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新生儿黄疸主要护理措施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中图分类号 R473.72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4-6805(2015)33-0085-03
The Observation of the Efficacy of Early Nursing Intervention in Children with Neonatal Jaundice/ZHAO Jian-qiong.//Chinese and Foreign Medical Research,2015,13(33):85-87
【Abstract】 Objective:To investigate the clinical effect of early nursing intervention in neonatal jaundice.Method:86 cases of neonatal jaundice in our hospital from December 2013 to December 2014 were chosen.86 cases of neonatal jaundice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the early intervention group and the conventional treatment group,and 43 cases in each group.The clinical related indicators were taken for comparison and research.Result:(1)The differences of the level of intervention after 1 day of the neonatal jaundice of the two groups were no statistical significance(P>0.05).After the intervention of 2 d,3 d,4 d,5 d,the level of the routine intervention group 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e early intervention group,there were significant differences(P
【Key words】 Early nursing intervention; Neonatal jaundice
First-author’s address:The Maternal and Child Health Hospital of Nanchong,Nanchong 637000,China
doi:10.14033/j.cnki.cfmr.2015.33.040
临床相关研究表明:新生儿黄疸是属于常见的病症之一,由于患儿体内堆积了过多的胆红素,而引发的一种高胆红素血症,若不及时治疗,可能会导致病情加重,并引发严重的后遗症,严重威胁患儿的身心健康[1]。既往文献[2-3]报道中显示:针对新生儿实施相应的护理干预措施和方法对于改善新生儿黄疸具有重要的临床促进意义。鉴于此,本次研究为了进一步探讨早期护理干预在新生儿黄疸患儿中的临床实际效果,以便为新生儿黄疸患儿的临床研究和实践活动提供依据,笔者所在医院在积极探索的实践过程中,对相关护理方案和措施进行了尝试,通过临床病例的验证,取得了显著的临床护理干预效果。本次研究选取2013年12月-2014年12月笔者所在医院治疗的新生儿黄疸患儿86例,对其临床护理干预经验进行了如下总结报道。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研究所涉及的病例均为2013年12月-2014年12月笔者所在医院临床收治的新生儿黄疸患儿。入选本次研究的患儿共计86例,男66例,女20例;平均体重(3.64±1.34)kg,最重5 kg,最小2.5 kg;患儿母亲平均(26.45±5.44)岁,最大34岁,最小21岁。采用随机表数字法将86例新生儿黄疸患儿分为早期干预组和常规干预组,两组均43例。两组患儿一般基线资料见表1。
表1 两组患儿一般基线资料比较
组别 性别(例)
平均体重
(kg) 患儿母亲平均年龄(岁)
男 女
早期干预组(n=43) 33 10 3.66±1.35 26.35±5.55
常规干预组(n=43) 33 10 3.55±1.32 26.55±5.33
字2/t值 0.0000 0.3820 0.1704
P值 1.0000 0.7034 0.8651
1.2 护理干预措施和方法
1.2.1 常规干预组的干预措施和方法 本组43例新生儿黄疸患儿均给予常规的临床护理干预措施和方法实施护理:主要包括实行按需哺乳、母婴同室、母乳喂养,并采用多种不同的教育方式进行护理干预[3]。
1.2.2 早期干预组的干预措施和方法 本组43例新生儿黄疸患儿在给予常规护理干预措施的基础上,实施以下早期干预措施和方法:(1)当新生儿黄疸出现之后,应嘱咐产妇或亲人让婴儿晒太阳,来消退黄疸,与此同时,还应观察婴儿的大小便,若有问题,及时制定治疗方案;(2)反复评估,尤其重视喂养这一方面,应采用科学、适宜的喂养方式;(3)指导产妇及其家属正确的游泳、抚触、沐浴、臀部护理、脐部护理以及喂养方法等;(4)为产妇及家人进行演示、讲解,并发放图片资料,其内容包括科学的育儿知识、新生儿生理特点、母乳喂养知识、产后康复指导、饮食指导以及卫生指导等。同时,按照科学喂奶配方,在吸吮母乳后,对其进行抚触与游泳护理,若新生儿胎便排出较晚,则应按照实际情况给予其甘油灌肠;可进行适度的光照来消退黄疸[4]。
1.3 观察指标
(1)两组患儿的黄疸指数;(2)两组患儿的第1次排便时间和第1次胎便转黄时间。胆红素测定采用经皮黄疸测量仪,每天上午洗澡后由经过培训的护理人员进行测定。测定的部位均选择在新生儿前额正中右眉上方0.5~1 cm处。
1.4 统计学处理
统计学软件工具均为PEMS 3.1 for Windows 软件包,计量资料以(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字2检验,P
2 结果
2.1 两组新生儿黄疸患儿不同时间的黄疸指数比较
干预后1 d两组患儿的黄疸指数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实施干预后2、3、4、5 d,常规干预组患儿的黄疸指数显著高于早期干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2.2 两组新生儿黄疸患儿排便时间比较
两组患儿的第1次排便时间和第1次胎便转黄时间比较,早期干预组患儿的两项指标均明显低于常规干预组患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表3 两组新生儿黄疸患儿排便时间比较 h
组别 第1次排便时间 第1次胎便转黄时间
早期干预组(n=43) 5.27±1.71 28.34±1.11
常规干预组(n=43) 18.77±3.22 60.43±2.33
t值 24.2809 81.5332
P值 0.0000 0.0000
3 讨论
在临床上,新生儿黄疸是常见的病症之一,由于患儿体内堆积了过多的胆红素,而引发的一种高胆红素血症,若不及时治疗,可能会导致病情加重,并引发严重的后遗症,给家庭及社会均造成严重影响[5]。所以,对于医学领域而言,降低新生儿的胆红素指数是亟待解决的难题。既往文献[5]研究和报道结果证实:早期护理干预可在一定程度上降低新生儿体内胆红素指数,从而有效的消退患儿的黄疸,并且相关临床护理操作方式极为简单,并无任何不良反应,效果极为显著,值得大范围的推广与应用。
对于新生儿黄疸患儿来说,胎便当中含有较多的胆红素,是正常新生儿的10倍。如果新生儿胎便排出较晚,那么则会增加患儿的胆红素,从而出现黄疸。早期干预组按照科学喂奶配方,在吸吮母乳后,对其进行抚触与游泳护理,让新生儿能够摄入足够的能量、蛋白与充足的营养,快速建立正常的肠道菌群,从而排出胎便。据相关临床研究和调查研究显示:与常规干预组相比,早期干预组新生儿第一次排出胎便及胎便转黄的时间更早,(P
进一步总结临床研究和报道结果后,发现,新生儿可通过游泳来消退黄疸。水温有促进细胞新陈代谢、血液循环、毛细血管扩张的作用,并且,还能够加速胎便的排出、促进新生儿肠胃蠕动[8],增加其食欲等,可在一定程度上降低新生儿体内的胆红素指数。
【关健词】新生儿 黄疸 母乳喂养 护理措施
中图分类号:R473.7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0515(2011)10-018-02
【Abstract】Objective Analyze the neonatal jaundice and take measures to reduce the incidence of neonatal jaundice. Methods Collect the 196 newborn hospital records.Results The incidence of breast milk jaundice which was 80.6%, while breastfeeding jaundice (early-onset breast milk jaundice) is more common, about 85.4%.Conclusions Take certain measures to prevent early-onset breast milk jaundice so that early-onset breast milk jaundices will be significantly reduced and sick newborns restore health.
【Key words】neonates jaundice breastfeeding nursing
新生儿黄疸:是新生儿时期血清胆红素(大部分为未结合胆红素)在体内积聚而引起的皮肤、巩膜及粘膜等黄染的症状,可分生理性和病理性两种。严重的可致中枢神经系统受损,产生胆红素脑病,引起严重的后遗症,故应加强对新生儿的观察,尽快找出原因,及时治疗、加强护理。引起黄疸的原因较多,我院2010年196例新生儿黄疸原因如下:
1 新生儿黄疸发生原因分析
从上表可看出:我院2010年1―12月份196例新生儿黄疸中,母乳性黄疸的发生率为80.6%,发生的原因,近年来随着母乳喂养的普及,母乳性的黄疸的发病率有所升高。
2 母乳性的黄疸的分类
从上表可以看出:母乳性的黄疸中又以母乳喂养性黄疸(早发型母乳性黄疸)为主,占85.4%
3 母乳喂养性黄疸(早发型母乳性黄疸)发生原因:由于早期奶量摄入不足,而使体内热卡比人工喂养要少,引起早期奶量摄入不足的原因很多。
3.1母乳的产生不足:
3.1.1 由于有的初产妇没有喂奶的信心,自认为母乳不足致母乳的产生不足。
3.1.2 未做到早吸吮、按需哺乳,喂养次数少,开奶时间晚,影响乳汁的分泌。
3.1.3 新生儿吃奶前后添加葡萄糖水,对母乳需求降低。
3.1.4 母婴分离时未做到按时挤奶,致使母乳产生不足
3.1.5 过多的奶瓶喂养使母乳产生少
3.2 母亲问题
3.2.1 内陷或扁平
3.2.2 疼痛或皲裂。
3.2.3 长。
3.2.4 肿胀。
3.3 婴儿问题
3.3.1 婴儿的吸吮、吞咽差,如早产儿、患病的新生儿。
3.3.2 拒绝母乳喂养,过多的奶瓶喂养使新生儿产生错觉。
3.3.3 生病或疼痛,新生儿患肺炎、口疮。
3.3.4 母乳喂养技术上的困难,新生儿含接姿势不正确,母亲喂奶姿势不正确,使新生儿得不到更多的奶。
3.4 医护人员的原因
3.4.1 健康指导不足,使母亲未认识到母乳喂养,早吸吮,按需哺乳的重要性。
3.4.2 在母亲遇到喂养困难时未及时得到帮助、解决。
4 母乳喂养性黄疸(早发型母乳性黄疸)护理措施
4.1 母乳喂养的护理,主要采取各种措施保证奶量的摄入。
4.1.1 婴儿频繁、有效地吸吮,有助于增加泌乳量。吸吮10次/每天,吸吮时间30分/次
4.1.2 鼓励母亲,让母亲建立喂奶信心,无论孩子年龄多大,再泌乳都有可能,无论停止多长时间,再泌乳都有可能。
4.1.3 保证母亲有足够的摄入量。
4.1.4 让新生儿与妈妈在一起,充分的母婴接触。
4.1.5 指导母亲与新生儿同步睡眠,指导正确的哺乳姿势和含接姿势,放松哺乳。
4.1.6 鼓励夜间哺乳。
4.1.7 教会使用匙子而不用奶瓶喂养。
4.1.8 婴儿拒绝吸“空”,用滴管或母乳喂养辅助器给婴儿加奶。
4.1.9 扁平和内陷,责任护士教会母亲纠正扁平和内陷的方法,2次/日,每次一侧5分钟。帮助母亲用不同的喂奶,挤出或吸出喂孩子。
4.1.10 痛和皲裂,指导母亲先喂未受累的一侧,每次喂奶采用不同的。
4.1.11 肿胀,指导母亲在两次喂奶之间热敷、轻轻按摩,挤奶。
4.1.12 婴儿吸吮差,用滴管、吸管、鼻饲管喂养。
4.1.13 责任护士做好母乳喂养的健康指导,在母亲遇到喂养困难时及时给予帮助。
4.2 黄疸的护理措施
4.2.1 观察皮肤黄染的部位和范围,注意皮肤、巩膜的色泽。
4.2.2 监测生命体征、体温、哭声、吸吮力和肌张力,精神状态,及时判断有无核黄疸发生。
4.2.3 皮测胆红素Q6h,根据皮测胆红素的值评价病情的进展情况,足月儿如果皮测胆红素>12mg/dl可行光疗,如果皮测胆红素<12mg/dl密切观察病情,足月儿如果皮测胆红素>20mg/dl,未成熟儿皮测胆红素>15mg/dl且出现拒食、嗜睡、肌张力减退等胆红素脑病的表现时应立即通知医生作好抢救的准备。
4.2.4 观察大、小便次数、量、及性质,必要时可灌肠,促进粪便及胆红素的排出。
4.2.5 保暖,合理喂养,在光疗时保证足够的水份和营养的供给。
4.2.6 对光疗的患儿注意观察和处理光疗的副作用,如发热,腹泻、呕吐,皮疹。光疗的过程中注意保护眼、会阴。记录光疗的时间。光疗前后及光疗期间应监测血清胆红素变化,以判断疗效。
4.2.7 责任护士在光疗前、光疗后应了解、评估患儿,估计光疗过程中患儿常见的护理问题。
5 结论
通过对196例新生儿黄疸原因分析,其中母乳性黄疸的发生率为80.6%,而在母乳性黄疸中又以母乳喂养性黄疸(早发型母乳性黄疸)为多见,为85.4%。针对早发型母乳性黄疸的原因采取一定的护理措施,使早发型母乳性黄疸明显减少或已患母乳性黄疸的新生儿尽快康复。
参考文献
[1]金汉珍、黄德珉、官希吉主编. 人民卫生院出版社 《实用新生儿学》.
关键词: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护理;相关因素;对策
【中图分类号】R473.7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8602(2014)01-0115-01
新生儿黄疸包括生理性黄疸和病理性黄疸(高胆),这是新生儿期常见症状之一。我院在开展母乳喂养过程中,发现有20%~40%的正常足月新生儿生后3~4d血清胆红素超出正常生理性黄疸范围。为此我们对我院儿科2011年3月至2011年10月收治的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患儿90例,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45例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45例对相关因素进行分析并行针对性护理干预,就两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现总结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组患儿90例,男52例,女38例,日龄20~33d,平均(6.5±1.5)d ; 均符合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诊断标准, 出生体征1850~4500g,胎龄(36.8±4.5)周。发病前均未接受治疗,血清总胆红素(TBEL)均>220μmoL/L。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5例,两组在性别、年龄、病情等一般资料上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对照组45例采取常规护理,观察组45例对相关因素进行分析并行针对性护理干预,具体操作如下。
1.2.1健康指导护理:应鼓励产妇母乳喂养并正确指导,并嘱咐产妇正确饮食,提高母乳质量,其新生儿喂养次数每日应保持在6次~9次,而且需在2次喂奶之间让新生儿适量补充白开水或糖水,增加新生儿大小便次数,促进体内胆红素的排泄。如果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病因由母乳性黄疸引起,应采取暂用母乳喂养4d~6d 后观察新生儿情况,必要时复查桡动脉血胆红素,在停止喂奶期间应增加人工喂奶次数,配奶应严格按照比例配制,以防配奶浓度过高增加胃肠负担,使新生儿血管内液浓度增加,影响胆红素的排泄,若配奶浓度过稀虽促进了新生儿胆红素的排泄,但新生儿易营养不足。新生儿治疗期间护理人员应加强产妇及家属对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知识。
1.2.2光照疗法干预:
临床可采用光照疗法和药物疗法对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进行治疗。其中最简单易行的方法为光疗,可使血清未结合胆红素水平降低,无先天性胆道闭锁禁忌,患者无痛苦感受,方便,经济,家属易于接受。胆红素在光线照射的作用下可间接氧化分解为无毒的水溶性衍化物,经尿或胆汁迅速从体内排出,对胆红素的聚集起到抑制作用。临床护理人员需加强对光疗暖箱的清洁,将灯管的灰尘消除,灯管需定时更换,灰尘会对治疗效果造成影响,灯光使用1000h后其能量减弱>35%,故需进行更换,箱内相对湿度调整为55%~65%,箱内温度调至患儿适宜温度,禁止放置杂物于箱内和箱上,对患儿体温、室温和箱温进行严密监测,患儿体温在光照治疗中应控制在36.7~37.3℃,为中性温度,间隔2h行1次测量,光照治疗宜在空调房中进行,以使体温、室温、湿度、箱温保持恒定。
1.2.3游泳护理干预措施:新生儿进行游泳能加强胃肠蠕动,能够促进新生儿胎粪的早期排出,使肠道对胆红素的重吸收作用减少。一般在新生儿出生4h 后即可以进行游泳护理,在新生儿脐部贴好一次性的防水脐贴,将室温调节在26 ~ 28℃,将游泳的水温调节在38~40℃注意随时监测温度,防止受凉,一次游泳时间为10min,一天进行一次游泳。以后可以根据新生儿的身体状况逐渐增加游泳时间至30min左右。在新生儿游泳结束后,轻轻将新生儿抱出泳池并取下游泳圈和护脐贴,并给予脐部护理,主要使用0.02%的安尔碘进行消毒脐带
1.3标准评定:治愈:患儿血清胆红素水平正常,黄疸完全消退。好转:血清胆红素水平未降至正常,黄疸明显消退。无效:上述指标均未达成。
1.4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13.0统计学软件,计数资料行x2检验,P
2结 果
观察组45例中,治愈42例,好转2例,无效1例,临床总有效率为97.8%。对照组45例中,治愈30例,好转8例,无效7例,临床总有效率为84.4%,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3讨论
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发生主要是与新生儿胆红素代谢特征相关。新生儿由于肝功能发育尚未完善,机体对于胆红素的转运能力较差,加之新生儿肠道内菌群较少,尿胆原不存在等特点共同为新生儿患有高胆红素血症创造了先天的条件。新生儿肠腔内胎粪一般含有80~100m g的胆红素,基本等于新生儿每日生成胆红素总量的5~10倍,若新生儿的胎粪排泄时间延长,导致肠肝循环负荷加重;对于新生儿进行抚触护理时可以引发脊髓排便中枢兴奋,刺激机体内的胃泌素及胰岛素的分泌,增加胆红素的消化吸收并能够促进肠蠕动,有利于第一次胎便的排出。对于新生儿进行游泳护理措施能够增加新生儿的机体运动量,促进新生儿的肠蠕动。对于新生儿进行抚触和游泳不仅有助于建立肠道正常菌群而且能够降低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发生。
本组资料研究的结果显示,对新生儿早期进行游泳和抚触护理干预以及增加新生儿早期进食量的有效护理干预措施,可减轻新生儿黄疸症状,加快黄疸消退时间,值得在临床护理中广泛使用。
参考文献
[1]崔焱.儿科护理学[M].上海:上海科技出版社,2002:90-92.
[2]沈洋,王玲.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防治进展[J].中国医学创新,2010,7(6):191-193.
[3]李金凤,齐爱华,田洪芹.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光疗护理体会[J] .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10,10(3):25-26.
[4]杜丽星,余唯琪,张晓燕,等.高胆红素血症新生儿红细胞免疫功能的变化及其影响因素[J].实用儿科临床杂志,2012,22(6):414-415.
[5]杨银凤,康波.224例新生儿病理性黄疸相关因素分析[J].宁夏医学院学报,2011,30(2):217-218.
[中图分类号] R473.72[文献标识码]C [文章编号]1673-7210(2010)06(a)-148-02
新生儿黄疸是指新生儿时期由于胆红素代谢异常引起血中胆红素水平升高而出现皮肤、巩膜及黏膜黄染的临床现象[1],是新生儿期最常见的症状,尤其是出生后1周以内的新生儿,有50%~80%的新生儿都会出现黄疸,新生儿黄疸原因复杂,分生理性和病理性,严重者可引起胆红素脑病(核黄疸),预后很差,死亡率很高。
我科对2009年1~10月148例出现黄疸的患儿实施新生儿黄疸整体护理,分析黄疸的原因,制订有效护理计划,实施护理干预,加强健康宣传和教育,除3例患儿因其他并发症继续治疗外,余145例患儿均未发生核黄疸,2~3周治愈出院,现将其间整体护理体会及具体做法总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148例出现黄疸的新生儿,其中,男88例,女60例,出生时体重≥2 500 g,Apar评分7~10分者142例,胎龄不足37周,体重
新生儿黄疸与新生儿胆红素代谢的特点有关:①肝功能发育未完善。②胆红素生成多:新生儿每日生成约8.8 mg/kg,成人仅为3.8 mg/kg。③肠肝循环特点:因婴儿的肠道内细菌量少,粪胆原、尿胆原不能有效被还原,且婴儿肠腔内葡萄糖醛酸酶活性较高,能将结合胆红素水解成葡萄糖醛酸及未结合胆红素,后者又被肠吸收经门脉而达肝。
1.2护理
1.2.1入院评估
密切观察病情:了解患儿的一般情况,如分娩方式、母婴血型、体重、喂养、胎龄、保暖情况、体温变化、大便及尿液颜色。根据患儿尿、便颜色变化,可判断黄疸的轻重及变化,如尿液呈酱油色,提示为新生儿溶血病引起的黄疸;粪便由浅黄转为白色,应考虑胆道闭锁引起的黄疸。注意皮肤黏膜、巩膜的颜色,若新生儿黄疸从巩膜、头面部,逐步扩散到四肢、手足心,且颜色加深,说明黄疸逐渐加重,应引起高度重视。根据患儿皮肤黄染的部位和范围,估计血清胆红素的近似值,评价进展情况。注意神经系统的表现,如患儿出现拒食嗜睡、反应低下,吸吮无力,拥抱反射减弱,肌张力减退等胆红素脑病的早期表现,立即通知医生,做好抢救准备。观察大小便次数、量及性质,如存在胎粪延迟排出,应予灌肠处理,促进胎粪及胆红素排出。
1.2.2护理计划
以收集资料和护理问题为依据,制订出适合新生儿黄疸的护理计划,用于指导护理活动,由于患儿胎龄不同,出生时情况各异,所致患儿的病情轻重表现均不相同,护理计划也均不相同。因新生儿黄疸期间常表现为吸吮无力、纳差,故黄疸新生儿喂养应耐心,按需调整喂养方式如少量多次、间歇喂养等,保证奶量摄入。
1.2.3护理措施
1.2.3.1针对病因护理,预防核黄疸的发生。我院采用上海NJ-33经皮黄疸测量监测仪对148例出现黄疸的新生儿每日进行黄疸指数监测并每天及时反馈监测结果。部位取前额正中右眉弓上方0.5~1.0 cm处,紧贴皮肤垂直侧。向其家人讲解黄疸的有关知识,注意观察婴儿的精神状态,吃奶情况以及婴儿黄疸的颜色、部位等变化。每日应用经皮黄疸指数测定仪监测经皮黄疸指数,可粗略地估计血清胆红素水平。血清胆红素(mg/dl)=1.2×(经皮黄疸指数-12)。每2~3天检测血胆红素。观察有无核黄疸表现,胆红素脑病早期诊断主要是监测血清总胆红素浓度,一旦发现胆红素浓度超过257 μmol/L就该密切注意神经系统症状的出现。早期发现胆红素的神经毒性,询问病史,家族遗传史以及观察婴儿一般情况,与家长沟通,警惕核黄疸的发生。
1.2.3.2实施补充水分、配合蓝光照射疗法。我院对148例黄疸新生儿实行蓝光照光的治疗护理[2],蓝光照射疗法是降低血清未结合胆红素的简单易行方法,同时也降低皮肤黄疸的可见度,所以照射期间血清胆红素每日监测。蓝光照射时不显性失水增加,每例患儿液体补入量增加不低于25%,可通过输液和口服葡萄糖来补充。注意保暖,光疗时用黑色眼罩保护眼睛,避免强光对眼的损伤。除会阴、部用尿布外,余均;蓝光灯管使用2 000 h后,能量减弱45%,每次照射记录时间,超过2 000 h重新更换新灯管。
我院对148例黄疸新生儿的护理,采取的是间断照射,即持续照射8~12 h后停12 h再照射。记录起止时间,间断照射疗法同连续照射疗效相同,但明显减少光照疗法的副作用,148例黄疸新生儿除有个别几例出现轻微腹泻和皮疹外,未再有其他不良反应。
1.2.3.3抚触护理。为我院黄疸患儿的常规护理,抚触护理促进新生儿健康发育[3],每日由我院护理人员采用标准抚触法,对患儿皮肤进行科学、温和的刺激,从患儿头面部、胸部、再到腹部、四肢、背部进行有序抚触,每个动作重复2~3次,每日上午下午各进行一次,抚触有效时患儿神情放松,可进行10~15 min,如患儿烦躁、哭闹则停止抚触,等合适机会再抚触。抚触护理教会患儿母亲和家属,出院后可继续进行。
1.2.3.4纠正酸中毒,促进胆红素和白蛋白的结合,可给予白蛋白和酶诱导剂,以减少胆红素脑病的发生[4]。
1.2.3.5合理安排补液计划。根据不同补液内容调节相应的速度,切忌快速输入高渗性药物,以免血-脑屏障暂时开放,使已与白蛋白联结的胆红素也进入脑组织引起核黄疸。
1.2.4黄疸新生儿健康教育
使家长了解孩子黄疸的情况和程度,取得家长的配合;轻度母乳性黄疸,可嘱继续母乳喂养,如吃母乳后仍出现黄疸,可改为隔次母乳喂养逐步过渡到正常母乳喂养。母乳喂养的新生儿25%~30%可发生母乳性黄疸,在继续喂母乳的情况下黄疸在3~12周消退,除少数胆红素>342 μmol/L可发生核黄疸外,一般不必停喂母乳。若黄疸严重,可考虑暂停母乳喂养,黄疸消退后恢复母乳喂养。若为红细胞G6PD缺陷者,需忌食蚕豆及其制品,患儿衣物保管时勿放樟脑球,并注意药物的选用,以免诱发溶血。发生胆红素脑病者,注意后遗症的出现,给予康复治疗和护理。
2结果
148例黄疸患儿均消退出院。
3讨论
我院对148例黄疸新生儿进行整体护理,向家长宣传预防新生儿黄疸的知识,生后及时喂养。部分高未结合胆红素血症有发生胆红素脑病的危害,预后效果不佳,尽管进行了治疗也可有脑性瘫痪等后遗症,对于宫内感染患儿,治疗好转后,出院后仍需长期随访观察,多与患儿家属沟通。对148例黄疸患儿实施整体护理,必须保证住院护理质量与出院后家庭护理质量。在重视患儿病情的同时,要关注母亲的心情。全面考虑到父母、家庭、社会三方面因素对婴儿健康成长的影响,注重人的社会性。因工作时交接班仔细、责任明确,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及时,得以使新生儿常见的护理并发症等明显减少,148例黄疸患儿均消退出院。护理工作中所做的健康教育,对于患儿及家属针对性、实用性强,深受家属欢迎。出院后上门指导服务,充分体现了整体护理以健康为中心的服务宗旨,取得了很好的社会效益。
[参考文献]
[1]金汉珍,黄德珉,官希吉.实用新生儿学[M].3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269.
[2]王秀芹,王永秀,刘晓方.新生儿蓝光照射治疗96例护理体会[J].齐鲁护理杂志,2005,11(6A):638.
[3]朱步琴,徐敏.新生儿黄疸护理体会[J].齐鲁护理杂志,2005,11(12A):1758.
[4]毛立英,寿文祥.62例新生儿高未结合胆红素血症病因分析及防治[J].临床医学,2005,25(7):79-80.
中图分类号 R473.72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4-6805(2016)15-0088-02
doi:10.14033/j.cnki.cfmr.2016.15.046
新生儿黄疸作为儿科较为常见的疾病之一,其血液中胆红素水平常在短时间内急剧升高超过正常值,导致皮肤、巩膜黄染,严重时造成患儿神经系统严重受损,威胁患儿生命安全[1];尤其是近年来,随着剖宫产发生率增加、催产素的应用、感染等因素影响,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发生率呈现阶梯式升高态势,据流行病学调查显示目前该病的发病率在30%~40%[2];对于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治疗主要包括药物治疗、光照治疗等,为进一步提高临床疗效和护理满意度、降低并发症发生率,本研究对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者予以积极有效的护理干预,其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随机抽取2014年5月-2015年10月笔者所在医院的68例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患儿,纳入患儿符合《实用新生儿学》相关诊断标准,即出生后24 h内出现黄疸,足月儿胆红素水
平>6 mg/dl,早产儿>9 mg/dl;足月儿血清胆红素水平>12.9 mg/dl,
早产儿>14.9 mg/dl或每日升高水平>5.0 mg/dl;血清结合胆红
素>1.5 mg/dl[3]。68例患儿中男38例,女30例,年龄3~7 d,平均(5.20±0.40)d,体重2.40~3.50 kg,平均(3.00±0.20)kg,胎龄34~41周,平均(37.50±2.00)周;在所有患儿家属同意前提下,根据随机数字表法按照1:1比例将其分为综合护理干预组(观察组)和常规护理组(对照组)。两组患儿性别、年龄、体重、胎龄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排除标准
(1)先天畸形、发育不良;(2)心、肺、肝、肾功能严重异常;(3)溶血性黄疸等其他病理性黄疸;(4)新生儿脐部感染和溶血症;(5)喂养不当或是难以耐受及因疾病24 h内无法开奶;(6)病例资料不全或依从性差、中途无法坚持完成本次观察。
1.3 方法
1.3.1 观察方法 回顾性观察68例新生儿病历资料,参考临床试验设计标准,设计《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护理干预观察表》,指定专人负责对表中内容加以观察与详细记录、分析,研究前制定统一标准,进行统一培训、统一指导;表中主要内容包括新生儿性别、胎龄、日龄、体重、胆红素水平等一般资料及相关护理方法、护理满意度、黄疸持续时间、黄疸消退时间、不同时间段胆红素水平、初次胎便排出时间、胎便转黄时间等。
1.3.2 护理方法 两组患儿给予同样的常规护理方法,包括母婴同室、洗澡、母乳喂养指导、皮肤护理等。观察组患儿在上述基础上予以综合性护理方法,包括:(1)身心安抚护理,由专业护理人员进行腹部、背部、全身抚触,自前额、下颚、头部、胸部、腹部及上下肢、背部、臀部依次进行,其中腹部及背部采用指揉法进行抚触,上下肢采用挤捏法进行,时间以两次喂奶间为宜,10~15 min/次,2次/d,动作温柔、力度适宜,同时密切观察患儿是否出现哭闹及肤色改变等情况,一旦异常,停止操作,告知医生;(2)健康宣教,利用板报、宣传册、多媒体等形式向家属宣讲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发生原因、发病机制、治疗和护理方法、预后及护理中注意事项,同时相互交流沟通解答疑问,安慰与疏导患儿家属以稳定其心理状态,消除其顾虑;指导患儿家属定期复查,争取其积极配合,提高护理依从性;(3)病情观察,由专人负责对患儿神志、心率、呼吸、血压、脉搏进行监测,加强精神、肌力、双眼、反应能力、肤色、二便颜色和性状等情况观察,以为临床治疗提高依据;若是患儿出现精神萎靡、反应低下、吸吮无力及肌张力改变、两目斜视、腹胀、腹泻等表现,及时告知医生查找原因,对症处理;(4)舒适护理,营造一种安静、温馨、温暖的病房环境,保持其卫生清洁,湿度控制在40%~60%,温度以22 ℃~25 ℃为宜;同时及时更换尿布,保证患儿皮肤清洁干爽,以免红臀、皮肤感染等并发症出现;(5)排便护理,针对36 h内即发生黄疸者,利用无菌橡胶尿管插入患儿2~3 cm,动作轻柔、转动10 min,若肛周刺激无效时,可利用生理盐水予以灌肠,同时按摩患儿腹部,促进大便排出;(6)治疗护理,例如光疗护理,光疗前保持病房环境安静、清洁、良好的通风条件,利用热水进行洗澡、抚触,箱内进行消毒;光疗时,严格执行各项无菌操作,箱内温度30 ℃~32 ℃,患儿全身裸露、戴好眼罩(及会阴需遮盖),抚摸其背部以稳定其情绪、减少基础代谢等;单面光疗时,每1~2 h变更一次,全身均匀照射,详细记录进食量、排便时间及排便量等;同时密切观察患儿体温、呼吸、面色、哭闹及皮肤色泽等,勤喂水,擦拭清洁灯管和反射板,一旦异常及时停止光疗;(7)用药护理,口服药物时,掌握药物浓度和剂量,严格遵循医嘱,喂药时,温度在30 ℃~40 ℃,一旦出现呕吐,取其侧卧位,予以拍背;必要时,可予以低压吸引器吸引呕吐物以保证呼吸道畅通;同时加强巡视,一旦异常及时告知医生处理。
1.4 护理满意度评价标准
参考西安交通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护理部修订的《满意度调查表》,包括关爱情况、护理服务态度、护理技术水平、护理服务质量、心理支持等内容,满意为80~100分,基本满意为60~79分,不满意为0~59分[4]。满意度=满意例数/总例数×100%。
1.5 统计学处理
本研究所得数据均采用统计学软件SPSS 16.0进行处理分析,计量资料以(x±s)表示,比较采取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比较采取字2检验,以P
2 结果
2.1 两组患儿护理满意度比较
观察组护理满意度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2.2 两组患儿胎粪首排时间、胎粪转黄时间及黄疸持续时间、消退时间比较
观察组患儿胎粪首排时间、胎粪转黄时间、黄疸持续时间及消退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3 讨论
临床观察显示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是新生儿期最为常见的病症之一,据相关数据显示早产儿的发病率可高达80%~100%[5]。胎龄、出生体重、孕产妇年龄、胎膜早破、妊娠合并症、颅脑血肿、窒息或宫内窘迫、开奶时间、母子血型(ABO或Rh)及胎便排出时间是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发生的影响因素,虽然临床予以蓝光治疗、药物干预、人工通便等处理,其效果得以肯定,但蓝光照射费用较高、药物干预依从性差、人工通便家属难以接受[6]。因此配合有效的综合性护理干预措施对防治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和实际意义。
[关键词] 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护理因素;护理对策
doi:10.3969/j.issn.1004-7484(x).2014.03.445 文章编号:1004-7484(2014)-03-1557-01
高胆红素血症在新生儿时期较为常见,主要是新生儿因血清中的总胆红素升高而出现黄疸症状的疾病,病情严重的患儿有可能会影响神经系统功能[1],威胁患儿生命健康。本文主要对高胆红素血症患儿的相关护理因素和护理措施进行了分析,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自2011年7月至2012年12月间我院儿科收治的高胆红素血症患儿共42例,其中男22例,女20例,年龄为20-34d,平均为16.5±1.6d,患儿在入院后均经相关检查诊断为高胆红素血症,对其血清中总胆红素进行测量,结果为222.1-373.5μmol/L,平均为257.6±42.3μmol/L,患儿出现黄疸症状的时间为2-7d,平均为3.5±0.8d。
1.2 方法 在患儿入院后对患儿血清中的总胆红素进行检查测定,在治疗期间要每天对其皮肤颜色变化进行详细观察,并对胆红素进行测量。在治疗上则可采用蓝光照射的方法进行治疗。
1.3 护理方法 ①采用母乳喂养,向患儿母亲讲解母乳喂养的重要性,并向患儿母亲介绍母乳喂养时注意的事项,适当增加母乳喂养的次数,在母乳喂养不足的情况下,可采取奶粉和白糖混合喂养的方式进行;②抚摸护理,在每次喂乳期间可对患儿腹部进行按摩护理,每日按摩次数维持在两次以上,每次控制在20min左右;③光照护理,蓝光治疗方法是目前治疗高胆红素血症的有效临床方法之一,将新生儿卧于光疗箱中,双眼用黑色眼罩保护,以免损伤视网膜,会阴、部用尿布遮盖,其余均。用单面光或双面光照射,持续2-48小时(一般不超过4天),胆红素下降到7毫克/分升以下即可停止治疗。患儿体内的胆红素在蓝光照射下能够发生氧化分解反应,分解为无毒水溶性衍化物,并从患儿的尿液或胆汁中排出体外,这样就能够降低患儿血清胆红素含量。对接受光照治疗的患儿进行护理时要注意保持光疗暖箱中的清洁,定时更换灯管,以免灰尘对光照治疗效果造成影响。同时要注意调整光疗箱内的温湿度,让患儿能够在舒适的环境中接受治疗。
1.4 统计学方法 运用统计工具SPSS12.0对本次研究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其中P
2 结 果
经过一系列治疗和护理后,本组42例患儿的大小便状况得到了明显好转,对其胆红素值进行检查,结果显示在24h内患儿血清中的胆红素值降至10.0mg/dL以下的有29例,胆红素值在10.0-12.9mg/dL之间的有11例,胆红素值在12.9mg/dL以上的患儿有2例;在72h后再次对胆红素进行测量,结果胆红素值降至10.0mg/dL以下的患儿有37例,胆红素值在10.0-12.9mg/dL之间的有5例,胆红素值在12.9mg/dL以上的患儿共0例。
3 讨 论
由本次研究的结果可以看出,患儿在经过一系列治疗护理后,血清中的胆红素值明显下降,在72小时后,患儿血清胆红素值均下降到12.9mg/dL以下,这说明母乳喂养、抚摸等一系列针对性护理措施对于改善患儿高胆红素血症临床症状具有突出效果,能够巩固治疗效果,降低患儿血清中的胆红素浓度。而通过本次研究也可以发现,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护理与母乳喂养、抚摸护理以及光照护理等之间具有相关关系。新生儿在产后6小时左右就可以进行母乳喂养,若喂养的时间过晚,胎粪在新生儿体内停留时间过久就容易引发高胆红素血症[2]。喂养过晚的患儿由于其热量摄入不足,导致对胎粪中胆红素吸收增加,而患儿肝胆的排泄能力又较弱,因而使得血清中胆红素浓度增加,因此在产后应该尽早开始母乳喂养,并适当增加喂养次数,以促进患儿排泄,加快胆红素的排泄速度[3]。再者,对患儿腹部进行按摩能够刺激患儿胃肠激素和胰岛素的分泌,增加肠道蠕动,从而改善患儿的消化吸收功能,加快胆红素的代谢速度,减轻患儿黄疸。另外,对于接受光照治疗的患儿,应该注意保持光疗箱中的温湿度,增强光疗治疗效果,分解患儿血清中的胆红素。
综上所述,采用母乳喂养、按摩等一系列综合性护理措施能够明显改善高胆红素血症患儿的黄疸症状,巩固治疗效果,值得在临床推广。
参考文献
[1] 蔡小红,贺晓萍,王芳莉.早期护理干预对提高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疗效观察[J].吉林医学,2013,34(17):3469-3470.
[2] 陈碧泓,赵洪珍,刘萍.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风险因素分析及护理对策[J].齐鲁护理杂志(下旬刊),2012,12(8):77-78.
[3] 杨艳红,杨燕妮.外周动静脉全自动同步换血治疗新生儿重症高胆红素血症的护理体会[J].山西医药杂志(下半月),2011,40(7):742-743.
[4] 罗风珍.新生儿黄疸[J].中国实用儿科杂志,1999,14(2):69.
[5] 金汉珍,黄德珉,主编.实用新生儿学[M].第2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6:452,215,59.
[6] 李佩红,俞善昌,李云珠,等.母乳性黄疸研究进展[J].实用儿科杂志,1994,9(2):110.
【论文摘要】目的 探讨新生儿黄疸的护理,提高护理质量,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方法 根据新生儿的特点和对患儿家属的心理分析,采取光照疗法和精心的护理。结果 本组110例患儿,108例治愈出院,1例转由上级医院继续治疗,1例由于自身家庭问题停止治疗。其中15例出现轻微皮疹,29例出现绿稀便,停止光疗后自行消失。结论 新生儿黄疸的发生原因比较复杂,如能采取及时正确的治疗手段和相应的护理措施,则能更快而有效地降低血清未结合胆红素,减少胆红素脑病的发生,促进患儿早日康复,提高了医疗、护理质量,更好地改善了护患关系。
新生儿黄疸是新生儿期常见的疾病,主要为血清未结合胆红素增高所致,该病预后差,病死率高。对较严重新生儿黄疸如未及时采取正确的治疗手段和护理,有可能发展为新生儿胆红素脑病(又称核黄疸),主要是游离胆红素通过血脑屏障引起脑组织的病理性损害。光照疗法是一种降低血清未结合胆红素简单易行的方法[1]。2007年1月~2007年10月,我科室共对110例新生儿黄疸患儿采用光照疗法和相应的护理措施,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本组110例患儿,男62例,女48例,年龄为出生2~28d。其中早产儿35例,新生儿肺炎48例,光疗前查总胆红素123~336umol/l,均达光疗指征。
12 光疗设备 全部病例均使用宁波戴维医疗器械XHZ-90单面光照治辽仪,采用蓝光灯管5支平行排列,同时配合光疗暖箱,进行光照治疗。
2 护 理
21 对患儿家长的宣教 由于对新生儿黄疸缺乏正确的认识,许多患儿家属认为新生儿皮肤黄染是正常的,不需要治疗,过几天自然会好。而且因独生子女的特殊性,关心患儿疾病的除了患儿的父母,还有患儿父母双方的亲属和家人,往往意见不统一,再加上对光照疗法缺乏认识,个别患儿的家长有焦虑情绪,甚至拒绝光照疗法。因此,应坚持以患儿为中心,由主管护士对患儿家长进行常规新生儿黄疸的知识宣教,讲解发病的原因,光疗的基本概念,光疗的作用及相关事宜,以解除患儿家长的顾虑,取得其信任,使患儿尽早接受光照治疗。
22 光疗仪器的准备 清洁光疗暖箱,特别注意清除灯管的灰尘,并及时更换灯管。箱内湿化器加水至2/3满,接通电源,检查线路及灯管高度,并使箱温升到患儿适宜温度,相对湿度为55%~65%,禁止在箱内、箱上放置杂物以免遮挡光线。
23 患儿的准备 光照前常规体温监护,检查患儿皮肤完整性,有无臀红,有无硬肿,使患儿皮肤保持清洁,剪短指甲以防止患儿舞动抓破皮肤,必要时包裹患儿手足。包裹时不宜太紧,以免影响血液循环,为避免生殖器损伤,应使用尿垫,并及时更换。佩带黑色眼罩并用胶布固定好,以防止视网膜损伤。另外,新生儿在光照治疗中分解产物经肠道排出刺激肠壁,引起稀便及排便次数增多,排出的粪便及尿液产生氨类物质,对新生儿皮肤刺激较大,易引起臂红发生。故光照治疗的新生儿除勤换尿布外,还需用抗感染治疗、皮肤的物质保护其臂部皮肤。给患儿换尿布后,用鞣酸软膏涂于其臂部,使之起到一层保护膜作用,能有效防止粪便对患儿臂部皮肤刺激,防止臂红发生。
24 预防呕吐,防止窒息 光照治疗下的患儿易哭闹及手足舞动,加上新生儿胃的解剖位置呈水平的关系,易造成新生儿呕吐。再之,新生儿反射能力差,呕吐的胃内容物易呛入气管收起新生儿窒息,故在护理上要采取防止新生儿呕吐引起窒息的措施。喂患儿进食时采取45°角,喂食的速度不能太快,进食后30min内给予头部稍抬高,用柔软布类固定患儿右背部使其成右侧卧位。这样,使奶汁尽快进入十二指肠,减少奶汁在胃内长时间的停留及刺激,而且此在新生儿呕吐时,奶汁易吐出口腔外。如患儿在哭闹中因吸入过多的空气而暂不喂食,否则容易引起呕吐。患儿哭吵烦躁时,护理人员应给予皮肤接触,尽量便其安静后才喂食,以达到防止呕吐的目的。
25 预防感染 新生儿免疫力低下,易受其他细菌感染,因此在光照治疗中预防感染工作十分重要。首先,护理人员在接触患儿前后要洗手,有上呼吸道感染者尽量不接触患儿,非要接触须戴口罩。注意做好新生儿臂部、脐部护理,防止皮肤破损后细菌侵入引起感染。进行光照治疗的室间及光疗箱要清洁,并做常规消毒。光疗箱内湿化器的水箱均使用灭菌蒸馏水,光疗结束后倾倒水箱内的水,使水箱干燥备用。光疗时戴的眼罩使用后均用清水洗净,再放入煮沸的蒸汽中熏蒸3min,晾干备用。
3 结果
本组110例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患儿通过光照疗法和精心的护理,107例患儿好转出院,其中光疗24h 85例、8~16h 22例,2例ABO溶血及1例疑似胆道闭锁转上级医院,继续治疗。
4 讨论
高胆红素血症是新生儿期常见的疾病,但是许多患儿家长对该病缺乏正确的认识,未能引起应有的重视,患儿若得不到及时正确的治疗和护理,必然延迟患儿的康复,甚至发生严重的并发症。因此,必须多与患儿家长沟通,耐心做好相关的知识宣教,引起其重视,使患儿尽早接受相应的治疗。
新生儿高胆红素症可采用药物、光照疗法、换血等治疗手段,光疗是最简单易行的疗法,能有效降低血清未结合胆红素,且经济方便,患儿无痛苦。但在光疗过程中,护士必须做到精心护理,记录好开始光疗的时间,勤巡视,注意观察患儿的神志反应。定时测量体温、箱温并做好记录,发现异常情况及时做出相应的处理,做好喂养工作和重视患儿家长的心理护理,增进医护患的信任,促进患儿早日康复。
参考文献
【中图分类号】R473.7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6851(2017)06--01
研究显示,新生儿黄疸发病率呈上升趋势,严重危害新生儿的生命安全和生长发育,而对新生儿实施蓝光治疗具有显著效果,在蓝光治疗过程中对新生儿实施一项护理措施十分重要[1]。因此,我院将68例黄疸患儿作为研究对象,分别实施不同护理,见本次研究中描述。
1.资料和方法
1.1 资料 收取我院68例黄疸患儿,收取时间在2015年4月至2016年3月,并将黄疸患儿分为两组。纳入标准:①68例黄疸患儿家属均签署知情同意书、参与本次研究内容,②均经过我院医学伦理委员会同意。排除标准:未签署知情同意书的患儿家属。
观察组;患儿年龄均在1天~10天之间,患儿的平均年龄为(5.01±1.20)天,男性患儿有17例、女性患儿有17例,其中高危儿有14例、正常足月儿有20例。
对照组;患儿年龄均在2天~11天之间,患儿的平均年龄为(5.15±1.18)天,男性患儿有18例、女性患儿有16例,其中高危儿有13例、正常足月儿有21例。
上述两组黄疸患儿各项资料无明显的差异,能够实施对比(P>0.05)。
1.2 方法 蓝光箱准备:使用蓝光荧灯(波长在420-470之间)实施单面光疗,首选对灯管进行检查,将灰尘擦去后,在响内湿化器中加入蒸馏水,箱内有湿度计、温度计,将调节箱调至适合温度,湿度在55%-64%之间、湿度在55%-64%之间,保持反射板、灯管清洁,将光疗箱放置在通风处,在四周罩上白布,既能反光又能保暖。患儿准备:在入箱前测量患儿呼吸、脉搏、体温等,记录患儿大小便、哺乳情况,将患儿喂饱后,清洁患儿皮肤,给予患儿戴上不透光双层黑布,预防视网膜发生损伤,采用黑尿布遮住患儿或者会,对于哭闹患儿应在入箱前给予其使用镇静剂,顶管与患儿皮肤距离在35厘米之间,将其放入光箱之间后,详细记录。
1.3 观察指标 对比黄疸患儿实施护理后的各项指标(并发症主要包括惊厥、胆红素脑病、腹泻等)。
1.4 统计学处理 本次研究均采用SPSS22.0软件,每组黄疸患儿的并发症发生率进行相关统计处理,研究中计数资料使用百分比进行检验,计量资料则采用T检验,采用P
2.结果
经过护理后,观察组患儿发生惊厥的有1例、发生胆红素脑病的有1例、腹泻患儿有1例、并发症发生率8.82%低于对照组患儿(P
3.讨论
近年来,新生儿黄疸发病率不断增加,不仅影响患儿的生命健康、还对患儿家庭造成严重影响,而多数患儿实施蓝光治疗均取得显著效果,但是在实施治疗过程中,部分患儿由于大量出汗或者哭闹而造成发热或者脱水情况,导致治疗效果受到影响,而在此基础上,给予患儿实施一项有效护理十分重要[2]。
常规护理是指在蓝光治疗过程中的常规护理,其效果不佳。而在治疗过程中实施综合护理,其主要包括:(1)护理人员应了解并掌握光疗箱使用方式以及光疗适应证,观察光疗箱的使用情况以及效果,发生报警信号后,应查找原因后并妥善处理,为患儿选择良好,单面疗法一般可以采取侧卧位、仰卧位或者俯卧位,每1小时-2小时为患儿翻身一次,注意保护新生儿的会和眼睛,随时观察尿布松紧度和眼罩松紧度,预防压迫而导致局部肿胀发生[3]。(2)定时观察新生儿的体温变化,由于患儿全身裸露,易导致体温过低等情况发生,而部分患儿由于哭闹而导致发热情况发生,因此护理人员应每隔1小时观察患儿体温,预防体温过低或者过高等情况发生[4],(3)在光疗期间应保持新生儿的营养和水分供给,喂奶后应选取侧卧位,预防误吸情况发生,应为患儿补充由于照射而失去的水分,避免电解质紊乱情况发生,对于无法口服患儿,护理人员应遵医嘱进行静脉补液。黄疸患儿在治疗过程中实施上述趋势,均取得十分显著效果[5]。
[摘要] 目的 针对早产儿行以不同早期护理干预模式对其病理性黄疸产生的影响进行研究和总结。方法 随机在2015年2月―2016年2月期间于该院分娩的早产儿当中择取100例,将其分成实验组和参照组两组(n=50),对参照组行以常规性护理,对实验组在此基础之上加以行抚触、通便、洗胃等护理措施。对两组早产儿的临床护理效果展开系统的分析和总结,并对结果做以记录。结果 经过不同的护理措施,实验组在病理性黄疸的出现时间(实验组3 d左右,参照组2 d左右)、消退时间(实验组7 d左右,参照组10 d左右)以及持续时间(实验组8 d左右,参照组10 d左右)上均明显优于参照组(P
[关键词] 早产儿;病理性黄疸;早期护理
[中图分类号] R7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0742(2017)03(a)-0140-03
Research on Effect of Different Early Nursing Intervention on Pathological Jaundice of Premature Infant
HAO Jian-hua, LIU Rui-xiang
Department of Pediatrics, Laigang Hospital Affiliated to Taishan Medical College, Laiwu, Shandong Province, 271126 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research and summarize the effect of the different early nursing intervention on pathological jaundice of premature infant. Methods 100 cases of premature infants giving birth in our hospital from February 2015 to February 2016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two groups with 50 cases in each, the control group adopted the routine nursing, while the experimental group adopted the massage, constipation, stomach nursing measures on the basis of the control group, and the clinical nursing effect was analyzed and summarized and the results were recorded. Results After different nursing measures, the pathological jaundice occurrence time, regression time and continuous time in the experimental group were obviously better than those in the control group(3 d vs 2 d, 7 d vs 10 d, 8 d vs 10 d) or so(P
[Key words] Premature infant; Pathological jaundice; Early nursing
所^病理性黄疸,指的是一种因为多种不同的病理原因所造成的高胆红素血症,它在新生儿阶段通常表现为一种因胆红素的代谢发生异常,进而造成血液当中的胆红素水平异常升高,最后发生皮肤以及黏膜黄染病变的症状,在新生儿当中黄疸是比较常见的一种症状,通常表现为生理性以及病理性两种。高胆红素血症的成因相对比较复杂,严重的有可能会带来高胆红素脑部疾病,进而留下严重后遗症或者并发症,严重的还可能会危及患病者的生命安全。在黄疸病的全部类型当中,生理性黄疸的临床时间相对较短,病理性黄疸的临床持续时间则相对比较长,并且会同时表现血清胆红素比较高,属于早产儿比较常见的一种病变[1]。假如不能对黄疸进行治疗,可能会对早产儿的健康造成严重的不良影响,死亡风险比较大[2]。在该文当中将随机择取在2015年2月―2016年2月期间于该院分娩的100例早产儿,对其临床资料展开分析,探究不同早期护理干预模式对其病理性黄疸产生的影响,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随机在该院分娩的早产儿当中择取100例,将其分成实验组和参照组两组(n=50),实验组当中男女比例为27∶23,胎龄均在(31.12±2.15)周,出生体重平均数是(1 751.59±154.08)g;参照组当中男女比例为29∶21,胎龄均在(30.87±2.09)周,出生体重平均数是(1 752.54±155.07)g。两组在一般资料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且参与该次研究均已在早产儿家属的知情和同意的基础之上展开,可以进行对照分析。
1.2 方法
对参照组行以常规性护理,主要是蓝光疗法,避免早产儿发生感染的情况;在此基础之上予以适当的营养支持,避免发生血糖异常下降的情况。对实验组在此基础之上加以行抚触、通便、洗胃等护理措施。
1.3 临床观察指标
观察临床效果,主要包括:病理性黄疸的出现时间、消退时间以及持续时间;在出生之后其血清胆红素情况以及黄疸指数变化。并对两组数据做以对照。
1.4 统计方法
在该次分析当中,结合数据类型,择取SPSS 19.0统计学软件对涉及到的数据进行处理,针对计量资料选择(x±s)进行表示,并行t检验。P
2 结果
实验组在病理性黄疸的出现时间、消退时间以及持续时间上均明显优于参照组(P
表2 100例早产儿血清胆红素情况以及黄疸指数变化[(x±s),μmol/L]
3 讨论
在该次研究当中,经过不同的护理措施,实验组在病理性黄疸的出现时间(实验组3 d左右,参照组2 d左右)、消退时间(实验组7 d左右,参照组10 d左右)以及持续时间(实验组8 d左右,参照组10 d左右)上均明显优于参照组(P
围生医学和新生儿监护不断发展,早产婴儿的存活率和存活质量均有所提升,不过早产儿患病理性黄疸依然是受到关注的一项重点内容,早产儿出生之后很可能会由于肠胃机能不足而造成延迟排出胎粪,令胆红素的浓度提升,出现核黄疸,轻者可能会导致脑部组织发生不可逆性的损伤,重者可能会留下后遗症[4-5]。
就临床经验来看,新生儿在出生之后的6 h之内均为高危阶段,并且也是高发高胆红素血症的阶段,特别是在围产期出现宫内窘迫、早产的新生儿,其在生产的过程当中会吸入过多受到污染的羊水以及在产道当中的血液、粘液等[6]。对其胃部黏膜造成较为严重的刺激,导致胃食管发生反流,进而引起窒息的症状,严重的还可能弧阻碍其存活的能力[7-8]。所以,在早期进行洗胃处理以及肠胃减压能够在最大程度上缓解新生儿的胃粘膜受到的刺激,避免胃粘膜发生出血的症状,有效促进患儿的肠胃如蠕动,提升喂养的耐受性[9]。
胃肠道在人体当中是比较重要的一个淋巴器官,针对危重新生儿,尤其是早产的新生儿起到的免疫反应有较为重要的作用,例如,新生儿肠胃喂养的开始时间比较晚,且次数相对较少,可能会造成肠胃蠕动的频率降低,胎粪排尽时间比较长,胆红素大量出现,吸收增加。假如喂养的量不足,可能会造成患儿需求热量不足,质量下降,肝脏负担加重。还有可能会令血容量发生不足的情况,血液浓缩,胆红素的释放量增大,黄疸病变加重[10]。早产儿在早期行以微量喂养能够有效促进肠胃激素释放,有效促进患儿的肠胃动力成熟,提升早产儿胃排空率,降低肠胃当中的足量喂养市场。所以,在早期行以微量喂养能够令患儿摄入重组营养,令皮下脂肪在短时间内得以增加,增长体重的同时提升免疫机能,增强肠胃蠕动,有效降低新生儿发生黄疸的概率[11]。
除此之外,对患儿行以适当的抚触方式,能够有效促进患儿的神经系统发育,提升迷走神经紧张性,有效刺激肠胃的蠕动,加快排泄速度,降低胆红素吸收。
在该文当中所使用的早期护理干预手段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①抚触,在早产儿出生后24 h之后展开,由专门的护理人员对早产儿进行每天两次的抚触,每次保持10~15 min即可。如果婴儿表示出疲劳或者剧烈哭闹的时候停止进行抚触,叮嘱产妇以及家属了解抚触的方式,在出院之后由监护人进行抚触。②洗肠,在出生之后6 h内,使用20 mL注射器,取温度在39度左右的生理盐水约10~20 mL,与肛管连接,将肛管轻轻插入到早产儿的直肠内2.5~4.0 cm的位置,注入生理盐水,停留1~3 min,转动肛管,令胎粪顺利排出,假如早产儿的胎粪无法顺利排出,那么此时可以配合适当的腹部按摩,具体的按摩手法是保持大鱼肌,将掌心与患儿的脐周接触,保持顺时针以及逆时针环形、交替按摩,时间大约持续2~5 min即可,令早产儿肠壁当中粘附着的胎粪粘液由远端运行到近端当中,并且在肠道当中形成一个胎粪球,借助按摩的刺激来令其肠部蠕动,提升胎粪粘液的传输率,进而有效促进排泄。与此同时,轻轻转动肛管,对早产儿的括约肌进行适当的刺激,一直到胎粪彻底排出,进行2次/d,并连续进行3 d。③洗胃、肠胃减压,在洗肠之后1 h留置胃管的时候进行。从胃管当中将胃内容物抽吸出,仔细观察其胃部内容物的性状以及颜色等,判断胃内的情况,假如是吞入的一些羊水,那么立刻行以生理盐水进行洗胃处理,假如存在胃部黏膜出血的症状,则立刻予以蒙脱石散进行治疗干预(由胃管进行注入),如果存在腹胀的症状,那么立刻行以肠胃减压处理。④尽快建立母乳肠胃营养支持,在洗胃和肠胃减压约2~4 h后进行,通过胃管将等渗葡萄糖溶液,每千克体重1~2 mL即可;2 h后如果患儿没有出现呕吐,可以通过胃管注入母乳1~5 mL,结合实际情况可以适当增加母乳量。密切注意早产儿是否发生呕吐和腹胀的症状,等到早产儿的吸吮和吞咽反射均恢复正常之后,停止进行鼻饲,开始经口进行喂养,或者令早产儿进行自主吸吮母乳即可。
4 结语
综上所述,对早产儿行以有效的早期护理干预,能够在最大程度上降低早产儿发生病理性黄疸的概率,实现预期效果,值得进行推广和使用。
[参考文献]
[1] 张玉清.新生儿黄疸的早期综合护理干预影响研究[J].国际护理学杂志,2012,31(4):646-647.
[2] 余逢蝶.对发生病理性黄疸的早产儿实施早期护理干预的效果分析[J].当代医药论丛,2015,13(13):119-120.
[3] 邹凤云.不同的早期护理干预对早产儿病理性黄疸的影响研究[J].国际护理学杂志,2013,32(6):1168-1171.
[4] 彬,江渖,张银君,等.新生儿病理性黄疸140例病因、治疗及预后分析[J].中外医疗, 2013, 32(18):103-104.
[5] 武艳霜,葛庆霞,廉德花,等.不同护理干预方式对早产儿病理性黄疸的影响[J].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10,16(27):3239-3242.
[6] 张虹,王利红,张春兰.不同护理干预对蓝光照射治疗新生儿病理性黄疸的效果观察[J].中国医药指南,2014,12(16):350-351.
[7] 郑萍萍,梅嫦颖.早期综合性护理干预对新生儿黄疸的影响[J].现代实用医学,2015,27(2):270-271.
[8] 苏月群.新生儿病理性黄疸临床治疗方法的研究进展[J].中外医疗, 2014, 33(5):197-198.
[9] 齐卫敏.早期游泳和抚摸护理对新生儿病理性黄疸53例干预的疗效观察[J].中国中西医结合儿科学,2013,5(4):370-371.
[10] 淦世进.不同的护理干预对于蓝光照射治疗新生儿病理性黄疸的效果[J].中国医药指南,2012,10(19):386-3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