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创新意识不够原因分析范文

创新意识不够原因分析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创新意识不够原因分析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创新意识不够原因分析

第1篇:创新意识不够原因分析范文

关键词:中职学生 中职教育 教学改革 创新意识 实践能力

“坚持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为建设创新型国家而努力奋斗”。面对世界经济联系日益密切并趋于一体化的发展进程,对中职教育事业提出了更高要求。培养高素质、高水平的专业人才,是当前中等职业学校亟待解决的首要问题。

一、问题的提出

目前,随着各单位对一线人员能力要求的不断提高,中职学校培养出的学生并不能很好地满足就业单位的需要。因此,教学改革要从学生的就业入手,将专业的着眼点锁定在用人单位的需求上。这就对专业的知识体系和课程结构提出了全新的要求。

学校应专门成立调研小组深入相关用人单位,构建新课程理念下的实施性教学计划和开发人才培养方案。以此为核心,进行教学模式、教学方法、评价方式、实训基地等方面的改革探索,在此基础上开展改善与完善管理体制和机制研究。

二、教学改革的目标

1、培养学生观察生活,发现与探究问题的兴趣。

2、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3、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4、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

三、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及实践能力的方法

(一)详细分析国内外如何提高职业学生创新意识及实践能力。

1、树立“教育即生活”教育观念,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学生一般有较强的适应生活能力、有积极创新意识、有顽强创造精神,其根本原因在于学校现代教育思想的树立。其人才观是“承认个性差异,鼓励最大限度完善自我”;教师观是“教师不仅传道、授业、解惑,而且是引导学生就业的教练”;学校观是“立足于职业,着眼于发展,通过学校教育使学生获得前途和职业”;教育观是“引导学生通过学习改造生活”;目标观是“树立终身学习的思想,掌握终身学习的能力。”归根到底,学校与老师奉行的是一种教育的实践主义,主张让学生实践,在实践中发展,在发展中创造。

2、以就业为导向,创新课程体系,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学校教育一切为了学生毕业后的工作。因此,精心研究课程教材设置,努力将学生毕业后适合个人发展的职业与现在的课程设置相结合,让学生在校早期就与社会有必然的联系。无论是必修课还是选修课都与学生以后的择业紧密相联,学生在老师、家长的帮助指导下,在校就基本确定了择业目标,并在学业期间立足于职业、着眼于发展,这样就为将来迅速就业、岗位创优奠定了比较坚实的基础。

3、最大限度地综合利用与开发教育资源,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教育资源被最大限度地综合利用与开发。尤其是教室给人们的印象最为深刻:教室既是课堂,又是实验场所,又是展览室;既是学生学习的舞台,还是学生的交际场所。主动提供各种科室岗位让学生实习,为学生走向就业岗位打下基础。

4、采用鼓励学生主动参与实践和勇于创新的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让学生动手实践、主动参与、积极思考、勇于创新这是国外发达国家教育的一个重要法宝。学生全身心投入,在老师提供的资料基础上,自己主动获取有关的各种信息。在这样的学习中,学生感觉轻松,兴趣盎然,其主动参与、创造求知的精神都充分体现出来了。

5、采用小班级授课形式,营造宽松的学习环境,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普遍推行小班化教学与特别的座位排列形式。实行小班化教学,使教师与每位学生有更多的交流、合作、帮助机会,学生课堂上动手动脑的机会大为增加,使教育面向每一位学生的教育思想变为实实在在的可能。实行学分制,体现了因材施教的教育原则,使不同水平、不同能力的学生自由发展。

6、创造社会对创新教育的需求氛围。学生只有在社会创新教育的环境中才能发展,学生的创新意识与实践能力培养需要社会大环境的融化,包括家庭、单位及社会各方面的配合,学生的创新意识与实践能力才能有所作为。加强教师队伍建设,为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提供队伍保障。

(二)研究出一套行之有效的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及实践能力的方法和途径。

从职业学校发展的长远目标出发,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分别从教学理念、教学模式等方面提出了具有可操作性、可持续培养学生创新意识与实践能力的办法:

1、树立全新的教育理念。

2、改革课程设置,建立创新课程体系。

3、营造培养创新意识与实践能力的环境。

4、努力实现课堂教学的创新。

5、加强创新意识与实践能力培养的机制建设。

四、对专业师资配置的建议

学校要形成有效的机制,切实培养“双师型”队伍。造就一支数量充足,结构合理、素质优良、专兼结合、相对稳定的“双师型”师资队伍是当前课程改革实施的关键。定期安排教师进修,学习新技术,提高教师的专业技能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采取积极有效措施,解决骨干教师流失情况。应该看到,我们在引进人才的同时,自己多年培养起来的骨干教师有流失现象,要采取积极措施,分析原因。

五、对专业实验实训资源配置的建议

要实施目前的研究方案,需要有大量的设备投入。仅靠学校自身资金投入是不够的,也是没有必要的。因为,企业的设备有更新周期,学校投入资金购买设备是跟不上企业设备更新的。因此,除了学校自己建设实验实训室外,还必须与用人单位合作,开辟校外实验实训基地。

六、结束语

坚持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以能力为本位,以学生为主体,立德树人,促进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创新,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职业能力,使中等职业教育更好地适应经济社会发展对高素质劳动者和技能型人才培养的要求。切实提高中职教育的实践能力。

参考文献:

[1]朱文琼.实施专业课阶段目标考核是促进中职学生技能水平提高的重要手段[J] .科学咨询,2012.

[2]刘春佳.新一轮中等职业教育教学改革质量观解读[J] .福建论坛(社科教育版),2009.

[3]于韶山.中职学校创业教育方法与途径的研究[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年版.

第2篇:创新意识不够原因分析范文

关键词:化学教学;创新意识;培养策略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3)19-175-01

根据创造性人才成长的发展规律以及当代社会对人才素质的要求,结合当前初中化学教学的现状,寓创新意识于初中化学教学之中,把传授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逐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思维、创新能力等有机地结合起来,是每个初中化学教师必须探讨的问题。

一、激发学生兴趣,启发学生善于质疑释疑

一个对学习缺乏兴趣的人,很难想像他具有多大的创新能力。激发学生兴趣,是培养学生具有创新能力的一个前提。在教学中,我始终用幽默的语言、风趣的教学风格来使学生兴趣盎然,用新奇的化学故事、化学史、生活中的化学、现代科技新成果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用各种类型的实验包括家庭小实验、趣味实验和多媒体技术来激发学生的热情和探求欲,在他们浓厚的兴趣中,他们的创造热情也得到了激励。

在激发学习兴趣的基础上,要启发学生善于质疑、释疑,学贵有疑,这样才不会使学生一知半解,才能使学生保持恒久的学习动力,这是培养创新思维的源泉。学生通过质疑释疑过程,分析能力、探究能力提高了,创新思维得到培养。

二、营造培养创新意识的宽松氛围

营造一个宽松的教学氛围,也就是创造一个自然、和谐、平等的教学环境,在这样的环境中,有利于消除课堂上过分拘谨的场面,有利于缩短师生之间的感情距离,有利于学生的个性发展。在这种氛围里,学生勇于发现问题,敢于提出问题,渴望解决问题,他们的创新意识自然而然的就得到了培养。

例如,在酸和碱的反应的教学过程中,在讲到中和反应中用酚酞作指示剂来确定反应的终点时,有一个学生提出,紫色石蕊和无色酚酞一样都是指示剂,而且我觉得紫色石蕊除了遇碱变色,而且遇酸也能变化,本领比无色酚酞大,那紫色石蕊能不能也来确定中和反应的终点呢?问题一提出,同学们议论纷纷,课堂顿时活跃起来,我感觉到这个学生有着强烈的创新意识,并孕育着可贵的创新精神,但限于对紫色石蕊的pH变色范围了解不够深入,所以没能做出全面地思考判断,于是我趁机让同学们把书翻到紫色石蕊和无色酚酞在不同的pH溶液中的颜色变化表,让他们通过观察,好好分析用紫色石蕊来确定中和反应终点是否合适。在一阵激烈的小组讨论后,有大半的同学都认识到了问题的存在,然后我再请提出问题的同学向全班同学解释了不合适的原因。我及时表扬了他敢于创新、勇于探索的精神。

这个事实告诉我们,只有努力营造宽松的课堂环境,学生的创新意识才会得到不断滋长。

加强逆向思维训练,培养双向思考能力。长期以来,学生被动地学习,由于思维的定势,形成了习惯性的正向思维模式。换言之,学生的逆向思维能力较弱,遇到一个问题,不会反过来想一想,不会对比联想。因此,在化学教学中必须加强逆向思维的训练,因为逆向思维是创新性思维的重要体现。

三、创设情境,培养学生创新意识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对学生的学习起着巨大的推动和内驱作用。浓厚的学习兴趣有利于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促进学生进行创新思维,进而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教师应根据化学学科的特点,精心组织和安排教学,教学方法力求新颖别致,要在学生已有的认知水平利用以旧引新、沟通引趣、制造悬念等,通过演示实验、化学问题、小故事、科学史实、新闻报道、实物、图片、模型和影像资料等创设学习情境激发学生兴趣。让学生在惊讶中认识到化学世界的神奇,化学科学的伟大,进而激发学习化学的兴趣,培养他们的创新意识。

四、注重实验教学的创新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实验教学是一种探究性的活动,学生是这一活动的主体,只有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才能保证化学教学目的有效落实。化学教材中安排了许多演示实验、分组实验等,且在这些实验教学中还发现许多问题。如何充分利用这些实验,并解决出现的这些问题,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重要途径之一。

第3篇:创新意识不够原因分析范文

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开展以来,本人积极参与其中, 通过认真学习关于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相关精神, 充分 认识到了“”问题的客观存在及其不容忽视的危害性。近期 我结合自己的工作实际,认真开展“四对照四查摆” ,对个人在 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享乐主义、奢靡之风等方面存在的问题进 行了深刻的自我剖析,找出问题的根源,认真吸取教训,明确努 力的方向。具体情况分析如下:

一、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政治理论学习不够深入,不能很好运用理论指导实践。 学习不够积极主动, 刻苦钻研精神不强。

一是缺乏 “挤” 劲和 “韧” 劲。总感到工作忙忙碌碌,没能静下心来潜心学习。即使有时也 抽空翻阅一下报刊杂志,浏览一些书籍,但也往往是蜻蜓点水, 真正掌握的理论和业务知识不够全面、系统,在学习上需要进一 步加强;

二是理论联系实际不够,还不能很好地用理论去指导实 际工作。另外,在学习过程中,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对照 改造还不深刻。

(二)是工作作风不实,求真务实的精神不够。虽然工作中取得 了一定的成绩,但工作作风不深入、不扎实。有些工作浮于表面 和有应对的思想。工作标准不精益求精,处理问题有时还存在畏 难情绪,瞻前顾后、患得患失,忽视了工作的积极性、主动性、 创造性,降低了工作标准。

(三)是创新意识不强,工作方法简单。工作思路不宽、不活, 很多时候还是循规蹈矩,只安于表面,以往的经验就是对的,就 是正确的, 认为把自己份内的事情做好就可以了, 缺乏创新意识, 不能用全新的思维和方式去做开创性的工作。 (四)理想信念淡化。在理想信念上,自己不管在何处工作, 总觉得社会风气不如人意,缺乏开拓创新意识。在思维方式上, 有时习惯于凭经验考虑问题,想事情在工作立足实际,大胆探索 的方式方法比较少。

第4篇:创新意识不够原因分析范文

关键词:研究生;实践能力;创新意识;社会实践

作者简介:赵斌(1968-),男,吉林公主岭人,河北联合大学冶金与能源学院,教授;钟晓晖(1977-),男,河北邢台人,河北联合大学冶金与能源学院,副教授。(河北 唐山 063009)

基金项目:本文系河北联合大学研究生教改项目“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学科建设与硕士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项目编号:K1101)的研究成果。

中图分类号:G64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0079(2013)20-0008-02

《高等教育法》规定:“高等教育的任务是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级专门人才。”随着社会和科学的不断进步,创新人才的培养是时展的要求,是教育自身发展的需要,是各高校发展的最终目标和重要任务。研究生是具有创新能力人才的重要来源。在研究生培养的过程中,教育教学实践活动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任何教育教学理论都是建立在教育教学实践的基础上,并指导教育教学实践且在实践中不断发展的。因此,除了运用已有的理论指导教育教学实践外,更重要的是在教学实践的过程中深入观察、研究学生的学习动态,不断探索合适的教学方法及教学模式,以期达到更佳的教学效果。培养学生的强化实践能力与创新意识是创新的起点,是造就创新人才的关键。

一、研究生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培养的重要性

21世纪是科技飞速发展、知识更新速度加快的世纪,社会对高素质人才的需求量日益剧增。因此,研究生应该如何培养得到了社会各界的高度重视,提高研究生的培养质量和综合素质业已成为高校工作的重中之重。[1]高校作为人才培养的摇篮,研究生的教育教学不能只注重知识的传授,把所学知识运用到实践才是教育教学的最终目的。现阶段,加强研究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的培养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目前,为了缓解就业压力,越来越多的本科生选择继续深造,研究生招生计划也逐年增加。研究生的扩招给培养工作带来了一些新的问题,例如部分研究生的综合素质不高、师资力量缺乏等。[2-3]面对激烈的竞争,社会对高素质人才的需求越来越多。只有通过社会实践,研究生的能力才能在发现和解决问题中不断提高。另外,社会实践还能增强研究生的求知欲和探索精神,研究生只有把社会实践和理论学习紧密地联系起来,才能让理论指导实践,才能适应社会的发展,为社会创造价值。因此,社会实践是提高研究生素质的一个重要方面。

此外,创新意识的培养也尤为重要。创新是人类在各种社会实践活动中根据一定目标充分运用已有的知识和信息去探索新事物,研究新问题,开拓新道路,解决新矛盾,并产生新的思想成果或者物质成果,以满足人们物质及精神生活的需要,从而推动人类社会向前发展的一切活动过程和行为。[4-6]创新精神是一个国家和民族发展的不竭动力,是国家和民族进步的必经之路。一个国家想要生存和发展需靠创新来支撑,需靠创新型人才来引领。创新型人才是新知识的创造者、新技术的发明者、新学科的创建者,是科技新突破、发展新途径的引领者和开拓者,是国家发展的宝贵战略资源。

二、研究生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培养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1.研究生培养现状

强化研究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作为河北联合大学研究生教育的一项重要任务,在研究生培养方面起到了积极作用。通过研究生教育教学改革提高了研究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

(1)积极参加大学生社会实践和科技竞赛,培养自身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全国大学生节能减排社会实践与科技竞赛是全国工科领域内最高水平的大学生科技竞赛之一。它把传统教育中知识的学习作为教育追求的根本目的转变为在创新教育中知识由目的因素变成过程因素或手段因素,知识是实现创新的手段,让学生感受知识产生和发展的过程。为学生提供了一个良好的创新与实践平台,竞赛的开展增强了学生的节能减排意识、科技创新意识和团队协作精神,扩大了大学生的科学视野,提高了创新设计能力、工程实践能力和社会调查能力。

在教务处主办、冶金学院承办下,河北联合大学首次参加了第三届节能减排竞赛,研究生团队的科技创新作品“转炉煤气显热回收与变工况发电工艺设计”获得了全国三等奖。第四届节能减排竞赛中,河北联合大学社会实践作品“唐山市工业锅炉利用现状调研及节能减排对策分析”再次荣获全国三等奖。通过节能减排社会实践和科技竞赛,学生们逐渐提高了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体验到知识的价值,学会了从多角度运用所学的知识和方法解决生产中的问题。

(2)对研究生进行联合培养,增强研究生实践能力。河北联合大学在唐山市特种设备监督检验所设有硕士站,联合培养硕士研究生。唐山市特种设备监督检验所主要从事锅炉、压力容器、压力管道、电梯、起重机械、厂内专用机动车辆、大型游乐设施等特种设备安全性能监督检验,同时开展安全阀校验、锅炉水质检验、特种设备作业人员培训、金属材料理化试验等技术服务。河北联合大学研究生在该所实习期间,除了学习专业理论知识外,还在专业人员的带领下去现场进行检验,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通过与专业人员对问题进行探讨,拓展了研究生想问题的思路,开阔了视野;通过现场的实践和锻炼为研究生解决问题指明了方向。

2.研究生培养中存在的问题

(1)师生比例失衡。随着研究生的不断扩招,研究生队伍不断扩大,形成了生多师少的“放羊”局面,研究生和导师比例失调的问题随之出现。导师数量较少,形成了一个导师多个学生的培养模式。在一些热门专业中,研究生人数往往是导师人数的几倍甚至十几倍。那些学术水平高、科研能力强的导师往往是本学科的骨干力量,科研和教学任务繁重,实际用来指导研究生的时间和精力是有限的,因此,在研究生精心培养的问题上有些心有余而力不足。

(2)研究生素质有待提高。近年来,研究生生源的总体水平有所下降。研究生数量逐年增加,竞争压力越来越大,以至于学生都倾向于就业形势良好的理工科专业,而忽略了对人文社会科学、思想道德和心理卫生的学习,致使综合素质偏低。[7]近几年,部分用人单位指出研究生的专业知识、创新、独立完成任务、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都处于一般水平。此外,研究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不足,其主要原因如下:学校对研究生社会实践活动不够重视,使研究生参与度不够;研究生自身没有意识到社会实践活动在教学活动中的重要性,投入的热情和积极性不高。

(3)教学资源匮乏。自从实施研究生创新教育以来,学校在硬件设施上受到办学经费的限制,不能为研究生提供先进的实验设备、教学仪器和学习环境。目前,部分院校仍存在着实验设备陈旧、实验用品缺乏等问题,[8-11]因此在实验过程中不得不有所取舍,降低实验标准。在研究生创新的过程中,创新思维固然重要,若没有实验平台作为依托,创新活动就如纸上谈兵。在教学资金匮乏的情况下,某些院校的非热门专业中对研究生的培养仅限于书本知识的授予,没有相关的实验室,缺乏对研究生实践能力的培养。

三、强化研究生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的方法及对策

研究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的培养不仅仅是研究生单方面的事情,还必须有社会、学校和导师的积极协助和配合。针对现阶段研究生培养存在的诸多问题必须采取方法和对策强化研究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

1.增加导师数量,提高导师质量

对于导师数量不足的专业,学校应该高度重视,制订相应奖励制度,吸引更多高水平、高素质的企业导师充实专业导师队伍,确保导师有更高的热情和责任心做好本职工作。与此同时,导师也要不断学习新知识,不断参加创新活动,获取创新经验,以便更好地培养研究生的创新能力。另外,在研究生培养的过程中实行正副“双导师”制度,研究生副导师可聘用企业专家等,拓宽导师的选择范围。

2.建立健全研究生知识体系结构

研究生入学后,导师应该根据研究生的特点、兴趣等制订研究生学习计划。以往的教学内容、方法和手段比较单一,没能取得显著的教学效果,不能激发学生学习和科研的兴趣。在教学上,学校要不断借鉴国内外一流大学的成功经验,改变以往单一的教学模式,不断创新教学理念,改进教学方法,以便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创建浓厚的学习氛围。另外,学校还可以制订创新奖励制度,把物质奖励作为一种激励手段。

3.加强校内外实践基地建设,为研究生提供实践平台

在教育教学的过程中,学校应注重课堂教学、生产实习和社会实践的有机结合,积极鼓励研究生参与到创新和实践当中去。学校应加强与科研单位、企业和社会的合作,善于利用现有资源和努力寻求新资源为研究生搭建实践平台。学校还要合理分配资金,加大对学校实验室建设的投入,不断引进新设备,为研究生提供良好的实践平台。

4.组织学术交流,营造浓厚的学术氛围

要培养研究生的创新意识,学校必须给研究生提供良好的学术环境。学校要努力创造条件定期组织学术研讨会,积极鼓励学生参加学术会议,特别是国际学术活动。研究生只有站在国际学术前沿上才能很好地了解国内外学术动态,才能不断拓展知识面,开阔视野,提高创新意识,为科研奠定良好的基础。此外,导师还应监督研究生查阅相关国内外文献,并激励学生在重要期刊上,紧跟学术发展的步伐。

5.严格规范研究生论文的选题和撰写

研究生毕业论文的选题是科研工作的核心和基础,选题得当与否直接关系到论文能否完成和撰写是否顺利,选题也对研究生创新意识的培养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另外,研究生课题根据导师的研究方向并结合个人兴趣进行选择,以便提高研究生的创新和科研能力。通过开题报告和开题答辩,研究生要明确论文的预期创新点,在论文的写作过程和具体实践环节中不断遇到问题解决问题,将实践和创新统一起来。

6.发挥研究生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主动性

研究生要有意识地培养自身的创新能力,树立坚定的创新意识,要有敏锐的观察力和丰富的想象力,同时积极参与到社会实践当中,能够把自己所学的理论知识与实际问题进行比较,逐渐提升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并在实践中拓展新的理论和知识。同时,要积极参加各种学术交流会议,时刻关注现阶段的学术动态。另外,还要主动学习理论知识,遇到问题能够正确地面对问题、自己寻找解决问题的途径,并善于总结和提高,达到举一反三的目的。

四、结束语

研究生教育作为人才培养的较高层次,在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中肩负着特殊而重要的历史使命。研究生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是研究生培养的重要环节,对提高我国自主创新能力、振兴民族科技和发展民族经济起着重大作用,也是提高研究生自身综合素质的必然要求。研究生应积极主动地投入到实践中去,使自己成为创新活动的重要角色,为成功推进自主创新战略的实施作出贡献。

参考文献:

[1]董萍.我国高校研究生素质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措施综述[J].中国电力教育,2011,(17):45-47.

[2]薛惠锋.当前研究生培养存在的四大共性问题[J].中国研究生,2010,(8):53-55.

[3]童洪志.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保障体系研究[D].重庆:重庆大学,2010.

[4]赵珂,贾杰,方芳.研究生实践与创新能力培养模式研究与实践[J].武汉大学学报,2012,58(2):201-203.

[5]彭春丽.研究型大学本科生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培养研究[D].重庆:重庆大学,2008.

[6]颜海涛,马跃进,赵建国,等.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途径与方法探讨[J].河北农业大学学报,2005,7(3):14-17.

[7]孙兴民.强化创新意识加强学生实践能力培养[J].河北工程技术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5,(3):56-58.

[8]安利民.大学生实践能力与创新素质的培养[J].世纪桥,2011,(7):156.

[9]邓建国,阎鸿森,张鹏辉,等.强化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培养[J].西安交通大学学报,2000,(20):23-25.

第5篇:创新意识不够原因分析范文

【关键词】艺术设计基础 创造性思维 创新设计

相较我国经济的快速蓬勃发展,艺术设计暴露出很多不尽如人意的地方,很多艺术设计作品与欧美国家设计相比显得循规守旧、缺乏创新。究其原因不难发现,创新教育的迟滞不前是真正的“罪魁祸首”。因此,在当前的艺术设计基础教学融入创造性思维培养与训练,有益于学生创造性人格的塑造,也有利于创造出更多的创新型人才成长环境。

一、创造性思维的基本特点

创造性思维是在创造性活动中应用新的方案和程序,创造新的思维产品的思维活动。创造性思维是多种思维的综合,具有灵感性、直觉性、联想性、多维性、独创性等多种特征。如在课堂上提出“砖的用途”这个问题的时候,学生各种抢答:建筑砌墙、铺路、造台阶;写字、作画、压纸;练功、砸物、垫东西等等。在越短的时间内回答出越多的数量,说明该学生的流畅性越好;说出的用途越多证明该学生的变通性较好;回答出的用途是别人未提及的就说明其独创性越佳。再如描述一个新认识的人的时候,很快就通过直觉性思维描述出这个人的高矮胖瘦性格等。

在创造活动过程中提出假设和解决方案的同时并不代表创造活动的完成,还需要进行对比和筛选,最后挑出最可行的方案。这种批判地选择的功能是思维综合性的体现,消除思维定势、打破功能固有等观念正是创造性思维的优势所在,这样也更有利于创造性问题的顺利解决。

二、艺术设计基础教学中创造性思维培养与训练

(一)创新意识的培养

要想培养和训练学生的创造性思维,首先就应当让学生敢说、敢想、敢做,具备基本的创新意识。新课程当中要求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首先就应当在教育创新设计的基础之上,让学生积极参与进来,强调学生的态度、情感、理想和技能的锻炼,尤其是创新意识的塑造。创新意识是创造性设计思维的重要前提,没有创新意识就不能将设计的对象转化为新思想、新产品、新技术,这样也就不能将思维具体到应用层面。同时创新意识还表现在学生具有强烈的求知欲和探索欲,好奇心强烈,有较强的自信心和进取心,心胸宽广、不惧艰难困苦和锲而不舍的意识形态。现代的艺术设计更强调的是创意作为设计的灵魂要素,通过逻辑思维来将创意转化为形象。设计的关键在于创新,乔治·路易斯就曾指出创意的本质就在于改变甚至颠覆,不能把惯例成为创意的绊脚石。

在创新意识的培养教学设计中,应当了解学生的初始技能、认知结构和情感态度倾向等,在结合课题内容的基础之上优化教学内容。创新思维并不是神秘的东西,它是最普遍的心理潜能之一。赫伯特·西蒙也曾指出,凡是以将现存情形改变成想望情形为目标而构想行动方案的人都是在做设计,唯一的差别在于程度。因此应当循序渐进,将创新意识和设计课题融为一体,营造出创新的良好氛围,在潜移默化当中奠定设计思维的良好基础。只有具备了良好的创新意识的基础之上才能创作出更优秀的设计。

(二)创新情境的创设

各种思维都是始于问题,如果将学生大脑比作一泓平静的池水,那么教师针对性的课堂启发无疑就是投入池中的石块,激发起学生创新思维的浪花。在教学设计当中教师应当从不同的角度和层次,再根据教学需要来引导学生思考,让其在理解知识点的基础上能有更多的遐想。这样就能激发学生主动思考的兴趣和追求成功的潜在动机,这样的兴趣和动机同时也是他们以后从事艺术设计活动的主要内在动力。在掌握设计基础知识的过程中增强设计思维能力。使他们的思维能力有更多的灵活性、创造性和积极性。

在具体的问题解决过程当中,学生也需要充分发掘自己潜在的知识建构,在运用已有的知识储备的基础上查阅相关资料再进行合理推论、分析,在理解问题的基础之上形成有自己个性的创新性假设和解决方案。在学生完成问题理解和假设的过程之后,教师亦可再提炼和概况,让学生能形成一个更明确、更系统的知识建构。学习的目的不在于知道结果,更重要的是在探究和理解问题的过程中锻炼自己的思维能力,形成自己的技能储备,再去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

(三)知识积累的升华

设计的内在动力在于知识和阅历的不断积累,创新思维的培养更离不开平时知识经验的积累。思维的灵活性、流畅性、创新性等都离不开知识的积累,但是知识经验的积累并不能提升创新性思维能力,创新能力和创作成果必须同时知识阅历经验的升华才能得以实现。同时我们也应当清楚地认识到,并不是所有的经验积累都有利于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只有结构良好的知识储备才能有利于设计思维能力的培养。

在知识积累的升华教学设计过程当中,教师在了解学生全面的知识建构和学习内容特点的基础上,分析学生特征。既不能忽视学生已形成的知识积累而一味地对学生进行知识填充和灌输,而应当站在学生的角度,以学生的眼光去看待新知识,并将原有的知识储备作为新知识的增长点,不断完善学生的知识建构,提高学生的认知能力。同时还应当在教学过程当中充分尊重和理解学生的想法和观点并依此为依据来调整和丰富学生的知识储备,再积极引导学生分析知识特点,在检验和批判新知识的过程当中寻求与已有知识储备之间的联系性。知识之间的联系性对设计思维产生着微妙的作用,各种知识的碰撞也是产生创新思维重要的火花,既能减少定势影响,也能产生创造成果。教师只有在充分挖掘教材内容当中的创新因素的基础之上再进行创新思维能力培养,使创新教学设计逐步取代传统非创造性、重复性、模仿性的教学活动。

三、结语

艺术设计最重要的就是需要创造活动与实践,仅仅具备设计技能远远不够,还需要设计中自身的创造力和表现力等同时被激发出来。艺术设计基础教学活动中不能生搬硬套固有模式,应强调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培养和锻炼,让学生能更好地将艺术设计基础贯通于其他课程,全面培养学生创新设计能力。

第6篇:创新意识不够原因分析范文

关键词:初中数学教材;教学建议;反思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4)02-371-01

波利亚强调:“数学科学具有两个侧面,已经形成的数学是一门系统的演绎科学;而正在形成中的数学则是一门实验性的归纳科学”。对于数学科学具有两个侧面的含义的理解,是我们正确把握数学教材的编写意图和课程理念关键。一本数学教材对教师而言则是一门系统的演绎科学,对正在学习过程中的学生而言则是一门实验性的归纳科学。本文结合初中数学教材的具体内容,对教材编写的演绎归纳二重性进行分析,以利于教师在数学教学中更好的利用教材设计的归纳演绎空间,培养学生的归纳演绎能力,从而培养学生的数学意识和数学创造能力。

一、利用教材的实验归纳空间培养学生的数学创新意识

新课程为了实现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数学意识的教学目标,为学生实验归纳留下了空间和机会,教师要充分利用好这些空间和机会让学生发挥主观能动性,在数学化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数学意识和创新意识。例如在有理数部分,教材给出一个思考题:“我们以前学过加法的交换律、结合律,在有理数的加法中它们还适用吗?计算30+(-20),(-20)+30。两次所得的和相同吗?换几个加数再试一试。你发现有什么规律吗?让学生总结:有理数的加法中,两个数相加,交换加数的位置,和不变。然后让学生看书上的结论发现与自己总结的相一致,于是学生就得到了成功的体验,从而增强了学生学好数学的信心,激发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这位学生的后续学习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因为信心是成功的一半,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教材的编写意图就是为学生得到这一结论而设置的实验归纳空间。弗赖登塔尔也强调:“学生通过自己的努力得到的结论和创造是教育内容的一部分”。为了培养学生的数学意识和创新意识,必须充分利用好教材的实验归纳空间。书中这样的归纳空间很多,有理数乘法的交换律、结合律等都是这样处理的。

为了有利于学生理解教材中的一些数学结论,教材从具体到抽象的编排体系,为学生的实验归纳创造了机会。例如在等式性质部分,书中让学生观察天平的的两边都加(或减)同样的量,天平还保持平衡。让学生通过天平平衡事实来理解等式的性质。这样的编排体系为学生掌握和理解等式的性质提供了归纳实验机会。数学上的实验往往是思想中的实验。

教材在一元一次方程部分,在通过布列方程解决实际问题的最后部分,书中归纳出用一元一次方程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基本过程框图,这样做是为了让学生掌握数学思想方法。关于解一元一次方程的步骤,书中也是让学生通过具体的解方程的操作过程中归纳出来的。

二、用新课程标准的理念处理初中数学教材内容

在数学新课程理念中,要求学生能够用数学的眼光和角度观察、提出和解决问题,即培养学生的数学意识和数学创新意识。培养学生的合情推理能力和论证推理能力。这些教学理念和目标,要结合教材的归纳演绎二重性来实现。对于传统教材中有些内容进行了删减,例如一元二次方程与根的系数关系、直角三角形的射影定理等内容在新教材中不再以教材正文内容的形式出现,但是在习题中却涉及到了这些内容。这样的编排意图同样是为学生留下的归纳演绎空间。在教学中对这部分内容的处理应该以研究性学习的形式布置学生认真完成,再归纳到知识系统之中,从而使学生学习的知识结构不断完善,更加演绎系统,让学生经历创新和发现,从而体验数学创新的快乐和成功,更重要的是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并形成数学创新意识。这就是教材编排时在为培养学生的数学创新意识而创设的归纳演绎空间。学生在对某一本书的数学内容学习的过程中,学生的经历是不断试验、不断归纳的过程,但是,在学生对于某一本书的数学内容学习结束时,在学生的脑海中应该是系统的演绎的知识结构,结构上应该是与传统教材的演绎性相一致的数学。

第7篇:创新意识不够原因分析范文

创新意识不强。在供电企业的发展过程中很多供电企业往往认为档案工作是一项无关紧要的工作,这样的一种意识容易导致电力企业对档案管理的投入相对较少,导致了档案管理过程中的设施不够齐全,档案管理的保管条件、保管手段都相对滞后,时间长了就会造成管理者害怕承担改革的风险,企业领导就会安于现状缺乏创新意识和自强意识。档案管理过程中的创新意识不够。当前的电力企业在其他工作领域中往往为了追求更高的经济效益,创新的意识较强,但是对于档案管理这种后勤工作来说,档案管理部门在长期工作过程中所形成的这种定势思维也使得档案管理的创新意识没有能够得到进一步的提升,众多的档案管理者是墨守成规的干着始终如一的档案管理工作。对于档案管理工作而言其应该是具有较高的信息化程度,这种信息化程度应该纳入到企业的信息化管理过程中,特别是档案管理的信息化程度,应该更多的得到重视,在电力企业墨守成规的工作过程中,阻碍了档案信息化的完善。

二、电力企业档案管理创新路径

1.供电企业思想观念要创新。创新就是要打破许多旧的思想障碍和条条框框。在当今社会,档案事业发展的诸多问题,没有现成的答案,也没有经验可以借鉴,唯有解放思想,更新观念,大胆试,大胆闯,才能在探索中前进,创新中发展。随着社会信息化进程的不断加快,企业档案信息化建设也全面铺开。搞信息化数字档案建设,设备是基础,而人是决定因素。因此,培养和造就一批档案信息化建设的人才,建立一支能够掌握信息技术、精通信息管理、结构合理、工作高效、适应信息化建设和管理需要的企业档案信息工作队伍成了重中之重。不但要提高档案管理人员的网络知识,还要增强他们的法律和安全意识,才能使档案工作者在档案资料数字化的今天立于不败之地。

2.创新对客户的服务方式。开拓创新做好档案服务工作主动、超前服务,形成档案工作由事后搜集材料变为事前介入、事中参与的新的档案管理工作理念。档案工作只有日日思变、天天求新,才能以超前的意识、超前的节奏、超前的服务赢得利用者的满意。建立完善的客户管理机制,在对客户资料产生电子文件的源头就行使档案的监督指导职能。

3.注重提高档案利用效率。切实把提高档案利用作为档案管理的最终落脚点,走出档案为收集而收集的误区,提高档案利用水平,真正发挥企业档案服务企业中心工作的意义和价值。一是要拓展利用途径。充分利用协同办公系统,使之成为广大员工档案利用的窗口。进一步编制适用的检索工具,编制各类索引目录,方便大家查询利用;二是优化利用服务。档案人员要热情主动,耐心细致地提供档案利用服务。认真建立档案利用登记和利用效果登记;三是提升利用层次。进一步大力开展档案编研工作,充分挖掘档案的潜在价值。积极宣传和鼓励各专业部门、档案人员利用现有档案进行编研工作,对现有的档案资料进行研究、分析和深加工,形成编研成果,指导和促进工作实践,提升档案管理的内涵。

4.创新电力企业档案服务模式。电力企业档案服务模式的建立从一定程度上要求在电力企业档案服务模式上面要不断强化信息化建设的力度,传统的档案服务模式已经不能够适应当前现代企业发展的要求。当前网络信息化建设的普及和发展,已经成为各行各业人们获取知识和信息的重要来源。电力企业档案服务模式的创新也应该紧跟信息化建设的脚步,不断的完善和创新当前电力企业信息化档案建设工作。使电力企业的档案信息能够通过网络这样一个重要的资源来实现网上查询和信息的共享。对于电力企业而言,信息化建设的进程已经比较完善,但是对于电力企业的信息化服务模式建设,还处于起步的阶段,在这个阶段中就需要电力企业不断的加大对电力企业档案服务模式的探索。

三、结语

第8篇:创新意识不够原因分析范文

动漫产业被人们誉为本世纪最有潜力的产业,它不仅能够满足人们对精神文化的追求,还能随着社会的发展逐渐成为我国的支柱型产业。但是,在动漫产业的发展过程中,缺少综合型、实用型以及高质量的动漫人才,导致市场需求和供给失去平衡,不利于我国动漫产业的持续发展。基于此,本文对动漫人才培养市场化程度低的原因进行了分析,并且给出了创建新模式的策略,对动漫人才的培养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

动漫人才;培养模式;市场化;新模式

近年来,我国动漫产业逐渐被提升到国家战略层次,随着增加的还有对人才的需求。而高校作为培养动漫人才的重要场所,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动漫毕业生竟然出现了就业困难的情况,这主要是因为高校动漫人才的培养模式与市场的需求脱离,所以导致市场化程度比较低。针对这种情况下,高校应该按照自身的真实情况,确定人才培养目标,制定科学合理的课程体系,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积极创建产学研教学模式,从而培养出符合市场需求的综合型人才。本文以动漫人才培养为主,分析了其市场化程度较低的原因,并且研究了人才培养的新模式,希望对动漫产业的发展起到推动作用。

一、动漫人才培养市场化程度低的根本原因

1、缺少科学合理的课程体系通过对多个高校的培养计划进行研究分析,发现很多院校在课程体系的设置方面存在一定的问题,没有按照学生的实际情况制定针对性的课程体系。一些院校认为动漫属于技术制作方面的课程,过于强调技能和方法的培训,忽视了艺术素养和文化知识等课程的教学。虽然通过技术制作技能方法的培训,能够培养出相应的专业人才,但是与市场的实际需求仍然存在一定的差异,不利于动漫产业的持续发展。

2、学生的创新意识亟待提升

一些高校的学生在创新意识方面有所欠缺,这主要是因为高校的培养模式存在问题,而且和学生的自我定位、学习习惯也有一定的关系。一般情况下,动漫专业的学生都是动漫迷,他们基本上从小就看日本、美国的动画片,所以他们在创作时可能会出现跟风的情况,很难在创造中融入自己的想法[1]。另外,还有一些学生对自己的学业不是特别重视,没有明确的学习目标,在学习过程中没有自己的想法,缺乏创新意识。

3、校企合作模式不够健全,学生缺乏社会实践经验

其实,动漫专业是一项实践性比较强的专业,但是在现代社会中,能够为学生提供良好的实训环境的企业非常少,而且价格还比较昂贵,再加上动漫专业的技术需求有较强的难度,一些企业对于缺少工作经验的学生存在着一定的抵抗心理,所以导致校企合作的模式不够健全,从而出现了高校动漫专业的学生不符合市场的实际需求,就业率逐渐降低,不利于动漫专业人才的发展。

二、动漫人才培养新模式的创建

1、制定科学合理的课程体系

对于一些设有动漫专业的高校来说,除了开展了教育部规定的必修课程以外,其余的基本上都是以艺术设计为主要内容的课程,再加上计算机动漫软件设计,就成为了培养动漫人才的课程体系,看上去可能会显得比较片面。随着动漫产业的不断发展,在进行动漫课程体系的设计时,一定要对动漫专业的特点进行分析,以明确的人才培养目标为主,尽可能凸显出动漫课程体系的特色。所以说,在进行课程体系的制定时,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首先,消除课程体系过多过细、各个课程之间缺少联系的情况,进而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其次,由于动漫专业具有一定的特殊性,所以应该打破以往由色彩、速写以及素描三种课程组成的课程体系模式,根据动漫专业的特点进行课程体系的制定;最后,应该实现专业课和实践课的有效结合,从而建立更加完善的课程体系,使学生对动漫专业的相关知识有一个充分的掌握[2]。

2、加强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近年来,虽然我国的动漫产品一直在快速增加,但是其质量与国外一些国家还是存在一定的差距,作品缺少相应的吸引力。发生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在创作时缺少新意,因此,要想实现我国动漫产业的持续发展,一定要从本质上进行创新。高校是培养动漫人才的重要场所,在教学过程中一定要加强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使学生对动漫产生相应的感情,进而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比如,教师在动漫专业的教学过程中可以围绕一个中心问题进行教学活动的开展,引导学生独立思考、主动探究,进而实现能力的提升。除此之外,教师还要积极的肯定学生,对于学生一些天马行空的想象和创作,一定要尊重,而且要和他们一起研究、讨论,设置相应的奖惩措施,对于构思奇特、创意十足的学生要给予一定的奖励,如果发现存在抄袭的现象,一定要采取相应的惩罚措施进行惩罚,进而培养学生独立自主的精神,在动漫创作中更能发挥自己的想象,进而加强自身创新能力的培养。

3、产学研结合模式的构建

产学结合、校企合作的教学模式比较注重学校和企业之间的互动,通过学习和生产来提高学生的时间能力,而且这也是培养动漫人才的一个重要途径。从企业的方面来讲,采用学校的设备和场所开展利于企业发展的教学模式,对他们的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而于高校来说,能够让学生参与到企业的生产和发展过程中,不仅能够提高教学质量,还能实现学生理论和实践的结合,进而产生一个双赢的局面[3]。因此,企业和高校一定要采取相应的措施,实现信息平台、教学平台以及项目实践平台的创建,进而形成产学研的教学模式,对动漫人才进行有效的培养。高校可以在企业需求的基础上制定学生的培养目标和课程体系,而企业可以在高校中选择符合本企业发展的动漫人才,从而实现真正意义上的校企合作。对于现阶段的高校来说,有很多已经与企业建立了合作关系,甚至一些有条件的高校已经建设了自己的动漫实训基地,对动漫人才的培养非常有利,切实提高了动漫人才的实践能力。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当今社会中,动漫产业已经成为了文化传播的重要手段之一,随着动漫产业的不断发展,对人才的需求也越来越大。动漫人才的培养主要依靠高校的教育,怎样才能培养优秀的动漫人才,是我们目前应该重点研究的问题。因此,一定要对动漫人才培养市场化程度低的原因进行分析,从而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应对,推动动漫产业的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李茜,景红,杨柳.动漫人才培养市场化程度低的原因及新模式构建[J].宜宾学院学报,2015,10:113-119.

[2]陈彦.高职动漫人才培养模式及教学改革[J].和田师范专科学校学报,2014,05:40-41.

第9篇:创新意识不够原因分析范文

大学生创新能力现状与存在的问题

大学生的创新能力主要体现在学生应该具备主动性,能够主动地学习基础和专业知识,端正学习态度,积极地参与各项创新活动和社会实践。目前,我国各高职院校在提高大学生创新能力方面加大了师资力量和教育投资,并引入了国外先进的教学理念,整体水平有了很大提高。但是不可否认还存在着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思维薄弱、教学课程设计陈旧、针对大学生创新能力的社会关注度不够等问题。

学生创新意识不强 根据10所高职院校的大学生自评的数据显示,具有强烈的自信心的学生仅占19.3%,具有想象力的学生占15.7%,敢于质疑老师的学生占31%,具备信息采集和分析的学生占40.4%。调查数据显示大学生的创新意识普遍不强,习惯于听从教师的指令完成学习任务,很少主动参与和挑战新的实践活动。创新意识是个体进行创造性活动的基础和前提条件,能够激发个体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创新意识的缺乏则使得学生安于现状,尽管满腹牢骚却懒得主动改变现状。

究其原因,一是由于学生不良的学习习惯使得他们仅仅关注书本上的理论知识,不注重在实践中积累经验。“读死书、死读书”导致他们的思维在面对新问题、新挑战时比较狭隘,很难迸发出灵感。尽管他们具备一定的理论知识积累和丰富的想象力,但很少采用辨证的、全局的观点来思考和处理生活中遇到的各种问题,缺乏发散思维和逆向思维能力的锻炼。学生在长期的应试教育的影响下,习惯于被动地接受知识,缺乏对问题的深度思考和主动质疑、探索的意识。思维定式局限了他们的思维深度和创造力的继续开发,当遇到难题时更容易受到挫折。

二是创新热情不高,缺乏进行创新的毅力。有31.2%的学生认为学习就是为了一张毕业文凭,对于未来的工作没有目标,有着得过且过的消极心理,因此对于主动学习课本外的知识也没有很大兴趣。另外,青少年的兴趣爱好容易随着时间和环境的变化而发生变化,外界新生事物的刺激将对他们的创新实践的持续性产生冲击,而享乐情绪、畏难情绪也使他们的创新活动难以持续。

三是实践动手能力较差。实践动手能力是进行创新活动的基础,尽管很多学生具备丰富的理论知识,但忽视了实践动手能力,做实验时手忙脚乱。有35.8%的学生自述创新实践能力一般,没有到企业或教学基地进行过生产实习,也很少参加学校组织各类实践活动。67.2%的学生没有参加过职业能力培训和科技创新活动。

教育内容陈旧,教学方法单一 传统的教育理念重视教师和学生在课堂上进行知识传授,强调教育内容的统一性。但是这种理念忽视了学生的主体性和差异性,有27.3%的学生反映一次性接受的新知识点太多,对教师课堂教授的知识无法完全理解,有48.7%的学生由于害羞、不重视等个人原因不愿意向学习校好的同学请教,有64.8%的学生感觉接触本专业和其他学科的前沿知识的机会较少。再者,各院校基本采用材,个别教材内容已经严重落后。经调查,专业教材书采用5年前出版的占44.8%,因此从另一层面导致了学生的知识结构陈旧。另外,教师不注重自身知识更新、封闭式教学、课程设计不合理、各学科知识交叉不足等因素也是影响学生创新能力的负面因素。

支持创新的社会氛围不浓 大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离不开社会、学校和家庭的合力支持。但是,当今各单位人才招聘往往注重学生在校时的成绩单或各种证书,对于学生参与的各项实践活动不够重视。学生在生产实习时也仅仅是做一些没有技术含量、简单和重复性工作,显示不出实习和实践的意义。而在家庭教育方面,有些家庭的教育观念存在一些误区,认为创新的启蒙教育完全是学校的责任,没有为孩子营造平等、自信的家庭环境,动辄打骂训斥,习惯于拿孩子与学习成绩好的学生相比,追求成绩至上。在这种环境中成长的孩子自信心较弱,胆小怕事,遇事不敢质疑,创新性也较差,容易出现高分低能的现象。与此相反,有些家庭溺爱、娇惯孩子,从而造成学生依赖性强,不会主动进行思考,同时缺乏毅力和耐心。

促进大学生创新能力的应对措施

加强高职院校大学生的创新能力培养,需要改变陈旧的教育观念,树立新型、以人为本的创新教育的理念,形成有效的大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体系。鼓励和引导学生的主体意识,培养他们的创新意识和创新实践能力,促使学生自动自发的形成创新和探索精神。

激发学生进行创新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对于高职院校来说,可以帮助学生进行未来职业的定位,促使他们根据职业需求主动地学习相关的基础知识和专业知识,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例如,可以组织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就业市场调研,了解社会和企业对本专业学生的专业知识和技能需求,了解职业的发展前景,从而坚定学习和实践创新的信心。对于学生自身来说,应该树立自信心,认识和了解人类社会不断进行创新发展的历史进程,建立创新观念。学生应该认识到,创新需要具备扎实的基础知识、广博的知识面和系统化的知识结构。创新与学习是一个良性循环过程,学习是进行创新的前提,而创新成果可以进一步完善知识体系的不足。在创新过程中,学生必须具备良好的心理素质,培养面对挫折不屈不挠、坚持到底的探索精神。

设计具有职教特色的课程体系 有些高职院校仍侧重理论教学而忽视实践教学,这在很大程度上挫伤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导致学生实践动手能力较差。具有职教特色的课程体系应该将实验、课程设计等环节穿插在课堂教学中。另外通过建立校企合作的实践基地,为学生提供更多的专业实习、职业技能培训和专业技能锻炼的机会,了解企业的运作方式,培养他们的实践能力和专业技能。高职院校的课程内容需要不断追踪当前本专业的前沿技术,注重多学科交叉和渗透,帮助学生及时更新知识结构和开阔视野,掌握高、精、尖技术。另外,学校可以尝试开设一些帮助学生进行创新能力培养的系列课程,以及做与创新相关的学术报告,从而使学生系统的接受创新思维、创新设计等方面的知识和训练。通过理论教学和专业技术技能的实践有机结合,有助于学生在就业时更顺利地适应工作岗位的需要。

培养教师的创新意识,建立创造性、启发性的教学环境 学生习惯于被动地接受老师灌输的知识,传统的“一言堂”的教学方式不利于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教师必须进行创造性教学,通过了解、分析和归纳最新的教育成果,将有益的经验应用在教学当中。教师也必须强化创新意识,善于在教学过程中发现问题,探索和设计能够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创新能力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采用多元化、现代化的教学手段,站在辅助者的立场鼓励学生参与科技竞赛和助学助研活动,培养他们独立自主、解决问题的能力。例如,可以根据学生的兴趣爱好以及对未来职业的关注情况,在教学过程中设计若干富有探索性的教学情境,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培养学生质疑和探索的精神,促使学生从被动接受转变为主动、积极的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