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创新教育的方法范文

创新教育的方法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创新教育的方法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创新教育的方法

第1篇:创新教育的方法范文

关键词:创新;教师;课堂;教育教学

“人性本不是一种实体性的东西,而是人自我塑造的一种过程,真正的人性是无限的创造性活动。”创新教育是永恒的主题,我们的教育需要引导学生知道这些知识是如何被发现的,要引导学生去发现新的知识。创造教育要遵循学生的创造活动规律和学生创造素质的培养规律,使他们在学习过程中产生出新的思维成果,能创造性地解决一定难度的问题。新一轮课程改革力求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凸现出个性差异,尊重课程的生成性和开放性;新课改增大了教师在课程执行中的自,可以新的教学形式来表达自己的教育理念,为教师教学的创造性提供了较大的发挥空间。

一、创新性教育在教学中的重要意义

(1)是时展的需要。创新性教学的特点决定了对学生所积累的知识结构的调整和扩展,开放式的教学形式促进了学生创新素质的提高。创新教育是全面深化教育改革、提高教育质量,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建设对全面提高全民素质的需要,创新是民族的灵魂,创新教育是人们落实素质教育的核心。课堂是实施创新教育的主渠道,是学校教育全过程的主体,它为素质教育提供了主要的教育空间,成了创新教育的主阵地。创新性教育是时代的需要,应从转变观念的高度出发,针对学生的身心特点并结合教学自身的规律,逐渐培养学生的创新志趣和创新能力,创新教育更强调培养学生的各种能力,注重对学生创新能力的训练。

(2)是新课程改革的需要。新课程理念下,教师作为课程的有机构成部分,教师由教学权威向教学平等参与者转变,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积极互动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教师与学生共同体验与观念,教师要由传统意义上的知识的传授者转变为学生发展的引导者,教师不但要善于激发学习的灵感,充分挖掘学生发展的潜能,还要帮助学生寻找、搜集和利用学习资源,根据新课程要求不断提高自身综合素质,成为教育艺术的探索者,构建知识的参与者。教学过程是实现个性心理品质全面发展的认知过程,它涉及知识地位的落实、训练强化等诸多问题。学生是自身素质发展的主体,在教学过程中要视学生主体地位的落实,强调"学生本位"。老师是课堂的组织者、指导者、合作者,学生的主地位决定了教学方法必由单纯的"系统讲授型"向"探究研究型"等多样化的启发式教学转变,教师要引导学生共同合作研究,使学生学有兴趣,学有所得。

二、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有效措施

(1)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只有让学生在一片自由的时空中飞翔,才会有创造和奇迹。创新意识要因教材、因学生、因时间、因地点而灵活多变,充分的利用现代教育技术和手段,向学生展示生动形象,兴趣盎然、思维灵活的课件,教师通过知识演变向学生传递一种创新的概念,来不断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2)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首先教师要对学生要有爱心、耐心、诚心。应试教育的束缚中,造成了学习的思维定势,潜在的创新意识被挤压着,教师在整个的课堂中紧扣教材观点,不敢越雷池半步,这就教育方式养成了 “理性的奴性”的被动教学方式。要打破这种传统,需要在学生的心灵深处挖掘创新潜能,创设民主、和谐的教学氛围,使学生联想活跃、思维敏捷、激情勃发,有效地调动起学生的智力因素,让课堂充满情感的碰撞、情绪的体验,教师在课堂上始终保持乱中有序的状态,既不过于严肃,也不放任自流。其次要培养学生不仅想创新,而且还要鼓励学生大胆质疑,发表自己的不同见解,鼓励创新并敢于创新。同时还要探索行之有效的激励机制,教学中创新小组等激励机制,激发学生每天都有独到的所想所做,使学生具备创新的基本素质。

(3)培养学生的创新技能。培养创新技能就是培养创新的技术和能力,关键是培养学生掌握新知识、新技术的自学能力,教师在课堂应该引领学生攀登知识的高山,鼓励学生先自学,然后由学生上台讲解,教师在适当的时候予以点拨,通过这样的教学使学生在教学中占有主动性,真实的体现出“以人为本”的新课程理念,结合学生的需求,让学生通过利用网络资源进行提高自学能力。

(4)培养学生的创新品格。创新品格表现在非智力因素方面,而且每个学生的创新情感和人格不尽相同,教师要使每一个学生有机会在有意义的活动中展现自己的力量,就得培养学生的创新情感和创新人格,针对学生的不同性格因材施教、因势利导,使学生尽可能地发挥长处、弥补不足,使不同的学生都能不断地有所提高。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是课堂教学的必要补充,通过开展了一系列的文体活动,如征文、演讲比赛、读书活动、文化墙、诗歌朗诵等,不仅充实了学生的知识,更重要的是提高了学生对事物的判断力和语文实际操作能力,富有创新意识的实践活动能够补充书本上所缺乏的知识,从而极大地培养每个学生创新意识。

教学实践证明,改革与创新是教育的永恒主题,我们只有不断思考和改进,才能创造出具有生命力的教育,用激情和智慧去谱写教育教学的新篇章。

参考文献:

[1] 约翰;杜威著王承绪译:《民主主义与教育》.人民教育出版社,2001年版

[2] 高健群.高等职业教育创新的若干问题.教育评论, 2009(1):34-35

[3]薛彩欣.浅谈高校学生的创新教育.河北农业大学学报(农林教育版)

[4][美]科塞.社会冲突的功能[M].孙立平,等译,北京:华夏出版社,1989.112

第2篇:创新教育的方法范文

关键词:初中;德育教育;创新

对于初中这一阶段的学生来说,他们正处于各种思想的形成期,可以说是“灵魂发育期”,这一时期所形成的思想观念将对学生今后的发展和行为习惯产生巨大的影响。初中德育教育的目的在于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从而使其自身成为德才兼备的优秀人才。但是,由于受到应试教育的影响以及中考制度的压力使得我国的初中德育教育很难做到理论知识与德育功能的有效统一。传统的宣讲式的德育教育,严重违背了学生心理发展和道德培养的规律,使得学生会说不会做,没有真正成为道德的主体。

一、 对初中学生进行德育教育的意义

当前,物质生活的丰富性以及社会的复杂性,使得各种思想观念在这种环境下充斥着人们的生活。再加上外来文化的影响、现代信息传播速度的加快以及拜金主义、享乐主义、物质主义等等不良思想的蔓延与充斥,青少年面临的诱惑也越来越多。尤其是对初中生来说,他们的思想观念正处于形成发展的关键时期,这一阶段极其容易受到外界思想观念的影响。因此,对初中生进行德育教育,不仅能够对学生思想观念的形成起到正确的指引作用,有利于学生的个人成长,同时也关系到一个国家和民族未来的发展。尤其是对德育教育教学方法的创新,能够使德育教育的教学效果更加显著,提高教学的效率。

二、 德育教育中教学方法创新的有效措施

近年来,通过对我国初中德育教育工作的研究,笔者结合自己实际工作中的经验总结,对促进初中德育教育教学方法创新的有效措施进行了简单的分析。

1.加强情感上的交流,注重情感教育

对于初中德育教育来说,教师在进行教育的过程中,教师应注重情感与学生的情感交流,通过情感教育能够取得更好的德育效果。德育教育不是一味地说教,灌输式地教育往往会使学生产生抗拒的心理。因此,教师进行德育教育时,要加强与学生的交流与沟通,从而及时地了解学生思想形成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给予正确的指导。例如,在进行德育教育课时,教师可以鼓励学生大胆地发言,说出自己存在的困惑或问题,也可以以不记名的形式将自己的问题写到纸上交给教师,这样教师就能够结合学生的问题,及时地调整自己德育教育的方法,实现方法的创新。

2.将德育教育渗透到各个学科的学习中

当前,我国初中德育教育的主要课程是思想品德课程,但是真正的德育教育不能仅仅依靠这一门课程,而是要将其渗透到学生各个学科的学习中,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因此,在德育教育中,各科任教教师要加强配合,在教学时要注重德育教育的渗透。如,政治教师要在讲课的过程中加强对学生法制观念、社会主义等思想教育的渗透;而历史教师则要结合自己学科的特点加强爱国主义、责任意识等思想品质的传递等等。只有这样,才能使德育教育的功能得到发挥,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

3.利用现代科技在教学中的使用,加强网络对学生的引导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计算机和网络技术在教育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并且以其直观、形象等独有特点,受到了人们的普遍关注。对于初中德育教育来说,利用好现代科学技术,加强网络对学生的引导将对其发展起到很大的作用。教师可以利用网络资源,建立校园网络,制作一些思想性好、适应性广且具有极强趣味性的德育课件或视频,让学生通过观看具有教育意义的视频或资料,参与到德育教育活动中来,成为道德思想学习的主体。另外,也可以利用网络优势,加强德育教育和主体班会的双向结合等等。当然,不可否认,网络教育是一把双刃剑,网络环境的复杂和网络信息的混乱,会对德育教育带来一定的不利影响。这就要求教师在利用网络进行德育教育时,要加强对学生文明上网的教育指导工作,引导学生正确辨认网络中的垃圾信息,以此来抵制网络不良思想文化的侵蚀。

4.注重德育教育的生活化

德育教育生活化,就是强调思想道德教育直面生活中的问题与困境,通过学生自己的生活经验加强对学生的启迪与引导,从而形成良好的价值观念。德育教育不是口头教育而是真正为解决学生成长中的思想问题、促进学生思想发展而存在的。因此,教师在进行德育教育时要注重德育教育的生活化,结合学生生活中存在的问题,通过小组讨论等方式引导学生进行原因以及解决方法的思考,以此来发挥学生在德育教育中的主体作用。这也是进行初中德育教育教学方法创新的重要途径之一。

总之,创新初中德育教育的教学方法能够对其教学质量的提高以及学生的全面发展产生重要影响。因此,要想实现德育教育教学方法的创新就要改变传统的灌输式宣讲教育,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促进其对德育教育活动参与的积极性,使其能够在潜移默化中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念,实现综合素质的提高。

参考文献:

1.于耀国.浅析初中思想品德的德育教育[J].教学论坛.2012.

第3篇:创新教育的方法范文

关键词:高中;生物教学;创新教育

就高中生物教学而言,它是一门实践性、趣味性以及创造性极强的学科,学生要想真正意义上地学懂生物,需要付出比其他学科更多的努力,由此可见,培养学生生物学习中的创新意识势在必行。积极培养学生的主动性以及参与性能够让学生主动融入教师的教学中去,在潜移默化中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最终激发学生的创新性思维,它是学校以及教师教学中不得不重视的问题。

一、高中生物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目前我国高中生物教学中还存在诸多问题,这些问题得不到解决,会严重阻碍学生的发展,本文指出具体问题包括以下几点:(1)学生学习兴趣不高。在不断的学习中,学生会面临各种各样的压力,在课堂上的时候学生就会出现精神疲惫的现象,这样,学生就不能很好地投入课堂中去,也就不能专心听课;(2)教师备课还不是特别的完善。教师是学生学习路上的指路明灯,在学生的学习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如果教师备课不够完善,只是简单的照本宣科,就会磨灭学生对于生物学习的兴趣;(3)教师授课的方式不当。在具体教学中,教师大多灌输给学生理论知识,在整个课堂上,都只有教师在讲解,这种教学方式根本不可能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二、高中生物做好创新教育的方法

高中生物要想做到创新教育有很多的方法,本文主要论述以下三种:(1)教师应不断地改变传统的教育观念,要不断地引导学生,让学生参与到课堂的学习中去。相关研究表明,学生要想充分发挥自身的潜力,必须有一个相对安全的环境,这就要求教师要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要不断成为学生创新发展的领路人;(2)教师应积极完善自己的教学方式。在具体的教学中,学生才是学习的主体,教师应当做的就是不断引导学生,不断培养学生的主人翁意识,搭建起学生与教师之间的桥梁,这样,学生就可以充分表达自己的看法、观点以及意见,最终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3)教师应做好授课前的准备。高中生物是一门实践性较强的学科,在课前,教师必须精心为学生设计授课环节,要在实验的基础上,帮助学生不断了解生物、认识生物这门学科。  

三、高中生物教学创新教育的意义

21世纪的今天,人们不断提出创新,创新已然成为新时代的代名词,它对教师教学提出了更高水平的要求,就教师而言,必须不断激发学生的创新才能、创造潜力。随着经济全球化程度的不断加深,世界各国间的竞争不断转变为国民创新能力的竞争,生物学科的发展不仅关乎人民生活,还影响国家安全以及科技发展等方方面面,为此,我们必须加强生物的创新教育。就我国目前的教育形式而言,可谓是瞬息万变,在高中生物教学中更是存在诸多问题,比如,教师思想观念落后、认为生物是一门可有可无的学科等,为有效解决这些问题,必须积极推进生物的创新教育。

一言以蔽之,要想真正意义上解决高中生物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就必须做好相关的创新教育,它是目前学校以及教师最为关注的话题,也是关系到国家发展的重要因素。为此,高中生物教师必须重视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要帮助学生更好地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要将学生培养成高素质的创新型人才。

第4篇:创新教育的方法范文

【关键词】创新教育;贫困地区;初中生

国运兴衰,系于教育,为了重塑中华创新之魂,教育责无旁贷。

但是当下,传统教育的种种弊端,应试教育的不良倾向也困扰着当代中国的教育。其中,对学生创新精神的扼杀,是中国教育的一大弊端。中国学生创新精神的弊病也暴露在世界教育大众中。如世界著名航空专家、美国普里斯顿大学教授陈心一访华时对有人说,美国教授在招收博士生时,往往宁可录取分数较低的西方国家的学生,而不愿意录取分数较高的中国、韩国学生。原因就是东方的学生管于啃书本、抓分数、墨守陈规。因此、当代中国更加需要具有创新精神的人才。教育,首当其冲的成为培养创新人才的主要手段。教育必须创新,创新教育必然应运而生!

创新教育是面向未来的教育;

创新教育是面向现代化的教育;

创新教育也是面向世界的教育。

创新教育要从小抓起,从娃娃抓起。中学阶段无论是在生理或心理上都是获取创新能力、培养创新精神的最佳阶段。所以中国中学生的创新教育是中国创新教育的重点。那么贫困地区创新教育的发展是否能跟上国家创新教育发展的平均水平?本文就以我国贫困地区初中生创新教育的实施途径与方法作为我们观察、研究和探讨的对象,并对此展开研究型的论述。

本文主要探讨的是黑龙江省六大贫困县之一的汤原县创新教育实施途径与方法等方面。首先,了解一下汤原县的一些主要情况。汤原县县域3420平方公里,全县总人口为26.5万人。在科学教育方面:科技兴县战略得到大力实施,科技贡献率进一步增大。教育事业在改革调整中稳步发展。全县中等专业学校一所,在校生约2000人左右。普遍中学17所,在校学生约10000人左右。小学78所,在校学生约20000人左右。全县适龄儿童入学率100%。

在中学生创新教育的实施途径与方法上我们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研究与论述:

一、在教学软硬件设备上

首先,在硬件设备上,汤原一中的教学楼比较旧,教室内的书桌也比较陈旧。校内图书馆也是比较落后的,管内藏书也不较少。校内食堂和学生宿舍条件都比较艰苦。从总体上看,汤原一中的硬件设备都不是很令人满意,处于较落后的状上态。而在软件设备,汤原一中能够做到每个教室都安有一台计算机,并配有投影仪。但不能确保让每个教师的计算机都能连上互联网。教师的办公室都有配备计算机,保证了每个老师的办公桌上都安有一台能联网的计算机。在学校的微机室内大约有50台左右的计算机,但都未联网。

二、在课程设置上

除正常的主科与副科科目外,还有艺术类的课程。包括音乐、美术和体育。课外活动主要是上劳动技能课,学生们可以在劳技课上学到许多动手的技能。劳动技能可是在学校以外的劳动技能中心开展的。学生们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选择自己所要学习的技能。这些技能课包括布艺、陶艺、烹饪、面点、电子、驾驶、雕刻、编织布、插花、等20多门课程。这种课外技能课能促使学生丰富自己的课余生活,还让学生学到了亲自动手的技能,丰富了他们初中时代的学习生活。培养他们的动手、动脑、勇于创新的精神。

三、在教师观念上

通过观察和询问等方式,我们了解到汤原一中的教师在创新教育之一方面的观念还不是很明确。在日常的教学工作中对这一观念的体现还是相对较少的。但偶尔也会在课堂上鼓励学生们利用新的角度去思考,或做一些与教学有关的讨论和课外手工等。

四、在教师的教学手段上

通过观察可以看出在汤原一中的课堂上,教师的教学手段比较单一。主要还是采用“教师教学生学”、“教学活动以教师为中心”、“教师为主学生为辅”、“满堂灌”、“填鸭式”的教学方式。在课堂上教师很少让学生发表自己的观点或想法,或引导学生进行自我创新式的探究。相对来说,平度市某中学在教师教学手段上做到了以下几点:(一)创设情景,明确任务。创设一种与挡墙学习主题相关的尽可能真实的学习情境,引导学生带着真实任务进入学习环境。(二)教师导航,教师导航通过对学生的指导让学生明确任务,使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和相互协作来完成任务。(三)搜集信息,通过“教师导航”环节,学生已经明确,要想顺利的完成任务,就要认真的学习,从书本上学、从相关资料中学、从网上搜索、还要从师生和生生的相互合作中学。(四)上课讲解,在学生已经初步了解所要学的知识以后在对教学内容进行讲解,对主要问题要求学生重要掌握。再对学生在自主学习时所产生的疑问进行讲解和指导,保证学上能够全面掌握课程规范对学生的要求。(五)课堂小结,对学生推荐出的最佳结论进行欣赏性评价,教师适时点拨和指导,然后师生共同进行课堂小结,对这节课的学习内容、学习方法等方面的收获进行交流,对存在的不足提出改正的建议。

五、在教学方案、教材建设方面

教师的教案中很少涉及有关学生自主、独立学习的方面。主要体现的都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做的,而关于创新教育中的对学生和教师的要求相对甚少。在教材建设方面,没有专门的关于创新教育的适时可参考的资料。但是,有一些教材中偶尔也能看到一些让学生独立完成的思考题、小手工等等。这一点对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自己动手等能力产生有利影响。

通过对汤原一中创新教育的初步调查与研究发现,汤原一中创新教育在教学软硬件设备上、课程设置与实施上、教学手段上、教学方案及教材建设上、学生课堂表现上、教育评价制度上等各方面,与我国中学生创新教育发展的平均水平上都存在一定的差距。这种差距不但阻碍了我国贫困地区创新教育的发展,而且阻碍了我国贫困地区儿童的发展,阻碍了我国贫困地区经济的发展。所以,国家应加强对我国贫困地区中学生创新教育的支持力度。使贫困地区的儿童能够有机会培养自己独立创新的精神,并将这种精神延伸到生活的每个角落、延伸到生命的每个阶段。是自己成为一个真真正正“会创新的人”。“创新”创新是这个时代的主题,我们只有不断完善自身,用创新的眼光看待问题,才能看到别人看不到的景色,才能发现更多的问题所在,才能促进我们不断学习、不断进步。所以,所以我们要重视创新及创新教育,更要重视被一度忽视的贫困地区的创新教育。因为在那里一定会存在被埋没的金子,会存在未来国家的栋梁!

参考文献 :

[1] 廉永杰:创新教育及比较研究就,科学出版社,2006年版。

[2] 张志勇:创新教育:中国教育范式的转型,山东教育出版社,2004年版。

[3] 李世海 、高兆宏、 张晓宣:创新教育新探,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5年版。

[4] 黄晋太:创新教育与创新人才培养,红旗出版社,2002年版。

[5] 肖云龙:脱颖而出创新教育论,湖南大学出版社,2000 年版。

[6] 李鹰:创造教育:理论实践与教学设计,山东人民出版社,2008年版。

第5篇:创新教育的方法范文

关健词 职业教育;教学方法;改革;创新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7-7316-(2014)02-

一、前言

职业教育做这教育领域内的一个分支,有着其它普通教育不可代替的作用。职业教育培养出的是直接从事生产创造的技术人才,技术素质的高低直接影响产品的优劣。因此,这就要求我们从事职业教育的人要不断追求,努力培养出符合时代要求的技术人才。

现在职业学校的学生对旧的教学方法尤其不适应,现在就读职业学校的学生都是原来对旧的学习方法产生了厌卷,也就是老师说的不愿意学习的学生。再加之普通高中的扩招,其它办学机构的不断成立,是本来就不断减少的生源更加紧缺,职业学校的招生发展更加艰难。如还延用旧的教学方法,职业学校的吸引力就会更小,职业学校的办学就会更加举步为艰,所以职业教育的教学方法改革与创新迫在眉捷。

职业教育教学方法的选择和确定是根据职业教育目标所决定的。适用的教学方法,能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不仅具有一定的知识储备,更重要具备了综合职业能力。

二、改革、创新教学方法的基本模式

无论是普通教育还是职业教育的教学方法基本上都包括教学理念、教学模式、教学过程、教学手段、教学效果评价等方面内容。

(一)先进的教学理念

在传统的职业教育过程中,都是老师被动的教,学生被动的学,由于双方缺乏密切的配合而往往导致教学效果不佳,特别是职业学校的学生招收的大部分是低分的学生,本来已对文化基础课学习已失去了兴趣,且基础又差,按照传统的教与学根本就无法完成学习任务,教学过程结束后,知识的综合运用全靠自己去重新“领悟”。

我校就针对教学方法进行了改革和创新,业带头人组织与本专业相关的教师成立实验班。教师在教的过程中,只发挥引导作用,培养学生对所学专业内容兴趣,变被动学习为学生主动要学,大大提高了学习效率,使原本枯燥的知识变得学生愿意接受,肯于接爱。实验班的学生在全市的技能比武大赛中分别获得一、二、三等奖的好成绩,受到有关部门的好评。

(二)全新的教学模式

教学模式主要有以下几个步骤:

1、先确定教学目的。对本专业的基础知识要认真掌握,只有掌握了基础知识才能不断延伸,去研究更深的知识,对本专业的知识才能理解更加透彻。

2、确定学习目标,学习目标是吸引学生学习的动力,是学生学习期间为之奋斗的方向。

3、确定学习课题,学习课题是实现学习目标的具体内容,要与学习目标紧密结合,它实际就是实现学习目标的步骤。学习课题是学习和创新过程的具体体现。选择课题必须具有代表性和技术的先进性。

(三)独特的教学方法

新的教学模式以学生学习为基础,常规教学规定的知识占整个教学过程的30%,按照课题要补充大量的新知识和新技术。学生要在正常教学时间内掌握各门课程和新知识,必须有正确的学习方法才行,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必须以传授各种学习方法为主,使学生自主的学习。

教师所传授的学习方法有:延续性新知识的学习方法,有教科书新知识的学习方法、无教科书新知识的学习方法、创新知识的学习方法、资料类知识的学习方法、基本技能的学习方法、专业技能的学习方法和创业知识的学习方法等。这些学习方法要穿插在各种教学活动中进行教授。学生在学习知识过程中,不断学习新的学习方法,再用新的学习方法去学习新的知识,形成自己学习过程的良性循环。

学生掌握这些方法后,教师要根据本专业特点,在学习中引导学生自觉运用这些方法,使学生进入自主学习阶段。教师在这个阶段主要是解决学生在学习中遇到的困难。如,学习方法指导、难点分析、提供相关资料、提供设备和材料等。整个学习过程以创新和课题实践环节的需要为重点,注意知识间的横向联合,突出学习实践过程中汲取知识和强化技能的特点。

(四)创新的教学手段

运用创新的教学手段,对教师就有了更高的要求。教师不仅要有本专业的基础知识,更要有较高的专业技能和与之相关的各种知识。为了提高教师本身素质,我校对教师进行了定期轮训。并与各企业联合,定期组织教师到企业实习,使教师的技能得到提高,满足教学的需要,使创新的教学方法手段得以运用,保证学生的学习需要。

对学生而言,创新有四层义:一是掌握亲知识、新技能;二是做没有做过的工作;三上做中国人没有做过的工作;四是外国人没有做过的工作。培养创新能力是从最低层次开始,以最高层次为目标。

创新教育必须采用先进的教学手段,这些手段可以提高教学效率,降低教学成本。由于采用了最新的教学手段,因此大大缩短了教学时间,保证教学顺利进行。

传统的教学方法已经不适应社会、企业发展的需要,特别是难以培养岗位需求的技术技能人才。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创造力、职业活动力,是职业教育工作需要探索的一个重要课题。创新教学法,是总结经验、祛除改变传统职业技术教育的弊病、提高学生的创新和创造能力过程中产生的。

职业教育教与学的过程与普通教育相比,所学内容并不是一个种完全、连续的内容和信息,而是以职业能力为本位的培养目标,以职业活动为导向的培训模式,因此学生是通过自身的体验去学习知识和技能,这种教学方法就抓住了职业教育的本质特点。运用新的教学方法,改革、创新现有的教学方法,培养出适应时代需要的技能人才是我们从事职业教育的人不可推卸的责任。

参考文献

[1].大力发展中国特色的职业教育.[R]在全国职业教育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2]孙雅梅.浅谈加强高等职业院校实践教学[J].中国成人教育.2007(2):132

第6篇:创新教育的方法范文

关键词:高中教学,德育教育方法,教学创新,创新精神

根据新课标的要求,在教学中应该突出创新能力和创新精神的培养,在快速发展的科学技术背景下,我国的民族创新能力直接影响到我国未来社会的发展,这也是教育工作的一个重要方面。特别是在进行教育创新性人才培养方面,中学教育具有不可推卸的责任。同时,有效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也必须符合学生的自身身心发展规律的要求。为了保障新课程教学改革的顺利实施,班主任在德育工作方面也应该积极创新,不断用创新的思维来培养创新人才[1,2]。这里结合班主任工作中的重点问题,特别是德育方面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教育进行探讨,希望对于今后班主任工作有所帮助。

一、培养学生具有初步的创新精神的德育思考

在进行德育教育的创新教学中,应该保证具有良好的创新性的学校环境,这是培养创新型人才的必要条件。可以看出,创新型的学校环境涉及到的内容比较多,包括影响到个体创新素质的各个方面,涉及到学校环境、校长管理理念、文化景观、班级氛围以及教学评估等各个环节。创新素质的学生的培养自然离不开创新型教师的德育教育工作。一方面,在德育工作中,教师应该重视学生创新方面的巨大潜力,不断让学生从可能性向现实性进行转化;另一方面,教师的个性化特征以及创新水平也潜移默化地影响着这种转化。从当前的研究成果看,教师的创新能力直接影响到学生的创新水平。比如,通过相关的研究工作,如果教师在德育教育方面不具备创新思路,这样就会导致学生在各个方面的学习,特别是写作方面难以进行突破。一般来说,具有高创作成果的教师则对教师的独创性思维更加感兴趣,更喜欢独具一格的教学方法。所以,重点则是要教师进行教学观念的创新活动。在德育教学创新中,首先应要求教师具备教学方面的创新,从而有效保证学生学习方面的创新。在积极性的教学环境下,教师应主动积极利用新思维,培养学生良好的创新素质。还应该看出,全面提升学生素质,则是每个教育工作者的重中之重,只有通过创新教育,才能向社会提供所需要开发利用的资源。

根据实践经验,班主任的德育工作应重视培养学生创新能力,树立以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为价值取向的教育理念。根据新课标的要求,主动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有效保证学生激活封存的记忆,更好鼓励学生具有较强的主动性、积极性,这些对课堂学习小组的组织显得非常重要。

二、德育教育中支持并保护创新精神

在德育教学中,应该充分利用好学生的好奇心理,在传统的教学观念下,教师往往有着无上权威性,学生不敢违背教师的指令,特别是班主任老师。尽管当前的教师并不像从前那样的“居高临下”,但大部分教师依旧受着很深的“师道尊严”的陈旧思想的影响,经常用指令性的言语来命令学生,这能在一定程度上培养学生良好行为习惯,但却和现代教育理念格格不入,不利于实现有效的德育教育工作的开展,学生没有主见、独立性差、具有较强的依赖性,创造性差,在这样的环境中,学生的创造力很难得到提升,同样难以发挥必要的德育教育工作效果[3]。

这里通过“方苹果的故事”进行说明,美国的老师面对着学生所画的方苹果,沒有像大多数中国教师一样生气,也没有简单地进行评价,而是让学生主动说出创作的理由,结果还将本节课的最佳创意奖颁发给这名学生,及时有效地肯定了这位学生的创意,这样能够更好激发起创新的火花,鼓励学生进行创作。同样,在班主任的德育教学中,应该积极引导,大胆鼓励学生具有创新精神,能从情感上接受学生的创新,将方苹果的梦种植在每个学生心中。经过一定时期的培育,通过综合培养作用,在未来的某个时间内,学生则会“梦想成真”。

三、德育教育中确立宽松的目标管理机制

从管理方面分析,应基于目标管理来积极营造宽松的环境。当前的过程管理中,对于学生在各个方面限制过于死板,不适合创造性人才的培养。构建评价体系中,应该重视科学性、合理性的特点,通过有效目标管理确定,利用强有力的激励机制,大胆创新,积极调动学生自身的主动性、积极性,在德育教育中,培养有效的创新能力。在进行学生的德育工作教学创新中,应该要求教育者具有创新的素质能力和丰富的教学内容,鼓励教师进行多方面的学习和思考,将科研和教学相互结合[4]。通过课堂教学,将问题的答案以及思考过程主动和学生进行交流,改变传统的学生无条件接受老师给予答案的被动局面,应该积极鼓励学生给出与老师标准答案不一样的内容,鼓励学生具备敢于挑战传统答案的行为,改变传统的填鸭式教育模式。学生在过去的学习中,已经非常习惯背诵传统的标准答案,经过长时间的积累,自然没有独立思考的精神,班主任在进行教育教学中,应鼓励学生面对问题有着自己独立的见解,应该鼓励学生从自身的情况来寻找问题的答案,并选用合适的方式来追求答案的完善,体现出较强能力的综合素质以及探索精神。正是通过上述独立探索过程,才能有可能做好学生的潜能开发,才能进一步做好中学德育教育工作。

参考文献: 

[1] 焦传凤. 中学德育教育时效性存在的问题及成因分析[J]. 才智,2016,(1). 

[2] 卿艳珺. 国外中学德育教育模式及其对中国德育教育的启示[J]. 科教文汇(中旬刊), 2016,(2). 

[3] 蒋理. 现代中学德育教育中信息教育技术的应用实践探微[J]. 科学大众(科学教育), 2016,(6). 

第7篇:创新教育的方法范文

关键词:创新;小学体育;教学方法

现代社会,很多小学对体育教学的重要性认识不足,也将体育教学放到“副科”地位,更有甚者完全取消了体育课程,这些行为都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小学生的身心发展。体育运动是小学生提高身体素质、拓展视野、养成良好生活习惯的重要方式,各所小学一定要重视体育在小学生心理、生理发展中的重要性,不断更新教学理念、改进教学方法,以获得更好的教学效果。下面笔者就来谈一下如何加强小学体育的创新教学,希望能和广大同行共勉。

一、我国小学体育教学的现状

目前,教育行业逐渐在社会发展中占有重要地位,教育的深化改革也逐渐改变了传统教学的机械、死板,但不可否认的是学生承担的学业压力并没有跟其年龄成正比,文化课在整个小学阶段依然处于重要地位,因此出现的“重文轻武”现象也十分普遍。与此同时,人们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对孩子的重视程度也越来越高,现在儿童的营养摄入量,要远远高于以前,再加上小学生缺少锻炼,肥胖、营养过剩等问题都时刻威胁着孩子的身体健康。小学开设的体育课,目的正是锻炼儿童身体素质、提高意志力,所以体育课是任何课程都不能取代的。根据笔者的调查发现,很多小学体育课虽然依然正常进行,但是体育课教学形式过于形式化、教学方法过于单一、教学内容太过枯燥都成为限制体育课发挥重要作用的元素,因此创新小学体育教学方法势在必行。

二、基于创新的小学体育教学方法分析

小学阶段是儿童生命力最旺盛的一段时期,这时候他们对外界的一切事物都处于好奇状态,也喜欢到处跑闹,他们会在大雪纷飞中打雪仗、也会在烈日高照下过家家,还会在心血来潮时,做一些我们成年意想不到的事情。记得在教学过程中,笔者曾遇到过一个儿童,当时他正在上四年级10周岁,这个孩子平时有很多奇思妙想,会比其他学生更容易提出为什么,同时也比较活泼,我们教室当时在一楼,孩子们活动也比较方便,在教学楼后面有一条小路,并没有被水泥覆盖,所以这条路上会有很多小蚂蚁,一次课间偶然,我发现他蹲在好多蚂蚁附近,在观察“蚂蚁搬家”,当然课间的时间非常短促,我还没有来得及问他收获了什么,上课铃就响了。

通过上面这个事例,笔者认为,体育课对于小学生不仅有锻炼身体、提高意志力的作用,同时,体育课也是儿童认识这个世界、感受这个世界的重要途径。而创新小学体育教学方法,也能培养学生一种善于发现、善于感受的能力,让学生养成善待大自然的习惯。而要想实现教学方法的创新,可以从以下几个角度入手。

1.创新教学理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体育课不应该是一成不变的,体育教学也不应该是完全按照教材进行的,教学理念的创新,能够在很大程度上丰富教学内容,让教师的教学设计更加丰富多彩,同时创新教学理念,也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激发和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到体育学习中,比教师强硬的教导,效果要好上几百倍,而学生主动参与又可以让教学活动显得更加有意义。例如,小学阶段的体育教学涉及广播体操的学习,广播体操作为学生进入校园以来的“必修课”,通常学生对广播体操的学习都是非常积极的,因为广播体操符合小学生这一年龄的心理特点,但是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依然要让广播体操成为学生迫不及待要学习的内容,带有一定兴趣的学习,可以让整个教学活动精彩无极限。

又如,在小学体育教学中,“跑步”是学生一定会涉及的教学,但是单独的跑步教学十分乏味、枯燥,历年以来都是学生非常讨厌的体育学习内容,教师可以将班内学生分成几个小组,从短跑开始,教学生起跑姿势、跑步中应注意的问题等,并让学生在小组合作中,掌握跑步要领,最后从小组中推荐一个,参与班内的体育竞赛,看哪个小组的学习成果最好,对于小学生来说,体能是有一定限制的,因此跑步的持续时间不宜过久,体育课剩余的时间教师也让学生自由玩耍,可以两两结伴玩足球、排球、跳绳等项目,另外非常值得推荐的是,笔者所在的小学,体育课不仅有各种各样的体育器材,还有一些轮胎、弹力球等玩具,这些都是学生非常喜欢的玩具,而将这些设备引入体育教学中,也在很大程度上丰富教学内容,让学生爱上体育课。

2.创新教学方法,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小学阶段学生的任何能力都在不断发展中,而实践能力的提高是体育教学的重要目标之一。体育教学和其他学科一样,都需要为学生营造一个良好的学习氛围――轻松、愉快、平等、自由的教学氛围,能够让学生在学习中感受到乐趣,能够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成为教学的一大亮点,而教学氛围的烘托则需要教学方法的创新。在小学体育学习中,可以引入音乐教学法,现代社会的发展,让小学生接触的潮流元素越来越多,音乐不仅成为成年人放松心情的重要方式,也成为小学生娱乐的主要途径,因此在体育教学中,融入音乐教学,会产生出人意料的教学效果,同时教学设备越来越完善,教学形式也逐渐丰富起来,体育教学同样可以采用视频教学的方法作为辅助教学法,让学生对教学内容产生足够的兴趣,并通过主动学习,掌握理论知识和实践能力。例如,在足球教学中,教师可以给学生播放巴西世界杯的主题曲we are one ole ola,还可以给学生播放世界杯比赛的相关视频等,营造一个轻松、欢快的教学氛围。

另外还可以采用游戏教学法,教育心理学认为游戏是儿童获得认知的重要途径,游戏教学法符合儿童的心理特征,小学阶段的学生没有足够的自制力,同时接受能力也比较强、可塑性比较强,因此游戏教学法可以让学生在玩乐中学习知识。比如在体育课堂上,教师可以让学生手拉手围成一个圈,让足球在每个学生的手上依次传播,如果中间有学生做小动作,或者出现足球掉落等现象,就必须表演节目,讲一个笑话或者唱一首歌曲来进行惩罚。

3.创新教学评价,实现学生的综合发展

教学活动结束以后,对学生知识掌握情况的评价是非常重要的,同时这也是评价教师教学能力的重要标准之一,在小学体育评价体系中,无非就是期中考试、期末考试,这些评价形式并不能成为评价学生学习情况的唯一标准,因此,在实际评价过程中,评价方法一定要多种多样,并结合每个学生的性格特点、成长规律,制订最科学的评价方式。比如,可以将学生的体育综合成绩由三个方面构成:第一,学生的学习态度和学习能力;第二,学生的日常检测成绩;第三,学生的期中以及期末成绩。这三个方面基本能够对学生整个学期的表现进行综合评价,让评价结果更加精确客观。

小学体育教学对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有着重要作用,创新教学方法是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途径。

参考文献:

[1]赵明.对在小学体育课中怎样渗透德育教育的探讨[J].现代阅读:教育版,2012(18).

第8篇:创新教育的方法范文

关键词:课堂教学 方法 创新

为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实施,坚持进行创新教育的系列研究,在长期的“学生学习方式的指导和教师教学方式的转变”的实践中体会到,紧密结合专业教育改革的精神,进行了课堂教学方法创新模式的探讨是每位教师面临的课题之一。近来年我在课堂教学中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实际,注重加强教学方法创新的探讨,以提高课堂教学效果,提高教学质量。

一、教师要增强课堂教教学方法创新的目的性

学校教育的总体目标是培养学生的德、智、体、美、劳全面素质提高,其重点是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培养。创新教育把激发学生活力,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当作重要培养目标,并在教育教学过程中着力加强学生各种创新素质的培养。课程改革是实施素质教育的深化和具体化途径之一,其本质是教育创新。教育改革的中心在课堂教学,课堂教学是新课程实施的基本途径。搞好课堂教学的改革和创新,正是实施素质教育、创新教育、新课程的务实之举。

二、教师要更新的教育教学观念

素质教育的理念已逐步被广大教师所接受。教师以新的理念来谈自己教学的体会,来谈教学中的典型事例,来讲教师和学生所发生的变化和进步,反思自己上过的课。从教师的课堂教学实践到教师的平时交流,都较好地反映出教师的现代教学观已初步确立。这些观念主要反映在对待学生的态度上、所教课程上、教学方法上。

在对待学生的态度上,教师打破了学科本位主义观念,而以“一切为了每一位学生和为了学生的发展”为宗旨和核心,把学生本位意识、学生主体意识、学生个性意识作为教育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从课堂教学中加以体现‘教书育人’理念,照顾不同学生的发展,努力为满足每个学生的成长需要服务”,如为学生学会自主学习提供指导,为学生学会自主学习提供必要的教学资料。在所教课程上,改变了教师仅把课程当作讲授教科书或科目的观念,教师不再是课本知识的讲解者、灌输者,而是与学生一起构建新课程学习、新知识探索的合作。

在教学观上,认识到传统教学的以教为中心、学围绕教转的教学方式已经不适应新教育教学的需要。新的教育教学把教学定位为师生交互(教学相长)、积极主动、共同发展的过程。所以,在当前的课堂教学中教师唱独角戏的现象少了,而与师生互动、交流、沟通、合作的现象多了。教师不仅仅把教会学生知识作为唯一教学目标,而是在教学中融入“让学生掌握方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在探索发现中掌握知识海洋中必要知识”“学习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与知识同样重要”等更加符合新课程理念的教学方法。转贴于

三、教师要加快教师角色的转变。

教师已开始从传统的“一言堂”的角色中走出来。教师自身的角色逐渐明晰。如化以往的“一言堂”为师生共同参与的互动课堂,让学生享有平等的课上权利,建立民主、平等的新型师生关系;化课堂的“专制式”为“民主式”,让学生享有身心自由的权利,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主体性;化教学的“指令式”教师提问学生答为“对话式学生主动回答问题和提出问题”,让学生享有自主建构知识和学习知识的权利;化“教材的执行者”为“课程资源的开发者”,让学生享有广泛体验的权利;化教学评价的“判官式”为“鼓励式”,让学生享有快乐和发展的权利。

四、教师要注重教学方法创新的转变。

1、在教学策略与方法选择上创新。课堂教学创新提倡建立和形成发挥学生主体性的多样化的学习方式,促进学生主动地、富有个性化地学习。如教师在课堂就有关知识设下疑点或悬念给学生让学生思考,小组讨论,事后教师给予适当点拨,使教学过程成为学生自己主动建构知识的过程。

2、表现在教学目标上,有明确的发展取向和多元化的特点。如教学方法的创新、教具的使用、多媒体的广泛运用,使课堂课既活跃,又扎实,通过多种形式让每一个学生都有收获

3、是在教学内容上的创新。在关注学科知识基础性的同时,强调与现实生活、学生知识水平的联系,强调实际应用,加强了方法、应用、探究等方面的内容以及学科间的整合和综合。如教学中结合教学内容,讲发生在学生身边的人和事,好事和好人,坏事与坏人。应采取什么样的措施,鼓励他们提出自己的处理人和事的方法。这种学生主动认识、主动构建的过程,不仅培养了学生的兴趣,而且提高了学生的能力

第9篇:创新教育的方法范文

【关键词】小学数学 创新教学 教学方法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3.11.122

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是素质教育的重点,也是新一轮课程改革的要求。因此,对于基础学科的小学数学,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运用新的教育理念作指导,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为社会培养合格的人才。为此,我提出了几点创新教学方法的思考意见,供小学教师教学改进教学方法提供参考借鉴。

一、营造良好的教学氛围,唤醒创新意识

民主的师生关系、和谐宽松的教学气氛,是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必要环境。只有在民主、和谐、宽松的气氛中,学生的创新思维才能得到最佳发展。心理学研究表明,一个人的创新精神,只有在他感觉到“心理安全”和“心理自由”的条件下,才能获得最大限度的表现和发展。兴趣、快乐等与知觉联系起来的温和、愉悦、宽松的情绪,对认知具有组织作用。阿基米德定律的产生,牛顿万有引力的发现,都说明只有在身体机能相对放松的前提下,才能让创造的潜意识自由驰骋而取得成果。创设民主和谐宽松的教学氛围,我认为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做到:善待学生的独特解法,容忍学生的“出格”想法(灵感和创造常常孕育在异想天开之中),切忌造成师尊生卑的局面。期待肯定,是每一位学生的需要。教师应坚持正面评价每一位学生的创新成果,哪怕是错误的结论也要热情称赞他的不倦努力及某方面的优点,鼓励其不断探索。

二、创设群体互动的空间,点燃创新火花

新课程标准的“新理念、新教法”,其本质是“以学生为本”,倡导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性的学习,把学生真正看成是学习的主体,把每个学生都看成是一个创造者、一个天才、是一个值得尊重的具有思维权利的个体,教师应给予学生充分的信任。小学生的头脑不是一个等待填满的容器,我们教师要做的工作是点燃其创新与智慧的火花。

三、引导自主实践探索,展露创新锋芒

传统教学中,教师常刻意包装,让学生觉得教学是神秘的事,学生过分相信教师,相信书本而不敢提出自己的想法,一味服从教师、书本,这样不利于个性发展。现代教学中,教师应当向学生开放,带领学生揭开教学面纱,让学生投入其中,将权力下放,让学生亲自参与实践探索,学生的创新能力才能逐步发展。在课堂教学中,学生能独立思考的,教师绝不提示或暗示;学生能自己得出的,教师绝不代替,永远不要用最容易的方法去解决学生学习中的争论,把有争议性的东西留给学生,让他们去想办法解决,要相信,每一位学生都是很优秀的。如在教学圆柱的表面积时,根据以往经验,学生往往死记公式。为了解决此问题,我在教学这部分知识时,采用开放式教学方法,以小组为单位,每组发一个硬纸板圆柱形学具,首先向学生说明本课研究目标,然后让学生自由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其间,我观察到学生动手剪的剪,分的分,讨论的讨论,推导的推导,每个学生都投入了进去,从不同的基础、不同的思维角度出发,朝着既定目标努力。在他们的汇报中,几乎每组都得出圆柱表面积的计算方法――侧面积+底面积×2。唯有一组认为圆柱的表面积还可以用2πr×(h+r)来求。开始教室非常安静,片刻之后,这个问题就像一颗“炸弹”抛了出来,同学们议论纷纷,显然这种思考问题的方法是其他组没有想到的。我不但没有批评这组同学,而且高度评价他们敢于提出问题,发表自己见解的勇气,并且及时组织学生对这个问题进行讨论,最后达成一致意见。这种做法不但是合理的,而且是有很强的独创性。

从这个例子可以看出,如果教师在课堂中给每一个学生尽量多的机会表达自己的见解或提供给学生更多的动手机会,让学生在自己活动的天地里自主参与实践,那么,我们给学生的就不仅仅是知识本身,而是给予他们更多的发现科学的时机,既培养了学生的合作精神和竞争意识,还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通过小组合作,使每一个学生的力量和可能性发挥出来,个性得到充分发展,同时也使学生体验到了尝试动手的乐趣与解决问题的快乐,也让教学过程充满了活力和创造。

四、加强实践操作训练,鼓励大胆创新

《数学课程标准》提出,义务教育阶段的学生要初步运用数学的思维方式去观察、分析现实社会,去解决日常生活中和其他学科的问题,增强应用意识。可见,鼓励学生运用知识进行实践操作,留意身边的数学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不可缺少的因素。学生只有在主动探索,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才能不断创新。

五、巧妙布白,进行知识再创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