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绿色生活的含义范文

绿色生活的含义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绿色生活的含义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绿色生活的含义

第1篇:绿色生活的含义范文

一.阅读题干,明确题型。

很多考生拿到“探究题”时害怕,主要是觉得“探究”这个词语神秘而不知从何入手解题。而实际上这种题型有故弄玄虚之嫌,拨开“探究”这一术语的面纱,我们可以发现其实很多时候这种题型完全可以转化为“作用题”、“表达特色题”、“含义题”等常规题型。

例如:“小说叙写马罗大叔烤包谷的举动很见匠心。请探究作者这样叙写的意图。”题干告诉我们“①文本是篇小说,②‘叙写马罗大叔烤包谷的举动很见匠心’这是一处很有特色的情节,所以这一题实际上是要我们回答这一情节叙写的作用。了解出题者的真实意图后,我们就可以从“作用题”的一般答题角度(结构、内容、表达效果等)思考从而得出正确答案。

又如:“文章最后说‘这也是一种天地,……在这个天地里长大的孩子……’请结合全文探究作者这样写的意图。”这一题同样可以转化为“文章结尾段的作用是什么”这样的“作用题”。因为文章主体内容是回忆儿时的温馨、宁静、绿色的生活,所以结尾部分的“他们将来的梦可能是灰色的,白色的,五颜六色的,不是绿色的”就与前文构成了鲜明的对比,这就是结构上的作用,接着再从主题入手解答作用,本题的答案就比较全面了。

当然,以上所说的是可以转换为常规题型的“探究题”,这种题目我们在明确题型后,按照常规题型的解题要求和方法去做即可以得出正确答案。还有一类“探究题”如“本文写了水乡生活的几个片段,请探究其中深刻的意蕴”则需要我们再进行以下步骤的思考。

二.明辨术语,理清文章思路。

①“本文写了水乡生活的几个片段,请探究其中深刻的意蕴”,②“小说叙写了金井人采浆果的故事,请探究作品的寓意”,③“本文写了作者在城市纪念农具的事,请探究其中的情感取向。”这三个题目,我们必须先区分“深刻意蕴”“寓意”“情感取向”这三个术语的含义。这里前两个术语含义相近,都是要求考生挖掘出寄寓在文学作品中的哲理或具有规律性的认识;而“情感取向”则要求考生能够看出作品中蕴含了哪些复杂的情感,也就是对文中的人或事所持的情感态度――赞扬、批评、热爱、抨击等。

明确了题干中术语的含义我们答题才能有的放矢,在这之后,我们需要理清文章的思路。因为文学作品大都有多元主题,哲理或情感都会按照文章的思路层层揭示出来。散文类作品大多由实而虚、由浅入深。比如写胡杨,作者往往先写沙漠胡杨耐旱生命力强等特点,然后写象胡杨那样的西北农民,最后歌颂胡杨揭示的坚韧顽强的民族精神。理清了层次思路,答案也就可以这样层层表述了。小说类作品重视用情节来刻画人物形象,那么答题时我们先要理清情节结构(开端―发展――结局),然后按照这一顺序思考蕴含其中的含义或情感。

三.再审题干,根据分值,合理概括,分点答题。

做到以上两个步骤,对于“探究题”而言还只是迈过了一只脚,要想拿到满分还需要注意一些细节――再审题干、根据分值、合理概括、分点答题。这里主要涉及的是分类归纳问题。对此,要注意以下几点:①概括不是简单罗列文段中的某些词语,重复某段内容,而要有所提高,使用较高层次的概念来概括。有时文中就有这种概念,可以提取出来以替换。②充分利用题干中的隐含信息。如上文的第①题“本文写了水乡生活的几个片断,请……”我们可以利用“水乡生活几个片段”这一暗示,答案可从“人与水的关系、人与水鸟的关系、水乡的风情”这三个角度去探究其中的深刻意蕴。③可以利用以下方法分点归纳:时空顺序;场景变化;人物对象变化;情节(事件)发展;认识的变化;艺术手法(正反、虚实、点面)。

第2篇:绿色生活的含义范文

2016年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上,国家提出了“以绿色发展引领教育风尚”。绿色发展,强调的是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人之间的和谐共生。“以绿色发展引领教育风尚”,就是要遵循教育教学规律和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石景山区绿色教育发展实验区提出的“绿色教育”理念所倡导的“三个尊重”――尊重生命、尊重规律、尊重差异,与之完美契合,都是倡导实施尊重每一个生命的成长规律、认知规律,遵循教育教学规律的学校教育。

作为石景山区绿色教育发展实验区的一所普通小学,古城第二小学分校从2013年建校之始,就依托“绿色教育”核心理念思考学校发展方向,努力建设一所充满人性关怀、师生喜爱、适宜儿童成长的学校。

在“绿色教育”理念的引领下,我们思考着什么是教育的根基与目标,即用什么成就教育?教育为了什么?在思考“绿色教育”内涵的过程中,我们找到了学校教育的“基石”与“愿景”――生活,形成了自己学校的办学核心理念――生活教育。

什么是“生活教育”

古城二小分校的办学理念为“生活教育”,其内涵可概括为“an education of life, by life and for life”,即教育的本质是生活,用生活来教育,为生活而教育。

首先,教育的本质是生活。学校生活是学生社会生活的一部分,衡量学校生活价值的标准是它对于学生的全部生活的意义。这里所说的“生活”具有两层含义,一是通常意义的“生活”,即人类为生存发展而进行的所有活动,如日常的衣食住行;二是“生命”,即人在所有活动中的主观经验、生命体验。因此,生活教育一方面关注学生的生活内容,另一方面重视学生的经验、体验,及其对学生生活的积极正向意义。

其次,用生活来教育。教育来源于生活,生活本身具有教育的意义和功能,生活教育在教育方法论上主张“教、学、做合一”。教的方法根据学的方法,学的方法根据做的方法,怎样做便怎样学,怎样学便怎样教。其中,“做”是指生活实践,是“教、学、做”的核心。

再次,为生活而教育。将教育的主体指向学生、目的指向学生生活。生活教育在教育价值取向上坚持人本主义,把人作为教育的核心,坚持学生的主体地位,尊重学生的个体存在,关注教育生活中学生的生存状态和生命价值;在教育目的上主张为生活向前向上的需要而教育,学校的教育教学活动应当帮助学生当前和未来的生活方式一以贯之。

“生活教育”的内涵

“生活教育”的内涵是什么?我们将这个问题分解为三个子问题来回答。

1.“生活教育”的办学目标是什么

古城二小分校确立了“学习的乐园,生活的家园”的办学目标。其中,“学习的乐园”主张尊重教育规律和学生成长规律,强调的是学与教的方式的转变,即从传统的学科教学倾向转为关注学校课程的整体育人与实践育人。“生活的家园”则是强调学校是师生共同成长的场所,学校生活是师生生活的一部分,学校教育是生活教育的一部分,即学校应当关注师生的生命价值与生活体验,面向师生生活的全部。

2.“生活教育”的育人目标是什么

古城二小分校的育人目标是“会学习、会生活、会创造”。这一目标主张以学生发展为本,重视学生的全面、和谐、可持续发展。“会学习”是指关注学生学习能力、学习兴趣、学习习惯的养成,强调自主学习与合作学习。“会生活”是指关注学生的现实生活与未来发展,强调学生的生命价值与生活体验。“会创造”是指关注学生的探究、思考、创新能力的养成。

3.“生活教育”的课程目标是什么

“绿色教育”或“生活教育”都是追求人本的教育。我们今天的教育如何为学生当下的成长助力?给学生的未来留下些什么?这样的思考是课程目标定位的基础。

“生活教育”的课程目标是围绕培养学生核心素养展开的,我们把核心素养定义为智慧,促进学生核心素养的发展,就是让学生长智慧。

如何开展“生活教育”

“生活教育”理念下我们怎样做教育?如何在拓展课程领域的同时,让学生处于课程的中央?

1.“生活”进“课堂”

“生活教育”理念下的课堂首先要有生活的味道,知识的根在生活中。教师首先要沿着知识的脉络到生活中寻根,依据教材的描述到生活中寻找原型;在生活中采集学习的素材带进课堂,引领学生经历知识的生成,感受知识的力量;在此基础上激励学生将知识应用于生活,用知识指导生活,改变生活,进而热爱生活。为此我们专门开设了生活课,实现将所学知识“输出”到生活之中的目的。

2.“课堂”进“生活”

“生活教育”能够发挥更多人的潜能,使更多领域的资源为教育所用。课堂的空间扩展到生活,博物馆、公园、工厂、田间、街道、社区等,将游玩、参观、比赛、娱乐等都和“教”联系起来;衣、食、住、行和“育”结合,厨师、医师、技师都可能成为帮助学生获得某种技能的培训师;作家、书法家、艺术家都可能成为帮助学生获得才艺的引领者。

“生活教育”的课程建设

古城二小分校的“生活教育”课程包括生命理解教育、生存技能教育、生活态度教育、生态意识教育。同时,还可以从能力的获得、素养的获得两个维度来描述生命理解、生存技能、生活态度、生态意识在学生成长的不同时期所达到的不同水平。

1.借助生物的象征意义开展“生命理解教育”

学校借生物不同的象征意义与色彩营造了生命理解教育的环境,教学楼一、二、三层的楼道分别以一条鲜艳的黄色、绿色、蓝色的色带贯穿始终,黄、绿、蓝三种颜色代表土壤、植被、蓝天的颜色,三条色带给人笔直与宽阔的感觉,更象征着孩子们的成长之路宽广、光明。三种颜色的纵向排列隐喻生命萌生、成长、飞翔。低中高不同年级的学生在不同颜色的楼层学习生活,随年龄的成长分别与小苗、花朵、白鸽为伴,会感受到自身的成长快乐,并将对生命的热爱带到知识学习的过程中。

2.在衣、食、住、行、玩中开展“生存技能教育”

2015年实施的教育部以及市区三级关于实施《义务教育课程设置实验方案》的课程计划中提出要发挥课程的“整体育人”功能,关键在于教师教育观念的转变,发挥与提升教师团队在课程设计、实施、评价、管理中的综合能力。在这种背景下,古城二小分校新的课程――《生活课程》、新的课堂――“1+1整合课”“生活课”“小先生课”诞生了,诸如衣、食、住、行、玩等来自学生的实际需求都成了教师之间、学科之间整合,发挥教师团队课程领导力的载体。学生在这样的课程中获得了自己最需要的生存技能。

3.在积极体验中开展“生活态度教育”

“生活教育”把知识与生活架构起来,把很多知识获得过程变成了充满生活味的体验过程,使学生感受到知识的鲜活与温度,有了“知识有趣”“知识有用”的体会,乐于把知识带到生活中,或指导生活,或美化生活,进而获得快乐的生活体验和有价值的生活经验的积累,对生活的态度也会随之发生改变,更加热爱生活。

4.在与大自然亲近的过程中开展“生态意识教育”

古城二小分校校标的元素是海豚、蓝天、金沙、白浪。海豚是最具智慧的哺乳动物;它离开母体就可以独立游向水面;海豚过着“集体生活”;海豚对人很友善,世界各地流传着很多海豚救人的故事。孩子们认识海豚,和海豚建立友善的关系,增进对生命和生态的理解。

第3篇:绿色生活的含义范文

随着历史的发展、社会的进步、科技的运用、市场经济的形成及各种新事物的涌现,我们的现代汉语也丰富了无数的词语。如:大锅饭、责任制、知识经济、知识产权、克隆、纳米、网络族、网语、菜单、白领、蓝领等等。我们分析这些语词的产生条件及其它本身的内部规律,而有利于我们进一步的认识、掌握和运用它们,有利于语言的规范。

这类词语的出现原因,我认为大致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社会的改革,历史的进步

当我们进入新时期以来,在由原来的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转变过程中,我们的方方面面都发生了具大的变化,我们日常说话的语言也有许多旧的词语成为历史,而许多新的词语在大量涌现,成为我们日常交际的工具。如:大锅饭、铁饭碗、承包制、责任制、下海、下岗、经济知识、知识产权、有形资产、无形资产、无限政府、有限政府等等,等等。

这些词语,有的代表一个历史的结束,有的代表新的时期的来临。这些词语都成为我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东西,标志着我们的生活日新月异,丰富多采。

二、科学的发展,科技的运用

我们的社会,进入到了一个科学发展时期,尤其在世纪转交前后,由于科学技术的重视、发展和运用,新科技新事物的大量出现,而与这些新科技新事物有关的词语也进入了我们的生活。如自克隆多莉羊的诞生,“克隆”一词风靡我们的社会;到人们对研究生命基因的认识,“基因”一词也流行于我们生活;物理学科中纳米研究成果的公布于世,“纳米”一词又和我们的方方面面相联姻。尤其是电信业的发展、网络业的普及,大哥大、手机、入网、上网、网语、网虫、菜单、菜鸟、伊妹儿、美眉等,成了我们的网上交际语和生活用语。

三、思想的解放,世界的沟通

我们所处的是一个新的历史时期,一个思想解放、没有封闭的又和世界沟通的历史时期。在我们的语言里,又融入了许许多多的外来新词语。如摇滚音乐、摇滚青年、锁定、卡拉ok、的士、的哥,以及进入网络时代的外语音译词:酷、伊妹儿、拜拜、麦当劳等等。

而且,在我们的汉语中并出现了大量的字母词:TV(电视)、WTO(世贸组织)、CT(医用透视仪器)、DVD(影碟机)、UFO(不明飞行物)、X光、r射线、T恤衫、IC卡、AA制、B超、阿Q、S城等等。

四、边缘的交叉,时代的需要

我们这个时代还是个边缘时代,各种工作之间、各学科门类之间都是相辅相依,又交叉互补,相姻相存。而且我们的生活又是快节奏的,需要我们的语言符合这一特点。因而,在语言词语方面,就需要一些归纳简捷词语。因此,在我们的语言交往中,就出现了诸如“三讲”、“三个代表”、“严打”、“计生”、“婚检”、“移机”等之类的简缩语;和“前卫”、“先锋”、“一步到位”、“短平快”等体育词语的跨学科跨门类地广泛使用的移用词语。如:“这辆车改装风格非常前卫,……”中“前卫”一词,就用在汽车行业了。

五、传统的继承,词语的创新

我们这个国家是个文化历史悠久的国家,我们有着丰厚的文化资源。我们在继承先人文化的基础上,同时也在进行着不断地创新,丰富着我们的语言文化,而创造出许多新鲜、生动、简捷、生命力极强的词语。如:车狼、会狐、贷虫、店鼠、等贬义词;也有宝宝秀、作家秀、家庭秀、生活秀之褒义词;还有反映上班族、追星族、打工族、炒股族、白领族、网络族等现代人生活的词语;更丰富的是表示我们进入市场经济的词语:有形资产、无形资产、金融资产、人才资产、知识资产及不良资产等等。

这些词语,在丰富着我们的语言,在反映着我们的生活。它们的出现,既有着历史、社会和生活的原因,也有着它们的本身自已的规律和它们极强的生命力的自身特点,也就是说它们本身的一种辞格魅力。如果认识它们本身的修辞方式,就会更有利于我们去掌握它们、去运用它们以及去创造它们,并规范它们。

因此,我们下面就从几个方面来分析一下,这些流行时髦语所运用的修辞格式,从而看它们是如何丰富我们现代汉语的。

一、以比喻、借代方式来丰富词义

比喻、借代两种修辞方式,是时下流行语经常运用的。也是创造新义词语最生动最形象最具生命力的一种方法。

比喻的最大特点是增强语言的形象,使高深的事理浅显明白,使复杂的事情清晰突出,使抽象的事物生动具体,具有较强的感染力。人们也就常常使用这一方法来比喻其它事物或说明其它事理,在原有词语的基础上赋予新义而创造出新词语。如:“大锅饭”比喻计划经济时僵化的分配制度和分配方式。“铁饭碗”比喻计划经济时固定工作。“下海”比喻搞活经济时人们从事经商活动。“下岗”来比喻某些人失去工作。“车狼”意指那些骑自行车或摩托车进行抢劫东西人;“店鼠”指在商场进偷窃的人;“贷虫”指骗取银行贷款,恶意欠贷不还吞噬贷款的人,也都比喻的十分恰切。这样的词还有“网虫”、“菜鸟”、“搬砖”、“走穴”等等。

时下流行语中还运用借代手法创造新义词语的例子也很丰富。如“白领”代指具有固定工作和收入的、生活比较安逸的工薪阶层人员;“粉领”、“银狐领”指时髦女性或准贵族女性;“蓝领”指普通的大众人群;“大檐帽”指那些执法人员等等,都是借代手法赋予这些词的特定含义。

借代用法的其它时髦词语,如:“绿色”、“绿色食品”、“方城”、“美眉”、“白大褂”等等。

二、以仿词格引申来创造新词语

仿词就是根据已有的词语,或反仿或类仿,而仿造出一个新词语。如由“自信力”仿造出“他信力”,“妇女”仿造出“妇男”。时下流行语中而多运用类仿创造时髦语,如由“白领”而仿造出“蓝领”、“粉领”、“银狐领”。再如“……族”式词语,由血统关系的“家族”“种族”,而引申为指具有共同属性的一类人群,类仿出“上班族”、“打工族”、“追星族”、“白领族”、“炒股族”、“上网族”、“苦旅”一族等等。这样的造词方式,更多见于我们的各种产业和各学科及经商行业。

再如“绿色”一词,它象征着和平、安宁和生命。由于今天具有一致的理解是生命、节能与环保。因此,“绿色”就被广泛克隆,出现了许许多多带“绿色”的词语:绿色革命、绿色经济、绿色金融、绿色消费、绿色产品、绿色奥运、绿色食品、绿色通道、绿色社区、绿色住宅、绿色装修、绿色厨房、绿色面包、绿色大米……以至于到了泛滥失控的地步,甚至出现了绿色商场、绿色洗衣机、绿色香烟、绿色公路、绿色汽车、绿色医院、绿色婚姻、绿色分娩,出生的孩子大有叫绿色宝宝了。

三、以摹声音译来增加新词语

正如我们的语言,有许多词语在外文中没有对译词,如“磕头”外化为kowtow、“婆婆”外化为popos一样,许多外语词语在我们的汉语中也没有对译词,也只好摹声音译过来而成为我们语言中的一部分。这一类词语,在改革开放以后尤其丰富。它们有汉字化的:如“酷”、“猫”(调制解调器)、“伊妹儿”(指电子邮件)、“麦当劳”等;也有字母化的:如“卡拉OK”、“WTO”、“TV”、“CHAT”(指网络聊天室)等等。

四、将用于某事物的词语移用到它事物中

这种移用手法,多是跨学科、跨门类的词语的运用。常见到的是将体育术语运用到行政事业、文学艺术等行业,前面我们曾举过一例。如:足球运动中的“前卫”、蓝球运动中的“先锋”、排球运动中的术语“短平快”分别用于“前卫作家”、“先锋诗人”和形容工作效率的快节奏说“短平快”。再有就是因某一事物的出名影响具大,而被时髦运用,广泛流行。如阿来的小说《尘埃落定》获茅盾文学奖而出名影响大,“尘埃落定”一词常常用来表示具有了某种结果或某种定论。此外,科学技术方面的“克隆”、“基因”、“纳米”等词语被移用被克隆,更是屡见不鲜,甚至到了滥用的地步。

五、以增加限制和压缩简称丰富词语

这里指的是增加更换中心词的修饰语和压缩语句内容而简称,创造新的语词。我们来分开说:一、增换限制,就是在原有的词语上加上限制性的修饰语,而使其表意更准确,从而增加新词语。如政体改革中由计划经济的“无限政府”转向市场经济下的“有限政府”,政府前面的修饰语不同其含义自然迥异。如此词语有:硬件、软件;军嫂、警嫂;生活秀、宝宝秀、作家秀、名星秀、母亲秀;市场经济、知识经济;有形资产、无形资产、良性资产、不良资产等等。二、内容的压缩简称,而增加词语的简捷,并创出新的词语。如:婚前医学检查,简称“婚检”;电话用户住址搬迁而所用电话需要移动,被简称为“移机”;知识资本的融通和经营管理,简称叫“知融”,研究“知融”的就叫“知融学”等等。这类词语大量地活跃在我们的生活中,使我们的语言简练精粹。如企业方面的“解困”、“脱困”等;政治生活中“三讲”、“三个代表”等;计划生育的“计生”、“婚检”等;法律方面的“涉嫌”、“刑警”、“严打”等等。这些词语,使用起来准确简便,而包含的内容却是相当丰富,适应了我们这个时代的需要。

六、传统的组词方式及词语的活用来丰富词义

古文能帮助人用词简练、精到、生动。因为我国古汉语传统的组词方式是单音节组合,这样组的词所以精练、简捷。如:“倩男靓女”、“俊友”等。而根据现在生活中创造出来的“车狼”、“会狐”、“贷虫”、“店鼠”等,就都是传统组词方式而造出来的。除组词之外,而通过文言活用也能使语言达到精到、简练的目的。现在流行的语句,如“你运气,运气了你”、“你家信息了吗”、“你彩票了吗”等等,也都是传统的名词活用,从而丰富了词义,活跃了现在汉语的句子。

第4篇:绿色生活的含义范文

【关键词】 平面影像;视觉传达;视觉元素

对于平面设计,无数的先辈一直在探索与扩展,影像技术的发展与成熟无疑推动了平面革命。设计影像基于影像有独立于影像,基于平面又独立于平面,平面中的素材60%都是来源于影像,当我们走过一个地方,美丽的风景,独特的画面总是吸引我们,这一瞬间的定格,让我们留恋其中,各种视觉的冲击,色彩的变化,随着心情起伏跌宕,把它看着一种语言,传达给我们的是怎样一种美。

一、设计与影像中的视觉元素

(一)色彩:平面与影像中所提到的色彩多指色彩构成,即色彩的相互作用,是从人对色彩的知觉和心理效果出发,用科学分析的方法,把复杂的色彩现象还原为基本要素,利用色彩在空间、量与质上的可变幻性,按照一定的规律组合各构成之间的相互关系,再创造出新的色彩效果的过程。色彩是一种视觉现象,并不是物质的客观成分或特性,色彩是视觉的一个方面,是一种心理反应。

(二)图像:图像有多种含义,其中最常见的定义是指各种图形和影像的总称。在理科的学习以及日常的学习或统计中,图像都是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他为人类构建了一个形象的思维模式,有助于我们学习、思考问题。图像也可以说是一种观念,一种思想的视觉化。任何一个图像都是思想概念的结晶,通过对图像的分析理解、演化、重构,届时客观世界的本质及内在联系,从而构成视觉上的独特语言

(三)文字:文字是人类用来记录语言的符号系统。无论在何种视觉媒体中,文字和图片都是其两大构成要素。文字排雷组合的好坏,直接影响着版面的视觉传达效果。因此,文字设计是增强视觉效果,提高作品的诉求力,富裕版面审美价值的一种重要构成技术。

二、设计与影像的元素运用与互动

色彩在画面中的运用主要是写实和表意,在平面色影像中主要以对比构成,调和构成的形式出现,艺术家除了要反映客观世界的色彩表达,更重要的是用色彩营造氛围,表达情感,色彩具有高度的精神价值,对人们的视觉感受有很大的影响作用,同时对色彩的运用,是作品的主题表达观者的精神层面,从而产生情感的共鸣,利用色彩表现主题,营造气氛,表达情感是艺术家共同的追求。色彩是把我人的视觉第一关键所在,也是一幅作品表现形式的重点所在,一幅有个性的色彩,往往更能抓住光泽的视线,色彩通过结合具体的形象,运用不同的射雕,让观众产生不同的胜利反映和心理联想。通常会从以下三个方面去进行色彩设计。

1色彩的色相:色彩的直接心理效应来自色彩的物理光刺激对人的生理发生的直接影响。心理学家对此曾做过许多实验。他们发现,在红色的环境中,人的脉搏会加快,血压有所升高,情绪兴奋冲动。而处于蓝色环境中,脉搏会减缓,情绪也比较沉静。可见,不同的色相对人的 心理有着不同的影响。

2色彩的明度:色彩的明度,也成为色的亮度。在五色彩种,明度最高的色为白色,最低的为黑色,中间存在一个从亮到暗的灰色系列。在有色彩中,任何一种纯度色都有着一中明度特征。黄色为明度最高的色,紫色为明度最低的色,明度在三要素中具有较强的独立性,它可以不带色相的特征而通过黑白灰的关系单独呈现出来。人们对于不同明度的同样色相的心理感受是不一样的,一般而言,暗沉色彩带给人的情绪多为不愉快或者郁闷,明亮的色彩则能给人带来一份轻松和愉快。

3色彩的纯度:纯度是指的色彩的鲜浊程度。它取决于一种颜色的波长单一程度。我们的视觉能辨认出的有色相感的色,都具有一定程度的鲜艳度,比如绿色,当它混入了白色时,虽然具有绿色相似的特征,但它的鲜艳度降低了,明度提高了,成为淡绿色,当它混入黑色时,鲜艳度也降低了,明度变暗了,成为暗绿色;当混入与绿色明度相似的中性灰时,它的明度没有改变,纯度降低了,成为灰绿色。

平面和影像的题材都来自于自然界和人类社会,无论是平面还是影像,创作的原型都不能脱离客观世界,都是通过反映现实,将艺术家对生活的感受、认识和情绪通过艺术语言表达出来。影像直接描写生活,再现生活。在影像中表现艺术的真实,不能逾越生活的真实。平面是直接表现生活的艺术,艺术的真实不等于生活的真实,比生活的真实更高、更理想。

文字在传播信息方面是图形的百分之十,但是并不能而抹杀文字在信息传播过程中的作用。实际上,文字是准确传达信息的最好元素之一,因为它直接而具体的告诉光中说宣传的内容。当然,信息得以传播的前提是:公众受过一定的文化教育又或者传播人具备这种基本的文化水准。不难看出,由于文字对公众的文化选择性导致了它在传播中不如图形的信息容量。文字设计意为对文字按视觉设计规律加以整体的精心安排,是人类生产与实践的产物,是随着人类文明的发展而逐步成熟的。语言和文字不仅仅能够提供信息,他们也能构成美妙的图像元素,能够赋予作品某种色彩或质感。当某种语言出现在作品中时,它们也会将这种独特的美感赋予作品本身。

结论

平面设计与影像间的关系不是简单可以谈完的,当今的信息时代,如何在诸多繁杂的信息环境中,通过图形、文字、色彩三者的创意设计传递信息,对公众进行消费指导和文化感悟,是人们最为关注的事情,也是设计师的责任。作为设计师,应该本着“以人为本”的原则,以公众的接受心理为界线,利用平面视觉传达的主要元素――图形、文字、色彩进行各种创意设计,将信息最为有效的传达给受众,提高受众对于所展示产品的认知程度,使其有效地棘手展示信息,以期达到最佳的信息传播效果和经济效益,从而推动科技发展和社会进步。

参考文献

第5篇:绿色生活的含义范文

[关键词] 绿色人文 关注生命 育人环境

绿色的育人环境,不单指要有绿化的自然环境,更重要的是要有绿色的人文环境。“绿色”的人文,是指人与人之间的文明交往,和谐协作,尊重关爱以及在思想上树立的一种崭新的生命观与生存发展观。它显性地表现为人们思想上的民主与自由,行为上的自主与文明,心理上的健康与愉悦,氛围上的和谐与融洽。只有这样的环境,才能够从根基上滋养学生的灵魂,达到“德润人心”的教育境界。

一、绿色寓意着生命,绿色的育人环境更为关注生命

“关注生命”在教育教学上的体现,就是对生命的尊重,就是尊重学生作为生命个体的自主生活的权利,尊重学生的个性人格与成长规律。

首先,自主生活是一个人实现生命价值的根本前提,没有自主努力与创造,就难以收获成功与自信。反观当代学生的基本现况,绝大多数学生既不需要考虑怎样生活,也不用操心需要学习哪些知识或者从事哪些劳动,只一味地按照家长与老师的要求去机械地操作,毫无自主生活的内容,使得一些学生感到生活的空虚而又无聊。当然,所谓的道德与理想也必定成为游离于他们内心情感之外的附加物。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过:“道德准则,只有他们被学生自己去追求、获得和亲身体验过的时候,只有当它们变成学生独立的个人信念的时候,才能真正成为学生的精神财富”。因此,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教师就不能只关注学生做到多少、学到多少。更应关注学生真正需要做什么、学什么,以及怎样做、怎样学,从而对学生在过程中所展现出来的道德情操、意志品格、心理情感等内容作为及时的了解与反馈。比如,在“游玩”这一小事上,我就遇到了态度方式截然不同的两类教师。一类教师,为学生精心选择了景点,策划了游玩过程,列出了游玩时孩子需要的一切物品以及应该注意的一切问题;另一类教师,让孩子自选景点、自己策划游玩过程、准备钱、物,并列出游玩时应注意的问题(教师适情提供帮助与引导)。结果我们发现,同样是“游玩”,学生的兴奋程度却截然不同。不同的教育方式与态度,从小处看,决定的是不同的游玩质量。从长远看,决定的却是不同的人才质量、人生质量。“自主”是一个人成长过程中最为宝贵的财富,只有具备了这一条件,学生才能够发挥智力的积极性。

其次,参差多样乃生态本原。绿色育人更为关注学生的“个性生命”,“世界上没有两片完全相同的叶子”(达尔文)。我们为什么要用同一把尺子去衡量不同的学生呢?一切的统一,只能窒封学生的灵性、吞噬学生的天赋。孔子在两千年前尚且意识到了这一点,做到因材施教,我们为什么不能“降低”所谓的“高标准”、“严要求”?所以,我们应该尊重学生的个别差异,努力发掘每个学生身上的优点,并通过对学生个性的研究,充分形成学生独特的风格,让学生在个性成长中张扬生命的精彩。

再次,自然造物,顺序有然。绿色教育要求尊重学生的认知规律,“顺天之木,以致其性”,我们不能够超越学生的本身去满足自己的传授欲。否则可能造成的结果只有一个,那就是“拔苗助长”。因此教育工作不能忽视学生的认知规律,只有在尊重学生的认知规律的前提下,才能够促进学生的健康发展。

二、绿色代表自然,绿色教育追求自然和谐

教育是心灵上的沟通与交流,需要一种默契、一种感应。而自然和谐的人文环境,恰为这种默契与感应的形成创造了条件。在这样的环境里,没有局促、没有勉强、没有呆板,一切都配合的得当而匀称。在这里师生间、学生间能够做到感情和信息的无障碍交流,使学生无意识甚至在冥冥之中接受一定的道德文化熏陶,起到“春风化雨,润物无声”式的教育效果。

师生交往是实现教育的主要途径,所以自然和谐的人文环境应体现在师生间心灵交往的自然和谐上。要真正实现师生间心灵交往的自然和谐,必须坚持如下原则:

1.尊重与信任的原则。这就要求教师具有开放的意识,相信学生,并尊重学生所应有的尊严、权利、思维方式等。另外还要有开放的行为,要积极地从班级的掌控者,知识的灌输者、课堂的主宰者的角色中退下来,融入班级、成为学生学习、生活的指导者、合作者。把师生之间的交往看成是一种完全平等的协作与互动、一种心与心的交流和碰撞。

2.理解与支持原则。在这一原则下,教师对学生既要严格要求又要关心理解。应该经常站在学生的角度上设身处地去体验、理解学生的各种感受,以诚心换学生真心。只有这样,师生之间才更易于沟通,学生也更易于接受老师的教育。

3.启发与鼓励的原则。遇到问题,教师不要包办代替,应多指导、鼓励学生大胆探究,哪怕让学生去选择也会让他们体会到自己的价值。比如,在布置作业时可以让学生做二选一,在学生犯错后可以让学生选择处理方式。总之,由学生自己的主体参与所达到的效果是教师的包办代替所不能比的。

在这样一个和谐平等、相互尊重信任的环境里,学生定会为自己是其中的一员而感到幸福。良好环境的感染、浓厚氛围的熏陶会被学生默默地转化为自己道德观和价值观,从而不断地锻炼自己的性格,培养起自己的意志,完善自己的人格,并形成有利于周身环境的良好习惯与情感态度。

另外,教育教学活动的自然和谐,还应体现在人的活动的两种职能的和谐上。苏霍姆林斯基在《给教师的建议》一书中指出,“人的活动的两种职能:一种职能就是认识和理解客观世界,另一种职能就是人的自我表现,自己的内在本质的表现,自己的世界观、观点、信念、意志力、性格在积极的劳动中和创造中,以及在集体成员的相互关系中的表现和显示”。而我们的教育现实是,文化课的学习几乎涵盖了一切评价的标准,有较好的文化课成绩即是智商高的表现。评价标准的单一与畸形,造就出畸形发展的学生,一味木讷、冷漠、自私。只有拥有了作为人的丰富多彩的精神生活,才会获得生活的充实与幸福。所以,教师的使命不单是传授给学生多少知识,更为重要的是你能开启学生多少扇通向充盈的精神生活的大门,引领他们走进去,让他们获得实现自身价值的愉悦与自豪。

三、绿色孕育着发展,绿色育人关注学生的健康成长和发展

人类文明一度把征服自然作为人类价值的最高体现,结果却给人类自身带来生存的危机。这一事实给我们敲响了警钟,学生潜能必须开发,但更要关注发展。

首先,绿色育人立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校的精神生活是一个含义广泛的概念,“既包括激发、发展和满足各种与必修学习没有直接联系的智力兴趣,又包括我们称之为知识的运动、知识的活用的东西(知识运用于实践,开展积极的活动,以便在集体中进行知识的交流)。它还包括创作活动和独立的智力发展,个人才能、志向和生活目的的形成”(苏霍姆林斯基)。而绿色的育人环境全方位地为学生生动活泼、主动全面的发展创造了条件、提供了机会,从而使学生的身心素质和文化素质得到提高、人格品位和社会价值得到提升。

其次,绿色育人关注学生的可持续发展。

进入21世纪,科技发展一日千里,是否具有可持续发展能力将成为首要的人力资源开发内容。针对每个人都有自我实现的需要,我们可以预见,学生也希望发挥自己的潜能、早日实现个人的价值。所以教师应抓住这一点,努力创设有利于学生展现自我的空间,以激发同学主动的生活习惯、积极的人生态度以及不断进取的精神,这恰是学生可持续发展的动力源泉。

绿色的育人环境是一方肥沃的净土,它孕育的是生命,孕育的是和谐,孕育的是发展。作为教育工作者,我们应该每日三省:我们在这方净土上,拨下了多少绿色的种子,洒下了多少智慧的琼浆?

参考文献:

[1]苏霍姆林斯基著.杜殿坤编译.给教师的建议.教育科学出版社,1984.

第6篇:绿色生活的含义范文

在中国这样的大背景下,莫言第一次夺得了诺贝尔文学奖,圆了中国人近百年来的梦想。而莫言获奖的原因也是值得我们研究的,为什么中国这么多年都没有一个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作家,莫言获奖对中国文学有着不一样的意义,也给与其他作家们启示。莫言出身的环境比较简单这也是他得以写出贴近生活的作品的一个原因,所以莫言小说的艺术特征表现在民间写作,成就了他语言的鲜明而且独特的个性。

一、人类精神

小说都是通过一定的语言构成的,有的语言华丽有的语言朴实,可能是一种书面语言也可能是一种口语。莫言小说通过采用书面的语言去表达出农民想说的话,他的语言具有一定的民间风格,体现了一种人类的精神。

莫言的小说大多数讲的是他的故乡的人和事,并且在这基础上进行了丰富的艺术想象,在本土精神的基础上表达出人类的思想和价值。主要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首先关注生活的苦难,对弱者表示深深的同情怜悯。我们常说的人类精神就是一种人道主义精神,就是给与弱者以深切的同情。正是因为莫言出生在乡村才会对成活有如此的感受,他的很多作品都表现出了生活的现实,和人们为生活而挣扎的无奈。第二方面是对邪恶势力的打击。莫言准求一种自由理想的人类精神,总是给与邪恶势力以强烈的批判。他向往农民自由自在的生活,对恶势力以深深的批判。

二、色彩绚丽

在莫言写的小说当中我们可以看出,他的语言都是比较绚丽多彩的,不管是小说的题目还是小说的内容,语言色彩都是非常绚丽的,这也是他语言的特点和一大亮点。在莫言小说的色彩中,他理解的颜色的含义和我们生活中的含义大不相同,比如说红色在我们生活中是非常喜庆的一个色彩,但是在莫言小说当中代表着非常悲感的意境。又比如说是绿色代表的是生机勃勃的色彩,但是在莫言的语言色彩当中代表的是悲愤不安甚至是死亡。

莫言在小说中对色彩的熟练运用,给读者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并且给与色彩新的定义,这也是莫言语言独特的原因之一。

三、中西融合

从艺术手法上来说,莫言小说采取的是中西合璧的手法,吸取了国内外的成功经验,形成了中西融合的艺术特色。首先特别擅长对感觉进行描述。莫言在写小说的时候比较注重感觉,总是把感觉放在第一位,总是把故事和人物丢开,把读者带到他的感觉中去。所以在读莫言的小说的时候,关于叙事的时间经常会出现断裂,叙事往往在时间被打破,给人一种膨胀的感觉,形成了一种膨胀区,给人一种不一样的感觉。其次,采用独特的叙事方式。从莫言的小说当中可以看出,在进行事情的叙述上都是比较独特的,而且在文体上也有着非常大的创新。他的小说给人一种真实的感觉,并不会觉得和现实脱轨。既继承了古典小说的传统又融入了西方小说的技术,可以说是中西结合,使得他的小说更加的鲜明充满感染力。

四、幽默诙谐

在现在的许多小说当中人们都开始准求语言的幽默诙谐,这样可以吸引更多的读者的眼球。一个作者的人生智慧和艺术涵养都体现在他幽默的语言上,但是在实际小说的写作当中,这种感觉幽默往往是比较肤浅的,可以看出作者是有意而为之。但是莫言的小说却不是这样,他总是在非常正经的环境中引人发笑,这才是深邃的幽默,让人在不经意间感觉到幽默诙谐。正如莫言在《生死疲劳》中写道,常天虹和猪在做一些沟通的时候,为了让猪可以说说话就把猪分成了两批,一批让猪猛吃粮食,最后长肥;另一批平时看着不吃,而私底下却悄悄吃,最后比那些猛吃的还肥。那些隐藏起来的猪嘲笑猛吃的猪是光吃不长肉。表面上诙谐有趣实际上是表达出了人和人之间的勾心斗角。这样幽默的语言让人不由发出笑声的时候也开始思考一些更深次的东西而不是仅仅停留在发笑的本身,这也是莫言独特风格所能达到的效果。

第7篇:绿色生活的含义范文

关键词:生态文明;思想教育;“绿色”政治

中图分类号:G633.1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1578(2017)04-0025-02

政治教W内容与生态文明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通过把握这些关联点,引导学生亲近自然,练习生活实际,在实践中体验生态文明的深刻内涵,而体会的过程也是对学生政治思想升华的过程,这样的奠定基础让政治课堂更加的有魅力。

1.亲近自然,播下种子

对接生态文明首先要对学生进行思想上的教育,让学生真正理解生态文明的含义。在现代化发展的今天,我国国民素质虽然显著提升,但相比较西方发达国家而言,仍有瑕疵之处,国民素质仍然需要一定程度的提升。而素质教育工程要从学生抓起,在政治教学与生态文明相结合的过程中,对于生态文明的内涵,我们要让学生不仅充分地理解,更要充分地体会。在教学中,我对学生对生态文明的认识十分重视,在学习相关知识时,经常会带领学生们到户外去亲近自然,在课堂上会利用多媒体给学生播放有关大自然的宣传片,对学生进行全方位的教育。

如在学习《又快又好 科学发展》这一部分的内容时,我对学生进行了一定的引导,课堂伊始,我通过互联网查找到一些关于我国过去几年里关于发展而污染环境的的视频和图片并且进行播放,播放前,我让学生一边观看,一边进行理解,然后用自己的话语进行总结,说出自己的感想。在视频的辅助下,学生们的感想很多,有的认为"环境污染会祸及我们自己。""有的认为对于污染环境的应该立即清除",面对学生的各种说词,我没有制止,也没有统一规范,而是给学生空间,让学生言论自由。同时,我也会提问学生,"什么是生态?""你理解的生态环境是什么?举例说一下。"这些问题让学生们进行更深层次的思考,同时也对学生的思想观念有个明晰的概念意识。在讨论中,学生会在思想意识里树立保护生态环境的观念。

意识观念是一切行动的根本,在高中生的思想里,虽然对生态文明已经有了一定的了解,但在思想意识里不一定能真正地有保护的想法,在课堂上通过对学生的引导和启发,能够有效帮助学生产生亲近自然的想法,思想中播下生态文明的种子。

2.联系生活,强化体验

无论是哪个学科的教学都离不开生活的教育,在叶圣陶先生的"生活化"教育中,对于教学中进行联系生活、联系实际的目标有了清晰的阐述,值得我们深省。而在生态文明与政治学科的教学中,对于生活的联系也是必不可少的。缺乏生活的内容,教学就会成为"空中楼阁",不切实际,学生学到知识后,也不会运用。对此,在教学中,我经常会在讲课中融入生活知识,让学生在了解生态文明时,能够映射出生活的相关理论,将知识真正的牢固记忆和充分地理解,为今后的灵活运用奠定基础。

如在学习《体味文化》这一部分的知识时,我组织学生进行了讨论活动,在课堂上,我将知识进行讲解的同时,就对学生进行了与生活联系的引导:"同学们,大家想象一下,在我们的生活中,有哪些活动是文化的范畴?""唱歌、跳舞""曲艺节目""名人讲坛"学生们七嘴八舌的回答着,接着我进行了进一步的引导:"大家思考一下,在生态文明方面,有哪些文化的内容?"学生进行了思考,很快有了答案:"歌唱祖国的山川河流就是讲文化与自然进行了融汇。""户外写生就是很好地将大自然展现给大家,又融合了文化的元素。"学生的回答中,我们可以看出,他们对于文化有了一定的了解,也对生态文明知识有一定的掌握理解。在课堂上对学生进行引导和规范,使学生能够尽快地融入到课堂内容,联系生活,理解政治课堂所讲解的内容,从而全面提升政治课堂的体验。

生活是一个大型的知识宝库。与生活的联系也需要一定的技巧,在课堂上,应该多以启发和引导为主,让学生能够真正地明白教师的意图。在进行联系时,也应该让学生占有主动权,多给学生以空间,强化学生的体验。

3.组织实践,积极践行

实践是检验知识的最佳途径。在实践的范畴里,生态文明的行为可以被学生熟悉和运用,同过实践的过程,学生能够进行更加深刻的体会,无论是哪个学科,对知识的"消化"是最主要的过程。理解与记忆是基础,"消化"则是关键,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很多时候只能对知识进行潜在的理解和掌握,对于知识的综合、互通与联系实践则运用的不够好。对此在教学中,我经常组织学生进行实践,亲近自然,了解生态,在各类的活动中践行生态文明。

如在学习的过程中,我会组织学生们到户外去写生,让学生用自己的笔来描绘出所看到的自然,描绘的过程中,我给学生异空间,让他们充分发挥想象,将自己思想中的自然与面对的自然进行对比,自由绘画,并且谈一谈自己画画的理由,谈出的感受会使学生会有不一样的体验。在夏天,我也会带领学生到一些垃圾站、废水处理厂进行参观学习,向学生讲解废水、垃圾的清理、分解过程,对学生进行全面的教育,不仅让学生感受正能量,也让学生感受反面的知识,引以为戒。

践行的目的是为了更好地亲近自然,更好地教育学生,让学生能够有个清醒的意识。帮助学生认识到人与环境共存共荣的关系,让学生对自然更加尊重,顺应保护自然,走绿色发展之路,践行绿色生活。

生态文明是科学发展的一项重要内容,对于生态我们应该尊重和保护,地球是我们共有的家园,我们应该珍惜和爱护。在政治课堂生与生态文明进行对接,是高中政治教学的一项重要举措,但是这种对接仍然需要一定的改进和完善,才能够使政治课堂更加的具有光泽。

参考文献:

第8篇:绿色生活的含义范文

关键词 小学;绿色作文;教学

所谓“绿色作文”最先是由安徽语文特级教师武宏钧老师在《绿色作文零理念》一文中提出来的,是由“绿色食品”的无污染、无农药、在自然状态下自然生成的概念引申来的。他认为绿色作文是“自鸣天籁”,是个人情感、灵感在笔尖上的流淌,没有那么多的条条框框,是一种轻松自然的生命状态,一种朴实的生活行为。绿色作文的关键在于把情感、思维的主动权还给学生,引导学生学会用真实的心灵去感悟人生,去拥抱作文,让心灵与作文亲密无间,字里行间流露的是小作者的真实的感受,没有故意的矫情和编造,这才是作文的新境界,新的作文教学。

一、绿色作文的真正内涵

小学语文教学大纲中指出:“作文就是指把自己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内容或亲身经历的事情用恰当的语言文字表达出来。”它是小学语文教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可目前的小学作文教学却成了学生怕写,老师怕教的状况。学生不能很好地把自己的所思所想真实地写出来,为了符合题目的要求、老师的规定,就胡编乱造,写出的作文严重远离现实生活。老师的作文教学无计划、讲评无备课、批阅无记录的现象比较多,学生的写作能力不能得到很好的训练。为了应付考试,有些老师们急功近利,寻求各种“法宝”,在考前“强化训练”写作技巧,“作文应试法”,甚至猜测考试题目,提前让学生背范文,这个现象在作文教学中普遍存在。绿色作文是针对这种“灰色作文”提出的,这里面蕴含着很深的含义,它的根本任务就是引领学生去体验丰富多彩的语文素材,感受和运用语文知识的能力,丰富学生的精神世界,让作文和做人一起发展,健全学生人格,陶冶情操,提高学生的文化品位、培养独立自主的品格。

绿色作文首先是快乐作文。它是把学生平时所感兴趣的东西由内到外地自由倾吐出来,在绿色作文里,学生把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感毫无拘束地写下来,减轻了学生心灵的压力有利于提高作文教学的效益。其次是具有鲜明的个性色彩的作文。每个人都是一个独立的个体,每个人都与众不同,绿色作文就是要写自得之见,抒自己的自然之情,整个字里行间充满着“我”的痕迹――我思、我想、我的语言,处处体现出独特的“我”。再后是开放的作文。作文之源就是生活,作文的素材来自生活,生活是开放的,学生的思维是开放的,作文的体裁是开放的,教师的教学方法是开放的,作文的评价是开放的。每个学生都可以从不同的角度去反映生活,可以以不同的体裁表达出来;可以细腻含蓄,也可以直抒胸臆;可以赞扬,也可以批判。学生可以任意创新,发挥自己的想象,不必为了迎合不而矫揉造作、故弄玄虚。最后它还是学生成长的见证。学生由于每次作文都是真情实感的流露,都是在试着把新学到的语文知识运用到自己的作文里,尽最大努力把自己的文章打扮漂亮。它是学生进步的见证,是学生成长的见证。

二、绿色作文的教学方法

提倡绿色作文,摈弃“灰色作文”、“应试作文”,作文小学语文教师,如何指导学生写“绿色作文”,笔者谈以下几点方法。

一是改变传统的教学观念,在作文教学中始终贯穿“绿色”的理念。小学生作文是“写话”和“习作”的结合。是在学生已经学会或基本学会了用口语的基础上训练他们把看到的、听到的用笔表达出来,学习运用语言表达思想,学会用笔说话,把自己的真情实感表达出来。要引导他们敢于袒露自己的内心世界和对社会生活的观察认识,在作文教学中,对学生的观点教师只有指点和引导,觉不能有批评和讽刺,不要轻易剥夺他们对事物的不同观点,让他们敢思、敢想、愿写,尊重学生,以人为本。。护好了他们绿色的心灵,才可能写出绿色的作文。

二是激发起学生的写作热情。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所有智力方面的工作者都要依赖于兴趣。”孔子也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人求知、探索的最佳动力。小学生的理想、信念还尚在萌芽阶段,对他们来说,兴趣就是他们学习的内驱力。因此,教师不断变化教学方法,变化写作内容,千万不要让他们觉得腻了,烦了。启发学生“有话想说,有事要写”,让学生充分发挥想象,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去运用课内所学的作文技巧。绿色作文写作的源泉来自于生活,要激起学生的写作热情,要让学生有话可说,有事可写,平时老师要指导学生多观察、多思考,多留意身边发生的事情,还要为学生创设丰富的写作素材。通过一些活动、实践来丰富学生的感性认识,保护他们的童心和对美好事物的憧憬,开拓他们的思维,放飞他们的思绪,在充满童心的想象中自由畅游,体验着写作的乐趣。

三是以“美”来妆点绿色作文。作文的优劣在于它里面蕴含的美,自然最美。绿色作文突出的就是它的自然,在这样的作文中没有虚张声势说大话、空话、假话、套话,没有人云亦云,是一种真情实感的流露。它的美美在真、美在实、美在一词一句都是平时学习的积累,都是从自己心里掏出来的。教师要注意引导学生在生活中去发现美、传递美、创造美,要引导学生去鉴赏别人作文中的美和学会感受自己作文中的美。优秀的作文都是来自于对生活的感悟,教会学生留心生活,用心去表达,就会写出有“我”在里面的佳作。

总之,绿色就是最自然的,绿色作文就是有思想、有内容的不矫揉造作的自由之作。小学生的天真和童心是培养写绿色作文的有利条件。

参考文献

第9篇:绿色生活的含义范文

关键词:绿色建筑材料;人居环境;健康和谐

中图分类号:X324 文献标识码:A

时代在进步,科技在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准也实现了相应的改变。但是人们在感受现代物质生活的时候却忽略了对生活环境的保护。我国是一个资源大国,但并非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目前的环境正在不断恶化,例如土地沙化严重,空气污染严重,暴雨地震不断等。可想而知,如果这些严峻的问题不能达到有效控制和解决,那么人们迫切追求的健康的人居环境也只能是纸上谈兵,毫无实际意义。那么如何选用绿色材料,设计出符合健康理念的居住环境是人们所共同关注的话题之一。

1 绿色建筑材料及绿色建筑的概述

随着生态环境材料的广泛应用,绿色建筑材料也逐步被提出。绿色建筑材料的运用其最大的优势在于:第一,减少环境污染程度,降低温室效应和臭氧破坏程度;第二,最大限度的节约资源,避免出现不必要的浪费;第三,可以回收并进行二次利用。

绿色建筑一般被定义为:是可以给人们带来舒适健康,安全稳定的居住环境,在其全寿命周期内,供人们生活,工作,实现最大限度的利用,最低程度浪费资源的一种新兴建筑模式。虽然该建筑物具有如此多的可利用功能,但其价格并不贵,所以有人对这种超低消耗的高科技绿色建筑是一般人可望而不可及的想法本身就是一个错误观点。

经调查发现,与普通的建筑物相比,绿色建筑构建的成本没有提高,其主要原因是绿色建筑所用的材料都是可回收,进行二次使用的。这在一定程度上大大减少了原材料的成本。例如大多数绿色建筑都会采用传统建筑的模式建造遮阳棚,通风管道等。另外所谓的绿色建筑并非神圣建筑,只不过是利用一些简单的施工技术来建造出的一种能适应气候变化特征的建筑物,追溯到我国古代,不难发现这种建筑古人也有利用,例如冬暖夏凉的徽派建筑等,所以我们不能简单的与高科技建筑划等号。

2 对健康人居环境的简述

2.1 人居环境的意义

人居环境:是一个可供人们居住生活的场所,或是人们工作生活不可分离的相关空间,亦或是自然界人们赖以生存的驻地。人类是人居环境的主体,因此人居环境的建造就是为了更好的满足人类居住的基本需求。

2.2 影响人居环境的健康性因素分析

如何理解人居环境的健康性?具体而言是指对居住者身心健康具有一定影响的室内室外的相关环境因素,比如室内环境的通风,采光,隔音等,室外环境的空气,绿化,向阳性等。因此要使居住者对自身的居住环境具有亲切,舒适的感觉,就必须要避免室内环境的噪声干扰,做到通风好,采光强以及建筑材料的无污染。同时要控制好室外环境的空气质量,设计出让人心怡的绿化环境。

2.3 人居环境所面临的主要问题

人类健康的优劣与环境的好坏具有紧密的联系,随着城市建设化的日益发展,人们逐渐忽视了其居住环境质量的下降。人口数量的急剧增加,环境资源的日趋短缺,给我们的居住环境带来了严峻的挑战。目前房产的兴盛,房屋装修也逐步顺应了时代的潮流,殊不知大量的有毒化学建筑材料正趁虚而入,严重危害了人们的身心健康和居住环境的质量。目前许多厂商为了赚取高额的利益,丝毫没有考虑到人们的健康,生产出的材料大多都是成本低,质量差的伪绿色材料。不仅不能达到美观的装修效果,还给我的健康留下了巨大隐患。

3 讨论绿色建筑材料在健康人居环境营造中的应用

大量数据显示:建筑消耗已达到了社会总资源的百分之二十八。所以目前我们最重要的任务就是要不断进行建筑节能的创新,使绿色建筑材料的运用逐渐深入到建筑行业中,这样才能最快实现节能减排的目标。

第一,将绿色建筑材料应用于门窗的建筑之中。将绿色材料作为门窗的主要组成部分,不仅可以减少人居环境的污染范围,还能大大增强住所的保温性能。也唯有这样,人们才不会长年依赖于机械空调,大大减少城市的热岛效应和资源浪费的情况。

第二,将绿色建筑材料应用于建筑结构之中。如今,建筑材料的种类多不胜数,大量的材料都已得到了广泛应用。所以面对各式各样的选择,我们必须要掌握其最关键的评判标准,即所用的材料是否是健康无污染,是否能回收再利用等。目前运用最多的绿色建筑材料要数轻型钢材,它是一种具有高效节能和顽强生命力的新型产品。随着人们对其深入的了解和认识,以及其自身成本低、组织灵活、生命力强的优势,在我国的各个领域都得到了广泛应用,并逐渐取代了传统的砖石材料。它能作为人们信任的绿色建筑材料还有一个重要标准就是它具有回收循环和再利用性。在节约资源的基础上也提高了经济效益。

第三、将绿色建筑材料运用于住宅装修之中

建筑行业房屋交付,大多属于毛坯房,居住者在入住之前都需要自己进行装修。因此人们都希望在装修过程中最大限度的满足自身装饰的需求。但是因为建筑材料的质量不合格,亦或是装修人员的技术不过关,很可能会造成资源的严重浪费及其环境的破坏。为了及时的让这些问题得到有效解决,健康居住环境的相关概念得到了落实,它要求装修人员在对建筑材料进行选择的时候,必须达到绿色的标准,并且具有国家严格的质检报告。

结语

到目前为止,健康的人居环境还没有具体的定义模式,所以我们首先要做到的就是要清楚绿色人居的环境,再从精神层面上了解具体的解决措施,这才是重点所在。综上所述,绿色建筑材料与我们居住的环境紧密相关。只有将绿色建筑材料用好,用到实处,才能更好地保障人居环境的健康性,促进自然与社会的繁荣发展。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