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体育锻炼的科学方法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摘 要 当前,人们对于身体锻炼的热情空前高涨,越来越多的人加入到体育运动的群体中。经常参加体育锻炼,不仅对身体健康具有重要作用,而且对人们的心理、精神状态等都有积极的影响。体育锻炼,要注意运动原则,掌握科学的锻炼方法,才能真正发挥体育运动的作用。
关键词 体育运动 身体 健康
随着社会和经济的飞速发展,我国普通群众的物质生活方式已经有了极大的改变,人们的生活水平有了长远的进步。与此同时,大家对身体健康重要性的认识也比以前提高了,锻炼身体、强健体魄已然成为越来越多人的共识。
一、体育运动对身体健康的影响
(一)有助于提高呼吸效率,避免呼吸道疾病的发生
人们在进行体育运动的时候,由于要消耗大量的氧气,同时要呼出比平时更多的二氧化碳,呼吸功能得以开发与挖掘。为了保证正常的肌体运行,人们的呼吸系统会变得加倍工作,负责呼吸的肌肉与器官变得日益发达,呼吸的效率大大提高。肺活量伴随着长期的体育锻炼而增大,胸廓和胸围活动能力逐渐增强,这样带来的一个优势就是人们不会再轻易发生呼吸道疾病。
(二)有助于加快新陈代谢,促进生长发育
人们在进行体育运动时,身体各部分器官逐渐变热而加快对能量的消耗,与此同时,人们的新陈代谢也就增快了。为了补充身体运动时候消耗掉的能量,部分器官就会进一步消化和吸收摄入体内的营养物质。同时,大量数据表明,经常运动的人腹肌力量会比一般人强大,这也可以帮助腹腔加快对食物的消化进程,人们在运动后摄入的营养物质所带来的能量要远远大于运动所耗掉的能量。因此,经常性的体育运动能够加快人们的身体发育和健康成长。
二、体育运动对心理健康的影响
体育运动有助于丰富和完善人们的心理素质。首先,体育锻炼能培养人们的合作意识。好多体育活动都是群体性活动,在开展的时候有好几个人一起参加,而大家为了活动的正常进行,就会进行不同的分组,为了获取胜利,大家会分工合作。长此以往,就会形成良好的团队精神,促进了个体社会交往的能力。其次,体育运动可以塑造不同个体的人格。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个性,受到先天因素影响,人格迥异。可是在经常性地体育锻炼后,一些不良的性格因子就会慢慢被剔除掉,人格逐渐向善的一面转化。体育运动可以帮助人们完善自己的人格,增加人性魅力。第三,体育运动具有竞争性,出于人们的本性,人们渴望胜利,而经常参加体育运动并取得不错的成绩,有利于培养人们的自信心和坚强乐观的性格,形成欢愉的心情;在追求胜利的过程中,可以锻炼人们的耐性和毅力,逐渐培养出竞争精神和拼搏意识。
三、体育运动的科学方法
体育锻炼的重要作用已经越来越被人们认可,那么如何更有效更科学的进行体育运动活动,这就需要掌握的基本原则和科学方法。
(一)体育运动的基本原则
体育运动原则是体育运动客观规律的反映,也是参与者安排锻炼计划、选择锻炼内容、运用锻炼方法必须遵循的基本准则。
体育运动听起来似乎很容易,也就是身体的活动,但是真正的体育锻炼不是这样的,真正的体育锻炼是严谨而科学的,需要遵守一定的运动规则。第一,安全性:做任何事情必须遵循安全第一的守则,尤其是参加具有危险性的活动。体育锻炼,如果不按照科学的方法,盲目锻炼,取不到运动效果倒是其次,如果对自己的身体造成了损害,就更加得不偿失了。因此,体育运动一定要注意锻炼的安全性,要遵循体育运动的发展规律,把体育运动安排的合理合适,才能真正发挥体育锻炼的功效。第二,多样性:开展体育运动,参加身体锻炼,一定要注意运动项目的多样性,要在不同的时间参加不同的体育活动,使得自己的身体得到全面的发展。不能由于偏好某种运动,而忽视了其他运动项目的参与。
(二)体育运动的科学方法
进行体育锻炼,在掌握原则的基础上,还有注意科学的方式方法,要注意运动时候动作的幅度和速度。一般来讲,只要进行动力性肌肉力量练习,就会出现动作的速度与幅度问题。这个时候,运动者如果不注意合理把握动作的幅度和速度,就可能导致运动中的幅度和速度之间出现问题,有时候后果还会非常严重。另外,锻炼的时候还要注意一个负荷问题,大家都知道负荷越大,速度就越小,因此锻炼者要根据自己练习的目的和要求来合理安排。比如说对于青少年,他们的爆发力往往非常强大,因此他们在进行力量练习的时候,就要选择适宜的负荷,让负荷稍微小一些,尽量加快动作速度,这样就可以提高肌肉的爆发能力。
参考文献:
[1] 刘一平,余道明.体育运动与健康促进[J].体育科学研究.2007(04).
[2] 刘海迪,毛语诗.浅析体育运动对人类健康的促进作用[J].网络财富.2008(12).
【关键词】高校体育教育 健康体育教育 改革建议
高校为进一步深化体育教学的目标与任务从而构建了健康体育教育学,促进了大学生体育健康以及高校体育教学的可持续发展,为大学生健康体育的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健康体育教育既关注了大学生的身体健康状况,也为大学生提供了健康体育锻炼的科学方法,受益终生。健康体育教学为学生开设了能自由选择适合各自锻炼、增强体魄的运动项目,它从高校的体育教学内容入手,建立合理的体育锻炼标准与评价方案,让学生在体育锻炼的同时享受到快乐的体育和健康的体育。
健康体育教育的理论依据及本质特征
早在上世纪五十年代,在当时的体育教育背景下,一些欧美国家的自然环境和人们的生活方式影响了人们的身体健康,由此便萌发了最初的健康体育教育思想,对于身体素质的检测提出了相应的理论依据,然后,一些体育教育方面的专家们开始关注人体生物学与体育教学之间的关系,提出了两类增强体质的体育教学理论,一是受身体灵敏度、身体素质、反应性、爆发力等运动素质影响的运动能力,二是受身体柔韧性、心血管耐力、肌肉耐力与力量等健康素质影响的运动能力。专家们把身体柔韧性、心血管耐力、肌肉耐力与力量和脂肪占生体重的百分比作为五项健康素质的参考标准,能够反映人们在健身中的健康状况,显现出人体与健康有关的素质,在明确体育锻炼目标的同时,进一步深化身体素质理论,使体育锻炼的过程更加科学合理。
以提高个体的基础运动能力并健全身心健康状态为目的的锻炼是健康体育的基本特征,健康体育教育通过教授学生相应的健康锻炼方式,让学生学会自我健康诊断的方法,是一种以评价、检查为中心的体育方式。健康体育教育考虑到了每一位学生的身体素质,从个体的角度出发,结合心理、实践、医疗、保护及生活方式来对学生进行受益终生的体育教学,使体育教学的各个环节相互影响成为统一的有机体。以目前各个高校的体育教育方式来看,他们过度重视了学生在体育锻炼中的训练技巧和技能知识,从而使得健康教育计划缺乏针对性、科学性、目的性和系统性。由此可见,即使学生提高了个人的运动技术水平,但没有结合健康水平来训练自己,因此也存在某种程度上的盲目性和约束性。那么,怎样才能结合学生实际健康状况制订健康体育教育计划呢?这是当前体育教育急需被解决的问题。
高校健康体育锻炼的实施
1.高校健康体育锻炼的意义
对于在高中以学习为主而缺乏体育锻炼的高中毕业生来说,进入大学以后,健康的体育锻炼十分重要,它是一个动态的连续发展过程。
现代大学生的学习压力日益严重,由于科学技术的发展与信息时代信息的快速传播,大学生的生活方式开始以学习为主。换句话说,现代大学生除了饮食与休息外,体育锻炼是他们唯一能调控自身身体素质的活动,健康显得尤为重要。
大学生在年龄上是处于青年到成年人的过渡期,也是人的一生中承上启下的关键期,对人的发展有极大的影响。在这个阶段,大学生也正处于身心发展的敏感阶段,性格与思想容易受到环境的干扰,大学生在学习的同时,也担负着找工作的压力以及自我独立期的不适应性,他们要兼顾工作与学习、朋友与亲人、人际关系与事业发展,这些方方面面的事情都会对大学生的身心发展产生影响,易造成高校学生心理的不协调性,分析并讨论解决这种现象的方法对现代健康教育的发展是十分有意义的。高校学生应在结合自己专业特点的基础上,积极主动地学习体育技能知识,培养健康体育锻炼的习惯,从理论和实践两方面去锻炼个人身体素质,从而能在不同的环境和生活方式中保证身心健康,使身体发展更加平衡、协调。
在大学期间参加体育锻炼可以满足大学生身体和心理的需求,是提高个人素养、丰富专业知识、充实业余生活的好方法。由于大学生的学习与工作压力,让他们不得不通过适当的锻炼来调整,对大学生来说,体育锻炼的好处是多方面的,可以健身、陶冶情操、锻炼毅力等,因此,大学生需要做好丰富的体育锻炼愉悦身心,加强个人文化素养。
2.高校健康体育锻炼的优势与作用
在这个竞争激烈的社会中,大学生是竞争的主体力量,是实现现代化的主力军,健康的体育锻炼有利于强化学生的拼搏精神和竞争意识。在高校的体育教学中,一般是以运动训练和项目竞赛的内容为主,具有竞争性和拼搏性,通过这些竞赛和训练,可以培养大学生顽强拼搏、坚持不懈的精神,使学生在经历一番风雨的胜利中,感受到成功的喜悦。学生在高校得到的体育训练能帮助他们在社会的竞争中独当一面,更加适应社会中竞争激烈的生活。
从原始的角度出发,健康体育的首要目的是锻炼学生的身体,强化体质,使学生的身心得到有力发展。然而,学生体质的好坏不仅仅取决于学生的身体素质,其实与学生的心理素质也有极大的联系。健康体育以快乐体育为基础,让学生自由选择感兴趣的体育项目,从而激发学生学习的潜能,最终达到增强体质,锻炼身心,获得体育基本技能知识的目标。
结语
现代的社会需要有健康的体育锻炼,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与信息时代信息的快速传播,健康体育是现代以及未来社会的必须体育教育模式,我们的社会离不开健康体育。此外,随着工业自动化的不断发展,人们对健康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以便适应现代社会高强度、高效率的发展。
参考文献:
[1]陈昱.21世纪高校健康体育教育的改革与发展[J].四川体育科学,2009,4.
[2]麻巧英.关于高校体育实施健康体育的探讨[J].哈尔滨体育学院学报,2012,2.
[3]樊炳有.普通高校实施体育健康课程的理性思考[J].西安体育学院学报,2012,2.
关键词:非体育专业学生;课余体育锻炼
1前言
课外体育是指学生在课余时间里,运用各种身体练习和方法,以发展身体、增强体质、活跃身心、提高运动技术水平和丰富业余文化生活为而进行的体育教育活动。课外体育是学校体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现学校体育目标任务的基本途径之一,课余体育活动开展对进一步提高大学生的健康水平、培养终身体育意识和习惯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但从当前大学生课外体育锻炼现状来看,受经济,文化,传统观念,体育指导等方面的影响,学生终身体育意识淡薄,大学生的自我锻炼能力和体育意识比较弱。
2 结果与分析
2.1 学生课余体育锻炼基本情况
2.1.1 学生课余体育锻炼地点
从统计数据看,学校体育场是学生课余体育锻炼优先选择地点,占总体85%.同时也选择了一些社会场地,但选择率较低。说明学生与社会接轨的步伐稍微有点慢,除了学生自身经济条件外,还有社会和学校组织不够。
2.1.2 学生对场地的满意度
通过数据分析得出,男生47.8%的同学对学校的场地满意,女生38.0%的同学对学校场地表示满意。这表明了上海体育学院的场地基本能满足学生的课余体育锻炼需求。通过访谈得知部分同学认为上海体育学院的场地对学生应免费开放,大多数同学都有课余时间锻炼的愿望,由于费用或者时间问题,对于学生长期坚持课余体育锻炼造成一定困难。
2.2学生参加课余体育锻炼的认知情况
2.2.1学生对体育锻炼的重视程度
调查结果显示,被调查男生中觉得体育锻炼非常重要的有56.5%,觉得重要的有21.7%,觉得一般的有17.4%,觉得不重要的有4.3%,女生中觉得体育锻炼非常重要的有42%,觉得重要的有26%,觉得一般的有24%,觉得不重要的有8%,由此可见,男生比女生更觉得课余体育锻炼重要。但男生和女生总体比例都不高。学校应加大对课余体育锻炼的宣传力度。
2.2.2学生参加课余体育锻炼情况
从表中结果显示,被调查学生中男生经常参加课余体育锻炼的有78.3%,女生经常参加课余体育锻炼的有40%,两者比较可以看出,男生参加课余体育锻炼的人数明显多于女生。
2.2.3 学生参加体育锻炼的动机
调查结果显示,被调查学生对体育锻炼的目的和意义的认知还是比较全面的。参加体育锻炼的主要目的是“增强体质”,占总体44.8%,“减肥健美”的学生占总体33.3%,“消遣娱乐”的占总体10.4%;“参赛”目的的占总体5.2%;“社会交往”的占总体2.1%,其中有3.1%的学生体育锻炼是为了“应付考试”,这不能不引起我们的重视。因此,为了进一步加强学生积极锻炼的态度和动机,可通过体育教学课或其他各种方式、方法,努力提高学生对体育锻炼功能的理解,促进其养成良好的体育锻炼习惯,为他们进行终身体育锻炼打下坚实基础。
2.3 学生参加体育锻炼的内容分析
2.3.1学生参加体育锻炼的项目
统计结果显示,被调查学生参加课余体育锻炼的项目还是比较全面的。男生参加的都是大强度或者是对抗性较强的运动,而女生参加的则是像健美操这类柔韧性较强的体育运动,或者是田径跑跑步之类的体育运动。
2.3.2学生体育锻炼的形式
统计结果分析,大学生课余体育锻炼形式中,选择率最高的是自由活动,占51%;其次是体育课,这反映出被调查学生的课余体育锻炼在追求自立性的同时,也说明目前上海体育学院对学生课余体育锻炼许多形式的管理采用松散型的管理模式,课余体育活动的组织管理不健全。
2.3.3 学生运动频数
调查结果显示,被调查学生坚持体育锻炼中,大约每天一次的男生占总体21.7%,女生占4%。在对于每星期锻炼的次数的调查中,男女大学生在锻炼频度上也有差异,男女总体每周3次~5次的占总体53.5%,其中男生要高出女生33%左右。最后对于从不锻炼的调查中,女生从不锻炼的人数明显高于男生。
2.3.4被调查学生的运动强度
调查结果表明,大学生参与体育锻炼强度在中等或中等强度以上的有41人,占锻炼人数的42.7%;可以看出大学生参与课余体育锻炼强度低,大约有57.3%的学生不能达到中等或中等强度以上。
2.4影响学生课余体育锻炼的因素
2.4.1学习压力对参与课余体育锻炼的影响
现今社会,大学生会遇到来自各个方面的压力,课余锻炼时间往往被专业学习,外语、计算机考级,教学实习等方方面面的影响。
2.4.2兴趣对参与课余体育锻炼的影响
兴趣却能使学生对参加课余体育活动产生动力。对课余体育活动有浓厚兴趣的学生就会优先注意和选择体育活动,产生强烈的锻炼欲望参加到体育活动之中,力争取得良好的锻炼效果,进而为其养成终身锻炼习惯奠定基础。
2.4.3体育场地设施对参与课外体育锻炼的影响
上海体育学院的体育场地也处于半开放状态,甚至有些时间段是收费的,这就给学生课余锻炼增加了负担。学校领导、体育管理部门应加大这方面的管理,使学生的课余体育锻炼更便捷。
2.4.4缺乏正确指导对参与课余体育锻炼的影响
正确的指导对大学生参与课余体育锻炼是有积极效果的。课外体育活动时,学校应加强体育师资的配合,指导大学生参加课外体育活动,培养终身体育思想、最终达到养成终身体育锻炼的习惯。
3结论与建议
3.1结论
3.1.1大部分学生课余体育锻炼会选择在学校体育场所,受场地的限制,为学生增加了心理负担。
3.1.2学生参加课余体育锻炼的人数不多,没有形成良好体育锻炼的氛围。
3.1.3学生参加课余体育锻炼的形式方法比较散乱,部分学生锻炼频率低,锻炼效果不是很明显。
4.1.4学生参与体育锻炼很多是为了应付考试,这种动机是不能让学生达到锻炼效果的。
3.2建议
3.2.1上海体育学院应提高现有场馆的利用率,提供良好的课外体育活动场所吸引大多数学生参加体育锻炼,进一步提高学生身体素质。
3.2.2建议上海体育学院加大课余体育锻炼的宣传力度,对非体育专业学生进行体育管理,
使更多学生参加到课余体育锻炼中去。
3.2.3上海体育学院应重视非体育专业学生体育锻炼的问题,指导其课余体育锻炼方式方法,调整锻炼时间。
3.2.3上海体育学院体育工作者要加强组织领导和指导,并采取有效措施,指导大学生进行科学的体育锻炼,让广大非体育专业学生掌握体育锻炼的科学方法。(作者单位:上海体育学院)
参考文献:
[1] 常生 陈及治.中国大学生余暇体育锻炼行为的阶段性特征研究[J].体育科学 2004年
[2] 王超英 沈建华.对我国课外体育活动发展中几个问题的思考.上海体育学院学报[J].2008年
《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小学体育教学大纲》规定:小学阶段的体育课要做到养护和锻炼并重。但是,当前的体育教学仍有重锻炼轻养护的倾向,这直接影响着小学生身心的健康发展,必须引起我们足够的重视。
养护就是保养护理,使之保持良好的状态。小学生生长发育较快,而他们的身体又很稚嫩,骨骼、肌肉、内脏等器官均较脆弱。这正是为养护教育提出的客观依据。
小学体育教学的内容必须有利于促进学生身体的全面发展,有效地锻炼身体,增强体质。体育课突出锻炼十分重要,但是绝不能忽视养护。《大纲》新体系的特点是:在加强身体锻炼的同时,要充实体育基础理论知识和卫生保健教育的内容,使体育教学既向学生传授身体锻炼的技能技巧,又以基础理论知识和科学方法指导身体锻炼,把体育与卫生保健教育紧密地结合起来。
首先,进行体育教学需要有场地,而场地的质料直接影响到养护与锻炼的成败。目前,有的学校大搞水泥、柏油操场,不惜将好端端的土质操场毁掉。其实,水泥、柏油铺设的操场质地坚硬、弹性极差,长期在这种场地进行跑、跳等体育锻炼,不仅极易发生外伤,而且会对人体造成潜在性内伤(伤及关节以至大脑)。实践证明,从目前我国的国情出发,还是以松柔、平整的土质场地进行体育教学较为理想,它不仅有益于少年儿童骨骼、肌肉的正常发育,而且安全。诚然,它需要教师付出更多的精力去清理、浇水、平整和维修。
其次,进行体育教学还需要有器材。我们应按《大纲》要求努力争取逐步配齐,以利于在教学中对学生进行全面的养护和锻炼。条件所限一时配不齐的,可以发动师生自制器材,但一定要考虑到卫生和安全因素。丰台师范附小等学校的教师发动学生利用废弃的洗涤灵瓶和易拉罐,装上重量不等的沙子制成适合于低、中、高不同年级使用的“哑铃”,用来做器械操,不失为一桩美举。南京九渡槽小学曹卫民老师开发利用废旧自行车外胎,制成“胶圈”,进行《大纲》中规定的游戏及多项教学,取得成功。丰台区张郭庄小学曾经以草垫套上塑料袋代替体操垫上技巧课,同样取得了可喜的成绩。
第三,体育课是养护和锻炼的基本组织形式。体育教师应按《大纲》的要求,备好、上好体育卫生保健基础常识课,使学生懂得浅显的有关常识,了解自己的身体,初步懂得一些参加体育锻炼的好处。培养学生注意安全、保护身体的能力,以及逐步把学到的体育卫生保健常识运用于身体锻炼和生活实践的能力。
体育教学自身的特点决定其以身体练习为主要特征,以室外为主要场所,在动态之中进行,因此增加了组织教学的难度。倘若学生使用器械不当或生理负荷过量,就容易发生伤害事故。
有人说,体育课不同于语文、数学等室内课。学生参加体育锻炼,事故难以避免。体育锻炼的确存在不安全因素,有潜在的危险性,但只要注意养护教育,课堂组织严密,以正确科学的方法施教,加强养护措施,伤害事故是可以避免的。
作为一名合格的体育教师,养护意识应该渗透到备课、上课、课后小结的各个环节之中。
教师在备课时,要充分考虑到各种不安全因素,并通过自己的努力逐一排除。备课时,不仅仅是写好教案,而且要备教材、备学生、备场地器材,要揣摩教材的技术要领、动作结构、重点与难点、保护与帮助,要全面了解学生情况,如身体状况、兴趣爱好、纪律习惯、运动能力等等。
场地器材是体育教学的重要物质手段,体育教师对其要精心维护,合理使用,对其性能、状况要了如指掌。
上奔跑与跳跃类教学内容的课,教师要提前平整场地,并适当浇水、翻松沙坑,避免或减少出现摔倒、擦伤、扭伤等伤害事故。在上投掷、器械体操、攀登爬越与技巧等需用器械的体育课前,教师必须认真细致地检查器械是否牢固、安全、适用,排除隐患。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向学生传授正确的知识、灵敏的技巧、娴熟的技能,并采用科学的教法,使学生领会并掌握动作要领,明确技术规范,进行准确操练。教师还必须亲自带领或指导学生做好充分的准备活动和必要的专门性练习。
【论文摘要】学生对中距离跑,容易产生恐惧心理。在中距离跑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深入了解学生的心理状况,应遵循运动的心理规律,加强对学生的心理诱导,加强对学生意志品质和自信心的培养,从而挖掘学生的潜力,提高中长跑的教学质量。
中距离跑技术较为简单,动作机械重复,影响中枢神经系统的兴奋性,造成学生兴趣不高。因此,要转变学生的思想,变“要我学”为“我要学”,变被动为主动。
一、明确学习目的,激发学习自觉性 我在中距离跑的教学过程中,分别向学生介绍中距离跑的发展过程,讲授进行中距离跑有利于增强心、肺功能和身体各器官的发育,提高肌肉细胞的有氧代谢和无氧代谢的能力,从而提高运动耐力,促进身体的全面发育。同时,还可以培养学生刻苦、耐劳、勤奋、拼搏的优良品质。 二、采用游戏比赛法,改进传统学习方法 比如小组变速跑。四人一组,前后间隔各2米,前3人慢跑,最后一人加速或超前三人后领头慢跑。此时,最后一人又重复,利用这种反复改变领跑同学的方法进行教学。该方法符合小学生的好胜心理,提高学生学习的兴奋性和积极性。这样,慢跑中有加速跑,腿部的快肌纤维均得到练习,既可以提高速度,又可以提高耐力,是提高学生中距离跑成绩的理想手段。 三、加强体育基础理论教学,消除学生对中距离跑的畏惧心理 加强体育基础理论教学,让学生认识到健康的身体和健美的体型来源于自身的身体素质和后天的体育锻炼,而良好的身体素质来源于科学的锻炼。向学生明确说明中距离跑伴随着身体不适应只是暂时的,随着锻炼增多,运动水平的提高,这些不适应会延缓或减弱的,进行中距离跑练习正是为了使人体有关系统和器官得到锻炼,并产生新的适应。使学生明辨这些运动生理学知识,在认识上产生了一个从量到质的飞跃,从而消除被迫参与的意识,让学生的运动观念从“要我学”到“我要学”中转变过来,从而树立正确的学习动机和主动参与意识,这样在教学中将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四、培养战胜“极点”的意志努力 必须让学生对“极点”这一生理现象有客观正确的认识,让学生掌握科学方法和缓和“极点”出现的急速性,如加深呼吸,保持良好的节奏,运用心理的调整,并进行积极的自我暗示、默念“坚持、忍耐、轻松感即将来临”等引起增加情绪的暗示语,从而不断地锻炼身体和磨练意志,养成刻苦、耐劳、坚忍不拔的优良品质。教学上,我们以著名的长跑运动员王军霞的事例作为正面的教材,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这样对培养体育运动者良好的心理素质也能起到积极作用。通过这个事例向学生传送、渗透,从而引起学生更多的理性和感性认识,并且培养学生刻苦努力、奋发向上的拼搏精神,并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总之,运用运动心理学的动机、兴趣从而更好地培养和激发学生学习中距离跑的动作技术,让科学方法和心理手段相结合,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锻炼热情,达到挖掘学生潜力,提高学习成绩,培养良好的心理品质的教学效果,从而提高中距离跑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黄翔岳.体育运动心理学[M].广州;华南理工大学出版社出版,1989:58-267.
[2]徐涛.激励十法[J].体育教学,2000(1).
[3]赵祥.小学生耐久跑的几种趣味教学法[J].中国学校体育,1999(5).
[论文关键词]高职 体育教学 微格教学 意义
微格教学是美国斯坦福大学的d.w.阿伦和他的同事于20世纪60年代首创的培养学生或教师的一种方法。微格教学是指在有限的时间和空间内,利用现代的录音、录像等设备,帮助被培训者提高某一技能的教学方法。它是一个可控制的实践系统,利用这个系统可以使师生集中解决某一特定的学习或教学行为。它是建立在教育理论、视听理论和技术的基础上,提高教师教学技能的一种较为先进的教学方法。由于微格教学对学生学习和教师教学技能方面带来很高的效率和质量,所以这种教学法在各个领域得到应用。笔者通过调查和研究,发现微格教学法在高职体育教学中有着更大的应用空间,应该重视和推广。
一、高职体育课中应用微格教学的重要性
首先,高职学校是培养祖国后备人才的基地,所以加强高职体育教师的教学技能,提高学生身体素质和学习方法尤为重要。其次,加强高职生身体锻炼的习惯,既可以提高文化课的学习,也可以提高人体对外界的抵抗力和免疫力。再次,高职生对体育锻炼目的的认识不够深刻,没有认识到身体的重要。最后,高职生每周上一次体育课,得到身心放松,所以学生对体育课的热情很高。因此,高职体育教师在体育课堂中有义务把体育锻炼的方法和锻炼目的意义告诉给学生,在体育课堂中使学生与教师得到互动。学生知道了锻炼身体的重要性,就能够达到锻炼身体的目的。教师也从中能够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
微格教学的程序、方式、方法、反馈机制,以及在教学、训练中的作用和意义,容易被人们接受、理解、消化和吸收,在高职体育教学中引入微格教学是可行的。
二、微格教学的程序在高职体育教育领域中的应用
1 微格教学的程序。微格教学的基本教学程序一般包括以下几部分:事前的理论学习和研究、提供示范、确定培训技能和编写教案、微格教学实践(包括微型课堂、角色扮演、准确记录)、反馈和评价(包括提供反馈、自我分析、讨论评价)、修改教案后重新进行教学实践。
2 微格教学的原理。微格教学将现代化的视听设备用于教学之中可以说是首当其冲的。在体育课教学中,通过观看优秀运动员的技术动作录像,使教师或者学生获得丰富的感性材料,在大脑中形成必要的运动表象,这对于学生建立正确的技术动作概念,掌握运动技能起着积极的促进作用。在教学结束后,教师和学生一起观看重放技术动作实况录像,将完整的技术动作分解为技术环节进行分析和研究,从而找出技术动作中存在的缺陷和不足,制订出改进技术动作的方案或教学计划,再进行训练。这对提高教师、学生的教学、学习效果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3 微格教学在高职体育教学中的应用。采用微格教学法,能提高体育教师的教学本领,教会学生强身健体的方法,使学生更好地适应社会,使高职体育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达到双赢。
第一,高职体育课教学环节的微格教学程序法应用。体育课堂中体育教师采用微格教学不一定采用完整的程序化进行,也可以采取其中的几个部分。在体育教学中教师通过微格教学的应用,可以通过短时间的反馈和调整,为下一步的实践教学提供可改进的依据。对于高职健康体育课学来说,应用微格教学,可以激发高职学生体育锻炼的兴趣,达到健身的目的,同时也是方法论的学习,可以为文化知识的学习提供帮助,使学生全面有效的发展,这正是微格教学的功能所在。
第二,高职体育教师课堂讲解技能的微格教学法应用。要想成为一名合格的体育教师,要具备在业务能力上会做、会讲、会教的技能。其中,会讲就是教师的讲解技能。高职体育教师首先要把握讲解体育技术动作学习的要领。讲解的要领要反映讲解内容、概念、区别与联系、基本原则、锻炼方法、注意事项等。其次,语言要清晰流畅。流畅的语言与发音、词汇、连接、语速和节奏等因素在讲解中很重要。再次,要加强语言强调。在技术动作教学环节中,尤其是关键环节要以简练的语言刺激学生掌握技术动作。例如,篮球持球突破的“蹬、转、探、拍”的技术动作采用关键、流畅的词语为学习的要点。体育老师课堂讲解技能的好坏,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习。采用微格教学法,可利用视听设备记录课堂讲解过程,课后重放实况录像进行分析讲解是否合理,找出不足,为下次课堂教学提供宝贵经验。
第三,高职体育教师教案编写的微格教学法应用。教案是组织教学的具体方案,也是课堂教学的指导。运用微格教学,高职体育教师首先要确定教学目标,其次要确定教师的教学行为,再次要确定应用的教学技能和学生的反应,以及组织教法和时间安排。经过微格分析,修改不足,以便提高教学质量。
三、高职体育课引入微格教学的作用
近年来,世界各国对体育教师教学技能的培养问题给予了极大的关注。早在1977年6月,在西班牙马德里举行的国际体育教育联合大会上就讨论了体育教师的培养问题,特别重视对体育教师教学方法的培养。微格教学作为教师教学技能的一种方法,许多国家早已采用。微格教学科学地将体育教师教学技能的过程与评估融为一体,是一种比较理想的提高体育教师教学水平的训练方法,这种方法应用到高职体育教学中有着广泛的意义。
1 有利于提高高职体育教师教学技能和提高学生掌握技能的能力。微格教学之所以能提高高职教师的教学技能,不仅遵循了人类认识事物的客观规律,而且还符合教育学、心理学、行为学、控制论、信息论和系统论等现代科学的基本原理。从课堂教学前后的录像中,可以看到教师教学行为显著、稳定的变化。通过微格教学,高职教师积极主动地改进自己的教学技能,提高教学质量,达到教学的目的。体育课中采用微格教学方法,能够达到教与学的良好效果,有利于教师提高教学水平和学生掌握锻炼身体的技能,从而实现体育教育的目的。
2 可以促进高职体育教师间的相互交流和学习。教学是一门艺术,要使每位教师的教学艺术成为大家的共同财富,无非通过教师之间不断地相互学习和交流。通过微格教学,教师们在教学方法上可以取长补短,达到实施教学的经济性、有效性,使得教有所长,学有所得。
3 微格教学中的科学方法促进了高职体育教育研究的科学化。微格教学将以客观性、系统性、具体性为特征的科学方法论和现代科学技术手段有效地应用于体育教学技能的研究开发和训练实践中,借鉴了自然科学中的研究方法,找到了一个合适的研究层次,并实现了对复杂教学活动变量的控制和训练过程的系统控制,使基础理论对实践的指导达到了可操作的水平。微格教学在方法论上为高职体育教育科学的研究提供了一个成功的经验,明确了科学方法论是教育理论与教育实践之间有机结合的中介,这种中介作用在实践上表现为教育技术的实际应用。
关键词:社会指导员;发展困境;应对策略
中图分类号:G812 文献识别码:A 文章编号:2095-9052(2016)0003-000352-01
一、社会体育指导员的意义
一方面,对于社会体育指导原来说,其自身的存在能够有助于整个社区体育更加社会化。社会体育自身的发展以及出现往往就是随着大众体育的发展而发展的,通过体育指导员所发起的活动,使得社区体育文化得到进一步的加强,使得社区体育能够得到进一步普及和发展,使得社会体育更加具有社会化。社会体育指导员能够有效地发展和组织相应的社区成员积极参加体育活动;定期邀请著名的学者和专家前来社区举办讲座传授相应的知识,定期播放相应的体育视频和短片给社区成员观看,提升社区成员对体育的热爱和积极性。另一方面,社会体育指导员能够使得社区的体育锻炼更加具有科学性,社区成员在进行体育锻炼的时候往往是需要有科学方法作为指导的,其中社会体育指导员在其中往往能够起到重要作用,社会体育指导员会依据社区成员自身的特征以及季节等方面的特点对体育活动进行合理的以及科学的安排,还能够依据当地的风俗和不同的地理环境等,对体育锻炼活动进行及时的、合理的安排。另外,体育锻炼着往往对自身锻炼的全面性不够重视,这样就会使得体育锻炼几乎很难取得相应的效果。社会指导员能够在其中发挥自身的专业性技能,通过使用相应的解剖知识以及保健知识、生理知识等,对社区成员进行讲解,使得社区成员的体育锻炼活动更加具有全面性以及科学性,继而使得身心得到全面锻炼和发展。
二、我国社会体育指导员的发展困境
(一)社会体育指导员文化层次低、年龄结构偏大
通过相关调查显示,当前我国很多社会体育指导员都是下岗职工或者是离退休职员,很多年龄都较大,有的甚至已经快八十岁了。在文化层次上,很多社会体育指导员的学历为大专或者是中专,只有不足三分之一的社会体育指导员可以使用网络进行知识的学习,很少有进修和培训的机会,有一大半的社会体育指导员自身的体育知识严重缺乏,往往只是徒有虚名。
(二)社会体育指导员数量较少
对于社会体育活动的开展而言,社会体育指导员是骨干力量,是我国全社会健身活动得以开展的重要力量。据相关数据显示,到2004年底的时候,我国多种多样的社会体育指导员在数量上已经达到四十三万多,在整个人口中所占的比例达到1:3455,但是依据相关的健身规则的要求,到新世纪我国社会体育指导员的数量还需要再增加三到五倍,与日本的社会体育指导员的数量进行相比,我国的社会指导员在数量上还有很大的差距。当前我国社会指导员大部分都是体育的爱好者,没有接收到正规的考核以及培训,因此,在进行社区体育指导的时候也没有足够的专业性,甚至脱离实际,继而也就无法真正满足社区群众体育活动的需求。
(三)社会体育指导员的培养方式较为单一
当前,对我国社会体育指导员进行培养的时候主要是采用同一种教材,在进行培训的时候所采用的也仅仅是理论居多,实践操作方面的内容较少,继而使得培训和实践脱离。指导员自身的类型相对单一,现在的指导员自身的水平和能力很难或者是无法对社区活动中的成员进行分类指导,当前所培养出来的社会体育指导员大部分都是全项目指导的指导员。
(四)社会体育指导员效率较低、效果一般
当前我国很多社会体育指导员自身的工作效率很低,指导的效果十分一般,主要原因就是因为社会体育指导员中领导干部占比较大,这些干部自身没有太多的时间或者是精力对社区体育活动成员进行有效的指导,仅仅是参与到管理服务工作中。大部分的基层活动过也仅仅是成员自己在自娱自乐,很难感受到体育指导的效果。
三、我国社会体育指导员发展完善对策
首先,各级政府应当进一步加强对全民健身工作的指导,要建立并完善相应的建设领导机构,使其自身的作用得到充分的发挥,积极落实相应的组织责任制,要进一步加强建设方面的财政投入,另外还应当明确职责,做到领导到位。其次,要制定并完善相应政策,相关部门要制定相应的政策或规则继而保障社会体育指导员的发展有一定的保障。加强对社会体育指导员的培训工作,同时培训的方式应当多元化,可以进行集中的培训,另外还应当和当地的实际进行结合进行不同学时的培训和辅导。再次,要进一步加强政府方面的宏观管理,体育总局已经和地方政府的群众体育部门进行联合,制定对社会体育指导员进行管理的相应规则,制定相应的考试标准和确定相应的培训课程,对有关的培训机构自身的资格加以认定,积极鼓励推荐有资质的社会体育指导员。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社会体育作为一种全民健身计划和精神文明建设的载体对我国社会的进步起着重要作用。我国社会体育指导员在整个社会发展以及全面健身活动中占据重要作用,对整个全民身体素质的提升有重要影响,但是当前我国社会体育指导员自身的队伍建设还有诸多问题,应当针对这些问题加以解决和完善,强化政府方面的宏观管理,加强财政方面的投入,对培训方法进行及时的完善。
参考文献:
[1]邓荣彪.新时期我国社会体育指导员发展的问题与策略[J].福建体育科技,2008(11).
关键词:高校体育 阶梯式教学法
当今,高校体育的主要问题反映在如何培养大学生终生进行体育锻炼这一课题上。围绕这一课题,笔者对此问题进行了多年的潜心研究,初步认为阶梯式教学法是体现多种教学效果并能实现大学生终生进行体育锻炼的最佳科学教学法。
什么是阶梯式教学法?阶梯式教学法是根据教师和学生的实际教学情况,按体育教学的固有规律,合理的组合教学形式,循序渐进的、有系统的实现体育锻炼目的一种教学途径。进入大学后要在中学的基础上进一步去学习体育原理、掌握体育的本质和规律,让它为今后一生所服务。体育教学所追求的目的是增进学生的健康,使学生掌握体育文化、伦理、技术、技能、组织与裁判、交际公关等能力并养成一专多能的兴趣和爱好、学会锻炼的科学方法,能为今后自己的锻炼开运动处方,使自己的寿命得到延长。我们经过追溯研究后发现体育的兴趣和爱好是受时间(年龄)、季节、条件和环境的变化而变化的。
由此可见,大学生的兴趣和爱好项目受时间、季节、条件、环境的变化而变化。虽然每个人的情况不是一个模式,但总的趋向是一致的。所以,客观情况迫切要求新的教学法来满足现实的需要。
基于上述情况,我们研究了从整体出发,满足大学生的局部利益和整体利益的转化。从而设计了阶梯式教学法。阶梯式教学法的主要依据是循序渐进原则,根据这一原则把两年的必修体育课时客观而科学的划分为七个教学阶段,从而形成了一个阶梯式的教学层次。这七个层次分为:基层:技术、技能教学(学时比例20%);二阶:竞技教学(学时比例20%);三阶:能力教学(学时比例10%、);四阶:能动教学(学时比例10%);五阶:兴趣教学(学时比例10%);六阶:选项教学(学时比例15%);七阶:处方教学(学时比例15%)。
可以看到这七个教学层次是相互联系的,形式犹如阶梯形状。这表明高校体育教学是一个有系统、有层次,由基础到复杂,由低级到高级的教学体系。从而也证明了体育课也是一门严谨而系统的教学课程。其七个教学台阶的功用与教学效果分别阐述如下。
1、技术、技能教学是根据大学生必须掌握体育的基本技术、基本技能这一要求而安排的。体育教学中,教是为了练,而练是为了掌握要领,更好的促进健康。体育不能先练后教。通过练可提高技术、技能,也可提高身体健康,这是体育教学练习的两重性。在这一时期,练习的两重性是有主次的,在教学时期的练习我们说掌握动作要领,是主要的。实践也表明这一时期的练习由于学生的注意集中在学习上,其心率的搏动是平缓的。所以把约20%比例的学时集中起来。全面教授田径、球类、体操等项目的动作要领,使每一位大学生在技术、技能和身体素质上达到大学体育教学的基本要求,为以后的身体锻炼和教学打下最基本的体育基础。
2、学生有了体育基础,身体锻炼的效果也提高了。这一时期,我们的教学要积极的过渡到竞技教学。竞技教学是根据大学生的竞技心理特征提出的,把参加体育课的学生按素质和技术的强弱搭配成A、B、C、D、E组成以班为单位分别进行小组或班级的身体素质对抗赛和球类循环赛。使学生既锻炼了身体又提高了技术、技能。教师主要把握住教学的主方向,以锻炼为主,以纠正错误动作为辅,提高教学密度。竞技教学从根本上解决了大学生对素质项目的厌倦和学技术时的粗糙,为培养大学生具备体育多种能力做充分的准备。
3、在培养大学生积极锻炼的过程中,教师应及时把教学的中心环节进行转移。在教学密度达到教学要求后,就应积极开展能力教学。能力教学是教师要敢放手,尽量让学去组织竞赛、担任裁判,反复实践,教育学生认识体育能力的培养在锻炼、工作中的作用。
4、由于大学生体育能力的增强,必然导致大学生体育修养的提高。在进入能动教学期间,教师要妥善的让学生在课堂上体现他们个性、意识、兴趣。这时,可按他们的兴趣做一些准备活动,基本部分充分发挥他们的能动性,使大学生体验到在智育课上所得不到快乐。使教学趋于完善化,并达到自控程度。这种教学充满了生机,学生愿听讲,爱锻炼,易接受指导和纠正。能动教学激发了大学生学体育的极大热情。
5、兴趣教学可满足大学生的兴趣心理需要,而在兴趣的项目上往往表现不求深解,在技术、技能上不求提高的现象。所以,针对这种情况,教师就要及时的进行选项教学,在大学生的兴趣和爱好的基础上合理的进行大学生选项,建立大学生运动等级制度、提高训练、锻炼效果。
6、阶梯式教学法的最高层次是处方教学。处方教学是根据个人的生理、心理特征,以及身体素质和体育手段掌握的程度,给自己或他人建立合理的、能达到身体强健或康复的体育锻炼或恢复的科学方案这一教学,要求大学生必须全面掌握体育运动的规律、理解体育锻炼的超量恢复、运动价值阈等基本原理。具有实践水平和理论水平。所以,教师要全面而反复的把处方的规律、方法、要领、注意事项以及运动在解剖、生理、心理上、对人体机能的作用等仔细的传授给学生。教育学生运动处方是长期教学和学习的结果,是运动实践和理论的升华,学会运动处方,可终生指导体育锻炼。运动处方虽然可以修正,而一旦错误执行,会给健康带来损害。运动处方的制定涉及到时间、条件、季节、环境等变化。因此,制定处方时且要慎重,需全面考虑才能确定并实施。处方教学是高校体育教学的最高层次,是培养大学生强健体魄和终生进行体育锻炼的依据和最终结果。
阶梯式教学法在实践教学中发挥了它应有的作用。它对大学生整体水平的提高有着实效功能。并从大学生的实际出发,同智育教学一样一阶段接一个阶段的提高,符合教学规律。应用阶梯式教学法,使大学生都能达到大学生体育锻炼合格标准,而且强化了大学生对体育是一门科学的概念,学生在整个教学中始终保持紧张、舒心、愉快的心理过程,学会了运动技能又掌握了锻炼的方法。阶梯式教学法完成了体育教学所完成的任务。它具有其它教学法不可比拟的教学效果。无论从系统上还是从控制上,都符合教学的发展规律。为增强大学生体质和终生进行体育锻炼提供了良好的教学途径。阶梯式教学法将有待于进一步的深化和研究。
参考文献:
[1] 毛振明《探索成功的体育教学》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 2001年版
[2] 王则珊《学校体育理论与研究》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 2002年版
【关键词】体育;课改;新的教育理念
在以往的体育教学中,体育教师只是关注学生体育知识技能的掌握情况,而忽视了学生的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能力的提高。课程改革后,其目标是围绕着人的培养目标来设计确定的。面向的是全体学生全面发展,积极推进素质教育的新型教育方式。在体育教学的改革中,我们应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调整体育课堂的教学。
1. 以学生为中心,营造一个民主、平等、和谐的课堂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在传统式的教学中,教师始终是一种“传受”的“机械者”,只是强调教师的教,学生的接受,往往忽略了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这一点。然而在现代体育教学中我们多数运用“创造性”的学习方法,强调学生学习的主体性和实践性相统一,更有利于学生以一种积极的心态学习,在原有知识基础上,认识新问题。使学生认识到自己是学习的主体。在课堂中我们教师的角色要配得恰当,对学生要和谐可亲,课堂中多表扬,少批评,善于捕捉学生的闪光点,对学生进行鼓励,想方设法为不同程度的学生创设成功的机会,使学生体验成功的喜悦,以此来提高学生学习的自信心。为学生营造一个最佳的课堂学习氛围。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全体学生都能主动参与教学,从而使课堂教学取得完满的效果。
2. 注重“两全”,大面积提高体育教学质量
面向全体学生。教师要认真了解和研究全体学生,使每个学生都能够在时间和空间上得到平等的教育,根据学生的身体素质、接受能力、个性差异、隐性适度地分层教学,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心理、生理的需求,激发学生体育学习的兴趣。在教学中,制订教学计划及教学步骤要适宜,让不同层次的学生始终处于通过努力能摘到果子的发展区。教师不仅要关心“优秀生”,更要关心“后进生”,要对每一个学生负责。针对不同类型的学生,提出不同的标准要求,对优秀学生应扩充内容、增加练习难度、提高要求,并对他们进行超前教学;对“后进生”进行个别辅导,在练习方法、难度上进行简化,但在练习次数上和时间上进行强化,给他们以信任和勉励,加倍关心他们的学习进步,哪怕微小的进步也要及时给予表扬和肯定,使他们获得不断进步的信心,激发他们的自尊和上进心。
体育教学的全面性。我们在以往的体育教学中,学生更多地获得的是体力和技能,而明显缺少的是对原理的理解和情感上获得的成功感和愉悦体验。因此,我们在体育教学中,必须在“懂”和“乐”上下功夫。教师要根据教材情况,结合学生的身心 特点,选择“发现式”、“问题式”等新颖多变的教学方法和形式,让学生动起脑筋,边想边练;练好了,也明白了。“懂”了原理,学生就可以在以后的体育实践中举一反三。
3. 让学生主动学习,教师只是指导者、合作者
课堂教学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主渠道,是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自觉主动的学习过程。在观念上我们要改变以往传统式的教学方式,由原来教师的“讲堂”变为现在的学生自主活动的“学堂”;由原来的以教师为中心,以传授知识为目的的“填鸭式”、“注入式”教学结构改变为现在的开放式教学结构。改革后的课堂教学更能体现学生的积极参与性,使学生真正成为课堂学习的小主人。在课堂中,让学生自己去探索学习,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主动获得成功的体验,体会到通过努力自己发现知识,并学习知识。在适当的情况下,学生遇到疑难问题,我们教师应及时给予学生点拔,让学生有足够的时间去思考问题,最后获得成功。老师在此时只能当学生的指导者、合作者。这样才能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加强学生的思维培养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4. 以学生健康为本,鼓励学生大胆提出问题,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思考问题、解决问题
体育教学方法是教师组织学生进行体育锻炼的技能、规则以及科学锻炼身体的方式、手段等,包括教法。教法起着组织、控制、激发、引导、讲解、示范等作用,学法起着主体、目标、自练、互动、内化等作用。这两者是有机相联不可分割的整体,有什么样的教法,就有相应的学法。我们体育教学所有的一切方法手段都要“以健康第一”为目标,以学生发展为核心,这样才能使学生真正掌握体育锻炼的科学方法。传统的体育教学,以教师为中心,以场地为阵地,以教材为内容,突出教师的作用。但学生的主体作用不明确。因此在教学方法运用上,大多采用讲授法为主,忽视了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的发挥。在课程改革后的教学课堂中,我们提倡学生大胆提出问题,问是开路先锋,是深耕之犁。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善于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鼓励学生多提问题,引导他们乐于设问,敢于提问。要支持学生大胆异想,哪怕是异想一点点,只要有创新意义的,我们都要给予肯定,这样才能激发学生的思维能力,使学生勤于动脑筋,善于思考的良好习惯,如果对于一些比较难懂的问题,教师应从多角度的方向去引导学生融入思考,最终找到答案,解决问题。
5. 培养学生探索、创新的科学精神,建立以学生个性发展为目的的教学形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