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计算机伦理学范文

计算机伦理学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计算机伦理学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计算机伦理学

第1篇:计算机伦理学范文

1.案例的选择

首先,需要采用典型的案例,选择的核心需要对计算机课堂中所包含的教学知识进行涵盖;其次,需要采用具有针对性的案例,在教师方面需要达到因材施教的目标,也就是根据实际情况来对案例进行设计与完善;再次,需要选择具有针对性的案例,其原因是只有合理的案例才会提升学生的理解能力;最后,需要从系统性入手,在课堂中教师可采用多个案例的方式,并且每个案例之间存在一定的联系,并且出现的顺序应该从易到难。

2.实施阶段

在对案例进行设计后,就可运用到课堂教学当中,首先教师需要对课堂教学内容进行引导,然后需对案例进行展示。伴随着互联网与多媒体技术逐渐完善的情况下。展示案例的种类较多,如可以通过录音播放、幻灯片播放等,在一些特殊的环境下还可以通过表演的方式教学。而从教师的角度来分析,可以根据学生在课堂中的表现来分析与设计下一步的案例。将案例展示后即正式进入到正题,教师可以根据案例中所涉及的问题向学生提出,而学生对问题进行解剖与分析,对于问题的展现,可按照难易程度、内外顺序等方式,逐渐引导学生向解决问题的方向靠拢。而探讨与分析的样式也逐渐增多,首先在学生内部可以自由构建小组对课堂中所出现的问题进行解决,一定时间后可派出每个小组的代表与教师进行沟通。在遇到意见不统一的情况时,教师可以对学生朝着正确的方向引导,保证学生能够在寻找正确答案时获取更多的知识,并且在个人学习能力与知识层面上也可得到一定程度的提升。

3.案例总结阶段

在课堂的最后,教师需要对学生在案例教学中的表现或者其中所涉及的问题进行总结。具体来说,就是对案例所涉及的知识点进行重复与巩固,达到学生彻底理解案例教学的目标。在计算机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将案例所包含的内容进行反复的分析,与此同时将理论知识进行扩展以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二、案例教学法在计算机教学中举例分析

以开发程序为例,教学初期可通过留言板的方式,对留言板应该具有的功能进行分析与整合。然后,教师对学生的想法进行整理与完善,经过一系列分析后可判断出以留言板而开发程序为案例共需要四个部分组成,分别是用户登录、注册、找回密码和发表留言。设计后需要将学生分成不同小组以对程序进行具体步骤进行设计,如对用户注册阶段数据库的建立以及登录界面的优化等。在面对不同案例时,学生都需要遵循寻找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步骤。同样,在对数据库与注册用户的数据连接时,需要采用什么技术手段来解决该问题。对此,学生可以通过小组讨论或者上网查阅资料等方式自主解决,实在解决不了时教师可以将学生遇到的问题进行汇总,对出现问题较多的地方进行集中处理。通过案例教学的方式不但解决了学生所遇到的问题,同时还完成了学习任务,在提升学生学习积极性的过程中增强了他们的实际应用技能。最后,需要对课堂中的案例进行总结。根据不同类型的案例,可以以学生自己评价、学生之间进行评价和教师评价集中方式,可以保证在完成案例后获取更多的知识与经验。以在后期的学生中有着明确的努力方向。例如,在前端界面与数据库连接的过程中,可以采用字符串编写代码或者数据库连接控件等多种方式,并且每种方式都可以成功连接,那么在设计的后期就需要考虑每种连接类型的优势与劣势以选择更好的连接方式。总之,通过对计算机教学中的案例教学模式进行分析后,可以看出采用案例教学法不但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更重要的是可以提升学生的创造能力,进而达到提升学生对理论知识学生的目标。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在对案例设计之前应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教学要求以及教学目标等多方面考虑后,设计出完善的教学案例模式,只有这样才能尽最大限度的提高课堂教学效果、提高教学质量,最终达到培养出符合时展要求的高素质人才的目的。

三、结语

第2篇:计算机伦理学范文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计算机技术的快速普及和发展,传统编程教学表现出了其自身明显的劣势,笔者通过阅读大量资料,并结合自身实践,将传统编程教学中存在的几点问题总结如下:

①语法学习过程较长从我国当前各高校计算机编程语言的教学来看,基本上都选择了计算机编程C语言、C++、C#、或java等,从这些编程语言的比较来看,其中相对要容易学习和掌握,而C语言、C++相对要比较难掌握,它们属于强类型编程语言,语法比较复杂,其中会存在较多的语法陷阱,导致学生将很多的时间浪费在纠错上,学生在进行学习时,需要用较长的时间来修正代码中的错误和漏洞,这带来的直接影响就是不利于学生编程思想的形成,最终导致只会使用一些编程工具,但是却不能在未来更好的进行编程工作。C#在面向对象编程语言中,即使是比较优异的一种,但是使用C#进行编程,需要计算机具备较高的配置,如果学校机房设备等比较落后,或者是学校硬件建设资金不足,那么进行设备更新,采用高配置的计算机是比较困难的,而且,C#仅支持windows平台,这就在很大程度上阻碍了部分不能在windows环境下学习的学生使用这一语言。

②受高校授课制度的影响编程语言的学习通常需要一段较长的、连续性的时间,而一般高校的授课时间都是固定的,每节课程的时间需要统一安排,排课老师需要考虑不同课程之间的授课冲突问题,所以一般情况下无法实现编程教学的集中授课,而只是同其他课程一样进行分节学习,这种授课模式对于编程教学来讲,其弊端就是难以让学生形成连贯性思维,通常会造成尽管这节课的内容在课堂上已经全部掌握,但是等到隔几天再进行下节课的授课时,却全部都已经忘记的现象,导致编程教学效果较差。客观来讲,编程课程实际上是一门比较枯燥的课程,不容易让学生全身心的投入和激发他们的兴趣。

③不利于学生的自主学习编程语言(如C语言、C++等)是比较难掌握的一门语言,一般需要教师对其进行入门教育。但是,在实际的教学中教师也仅仅是“抛砖引玉”的作用,教师将其基本要领教授于学生之后,还需要学生对其进行深入的研究与实践。然而,这些编程语言自身的学习难度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学生进行自主学习的难度,尤其是对于非计算机专业的学生。比如C语言的学习,就需要学习者首先具备较好的计算机功底,要详细的了解并理解堆栈、内存、指针、数组等概念,掌握代码的书写要求,对于很多计算机专业基础知识不扎实的学生,及非计算机专业学生来讲,代码就好比是天书,无法正常的判断代码错误原因,最终导致学习失败,最终放弃对编程语言的学习。

2Python编程语言在计算机理论教学中的作用

与C语言、C++、java等编程语言相比,Python语言表现出了其明显的优势,笔者接下来从以下三方面进行具体的分析。

①学习难度最小化首先,Python的代码书写规则与计算机算法中的“伪代码”非常相似,GuidovanRossum最初在开发这一语言时,参考了ABC语言的特性,使其最终设计出的语言书写规则与日常英语十分相似,在很大程度上增加了这一语言的易用性,即使是非计算机专业的学生,只要认真研究就可以迅速掌握,大大节约了教学资源。Python可以支持unicode字符集,因此就解决了ascii字符集的字节存储空间问题。uniocde字符在其它语言中一般需要进行比较复杂的转换,而python具有强大的序列(各类定长数组、动态数组、字符串等),从而较容易的实现了在同一个序列中放置不同数据类型的数据,以此省略了较复杂的组合变量声明和处理。还有就是Python自身的IDLE既可以在windows平台上使用,又可以在UNIX上得到较好支持。学生只需对python进行入门学习,便可以快速的进行代码书写。

②提高学生学习动力Python编程语言具备对学生的计算机功底要求较低,因此扩大了其使用人群,尽管是计算理论知识基础薄弱的非本专业学生也能够较快的掌握这一编程语言,并能够树立较强的编程思维,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动力,我国有不少的编程爱好者,他们一般都没有接受过系统的计算机理论的学习,而Python的易用性恰恰解决了他们理论知识薄弱的问题,面向用户的设计和偏重程序逻辑的编码方式,让更多的编程爱好者树立较强的编程思路。③强大的类库使编程更简易Python有强大的各种类库的支撑,具备较多的免费编程资源,更容易进行布置,因此减小了开发难度,加快了开发速度。另外,由于Python是开源的,为了能够更加方便的进行工作,可以自行扩展Python的库,构建具备自身特色的类库。

3结论

第3篇:计算机伦理学范文

关键词:动机理论;高职院校;计算机教学

计算机课程是高职学生的一门重要课程,要求学生掌握基本的操作技能与操作方法,并为其他学科的学习以及将来的工作奠定良好的基础。但高职学生文化课基础比较薄弱,学习积极性较差,部分学生缺乏学习动机和自信心,严重影响了计算机教学的顺利开展。因此,将动机理论应用到计算机教学中,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高职学生缺少学习动机的原因

1.内在因素

高职学生学习基础普遍薄弱,缺乏自制力与刻苦钻研的精神。同时,由于对所学专业了解不多,大部分学生没有明确的学习目标,缺乏主动学习的积极性。另外,由于部分学生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所衍生的不良学习气氛不仅影响了班级整体的学习氛围,还制约了其他学生学习动机的产生。

2.外在因素

部分高职学生认为计算机课程与社会需求脱节,导致课程教学无法对学生产生吸引力。同时,陈旧的教学方法、枯燥的授课方式、滞后的考试形式,也严重影响了高职计算机课程的教学质量,进而形成恶性循环,直接影响学生学习动机的产生。

二、动机理论在高职计算机教学中的应用

1.注意策略应用

注意是一种心理活动,若缺乏注意,将无法顺利展开心理活动。在计算机教学中,教师应积极运用注意策略,吸引学生注意,真正让学生参与到计算机教学中来。在设计注意策略时,最重要的是让学生选择、感知信息,进而产生稳定、明确的心理趋向。具体方法如下:①让学生明确认识到计算机知识的重要性,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教师可以通过讲解计算机广泛应用的生动案例,使学生真正知晓计算机知识和技能的重要性,并加强课堂教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将“教”与“学”变成有价值、有意义的事情,由此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②用悬念激发好奇心。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预留问题、设置悬念等方式激发学生的好奇心,让学生带着问题思考,吸引学生将注意力放到学习上。③营造宽松的学习氛围。更好地满足学生对知识的渴望,有效地吸引学生学习计算机课程。例如,在学习计算机系统知识时,可以设计学生拆卸、安装主机箱的教学活动,使学生在宽松、自由的环境中学习,提高参与性与创造性。

2.相关策略应用

相关策略是指将所学知识与学生的需求、动机、目的联系起来,如果学生认识到学习内容与自身实际需求密切相连,就会表现出极大的学习兴趣。因此,教师可以在教学过程中引入相关策略,具体方法如下:①共建学习目标。在相关策略的指导下,教师可以在每节课的教学结束后让学生自己制定下节课的学习内容,结合教学内容及学生的想法共建学习目标,提高教学针对性。②结合学生学习水平安排适度的学习任务。有了适宜的学习任务,学生就能及时完成并获得成功的体验,进而大幅度提高学习动机。在安排学习任务、制定学习目标时,要制定让学生努努力、使使劲就可以完成的目标。因此,教师需要了解学生已有的经验、知识、需求、兴趣等,合理安排学习任务。

3.自信策略应用

应用自信策略发展学生的自信心是教学成功的重要保障。如果学生认识到努力程度与收获之间存在密切联系,就会投入更多努力,学习更有韧性。在计算机教学中,教师应鼓励学生,提高学生的自信心,并将学生学习上的成功归因于努力而不是运气,结合表扬、鼓励等方式,激发学生学习的自信心与动力。

4.满意策略应用

满意是维持、加强学习动机,并使学习动机稳定、持久的重要因素。在该策略的指导下,教师应合理、正确地表扬学生。表扬是最容易激发学生学习动机的方式,但是也最容易被忽视。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掌握并善于运用表扬,对学生的努力进行适度的表扬、赞赏,以激发学习积极性。同时,要完善计算机教学的评价标准,改变过去以成绩单为主的评价方法,通过多标准的评价方式,提高学生的满意感。

三、小结

综上所述,动机理论在高职计算机教学中应用效果显著,能有效激发、培养学生的学习动机,全面提升学生的技能水平与动手能力。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应善于利用注意策略、相关策略、自信策略、满意策略等,切实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提升高职计算机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韩龙,马杨柳.动机设计模式在高职计算机基础课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数字化用户,2014(2).

第4篇:计算机伦理学范文

【关键词】技工学校 计算机专业 课堂管理

【中图分类号】TP3-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5)06-0195-01

一、当前课堂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一是学生自身对计算机专业课程认识不够,态度松懈,课上经常做小动作、好说话,表现为约束力差。很多教师为了照顾到学生的自尊心,怕伤了学生的“面子”,往往对于这些问题都是在课后再进行处理。

二是由于技工学校计算机专业这门课程操作性和互动性都很强,对于有些自控能力较差的学生来说,有时在学习一些比较生动的教学内容时,课堂上太过于活跃,使课堂教学会处于一种无序或者失控状态,势必会影响到大部分学生课内学习任务的完成。

三是由于受到教学设备和教学环境的限制,教学设备的软、硬件会经常出现故障,使教学过程无法正常运行,以致在课堂上短时间内会出现正常的教学秩序变成了自由活动,甚至在这种特殊情况下发生学生间的互相动手事件,使课堂教学秩序受到不应有的干扰,同时使有序的课堂教学环境受到负面影响。

四是由于教师本身对课堂教学准备不足,致使学生投入到有效学习的时间较少。比如教师演示过程中的操作失误、演示过程中的语言性错误、学习指导顺序颠倒而使学生云里雾里等,直接影响了学生学习兴趣的保持,使学生对课堂教学失去了耐心。

五是由于技工学校的学生大都文化成绩较差,接受能力参差不齐,如果教师对学生原有的知识能力估计不足,分层失当,却按照统一进度来进行教学,则会使部分学生因接受能力跟不上、听不懂而放弃学习。

二、课堂管理中对问题的处理应注意的方面

1.要照顾到学生的自尊心。

由于技工学校的学生文化基础较差,因中考使学生内心受到挫折,往往表现为破罐子破摔,率性而为,纪律性较差。因此,在课堂上教师对于所有问题的处理必须要照顾到学生的自尊和人格,要知彼知己,因势利导,切不可“伤”了学生,否则会适得其反,使学生的逆反心理反而增强。一是教师要把学生当自己的孩子来对待,要充分照顾到学生的自尊心理,真心喜爱学生,给他们以体贴、温暖和关注。二是教师要有一个良好的教学心态,在课上课下都要有耐心、信心和恒心,要精心上好每一节课,无论是课上或者是课下都要做到指导上的不厌其烦。对于技工计算机专业课的管理,要建立课堂常规,要让学生明确上课时应该怎样做才是符合常规的;要强化学生的行为习惯管理,如要求学生只要一进计算机房一定要穿鞋套、零食一律不可以带进计算机教室等等。

2.把重点放在外在行为上。

学生的思想是复杂的,也只有学生的行为外在地表现出来,教师才有可能判断学生的行为是对还是错。因此,教师对于学生的日常管理要做到细心体察,千万不可仅凭主观印象来臆断学生,对学生不分青红皂白地进行批评。相对来讲,技校学生的心理承受能力比其他学校的学生相对弱一些,如果学生受到不应有的批评,则会激怒他们,一般会立刻跟老师对着干,不仅解决不了问题,反而会使问题严重化,师生双方都会受到伤害。因此,日常管理中要与学生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通过平等的交流和交往,细心体察学生的外在行为,要根据学生表现出来的外在问题,对照课堂常规和行为规范,有的放矢地进行指导和纠正。

3.以激励抵消负面的影响。

无论成人或者学生,都有一个小小的虚荣心,愿意让人当面说好话,给自己脸上涂金。因此,教师要善于利用激励手段来取代批评、指责和体罚等所带来的学生的负面行为加剧。如在课堂秩序不好时,教师可停止讲课,让学生来当老师,把没有讲完的内容在教师的指导帮助下继续进行下去,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从而消除不利于课堂教学的负面行为,减轻管理上的困难。但对于危险性较大,破坏性较强的行为,教师不能迁就无视,一定要加大管理力度。

4.杜绝课上对学生进行惩罚。

课堂管理中,避免不了的会遇到学生出现错误行为的现象,教师在这种情况下,要极力避免对学生进行惩罚,不到万不得已时不要使用惩罚手段。因不当惩罚往往会伤害到师生间应有的和谐关系,妨碍师生的情感交流,再加上惩罚并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只是一种为了解决问题而暂时采取的措施,根本无法消除课堂上的问题行为。尤其是对于自控能力较差的技校生,惩罚还有可能会导致他们丧失信心,放弃学业,这是不利于学生成长的。

5.课堂管理要体现公平一致。

技校生很重视与别人进行比较。如果教师在处理问题时,对好学生出现问题时轻描淡写,一带而过,则会让学生产生老师偏心的心理。而对差一点的学生出现问题时,教师则当作典型,严于处理,会让学生认为老师处理不公,增强学生的对抗性。因此,教师要处处体现公平一致,才能有利于管理。

课堂管理对于教学的顺利与否是一个重要环节。技校计算机教师要想在课堂上取得最高的效率,就必须课前定好规矩,并且公平公正地去实施,尽可能内容细致全面。这样才能保证课堂的教学秩序,提高课堂的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李孟文.技工学校如何提高教学质量[J].职业.2010年第21期;

第5篇:计算机伦理学范文

关键词:计算机 机房 维护 管理

        职业学校机房的维护管理工作是教学的重要环节,担负着学生上机学习和社会成人培训的双重任务,一旦机房出现问题,将对计算机教学产生很大的影响。特别是社会参加培训人员多而杂,如何做好机房的维护与管理,为教学提供一个良好的工作环境,对提高课堂教学效果、减轻计算机教师的工作强度,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计算机机房的维护

        1、使用特定软件进行系统维护。

        有许多特定的管理软件可以提高计算机使用的安全性。

        (1)运用ghost软件,在学生机的硬盘上建立ghost备份。ghost软件是一个很好的数据备份软件,较新的软件是ghost7.0和norton ghost 2003。一旦学生机的c盘系统崩溃或者是有些应用软件被删除,恢复过程是这样的:启动计算机进入dos状态下,运行ghost软件将win98.gho文件释放,恢复完毕后选择重新启动计算机。系统和备份前一模一样,这样就不必重新安装系统了。这个映像文件可以做一个备份,如果学生误删除了就再复制一个。

        (2)利用“还原精灵”管理和维护机房。“还原精灵”是纯软件版的硬盘还原工具,它可以保护您的硬盘免受病毒侵害,重新恢复删除或覆盖的文件,彻底清除安装失败的程序,并避免由于系统死机带来的数据丢失等问题,只需简单的几步安装,即可安全地保护您的硬盘数据。当然也不能过分依赖“还原软件”而不安装病毒防火墙和网络防火墙,它是无法真正防病毒的。

        2、使用windows注册表进行系统维护。

        我们可以利用注册表管理手段进行系统保护性设置,方便管理和维护机房的正常使用。利用注册表管理,我们可以从以下几方面进行管理:用户通过注册表的设置来对注册表进行备份、注册表恢复、设置注册表禁用功能、设置抑制非法改动功能、禁止非法用户进入系统功能等。通过注册表的设置,为管理员提供了安全管理的手段。 

        3、预防病毒感染。 

        不管病毒的来源如何,在一个网络的所有工作站上安装常驻内存杀毒软件就可以使它们免受感染。因为常驻程序将监测所有文件的打开操作,无论你在什么地方执行程序,它们都要在被运行前接受杀毒软件的实时分析。这种保护策略是很有必要的,它能够避免很多与病毒有关的问题,从而减少对技术支持部门的依赖,降低系统管理员的工作强度。间接地,这种策略也会使服务器硬盘存在染毒文件所带来的风险减至最低。

       二、计算机机房的管理

        1、室内环境的管理

        (1)电源问题。不稳定的电源对电脑的使用寿命是一个极大的威胁,特别是对于电脑机房来说,里面往往有几十台机器,这种危害性更大。为此,学校要添置必要的稳压器,设置其正常供电的电压为220伏、电流16安来对电脑室供电。如有电压发生偏差,要及时检查供电情况,避免一些不必要的现象发生。

        (2)灰尘问题。灰尘是机器的最大杀手。为了避免部分元件散热不好,造成显卡、cpu烧毁或在潮湿季节电路内部短路,要坚持每学期使用毛刷等定期对机箱内部元件进行清洁,并且制定一系列规章制度来保障电脑室内部的清洁卫生,尽量避免灰尘对电脑的侵害。

        (3)光线问题。电脑室里光线不能太强,也不能太暗。为此,机房的窗户都要添加窗帘,这样可以方便我们控制机房的光线。

        (4)温度问题。电脑的很多部件都要在一定的温度下才能正常工作,否则将会出现频繁的死机、非法操作、元件烧毁等不良现象。为此,学校要添加立式空调,冬天升温,夏天降温,适当控制电脑室温度。

        2、学校人员的管理

        (1)对机房管理人员的管理。一个机房的管理人员,首先应该有过硬的技术,能够及时处理机房中软件、硬件和网络等突况,并能对未发生的状况有一定的预见性。其次,机房的管理人员要有高尚的道德情操和责任心,学生离开后要检查计算机软、硬件设备,防止出现恶意损坏、盗窃等情况发生。

第6篇:计算机伦理学范文

教师自身的专业水平和素养也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关键。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采取的方法和对计算机知识的熟练程度,以及中职学生学习计算机的规律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基础,只有掌握了更好的教学方法,对教学过程中的自主学习引导有更好的认识才能不断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在师资队伍建设上,中职院校应当根据当前计算机教学改革的需要,及时调整办学方针,及时创新教师队伍建设。创新师资队伍建设模式首先应当在教师队伍中广泛开展计算机教学交流,学习先进学校和组织的计算机教学水平,提高计算机教师的教学理念,学习先进的计算机教学方法。中职院校计算机教师应当及时更新自身的知识水平,中职院校应当建立计算机教师每学期或每季度定期参加计算机培训或计算机沙龙,通过持续的培训和制度化的培训机制提高计算机教师的理论水平,使计算机教师的知识水平与国际接轨,与先进技术接轨。

二、加强教学实践,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通过实践检验后的知识能够加深学生对知识的了解,使学生在实践的过程中深刻认识相应知识的内涵。计算机课程是一门实用性极强的学科,强调学生动手能力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在教学中应当转变传统教学的模式,以上机操作为主,以实践操作为重点。上机操作的内容应当与实际应用相近,应当为实践提供帮助。针对学生计算机基础知识学得不多、上机操作太少的情况,除加强计算机基础教学外,还结合非计算机专业的特点,开设计算机应用实验课,以提高学生应用计算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使相当一部分学生的计算机操作水平大幅度提高。

三、通过情境创设,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计算机的兴趣

在计算机教学中创设教学情境有利于学生培养自主学习的兴趣,计算机教师通过利用情境创设的教学方法,给学生营造自主学习的氛围,调动学生自主学习计算机的兴趣,对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大有裨益。例如,在《网页设计》教学中,教师创设在实际网络公司的创作流程,让学生设计网页,给学生自主学习的空间,提高了学生自主学习的兴趣。

第7篇:计算机伦理学范文

[关键词]计算机 教育 创新能力 培养

落实素质教育,必须实施“创新教育”。创新教育是指以创新人格的培养为核心,以创新思维的激发为实施手段,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基本创新能力,促进学生和谐发展为主要特征的素质教育。教育教学中所提的创新,并不仅仅是指学生进行什么样的发明创造,更重要的是指学生在探索式的学习进程中,成长为新式的独立的“学习者”和“创造者”。因此在当前的学校素质教育中,笔者认为在计算机教学中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对学生进行创新能力的培养:

(一)计算机教师首先要更新教育观念

多年来,旧有的教育教学思想已经不再适应现阶段社会发展对人才的需求,教育的创新与变革是时代的需要。在教学中进行创新能力的培养,首先要转变教师个体的教育观念。教师应该认识到,教育不仅仅是训练和灌输的工具,还是发展认知的手段。素质教育的实施,使教师和学生的积极性都得到了极大的尊重,教师的权威不再建立在学生的被动接受的基础上,而是建立在教师借助学生积极参与以促进充分发展的能力之上。一个有创造性的教师不单是上好一节课,还要教给学生获得知识的方法和途径,发展学生的聪明才智,开拓学生的思维。

(二)计算机教师要具有自学能力,创新精神

现代的知识,特别是电脑知识的更新,真正可以称得上是日新月异,让人目不暇接。即使今天向学生教授的是今天最流行的东西,可能明天就已经成了过眼云烟。所以,如何教,教什么,在目前还没有一个统一标准的情况下,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的教师素质。对电脑教学有强烈责任感的教师,才能够培养出符合现代社会要求的学生。

(三)创设学习新知识、新技术的环境,激发学生的创新能力

计算机教学是一个开放式的教学体系,教师要注意计算机发展的最新动态并及时地反映在平时的教学中。为了充分发挥学生的创新潜力,学校要采取措施构建创新的教育环境。如在校内组织网页制作比赛,对学生的创新给予奖励,并将优秀作品在网络上交流。这不仅为学生提供自主性、首创性和个性化表现的机会,还可在校园中形成崇尚创新、尊重创新人才的氛围。

(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创新精神

学生要有正确的学习动机和浓厚的学习兴趣,这样学习才会有主动性和积极性。没有积极主动的学习,就不能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因此计算机教学中,我采用多种方法激活学生的思维。

1..采用“任务驱动”教学方法:在学习每一节课或每门课之前给学生演示本课要完成的任务,用完成任务作为动力,驱动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达到自主学习和掌握知识的目的。例如,在教Word应用教程时,我先在大屏幕上演示了一份用Word编辑的美观、精致的晚报,晚报中既有各式各样的文字、图片,又有各种不同的表格,学生们看后立刻发出惊叹的声音,各自展开了充分的想象空间,思考着如何来完成这个设计。在这样浓烈的学习气氛中,我给学生概括讲解Word所具有的强大功能,学生马上产生了强烈的求知欲,个个跃跃欲试,这就为后面授课的顺利进行做好了准备。通过这样的教学方式,既完成了教学任务,又提高了学生的思维能力,激发了学生学习的求知欲和好奇心,培养了学生敏锐的观察力和丰富的想象力。

2.利用技能竞赛来强化能力的培养:学生对竞赛性的活动很乐意参加,因此学生对于文字输入练习这一节感到枯燥无味,针对这一现象,组织一次汉字录入竞赛,利用计算机本身的考试软件进行竞赛,人人上机,看谁的速度快,这样一来,你追我赶,促进了键盘操作及汉字录入的熟练程度,有效培养学生坚强的意志和敢于冒险挑战的精神。

(五)训练学生发散思维和收敛思维,培养创新能力

发散思维是指根据已有信息,从不同角度、不同方向思考问题,多方面地寻求多样性答案的一种思维形式,是创造性思维的核心。具体来讲,就是要通过挖掘教材中能一题多解、一法多用、一题多变的教学内容,来引导学生的思考信息朝多种方向扩散,提出各种设想、多种解答。如在讲授Windows98的目录操作和文件目录属性的设置后,可故意将学生以往建立的文件拷贝到一个隐含的目录中,学生上机时便发现自己的文件“不见了”,纷纷提出为什么?此时再适时引导学生进行分析,他们便可能找出“被删除、被更名、被设置为隐含属性、被复制到其它目录中后再删除原文件”等多种答案。教师再对他们的想法给予进一步分析,肯定其正确的方面,通过这样的学习来加深对知识的理解。收敛思维是指在解题中,尽可能利用自己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对众多的方法进行比较,从中确定出最佳方案。例如在教学生如何灵活进行文字编辑时,首先要求学生思考可以用哪些软件进行文字编辑,是Word2000中,还是记事本中,或是窗口画图中等问题,这时学生充分发挥了发散思维,思维活跃,思考着究尽用哪一种方法比较好呢?我抓紧时机运用学生已有的知识进行讲解,然后让学生自己进行文字编辑。这种教学方法,经过课后的检验,学生掌握得很好,能深刻地、高水平地掌握知识,并能把这些知识广泛应用到学习新知识的过程中,提高了对知识的理解能力,使学习活动顺利进行。因此,在计算机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和收敛思维,对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有很大的帮助。发散思维和收敛思维在教学中的有机结合和应用,更有利于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六)理论联系实际,培养创新能力

鼓励、指导学生大胆、灵活地运用已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与创新能力的有效方法。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教师可组织学生开展竞赛,进行自由辩论,互相交流方法,互相启发思路,以实现解决实际问题与培养创新能力的有机统一。其主要途径有三:一是通过解决日常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如指导学生用计算机编辑文稿,用窗口画笔画出简单的彩图和制作书签,卡片,用计算机建立自己的学习档案,帮助老师完成考试成绩的计算与管理等。二是通过辅助教学,来发挥计算机的工具性优势,优化学科本位意识,根据现有条件尽可能地开展计算机辅助教学,向学生提供形象直观的感性知识和大量材料,这不但能帮助学生理解和巩固教学内容,还可以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直觉力。三是通过解决学习上的实际问题,学以致用,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

当今世界,现代教育技术对教育的影响越来越深入。在计算机教学中,我们应充分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为全面深化素质教育,为学生将来发展成为创新型人才奠定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阎立钦.实施创新教育,培养创新人才[J].教育研究,1999,(7).

[2]何克抗.论现代教育技术与教育深化改革[J].电化教育研究,1999,(1-2).

第8篇:计算机伦理学范文

关键词:机教育创新能力培养

主席指出:“要迎接技术突飞猛进和知识迅速兴起的挑战,最重要的是坚持创新,勇于创新”。而创新的关键在于人才,人才的成长要靠教育。因此在当前积极推行的学校素质教育中,尤其要重视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我作为一名计算机课教师,在教学中注重了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不仅取得了较为明显的教学效果,而且使学生学会了进行独立思考和科学的思考,为他们以后发展为创新型人才奠定了科学的思想基础。根据几年的教学实践,我认为在计算机教学中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对学生进行创新能力的培养:

一、作为一名计算机课教师,要不断更新教育观念,

1、树立全新的教育观。树立素质教育、创新教育是终身教育的教育思想、教育观念。首先,明确素质教育是以提高民族素质为宗旨的教育,是以面向全体学生、全面提高学生的基本素质,促进他们的德智体等方面生动、活泼、主动地发展为基本特征的教育。其次,明确素质教育的实施,应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创新教育是旨在培养创新型人才的教育,推行创新教育是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一项重要。再次,创新能力需要终身培养,创新动机需要终身激励,因而创新教育也是终身教育。

2、树立全新的教学观。现代教育技术的,使传统的教学组织形式和教学产生了重大变革。首先,传统的班级教学发展成为班级教学、小组教学、个别化教学、远距离教学、教学等多种组织形式的教学。其次,由原来以教师为中心的,基于知识归纳型或演绎型的讲授式教学方法转变为基于"情景创设"、"主动探索"、"协作"、"会话协商"、"问题提出"等多种新型教学方法与学习方法的综合运用。树立全新的教学观,为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创造了客观条件。

3、在计算机教学中,要与全新的教育、教学观念相整合。不仅要培养学生在现代信息环境下良好的价值观、道德观、意识,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更要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创新精神。

二、创设学习新知识、新技术的环境,激发学生的创新能力

课堂教学是获取知识和技能的主要阵地,应当成为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创新精神的摇篮。第三次全教会“决定”指出:“加快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的高素质人才,已成为我们在未来竞争中赢得主动权、抢占制高点的关键”。而通过计算机教学创设问题的情境,不仅可以引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而且还可通过变化无穷的画面刺激学生大脑的兴奋区,为激发学生创造性思维创造有利的条件。例如我在讲授电脑绘画《缤纷四季》一课时,自制了课件,通过几幅不同季节的图画把学生带入特定的环境,并用动画的渐变效果完成四季形成的过程。引导学生观察不同季节的变化,体会其多变的美,培养学生细致入微的观察力和丰富的想象力,进而激发学生热爱大的美好情感和创造欲望。使学生情绪高涨、跃跃欲试,一改以往那种被动沉闷的局面。而且,在教学实践中,我还体会到,把计算机引入各科教学中不仅可加大教学的密度,节省时间,而且能根据教学需求将其内容动态地加以分解、组合,生动地再现事物发生、发展的过程,使抽象的讲授形象化,既有利于突破教学的重点、难点,亦可拓宽思维空间,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

三、推行问题式教学模式,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问题式教学模式把学习设置到复杂的、有意义的问题情境中,学习者通过互相合作来解决这些问题,发现隐含于问题背后的科学知识,形成解决问题的技能和自主学习的能力,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古人云:“学起于思,思源于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知”。可见,营造"疑"与"思"的良好情境,用疑问开启学生创造思维的心靡,是培养创新能力的重要方法。在教学中,应克服扼杀学生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教学行为,注意挖掘教材内容中潜在的教育因素,采取问题式教学模式,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创设宽松、民主、和谐;平等、富于创新精神的教学情境。要遵循教育教学的设计出针对性、启发性较强的问题,点燃学生求异思维的火花。对于在回答疑难问题时出现的不同主张和见解要"沙里淘金",肯定其中的合理成份。要改变教师"一言堂"或唱"独角戏"的老方法,还学生以自我学习和钻研的时间与空间,鼓励学生敢于标新立异、独辟蹊径,敢于质疑发问、想象猜测,敢于打破常规、不拘一格。如在(基本语言程序设计)教学中,设计一些易出错的程序,让学生自己对这些程序进行,找出其中的错误,进一步完善程序的功能,从而开启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四、在计算机课教学中,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和创新性。

主体性和创新性密不可分,创新是主体性的最高体现。没有积极主动的学习,就不能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我们要创设各种机会,鼓励学生去主动参与,把他们智慧的火花尽量激发出来。在课堂中,由于时间有限,倾向于训练基本功,掌握基本操作,而课外则可以让学生们自由发挥,教师要有意识的加以引导,把课堂上所学的内容延伸到课外,把课外这个第二课堂变得生动活泼,增强学生学习的兴趣,使得课外成为课内所学知识有益的巩固、补充,从而促进课堂教与学,达到学以致用的效果。

1、在计算机技术飞速发展的今天,我在计算机教学开始时,就让他们在业余时间不断积累有关计算机的各种知识,到对计算机了解到一定程度时,我把他们积累的各种知识,定期举办成一个展览会,让学生们在这里互相交流,互相学习新知识、新技术,跟上的步伐。

2、我运用金山画王笔软件和窗户中的画图教学,与美术组共同举办了我校小学生电脑制作绘画,贺卡课外兴趣小组。绘图与美术教学联系紧密,它要求学生具备一定的美术基础。学生的美感越好,美术基础越扎实,那么学生用电脑创作出的作品就越佳,就越能体现学生自己的风格。我在全校同学面前展示他们的作品,肯定他们辛勤创作的成果,从而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

3、我结合字模块教学,与语文,数学,,等学科共同联合举办不同主题的板报竞赛。关于字模块教在其他学科中丰富多彩的,我也做了一些实践和探索,我发现在教会学生制作课程表,写通知,排版等简单的操作,但还没有更深层次的应用时,学生学着学着,兴趣就不浓了。为此,我与语文、数学、科技、体育等学科教师进行探索,发现实行老师指导,让学生自己动手制作综合类电子板报,不仅可以增强学生电脑的积极性,而且有利于扩大学生知识面,从而增强学生学习的兴趣。

4、我在Powerpoint幻灯片制作教学中,把简单的电子文稿的演示逐渐转入电子动画的创作,让学生结合自己学过的电子绘画,电子进行创作,运用多种电教手段充分发挥他们的想象力,定期为学生们展示他们的动画作品,从而提高他们的创作热情和学习兴趣。

5、我把简单易学的电脑图片处理软件和传统的摄影相结合,开设电脑摄影课外兴趣小组,把电脑引入摄影的后期制作,对照片进行再加工,结果学生创作出生动活泼的电脑作品,有时能把自己的照片处理成明星照,这些都极大的提高了学生学习电脑的积极性。激发了他们的创新精神。

6、为学生提供了丰富的资源,扩大了学习、讨论和交流的领域。从某种意义上说,教会学生使用网络,就是教会学生掌握21世纪信息化生存的手段。自从我校开设了网络知识课后,使学生的眼界大开,激发了他们主动获取知识的强烈欲望。都迫不及待地上网,根据兴趣去寻找自己所需要的东西。甚至有些学生还在家中和家长一起浏览学校的主页,或用电子邮件写信。许多同学还教会家里的老人上网,给他们远方的亲友发去电子邮件。

五、训练学生发散思维和收敛思维,培养创新能力

发散思维是指根据已有信息,从不同角度、不同方向思考,从多方面寻求多样性答案的一种思维形式,是创造性思维的核心。为走出传统教学中"重求同,忽视求异,重集中思维训练,忽视发散思维训练"的泥滩,教师应转变教学观念,砸碎应试的模式和框架,克服单纯传授知识的倾向,注重顺向思维、逆向思维、多向思维的训练,培养学生思维的深刻性、批判性和创新性。具体来讲,就是要通过挖掘教材中能一题多解、一法多用、一题多变的教学,来引导学生的思考信息朝多种方向扩散,提出各种设想、多种解答。如在讲授windows98的目录操作和文件目录属性的设置后,可故意将学生以往建立的文件拷贝到一个隐含的目录中,学生上机时便发现自己的文件"不见了",纷纷提出为什么?此时再适时引导学生进行,他们便可能找出“被删除、被更名、被设置为隐含属性、被复制到其它目录中后再删除源文件”等多种答案。教师再对他们的想法给予进一步分析,肯定其正确的方面,通过这样的学习来加深对知识的理解。近年来,我在机教学中还进行创新设疑启思,不仅培养学生们的发散思维,而且还培养他们的收敛思维。收敛思维是在解题中,尽可能利用自己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对众多的进行比较,从中确定出最佳方案。在教学中,我引导学生从不同方向利用其他学科的,开阔思路,找出解决问题的多种方法。然后在众多的解法中,经过归纳、判断和比较,最终得出一个最优化的结论。我在教学生如何灵活进行文字编辑时,学生要思考用几种软件把文字进行编辑,是WORD2000中,还是记事本中,或是窗口画图中等问题,这时,学生充分发挥了发散思维,思维活跃,思考着究尽用哪一种方法比较好呢?我抓紧时机运用学生已有的知识进行讲解,然后让学生自己进行文字编辑。这种教学方法,经过课后的检验,学生掌握得很好,能深刻地、高水平地掌握知识,并能把这些知识广泛应用到学习新知识的过程中,举一反三,提高了对知识的理解能力,使学习活动顺利进行。因此,在计算机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和收敛思维,对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有很大的帮助。发散思维和收敛思维在教学中的有机结合和应用,更有利于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六、理论联系实际,培养创新能力

鼓励、指导学生大胆、灵活地运用已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与创新能力的有效方法。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教师可组织学生开展竞赛,进行自由辩论,互相交流方法,互相启发思路,以实现解决实际问题与培养创新能力的有机统一。其主要途径有三:一是通过解决日常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如指导学生用计算机编辑文稿,用窗口画笔画出简单的彩图和制作书签,卡片,用计算机建立自己的学习档案,帮助老师完成成绩的计算与管理等。二是通过辅助教学,来发挥计算机的工具性优势,淡化学科本位意识,根据现有条件尽可能地开展计算机辅助教学,向学生提供形象直观的感性知识和大量材料,这不但能帮助学生理解和巩固教学内容,还可以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直觉力。三是通过解决学习上的实际问题,学以致用,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

当今世界,教育技术对教育的越来越深入。现代教育技术所强调的对学习过程和学习资源进行设计、开发、使用、管理和评价的理论和实践,为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提供了新思路、新途径。在计算机教学中,我们应充分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为全面深化素质教育,为学生将来成为创新型人才奠定坚实的基础。

1、袁爱玲:《学前创造教育课程目标的构建》,《山东教育》(幼教版)2000/1-2

第9篇:计算机伦理学范文

关键词:心理学计算机网络应用

一、计算机网络心理举概述

网络心理学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网络心理学是指一切与网络有关的心理学研究;狭义的网络心理学则指的是,以网络为代表的自组织性、非线性的观点对于心理学的深刻影响。如社会网络分析观点对社会心理学的影响。目前来看,网络心理学的研究领域主要有,互联网使用对人的认知、情感、意志、行为、人格、一般能力、记忆能力、学习能力、社会适应性等心理特征的一般影响;互联网人格的形成机制与影响因素等问题。

二、计算机网络心理的发展现状

在当今世界,随着计算机技术的不断成熟和迅速普及,互联网蓬勃发展,它极大地改变着人类传统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和生存状态。我们正经历着以互联网为核心的信息革命所带来的社会变革。与此同时,互联网给人类提出了许多新的问题和挑战,诸多学科都将研究的目光投向了这一崭新的领域。其中丰富多彩的网络应用扩大了人们的交往空间,缩短了人与人之间的距离,提供了快捷的沟通方式以及网络环境下的多种行为方式,使人们的心理状态、心理过程同现实社会产生了巨大的差异。互联网引发的一系列心理问题日益凸显,并且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作为社会科学领域的基础学科,心理学也开始介入网络研究,互联网成为心理学研究的新领域。

2.1计算机网络心理研究的局限和不足

互联网对人的心理行为有着重要的影响,众多的心理学家运用多种研究方法对网络心理进行深入而广泛的研究,并取得了一定的研究成果。但网络心理的相关研究仍然处于初步发展阶段,存在着一定的局限性和不足。

1.网络心理的研究方法尚未成熟

我国传统的心理学研究基本上是比较成熟的,包括观察法、实验法、问题调查法、心理测验法等在内的多种研究方法已经广泛运用于传统心理学研究的各个领域。互联网为心理学研究提供了新的研究工具,并己在心理学研究中得到初步的应用。网络心理研究主要对网络空间内人的心理行为和过程进行分析。传统的网下纸、笔测验使网络使用者根据自己平时上网时的心理行为来对测验中的问题进行判断,增加了更多的干扰因素。

(1)网络心理研究的方法仍然比较古老。对于网络心理的研究大多采用问卷调查、心理测验等方法,只是将这些方法从实践中的应用转换到了网络空间里。但是,对于网络心理的一些实验性研究没能有效地运用到互联网中。此外,网络心理研究相对于现实社会中人的心理行为的研究来说又有其自身的特点,它在研究环境、研究内容和研究的角度上都有了新的变化。

(2)网络心理研究的方法尚未形成严谨的程序和体系。主要有三方面的原因:①从事网络心理研究的专家学者还处于一个探索阶段;②当前网络技术的发展不能适应网络心理研究的需要;③网络心理行为受到比现实中更多更复杂的影响。因此,在具体的研究实践中不能急于求成,应当遵循科学的研究方法,否则将会是事倍功半。

2.2计算机网络心理研究的内容比较分散和片面

当前,网络心理研究的内容极不规范,缺乏系统化的操作方法。具体表现在如下几方面:

1.对于网络使用者的研究,大多集中于青少年,忽视了对不同年龄层次的人的研究,导致研究比较片面。例如,青少年网络行为、网络心理状态、网络影响及对策等都是心理学家针对以青少年群体为主的研究项目。

2.缺乏对网络心理行为演变过程的研究。网络心理研究更多关注的是网络空间内人的心理行为及其表现,容易造成网络心理研究只关注到各个点,但却看不见各个点之间的联系以及所发生的变化。

3.网络心理研究比较粗浅。目前的网络心理研究经验描述过多,大部分停留在表面的现象描述层面,局限于简单的经验数据解说,缺乏实际的操作,给人总体的感觉就是在空洞说教,甚至很多时候难以自圆其说。这主要是网络心理研究者的知识技能积累匾乏,同时也和现代社会追求实际利益和短期效应有一定的关系。

三、计算机网络心理研究的目的及意义

3.1网络心理研究的目的

在纷繁复杂的网络背景下,人们有着形形的网络心态,从网络应用的角度出发,探求人们的网络心理,具体目标有以下几点:

1研究人们在虚拟世界的心理状态、心理需求和心理变化

网络的实现,使得人们的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巨变,很多人还没有完全适应网络社会就己经被网络的潮水淹没了。尤其让人们感受颇深的莫过于信息的收集与传播速度之快以及网络资源的浩瀚。同时,网络也给人们带来了空前广泛的交流空间,人们的交往模式、交往行为发生了质的变化。网络的隐秘性、虚拟性都使得人们之间的交往多了几分复杂与神秘。

2.研究不同的网络应用所对应的多种心理需求

探寻人们对不同网络应用的各种人性化需求,为改革现有网络应用的弊端以及为各种网络应用的设计与开发提供依据。现有的网络应用中还有很多不尽人意的地方,例如,网络安全、网络隐私保护等问题。这就需要从研究用户不同的网络应用心理出发,从分析网络用户的心理需求、心理特征等着手,找出网络应用的弊端,为设计与开发更符合人的心理、行为等的网络应用提供依据。

3.研究由于网络应用给人们带来的心理困境

现实生活中,很多人沉溺于网络不能自拔,这方面的问题特别是青少年尤为突出。如何正确运用网络,并且引领陷入网络困境的人们走出困境是网络心理研究的一项重要的任务。如何让网络发挥其正面的作用,促使人们合理利用网络,也是当前堕需解决的问题。

3.2计算机网络心理研究的意义

1从网络应用的角度出发,可以很好地探知网络环境下人们的内心状态,为更好的研究人们的网络心理提供依据。

2.通过研究不同网络应用中所涉及的心理与现实对应环境中人们的心理差异,为网络环境下的网络规范,网络道德提供参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