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网络资源的教育性范文

网络资源的教育性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网络资源的教育性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网络资源的教育性

第1篇:网络资源的教育性范文

随着现代IT(Information Tech-

nology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及其在教育领域中的广泛运用,计算机辅助教学(CAI)的研究开发与应用在学校迅速开展起来且地位日益突出;尤其是网络技术的发展,改变了人们获取信息的方法和手段,也促进了教育思想、教学内容、教学模式、方法手段的进步与改革,受到了各级领导和广大教师的高度重视,学校按照“现代化教学”的要求积极开展各种基于现代信息技术的教育技术的实践。然而由于观念、技术、设备等因素的限制,尽管经过多年的努力,对计算机辅助教学的认识和应用还很肤浅。

一、网上资源库建设的必要性的分析

许多长期从事计算机教育的教师都在反思:为什么我们的CAI课件,却很少在课堂教学中使用?部分多媒体课件,除了用于观摩教学与现场会之类活动外,也很少为广大教师在日常课堂教学中普遍使用?通过分析,我们认为主要原因在于:

1.认识上的偏差。主要体现在:

(l)把计算机但当作学习对象。

(2)深入研究课堂教学的特点不够,将自学类、远程教育类软件与课堂教学软件混为一体。

(3)没有把课件开发与教学的关系理清楚。

2.硬件设备的不足,只有少数的教室可以用,给教师上课带来了不方便,相当于要备两份教案,一份面对有多媒体的,另一份要面对没有没有多媒体的。

3.课件的本身特点原因,课件与教学目标、教学策略、学习理论密切相关,是教育思想与教学方法的具体体现,所以需要花费很大一部分时间去制作课件。这一点也是最关键的一点,是核心点。

所以建设网络教学资源库是教学现代化的当务之急,只有这样才可以实现资源共享,与我们的校校通工程精密的联系起来。可以避免资源的浪费,避免做重复性工作。给教师们俭约了时间,带来了方便。

二、网上教学资源库建设的措施

1.提高认识。无论多么高的科技,在教学中的应用最终都要靠人来实现,学校教育现代化,设备条件是重要的,但不是关键的,关键是人,是学校广大教师。课堂教学开展CAI,关键是教师。建设网上教学资源库使教师能够利用计算机这一有力工具,运用教学设计和学习理论,选择适合各种教学情境和自己风格的教学软件。因此,教育现代化,归根到底是教师思想观念的现代化。

2.认真做好规划。网上教学资源库内容繁多,它的建设涉及大量的人员和部门,且建设周期长,是一项系统工程;教学资源建设是教育信息化的基础,需要长期的建设与维护,同时,由于教学资源的复杂性和多样性,使得人们对它的理解各不相同,便会出现大量不同层次、不同属性的教学资源,不易管理和利用。为了更有效地建设好各种教学资源,使其在质量、效益、可持续发展等方面有更强的保证,避免重复建设,保障教学资源库的建设能够有计划、有步骤地实施,制订一个教学资源库建设规划是十分必要的。

3.重点抓好信息的采集工作。信息的采集是资源库建设的基础,是建设过程中涉及人员和部门最多的环节,也是最重要、最艰巨的环节,在整个资源库建设过程中应引起高度重视。同时,从采集工作开始,在整个建设过程中,都应体现以教师、学员为中心和自主学习的原则,充分发挥全体教师、学员的作用,采取自制、购买、下载、剪辑等多种办法进行信息的采集。组织全校具有丰富教学经验和多媒体课件制作能力的一线教师,组成网上教学资源开发队伍,建成包括语文、数学、物理、化学、英语、政治、生物、体育、地理、历史、音乐、信息技术等学科资源的网页,内容涵盖了中小学的所有学科。每个学科资源包括多媒体素材库、题库、CAI课件库、优秀教案库、背景资料库、学科教学理论研究、BBS论坛、教学经验交流等方面,基本满足一线教师、教研人员的教学、科研和继续教育的需求。

第2篇:网络资源的教育性范文

关键词:资源型学习;网络教学平台;网络课程

中图分类号:G43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7800(2012)011015902

作者简介:梁兴连(1979-),男,硕士,重庆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教育技术系讲师,研究方向为数字化学习资源的设计与开发;王泽钰(1979-),女,硕士,重庆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教育技术系讲师,研究方向为现代远程教育。

0 引言

《现代教育技术应用》是教师教育课程体系中的重要课程,专门培养未来教师信息技术的教育应用能力。由于现代教育技术的学科性质,传统课程往往产生教学内容多与课时少、学生人数多与教师数量少、课程内容的通识化与学生专业的个别化、课程的实践性强与实验条件不足、教学形式的单一性与能力培养的多样性等矛盾。开发网络教学平台,构建网络课程,引导学生课后积极主动探究,能够有效解决这些瓶颈。网络课程是通过网络表现的某门学科的教学内容及实施的教学活动的总和,它包括两个组成部分:按一定的教学目标、教学策略组织起来的教学内容和网络教学支撑环境。网络教学平台是网络课程的软件技术支撑环境。

1 设计理念

“资源型学习”模式的提出人萨其曼(J.R.Suchman,1962)认为,基于现代社会的海量信息资源,教学中应着重教给学生科学地探究未知领域的方法,使之通过独立学习与主动参与充满挑战的教学情境,通过任务驱动,充分利用信息资源来解决问题,为未来的工作和生活做好准备。资源型学习模式强调学生学习的主要途径是借助资源的情境、协作、会话和意义建构。因此,网络课程的重点是有计划、有目的地提供学习资源以满足学生需求。《现代教育技术应用》交叉性强、实践性强,网络课程必须提供丰富的人力学习资源(教师、学生)和非人力学习资源(大纲、教程、课件、素材、链接、文献、软件工具、交互工具),而学习资源需要管理,网络教学平台的结构和功能则成为基于资源型学习的网络课程的关键。

2 技术体系

2.1 开发环境

平台采用Linux、Apache、PHP和MySQL构成的LAMP开发环境。Linux是网络功能、安全性能十分出色的操作系统,Apache是应用最广、安全性能优越的Web服务器,PHP是类似ASP、JSP的主流服务器端嵌入脚本语言,MySQL是一个小巧、灵活的关系数据库。与J2EE和.Net两大商业软件相比,LAMP是自由、开源软件,成本低廉,开发的Web系统可移植性好,被誉为最强大、最优秀的Web系统解决方案。

2.2 软件架构

平台采用B/S模式,从下至上由数据层、业务层和表示层组成,如图1所示。①数据层即数据库服务层,是系统的最底层。依据功能,数据库表划分为6类:系统类(系统配置表、管理员表等)、课程类(课程配置表、公告表、新闻表、模块表、专题表、项目表、学习内容表、学习指导表、学习材料表等)、用户类(用户配置表、教师表、学生表、时间记录表、行为记录表等)、资源类(资源配置表、文献表、素材表、链接表、软件工具表、作品展示表等)、作业类(作业配置表、作业表等)、交互类(评论表、留言表、答疑表等);②业务层是表示层与数据层进行数据库表交互的中间逻辑,与数据层对应,划分为6个模块;③表示层即用户层、窗口层,是用户与平台进行交互的接口。表示层针对管理员、教师、学生和访客4类用户分别设计。

3 功能的设计及实现

3.1 系统功能

管理员具有系统功能权限,主要实现对平台的属性配置、口令重置、教师管理。属性配置主要包括平台的名称管理、Logo管理、CSS模板管理、平台开关管理、IP限制管理、防刷周期管理、站点地图管理、FAQ管理等。

3.2 课程功能

教师具有课程功能权限,主要实现课程内容的动态维护。理论内容采用知识模块形式,下设专题。实践内容采用技能项目形式。课程功能主要包括课程属性配置(名称、大纲、师资等)、公告管理、新闻管理、模块管理、专题管理(学习指导、学习内容、配套资源等)、技能项目管理(项目指导、项目内容、配套资源等)。每个专题、技能项目均为学生提供评论入口。

3.3 用户功能

平台用户为管理员、教师、学生和访客,具有不同界面和权限,通过业务逻辑层对数据层进行操作。用户功能主要包括用户登录入口、口令重置、个人资料修改、时间记录、行为记录等。教师具有学生管理功能。学生界面还有学习积分查阅、上次学习节点入口、作业模块入口、资源推荐列表、参与评论列表等功能。

3.4 资源功能

学生只有占有大量的学习资源,才能更好地实施自主探究和达成意义建构,这是平台设计与实现的核心目标。资源功能主要包括文献管理、素材(图像、音频、视频和动画)管理、软件工具管理、链接管理、优秀作业管理,每类资源进行分类导航,提供模糊检索和即时评论功能。教师拥有资源功能的权限,每类资源均为学生提供推荐入口,教师审核通过后共享。

3.5 作业功能

课程作业以电子教案、多媒体课件、素材收集等为主。教师可以作业,提供范例及各类资源,收取作业,反馈意见,锁定作业,评定作业,置顶公示优秀作业等。学生可以查看作业,提交作业,反馈教师意见,评论和评价其它作业等。

3.6 交互功能

交互是网络课程的重要特征之一,平台具有评论、留言、答疑、IM会话等交互功能。在课程模块、资源模块和作业模块,各个页面设置评论。专门设置留言栏目,提供智能答疑和手动答疑功能。设置基于QQ的IM会话快捷链接等,增强师生交流、互动、解决问题能力。

4 结语

基于资源型学习的网络教学平台的关键是平台需要支持丰富学习资源的提供功能。应用到《现代教育技术应用》网络课程中的关键则是教师需要精心收集、开发和资源,并且需要激励学生动机,使其乐于使用资源进行自主探究,发挥平台功能,实现课程目标。

参考文献:

第3篇:网络资源的教育性范文

关键词:实践教学;网络资源;WebAccess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4)10-0161-02

一、引言

当前,普通工科院校工程实践教学方面存在的问题主要有:实验、实习、毕业设计等实践教学环节各自独立分开,并且其重点主要是为理论教学服务,而不是对学生基本技能、工程实践能力和工程意识的培养;实践教学缺乏综合性、多元化,其目标要求不够具体、明确,体现不出实践教学自身的系统性。另外,虽然许多高校加大了教学改革的力度,但在实践教学方面主要是加大实践教学学时,改变组织形式,而在实践内容上的改变没有实质性变化,新增的师资大多数来源于普通高校应届毕业生,这些新生力量知识新、思维活跃,但是缺乏实际动手经验,很难快速融入实践教学的角色。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成熟,在我国各级各类学校中,网络教育的基础设施建设已取得了很大的成就。据统计,全国已有300多所学校利用这种方式建成校园网络,还有更多高校在加紧建设之中。对教育教学单位来说,网络资源的开发和利用,主要是为了教育信息的管理。真正让网络服务于实践教学的学校少之又少,所以基于网络资源利用的普通工科院校实践性教学的改革对推进我国现代化教育进程有着重大的意义。

二、基于校园网的网络资源利用的普通工科院校实践性教学改革

根据目前高校实践环节存在的问题,以解决上述问题为出发点,以实现工程应用型学生和“双师型”青年教师的培养为目标,以突出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为核心,提出了基于网络资源利用并融合“理论、技能、方法、实践、创造”为一体的实践教学改革创新原则,构建新的分模块、分阶段、系统的实践教学培养体系,将实践教学体系分为实验、实习、设计三个模块,并且通过网络,构建从点―线―面逐步强化的综合实践教学体系,即单个知识点、专门技能线和综合应用面三个阶段,使实践能力的培养不再附属于理论教学,多环节相互联系、有机统一,具体结构见下图[1]:

近些年,随着高科技在各个行业的渗透,用人单位需要毕业生能很快更新自己的知识,这就需要我们学校的教育也能跟上时代的步伐。传统的实验室建设的特点是占地面积大、投资大,而且有固定的开放时间,受到时间及空间的限制,大大降低了实验室的使用率。而工科院校知识更新快,一方面要求学生精通相关的理论知识,另一方面要求学生具有一定的工程实践经验、较强的动手能力,所以较少的实验学时及现有的设备资源远远不能满足学生的要求。因此,我们要很好地利用网络资源,虚拟实验室技术已经成为当前实验教学发展的一个重要方向。

实习主要包括金工实习、电子实习、认识实习、生产实习和毕业实习。设计主要包括课程设计和毕业设计。各种实习、设计在工科院校是非常重要的实践性环节,所涉及的领域又非常宽,而且知识更新快,所以我们必须充分利用网络资源,使学生了解本学科的最新进展,丰富相关知识,激发学习兴趣。作为教师,虽然通过自己的主动学习,能够了解一些本专业及相关专业较新的进展,但教师的时间和精力毕竟有限,不可能随时随地陪伴在学生身边。而网上资源具有共享、无限、适时等特点,能够提供充足的信息源。因此,充分利用网络资源,能够使学生随时随地解决实习中遇到的各种困难,不受时空限制,这有利于弥补教师、教材的局限。另外,网络也有利于学习的互动和交流,激发学生的兴趣。网络交流方式大致分为四种类型:电子邮件(E-mail)、聊天工具(MSN、QQ等)、电子布告栏系统(BBS)、博客(BLOG)等。通过电子邮件系统,学生可以将自己在学习中遇到的问题发给老师,老师也可以定时进行答复。聊天工具,如腾讯QQ是一种基于互联网的通信软件,具有信息即时发送、回复、语音视频聊天、传输文件等功能,是一个特别适合在网上即时交流的通讯工具。BBS是一种电子信息服务系统,通过BBS可以与网友一起交流学习心得和体会,并对一些热点问题进行讨论,进行求助或查找自己想要的学习答案和资料。通过博客工具可以轻松地把自己的学习经验、体验、灵感或想法等写入博客中,与网友分享。因此,利用网络的交互功能,可以对某一问题各抒己见,交流学习,集思广益,可从不同角度获得对问题的认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2]。

毕业设计方面,选题主要遵从以下几个原则:设计题目应具有科学性,实践性,技术先进性,保证具有充足工作量,以及设计专业内容的完整性;实际题目为主,面向工程实践,以解决科研、生产、工程设计的实际问题为主,力求实际制作;用目前国内外先进的、流行的设计手段和开发工具、软件等;软硬件兼顾,并有所侧重;对每类题目进行细化,从而保证每个学生的设计内容不重复,保证学生毕业设计的独立性。在保证毕业设计质量的前提下,允许一部分学生到企业、公司去做毕业设计。做法是:由学生本人进行申请,填写外出毕业设计申批表,由外出进行设计的单位签署意见,指定毕业设计指导教师,系里对外出进行设计学生的毕业设计指导教师的资格进行审定,必须有工程师职称的人员才能担任外出进行设计学生的指导教师,校内指导教师要对外出进行设计的学生的毕业设计进度进行核查,通过E-mail或者QQ经常与学生保持联系,进行指导。这样一是使学生所学知识能够在毕业设计中得到检验;二是使学生所做设计能够为其就业打下一个良好的基础。

三、虚拟实训系统的建立

由于实践教学各自为政,实验、实习与课程设计缺乏联系,很难培养学生综合素质和知识的综合应用能力,所以我们将实验、课程设计与生产实习和毕业实习融为一体,建立相对独立的实践教学体系。做到工艺技能训练和工程能力培养相结合,改革传统的教学方式,提供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外部条件。重要的是,在每个实践教学环节中我们都对年轻老师加强培训,努力培养出一批复合型、双师型的骨干教师,为以后的教育事业奠定基础。

我们建立以校园网为平台的虚拟实训系统,利用PC机通过校园网访问实验室的现场实时数据,利用虚拟实验系统进行演示和验证性实验,以较少的实验学时和较少的实验设备满足广大学生自主安排实验内容及实验时间的需求,另外,该实验系统还能够预约综合性和开发性实验。实习和设计方面,学生可以进入实训系统浏览相应的指导书和任务书,选择毕业设计题目。对应的,在各个实践环节还可以安排老师在线答疑,实时解决学生疑难问题[3]。

具体的工艺路线如下图2所示:

该系统上位机采用一台PC机,应用网际组态软件WebAccess,它是首家完全基于浏览器的人机界面(HMI)和监控及数据采集(SCADA)软件,由监控节点、工程节点和客户端三部分组成。我们采用单机系统架构,即监控节点软件和工程节点软件安装在同一台计算机中,而在远程的客户端只需要安装一个浏览器,即可访问监控节点。通信采用LonWorks网络,下位机采用以Neuron芯片为核心的DDC,联接底层的仪表和设备。

四、结束语

总之,通过此次改革,毕业生综合能力进一步提高,得到市场及用人单位的认可,并且将改革经验及实践成果推广到其他兄弟院校,为我省其他普通高校的高等教育教学改革提供了范例。

参考文献:

[1]陈亚绒,等.应用型工业工程专业人才培养的实践教学研究[J].中国成人教育,2008,(9):4-5.

[2]吕合作.合理利用网络资源,提高医学生物化学的学习效果[J].山西医科大学学报,2009,(10):625-627.

[3]张仁杰.基于网际组态软件WebAccess的远程监控实验系统[J].工业控制计算机,2002,15,(12):22-24.

第4篇:网络资源的教育性范文

关键词:网络空间课程;生成性教学资源;教学资源建设

中图分类号:G434 文献标志码:B 文章编号:1673-8454(2016)16-0069-03

一、引言

生成性教学资源是在课程教学过程中生成的,能够对课程教学产生影响的各类资源的统称,它包括学习者的学习兴趣、学习方法、学习习惯、课堂提出的问题、学习交流和反思的过程等。生成性教学资源以开放、互动、动态、多元[1]为特征,是当前网络空间课程最具优势却又是在课程建设过程中最容易被忽视的部分,它的缺失往往导致网络空间课程的教学实效不佳。

曹传东、赵华新在对MOOC学院中评分最高的“财务分析与决策”课程作为个案进行研究后发现,尽管课程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所遇到的问题基本上都能得到解决,但学习者情感交流较少,社会互质量仍处于较低水平。[2]以此对比当前MOOC、微课、名师课堂等网络空间课程在线报名者众,看似被热捧,但学习者的学习可持续性和通过率不高的现实,我们不难发现:生成性教学资源建设问题正是当前许多网络空间课程建设中隐藏的不足和缺陷。

香港大学的杨玉芹直言“MOOC要获得持续性发展,必须支持学习者的个性化学习模式,使学习者沉浸于持续的对话、交流和反思过程中,进而实现学习者的主动性、创造性、反思性和个性化学习”。[3]这就必须通过加强网络空间课程的生成性教学资源建设,充分利用互联网“开放”与“共享”的功能,实现网络空间课程的个性化重构。在这一过程中,每一位教师都有机会发挥自身特点和优势,以创设情境的方式建设生成性教学资源,重构充满在线对话、交流和反思的课堂。

二、网络空间课程生成性资源建设的方向

生成性教学资源的出现是伴随着教学行为的出现而出现的。它秉承建构主义理论,将教学视为一个建构知识体系的过程,而课程是在教学过程中动态生成的。在这一过程中,一些非预期的、再生的、内源性的、现实性的[4]生成性资源将不断涌现。

1.学习者的构建

在课程学习过程中,学习者是知识意义的主动构建者。学习者并不是把知识从外界搬到记忆中,而是以已有的经验为基础,通过与外界的相互作用来构建对知识的新理解。因此,学习不是简单的信息输入、储存和提取的过程,不是简单的信息累积。知识无法通过教学过程直接灌输给学习者,他们必须整个参与学习过程,根据自己先前的经验,与他人协商、会话、沟通,在交互质疑的过程中,构建知识的意义,[5]而这一构建知识意义的过程就表现为课程的学习过程。

在这一过程中,学习者是主体,负责对外部的知识进行辨别、提取、加工、消化、运用,它们构成了课程生成性资源的一部分。网络空间课程与传统课程不同处在于通过信息的数字化处理,这些原本存在于学生脑力劳动中的活动,能够通过网络空间中展现出来的文字由“空无”变为外显,在学习者个人的网络学习空间中呈现出来,而学习者的广泛参与性预示着该部分资源数量将极为丰富。

2.参与者的互动

课程是参与者交互作用形成。正所谓“教学相长”,教与学的交互是课程不可或缺的部分,有交互就会有撞击,就会有火花,就会有“温故知新”和“举一反三”,而这恰是课程学习的魅力所在。正如多尔在《后现代课程观》一书中所言,“建构主义的课程是通过参与者的行为和相互作用而形成的;不是那种预先设定的课程(除非是从广泛和普遍意义上而言)。作为一种模体,它自然没有起点和终点;但它有界限、交叉点或焦点。因此建筑在模体基础上的课程模式是非线性的、非序列性的,但它由各种交叉点予以界定,充满相关的意义网络。课程越丰富,交叉点越多,构建的联系性越多,随之意义也就越加深化。”[6]换而言之,课程绝非静态僵化不变的东西,它体现为课程参与者的互动过程,是动态变化不断生成的,在整个生成过程中,每一位课程参与者既是课程的建设者,也是课程的使用者,具有二重性特征。

网络空间课程的优势在于一方面通过技术手段使跨时空交流越来越接近于面对面互动,另一方面令课程参与者的交互过程得以在网络学习空间上再现,激励更多者参与其中,使互动的广度和深度都不断扩大。

3.学习过程体验

课程学习过程中学习者的精神体验非常重要。由于学习者的学习过程是受环境影响的,不同的情境设计能产生完全不同的教学效果,而学习的环境条件,诸如客体、人、符号以及它们之间形成的相互关系,对学习效果都会产生至关重要的影响。

因此,在课程学习过程中,学习内容的吸引人程度、学习参与者的合作意愿、互动交流的融入度、与真实场景的接近度等都会作为学习者学习精神体验的一部分。它们在课程内展现出来属于课程生成性资源,同样是课程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从这方面来说,网络空间课程的出现并不意味着一定可以优化学习者在传统课程中所获得的学习体验,但也绝不意味着在改善学习过程体验方面,网络空间课程将无所作为。即便除去在线仿真实训等节省成本方面的优势,网络空间课程所分享的他人体验就足以有效刺激或抑制新的学习需求。正如电影开播前的首映式和花絮热播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票房一样,分享部分学习参与者在个人网络学习空间里的体验和感受也可以为学习者参与课程学习热身。教师所需做的是将这些精彩片段剪辑出来,作为生成性教学资源分享给更多受众。

三、网络空间课程生成性资源建设的内容

尽管课程的生成性资源很重要,需要课程建设者有意识地去收集、提炼、运用,但并不是所有的课程生成性资源都具备足够的效用,网络空间课程尤其如此。在建构主义理论者看来,只有在网络空间课程中形成的、对学习者知识建构有益的生成性教学资源才是有效资源。 其大致可以分为以下几种:

1.能够激发学习动力的资源

该部分内容之所以称为生成性资源,是由于学习者情况不同,步调各异,难以统一预设。例如有针对性的、带有启发性的主题内容,能够先激发一部分参与者率先进行学习示范,进而带动更多的学习者加入,这些内容许多是教师根据学生的学习反应情况临时生成的。又如能够产生学习诱导的他人学习体验分享,以示范效应带动更多的参与者加入学习过程,还有教师根据学习者特点而设计的有针对性的激励措施等等。

2.能够促进知识理解的资源

在教学过程中形成的,能够促进知识理解的资源是网络空间课程建设中犹为重要的部分。它包括在教学过程中模仿真实情景的模拟再现,其中一部分情景是预设的,而学习者的反应和理解逐渐加深的过程则是生成的。此外在学习过程中,为了加深学习者对知识的理解,教学参与者提供的大量外部资源和新的信息,在课程中都属于有效的生成性资源。

3.能够优化学习体验的资源

课程教学必须要考虑学习参与者的学习体验。虽然所有的学习体验都是私人化的,但也有一些体验能够与他人产生情感上的共鸣,通过分享这些体验能够促进学习参与者之间的学习情感交流,增强学习者的融入感。能够优化学习体验的还有课程的管理信息,如学习要求、作业要求、学习交流互动行为准则等,这些信息构建了学习参与者交流互动的基础。学习后及时反馈评价,如成绩评分、错误提示、有针对性的知识回顾或幽默风趣评价等,它们有助于优化学习参与者的学习体验。

4.能够分析学习成效的资源

互联网的一个优势在于,它可以通过大数据分析寻找学习者学习的规律和在学习中不易被发现的缺陷和不足。这其中两项数据资源对学习者较为重要:一是个人学习者自身学习成效分析数据资源,它包括个人在学习过程中学习习惯偏好分析数据、各知识点掌握程度分析数据、重点知识缺漏数据等;二是根据大数据原理对众多学习者学习成效进行分析的数据资源,它包括难度系数及易错知识点分布数据、学习习惯偏好分布统计数据等。这些数据都是在课程学习过程中产生的生成性课程资源,对增进网络空间课程的学习有所裨益。

四、网络空间课程生成性资源建设的基本策略

网络空间课程生成性资源建设的成效,离不开一些必要的软硬件支持。例如学习程序的安装、操作、交互等活动便于在智能移动终端上进行,数据分析能够在后台自动汇总,资料的收集、归总、分类、储存、展示、查找便于一键操作等等。与此同时,作为普通一线教师,在网络空间课程生成性资源建设方面还具有软硬件程序难以企及的拓展空间。

1.基于课程文化的网络空间课程生成性资源建设

“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教师的首要任务不是“授业解惑”,而是“传道”。正所谓“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道”是教师存在的首要理由。即便是网络空间课程,只要有教师存在,“道”就必须存在。在《原道》一文中,韩愈是这样解读“道”的, 所谓“博爱之谓仁,行而宜之之谓义,由是而之焉之谓道”,可见韩愈文中所说的传“道”,实质是构建“仁义”的课程文化。网络空间课程依旧是课程,同样需要构建起相应的课程文化,在这一过程中教师当仁不让,必须是课程文化构建的组织者和第一责任人。教师需要在与学习者的交流互动中构建起从事相关职业的职业原则、伦理价值、行为规范、道德标准等,其中的一些成功经验和案例可以作为课程资源的一部分与课程参与者分享,课程文化的构建过程也可以作为评价课程质量的一个指标。

2.基于人际关系的网络空间课程生成性资源建设

课程不仅仅能够传授知识和技能,它还能构建起基于课程的人际关系网络。在酒精和药物滥用的治疗过程中,通过群体辅导和小组互动进行的卓有成效的治疗表明,良好的人际关系网络能有效维持和提升学习者的学习动力,它是学习的助推器。

网络空间课程的优势在于,它能够借用网络学习平台建立、增进、深化基于课程学习行为之上的学习者之间的人际关系,通过在一定范围内分享彼此的文化背景、家庭条件、教育状况、工作经历、同伴关系等信息,构建基于网络空间课程学习的人际交往圈,形成共同的学习经历,这对于提高课程学习成效具有积极的意义。

教师需要在网络空间课程教学中,基于网络有意识地构建学习者之间的人际关系网络,以此作为推动学习向前发展的基础,这些基于课程学习过程中产生的关系网络作为课程生成性资源的一部分,成为课程与课程参与者之间联系的纽带。

3.基于学习习性的网络空间课程生成性资源建设

学习者在长期的学习行为中会逐步形成自己独特的学习习性,这些习性能够透露和反映出学习者参与课程学习过程中的习惯、情感、态度等内容,并对今后的继续学习产生较大的影响。教师必须善于利用及时公布的课程管理信息,提炼多数学习者在网络空间课程中习得的、具有导向作用的相关资源,使之作为网络空间课程生成性资源的一部分,影响更多的学习者在参与学习的过程中建立和养成个人的学习习性,如课前预习、搜寻、探索、交流、答疑以及课后分享、辨析、巩固、深化等。

4.基于工作场景的网络空间课程生成性资源建设

3G实景课堂的出现,将一部分真实的职业场景引入课堂,使学生学习时犹如身临其境,可以感受职场氛围,培养职业意识,[7]岗位工作中存在的许多问题在课程学习中都可能真实再现。

在网络空间课程学习过程中,学习者经常出现的错误、问题、脱离实际的解决方案等等,都可以通过仿真模拟系统反映出来。教师可以通过有意识地设计一些特定的工作场景,利用多媒体技术全程记录学习者的学习试错过程,使之成为网络空间课程生成性资源的一部分,供其它学习者借鉴、参照和学习。

毫无疑问,尽管网络上分享的海量优质课程资源能够在很大程度上减轻教师缺乏足够预设课程资源的压力,但教师并非坐拥此类资源而无所作为。高明的教师犹如高明的厨师,不仅要知道如何去找寻适合自己风格的优质原料,还要知道如何针对客户的偏好和需求合理搭配,乃至引导顾客更优质地体验进餐的愉悦过程。

成功建设一门网络空间课程,远不是教师向学习者传递预设性课程资源那么简单(无论这个预设性资源是来自MOOC、微课或是其它网络平台的优质资源),课程是生成性的、活的,教师要做的是利用网络空间平台,将课程教活,增进学习者之间的交互,启迪学习者的心灵,进而对学习者产生深层的、文化上的影响,这既是网络空间的最大优势所在,也是教师可供发挥和提升自身职业能力的价值所在。

参考文献:

[1]王玉华.生成性教学的涵义与特征[J].中国成人教育,2009(22):125-126.

[2]曹传东,赵华新.MOOC课程讨论区的社会互个案研究[J].中国远程教育,2016(3):39-44.

[3]杨玉芹.MOOC学习者个性化学习模型建构[J].中国电化教育,2014(6):6-10.

[4]李炜.生成性教学资源调查研究――以数学学科教学为例[J].中国教育学刊,2007(3):60-62.

[5]桑新民.建构主义的历史、哲学、文化与教育解读[J].全球教育展望,2005(4):50-55.

第5篇:网络资源的教育性范文

关键词:网络资源 中职口语 口语教学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795(2014)02(c)-0120-01

1 网络资源

1.1 网络资源的内容

网络资源是指利用计算机系统通过使用通信设备传播和网络软件管理所获得的信息资源,简要的说就是人们通过网络所获得的一些信息资源,例如一些视频、书籍、ppt等,有些资源需要借助多媒体技术来展示。中职英语口语教学来说,一般采用的网络资源多为英语影视、英文新闻片段等。

1.2 网络资源的特点

(1)科学性和客观性。

科学性和客观性作为网络资源的基本属性,是有其特定意义的。首先从网络上获得的信息必须具有科学性,这样才有研究的价值,因此会采用科学的方法和形式来进行阐述。其次,网络信息必须具有准确性,只有提供准确客观的事实信息才可以不误导使用该信息的人。在中职英语口语教育中,对学生的训练也主要是针对口语的发音练习以及对话练习,而准确的网络音频会让学生受到好的影响,反之则会产生不良影响。

(2)独特性和新颖性。

在网络上的信息资源都比较独特,而能使用作为辅的教材的一些信息资源更是如此。

2 网络资源在教学中的作用

中职口语的教学主要是利用网络资源里的英语影视视频。网络英语影视的特点是融文字、字幕、语言、图像等多种信息的传播介质于一身,让学生既可以看,又可以听。口语的练习和提高,不仅仅是需要只口头上的练习,还需要多听比较正宗的英语发音,多看影视作品里的人物是如何发音以及连读的,这样才可以及时纠正自己的错误以及汉语式英语口语的口音。

2.1 利用网络资源吸引英语学习兴趣

兴趣是学习的动力,学习只有在主动的情况下,效率才会很高,乌申斯基就曾说过:“没有任何兴趣而被迫进行的学习,会扼杀学生掌握知识的意愿。”因而兴趣对于中职学生的口语学习就更重要了。因为中职学生的学习相对来说比较被动,积极性不高,在传统的英语教学模式下,学生更是兴致缺缺,因而就没有学习的动力。而合理的利用网络资源选取适当的英文电影来播放,则可以让学生摆脱单调的书本知识,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练习英语口语就像影片里的人一样交流的兴趣,提高学习的效率。

2.2 利用网络资源创设语言情境

人类任何一种语言的习得都离不开语言环境,只有在英语的语言环境里才能在较短的时间里形成英语语言能力。在中职的口语教学中,学生大多受环境的限制,难以接触到很多的英语语言交流情境,纯正口音的英语环境就更少了。利用网络资源而获得的英语原声电影将听觉与视觉融于一体,而且电影的内容比较丰富生动,可以吸引学生的学习兴趣;语言地道,通俗易懂,接近生活,利于学生的理解和练习;电影涵盖了语音、词汇、语调、思维以及情感等几个要素,因而利用英语原声电影进行中职英语口语教学,可以让学生在欣赏影视作品的同时,感受到真是的英语语言黄,让学生身临其境。这样就可以尽量的习得纯正的语音、语调以及丰富且地道的英语口语,进而提高学生的英语口头表达能力。

2.3 利用网络资源渗透文化知识

网络将很有可以利用的资源都展现在了我们面前,尤其是不同国家的文化。电影是文化的传播者,是一种文化或是一个名族、国家最直接生动的反映。而中西方的文化差异更是大。比如典型的中国式英语“good good study day day up”,按直接的中文的翻译就是好好学习天天向上,但是英语中却没有这种用法,再比如,在英语俚语里,“dog”是哥们儿的意思,但如果仅按中国的文化理解那就只是狗这一个意思而已。因此通过网络资源,学生可以更好的了解西方文化、西方风土人情、风俗习惯等知识,这样才口语交流时才会更加地道。

3 网络资源在口语教学的应用

3.1 合理选择英文电影

并不是所有的英语电影都可以直接用于英语口语教学,电影发音的好坏会直接影响到学生学习效果的好坏,因此,用于英语口语教学的影片必须要符合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学生水平等要求,并且影片的内容应该是健康向上的,材料难度也应该适中。教师在选择英语影片时要考虑到学生的英语水平,因为中职学生的英语水平相对较低,基础较差,口语能力比较薄弱,所以教师可以选择一些内容简单、语言发音标准地道经典的原声英文电影。体裁上可以贴近于教材、贴近生活且有思想和教育性的,同时也应该具有趣味性和知识性,这样才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提高学生的水平。

3.2 合理利用网络聊天工具

传统的教学模式使得教师的在学生心中的形象大多是又尊敬又害怕,因而很少有学生愿意和教师进行英语口语交际,即使是有了问题也是不敢去问。教师可以合理利用网络聊天工具,建立起学生与教师之间交流沟通的桥梁。学生可以利用网络聊天工具进行非面对面式的交流,这样可以减少学生的害怕或是害羞心理,而教师则可以及时了解学生的口语的问题以及学生的水平,对提高学生的口语能力做出针对性的方案。

3.3 合理安排教学内容及语言实践

教师应该重视观看影片之前的导入。在观看之前教师应该向学生介绍一下影片的相关知识、历史背景、主要内容、任务背景等,让学生有一个初步的了解,方便学生更好的理解影片,学习口语,接受新知识。不仅要介绍影片的相关知识,还得给学生布置相应任务,让学生边看边做笔记,记下一些比较口语的词汇或是词组。教师则应该对影片里出现的需要学生注意的单词发音、单词用法、句型等知识做出讲解,加深学生的印象。

在课后,组织一些口语练习活动,可以让学生扮演影片里的角色,练习发音,纠正语法错误,让学生学有所用。还可以进行一些竞赛式的英语课堂教学活动,设计一些既突出了重点又难易兼顾的问题,然后分小组进行比赛,学生回答问题应尽量使用英语,每答完一道题后教师应作出一些点评和补出,对于发音错误的教师进行纠正,这样有利于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培养学习兴趣。

4 结语

网络资源的直观性和声像同步性等一些优势在英语教学中具有很大的优越性,在中等职业中学中英语口语的教学中,这些的合理利用可以改变传统的教学框架,增加师生互动,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口语水平。

参考文献

[1] 龙千红.电影与英语听说教学[J].外语电化教学,2003(6).

第6篇:网络资源的教育性范文

论文关键词:化学教学,网络资源,优化教学,因材施教

一、优化教学过程,提高教学质量

教师讲授、黑板、粉笔是传统课堂教学中最基本的三大要素,这种教学手段已经经历了一个漫长的时期。但这种传统的教学手段已经不能满足时代进步的需要,学生也对黑板和粉笔的教学逐渐感到厌烦了。怎样把课本里的东西变得生动、形象,依靠信息技术,从互联网中找资源,并应用到教学中。如果把抽象程度高的化学原理、物质的微观结构(晶胞结构)、危险性大的化学实验(爆炸性实验),通过网络资源把它们制成形象、生动、直观的课件,使化学教学过程和学生的学习过程具有更强的教育性、灵活性和直观性,起到传统教学中所不能达到的教学效果。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缺少实验的操作,学生就很难理解物质的性质,更不能使学生的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计算机模拟化学实验具有形象、生动、直观、经济、有交互能力和使用方便等优点,甚至使学生能像科学家、技术专家那样进行科学研究,进行产品设计,进行一些在实验室难以操作的实验,从而使学生获得进行科学技术活动的经验。例如:《雷雨发庄稼》这句谚语,做实验是不现实的,但光写三个反应式,学生不能理解其实质。我们从清华同方资源库中找到“雷雨发庄稼”的教学动画,便于学生接受有关知识。利用网络资源不仅优化了课堂教学,而且增大了教学容量,提高了教学质量。

二、网络资源可以开拓师生的视野

互联网是一个资源宝库,只要我们懂得了从网上寻宝的方法,就能从互联网中取得更多的知识,拓宽师生的视野。

书本上的知识并不是很多的,借助计算机可捕获更多的知识。第四章《卤素》中提到舍勒,学生通过Interner可以获取有关舍勒的个人生活经历、主要贡献,也可以找出其它名人的生活故事及贡献,从而增强崇尚科学的热情,增强一丝不苟的科学态度。高一第六章第四节《环境保护》中关于酸雨的内容不多,只要我们在google的搜索引擎中,输入“酸雨”,点击网站,就可以找到酸雨的成因、成分、危害及预防措施。同样,日常生活中遇到的一些问题在网上可以找到解决的办法。所以只要我们正确的引导学生怎样上网,就会使学生通过互联网学到更新的知识。

教师从网络上可下载许多有用的与教学内容有关的资料,为备课提供更详实的材料,充实教案。也可利用网上的课件,大大缩短备课时间,提高备课的质量。

三、网络环境下的化学教学有利于因材施教

传统的课堂教学以教师讲授为中心、学生被动接受为特征。教师只能针对多数学生的理解水平来讲课,这样势必造成好的学生“吃不饱”,基础差的学生“吃不了”。有了网络资源,从教学资源网中可以下载一些教学课件,根据本校学生的特点,再进行修改。让学生先预习书本知识,再到多媒体网络教室上课。教学过程中,先让学生自学课件内容,然后教师再对照课文的重点、难点加以讲解。为了让不同水平的学生都有所收获,设计了不同层次的练习,使全体学生都有成功的喜悦。在教学过程中,要查看学生的学习情况,不时地给他们指导和必要的提示。这样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可自行选择适合自己学习水平的学习顺序和阶段进度,并且使优生和差生都能最大限度地得到教师的帮助,从而克服了传统教学一刀切的现象,最终达到分层教学的目的。

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自主学习的能力

提高化学教学质量的关键是要切实提高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教学手段的多样化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现代信息技术集文字、图象、声音、动画等多种信息于一体,具有很强的表现力,能使学生在学习中得到全方位的认知刺激和启发,并在信息技术营造的情景中轻松、愉快地获取知识,提高能力。

职高畜牧45班中有6个成绩不理想的学生,参加了网络教学试验班后,学习成绩大有进步。他们不仅学会了计算机的操作,而且在网上可以找到课本上没有的知识。如“日常化学”栏目中介绍生活中的化学,对于一些常见的生活现象作了科学解释。“趣味化学”栏目中对一些有趣的现象作解释,如空中取烟、铁变金等。这些内容能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

五、充分体现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是整个学习过程中的设计者和协作者。教师通过创设情境,引导学生主动探索,并及时进行信息的反馈与交流,对学生的想法进行及时的评价,还可以进行个别辅导,协助个别学生进行具体的学习。网络教学充分地发挥了教师的主导作用,使教师的角色由讲师向导师转变。

在教学过程中,学生自主地去学习,积极思考,及时开展讨论、交流,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利用网络可有效地开发和利用教学资源,可以提高教学效益,增大教学容量,并使学生的能力得到充分发挥。利用化学进行教学,有着传统教学所不能代替的功能,应值得推广。但在实际教学中还应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1、教师要转变教学观念,加强自身素质的提高

现代教育理论强调以学生为中心,学习是获取知识的过程。知识不仅是通过教师传授而获得,而是通过协作、讨论等活动而实现意义建构的过程。作为现代教师,应突破传统思想的束缚,要有丰富的专业知识,还要有一定的计算机操作能力和课件制作能力。成为教学信息资源的设计者,学生学习的促进者。因此,教师要有开放的教育观念,充分利用网络资源,加强现代教学技术理论学习,提高综合素质适应网络环境下的教学。

2、合理使用课件

把网络资源应用到化学教学中,课件是课堂教学的必备材料,但要制作课件,就要化费许多时间,不利于教学。因此,我认为应从各种途径去寻找适合自己教学内容的课件,将他人的成果为自己所用,实现资源共享,并充分利用网络把好的课件进行重新制作成适合本校学生的课件。

3、不能一味地使用虚拟实验,把好“辅助教学”的度

第7篇:网络资源的教育性范文

关键词:网络 家校互动 物质条件 基本原则 资源设计

传统的家校互动通常是以家长会、成绩单、通知书等形式沟通,或是以电话或家访沟通,这两种方式对孩子的教育问题解决得不及时不彻底,孩子有时和教师或家长不能达成共识,甚至背道而行。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教育取决于学校和家庭教育影响的一致性,如果没有这种一致性,那么学校的教育和教育过程就会像纸房子一样塌下来。”可见加强学校、家庭教育协作配合,对促进学生健康成长是何等的重要。

一、网络给新型家校互动新模式提供了物质条件

现在是信息的社会,电脑已进入千家万户,城镇的学生家长都会电脑的基本操作,学校也大力配备网络器件,建设网上交流平台,所以现代家庭可以通过网络、家校随时沟通,和谐共育下一代。网络家校互动已是不容置疑势在必行的教育路径。

二、网络家校联系建设的基本原则

(一)服务性原则

网络是为了方便教师、家长和学生之间的沟通,打破以前教师、家长交流的时间和空间的限制,解除孩子与教师和家长的隔阂,拉进三者之间的关系,使三者自由、及时沟通。

(二)开放性原则

1.时间上的开放——任何时候教师和家长都可以开通交流平台,相互留言,进行沟通。

2.地域上的开放——不论远近,都可及时视频或非视屏交流。

3.内容上的开放——网上交流内容广泛,教师和家长可根据自己所需在网上探求教育经验,网络可以无所不有。

4.交流方式开放——可通过电子邮箱、QQ、BBS论坛等渠道随时进行信息交流。

(三)交互性原则

以前的教育是教师找家长和孩子,只是单方面反馈学生受教育信息,所以孩子的教育问题解决得不及时不彻底,网络交流平台可使家长、孩子参与交流,家长可向教师请教或留言,探讨教育教学问题,孩子可抒写自己心声,向教师或专家探求学习或生活问题。

(四)教育性原则

网上家校互动是一切为了孩子,为了孩子的一切,不论教师的指点,还是专家讲座或者文学网络,都以孩子的教育为主。

三、网络家校教育的环境设计

(一)物理环境设计

1.学校、家长与Internet相连,与Internet的教育资源与信息共享。

2.每位教师的办公室设置了电脑等网络器件,随时与家校联系。

3.有专门人员及时、准确、可靠地收集、处理、传输校园内外的教育信息。

4.创建全校教师与学生的电子邮箱、校园信息公告栏以及教育教学信息查询等服务。

5.从三年级起开设电脑课,培养学生掌握最基本的电脑操作技术,便于学生网上交流。

(二)网络资源环境的设计

网络家校教育的资源分为三个层次:一是基础性资源,主要是学校、教师向家长传输的信息资源。二是发展性资源,是家长学生可以参与交流的信息资源。三是创造性资源,是教师、家长、学生及社区人人参与交流,对教育问题畅所欲言,达成共识。还有学生在网上自学。

1.公告栏:将学校的整体情况,学校的政策、师资和重要通知公告给所有家长。

2.家教杂志:提供给家长热门的家教类文章,供家长汲取教育经验。

3.学生直通车:这个平台家长可以直接查找孩子的在校情况、各阶段测试成绩、教师评语和孩子各活动获奖情况,还有其他学生的优作展示,这个平台可以让家长时时了解孩子,全面了解孩子,可以有针对性地进行教育。

4.家校论坛:是校园自行开通的一个网站,供教师家长探索教育心得,社区参与者可将自己的教育问题在这个网站,然后大家点击,探讨。主讲人可以是教师,也可以是教育专家,还有颇有教育经验的家长,对传上这个网络的教育问题各抒己见,达成共识,解决大家对子女的教育难题。

如:

怎样为孩子买课外书?

我的孩子需要请家教吗?

孩子偏科怎么办?

孩子爱上网怎么教育?

孩子叛逆情绪严重怎么办?

孩子可以与差学生交朋友吗?

5.网上擂台:引导学生在课余时间,根据自己所需上网求索,解决自己的学习难点,可以找自己欣赏的专家探讨现代学习进程、学习方法或生活问题。学生还可以网上查找与学科对应的试题自行测试,不断改进和提升。

第8篇:网络资源的教育性范文

一.感国和理国的相互关系

爱国主义一方面具有伦理道德、政治法律等理性因素,另一方面也具有浓厚的情感色彩。要正确认识爱国主义行为中的爱国感性与理性不仅需要认识到两者的特点,也需要研究两者的关系和影响机理。一般来说,爱国主义精神的表达首先是由情感的形式表达的,再通过不断的反复和思考而上升到理性的层面。情感爱国往往不具有系统的理论形式,但是作为树立爱国主义精神最初的心理阶段,是理国主义的基础和动力源泉。而理国行为是爱国精神的最高境界,是对爱国主义本质的升华。受感性支配的行为通常强烈而短暂,而理性支配的行为则比较稳定而持续。从两者的关系来看,情感使人产生动力,而理性则使人辨明行为的方向和价值,两者应该是相互影响并相互包容的。对于当代大学生来说,在表达自己的爱国主义行为时,不应该仅仅停留在感国主义的层面,应该随着自己科学、客观的认识和思考逐步上升到理性层面。

二.强化大学生理国教育的建议

大学生作为年轻的一代,往往有着非常强烈的爱国主义情感,大学教育有责任帮助和引导大学生将这种爱国情感上升到理性的层面。本文认为大学教育可以通过充分利用大学思想政治公共课对大学生进行理国主义教育。

当前高校都开设有思想政治教育性质的公共课,对大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进行引导。这些课程应该成为大学生理国主义教育的主要平台和阵地。一方面,在教学内容上,可以利用思想道德修养、中国近现代史等课程的教学,让学生从历史和现实两个方面正确认识理国。另一方面,在强化教学内容的同时,也要注意对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的创新,可以利用丰富的影音资料和图片展示等媒介更鲜明地进行爱国主义教育,还可以利用当地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开展实践教学,吸引学生加入到课程之中,切实感受爱国主义的激励。

三.尊重大学生的成长规律开展理国主义教育

在过去的爱国主义教育中,存在着把爱国主义当作只是进行填鸭式教学的倾向,把大学生生硬地当作教育的受体,忽视了大学生的主体意识和作用,造成了一些大学生对爱国主义教育的抵触心理。为了更好地开展大学生理国主义教育,有必要改变这种传统的教育模式。在遵循思想道德教育基本规律的同时,尊重大学生的成长规律,坚持以学生为本的原则,尊重其主体地位。为此,高校应该结合当地的实际情况,有针对性地开展形式多样的活动,调动大学生的自主意识,使其充分参与到理国主义教学之中。

四.创新爱国主义教育途径,搭建网络平台

第9篇:网络资源的教育性范文

随着网络技术的高速发展,对教育的发展有着深远的影响,开辟了与传统教育技术截然不同的新局面。网络技术不仅仅是技术的突破,更是对教育观念的深层次冲击,在新的发展形势下,如何促进网络教学资源建设的意义重大。本文以我院为例,谈谈对高校网络教学资源建设开发的一点思考。

一、先明确一下网络教学资源建设的含义

我理解的教学资源建设包含四个层次,一是素材类教学资源建设、二是网络课程建设、三是资源建设的评价、四是教育资源管理系统的开发。在以下讨论的内容中,网络教学资源建设不包括最后一项。

二、我认为网络教学资源应该包含以下几个方面

1.首先,应该包括“教学”的属性,譬如: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活动、教学评价等等。

2.其次,它也一定要体现出“网络”的特性:网络教学资源以互联网作为传播的媒介,通过计算机呈现。因此,常用的网络功能也应充分地体现,并且能做到充分共享利用互联网海量的资源,这样才可体现出网络资源的优势。

3.第三,网络教学资源应该体现网络教学的特征,因为网络教学中,教与学的双方在时空上是分离的。因此, 相应的教学理念、教学设计与教学策略也必须发生相应的变化。

因此我认为,网络教学资源的建设不仅是对教学手段和教学模式的改变,更是要推动人才培养模式的变革,网络上提供的教学资源绝不是把书本内容电子化和把音像教材数字化,资源的内容和形式必须发挥网络的优势,进行教学资源的再设计与开发。这种再开发,不能仅仅停留在内容或技术的分析上,应该以系统的观点,从整个教学过程的角度分析网络课程的活动和实施过程,使之符合网络学习的规律,体现教学活动过程,具有交互性、共享性、开放性和自主性等基本特征,能够促进学生的有效学习。

三、建设网络教学资源,需要从学生、专业教师、教育技术人员的不同角度综合考虑

1.从学生角度来看

由于在网络学习中,教学活动与学习活动发生在两个时空中,教与学活动的分离,造成师生交互的限制。所以我们要更加强调以学习者为中心,针对网上学习方式、学习环境、学习方法、学习的目标等方面进行更加合理的改进。

在建设网络教学资源时,尽可能为学习者提供适用于网络学习的灵动、灵活的学习方式,如实现课程内容的碎片化、研发微课程学习、实现多种终端移动学习等,方便学生随时随地进行资源浏览。同时,在建设课程时,营造南大品牌化的学习环境,以帮助学生最大程度的适应网络学习。在学习方法上,既注重向学习者提供教材、教师文稿等相对传统意义上的资源,同时也向学习者提供丰富的特色资源,锻炼学习能力,提高学习质量,激发学习兴趣。

2.从专业教师角度来看

专业教师作为是学生学习的引导者,不仅是知识的组织者,更是教学资源的建设者,具有进行网络教学资源建设的责任和优势。

在课程教学资源的开发和建设中,教师本身是最有价值、最直接、影响力最大的教学资源,教师的素质决定了课程教学资源的内容、质量以及所能发挥的学习效益。同时,教师不仅是重要的教学资源,也是开发者和研究者,是主导和决定性的因素,在网络课程教学资源建设的方面尤其需要注重教师的经验。

3.从教育技术人员的角度来看

进行网络教学资源的开发需要整个团队共同完成,如:教学设计者可以为资源的教学设计、每题选择等提供指导和参考;艺术设计人员和多媒体素材制作者对素材进行处理,并确定其用户体验良好和界面美观;软件工程师和多媒体开发人员则需要解决网络教学资源制作和使用中的技术问题,确保使用顺畅。

四、专业教师和教育技术人员互相配合,进行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资源建设

在网络教学资源开发之前,专业教师应当进行充分的前期分析和相关准备(课程内容的选择和教学资源准备)。如注重操作、需要加强实践练习的网络课程,在课程资源设计时就可以加入模拟实验、动态演示等内容(计算机组成原理、Flas制作技术);案例丰富的教学资源,可以根据案例教学的思路设计开篇案例引导、章节中的实例思考甚至以案例为单位,将知识点串联起来等(国际贸易实务、法理学、大学语文);针对需要交互以达到学习目的的教学资源,可以进行线上协作学习、在线辩论等主体活动(公文写作、法理学);也可以设计线性的学习方式,使学习者按照资源排列先后进行学习。

在网络教学资源制作中,需要加强组织管理和技术规范的研究。教学资源建设是教育信息化的基础,这个系统的工作需要长期建设与维护,因此,教学资源开发必须制定统一的技术标准。如我院现在的视频教学资源,就采取统一的压缩标准,通过固定视频资源数字化的压缩参数设置,将标清和高清视频资源分别压缩至源视频资源的2%和18.8%,方便存储与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