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小学体育室内课教学设计范文

小学体育室内课教学设计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小学体育室内课教学设计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小学体育室内课教学设计

第1篇:小学体育室内课教学设计范文

关键词:体育理论;创设情境;讲练结合;动乐原则

一、创设情境,提高兴趣

小学生年龄小,理解能力相对较差,又特别活泼好动。因此对他们进行体育理论讲授时不能只是简单的说教,而要使内容生动、形象,创设良好的情境,从而引发学生的好奇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如,在讲授《奥运会》时:根据学生的兴趣特点,教师首先利用学生较感兴趣的动画片情节来进行导入,“同学们看过动画片圣斗士吗?大家说说里面都有些什么人物啊?”“有雅典娜、海王波塞东等等”,慢慢引导学生知道这些动画片中的人物其实是希腊人民心中的神,就像我们国家把观音视为心中的神一样,而希腊人民为了祭奠心中的神,每到祭祀的日子就会举行大型的集会,集会上非常热闹,有各种各样的表演,还有各种各样的比赛,如,赛跑、跳远、射箭等等,以此引出古代奥运会的形成。

二、“零距离”互动,体现“动与乐”

由于理论知识课的讲授一般都是在教室或体育馆等室内进行,场地受到了限制,教材内容较实践课稍显单一,学生学起来难免觉得枯燥乏味,这就要求教师课前认真钻研教材,体现“动与乐”的指导思想,即在教学中要让学生有积极参与、动脑思考、动手练习、动口问答的机会。教师与学生实现“零距离”互动,如在讲解篮球比赛的犯规动作时,教师可以请几位学生与老师共同演示什么是“推人、打手、两次运球”等犯规动作,并在班级举行抢答比赛,看谁举手快、答得对。教师边讲边问,并让学生边答边模仿,可能有的学生做的不一定准确,甚至有些滑稽,但学生不断地在“动”中学习,不但加深了印象,还体验了学习知识的乐趣,从而在“动与乐”中喜欢上这门课。

三、改变传统,塑造“好朋友”教师形象

小学生生理和心理上都还很稚嫩,很容易依赖人。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要改变传统的“严师”形象,以表扬,鼓励的语气为主,激励学生不断地努力,教态亲和、有激情,就如电视里少儿节目的主持人一样,让学生感到亲切。给人一杯水,自己需有一桶水,教师必须不断地自我“充电”,充实自己,语言幽默,能力全面。在进行体育理论课的教学设计时,就如组织一次少儿节目,设计与教学内容相关的问题,进行抢答、分组竞赛、师生互动等形式,使整个课堂气氛活跃,将知识性、趣味性、娱乐性、竞赛性融为一体。

随着体育课教学过程改革的不断深化,体育与健康的内容将更加丰富,教学手段与方法也多种多样,作为一名体育教学工作者,必须不断探索教学方法,丰富教学手段,提高教学质量,切实体现“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为培养体健智强的新世纪建设人才作出贡献。

参考文献:

第2篇:小学体育室内课教学设计范文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发展以及教育改革的深入,国家对于体育教育的重视度不断提升。为了更好地培养出合格的体育教育专业学生,促进其自身的全面发展,本文以高师体育教育专业学生为出发点,分析高师体育教育专业学生职业技能的构成、职业技能培养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并提出增强体育教育专业学生职业技能的对策。

关键词:

体育教育专业;职业技能;策略

1高师体育教育专业的教育目标

1.1品德教育是师范生师德的基础

品德教育是师范生师德的基础,通过品德方面的教育影响,可以促使师生能够以积极正确的态度去影响个人行为作风,使学生具备适应社会需要的良好思想品德。由此可见,高校教师作为教育实施者,更应该注重品德教育,只有具有良好师德的教师才能够更好地引导学生。所以,提高师范生的师德水平,必须着眼于学生思想品德与心理素质的培养,将育人贯穿于体育教学过程的始终,充分发挥体育全面育人的作用。

1.2突出终身体育教育,为培养健康型教师服务

高师院校培养的人才大部分将来从事教师这一职业,只有当今高师体育教育专业的学生形成良好的体育意识、态度、习惯和能力,才能积极自觉地参与终身体育,从而获得终身体育效应。要通过终身体育教育来有目的、科学地指导学生进行全面的体育教育,使体育教育专业学生能够更好地掌握专业领域的知识、技术、技能,以此来形成健康型教师为学生、社会等服务。

1.3突出培养职业通用技能、职业专门技能、职业综合技能及职业拓展技能兼具的“技能复合型”教师

高师体育教育专业培养目标应突出培养学生职业技能,这是由师范性特征决定的。通过用人单位反馈及多年的实践证明:学生职业技能应包括职业通用技能、职业专门技能、职业综合技能及职业拓展技能等。具体来说,职业通用技能包括具有较强的教育教学技能及教学语言表达技能;职业专门技能包括具备从事体育教学、指导课余训练和锻炼的理论基础技能,根据体育学科需要选择运用教学方法技能,具有较强的动作示范、讲解、队列指挥、领操技能,具备专研教材教法、说课技能,具备组织体育教学、课外体育活动、课余体育竞赛的技能,具有一定的体育竞赛裁判工作技能;职业综合技能包括实习实训,理论联系实际进行调研及撰写小论文;职业拓展技能包括具备某一两项选材与训练的技能,具有制订训练计划的技能和场地器材规划技能,具备健身指导的技能,具有一定的运动处方制定的技能,具备教学设计和策略技能及教学评价技能,具备对课程的理解和贯彻技能等。培养以上多种技能兼具的“技能复合型”教师,将来才能胜任中小学体育教育教学、训练和竞赛工作,并能从事中小学体育教学研究、学校体育管理及社会体育指导员等工作的复合型体育教育人才。

2体育教育专业学生职业技能培养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2.1对培养学生职业技能的重视度不足

高校体育教育在其发展过程中面临着一些困难与挑战,学校往往为了追求招生计划指标,而不重视学生专业就业率等,走形式化工程而忽略学生职业技能的培养与提高。传统的体育教育专业教师教学更多的是以教材为中心、以课堂为中心,过于注重书本知识的枯燥传授和运动技术的提高,而轻视学生实践操作能力的培养,这就造成了学生职业技能往往是薄基础、窄口径、低能力。学生在步入社会后虽然掌握了较好的运动技术和较多的体育教育知识内容,但在实际教学中职业技能施展时却举步维艰,造成体育教育专业学生职业技能缺乏以及不能够尽快适应社会需要的恶性循环中。

2.2职业技能培养的途径狭窄

高校体育教育专业学生职业技能培训往往是以课堂教学和一些课外教学活动来进行。传统的课堂教学就是教师负责讲授而学生负责听讲或者练习,而第二课堂缺乏计划性、组织性和目的性。在学生职业培养能力方面,只局限在职业通用能力和职业专门能力的某几方面(如缺乏培养学生说课能力、教学设计能力、教学方法选择和运用能力、组织课余体育竞赛能力、体育竞赛裁判能力等),而忽视职业综合能力和职业拓展能力的培养。高师体育教育专业学生的职业技能培养的途径不够多元,在单一的途径培养下学生很容易对该专业失去兴趣,并且在单一途径的学习下学生也很难真正掌握该专业职业技能。

2.3学科课程设置欠合理

学科课程设置不合理,使学生不能适应学校教育发展而出现倦怠心理。学科课程设置不合理主要表现在体育教学能力、体育教学组织管理能力、教学设计能力的缺乏,特别是基本的室内理论课教学的技巧和能力缺乏。这些问题的主要原因是:开设的必修课程过多,并且有些是交叉重复且对师范生用途不大的课程,而对学生职业技能帮助大的选修课程过少,缺乏灵活性,不能按照社会需要和学生个体需求来设置学科课程。很多学生对体育教育专业知识、技术、技能学习不够充分,知识框架薄弱,导致教学设计和策略能力及教学评价能力不够,也就很难通过理论知识来指导具体实践。

2.4教学内容陈旧

教学内容陈旧主要表现为教材过时,与现实状况严重脱节现象越来越明显,这类教材不能与学生当前发展状况相匹配,导致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没有现实感和时代感,学生缺乏对未来体育教育教学策略的合理构建,很难适应当代学校体育改革与发展对体育教师的新要求。另外,教学中没有解决好学生学什么的问题,即教师只注重体育知识技术技能的传授,而忽视了师范生技能的培养,表现最突出的是对教法传授的缺失,学生未来从师从教时虽然熟悉运动技术的教学过程,但面对不同的教学对象时却不能选择适合学生实际的教学方法而是照搬运动训练的竞技训练方法。

3增强体育教育专业学生职业技能的对策

3.1树立正确的职业技能培养观念

正确的职业技能培养观念,是学校应当强化给学生的意识观念,也是体育教育专业学生今后作为教育职业者所应具备的条件。对实践能力培养的片面和不足,导致体育教育专业学生教师角色意识的淡漠,这已经成为体育教育专业发展的瓶颈。为了扭转此种局面,必须树立全面的职业技能培养观念,即职业通用技能、职业专门技能、职业综合技能及职业拓展技能等技能的全面培养,它要求在校学生学习期间能够有效地提高自身技能意识,从进校乃至今后发展中能够按照行业的准则严格要求把握自己,通过行业的标准进行督促衡量自身的行为,对专业领域方面的职业素养具有责任感。实践能力的培养不可能一蹴而就在短时间内就形成,必须建立学生实践能力培养的长效机制,将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贯穿于与教学活动过程的每个环节,积极为学生提供创造锻炼、提高实践能力的平台,是培养和提高学生综合实践能力最基本、最有效的途径之一。

3.2优化学科课程设置

优化学科课程设置,需要通过一些合理的设计将课堂教学与实践能力很好地结合在一起,统筹兼顾而科学有序。如设置课程体系时,着重突出理论知识的应用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基础理论教学以应用为目的,强调够用适用,专业课教学强调针对性和实用性。以技术应用能力培养为主线,将相关课程重新整合,形成合理的梯形课程结构,在实施过程中,加强对模块的评价、总结;如根据岗位(群)需要具备的职业能力,把职业专门技能、职业综合技能分解为相对独立的分项技能,建立技能模块表,再根据每个技能模块需要具备的知识、能力进行课程组合,明确教的针对性和学的目的性,调动教学双方的积极性。总之,优化学科课程设置应紧扣培养目标。

3.3改进课堂教学模式

学生掌握知识能否转化为相应的实际操作能力,培养模式的选择很重要。改进课堂教学模式,需要学校领导、教育者、工作人员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充分考虑学生的当前心理需求以及职业发展需要,通过一些合理有效的方法手段去分配解决该专业知识的重点、难点,从而达到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进一步提高学生的技能与水平。改进课堂教学模式就是要改进传统的不科学的教学模式,如改变传统的填鸭式教学和铸授式教学为启发式教学和探究式教学以及案例教学和情境教学等,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在优化教学模式的同时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不断提高学生自身学习能力以及职业技能。

3.4进行基本功比赛,以赛带练

体育教育专业基本功比赛能够检验高师体育教育专业的教学质量,通过基本功比赛一方面可以培养体育教育专业学生的自信心,另一方面有利于学生在比赛实践中熟练掌握知识要点以及展现学生的专业技能。基本功比赛主要是以比赛的形式综合考核评判学生在专业知识类、专业技能类、应用技能类等方面的水平。基本功比赛的形式可以围绕学生职业技能的形式进行,如:体育基础知识(包括专业各学科基本裁判法);队列、口令、广播操;教学设计;游戏设计;说课;田径、体操、球类等基本技术;武术套路;健美操套路比赛等。目的是以赛带练、以赛促学。通过基本功比赛,教师和学生能够发现教和学存在的不足,从而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促进教师不断提高学生职业技能的培养意识。

3.5建立健全见习制度

建立健全见习制度,能够在统一规定的制度下严格指导学生的行为规范。建立健全见习制度,其内容需要有教育见习的时间、见习要求、见习目标任务等。就当前体育教育专业见习制度存在的问题原因,从政府、社会、学校、学生等不同行为主体的要求在管理和政策两个方面循序渐进地完善体育教育专业学生的见习制度。如通过各方面协调,参观附近中小学体育教师的公开课,观看优秀体育教学录像,观看本校共体教师的示范课等,使学生了解中小学体育课的结构和特点。在参观见习前,教师要提出见习的目的和要求,见习后还要写出见习心得。要使学生的参观学习做到有的放矢。

3.6建立科学和严格的考评制度

科学和严格的考评制度一定程度上可以考核检验学生在某个阶段的学习成果,再者可以通过考评的方式去激励学生学习、求知欲。科学的考评制度应当能够灵活把握考评的难易度,可以将考试内容划分为裁判法、专项技能、实践能力等几个模块。在学生学习前期阶段时侧重于专业知识、专业技能的考评,在后期阶段侧重于应用技能的考评。用更灵活、更科学、更能体现体育教育特色的方式方法考核测试学生学习成绩,了解学生具备的综合运用知识能力,评价教学效果。考评还可以与学生获得的职业技能证书挂钩。引导学生重视理论指导实践,学以致用。

3.7完善教育实习

教育实习是师范院校教学计划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师范院校培养合格人才的重要途径,完善教育实习能够进一步检验体育教育专业学生的职业技能并提高实践能力,对于全面提升体育教育专业学生的综合素养有重要作用。完善的教育实习需要建立完善的教育实习制度,包括教育实纲和教育实习计划,与实习基地签署《实习实训协议书》等,学校要成立教育实习指导小组,建立实习实训网络管理平台,实时跟踪学生的实习并且定期到学生实习单位关心、指导学生教育实习。同时,学校需要对分散的体育教育专业的学生尽学校最大的能力提供专业对口的良好实习条件和环境。

参考文献:

[1]刘海元.学校体育教程[M].北京: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2014.

[2]胡建华,邵伟德.体育专业学校体育学课程教学改革的理论与实践研究[J].浙江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4(3).

第3篇:小学体育室内课教学设计范文

摘 要:体育教师在日常体育教学工作中会遇到各种意外伤害事故,由此引发的赔偿纠纷、责任问题,已经成为社会关注热点;如何正确处理、正确面对,对学校、体育教师都是棘手难题;通过亲身调查体验,分析在体育教学中突发意外伤害事故的责任难题,旨在为减少意外伤害事故在体育教学中的发生提供理论对策。

关键词:体育教学;学生意外伤害;事故责任

中图分类号:G804.3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006-1487.2014.02.000

1 前言

体育课教学是学校体育重要组成部分,是学校体育的基础、前提,近年来由学校体育伤害事故引发的各种纠纷已引起社会关注,而学校体育伤害事故大部分都在体育课教学中发生;体育教学要面向全体学生,通过教师与学生的双边活动,达到教学效果。如果在教学中稍有考虑不慎,往往容易造成学生在课堂期间发生人身意外伤害事故,一旦发生,责任归属、赔偿、法律途径,对学校、家庭、学生、体育教师都是一种伤害。本文对体育教学中突发意外事故的相关问题进行分析,毕竟上好每堂体育课是每位体育教师的义务、职责,体育教师如果能从思想上重视,行动上认真,从身边的体育教学工作做起,积极采取预防措施,完全可以最大限度避免意外事故的发生。

2 研究对象与方法

2.1研究对象

广东省佛山市小学、初中、高中各学校学生。

2.2研究方法

2.2.1文献资料法

在论证、设计过程中查阅许多相关论文、体育学院学报、网站进行研究分析。

2.2.2 统计法

将相关的有效资料、数据进行整理、归纳分析。

2.2.3 座谈讨论法

对体育教师、班主任、学生代表及家长进行交流、讨论,获得相关宝贵信息,指导论文的开展。

2.2.4逻辑分析法

以学校实例为依据,结合相关事例、资料进行研究分析,并利用逻辑分析法提出自己的意见与建议。

3 研究结果与分析

3.1 体育课教学意外伤害事故的特点

体育教学是在体育教师和普通学生之间展开的运动技术传学活动,体育课教学意外伤害事故是指学生在参与体育课教学过程中发生的人身损害后果事故,构成体育教学意外伤害事故必须具备以下因素(1)受害主体??—学生(2)产生人身伤害后果,主要包括致伤、致残、死亡等,对人体损害而造成精神损害(3)在体育课教学中发生(4)体育教师参与教学。

3.2 体育教学意外伤害事故产生的原因

体育教学意外伤害事故产生的因素主要由学生、体育老师、体育教学内容、教学环境构成,与学校体育最大区别是有体育教师直接参与教学。

3.2.1 学生因素

作为一线体育教师,在日常体育教学过程中,通过研究发现,由学生自身因素造成的运动损伤和伤害事故占意外伤害事故的绝大部分;可以归纳为一先天遗传因素或身体素质差,由于学生面子问题或害羞不告诉老师有遗传病,特别在体育考核中,更容量出事,影响正常教学秩序。二课堂纪律差、缺乏组织纪律性,每个班级都有好几位此类学生,课堂纪律较差,性格活泼,不爱听教师指挥,喜欢擅自行动,此类学生出事机率较大,所以作为体育教师在课堂上还须加强学生思想文化教育、提升学生组织纪律性。

3.2.2 体育教师因素

体育教师在整个教学过程中起到关键作用,学生是主体,而体育教师起到主导作用,意外伤害事故的发生与体育教师密不可分;主要表现为(1)责任心不强,责任心是体育教师师德修养的重要表现,体育新课标给部分教师造成误区“放羊”成为部分体育教师的舒服生活、远离教学区、回办公室、玩忽职守,后果将不堪设想,体育教师责任不可推卸。(2)体育教师专业水平不高、业务能力低,体育教师专业水平、文化素质修养本身参差不齐,部分教师潜意识就想混日子,思想上放松自我,也是导致事故发生的重要原因;例如教学中,动作讲解不清、不讲,示范运动不规范、练习方法不正确、不做准备活动、不写教案等等,所以,作为体育教师还须经常进修、培训、学习新知识,用科学的理论指导教学工作;随着年龄的增长,体育教师身体素质有所下降,但教学经验会理会丰富,更能避免意外事故的发生。

3.2.3 体育教学内容因素

高中体育新课标实施至今,部分教师对新课标理解不一,体育教学内容安排过难,同样容易造成伤害事故。体育教师应遵循体育教学规律,根据学生实际能力科学、合理与制定教学目标,但在实际教学中,部分老师并没有根据学生身心特点规律,严格按照教学大纲内容、教学步骤组织教学。

3.2.4教学环境因素

体育教学环境好坏,同样影响意外伤害事故发生,作为体育教师必须考虑场地、器材、气候因素。例如某校一天,同节体育课有6位老师上课,一个400米田径场,何其壮观,为了尽可能避免问题发生和减少教学冲突,只能把问题细化、具体化。

案例1:2012年2月13日一高中上午体育课,高一(9)班女生见习,在操场散步,气候恶劣,北方较大,突然此女生呼吸困难,体育老师看后马上送女同学到校医室,最后送学生到医院,为哮喘病发作,此教师先垫费用,最后家长把费用还给体育老师。

3.2.5不可抗拒因素

意外事故是指当事人过失或过失而偶然发生的不可预见伤害,由于体育教学特性,难免会发生各种伤害事故,突发意外伤害事故,有时让体育教师无从下手,对于学校体育教师应有应急预案,与校医密切联系,加强医学常识学习,积累急救经验。

案例2:2011年12月中下旬某校上午体育课,内容是国家体质健康标准1000米考核,男生甲离终点5-6米突然晕倒,体育教师紧急接校医急救,几位体育教师、学生参与急救,后医院到场参与急救无效,最终年轻生命远离他养育的父母、远离他尊敬的老师、远离他可爱的同学,此结果让家长、体育老师、同学永远无法授受,用血的教训告诫我们,赔偿已经于是无补,对家庭、学校、教师谁也伤不起。

3.3体育教学意外伤害事故的责任问题

从我国司法实践来看,体育教学意外伤害事故责任主体与学校责任主体一致,包括学校、体育教师、学生和未成年监护人、第三方责任人,从法律角度分为民事、行政、刑事责任三大类,在体育课中是玩忽职守、违反教学规律、教师不在场,伤害事故一旦发生,都可能涉及这三方面的法律责任。

3.3.1学校责任

我国在学校体育伤害事故处理中,其责任主体一般追究学校和校长责任,客观而言,责任由校长承担显然不公平;在学校实施体育教学中,学校我负有管理安全教育和管理保护职责,体育教师在教学中故意或重大过失造成学生伤害事故,学校在赔偿后,可再向教师追偿。

3.3.2教师责任

教师责任问题,本文认为可分为责任心和法律责任,体育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能尽心尽责“放羊”远离教学区,回办公室休息等等,伤害事故不发生则相安无事,一旦发生伤害事故,谁也负担不起,体育教师按照伤害的程度,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3.3.3学生责任

体育教学存在一定风险,学生受伤可能性较大,伤害事故的主体是学生,本身不应该追究学生过多责任问题;但学生由于生理缺陷未告诉老师,不能参加正常体育教学,不遵守课堂纪律,不听指挥,擅行动与同学打闹,造成伤害事故,学生自身也难逃其责。

3.3.4 家长责任

我国现在独生子女多,一名学生出事,3个家庭受到伤害。高中阶段,学生有走读和寄宿,经调查发现,部分走读生玩通宵、上网、聊天喝酒等,家长对孩子监管不力,第二天上体育课,往往容易出事,节假日也一样,学生回校,第二天体育课学生无精打采,也容易出事,所以家长的监管问题也值得深究。

3.4防范体育课教学意外事故的对策

3.4.1全面、科学、切合实际安排教学设计

体育教师在备课的过程中,各方面因素都应该考虑周到,做好相应预防措施,课前备好课,写好教案,防止教学目标过高而导致学生受到伤害;同时就遵循体育教学规律,根据学生的实际能力科学合理地制定教学目标,做到心中有数,降低意外受伤系数。

3.4.2全面了解学生的身体情况

体育教师首先要有意识对先天性疾病或不能参加剧烈活动的学生建立档案,上课时区别对待,防患于未然;同时在体育教学中,还要掌握学生心理与生理特点,细致了解学生的病史,合理安排此类学生的教学内容;教师还应对所教学生性格、思想状态、身体素质、心理素质和运动水平有所了解,在教学过程中区别对待。

3.4.3严格规范课堂纪律

开学要先上好室内引导课,规范课堂教育,讲清楚那些不应该做,要学生严格执行。同时还要培养学生的组织纪律性,一切行动听指挥,提高课堂实效性;善于观察、发现,对违规学生进行教育,好的表扬,坏的进行批评教育;培养学生认真思考能力,在课堂教学别是在学习新动作时,教师一定要学生认真看示范,了解技术动作;最后还要掌握学生的性格特点,因材施教,落实重难点。

3.4.4加强课堂准备活动管理

准备活动一定要充分,可以降低学生受伤机率,要学生严格按照教师的规定和要求进行练习;还要检查学生着装是否合理,杜绝一切隐患事故的存在;合理安排运动量,组织好课堂,提高课堂实效,有助于预防运动损伤的发生。

4结论与建议

4.1建议

4.1.1 家长要转变观念。当今社会家长一味袒护孩子,没有接受“挫折教育”因为我们要大力发展素质教育,培养学生综合能力,不应对一些危险不大的体育运动项目顾虑太多,让学生学会保护自己,以减少意外事故发生。

4.1.2 学校领导要正确对待学生意外伤害事故,及时处理,减少问题扩大化。

4.1.3 体育教师应该把每堂体育课上好,这是作为体育教师最基本职责,体育教师只有把体育课上好才能胜任更重要的教育教学工作;教师“放羊”也要放得有艺术,上课期间教师不在岗、不在场,一旦失职,将要负不可推卸的责任,最起码要对得起学生、对得起自己的良心。

4.14建议学校给每位在校学生构买人生意外保险,或者和家长合作建立保险制度,使发生意外伤害事故所导致的损失和经济补偿有一定的法律保障。

4.2 结论

4.2.1 加强预防措施,防患于未然。体育教师应该有这样的意识提醒自己,不要等意外事故的发生才醒悟,血的教训是深刻的,希望体育教师要不断更新教育观念。

4.2.2 体育教学中,作为教师要从思想上重视体育课安全,尽心尽责,完全可以减少或避免学生意外事故的发生。

4.2.3 体育课中不确定因素较多,有时真的很难避免,突发意外伤害事故导致学生受伤,作为体育教师应该积极施救,避免伤害的后果更严重。

4.2.4 一旦发生伤害事故,按照教师是否履行义务情况,按照《学生伤害事故处理办法》进行处理

参考文献:

[1] 学生伤害事故处理办法释义及实用指南[P].北京:中国青年出版社,2002-9

[2] 王伯超,黄丹.学校体育学生伤害事故的法律责任研究.广州体育学院学报,2003(04).

[3] 王岩芳,高晓春.体育教学中学生伤害事故的侵权责任与违约责任.天津体育学院学报,2005(03).

[4] 王岩芳.论体育教学中学生伤害事故的构成[J].文化教育,2005,(1)

第4篇:小学体育室内课教学设计范文

关键词 信息技术;体育课程;整合

新课改的颁布,对体育课程教学活动和体育教师都提出更高的要求,体育教师只有明确信息技术在辅助体育教学方面的巨大作用,积极探讨信息技术与体育课程教学的最佳整合方案,在教学实践中不断总结成功与不足之处,才能探索出更好的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

1 信息技术在推动体育课程教学方面的作用

1.1 有利于优化教学环境,实现教学质量的提高

把教材信息进行数字化处理后,各种文字、图片以及各种音视频资料才能够以特定格式存入计算机,最终实现各种教学信息数据的数字化存储和传输。各种多媒体技术具备较强的智能化特点,它们在教学领域的运用能够起到增强教学软件功能,协调教学活动中的互动性的作用。当信息技术的智能化和网络化真正融合到一起后,会给现代化教学起到巨大的推动作用。目前主要利用校园网这一载体来建设信息化教学手段,它的顺利实施需要全体师生的全力支持和不懈努力。把全体师生的智慧与现代化的教学工具结合起来,实现校园网的互相联通与渗透,从而更好地发挥校园网在推动现代化教学方面的作用。

在教学实践中不难发现,学生往往对于那些形象直观的事物表现出更为浓厚的兴趣,也愿意去接受它们,而各种多媒体教学软件正好能够提供满足他们兴趣的这些东西。他们的运用能够解决学生思维能力和学习持久力差的缺点,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主体作用,拓宽他们的知识面,提高学习效率,激发他们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是优化教学效果的重要手段。

传统的体育教学中,教师往往采取的是边讲解边演示的方式,学生已经厌烦这种枯燥的教学模式。而如果运用多媒体教学法,学生直接面对的是一台台的电脑,各种教学软件把经过整合处理的不断变换的图片、声音、动画等制作成教学课件展现出来,它们能够取得远好于教师讲解演示的效果。在进行课堂授课时,学生能够很好地集中注意力,以极高的的热情积极参与到师生互动中去,使得课堂氛围积极热烈,从而取得很好的教学与学习效果。

如何把握教材的重点、难点是所有学科教学必须解决的首要问题。同理,让学生准确地掌握每一个技术动作的要领是体育课教学的重点和难点所在。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下,教师需要对一些技术动作进行反复多次讲解和演示,碰到需要在瞬间完成的动作,学生很难观察清楚技术细节,因此无法做到准确掌握技术动作要领。而如果利用多媒体教学软件的辅助,上述问题就变得很简单。教师利用多媒体软件给学生播放一些标准技术动作的视频资料,通过慢动作演示,技术动作拆解图例等方式,细致入微地给学生最直观、最直接的感官冲击,极大地便利学生对技术动作的全面掌握。所以,合理利用信息技术来辅助体育教学,既能促进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对知识的掌握,又能够培养和提高他们思维的主动性,为他们进行自主探究式学习提供强大的技术支持,最大限度地提高体育课堂教学的效率。

1.2 有利于激发学生兴趣,满足学生的情感需求

新课程明确提出要在体育教学的过程中加强对学生心理需求情况的关注,把学生的全面发展作为教学活动的基本出发点,真正体现“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因此,在了解学生基本需求的基础上不断满足他们的情感体验就成为体育教学活动的重要内容。体育活动具有大众化的特点,几乎所有学生都喜欢它。通过计算机网络,学生可以自由搜索和浏览自己感兴趣的体育项目,直观体验各种体育运动所带来的强烈震撼,使他们不自觉地去感受和学习运动员身上所体现出来的拼搏和竞争精神。教师也可以对丰富的网络资源进行有目的的筛选,选择合适的内容创设教学情境,为学生的学习营造良好的学习环境,激发他们的兴趣,实现快乐学习。

1.3 有利于培养创新精神,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

1)教学内容转向问题化。依据体育学科的性质和内容特点,把教材内容以不同形式的问题表现出来,并通过网络进行共享,能够为学生的自主探究性学习提供思维的出发点,达到提高学生实践能力的目的。2)教学过程注重探究化。通过网络,学生可以获取包括教师精心编制的课件资料在内的丰富的教学资源和信息,在此基础上,针对特定的问题展开自主探究性学习和网络协作性学习,教师也可以通过网络对学生的独立学习和协作学习进行正确引导,实现由传统型教学向探究型教学的转变。3)教学活动实现网络化。信息技术提供的各种教学资源为体育教学带来的是海量的信息存储,多样化的表现形式,互动化的交流方式和主动化的学习理念。注重在教学过程中对学生进行兴趣与互动学习能力的培养,让学生自己从网络中获取自己需要的资源并进行重组与改造,锻炼他们的自主创新能力。

2 实现体育课程和信息技术有效整合的策略

2.1 科学认识两者之间的关系

教师要在清醒地认识传统教学模式的优点和不足之处的基础上,客观地把握信息技术和体育教学两者之间的相互关系,把提升自身执教能力和更新教育理念作为一项基本工作来抓。必须摒弃那种只注重硬件投入而忽视技能培训的错误做法,学校要组织一些与信息化教育相关的新的教育理念的培训,不断提升教师的整体素质,把详细了解和正确引导学生的学习情况,指引学生学会信息化的学习方式作为教学工作的重点。

2.2 提升教师队伍信息化水平

教师作为整个教学活动策划者和参与者,在教学活动中居于主导地位,他们对信息技术的运用能力会对教学效果产生直接的影响。所以,教师必须深刻理解和准确把握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之间的关系,持续提升自身处理信息的能力,不断充实自己,才能对学生的自主学习给予科学的指导。

2.3 创建互动型网络教学平台

丰富的网络资源是实现体育课程与信息技术进行整合的重要条件。要实现两者之间的合理整合,就必须建立一个涵盖两者基本内容的教学网站,以之为主要载体创建一个网络教学平台,充分利用其全面生动和不受时空约束的教学资源,调动学生的兴趣,把教学课堂从室内转到室外。以网站建设、课件制作比赛等方式不断完善教学资源库。另外,师生要充分利用网络资源和教学手段探究更合适的教学方法,让学生也参与到教学设计过程中。笔者经过大量的网络教学实践发现,这是一个非常完善的教学体系,能够很好地实现体育课程与信息技术的高效整合。

2.4 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

知识的学习应该是由学习者主动接受的,它需要首先构建一定的知识基础,然后再进行知识的整合与转化。考虑到不同学生之间都有不同的个性特点和生活经验,他们构建知识结构的方式也是不同的。所以,在新形势下,教师必须进行身份的转变,由过去的信息提供者转变为教学活动的引导者,在教学中坚持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基本原则。

3 小结

总之,信息技术运用到体育教学中后,极大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通过信息技术,教师可以为学生的自主探究式学习创设良好的环境,通过全方位探究与引导,为教学模式的整合提供方向,为教学目标的实现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1]吴晔.现代信息技术与体育教学整合的探索[J].吉林体育学院学报,2005,21(1):110-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