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体育学科的要义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关键词】体育;课堂;以人为本
【中图分类号】G623.8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3089(2014)20-0145-01
近日,读了《特色发展须以学生为本》一文,文中提到:“不管是学校办学特色,还是特色学校建设,其出发点都是以学生为本,以学生的发展为本”。对这一观点我非常认同。
以学生发展为本就是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培养学生的学习方法、学习技能,注重学生获取知识的过程而不是获得知识的结果,让学生学会学习,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着眼长远,培养学生各方面的能力,让学生的潜能得到最大发挥。
“一切为了每一个学生的发展”,这是新课程标准的最高宗旨和核心理念,也是当今社会倡导的“以人为本”在学校教育中的体现。作为一名体育教师,如何在体育课堂教学中达到新课标指出的“课堂应以学生的发展为本”呢?
以学生的发展为本,要注意培养学生的良好习惯
好的习惯是人的终身财富,习惯培养是教育的最终目的。我国教育家叶圣陶说:“什么是教育?简单一句话,就是要养成习惯。”培养和发展良好习惯是教育学生的首要任务。在高中体育课堂中应该主要培养和发展以下几种良好习惯。
一是学会倾听。这是学生在课堂中非常重要的习惯,学生的倾听,不仅包括听老师的讲解,还要倾听同学的观点。要善于在倾听中对老师讲解的体育知识的感悟与理解,对同学的观点进行分析和判断,获得对知识的理解和解决。
二是善于猜想。想包括肯想和会想。课堂上既要给学生想的机会,又要留给学生想的余地,还要教给他们想的办法。教学时要留给学生更大的思维空间,允许学生走一些弯路。不要把学生的思维框在一个小圈子里,让学生往教师事先设计的坑里跳,要真正地把学习主动权交给学生。这种良好的习惯有利于学生发散思维的发展,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
三是敢于表达。高中学生都不愿意发言,这是当前高中学生的一个显著特点。在课堂上,老师提出问题让学生讨论,在课堂教学中应鼓励学生大胆发言特别是胆小学生发表自己的观点。在课堂上教师要小心呵护他们的自尊心,不轻易批评或指责,要培养他们敢于发言的习惯,让学生从不愿发言到想发言,从想发言到积极发言。
以学生的发展为本,要注意发展学生的学习能力
培养和发展学生的学习能力也就是新课标所倡导的培养学生终身学习的能力。新课标所指出的新的学习方式是:“动手实践,自主探究,合作与交流”。学生只有拥有了这三种学习能力,才能为自主学习和以后终身学习打下扎实的基础。
一是动手实践能力。在动手操作中学生发现其中的体育现象,积累知识经验,形成感性认识,再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生成新的体育知识。新的体育课堂教学强调教学内容要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生活实际相联系,以提高学生体育学习、活动的兴趣和积极性。教材中有很多栏目如探究,思考等,这些都是学生动手,动脑的好机会,教师必须充分加以利用。
二是自主探究能力。新课标倡导把“课堂还给学生,让课堂焕发出生命的活力。”教师创设有利的思维空间,发挥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现代教育理论认为,教学中“教师不在于要讲授多少知识,而在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让学生积极而兴趣盎然地参与到教学过程中来。”在教学中教师应激发学生的主体意识,培养学生自主探究的学习品质,做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主人。
三是合作交流能力。美国著名心理学家林格伦曾经说过:“在文明世界的人们,真正需要学会的本领是有成效的合作本领,以及领会别人也这样做的本领。”学校教育应该把培养学生与人共处、合作交流和完善的人格品质放到首位。新课标也提出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的重要方式。我们每一位体育教师都应该清楚的认识到,培养学生的自主参与意识、表达交流的能力和团结协作的精神是体育教学的重要目标。
我们以跑为例。在某些教师眼中,跑“必须”强调速度的概念。这就实际上抹杀了跑作为一种重要的体育手段在其他方面的作用。比如,“两人三足跑”这种跑的形式不像正规的跑,要取得成功,必须依靠两人的密切配合。这种跑的游戏本身不是被利用来发展速度,而是通过这种游戏练习,培养每个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合作能力。
以学生的发展为本,要注意开发项目内容的多元功能
新的体育课堂教学应该改变传统的、清一色的竞技运动教学内容的现状,教学的内容将呈现丰富多彩,百花齐放的局面。
[关键词]独立学院 药学课程 实践
独立学院是我国高等教育办学机制的大胆探索和创新,自1999年我国独立学院在江浙沪地区设立以来,到目前为止全国共有独立学院近500多所。独立学院的创办在扩大高等教育资源和高校办学规模方面起到了积极的作用,逐渐成为高等教育发展的一个重要方面。作为一种新型的高等教育办学模式 ,独立学院根据自己的办学定位、 学科专业特点、学生特点、 地方经济的实际和以市场需求为导向确定了以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温州医学院作为一个科研教学型大学,其独立学院-仁济学院创办于199年8月,是我国第一批在医科类院校创办的独立学院。学院自成立以来,依托母体温州医学院,积极探索,大胆实践,取得了明显的成绩,但如何制定适合仁济学院学生培养体系的课程负责制仍然是亟待解决的问题。
为完善独立学院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及课程体系,笔者参照兄弟院校独立学院课程负责制方案,结合本校仁济学院药学专业的办学经验,对医科独立学院药学课程负责制进行了探讨。
一、公办和独立学院药学课程体系的差异及对策
温州医学院公办和仁济学生在培养方向上有所不同,前者旨在培养成为创新与应用兼并型人才,后者更注重于应用型人才的培养;在培养过程中,仁济学生整体学习基础相对薄弱,迫切需要一套切实可行的教学组织实施方案进行指导。2008年以前仁济学院药学系直接套用的公办教学平台的教学大纲及教学计划,并不完全适合仁济学院的培养模式,缺乏有针对性的长期教学规划,课程建设明显滞后,限制教学水平的良好发挥。
通过对公办和独立学院的分析,我们认为两者药学课程体系应该有所差异:
(1)由于独立院校本科生理论基础没有重点本科扎实,操作技能不如职高、 专科学生熟练,而对就业岗位要求较高,往往存在高不成低不就的情况,使得在企业里稳定性差,发展升迁也较难;因此针对独立院校本科生的药学课程设置应该更加偏重实用性。根据学院药学系06~08届就业统计分析,就业时专业符合的学生约为65%。这部分学生中八成以上就业的选择是药剂师、药厂实验员、 药店营业员、检测、生产管理等岗位。为更好满足就业要求,学院根据相关院校的做法设置了一系列专业实践教学内容,包括专业讲座、科技创新计划、基础化学实验、中级化学实验、综合化学实验、认知实习、生产实习、毕业论文、研究性实验等。
(2)由于独立院校药学本科生就业岗位不同于具体的纯操作岗位,需要一定的理论基础以提高技能,因此如何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觉得学有所用,为将来职位的升迁打下更好的基础就显得犹为重要。目前药学实践教学体系的设计和内容都大同小异,但实际上根据院校的不同、地区的不同、学生的不同、就业岗位的不同要求是有差别的,应当进行针对性的、系统的设计才能更好的满足实践教学的要求。我们根据浙江地区药学学生就业特点,特别强调在专业基础课及专业课,如《药物化学》、《药物合成反应》、《药剂学》等课程的教学过程中开展实践教学体系的建设,以满足实践教学的要求,同时还组织相关的竞赛以促进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3) 独立院校药学本科生如何较快适应企业岗位也是一大问题,为此现在企业大部分都想招有经验的应聘者,而不要应届大学生。实际动手能力的缺乏已成为用人单位对新毕业大学生的普遍看法。为了改变这一现实,在课程体系中我们着重加强实践环节的训练。在实验环节、实习环节、 毕业环节的实践训练中,我们开设了药物合成反应开放性实验或创新基地,为学生提供创新的场所;在药剂学课程中,我们让学生自己设计一些实验,在实验室独立完成,锻炼创造性思维;在见习、实习过程中,我们与药厂、医院药剂科联合建立校外实习基地,加强学生的各种实习,如专业实习、生产实习和毕业实习等,以提高学生实践技能。
二、独立学院药学课程负责制的实施方案
从2009年3月份开始,我们制定了独立学院药学课程负责制的改革目标:建立一套适应仁济学院学生情况的药学系列课程体系。两年来我们制定了切实可行的仁济药学系各课程负责人制度,通过招募或指定课程负责人,确定适合仁济学生的教学计划、大纲,同时开展负责制引导下的系列教学实践活动,并建立该套负责制度的监控机制及评价体系。这些措施保障了独立学院药学课程的建立。
首先,我们制定了切实可行的仁济药学系各课程负责人制度,明确其职责、工作目标、管理权限等。负责人的职责是进行课堂教学过程中的事务管理(包括课堂教学质量监控) 在课程组内开展教研活动。包括检查和审议课程组教师的教案、讲稿(含多媒体课件),建立备课、听课、互评制度,通过互相学习,及时讨论并改进教学方法,共同提高教学质量。组织期中教学检查,调查学生的学习情况,收集学生反馈的信息,及时讨论教学中发现的问题并进行调整和改正,以求更好地做到因材施教。与实验教学人员加强联系,制定实验开课计划,对实验项目、实验内容提出改进意见和建议,不断提高实验教学质量,加强理论联系实际。通过调查问卷、听课等多个环节,我们切实的发现了独立学院学生相对公办学生的特殊性,从而调整了相关的课程体系。通过通识教育基础课程、学科基础课程、专业主干课程、理论与实践课程、 主干学科与相邻学科、课内与课外、教与学等方面的关系,提高教学起点,注意知识内容的基础性、系统性与先进性,加大原有课程的整合力度, 增加新型研讨课程, 提高课程的综合化和现代化程度, 按照专业内容要求, 精炼教学内容,追踪学科前沿和实际应用, 丰富课程资源, 提高专业课程的深度和广度。
其次,药学系主动招募或指定课程负责人,确定适合仁济学生的教学计划、大纲,进行课程建设,并实施教学计划。我们通过招募或指定工作热情,具有丰富教学经验的教师承担课程负责人,再通过指定课程负责人,制作调查问卷,了解学生前期基础知识掌握情况;从而对学生专业基础、学习情况进行调查摸底。在带教过程中,课程负责人还注重对学生的生理、生化、免疫等基础课程教学情况进行了解。通过调查,课程负责人组织教学组成员讨论确定教材、教学参考书,制定或修订课程教学大纲、教学计划、教学进度表、考核方法等。同时课程负责人组织集体备课,加强学生薄弱环节、专业应用方面的教学,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学内容(教学范围和教学重点等),学进度,统一课后要布置的复习思考题,编写试题库等。课程负责人还建立课程互动网站,上传课程教学录像及课件,制作网上论坛与实时互动平台,及时解决学生遇到的疑难问题,对学生进行一对一的指导。
最后由课程负责人进行每项课程结束后的总结:组织期末考试,要求统一命题、统一阅卷、统一评分标准。考试前组织教师为学生答疑,考试结束后做好阅卷、试卷分析报告,并上报学生成绩单。按照本科教学评估要求及时组织整理本课程的教学档案,做好课程实施的总结,为下一年级学生的教学提供宝贵经验,同时也为教学计划、教学大纲的修订提供具体的、直接有效的信息。
三、对课程负责制的监控机制及评价体系
两年来我们在对仁济学院药学教学实践活动中,积极组织课程组教师开展各类教学研究与教学改革,申报各类课程建设项目、教学研究项目和教学成果奖励,定期组织集中教学研讨活动,总结交流课程组的教学经验,对课程组青年教师进行培训与指导。
(1)建立完善的评价机制:检验课程负责人是否达到预期目标,主要通过网站的互动频次及学生的定期反馈情况确定。明确课程负责人的职责和权利,完善激励机制。
首先,应正确理解课程负责制,课程负责制并非课程负责人独享,课程负责人和任课教师是课程建设的共同主体;其次,实施课程负责制必须责权利明确。主讲教师必须直接承担教学工作,对教学质量担负主要责任,出现任何教学问题,或授课考评没有达到一定要求,首要责任人是主讲教师,应配套以相应的处罚措施。但教学质量管理机制的关键不应仅是职责或惩罚,还应包括权力和利益。适当的权和利才能有效刺激竞争意识,充分激发广大教师参与课程建设的积极性;只有明确各自的职责、权利,发挥团队精神,杜绝“独角戏”。全力体现在全程负责教学、个人的教学设想和能力能够得以有效体现,利益则体现在学校对主讲教师从经济上或其他方面出奖励政策,从而完善奖励机制。
(2)配套并完善课程负责制的监控机制:要求管理人员和课程负责人从思想上认识到教学质量监控的紧迫性和重要性,采取一切行之有效的办法,完善基础教学管理工作。落实听课制度,管理人员和课程负责人每学期都应当参与一定量的听课和评教活动,并认真填写听课记录表。落实学生的教学信息反馈制度,定期组织召开学生代表座谈会,听取学生对教学的意见和要求,或实行学生问卷调查等方法,真实掌握每个教师的教学状况。课程负责人在此基础上总结经验,加强教学信息的反馈和处理,及时推广经验或纠正不足,找出存在的问题并制订改进的措施。
总之,通过两年来对仁济学院药学课程体系的实践与探索,我们取得了较好的成绩,摸索和建立了不同于公办药学本科生的课程体系,受到学校教务处和兄弟学院的肯定和好评。积极探索和建立独立学院药学专业人才课程体系,对我国独立学院药学专业的健康发展,培养符合社会发展需要的药学专业人才,都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参考文献
[1]朱萌纾 董选时 何晓菁:医学类独立学院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中国校医,2004,24(4):312-314
[2]梁天坚 谢丽莎:医科独立学院人才培养的问题与对策,高教论坛,2007,2(1):45-46
一、我校药学专业课程体系建设现状分析
课程体系作为一种知识框架结构,体现了职业或岗位对高职高专院校相关专业人才培养目标中知识、素质与能力方面的要求,对于人才培养目标的达成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能否构建科学合理的课程体系关系到高职高专院校人才培养的质量,而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最终也要依赖课程体系的实施。
药学专业是我校的重点专业之一,药学专业在专业建设、师资培养、实训基地建设等方面成绩突出,先后获得财政部和教育部“支持高等职业学校提升专业服务能力项目”、“河南省高职院校示范性实训基地建设项目”、“河南省特色专业建设点”等多项殊荣。尤其在专业建设方面,通过对行业发展分析、毕业生就业情况调研、岗位需求分析等工作,明确了药学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及规格,确立了医院药学方向和药物制剂方向两个主要的药学专业人才培养方向,形成了以“突出职业方向,分段培养”为特色的人才培养模式,制定了药学专业(含两个培养方向)的课程体系。其中医院药学方向主要为各级医疗服务机构、社会药房培养专业性人才,毕业生主要从事药品调剂等工作,要求学生能够掌握常见病的临床表现及用药,正确指导合理用药,具备错方的识别及处理能力;掌握药物的稳定性、配伍、贮存保管等知识。
目前,我校药学专业的医院药学方向已建立起“专业平台+职业方向”课程体系。专业平台主要由公共基础课、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构成。职业方向主要结合岗位及学生个性化需求开设《医院药学》、《临床疾病概要》、《中药鉴定技术》、《药学综合知识与技能》等课程,使课程设置及教学内容更加贴近岗位、贴近学生、贴近实际,突出职业核心能力的培养。但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我校药学专业与部分高职高专院校药学专业一样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如课程体系倾向于学科本位,有本科简约化和压缩化的痕迹,课程的职业特点不太明显。
在实践教学方面,我校不断改善医院药学方向实验实训条件,通过学校、企业、医院三方共建校内实训基地基地,建立了具有良好职业环境和设备、功能齐全仿真的药学服务实训基地(模拟药房药库)。同时加强了与附属医院药学部(药剂科)的联系,建成了天津药业、郑州中心医院、天天好大药房等18家稳定的校外实习就业培养基地。在此基础上,加大实训教学改革力度,与行业专家共同开发实训项目,编写基于工作过程的实训教材。本着“共建共享、双赢互惠”的原则,学校与医院、企业共同研究,在基地的管理上进行创新,学生校外实践教学环节采用校企(行业)双重管理模式,确保实训基地科学规范有序运行,为教学实施提供制度保障。但还存在一些问题,如模拟药房药库、校外实习基地的实训资源利用率不高;实训技能综合项目过少;医院兼职教师教学能力参差不齐,不能满足实验实训教学工作要求等。最核心的问题是医院药学方向的课程体系没有真正与岗位工作过程实现无缝衔接,就业为导向的特色不明显。只有解决了这些问题,才能有助于院药学方向学生职业技能的培养和知识体系的构建,才能真正使课程体系建设满足人才培养目标和未来岗位需求。
二、基于工作过程导向的课程体系的特点
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体系是职业教育领域较为先进的课程体系,该课程体系以岗位工作任务的分析为出发点,工作过程为基础,工作任务为载体,工作结构为框架,从工作结构中获得课程结构,根据工作任务组织课程实施,凸显了高职高专教育的职业性、技术性和应用性。
1.凸显工作过程导向在课程体系构建中的重要作用
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体系应该以岗位的市场需求和服务学生就业为培养目标,以工学结合、深度融合、校企合作为改革依据,把学习要素与工作要素有机结合在一起,从而把工作过程的各个部分完整的体现在课程体系中。因此,这一课程体系必须以工作过程为导向,以工作任务主线,使课程体系各个部分之间通过工作过程导向构成一个有机的整体。
2.注重学生的应用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
随着知识经济时代和网络时代的来临,知识更新和产品换代呈现出前所未有的速度,这也使得部分职业和工作岗位发生变革的速度在同步前进。而企业需要持续发展,更需要具备应用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可持续发展人力资源,这也使得高职高专院校人才培养方案必须做相应改革。由此,工作过程导向的课程体系改革日益受到高职高专院校的青睐。因为这一课程体系以市场需求和学生就业为导向,以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为本位,同时注重学生的创新能力和综合职业素养的培养。
3.以职业特性和工作过程为依据重组课程体系
当前高职高专教育的人才培养目标定位大多是培养高技能人才,要实现这一目标必须改革传统的培养模式,走工学结合之路。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课程体系正是适应这一变化的要求,将体现职业特性和工作过程作为课程体系改革的重点,以此来设置教学内容,体现职业特色。这一课程体系充分体现了学生自主学习和教师引导相结合的特点,还充分考虑了将来职业特点和岗位需求等因素,力求全方位、全过程进行课程改革。
三、基于工作过程的医院药学方向(药学专业)课程体系的构建路径
我校依据毕业生就业调查情况及药学专业岗位需求情况等确立了医院药学方向为药学专业的培养方向之一,并在药学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基础上设计药学专业(医院药学方向)课程体系。该课程体系以以工作过程为导向,以行业需求为主线,以能力为中心,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和就业岗位的适应能力。构建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课程体系必须在课程目标、课程内容、教学实施过程、评价体系等方面进行改革和创新。
1.加强市场调研和社会需求分析,明确医院药学方向(药学专业)培养目标
为社会提供高技能人才是高职高专院校的人才培养目标,因此必须做好就业市场调研和岗位需求分析,这一分析是基于工作过程导向的课程体系的出发点。为了满足市场对药学专业人才的需求、培养高素质应用型药学人才,我校组织相关教师以各种行业会议、专家访谈、现场调研等方式,了解药学专业发展趋势、药学专业职业能力、岗位需要的职业资格等信息;通过对历届毕业生的跟踪调查及用人单位的走访等;全面分析了药学专业的人才需求、药学专业岗位的主要工作任务、毕业生素质要求,根据药学专业面向的岗位对药学人才知识、能力和素质的需求,对医院药学方向(药学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进行系统设计与开发,形成了以“职业方向培养”为特色的“渐进式”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三年制专科医院药学方向(药学专业)培养过程分为基础培养、强化培养和顶岗实习三个阶段。第一学年为基础培养阶段,通过开设专业基础课、通识课、公共基础课等,使学生必要的专业认知实践和理论学习。第二学年为强化培养阶段,主要通过专业核心课程和职业方向模块课程进行专业理论学习和技能训练。第三学年为顶岗实习,医院药学方向在各级医疗机构、药品经营企业等进行。
2.以工作过程为导向构建工作与学习一体化的医院药学方向(药学专业)课程体系
在分析药学专业岗位的能力需求,制定人才培养目标的基础上,我校通过精简、整合、及增设相关课程等,不断优化课程内容,使教学内容更加贴近岗位、贴近学生、贴近实际,更加突出职业核心能力的培养,力求构建基于工作过程的工作与学习一体化的课程体系。
在具体课程改革方面,主要以医院药学方向的专业核心课程为突破口,通过课程目标制定、校本教材编写与实施、实验实训项目改革等措施,体现工作与学习一体化的教学理念。在具体实施中将工作任务进行分解, 融入到课程中, 使学生理解和体会工作的原理与步骤, 将课程与工作体系紧密联系起来。在课程开发及实践教学方面, 我校实行院校共同参与, 根据岗位需求及工作内容设计方向课程,大胆创新和改革实训课内容,积极探索符合岗位需求的实践教学模式。经过实践证明,这种课程体系不仅有利于学生对工作过程的理解,而且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职业素养和能力,对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也将起到积极的作用。
3.医院药学方向(药学专业)课程体系的评价方法
论文摘要:在当今这个信息化时代,阅读能力对每一个人来说,都是必须具备的基本功,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作者、文本之间的多重对话,是思想碰撞和心灵交流的动态过程。语文课外阅读活动是阅读教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开展好课外阅读,是提高学生语文能力的一个现实途径。
目前,迫于升学的压力,有些教师只让学生投身于题海战术之中,不但不支持学生的课外阅读,反而斥之为“歪门邪道”“不务正业”而横加干涉,公开宣称不准学生看课外书,对那些“以身试法”者,若被抓了现行,不是没收批评,就是撕书毁坏。久而久之,学生也因学业负担过重,加之课外阅读既耗时又不能立竿见影地产生效果,便对此不屑一顾了。特别在初中阶段,许多学校对课外阅读也是既不指导又不要求,完全采取放任自流的态度,导致学生知识面狭窄,视野狭隘,对许多本应了解的名著知之甚少,语文水平更是令人担忧。
其实,课外阅读是对语文课堂的补充和延伸,不仅能为学生开辟语文学习的广阔天地,增大语文信息量,也能引起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和探求知识的欲望,又是对学生进行的一次德育、智育与美育教育,而且还是发展学生思维能力与想象能力的重要途径。那么,怎样才能使课外阅读在语文教学中起到重要作用呢?我认为应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一、培养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
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可见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为了激发学生读书的积极性,激活学生的读书欲望,尽最大限度地使人人参与到读书活动中,首先我们要营造良好的读书氛围,使学生受到情感的熏陶。一个喜欢阅读的家庭容易带出一个喜欢阅读的孩子,一个喜欢阅读的教师更容易带出一批喜欢阅读的学生。教师应在教学中利用一切适当的机会营造良好氛围,激发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例如在教学《武松打虎》一课时,我发现学生对机智勇敢,武艺高强的武松非常佩服,就不失时机地让学生借阅《水浒传》。这样有目的地进行课外阅读,既能增强学生对课外阅读的兴趣,又能提高他们课外阅读的质量。
此外,还可针对学生好奇心强的这一特点,教师或用几句精练贴切,富有启发性的语言激发其求知欲,或用扣人心弦的解说为学生当好“导游”,把他们引入一个无比瑰丽的书的世界。也可以开展读书笔记评展、精彩诗篇朗诵会等活动,这都是营造阅读氛围的好办法,都可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促使学生把课外阅读当成一种自发性、有渴求欲的自我行为。
二、选择恰当的阅读内容
选择恰当的内容是课外阅读的关键,否则既浪费了时间,又可能使学生的思想受到侵蚀。别林斯基曾说:“阅读一本不适合自己的书,比不阅读还要坏,我们必须学会这样一种本领,选择最有价值,最适合自己需要的读物。”伟大文学家鲁迅也说:“读书如蜜蜂采蜜,不能只采一种,要采多种花,酿出的蜜才更好。”所以,阅读的内容不可单一,越广泛越好,获取的知识才会更加广泛丰富,眼界才会更开阔,对学生的健康成长才会更有益。为此,我把教育部规定的名著,根据不同年龄特征一一推荐给学生。七年级:《鲁宾逊漂流记》《格列佛游记》《童年》《钢铁是怎样炼成的》。八年级:《朝花夕拾》《繁星》《春水》《骆驼祥子》。九年级:《名人传》《西游记》《水浒传》。还有近两年的畅销书,如《生命的留言》《三重门》《雨衣》等。
在推荐好书的同时,也要教给学生阅读的方法,科学的阅读方法是提高阅读效果的保证。有了科学的方法,往往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阅读时一般根据篇幅长短与精美程度采用不同的阅读方法,以利学生在课外阅读时仿效,如浏览、精读、摘记、跳读、旁注等,让学生真正地走进阅读的殿堂。
三、检查阅读的效果
课外阅读的目的是开阔学生的眼界,扩大学生的知识面,活跃学生的思维,启迪学生的智慧,丰富学生的想象,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为此,必须检查学生的阅读效果。如让学生以阅读中获得的内容为素材进行演讲,形式不限,或检查学生的摘抄笔记,并让学生互相传阅,还可以介绍他们各自的阅读经验,也可以互相出题竞赛等。
古人云:“松声、涧声、琴声、鹤声……皆声之至清者,而读书声为最。”作家肖复兴也说:“能够热爱读书并能懂得怎样读书,对于一个人真是最大的财富。”是的,一本书就是一艘船,能带人到达远方。老师和家长带学生到达不了的地方,书可以带他们到达。如果我们想把学生教育好,让他们能学到真正的学问,我们需要并且能够做到的,就是加强学生的课外阅读指导,帮助他们从学习热爱读书和怎样读书开始,让每一位学生藉读书拓宽视野、完善观念、涵养性情、成长人性、增长能力。
总之,课外阅读是学生独立获取知识,学会积累,处理信息的主渠道,是语文教学的课外延伸。在培养学生课外阅读能力这条教学道路上,我们将不断探索、改进,争取让学生收益多多,让他们那美丽的少年生活因为读书而放射出更加动人的光彩。
参考文献:
[1]叶澜,郑金洲.教育理论与学校实践.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08.
关键词:高中数学;新课程改革;问题;教学建议
新课程改革正如火如荼地进行,他倡导给学生足够的时间与空间保证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模式,倡导启发式教学,但是新课程改革中仍然有不少问题,针对这些问题笔者提出一些针对性的建议。
一、数学新课改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数学新教材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教材是按照教学大纲编写而成的,教师通过教材将知识传递给学生,是学生获取知识的主要途径,但是教材的编写有可能不能与本地课程安排进度适应而出现问题。
(1)教材进度与课时不符合实际情况
首先,高一要完成四本数学教材的学习,涉及函数、统计、概率等重要内容,课业内容相对繁重,但是高一学生知识程度较浅,导致教学效果不理想,进而让学生对数学失去了兴趣;与之相比,高二数学内容则相对较少。
其次,高中数学新课程改革之后,数学课时严重不足。高中数学教材越编越厚,内容也越来越多,但是数学教学课时却不断收缩,导致教师课堂传授的知识学生来不及消化,更谈不上知识点的巩固以及深化。正是数学新课改产生的进度不适、课时严重收缩等问题导致学生的功课不扎实,产生的学习效果不尽如人意。
(2)高中课改新教材结构混乱,编排不当
高中新课改数学教材相对于传统教材结构混乱,初中与高中教材内容上存在脱节现象,初中学习的知识相对琐碎,而一进入高中除了面对厚厚的几本数学教材之外,高中教材则直接涉及因式分解、完全立方等新概念,但是高中新接触的新知识却和初中的课本知识联系不大,存在严重的脱节现象,让进入高中的学生学习很吃力;此外,教材本身的结构也存在不少问题,解不等式等基础知识尚未入门就要学习指数函数、对数函数,造成学生学习新知识存在较大难度,正是这种教材编写结构的混乱对学生接受知识的层次带来挑战。
2.新课改教学中存在的其他问题
高中数学新课程教学中出现主要问题是教师对新课改教学观念认识存在偏差,教学老师的教学经验和能力存在差别,教学目标不确定,教学内容不严禁,教学方式不恰当,直接影响到授课教师的积极性,间接影响到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也容易造成教学模式的固化与形式化。
(1)数学课堂授课形式化严重
传统教学需要教师在课堂上不断地灌输知识,学生被动地接受,但是在新课标的要求下填鸭式灌输的方式被压制,部分教师为了避免填鸭式教学,数学课堂教师讲授的知识点越来越少,主要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这就导致学生花费大量的时间去钻研知识点,使课堂流于形式化。
(2)追求教学的情景化与现代化
教学的情景化与现代化是一种特殊的教学手段,通过现代化和情景化手段可以让学生感受到数学知识与技能,而且能让学生更好地体验到教学中的情感因素,使原本乏味的数学知识变得更加吸引人。但是在现实教学过程中,部分数学教师过于追求情景化教学与现代化教学,片面地追求情景教学与现代化教学,教学目标出现偏离,教学内容成为附着在现代化与情景化之上的辅助工具,本末倒置。数学教学课堂追求情景化与现代化教学并非不可以,但重要的是要把情景化与现代化作为教学手段,让学生在具体、生动、富有探究性的情境中理解和认识数学知识,接纳数学,而不能把数学课当成趣味课。
二、针对数学新课改中问题的改进建议
1.政策性建议
新课改的目标是为了让学生更好地学习,教材需要结合当地的教学进度与安排,因此建议新教材要重点解决高中三年的知识层次结构问题,以便于高中生从高一到高三循序渐进、难易适中。
此外,建议新教材重点解决初中知识与高中知识相脱节的问题, 初中知识是为高中知识做铺垫的,如果高中数学单刀切入,很容易造成知识点的断层,因此需要将高中之前的知识点重点补充添加,为高中数学学习减少不必要的麻烦。
2.教学建议
近些年来,数学试题日益新颖、灵活,不少师生将主要精力放在难度较大的综合试题上,却忽视了数学基础知识、基础技能的培养,这种题海战术或许能在短时间内奏效,但是对学生影响是重大的。学生不知道一个公式、定理的逻辑推演,不能掌握基本的数学公式的内在规律,一味地机械追求大量习题的解答,有时甚至生搬硬套,照葫芦画瓢,将简单问题复杂化。
数学是一门给人乐趣的学科,它蕴含着强烈的数学思想,因此高中数学教学也在向学生传递数学思维,对学生而言,掌握了数学思维才能把握数学规律,提升数学能力。
新课程改革中确实存在着诸多问题,改革就是一个不断探索与解决问题的时刻,只有不断地发现问题,才能不断地促进学生和教师的成长。
关键词:中学 语文 教学 问题 对策
新课改背景下我觉得中学语文课堂教学存在以下问题:
第一,教师理念陈旧,对语文学科的性质缺乏基本的把握。不能处理好教学的三维目标中的三个维度之间的关系,将人文性和工具性对立起来,将知识和能力分割开来。片面认为强调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就是走老路;注重人文精神的培养就是新课程。如对课标要求的一些只学不考的知识,因为不考就不学。少讲成了不讲。教学中只注重迁移拓展和模仿一些新的教学形式,而对文本的解读、语言的品味、写法的探究只是蜻蜓点水,一笔带过。
第二,教学中灵活性和创造性不够,一些灵活的教学内容,如学生对教材的独特感受,就是增加几种名家的感受;阅读拓展题解答方法,就是课文理解加上几句设置好的套话;话题作文的写作,就是编一个与话题相关的故事,等等,又成为新的僵化的形式和教条并要求学生掌握。这些都是与新课程的理念和教学的三维目标相违背的。
第三,教学方式依然陈旧,教学中存在“穿新鞋走老路”的倾向。由于语文学习是母语学习,而母语学习主要是靠习得;又由于语文课程是有丰富人文内涵的课程,因而,语文课程标准十分强调对语言材料的感悟和体验,而一些教师却违背了母语学习的规律,淡化了学生学习中十分重要的体验、探究的过程,将本应让学生自主体验、探究的过程省掉,而直接把教师自己的感悟和体验的结果转变成概念化的知识硬灌给学生,其结果只能导致学生“死记硬背”。
解决办法:
一、提高教师水平,讲究教学艺术,是提高语文课堂教学效果的前提。
1、注意课堂中的教学应变。静态结构的课时计划往往带主观色彩,在教学的动态结构中常会出现一些不协调现象。因此教师必须不断锻炼自己的教学应变能力,备课时要作不同角度的多方面考虑:估计会产生些什么问题、怎样应付等。碰到新问题应及时调整教学步骤,改变教学方法,使课堂教学密度仍保持总体平衡。2、讲究教学语言的色彩。教师的语言除了口齿清晰、吐音正确、适合学生的接受水平、用词造句得体外,还要富于生动形象性、趣味性和情感性。用神态、动作助说话,辅之以轻重快慢、抑扬顿挫的语调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他们的求知欲,加深对知识的领悟。3、把握师生双边活动的分寸。要不断培养学生积极参与课堂学习活动的意识,有了这个基础,教学中教师站在指导与辅导地位,起“点晴”作用,引导学生去“举一反三”。这样的课堂教学,学生的有意注意占主要地位,易于领会、记忆和掌握知识。“双边活动”要恰到好处。内容的设计要富于启发和思考,避免庸俗化的一问一答。学生成了学习的主体,学习过程始终处于兴奋状态,吸收知识的效果会明显地提高。4、巧妙穿插作业练习。作业练习不能狭义地看成是课后练习。从形式看,它既有口头,也有书面,甚至还有实践应用练习;从时间安排上看,有课前、课中、课后;从范围分,有课内作业和课外作业。作业的安排以基础知识为基本,做到精而适中,形式多而内容活,注意分散和集中相结合。根据不同的课型,安排不同时间的作业量,并且要创造条件,尽量让学生在课堂内完成作业及练习,课外多给学生留一些自由积累的空间。
二、优化课堂教学过程。
⑴提高备课的有效性。具体做法是:使教师充分认识到备课的重要作用,掌握备课的原则,做到备课时脑中有“纲”,胸中有“本”,目中有“人”,心中有“数”,手中有“法”,做到备大纲、备教材、备学生、备教法、备学法。每期举行一次分组的备课专题研究会,每年举行一次备课比赛。⑵提高上课的有效性。具体做法是:在课堂教学中坚持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以训练为主线,以思维为核心,以育人为目的;做到突出重点难点,突出启发思维,突出因材施教,突出教学效率,提出“师生互动”,突出思想方法。⑶提高提问的有效性。具体做法是:在课堂教学提问中,设计提问应做到目的明确,启迪思维,简单明了;提问时做到创设情景把握时机,灵活运用提问方法,重视差异面向全体,运用语态增强效果。⑷提高练习的有效性。具体做法是:重视基本概念,培养解题习惯,强调灵活运用,突出举一反三。在布置作业时,坚持做到不机械训练,不重复练习,不大量作业,不偏深偏难。要求教师提高练习的针对性,使学生每做一题都有所收获。
三、优化教学方法。
关键词:一体化实验教学;探索与实践;人才培养
中图分类号:G642.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4)23-0216-03
21世纪高等教育的人才培养模式应更加重视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培养。然而长期以来,我国高等药学教育实行重理论、轻实验,重知识、轻能力的教学模式。在观念上,把实验教学作为一种实验技能训练,而忽视了它更是一种科学研究方法的培养;在实验教学上,一直都在为理论课进行验证,实验过程中多是实验教师准备好实验所需的试剂、仪器,并将实验内容和实验方案事先制定好,学生进入实验室只是简单地按照教师的指令程序“按方抓药”,其结果是使培养出来的大多数学生缺乏创造性思维,缺乏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创新意识的培养更是无从谈起。因此,积极推进药学实验教学改革,培养适应市场对药学专业人才,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近年来,我们对我院药学专业的实验课程进行系列改革,开展了以“药”为中心整合药学专业多学科实施一体化实验教学模式,收到了较好的效果,现总结如下:
一、构建药学专业实验教学新体系
传统的实验教学从属于理论教学,同理论课一样,药学专业的实验课也相应被分成各自独立的课程,割裂了各学科群内部基础实验课与专业实验课之间的内在联系,使得实际的实验教学效果极差。为此我们进行了药学专业各学科实验课程的整合。
1.建立以“药”为中心的实验教学板块。我们依据药学专业特点及新药研究开发的基本程序,将药学专业各课程的实验课重新整合为药学基础实验、药品生产实验和药品评价实验三大板块。第一板块包括无机化学、有机化学、分析化学、仪器分析、物理化学、数理统计等课程的实验,该板块的重点是规范学生的实验行为,培养基本的实验操作技能;第二板块包括药物化学、药用植物学、生药学、天然药物化学、药剂学、制药设备、波普解析等课程的实验,学生们通过药物的化学合成、天然药物的分离纯化及结构修饰、中药复方的制备及各种制剂与剂型研究的实验,完成从原料药到药品的全过程的实验技能学习;第三板块包括药物分析、药理学、毒理学与药代动力学等课程的实验,通过各种检测手段与方法对原料与制剂的质量分析及其安全性、有效性的评价过程的实验,掌握了新药研究与开发的全过程和进行重量监控的基本方法。通过三个板块的构建,各课程之间以“药”为纽带,相互交叉,相互渗透,使学生在牢固掌握“三基”的基础上,对药学知识有一个全面系统的理解和掌握;通过跨学科多技能的综合训练,掌握药物研究开发过程中的各种实验原理、方法和技能。
2.改革实验内容,建立一体化的实验教学体系。在具体实施过程中,我们将药学专业实验课的基本实验能力训练、综合能力训练和科研创新能力的训练,按照由浅入深的原则进行实验课程的整合编排,建立一体化的专业实验教学体系。一体化实验优点是围绕“原料药的合成/有效成分提取和分离纯化制剂与质量分析活性评价”(它包括原料药的合成/有效成分提取和分离纯化、工艺优化、质量分析、药理试验、药物剂型确定、产品制备、质量控制等全过程的一体化)这一新药研发的思路来设置专业实验内容,充分地体现了对学生实验技能的系统性、科学性、创造性训练,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创新能力、团结协作精神,有利于调动学生上实验课的积极性和督促学生认真对待实验课。此外,利于更加合理地配置资源,提高实验教学资源的利用率,节省费用、时间及空间,有效地避免重复性实验内容。
二、改革实验教学模式
传统的实验教学模式,以教师为中心,以书本为中心,以课堂为中心,学生围绕“三中心”转,教师安排一切,学生处于被动、机械实验的状态,不利于发挥学生在实验中的积极主动性。应该使学生在实验中“活”起来,据此,我们在实践中逐渐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实验教学模式的改革。
1.让学生全程参与实验规划。为了改变学生“按方抓药”的被动实验现状,我们在具体实施时让学生从实验准备开始,列出实验中所需试剂,查阅并制定试剂配制方案,学生分组进行实验前的试剂配制及实验预试等等,要求学生头脑中不能只是单纯的某一个步骤的知识,而是整个实验中所涉及的仪器、试剂、方法、分析总结等都要在头脑中形成清晰的认知,只有这样才能够让学生真正全面系统掌握药学的相关知识和实验技能。
2.设置平行实验,发挥学生的创新能力。为了加强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我们对同一实验环节尽可能采用不同的实验方法,先让学生拟定几个切实可行的实验方案,然后再由学生分组进行实验,实验结束后以小科技论文的形式提交实验报告,让学生比较不同的实验方案的各自优劣,从中获得对药学相关知识的认知。比如:天然药物中提取纯化皂苷常用的方法有四种:(1)乙醇提取,正丁醇萃取法;(2)乙醇提取,乙醚沉淀法;(3)乙醇提取,丙酮沉淀法;(4)碱水提取,加酸沉淀法。但是大多数实验操作只选用其中的一种方法,学生只需按照事先设计好的方法做,没有改进的余地,也不能与其他方法进行比较。为此,我们在实施时将上述四种方法分别组织学生进行实验,分别比较四种提取分离方法所得皂苷收率的差异。让学生领会到,世上没有绝对的真理,任何科研成果的出现都是和一定的研究方法联系在一起的,这样既激发了学生的科研兴趣,又培养了学生认真探索、与时俱进的科学态度。
3.采用循环排列法组织实验教学。我院药学专业为新办专业,近几年学校花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进行专业实验室的建设。由于药学专业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实验课程多,所需仪器设备多,尽管有学校及学院的大力支持,但现有的仪器设备仍显不足。在这种情况下,按传统的方法组织教学,每组学生过多,势必会影响学生亲自动手实验。针对此种情况,我们设计了循环排列法进行实验教学,即几个实验同时开,学生按一定顺序分组循环实验的方法,多种仪器同时运转,几个教师分别指导,使学生达到2人一组,有的实验甚至是1人一组,每个学生都能独立动手做完实验的全部内容,教师对学生的实验结果当场签字,确保每个学生真正是自己交出自己的实验报告。
4.创新实验教学方法,加强实践环节的学习。近年来国内的很多医药生产和经营企业由于已经通过了GMP、GSP验收,所以传统的到医药企业参观实习的难度也越来越大,为了规范化管理,很多企业不欢迎学生参观;另外根据国家药品法的规定,医院也相继取消了大输液的生产车间,只是生产一些简单的口服和外用制剂,而且各高等院校不可能耗资巨大来建立相应的生产车间供学生参观实习。为了改变这种现状,我们充分利用现代技术,把实验过程按照原理讲解、实验准备、实验过程、实验结果、结果分析、课堂小结等环节制成形象生动的多媒体教学课件,通过放映和讲解,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企业大生产的全过程,同时通过多媒体也可以解决某些常规实验因为条件限制所无法解决的问题。
5.构建新的评价方式,注重过程性评价。实验课程考评是对学习效果评定的手段,借此以督促学生培养严谨客观的科研态度、规范正确的操作手法、独立思考和自主学习的能力等,它不仅是衡量实验教学水平,获取实验教学反馈信息,从而了解和掌握学生的理解水平、接受能力和实验技能的掌握程度,判断实验教学是否达到预期目的的重要环节,也是对学生行为进行外部控制与规范,激发学生的表现动机以调动其积极性的主要手段。为此,我们在实施过程中,分别按照实验的基本步骤,即:实验准备(30%)、实验过程(30%)、实验报告(20%)和答辩总结(20%)等拟定详细的评定细则,实施过程评价。通过及时记录学生每个过程的表现,准确掌握每个学生的具体情况,避免了实验考核的错判、漏判,防止学生实验过程中的作弊现象,做到了打分时胸中有数。
三、结语
通过几年药学专业实施一体化实验教学改革的探索和实践,我们已深深体会到,实验课程改革和一体化实验教学手段的实施,既利于对学生药学知识的系统掌握,同时又培养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创新能力、团结协作精神和科研思维,对适应市场需求的药学专业人才培养,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参考文献:
[1]高治平,刘刚,刘运美,等.药学专业实验教学改革及其实验室建设研究[J].西北医学教育,2010,18(2).
[2]刘继勇,郝天龙,朱全刚,等.药学专业本科生实验创新能力的培养[J].药学服务与研究,2011,11(2).
[3]刘运美,雷小勇,高治平,等.整合药学多学科实验教学的思考[J].药学教育,2007,23(2).
[关键词] 药物制剂设备与车间工艺设计;课题式教学;课题研究
[中图分类号]G442.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3-7210(2009)02(b)-107-02
The exploration of subject study approach on Pharmaceutical Apparatus and Workshop Design
SU Qing, ZANG Zhi-he*, ZHONG Ling, SONG Li
(School of Pharmacy, Chengdu Medical College, Chengdu 610083, China)
[Abstract] Pharmaceutical Apparatus and Workshop Design has great utility, application and numerous content, therefore, the traditional method of teaching is hard to reach the ideal teaching effect. Subject study approach is introduced, which can make students learn knowledge initiatively, think independently, and resolve problems by themselves, consequently to cultivate the students' practice and creative ability.
[Key words] Pharmaceutical apparatus and workshop design; Subject study approach; Subject research
《药物制剂设备与车间工艺设计》是药物制剂专业的专业课程之一。该课程是一门以药剂学、工程学、GMP(药品生产管理规范)及相关理论和工程技术为基础,综合研究药物制剂制造理论、生产实践的课程。课程内容体系庞杂,除了涉及药剂学知识,还涉及到工程制图、机械原理、仪表与自动控制等多门工程学科的知识[1,2]。本课程的特点是理论体系复杂且实践性强,是一门难教、难学的课程。
1 存在的问题
1.1 传统教学模式的不足
传统的课程教学大多按照教材内容从前到后地讲解,先讲单个操作所需的设备,例如粉碎操作,将依次介绍锤式粉碎机、万能粉碎机、球磨机、气流式粉碎机等,然后混合操作,介绍槽型混合机、V型混合机、三维运动混合机等,学生学得枯燥乏味,又缺少实践经验。其后讲不同剂型的工艺流程时,学生又对前面相关设备的理论知识淡忘得差不多了,这种教学方法把相关的知识割裂开来,不利于学生系统的学习。
1.2 课堂理论教学知识与实际生产需要存在着较大的差距
课程教材内容在编写上注重理论教学,对各个单元生产设备如注射剂生产设备,液体制剂生产设备,固体制剂生产设备的原理,流程等讲授得非常清晰,但在实际设备选型、设备车间安装及布置、洁净厂房设计,车间工艺设计问题等方面涉足很少或几乎未涉足,理论教学与实际制药生产需要存在着不小的差距。
1.3 制剂新技术和新设备不断涌现,课程书本内容更新不够及时
随着国家药品GMP认证制度的不断推进,新的制剂技术和设备发展加快,新设备不断出现,车间设计的水平和要求不断提高,并与国际接轨。而目前现有的教学内容有些已经落后于现代化制药企业的发展和要求,有些甚至已经被淘汰或不符合GMP的要求。
1.4 课程内容多,实践性强,学生学习兴趣不高
《药物制剂设备与车间工艺设计》课程内容体系庞杂,是多门学科的综合和延伸,从机械设备到电器自动,从制剂设备到制剂工艺,从洁净厂房规范到车间布置等等,涉及如此多的学科知识,学生学习会感觉无所适从。此外绝大多数知识都与生产实践有关,而生产中的情况通常又很复杂,千变万化,学生会感觉非常抽象、枯燥、难以理解。此课程有难度有广度,容易使学生产生畏难情绪,而难以激起学习兴趣。
2 课题式教学的优势
课题式课堂教学不同于传统的“满堂灌”和“一言堂”的讲授模式,教师首先要根据学习内容设计出一个个课题,然后让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围绕课题开展主动性的研究、学习、讨论或设计。这种教学形式重方法传授和能力培养,重学生主体作用和学习主动性的发挥[3]。本课程的特点是内容繁杂、枯燥、应用性强,通过这种教学模式可以让学生带着问题和兴趣去学习、收集知识,将这些知识融会贯通用于解决课题中的问题,随着一个个问题在自己不断努力中得到解决从而获得成就感。
2.1 课题式教学有利于理论与实践的结合
《药物制剂设备与车间工艺设计》课程是一个要求理论知识与生产实践密切结合的学科。通过课题式教学,学生和实践中需要解决的各种问题亲密接触,在解决课题中的问题时,互相讨论,互相启发,拓宽思路,较之个人自学收益更大。同时也加强了多学科知识的学习,增强了记忆,巩固了知识。
2.2 课题式教学有利于培养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独立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课题式教学是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带着问题去学习,为找到问题的答案,他们积极探索,主动学习,层层揭示和分析问题,在分析问题过程中学习相关学科的知识,运用多门学科知识进行分析、判断、推理综合直至得出结论。通过课题式教学,学生学到的不仅是知识,还有正确的学习方法和有效的思维方式。这样的学生才能学会积极主动地学习新知识,跟上社会快速发展地步伐,做到终生学习。
2.3 课题式教学有利于提高老师的综合素质
课题式教学对学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他们不再是仅仅带着耳朵来听课就行了,同时也对老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当今信息社会,多学科、跨学科的新知识不断涌现,如果没有扎实的基础知识,丰富的实践经验,如何能面对学生提出的形形的问题?如何能引导学生,当好引路人?因此这种教学法对老师也是一种鞭策,实现教学相长的目的。
3 课题式教学应注意的问题
3.1 合理地选择教学内容,设计好每一课题
根据教学大纲和教学计划,教师首先对所涉及的知识内容进行分析分类,然后设计出一些研究课题,学生也可自己设计课题。首先,课题设置既要紧扣大纲和教学内容,又要给学生留有探索余地,避免习题式的课题,注意打破学生认为正确答案只有唯一的固定思维模式。其次,课题设置尽量与实践结合,使学生在进行课题研究时能摆脱照搬课本、脱离实际的模式,使之具有真实性、更贴近工程的感觉,让学生进行“真刀实枪”的设计,调动其积极性,增强其责任感。最后,课题设置尽量选择那些探索性、实践性和前瞻性强的知识点。
3.2 课堂教学力求形象、生动、具有启发性
为了顺利地实施课题式教学,课堂教学除了教学大纲规定的教学目的和要求分析教材外,还要扫描各知识点,找出新的、前瞻性的知识点对学生进行引导,激发其进行探索的兴趣。此外课件设计要融启发性、探索性、实用性、趣味性为一体,尽量注入图形、多媒体动画以及设备实物等教学元素,变“注入式”教学为“启发式”教学,能使呆板的课堂变得生气盎然,较好地体现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思想。一个好的课件有利于实施课堂启发式教学,有利于增强学生的主体意识和创造精神,使学生获取知识的过程变得更直接、更快捷,从而优化学习过程,提高学习效率。
3.3 教师指导讲求启发性和引导性
作为教师,在进行课题式教学的指导时需要注意以下几点。首先,要注意进行启发诱导式的答疑,由于每个学生面临的课题任务可能不同,而且各自基础有差异,在进行课题研究过程中将会遇到一些自己不能够解决的问题,教师在答疑时,对学生的问题不宜讲解得过于具体细致,而应采取启发诱导的方式,尽量让学生经过独立思考,自己解决问题。其次,要注意强化学生实践的观点,要求学生摆脱答案是唯一的固定思维,多从实践的角度考虑,问题要从多方面思考,只要是合理的就是正确的,方法可以是多种。最后要注意能力培养,课题的特点是综合性强,通过课题研究,应注意使学生会收集和分析基本资料的能力、计算能力、方案比较和选择能力及语言表达能力等。
[参考文献]
[1]潘永兰,黄耀洲,戴小斌.《药物制剂设备与车间工艺设计》课程的教学思考[J].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6(2):74-74.
[2]刘红霞,邢凤兰.制剂车间设计及设备教学模式的探索与改革[J].药学教育,2007,23(2):34-36.
[关键词]国际货运;一体化教学;情景教学法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5918(2016)04-0110-02
近年来,我国对外贸易的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2014年,我国的进出口总额以4.16万亿美元位居世界第一,国际航运运量同列世界第一。对外贸易的发展为我国国际货运业的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国际货运业也在我国对外贸易业和国民经济发展的服务过程中起到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因此,加大加强对国际货运专业人才的培养在现阶段显得尤为重要。
一、国际货运行业从业人员现状及企业对从业人员的要求
(一)国际货运从业人员现状
据有关数据显示:从业人数上,我国目前货运从业人员约为30万人,据估计,2020年从业人员的需求将增至40--50万人;从业人员技能及素质上看,当前我国大多数货代从业人员文化水平偏低,多数为未接受过专业货运知识教育的人员,或者是虽进行过国际货运课程的学习,但在工作中表现出实际操作能力不强,综合素质表现不高等现象,远远没有达到目前国际货运行业发展的需要。
(二)国际货运行业对从业人员的要求
为了充分了解目前国际货运行业对从业人员的各方面要求,2014年7月,我院“基于‘教、学、做一体化’+‘课证融通’模式下的《国际货运实务》课程改革研究”课题组组织课题成员到北部湾货代企业进行了走访,通过和有关企业国际货运业务的负责人和一线从业人员进行面对面的访谈,并组织了有关企业人员填写《对货代从业人员职业技能及职业素质要求问卷调查》等的形式,了解到目前货代企业对货代从业人员的各方面要求。概括起来有以下两大点:
1.职业技能要求:熟练掌握各种国际货运运输方式的优缺点及流程,能根据客户的要求选择适当的承运人和运输方式并选择恰当的运输工具和输运设备;能熟练与国际货运职业有关联的海关、商检、税务、银行、保险等对外贸有关部门的工作人员进行有效的业务沟通和业务对接;能熟练正确地填写和处理需递交的各种业务单证,如:装箱单、发票等;具备独立处理运输过程中出现的各种突发事件和索赔业务;能熟练操作常用的办公软件,能运用专业英语进行一般的业务沟通等。
2.职业素质要求:具备良好的职业素质和职业忠诚度,积极的职业心态,能承受一定的工作压力;具备较强的团队合作能力和良好的沟通能力等。
从企业对从业人员的要求我们可以看出,国际货运从业的要求是综合性的、全面性的,这为我们高职高专进行《国际货运实务》课程的授课指明了方向:在教学过程中要重点培养学生的操作和实践能力,并使学生在掌握国际货运的操作技能的同时,加强对团队合作能力和沟通能力等职业素养的培养。基于国际货运公司对从业人员的以上要求,我们对《国际货运实务》课程进行了如下改革。
二、《国际货运实务》课程“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方案设计
《国际货运实务》课程是高职高专报关与国际货运、物流管理等专业的核心课程,是国际物流体系中不可或缺的一门学科,其具有较强的操作性和实践性。为使学生能切实地掌握国际货运的操作技巧和技能,我们进行了一系列的探索。
(一)课程教学内容模块化
以国际货运的职业岗位为导向,将《国际货运实务》分成以下6个教学模块:认识国际货运、国际货运销售业务、国际货运海运操作、国际货运空运操作、国际货运陆路操作、国际货运多式联运业务操作。
1.模块一:认识国际货运
教学内容要求(教与学):了解国际货运组织的性质及常见的工作岗位;了解国际货运在国际货物运输过程中所扮演的不同角色;掌握国际货运的主要业务内容。
2.模块二:国际货运销售业务
教学内容要求(教与学):①掌握国际货运业务承运人、航运、货物、运输工具等基础知识;②掌握国际货运客户开发流程、客户资源、业务谈判及合同的签订等内容;③了解国际货运合同买卖双方的权利和义务。
3.模块三:国际货运海运业务
教学内容要求(教与学):①掌握国际海路运输进出口整箱、拼箱货物、特殊货物及大宗散装货物的操作流程及单证流转情况和业务规范。②理解国际货运操作岗位同其他工作岗位的业务关系,不同当事人的业务流转程序和关系。③掌握国际海运报价、算箱、单证处理、业务组织等的操作技能。
4.模块四:国际货运空运业务
教学内容要求(教与学):①了解国际航空业务知识;②掌握国际航空货运业务操作的流程、规范和技能;③理解空运业务操作岗位和其他工作岗位的业务关系及业务流转程序。
5.模块五:国际货运陆路业务
教学内容要求(教与学):①了解我国进出境的主要陆路口岸和路线;②掌握国际陆路货运业务操作的流程、规范和技能;③理解国际陆路货运业务岗位和其他工作岗位的业务关系及业务流转程序。
(二)授课方法情景化
为了达到学校教学和岗位工作的零对接,我们在教学活动中不能再像以往一样采用单纯的理论说教教学方法,而更多地引进使学生更直观地领会知识的情景教学方法。我们在授课伊始就将学生分成若干个小组,小组成员在每个教学模块中根据业务的需要分别扮演不同的角色。使学生融入实际操作中去,增加他们的课程参与感,从而达到使学生在更好地理解理论知识的同时加强技能的实操。
1.模块一:认识国际货运
情景教学法实践(做):①根据班级的人数情况把同学分成若干小组,每个小组模拟建立一个国际货运企业;②给小组成员进行角色分配,每个成员充分掌握自身扮演角色的主要工作内容。
2.模块二:国际货运销售业务
情景教学法实践(做):①对国际货运人员电话推销业务进行情景设计及角色模拟;②对国际货运合同的谈判和签订进行情景设计并进行角色模拟。
3.模块三:国际货运海运业务
情景教学法实践(做):①进行国际海运服务方案的设计和报价;②对国际海运业务流程实操、海运单据流转、海运服务报价和成本核算等业务的进行情景设计并进行角色模拟。
4.模块四:国际货运空运业务
情景教学法实践(做):①进行国际航空货运业务服务方案的设计和报价;②对国际航空货运业务流程及单证处理和流转进行情景设计并进行角色模拟。
5.模块五:国际货运陆路业务
情景教学法实践(做):①进行国际陆路货运业务服务方案的设计和报价;②对国际陆路货运业务流程及单证处理实操的情景进行设计并进行角色模拟。
(三)教学手段的现代化
为了使学生对职业岗位的每一个环节有更深刻的认识和体会,我们不能再单纯地采用以往黑板加粉笔、懂不懂光靠老师一张嘴的传统教学手段,而应该在此基础上增加一些现代化的教学工具。比如:采用多媒体教学,用于对有关港口及船舶设备设施进行图片讲解和视频分享,甚至购进先进的国际货运实操软件,进行模拟业务操作,将实操覆盖到国际货运业务的每种运输方式,甚至是每种运输方式项下的每一个环节,不仅能加深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也可帮助学生将整个货运流程连贯起来,避免学生在知识接受上出现每个教学环节脱节的情况发生。
(四)业务流程的真实化
虽然目前市面上的很多国际货运软件都是根据实际的国际货运流程来进行设计和开发的,但那也只是把有关的流程进行了简单的罗列,对于一些业务中的突发事件和当地操作上的习惯仍然没有办法进行模拟。为此,高职高专在开展校内教学的基础上,也应当加强与当地国际货运企业的沟通与联系,组织学生到企业去参观学习,甚至可以分批安排学生到企业进行实习,这样更能体现一体化教学中“做”的本质,最终有助于实现学习和工作岗位的零对接。
三、《国际货运实务》“教、学、做”一体化教学实施过程中可能会遇到的问题及解决途径
(一)授课教师由于没有实操经验,难以开展一体化教学。改革后的教学过程既包含理论的讲授,也包含业务的操作,对授课教师的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以往授课教师都习惯以理论讲授为主。为解决授课教师业务操作上的不足,学校应牵头带动老师到有关企业去进行业务学习,提升业务水平。甚至可以从企业引进一线国际货运操作人员来进行实操业务部分的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