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儿童口腔保健护理知识宣教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中图分类号: R173;R780.1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008-2409(2009)05-0941-02
孕妇肩负着养育下一代的重任,其口腔健康状况及对口腔卫生知识的了解程度直接关系着下 一代的口腔健康[1]。为了解我市孕期妇女对口腔保健知识的了解、态度、行为 和诊治情 况,提高孕妇口腔保健意识,减少孕期口腔疾病的患病率。笔者于2009年1~5月对在我院妇 幼中心建卡的459名孕妇进行问卷调查,具体结果分析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1 调查对象
2009年1月至2009年5月在我院妇幼中心进行围产期检查妊娠妇女459人 。年龄26~40岁,其中文化程度大专以上共225人,占49%,高中以下234人,占 51%。
1.2 方法
设计结构型问卷, 调查内容包括一般情况、口腔保健的知识及来源、 口腔 卫 生习惯、观念、诊查情况及对婴幼儿口腔知识的了解。采用第3次全国口腔流行病学调查方 案统一问卷,当场发卷,自行填写,当场收卷,监督整个答卷过程,并尽可能减少诱导性误 差。共发放问卷500张,收回459张,回收率91.8%。
2 结果
2.1 孕妇的口腔疾病就医行为及观念
希望孕前接受口腔保健的孕妇为100%,孕前接受过专业指导者占11.76%,有牙龈出血者占74 .51%,有64.71%的孕妇不知道牙龈出血的原因,孕前进行过口腔健康检查者仅为3.92%,有 49.02%的孕妇认为怀孕期间不能看牙,能忍则忍。
2.2 孕妇的口腔卫生习惯情况
每日刷牙2次以上的占82.67%,使用磨毛保健牙刷者占45.10%,有70.59%的孕妇刷牙方法不 正确,而刷牙时间达到3min以上者为31.37%,有74.51%的孕妇知道定期更换牙刷。
86.27%的孕妇不知道牙齿开始发育的时间,47.06%的孕妇认为乳牙2岁以后才需要清洁与 卫 生,有78.43%的孕妇不知道氟能防龋,对于奶瓶龋发病的主要原因有45.10%不清楚,54.90% 的孕妇不知道如何才能预防龋齿,有49.02%的孕妇认为乳牙不需要治疗。
3 讨论
大量的研究已证实,良好的口腔卫生习惯可以有效地预防龋齿[2]。母亲的口腔保 健习惯对 幼儿的口腔护理十分重要,对儿童牙齿的干预性治疗来说,母亲有成功治疗经验的儿童较其 他儿童更易获得成功[3]。从妊娠期间开始并由母亲延续下来的口腔保健习惯,对 孩子龋齿的预防会起到非常好的长期效果。
妊娠期是一个复杂而特殊的生理过程,孕妇全身起着一系列的变化,在此期,如不注意口腔 保健,会使正常的生理过程发生病理变化,不仅会影响孕妇本身的健康,甚至可能影响到胎 儿的发育及健康。本次调查结果显示,无论受教育程度的高低,孕妇对孕期的口腔卫生预防 保健知识了解甚少,虽然所有的孕妇均有接受专业口腔健康指导的需要,但孕前接受过专业 指导的人数为仅为11.76%;有74.51%的孕妇有牙龈出血史,可有64.71%的孕妇不知道牙龈出 血的原因;孕前进行过口腔检查的只有3.92%,75.55%的孕妇有了牙病是能忍则忍,不能做 到防患于未然,无法早发现、早治疗。54.9% 的孕妇担心口腔治疗对胎儿产生副作用,拒 绝接受治疗。因此必须通过健康教育,使孕妇了解孕期口腔疾病对胎儿产生的不利 影响和孕期口腔疾病治疗特点、时机及局部治疗的安全性,消除孕妇口腔治疗的误区及恐惧 感,提高孕期口腔疾病就诊率、治愈率,降低孕期口腔疾病的风险,为确保母子平安提供保 证。
对不同学历的孕妇分类统计结果来看,每日早晚2次刷牙率基本无差别,但只有29.41%的孕 妇刷牙方法正确,70.59%采取混刷法; 68.63%的孕妇刷牙时间小于3min,只有31.37%的孕妇刷牙时间大于3min;及时更换牙刷的孕妇达74.51%。由此看出近年我国 “爱牙日” 活动的开展使较多的人知道刷牙的重要性,但是对如何掌握正确的刷牙方法,具有持之以恒 的刷牙态度还有待加强。
家长的口腔保健意识直接影响儿童的口腔健康和口腔卫生习惯。牙齿发育是一个漫长而复杂 的过程,婴幼儿的乳牙胚从母亲孕6周开始发育,在5~6月时钙化,婴儿出生时,20颗乳牙 冠已全部形成。牙齿在发育过程中易受各种因素影响,如:孕妇的健康、营养、情绪、生活 环境、疾病等,所以孕妇在孕期应尽量避免疾病和感染的发生,保持愉悦的心情,饮食要营 养丰富合理。乳牙相对于恒牙有机成分较多,无机质少,抗酸能力弱,一旦发生龋病,病变 进展快,所以乳牙萌出后,家长必须及时清洁牙面,清除牙垢和牙菌斑。调查表明,有86.2 7%的孕妇不知道人的牙齿从母亲怀孕第六周即开始发育,有47.06%的孕妇认为2岁以后才需 要注意乳牙的清洁和卫生,乳牙萌出后家长没有及时清洁牙面,含、奶瓶睡觉,这些都 是引起儿童龋病早发、高发的因素。78.43%的孕妇不知道氟化物对牙齿的影响,有49.02% 的孕妇认为乳牙龋齿不需要治疗。因此,广泛、细致的口腔卫生宣教工作是预防口腔疾病发 生的关键,宣教内容应直观化、具体化、多样化、基层化,使广大的准妈妈了解口腔疾病的 种类及危害。
目前口腔疾病在我国是多发病, 想减少口腔疾病的发生,笔者认为保护牙齿应从零岁做起 ,将工作重点放在孕妇,可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应加大口腔预防保健宣传力度,开设 孕前口腔卫生课堂,通过举办讲座、发放宣传小册子或播放录像带,提高孕期妇女口腔卫生 保健意识,提高孕妇对口腔卫生知识的掌握,减少孕期口腔疾病的发生, 促进母婴健康。
参考文献:
[1] 郝淑青,张军桥,刘学聪. 孕妇口腔卫生知识认知程度调查分析[J]. 河 北医药,2007,29(7):748-749.
[2] 鲁丽珍,郭晓琳,徐涛.健康教育对孕期口腔疾病的影响及意义[J].中国妇幼健康研究,2008,19(4):389-391.
中图分类号:R179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5-0515(2011)12-409-02
乳牙龋病是儿童的常见病、多发病,是一种口腔慢性进行性疾病。由于龋病导致咀嚼功能降低,影响儿童的营养摄入;影响牙合系统的生长发育,易使新萌出的恒牙发生龋蚀;影响语言学习期儿童的正确发育等,因此对儿童乳牙的早期预防、早期治疗十分重要。为了解太原市儿童乳牙患龋情况,以进一步做好口腔卫生宣教,2010年对太原市1005名5岁儿童进行了口腔检查及问卷调查,并进行统计和分析。
1 调查对象和方法
1.1 调查对象
检查对象:随机抽取太原市内1005名5岁儿童,其中男553名,女452名。
问卷对象:接受口腔健康检查的5岁儿童的家长,其中79.7%为儿童的母亲,20.3%为儿童的父亲。
1.2 方法
按世界卫生组织《口腔健康调查基本方法》及《第三次全国口腔流行病学调查龋病诊断标准》,采用室内自然光线,使用口腔常规检查器械(口镜、探针)进行口腔检查并记录。
问卷调查对接受了口腔健康检查的儿童家长进行面对面问卷调查,内容主要包括儿童的口腔卫生行为、饮食习惯、父母口腔健康知识及观念等。
1.3 采用SPSS12.0进行统计分析。
2 结果
2.1 口腔健康检查
太原市5岁儿童乳牙患龋率为76.1%,男76.7%,女75.4%,男女无差异(表1)。
太原市5岁儿童乳牙龋均为4.01,男4.04,女3.98,男女无差异。在患龋儿童中,有2颗龋坏牙齿的儿童最多,占5岁受检儿童的12.4%,随着龋齿数的增加,人数分布逐渐减少(图1)。
龋齿好发的牙位依次为下颌第二乳磨牙、上颌乳中切牙、下颌第一乳磨牙、上颌第二乳磨牙、上颌第一乳磨牙(表2)。
太原市5岁儿童所患龋齿中龋失补构成比如图2所示,有85.2%的龋齿未充填。
2.2 口腔问卷调查
2.2.1 儿童口腔卫生行为
本次调查显示,太原市5岁儿童在3岁以前开始刷牙的有63.5%,50.0%的5岁儿童每天刷牙,其中每天刷牙2次的儿童占23.6%,4.0%的儿童不刷牙。
有60.1%的5岁儿童家长知道含氟牙膏,知道含氟牙膏的家长中29.7%认为含氟牙膏对牙齿有益处。
2.2.2 儿童饮食习惯
太原市5岁儿童每天进食含糖食品(包括加糖牛奶、甜点、糖果、糖水、碳酸饮料和含糖果汁)的儿童为52.0%。经常在睡前进食含糖食品的儿童为6.1%。39.9%的家长报告自己的孩子从不在睡前进食含糖食品。
2.2.3 儿童家长的口腔健康知识、态度和行为
绝大部分儿童家长对口腔健康持积极态度,认同口腔健康的重要性。
本次调查显示,有60.8%的家长知道窝沟封闭的防龋作用。81.1%的儿童家长知道乳牙坏了应该治疗。
儿童家长口腔健康知识的来源途径主要有电视/广播(54.1%),报刊/杂志(64.9%),家人/朋友(39.2%),只有2.0%的儿童家长从孕妇学校获得过口腔保健知识。
3 讨论
3.1 我市5岁儿童乳牙患龋率达76.1%,比第三次全国口腔健康流行病学调查中5岁儿童乳牙患龋率高10.1%,龋均高0.51,但未充填龋齿比全国低11.5%。表明我市儿童及家长对乳牙龋齿的预防不够,但发生龋坏后治疗意识较强。
3.2 乳牙在萌出后不久即可患龋,所以自幼儿半岁左右第一颗乳牙萌出起,家长就应该开始幼儿的口腔卫生保健。其中帮助孩子刷牙最重要,不仅对保持乳牙健康很重要,而且有益于儿童从小养成刷牙习惯。幼儿2岁半左右乳牙全部萌出,因此在3岁以前开始刷牙对幼儿乳牙健康十分重要。我市儿童3岁前刷牙者超过50%,比全国儿童比例高。
糖具有致龋性,进食含糖食品的频率增加,特别是在睡觉前进食含糖食品,患龋危险性增高。我市5岁儿童睡前进食甜食比例较少,对预防龋齿的观念较好。
多因素分析显示家庭收入水平、家长受教育程度及其对口腔健康的态度与5岁儿童的口腔卫生行为密切相关。家庭收入水平高、家长受教育程度高、家长对自我口腔护理作用的认同程度高的儿童更有可能在3岁以前开始刷牙,每天刷牙和使用含氟牙膏的可能性也相对较高。儿童含氟牙膏的使用率与家长知道含氟牙膏和认为含氟牙膏对牙齿有益呈正相关。
龋病多因素分析显示5岁儿童乳牙的患病状况与睡前进食含糖食品、开始刷牙的时间和家长对孩子的口腔清洁护理相关。有睡前进食含糖食品习惯、开始刷牙时间在三岁以后的儿童患乳牙龋风险高。有家长帮助刷牙并检查刷牙效果的孩子患龋风险低。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乳牙的关注越来越高,我们应该加强乳牙龋病预防的宣传,推广窝沟封闭在乳牙上的应用,提高人们对乳牙保健的意识,减少龋病的发生,一旦发现龋齿及早治疗,减少因龋失牙的发生,提高儿童生活质量。
参考文献
【关键词】 口腔科;护理;医护配合
要做好口腔科护理工作,要做到做好积极配合医生完成工作,做好分诊工作,提高工作效率,并做好患者的心理护理工作等等,做好护理工作需要认真对待每项工作,认真做好每个步骤,要做到从患者的角度思考问题。以下将对如何做好口腔护理工作进行简要探讨。
1 做好医护配合工作
护理工作做的是否恰当直接关系到医生的工作效率,因此做好医护配合工作是重要方面。尤其是对于口腔科来说,门诊病人较多,病情不一,较为复杂,病人对于口腔科学的了解程度也不同。口腔门诊经常出现病人对于病症的描述与实际检查结果有很大的差异,这种情况就需要护士积极配合医生做好解释工作。例如牙髓炎病人主诉左上第四颗牙疼痛,而确诊部位是左下第五颗牙,如果病人对诊断结果存在异议,护士应耐心为病人解释,在患有牙髓炎时,对于疼痛部位的定位错误时常有现象;并用牙片为病人做出科学地解释,在病人了解情况后再为病人进行治疗。
另外,口腔科在患者就诊过程中所需仪器较多,增加了一定的工作难度。这就需要护士应在简要了解病人的情况后积极主动地做好分诊工作,减少医生诊疗过程中的不必要工作,并积极为病人解答问题,增加病人就诊信心。在医生诊疗过程中,护士应为医生积极准备好诊疗所需器材和物品,提高医生的工作效率,为病人和医生更好地服务。
做好以上的工作,使医护和医患关系更加融洽,提高门诊的工作效率,提高门诊的整体形象。
2 提高工作效率缩短就诊时间
口腔科诊疗工作多在口腔内进行,要求较为精细,耗时也较长,在这种情况下,医生和患者都会感到疲劳,护士就更要按照医生要求,配合好医生工作,提高工作效率,减少诊疗时间。在诊疗过程中,护士要积极配合医生进行四手操作。比如在根管治疗中,根管的预备难度较大,护士在工作中应首先对病人进行心理安慰,减少病人的紧张情绪,并配合医生进行四手操作,即护士根据治疗步骤准确平稳迅速地为医师传递所需器械,随时用吸唾器吸出病人口腔中的血液和唾液,保持手术视野的清晰,使医师顺利地进行治疗,避免医生在等待护士提供器械上浪费时间。
实践证明,四手操作具有积极作用:第一,使工作效率有很大的提高。第二,提高了诊疗质量。第三,可以帮助医生节省时间,保留体力。第四,使医护人员可以充分发挥自己的职能,提高医护的操作熟练度。当然还有很多其他的积极作用,在实际工作中,要懂得统筹方法,真正做到提高工作效率。
3 做好患者的心理护理工作
要做好患者的心理护理工作,必须根据具体情况进行具体分析,对不同情况的病人进行不同的心理护理。以下将心理护理工作分为两大类。
3.1 对初诊稳定型患者的心理护理 第一,重视口腔健康,主动就诊。这类患者的特点一般是具有一定的口腔健康知识,重视口腔健康呢,能及早发现口腔疾病,而且能够在治疗过程中积极主动的配合医生治疗,因此,在进行此类患者的心理护理时,只需进行基础心理护理。第二,急重症就诊的心理护理。如急性牙髓炎患者会感到疼痛难忍,迫切需要到医院就诊。对于这类患者,应该尽快安排就诊,进行一定的心理安慰,消除患者的紧张不安的情绪,增加病人治愈的信心,使患者能够主动配合治疗。第三,追求口腔健康完美者。此类患者首先要选择知名度较高的医生,对就诊要求较高。因此,护士应该尽量满足患者需求,使患者保持良好的就诊状态。还可以帮助病人选择适合的医生,使患者得到最满意的治疗。
3.2 对初诊不稳定型患者的心理护理 第一,初次就诊产生恐惧心理。很多患者在就诊前通过某些渠道了解到很多不正确的情况,认为口腔治疗过程是十分痛苦难忍的,这给患者的治疗造成很大的压力,让患者产生一定的恐惧心理,甚至有患者看到诊疗器械就无法继续治疗。护士一定要为患者讲述治疗的步骤,并耐心介绍治疗的作用,缓解患者恐惧心理。第二,病痛导致的烦躁心理。很多口腔疾病产生的疼痛较为剧烈,使患者产生烦躁心理。护士应该耐心的询问病情,分散患者注意力。第三,对于治疗的不满心理。很多患者经过治疗后效果并不尽如人意,甚至疼痛加剧,或者修复失败,使患者产生不满心理。护士应耐心了解患者的情况,了解影响治疗效果的原因,并仔细向患者解释治疗后的注意事项,获得患者的信任,让患者获得治疗的信心,使治疗达到最好的效果。
4 预防交叉感染
4.1 口腔是发生交叉感染的主要途径之一,因此,对口腔科治疗中的整个操作过程和消毒工作更应该加强监督管理。
4.2 在口腔门诊的治疗工作中,医护人员的双手与患者接触频繁,直接或间接的成为各种病原菌的携带者和传播者。
尤其是接触乙肝患者的血液与唾液。为了消除交叉感染.我科采取的措施为:医护人员操作前戴好口罩、帽子、手套,每次操作前后要洗手。手套一次性使用。
4.3 患者使用一次性漱口杯、一次性吸唾器和一次性口腔治疗盘。一般牙科器材先采用浸泡消毒:一般患者污染后用1000mg/L含氯消毒剂浸泡,时间30min;乙肝病毒污染用2000mg/L含氯消毒剂浸泡,时间60min;污染严重时作2次消毒;一次性注射器、针头用2000mg/L的古氯消毒剂浸泡后,做无害化毁形处理。
4.4 高速手机、牙钻、扩大针等牙科器械均采用高压蒸气消毒。
4.5 各诊室消毒每天开窗通风,保持空气流通;2次/d诊室紫外线照射,60min/次;每天用500mg/L有效氯对工作区域进行擦试及地面湿拖2次;随时清理痰盂血迹、痰渍等。
5 积极进行宣教工作
护士应该在工作中充分发挥自身的作用,对口腔健康进行呢积极的宣教工作,让病人了解口腔疾病产生的途径,以及如何做好日常口腔保健工作。利用图片录像模型资料向病人讲解常见病多发病情况,病因危险性和防治方法,向病人推荐使用口腔保健用具,广泛宣传保健牙刷和牙线的优点,正确的刷牙方法,预防和重视口腔疾患。在口腔疾病的诊治过程中抓住一切机会进行健康宣教并向病人交代治疗后的注意事项,防止感染再发生。口腔专科有很多药物的用法比较特殊,局部用药较多往往在口腔内用药,如碘甘油口疮膜漱口液等,病人担心吞下肚而拒绝使用,宁愿服用口服的药品。如有这样的病人,护士应介绍局部用药的益处,可减少全身用药的不良反应,同时保证了局部药物浓度。对于儿童,建议用棉签蘸药液擦洗,医护共同宣讲使病人了解其重要性。
【关键词】手足口病 患儿 护理体会
手足口病(HFMD) 是一种由柯萨奇病毒A16(CVA16)和肠道病毒71(EV71)经多种途径传播而引起的以发热和手足口部及臀部皮疹为临床特征的儿童传染病[1]。我科于2009年2月至11月共收治98例手足口病患儿,经精心的治疗和护理,均痊愈出院。现将护理措施总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我科于2009年2月-11月共收治98 例手足口病患儿,其中男72例,女26例;其中3岁以下81例,3~9岁17例,病程5~10d,平均住院天数为5.6d。临床表现为体温37.5~40℃,持续1~5d;手足、口腔、肛周出现丘疹和(或)疱疹;口腔黏膜疱疹破溃形成溃疡。合并心肌炎1例,合并胃肠道症状者3例。无死亡病例。
1.2诊断标准 根据卫生部制定的《肠道病毒感染指南》[2],在流行季节发病的学龄前儿童出现以下条件之一者为临床诊断病例:(1)典型患者以发热,手足口臀部出现斑丘疹、疱疹、溃疡为主要表现,可伴有上呼吸道感染。(2)部分病例仅表现为手足臀部皮疹或疱疹性咽峡炎。(3)重症出现神经系统受累,呼吸循环衰竭,末稍血细胞增高,血糖增高等。确诊病例在临床诊断基础上,EV71核酸检测阳性,分离出EV71 病毒或EV71IgM抗体,EV71IgG抗体4倍以上增高或由阴性转为阳性即为确诊病例。
1.3治疗方法 ①抗病毒治疗。②合并细菌感染者,加用抗生素治疗。③皮肤丘疱疹,用炉甘石洗剂涂擦,口腔内水疱、溃疡涂敷双料喉风散。④高热予物理降温、口服布洛芬或对乙酰氨基酚栓剂塞肛。⑤对症及营养支持治疗。
2 结果
98例患儿经过5-10d的治疗,体温降至正常,手足肛周疱疹干涸消退,丘疹消失,口腔溃疡愈合,精神好转,饮食恢复,在10d内基本痊愈;无死亡病例,无院内感染。
3 护理体会
3.1消毒隔离 一旦确诊,需将患儿及时隔离,对与患儿密切接触者进行7~10d的隔离,严格将体温恢复正常、皮疹基本消退和水疱结痂脱落作为解除隔离的3个标准。患儿的各种玩具、用物、护理用物严格消毒;对出院患儿床单位消毒后方可收治患者。
3.2心理护理 护士应根据患儿性格、年龄特点,做好心理护理,对于不配合治疗的患儿,通过鼓励、玩耍,缓解患儿的紧张情绪,减少哭闹。对年龄较大的患儿,加强医学知识宣教,让患儿及家长意识到手足口病既可防更可治,以使其减轻心理恐慌。
3.3体温的观察及护理 发热期间按时监测体温,掌握体温的动态变化。体温低热无需特殊处理,可多喂水,体温持续超过38℃者,可予以物理降温或遵医嘱给予药物降温。持续高热者还应严密观察四肢末梢循环情况,密切观察降温措施后的体温,并及时做好护理记录。
3.4皮肤护理 保持床单整洁、干燥,督促家长给患儿着柔软宽松衣裤,每天用温水洗澡并更衣。尽量减少对皮肤的各种刺激。皮疹及周围皮肤应保持干燥、清洁。
3.5口腔护理 口腔护理注意保持患儿口腔清洁,口腔疱疹少者,年长儿鼓励多喝水,进食前后用温水漱口;婴幼儿喂奶后少量多次喂水,保持口腔清洁。口腔疱疹多者,每天用0.9%生理盐水做口腔护理2~3次,再用信韦林气雾剂喷洒疱疹局部,睡前再加喷1次气雾剂。口腔内溃疡者局部直接涂西瓜霜。
3.6饮食护理 给予清淡、温性可口易消化的流质食物或半流质食物。保持营养均衡。病情控制后逐步过渡到高热量、低脂、高维生素易消化的流质食物。
3.7病情的观察及护理 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定时测量生命体征,实时准确记录。若患儿出现并发症症状,应立即报告医生,准备急救物品,积极予以抢救。
3.8健康教育 应向患儿家长宣传预防知识及手足口病的有关知识,指导家长做好婴幼儿卫生保健;对玩具、餐具定期消毒。同时注意孩子营养、休息,提高机体抵抗力。流行期间避免出入公共场所。
4 小结
手足口病目前尚无特效疗法,主要以对症治疗和科学护理为主。对手足口病患儿治疗的同时,注意提高基础护理质量和专科护理质量,加强消毒隔离,做好皮肤口腔护理,加强常见并发症先兆症状的观察与预防,并及时处理,可提高治愈率。
参 考 文 献
【关键词】产褥期;妇女;行为现状;保健知识;应对措施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12-7379-02
作为孕妇产后的重要阶段,产褥期妇女的生理与心理恢复情况与其日后的身体健康与心理健康情况有着密切的关系[1]。然而由于我国目前对产后妇女产褥期保健知识的普及程度较低,且其产褥期行为方式的规范性也有所欠缺,使得产褥期妇女对保健知识的知晓情况和行为现状相对较差。本文主要就产褥期妇女的保健知识和行为现状及相应的措施展开分析讨论,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在2011年6月――2012年8月期间,到我院治疗的104例产褥期妇女均为顺产妇女,且不存在任何严重的妊娠并发症情况,新生儿也无严重疾病。将其随机分成两组,对照组52例妇女给予常规护理干预措施,实验组52例妇女给予针对性护理干预措施。两组妇女的年龄、文化程度等一般资料不存在较大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1.2.1调查方法以问卷调查的形式对所有受试妇女进行护理干预前后的问卷调查,调查内容有:①妇女的基本资料。包括年龄、职业、学历、产前检查、产次等;②产褥期保健知识的调查。主要包括卫生、饮食、休息等;③产褥期行为现状的调查。主要为母乳喂养与、外阴护理行为。由专门的护理人员将问卷现场发放,并督促妇女完成,最后进行统一回收,再交由专业的人员进行结果的统计和数据的分析。
1.2.2护理干预
1.2.2.1对照组对妇女实施常规护理措施,主要包括:保持室内的清洁卫生,确保良好的空气质量,调整适宜的温湿度;与妇女保持正常的沟通交流,并关注其产后心理状态;与其家属保持密切联系,并告知基本护理知识。
1.2.2.2实验组对妇女实施针对性护理干预措施,主要包括:①相关知识的宣教。将产褥期有关的健康知识(身体变化、活动情况、休息情况、卫生情况等)告知妇女,并阐明产褥期对妇女今后生活的重要性,需引起妇女的高度重视。此外,与妇女家属取得及时联系,并将产褥期的护理方法进行说明,同时让其保持良好的心态,以平常心对待这一过程。②卫生干预。由于产褥期发生感染的概率较大,因此,妇女的卫生情况不容忽视,特别是对于外阴的清洁,更应引起重视。在产褥期,妇女的汗液相对较多,应叮嘱家属对其进行及时的全身擦浴,并勤换随身衣物与床上用品;每日至少两次进行会阴的冲洗;对于的护理,奶充足者,坚持纯母乳喂养,哺乳前要将双手清洗干净,如一侧哺乳未吸空,需用手挤奶排空,以免引起乳腺炎。③大小便干预。鼓励产褥期妇女排尿,以免膀胱膨胀过度对子宫的正常收缩造成影响,减少产后出血情况。警惕产后尿潴留,在产后5日内尿量明显增多,应鼓励产妇尽早自解小便。产后4小时即应让产妇排尿。若排尿困难,应解除怕排尿引起疼痛的顾虑,鼓励产妇坐起排尿,可用热水熏洗外阴,用温开水冲洗尿道外口周围诱导排尿。下腹部正中放置热水袋,按摩膀胱,刺激膀胱肌收缩。重视便秘:应多吃蔬菜及早日下床活动。若发生便秘,应口服缓泻剂、开塞露塞肛或肥皂水灌肠。
1.3消极情绪评分以HAMA(汉密尔顿焦虑情绪评分量表)和HAMD(汉密尔顿抑郁情绪评分量表)对两组妇女的情绪进行评分,得分越高表明消极程度越高[2]。
1.4统计学分析采用SPSS13.0统计学软件进行分析,计量资料以(χ±s)表示,计数资料用X2检验,P
2结果
2.1两组妇女对产褥知识的知晓率情况实验组妇女的保健知识知晓情况较对照组优,比较两组差异较大,具有统计学意义,P
3讨论
临床将产褥期定义为产妇分娩结束至恢复正常状态的时间段[3],通常为6-8周。作为一个特殊时期,产褥期妇女的身体器官状态与心理状态均发生较为明显的变化,产妇需要在此阶段恢复。临床实践表明,很多产妇由于在产褥期行为不规范,造成诸如感染之类的并发症不断上升,对产妇的身体状态造成严重影响,不仅延缓产妇的恢复时间,还会对其日后的身体健康造成影响。因此,应重视对产褥期产妇相关保健知识的宣教,对产褥期产妇的行为进行规范[4]。
本研究中,在针对性护理干预下的实验组妇女的保健知识知晓情况较对照组优,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综上所述,通过对产褥期妇女的保健知识和行为现状探讨研究,说明产褥期妇女对保健知识的知晓情况和行为现状同产前检查、产次、年龄及是否得到产褥期相关知识的宣教等存在密切关系,且针对性护理干预有助于产褥期妇女保健知识知晓率的提升和行为的规范。为进一步提高产褥期妇女的生活质量和健康水平,应及早干预,积极展开对产褥期妇女的健康教育及规范其行为方式。
参考文献
[1]吴军,徐蕾,王荔源,等.社区产褥期妇女中医药综合保健管理模式的探讨[J].中国全科医学,2012,15(13):1536-1538.
[2]许敏军.中年妇女常见妇科疾病的临床探析及保健方法[J].中外医学研究,2013,(12):117.
【关键词】 健康教育;儿童保健;实施;体会
doi:10.3969/j.issn.1004-7484(s).2013.08.639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08-4638-02
健康教育是儿童家长获得健康知识且自觉地采纳有益于健康的行为和生活方式,消除或减轻影响健康的危险因素,预防疾病,促进健康,提高生活质量[1]。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人们对健康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从以前的有病治病到预防保健即医学模式向着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的转变,对妇幼保健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深入的开展健康教育,使广大被服务对象掌握健康卫生知识、提高自我保健意识和科学育儿的能力,将是我们儿保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近几年来,我们充分发挥保健门诊的自身优势,对广大被服务者进行广泛有针对性的健康教育宣传,取得了一定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调查对象 均来自我院保健门诊以及电话咨询人群,即健康咨询者和健康检查者(儿童、其家属以及陪同人员)。
1.2 方法
1.2.1 健康教育宣传的工具包括宣教室、咨询门诊、儿童保健0-6岁儿童保健软件、电脑、智能筛查工具箱、电视、投影仪和光盘、滚动电子屏幕、宣传图、册、单以及健康教育展板等。
1.2.2 健康教育实施方式 由专职保健人员轮流坐诊,对前来就诊的儿童及其家属分别给予个别指导或集中讲解或进入幼儿园进行专题健康讲座等。
1.2.3 实施方法 ①孕前的优生优育以及孕期的健康教育:以婚前医学检查为契机,对前来进行婚前检查的每一对青年男女进行优生优育方面的健康教育宣传指导,及时解答待孕妇女的卫生保健和心理的困惑,并指导选择受孕的最佳时期,从孕前增补叶酸预防出生缺陷到对已确诊怀孕的妇女,要求其按照孕产妇系统管理的频次,定期进行产前常规检查,并进行产前筛查,及时发现妊娠期母胎的异常情况,进行必要的治疗。针对不同孕期,运用专业的知识,通俗易懂的语言,并结合电视、滚动电子屏幕、光盘、图片、宣传栏、展板、保健手册等,进行有针对性健康教育宣传,使孕妇自觉接受生理、心理的保健知识,以及母乳喂养和科学的胎教指导。同时,教育孕妇避免接受病毒、放射线及空气污染,避免滥用药物,避免不良刺激对胎儿发育造成危害。②围产期的健康教育:积极创新工作思路,充分发挥新婚学校、孕妇学校、宝宝课堂的优势,加大宣传力度,充分利用电视、录象等指导孕妇顺利渡过围产期,保障母婴的安全。要做好产妇心理、生理的健康指导,预防产后抑郁症的发生,督促产妇产后半小时开奶,促进母乳喂养。利用生动的语言、为产妇讲解新生儿的生理、心理特点,疾病筛查的重要性以及新生儿日常护理和预防保健知识,并教会产妇哺育新生儿的技巧和方法,示范早期智力开发的技巧,如皮肤触摸、婴儿、沐浴、抚触、俯卧、自动转头、视觉对比等。③婴幼儿期的健康教育:新生儿出院后,利用产后访视的时机,及时对产妇进行新生儿护理、母乳喂养、合理喂养、预防感染等知识的强化教育。指导产妇学会观察新生儿皮肤颜色、体重、体温、排便及吃奶情况,甄别异常及时寻求指导或治疗。告之家长及时进行预防接种。由儿保门诊大夫建立儿童保健手册,进行4、2、1查体,根据不同年龄,对前来检查咨询儿童家长都有针对性地进行保健指导和健康宣教,如:告知家长要做好小儿生长发育监测,合理母乳喂养,及时添加辅食,培养小儿良好地生活习惯,适时断奶,并及时进行儿童早期发展教育的指导,甄别异常情况,预防意外伤害地发生。教会家长如何认识小儿常见病及防治措施,并能在日常生活中认真执行。若发现体弱儿,及时建档,专人专案管理,并要求家长配合学会观察体弱儿的症状、体征,以便早发现、早治疗。④学龄前儿童的健康教育:由于学龄前儿童的生理特点,其大脑皮层功能的发育已接近成人,因此,此时的健康教育对象不单纯是家长,对小儿的直接指导亦非常重要。此期儿童大多数在托幼机构,因此,儿童、家长及幼儿园的保教人员都成为健康教育的对象。要针对不同对象给以不同的健康指导,对儿童要教育小儿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不吃零食,少吃甜食,预防龋齿的发生;对家长要从其最关心的儿童智力开发、儿童心理健康发展、儿童意外伤害的预防、儿童肥胖等方面进行有针对的健康指导及健康宣传;对保教人员告之及时进行健康安全教育、进行预防接种,防止传染病的发生,要寓教于游戏之中,合理引导小儿顺利的渡过第一逆反期,又因此期小儿生性好动,安全意识淡薄,缺乏自我保护意识,要及时进行健康教育,远离意外伤害,对流动人口及私立幼儿园更应积极主动的进行宣传教育,防止意外伤害的发生。⑤学龄期及青春期的健康教育:此期小儿进入校园生活,虽然学习占据了主导地位,但是良好的生活学习习惯的培养仍然至关重要。要加强口腔保健和眼保健知识的宣传,加强体格锻炼,防止风湿和结核病的发生。进入青春期的青少年要及时进行青春期性生理、心理及卫生知识的宣传教育。由于此期儿童心理上的成人感与半成人状态之间的矛盾,情绪起伏变化较大,容易产生逆反心理,因此家长要配合老师对青少年正确引导,关心体贴,帮助他他们适应生理、心理的特殊时期,保证他们健康成长。
2 结 果
通过各种形式健康知识的宣传,使服务人群的健康意识有了根本的转变,并取得了很好的社会效益。既为广大妇女提供了孕前、孕期、产前、产后科学孕育保健知识,又为儿童的早期健康发展做足了思想准备;既为保障人口素质的提高,保障优生优育奠定了基础,又为妇幼保健工作拓宽了领域,找准了努力的方向。通过健康教育,大力宣传并实施了《母婴保健法》,巩固了爱婴医院的成果,使广大群众对《母婴保健法》的知晓率达94%以上,降低了儿童常见病、多发病以及传染病的发生,促进了小儿健康发展。通过系统地开展健康教育宣传,使孕妇系统管理率达到95.56%以上,辖区内的0-6岁儿童系统管理率达到94.53%,4个月内纯母乳喂养率达85.6%,体弱儿及高危妊娠管理率达到100%。
3 体 会
健康教育是有目标、有计划、有实施、有评价的教育活动[2]。经过不断实践,我们深刻体会到:“母亲安全,儿童优先”已成为社会共识,健康教育已经越来越被推到转变医学模式的首要地位。它不仅仅为临床病人服务,而是从院内的病人扩展到家庭、学校、社会团体的健康人群,并且越来越为广大群众所接受。
3.1 对从事妇幼保健工作人员对健康教育的重要性要有充分认识,它是人们获得医疗保健服务的第一步,只有做好健康教育,提高人们的健康知识水平和自我保健能力,才能把我们的服务项目做的更好、更彻底。
3.2 随着医学模式的转变,对我们从事儿童保健人员也提出更新的要求,它强调了卫生服务的整体观,对于我们妇幼保健人员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不仅要掌握牢固的专业理论知识,更要拓宽知识面,学习一些医学心理学、社会学、自然科学等方面的知识;不仅要有广博的知识、精湛的专业,还要善于与人沟通。沟通是建立良好的医患关系的前提,良好的医患关系,才能取得被服务者的理解与信任,达到健康教育的目的。在健康教育宣传中,如何进行有效的沟通,即与被服务者交流时,一定要注意方式方法,要端庄大方、热情、和蔼可亲,用通俗易懂的语言,生动活泼的图片、宣传画、栩栩如生的模型通俗易懂的讲解、标准的示范,以满足不同层次的被服务者对健康知识的要求。在整个沟通交流的过程中都要本着热情接、细心问、耐心讲、精心做、主动帮、亲切送、定时访的情感服务模式,让被服务者在轻松愉快的环境中学到保健知识,提高自我保健的能力。
3.3 健康教育是儿童保健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儿童保健工作的全面顺利进行并非单纯依靠儿童保健工作人员[3],而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参与,其中,家长和儿童既是参与者又是支持者,健康教育就是树立他们的保健意识,通过自保健能力,而一大部分集聚儿童及其家长的健康教育宣传,则需要教育部门的大力配合和支持。
3.4 通过健康教育宣传,儿童早期发展和心理行为问题越来越受重视,0-3岁这一阶段是儿童心理、智力、行为及个性形成的至关重要时期,而儿童的中枢神经系统地发育是心理行为发育的特征,是通过运动、语言、认知社会交往和生活、情感等表现出来[4]。但是仍有部分家长对儿童肥胖缺乏足够的认识,仅知道肥胖是由偏好吃甜食吃肉造成的,但对因肥胖造成儿童自身发育影响与后期危害知晓率很低,这需要我们在今后的工作中去努力。
3.5 而在实际工作中,要做好儿童保健工作首先要有一支素质高的儿保队伍业务要全面,责任心要强,要不断加强业务知识培训,更新知识,提高综合素质和专业技术水平,提升服务能力。因为来门诊的人群绝大多数是健康的儿童和望子成龙的家长,若只延续过去的仅提供简单的体格测量和筛选疾病型的检查的保健服务,早已不能满足父母们对保健日益增高的养育支援的要求。这就要求我们不仅要做好疾病筛选型的健康诊断和体格测量工作,更应以健康教育为切入点,提供给父母足够的健康保健知识,满足新时期儿童家长健康需求,更是今后儿童保健工作努力和发展的方向。
参考文献
[1] 刘纯艳.社区护理学[M].湖南: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2001:64-65.
[2] 于卫华,李志菊.影响住院患者健康教育效果的多因素分析[J].实用护理杂志,2000,16:52-53.
【关键词】儿童糖尿病 健康教育
儿童糖尿病是严重影响儿童健康的全身代谢性疾病。由于此病是慢性终生性疾病,且病情不稳定,易于波动,需要终生胰岛素治疗和饮食控制[1],因此医护人员需与患儿及家长密切配合,加强对本病的管理和监控。使患儿在疾病状态下保持良好的健康水平,减少和控制并发症的发生。
1 对象及方法
1.1对象 我院儿科自2009年5月至2011年5月共收治糖尿病患儿35例。均符合WHO儿童糖尿病1型标准。其中男性20例,女性15例,年龄在3~14岁。患儿家长35位,年龄在24~65岁,其中小学文化程度8例,初中文化程度7例,高中文化程度10例,大学及以上文化程度10例。
1.2方法 收集患儿资料,了解他们的具体情况。据患儿的具体情况制定合理的教育计划,采用多种形式,如通过小授课、发放健康教育小手册、宣传栏及个别交谈方式、宣传示范技能训练等形式,使其患儿及家长通过不同的途径获取相关知识。
2 健康教育的内容
2.1胰岛素治疗 儿童糖尿病需要终身胰岛素治疗。在医生的指导下根据不同的病情制定相应的胰岛素治疗方案,讲解胰岛素的作用、副作用,胰岛素保存的正确方法,并按医嘱正确使用胰岛素用量、注射部位及注射时的注意事项。强调低血糖的识别、预防和处理。
2.2饮食控制 根据病儿的具体情况,使所吃食物的总热量和食物的结构合理,把体重控制在标准范围内,稳定血糖,恢复体力。
指导饮食控制遵循的原则:(1) 总热能合理;(2)三大营养素比例适中;(3)钙和维生素B、C、D及膳食纤维充足;(4)限制单糖;(5)规律进餐。指导饮食控制的注意事项:(1)预防低血糖;(2)尽可能多地了解一些营养知识[2]。
2.3运动疗法 了解运动疗法在治疗中的意义。运动可促进血糖的利用,促进血液循环,保持肌肉组织的活性和弹力。掌握运动的具体方法、不良反应及注意事项。如:运动一般在餐后1h左右进行,避免在药物和胰岛素作用高峰期运动,以免引起低血糖反应。并告之运动前后可适量加餐或减少胰岛素用量。重视运动后身体的感觉,如出现头晕、无力、出汗等应立即停止运动。
2.4防止感染 糖尿病患儿日常生活应保持良好的卫生习惯,避免皮肤的破损,坚持定期进行身体检查,特别是口腔、会阴的检查,建议患儿每天坚持用温生理盐水早晚漱口,勤洗澡、勤换衣。预防口腔及泌尿系感染。对于发生肛周炎者用洗必泰洗肛周及会阴。室内要定期消毒,经常开窗换气,保持空气新鲜,温、湿度适宜,避免与感染性疾病的患儿接触,拒绝有感染性疾病的探视者进入患儿居室。
2.5心理护理 儿童糖尿病为慢性代谢性疾病,冗长的病程不仅给患儿带来生理、心理改变的精神压力, 同时他们还要应对与同龄健康儿童一样来自学习、生活挑战带来的压力。这些压力不利于疾病的治疗及康复。故消除他们的消极悲观、恐惧心理,树立起战胜疾病的信心十分重要。
2.6血糖监控 儿童糖尿病的血糖水平波动大,易发生低血糖,低血糖会影响儿童和青少年的大脑的生长和发育。因此,依据严密的血糖监测,及时调整胰岛素剂量.饮食量及运动量,定期进行全面身体检查,能有效预防低血糖。
3 结果
接受健康教育后的35例糖尿病患儿,在正确运用胰岛素、饮食控制、加强运动、防止感染发生、血糖监控等方面均得以改善。此结果显示,只有采取形式多样、易懂易学的宣传教育,才能形成一个较为完善的健康教育体系,才能真正达到健康教育的目的,最终达到理想的治疗效果。
4 讨论
医院健康教育是社会发展和医学进步的必然产物,也是医院由单纯的药物治疗服务向预防、治疗、护理、康复的一体化保健服务的以“患者为中心”模式转变的重要手段[3]。国内外糖尿病的治疗均以宣传教育为首选。对以上35例糖尿病患儿及家长,我们通过小授课、发放健康教育小手册、宣传栏等方式宣教,使他们认清糖尿病的性质和危害,树立起坚持长期不懈治疗糖尿病的决心。结果显示,健康教育使患儿及家长认知行为发生改变,有良好的遵医行为,培养良好的生活习惯,加强自身的管理和监控,有利于糖尿病患儿血糖稳定,减少并发症的发生,保持小儿正常生长发育。此外我们感受到,首先懂得关爱患者,平等的对待他们,取得患儿及家长的充分信任,建立良好的医患关系,对于我们指导糖尿病的治疗中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参 考 文 献
关键词:高职 口腔预防医学 实践教学
课 题:本文系江苏医药卫生职业教育集团基金项目(基金号MS201502)研究成果。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明确表示,需大力发展职业教育。职业教育是推动经济发展、促进就业的重要途径,是缓解劳动力供求结构矛盾的关键环节。目前口腔医学教育模式包括专科、本科硕士和博士培养,培养的大量口腔医学人才特别是本科生和硕士、博士生大多流向大城市和大医院,导致医疗资源不均衡,加重我国口腔医疗负担。高职口腔医学教育培养的专科人才大多面向社区或者经济欠发达地区,其教育特点为注重实践教学。口腔预防医学是口腔医学教育中一门重要的课程,为面向社区及大众医疗提供相关知识体系。本研究的目的在于探讨高职口腔预防医学的实践教学,旨在寻求合适的教学模式,为高职院校口腔预防医学教学改革提供理论依据。
一、研究对象
苏州卫生职业技术学院2014和2015级口腔医学专业全体学生。
二、实践教学形式
1.社区实践教学
作为苏州市姑苏区实事项目――儿童口腔健康幸福五年(2012―2016年)计划的参与和指导单位,苏州华夏口腔医院(即苏州卫生职业技术学院附属口腔医院)每年都会为4000~6000名8周岁左右的小学二年级小学生进行口腔健康检查和窝沟封闭治疗和复查。该项目会在每年4~6月之间进行,这和二年级口腔预防医学课程时间相吻合。14级和15级口腔医学专业学生利用课余时间,分组主动参与其中。学生们主要负责口腔健康登记表的填写、录入和汇总以及窝沟封闭操作过程中的操作助理、学生口腔健康状况汇总和回执单的填写等工作。学生们对社区实践积极性很高,一方面相比枯燥的课堂教学,实践教学更生动具体;另一方面课堂的理论知识通过实践更加形象具体,促进了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2.临床实践教学
苏州华夏口腔医院每年都会在“9.20爱牙日”举行一系列义诊咨询活动。口腔医学专业学生会和医院各科室医生一起参与咨询和简单的义诊活动,这有利于学生对于理论知识的转化。同时活动开展前,学校会邀请学生制作活动相关的展板、海报以及其他形式的宣传材料。这丰富了学生们的课外生活,增加了他们的临床实践经验。通过调查参与活动的学生,我们发现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明显提升。
3.实验室实践教学
实验室教学包括学生仿真头模实训室教学和诊室内的临床实践教学两种形式。在教学环节中,学生的仿真头模实训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复制诊室就诊状况,但是这种复制还并不能百分百还原诊室操作过程,在口腔卫生宣教和龈上洁治术的教学过程中,还增加了诊室内的临床实践教学环节。在自愿的前提下,教师邀请部分学生扮演患者的角色,由带教老师示教,演示刷牙的方法、其他口腔清洁工具的使用以及龈上洁治术的操作要点,然后由扮演医生的学生为扮演患者的学生进行相关的临床操作。在操作过程中,学生们发现把课本文字的描述体现到操作上还相当困难。通过诊室实践教学,学生除了对于最常规的椅位调节、患者就诊有了直观的了解外,对于口腔卫生清洁方法、方式和龈上洁治术的细节也都有了大致了解。
4.其他形式的实践教学
一是参与临床诊室卫生宣教。口腔专业学生利用业余时间在华夏口腔医院牙周科诊室向患者提供卫生保健方式、牙周疾病的病因和治疗等知识的宣教。二是口腔科普论文的书写。科普论文的书写是专科医生必备的一项技能。科普论文内容选择以学生日常生活、学习中自己、身边的人或者患者最常提出或者遇到的问题为题材,自由发挥。教师在理论课上挑选比较好的科普论文,请学生现场演讲,这种实践模式得到学生的认可,其参与热情比较高,完成的论文质量比较好。
三、实践教学评估
1.问卷调查
通过组织学生参加口腔预防保健课程问卷调查,了解学生对实践课程的评价。问卷主要内容如下:学生是否参与过与口腔预防保健相关的实践,如窝沟封闭、9.20义诊 、临床实践或者其他;在所参加的这些社会实践中是喜欢(自愿报名参加)还是喜欢(不太自愿参加,但是参加后渐渐喜欢),或者不喜欢(非自愿参加);请评价这些社会实践形式的新颖程度,以及社会实践课程对于口腔专科生来说的必要性和实用性;请指出理论实践和社会实践哪个更重要;认为社会实践对于未来工作是否有帮助;请表达对于口腔预防保健课程的建议和想法,或者还可以增加哪些形式的实践课程。调查结果显示,有98%的学生参与了一项实践活动,有80%的学生参与了两项实践活动,有62%的学生参与了三项实践活动,学生对于实践活动普遍认可度较高。有很大一部分学生是非自愿参加的,可能是老师要求参加或者其他原因参加,但是参加后渐渐发现社会实践相对理论学习比较有趣,不枯燥,可以增加临床经验。对于社会实践的新颖程度和必要性,学生普遍认可度高。在社会实践和理论教学的重要性比较中,大家观点不一,这和现在公认的教学理念还是相一致的,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相辅相成,没有谁比谁更重要。
2.教师评价
2009―2016年,笔者连续8年参加口腔预防保健所有课程的教学。笔者发现从2012学院课程改革以来,口腔预防保健课程在保持理论教学的同时改革实践教学,学生参与实践活动的热情和主动性逐步增强,在学校实验课中参与社会实践的学生对于实验的内容和要求的理解、掌握程度明显好于未参与的学生,同时也促进了学生对理论知识的掌握和理解。在学院教学研讨会上,笔者与口腔系其他教师分享和探讨实践教学经验,同行认可度较高。
3.社会评价
学生在实践活动过程中的表现,如和医生的配合程度、对于患者的耐心度、参与实践的积极性,都得到大家的广泛认可。
四、讨论
目前我国口腔医疗人才资源匮乏,结构层次不合理,分布不均衡,未来口腔工作的重点在基层和社区。大量的口腔医学本科、硕士和博士毕业生不愿意去基层,3年制专科口腔医学生是口腔基层医疗力量的有力补充。专业人才的培养离不了优质教育。
医学教育体系主要包括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两大类,理论教学的重要性我们已不需要再一一阐述,实践教学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实践教学是与理论教学紧密联系,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以实际操作为主,获得感性知识和基本技能,提高综合素质的一系列教学活动的组合。实践教学是提升教学质量,解决毕业生就业困难的主要途径。学生对医学教学中枯燥的理论知识对于学生来说有陌生感,缺乏感观和参与的经验,在日后的工作中理论知识很难被转化成操作,造成学生“眼高手低”的情况比较普遍。医疗行业的特点不允许在工作中通过失败不断进取,要求毕业生在学校就要掌握相关的操作。面对这一特点,医学院校教学体系需重视和加强实践教学。实践教学同时也是理论教学的延伸,理论的再认识促进实践教学,实践也促进理论升华。
本次研究通过呈现多种形式的实践教学,评价教学效果,寻求合适教学模式,为高职口腔医学教学提供理论依据。实践教学中以学生为主体,依托附属口腔医院资源,如诊室医疗、实验室场所、医院常规活动项目和医院合作项目以及政府长期实施项目,为实践教学改革提供了支持。本次调查中通过丰富多样的实践教学形式,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和主动,促进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各方对教学形式评价较高,收效见好。
但目前实践教学模式还存在以下问题。一是实践教学内容和形式有待完善,目前实践主要依靠附属口腔医院,临床诊疗操作相关实践教学可以实现,但是其他教学内容如特殊人群的口腔维护,建议可以增加参观护理院、康复医院等实践形式。膳食营养教学内容可以增加参观医院和学校的食堂。二是实践教学课时相对不足。目前课程设置仍沿用“理论是教学的核心,实践是教学辅助”观念,建议可以在保证理论教学的同时,适当增加实践教学课时。三是实训基地建设。目前实践合作教学包括政府实事项目、医院活动宣传等,内容、场地和时间相对不固定,这为教师安排教学活动带来困难。学校方面应当加强实训基地建设,加强和校外单位建立长期固定的合作项目,建立稳定的实训基地。四是学生对实践教学反应不一。目前社会存在“人才高消费”的观念,对高职学生认可度不高,存在学生就业困难等现象,直接导致部分学生学习热情不高,自我肯定度不高,影响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效果。这要求高职教育把重点从扩大规模转向内涵建设和素质教育,强化育人目标。
参考文献:
[1]王卓,邓颖,尹伟.四川省疾病预防控制系统口腔卫生工作现状调查[J].华西口腔医学杂志,2015(2).
[2]张晴,冯希平.上海市公立医疗单位口腔卫生人力资源调查分析[J].上海口腔医学,2010(1).
[3]肖伟才.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一体化教学模式的探索与实践[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1(4).
[4]李娜,贾方,杨瀚宇.我国高校实践教学改革的困境及对策[J].大学教育,2015(1).
[5]王源远,王丽萍.高校实践教学的理论认识与实践探索[J].实验技术与管理,2013(1).
[6]余超.医学专科毕业生基层就业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J].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16(2).
【关键词】 婴儿;发育训练指导;模式
【中图分类号】R195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0515(2013)2-001-03
婴幼儿智能发育包括社会适应性、认知、运动发育、语言发育等,这些发育的情况与促进大脑发育紧密相关。针对婴儿发育关键时期,儿保医生联合家长,共同促进婴儿身心健康发展。为了探讨适合我科婴儿发育训练指导模式,将其发展理论和技术与儿保工作相结合,探讨一种新型儿保服务模式,将其逐步纳入儿童保健工作中,以适应社会和儿保事业发展的需要[1],促进婴儿身心全面发展,为此我们做了以下研究。
1 对象和方法
1.1 对象。随机抽取2010年3月和2010年5月出生的健康足月儿共407名作为检测对象,将2010年3月出生的196人为对照组,只进行常规系统体检及宣教,未进行任何干预;将2010年5月出生的211人为实验组,对其家长进行口头宣教,发放纸质宣传资料,定期举办家长大课堂,互相交流经验.一年后对照组有192人完成跟踪调查,实验组208人完成跟踪调查,继而对监测的婴儿进行DDST筛查,家长进行“小儿发育训练指导”问卷调查,按照评判标准,进行结果判定。
1.2 方法。根据研究内容编写小儿智能发育训练指导教材,对参加常规体检的所有保健医生专题学习班培训,严格按照指导语进行培训,并进行一致性考核;对实验组家长进行小儿发育训练理论及技能技巧培训指导;对实验组小儿进行常规体检时,根据个体化原则,并注重发育的连续性和阶段性,给予恰当有针对性的训练指导及评估; 讲解婴儿的护理、营养与辅食添加;利用家长大课堂活动, 讲解婴幼儿发育的重要性,加强互动交流,鼓励指导家长有意识多参与包括婴儿语言的发育、精细动作和大运动训练的游戏,督促强化训练内容,结合门诊做好智能监测,及时发现问题,反馈信息,使训练有的放矢。
1.3 基本情况调查。课题实施前后,对调查对象家长进行问卷调查,内容包括:婴儿的基本情况、家庭经济情况、抚养人的文化水平、对婴儿发育情况的认识和关注度等。
1.4 评判标准。爬行动作形成10个月,手膝爬行3米。
语言形成12个月,能有意识叫妈妈或爸爸。
精细动作9个月,能拇他指捏起葡萄干大小的小豆。
1.5 统计学方法。采取横向对照的方法进行研究,采用卡方检验。
2 结果
2.1 实验组和对照组小儿对爬行动作形成的比较 实验组充分提供小儿训练的空间,避免过度保护,有目的地对小儿进行训练爬行指导,爬行动作形成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有差异。见表1。
2.2 实验组和对照组语言发育的比较。 实验组有目的地对小儿进行口腔功能训练,从添加辅食的质地到种类,到经常和小儿进行语言交流,创造语言环境,其语言形成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有差异。见表2。
2.3 实验组和对照组精细动作的比较。实验组有目的地对小儿进行精细动作训练指导,其精细动作形成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有差异。见表3。
讨论
3.1 开展小儿发育训练指导的成效显著。 婴幼儿发育训练指导是根据正常小儿神经精神发育程序,“超前一步”进行发育训练,针对婴儿发育的敏感时期,给予指导,训练,能较早激发他的反应,使其顺利度过,并为下阶段的发展做好铺垫,目的是促进小儿发育,开发智力潜能。遗传为儿童发展提供生物学前提,环境和教育对儿童的发展起到决定性作用,其中教育起主导作用[2]。0-3岁是儿童大脑发育最快的时期,可塑性最强的时期,在这个敏感时期给予有效地恰当的刺激,所产生的效果就是: 通过医生家长联合的指导训练,实验组小儿在大运动形成、语言形成和精细运动能力方面明显高于对照组。因此,婴儿发育训练指导模式使得儿保工作不再单纯的关注婴幼儿的体格发育,更加使其工作内容具体而广泛,更有意义,值得在儿保工作中长期推广。
3.2 健康教育对小儿的训练指导模式推广的重要意义。众所周知,健康教育是一项低投入、高产出、高效益的保健措施[3]。促进婴幼儿身心健康的发展,家长是重要的是角色,因此,加强健康教育,提高家长的认识,得到他们的认可,成为小儿发育训练指导的重要组成部分。经过一年的跟踪调查显示,首先各位家长从思想上认识到婴幼儿发育的重要性,积极参与配合,儿保医生利用本职工作之便,结合家长大课堂,发放宣传资料,普及训练的相关知识,既增加亲子交流的机会,也促进了婴儿发育。
3.3 政府支持,营造良好的社会环境。动作发展过程主要受人体器官生理成熟和所处环境两大类因素影响,而前者也受后者(环境教育)的相关影响[4]。政府适当提供财力物力保证,医生加强指导教育方面的宣传,提高抚养人的文化程度,及育儿知识,倡导更多父母参与育儿工作,对于促进婴幼儿身心全面健康发展,对于提高全民的人口素质、早日实现《中国儿童发展规划纲要(2001-2010年)》的相关目标产生积极作用。
总之,婴幼儿发育是在固定时间内,遵循固定发展顺序,是需要自由空间的。推广婴幼儿发育训练指导,大力推广科学育儿观,在儿童保健工作中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参考文献
[1] 张秀玲,武英华,等.婴幼儿早期教育社区服务模式研究[J].中国小儿保健杂志,2003,4(11):119~120
[2] 石淑华,儿童保健学[M].2版,北京:人民出版社,2007:106~1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