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高中生课外阅读调查范文

高中生课外阅读调查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高中生课外阅读调查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高中生课外阅读调查

第1篇:高中生课外阅读调查范文

关键词:高中语文;课外阅读;阅读目标;阅读量;阅读书目;阅读能力

中图分类号:G633.3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8-3561(2017)04-0090-02

课外阅读活动是语文阅读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新课改的深入推进,加强语文的课外阅读教学也成为题中之义。《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对高中生提出了如下要求:应积极扩大阅读视野,具有较为广泛的阅读兴趣。除此之外,还应学会如何自主、正确地选择课外阅读材料,通过课外阅读丰富自身的精神世界,不断提高自身的文化品位。虽然有这样的要求,但过去很长一段时间以来,课外阅读并未真正引起高中生、家长及语文教师的切实关注。进入高中阶段后,由于沉重的学习压力和高考负担,大部分高中生及语文教师均将目光集中于语文教材的W习及相关练习上,学生根本无暇顾及课外阅读,语文教师在课外阅读方面也极少对学生进行指导。在这样的大背景下,高中生的课外阅读现状变得越来越不乐观。当前,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学生的阅读方式变得多元化,学生的阅读内容也变得纷繁多样。这些变化,使得语文课外阅读的价值重新被发现,使得语文教师对学生进行课外阅读指导的必要性重新被认定。基于此种情况,相关教育者需对高中语文课外阅读策略进行更为深入的探索与研究,从而有效促进高中生的课外阅读。

一、有效确立课外阅读的目标

要想真正开展好课外阅读,首先必须确立有效的课外阅读目标。课外阅读目标,一般可分为学生课外阅读目标与教师课外阅读教学指导目标两大部分。第一,学生课外阅读目标。高中生的课外阅读目标应为:通过课外阅读,掌握科学的课外阅读方法与技巧,养成良好的课外阅读习惯;充分体验到课外阅读是提升语文素养的重要途径,是对外界进行认知的重要途径;通过课外阅读获得审美素养的提升。第二,教师课外阅读教学指导目标。高中语文教师的课外阅读教学指导目标应为:在对学生课外阅读现状进行充分调查与了解的基础上,发现学生在课外阅读中存在的问题,并针对存在问题有的放矢地对其进行课外阅读指导;在对学生进行课外阅读指导的过程中,应逐步总结与探索有效的课外阅读教学指导策略。要稳步落实《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对高中生的课外阅读要求。设立上述课外阅读目标之后,学生可有的放矢地进行课外阅读,教师可有针对性地进行课外阅读教学指导。

二、提高师生对课外阅读重要性的认识

目前,高中生的课外阅读现状不容乐观,究其原因主要是:学生与教师对课外阅读的重要性并未形成切实、准确的认识与理解。应该怎样提高师生对课外阅读重要性的认识呢?第一,要提高高中语文教师对课外阅读重要性的认识。对高中语文教师而言,首先必须充分认识高中生课外阅读的重要性,教师唯有真正认识到课外阅读的重要性,才能有的放矢地组织学生开展课外阅读活动。除此之外,学校对高中语文教师也应提出一定要求,要求教师积极组织学生开展课外阅读,对学生的课外阅读进行广泛、有效的指导。教育局在组织高中语文教师进行培训时,也应引导高中语文教师对学生的课外阅读予以一定重视,并积极开展广泛的课外阅读指导。第二,要提高高中生对课外阅读重要性的认识。高中生进行课外阅读,不仅可以提升自身的知识储备,更能扩大对外界的认知,提升自身的语文素养、审美素养等。高中语文教师在日常教学过程中,需经常提醒高中生要不断进行课外阅读,养成良好的课外阅读习惯。当高中生和高中语文教师都认识到课外阅读的重要性后,高中生的课外阅读活动方能稳步开展与实施。

三、有效确定课外阅读量与时间

高中生的课外阅读量既不能过大,也不能过小。假如高中生的课外阅读量过大,无疑会占据过多的学习时间,不利于高中生正常课业学习的开展;若高中生的课外阅读量过小,则无法取得预期的课外阅读成效。《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对高中生的课外阅读量进行了明确规定:高中生每年的课外阅读量应不低于一百五十万字,每年至少要阅读五部以上文学名著或者其他文本。因此,高中生应严格依据该要求积极进行课外阅读。高中语文教师在学生的课外阅读量方面,也应给予科学指导,要求学生每天至少进行十五分钟的课外阅读,每月至少阅读半本书,每年至少阅读五本书。如此一来,就可以轻松实现《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对高中生的课外阅读量要求。除此之外,高中语文教师还应在每周单独抽出一节课作为课外阅读课。从高中语文的具体教学时间与任务安排上看,高中阶段抽出少量时间开展课外阅读活动是具备条件的。

四、积极为学生推荐阅读书目

从古至今,优秀书籍不计其数。其中,有优有劣。为更好地引导高中生开展课外阅读,避免一些劣质书籍影响高中生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高中语文教师必须积极为学生推荐课外阅读书目。高中语文教师在向学生推荐课外阅读书目时,对《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中要求高中生阅读的二十部作品必须积极推荐。在此基础上,还应积极推荐其他一些优秀书籍。值得注意的是,高中语文教师在向学生推荐相关课外阅读书目时,应与高中语文教材中收录的课文有效结合起来。例如,执教《边城》一课时,教师可推荐学生阅读完整的《边城》小说;执教《雷雨》一课时,教师可推荐学生阅读完整的《雷雨》小说;执教《荷塘月色》时,教师可推荐学生阅读完整的《朱自清散文》等。这种课外阅读书目推荐方式,不仅可以扩大高中生的课外阅读量,还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帮助高中生加深对相关课文内容的理解。另外,高中语文教师在向学生推荐课外阅读书目时,应对一些经典名著进行推介,诸如《围城》《文化苦旅》《冰心文集》等。与此同时,还应向高中生积极推荐一些知名报刊,比如《读者》《意林》。

五、结合多种方法提高课外阅读能力

高中语文教师应在课外阅读方法上对高中生进行有效指导。在具体的课外阅读方法上,学生应重点把握好如下几个方面。

(1)粗精结合,提高阅读能力。高中语文教师在指导高中生进行课外阅读的过程中,应积极指导高中生掌握多种阅读方法,学生尤其应做好粗读与精读相结合。比如,阅读《红楼梦》时,教师指导学生在阅读故事情节时应快速浏览;在理解人物塑造手法时可逐字阅读、细细品味。只有将粗读与精读有效结合起来,才能更好地提高高中生的课外阅读成效。目前,很多高中生进行课外阅读时,或仅采用粗读方式,或仅采用精读方式,这样的阅读方法均是不科学的。因此,高中生在进行课外阅读时,教师应指导高中生做好区别对待,有的放矢地进行粗读与精读,将粗读与精读有效结合。

(2)做好笔记,提高阅读能力。高中生在进行课外阅读时,应积极做好阅读笔记,做阅读笔记可以帮助学生提高阅读成效。高中生在进行课外阅读时,经常会遇到一些经典名句,这些经典名句对高中生的文学素养的提升有很大帮助。学生若能在阅读时将这些经典句子记录下来,并在之后进行反复阅读、揣摩,定然会留下更为深刻的印象。因此,教师在指导高中生进行课外阅读的过程中,应重点提醒高中生做好读书笔记,做好读书笔记能帮助高中生更好地提升文学素养。

(3)定期交流,提高阅读能力。高中语文教师应积极为高中生搭建课外阅读的交流平台,如建立QQ群或微信群等,定期或不定期组织学生交流课外阅读心得、交流课外阅读方法。在QQ群或微信群中,学生要积极分享自己在课外阅读中摸索出的一些好的阅读方法,供其他同学借鉴。对于一些在课外阅读中摘录的经典句子,也可与大家进行交流。除此之外,教师通过QQ群或微信群,可以及时指导高中生如何更加有效地开展课外阅读,并教给学生一些好的阅读方法。这样,可在一定程度上提升高中生的课外阅读能力。

(4)持之以恒,提高阅读能力。高中语文教师对高中生进行课外阅读指导,必须做到持之以恒。只有做到持之以恒,高中生的课外阅读能力才能得到持续不断的提升。除此之外,高中语文教师还应在日常与学生进行交流的过程中,督促高中生进行持之以恒的课外阅读。高中生只要长期坚持课外阅读,必将会由量变发生质变,产生理想的阅读成效。所以,无论是高中生还是高中语文教师,在课外阅读及课外阅读指导方面,均应做到持之以恒。

(5)阅读展示,提高阅读能力。高中语文教师应积极督促高中生写课外阅读心得。学生写的一些较为优秀的阅读心得,教师应将其张贴在班级阅读栏或学校的公告栏中,让其他同学进行阅读、体悟,从中获得更多有益的课外阅读体验。这样的做法,对那些阅读心得写得较好的高中生而言,是一种积极的鼓励,可以鼓励他们在今后以更加积极的心态进行课外阅读。同时,也可鼓励其他高中生更加积极地参与课外阅读、写课外阅读心得,从而不断提高课外阅读能力。

(6)鼓励发表,提高阅读能力。S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报刊的发展也步入一个新的台阶。高中语文教师在指导高中生进行课外阅读的同时,应积极鼓励高中生根据课外阅读所得,撰写文章发表在相关报刊上。学生在报刊成功发表作品之后,他们无疑会增添更多的成功体验和动力,会以更加积极的姿态投入到课外阅读活动中,会更愿意将读书心得写出来形成文章,这势必形成一种良性循环。目前,很多高中生的写作能力并不强,这样的方式可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他们的写作能力,进而促进高中生更积极地参与课外阅读活动,不断提升课外阅读能力。

六、结束语

总而言之,为促进更多高中生积极地参与课外阅读,不断提高高中生的课外阅读成效,教师应重点从如下几个方面进行研究:有效确立课外阅读的目标,提高师生对课外阅读重要性的认识,有效确定课外阅读量与时间,积极为学生推荐阅读书目。除此之外,教师还应结合多种方法提高学生的课外阅读能力:粗精结合,提高阅读能力;做好笔记,提高阅读能力;定期交流,提高阅读能力;持之以恒,提高阅读能力;阅读展示,提高阅读能力;鼓励发表,提高阅读能力。只要能认真完成上述要求,高中生的课外阅读能力就必然会不断提升。事实上,有效促进高中生课外阅读的策略并不仅仅局限于上述方面,在具体过程中仍有很多方面的内容需要注意和把握。广大高中语文教师应积极参与到高中生课外阅读策略的研究中,不断丰富相关理论与实践研究,为高中生的课外阅读贡献出自己的一份力量。

参考文献:

[1]刘延平.反思与开拓――对中学语文阅读教学的思考[J].语文学刊,2004(06).

[2]邹金桃.手机阅读引入高中语文课外阅读摭谈[J].课程教学研究,2012(02).

[3]秦俊巧.论语文课外阅读教学重要意义及指导方法[J].语文建设,2012(14).

[4]张健美.高中语文阅读教学的有效性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13.

第2篇:高中生课外阅读调查范文

图书馆是高中学生最为方便的进行课外阅读的场所,也是最接近的拥有大量知识储量的地方;同时,图书馆的阅读氛围的塑造也是其他阅读方式所不能比拟的。因此在图书馆进行有选择的课外阅读,获取有效的知识,也是对于高中学生而言最简便有效的方式。而现阶段图书馆工作则是稳重有余而进取不足,多数停留在被动管理方面,对于创新服务方式,促进学生阅读兴趣等主动方式比较不到位。因此,必须进一步确定自身定位,发挥自身作用,以推动学生在课外阅读方面的有效提高。

一、学生课外阅读现状浅析

在当前的大环境下,高中生一方面处于三观形成期和性格习惯的定型期,需要在思想和意识方面加以引导和塑造;另一方面则是面临当前最为繁重的学业,以及各方面的期待压力,容易受到扭曲。因此尽量的造成缓冲,或者提升其自我调节能力都是这个特殊时期非常重要的工作。而有效而深厚的课外阅读正好可以弥补这一空缺位置,知识丰富的学生可能不一定能够胜任所有期待,但是对自己的精神生活一般都有其明确的追求和目标,也有着更加广阔的见识。因此,对于高中学生而言,适合自己的课外阅读优点可谓明显。

但就对于高中生的调查情况而言,对于其课外阅读的现状则是不那么令人乐观。前段时间对于学校的高中学生进行了一次关于课外阅读抽样调查,而在取样的300名学生中,对于课外阅读表示“不太感兴趣”和“没时间”的,高达179人,超过抽样的一半以上;表示“有兴趣”和“经常阅读”的,只有53人,合计不足20%。这样的情况,不得不说并不是什么很好的预兆。而随着问卷调查的深入和细致化,更多的问题也随之浮现出来。

二、高中生课外阅读状况的主要问题

对于问卷调查的阅读习惯方法等方面所得到的结论,不得不说比之上面的阅读兴趣而言,更加令人沮丧。高中生对于课外阅读的缺失和偏差,也不得不说已经比较严重了,最严重的几个问题如下:

1.阅读量萎缩

本来,在信息化时代,知识爆炸,正常而言应该有更多的接触,来获取更大的知识量。但是遗憾的是,对于学生而言,似乎正好相反,过大的知识储藏让他们无所适从,多数草草略过直接放弃,可能走马观花看过不少,但是实则一无所获。而更多的人,则是用生活紧张,难以抽出时间为由表示没办法进行阅读。也必须得承认,相当一部分高中生对于课外阅读的重要性并没有什么认识,也不认同现阶段足够合适的课外阅读对于自身的提升是关键性的。因此,相当一部分高中生由于没有阅读习惯而没有多大的阅读量,而那些有阅读习惯的,也往往限于环境和自身情况,所学有限。

2.阅读广度狭窄

从调查中反映,大部分高中生的阅读面都趋于狭窄,学生阅读最多的是跟课业有过的扩展阅读,然后是漫画轻小说之类的休闲书籍。而问题就在于相当一部分学生除此之外基本上没有什么其他的课外阅读,很多人除了自己稍感兴趣的方面之外,基本上不做涉猎。把课外阅读限定在某几类书籍方面,也并不是拓展知识和培训性格的最佳方式。

3.阅读深度浅薄

调查表明学生对古近代名著的阅读兴趣很小,对于现当代名著稍好,但也逊色于一般的休闲作品。阅读需要有足够的深度,否则一直在浅水区游泳技术是不会有提高的。不否认不少休闲作品也在一些情节中颇有些值得深思熟虑之处,但是如果仅仅在广阔的休闲书籍之中游荡,恐怕也难以体会作者当初的深思熟虑,正如牛奶咖啡如果不去仔细品味而是一口喝完的话,恐怕味道未必会比普通饮料更好。而那些更加有深度的作品,相信仔细去品读,也正如黑咖啡一样更能品出味道来。

阅读深度不仅仅体现在对于作品的选择上,而更多地体现在阅读方法上面,是去仔细地品读,一字一句地去推敲;或者先快速掠过掌握大义,然后根据需要仔细研究,观其大略,不求甚解;抑或走马观花,看完就过去,三两天之后忘得精光。很遗憾的是,相当一部分学生都停留在最后一种方式上,一目十行不能知其大意,虽然看过,但是比较没看过的,未必有太多的提高[2]。这一点是阅读习惯方面最致命的问题,事实上能够出版刊行的作品大多都有其可取之处,重要的是是否有一双能够发现的眼睛,如果仅仅当作娱乐,快速地扫过,然后乐完了什么都不知道,那就确实是浪费了阅读。

三、形成课外阅读缺失和偏差的几点原因

1.个人原因

高中生课业繁重,学习压力很大,难以抽出时间是多数人的常态。而更多的人则是以此为理由拒绝课外阅读,对于课外阅读厚积薄发的作用认识不清。许多人浮躁易变化的性格弱点在阅读方面暴露无遗,而阅读的缺少,导致的知识缺乏,也是造成许多学生性格不够深厚,缺少耐性的原因之一。

2.学校教育原因

学校本来应该是推广课外阅读的最重要推手,不过可惜的是在应试教育的大环境下,学校对于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视程度依然有待提高,而学校对于急功近利风气的推动也不得不说有其责任,同样影响到了学生的阅读选择。

3.家庭原因

当代双亲都工作的家庭数量越来越多,由于工作强度的原因,因而父母和子女的相处有效时间往往会大幅度减少,从而削弱父母对子女良好习惯的培养。加之许多父母对此管理粗疏,往往只重视子女成绩的提高而忽视了综合素质的增长,或者只提要求不讲方法,对于性格属于塑造期之中的子女负面影响不可不大。部分父母本身不重视课外阅读的作用,进一步者还反对子女的课外阅读兴趣,认为分散了课业精力,从而进一步缩小了学生的阅读范围。

四、如何发挥图书馆在高中生课外阅读中的作用

1.保持图书馆建设的优化

图书馆最重要的措施在于自身素质必须过硬,必须有足够的收藏和齐全的分类,更要容易区分,方便搜索。因此必须在其中投入足够的人力物力,来保证图书馆在知识储藏方面的优势。如果条件允许,也应该发展电子阅览室,使学生有一个更加便捷的阅读渠道。只有图书馆自身做好建设,才能够更好地吸引学生的课外阅读。

2.主动进行推荐指导,定期举办读书活动

图书馆需要改变以往的被动管理图书的模式,向主动向学生服务而转变。现阶段纸质图书对于学生们的吸引力下降,则更需要图书馆加以推广。高中生阶段还处于不稳定的状况,也需要一定的引导才能更好地养成良好习惯。通过主动向学生推荐书目,并且主动举办一些读书活动,能够更好地引起大家的兴趣,吸引学生的阅读热情。

五、结语

课外阅读对于高中生在定型阶段的性格塑造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而图书馆的气氛和环境塑造也是对于学生们的发展有着潜移默化的作用的。因此,也必须在提高自己的基础上,加强和学生的交流,主动地对于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做出切实的努力,转变学生的阅读习惯,使他们乐于读书、勤于拓展视野,为高中学生的全面发展尽自己的一份力。

参考文献:

第3篇:高中生课外阅读调查范文

关键词:课外阅读 教师 时间 资源 方法

高中语文教学中,我们时常感叹现在的学生:“现在的学生,读课文语不成句,背课文缺言少语,写作文胡言乱语,语文综合素质基础较为欠缺。”而造成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就是对阅读的忽视。有关高中生阅读时间的调查表明高中生中每天阅读时间不足半小时的有60%,每周阅读时间超过两小时的不到35%,而高三理科的学生每周阅读时间小于两小时的居然达到75%。众所周知,课外阅读是高中语文教育中的重要一环,阅读对于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和写作水平,丰富学生的精神世界等都具有重要意义。很难想象一位高中生如果仅靠教材而没有广泛的课外阅读积累能学好语文,著名的教育学家苏霍姆林斯基就曾下过这样的论断:“如果学生什么书都不阅读,那他就连教科书也读不好。”

如何才能让学生主动阅读并且能够收到一定成效,这是现在很多老师都在努力的方向。在这个多元化的现代社会里,要使得好奇心强、持久性差的高中生养成阅读习惯,开展有效的课外阅读并不是简简单单的几个字。

在现有的教育体制下,寻求课外阅读的发展,需要的是老师的不断引导和学生的配合。下面就根据课外阅读的现状具体谈下关于老师课外阅读指导的设想。

一、阅读时间安排

营造良好的阅读氛围对提高阅读兴趣很有好处,高中生学业负担相对较重,可以自由安排阅读的时间,但要保证短时间的阅读量和阅读时间,合理安排阅读计划,有条件的学校可以增设阅读课,开设阅读课等于在一定程度上将课外阅读引入了课内,学生的阅读时间得到了一定的保证。也可以组建兴趣小组,有固定的老师进行阅读指导,每半月或一个月组织一次活动,和大家分享阅读心得。

二、阅读资源问题的解决

很多学校现在已经拥有了自己的小型图书馆,这样就应该充分利用有利的资源,鼓励学生多到图书馆阅读自己感兴趣的书籍。条件比较欠缺的学校也可以利用有限的条件发动学生自备或老师统一规划阅读内容。

三、教师指导方法

1.诵读法

俗话说“读书百遍其义自见”,有感情地诵读文章是让学生进入文章的一个有效途径,尤其是戏剧,语言的艺术必须通过语言才能体悟得到。在阅读课外文章时可以鼓励学生多读,多表演,让学生真正融入到文章总去,增加他们对阅读的兴趣。比如在讲授戏剧和小说的时候,老师就可以截取一个情节,让学生分角色朗读或表演,让学生仔细揣摩人物心理和动作,真正融入到作品当中去,领悟作品的美。

2.兴趣小组

学校可以组建一个课外阅读兴趣小组,由老师统一安排活动时间,地点以及阅读内容,有计划地逐步推进课外阅读兴趣的培养。人数比较多可以按年级划分三个小组,人数较少可以先设置一个小组,力求能够达到局部影响整体的效果,营造良好的阅读氛围,让阅读成为学生生活的一部分,让阅读成为一种愉悦身心的方式,从而让学生爱上阅读。

3.读书笔记

阅读是感性认识在前,所以为了巩固阅读成果布置一些读书笔记是必要的。

4.摘抄积累

写作能力也是语文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阅读很大程度上也是为写作做准备,所谓的“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就是这个道理。鼓励学生将日常阅读的作品有选择地进行摘抄整理,以便为写作做准备。

四、教师指导课外阅读应注意的问题

1.坚持学生独立自主

在阅读过程中,坚持教师的能动性和学生的主动性相结合,切忌采用教师完全不管的放任阅读式和教师绝对命令的阅读形式。山东茌平县杜郎口中学的校长崔其升就说“学生学习的最大敌人在于依赖,老师教学的最大悲哀在于包办”。教师在介绍书籍、分享经验、交流感受时应做到有的放矢,有所为,有所不为,充分给予学生自由的阅读空间,让学生自己去发现作品的闪光点,鼓励学生进行个性化的阅读,形成自身对作品最真实的感受,在学生与书籍间架起沟通的桥梁。

2.以文本阅读为主

虽然很多名著都翻拍成了影视作品,但是这些还是和文本还是有很大区别的,文本阅读带给人的是无限的想象,这是影视作品的局限性。

3.教师抓好检查关

教师是阅读活动的指导者,除了制定合理的阅读计划外,常规的阅读检查也是不能少的,像读书笔记,摘抄等都应该按时检查,常抓不懈。只有这样才能达到既督促学生完成阅读,又实时了解学生的阅读情况的目的。这样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程度因材施教,使以后的阅读活动能够实施得更好。

五、总结

第4篇:高中生课外阅读调查范文

    。

    [关键词]高中英语 课外阅读 自主学习

    英语阅读是否只是一个简简单单的文字识别活动?它对于高中生的发展有哪些影响?如何促进高中生主动去阅读那些丰富多彩的英语资源?这些都将是本文探究的重点。

    一、英语课外阅读的意义

    1.有利于丰富学生的人生经历

    专家认为:“阅读不简简单单是一个文字识别活动,阅读是一个复杂的心理过程。在阅读过程中,读者对语言文字符号承载的信息进行解码,利用已有的知识体验去感知眼前的文字,并获取作者想表达的信息,这样才能达到理解。”因此,阅读者的个人体验的丰富与否将直接影响到对所阅读文字的理解,阅读者的生活体验越丰富就越利于理解文章的内容。而体验分为自己的亲身经历或间接经历。间接经历的大部分是来源于阅读。所以,随着阅读量的增加,学习者的阅读能力就能得到提高。在阅读中,学习者的阅读技巧、方法也会得到进一步的巩固、提高,这就形成了良性的循环与发展。

    2.有利于学生的终身学习

    21世纪是知识竞争的世纪,也是科学技术“爆炸”的世纪。科学技术的发展日新月异。学习者惟有不断的更新知识,才能适应社会发展的客观需要。而更新知识的重要途径就是“学习”,特别是“自主学习”。因此,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就显得尤其的重要了。而自主学习能力的养成将有利于学生的终身学习。

    在教学中,教师将解题的方法、技巧传授给学生,并通过不断操练让学生掌握这些技巧与方法,这便提高了学生的阅读能力。阅读能力的提高将有利与学习者将来自主学习最新的知识,特别是来自于国外的先进成果。然后,教师通过开展Talent show等活动来促进学生的课外阅读,在阅读中培养自主学习的能力与习惯。

    3.有利于学生在高考中取胜

    在现行的高考中,阅读理解(含阅读、信息匹配、完形填空)等都需要考生在理解全文的基础上作出正确的判断后方能选择到正确的答案,这几部分所占的分数分别为30分、10分、20分,总分为70分,占了整份卷的46.7%。可见,阅读理解在高考中的分量有多重。因此,阅读教学就显得尤为重要了。上好了阅读课对于学生在高考中能否取胜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除课堂内阅读外,课外阅读量的大小将决定学生阅读能力,阅读量越大,学生在高考中取胜的几率就越大。近几年的英语状元在谈到学习经验时无一不强调课外阅读的对他们成绩取得的决定性作用。

    二、英语课外阅读资源

    1.英文报刊杂志

    英语课外阅读的资源丰富多彩,最方便快捷的莫过于英文的报刊与杂志。学生可以通过邮局征订或到报刊亭购买等方式获得资源。一旦拥有就可以随时随地的携带阅读。学生还可以在报刊或杂志上做划线或打圈等标识。

    除了方便快捷外,报刊杂志还有“与时俱进”的特点,题材比较的新,对学生有吸引力,能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2.英文小说

    英文小说主要有两种形式:简易读本及原着。简易读本上有中英对照,比较适合初等水平的学生,看不懂时可以参考译文。但很多学生在阅读简易读本时往往会被故事的情节吸引,为了知道故事的结局,学生会一口气把译文读完。一旦知道了故事结局,学生就没了阅读兴趣。所以笔者把简易读本整理到电脑中形成了电子文档,删除掉全文翻译后打印给学生阅读,避免了简易读本的缺点。

    阅读原着对于大部分的高中生来说是比较困难的事情,但一旦喜欢上了它,就会乐此不疲。阅读原着最大的好处在于培养学生的耐性,训练他们的心理素质——看不懂,但还要坚持,直到完成为止,无形中已经使得学生更有毅力。看完一章或一节之后就会有豁然开朗的感觉,学生会很有成就感。

    3.英文网站

    中国日报、21世纪报等都在互联网上有自己的网站。登录主页后就可以自由阅读了。有娱乐、体育、文化等栏目,题材新颖多样,更贴近学生,更能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但缺点在于一定要有电脑才能阅读,从而在时间及地点上限制了高中生的阅读。因此,笔者很多时候是布置学生回家阅读。阅读时会碰到很多生词,金山词霸等可以帮助解决阅读过程中碰到的困难。只要把鼠标放在不懂的单词上,屏幕上就会出现单词的中文意思,很方便阅读。同一个生词出现的频率越多,学生点击的机会就大,记住这个单词  的机会就越大。 三、促进高中生课外阅读的策略探析 建构主义认为学习过程不是学习者被动地接受知识的过程,而是积极、主动地构建知识的过程,是学习者自己构建自己知识体系的过程。因此,学习活动应该以学习者为中心,发挥学习者的主体性,避免外部灌输式的学习。教师可以通过创设一定的情景来促进高中生的自我构建。读书

    笔记、才能展示、英语短剧表演、英语手抄报比赛等活动可以促进学生发挥其主体性,主动的投入到学习中去。在活动中,高中生的自主意识和内在的潜能将得到挖掘。

    1.读书笔记

    要求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做好读书笔记,每周上交一次给老师检查。笔记的主要内容是阅读过程中碰到的好词好句。笔记分三部分:第一部分为5个或5个以上的好词,第二部分是5个或5个以上的好句,第三部分是模仿造句。如:学生在阅读21世纪报高二版第476期时曾做了这样的笔记。

    好词:“sound like”(听起来像)、“managed to”(设法)、“win scholarship”(赢得奖学金)、“focus on”(聚焦于)、“rank the first”(排名第一)、“bargained with”(和……讨价还价……)

    好句:“Joining those clubs”“especially Model United Nations”“has greatly broadened my horizons and strengthened my abilities”“such as my communication skills and my ability to deal with emergencies”。   “I believe that it was my well—rounded personality that impressed my dream university,” he added.

    Together with her friends, she took care of cancer patients in hospital during winter vacation, worked as a volunteer teacher in a remote village in Hunan and did serious research into food safety.

    When doing my research, I took questionnaires (调查问卷) in the park, bargained with vendors(商贩) over vegetables, and put together presentations with my teammates. 

    ?And that’s probably what made me different from other applicants.”

    模仿造句:reading so many English material, especially the 21﹕t狢entury and China Daily online, has greatly broadened my horizons and strengthened my abilities, such as my reading skills and my ability to deal with information.

    ……

    笔者还专门给学生分析过2008、2009、2010、2011这四年的语法填空,从中概括出连、介、代、冠、谓、非、转、比等8个词给学生围绕这8个词来做语法填空。后来,笔者要求学生在阅读时也把阅读的文章改编成语法填空的形式,主要是围绕这8个词来挖空。这样,课外阅读的同时还提高了学生的语法填空能力。

    2.Talent show

第5篇:高中生课外阅读调查范文

高中语文新课程要求学生在初中新课程的基础上,更进一步理解和掌握汉语言文字,正确运用汉语言文字,进一步提高阅读和写作能力,增强文学和文化素养,并在此过程中塑造自己的灵魂。而课外阅读对提高阅读能力和写作能力起着关键的作用,大量的课外阅读会不断补充和印证学生学过的课内文本知识,在阅读实践中会不断提高语言文字的理解能力和运用能力。此外,经典的读物能够在很大程度上帮助学生构建美好的精神世界。一部经典,倘若学生认真阅读品味,就会给他们以巨大的精神力量,甚至能改变他们的一生。因此大量有效的课外阅读对于培养高中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提高他们的思想道德修养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

一、当前语文课外阅读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对课外阅读不重视,阅读时间得不到保证

长期以来,很多教师(包括一部分语文教师)及家长担心课外阅读会抢占学生各科学习时间,影响学习成绩,一些对语文学科的特点不了解而又喜欢对语文指手划脚的非语文科老师,经常会向学生宣言:看课外书就是不务正业,还不如多做一些练习,于是课外阅读就成了纸上谈兵。很多语文教师就将高中新课标规定必读的一些课外书籍作为寒暑假作业,要求学生在寒暑假进行阅读,但是大量家长和部分学生(特别是理科生)认为语文课外阅读“长分”太慢,把大量时间放在练习和补习上。这样一来,学生真正拥有的宽松课外阅读时间几乎为零。在这样的大环境下,学生也逐渐形成了一种错误的认识:完成作业和练习就完成了学业。久而久之,要想让学生通过课外阅读去关注社会,积累素材,培养语感,提高语文能力,体验美丑善恶就成为一种奢望。

2.学生阅读品位低下,功利性强

在城市的高中生群中,80%以上的高中生会告诉你漫画、穿越小说、武侠小说、明星花边是他们最喜欢的,有的学生只熟识“马尔泰若曦”、“韦小宝”,而不懂“林黛玉、薛宝钗”。同时,高中生课外阅读存在着极大的盲目性,阅读动机简单,主要是“茶余饭后的消遣”、“欣赏扣人心弦的情节”。由于缺乏正确地引导,纵然学生在高考的指挥棒下对考试涉及的几部中外文化经典和名著产生兴趣,但由于各种原因,真正阅读原著的并不多。笔者所任教的班级仅有40%左右的人完整看过《西游记》和《三国演义》,50%的同学完整看过《水浒传》,15%左右同学完整看过《红楼梦》。品味低下、功利性强的课外阅读使得学生的阅读水平只停留在浅层上。因此从严格意义上说,这样的课外阅读对一个人一生的成长是极其不利的。

3.教师指导作用的缺失,学生阅读随意盲目

笔者在所任教的班级做过的调查显示,90%的同学希望老师能定期向他们推荐介绍好书,还有部分同学对教师在课外阅读中的作用提出了更高层次的要求,有60%的同学建议高中三年都应开设阅读课,有50%的同学希望老师能提供必要的阅读指导。由此可见,教师不应当仅仅是语文课内教学的实施者,还必须在课外阅读活动中成为学生的引路人与指导者。但是目前由于不少教师对课外阅读不重视,因而指导就无从谈起。

教师指导作用缺失,直接导致当前的课外阅读基本上处于一种自发式的状况,75%的受调查学生是凭自己的兴趣或感觉来选择课外阅读书籍,存在随意性大、较为盲目的弊病。

4.社会阅读氛围淡化,家中藏书匮乏

社会整体阅读氛围正在变淡。笔者曾读到过这样一组数据,2011年中国的人均图书阅读量是4.3本,以色列最多,达到60本左右。从这个层面而言,中国的阅读氛围是属于比较淡的。而当下,阅读又被各种更为迫切的需求所挤压,没有得到更好的发展。

以电子书为代表的数字阅读,将课外阅读逼到了更为严峻的境地。很多家长和学生都认为,在互联网高度发达的今天,只要上网就可以大信息量地阅读,不必在家中购买经典,也不必到邮局征订阅读刊物。于是,上互联网就成了漫无目的的浏览,既浪费时间,又达不到课外阅读所应达到的目的。

二、优化课外阅读的主要措施

1.培养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

叶圣陶老先生曾指出,阅读“要保持着这么一种心情,好像腹中有些饥饿的人面对着甘美膳食的时候似的,才会有好成绩”,这句话表明,阅读兴趣是优化课外阅读的前提。

(1)阅读兴趣的培养,首先要让学生明确阅读目的,自觉地进行课外阅读。

要使学生对某个学科产生兴趣的最好方法,就是要让他觉得这个学科值得学习。教师课外阅读指导一定要让学生认识到通过阅读,能够提高自己对阅读材料的分析理解再创造的能力;通过尽可能多地阅读经典,从中吸收文化精华,开拓视野,增长见识。笔者在教授必修2散文单元时,引导学生课外阅读余秋雨的《文化苦旅》,与学生一起深思中华民族的深层文化,一起领悟中国文化的巨大内涵,一起探索中国文化的历史命运和中国文人的人格,使他们在阅读经典文本中感受到作者深刻的人文关怀,以此来激发他们的阅读兴趣。

(2)通过精湛的课堂教学艺术来培养学生的课外阅读的兴趣。

教师在课堂教学时,要注意内牵外联,把学生由课内文本引向课外读本,用课内阅读的“钥匙”去打开课外阅读的“锁”,使课堂教学和课外阅读做到有机结合。在《鸿门宴》教学中,笔者分析了刘邦、项羽在鸿门宴中所体现的性格特点后,就“汉胜楚败的原因”让学生探究,大大激发了学生阅读《史记・高祖本纪》和《史记・项羽本纪》的兴趣。

2.养成学生课外阅读的习惯

梁启超先生说过:“一个人学生时期能否养成读书兴趣和读书习惯是件人生大事,将影响其一生的幸福与发展。”可见,良好阅读习惯的养成是非常重要的。

(1)要让学生养成坚持阅读的习惯。先生在谈阅读体会时曾说,如果每天坚持在睡觉前阅读15分,那你将会成为学识渊博的人。笔者在教学中也要求学生每天都要完成半个小时的课外阅读,鼓励学生通过文学作品、报刊、杂志等形式去寻找与课内文本教材相符的一些文章资料,积累写作素材。

(2)要让学生养成制定计划的阅读习惯。笔者在指导督促学生进行课外阅读时,根据学生的个体差异指导帮助学生制定好阅读计划,并且根据实际情况而有机调整,从而避免了阅读的随意性和盲目性,做到不贪多求快,不随心所欲,不敷衍了事。

(3)教师要让学生养成深层次思考的阅读习惯。“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这就是说,学生对阅读文本内容的理解感悟会因个体的差异而有所不同。笔者常常鼓励学生通过写阅读感悟、辩论等形式来对阅读文本进行深层次的探究,从而使学生养成从文本中寻出自己的独特见解的习惯。

3.排解学生课外阅读的困难

(1)教会学生课外阅读的方法。笔者调查显示,60%学生反映,看了很多作品,但没有什么收获,其中最重要一个原因就是方法问题。所以,语文教师在课外阅读教学中必须注重阅读方法的指导。俗话说“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教师要以课内文本为范例,指导学生阅读各类文学作品的一般方法,让学生能够克服阅读中的困难,使他们感受到阅读的乐趣。

(2)向学生推荐合适的课外读物。语文教师应该利用课余时间经常性地向学生了解他们喜欢的书目,并作一些调查。在此基础上,应该向学校图书馆提出建议,为学校阅览室订阅的报刊杂志精选书目,在阅读源头上把好质量关。对于高中生,笔者向他们推荐了专业性和人文性较强的《国学》《随笔》《书摘》等刊物。笔者还针对不同学生的个性,分别介绍不同的书籍,逐渐把品位高、写法有特色的名篇佳作推荐给学生,如《战争与和平》、《飘》、《百年孤独》、《红楼梦》等。

同时,推荐课外读物还要和讲读课相结合。高中语文教材的文章,大多是各个时期古今中外的名家名作名篇,具有很深的思想内涵和鲜明的艺术特色。教师在讲授教材文章时,也应把课外阅读指导置于其中,可结合上课的内容,指导学生选择适宜的课外读物。在《故都的秋》教学中,笔者就向学生推荐《秋声赋》《雨铃霖》《登高》《醉花阴》等古诗文,并予以阅读指导,使学生理解中国古代文人的“悲秋”情结。

第6篇:高中生课外阅读调查范文

中学生调查报告范本: 关于中学生读书的调查报告

书是知识的海洋,书是通向成功之门的铺路石,书是进步的阶梯。如果人们不读书,那就没有精神的粮食,所以大家都离不开书本。那大家都喜欢什么书呢?这都往往因人而异,有的喜欢漫画,有的喜欢童话,有的喜欢伊索寓言对于大家的课外阅读情况,我做了一个详细的调查。

中学生正处于身心发展的青少年时期,他们热情活泼,求知欲强,带有很强的好奇心。在学习过程中,他们已不满足于课堂内的书本阅读,而是渴望从更广泛的渠道去开拓视野、扩大知识面,以加深对课堂所学知识的理解。课外阅读就是最好的途径,是课内阅读的进一步延伸和补充,对课内阅读起到强化和促进作用。但是,当前中学生的课外阅读情况并不容乐观,存在许多不足或误区,需要引起人们足够的重视。

课题研究的意义

通过对现实生活中的观察,我们都发现了,平日里我们中学生是否有时间去读一些课外图书,答案是肯定的,不过据我观察,身边的同学中读课外书的的确是多的,关于他们所读的书的内容是比较让人的担心的,我并不认为看一些言情小说有什么不好,但是如果一味地钻在这种书堆里,我想:从大体上看,是弊大于利,所以在青少年中提倡健康读书是很有必要的 其实大家都知道读书很重要,都知道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千盅粟,书中自有颜如玉的奇妙。

最近几年的国民阅读调查也显示,还没有人敢说读书不重要,大概是怕别人说自己不思长进、没理想和追求。那么为什么大家不去干重要的事情,而去干不重要的事情呢?读了半天,人也读呆了,工作还成问题,还奢谈什么黄金屋、千盅粟、颜如玉哦!干脆不读了,,打PSP去,K歌去。专家们及时提醒,不要用这种功利主义的观点去看待读书,读书能够让你增加智慧,保持尊严;更多的人说,智慧和尊严先免谈,我需要增加财富,保持健康。

管理者和专家们并不认同这种庸俗的观点,还在不断地追问:你们为什么不读书呢?为什么?当被追问得没有办法的时候,大家都异口同声地说:没有时间读书(盯着电视发傻的时间挺多),没有读书的习惯(上网的习惯有了,还上瘾),书的价格太贵了(比一个汉堡包还贵)。这些当然都是借口。当所有的人都在为不干一件事情而找借口的时候,这件事情就不是用简单的理由可以解释的了。

研究方法

问卷调查法

通过调查分析了中学生阅读的几点情况:

1、读书时间不足

2、缺乏阅读兴趣

3、阅读空间越来越少

4、学生的学业负担过重

5、阅读的选择类型

调查中引发的思考:

课外阅读无疑是重要的,正如苏霍姆林斯基曾说的:课外阅读,用形象的话来说,既是思考的大船借以航行的帆,也是鼓帆前进的风。他的话形象地告诉我们,课外阅读是开拓学生视野,开阔学生思路的一条重要途径。从阅读热情和重视课外阅读,语文成绩也相对较好的学生的个例中,我们也明显地感觉到了他们对课外阅读的重要性的认识。只是苦于没有太多的时间放在上面,因此虽有对重要性的认识,却不能落实到具体的行动中。

我们应该学会阅读的方法和技巧,合理地安排好阅读时间,也要懂得挑选好合理的阅读材料,培养自己良好的阅读习惯。我们还应该从应试教育的桎梏中走出来,有意识地把课内和课外有机结合起来,营造出轻松愉快的学习气氛。

健康的课外读物的阅读益于身心发展和思想、审美等各方面素质的提高,而作为一个中学生,基础课程的学习仍然是其主要任务,课外阅读只是一种课堂学习的有力补充。所以,中学生必须摆正主从位置,以便于合理安排时间

通过数据分析后,我小组成员认为当今中学生阅读量是十分大的。同学们都认为阅读对于自身的消遣娱乐和素质培养是很重要的。数据显示,中学生十分喜爱杂志,因为它时效性强、内容更新频繁且迎合了中学生对于流行追求的心理。小说、中外名著虽然内容充实、文化底蕴颇深,对中学生素质培养有良好的效果,但因为书中所讲内容通常陈旧,离同学们生活甚远,难以引起同学们的共鸣。

但这种忽略经典文学、优秀作品的现象是不容小觑的,中学生是处在一个生理、心理发育成长的阶段,是非善恶的分辨能力还不成熟,在文化多样性的现今社会中,是很容易受到不良文化的影响的。在调查过程中,中学生中男生更侧重于科幻、武侠、军事、体育等书刊。而女生则侧重于言情、少女漫画、时尚杂志、文学杂志等。

通过调查,我们对中学生阅读情况得出了以下几点看法:

1、阅读目的多趋向自娱

调查中有的学生认为读名著或其他小说是为了消遣和娱乐,且大多在课外时间阅读。也有一部分学生认为读名著是为了提高文学欣赏能力,且带有极大的阅读向往和兴趣。从文学名著中可以认识我们生活的社会、认识他人、了解自我,真正理解成功的含义,探索生命的价值,培养一个成功者必备的素质和品质。

2、阅读范围、数量极为有限调查的中学生里,从对我国四大古典文学名著的了解情况来看,读过其中4本的占7%,读过其中3本的占12%,读过其中2本的占21%,读过其中1本的占41%,一本也没有读的占19%。

从对教育部指定中学生必读的30部中外文学名著的阅读量来看,结果只有20%的高中生读过其中5-10本,且这5-10本大多是中国的文学名著,国外的作品极少涉猎。5%的高中生对这30部作品竟没有完整地读过一本。文学名著的教育意义难以影响到学生和拓宽学生的眼界

3、阅读愿望因课业负担而受到影响

4、阅读方式缺乏正确引导

在对名著选择上,仅有10%的学生是独立地按照自己的特定目的去选择的; 17%的高中生是通过父母、老师的指导去选择的;16%的学生是根据报刊推介而作出选择的。从这里看出,老师、家长、各种传播媒介宣介文学名著,对中学生选择作品有很大帮助。

在阅读名著时,作笔记的高中生占7%;对阅读中发现的问题,会使用相关方面的工具书,或向老师请教的高中生有0.8%。偶尔与同学探讨所读过的名著的学生只有占7%。由此可见,加强对中学生阅读文学名著的指导是多么迫切需要。

此外,被调查的学生当中,经常将时间放在阅读上的非常有限,阅读的书籍大多是休闲性杂志或小说,更多的学生则是愿意去泡网吧娱乐。

探究解决问题的方法

1、文学名著是历史文化遗留的精品。读一本好的书,就像沐浴在春风中,让人心旷神怡,读者与作者仿佛超越了时间和空间,面对面地在交流,在这种感召下,读者会产生一种强烈的共鸣,而这种共鸣可能会伴随读者一生。

可见,优秀的文学作品对心理、思维等还在成长的中学生来说,是多么重要的啊!它对于提高中学生的文化底蕴和人文素养,激励他们去创新的意义是十分重大的,应努力去弘扬这一文化精神,以此促进社会的整体发展。

2、中学生是社会发展的后备军、潜动力,其文化素养和知识储备同等重要。所以,学校、老师、家长应该积极鼓励学生广泛阅读,让他们多读书、读好书,并且在旁指导、培养其独立自主的去选择图书或杂志,学会有自己的主见,多对自己的行为反思,,同时学校还可以多举办一些阅读交流活动,让同学们在活动中增长见识、开拓眼界。除此之外,学校、老师、家长、还要促进中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以正确的思想观念来指导自己的阅读行为。

3、中学生自身要学会选择有利于身心健康的图书外,外部社会的客观环境也是很重要的。不难发现,现在的书店、报刊亭、书摊等出售图书的地方,不乏有粗制滥造的图书,但却堂而皇之的摆出来卖,可见图书市场的监管机制尚不完善。

在这样的一个环境下,难保思维尚不成熟的中学生不受到影响。所以政府应该加强这方面的管制力度,规范图书市场的运行。为中学生创造一个良好的社会环境和文化氛围,以此熏陶中学生的性情,为中学生阅读做出正确的指导。政府除此之外还应该加快完善公共设施建设,例如公共图书馆、图书室。

从调查情况看,学生买书者多,借书者少,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主要是城市、街区缺少相关设施。而中学生课外阅读的书籍要做到买和借并举才是正确的阅读途径,单凭书籍封面介绍或粗略的浏览一遍就决定购买,会很容易出现买后后悔的情况,这不仅浪费了钱,还达不到阅读的目的。

所以建设正规的图书馆、图书室是非常重要的。受益的不单是中学生,还有广大市民,对建设先进文化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第7篇:高中生课外阅读调查范文

然而,不知不觉中,我们迈进了一个“浅阅读”时代。静静地品读,已经成为很多人的奢望。越来越多的人从过去的“知识分子”转变为“知道分子”。

多媒体、流媒体、博客、电子小说……在浅阅读者看来,他们更喜欢在资讯中嬉戏冲浪,更喜欢浅尝辄止,什么都知道一点。

然而对正值知识积累阶段的高中生而言,这种形式的阅读是远远不够的。海量信息,过眼而不入脑,从而造成他们对任何事情都以快餐式的态度接受,凡事只看表面,失去了深入了解和思考分析的能力。

因此,作为教师,有必要对他们进行适当引导,让他们以合理的方式、正确的心态,来进行课外阅读,同时积累知识,培养其处理信息的能力,真正做到摒却浮躁,沉浸语文,陶冶情操。

高中图书馆是高中生课外阅读书籍的来源之一,为了了解高中生课外阅读现状,笔者曾在本校图书馆抽取数据样本进行分析。数据显示,在2月至5月期间,高一、高二年级的同学借阅数量远远超过高三年级,尤其是高一年级,借阅数量达到总量的66.2%。在他们借阅的书籍中,文学、艺术和历史类作品,占据了高一图书流通量的90%以上,且流通速度相当快,最多的一位同学在3个月内就借阅了39册书,平均每本书的阅读时间只有2.3天。同时,借阅书籍中,文学类作品占据比重极大,约占图书流通总数的71.5%。其中1949年后的现当代小说又占据绝对优势,达到64%,这其中,出版年限最早的是1982年1月由花城出版社出版的《郁达夫文集》,而更多的是最新出版的流行小说。三个月内流通次数超过10次的大多是网络小说的实体书,比例高达91%。

此次调查一定程度上反映了高中生课外阅读的现状,高三学生迫于学习压力,基本没有用于课外阅读的时间,而相对轻松的高一、高二学生,阅读范围也比较狭窄。课外阅读整体状况呈现出单一化、浅显化的特点。

鉴于此,笔者尝试在自己所任教的班级开展教学实验,旨在激发学生对课外阅读的兴趣,促进学生扩展课外阅读视野,将课文阅读与课外阅读紧密结合,指导学生到更广阔的阅读天地中获取信息。

从课内到课外,充分利用教材资源

纵观现代语文教育学的发展,阅读教学始终占据了极重要的地位。从“癸卯学制”规定的语文教学内容中看到,初等小学(共五年),经文字数从第一年的九千六百字,渐至第五年的二万八千八百字,五年共读十一万多字。高等小学(共四年),共读九万六千多字,中学(共五年),共读二十一万多字。1929年的《初级中学国文暂行课程标准》也在“最低毕业限度”中规定:一、曾精读选文,能透彻了解,并熟习至少一百篇。二、曾略读名著十二种。1908年商务印书馆发行的《中国国文教科书》五册书选文700余篇。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中要求高中课本每册字数不超过30万字,编入教材的传统经典比例不低于30%。教材中的选文经过精挑细选,毫无疑问是值得精读的,同时,在精读选文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做些拓展阅读,不失为一个激发阅读兴趣,扩展阅读视野的机会。

以沪教版高中语文教材第四册第一单元为例,本单元主题为“读书生活”,所选课文有贾平凹的《读书示小妹十八生日书》、赫尔曼・黑塞的《获得教养的途径》及于是之的《幼学记事》,三篇课文分别从不同的角度探讨了读书对人生的影响。学习这个单元,正是激励学生热爱阅读、学会阅读的最好契机。

《读书示小妹十八生日书》中,作者贾平凹借小妹十八生日,劝小妹多读书,读好书,并教授了小妹读书的方法。授课完毕后,我给学生布置了一项随笔作业:给任一同学写封信,目的为劝其读书,并为他/她推荐阅读书目。事实上,这项作业旨在了解学生的阅读状况。在同学们的随笔中,我发现班中不乏爱读书且读书颇有心得的学生,甚至有学生表示,在刚刚过去的暑假中,一口气阅读了25本书。且不论书籍的种类和质量,单说数量,已经是相当让人吃惊了。由此我确定,学生们大多对阅读有兴趣,只不过淹没在繁杂的学业之中,没有精力去顾及;另一部分原因是学生对阅读的兴趣远远赶不上对网络或游戏的兴趣,两相比较之下,即使有时间有精力,也不会用于阅读。因此,作为教师,一方面有必要为学生创造阅读的机会,另一方面也要给学生适当的引导和规训,督促学生进行课外阅读。

借着“读书”主题,我宣布在班中开展读书节系列活动,包括根据教材选文向学生开列推荐阅读书目;要求学生隔周撰写读书笔记或简报摘抄;早读课由同学轮流朗读优秀文学作品;在班级内设立小型图书馆,传阅各人喜爱的书籍等。

通过这一系列举措,阅读成为本班学生语文学习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对于喜爱阅读的学生来说,这些活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他们的阅读习惯,从读过且过,到摘抄评价,阅读更为深入。而对于阅读兴趣不高的学生来说,虽说只是被动接受,但不限范围的阅读并没有给他们增加负担。

这些措施,一定程度上确保了学生的阅读量,但是如何变被动为主动,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这是一个更为艰巨的任务。

从接受到表达,巧妙运用同伴教育

朱经农在《对于出中国与课程的讨论》中提出:“非把‘被动听讲’改成‘自动阅读’不可,主张教师要切实培养学生的研究精神和讨论兴趣。”

从某位学生的随笔中,我了解到她对阅读产生兴趣的契机,最初来自朋友的推荐和自身的好奇。她说:“有一次与一个朋友聊天,无意中说起书,她说她喜欢《梦里花落知多少》,是三毛的。出于好奇,去学校图书馆把这本书借了出来,看完后,触动很深。于是又把三毛的其他书悉数借来看。大概就是从那以后,开始喜欢上了看书。”

心理学研究表明:同龄人之间心理沟通的概率最高。对于稍大一些的教育对象来说,同伴群体对他们的影响往往超过父母。在习惯形成方面,同龄伙伴可能会给他超过父母的影响力。美国心理学家班杜拉的社会学习理论为此提供了理论依据:“人有许多复杂的行为是不可能通过经典条件反射和操作条件反射的作用简单地加以控制和改变的,必须通过观摩、示范或学习,通过模仿才能获得――孩子们常常模仿、吸收的大多数是身边令他喜欢的同龄伙伴的行为。”(孙云晓、张梅玲主编《儿童教育就是培养好习惯》,北京出版社2004年版)所以,在培养教育对象养成阅读习惯的过程中,教育者利用同伴关系,开展一系列活动,是积极有效的途径之一。

据此,我在班级中开展各种形式的读书交流活动。比如让学生在课堂上朗读自己的读书笔记,并将优秀作品展示在班级宣传栏;早读课由同学轮流朗读自己近期读到的优秀文学作品,并适度展开讨论;让学生们传阅各自的简报摘抄本等。

活动开始阶段,学生对此并不热衷,部分学生仍以完成任务的心态对待,选文一般为流行的报纸的著名专栏,如《新民晚报》的“十日谈”,或流行杂志,如《读者》。但是在交流的过程中,在一部分认真阅读的学生的带动下,活动渐渐活跃起来。从每位学生的选文方向中,可以发现他们各自的阅读兴趣及个性特点,这不仅是学生展现自我的机会,更能帮助教师进一步了解学生的内心。比如看似温柔可人的语文课代表,却选了篇抨击当代教育的时文,针砭时弊,言辞激烈;比如平时语文考试成绩一贯不佳,且被认为沉迷于玄幻小说的男生,却选择解读《孙子兵法》,展现了对军事理论的高妙见解。

通过这些交流,每个学生都有机会站在大家面前展示自己,在整个交流过程中,教师的评价以鼓励为主,帮助学生树立信心,也让学生更乐于向同龄人袒露自己的心声。认真对待每一次展示和交流,就要求学生认真对待每一次阅读。他们开始主动亲近书籍,常常互相推荐文章,询问意见,交流阅读感受,颇有些“奇文共欣赏,疑义相与析”的意味。

从流行到经典,逐步加深阅读难度

正如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所说:“成功的欢乐是一种巨大的情绪力量,它可以促进儿童好好学习的愿望。请你注意无论如何不要使这种内在力量消失。”(苏霍姆林斯基著、杜殿坤编译《给教师的建议》,教育科学出版社1984年版)

老师的表扬,同学的认可,自身修养的提高,都是激发学生阅读兴趣的条件,但是在培养兴趣的同时,教师也要对学生进行必要的指导,以帮助学生提高阅读的层级,广泛的同时也有选择地阅读。

在开展交流及朗读活动的同时,教师本人也参与其中,主动向学生介绍自己的阅读经验及阅读感受,推荐优秀的文学作品。注意所荐书籍的理解难度和可读性,切不可将晦涩艰深的作品一股脑儿推荐出去,即使它们有着极高的文学价值,应当防止它们浇熄了学生的阅读热情。阅读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正如贾平凹所言,“你真真正正爱上这本书了,就在一个时期多找些这位作家的书来读,读他的长篇,读他的中篇,读他的短篇,或者散文,或者诗歌,或者理论”。比如余华,《活着》总比《在细雨中呼喊》易懂一些,比如村上春树,《挪威的森林》总比《世界尽头和冷酷仙境》动人一些。

随着语文素养的逐步提高,我尝试在阅读书目中加入些中华经典作品。如在讲授《诸子喻山水》时,鼓励学生课外阅读诸子百家的论著,讲授《无韵之离骚――太史公笔法小议》时,推荐阅读《史记・李将军列传》等,让学生尝试借助辞书及参考书,结合已有的知识,解读这些作品。

文言文对学生而言向来是“老大难”的问题,俗话说“一怕文言文,二怕周树人,三怕写作文”,三怕中“文言文”居首。果然,在推进中华经典作品诵读的过程中,遇到了不小的阻力。学生们对文言文没有兴趣,也很难读懂。如果强加于他们,恐怕也只能是负担。易中天的《三国》、于丹的《论语》、当年明月的《明朝那些事》之所以会如此流行,是因为他们用最浅显的语言讲授那些原本枯燥的道理。从这个角度来看,我们的经典诵读也需要有点“娱乐”精神。于是,我尝试鼓励学生收看“百家讲坛”或阅读相关丛书,循序渐进,逐步消除对文言文的畏难情绪,同时要求学生加强记诵和积累。有能力有兴趣的学生,还可以通过专题阅读,以课题的形式开展研究,构建开放的、适应时展的语文学习环境。

通过一学年的教学实践,已取得了初步效果。一定程度上激发了学生对阅读的兴趣,拓宽了学生的视野,增加了知识积累,培养了学生的自学能力和独立精神。一部分原本对阅读没有兴趣,甚至对语文学习有畏惧感的学生也开始享受阅读带来的乐趣,更有学生通过阅读,感受到了精神的充实与心灵的宁静。有学生表示:“读书能很好地提高自己。用一句烂俗的话来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所致,自主去买书或者下载电子版本的书来读,无压力地获取有意思的信息。同时,看书可以静心,一些平时口口声声说自己要忍耐、坚持的人,没有付诸实践,而阅读可以帮助我们冷静思考,摒弃浮躁。在阅读时,与作者产生了心灵的碰撞,就可能有所顿悟,从而慢慢地走向成熟。通过阅读,自己就像一个圆,在不断膨胀的同时不断接触更新的思想,不断认识到自己的渺小与不足,并自发地寻找更多的精神食粮来补充自己。”(摘自学生随笔)此外,学生的语文成绩也取得了一定的进步,尤其是作文成绩,从最初的年级中下游攀升到了年级前列。

不过,课外阅读贵在坚持。鉴于课内阅读时间的有限和空间的狭窄,高中生面对的各学科作业及考试的压力,高中生课外阅读的现状不容乐观。要使课外阅读成为学生学习生活中的自觉行为,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是一个长期的过程,改变高中生课外阅读的低效和无序,还需要教育工作者、家长及社会多方面的努力。

第8篇:高中生课外阅读调查范文

在当前科学技术高度发展的信息社会里,书报杂志已经成为信息生产、贮存、传递、交流的一种主要手段,成为将先进的科学技术转化为社会生产力的重要媒介。因此,近年来,有一种新的提法,即把人们的阅读能力和写作能力称为“第一文化”,把掌握电子计算机语言称为“第二文化”,而“第一文化”是获得“第二文化”的前提和基础。可见,阅读能力对每一个人来说,都是必须具备的基本功。因此,在目前的高中语文教学中,很有必要对高中生的阅读现状进行解读。

一、高中生的阅读现状

1、有阅读兴趣而无阅读习惯

通过问卷调查,我们发现,目前中学生对于课外自主阅读有一定的兴趣,74%的学生则明确表示自己喜欢利用课余时间阅读一些有用的课外书籍。但是,在所有被调查的对象中,只有5.6%的学生养成了每天阅读的好习惯,他们总是在每天固定的时间里(午休或晚上睡觉前)至少阅读半个小时以上,15.3%的学生则是每周集中花一两个小时阅读(大多是利用周末的时间),而79%的学生对于阅读没有固定的安排,看时间和心情而定,有空闲的时候就阅读,也没有具体的时间长短的限制。同时,还有10.7%的学生明确表示不喜欢阅读,中学生阅读课外书籍是没有必要的,因为在目前仍然存在的应试教育压力下,他们不堪繁重的学业之苦,无暇旁顾,没有时间和精力阅读课外书籍,那就更谈不上阅读习惯的养成了。

2、有阅读要求而无阅读方法

调查结果显示:几乎所有被调查的对象都认为中学生阅读课外书籍是有必要的,他们希望阅读大量的课外书籍获得更多的知识,丰富、完善自己的知识结构,但是只有7.03%的学生知道根据具体情况选择恰当的阅读方式,其余的学生面对着阅读文本,只习惯于略读或精读,造成阅读效率低下或阅读兴趣下降。

3、有阅读行为而无阅读效果

调查结果明白的显示,我们的高中生有阅读的需求,亦有阅读的实际行为,但是涉及为什么喜欢所阅读过的这本书时,他们就基本无话可说了,因为他们大多只是追求阅读过程中的猎奇心理的满足,阅读只停留在故事情节的了解层面上,至于通过阅读后得到了什么收获,除了情节的引人入胜还是情节的曲折离奇,而时间久了之后,情节也会渐渐地淡忘。由此发现,高中生的阅读效果并不令人满意。

4、有阅读数量而无阅读品位

我们的调查发现,目前高中生通过各种途径已经阅读了大量的书籍,甚至少数高一的学生就基本上阅读过了教育部规定的高中生课外必读书目中的一半,但这毕竟只是少数。走进学生课堂,我们仍能发现他们的课桌上赫然摆着卡通漫画绘图小册子、粗制滥造的武打言情小说、网络电脑游戏高手、“搞笑”作品或写当代影视歌星、媒体主持、体坛明星之类的“时尚”杂志,甚至新生代的“另类文学作品”。我们不能全盘否定诸如此类的书籍,但我们不能不相信这个数据:33.4%的高中生没有真正读过一本完整的中国或外国名著,大多是通过道听途说能知道有这个书名就已经很了不起了,根本就谈不上阅读的感受了,而每一次写读后感之类作文时,只有去“拿来”了。但是一提及电脑游戏、武打招式、明星逸闻趣事,他们往往就可以滔滔不绝,如数家珍般了。这些都是因为缺乏选择与鉴别,盲目追随“流行”,造成阅读资源浪费,阅读品位不高。

二、对高中语文阅读教学的思考

新课程标准以及语文学科性质决定了语文这一基础学科必须建立在“双基”的基础上,但又不能把“双基”作为唯一目标,而要以“双基”为基点,注重文化传递,从而影响学生的精神领域;在学习过程中熏陶学生的感情、性格、人格,培养学生的同情心和正义感,重视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正确导向;而“教师是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语文教学应在师生平等对话的过程中进行”,针对高中生的阅读现状,高中语文阅读教学应从以下几方面努力:

(一)提高教师的阅读素质

苏霍姆林斯基指出:“把每一个学生都领进书籍的世界,培养对书的酷爱,使书籍成为智力生活中的指路明星——这些都取决于教师,取决于书籍在教师本人的精神生活中占有何种地位。如果你的学生感到你的思想在不断地丰富着,如果学生深信你今天所讲不是重复昨天讲过的话,那么阅读就会成为你的学生的精神需要”,这是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建议》(P68),更是给语文教师的建议,尤其是在当前课程改革的大前提下,语文教师要与时俱进,尽快把握新教材,搞好课堂内外,更是离不开阅读,更是需要以读促思,以读养教。

(二)明确阅读的作用

不言而喻,要学生读和学生要读会带来截然不同的阅读效果。因此,教师还必须使学生明白阅读的作用,体会到阅读的益处才能激起他们强烈的阅读愿望,才会让他们自然而然地积极地主动地去阅读。

(1)积累知识

司马迁为编《资治通鉴》,“遍阅旧史,旁采小说,简牍盈积,浩如烟海。”屈原的《天问》一口气提出172个问题,天文地理,博物神话,无所不涉,显示了作者的丰富学识。要使自己渊博富有,就要认真读书,旁学杂收,广取博览。华罗庚曾说:“天才在于勤奋,读书在于积累”。可见,读书学习是积累知识的好办法。尤其是当今时代,新兴科学、边缘学科不断涌现,知识不仅是学业的基础,也是技能的催化剂,我们要吸收新概念、新知识,就要多读书,广纳百家之言,加强知识储备。

(2)丰富语言

“读书百遍,其义自见。”学习语言是我们的终身任务,具有较高的驾驭语言的能力尤为重要。词汇丰富,进行口头交流时能从容自若,善于表达,进行写作时遣词造句也就不会贫乏。扎扎实实的语言文字基本功是每一个现代社会的有文化的人都应该具备的,古今中外的经典著作是书面语言的宝库,它们的语言准确、精炼、规范化,极富于表现力,为我们提供了重要的滋养。而多进行阅读,可以丰富语言,积累词汇。

(3)提高能力

“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做诗也会吟”,这句话说明了读书与写作的密切关系。阅读是写作的基础,阅读多了,“厚积而薄发”,就能对写作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读书能使人站得高,看得远。思路开阔,写文章就会得心应手;有远见卓识,写文章就能格调高,不至于出现陆游笔下的“恨渠生来不读书,江山如此一句无”的情况。而当前许多专家学者认为,科技人才最基本的智能包括自学能力、思维能力、研究能力、创造能力、表达能力和组织管理能力等。这诸多能力的培养与读书学习是密不可分的。

(三)养成阅读的习惯

好的习惯使人终身受益,高中生一定要努力养成好的阅读习惯。课内阅读方面的认真预习、听讲、复习自不必说;课外阅读方面,可以让学生从《语文读本》中挑选一些他们感兴趣的文章来共同赏析,一些课余阅读到的好文章,也可以作为对比阅读材料,进行知识迁移;教师要充分利用网络等多种媒体,向他们推荐优秀教育网站和文学网站;一段时间之后还可让学生把自己的阅读体会、阅读推荐办成小报形式,张贴起来,诸如此类种种良好习惯一旦形成,我相信将使学生一生受益,同时他们每日的学习也会在这种习惯支配下获得自信心和充实感。

(四)指导阅读的方法

“公欲利其事,必先利其器”,对学生进行阅读方法的指导显得犹为重要。以下略举几种对高中学生切实可行的主要的阅读方法:

1、积累性阅读

主要是通过在教师指导下的范文阅读和自己广泛的课外阅读来进行有效的积累。通过熟读背诵,学生既进行字、词、句、篇等语言表达形式方面的知识积累,又进行文章所包含的思想内容、语言知识和自然社会知识方面的积累。

2、理解性阅读

随着学生思维能力的进一步发展,他们逐步在较全面、较深入理解字、词、句、篇的基础上,理解文章的思想内容。这种阅读水平的提高有一个由模仿到独立、由单项到全面、由浅近到深刻的分析综合的过程。

3、比较性阅读

比较是辩证法中经常运用的分析方法,把比较法运用到阅读教学中,是一种方法,也是一种学法,即将两种或多种材料对照阅读,从而完成教学任务。比较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扩大知识视野,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比较可以使学生充分发挥学习的主观能动性,运用他们的聪明才智去鉴别、去欣赏,达到举一反三的目的;比较可以使学生将新旧识联系起来,实现学习过程中的正迁移。

4、扩展性阅读

扩展性阅读,是指以某篇作品(或某本书)为阅读基础点,向有关方面扩展的阅读方法。在中学语文教学中,扩展阅读训练对于学生拓展知识视野,启迪思维,增强理解的深度与广度,有着极为重要的作用。扩展阅读的关键是确定好阅读基点与扩展方向。对于阅读基点应以精读为主,扩展性阅读应根据阅读的目的、层次、基础等因素略读为宜。这种扩展可以节选的文章为基点,向整篇(部)著作扩展;也可以某篇名作为基点,进一步向这个作家的其他作品扩展 ;以某篇作品为基点,向同类题材的作品扩展;以某一作品为基点,向同一文体的其他篇章扩展;以某作家作品为基点,向介绍这位作家的传记或评述性文字扩展 ;以某篇作品的引文为基点,向引文的(出处)原作扩展 ;以作品的删节稿或修改稿为基点,向原稿扩展等。

5、评价性阅读

第9篇:高中生课外阅读调查范文

通过调查发现,当前中学生阅读普遍存在着偏、少、浅、弱的问题,即“阅读内容偏、阅读数量少、阅读层次浅、阅读能力弱”。造成这种局面的最主要原因是引导不够、方法不当。对此,我结合新的“高中语文教学大纲”的相关要求,进行了为期三年的尝试与探索,取得了良好的教育教学效果。

一、有针对性地加强引导,解决“读什么”的问题

单就数量而言,当代中学生的阅读不能算少,但较多情况下他们的阅读是杂乱、低俗的。对此,学校及家长应加强引导,帮助选择,让他们“多读书”“读好书”。具体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操作:

1.根据课堂延伸选择图书,使课内外学习相结合

例如,结合高中语文必修课本的“名著导读”部分的内容要求,开展“重读名著”活动。在读的过程中对学生提出“思考”“练笔”“交流”的要求,或“向同学推荐一本好书”活动等。高一阶段这些活动可以安排在语文课上,结合表达能力的训练,让学生上台点评、推荐,教师帮助指导。借助这些活动,既帮助学生进行选择,提升阅读品位,又锻炼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使听、说、读、写有机结合,可谓一举多得。由于要求明确,指导得当,学生在这一系列活动中收获很大。

2.根据时事热点选择图书,使阅读与生活相结合

为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让学生在阅读中关注社会、人生,学会剖析事实,学会独立思考,高中学习的每个假期的“阅读”都是我布置的“必修作业”。每个假期,我会为学生规定10本阅读参考书目,学生从中选择不少于3本,并写出有自己见解的读书笔记,开学后交流评比。我为学生开列的参考书目中:《信仰的追问》《共有地的悲剧》《局外人》《狼图腾》《水煮三国》《易中天中华史》《重新发现社会》《哈佛凌晨四点半》等,有些就是当年的畅销书,其中都包含了作者对社会、人生的深刻思考和感悟。阅读这些书能够帮助学生认识历史、现实、人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使他们思想能更快地走向成熟。

3.根据新大纲规定的必读书目和推荐书目选择图书

新大纲规定的课外阅读书目中,列有20部古今中外文学名著,包含文化经典《论语》《孟子》《庄子》,小说《三国演义》《红楼梦》等,并要求三年中各类练笔不少于3万字。根据这些要求,我把相关书目整理出来,发到每个学生手中,让他们按照计划选读,并写出较高质量的读书笔记。作为一种督促的手段,每周抽出一定的时间进行讲评、指导,由此逐渐培养好的阅读习惯,提高阅读水平。

二、鼓励学生多读书,解决“读多少”的问题

新大纲对高中生阅读数量做出了明确要求:课外自读文学名著10部以上,科普书刊和其它读物不少于300万字。课外自读每学年不少于80万字,其中文学名著2―3部。阅读具有一定的速度,现代文阅读每分钟不少于600字。

高中阶段教学任务繁重,升学压力大,要想完成这样高难度的阅读任务,难度可想而知。如何落实新大纲的要求,保质保量地完成阅读任务,学校和教师必须通过制定具体可操作性强的措施,加强保障。

1.教师应转变观念,调整教学安排,以保障阅读时间

教师应重视阅读以及阅读习惯的培养,不能只看重眼前的考试分数而忽视了学生的长远发展。应把阅读纳入教学计划中,从时间上加以保障。例如,可以通过开设阅读课,每周抽出一定的时间指导学生阅读。这样的阅读课可以在教室,也可以在图书馆、阅览室,教师可以根据自身特点灵活掌握。还可以通过减少作业量的方式,以确保阅读时间和质量。

2.因地制宜,创造课外阅读的条件,保障学生能够读到书

就语文教学而言,课外阅读与课堂教学相辅相成,语文教师更要为学生的课外阅读创造条件。可以从阅读时间、图书来源、阅读环境等多方面着手,利用学校的图书资源,班级也可以设立图书角,或引导学生之间相互推荐、借阅。总之要想方设法,创造条件让学生多读书。

3.激发阅读兴趣,鼓励学生多读书,让学生主动多读书

教师可以通过教育引导,逐步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可以通过读书系列活动调动学生课外阅读的积极性,也可以借助新媒体强化阅读兴趣。语文教师可以设计多种形式的阅读活动课,例如,“读书知识问答”“我喜爱的一本书”主题演讲,“书评”“辩论”等,可以以活动为载体,综合运用多种方式来促使学生多读书、读好书。

三、加强规范性,教会学生读书,解决“怎么读”的问题

关于“怎么读”,新大纲明确要求:“能理解作者的思想、观点、情感。能对课文进行评价、质疑,培养初步鉴赏文学作品的能力。”面对这样的高标准,在课时有限的情况下怎么读呢?

1.计划先行,不可盲目地为读而读

依据课程标准及高中生必读书目与推荐书目,结合高中生的学习特点,做好阅读计划,帮助学生选择合适的阅读书目,教会他们“善读”。

2.运用正确的方法,精读、泛读、浏览不同方式相结合

关于读书方法,培根指出:“书籍好比食品,有些可以浅尝,有些可以吞咽,只有少数需要仔细咀嚼、慢慢品味,所以有的书只要读其中一部分,有的书只需知其梗概,而对于少数好书,则应当通读、细读、反复读”。为此,教师应教会学生,针对不同的书籍以及不同的需要,运用不同的阅读方法,博观而约取,厚积而薄发。

3.巧变“阅读”为“悦读”

除了以活动带动阅读,让学生爱上读书,我还设计了“共读一本书”活动,让家长、老师在阅读方面为孩子做表率。例如,在给学生制定的阅读计划中,家长、老师参与其中。围绕一本书,大家共同探讨,各抒己见。该活动得到家长大力支持,收到很好的阅读效果。

4.及时检验阅读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