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电工基本工艺范文

电工基本工艺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电工基本工艺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电工基本工艺

第1篇:电工基本工艺范文

XXXXXX开发有限公司          2018年10月30日

会议时间:2018年10月30日 9:30-9:50

会议地点:43A层小会议室

参加人员:

会议主持:

会议记录:刘景涛

会议内容:一、工作作风要求

         二、本周重点工作计划

    

一、    工作作风要求

1. 董事长在领导干部培训指出,制度、队伍、文化建设是企业管理的三要素,引申到我们的日常工作,一要不断完善工作流程及制度,形成规范,二要不断提高自身素质、融入企业文化。

2. 谈到用人标准时,董事长提倡用认可企业文化、领导执政理念的人,用敢于担当、不推卸责任的人,用甘于奉献的人。希望各位可以自我反省,是否做到了以上三点。

3. 部门日常工作中,应行动一致,形成合力,共同向前进步,提升部门整体的服务水平。

4. 应找准工作方向,高效快速落实工作;任何工作应打好提前量,掌握工作主动权,避免措手不及。

5. 要进一步反省自己工作中存在的官僚主义、形式主义,立即整改。

二、    本周重点工作计划

1. 杨雪:10月30日前完成三线办公6S管理检查及10月宣传H5定稿及;11月2日前完成文具耗材申购下单及到货跟踪。

2. 廖敬仁:10月30日前协助谢雪萍跟进潮州及阳江写字楼搬迁、珠海富华里退租相关工作;10月31日前完成万圣节观影会宣传报名及组织工作;11月2日前协助刘景涛完成运动会中期准备工作,包括中期宣传、预选赛督办、总决赛承包商选定等工作。

3. 关玉华:11月1日前完成三线管理日常工作交接以及组织三线Excel操作专项培训。

4. 刘景涛:10月30日前完成10月份员工满意度调查本部及三线数据分析汇总;11月2日前完成运动会中期准备工作,包括中期宣传、预选赛督办、总决赛活动公司选定等工作。

各小组成员应做好工作筹备,高效快速落实相关工作,小组成员间应行动一致,形成合力,提高工作水平,共同推动工作进展。

 

开发有限公司

第2篇:电工基本工艺范文

关键词:铁路建设;电务;工程施工;成本控制

0引言

电务工程是铁路建设由传统化向现代化转变的重大标志,通过电务工程的建设,我国铁路建设水平有了质的提升。但为何铁路项目盈利困难,这是应该仔细思考的问题。怎么控制成本,监督成本,使铁路项目由亏损转为盈利变得尤其重要。

1铁路电务工程的基本内容和重大意义

铁路电务工程主要包括通信、信号、电力、电气化工程四个方面。电务工程建设,对于铁路发展而言具有重大意义。通过电务工程建设,使铁路运输安全性和快捷性大大提高,增强铁路运输的竞争优势。

2铁路电务工程施工中存在的成本问题

2.1工程材料缺乏管理导致成本增加

当前,铁路施工过程中料管制度完备,但执行力差,导致施工材料购买、使用无度,剩余材料无人管理,导致遗弃或失窃,致使成本增加盈利减小。此外由于实行计件工资制度,使部分工程施工过程中某些工人只考虑个人生产量,不注意材料的节约以及机械的维护保养,致使材料消耗严重。由于一系列问题叠加,致使材料成本严重超标,使得铁路项目难以盈利。

2.2项目负责人对成本控制认识不高

现阶段我国大部分的铁路电务工程施工,有一部分项目负责人没有注意对成本进行控制,他们注重的是施工进度和施工质量。成本控制关系到每1个普通员工,并不是项目负责人1个人的职责,必须在每个人心中树立成本控制的思想观念,才能从全局来进行成本控制。但现实问题是当前建设中,项目负责人与普通员工缺乏交流,难以形成人人参与成本控制的形态。

2.3成本控制方式落后

成本控制方式落后是目前大部分施工企业存在的一个问题。由于成本控制方式较为落后和单一,难以满足铁路建设情况多变的成本控制要求。由于铁路建设中存在很多不确定因素,给成本控制造成了巨大的挑战。例如天气因素造成施工困难、工程施工与民众利益发生冲突等等,这些问题直接导致项目成本增加,致使铁路项目资金入不敷出难以盈利。因此急需改革当前成本控制体系和手段,完善相关的成本控制制度,成立专门的成本控制工作小组,对项目成本加以严格控制与审核。

3铁路电务工程控制成本的意义和方法

3.1铁路电务工程控制成本的重大意义

在电务工程中,会投入大量的人力和物力,这大量人力物力所带来的消耗,就是成本,只有严格控制成本,才能使施工在安全范围内按质按时地完成。

1)成本控制有利于调动员工在电务工程施工中的积极性,控制人力成本,明确每个人的职责范围与任务要求,有助于提升工作效率和工作质量,大幅提高员工的积极性。

2)成本控制有利于施工材料的有效利用,避免材料浪费。在施工过程中浪费现象很常见,比如在架构信号系统的时候会铺设电缆,施工的时候必定会产生剩余的电缆,有的员工为图省事直接将剩余的电缆遗弃,有的员工甚至将剩余的电缆变卖,这就造成了材料的浪费。必须严格材料成本的控制,做到出库数量与使用剩余数量相符,剩余材料完全回库,使施工材料得到充分利用,不产生浪费。只有这样才能确保施工过程中的人力、物力、财力落到实处。

3)成本控制有利于项目负责人对于项目的管理。在成本得到控制以后,就需要项目负责人对全局作出掌控。基于成本控制,项目负责人能清楚知悉材料使用和人力使用的情况,结合这方面的使用情况,及时对工程施工过程中存在的成本浪费情况进行纠正,并合理对施工进度进行适当调整。

3.2铁路电务工程成本控制的方法

3.2.1严控施工环节和人力物力

施工环节是电务工程施工工程的重中之重,只有精确施工环节,才能提高人力物力的使用效率,避免不必要的浪费。具体来说,严格按照标准进行人员组织、环节接替、物质配备和后勤工作,做到所有过程全控制,把各环节的工作切实办好。同时,还要提升施工技术水平,切实把施工技术做到位,避免返工,以此节约物质和人力,节约施工时间;在物质采购环节中,严格执行公司物资采购相关制度。在劳务分包过程中,选择正规的劳务队伍,严控人员数量,明确劳务费用,分析各种可能出现的意外情况,把费用降至最低。最后在施工过程中,强化安全管理,严格控制因生产事故造成的成本负担。严格控制施工质量,保证1次合格,避免人力物力重复使用造成浪费。

3.2.2规范成本控制体系

当前铁路项目的成本控制体系很不完善,有的没有形成体系,有的体系简单粗糙,不具备执行力。通过对电务工程进行具体调研,制定各个施工环节,估测所需的人力物力,划定相关人员职责范围,预算所需经费,从而制定出相应的成本控制体系。成本控制体系应当明确成本控制范围,划分成本控制职责,制定成本控制条例,把成本控制落实到人。

3.2.3加强成本控制相关工作

与成本控制相关的工作有很多,比如检验工程质量、合同管理等方面。工程施工质量需要专业的检验人员来进行检测,且要定时定期对工程施工质量进行检测,避免出现重大质量问题而不得不返工重来,这样的损失极其巨大。对工程施工进行质量检测的同时,也要加大对施工的监管力度,工程负责人应当全程对工程施工进行查验和管理,增强施工阶段对成本的控制,避免因工程超期造成的成本损失。此外,在与相关企业合作时一定要加强合同管理,监督合同执行情况,并随时对合同执行情况进行审查与评估,及时处理合同执行过程中产生的意外情况,确保工程施工按质按量完成。对于合同执行不到位的劳务队伍,应立即对其提出整改意见,敦促其加强合同执行力度。对于拒绝加强合同执行力度的劳务队伍,应及时中断合作,并按照合同相应规章制度,对其提起索赔,另外寻找能严格执行合同的劳务队伍进行合作。

3.2.4在工程完工后进行成本审计与考核

成立成本审核控制工作小组,对每一个工程的物资人员和经费等使用情况作出精细的记录。此外,在工程结束进行款项交接的时候,收入款项应具有甲方负责人的签认,如果没有甲方负责人签认,则不能将该笔款项入账。在工程结束后有很多剩余材料和临时设施。对此应由工程项目部参值估价,将其列入工程成本,避免遗漏这部分成本,导致最终成本审核不能符合总支出。同时,还应对工程施工过程中,所有往来款项进行审核,把每一笔款项的用途审查清楚,搞好成本审计与考核。对于部分尚未收回的款项,应当抓紧催收,确保资金及时回流,为下一个工程项目做好资金准备。

4结语

电务工程是铁路建设高度的体现,但如何做好工程施工,怎样进行成本控制,还需要多方探索,总结经验,以推出切实有效的解决办法。随着铁路建设热潮的来临以及高速铁路的发展,铁路项目的竞争已经十分激烈。因此,谁能控制成本,谁就能占据基建市场的一席之地。

参考文献:

[1]吴彦杰.浅论铁路施工项目财务内部控制的现状及完善措施[J].中国管理信息化,2012.

[2]黄学君.铁路工程项目成本管理问题探析[J].价值工程,2011.

第3篇:电工基本工艺范文

那么,我们的家长应该如何为孩子购买数学绘本呢?笔者曾经询问过幼儿园各年龄班的一些家长,得到一些不同的答案。

家长A:我一般不考虑国内的,只找获国际大奖的书。都是先在百度上搜索,然后根据列出的书名来买。如获博洛尼亚国际儿童优秀童书奖的《 数学绘本 》一套就有36册,整套买回来,既便宜又省心,放着让宝宝慢慢看。

家长B:我是到淘宝上找的畅销书,看其他的妈妈买些什么书给孩子看,我就跟着买。我孩子现在上大班,一套美国的《 数学帮帮忙 》就适合孩子读。

家长C:我就订了几套杂志,如《 东方娃娃 》绘本版,孩子还比较喜欢《 巧虎 》,每一集都有关于数学学习的内容。

家长D:有时到书店看到有适合孩子的数学操作书,就会顺便买回来,让孩子做一做,我做家务时他会挺安静地看书。

由此,我们可以看到,家长在购买数学绘本时,许多人会选择省时省力的办法,表现出的是对幼儿数学学习重视的表面性,与对幼儿数学绘本的不了解。主要表现为以下一些误区:盲目迷信大奖系列、不了解幼儿的年龄特点与学习特点、重买不重读,不能与幼儿进行有效的亲子阅读。由此给亲子共读数学绘本带来许多的瓶颈,不能更好地发挥数学绘本的作用。笔者在长期给家长的建议中,归纳出了一些注意点,以期帮助家长更好地选择和使用幼儿数学绘本。

一、如何选择一本适合孩子的数学绘本

1.了解孩子的年龄特点

国家教育部的《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 》(下称《 指南 》),其中的科学领域就对幼儿的数学认知方面提出了明确的学习与发展目标,为家长提供了评价标准。目标1.初步感知生活中数学的有用和有趣。目标2.感知和理解数、量及数量关系。目标3.感知形状与空间的关系。每一个目标内容又细化到具体的年龄目标和教育建议,这就让教师和家长更加明确每一个年龄段幼儿需要达到的要求和一些具体的教育建议,非常实用。它为家长准确观察孩子的数学认知处于怎样的水平,可以在数、量、形、时间与空间等哪些学习内容方面进行适当的提高等提供了可操作的科学依据。

2.对一本好的数学绘本的甄别

一本好的数学绘本具有以下特点:图文能充分引起读者的兴趣,数学内容保证科学正确,故事性和数学相辅相成,注重数学与生活的结合,引发读者不同的情感体验。一般而言,一套获国际大奖的书应该具有这些特点,但是正因为它是成套的,所以经常会有一些限制,如有的包含的知识点都是纵跨几个年龄段的,有的只是包含某一类知识点的。家长在购买时应该要了解这些图书的特点,在充分了解自己孩子的年龄特点与现有知识水平的基础上,学会甄别哪些是适合自己孩子现在的学习需求的。选择好的数学绘本,不在多而在精,一本好的数学绘本,它能够经得起一遍又一遍的玩味,能够让孩子在一次又一次的阅读中,体验到多方面的内涵。

二、在亲子共读中善用数学绘本

1.重视绘本的情感体验

数学绘本,它首先是一本绘本,其次才是一本数学绘本。孩子对其感兴趣的首先是有趣的故事、丰富的画面,以及由阅读引起的情感体验。当孩子在阅读时,最忌讳的便是家长经常打断孩子的阅读,进行知识问答。家长切不可将数学知识放在第一位,迫切地想让孩子掌握。幼儿的数学学习应该是潜移默化的,家长应该尽量营造出温馨愉快的家庭氛围,和孩子共同阅读这样一本数学绘本,让孩子体验绘本中所包含的丰富情感,从而使孩子爱看、想看,愿意反复地看。《 指南 》指出,幼儿学习数学的过程是一个不断建构的过程,当孩子一次次地阅读时,也就是他在主动建构知识的过程,这时再对里面的数学知识进行拓展,才能取得较好的效果。比如绘本《 让谁先吃好呢? 》,犀牛、长颈鹿、猴子、兔子、毛毛虫都想第一个吃到美味的桃子,多像一个个孩子身边的同伴啊,这样的故事几乎是每个孩子都喜欢的,孩子的心会跟随着故事的发展不断变化,直到为委屈的毛毛虫想出第一个吃到桃子的办法。不需要刻意地指出用什么排序的方式才能帮助毛毛虫,孩子已经用自己的体验理解了这一问题,所以我们相信,如果小朋友爱上故事,也一定会喜欢上里面的数学知识的。

2.别把绘本当成练习本

许多家长认为,买来绘本就万事大吉了。有的直接将绘本丢给孩子,任其自由发挥,有的让孩子画画、贴贴,好比做数学练习册一样,完成作业而已。其实这更是对数学绘本的误解。买回来绘本只是一个开始,绘本是一种媒介、一种工具,引导孩子阅读的过程才是最重要的。陪孩子一起读绘本,不只是可以使孩子自身的价值表现出来,而且可以促进亲子关系和孩子的语言发展水平,一举多得。

3.循序渐进,莫急于攀高

从数数到计算,从图形到排序,数学绘本都各有体现。家长首先应该根据自己孩子的现有水平选择合适的、略微简单的绘本,由浅入深,有利于提升孩子的自信。切不可认为这样简单的知识孩子肯定能够理解,因而急于求成,甚至用自己的数学认知去类比孩子。更不要逼着孩子去“学习和理解”绘本中的数学概念,要知道数学技巧与练习不是数学绘本的目的,培养孩子对数学的兴趣才是关键所在,不要让自己的功利目的打消了孩子对数学的兴趣和爱好。

4.生活渗透,强调趣味性

绘本不是教科书,在阅读时并不一定要孩子完全理解这些数学概念,而是以生活化、故事化、图像化的方式,让孩子自然而然地接触到这些概念,进而在脑海中留有印象。但是,无论再好的书也只是书而已,只有与孩子的生活相结合,才能真正让孩子所喜爱。《 指南 》也强调,要让幼儿在真实情境中进行数学学习,感受到数学的有用和有趣,获得真实的经验。其实,生活中的每一个实体背后,都隐藏着一个奇妙的数学世界,数学绘本也只有在与生活的密切结合中才能最大化地发挥其作用。如阅读《 一起一起分类病 》后,引导孩子寻找家里分类的物品,从两三样的分类学起,逐渐增加难度,首先形成归类的意识,其次养成归位的良好习惯。我们大约能在生活中发现所有的数学知识的身影,如玩滑梯时的“上与下”、排队时的“前与后”、物品摆放的“分类”、手套的“配对”、表的时间、包的形状、项链的“排序”、碗筷的“对应”、生活中的数字、家具的空间形状……让孩子的生活与阅读绘本结合起来,让孩子在生活中印证学到的数学知识,感受到学以致用的快乐,孩子一定会乐此不疲。

第4篇:电工基本工艺范文

这两者是相辅相成的,互为倚重,互为拓展和利用。任何一方独占渠道资源似乎都说不过去,而对渠道而言,借助的是品牌,而维系的却是商,两者都是上游的链条。

厂家、商、渠道(含卖场)三者之间的关系就如同一根线上的蚂蚱,在这三者中,对品牌提升、产品销售起作用的是渠道,但是,厂家和商是决定渠道生存的主体,厂商之间的关系是决定三者存亡的关键。厂商之间能否通过合作产生共赢呢?合资销售公司是目前我们看到的最大的趋势,这种模式的建立和运作特点究竟是怎么样的呢?我们先来看一个大家熟知的例子。

格力空调的厂商共同体案例:

早在1997年,格力在湖北拥有四个经销大户,他们的经营业绩一直都不错。但是,在当年的一场空调大战中,这四家经销商为了抢占地盘、追求利润,开始搞竞相降价游戏,几个回合下来,格力空调在湖北的市场价格体系被冲得七零八落。最终,格力和几个经销大户(可以看作商)都没得到任何好处。

为此,时任格力销售总经理的董明珠涌现出一个大胆的想法,她几度赶赴湖北,促进当地的大经销商和格力厂家抱成一团,并肩作战,并将她的设想进行了充分的讨论。1997年12月20日,董明珠的想法得以实现,一家以利益为纽带,以格力品牌为旗帜,互利双赢的销售联合体――湖北格力空调销售公司诞生了,这是国内首家由厂商共同出资组建、各占股份、并实施年底共同分红的专业空调品牌销售公司。这种以股份制组成的销售公司模式是,渠道、网络、市场、服务全部实现统一,共同做市场共同谋发展,开辟了独具一格的专业化销售道路。

股份制区域性销售模式的实质就是在每个省选定几家大的经销商,共同出资参股组建销售公司,组成“利益共同体”,共同来操控区域实施,达到共赢的目的。在这其中,格力只输出品牌和管理,在销售分公司中占有少许股份。湖北格力空调销售公司在成立后的第二年就使销售上了一个新台阶,增长幅度达45%,销售额突破5亿元。

随着这一模式在湖北取得了阶段性成功之后,格力便迅速迈开步伐,将这一模式向全国其它地区全面推广,先后在重庆、湖南、河北等全国32个省市成立了区域性销售公司,随后,由这么多分支机构开拓的数千家专卖店及其他销售渠道形态形成了格力空调破解激烈竞争、奠定国内销售桂冠的“珍珑棋局”。

可以看出,格力的渠道简单说来是“三级体制”规划,厂家厂商联合体渠道体。这里厂家是决策层,厂商联合体是执行层,渠道体是格力到达最终消费者的平台和桥梁。可以说,厂商联合体这个环节是核心环节,要承上启下,同时又有销售任务的分解完成压力。

厂商联合体是格力创新的渠道举措,激发了经销商的信心和动力;但为什么格力要以专卖店作为主导的零售形态呢?当时,空调整个行业都看海尔,海尔的“服务”做得最为出色,这是由于空调产品安装、维修特点决定的,格力开专卖店的最初目的,也就是想让格力专卖店未来的服务走向专业化、标准化。这种专业化、标准化的要求按照董明珠的话来说就是:只要某一个消费者在格力专卖店买一台空调,格力全国营业网点都知道他在哪一家专卖店买了什么型号的空调,什么时候装的机,该消费者所购的空调无论什么时候在什么地方出现质量问题,只要打个电话,格力的服务就能即刻到位。

海尔凭借服务赢得名声,但海尔在产品质量控制上稍逊于格力。因此,当格力开设专卖店,在产品质量和服务优势的双重口碑下,格力的专卖店逐渐成为格力销售的中流砥柱,并逐渐演化成为格力特有的主流零售体系。

用简单图表表示如图:

在这个体系里面,三级经销商及以下的渠道组织在此没有标明,因为在大连锁尚未企及的二三级市场,几乎所有厂家的销售组织和渠道形态都是相似的。格力的特殊,主要在于它在一级市场也是以专卖店模式为主体的渠道规划。而针对二三级市场,格力的专卖店销售则依靠其强大的品牌覆盖以及区域经销商的通力协作,与大多数品牌企业的渠道形态区别不大。如果有区别,也就是格力和经销商股份制销售公司作为管理平台的不同,其他大多数公司,多是企业自己设立分公司或者办事处进行纵向管理。

当然,后来这个联销体也遇到了挑战和考验,格力又更加加强了这个共同体的话语权,进一步通过收拢股权结构来管理和控制市场,这个资源越来越成为品牌厂家格力所一手掌控了。

可以看出,厂商共同体在发展初期,确实可以帮助商争取优势资源,在货源结构上、品牌形象上得以增强实力,取得相对竞争优势。但是,商也要看到,渠道这个资源的“合并”,从某种程度上是厂家的一手策略准备,厂家的目的在于掌控渠道,联销体只是一个中间过度,合作本身没有错,错的在于渠道资源实在过于太诱人,这块资源是决定厂商话语权的真正接触点。

作为区域商来说,一定要看到其中的利害关系,在厂商合作的方式和股权划分上,要明确渠道的归属,要看到长远的发展,不要被眼前的利益所迷惑,这是很关键的。

类似格力这样的案例在市场上仍然是极少数,它的成功有历史原因,现在看来已经很难复制。厂商共赢,我们必须得看其常态下的合作,也就是双方面对品牌和市场这两块资源的情况下,各自如何分工,使利益最大化。

在进行产品销售的管理过程中,厂商双方合作的层次往往决定了品牌产品在终端渠道的销售走势。那么,厂商应该如何合理分工,如何合作?

对于高度成熟的国内家电行业的市场营销,我们说渠道的转型和变化都必须同时兼顾品牌、产品本身战略的调整和变化,在此之上,市场政策也必须建立在维持这种变化的立场上。

厂商之间的合作是个过程,政策是约束的前提,没有约束的放手对于品牌企业来讲是不负责任的,在合作的过程中,双方的核心利益必须时刻加以防范,因为,渠道承载的是品牌,其次是产品,再其次才是经销商利益,这是品牌企业应该掌握的;而对于商而言,利益往往在第一位,其次才是渠道关系,而对于品牌塑建,商往往不是很在意。

第5篇:电工基本工艺范文

一、铁路施工企业的成本管理

工程项目成本管理的目标是:在合同约定的合理工期内,通过科学的前期策划、有效地组织、协调,用最优的价格完成所承揽的全部施工内容。施工企业项目管理团队通常都是通过前期的项目策划和规划,在项目进场施工之前,运用进度网络分析技术、关键线路法、进度压缩技术、假设情景分析技术、资源平衡技术、关键链技术,得到一个项目的进度计划表,通常以项目进度网络图或横道图的形式来表现。项目部在施工过程中,严格按照进度计划表进行工期安排,进行合理的劳务人员的调配、施工机械设备的购买及租赁等等花销的安排,尤其针对关键线路的工期安排制定专项保证措施,对照计划表研究问题所在并及时纠偏,对症下药。值得注意的是,一个项目的进度计划表不是固定一成不变的,这一特点是由工程项目的动态特性所决定的,在一个工程项目的施工实施过程中,难免会有一些签证变更等现象的发生,使得相应的工期有所变动,这就要求我们一方面在原有工期计划的基础上作出合理的调整,一方面要求甲方给予合理的工期签证。总而言之,按照合同约定的合理工期制定出能够指导实际施工的进度计划表并严格遵照执行,过程当中实施工期动态管理考核办法,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将偏差控制在可控范围之内,将进度管理工作作为一项日常的项目管理工作来抓,在保证合同工期的前提下,寻找到最佳的工期点成本,把工期成本控制在最低点,是铁路施工企业成本管理的核心内容。

二、现阶段我国铁路工程项目成本管理存在的问题

(1)、施工成本管理体制不完善

目前很多铁路施工企业都把施工成本的管理和控制交给企业的财务部门。但是,这些财务部门对于如何有效的进行施工成本管理和控制方面没有起到较大的作用,他们的主要任务只放在了施工成本的核算。铁路施工的成本管理和控制基于成本管理和控制理论,并不是单纯的财务成本预算和审核问题,项目施工的各个环节都会牵涉到,只片面的依靠财务部门不能进行科学有效的成本管理和控制。

(2)、工程设计变更规则对施工成本管理的影响

长期以来,铁路行业的特点加之各种因素的影响,使得施工过程中发生大量的设计变更,甚至重大设计变更。根据原铁道部有关文件规定,二类变更在风险包干费中包含,不调整增加合同总额。如果实际发生的二类变更超过风险包干费,超过的部分将全部变为施工成本,没有相应的收入,造成施工成本无形中增大。一类变更则审批过程漫长,往往一个变更几年才能审批下来,等审批下来后资金的时间价值已将变更可能增加的利润全部消耗。铁路行业的设计变更规则不尽合理,增加了项目成本管理的难度。

(3)、项目管理人员成本意识不强

目前,我国的铁路施工项目经理部普遍存在成本意识不强的现象,也就是在项目内部,搞技术的只负责技术和质量,搞工程的只负责施工生产和工程进度,搞材料的只负责材料的采购及进场点验,工程项目的成本管理工作关心较少。

三、铁路施工成本管理的具体措施

(1)、强化成本管理,贯彻成本管理流程

企业管理的核心是项目管理,项目管理的重点是成本管理。重点掌握成本预算、要素控制、资料归集与核算、成本分析、利润考核等五个部分。实行内部季度计价制度,确保成本的真实性。每月末公司要对项目部按实际完成工程量进行内部验工计价,确保真实反映项目实际经营情况,对业主超验的计价价值由公司统一掌控,避免发生潜盈、潜亏现象。同时核实公司是否按实际完成工程量进行结算,成本与验工计价是否匹配,确保项目经营结果的真实性。每季公司要对经营有潜盈、潜亏较大的项目,采取现场调查和项目情况汇报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检查、核实,及时掌握项目经营的真实情况,确保工程项目的责任成本始终处于可控。要积极探索“精益化管理”,创新项目管理模式,摸索出一套精益化管理的模式。建立项目成本核算单元台帐,在编制项目责任成本的基础上,深入细化各分部分项施工单元成本,随时掌握各工点的经营情况,为领导决策提供可靠依据。

(2)、加强各项成本的控制

施工中常常会配备民工,应积极配合,充分发挥民工作用。施工材料是施工的基础,由于质量、管理等问题,常会引起大量浪费。因此,在领料时要有一定的限制,并有严格的领料程序,没有特殊情况,用额不许超过定额,否则一定要追究责任,从而提高对材料的利用率,避免浪费。对相关机械设备同样如此,其特点、性能、油耗、日常管理、维护等工作都应围绕成本管理进行。施工中,除了直接费用,还有许多间接费用,由于项目杂多,稍微处理失误,就有可能引起大量浪费。间接费管理中,要突出重点,如招待费、办公费等,都应有严格限制。

(3)、劳务消耗成本控制

施工队伍公开招标,以测算的定额人工及现有的合理市场单价为依据,从参加竞标的劳务队中综合考虑其综合素质,最终择优录取;严格控制员工数量,要求项目施工人员尽量以工程量的形式开任务书,以备审查核对;合同签订后的项目人员交底绝不流于形式,一定要全面、细致、有重点的交底到每位项目管理人员,合同中明确所指范围,凡在此范围内的一律不许以任何理由重复开工;杜绝因为合同理解不透彻导致的推诿扯皮现象;每月发生人工费当月及时挂账,并附有必要的签证、合同及本月报量资料,以备核查把关;积极配合业主的各项工作,想业主之所想,急业主之所急,希望可以赢得业主的信任和理解,对亏损项的人工费给予签证补充;通过以上几点可以达到有效的控制人工费,减少亏损的目的。

(4)、材料费控制

材料费一般占工程造价的60%以上,是工程项目成本控制的重点。材料费控制有以下2方面内容:严格控制材料的采购成本。要充分进行市场调查,随时掌握工程所用各种材料的市场价格,在满足工程质量要求的前提下,选择质量优、价格低、运距近的材料供应商,应建立合格供方名录,维护信誉好较稳定的材料供应商,以获取价格优惠,所有大额材料都要进行公开招标,在单位纪检监察部门的监督下进行阳光采购,杜绝暗箱操作。目前,在铁路工程建设项目中,大部分项目的主要材料、设备特别是铁路专用设备都是由甲方供应,这种情况下,要加强材料仓储保管,避免丢失、损坏,减少甲方的反索赔。严格控制材料用量。要按定额确定单项工程的材料消耗量,严格执行材料进场验收和限额领料制度,有效地控制材料损耗量;要实行责任成本管理,责任落实到工班,鼓励职工修旧利废回收;改进施工技术,推广使用降低材料消耗的各种新技术、新工艺和新材料。

(5)、加强管理监督,提高材料机械利用率

充分挖掘核算部门的潜能,发挥其职能和相关人员的积极性。施工过程中,严格把握工程的质量,贯彻“至精、至诚、更新、更优”的质量方针,将各个部门的质量自检人员定点、定岗,将加强施工工序质量自检的管理监督工作贯彻到整个系统中。一般情况下材料成本占项目成本的比例都超过55%,全过程全方位的材料管理是提高材料使用率的直接方法,严格执行材料消耗定额,按定额发料,超出定额查明原因追究责任。施工机械可以采用外部租用以减少折旧和保养费,开展单机、单车等多种形式的内部经济承包核算,以提高机械的作业产量并减少油料消耗。严格按工程质量要求进行作业操作,减少不必要的返工损失。

(6)、加强合同管理

在每项工程项目开始前,双方都会有签订的合同,合同是对施工各个方面的一个详细记录,直接关系着双方利益。因此,在签订合同时,为避免以后引起纷争,应对各项条目,尤其是可能出现争议的条目进行仔细商讨,保证每一项条款都能公正公开合理。施工过程中,应实时了解合同的变化,降低合同风险。同时,索赔工作也与成本有关,应注意收集足够的证据,才有可能在索赔中获胜

第6篇:电工基本工艺范文

摘要:自2010年实施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以来,多地积极开展以县级卫生部门为龙头、乡(镇)卫生院为枢纽、村卫生室及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为基础,大力推进该项目的实施,有效保障了城乡居民享有最基本、最有效的基本公共卫生服务。但是在基本公共卫生项目全面推开之时,对于加大基本公共卫生补助资金的监管问题也急需解决,本文主要探讨财政部门如何从知道基层卫生机构加强会计核算和财务管理入手,确保基本公共卫生补助资金安全高效使用。

关键词:完善;基本公共卫生;资金;监管

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是促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逐步均等化的重要内容,而基本公共卫生补助资金是确保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顺利开展的重要保障。近年来,各级财政、卫生部门通过建立健全有效的考核评价机制,进一步规范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内容的全面落实,确保财政补助资金真正用于项目工作,不断提升提高项目支出管理水平和项目支出效益。特别是2012年起,十堰市财政局引入第三方独立、客观的评价方法,委托湖北嘉信达资产评估有限公司对城区基本公共卫生服务专项资金财政支出进行绩效评价。通过第三方资产评估公司按照国家基本公共卫生项目的绩效评价指标体系,采取比较法、公众评判法等手段,对基本公共卫生项目实施和资金支出使用管理等进行较全面的绩效评价,结论显示十堰市2011年基本公共卫生服务专项资金绩效评价得分为84.96,绩效等级为“良好。这一方面表明了财政资金四两拨千斤的效果得以实现,项目资金管理及使用比较规范,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发挥了积极的社会效益,另一方面也给我们提出了新的要求,那就是如何进一步强化基本公共卫生补助资金支出的监督管理工作,在对前期工作进行总结的基础上,查找问题,改进方法,建立起财政拨付、使用。管理等考核运用体系,以发挥财政资金“经济性、效率性、效果性和公平性统筹结合”的作用,促使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这一惠民项目取得良好的经济和社会效果。

一、资金监管逐步完善,发挥良好保障作用

茅箭区在基本公共卫生补助资金拨付过程中始终严把事前关口,进一步强化财政专项资金监管作用,确保财政专项资金使用更加合理、规范和科学。

1、资金拨付到位率逐步提高。各县市区财政部门积极调整支出结构,增加投入,建立了稳定的基本公共卫生服务保障机制,按照市局文件要求,在规定时间内及时将项目资金直拨到基层单位,保证了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健康顺利开展。

2、资金支出进一步规范。严格执行《湖北省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资金管理办法》,实行专账管理,补助资金专款专用。并将补助资金纳入政务公开范围,对项目资金进行精细管理,加强项目资金事前审核、事中控制、事后监督,保障资金安全、完整、高效实用,发挥了项目资金的最大效益,使老百姓真正得到了实惠。

3、财务管理制度得到有效落实。指导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服务站和村卫生室建立公共卫生补助资金专帐,督促乡镇卫生院按照新会计制度对基本公共卫生项目资金进行专项核算,能够合理设置账簿,比较规范地使用科目,项目支出记账凭证和原始凭证准确完整。

4、资金监管不断深入。在每年结算上年项目资金时,对基层医疗服务机构上年项目资金使用管理情况进行核查,对未按规定建立会计账簿的,要求其重新建帐,暂缓拨付资金;对未按规定使用专项资金,存在违规开支情况的,要求其重新按规定调整开支范围。同时,对所有项目资金开支一律使用正规税务发票,不得使用白条或以其他内容套取项目资金。

二、积极查找存在问题,及时深挖问题根源

通过对基层项目单位的调查走访,发现相关部门和公共卫生服务机构在管理使用上存在一些薄弱环节:一是少数公共卫生服务机构未单独设置财务机构和财务人员,而由其主管医院代管财务,少数公共卫生服务机构虽然建立了独立的财务,但核算上未设专户或专门帐页进行收支核算,而是和医疗业务混收混支;二是少数卫生服务机构将补助资金用于非公共卫生服务项目上,如:进行房屋维修改造、购置办公设备、人员培训、招待费等;三是由于缺乏具体的开支项目依据,盲目将人员工资、奖金及职工福利支出所占比例过大,少数卫生服务机构几乎是全额将专项资金用于发放工资及补助。究其原因:一是社区公共卫生服务专项补助资金实施细则不够细化,随意性比较大,造成少数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对政策理解上有偏差,执行不够严谨;二是个别财政部门及卫生管理部门实行的跨年度拨付专项资金,未实行预拨制度,不利于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及时记账;三是补助标准操作性不够强,造成采取其他变通办法确定标准,缺乏依据,再加上少数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只重视业务考核和项目任务完成,不重视日常财务管理,对补助资金专款专用的认识还不够高,才出现将补助资金用于非公共卫生服务项目的现象出现。四是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财务人员欠缺或会计知识未及时更新,导致对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财务制度和会计制度知晓率低,账务处理比较混乱。

三、进一步做好基本公共卫生补助资金监管的几点建议

财务管理是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开展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的重要支撑,更是开展公共卫生服务内涵管理的重要内容。近年来,为进一步促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逐步均等化,规范和加强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管理,提高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质量和服务数量,确保财政资金使用效益和效果。各级财政部门会同卫生等部门开展了对基本公共卫生服务专项补助资金管理使用情况的专项检查调查活动,为推动公共卫生服务这一项惠民政策发挥了积极的作用。随着实施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覆盖面的逐步扩大,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包含的免费项目内容不断增加,各级财政逐年提高对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的补助标准等,加强对基本公共卫生补助资金的全程追踪问效,以及建立基本公共卫生补助资金绩效管理机制等亟待解决。

一是进一步建章立制,做到用制度办事、用制度管人。相关部门应结合本地实际,制定本地区公共卫生服务专项补助资金支出具体管理办法及实施细则,以便于基层公共卫生服务机构执行及加强管理,尝试开展项目自评、抽审复评、考核评比等绩效目标管理机制,提高基本公共卫生补助资金规范化、科学化管理水平。

二是进一步建立健全基本公共卫生业务考核与财务管理的双重考核制度。一方面,财政部门及卫生管理部门应采取足额安排、先行预拨、年度考核拨付专项补助资金,以解决基层公共卫生服务机构的工作需要,确保资金使用率和项目工作进度相适应。同时,按照公共卫生业务考核与财务管理之间的内在对应关系,突出财务报表客观、准确、全面反映经济业务发生的特点,针对项目的社会效益、使用效果以及财务信息质量、财务管理状况等,逐步加大管理和监督的力度,确保专项补助资金全部用于为社区居民提供公共卫生服务;

三是通过加大宣传力度,牢固树立责任理念。财政部门与卫生部门协作开展培训讲座等形式,组织基层卫生机构参与相关会计制度的学习教育活动,提高部门、单位对专项资金使用绩效评价工作重要意义的认识,从而逐步建立起一整套适合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内部财务管理和控制制度,提高财务收支透明度,杜绝与医疗收入混收混支现象发生,不断提高资金使用效率,确保资金专款专用。

四是突出绩效管理,将绩效管理贯穿基本公共卫生补助资金拨付、使用、监督的全过程,逐步建立事前明确目标、事中绩效跟踪、事后实施评价的全过程绩效管理制度,发挥好财政专项资金“四两拨千斤”的效果,使资金使用更加合理、规范与科学为加快经济转型升级,推进城乡统筹发展,共创和谐幸福社会提供强有力的保障。

五是整合财政监督力度。实现日常管理部门与专职监督检查机构的有机融合,将监督管理贯穿于专项资金使用的全过程,充分发挥“以监督促管理、以监督促服务”的积极作用。同时,强调专项资金拨付到哪里,监督检查就跟踪到哪里。通过分析预警实现动态监督,提高监督的时效性、针对性和有效性。(作者单位:十堰市茅箭区财政局)

参考文献:

[1]《浅议全民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过程中的资金监管问题》

[2]《新财经・上半月》2012年09期,秦大沛

第7篇:电工基本工艺范文

对于现代建筑工程项目而言,能否对经济成本进行有效的管理是节约经济成本提高企业效益的关键因素。对建筑工程经济成本管理应用的好坏直接关系到工程项目的日常经营与经济效益的良性发展,甚至还直接影响到了企业的生存与发展。在当今的市场环境下,建筑行业正处于蓬勃向上发展的黄金期,然而与之相匹配的经济成本管理方法却依旧相对落后。对于我国当前的建筑工程而言,绝大多数的建筑工程要以牺牲工程质量和成本为代价来换取工程进度的超前。这样行动的结果就是我国的建筑行业的成本不低,质量也不高。因此,要想全方位地对建筑工程经济进行分析,就必须从技术经济的角度出发,围绕建筑工程的各个环节,进行经济方式的分析和评价。如此,建筑工程经济成本管理的目的就在于投入最少的劳动获得对大的效益降低建筑工程的成本,提高建筑企业的效益与竞争力。

2.在建筑工程经济成本控制中需要把握的几点原则

2.1 对成本的全面控制原则

所谓的全面控制原则是指在建筑工程经济成本管理中针对建筑工程的各个施工环节和施工人员的责任进行全面的综合的控制管理。一方面,对建筑工程的各个施工环节的成本控制包括了原料成本控制、施工成本控制以及人力成本控制。而要真正地实现对各个施工环节的成本控制还需要对其中每一个环节的细分环节进行再控制。另一方面,任何进行成本管理的措施都需要具体的人员来实现,因此对成本的全面控制还要将建筑工程中的参与的每个人纳入其控制的范围之内。在一个建筑工程中,一线的施工人员如果不能被纳入到成本控制的范围之内,将会导致人人对资源浪费等问题的视而不见,使得一切的成本管理措施流于形式。

2.2 权利与责任一致原则

对于建筑工程经济成本管理,每一个参与到建筑工程施工当中的人均承担了控制经济成本的义务,与此同时,他们也享有对建筑工程成本的监督管理的权利。这主要表现在一个部门(班组)在施工过程中只有做到了时刻履行对经济成本的控制的责任才能使得本部门(班组)在经济成本的绩效考评中获得佳绩,而另一方面部门(班组)同时还需要对本部门(班组)内部经济成本控制进行监督,及时纠正出现的问题。在建筑工程经济成本管理中,只有有机地将权利、责任、利益结合在一起,建筑企业才能充分调动企业员工合力共抓成本控制的积极性。

2.3 精确的目标管理原则

与其他项目管理类似,在建筑工程经济成本管理中,建筑企业同样也可以使用目标管理的方式进行对工程成本的有效控制。能够进行目标管理的原因在于建筑工程与其他项目类似,均是由各个细分项目的组合构成。因此,在实施目标管理的过程中,建筑企业需要针对整个工程项目进行整体的目标设定,再整个的目标确定的基础上,结合各个细分部分的特点进一步实施目标的分化,具体落实到每一个分管的部门和责任人上。如此这样,整个工程项目的成本管理的目标一致,各细分部分也有了具体的责任,不仅方便了施工过程中的权责明确,也方便了在项目完成时的考核与验收。

2.4 对过程进行动态控制的原则

对于一个建筑工程项目而言,施工的过程是一个具备较长周期,较多复杂情况,较多突况的动态过程。针对在这个动态过程中出现的种种令人意想不到的问题,建筑企业则需要对其进行动态的建筑工程经济成本管理。这样的背景下,动态管理的过程也就要求了管理人员要在整个项目实施的过程之中,对各个细分部分目标实现的情况进行判断,并依据各类情况可能对工程产生的影响,做出适当的修正措施,以此保证整个工程项目的经济成本控制管理。

3.在建筑工程经济成本管理中容易出现的几个问题

3.1 对项目成本管理的理念落后

长期以来,我国建筑行业的项目成本管理理论的发展速度明显慢于我国建筑行业的发展速度。这样就导致了国内建筑工程经济成本管理的相关理念相对落后。理念的落后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建筑企业简单地将建筑工程经济成本管理局限在施工阶段,仅仅要求一线的施工人员在施工过程中对建筑用材的不浪费,对建筑的设备的保护。二是建筑企业对整个建筑项目的成本管理把握不准确,在诸如人员安排、成本控制目标的细化上还存在较大的问题和差距。

3.2 缺乏具备专业知识的负责人

对于一项专业的管理项目而言,当前我国建筑行业大多数的企业均没有设置建筑工程经济成本管理的专职岗位。在这类企业当中,成本控制的功能往往由一个部门或者某个领导兼任。由于大多数人并不具备相关的专业知识,在具体的工程项目中,成本控制往往变成了个人主观的臆测或是节约经验的简单复制。尽管在国内外有很多成功的建筑工程经济成本管理的经典案例,但是由于国内的建筑企业对项目成本管理的意识并不强,缺乏有效的考核监督,致使成本管理的负责人不能也不重视做到对专业知识的积累。

3.3 流于形式的成本核算

尽管当前大多数的建筑单位均设有专门的预算岗位,但是由于在实际的操作中,预算专员所做的也就是根据现场的施工图纸或现场的指示来进行测算工作。这样做的直接影响便是很多阶段性成本分析、实际成本以及预算成本的比较结果并未对建筑企业将来的施工方式起到多大的作用。由此,本来可以用于成本控制的成本核算流于形式居多。这些专门的核算岗位没能承担起相应的责任与义务使得成本核算不仅没有成为企业控制成本的工具反而成为了建筑企业的建筑成本的一部分。长此以往,建筑企业会在粗略的成本核算中失去企业发展的动力与核心竞争力。

4.对建筑企业加强建筑工程经济成本管理的几点建议

4.1 强化对建筑工程经济成本管理的动态管理

在漫长的建筑工程工期中,工程项目会与到很多的意外情况。诸多的意外情况不仅为建筑企业对项目的管理增加了困难,也直接影响到了企业的经济成本。作为建筑工程的关键所在,工程项目的总体成本目标的确定关系到在整个建筑工程的工期之中,各细分部分能否做出适应不同阶段的动态调整。通常地说,建筑工程的成本分析是一个从工程项目收益的角度出发,伴随情况变化不断变化的动态过程。因此建筑企业必须加强过程的动态成本管理,及时调整策略。

4.2 利用先进的工艺和流程改进建筑工程项目

正所谓“磨刀不误砍柴工”先进的工艺与流程不但会对工程项目的经济成本控制起到积极的作用,还会对建筑工程的工程质量与工期缩减起到相当大的影响。在具体的落实上,建筑企业应当尽可能地考虑适应本企业的工程项目实施办法,在综合各项信息之后,合理采用先进的工艺与流程改进建筑工程项目。

4.3 对材料成本的有效控制

在一个建筑工程的施工过程之中,材料成本的管理是其中最为基础和的重要部分。一方面在建筑企业的材料流程之中,建筑企业优先依据企业所给出的预算价格对施工材料进行采购。同时,由于市场的不断发展,企业对施工材料的预算价格与真实的市场价格还存在一定的出入,因此采购人员务必要对材料采购过程中的成本控制加以注意。另一方面,对于企业库存的施工材料,企业在实施管理的过程时,可以利用限额的材料领料单完成材料的请领。对此,建筑企业还应当根据库存材料与现实需要之间的关系,做好预算准备,及时做好物料的补充,避免造成损失。

4.4 压缩非生产性的支出

在建筑工程之中,经济成本的构成不仅仅来源于生产性成本,还来自于诸多的非生产线支出。但是在传统的管理模式当中,由于非生产性支出具有量小多次的特点,并未引起建筑企业的足够重视。事实上,这一类由于企业组织和管理工作所产生的非生产性支出的总额在工程经济成本中占有相当的份额。因此,建筑企业可以利用非生产性支出具备较大伸缩性的特点,采用严格的管控措施,精简管理人员等方式来起到压缩非生产性支出的目的,继而达到控制建筑工程经济成本的目的。

4.5 加强对人力成本的控制

尽管对于一个建筑工程项目而言,大量的人员是必不可少的。但是如果不能在建筑工程施工的初期对项目所需要的人力成本进行合理的预算,并做好相应的任务分配,在工程开始后,大量冗余的人员以及互不匹配的岗位安排会使得建筑工程项目的人力成本成倍增加。此外,如果不能制定有效的规定对人员加班、怠工等情况进行处理,施工效率也会大打折扣。因此,在建筑工程经济成本管理中,对人力成本的控制也是格外的重要。

5.结语

第8篇:电工基本工艺范文

关键词:电力基建工程;成本管理;控制

一、目标成本管理的实质

目标成本是根据企业的目标利润,以及既定的价格等生产经营目标制定的,即目标成本=目标收入-目标利润。目标成本管理是企业为保证目标利润的实现而确定的在一定时期内其营业成本应控制的限额,或者说事先确定的经过努力可以达到的成本奋斗目标,以目标成本为依据,通过目标成本的分解、落实、控制和考核等手段,对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全过程实行全面、综合的管理,以期达到实现企业效益目标,但是,有关目标成本管理的实际应用并不是一帆风顺的。它与传统的成本管理相比,主要有以下区别:

1、指导思想不同。传统的成本管理是以基期的成本水平为依据,考虑到计划期有关因素变动对成本的影响来确定计划期的成本水平,并以此为依据进行成本管理。目标成本管理是以市场为导向,围绕电力基建企业的经营管理目标所进行的成本管理,取决于电力基建企业的目标利润水平。

2、管理的范围不同。传统成本管理的范围只局限于事中的成本管理,而目标成本管理的范围是将电力基建企业的全部经营活动作为一个系统,从事前的成本预测到成本的形成及事后的成本分析实行全面的、全过程的管理,将全部经营活动中的一切耗费都置于成本控制之下。

3、管理的侧重点不同。传统的成本管理侧重于事后算账,虽然也进行成本分析,提出改进意见,但改进措施的实施要等到下一个成本管理期间。而目标成本管理则把工作重点放在事前控制和事中控制,按目标成本控制耗费,及时分析差异,采取措施消除不利因素,加强了成本的控制地位。

4、管理责任的区分不同。传统成本管理以成本的形成作为成本管理的出发点和归宿点。而目标成本管理强调成本指标的分解归口管理,在各自责任范围内有效地控制成本,强调严格划分各责任单位的经济责任。

二、成本控制及其重要性

为保证目标成本的实现,成本控制是最关键的一环,它也是管理会计中“控制与业绩”评价会计的中心内容。它根据目标成本及成本预算的要求,对业务经营过程中与成本形成的有关方面进行指导、监督、调节与干预,以保证目标成本和预算任务的实现。按照“控制论”的观点,任何一项控制活动都是实施控制活动的主体(即“施控系统”)和承受控制活动的对象(即“受控系统”)所组成的,成本控制的实质是施控主体对受控对象实施控制的过程。其目的就是要对受控系统的输入进行调节、干预,使受控系统的输出限制在施控系统所规定的范围内。成本控制是成本施控系统对成本受控系统的输入进行调节、干预,使成本受控系统的输出限制在施控系统预定的目标成本和成本预算范围内,并最终保证成本目标的实现。这里的“成本施控系统”是指电力基建企业内部各级对成本负有经营责任的单位,即成本中

心。各级经营管理单位组成的成本中心,就构成了多层次的成本施控系统。至于“成本受控系统”(即成本控制对象)是指电力基建企业内部各成本中心所经营的各种“责任成本”,成本受控对象是各该成本中心经营管理的责任成本。成本指标作为一项综合性指标,为保证成本目标与成本责任预算的实现,需要电力基建企业各层次的成本施控网络系统管理人员的共同努力。在成本施控过程中,应充分调动各级成本管理责任单位及人员降低成本,增加经济效益的积极性,以保持经营目标的一致性。

三、成本控制必须遵循的原则

1、全面性原则。由于成本形成取决于管理人员的共同努力,因此,成本控制要对成本形成的全过程进行控制,而且有效的成本控制与管理要求所有人员都要参与成本控制与管理。

2、成本效益分析原则。成本控制经历了从事后的成本分析与检查,防护性控制到事中的日常成本控制的反馈性控制阶段。现代的成本控制不是消极地进行成本控制,而应想方设法开辟财源增加收入。应根据成本的效益分析和本量利分析的原理,将成本与收益,以及成本、业务量与利润之间的关系结合起来,找出利润最大化的最佳成本和最佳业务量。只有这样,才能将损失和浪费消灭在成本控制前,从而有效地发挥前瞻性成本控制的作用。

3、责权利相结合的原则。成本控制要达到预期目标,取决于各成本责任中心管理人员的努力。而要调动各级成本责任中心加强成本管理的积极性,有效的办法在于责权利相结合,即根据各责任中心按其成本受控范围的大小以及成本责任目标承担相应的职责,为保证职责的履行,必须赋予其一定的权力,并根据成本控制的实效进行业绩评价与考核,对成本控制责任单位及人员给予奖惩,从而调动全员加强成本控制的积极性。

4、按目标管理的原则。目标管理原来是一种由企业管理部门把既定的目标和任务具体化,并据以对企业的人力、财力、物力以及生产经营管理工作的各个方面所进行的一种民主的、科学的管理方法。目标管理包括目标利润、目标成本、目标营业收入等许多方面的内容。而成本控制是目标管理中的一项重要内容。目标成本通常是在现有的条件下能够达到的比较先进的成本限额。以目标成本为依据进行管理,将各项费用、成本的开支范围限制在目标成本范围内,就会做到以较少的成本费用开支,获得最佳的经济效益。

5、按例外管理的原则。在管理会计中对那些不正常、不符合常规的关键性差异,叫做“例外”。日常成本控制工作的重点在于通过各种责任成本的实际数与预算数的差异分析,找出成本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并通过差异分析,找出影响成本概率的因素,并采取相应的对策措施。由于成本是由多方面成本项目构成的,成本差异产生的原因也是多方面的,为提高成本控制的效率,西方国家对成本指标的控制往往根据按“例外”管理的原则进行。这就是要求各成本责任中心不要将精力和时间分散在全部的成本差异上,而是应突出重点,将注意力集中在那些属于不正常的不符合常规的关键性差异上。对于关键性的差异要查明原因,及时反馈给有关责任中心,采取相应对策加强管理,对其他的差异则可放弃。

四、成本控制的主要方法

电力基建企业成本制度的建立,对于正确计算、估价与管理成本,建立业务经营活动法规具有重要作用。一般电力基建企业的成本控制从时间角度分为事前、事中和事后的成本控制。

1、事前的成本控制。即在工程施工之前,为保事前的成本得到控制而建立起来的成本控制制度。在事前进行的预防性成本控制,首先要根据成本习性把电力基建企业的全部成本分为变动成本和固定成本两大类,然后根据不同类型的成本采用不同的成本控制制度进行限制、监督和调节。在实务中,对于变动成本通常通过编制弹性预算进行事前控制。对于固定成本,在实际工作中可按酌量性固定成本和约束性固定成本分别进行事前控制。酌量性固定成本,其伸缩性较大,可由电力基建企业管理部门根据不同时期的财力负担能力确定其开支金额的大小,如企业管理费、培训费等酌量性固定成本。对于酌量性固定成本的事前控制,主要是通过分项目,事先制定一个固定预算,确定一个总金额,作为事前控制的依据,或是通过编制零基预算的方法来加强事前的成本控制。对于约束性固定成本,电力基建企业管理部门的决策行动一般不能改变其数额。因此,对于它们的事前控制,主要应放在它们未确定之前进行,对约束性固定成本中的资本性支出,可根据支出预算中的数据,分项目制订固定预算,作为事前控制的依据。如电力基建企业计划在预算期内购置新设备,就要按此项目分别编制与此有关的固定费用预算,如折旧费、保险费、财产税、水电费等,作为今后控制实际发生数的标准,其他非资本性支出的约束性固定成本,可采用编制零基预算的方法加强事前的成本控制。

2、事中成本控制。成本控制制度的建立及责任成本确定后,关键在于成本的日常事中控制。事中控制,就是电力基建企业内部对负有成本经营责任的各级单位,在成本形成过程中,根据事前制订的成本目标和制度进行控制,并通过责任会计的建立,保证成本中心的各项成本指标的实现。在事中的成本控制中,不仅要对已发生成本差异予以纠正,而且要预防可能发生的成本偏差;不仅要执行成本控制标准,而且还要根据实际情况修改和完善标准。事中控制的主要内容及程序可概括为以下几个方面:第一,以各成本中心编制责任预算,作为日常成本控制的依据。第二,在日常工作中由对成本负有经营管理责任的单位遵照控制的原则,对成本实际发生情况进行计量、限制、指导和监督。第三,各个成本责任单位根据实际需要(按日、按旬、按周或按天)编制实绩报告,并将各自责任成本的实际发生数与预算数或标准成本进行对比,计算出成本差异。凡实际成本大于预算的称为不利差异;凡实际成本小于预算成本或标准成本的称为有利差异。第四,各个成本责任中心根据业绩报告中产生的成本差异分析原因,采取措施来指导、限制当前的经营活动,或据以修订原来的标准成本或责任预算。需要指出的是,成本差异虽然是事中进行成本控制的主要信息来源,是评价与考核各个成本责任单位业绩的重要依据,但是成本差异表现出的有利与不利差异,不能简单地作为经营决策和业绩评价的最终依据。这是因为实际数与预算之间的差异反映的只是表面现象,而要客观地进行业绩评价和采取正确对策,必须结合具体情况分析成本差异的性质及差异类型,然后才能做出正确的业绩评价与决策。同时,就成本差异产生的性质来看,有的属于在预算执行过程中由于执行者采取错误行动而产生的执行偏差。这种成本差异的出现总是与特定的行动有关,这种差异一经发现,就应立即加以制止。如由于决策失误而产生的外币投资损失就属于执行偏差;有的属于在事先编制预算时,由于成本预测参数发生变化而产生的预测偏差。这种差异一经发现,应及时对有关参数进行重新预测,使其尽可能与客观现实相符。如在预测利息支出时,由于没有考虑到利率调整因素,致使原定利息支出标准偏低而造成的不利差异;有的属于事先在编制预算建立模型时,由于错误地确定影响成本各因素之间的关系而产生的一种成本差异,例如,错误地确定目标函数、变量、约束条件而使得预算脱离实际而产生的成本差异,这类成本差异一经发现,应重新修订模型,及时制订出正确的标准或编制出正确的预算;有的属于在预算执行过程中,由于计量错误而产生的一种成本差异。这

类差异确已发生时,应及时对计量错误加以纠正,以保证计量工作的正确性,为防止这类偏差的发生。还有的属于在预算执行过程中,由于实际成本和由某种正确规定的随机参数的典型波动而产生统计成本差异。对于随机偏差应科学地规定其偏差范围,对于正常发生的偏差一般不予纠正;只对那些不正常的偏差,才应采取行动加以控制。

3、依据相关原则,确定“例外”的标准。

(1)重要性原则。重要性原则就是按照成本差异的大小来决定哪些成本项目对电力基建企业来讲是具有重要意义的差异,需要成本中心管理人员给予足够重视。衡量差异大小指标,通常是将成本差异与原预算进行比较计算一个成本差异率,在成本差异率之外,再规定最低的限制差异的金额。如成本差异占10%以上,或绝对金额超过100000元的,均应视为“例外”。至于差异率及绝对额的确定,要视不同电力基建企业的具体情况及差异性质来确定。由于成本差异分为“有利差异”(顺差)和“不利差异”(逆差)两种。管理人员不应把注意力只放在不利差异上,还应注意有利差异中是否隐藏着不利因素。例如采购部门为了控制固定资产采购成本,购入劣质产品,这会降低采购部门采购成本,这是有利差异,但由此也会增加设备维护保养费用,从而给其他部门带来不利差异。

(2)一贯性原则。按照重要性原则,有些成本差异虽然未超过规定的差异率百分比或最低金额,但这些成本差异在一段时期内一贯在一条控制线附近徘徊,就应引起管理人员的高度重视。这种差异也应视为“例外”。这种例外产生是有原因的,可能是由于成本控制不当产生,也可能是由于原定的因素或标准已经时久失效,应及时加以调整。

第9篇:电工基本工艺范文

关键词:质量成本;家电供应链;博弈分析

中图分类号:F273.7 文献标识码:A

Abstract: The quality problems of appliances happened frequently attracted the focus of public because it directly threaded the consumers' life safety. Based on the quality cost, this paper analyzed the game process between the supplier and the dealer in market, found out their reactions under different behaviors, thus came up with several advices about how to guarantee the quality of appliances.

Key words: quality cost; appliances supply chain; game analysis

0 引 言

生产者最基本的责任是向最终消费者提供安全合格的产品。然而,中国家电产品的安全性以及其质量是否合格问题是近年来从未停止的话题。家电“质量门”事件不断,如国内的净水器市场,品牌名目繁多、价格高低不均、标准和监管不足已成为行业发展的极大障碍。目前国内从事净水器生产的企业已有3 000多家,但取得生产卫生许可的厂家仅有三分之一,还有很多“游击队”厂家和企业,产品售出后便销声匿迹,对消费者的人身财产安全置之不顾。

2013年初,中国多地出现雾霾天气,空气污染的现状迅速激发了空气净化器市场的发展,市场上出现了各种质量参差不齐的产品。北京市工商局在2013年第一季度对北京市场销售的各种小家电质量监测中,发现了多达54种存在安全隐患的不合格小家电。其中,有8种家电按照厂址未能取得联系,隐患更大。家电质量安全问题不容忽视,比如电水壶、微波炉、电热毯、吹风机等产品,如果突发安全问题,甚至可直接威胁到消费者的生命安全。

目前,很多家电经销商依靠“挤压供应商”的模式快速扩张,如压低采购价格,收取各种通道费用,延期结算货款等。而国内家电制造商的利润空间狭小,部分厂家无法维持生存,在多重压力下一般只有通过两种方式来降低其成本,其一是压低其供应链上游零部件生产企业的产品价格;其二是最大程度上缩减自身的生产成本,而如今原材料和劳动力成本一直在上涨,如此一来,家电生产企业只有减少其质量成本的投入,如使用存在缺陷的不合格的零部件,减少质量教育培训费用、质量改进措施费用、处理质量缺陷费用、质量审核费用、保持检验和试验设备精确性的费用、进行质量体系认证所发生的费用,等等。这样一来,就自然而然地产生了有缺陷的不安全不合格的家电产品。为了维护各自的利益,家电经销商与家电生产厂商之间展开博弈,本文在供应链管理的大背景下,从质量成本的角度分析两者之间的博弈行为,从而提出解决问题的可用途径。

以下部分的结构安排是:第1部分是理论分析;第2部分展示了家电生产厂商与家电经销商的博弈过程,并对其模型结果和原因作了分析;最后是结论与建议。

1 理论分析

在现有文献中,关于家电经销商的供应链管理问题的研究大都是从定性的角度去探讨的。例如,施小慧(2005)通过理论比较,分析了家电连锁业供应链管理的客户服务、库存管理和运输管理三大要素[1]。蒋明,周玮玮(2008)考察了中国家电行业中家电生产厂商和家电连锁企业之间冲突的原因,并提出了解决双方冲突的途径[2]。在家电连锁企业供应商选择方面,左双喜(2009)从品牌竞争力和企业价值增值率两个维度将供应商分为四类,构建了评价指标体系,并解释了如何在供应链管理中运用这一指标体系[3]。徐爱,胡祥培,高树风(2012)对绿色供应链参与主体中政府、企业和消费者之间的博弈关系进行了专门研究,指出了政府可以采取相关政策来提高企业和消费者参与绿色供应链的积极性和可能性,但他们的分析没有涉及产品的质量问题[4]。对于产品安全的治理模式,沈宏亮(2012)从技术规范、标准、市场监督、侵权责任、受害者补偿等方面对欧盟、美国和中国实施的产品安全治理模式进行了分析比较,指出中国应该通过标准市场化、界定行政监督职能、强化责任诉讼的威慑和补偿等途径来保证产品安全[5]。目前,从产品质量成本的角度来定量分析家电经销商的供应链管理问题的文献较少。

20世纪50年代初,美国通用电气公司质量管理专家A.V.菲根鲍姆首先明确提出质量成本的概念。此后,质量成本理论逐步走向成熟,并且得到了西方国家的普遍重视。ISO9000系列国际标准将质量成本定义为:将产品质量保持在规定的质量水平上所需的有关费用。根据国际标准(ISO)的规定,质量成本由两部分构成,即运行质量成本和外部质量保证成本,而运行质量成本包括:①预防成本;②鉴定成本;③内部故障成本;④外部故障成本[6]。本文从质量成本的角度来分析研究家电经销商的产品供应链,运用博弈论方法分析家电经销商与家电生产厂商在市场交易中的博弈过程,探讨提高家电产品质量安全的途径。

2 家电生产厂商与家电经销商之间的博弈分析

未来企业的竞争将更多表现为供应链之间的竞争。家电经销商为了赢得市场,更好地满足消费者对安全合格家用电器的需求,必然会加强与家电生产厂商合作。家电生产厂商为了取得合作伙伴资格也会努力提供安全合格的家电产品。

为了维护供应链间各成员的利益和巩固合作伙伴关系,合作成员之间普遍以契约方式约定彼此的权利和义务,惩罚机制在约束彼此行为上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在各自追求利益最大化的动机驱使下,家电经销商与家电生产厂商之间展开博弈。博弈双方的策略均衡不是一次性博弈的结果,而是一个不断学习和调整的结果,通过多次博弈和长期的学习与改进,博弈双方趋向稳定策略[7]。

2.1 模型假设

2.1.1 局中人。在一场竞赛或博弈中,每一个有决策权的参与者成为一个局中人。本文讨论家电生产厂商与家电经销商之间的博弈问题,因此选取家电经销商和家电生产厂商作为本模型中的局中人。

2.1.2 策略空间。每局博弈中,双方都有权选择实际可行的完整的行动方案。家电生产厂商有出售合格产品和出售低成本的不合格产品两种策略选择。家电经销商有购买和不购买两种策略选择。

2.1.3 博弈双方都是理性经济人,即以自身利益最大化为目标,具有通过交易获取利益的动机。博弈双方交易能否达成取决于双方的博弈过程,外部因素暂不加以考虑。

2.3 模型结果及原因分析

2.3.1 家电经销商细化对家电生产厂商提品的检验检测,增大家电生产厂商提供的不合格产品被发现的概率,家电经销商购买的可能性加大。可能的原因是:家电生产厂商的不合格产品越容易被发现,家电经销商购买行为越安全,因而越会放心购买。

2.3.2 家电生产厂商违约提供不合格产品所支付的罚金越高,家电经销商的购买可能性越大。可能的原因是:增大违约惩罚会增强家电生产厂商的自律性,从而家电经销商越会放心购买。

2.3.3 家电生产厂商所增加的质量成本越大,家电经销商购买的可能性越小。可能的原因是:家电生产厂商提供合格产品需要增加的质量成本越高,其生产总成本就越高,其售价就会相应提高,导致家电经销商购买的可能性减小转而选择其他的生产厂商提供的产品。

2.3.4 双方合作中断,家电经销商重新选择合作伙伴的损失越小,家电生产厂商提供合格产品的概率越大。可能的原因是:合作关系破裂给家电经销商造成的损失越小,家电生产厂商越是担心家电经销商不惧怕破坏合作关系,所以努力出售合格产品以维持合作。

2.3.5 家电经销商购买不合格产品被媒体曝光和被消费者要求更换、索赔以及被监管部门处罚所遭受的损失越大,家电生产厂商提供合格产品的可能性越大。可能的原因是:家电经销商购买不合格产品,被媒体曝光和被消费者要求更换、索赔以及被监管部门处罚后,导致其声誉和经济利益受损,受损程度越大,家电经销商越会严格检查家电生产厂商提供的产品,迫使家电生产厂商不得不努力提供合格产品。

3 结论与建议

本文根据以上分析,从以下五个角度提出建议。

3.1 政府应完善有关产品安全方面的法律体系,强化法律的执行力度。同时,消费者要提高自身的索赔意识,发现自己购买的家电产品有质量问题或存在安全隐患时,要果断通过合法途径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此外,对家电生产企业给予一定的研发投入补贴。

3.2 家电行业协会设立专门的理事会监督生产企业是否按照标准进行生产,对非法生产行为严肃整治,对不负责任的生产者坚决给予以“零容忍”态度,同时设立对应的监事会监督理事会的工作,预防腐败。

3.3 家电经销商应从根本上改变其压榨供应商的传统做法,建立新型的战略合作伙伴关系。此外,对不同供应商提供的不同产品进行全面的检验检测,综合运用负强化和正强化的手段来引导生产者的行为,一方面适当提高对家电生产厂商主观上提供不合格不安全产品的处罚力度;另一方面,家电经销商可采取激励策略,对一定时期内提供安全合格产品的供应商给予精神上和物质上的奖励。

3.4 家电生产厂商应加强与经销商的沟通,抵制经销商的不合理要求;建立内部监管制度,保证必要的质量成本投入,在努力控制质量成本的基础上,严格把关产品安全和质量。其次,加大研发投入,利用先进的技术来获得竞争优势。第三,建立产品安全溯源体系,对发现存在安全隐患的已出厂产品施行召回制度,加强行业自律,这也是修改后的新《中华人民共和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对经营者的法律要求。

3.5 舆论监督已经成为维护消费者合法权益的重要手段。大众传播媒介应当做好维护消费者合法权益的宣传,对损害消费者合法权益的行为进行舆论监督。媒体对产品质量安全存在问题的生产者和经营者要毫不留情地予以曝光。

参考文献:

[1] 左双喜. 家电连锁行业供应商选择与评价研究[J]. 哈尔滨商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4):13-15.

[2] 施小慧. 基于家电连锁业的供应链管理研究[D]. 南京:南京财经大学,2005.

[3] 蒋明,周玮玮. 浅析中国家电行业销售渠道冲突――关于家电厂商和大型家电连锁销售企业[J]. 市场周刊,2008(12):51-52.

[4] 徐爱,胡祥培,高树风. 家电绿色供应链中政府、企业、消费者三方博弈分析[J]. 科技管理研究,2012(23):236-240.

[5] 沈宏亮. 欧盟、美国与中国的产品安全治理模式比较研究[J]. 经济问题探索,2012(9):166-1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