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农业蔬菜栽培技术范文

农业蔬菜栽培技术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农业蔬菜栽培技术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农业蔬菜栽培技术

第1篇:农业蔬菜栽培技术范文

[关键词] 设施农业 蔬菜 栽培 技术 温室

[中图分类号] S47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3-1650(2017)05-0208-01

1 设施农业的发展特点

近年来,温室大棚得到了快速发展,呈现出以下特点:一是对温室大棚的研究进一步深入,内外部配套设施更加完善,形成了标准化大棚建设 与生产模式,产业化程度大幅提高,摆脱了现代化温室依靠进口的局面。二是围绕重点产业和区域,形成了规模化生产,建立了特色鲜明、辐射面广、物流发达的大 型批发集散地,降低了生产成本,丰富了蔬菜、花卉等的市场供应。三是与温度、气候等自然条件相适应,形成多样化、 差异化生产。以设施蔬菜生产为例,北方地区以日光温室为主,南方地区以塑料大棚为主,而连栋温室主要用于育苗和花卉生产。四是以效益为衡量标准,扩展了温 室大棚的应用范围。如利用日光温室种植大樱桃等矮科果树以及生产食用菌,利用连栋温室进行畜牧养殖等。

2 设施农业蔬菜栽培要点

2.1 棚膜选择

对棚膜的要求是无毒、无滴性能好、透光率高、拉力强、使用寿命长、保温及增产性能好。目前,国内比较好的农用膜是含有乙烯一醋酸乙烯共聚物和红外线阻隔剂的3层共挤无滴保温防老化膜和高保温无滴防老化膜。选用这种无滴薄膜扣棚,不但对蔬菜无毒,且无滴性能好,同时可增加棚内的光照强度,透光率高,保温性能好,拉力强,使用寿命是普通薄膜的1倍以上,比普通薄膜增产25%~30%。

2.2 光照控制

在冬季或初春时节,露地光照不是很强,而大棚栽培采取多层覆盖,使得棚内光照仅相当于露地的50%~70%,而且多层覆盖或遇到阴雨天气后,棚内光照会更弱,因此,增加棚内光照强度是提高产量和品质的关键措施之一,应尽量使植株接受较多的光照。

增加棚裙庹盏拇胧括:一是选用透光率好的无滴薄膜。无滴薄膜一般在生产配方中加入几种表面活性剂,使水分子与薄膜间的亲和力大大减弱,确保水滴沿薄膜面流入地面。二是保持膜面清洁。棚膜上的水滴、尘土等杂物会使透光率下降30%左右,要经常清扫以增加棚膜的透明度,在下雪天应及时扫除积雪。三是为了满足蔬菜生长对温度条件的要求,需要采用多层覆盖甚至用草帘等不透明覆盖物,但蔬菜的正常生长离不开阳光,这就需要白天尽量减少覆盖层数,保温材料要早揭晚盖,低温冰冻雨雪天气时也应在中午前后照光数小时。四是设置反光幕。利用聚酯镀铝膜拼接成反光幕,挂在塑料大棚后立柱上端,下边垂至地面,这样可使地面增光40%~43%,棚温提高3~4℃,地温提高 1.8~2.9℃。

2.3 保温降湿

塑料拱棚的散热途径通过薄膜的透射传热占70%~80%,通过缝隙的换气传热约占10%~20%,地中传热在10%以下。生产上一般采用下列保温措施:一是多层覆盖,如双层大棚或大棚套小棚再加草帘等;二是压严薄膜,防止漏风或被大风刮起,破损的薄膜要立即修补;三是选用保温性能好的薄膜,如高保温薄膜等;四是增加光照。同时,还应注意协调好大棚内的温湿度:一方面对春季晴天中午的高温认识不足,容易出现高温伤害;另一方面连续阴雨天气湿度很大,容易导致植株徒长、落花落果、病害严重等问题。这就需要灵活协调光、温、水的关系。如棚内湿度大,只要温度不低于10℃,可在中午前后采取通风降湿措施;若湿度不是很大,应加强保温措施,尽可能使大棚内温度在20~25℃,以满足蔬菜生长发育的需求。

2.4 适时通风

棚室降温通常采用遮光降温和通风降温两种方法。在不通风的情况下,如果遮光20%~30%,可降温4~6℃。通风既能降温排湿,防止高温障 碍,减轻病害发生,又能促使棚内空气流通,及时排除有害气体,补充CO,有利于光合作用。通风时,通风口应开在避风处,通风量由小到大,防止剧激降温和 通风口自然关闭,并不断变换通风口的位置。

2.5 品种选择

冬春早熟栽培应选择耐低温和弱光的品种,对于番茄、茄子、辣椒、夜开花、黄瓜等,其定植(定苗)时间一般在2月上旬至3月下旬。其中,黄瓜要选择早熟性强,雌花数适量,单位结实率高,株型紧凑,侧枝数较少,叶片厚,叶型较小,叶柄和节间较短,耐弱光,耐低温和高温,高抗霜霉病、白粉病和枯萎病的品种,如津春、津优系列黄瓜品种。番茄要选择抗寒性强,耐弱光,早熟丰产,植株开展度 小,分枝性弱,叶片小,光合效能高,节间短,不易徒长,抗病性强的品种。大椒选择苗期抗寒,结果期耐高温,抗病,早熟,丰 产,株型紧凑,不易徒长,不易落花、落叶、落果的品种,如早杂2号、苏椒5号等。秋冬季棚室延后栽培的蔬菜要抗病性强,尤其是苗期耐高温抗病毒病,具备优质丰产特性。

2.6 施肥要求

应坚持有机肥为主、基肥为辅的施肥原则,同时还要注意以下几点:一是基肥和追肥不要长期用同一种肥料;二是有机肥要先腐熟后施用;三是基肥最好在 播种前或栽植前10~15d施好;四是根据作物种类、熟性、苗的大小、土质、肥力状况等确定施肥种类、数量、施肥时机和方法;五是注意平衡施肥和微量元素 的施用;六是重视根外追肥;七是尽量不施含氯的肥料;八是施肥时注意通风换气。

第2篇:农业蔬菜栽培技术范文

关键词:无公害蔬菜;栽培技术;推广应用

在现代蔬菜栽培过程中,无公害蔬菜已经成为十分重要的组成部分,同时也是蔬菜栽培种植发展的必然需求,逐渐被社会上越来越重视。在无公害蔬菜栽培过程中,十分重要的一个影响因素就是无公害栽培技术,同时也是无公害蔬菜栽培能够得以较好实现的重要保证。所以,在当前无公害蔬菜栽培过程中,必须要对无公害栽培技术进行积极推广应用,从而保证无公害蔬菜栽培能够得到更好发展,取得更加理想成果。

1无公害蔬菜栽培现状

就当前实际情况而言,无公害蔬菜栽培技术虽然在一定范围内已经得到较广泛推广应用,并且人们对其优势也有叫充分了解,然而在无公害蔬菜栽培及种植方面仍有一定问题存在,其主要就是栽培技术以及栽培成本。对于无公害蔬菜栽培技术而言,其与传统蔬菜栽培技术相比较存在较大差异,比较明显的一个特点就是成本比较高,这一点也是影响无公害栽培技术应用的主要因素。随着现代社会经济水平不断发展,生产力水平不断提高,无公害蔬菜栽培工程栽培成本已经不再是需要考虑的主要问题,人们更加注重栽培技术,所以无公害蔬菜栽培具有十分广阔的发展前景。就当前市场情况而言,无公害蔬菜在市场上占据十分明显的优势,具体而言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首先,无公害蔬菜本身具有安全健康特点,因而价格与普通蔬菜相比要高出很多,因此虽然在栽培过程中需要投入较大成本,同样能够得到较理想的利润,所以其投资价值相对而言仍旧比较大。其次,随着现代社会上工业化产业不断发展,工业污染问题也越来越严重,很多水体及土壤均受到污染,而传统蔬菜栽培中所依赖的主要为土壤以及自然水体,因此所培育蔬菜会有较大安全问题存在,在这种情况下无公害蔬菜也就表现出明显优势,受到人们广泛欢迎[1]。

2无公害蔬菜栽培技术推广应用有效途径

2.1完善相关管理制度

对于无公害蔬菜栽培技术推广应用而言,其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在人们生活及社会发展过程中均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所以,在该技术推广应用工程中,相关工作人员应当对其加强重视,并且要制定有关推广应用方案,从而在推广应用方面加强力度。另外,对于相关管理制度应当进一步进行完善,对相关管理技术人员进行培养,从而对无公害蔬菜栽培进行更好管理,同时应当提升相关推广工作人员相关知识水平及技能,使其能够与种植人员之间不断加强联系,从而更好向农户推荐新品种及新技术,对于农户所提出问题,要及时解决,从而保证无公害蔬菜技术推广应用能够得到更加理想的效果。

2.2加强无公害蔬菜栽培技术宣传力度

在无公害蔬菜栽培技术推广应用过程中,为能够得到更好的效果,一项必须任务就是应当对无公害栽培技术加大宣传力度,使农户能够对该技术更加充分了解,从而在实际种植及栽培过程中对其进行较好应用。在实际工作过程中,技术推广部门及相关工作人员应当通过各种途径及方式加强宣传,可选择发放宣传单页及小册子形式,也可通过开展知识讲座进行宣传,从而向农户较好讲解无公害栽培技术优势及相关技术要求,保证农户能够更好认识该技术,能够对其该技术优点更好了解,在此基础上才能够保证农户更好应用该技术,最终保证该技术推广能够得到较好效果。

2.3加强无公害栽培技术研究

在无公害蔬菜栽培技术中推广应用过程中,对无公害栽培技术加强研究也是十分重要的一个方面,在此基础上才能够保证无公害栽培技术水平得以提升,才能够为更好推广应用无公害栽培技术奠定良好基础。相关技术研究人员应当对无公害栽培技术研究工作加强重视,并且在实际研究工作中应当加大资金投入及人才投入,以保证无公害栽培技术研究工作能够得以较好开展,从而对无公害栽培技术推广应用起到较好促进作用。

2.4结合实际情况推广应用无公害栽培技术

在无公害蔬菜栽培技术实际推广过程中,必须应当注意的一个方面就是应当注意与实际情况相结合。对不同地区而言,无公害蔬菜种植条件也存在较大差异,在蔬菜生产质量及产量方面周围环境因素均会产生较大影响。因此,在实际推广工作过程中,必须要综合考虑周围环境条件,推广应用的无公害栽培技术应当保证与实际情况相符合,在此基础上才能够保证无公害蔬菜栽培技术得以更高应用,从而可保证其能够得以更好推广[2-3]。

3结语

在当前蔬菜栽培及种植过程中,应用无公害蔬菜栽培技术可得到理想效果,可使无公害蔬菜栽培得以较好实现。所以,相关部分及工作人员应当对无公害蔬菜栽培技术加强重视,并且要通过有效途径对该技术推广应用,从而使无公害栽培技术应用范围能够逐渐扩大,使其作用能够得以更加充分发挥,促进蔬菜栽培种植更好发展。

参考文献:

[1]崔晓枫.无公害蔬菜栽培技术与应用推广实践[J].农业与技术,2016(14).

[2]林少斌.常见无公害蔬菜栽培技术推广应用分析[J].南方农业,2016(18).

第3篇:农业蔬菜栽培技术范文

通过培训又结合指导服务,农民参加学习的积极性很高,渴望能够学到新技术、新经验。通过学以致用,把科技知识宣传应用到田头地角,真正科技致富奔小康。

二、培训主要做法:为从根本上提高广大农民自身素质和科技水平,培养和造就新型农民队伍,按上级要求,结合各村户的实际需要,针对蔬菜专业农民培训的不同要求,培训计划主要围绕新品种、配套栽培技术内容进行培训,并以简要易掌握的技术手册、技术资料、简明农业政策法规宣传资料;及时按照农事活动内容进行分期培训,使适用技术到农户、到人、到田间地头指导农民进行生产,真正为农民服务,全面提高农民的综合素质。

1、培训计划及内容:开班动员,蔬菜安全用药技术,国家推广农药施用技术,瓜果类蔬菜病虫防治技术,茄子豆类蔬菜病虫防治技术,有机肥的施用及蔬菜专业肥施用技术,蔬菜高效益茬口安排,叶菜类夏播蔬菜栽培技术,秋播蔬菜生产技术,螟虫、粉虱类害虫防治技术,菜田化学除草新技术,大棚蔬菜翻茬高温消毒和化学消毒技术,秋播蔬菜育苗技术,秋季蔬菜安全用药新技术,间插种蔬菜栽培技术,甘蓝、雪菜栽培技术,秋冬蔬菜育苗栽培技术。

3、培训方法:结合单位承担的项目及各户实情,针对不同作物不同管理环节展开了培训工作。具体做法是采取集中培训和入户现场指导、发放技术资料相结合。

第4篇:农业蔬菜栽培技术范文

关键词:中职学校;蔬菜栽培课程;模块教学;考核方式

0引言

在中职学校蔬菜栽培课程教学中,教师对教学方法进行改革是非常有必要的。通过将模块教学法等多种先进的教学方法应用到实际的教学中,能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习积极性,使学生获得更多的学习体验,实现最佳的学习效果。此外,中职学校蔬菜栽培课程考核方式也存在诸多问题,考核方式非常滞后。在进行教学方法改革的同时还应该对考核方式进行改革,通过科学实施,确保学生学习的有效性。

1中职学校蔬菜栽培课程教学方法及考核方式

改革的必要性在中职学校蔬菜栽培课程教学中,对教学方法及考核方式进行改革是非常有必要的,具体包括如下几个方面。就教学方法而言,很多教师依然采用传统的教学方法,对学生实施满堂灌、一言堂,且注重理论课教学,忽视实践教学,长此以往,会影响到学生学习的兴趣,同时造成学生实践水平较低的问题,影响到学生的就业。此外,很多教师依然秉持着传统的教学理念,认为课堂是教学的主阵地,但是,蔬菜栽培课程有其自身的特殊性,学生只有进行充分的实践,才能够了解蔬菜栽培的具体过程,涉及到哪些具体的问题以及如何解决等等。由于有些教师所采用的教学方法不科学,毋容置疑会影响到学生学习的质量。因此,只有对中职学校蔬菜栽培课程教学方法进行充分、高效的教学改革,才能进一步对该课程教学进行完善,确保学生学习水平及实践能力的快速提高。[1]就考核方式而言,考核方式的科学与否直接影响到蔬菜栽培课程教学的效率。如果教师采用的考核方式不科学,将无法全面了解学生的学习状态,也无法根据学生实际的学习情况调整教学对策,势必对学生造成不利的影响。从目前中职学校蔬菜栽培课程考核方式来看,主要采用笔试的方式,此种考核方式单一、落后,且与课程教学的实际情况严重不符,对教学工作造成诸多影响。对考核方式进行改革势在必行。教师应结合中职学校蔬菜栽培课程教学的实际特点以及学生的学习情况,采取多种先进的考核方式,确保考核的科学性和有效性。

2中职学校蔬菜栽培课程教学方法及考核方式改革

2.1改革教学方法,充分利用先进的模块教学法开展教学工作

教师可以利用先进的模块教学法开展教学工作。模块教学法,顾名思义,就是将蔬菜栽培课程教学内容划分为多个模块,对各个模块进行针对性教学。就蔬菜栽培课程教学而言,可以将教学内容分为四大模块,具体如下:

(1)理论知识学习。

教师主要结合教材系统地将蔬菜栽培课程的基本理论知识进行详细讲解,使学生掌握基本的理论知识,为后期的操作实践打下良好的理论基础。

(2)感性认识。

所谓的感性认识,主要是对蔬菜的种类、形态、生育周期、常见病虫害、采收标准等进行充分认识和了解,使学生能够快速了解蔬菜栽培,确保蔬菜栽培教学的质量。[2]实际上,感性认识非常重要,这是学生对蔬菜栽培课程了解的最初阶段,也是培养学习兴趣的重要阶段。教师应尽量增加本阶段教学的趣味性,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确保学习的有效性。

(3)实践技能培训。

由于蔬菜栽培主要是在田地中进行栽种和培育,因此,需要对学生进行实践技能培训,主要包括整地、作畦、播种、蔬菜设置基础、蔬菜育苗、果菜类蔬菜的定植技术、蔬菜田间管理等,使学生能够对蔬菜栽培的具体过程进行全面了解,并且掌握更多的实践技能,提高学生学习的质量。

(4)分类岗位技能培训。

在分类岗位技能培训方面,主要是针对性地对具体的蔬菜种类的栽培技术进行培训,比如茄子栽培技术、绿叶菜栽培技术、芽菜栽培技术、葱蒜类蔬菜栽培技术等。在此教学模块中,主要是为了培养学生的专业水平,使学生能够真正掌握相关蔬菜栽培技术,也能够独立完成蔬菜的栽培,从而提高实践操作能力,确保学习质量,通过科学高效的实施,促进学生学习水平的大幅度提高。通过将《蔬菜栽培》课程有效地分成四大模块,并且进行针对性的教学,能够有效提高蔬菜栽培教学的质量,确保学生学习的有效性,通过科学地实施,使学生能够全面掌握蔬菜栽培技能,提高学生的社会竞争力,实现学生长远发展。此外,随着教学工作的开展,教师还应该与时俱进将模块教学法进行有效创新,并积极分析目前应用中存在的问题,及时进行优化,以实现最佳的教学效果,为学生未来的发展打下扎实的基础。具体原因如下:蔬菜栽培技术是在不断发展中的,教师只有结合蔬菜栽培技术发展情况对模块化教学法进行改革创新,才能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确保学生学习的有效性。

2.2中职学校蔬菜栽培课程考核方式改革策略

鉴于目前中职学校蔬菜栽培课程考核方式不科学的问题,应采取针对性的措施进行改革,以确保考核方式的科学性和合理性。具体的改革策略包括将笔试与实践操作进行有机结合,将学生平时的课堂表现及实操表现纳入到考核中。

2.2.1将笔试与实践操作有机结合起来

教师应改变传统的单一笔试考核方式,将笔试与实践操作有机结合起来。具体可以采取1:1的比例,即:笔试考试占50分,实践操作占50分,通过此种方式,既能够了解到学生理论学习的情况,又能够了解学生的实际动手操作能力。蔬菜栽培需要学生亲手实践才能够了解到具体的栽培过程以及掌握具体的栽培技术,只有对学生进行实践操作考核,才能确保学生学习的有效性,[3]才能培养更多实践型的人才。另外,教师在平时的教学中,还应该设置相应的实践操作考核内容,并进行随堂测试,以便于及时了解到学生的实践操作情况,确保学生的长远学习及未来发展。

2.2.2将学生平时的课堂表现及实操表现纳入

到考核中教师应将学生平时的课堂表现纳入到考核中,只有这样才能够使学生了解到自身在日常学习中存在着哪些问题,通过及时的纠正,确保学习的质量,提高学习能力及学习水平。例如,在日常教学中,教师可以随堂进行一次小测试,测试时间控制在10分钟内,通过随机测试,能了解到学生的学习情况。[4-5]此外,教师还可以为学生布置相应的课外实践任务,将其作为考核的一项重要内容,要求学生每学期至少完成3个实践任务,教师结合学生实践任务完成的情况给予相应的评价,使学生了解到自身在蔬菜栽培学习中存在着哪些不足,具体的原因以及具体的改正措施。通过科学的考核与评价,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质量和学习效率,确保学生蔬菜栽培学习水平的大幅度提高,实现学生长远发展。

3结语

我们结合中职学校蔬菜栽培课程教学的特点以及学生的发展需求,采用模块教学及对考核方式进行了科学的改革,进而比较全面地了解了学生的学习情况,结合学生实际学习情况采取针对性的教学策略,提高了中职学校蔬菜栽培课程教学的质量。

参考文献:

[1]冯志红,张慎好,李晓丽,闫立英,王久兴.新就业形势下蔬菜栽培课程的教学改革[J].河北科技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02).

[2]贺桂欣,王久兴,齐永顺,赵春芳.论创业教育视野下的园艺学专业实践教学体系构建[J].河北科技师范学院学报,2007(02).

[3]赵文博,赵炳营.蔬菜栽培学田间化课堂教学实践探讨[J].现代农业科技,2015(10).

[4]刘芳,廉华,高玉刚,马光恕,李丹丹.蔬菜栽培学实验课分层次教学改革[J].安徽农学通报,2015(10).

第5篇:农业蔬菜栽培技术范文

[关键词]设施蔬菜;优质高产;栽培技术

传统的农业生产对于气候的依赖性比较强,尤其是在北方地区,一到秋冬季,不仅蔬菜供应的品种变得单一,规模也会大量减少。为了丰富人们的菜篮子,满足人们的消费需求,在积极利用各种先进技术的条件下,设施农业获得了较大的发展。所谓的设施农业,就是利用必要的设施来改变自然条件,从而使得农业生产得以正常开展。在目前的蔬菜优质和高产生产中,设施农业技术利用较为普遍,所以对其进行探讨价值巨大。

1设施蔬菜优质高产栽培技术

1.1环境的改善

设施蔬菜的优质栽培是目前蔬菜生产优质化的必然有求。从蔬菜生产的实践来看,蔬菜的品质与环境有着密切的关系,所以改善环境对于蔬菜优质生产意义重大。目前的环境改善措施主要包括两方面:①光照条件的改善,光照是蔬菜生长所需温度和光合作用的基础,保证充足的光照,可以提供适宜的光热条件;②通风环境的改善,设施蔬菜生产基本采用大棚模式,空气流通不畅,对于蔬菜品质提高不利,所以积极地进行通风改善,强化蔬菜的呼吸作用,能够有效提升蔬菜品质。

1.2品种的选择

要实现设施蔬菜的高产,品种的合理选择是重点。在选择品种时,需要考虑3个方面的因素:①种子发芽率,其直接影响蔬菜的产量,如果种子的发芽率不高,播种投入会明显增大,蔬菜生产的经济效益会降低;②种子发芽周期,发芽周期过长会造成蔬菜生产周期延伸,这对于一些病虫害的防治不利,所以要慎重选择周期;③种子耐寒性,从生产实践发现设施蔬菜的生产大都具有反季性,所以强化种子的耐寒性,可以提升蔬菜的生长质量。

1.3水肥的供应

水肥的供应是设施蔬菜优质生产的另一项保证措施。强化水肥供应,主要有两方面的作用:①蔬菜生产需要必要的水分,水分供应充足后,蔬菜枝叶的饱满性更强,口感也会更佳;②在设施蔬菜的生产中,合理施加营养元素,可以保证蔬菜的正常生长周期。在反季栽培中,蔬菜的生长周期会相应延长,在保证营养元素供应的情况下,确保光热充足,有利于提升蔬菜的品质。

1.4先进技术的利用

先进技术的利用是实现设施蔬菜高产的有效措施。就目前的设施蔬菜栽培而言,所涉及的较为先进的技术如下:①无土栽培技术,这种技术的利用可以摆脱土地的束缚,使得蔬菜的生产更加自由,在大棚中利用无土栽培技术可以实现大棚的立体化空间开发,有效提升大棚的利用价值,实行蔬菜高产,而且无土栽培还可以有效避免土壤疾病的发生[2];②有机生产,其高产体现的不是产量的增加,而是品质的提升和持续性生产的强化。从综合经济效益来看,有机生产也可以实现较高的经济收益。

1.5病虫害防治

病虫害防治是设施蔬菜高产中需要重点注意的问题。从蔬菜生产的实践来看,病虫害不可避免,但是采取有效的防治措施可以将损失降至最低。所以,在进行蔬菜生产时,根据以往的经验,积极做好病虫害危害症状的分析,并采取相应的物理措施或化学措施进行防治,来保证蔬菜产量得以提升。

2结语

设施蔬菜是目前市场蔬菜供应的主要方式,强化设施蔬菜的优质和高产,可以有效提升设施蔬菜栽培的经济效益。所以,全面地分析设施蔬菜优质高产栽培技术具有非常大的价值。

参考文献

[1]沈奇,高文瑞,徐刚,等.茼蒿设施反季节优质高产高效栽培新技术[J].江苏农业科学,2012(3):112-114.

第6篇:农业蔬菜栽培技术范文

关键词:铜山区;蔬菜;设施栽培现状

近年来,随着农村产业结构的不断调整,徐州铜山区以设施蔬菜为主体的设施园艺取得了长足发展,在农民增收、农村经济发展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目前,全区设施蔬菜区域规模和特色基本形成,比较效益十分明显,蔬菜流通网络得到初步完善,实践证明,设施蔬菜生产已成为铜山区一些乡镇农业生产的一大支柱产业。铜山区2007年以来连续4 a被评为“全省高效设施农业先进区”,2008年荣获“全省设施蔬菜面积第一区”称号,2009年11月又被中国果蔬产业品牌论坛组委会评为江苏唯一的“中国蔬菜之乡”。2010年首批入选国家级现代农业示范园区。

然而,在铜山区设施蔬菜快速发展的过程中,受经济条件、经营方式、农民技术水平等方面的局限,以及蔬菜科技和社会化服务工作滞后的影响,铜山区蔬菜生产设施简陋、设施结构不合理,菜田土壤环境恶化,病虫害尤其是土传病害发生日趋严重,产品质量不高,机械化水平低,产后产品整理、加工业落后,这些问题成为阻碍铜山设施蔬菜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正视存在的问题,研究提出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技术途径,对巩固和发展铜山区设施蔬菜生产十分重要。

1 铜山区蔬菜设施栽培现状

1.1 产业地位不断提升

目前,铜山区在全国蔬菜重点生产区域之一的黄淮海与环渤海设施蔬菜生产区中占有重要地位,对全国冬春菜的供应起到了重要作用。2010年,全区蔬菜种植面积稳定发展到93 333 hm2,其中设施蔬菜占地面积达34 067 hm2,较往年扩大了4 200 hm2,种植规模继续位列全省前茅。蔬菜总产量360万t,总产值70.7亿元,总效益47.7亿元。

1.2 发展园区模式,示范带动作用不断加强

近年来,铜山区坚持把蔬菜设施园区作为发展设施蔬菜的重要载体和平台,按照现代特色农业发展要求,整合涉农资金集中投入,提高园区基础设施建设水平和生产能力。2010年全区新建成6.7 hm2以上蔬菜园区29个,总面积近1 333 hm2,辐射带动面积近6 667 hm2。三堡久久农业科技示范园、铜山现代实施农业示范基地(三堡镇新何村)、铜山区顺达种苗繁育园(棠张镇)、大彭镇夹河村设施农业示范园、黄集镇运城村设施蔬菜示范基地、何桥镇云台山村设施香菇示范基地、柳泉镇高皇村食用菌生产示范基地等一批重点园区已经初具规模,全部实现“当年建设、当年定植、当年见效”,实现产出近3.6亿元。

1.3 区域分布不断优化,品牌效应不断增大

设施蔬菜是铜山农业最有特色、规模最大、效益较高的主导产业。我区的设施蔬菜分布较集中,呈明显的优势区域分布。东南片(棠张、三堡、张集)集中了全区约60%的设施蔬菜,东北片(黄集、何桥)设施蔬菜约占全区的15%,西南片(汉王、大彭)约占全区的10%,其他地区的设施蔬菜分布较零散。我区根据各镇地理位置和土质条件,因地制宜,形成了一批集中连片、规模较大的高效特色蔬菜、食用菌种植区。如三堡镇的徐村年产食用菌5 000万kg,户均存款超20万元,进一步巩固了“中国金针菇生产第一村”的地位;棠张镇形成1 333.3 hm2以上集中连片的早春黄瓜、秋延后番茄栽培基地。同时,全区积极推行无公害、绿色农产品标准化生产,着力于品牌建设,棠溪牌蔬菜、润嘉牌蔬菜、康华食用菌等一大批品牌产品的知名度得到提升,增强了市场竞争力。铜山区生产的食用菌等已经销往北京、上海、广州等大城市,并出口日本、韩国、阿联酋等国家,润嘉公司创建了徐州市特菜出口第一品牌。

1.4 丰富种植模式,科技创新效应不断放大

近年来,铜山区根据本地种植结构特点,对高效节能型日光温室的结构及配套栽培技术开展了大量研究和技术推广工作,实现技术突破20项以上,确定了日光温室越冬,日光温室、大中小棚春提前秋延后和夏季遮阳网越夏栽培等4种主要茬口方式,促进了全区蔬菜设施栽培技术规范化、配套化。积极引进蔬菜新优品种,平均每年引进、示范蔬菜新优品种50个以上,且引进新优品种应用率达95%

以上。大力推广科学、合理的菜稻轮作、高效立体种植等模式,形成了以三堡、棠张镇为中心的667 hm2菜稻轮作基地,以张集、房村为中心的一秧三菜基地,以棠张、张集镇为中心的设施高效立体种植基地等,铜山高效设施的综合生产能力显著增强。

2 存在的问题

2.1 设施简陋,结构不合理,抵御自然灾害能力差

2009年,全区蔬菜种植面积9.3万hm2以上,设施蔬菜面积3.4 hm2,仅占蔬菜种植面积的

0.003 65%,特别是设施类型、结构不合理,日光温室仅占总设施面积的20%,其余80%为大中小棚。日光温室结构性能研究和建造标准制定较晚,农民自建的日光温室投入不足,致使目前60%以上的日光温室高度、厚度不够,采光保温性能较差,棚间距较小,棚体老化严重,特别是冬季,一旦遇到大风、大雪、低温寡照等灾害性天气,极易造成严重损失,甚至绝收。中小棚多为简易竹木结构,保温作用有限,对温、光、水、气、养分等环境条件不能调控,抵抗自然灾害的能力极差。田间基础设施不完善,沟、渠、桥、涵、路、电不配套,灌排能力差,每年风雨灾害都给设施蔬菜生产带来较大的损失。日光温室蔬菜管理,如草苫揭盖、土地耕翻等劳动强度大、机械化水平低,随着蔬菜主产区劳动力价值的提高,已成为日光温室蔬菜可持续发展的限制因素之一。

2.2 设施蔬菜生产技术研发、推广滞后,连作障碍严重

设施农业很重要的一个特点是土壤环境相对密闭,一个温室一种土壤特性,形成相对独立的土壤微环境,而目前土壤微环境的研究相对落后,各地设施土壤的施肥技术主要参照原有的知识体系。设施蔬菜栽培关键技术的研发能力较弱,制约设施蔬菜生产的技术问题得不到有效解决,而铜山区蔬菜设施栽培起步较早,棠张等老菜区栽培设施蔬菜已有30 a以上的历史,设施土壤连作障碍严重,土壤病虫基数积累、土壤次生盐渍及土壤酸化等造成土壤理化性质劣变,根系自毒性分泌物等相继出现,导致产品质量下降,蔬菜产品档次相对较低,竞争能力下降。土壤条件的恶化已成为造成铜山区日光温室蔬菜减产和土传病害发生的重要因素。调查发现,原来的霜霉病、疫病、灰霉病、菌核病等主要病害为害晨读不减,线虫、枯萎病等土传病害上升为主要病害,细菌性病害呈发展趋势,中微量元素缺乏引起的脐腐病、褐脉病、筋腐病、顶腐病、畸形果、花而不实等生理病害呈多发、趋重的态势,检疫性病虫害如烟粉虱的连年爆发致使番茄黄化曲叶病毒病发病率逐年上升,严重制约本地蔬菜的发展。

2.3 低温高湿病害多发严重

由于棚室内夜温低,致使空气湿度过饱和,蔬

菜植物体表面结露形成露珠和水膜,为病菌孢子的萌发侵染提供了有利条件,从而导致棚内病害多发且严重。铜山区设施蔬菜生产推行的是节能栽培技术,但因棚室内普遍存在夜温偏低、湿度大等特点,加上大部分农户健康栽培防病意识薄弱,常常为了省钱、省事而大水漫灌措施代替地面覆盖措施,从而导致棚内霜霉病、灰霉病、叶霉病、疫病、黄瓜细菌性角斑病和番茄早疫病、晚疫病等呈严重多发态势。针对这些病害,应将棚室微环境的气温控制在露点温度以上。

2.4 蔬菜采后包装加工处理能力较低

蔬菜是特殊商品,货架期较短。据统计,目前我国进入市场大流通的蔬菜产品中,因风耗失水、腐烂和贮运不当造成的损耗率高达30%。近几年来,虽然铜山区蔬菜产业已形成一定规模,但蔬菜采摘后多以产地田头销售为主,上市流通的蔬菜缺乏必要的统一处理、包装、运输及贮藏保鲜,且蔬菜的收购很大程度上受制于收购商,承担的市场风险较大,致使蔬菜产品滞运、积压、霉烂的情况时有发生,严重挫伤了农民种菜的积极性。

2.5 蔬菜技术推广体系不健全

蔬菜设施栽培对科技的要求高,每个棚体内水、肥、气、热、土壤等条件差异很大,连作障碍严重,设施农业组织化程度较低,大多是一家一户种植为主,品种多样,对技术的要求复杂多样,一般技术人员无法兼职。尽管铜山进行了镇级农业服务体系的改革,充实了农技人员,但由于管理体制不顺,条块分割严重,目前已有部分农技人员脱离了农技推广岗位转为其他岗位。据统计,镇级现有70名左右农业技术人员,其中铜山区蔬菜技术人员仅5人,且还兼职农产品申报、科教等工作,与我区迅速发展的蔬菜产业极不适应,影响了蔬菜新技术成果推广转化的质量。此外,农民对现代农业高新技术接纳能力较差、技术市场和科技企业发展缓慢等也制约了蔬菜技术推广力度。

3 设施蔬菜可持续发展对策

3.1 增加科技投入,加快推进设施蔬菜生产技术研发和推广

政府及其职能部门要高度重视农技推广工作,加强农技推广体系建设,创造有利于蔬菜科技进步的外部环境条件。建议加大对农技推广的投入保障力度,设立专项经费,支持农技人员深入一线开展设施蔬菜技术集成创新、展示示范、进村入户指导培训等推广活动,鼓励科研单位或个人与蔬菜生产单位以技术为纽带结成利益共同体。重点发展提高以日光温室为主的设施蔬菜产业,形成日光温室、拱圆大棚和中小拱棚相互衔接和配套的设施蔬菜生产体系、技术体系和市场体系;加快设施蔬菜栽培技术集成化,加大推广力度,使配方施肥、CO2施肥、节水灌溉技术、病虫害综合防治、嫁接换根、工厂化育苗、无土栽培、机械卷帘等新技术、新品种、新材料、新模式的推广率快速提高,从而提高铜山区蔬菜设施栽培的现代化水平。

3.2 培肥土壤,平衡施肥,保持土壤健康

针对日光温室等设施内土壤养分不平衡的问题,应逐步实行测土施肥。在测土施肥尚难落实的情况下,可以参照专家根据作物需肥规律、目标产量、土壤类别、肥料利用率等提出的建议配方施肥。利用有机质可以改良土壤物理、化学和生物特性,熟化土壤,培肥地力等特点,增施腐熟的猪、牛、羊粪,从而增加土壤有机质含量,提高日光温室内土壤温度,特别是应注重增施有机质含量高的有机肥和堆肥等。为克服连作障碍,可利用温室、大棚夏季休闲期,进行深翻、灌水、高温闷棚,或沟施秸秆、石灰氮等再结合高温闷棚,或种植苏丹草吸收土壤中的盐分来缓解土壤盐碱化;也可充分利用本地成功的稻菜轮作栽培模式,有效降低土壤中病虫基数、缓解土壤次生盐渍及土壤酸化等问题。

3.3 落实综合防控技术,控制设施蔬菜病虫为害

严格贯彻“以防为主,综合防治”的原则,采用生态控制、生物防治和高效、低毒、低残留化学防治相结合的综合防控措施,降低农产品的农药残留。农业措施:结合棠张镇、三堡镇稻菜轮作的成功范例,选用抗病品种、实行嫁接育苗、实行稻菜轮作和蔬菜食用菌轮作等。物理措施:除利用黄板、频振式杀虫灯诱杀害虫、防虫网阻隔害虫外,还可利用高温闷棚、地膜覆盖、秸秆生物发酵(反应堆)等技术,消灭地下害虫。对于烟粉虱等迁飞性害虫,应采取统防统治;对于温室内的低温高湿性病害,可以通过提高棚体建设标准,改善覆盖物的保温性能,采取膜下滴灌、滴灌等水肥一体化等节水灌溉技术,适时适量进行肥水管理,合理控制棚内温湿度等措施减少发病机率。

3.4 推进日光温室建造和蔬菜栽培管理标准化

经过实践、摸索、总结,徐州市农业局、铜山区农委于2007年制定了铜山区高效节能日光温室结构设计标准、蔬菜塑料圆拱棚建造标准,提出了节能日光温室适宜的外跨度为8.5~9 m,长度为50~80 m,墙体厚度60 cm以上,脊高3.5 m,后墙高2.5~2.8 m,方位角可南偏东5°,棚间距5 m左右。该标准的制定和,有效促进了全区蔬菜栽培设施建造水平的提高,使之更加科学、合理、经济、实用。黄瓜、番茄、茄子、辣椒等设施蔬菜无公害生产技术规程于2004年实施。由此可见,铜山区在蔬菜栽培设施建造和蔬菜栽培管理的标准化方面已经具备了科学、可靠的技术基础,如日光温室机械卷帘的使用、土壤机械化耕作、滴灌、工厂化育苗及有机基质型无土栽培技术等,应将这些技术和设施广为宣传、全面推进,力求使铜山区的蔬菜生产设施尽快再上新台阶。为提高蔬菜品质,应重点把好蔬菜种植关,严格按照无公害蔬菜生产技术操作规程进行生产,大力发展绿色食品蔬菜(AA级)和有机蔬菜(AAA级)。为此,必须充分认识树立品牌意识的重要性,实施规模化、专业化和标准化生产,提高名牌产品、优质产品的比重。对已确立的名牌产品要加大宣传力度,制定名牌营销策略,搞好商标注册,推广商品标准,进行高标准的产后处理和服务。改变把名牌产品当作一般商品销售的做法,重新对名牌产品进行市场定位,走名品变精品、抢占市场制高点的路子。

3.5 加强产后处理和加工技术研究与引进

为了减少蔬菜在运销流通过程中的损耗,增加附加值,落实无公害蔬菜产品或绿色蔬菜产品标识使用,重点瞄准大中城市超市需要,根据铜山区主要蔬菜种类的产品质量标准、包装标准、产后处理技术标准等严格执行,加强农产品监测。加大蔬菜招商引资力度,鼓励外资机构来铜山以多种形式开发蔬菜及相关产业,尽快掌握适应国际蔬菜产品市场一体化要求的蔬菜产品生产、加工、销售技术与组织管理技术、理念与方法,加速设施蔬菜产业现代化进程。积极引进发达国家的蔬菜加工技术,提升铜山区蔬菜加工企业的产业化水平。

参考文献

[1] 陈春秋,刘飞,姜广云.淮北地区日光温室冬季特殊天气的应对措施[J].长江蔬菜,2008(4):12-13.

[2] 农业部种植业管理司.全国蔬菜重点区域发展规划(2009-2015年)[J].长江蔬菜,2009(13):1-8.

[3] 王宝海.江苏省蔬菜产业现状与发展对策[J].中国蔬菜,2007(3):5-7.

[4] 张真和.我国设施蔬菜发展中的问题与对策[J].中国蔬菜,2009(1):1-3.

[5] 张俊海.影响蔬菜栽培管理技术推广的相关因素分析[J].中国蔬菜,2009(5):8-10.

[6] 赵树英.物理防治病虫害灯光诱杀技术取得的进展及对食品安全与环境安全的贡献[J].四川农业科技,2006(S1):

第7篇:农业蔬菜栽培技术范文

现代设施农业是在人们生活需要不断增长的同时发展起来的,是在人为可控环境保护设施下的农业生产。指采用现代农业工程、电子机械和信息技术,通过改变局部自然环境,为动植物生长提供相对可控甚至最适宜的环境条件,实行集约化生产,并创新农业生产经营管理方式和模式,从而提高农业生产效益。世界设施农业大体经历了保护地栽培、塑料大棚、普通温室、现代温室、植物工厂由简易低水平的设施逐步向科技含量高的复杂设施发展过程。由于建设需要,绿汁镇耕地面积逐年减少,自然条件恶劣,传统农业发展面临严峻的考验,进一步发展设施园艺栽培,可大大提高土地利用率和生产率,增加蔬菜复种指数,能满足蔬菜周年生产和城乡人民生活需要,是农民增收致富和冬季农业开发的一条有效途径,可实现蔬菜的全天候生产。因其投入高的特点,在具有高附加值、高效益、高科技含量的设施园艺领域发展迅速,主要栽培对象为蔬菜、花卉和果树。

1、绿汁镇设施栽培的发展概况

1.1 社会背景

绿汁镇由于近年旅游业的发展,外来旅游人数逐年增加,加上本地农业人口及矿区非农业人口近4万,形成了具有一定规模的消费市场,为绿汁镇设施农业发展提供了很大的市场空间,使其逐年得到扩大发展。

1.2 自然条件

绿汁镇大部分村委会地处低热河谷地带,地势北高南低,整个河谷为典型的立体气候,冬季温暖、少雨,夏季高温、多雨,境内最高海拔是竹子村老黑山2446.2m,最低海拔1036m,在棚苴村委会炉房,海拔高差为1410.2m,立体气候较为明显。低热河谷区年平均气温20℃,常年无霜冻,无霜期在345天,昼夜温差大,年降雨量750mm;山区半山区年均气温14℃,年降雨量950mm,无霜期为310天。

绿汁镇低热河谷地带气候温和,设施生产能耗少,发展设施园艺生产有一定的优势和特点。低热河谷区年平均气温20℃,常年无霜冻,昼夜温差大,最冷月份的极端最低温度也在5℃以上,所以搞设施园艺栽培不需要加温,还可用来作河谷地带反季节生产蔬菜,比如西葫芦、黄瓜、甜玉米、茄子、番茄、辣椒等等,因河谷地带气侯温和,地理优势在,仅需用简单的园艺设施就可达到很好效果,以使蔬菜市场达到供求平衡,满足人民生活需要。

2、绿汁镇设施栽培发展现状

2.1 设施农业发展情况

首先,我镇的设施农业发展始于1998年,以竹木结构塑料大棚种植蔬菜为主。党委、政府对设施农业的发展相当重视,在龙格利村委会岔河小组河坝田扶持建设了绿汁镇热区经济作物科技示范园,目的即为今后绿汁设施农业的发展摸索经验,打好基础。1998年岔河科技示范园区内设施大棚面积达到了4.03hm2,其中竹棚3.88hm2,钢架大棚0.15hm2,效益主要依靠小舂种植黄瓜。根据农科部门当年调查,每亩竹棚的造价在0.26万元左右,钢架大棚在2.4万元左右。大棚黄瓜平均单产6.8t,每公斤平均单价1.45元,平均亩产值0.986万元;同期露地黄瓜平均单产2馏t,平均单价1.36元,平均亩产值0.3808万元。大棚黄瓜每亩比露地黄瓜产量增4t,产值增0.6052万元,增收效果比较明显。由此设施大棚让岔河小组的农户得到了实惠,农户们的建棚积极性非常高涨,自此以后,由于岔河小组的示范带头作用,使我镇的设施农业逐年有所发展,面积逐年扩大。

2.2 蔬菜产业发展现状

绿汁镇蔬菜产业随着旅游事业的发展和人民生活的需要,我镇八个村委会,常用耕地面积1364hm2,到2011年,全镇蔬菜面积种植达1200hm2,总产量为2.7万t,平均亩产1.5t,总产值2800万元,运输营销产值144万元,复种指数230%,因我镇环境无污染,蔬菜生产都是按无公害标准进行的,到目前,我镇已经通过认证无公害蔬菜生产基地已经达到1200hm2,主要外销的蔬菜有西葫芦、豌豆、黄瓜、甜玉米、茄子、番茄、辣椒、白菜等等,产品外销量达到1.8万t。

2.3 设施园艺发展现状

我镇的设施园艺栽培开始采取是按“边示范、边推广”的模式进行的,自1998年开始面积由7.5hm2发展到现在的1200hm2,其中设施栽培结构以竹结构、中、小棚为主,地膜覆盖栽培已经广泛普及。设施栽培蔬菜品种丰富,产量和质量均表现比露地栽培明显提高,但由于气候条件、个人素质和管理水平的差异,取得的经济效益各不相同。

3、存在问题

3.1 灌溉水平低,制约设施农业发展

绿汁镇设施农业发展到现在虽说有了很大进步,但由于近年来全省性的旱象比较严重,也影响到我镇的设施农业生产,加上基础设施比较薄弱,灌溉水平低,大部分田块应用挖沟漫灌。挖沟大水漫灌虽说省时省力,比较方便,但设施内湿度较大,地温低,加上地膜覆盖,极易造成排湿困难和土壤板结,引发多种病害,严重时造成绝收。喷灌和滴灌效果最好,但多数田块设施欠缺,效益不佳,成本太高,大面积很难推广此设施。

3.2 设施农业生产技术水平低

我镇由于传统农业耕作方式源远流长,近年来虽说有所改善,但比较发达地区来相差甚远,特别是在设施栽培技术方面的差距很大。设施栽培技术不配套、不规范、缺乏量化指标,栽培管理主要靠老经验,致使产品的产量和品质始终在一个低水平上徘徊。在设施栽培中表现出对设施的结构、性能、作用及应用操作方法不熟悉,对设施蔬菜作物所需的环境因素,如温度、光照、水分、肥料、C02等的需求规律掌握不够,对设施栽培技术不够掌握,生产技术水平较低。

3.3 设施栽培蔬菜生产安全性差

由于设施蔬菜生产常年处于高温高湿环境中,极易滋生病虫害,且病虫害交替发生,种传、土传、结果病害越来越严重,只能大量施用农药。由于个人素质低、安全意识差,农药种类单一,长期施用农药易出现抗药性增强,还会产生恶性循环,最终导致蔬菜农药残留量超标,影响蔬菜品质,安全性差。

3.4 设施栽培类型和覆盖材料不合理

目前我镇设施栽培中大部分是竹结构塑料棚,并多以中、小型为主,导致产量和效益不明显。适宜本地不同生态类型气候特点的先进园艺设施和配套设备极少。设施建造存在很大盲目性,缺乏科学的指导,竹棚覆膜方式仍以一片全膜覆盖为主,严重影响大棚的通风换气,导致多种病虫害的发生。

3.5 设施栽培的蔬菜专用品种开发力度不够

我镇蔬菜品种虽然很多,但适用于设施栽培的专用优良品种却很少,只能从外地靠大量引进,通过反复试验示范,筛选出适宜本地特殊气候的设施栽培品种,引进、投入和研发新品种的力度不够,是制约设施栽培推广的根本因素。

3.6 机械化程度低,劳动强度大

设施栽培的作业机具和配套设备尚不完善,生产仍以人力为主,机械化程度低,劳动强度大,劳动生产率低。

3.7 规模小,产业化进程缓慢

造成这些差距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主要有:

3.7.1 人文环境的影响。绿汁镇是一个边远山区乡镇,人民的文化、交通、生活水平与发达地区相比还有较大差距,农户接触外界信息不多,加之经济水平与知识文化限制,长期以来矿镇二元经济模式的影响,思想意识很大程度还停留在小农经济阶段,小富则安、小进则满,缺乏担风险、闯市场的精神。

3.7.2 自然条件的制约。绿汁低热河谷为冬舂早菜的发展提供了天然的保障,但夏季的高温使得大棚内难以种植常规蔬菜作物,只有在冬春季才能正常生产,降低了设施大棚利用率,无形当中也就提高了设施大棚的生产成本,这是目前制约我镇设施农业规模化、产业化进程的最大瓶颈,可以说,这一问题不解决,绿汁河谷的设施农业发展进程将非常困难。

4、今后设施农业发展建议

4.1 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改善设施栽培灌溉水平

为了防止排湿困难、引发病虫害滋生和土壤板结,设施栽培中不要用大水漫灌。应尽力争取上级的支持和帮助,创造条件,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修建农田水利工程,配套建立适用的软管移动式喷灌和软管膜下滴灌,以便充分利用水资源,节水灌溉,控制棚内湿度,使作物有一个良好的生长环境。

4.2 加强业务学习,努力提高设施栽培技术水平

设施栽培在一定程度上是人为创造一个对作物生长更为有利的气候环境,比露地栽培难度大得多。必须掌握蔬菜对环境因素,如温度、光照、水分等等的需求规律,从而达到使设施环境利于作物生长,以提高产量和品质的目的。针对普遍存在的恒温和病虫害等问题,要加强学习,提高业务素质和栽培技术水平,选择抗病优良品种,高温闷棚杀虫杀菌,合理轮作,改善通风透光,利用防虫网等措施来提高设施栽培技术。

4.3 加强设施蔬菜生产的安全性管理

针对设施蔬菜生产中病虫害交替发生,种传、土传、结果病害越来越严重的问题,要积极争取上级科技部门的帮助、指导和大力支持,首先要在生产环节上引导农户按国家无公害蔬菜栽培技术规程进行生产,提高农产品品质,要加强对农户的培训、指导和宣传,在生产中减少农药、化肥的使用,尽量使用生物农药,预防为主,综合防治,加强农药残留量的监测力度,让大多数农户了解和掌握发展无公害蔬菜的安全性生产规程,并在生产中严格按安全性生产规程生产,从而达到无公害生产的目的。

4.4 合理选择设施栽培类型和覆盖材料

发展设施农业是十分必要的,一是带动了农民生产观念的转变,促进了农业科学技术的推广应用;二是提高了土地产出率,拓宽了农民增收致富的路子;三是促进了农村经济结构的调整,提高了农业整体效益。设施农业增强了资源的集约高效利用,效益一般比传统的露地自然农业要提高几倍甚至几十倍,代表了未来农业的发展方向。由于绿汁镇的自然条件限制,在推广竹结构设施大棚的同时,积极争取上级农业项目资金,加大设施投入,研发和引进适合本地气候条件的园艺设施和配套设备。覆盖材料应选择寿命长,耐老化、透光好、保温性能好、材料轻的新型地膜,以确保设施保温、透气、排湿性能好。针对夏季高温多雨的气候特点,利用遮阳网、防虫网,以确保人为掌握设施内小气候,营造良好的生长环境。

4.5 加大设施蔬菜栽培的专用品种引进、研发和推广力度

加强对设施蔬菜专用品种的引进、试验示范和推广,筛选出适应本地气候特点的设施蔬菜优良品种。

4.6 改善和提高机械化程度,降低劳动强度

尽力改善设施栽培的作业机具和配套设备,提高机械化程度低,降低劳动强度,提高劳动生产率。

第8篇:农业蔬菜栽培技术范文

    科技在蔬菜产业中的作用

    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的迅猛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蔬菜产品的要求由数量型向数量质量型转变,不仅要求有充足的数量供应,更趋向于营养丰富、风味独特、美味可口、外观精致、特异保健功能的转变。蔬菜种植的方式由传统种植模式向更加注重依靠科技进步来推动现代蔬菜产业的可持续发展,科技在蔬菜产业的发展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目前,我国蔬菜年用种量约4万t,但许多国产蔬菜种子以中低端为主,品种抗性和产量与外国良种存在一定的差距。随着科技的发展,我国种子产业也得到长足的发展,在国家种质资源研究科技攻关项目的带动下,国家种质资源蔬菜地方品种达到了3万余份,引进国外材料2万余份。在育种方法上,除了采用传统的有性杂交育种手段外,现代的生物技术、细胞工程和分子标记技术的研究也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并被许多育种家所采用,大大提高了蔬菜育种的技术水平和效率。一批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品质优良,可抗2~3种主要病害的蔬菜新品种纷纷走向市场。主要蔬菜良种更新换代频率加快,覆盖率达到90%以上。初步形成以地域、产品为特征的具有一定规模、经营主体多元化的种子企业。种子科研、生产、销售产业链初见端倪,种子管理走向法制化轨道,蔬菜种子市场需求上升,蔬菜种子区位优势趋弱。各个地方也积极加强同高校、科研院所、相关育种单位的联系和合作,加大良种研发力度,获得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品质优良的蔬菜种子。育苗是蔬菜生产中的关键环节,能提高蔬菜产量与品质。而工厂化育苗不仅可大大提高蔬菜种苗的质量,还可实现蔬菜育苗的商品化和产业化。近些年,嫁接育苗和工厂化育苗发展较快。嫁接育苗主要应用于瓜类作物,主要采用顶插接和靠接,其次是劈接,由此又衍生出许多新的嫁接方法,同时,嫁接对果实产量、品质和生理生化影响方面的研究也得到广泛重视。开展蔬菜工厂化育苗关键技术研究,对提高蔬菜生产的科技含量,提高蔬菜产量和品质,推动蔬菜生产健康稳定地发展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建立区域性蔬菜种苗繁育中心,降低育苗成本,提高育苗水平和产品质量,在马铃薯、大蒜等无性繁殖蔬菜茎尖培养脱毒快繁技术的研究上起步早、进展快,尤其是脱毒马铃薯良繁体系的建立和脱毒种薯推广成效显着。设施栽培的发展和高价位瓜菜种子的应用,促进了集约化育苗技术的研究与应用。目前,在全国各地大型蔬菜种植区域,工厂化育苗基地广泛建立,每年可提供商品苗800多亿株,商品苗应用已成为设施蔬菜栽培发展的一个新亮点。我国地域广泛,各地气候条件差异较大,蔬菜栽培技术也具有很大的差异性,导致蔬菜单产低、质量参差不齐、档次低、竞争力不强。随着我国“无公害食品行动计划”的实施,各地区纷纷制定各自的无公害蔬菜生产技术规程,安全、标准化栽培技术的应用为蔬菜生产提供了技术支撑,促进了蔬菜产业的提档升级和可持续发展。在蔬菜生产过程中,着力推广多茬次、多品种立体栽培,提早、延晚栽培技术和节水灌溉、生物防治、沼气综合利用等技术,破解蔬菜“两淡”技术难题,基本实现淡季不淡,鼓励科学用肥,提倡测土配方施肥、精准施肥。增加蔬菜生产的机械化程度,使耕地、施肥作畦、覆盖地膜、定植、中耕除草、收获运输、产品加工包装等作业环节全部或部分实现机械化、半机械化,使广大菜农从繁重的体力劳动中解脱出来。我国设施栽培的主要类型有塑料中小拱棚、塑料大棚、日光温室、阳畦、地膜覆盖、加热塑料温室、玻璃温室、双层活动层面温室等。如今,对设施的结构性能,设施的生态环境,设施栽培技术等方面的研究也得到广泛开展,设施新技术也得到广泛应用。我国蔬菜设施栽培发展势头令世人瞩目,设施栽培分布的地域不断扩大,到2008年全国设施蔬菜面积达334.7万hm2,已经成为设施栽培面积最大的国家,蔬菜设施栽培工程的总体水平有了明显提高。蔬菜无土栽培是近几十年来发展起来的一种蔬菜栽培技术,对于克服土壤连作障碍,有效提高蔬菜单位面积产量和改善品质,实现蔬菜生产的集约化、现代化、高效化,满足不同层次消费者的需求等方面具有重要的作用。通过采用标准化栽培技术和选用抗性强的品种等栽培管理措施,防虫网、遮阳网、杀虫灯、粘虫板等物理防控技术以及高效低残留新型生物农药的研制和合理使用,在综合防治蔬菜主要病虫害方面取得了一系列技术成果。在蔬菜产品贮运流通期间品质变劣机理和有效的调控技术等方面开展了较深入的研究,开发出了新型、环保、使用安全的防腐剂和保鲜材料。据农业部不完全统计,2009年全国蔬菜加工规模企业达1万余家,年产量4500万t,消耗鲜菜原料9200万t,加工率达到14.9%,产后商品处理率由20世纪80年代的不足10%提高到现在的40%,延伸了产业链,提高了农产品的附加值。大规模蔬菜生产基地的建设对蔬菜的良种选用、育苗、栽培管理、收获储藏、加工流通各个环节都有着重要的意义,将推动设施完善、功能全面的蔬菜产业健康发展。如今,全国范围内的蔬菜产销大市场、大流通格局已逐步形成。蔬菜产业发展不仅需加强蔬菜生产、加工、流通环节等的奸杀,同时,还需要政府的支持、先进科学技术的推广体系、产业的服务体系、农业保险制度等。在我国有些地区,高效的信息交流平台,专家预测预报制度已开始逐步建立和完善,可以帮助蔬菜产业各环节、各单位及时了解掌握蔬菜市场最新情况,及时向生产、加工、流通等各个环节提供科技信息,将产销有机结合,为制定指导性计划提供了科学依据。很多蔬菜生产面积较大的地区都成立农业信息服务中心,可以通过现场指导、电话和网络等方式为菜农提供病虫害防治技术,增强了时效性。互联网已经成为蔬菜交易的另一个重要途径,积极推动蔬菜生产订单式的发展,实现未收先卖、未种先卖。

    今后我国蔬菜科技工作重点

    利用各种现代化的科研方法,对现有种质资源进行综合鉴定、改良、创新,做好种质资源的利用和开发。做好国内种质资源的收集工作,同时加强对国外优良种质资源的引进,扩宽我国种质资源的遗传背景。重视种质资源保存技术研究。同时,加强育种技术及应用基础理论研究,抗性、品质等重要遗传性状遗传规律研究,逆境耐受生理机制研究等,缩短育种时间,加快育种进程。在育种目标上扩宽蔬菜用种种类,适应现代化物流对蔬菜流通质量的要求,在选育优质、高抗、丰产新品种的基础上,加强对耐储运性好、货架期长、外观整齐一致、专用、高效品种的选育。开展良种选育技术研究,提高蔬菜种子产业化水平。利用先进的科学技术,开展蔬菜培养脱毒技术、细胞融合培养技术、种质资源亲缘关系、蔬菜生理机制研究,利用分子标记技术、转基因技术等确定种质资源亲缘关系,建立蔬菜作物遗传图谱,转育优良基因,加快蔬菜育种进程,提高蔬菜育种水平。深入开展蔬菜生长规律、产量形成和环境调控技术的研究,完善和推广蔬菜集约化育苗技术,改进蔬菜施肥技术,推广节水灌溉技术,降低蔬菜生产成本,提高蔬菜产量和品质,减少产品污染。提高蔬菜种植机械化程度,研究大面积蔬菜机械化种植高产栽培技术。加强设施栽培技术、环境调控,栽培管理技术的研究和开发。对影响蔬菜生产的重大病虫害,研究其动态规律,开发高效、低毒药剂,大力发展生物防治,研究关键控制技术,采用多种防治办法相结合,保持蔬菜生产和环境友好同步协调发展。研究蔬菜在储藏和运输过程中的劣变机理,开展各种蔬菜的深加工工艺技术研究,研究蔬菜加工工艺与设备,开发挖掘蔬菜保健食用功能。加快蔬菜产业保险制度建设,建立高效的信息交流平台和蔬菜栽培技术信息平台,加强对蔬菜产区的技术培训和支持,引导蔬菜种植者结合市场需求调整种植计划和产业结构,健全深化蔬菜技术推广服务体系,提高蔬菜科技成果的转化率和实用技术到位率,协调蔬菜工厂化育苗体系、蔬菜生产体系、储藏运输体系和产品深加工体系的协调配合机制,推动蔬菜产业快速健康发展。

第9篇:农业蔬菜栽培技术范文

关键词:设施农业;蔬菜;周年;三茬

乌鲁木齐市南郊地处天山北坡逆温带,光、热资源丰富,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该地区大力发展设施农业,取得了较高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是乌鲁木齐市的主要“菜篮子”基地之一。乌鲁木齐市南郊设施农业蔬菜普遍是周年生产,一年三茬,以冬季速生蔬菜——春提前蔬菜——秋延晚蔬菜栽培为主。现浅谈其栽培模式如下:

1 冬季速生菜——春提前果菜——秋延晚果菜

1.1 速生菜——黄瓜——番茄

10月种植油白菜、油麦菜、芥菜、生菜、茼蒿、樱桃萝卜等生育期只有40~70d的快速生长的蔬菜,12月~次年1月收获、出售;期间,10月黄瓜育苗,12月~次年1月定植,2~5月收获、出售;番茄3~4月育苗,6月定植,9~11月收获、出售。

1.2 速生菜——葫芦——辣椒

11月种植速生菜,12~次年1月出售;期间,10~11月葫芦育苗,12月~次年1月定植,2~5月出售;辣椒4月育苗,6月定植,10~11月出售。

1.3 速生菜——黄瓜——辣椒

10月种植速生菜,12月~次年1月出售;期间,10月黄瓜育苗,12月~次年1月定植,2~5月出售;辣椒4月育苗,6月定植,10~11月出售。

2 冬季速生菜——春提前果菜——秋延晚叶菜

2.1 速生菜——黄瓜——西芹(普芹)

10月种植速生菜,12月~次年1月出售;期间,10月黄瓜育苗,12月~次年1月定植,2~5月出售;芹菜3~4月育苗,6~7月定植,10月出售。

2.2 速生菜——葫芦——芹菜

11月种植速生菜,12月~次年1月出售;期间10~11月葫芦育苗,12月~次年1月定植,2~5月出售;芹菜3~4月育苗,5~6月定植,10~11月出售。

3 冬季速生菜—春提前叶菜—秋延晚果菜

3.1 速生菜—芹菜—番茄

10月种植速生菜,1~2月出售;期间,芹菜11月育苗,2月定植,5~6月出售;番茄3~4月育苗,6月定植,8~10月出售。

3.2 速生菜——芹菜——黄瓜

10月种植速生菜,1~2月出售;期间,芹菜11月育苗,2月定植,5~6月出售;黄瓜3~4月育苗,6月定植,8~10月出售。

4 其他模式

包括间种、套种及种植其他作物,花卉育苗,冬季歇地等。

5 综述

5.1 蔬菜周年三茬栽培模式的特点

5.1.1 栽培特点。“冬生产、春提前、夏排开、秋延晚”蔬菜生产是乌鲁木齐市南郊设施农业的栽培特点。该地区设施农业冬季蔬菜一般以速生叶菜为主,因为这些叶菜对温度要求低,病虫害发生少,生长期短(一般为40~70d),便于管理,同时具有轮作倒茬、补充市场供应等作用;春提前蔬菜主要为黄瓜、葫芦等高温作物或芹菜等叶菜作物;进入夏季,乌鲁木齐市北郊、疆内外蔬菜大量上市,价格也低,南郊蔬菜如上市则不占优势;秋延晚蔬菜多为辣椒、番茄等果菜或芹菜等叶菜。

5.1.2 栽培优势。“春提前、秋延晚”栽培模式是乌鲁木齐市南郊设施农业的优势和种植户收入的主要来源。“春提前”蔬菜生长周期长、对管理技术要求高,投入成本大(需要烧煤、保温、防治病虫害、加强田间管理等),市场上蔬菜主要来源于疆外和疆内部分地区,此时上市,本地同类蔬菜在价格上和运输成本上都占优势,收益较高。在“秋延晚”蔬菜生产上,进入秋季后气温降低,有利于控制作物生长,管理成本降低,产量较高,便于择价出售和储存。

5.2 蔬菜周年三茬栽培模式技术要点

5.2.1 选地。宜选择土壤肥沃、土质疏松、排灌条件好的温室。

5.2.2 土壤准备。施足底肥,深翻土壤,清除残茬,平整土地。

5.2.3 品种选择。选用商品性好、适应性强、适合市场需求的品种,以获得较高收益。

5.2.4 温度。根据不同作物的生长特点,控制好温度,使作物在最适温度下生长,若温度过高,要及时打开风口放风;温度过低,则需要盖上保温帘子或烧煤保温。

5.2.5 水分。整个生长期要求有充足的水分,视土壤干旱程度,酌情浇水。

5.2.6 施肥。作物生长需供足肥料,宜多施有机肥做基肥,生长期间结合浇水适当追施氮肥、复合肥。追肥的方式、时间、用量应根据作物、土壤、长势而定,原则是薄肥勤施。

5.2.7 病虫害防治。病虫害防治措施应本着“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植保方针,坚持以“农业防治、物理防治、生物防治、生态防治为主,化学防治为辅”的综合防治措施。如选择抗病虫害品种、清洁温室、悬挂黄板、轮作倒茬、避免重茬,增施磷钾肥、调节温湿度等。

5.2.8 适时采收。根据作物长势和市场行情适时采收,如价格较高时即可分批或一次性收获。

5.3 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

严格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产品质量安全法》和相关法律法规的规定,切实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的监管,禁止使用国家明令禁止的剧毒、高毒、高残留的农药及其混配农药品种,确保农产品质量安全。

(收稿:2013-05-15)

参考文献

[1]艾合买提·合力力.日光温室黄瓜栽培技术[J].新疆农业科技,2012(2):52.

[2]冉金花.日光温室无公害蔬菜病虫害防治对策[J].新疆农业科技,2012(1):10-11.

[3]张占梅,严玉红.温室大棚油麦菜栽培技术[J].新疆农业科技,2012(2):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