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风险管理知识培训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关键词:项目管理;软件;开发应用;问题;对策
现在,信息技术发展速度越来越快,在这种背景下,企业需要应对信息化变化的挑战就必须高度重视软件的开发在具体项目中的应用。但目前一些企业在软件的开发与应用中存在着许多不容忽视的问题,需要我们认真研究并努力解决。
一、项目软件管理的基本内涵
1、什么是项目管理
项目管理是在一定的约束条件下,以高效率地实现项目业主的目标为目的,以项目经理个人负责制为基础和以项目为独立实体进行经济核算,并按照项目内在的逻辑规律进行有效的计划、组织、协调、控制的系统管理活动。
2、为什么要有项目管理
没有项目管理,项目也有可能成功。但没有管理的项目,很难保证项目的利润空间,对公司来说,亏损的风险就大。所以,我们要有项目管理,以保证公司在总体上是盈利的,注意不是每一个项目都要盈利。
二、项目软件管理的发展现状
现在项目管理作为一种现代化管理方式在国际上已获得了广泛的应用,从最初的国防、航天、建设工程领域,迅速发展到电子、通信、计算机、软件开发、金融等行业以及政府机关的项目管理工作。随着计算机、网络系统的迅速发展,项目管理技术的不断进步,项目管理软件产品层出不穷,其功能、特点、应用对象也各不相同。从概念上讲,软件项目管理是为了使软件项目能够按照预定的成本、进度、质量顺利完成,而对成本、人员、进度、质量、风险等进行分析和管理的活动。
软件开发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牵涉到各方面的因素,实际工作中,经常会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甚至面临失败。如何总结、分析失败的原因,得出有益的教训,对一个公司来说,是在今后的项目中取得成功的关键。目前的软件开发正逐步趋向于复杂化、多元化,大多数开发团队中都会出现同时开发多个版本、开发维护工作并存、多地点同时开发等情况,给软件开发管理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困难。如果管理不善,必将造成版本混乱,各个开发人员的工作相互交叉、干扰,整个开发团队的工作在一种无秩序的不良状况下运行,严重影响软件产品开发的进度和质量。
三、项目软件管理常见问题及解决策略
1、缺乏项目管理系统培训
项目经理在项目管理方面的培训较少或不够系统。项目经理或管理人员不了解项目管理的知识体系和一些常用工具和方法,所以在实际工作中没有项目管理知识的指导,完全依靠个人现有的知识技能,管理工作的随意性、盲目性比较大。在软件企业中,以前几乎没有专门招收项目管理专业的人员来担任项目经理,被任命的项目经理主要是因为他们能够在技术上独当一面,而管理方面特别是项目管理方面的知识比较缺乏。
解决策略:项目经理接受系统的项目管理知识培训是非常必要的,有了专业领域的知识与实践,再加上项目管理知识与实践和一般管理的知识和经验的有机结合,必能大大提高项目经理的项目管理水平。应实行项目经理知识技能资格考核制度,让项目经理自觉补充学习项目管理的知识和一些常用工具和方法。
2、项目计划意识问题
项目经理对总体计划、阶段计划的作用认识不足。项目经理认为计划不如变化快,项目中也有很多不确定的因素,做计划是走过场,因此制定总体计划时比较随意,不少事情没有仔细考虑;阶段计划因工作忙等理由经常拖延,造成计划与控制管理脱节,无法进行有效的进度控制管理。没有计划或者是随意的不负责任的计划的项目是一种无法控制的项目。
解决策略:在高技术行业,日新月异是主要特点,因此计划的制定需要在一定条件的限制和假设之下采用渐近明细的方式进行不断完善。提高项目经理的计划意识,采用项目计划制定相关各种知识、技术、工具,加强对开发计划、阶段计划的有效性进行事前事后的评估。
3、管理意识问题
部分项目经理没有意识到自己项目经理的角色,没能从总体上去把握管理整个项目,而是埋头于具体的技术工作,造成项目组成员之间忙的忙、闲的闲,计划不周、任务不均、资源浪费。
解决策略:加强项目管理方面的培训,并通过对考核指标的合理设定和宣传引导项目经理更好地做好项目管理工作。技术骨干在担任项目经理之前,最好能经过系统的项目管理知识,特别是其中的人力资源管理、沟通管理的学习,并且在实际工作中不断提高自己的管理素质,丰富项目管理经验,提高项目管理意识。
4、风险管理意识问题
项目经理没有充分分析可能的风险,对付风险的策略考虑比较简单。项目经理在做项目规划时常常没有做专门的风险管理计划文档,而是合并在项目计划书中。有些项目经理没有充分意识到风险管理的重要性,对计划书中风险管理的章节简单应付了事,随便列出几个风险,随便地写一些简单的对策,对于后面的风险防范起不到什么指导作用。
解决策略:通过学习项目管理知识掌握风险识别、量化、对策研究、反应控制的工具和方法掌握项目风险管理所必备的知识。通过加强对项目规划中风险管理计划的审核提高项目组的风险管理意识。总结本行业项目中常见的风险及其对策作为风险管理计划中必要的风险内容,并切实评估相应对策的有效性和可行性。
5、不重视项目经验的总结
项目经理在项目结束时有些是因为自身对写文档工作的兴趣或意识,或者是因为紧接着要参加下一个项目,总体对项目总结的重视程度不够。有些是项目总结报告一再拖延,有些是交上来的报告质量较低,敷衍了事。
我国的风险管理理论开始于20世纪80年代,已有了一些关于风险分析和决策的著作,但电力工程方面的风险管理著作少之又少。近年来,在一些大型电力工程项目中,项目风险管理展示了其广阔的前景,得到了许多学者的关注,并取得了一定的成就。从现有的电力工程项目风险管理情况看,许多电力公司已确定了自己的风险管理目标和内容,其中,项目风险管理目标在于保证工程项目在工期内完工,并通过降低工程成本获得更大的经济效益;风险管理的内容主要包括对人员、组织、合同和工程质量等的管理。目前,诸多电力公司也已经有了适合本公司发展的风险管理制度,并建立了电力工程项目的风险管理组织体制。一般而言,无论是正在建设中的电力项目,还是即将开工的项目,都需要建立风险管理领导机构,从而对建设过程中的项目进行风险控制,包括对质量、成本、进度的控制,从而保证电力工程项目的顺利进行。但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的电力工程项目风险管理仍然处于起步阶段,存在以下问题:①电力工程项目风险管理的实效性较差。就当前的情况看,实效性差是当前电力工程项目风险管理中存在的根本问题,主要表现为严重的形式主义和缺乏权威性,进而导致风险管理领导机构无法对其他部门进行管理,名存实亡。②风险管理制度不完善。虽然电力企业在质量管理、成本控制和进度控制等方面制定了一定的管理制度,但制度的形成完全取决于管理者的风险管理理念,还存在一定的缺陷。同时,风险管理制度在制订过程中常忽视风险管理的激励和监督机制,以及在某些条款的规定方面还不健全,存在许多不足之处。③风险管理信息缺失。在电力工程项目风险管理的发展过程中,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就,但因管理者的不重视,缺乏对风险管理信息数据的保存,进而使电力企业在发展过程中只能自己探索,不能从优秀的案例中积累经验。④缺乏风险管理预警机制。从预警机制的功能上看,其能对风险进行准确、灵敏地预测,并可及时采取一些风险防范措施,从而降低风险的发生率。但就我国电力公司的风险管理情况看,许多企业都缺乏风险预警机制,即使制定了风险预警机制,也在管理过程中存在很大的缺陷。
2电力工程项目风险管理问题产生的原因
电力工程项目风险管理是一个比较复杂的过程,包括对风险的识别、量化、评价和处理等环节,因此,在管理过程中存在许多影响因素,具体如下:①管理者的风险管理意识薄弱。就我国电力行业的发展看,这是一个垄断性质的行业,因此,管理者在决策和管理过程中常忽视风险管理的重要性,风险管理意识薄弱,导致电力企业的风险管理处于一种可有可无的状态,严重影响了电力工程项目的建设。②风险管理的方法落后。在电力工程项目的风险管理过程中仍旧采用传统的抵制方法,即在风险发生时或风险发生后再采取一系列的措施,主要目的在于降低风险带来的损失。虽然这种方法具有一定的优点,但它不能对风险进行预防和避免,因此,很难使企业规避电力工程项目在建设过程中遇到的风险。③缺乏电力工程项目风险管理人才。当前,在电力工程项目的风险管理过程中,电力公司内部并没有专门的风险管理机构,而是由工程的项目综合部处理风险问题。由于综合部的工作人员大多为电力工程专业出身,缺乏专业的风险管理知识,即使工作人员已经学习了风险管理知识,多也仅是应付差事,并不能达到专业要求,这些不良因素严重影响着电力工程项目的建设质量。
3加强电力工程项目风险管理的对策
通过上述分析可知,电力工程项目风险管理在电力企业的管理中占据着非常重要的地位,因此,面对电力工程项目风险管理的发展现状,需要从风险问题的原因出发,采取相应的解决措施,从而不断预防电力工程项目风险的产生。
3.1构建电力工程项目风险管理制度体系
对于电力企业而言,构建良好的项目风险管理制度体系是确保工程项目顺利进行的重要措施。当前,我国相关部门已经加强了对电力工程市场的监管力度,并通过一定的调控措施,提高了电力工程项目的风险管理效果。在电力工程项目的设计、招投标方面,只有具有一定资质的企业才能进入电力建筑市场,且在合同中明确规定了相关的利益条款,从而最大限度地降低了项目实施的风险;要求电力公司建立风险管理责任制度,通过划分部门、施工队伍与建设单位之间的责任成本,从而最大限度地控制工程的建设成本,降低电力企业的成本风险。
3.2组建电力工程项目风险管理队伍
面对电力企业缺乏电力工程项目风险管理人才的现状,电力公司要积极引进专业管理人才,从而不断壮大风险管理队伍;应加强工作人员的风险管理培训,通过灌输专业的风险管理知识,从而解决员工风险管理知识不足的问题,在培训过程中,可聘请知名专家,或挑选有潜力的员工进行脱产学习,再对其他员工展开培训。
3.3采取风险转移的方式
对于电力企业而言,风险转移已成为有效的风险管理措施,在风险预防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一般而言,风险转移是指在风险发生前,将其可能造成的全部损失或一部分转移给他人。其中,最主要的一种形式是保险。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我国保险市场逐步进入正轨,并获得了较大的发展。在电力行业中,在传统保险公司的基础上出现了以专业电力为险种的保险公司,并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4结束语
电力企业在当前我国的市场经济环境下不断受到冲击,企业在运行时面临着“风险与收益并存”的局面。而且,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完善,电力企业之间的竞争也越来越大,导致电力企业面临的风险也越来越大。所以,电力企业必须开展合适于本企业的、行之有效的、全面的风险管理工作。企业可在管理的各个环节增设风险管理工作的基本流程,建立全面风险管理体系,并健全体系的内部结构,包括管理策略、理财措施、管理组织、管理信息系统和内部控制系统。电力企业进行风险管理,有助于企业培养良好的企业管理文化,提升企业的效益。
(一)全面风险管理的工作流程
要开展全面的风险管理工作,企业管理者需要对所有风险进行统筹规划,也就是将所有风险都纳入风险管理体系的范围。实施全面的风险管理工作,需要遵循以下步骤:首先,根据企业的实际需求和发展战略,建立全面风险管理工作的领导架构,以此建立全面风险管理的框架,并根据企业实际情况制定合适的全面风险管理方法;然后,企业可分配给各部门相应的风险管理任务,使各部门都有参与建立全面风险管理的责任分配与监控体系工作的工作人员;其次,对本企业的员工进行培训,使其明白全面风险管理理念和实施方法,以帮助企业全面风险管理的方法和流程规范化;同时,各部门日常工作中需实施动态的风险管理,即在日常工作中监督工作是否有成效,并根据效果对风险管理的工作流程进行调整,以便风险管理的体系得到完善;此外,还要培育风险管理工作人才,建立全面风险管理的企业文化,实现在更高层次上对企业进行全面风险管理的目标。需要注意的是,在全面风险管理的所有流程中,必须保持信息沟通。
(二)电力企业开展全面风险管理的建议
1、以理论为基础
企业要实施全面风险管理工作,参与者必须有丰富的专业知识和基础理论知识。所以企业员工需要学习专业知识,包括与风险管理的策略方法、风险的定性分析和定量评估等,同时也要学习基础理论知识,如数学、经济学、管理学等。
2、结合发展战略开展风险管理工作
风险管理人员从公司的发展战略出发,对风险管理工作先进行总体规划,然后再分步实施工作。方法是:从某一领域出发,在取得相关的管理经验后再推广到公司的其他业务领域。比如,可以以公司的财务领域为试点,进行针对对财务风险的规划管理、定性分析、定量评估、制定应对计划和监控等工作,在工作中提出财务风险管理的的措施,由此建立财务风险管理组织的框架并健全财务管理风险信息系统和内控系统,以此开展企业财务风险管理工作,并把风险管理工作推广到企业的其他领域,从而培育良好的风险管理文化,为企业的风险管理战略的实现服务。
3、培养人才
企业可制定风险管理培训计划,定期按计划开展企业风险管理培训。由于决策层、管理层、执行层及各业务部门的工作深度和广度各不相同,培训的内容需要有较强的针对性。以达到普及风险管理知识、提高企业全体员工的风险管理意识,从而打造一支强大有效的企业风险管理队伍。
二、结束语
关键词:软件项目管理;项目经理;项目计划
软件行业在现在的众多行业里是一个极具挑战性和创造性的行业,体现了软件开发者的智慧和汗水,同时软件开发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牵涉到许多方面的因素,在实际工作中,经常会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甚至会面临失败。如何总结、分析失败的原因。得出有益的教训,对于项目开发人员来说,是在今后的项目中取得成功的关键。
一、软件开发中实行项目管理的意义
项目管理就是在项目活动中运用一系列的知识、技能、工具和技术,以满足或超过相关利益者对项目的要求,实际上就是通过项目各方干系人的合作,把各种资源应用于项目,以实现项目的目标,满足项目干系人的需求,其本质就是对时间、质量和成本的管理。
随着软件开发的深入、各种技术的不断创新以及软件产业的形成,人们越来越意识到软件过程管理的重要性,管理学的思想逐渐融入软件开发过程中,项目开发的管理日益受到重视。
二、目前在软件项目管理中存在的误区
现在大多数企业都认识到了在项目中进行管理的重要性,但是仍然有许多企业在实施项目管理的过程中存在着这样那样的误区,主要表现在:
1项目经理不够专业。在软件企业中,缺乏专业的项目管理人员来实施项目管理及担任项目经理,通常被任命的项目经理主要是因为他们能够在技术上独当一面,但是他们在管理方面特别是项目管理方面的知识比较缺乏。
2项目计划缺乏纲领性。项目经理对总体计划、阶段计划的作用认识不足,因此制定总体计划时比较随意,不少事情没有仔细考虑:阶段计划因工作忙等理由经常拖延,造成计划与控制管理脱节,无法进行有效的进度控制管理。
3缺乏有效的管理意识。部分项目经理不能从总体上把握整个项目,而是埋头于具体的技术工作,造成项目组成人员之间忙的忙、闲的闲,计划不周、任务不均、资源浪费。有些项目经理没有很好的管理方法,不好安排的工作只好自己做,使项目任务无法有效、合理地分配给相关成员,以达到“负载均衡”。
4缺乏有效的沟通制度和机制。在项目中一些重要信息没有进行充分和有效的沟通。在制定计划、意见反馈、情况通报、技术问题或成果等方面与相关人员的沟通不足,造成各做各事、重复劳动,甚至造成不必要的损失:有些人没有每天定时收邮件的习惯,以至于无法及时接收最新的信息。
5风险管理意识淡泊。有些项目经理没有充分意识到风险管理的重要性,对计划书中风险管理的章节简单应付了事,随便列出几个风险,随便地写一些简单的对策,对于后面的风险防范起不到什么指导作用。
6项目干系人的不确定性。在范围识别阶段,项目组对客户的整体组织结构、有关人员及其关系、工作职责等没有足够了解以至于无法得到完整需求或最终经权威用户代表确认的需求:或者是多个用户代表各说各话、昨是今非,但同时又要求项目尽早交付:项目后期需求变化随意,造成项目范围的蔓延,进度的拖延,成本的扩大。
7缺乏项目团队的合理分工。项目团队内部有时由于各阶段不同角色或同阶段不同角色之间的责任分工不够清晰而造成工作互相推诿、责任互相推卸的现象;有时各阶段不同角色或同阶段不同角色之间的责任分工比较清晰,但是各项目成员只顾完成自己那部分任务,不愿意与他人协作。这些现象都将造成项目组内部资源的损耗,从而影响项目进展。
三、解决软件项目管理中存在的误区的有效策略
要想解决上面描述的误区,归根到底还是要从管理学的角度入手,即在软件项目的开发过程中加入过程管理的内容,这样我们可以在软件开发中对各个过程的质量加以控制,从而达到保证软件产品质量的目的。为了有效提高管理水平,我们应该努力做到:
1项目经理接受系统的项目管理知识培训是非常必要的,有了专业领域的知识与实践,再加上项目管理知识与实践和一般管理的知识和经验的有机结合,必能大大提高项目经理的项目管理水平。
2计划的制定需要在一定条件的限制和假设之下采用渐近明细的方式进行不断完善。提高项目经理的计划意识,采用项目计划制定相关知识、技术、工具,加强对开发计划、阶段计划的有效性进行事前事后的评估。
3加强项目管理方面的培训,并通过对考核指标的合理设定和宣传引导项目经理更好地做好项目管理工作。技术骨干在担任项目经理之前,最好能经过系统的项目管理知识,特别是其中的人力资源管理、沟通管理的学习,并且在实际工作中不断提高自己的管理素质,丰富项目管理经验,提高项目管理意识。
4制定有效的沟通制度和沟通机制,提高沟通意识:采取多种沟通方式,提高沟通的有效性。通过制度规定对由于未及时收取邮件而造成损失的责任归属;对于特别重要的内容要采用多种方式进行有效沟通以确保传达到位,例如:除发送邮件外还要电话提醒、回执等,重要的内容还要通过举行各种会议进行传达。
5通过学习项目管理知识掌握风险识别、量化、对策研究、反应控制的工具和方法,掌握项目风险管理所必备的知识。通过加强对项目规划中风险管理计划的审核提高项目组的风险管理意识。总结本行业项目中常见的风险及其对策作为风险管理计划中必要的风险内容,并切实评估相应对策的有效性和可行性。
6项目的目的就是实现项目干系人的需求和愿望。项目干系人管理应当从项目的启动开始,项目经理及其项目成员就要分清项目干系人包含哪些人和组织,通过沟通协调对他们施加影响,驱动他们对项目的支持,调查并明确他们的需求和愿望,减小其对项目的阻力,以确保项目获得成功。
对于上述事例,我们可以发现,内科护理中存在着很多的风险,在当前医院内科护理中,一定要引入风险评估制度,才能及早的预测风险,防范风险,把风险的威胁降到最低。1.1 健全内科护理风险评估和管理机制:要让制度来约束人,首先,我们要建立内科风险评估和管理组织机构,要有专门的机构和人员进行管理,一般来说,由内科护士长全权负责,由医疗质管员进行监管,其它护理人员参与,形成一套完整的风险评估和管理机制,明确每个护理人员的责任,加强对基础质量、护理内部环节的质量、最终的质量进行严格的管控。其次,我们要制定科学的内科护理风险评估计划,对照相关的医疗法律法规,根据本地的护理工作的实际情况,进而识别和确定目前存在的潜在护理风险,例如,压疮问题,药物供给问题,进而制定详细的护理风险管理计划,并按照计划严格的进行实施。1.2加强各级各班护理人员的培训:我们要对内科护理人员进行经常性培训,提升护理人员的综合素质和风险防范能力,要对员工加强风险意识和法律知识的培训,并且,组织护理管理人员参加风险培训班,接受风险管理知识的系统性学习;使得护理人员了解风险管理的目的和作用,组织护理人员反复学习医疗事故处理条例,并展开相应内容的考试,开展护理纠纷的案例分析讨论,使护理人员充分发表意见和建议,使其充分认识到严格执行操作规范、法律法规的重要性,增强护理人员的责任感和诚信度,提升护理人员的风险防范意识。此外,要加强对护理人员专业知识和技能的培训考核,分层次对每位护理人员进行专门的技能培训和相应的理论知识学习,特别要着重测试与内科护理有关的知识考核,掌握内科护理过程中的患者急救、护理、治疗和配合医师等知识,强化其对内科护理常见风险事件的高危因素,基本特性和处理程序学习,提升其风险评估和防范能力;同时,还要加强护理文书书写质量的培训,要求内容真实,重点突出,并要求进行及时的记录,做到“为我所依、为我所用”。1.3规范药品、器械的管理:在内科护理中,一定要规范护理要物品的管理,首先要制定仪器操作和领取使用责任制度,把责任明确到个人,增强护理人员的责任意识和维权意识,同时,要实行物品质量问题检查制和报告制度。对于一些常用的急救物品,要做到“明确、科学、及时”的原则,做到“五定”确保患者急救的良好开展。1.4有效沟通,履行告知义务:在护理过程中,为了减少护理纠纷,我们要充分尊重患者的知情权,一般来说,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进行告知,例如,在入院之前,进行病情告知,病情程度和治疗费用告知,各种操作检查目的告知,药品使用告知,出院告知等,使得患者及其家属有知情权,减少不必要的护理纠纷。我们通过引入风险管理,对内科护理工作能有很大的提升,提升了全体内科护理人员的风险防范意识和能力,增强了护理人员依法进行护理、提升护理水平的能力,减少了护理风险事件的发生几率,使得患者的满意度明显提高,护理质量得到了明显的提升。
2风险评估的积极意义分析
我们将风险管理机制引入内科护理,对护理质量的提升有很好的帮助,通过完善护理规章制度,实行风险管理,保证安全护理,能够有效的回避护理风险,保证患者的安全,提升了护理的质量;正确的识别、评估风险事件是风险管理的关键,我们首先要确保护理人员的专业素质,使得护理人员通过自己的专业知识进行识别风险,评估风险事件,进一步控制风险事件的发生,通过完善风险管理机制,进行定期检查,定期分析和反馈分析,重视风险事件的控制,有助于防患于未然。
3结束语
论文摘要:本人在通信信息行业工作多年,长期从事通信信息化和科技项目管理工作。从多年的实际工作和本行业项目管理的情况来看,信息化项目,特别是IT开发项目完全成功的比例较小,项目管理的成功与否是一个项目是否能够顺利高效牟完成的重要原因。我国大部分的通信信息化企业,特别是软件企业在进行项目管理时都存在若各种问题,从而使项目不能顺利有效地完成。文章探讨了在项目管理过程里出砚的常见问题,以提高开发项目的成功率,提升企业核心竟争力。
伴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我国信息化行业得到了飞速的发展。IT项目投资已经位居全国各个行业的前列,但从整体上看,国内IT行业项目管理的水平普遍偏低。据了解,我国IT行业真正实现或者基本实现项目目标的投资项目所占比例很小,彻底失败的占到了不少的部分。究其原因,大多数失败的案例可以主要归结为与没有做好IT项目管理密切相关。
1 IT项目开发中实行项目管理的意义
项目管理就是在项目活动中运用一系列的知识、技能、工具和技术,以满足或超过相关利益者对项目的要求,实际上就是通过项目各方干系人的合作,把各种资源应用于项目,以实现项目的目标,满足项目干系人的需求,其本质就是对时间、质量和成本的管理。
随着IT项目的深入,各种技术的不断创新以及软件产业的形成,人们越来越意识到IT项目过程管理的重要性,管理学的思想逐渐融人IT项目开发过程中,项目开发的管理日益受到重视。
2目前在信息化项目管理中存在的误区
现在大多数企业都认识到了在项目中进行管理的重要性,但是仍然有许多企业在实施项目管理的过程中存在着这样那样的误区,主要表现在:
(1)项目经理不够专业。在IT企业中,缺乏专业的项目管理人员来实施项目管理及担任项目经理,通常被任命的项目经理主要是因为他们能够在技术上独当一面,但是他们在管理方面特别是项目管理方面的知识比较缺乏。
(2)项目计划缺乏纲领性。项目经理对总体计划、阶段计划的作用认识不足,因此制定总体计划时比较随意,不少事情没有仔细考虑:阶段计划因工作忙等理由经常拖延,造成计划与控制管理脱节,无法进行有效的进度控制管理。
(3)需求有误或者需求分析不到位。项目的客户(使用者)认为自己只要将问题提交给开发方,剩下的工作就与我无关了,甚至认为没有必要在项目的建设中与IT人员沟通。IT项目开发人员受项目时间限制及无法取得“真经”就凭自己的理解来开发系统,最终等到系统交付时,往往会导致系统难以上线,或上线后使用困难。特别是在一些开发方没有经验的领域,这一矛盾尤为突出。
(4)缺乏有效的管理意识。部分项目经理不能从总体上把握整个项目,而是埋头于具体的技术工作,造成项目组成人员之间忙的忙、闲的闲,计划不周、任务不均、资源浪费。有些项目经理没有很好的管理方法,不好安排的工作只好自己做,使项目任务无法有效、合理地分配给相关成员,以达到“负载均衡”。
(5)缺乏有效的沟通制度和机制。在项目中一些重要信息没有进行充分和有效的沟通。在制定计划、意见反馈、情况通报、技术问题或成果等方面与相关人员的沟通不足,造成各做各事、重复劳动,甚至造成不必要的损失。
(6)风险管理意识淡泊。有些项目经理没有充分意识到风险管理的重要性,对计划书中风险管理的章节简单应付了事,随便列出几个风险,随便地写一些简单的对策,对于后面的风险防范起不到什么指导作用。
(7)项目干系人的不确定性。在范围识别阶段,项目组对客户的整体组织结构、有关人员及其关系、工作职责等没有足够了解以至于无法得到完整需求或最终经权威用户代表确认的需求;项目后期需求变化随意,造成项目范围的蔓延,进度的拖延,成本的扩大。
(8)缺乏项目团队的合理分工。项目团队内部有时由于各阶段不同角色或同阶段不同角色之间的责任分工不够清晰而造成工作互相推诱、责任互相推卸的现象,这些现象都将造成项目组内部资源的损耗,从而影响项目进展。
3解决信息化项目管理中存在误区的有效策略
要想解决上面描述的误区,归根到底还是要从管理学的角度入手,即在IT项目的开发过程中加入过程管理的内容,这样我们可以在整个项目中对各个过程的质量加以控制,从而达到保证项目质量的目的。为了有效提高管理水平,我们应该努力做到:
(1)项目经理接受系统的项目管理知识培训是非常必要的,有了专业领域的知识与实践,再加上项目管理知识与实践和一般管理的知识和经验的有机结合,必能大大提高项目经理的项目管理水平。
(2)计划的制定需要在一定条件的限制和假设之下采用渐近明细的方式进行不断完善。提高项目经理的计划意识,采用项目计划制定相关知识、技术、工具,加强对开发计划、阶段计划的有效性控制,进行事前事后的评估。
(3)在初期常规的需求分析阶段,要求需求分析人员必须充分了解用户的目标与工作过程,设身处地替用户考虑问题,帮助用户将模糊的需求清晰化,将简略的需求明细化、完善化,将混乱的需求逻辑化、条理化。
(4)加强项目管理方面的培训,并通过对考核指标的合理设定和宣传,引导项目经理更好地做好项目管理工作。技术骨干在担任项目经理之前,最好能经过系统的项目管理知识,特别是其中的人力资源管理、沟通管理的学习,并且在实际工作中不断提高自己的管理素质,丰富项目管理经验,提高项目管理意识。
(5)制定有效的沟通制度和沟通机制,提高沟通意识。采取多种沟通方式,提高沟通的有效性。对于特别重要的内容要采用多种方式进行有效沟通以确保传达到位。
(6)通过学习项目管理知识掌握风险识别、量化、对策研究、反应控制的工具和方法,掌握项目风险管理所必备的知识。通过加强对项目规划中风险管理计划的审核提高项目组的风险管理意识。
(7)项目的目的就是实现项目干系人的需求和愿望。项目干系人管理应当从项目的启动开始,项目经理及其项目成员就要分清项目千系人包含哪些人和组织,通过沟通协调对他们施加影响,驱动他们对项目的支持,调查并明确他们的需求和愿望,减小其对项目的阻力,以确保项目获得成功。
【关键词】农村信用社 合规风险 管理 问题 对策
一、农信社合规风险存在的问题
(一)合规风险管理意识淡薄,合规文化欠缺
(1)由于受到传统经营和管理模式的影响,将工作重点放在了业务拓展上,而忽视了合规管理的重要性。有些营业机构甚至冒着违规的风险来实现短期绩效,加大了农村信用社合规经营的风险。
(2)从高级管理层的高管人员到分支机构的一般柜员,由于对合规管理存在模糊意识,没有自觉将合规风险当做一项重要的风险源去管控,才导致积极参与合规风险管理的积极性不高。
(二)管理机制不完善,制度执行没有落到实处
(1)虽然形成并逐步完善了“三会”制度,但未产生“三权”制衡的理想效果。由于话语权基本掌握在理事会和经营班子手中,而对经营决策失去了有效的监督制约机制,从而导致难以保证决策的科学合理性,加大了合规风险。
(2)岗位之间职责分工不明确,合规性管理分别由财会、信贷不同的业务部门进行自律监管,这种各自为政的合规管理模式,导致缺乏专门的监管部门进行统一的协调组织,形成重复管理,甚至出现管理真空。
(三)管理方法不规范,奖惩考核不到位
(1)由于管理方法的陈旧落后,导致量化分析考核工作没有落到实处,以及风险识别和检测方面不科学,跟不上形势发展的要求。
(2)受到人情和好人主义的影响,奖惩考核工作没有将日常经营中出现的问题严格按照规章制度解决,不能依照规章制度严肃追究当事人的责任。
(3)受到传统经营管理模式和长期惯性思维的约束,部分农信社领导大局观意识不强,只考虑自身利益,依然是“上有政策,下有对策”,或为人情,或为私利,对企业规章制度置之不理,自行一套,我行我素,导致辖内管理混乱,内控失效,风险凸现。
(四)业务操作程序复杂,责任分工不明确
(1)随着近年农村信用社业务系统的不断升级,合规管理主要依赖于业务办理的事中控制,柜员在业务办理过程中存在环节多、流程多、业务审核复杂等问题,导致一笔业务的办理涉及到调查人、审查人、审批人、发放人等多个责任人,责任划分不清,无疑增加了业务的合规风险性。
(2)有些员工因工作变动,对贷款的管理责任产生推诿,责任认定不清,给违规操作提供了空间,自己违了规,还让更多的人受到牵连、承担责任。
(五)部分从业人员素质偏低
合规管理只有在员工知法、懂法、守法的情况下才能发挥应有的作用,部分合规风险管理岗位人员虽然接受过专业培训,但培训内容大多仅限理论方面的知识,具体操作方面的知识普遍匮乏。在对合规风险管理的实际操作中,大多凭借自己对文件的理解和依照领导的主观意识来办事,决策缺乏科学合理性,没有发挥出合规风险管理的应有职能。
二、农村信用社合规风险管理的建议和对策
(一)培育良好的合规风险文化,营造健康向上的合规管理氛围
合规经营的理念应该渗透到每个员工的思想中,让员工认识到合规管理不仅仅是高管和合规管理人员的事,每位员工都应该积极参与并履行职责,形成“人人议合规,人人促合规”的良好氛围。同时农村信用社需要采取多种手段加强合规风险管理知识的培训和学习,加大合规宣传力度,强化企业合规风险意识。
(二)加快合规风险管理队伍建设
(1)在现有员工中选拔懂得金融、财务、会计、法律等知识的高素质专业人才,充实到各层次的合规风险管理岗位中。
(2)考虑到目前农村信用社建立县一级法人的事实,建议在县联社设立独立的合规风险管理部门,在基层信用社及以下机构设立合规联络员,形成全面的合规管理网络。
(3)确保合规管理部门的独立性、权威性和有效性,保障合规管理部门工作不受干扰。
(三)全面建立合规风险管理的相关制度,提高风险防控水平
(1)根据《商业银行合规风险管理指引》的要求,建立科学的绩效考核制度,量化、细化考核指标,并把考核指标跟相关人员的奖惩挂钩。
(2)尽快制定出台《员工违规行为处理办法》,对违规的行为进行责任认定与追究,并及时采取有效的纠正措施。对制度执行好的,给予一定的物质奖励和精神鼓励;对制度执行不力的,屡查屡犯的,根据情节严重程度,给予通报批评直至解除劳动合同的处罚。
(四)强化相互制约的经营管理和决策机制
加强授权、分权管理,规范决策程序,通过科学合理的分配权责,形成决策、执行、监督“三位一体”的制约制衡体系,减少决策失误。杜绝个人或部门独立完成某一业务而不受监督和制约的情况发生。同时,推进管理决策信息化,实现风险管理由事后、事中管理向全程管理的转变。
(五)定期开展教育培训,不断提高从业人员的整体素质
开展形式多样的合规教育培训,通过讲座、知识竞赛等方式增强企业内部的合规工作氛围。同时,加强员工对经济金融,政治理论,法律法规等知识的学习,不断提高自身素质。在培训结束后,组织员工进行理论考试,并公开通报考试成绩,对有关岗位的从业资质与考试成绩进行挂钩,增强员工自主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
(六)建立竞争上岗和岗位轮换淘汰机制
危机,是这样一种紧急事件或者紧急状态,它的出现和爆发严重影响社会的正常运作,对生命、财产、环境等造成威胁、损害,超出了政府和社会常态的管理能力,要求政府和社会采取特殊的措施加以应对。人类社会自诞生以来,便始终面临着各种各样的危机,人类文明的发展过程便是回应各种危机的挑战的过程。危机管理是当代整个国际社会关注的主题,也成为公共管理理论和实务界所一直重视的一个领域。
危机的本质是风险,而危机是风险的极端表现形式。讨论危机问题一个不可脱离的大背景便是风险社会的日渐形成、早在1986年,乌尔里希・贝克著书《风险社会:迈向一种新的现代性》,并首次提出了“风险社会”这一概念,如今在中国初现其形。风险社会的到来,对危机管理提出了升级的要求,当代危机管理的一个重要的趋向也从单纯的危机管理转向风险的管理,风险社会要想有效地预防、化解和消弭危机,不仅要更好地理解和管理危机,还要更好地理解和管理风险。
中国人民大学唐钧所著的《政府风险管理――风险社会中的应急管理升级与社会治理转型》(以下简称《政府风险管理》)回应了风险社会对应急管理升级的需求,系统阐述了政府风险管理的理论与实践,对于在风险社会中如何推进应急管理的转型升级和社会治理的创新发展进行了规划和展望。
二、分类的政府风险管理要求对多种类型的风险实现全面管理
政府和社会所面临的风险是多种类型的,除经济风险、自然风险等传统风险之外,环境风险(如核泄漏、臭氧层破坏、水污染)、技术风险(如基因研究和克隆技术风险)、公共健康风险(如食品和药品安全、传染性疾病)以及社会风险(如贫困、失业和犯罪)等新型风险日益涌现,且风险带来的损失增大,政府管理因此向临的挑战加剧。每一种危机及其风险的成因不同,特点不同,但是,从风险管理的角度都是相同的。
《政府风险管理》一书,分析了政府管理所面临三种类型的风险:一是社会的综合风险和全面风险,社会风险是日益突出的社会问题所伴随的潜在风险,是对社会良性运行的威胁与挑战;二是政府内部的组织风险;三是政府外部的运营风险,包括管制风险和服务风险。管制是现代政府有效的治理工具之一,但管制失灵的存在证明了管制行为同样存在管制规则的风险和管制执行的风险。无论公共服务的实现形式如何,它都包含着服务失败或面临危机的风险、总体来看,政府直接或间接提供公共服务的风险包括公共利益受到损害、公共安全受到威胁、公共部门寻租、政府公信力的削弱等方面的风险。
全面的风险管理在处于粗放阶段的中同社会现实中的操作路径,要以危机发生概率的最低化和社会服务管理差评的最小化为追求,对风险进行全面准确识别的同时,重点针对群众最不能容忍的风险项进行管理,表现形式主要是“负面清单”和“权利清单”。负面清单式的管理,意在禁止开展可能导致严重后果的行为,并且要附带给出可以开展的权力清单,同时仍然禁止开展权力清单以外的各项行为。
三、分阶段的政府风险管理要求落实责任管理
随着风险源趋于多元,风险的影响范、风险兑现、加剧和演变的机理、风险的潜在后果等一系列问题也随之纷繁复杂:这就必然要求先精确识别风险,进行风险分类,然后厘清风险所有权和进行专业应对。风险社会中的风险管理所强调的是以责任为基础的管理:基于此,《政府风险管理》提出了不同阶段的责任管理的具体要求。
粗放式阶段,政府风险分类中的责任管理,要求明确分责,厘清责任与风险所有权。具体执行部门在本部门职能范围内明确风险管理责任,落实风险管理工作,有效保障风险管理政策的充分落实和风险管理工作的具体展开。
规范化阶段,政府风险分类中的责任管理,对责任进行细化分类,打破部门壁垒,同时加强统一领导,实现责任连带。
精细化阶段,政府风险分类中的责任管理实行精细分类,条块整合与属地管理相结合,实现系统管理。
人性化阶段,政府风险分类中的责任管理以极端情况分类为主,重视敏感事件,强化个别处理。在规范化阶段与精细化阶段已经解决对重点及大多数人的责任保障问题,在人性化阶段的责任管理则着重保障少数个人和极端情况,从而做到保障全体。
同时,《政府风险管理》提出现实中对政府风险进行责任管理的操作方法,以责任倒查的方式推动政府风险内控与外防的结合。责任倒查制度采用问责的方式,有效推进积极承担责任和做好风险管理的工作。同时,责任倒查制度通过“负面清单”的方式,能够较好地克服群众意见较大的言行举止,从而满足群众作为外部评委的正当需求和合理诉求,实践表明,责任倒查制度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提高群众的满意度。
四、卓有成效的政府风险管理要求整合政府各部门与社会力量
一方面,在风险社会中,政府面临的以及需要回应的风险是多种多样的,当前的风险源更多的是以风险多重化、连续性的状态而存在,一旦风险源被触发,引发的是多个且连续性的风险。其涉及到的风险管理部门往往不仅仅局限于一个,同时政府的系统化运作也要求对风险管理进行整合的系统运筹。现实困境则是,我国的风险管理机制主要是职能导向型管理模式,最直接的表现形式即是用职能去套力所能及的风险,并且固化下来。这样易造成风险管理缺乏联动性,部门间的合作不通畅,影响风险联防的效率,
另一方面,尽管政府在风险管理中扮演着十分重要的角色,风险涉及的范围已超出公共部门,还包括社会组织、企业和个人。风险管理的联动还要善于风险沟通,形成全民联动的风险应对格局。
《政府风险管理》一书提出了整合政府系统内部与社会力量实现共治的三项创新措施建议:一是在责任连带管理的基础上,设计系统内部的委办局协同机制,形成有效的风险联动;二是加强条块协同,强化属地政府的风险协调能力,形成属地“兜底”的风险防治机制;三是内外部的有效风险沟通,做好社会动员,充分调动社会组织和公民的积极性,形成各尽其力的多主体治理风险的局面。
五、可持续的政府风险管理要求培育风险文化实现社会共治
政府风险管理的能力,取决于多种因素,政府官员和公共管理者的风险管理的意识、知识、能力,以及整个社会公民的风险意识、应对风险乃至危机的知识和能力无疑是重要的因素之一。一个社会风险文化的成熟程度毫无疑问也影响着群众对于风险的容忍度。
《政府风险管理》基于此,提出把风险管理的教育和培训纳入政府官员和公共管理人员的教育和培训之中;在高等院校中进行风险管理知识和技能的教育;把应对各种突发事件的基本知识和技能的教育作为素质教育的一个组成部分;利用各种形式对社会公众进行风险的传播和教育。
《政府风险管理》提出在进一步提高政府和全社会的危机与风险意识、知识和应对能力的同时,采用政府管制和市场诱导相结合的治理方式,形成公民自治和社会共治相交融的治理格局。
关键词:风险管理;骨科护理管理;应用价值及分析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以及国民素质的不断提高,人们对于护理质量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因此,医院如何提高护理人员的护理管理质量也成为现在临床中应当十分重视的一个问题。风险管理是指对患者、环境、设备、护理技术、医务人员以及护理程序等的风险因素的管理。针对各种风险因素,护理人员如何确定正确的回应及制定相应的防治措施,使问题消灭于萌芽中。本文选取我院2015年4月~2016年4月我科收治的骨科患者100例为研究对象,探讨风险管理在骨科护理管理中的应用及分析,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5年4月~2016年4月我科收治的患者100例为研究对象,年龄23~70岁,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及观察组,各50例。对照组男30例,女20例,平均年龄(41.00±7.52)岁;观察组男30例,女20例,平均年龄(41.67±7.65)岁。两组间患者的年龄、性别等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护理人员8名,均为女性,年龄24~35岁,平均年龄(27.80±0.92)岁,工作时间1~8年,平均时间(5.5±0.8)年;观察组护理人员8名,均为女性,年龄22~36岁,平均年龄(26.89±1.11)岁,工作时间1~8年,平均时间(5.4±0.9)年,两组间护理人员的年龄、性别、工作时间等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方法
对照组给予常规的骨科护理;观察组在常规骨科护理的基础上,加用风险管理的护理。具体措施有:①加强法制学习,定期组织护理人员进行学习及考核,增强护理人员的风险防范意识提高护理人员的业务水平;②推行人性化护理,并制定措施促进护理人员的工作积极性;③骨科患者因身体多有疼痛,大多有较为消极的状态,在接受治疗的过程中常会出现情绪激动,因此在护理的过程中应当掌握沟通的技巧,避免医患间的纠纷导致患者延误病情;④大多数骨科患者行动不便,或借助拐杖的支持才能行走,地面的不平坦及湿滑也是造成患者再次摔倒骨折,因此病床前要有护栏,避免患者的下床活动造成再次伤害;⑤交接班严格按标准执行,对于患者的各种输液管道是否通畅以及骨折处的变化及时做好记录并告知医生做进一步处理;⑥护理记录书写要规范,护理记录是患者接受治疗过程的一个重要文件,也是重要的法律文书,因此丙戌客观、准确。
1.3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患者意外情况的发生率,患者对于护理人员的满意度以及护理人员对风险知识的掌握程度。
1.4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7.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过对护理人员的满意度度的评价,对照组很满意的有27例,满意的有13例,不满意的有10例;观察组很满意的有38例,满意的有11例,不满意的有1例.
3讨论
护理安全隐患存在于护理工作中的各个环节,因此护理人员必须时时刻刻认真、小心,保证护理环节的质量。骨科的突发事件尤为多,而护理人员作为和患者接触的第一线,因此风险管理也尤为重要,这就要求护理人员不仅能够具备敏锐的观察力,同时还要具有一定的预见性,将护理工作中的风险事件下降到最低[1]。护理风险是指患者在住院的过程中可能发生的风险,一般也就是指不安全事件。作为护理人员,首先要从患者的角度出发,及时给予患者医学及生活中的帮助及关心,让患者在平素的过程中更加的相信患者。其次,护理人员平时应当加强学习,提高自身的业务水平,定期的组织护理人员进行培训,让护理人员掌握一定的风险管理的知识及法律法规,在使其遇到一定的状况时可以预知病情的发展,将风险扼杀在萌芽中[2]。其次护理工作中的护理操作贯穿于患者住院的始终,即使十分简单的护理操作也是存在着一定的风险,特别是对于骨科这样的手术科室[3]。再次护理人员应当加强无菌操作的意识,对于骨科患者的换药等操作,其无菌操作能够促进切口的愈合。综上所述,风险管理在骨科护理管理中发挥了十分重要的作用,本实验证实无论是在意外事件的发生情况,还是患者对于护理人员的满意度都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值得在临床中推广应用。
作者:陈陶 单位:宜兴市善卷骨科医院
参考文献:
[1]陈世云.风险管理在骨科护理灌篮中的应用[J].中国实用医药,2012,7(11):259-2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