物疗效观察、判断预后以及健康评价等信息。医学检验技术专业技术性强,对学校的实验设备要求较高。为满足教学需要,培养出人生观正确、职业素质良好和操作技能娴熟的适用型人才,近年来着手对医学检验技术专业的教学资源做出整改,构建符合当地实际情况的授课模式,并取得较好的效果,现总结如下。

2教学改革的必要性

依据教育部对提高普通高校教学质量的系列文件精神及对医学检验专业人才的培养目标,并结合本地区医学高职院校师资力量薄弱、五年制大专生生源质量较差的实际情况,以及当地基层医院对医学检验技术人才的要求,提出能够提升医学检验技术专业教学质量的具体举措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3教学改革原则

五年制医学检验技术专业毕业生绝大多数在当地基层医院岗位上工作,所做的工作均为最常用的实验室操作,所以医学检验技术专业理论教学需要突出“适用”,将所选用的课本中较为生涩难懂且基层医院应用较少的知识点予以适当删减,增加临床实验室中更新的理论知识;实践教学应突出“常用”,尤其注重基层医院临床实验室的常规操作。

4提高教学质量的具体措施师资队伍的建设与搭配

1)教师队伍现状。教师是教学实施的先决条件,教师的素质是决定教学成败的关键。然而,当地医学高职院校教师队伍的素质不容乐观,具体不足之处表现为:①缺乏将课做好、做精的精品意识;②缺乏进行教学设计的意识,没有将所讲内容作为一个系统来进行设计,缺乏知识与应用衔接的环节,这样的课学生就会感到枯燥无味;③大部分高职院校为补充教师队伍,会聘请医院工作人员作为外聘教师为学生授课,但是外聘教师由于平时工作只注重实际操作,授课时难以把握与基础理论的衔接,导致学生理论基础薄弱,一旦遇到技术变更会不知所措。

2)教师队伍整改措施。针对以上不足,学校应着力于“双师型”教师的培养与协作教学。①委派已经取得医学检验师资格证的专职教师进修,进修可选择在本地进行,这样可不耽误教学工作;另一种选择是脱产进入省会城市进修,这样可以接触大量更新的理论及实践方面的信息,开阔教师眼界。②外聘教师授课时,应由专职教师补充基础理论知识,外聘教师与专职教师分别针对性地承担相应章节的理论与实践教学内容,并加强二者之间的交流,定期进行集体备课,打造一支团结协作的教学团队重视学生人文素质教育

1)加强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培养什么人、如何培养人,是我国社会主义教育事业发展中必须解决好的根本问题。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做好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确保学生走上工作岗位后有正确的工作动机,并树立为大众健康服务的意识。

2)加强学生职业道德修养。学生将来的工作与患者的安危息息相关,所以在校期间逐步培养学生爱岗敬业的情操,使学生建立一丝不苟、认真细致的工作品格和严格按规章制度办事的良好习惯是教学过程中非常重要的环节,也是使教学质量稳步提高的重要保障。

3)重视提升学生人际关系沟通能力。构建内涵丰富的团队精神,关键是和谐的人际关系。因此,学校应对在校生进行人际关系沟通能力方面的教育予以加强,以使其在将来的工作岗位中,即使性格迥异,也能凝聚在一起保证工作质量。理论内容改革以学生为中心,将临床上常用、适用的内容予以精讲,授课教师在课前要充分备课。医学检验技术专业主干课程作为综合性课程,其内容往往与解剖学、生理学、生物化学、病理生理学等基础学科的知识相互衔接,而学生对这些课程掌握得不够清晰。这就要求授课教师在讲授时,凡是涉及相关科目的知识时就进行再次讲解,以帮助学生建立完善的知识体系,更好地理解当堂所讲授的内容。实践内容改革

1)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在课堂上讲解实践操作时,以播放操作视频为主,因为多媒体所展现的画面比较形象,可以提升学生学习本门课程的兴趣,并可弥补因实验设备不足而引起的讲述内容太过抽象,导致学生越听越糊涂的不足[1]。

2)增加实践课学时,使实践课与理论课学时数之比达到1.2∶1,将动手操作加以突出。有些知识在课堂上讲解多次也不如操作一次理解得透彻,并在遵循教学大纲的基础上,合理删减基层医院检验工作人员一般不涉及的内容,适当补充更新的操作技能。这就保证在总课时不变的情况下,既使学生对实际操作技能的掌握度达到够用的原则,又降低了教学难度,增加学生学习兴趣。

3)加强基本实验操作。有的教师认为生物化学检验实践应该完全与临床实验室相适应,增加自动化仪器的配置及试剂盒的应用。这样做确实和临床紧密地联系在了一起,但实际上,手工操作还是有不可替代的作用。首先,手工操作有助于思维能力的训练,使学生在工作中更有逻辑性;其次,某些手工实验依然是校正自动化仪器的重要手段及某些检验方法结果的参考手段,所以加强基本手工操作仍不失为实践内容改革的重要举措之一。

4)增加在当地医院的见习频率。由于学校缺乏价格昂贵的生物化学检验仪器而不能在校内完成的实践,要通过与医院协作完成实践教学内容,这样可以增强对相关知识点的理解及加快对仪器操作的熟悉[2]。考核标准的重新制定经过生物化学检验教研组讨论,确定考核标准由“理论成绩(70%)+实践操作成绩(30%)”变更为“理论成绩(50%)+实践操作成绩(50%)(其中,见习成绩占10%)”,这样就打破了先前一直沿用的“期末笔试”定结果的传统考核模式,极大地促进了学生动手的积极性。

5结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