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新闻传播的特点范文

新闻传播的特点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新闻传播的特点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新闻传播的特点

第1篇:新闻传播的特点范文

网络新闻传播特点及现状

从1992年,因特网被允许用于商业用途,从而进入了一个飞跃发展的时期。10多年来,中国互联网取得了飞速发展,当前中国网民数量已达1亿多。

因特网为什么会有如此之快的发展速度?当然是因为它与传统媒体相比有其自身的优势。那么因特网的优势到底何在呢?

1.突破了区域界限。网络的出现从根本上突破了地域的限制,在任何一台接入互联网的计算机都可以自由畅通地与全世界的计算机交换信息。尽管只是一个虚幻的世界,但其传播的信息又是实实在在的。网络的出现将单个人真正推到了全世界媒体面前,实现了人的世界化和世界的个人化,人与人之间的地理距离概念由于信息的自由高速的流通变得模糊,麦克鲁汉在30多年前提出的“地球村”的概念正由理想变成现实。

2.突破了时间界限。这表现为两个方面:一方面表现在网络新闻传播的时效性,另一方面表现在网络新闻传播的全时化。网络的一大好处就在于每个人都可以成为新闻的者,职业记者的数量毕竟有限,而日益扩大的网民却是一个潜在的通讯员队伍。如克林顿的绯闻案、伦敦爆炸案等事件都是网民在第一时间通过网络传播的。

我们还要提到网络的一大优势即信息的全时化播报。网络上的新闻信息始终处在动态的更新中,新闻信息可以随时,同时,过去的信息还可以在数据库中保留,这就集中了报纸和广电媒体的优势,更何况大多数广电媒体还不能做到24小时滚动播出新闻,而这恰恰是网络与生俱来的优势。

3.突破了传播方式的界限。传统媒体都有其传播方式的局限,报纸通过文字图片传播,广播通过声音载体传播信息,电视的出现应该是一大突破,它第一次将视、听感官都调动起来而成为最受欢迎的媒体,但其传播的方式主要还是局限在图像声音,文字固然有,但不是最主要的。网络媒体集中了这几种传播方式,虽然图像和声音传播技术还在摸索阶段,但至少因特网提供了这个现实平台,受众在网络上可以从多角度多层次最大限度地了解一个新闻事实包含的信息。

4.突破了互动界限。网络兼容了大众传播与人际传播的特征,每个人都既是信息的接受者又是信息的者(我们在这里用的是“”,而不是“反馈”,这种语境的差别实际上也暗示了两种根本不同传播模式的差别),用美国学者尼葛洛庞帝的话说:“在网络上,每个人都可以是一个没有执照的电视台。”网络的交互性为网民提供了空前的权利和自由空间。网络媒体的交互性已经超越了观看、浏览、使用等层次,达到了控制的层次。用户可以自由地选择信息,甚至可以度身预订自己需要的信息。

5.突破了信息量的限制。我们在谈到因特网上的信息量时常常用到一个名词:海量。这种海量不仅表现在广度上,也表现在深度上。从广度上看,因特网将全世界的计算机和计算机网络连接了起来。每一个用户都是面对着来自全世界各地区的信息资源,具有空前巨大的选择余地。从深度上看,单个网站提供的信息也日益丰富。

6.突破了传播成本界限。因特网的发展实现了话语权由传统媒体转向大众的本体的回归,这不仅是由于因特网固有的开放性为公众提供了这种技术上的可能,更重要的在于因特网营造个人的言论空间所需的花费是极其低廉的。在传统媒体时代,个人无法自由发表看法,媒介经营的高昂成本也阻止了外来的资本参与竞争。网络用户们如果想发表言论,只需付很少的上网费,便可在任何一家网站开设的论坛或聊天室里畅所欲言,即使用户需要建立并维护一个个人网站所需的成本也是很低的,因为绝大多数个人网站并不拥有顶级域名,他们只是将个人主页挂靠在提供个人主页空间服务的商业网站上。到目前为止,中国大陆有1000个网站提供个人网站服务,最大的网站有100万个个人主页,这些飘扬着个性风采的个人网站组成了因特网上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新闻网站生存和发展的现实问题

首先,一个明显的问题是,现有传统媒体的新闻网站尚没有建立成熟的市场运作模式。技术上,因特网原来不是为娱乐而设计的,音像传播远不能满足用户的要求,未来这方面的技术肯定会成功,但是何时成熟、成本多大,尚是未知数。即使非传统媒体的商业网站,其生存也处于相当的不确定中,目前尚没有找到最佳利用网络传播盈利的方式,而网络传播对网络商(包括上网媒体)来说,如果不能盈利,找不到挣钱的有效办法,再好的技术也不会有社会化的发展前途。

大众传播媒体的诞生和发展,与商业利益的驱动直接相关。上网的传统新闻媒体,即使有政治导向的目的,如果不把网络新闻传播同时也视为一种经济形态考虑,网站本身的存在,早晚会成问题。任何网站的建立和维持,并不像宣传的那样,损耗为零,它们存在着价值(内容、资本、人才、品牌、盈利能力等),也存在着消耗(开支、竞争、设备折旧、观念老化、品牌退化、能力下降等),网站的价值增长必须高于消耗损失。有些损耗是无形的,例如各个新闻网站大量重复性的服务模式和重复信息,将网络传播本身应有的较高的价值,分解得几乎没有了价值。每个新闻网站几乎都是这种重复的制造者,结果则是每个网站都为这种低质重复作出了百分之百的消耗。

其次,从用户的情况看,我国的普及率尽管近年增长速度很快,但底数太小,现在不过1.4%,远没有形成产业规模。即使普及率很高了,网络用户与传统媒体的受众还有一个很大的区别,即它的漂移性,很难抓住。去年年底,世界网民已达到4.14亿,这个迅速增长着的数字,始终是吸引传统媒体和其他行业公司建立网站的动因。而现实却是:网上的用户群已经形成,但是消费市场并没有建立。这对已经建立的网站,特别对那些以新闻传播为主、而非以商业和生活服务为目的的网站来说,更是致命的打击。迫于竞争的压力,各个媒体不断地为自己的网站投入大量资金和人才,维护系统,更新升级硬件和软件,不断扩容,也许多少建立了一些网上的声誉,但是经济回报的匮乏,成为各传统媒体网站共同的难言之隐。

再次,网络广告的稳定和增长始终没有得到根本的保障。网络用户的漂移性,使得各个网站的广告收入很不稳定,上亿网民鼠标的点击声并不能自动变成数钱的声音。因为网民根本用不着依附于固定的网站,可以自由地在几乎无边际的网络中漫游。只有某些商业服务性网站,例如雅虎,有较为稳定的广告客户。网络广告与传统媒体的广告在垄断方面有些相似,美国位居前十位的网站,拥有全部网络广告的三分之二;排名前1300家的网站,控制了95%的广告。而其中新闻传播的网站则是凤毛麟角。

最后,已经形成的网络文化与网站的商业经营模式存在矛盾。网络最初是由各国政府资助而建立的自由的、免费的信息平台,从而很快培养了一种欣然接受的免费网络文化。现在建立的网站,包括传统媒体的网上新闻传播(个人兴趣型、影响很小的网站除外),如果只是为了宣传而赔钱,恐怕谁也负担不起。但是网上新闻传播要收费,首先要解决的是文化问题,其次还有技术问题。网络已是一个巨大的免费信息库,4亿网民已经吝啬成性,他们疯狂地使用着各个网站提供的免费电子邮件、免费下载软件、免费ICQ……对于与网站性命攸关的广告链接,就是懒得点击一下。有些网站动情地劝说使用收费邮件,但响应者寥寥。无论发明动画“旗帜广告”,还是最近出现的“网上路演”,能够吸引网民眼球的效果都不理想。如果靠向用户收费维持,也似乎不大可能做到。有的网站企图先让用户免费使用,培养兴趣后再收费;而一旦收费,点击率便迅速下降,最后不得不放弃收费。从商业角度看,早就应该明白这一点:广告传播永远不能期待受者的自觉。但是,上亿的网民这是一种无尽的诱惑,虽然前面已有不少牺牲者,但仍诱惑着更多的新网站扑向网络传播这个耀眼的光点。从长远看,网站早晚会取得成功,但是至少目前,尚没有完全有效的经验。

鉴于上述情形,如果把网络新闻传播的发展分为三个阶段,即拷贝借鉴阶段、用户化阶段、网络原创阶段,那么现在的网上新闻传播尚处于由第一阶段向第二阶段的过渡,离网络新闻传播的原创阶段距离尚远。建立新闻传播网站的消费市场,这是保证网上新闻传播生存和发展的基本奋斗目标。

既然网上新闻传播同样需要广告的支持,那么,就要研究网上新闻传播吸引用户的特点。单纯强调点击率,如同单纯强调发行量一样,对于广告商的吸引力是有限的,现在美国每千次的点击率已经从早先的35~50美元降至2~5美元。而这点收入对网站来说微不足道。关键在于提高用户注意力的质量,即将点击率改变为网页浏览率,许多广告商已经把网页浏览率(包括浏览持续时间)作为投放广告的依据。这就要求新闻信息在时效、可靠、广泛、真实以及易用、可得、交互和原创性等方面,即新闻的内容质量和使用质量,全面满足用户。我国的新闻网站大多只看重点击率,一些广告客户也单纯从点击率出发考虑广告的投放,这是不成熟的商业行为。特别当广告商已经变得精明起来时,我们的新闻网站若没有学会如何抓住网民的注意力,就可能失去可持续发展的经济基础。

新闻网站的发展思路

网络新闻传播将出现三种转变趋势:一、将大众传播的市场转变为细分的小众市场;二、将限于国内和地方的传播市场,至少部分地转向国际市场;三、从或然率的市场(即提供通用的大路货的市场)转向个性化的用户市场。在媒体经营方面,就媒体与广告客户的关系而言,一定意义上是媒体将受众出售给了广告客户。但在网络传播的条件下,网站向广告客户组装和批发用户的手段和规模都会发生变化。现在我们对此的研究和思想准备尚不足。

另外一个问题也需要考虑,即新闻网站单靠传播新闻,以及依赖网上广告,能否独立经营下去?新闻网站需要多样化经营,或与网外的产业联营与互补,这似乎是最近纳斯达克股市猛烈下跌后人们的一种新思路。与多数网站受到冲击的情形相对照的是美国在线―时代华纳公司,它拥有网站、杂志、有线电视、电影公司、音乐公司和全球最大的网上社区,在3月8日股市暴跌的时候,美国在线―时代华纳是幸免于难的少数公司之一。

网络新闻传播不会像当年的图文电视那样,很快被新技术淘汰,因为它已经拥有了非常庞大的用户群。但是对于网络发展的一些数字,我们也要保持清醒的头脑。它的用户增长和流通信息量的增长,不能完全说明就是网络新闻传播的成长,这在相当程度上是电信设备商和计算机开发商业务增长造成的现象。所以,从这个意义上说,是商务活动而主要不是网上新闻传播和娱乐的需求推动了网络的大普及。即使将来网络传播十分普及了,网络新闻传播也是有限的,因为世界就那么大,新闻的产生是有限的,特别在新闻的淡季,会面临新闻源枯竭的问题;用户在一定时间内接受新闻的数量也是有限的。网络新闻传播目前处于不成熟的时期,尽管现在关于各个新闻网站的自我宣传很多。

第2篇:新闻传播的特点范文

关键词:新闻传播;新媒体时代;特点;发展趋势

互联网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推动我国新媒体产业的迅速发展,为社会大众的日常生活带来了极大的便利。新媒体作为一种新型的互联网媒体类型,其特点为鲜明的自主性与普及性。面对迭代变迁,新媒体打破了传统媒体在时间上和空间上的限制,人们获得了更多言论自由的机会。如今,网络、微信、手机已经成为当下最为重要的传播平台和工作生活离不开的信息高地。故而,积极研究新媒体时代新闻传播的特点和未来发展是非常重要的。

一、新媒体时代新闻传播的特点

在新媒体时代背景下,新闻传播表现出许多较为独特之处,如传播信息的即时性、传播内容信息海量化、传播方式多元化、传播过程互动化等特点,下面对之做具体分析:

(一)传播信息的即时性在信息传播的过程中,最重要的就是新闻的即时性。在新媒体时代,获得时间上的优势,就是获得了更多的用户和流量。在这一点上,与传统媒体相比较,新媒体的优势不言而喻。早在2012年,莫言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消息公布之后,各大门户的新闻客户端均在一分钟内向用户的手机进行了消息推送,随即便引发了网友的评论热潮。现如今,信息的传播速度能做到几乎与新闻事实的发生同步。

(二)传播内容的海量化随着经济全球化的不断增强,各国的发展都以协同发展作为主要方向,网络的发展也不例外。当前互联网技术的迅猛发展,人类共同生活在“地球村”中,依托于互联网信息技术的新媒体能够实现信息的快速传播和分享,人们能够接触到来自世界各个国家、各个地区的海量的、丰富多样的信息,而自己也能够在新媒体平台中随时随地发表自己的感受、所见所闻等,这就使得新闻信息不再受到时间和空间的限制,拥有极为丰富的信息。

(三)传播方式的多元化在新媒体时代背景下,互联网技术、云计算技术等在各个领域得到广泛应用,新闻传播领域也不例外。当前,“数与网”逐步发展完善,衍生出了更多的新闻传播方式和渠道,打破传统媒体单一的传播方式,这就使得不同传播方式之间存在的薄弱之处得以弥补,并为新闻传播实现跨平台传播提供了必要的基础条件。同时,受众可以随时随地通过各种渠道来搜索、浏览、下载自己想要的新闻信息,获得更加优质的新闻体验。

(四)传播主体的广泛性传统媒体具有很强的专业性和垄断性,在新媒体未出现前,传统媒体作为新闻传播的主体,垄断着所有的新闻资源,具备一支专业的、高素质的新闻采编队伍,专业记者负责对新闻内容进行编写和,媒体作为传播者,处于传播过程的中心位置,决定着信息的重要与次要,数量与质量,甚至是对受众的影响,对舆论的主导,而受众仅仅是被动地接受新闻信息。在新媒体时代,新闻传播的范围得以明显拓宽,为新闻信息提供了更多的传播渠道,网络中的每个人都可以是新闻信息的者、传播者以及生产者,人人都可以参与到新闻传播之中,随时都可以把所见所闻所感到新媒体上,每一个人都可以成为记者,成为传播主体。这就在极大程度上确保了新闻传播主体地位的平等性,促使新闻传播主体越来越广泛。

(五)传播过程的互动性对于传统媒体而言,因受到技术和地域因素的限制,传播覆盖面和受众数量都比较小,缺乏互动性,受众仅能够被动地接受新闻信息,且没有畅通的新闻效果反馈渠道。在新媒体时代背景下,新闻传播的互动性很强,信息发送出去只是这一整个传播过程的开始,信息内容需要受众去评论、转发、反馈、参与和分享,内容才能成为活跃的内容,新闻传播环节才能得到进一步的完整。例如在每条新闻的下方设置的网友反馈窗口,就是一个互动平台,网友可以点赞、可以评论、可以转发。网友除了看新闻之外,还可以看其他网友的评论,并且可以参与讨论。

(六)传播模式的碎片化在传统媒体环境下,受众主要在固定时间段从广播、电视及报纸中获取新闻资讯。而在新媒体时代背景下,人们的工作压力越来越大,生活节奏越来越快,每天的时间都被安排得满满当当,故而人们并不愿意在固定的时间里获取信息,更愿意在自己休息、吃饭等碎片化的时间里获取信息,随时随地通过手机App获取短小精干的新闻信息。基于此,新媒体时代下新闻传播内容具有碎片化的特点,而碎片化的信息能够显著提高编辑效率,且更容易在受众中形成裂变式传播,促使传播效果进一步扩大。

二、新媒体时代新闻传播的发展趋势

基于新媒体时代以及新闻传播表现出来的特点,在传播发展方式上也应做出适当的调整,以满足时展的需求,传播渠道社会网络化、受众群体大众化、传播方式综合化、传播内容可视化将成为新闻传播的主要发展趋势。

(一)传播渠道社会网络化现如今,我国社会经济和科学技术迅猛发展,加上互联网信息技术迅速进步,推动着新媒体技术的蓬勃发展,人们已进入到新媒体时代,在这一背景下,人们能够更加快速的获取新闻信息。相关统计数据显示:当前全世界社会化网络用户有20多亿,占整体网民数量的4/5左右,这也为新闻传播的可持续化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社会网络涵盖了个人信息上传、群体协作、交流共享等,有助于新闻传播展现出互动性、普及化及鲜明的个性化特点,可结合网民的提问给出相应的解答,从而更好地满足受众对新闻信息的多元化需求。此外,通过技术支持,可以让受众参与到新闻中来身体力行,以此来提升用户体验。以宁波人才落户政策为例,文字介绍相对来说比较复杂,如果附带一个交互性的东西让读者自己填写自己的情况,填完之后随时可以得出结果,一定会大受欢迎。

(二)受众群体大众化随着新媒体时代的到来,新闻传播的大众化特点愈加鲜明,其中大众化除了体现新闻信息的大众化发展外,还体现信息人员的大众化发展。同时在这一背景下,受众的多样化、个性化新闻信息需求得以更好地满足,可以从各式各样的多媒体互联网渠道中得到自己想要的新闻内容,且能够随时随地获取全世界范围内各种各样的新闻内容。同时,在传统新闻中,新闻的主体都是固定的,受众无法进行新闻传播和自由发表言论等,而在新媒体时代,受众可以自由地发表自己的感受、观点及想法,这就在很大程度上促进了新闻传播大众化的进展,使得新闻传播效果得以显著增强。

第3篇:新闻传播的特点范文

关键词:英国新闻传播学教育现状

英国作为主要的西方主要发达国家之一,是现代高等教育发源地之一,新闻学起步较早,在新闻传播学教育方面具有十分突出的优势,值得我们进行学习、研究与借鉴。

一、中国新闻传播学发展趋势

随着新闻装备、人们思想观念、计算机网络技术的不断提高,新闻传播学得以飞速发展,并呈现出一些新的趋势与特点。

(一)、新闻学与传播学的相互交叉融合。传统的新闻学研究突出实用性质,淡化理论性。传播学被引入新闻学界以后,新闻学研究已不再局限于传统的研究领域,它包括广播、电视、网络媒体等多种传播媒体或形态,而且涉及了大量的非新闻类的媒体传播的内容。这种融合不仅是原来两个学科的融合,而且与传媒活动相关的各个学科的研究成果,也越来越多地被运用到新闻传播学的基础理论研究中。这就要求必须创新现有的课程设置以及教材内容的划分方式,重新构建一种适合新的环境条件的新闻传播理论。

(二)、新闻传播学的研究领域正在不断扩张。近年来,中国的传媒处于大整合的时期,传播业急速膨胀,传媒每日每时与社会发生互动,矛盾冲突的频率上升,新闻官司增加,社会对传媒职业道德不规范的指责增多。因此,传媒业自身的法治建设和职业行为的规范化,越来越成为学界关注的问题。传媒经营、新闻法治与职业道德成为新闻传播学研究的新领域。

(三)、新闻传播学的内涵不断拓展。20世纪90年代以后,中国广播电视特别是电视的发展速度和规模空前。从行政、综合市场、专业市场三个角度看中国电视产业的市场格局,中国电视产业呈现三大发展趋势:政府导向让位于市场导向;民营电视业将成为市场上的一支重要力量;电视资源要素的流通和集中同时进行,形成区域性传播中心。

二、英国新闻传播学教育发展历史渊源

英国作为主要的西方发达国家之一,在近现代新闻传媒的发展史上占有重要地位,新闻传播学教育源远流长。

(一)、英国新闻传播学教育起步较早。

英国最早的日报《每日新闻》创办于1702年,是世界上较早采用双面印刷并分栏、较早形成近代日报形式的报纸;1851年出现在伦敦的路透社,是世界上首批诞生的新闻通讯社之一;1922年以民营形式组建的英国广播公司于1927年改组为公立(BBC)以来,已成为西方最大的公共广播电视机构;1936英国广播公司(BBC)建立的电视台是世界上第一座电视台,英国的新闻传播教育也伴随着新闻媒介的发展而不断发展。在英国人的观念中,掌握实际本领的最好办法就是实践,从实际接触中学习其中的技巧,新闻传播教育也不例外。这种理念影响着早期的英国新闻传播学教育,奠定了英国新闻传播学的地位。

(二)、传播学发展先于新闻学。英国的传播学出现在新闻学之前。早在上世纪30年代,一些社会科学家便开始对媒体效果研究产生兴趣,传播研究与传媒研究院系应运而生。西方新闻学的研究领域很早就不再局限于传统的传播学,范围更加宽泛,设计大量的非新闻类的媒体传播内容,以及广告研究,公共关系研究,媒体经营研究等。在英国传媒教育领域颇具盛名的城市大学新闻系被规划入该校的艺术学院,而另一所著名的维斯敏斯特大学新闻和大众传播却在同一个学院,还有一些院校的传播学被划入英语学院和商学院。

(三)、新闻学专业研究生教育起始较晚。在新闻与传播学教育方面,伦敦大学曾率先开设新闻学专业本科教育(非学位教育);最早开设新闻学专业研究生教育的是卡迪夫(Cardiff)大学,于1971年开始进行新闻学专业研究生教育;伦敦城市大学于1976年开始辨新闻学专业研究生教育;但本科学位教育是在20世纪90年代初开始的。英国的新闻与(大众)传播学教育、媒介教育起始较晚,但英国以其悠久的历史和文化,具有自己特色的大学教育传统和发达的传媒业等基础,在新闻与传播教育/媒介教育与研究中形成了自己独有的特点。

三、英国新闻传播学教育现状

英国高校的新闻与传播学教育,尤其是研究生层面的教育,新闻学教育与传播学教育区别较明显,而且整个学科领域的教育总体上也形成了几种不同类型的学位点,而各校又自有其特色。

(一)、新闻传播学强调专业实践性。从新闻学与传播学教育的区别角度来讲,英国新闻学教育领域的学位点,虽然提供宽厚的理论框架,但更加突出的是强化专业新闻实践。无论是伦敦大学戈德斯密斯学院媒介与传播系研究生教育中按媒介及其实务细分的专业方向设置,还是威斯敏斯特大学媒介、艺术与设计学院研究生教育中划分较宽的专业方向设置,均要求学生深入某种媒介领域进行大量练习。而传播学领域的研究生课程设置,则侧重于传播学、文化学和相关学科的理论视角、争议点、研究方法等,以便为研究生选择课题进行研究,奠定宽广的理论基础。

(二)、新闻传播学教学要求严格。关于整个学科领域形成不同类型的学位点,英国高校的新闻与传播学科的研究生教育,不仅有欧美较为常见的研究型、课程(教学)型之分,而且还有研究与课程(教学)型,而且对课程学习的数量要求非常高。就“ResearchDegrees”来说,不但该专业的博士学位点在时间分配上以研究为主,并对开题报告、研究项目和博士学位论文有严格的要求,要求博士论文达到8~10万,并强调博士论文对于专业的独创性贡献,而且该专业的哲学硕士点(A型)也要求学生聚焦于选定的研究领域并撰写4万词的学位论文。而该专业属于教学型(“TaughtProgrammes”)的硕士学位点,则要求研究生修满4门课,撰写1万词的学位论文。

(三)、社会科学特征明显。英国站在社会科学的视点上研究新闻和传播活动的规律,表现出较强的社会科学特点。从理论课授课内容也可以看出其较强的社会科学特点,比如《新闻理论》,涉及战争与新闻、新闻业市场结构与新闻实践、新闻从业者为谁而工作、新闻与政治、国际新闻流与通讯社等专题。与英国相比,中国的新闻与传播学教育尤其是新闻学教育表现出较强的人文学科特点,新闻学更多地“体现出政治与文学杂揉的特点”,“更具人文学科的特点”。在相当长的时间内,这种新闻学教育视角与社会对新闻人才的需要基本合拍。

但是,“当新闻活动越来越表现为一种文化消费活动时,以社会科学的态度对待新闻学已是一种必然选择。”站在社会科学的视点上把握新闻传播活动的规律,可以让新闻学教育更贴近现实操作。

(四)、学校教育国际化特色突出。此类学校师资构成较为国际化,不少教师来自国外;其学生结构更呈现出国际化特征,约50%的研究生是外国留学生。这种师、生构成的国际化特点带来的文化间的相互融合,一方面增加了彼此间了解不同文化的机会,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国际化视野,以及对于新闻与传播学领域的重要概念的多元文化理解;但同时也因不同文化背景的学生带着其对一些重要概念的不同理解在一起学习而给教学带来一定的困难。社会传播现象和传播学科的跨学科性质,在当今时代传媒的传播活动渗透到社会的各个领域,这种跨学科、个性特色突出的专业方向,有利于培养宽口径、复合型的传媒人才,也有利于对于传媒实践的深刻理解。

第4篇:新闻传播的特点范文

【关键词】自媒体;网络;新闻传播;特点;影响分析

中图分类号:G206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7-0125(2015)10-0278-01

一、引言

自媒体时代的到来加速了新闻业的发展,使新闻传播更为方便、快捷,开放式、广覆盖的网络更是为新闻传播创造了良好的机遇,也使传统新闻传播受到了巨大冲击。在此形式下,我们应更多地思考新旧媒体对新闻传播的有利面,结合实践实事求是研究新闻传播的改变和创新发展,提高新闻传播的技术和层次。

二、自媒体新闻的传播特点

自媒体又称“个人媒体”或“公民媒体”,任何一个人通过网络平台便可随时随地发表新闻信息、个人观点等,常见的自媒体形式有微博、微信、论坛、QQ等。在自媒体时代,新闻传播具有以下特点:第一,新闻传播向平民化、个性化发展。凭借先进的科技,任何一个人都可以新闻,也可以随时、随地、随意地对新闻事件进行评论,这样就使我们听到了关于新闻更多的声音;第二,新闻传播的互交性增强。通过现代化、信息化手段,任何一个个体都可以成为新闻的传播者,还可随时将自己的身份转换为受众,新闻传播者与受众形成了零距离的接触,扩大了新闻的影响力、增强了新闻传播中传播者与受众的互动、交流;第三,自媒体时代新闻传播的速度、效率得到了很大提升,且新闻传播的内容丰富、形式多样,促进了新闻传播的发展;第四,新闻传播的真实性难以控制。由于新闻传播途径方便、成本低、言论自由,在自媒体时代新闻的真实性难以考核,新闻信息的可信度低、质量难以保证;第五,自媒体时代新闻传播的纠纷多。例如版权纠纷、侵权纠纷等,而相关法律体系的不完善导致一些问题的解决存在一定困难,形成了新闻传播过程中的一些不良现象。总之,从以上几点我们看到了自媒体时代新闻传播的发展和不成熟,研究自媒体时代新闻传播形式对传统新闻传播的影响是进一步完善自媒体时代新闻传播发展的必要途径。

三、自媒体新闻传播形式对传统新闻传播的影响分析

(一)对传播者和受众角色的影响。自媒体时代新闻传播者的阵营不断被扩大,如上述所见:新闻传播者同时也是受众,任何一个受众也可以成为新闻传播者,这就显示了自媒体时代新闻传播者和受众的融合,这也是自媒体时代新闻传播区别于传统新闻传播的一大特点。以自媒体平台作为新闻传播的方式打破了传统新闻传播中媒体人对新闻信息的控制,增强了新闻传播的力度和影响。此外,自媒体新闻传播的方式使新闻传播的交互性得到发展,实现了新闻传播的双向性,从本质上改变了传播新闻传播的模式,使新闻信息更能迎合大众口味。

(二)对新闻传播价值观的影响。传统新闻传播是一个专业的、复杂的过程,新闻中融入的是新闻媒体、新闻采编人员的价值观、社会观等,受众在接收新闻信息的同时必须接收这些观念,个人观点得不到伸张,受众的思想受到了一定的压制和约束。而自媒体时代,受众的角色发生了改变,在接收新闻信息的同时可以自由、方便地发表自己的意见,阐述自己的观点,个人的人生观、价值观等得到了更全面、真实的体现。此外,大众可以以新闻传播者的身份宣传自己的思想观念,新闻传播变得更为感性,使新闻内容更加丰富,增强了新闻的新鲜感、趣味性,更加接近大众的生活,与人们的生活、工作息息相关。

(三)对社会舆论的影响。传统新闻传播中受众只是新闻信息的接收者,没有发表舆论的途径和方法,新闻信息的传播完全是一种“垄断形式”,当一些不好的事情发生时,只要本地媒体沉默,受众的知情权就会被影响,新闻传播呈现出一种报喜不报忧的局势。随着自媒体的发展,这种舆论偏向、舆论约束被打破,新闻传播者与受众角色的改变大大地丰富了新闻内容,也方便了大众发表意见、思想等,传统媒体的新闻“把关人”角色被淡化,社会舆论将新闻信息传播带入一个新时期。一方面,受众对于新闻传播的监督意识、监督能力得到了提升,人们关注新闻的同时更多地在思考、在改变;另一方面,新闻信息源的不断扩展,使小事、大事都能成为受众所关注的新闻焦点,营造的社会舆论气氛充分地展示了新闻的大众化、平民化、普泛化,大众对于大到国际,小到社区发生的各类新闻无所不知,真正意义上实现了“家事国事天下事”无事不闻的境界,提高了我国民众的新闻参与度,使新闻传播逐渐向更完善、更先进的方向发展。

四、结语

自媒体时代新闻传播的模式对传统新闻传播的影响可以说是巨大的,但从整体上看,这些影响都是向有利于新闻业发展的方向进行的,新旧媒体的融合造就了新闻传播技术、经验的结合和发展,因而在自媒体时代更能打造出精彩、生动的新闻作品。

参考文献:

第5篇:新闻传播的特点范文

关键词 网络新闻;采编;创新思考

中图分类号G21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674-6708(2013)96-00010-02

网络新闻的采编作为当前新闻采编工作的一个重要内容,在很多的方面都发挥着新闻价值的作用,但是应该看到当前的网络新闻采编过程中的一些不良的行为,往往是导致网络新闻传播失真、失实的一个重要的不足。新闻的价值就是在事实的本身面前所包含的能够引起社会各界人士能够共同关注的一个内容,这种内容往往是能够更加直接的接近于新闻真实性的一个重要指标。网络新闻传播的特点也决定了在对网络新闻进行采编的过程中需要注意的事项,这里需要注意的就是网络新闻媒体的传播往往是全球化的传播过程,网络新闻的编辑在新闻报道过程中,应该强化地域性的新闻价值观念,同时还应该注意的就是新闻价值的普遍意义和价值也是网络新闻需要重视的一个内容所在,在当前网络媒体高速发展的过程中,应该重视的就是网络新闻媒体的重要作用,以及网络新闻媒体在传播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的内容所在。网络新闻媒体应该处理好的一个事情就是如何把握好,网络新闻的新闻普遍价值以及网络新闻的独特价值之间的关系,只有将这两者之间的关系把握好,才能够促进网络新闻你在传播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的尺度。

1 网络新闻传播的特点

1.1网络新闻传播的地域限制相对减弱

互联网技术的发展让世界连接成了一个地球村,网络的传播速度之快已经让人们感觉到了这个世界范围之小。从新闻传播的角度来看,网络新闻传播受到地域限制的程度相对较小,网络新闻传播的过程中,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一条新闻的传播往往需要的就是剪切、复制、黏贴的过程,接下来就会有成千上万的读者来看到这条新闻,这种新闻的传播速度之快,往往加快了新闻传播不受到地域限制的程度。在过去的新闻传播过程中,一个非常重要的影响因素就在于新闻的传播过程往往受到了地域的限制,这种地域的限制,往往导致的就是新闻没有办法能够充分的展示出自身的因素。有的时候一条新闻传播开来的时候时间已经过去了很久,这种情况在最开始的新闻传播过程中是经常发生的,一般的新闻也就成为了旧闻。网络新闻传播就打破了这样的地域限制,这样给网络新闻传播带来了一定的生存的空间,为促进网络新闻的传播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1.2网络新闻传播的覆盖面之广

网络新闻传播的另外一个重要的特点就在于,网络新闻传播的覆盖面之广,这里应该看到网络新闻你传播的覆盖面广的一个重要作用就在于,相对比较广泛的将受众的需求更加立体化、多方面化起来。网络新闻在传播过程中一个非常重要的意义就在于,互联网是一个可以同时能够传播文字新闻、音频新闻、图片新闻、视频新闻的一个综合的媒介,在这里我们应该非常清楚地看到网络新闻传播过程中的一个覆盖面之广,它的意义包含了两个层面的意义,一个层面就是所覆盖的受众人数的广泛,另外一个就是传播内容的广泛,这两种广泛性所带来的内容就是导致了网络新闻传播的覆盖面的广泛性。当前网络新闻传播过程中应该重视的就是网络新闻传播的一个重要的特点,针对受众的接收范围的广泛性以及网络新闻传播内容的广泛性,在这个条件下应该充分的认识到网络新闻传播的各种有利因素所在,为网络新闻的更好传播提供可靠的保障。

1.3网络新闻传播的裂变性

裂变性不是新闻学当中的一个术语,在这里将裂变性应用到网络新闻的传播过程中有着其非常重要的意义。这里将网络新闻传播的裂变性,往往是和互联网的技术联系在一起的,我们应该清楚的看到,当前需要注意的一个内容就是产生这种裂变的基础和技术的手段是互联网的发展,在一定的技术条件的基础上,网络新闻传播才有可能产生裂变性。这种裂变性往往所带来的一个内容就在于,网络新闻传播过程中的信息的爆炸性,这种爆炸性的开始和结束往往都是在非常重要的一个前提下面,这个前提就在于能够充分的使用互联网技术,将网络上面所产生的新闻通过互联网的形式发送出去,这才是网络新闻最重要的一个内容所在。

2 网络新闻应该重视网络选稿

网络新闻的来演上面由于具有一定的不确定性在其中,这里应该看到在对于网络新闻你进行筛选的过程中,应该充分的忠实对于选稿这个过程的筛查。对于网络新闻的采编人员来说,衡量一个新闻是否可以转发的标准就是要去伪存真,只有这样才能够将网络新闻的真实性进一步的完善和进一步的鉴别。另外由于网络新闻的使用一般都是借助其他的新闻媒体的现有的素材进行的挑选。这个过程中非常重要的一个内容就是要保证这些新闻的准确性和真实性,在保证这两个内容的基础上才能够进行采集和编辑。另外还需要考虑到的一个重要的因素就是,该新闻是否和自身的新闻传播的媒介有着一定的联系,如果没有一定的联系的话,那么再好的新闻也不应该当成新闻来进行采集和编辑,如果采集和编辑了的话所导致的后果就是往往产生与自身的媒体不相适应的内容。网络新闻的特点就是:快速、全面、准确、客观。网络新闻的这个特点就决定了,网络新闻编辑的过程中,对于编辑而言应该时刻都必须关注的就是从这个大量的信息里面,找到那些具有新闻价值的新闻,以及那些能够对于人们日常的生活能够产生正面影响的内容出来。网络新闻的编辑应该找的就是网络新闻中,哪些是可以使用的稿子,哪些是不可以使用的稿子,这种选择对于网络编辑来说是有着一定积极的作用的。网络编辑在选取稿件的时候应该本着,客观、公正、公平的角度进行选取那些有价值的新闻稿件。

这里需要举例的就是,在近期刚刚出现的一个假新闻:“主席打出租车”的假新闻事件,通过这个事件我们可以看出,在没有澄清这个新闻是真的还是假的的情况下,我国的大量的网络新闻媒体就转载了这个虚假的新闻,最后才得知这个新闻是假新闻,导致这种情况出现的原因就是在于,网络新闻的编辑没有很好的去审查这个新闻的发稿者所使用的内容是真的还是假的,就将这个内容转发到了网络上来,最后导致的就是网络新闻的受众都不敢相信新闻媒体所讲的话,到底哪个是真的,哪个是假的呢?所以说,在新闻的选稿过程中应该杜绝的就是凭空捏造虚假或夸大新闻来吸引眼球。另外还有就是网络新闻媒体应该杜绝那些相对低俗的新闻内容。最后就是三是杜绝传播谣言或者“小道消息”。这里所说的小道消息就是那些没有经过证实的内容。

3 积极有效地编辑和改正是网络新闻采编的基础

网络新闻编辑的另外一个重要的功能就是,编辑要对于一些新闻进行适当的改编,这里的改编往往不时那种单纯的复制、粘贴。对于新闻传播而言应该看到的就是网络新闻编辑应该有着自己的特色,将同一个新闻事件通过自己的编辑成为从另外的角度进行分析的一个情况,这个情况非常重要的意义就在于,能够给网络新闻的受众以一种另外的视角来评价新闻,来看到新闻背后的另外的内容所在。所以说,对于网络新闻编辑而言在挑选新闻稿件的时候,应该对网络新闻的内容以及当中的一些语言文字进行适当的修改,这种修改是为了能够更好的促进网络新闻更加接近于新闻媒体的受众。经过网络新闻媒体的编辑在其中的用字、姓名、时间等有关内容概念上面都需要不断地小心,避免因为不礼貌的文字激起对于新闻受众的不满意,这种不满意往往表现在一定的地域性的差别上面。还有就是网络新闻的编辑还应该看到网络新闻媒体在不断地采集和编辑的过程中,将那些新闻稿件中原本需要更改的内容更加的具体化和完善化,以便能够达到网络新闻受众所接受的程度。

4 结论

综上所述,整合要满足需求, 服务大众。网络新闻在整体上是由众多条新闻报道组成的, 这些独立的新闻报道彼此有类别和内容上的相关和接近性质。如何把众多的新闻归类整合,形成若干大类,构成新闻频道或者栏目, 这也是网络编辑需要做的事情。新闻信息整合看似很简单,实际上有很大学问。所以说,对于当前的网络新闻传播过程中,进行创新型的采编是具有一定的难度在其中的,这里我们应该更加清楚地看到,网络新闻编辑和新闻媒体之间应该更加切合实际的进行资源的整合,让网络新闻通过采编的改善,达到能够促进新闻更加完善的发展的目的,同时也是促进网络新闻沿着更加健康、可持续的脚步发展的关键所在。

参考文献

[1]谢新洲著.网络传播理论与实践[M].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

[2]张海鹰,滕谦编著.网络传播概论[M].复旦大学出版社, 2001.

[3]张永霞.网络新闻的特点及对编辑的要求[J].新闻爱好者,2010(16):127-128.

第6篇:新闻传播的特点范文

[关键词]高校新闻传播学教育研究

新闻传播教育在我国高等教育中的地位,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突出和重要,高校新闻传播教育为新闻传媒业的健康发展所做出的贡献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巨大、直接与明显。新闻传播事业在中国,已成为联接新闻信息产业和以高科技为特征的传播技术产业的桥梁,不仅有其经济效益,而且有着重要的社会效益。我国新闻传播事业的迅猛发展,给中国新闻传播学教育的研究带来了重大的契机。

一、新闻传播学的发展特点

1.新闻学与传播学的相互融合。传统的新闻学研究有较强的实用性质,但理论色彩较弱。传播学被引入新闻学界以后,许多传播学的理论假设和研究方法已成为新闻理论研究的一部分。新闻学研究已不再局限于传统的学报,它包括广播电视、网络传播等各种传播媒体或形态,而且涉及了大量的非新闻类的媒体传播的内容,以及广告、公共关系、媒体经营的研究等等。

这种融合不仅是原来两个学科的融合,而且与传媒活动相关的各个学科的研究成果,例如社会学、社会心理学、人类学、法学、经济学等等,也越来越多地被运用到新闻传播学的基础理论研究中。新闻学与传播学的相互融合,新传媒的研究发展迅速。

2.传媒经营、新闻法治与职业道德成为新闻传播学的研究热点。近年来,中国的传媒处于大整合的时期,各媒体不再仅仅是党的机关报或国家的广播电视台,也是经济实体和利益单元,报业和广电业的集团化,传媒之间的竞争内地传媒与境外传媒的竞争,都要求各媒体的负责人懂得传媒经营。把受众接受传媒作为消费行为的研究,将传媒娱乐视为经营策略考察也纳入了传播经营的理念之中。

随着中国传播业近几年的急速膨胀,传媒每日每时与社会发生互动,矛盾冲突的频率上升,新闻官司增加,社会对传媒职业道德不规范的指责增多。因此,传媒业自身的法治建设和职业行为的规范化,越来越成为学界关注的问题。近几年,该研究扎实而有成效,涉及新闻官司的各个方面,从各种新闻侵权现象到著作权问题,从隐性采访到隐匿权、更正与答辩,就论证的范围而言已经相当全面而完善。

3.舆论监督的内涵发生变迁。20世纪90年代以后,中国广播电视,特别是电视(包括卫星电视)的发展速度和规模空前。有的学者从行政、综合市场、专业市场三个角度看中国电视产业的市场格局,指出中国电视产业的三人发展趋势:政府导向让位于市场导向;民营电视业将成为市场上的一支重要力量;电视资源要素的流通和集中同时进行,形成区域性传播中心。

目前,舆论监督成为与新闻理论、新闻法治和职业道德相关的一个重要学术课题,并涉及到了社会学、政治学和公民权利的研究等等。中国的新闻学从传统的党报理论转向一般新闻学理论,其背景是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环境变化,“舆论监督”的内涵发生了变迁。

二、现阶段高校新闻传播专业教育特色的研究

中国的新闻传播教育已具备相当的规模与条件,也积累了丰富的办学经验。只要我们本着实事求是的原则看问题,坚持以开拓创新的精神办实事,中国新闻传播教育的新局面一定能够开创。

现阶段高校新闻传播专业教育的研究当中,关于教育特色的研究最为重要。怎样形成高校新闻传播专业的特色呢?首先,要充分依托自己学校的特色,根据自己学校的性质地位和特点来办专业。这样才能把专业和学校紧紧融合在一起,充分集中和整合学校的所有学科的优势,扬长避短,突出自己专业的特色。比如一所体育学院的新闻传播专业,就正好从体育上做文章,努力探索体育新闻办学的途径,着重在培养优秀的体育新闻从业人员上突出特色。其次,要充分考虑自己学校所处地区、城市的特点,发挥地区优势,突出地区特点,在区域文化、社会、经济发展上做文章,紧密与当地党政部门和新闻传媒单位结合,办出自己的专业特色。如一些地方民族大学的新闻传播类专业,就可以充分发挥少数民族地区的特有优势,在民族新闻的教学与研究中独树一帜,为我国少数民族地区新闻传播事业的发展做出有特色的突出贡献。第三,要充分调动本专业教师的积极性,发现与培育教师们有特点的教学与科研新经验、新成果,不断努力在新闻传播领域的某一方面、某一项目、某一课题上,做出新的突出的研究成果,并以此为契机,不断培育出特色。第四,突出特色,还要善于和勤于在办学中不断总结与积累经验,每学期、每学年都要认真回顾一下在办学中哪些事情是做得好的,哪些地方还有不足,师生们的反映如何,新闻传媒界和社会的反响如何,从而去发扬和推广好的办学方法、模式与经验,克服与改进不足之处。

综上所述,我国高校新闻传播教育是一项正在蓬勃发展的事业,其前景十分广阔、光明。但同时,也面临着十分激烈的挑战与竞争。常有一句话叫“不进则退”,实际上现在的情况是,进步慢了,也是后退。因此,我们一定要以只争朝夕、争分夺秒的精神,努力发展新闻传播教育。我们一定要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旗帜,不断推进教学科研改革,为培养更多优秀的德智体全面发展的新闻传媒人才,不断做出新的更大贡献。

第7篇:新闻传播的特点范文

对于日渐兴盛的网络媒体来说,网络信息表现出来的非线性特点注定了以前旧模式在网络新闻信息传播中的缺憾。构建网络新闻信息传播新模式能简洁、直接、有效地给接受者展现网络新闻信息传播的交互性,能把具体操作过程中不能看到的信息传递以及接受者反馈展现出来,有利于其他相关网络理论的形成。

为了较好地区别网络媒体和传统媒体在传播新闻方面的异同,本文由二者的传播特点着手,经过比较构建起网络新闻信息传播的新模式。

传统的媒体新闻传播模式

报纸、广播、电视是日常生活中的主流媒体,尽管在新闻信息传播方面有不一样的工具、途径与传播形式,不过也有共同的传播特点:1.传播与接受关系明晰。也就是在新闻信息传播之中,报社、电台、电视台通常掌控“发言权”,是唯一的新闻信息源头,即新闻传播的掌控权是在媒体之中,而普通民众是信息的接受人。2.接受者之间互相孤立,联系不紧密。报社、电台以及电视台表现出星之构造往外传输新闻信息。与此同时,所有接收到新闻信息的接受者正常情况下不会运用相同的途径把新闻信息重新传递给别的人。并且,接受新闻的民众是不会再运用媒体来再次传播新闻信息,仅仅是运用谈话和对话等方式来进行。3.传统媒体把信息传播给接受者,接受者却不能运用相同的途径来反馈信息。就是安排设置“读者反馈”、“民众热线电话”甚至是邀请民众亲身参与到节目中来,都无法切实有效地变换报纸、广播、电视等传统媒体和接受者之间“我说你听”的传播模式。因此,接受者的反馈信息却是时间晚的,或信息量少,或运用其他的工具展现出来,不能真正有效地达到那种“传播”和“接受”之间的双向互动交流,在新闻媒体与接受者之间树立了一面隐形之墙。

根据以上观点,能够得出以下结论:在新闻信息资料的传播中,传统媒体的最大缺憾是不能给传播者和接受者两方都提供一个相互对等交流沟通的信息平台,接受者对某个新闻信息的反馈情况与需求状况都无法迅速传递到传播者那里,传播和接受之间没有交互性。和传统媒体来作比较的话,网络媒体的新闻信息传输在交互性方面有传统媒体不能比拟的优点。

网络媒体新闻传播模式

根据麦克卢汉“媒介即讯息”的观点,每次技术层面上的创新都会推动新闻信息传播方式向前大步跨越。网络媒体传播新闻信息是以因特网为基础,运用现代先进的传播技术,在新闻信息传播的内容、形式和方便人们阅读等方面全面做了改进,有很强的立体性信息传播功效。和传统的新闻传播作比较,网络新闻一是经过内容的设置、结构的取舍等方法,让新闻报道有了“最好状态”,方便人们获取立体认知,能更清楚更深层次了解新闻信息;二是接受者的建议和态度能马上传递给传播者,传输与接受间有了某种互动关系,进而让新闻立体传播功效在网络的氛围中有更加深入的展现。

网络新闻信息传播的构造中无固定新闻信息发出者与接受者,传播者和接受者无明显界限,不管是传播者还是接受者全部是网络信息传播中的一个环节,所有环节都能向其他环节传输信息,与此同时所有环节也都能向传输信息的环节传输所反馈的信息。全部网络传播展现出那种一对一、一对多、多对一、多对多的网状构造,并且伴随网络覆盖面的拓宽而持续拓宽。

在实际网络传播中,传播者和接受者间有着一个信息互换平台。此信息互换平台包含计算机、终端机以及信息交换设备,它事实上是网络新闻信息传播的中枢。不管是传播者还是接受者,都能运用这个途径做传播和接受的活动,传播者把新闻信息汇总于此平台之上,接受者能通过这个平台随意挑选相关新闻信息。

网络传播融大众传播与人际传播所有特点于一身,相互交流与双向流动是它最突出的特征。伴随网络技术持续提升与完备,接受者的反馈信息慢慢变成网络新闻信息传播中的一个重要部分。和传统媒体接受者的反馈信息不一样的是,使用网络的接受者对网络新闻信息的反馈依然运用网络来传输给传播者;把自身的反馈信息传输给传播者的时候,使用网络的人还能运用信息互换平台与其他客户作建议、思想、观念之碰撞,相互碰撞的结果一般会最终形成全新的信息与建议。

接受者运用网络媒体看新闻的时候,他们反馈信息常常会与所阅读的网页一同进行,有多元性、时效性、同步性的特征。

大多数情况下,网络新闻在页面上仅仅展现出相关新闻的标题,把重要的、有可看性且可以吸引接受者的新闻标题留在第一层面上,把相关内容以及新闻报道、新闻背景留在第二或者第三层面。唯有第一层面的相关新闻标题牢牢吸引了普通民众,人们才会慢慢深入去了解,并会不停地点击相关的新闻信息链接,进而了解相关新闻信息的全部过程。民众对新闻信息的反馈有下面一些形式:1.对新闻第一层面毫无兴趣,不想点击接着阅读,和传播者也无交流沟通。2.被新闻标题所深深吸引,慢慢去看新闻的所有内容,乃至去点击相关链接看相关的新闻信息。例如在攻打伊拉克的海湾战争没有开始之前,全世界都非常关注伊拉克局势之时,新华网在其网页的首版《最新播报》中专门开设了“伊拉克局势二十四小时全天候报道”栏目。对伊拉克局势有兴趣的民众能够先进入“滚动新闻”,走进第二层次,且由“美军动态”、“伊拉克时局”、“联合国态度”、“核查行动”、“大家评论”、“相关时局图片”等栏目上挑选自己喜欢看的内容进入,在第三层次上挑选其非常想知道的相关新闻信息。此种传播和接受模式极大地强化了网络客户挑选新闻的自主和自由性,符合接受者接纳相关新闻的内心需求,很大程度上吸引接受者运用网络去看新闻信息。3.接受者能在阅读新闻的时候运用电子邮件,把自己的想法、建议和要求很快反馈到传播者那里,有利于传播者迅速知晓新闻信息传播状况以及功效,改善与完备采访、编辑等相关工作。4.接受者可把他对某个新闻或者某个事情的意见发表在网络相关论坛上,和别的网络客户能马上作一些讨论,达到横向建议的反馈目的。另外,人们还可以把自己觉得有价值的信息资料通过电子邮件推荐给朋友,也可以发到BBS上面。5.接受者能通过聊天的形式与网络新闻的记者和编辑们相互交流对一些新闻事件的意见,或者是通过网络与嘉宾们就一些新闻热点和焦点问题作“面对面”的相互交流与沟通。

构建新模式的过程以及相关分析

根据网络新闻信息传播在技术上以及运用上展现出来的特点,我们在构建模式时应重点考虑以下几点:

1.怎样展现传播者和接受者、接受者和接受者间的新闻信息的相互传递、反馈、互相交流、结合、意见和建议相互碰撞?把现实生活中虚拟的信息资料交流平台摆在传播者与接受者之间,运用它的媒介作用展现网络新闻传播各个方面的信息互动是此模式非常特别的地方。2.怎样把实际传播中传播者和接受者之间的相互交流和沟通以及反馈途径展现出来,表现出传播者的主导性以及接受者的独立自主?依照接受者的内心表现与阅读方式,我们把接受者的反馈分为三种类型:不作反馈型、点击阅读型、相互交流探讨型,将接受者通过相互交流的平台与传播者的互动一同构建起来。3.怎样强化网络新闻信息传播的整体性和社会性?在刚开始构建此模式时,我们没考虑到接受者与传播者的个体要素,没把二者放在整个社会大背景下去思考。可是从心理学视角来审视,所有传播信息者在对新闻信息传播时会或多或少受其自身因素的影响,且会受到自身价值观与倾向性的束缚。与此同时,众多社会因素也会影响传播者与接受者,致使他们对有些新闻信息是不是有兴趣,程度深不深,是不是展现出其兴趣,他们的反馈展现到何种程度。在此模式最后成型的时候,我们专门考虑这些因素对传播者与接受者的影响。

根据上面问题综合考虑,综合互动和互向交流性为一体的网络新闻信息传播模式的展现如下。以人民网对美国攻打伊拉克的战争时局的报道为例,来了解新闻信息怎样在接受者与传播者间相互产生互动。2003年4月12日头版新闻大标题是《美国军队扑克牌通缉令:萨达姆是“黑桃A”》。普通民众若对此条新闻不感冒,也就不可能点击相关新闻,更不会对这个新闻发表任何评论,仅仅会在《最新报道》与《深入阅读》中挑选其他战争新闻信息。有些接受者对此头条新闻出现“心理忽视”,隔断了反馈途径;若接受者对这有兴趣,则能点击“深度报道”去进一步了解情况,且在子页中还能够点击“相关评论”去了解别人对此新闻信息的一些看法,或者表达其本人意见,实现网络交流沟通。与此同时,接受者还能够在子页中去看“其他新闻报道”,进入其有兴趣的第三层、第四层信息;另外,接受者还能通过“人民论坛”在《战争结束后伊拉克建设谁买单?》中和学者、网友相互交流。

从接受者接受新闻信息的视角来审视,接受者每遇到一则新闻,大都会呈现出没有实际反馈、阅读新闻、相互讨论等几种情况。接受者不管选择什么信息都会对别的信息造成短暂的内心忽视,对别的信息表现出不作反馈的态度。表现在实际生活中,就是接受者对那么多信息的一个综合排队的过程,排在第一位的新闻信息首先被接受者阅读以及相互交流和探讨,排在第二、第三位乃至后面的新闻信息唯有等下一次的接受者挑选——相互交流——反馈的过程。

现代网络新闻信息传播模式的特征和优点

综上所述,此模式很好地处理了我们在刚开始建立时所考虑的因素,契合了具体应用过程中网络新闻信息传播的特点:凸显了新闻信息交流平台的重要性。现代网络新闻传播能在接受者和传播者乃至大众传媒等外部氛围之间作自由连通与信息相互交流,不能离开信息交流平台的桥梁作用。本模式将它的桥梁作用很好地展现了出来。注重信息的双向相互交流。此模式把现代网络媒体和原来的传统媒体进行新闻信息传播的最大不同——互动性运用不一样的反馈类型展现了出来。注重现代网络新闻信息传播的综合和社会性。

麦奎尔与温德尔在《大众传播模式论》中指出:“适合所有目的与所有分析层次的模式肯定是没有的。”因此,在构建现代网络新闻信息传播模式中,把研究难点放在接受者的反馈与传播的互动方面,由实用视角去勾勒出新闻信息的相互交流,为更深层次的理论研究提供大致结构。我们有理由相信,伴随网络技术的持续提升,网络新闻信息传播的日臻成熟,网络新闻信息传播模式也会持续提升、创新与完备。

参考文献:

第8篇:新闻传播的特点范文

关键词:企业新闻受众;特点;传播效果

企业新闻是企业以新闻报道的方式传递企业生产、目标、文化等信息,是企业思想政治工作和企业文化建设的重要载体。

企业新闻受众,即企业新闻传播的对象,企业员工企业新闻最直接、最主要的受众,他们的兴趣、认知结构、思维方式和阅读习惯等都与社会新闻受众相差甚远。因此,为了更好地增强传播效果,熟知企业新闻的“员工受众”的特点和要求,对于提高企业新闻的传播效果尤为重要。

一、企业新闻受众的特点

企业新闻受众是那些直接或间接地参与企业生产经营活动或与企业发展过程存在密切关系的人群。我国的大中型企业多是人员密集性企业,企业所在场所大多远离拥有完善生活保障体系的大城市,企业的生产经营状况、人员组成情况和特有的社会环境,以及受“归属感”、“认同感”等心理环境影响,企业员工作为企业新闻受众与社会新闻受众有不同的特点。

(一)企业员工是企业新闻的直接受众

传播理论认为传播环境影响、制约着传播活动,从面影响传播效果。传播环境包括社会环境和受众心理环境。从社会环境而言,企业员工长年累月地在企业某项生产经营中充当着工作一员,企业的兴衰直接影响到每个职工的切身利益。同社会受众相比,企业新闻的表达方式和展现的各种信息内容对企业新闻受众则更有吸引力,正是这些企业职工对某一事物长期形成的认识角度、工作行为认同的一致性,形成了一支能够长期关注企业新闻信息的稳定受众群体。

(二)“员工受众”对新闻选择具有倾向性

从受众心理环境而言,受众往往注意那些与他们工作生活有联系和有自身兴趣爱好相符合的事物,而设法避开那些与原有立场相反的传播信息,以保持一种内心的平衡。员工在接受信息时,也有这样的心理要求。企业员工由于长期生活于企业特有的文化氛围中,对反映企业发展、经营状况的各种信息具备同化和顺应的接受方式。

企业特有的生产特点、生活环境,造就了一批具有同一价值取向的企业群体,对于那些源于自己企业发展、出于自己身边的新闻事件的理解和认识就具有一定的企业特色。用老百姓自己的话来说:“企业新闻讲的是咱企业职工自己的事,咱企业职工爱看。”

(三)“员工受众”对新闻传播过程参与性较强

企业员工对企业新闻的“参与”,就是员工成为新闻人物或是通过某些渠道直接或间接地参与到新闻的采制及过程。

“企业员工是企业的主人”,企业的兴衰与员工的切身利益密切相关,一项制度的通过、一个举措的实施,都会受到员工的密切关注,同样可以成为员工茶余饭后的热点话题,职工对这些新闻内容的认识一旦演变为信息的传播者,就会变成新闻传播的直接参与者。实践证明,企业员工对企业新闻传播的参与程度要远高于社会新闻受众参与程度,正是企业职工这种对信息传播过程参与性的增强,企业新闻的宣传职能和教育职能也要强于一般的社会传媒。

二、以“员工受众”为中心,增强企业新闻的传播效果

企业新闻工作与社会新闻不同,比如企业新闻注重点在“宣传”。宣传企业管理层的战略、决策,宣传企业涌现出的模范人物、典型事例,弘扬企业文化,刊登领导讲话等等,主要看宣传效果。而社会新闻注重点在“新”,注重取材新和引起公众注意的程度,对社会生活的影响力,以及由此引起的观念的冲突和社会思考。但是“新闻传播应该以受众为中心”,新闻工作的宗旨就是“为人民服务”,提供客观真实的新闻线索,最大限度的满足人民大众的知情权起到正确的舆论导向作用,这对企业新闻工作不应例外,否则,企业新闻必将被“员工受众”所抛弃,成为毫无意义的“传声筒”。

企业新闻要赢得受众,关键是要根据受众的心理特点来选择和挖掘新闻事实的新闻价值。因此,我认为做好企业新闻工作关键要做好以下二点:

(一)以“三贴近”(贴近实际、贴近群众、贴近生活)为原则,提高企业新闻的受众面和接受度。

受传统的企业新闻宣传思想、宣传模式的影响,企业新闻工作存在过多关注上级、领导,忽视企业员工心理需求;企业新闻“专业性、严肃性、保密性”三重特性的存在,不仅加大了企业新闻报道的难度,更使这类新闻报道陷入缺乏可读性的怪圈,成为企业常态和动态情况的模式化“总结”。使新闻价值无法得到最大化挖掘的同时,读者需求也被淹没。

在“三贴近”上下功夫就是要实现新闻报道重心的转变。同时也是新闻报导形式的一种企业报道当然不是单纯为了提供新闻事实、提供动态信息,还应该为职工提供各种信息服务、政策服务和思维服务。

(二)切实做好企业新闻策划工作

第9篇:新闻传播的特点范文

关键词:新媒体;新闻传播;特点

1新媒体的内涵

在人类历史上,新闻传播由报纸到广播,由网络到手机,每一次技术变革都会带来常说的新媒体。目前,学术界研究的新媒体是指1998年5月联合国新闻委员会上首次提出的,被称为“第四媒体”的互联网,即“继报刊、广播、电视等三大传统媒体之后的第四种主要大众传播媒体”。从此,新媒体称为学术界流行的术语。新媒体是建立在计算机和网络技术快速发展进步的基础上的,包括媒体硬件和软件,以数字化和互动性为标准,向人们提供丰富的个性化信息的媒体。例如,数字电视、网络电视、电脑、手机、移动客户端等各种电子硬件智能产品。新媒体的出现使新闻传播主体普遍化,新闻传播的内容丰富化,新闻传播的形式多样化,加快了信息更新速度,满足人们个性化、多样化的工作、学习、生活等各方面的信息需求,成为信息化时代的宠儿。

2新媒体在新闻传播中的特点

2.1传播主体大众化

在新媒体产生之前,新闻传播一直由电视、广播、报纸等主导。在信息化时代,科技的发展带来了新媒体,新媒体视阈下的新闻传播打破了时空限制,每个人都可以参与到新闻的传播中来,每个人都可以随时随地用电脑、手机记录编辑新闻消息,这使得新闻传播的主体平民化、大众化。

2.2传播形式多样化

传统的新闻传播形式主要是电视、广播、报纸等,如今,科技的发展进步,智能手机和电脑的普及,改变了以往有限的新闻传播方式,QQ、微信、微博等各种新形式不断出现,功能不断完善,逐渐成为人们获取新闻信息的常用工具。

2.3传播内容丰富化

新媒体的发展,使新闻传播主体平民化、大众化,大家加入到新闻传播的队伍中,在这样的情况下,新闻的内容也发生新的变化,上至世界国家大事,下至平民小事。这使得新闻的内容扩大化、丰富化。

2.4传播消息及时化

新媒体的出现大大提高了新闻的传播速度,使大众可以在“第一时间”了解到国家大事,生活乐事。新媒体传播新闻的速度远远快于传统媒体的速度,尤其是智能手机功能的完善,可以及时新闻消息,并且不断更新新闻消息,人们可以随时了解事件的进展。

3新媒体在新闻传播中的问题

新媒体让新闻传播更加便捷、迅速、流畅,但也暴露出一些问题。首先,新闻传播主导方弱化,不利于新闻信息的传达。每个人都可以随时随地参与到新闻传播中,这是新媒体视域下新闻传播的特点,但是,这也容易让人们各抒己见、各自为阵。所以信息传播的方式是不能舍弃的,两者相互结合,才能更好地为新闻传播服务。其次,虚假消息会给社会带来不好的影响。新媒体的环境和传统媒体相比较,其开放性显而易见,随之而来的是一些垃圾信息、虚假信息,这让阅读者眼花缭乱,难辨真假,无法选择。这就可能会对我们的生活造成干扰。最后,知识产权的保护受到威胁。每个人都可以新闻,其文字、图片、音频、视频都可以被随意引用或者更改,这实际上侵犯了原创者的知识产权。

4新媒体视域下新闻传播的改进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