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新生儿临床护理指南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大理州妇幼保健院新生儿科,云南大理 671000
[摘要] 目的 探讨优质护理管理在新生儿护理中的运用效果。方法 选取我院于2012年8月—2013年8月接收的新生患儿90例,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45例)与对照组(45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实施优质护理,观察两组的护理效果。结果 观察组在护理质量及护理满意度上明显优于对照组(97.78%VS71.11%),且在疾病治愈率上明显高于对照组(97.78%VS77.78%),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对新生儿实施优质护理可有效提高护理质量,提高疾病治愈率,改善其生存质量,同时提高护理满意度,值得临床推广。
[
关键词 ] 优质护理;新生儿;护理效果
[中图分类号] R473.7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2-5654(2014)09(a)-0061-03
随着社会的进步,医疗体制不断改革,新型护理模式也得到不断更新,近几年,优质护理逐渐成为临床上重要的护理模式,为患者带来更为人性化的护理服务[1]。据有关研究显示[2],对于新生儿实施优质护理服务,可以有效改善新生儿的生存质量,明显提高疾病治愈率,同时强化了母亲对于新生儿护理知识的了解,为其提供较为优质的宣教平台,值得临床推广。为探讨优质护理管理在新生儿护理中的运用效果,本文选取我院于2012年8月—2013年8月接收的新生患儿90例作为研究对象,现结果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资料来源于选取我院于2012年8月—2013年8月接收的新生患儿90例,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其中观察组45例,出生孕周在38~41周之间,男婴25例,女婴20例;自然分娩34例,剖宫产11例;新生儿体重均>3kg;其中生理性黄疸15例,便秘11例,腹泻9例,湿疹6例,脐炎4例。对照组45例,出生孕周在39~40周之间,男婴23例,女婴22例;自然分娩33例,剖宫产12例;新生儿体重均>3kg;其中生理性黄疸16例,便秘10例,腹泻8例,湿疹7例,脐炎4例。两组在出生孕周、性别、分娩方式及疾病类型等一般资料上均无明显差异(P>0.05),无统计学意义,有可比性。
1.2护理方法
两组患儿在给予针对性治疗的基础上,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干预,包括环境护理、清洁护理、护理及喂养护理,观察组实施优质护理,具体方法如下。
1.2.1生命体征的观察 护理人员要对新生儿大小便进行密切观察,包括排便时间、次数及颜色等;喂养要坚持多餐少食,便于观察大小便情况;不断更换其,必要时轻轻按摩其小腹部位,以促进胃肠蠕动;及时查看其脐带情况,若出现渗血或有异味,要对脐带夹及时更换,沐浴时可用浓度为75%的酒精棉签对脐带分泌物消毒,并观察脐带周边皮肤颜色的变化;对新生儿的精神状态及黄疸变化进行密切观察[3]。
1.2.2护理 舒适的可促进新生儿的自我安抚及行为控制,利于其神经行为的良好发展。安置新生儿时,应采用舒适、柔软且洁净的卧具,可用床单或毛巾代替,使新生儿的手可触及卧具,脚可触及衣物,使其有安全感。另外,包裹新生儿时,要保证其手可触及面部,便于头手互动,注意为防止其抓伤面部,为其佩戴手套。为避免新生儿双侧头部平坦,对其体格与心理造成持久性的社会适应困难,则应使用软枕,并及时更换头部位置,采取平卧与侧卧交替。
1.2.3抚触护理 在院期间护理人员要对新生儿进行抚触护理,在舒适的环境,对其进行全身按摩,此项护理操作可镇静新生儿的情绪。
1.2.4疾病护理 新生儿时期,容易引发各种皮肤疾病,例如黄疸、鹅口疮、湿疹及皮肤干燥等,护理人员要查找引起疾病的原因,检查其衣物及被面是否过于粗糙,居住环境是否潮湿或干燥而引发皮肤瘙痒等。若出现黄疸,可用蓝光实施治疗;若出现鹅口疮,则应定时对其口腔进行清洗,以防感染创面进一步扩大。
1.3观察项目与指标
①护理质量:按照新生儿科护理质量评价标准对两组的护理质量进行比较,评价内容主要包括布局设施、人员配备、病情观察及医院感染控制,总分100分,分数越高,表示护理治疗越好;②对两组新生儿黄疸、便秘、腹泻、湿疹及脐炎等疾病的治疗情况进行观察与比较;③采用问卷调查的方法,对两组新生儿家属的护理满意度进行比较与分析,评价指标分为满意、基本满意与不满意三项。
1.4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 16.0系统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用(x±s)表示,并采用t检验;且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在护理质量上的比较
观察组在布局设施、人员配备、质量安全管理及医院感染控制上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有统计学意义,表明观察组的护理质量明显优于对照组,结果见表1。
2.2两组在疾病治疗情况上的比较
观察组45例患儿,治愈44例,治愈率为97.78%;对照组45例患儿,治愈35例,治愈率为77.78%。观察组的疾病治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χ2=9.203,P<0.05),有统计学意义。
2.3两组在护理满意度上的比较
观察组家属的护理满意度为97.78%;对照组家属的护理满意度为71.11%。观察组的护理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果见表2。
3讨论
护理质量作为护理工作的核心,对患者的治疗效果及安全产生着直接影响,在临床护理工作中实施优质护理服务,即主动关心患儿的身体状况,敏感捕捉其情绪波动,规范其居住环境,打造全面优质服务质量。相关研究显示[5],在新生儿的护理工作中实施优质护理,可有效提高疾病治愈率,降低死亡率,提高其生存质量。本研究通过对实施常规护理的对照组与实施优质护理的观察组进行比较,结果显示观察组在布局设施、人员配备、质量安全管理及医院感染控制评分上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有统计学意义;与曹绮华[6]的研究结果基本一致;表明对新生儿实施优质护理可有效提高护理质量,为新生儿提供更加优质、全面的护理服务。同时,观察组在疾病治愈率上明显高于对照组(97.78%VS77.78%),且在护理满意度上明显高于对照组(97.78%VS71.11%),P<0.05,有统计学意义;与王敏霞[7]的研究结果基本一致;表明对新生儿实施优质护理可有效提高患儿疾病治愈率,提高其身体素质,改善其生存质量,同时提高护理满意度,对和谐护患关系起到重要作用。
综上所述,对新生儿实施优质护理可有效提高护理质量,为新生儿提供更加优质、全面的护理服务,提高疾病治愈率,改善生存质量,同时提高护理满意度,和谐护患关系,值得临床推广与应用。
[
参考文献]
[1] 杨士娟,杨旭东,苗娜,等.新生儿实施全程优质护理的方法及效果[J].中国美容医学,2012,14(29):479-480.
[2] 史丽荣,马颖,芦献莉,等.FCC优质护理服务理念在新生儿家长健康教育中的应用[J].护理研究,2013,3(17):254-255.
[3] 曹红梅.优质护理在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中的实施效果分析[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2,13(15):34-35.
[4] 陈靖梅.提高新生儿的护理水平和促进新生儿健康成长[J].中国保健营养,2013,1(9):190-191.
[5] 游李平.新生儿运用优质护理管理的效果探讨[J].中国医药指南,2013,20(7):756-757.
[6] 曹绮华.优质护理在新生儿护理中的临床应用效果[J].中外医学研究,2013,21(21):123-124.
【关键词】新生儿 护理方法 院内感染 对策
中图分类号:R473.7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5-0515(2011)3-362-01
1 科学护理新生儿的方法
新生儿出生后体温会发生很大变化,因为新生儿体温调节中枢发育未完善,体表面积大,很容易散热,新生儿肾脏对水电调节浓缩功能差。新生儿出生后应立即擦干皮肤,用干燥温热的包被包裹起来,室内温度保持在24―28℃,相对湿度55%-65%。同时衣被要柔软、轻松、舒适,勿包裹过紧,以免发生包裹捂热综合征。如果室内温度达不到,可以考虑用暖水袋,最好放人保暖箱内,适中的环境温度能使新生儿维持理想的体温。给孩子保温,维持正常的呼吸,保持呼吸道通畅。在使用暖箱时应该注意调节速度,不要使箱内温度在短时间内急剧升降。
新生儿出生后能吸吮、吞咽反射良好者可直接哺喂母乳,但应避免引起疲劳。容易疲劳者,可用软橡皮的奶瓶,开孔要适宜,过大容易引起呛咳,过小则费力,哺乳时注意奶量及奶的温度,姿势要正确,一开始要家人协助、指导,哺乳时以抱姿为主,喂后将小儿竖起,轻拍其背,排出咽下的空气以防止溢奶,然后取右侧卧位。新生儿睡眠最长不超过3小时就应唤醒吃奶。母亲哺乳时要耐心,细心和爱心。如哺喂时出现无力、青紫、溢奶或呕吐等,应改用滴管或胃管喂养。哺乳时注意观察新生儿精神、面色、呼吸、哭声,注意观察吃奶是否吸吮有力、有节奏,有吞咽动作、时间长短、有无间歇、口唇周围有无气喘、鼻煽等。由于新生儿生长发育较快,因此要根据其吞咽及消化能力逐渐加量。根据出生儿体重的不同喂给量也不同,体重越小每次喂给量就应该越少,间隔时间就越短,但喂奶次数也不能过多,因为喂奶次数过多也会造成溢奶。开始哺乳以母乳为最佳,因为母乳是新生儿最理想、最天然的食品,它不仅营养丰富,容易消化吸收,含有很多免疫物质,可以减少疾病发生,应大力提倡母乳喂养。
2 预防新生儿院内感染的对策
2.1 新生儿出生后应进行隔离。家人可尽量少接触新生儿以防止交叉感染。凡进入新生儿室内的工作人员必须更衣,戴口罩、更换清洁鞋,然后用肥皂刷洗双手和前臂过肘关节,流水冲洗后用消毒纸或布擦干,穿上消毒衣入室。加强陪护人员管理,严格限制探视人数,要求接触新生儿前要洗手。母亲患感冒时应戴口罩哺乳,哺乳前应用肥皂及热水洗手,避免交叉感染。
2.2 严格执行无菌操作。凡接触新生儿的医护人员应定期体检,患上呼吸道感染、皮肤感染或传染病的医务人员及家属,不可接触新生儿。应禁止进入。护理人员应该观察新生儿精神、哭声、食欲、皮肤、面色、大小便及睡眠等情况。注重指导产妇家属注意不要把婴儿内衣置在尿布里面,这样内衣易被尿液浸湿使脐部处于潮湿环境中,保持脐部干燥清洁是提高新生儿脐部护理的关键。进行晨间护理时仔细检查新生儿皮肤皱褶处、臀部有无感染征象;脐带脱落前不用盆浴,可在每次换尿布后用水揩洗臀部。洗澡时要注意保温动作要快,同时进行周身观察。水温以36―37℃为适宜。可用消毒植物油或滑石粉轻擦皱褶处,以保护皮肤,在寒冷季节,要注意洗澡时的室内温度和水温。新生儿免疫力功能不健全,一旦感染极易扩散,危及生命,因此,小儿衣服,尿布,被褥勤洗勤换,热水烫、经太阳晒后再让小儿使用。新生儿应保持脐部干燥,全身皮肤皱褶处,如颈部、藏下、腹腔沟等处,每天勤洗、擦干、涂粉保持干燥,每次大、小便后要用温水洗净防止红臀。提高护理质量,降低新生儿院内感染率其关键在于规章制度的落实。
参考文献:
[1]徐翠兰,产后访视常见新生儿护理问题及对策.中国医药指南.2009年9月.
[2]苗晓华,成朝阳.4000例新生儿护理指导浅谈.实用医技杂志2007年10月.
[3]王穆馨.母婴同室新生儿护理问题及对策.当代医学.2009年10月.
[4]高群.浅谈对新生儿护理的方法.吉林医学.2009年10月.
[5]曲萍.新生儿临床护理指导.中国医药指南.2009年7月.
[6]高芳.新生儿院内感染的预防与护理.Journal of Qiqihar Medical College.2009.Vol.30.
[7] 金汉珍,黄德珉,官希吉.实用新生儿学[M].第3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2.
[8]扬锝强,易著文.儿科学[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4.
[9]王慕逐.儿科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0.
[10]崔焱.儿科护理学[M].上海:上海科技出版社,2002.
【关键词】 新生儿窒息;复苏;护理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12-7619-02
新生儿窒息是胎儿分娩出时,临床的各种病因所导致的呼吸障碍,出生后窒息多为宫内窒息的延续,是导致围产儿死亡及新生儿致残的重要病因。
1 临床资料
2011年3月至2012年1月,监护病房新生儿窒息32例,重度窒息21例,轻度窒息9例。根究Apgar标准分界定:0-3分的重度窒息患儿23例,4-7分的轻度窒息患儿9例。
2 造成新生儿窒息危险病因
新生儿窒息,是指胎儿娩出后1min内有心跳却无自主呼吸或未能建立规律呼吸,一种缺氧状态,窒息发生与胎儿在子宫内的环境和分娩经过密切相关:羊水多、胎粪吸入,吸入性肺炎、脐带绕颈、异常产程,胎盘因素、早产、妊娠高血压高综合征等为主要原因。
3 复苏原则
3.1 复苏原则 新生儿窒息是胎儿窘迫的延续,发病急。赢得生命的首要措施为,通过人工心肺复苏,促使使频临死亡的生命快速苏醒,恢复正常的生理功能。复苏即时、准确无误、快速抢救,是赢得生命复苏的重要环节,必须按照ABCDE新法A(Airway)、B(Breathing)、C(Circulation)、D(Drug)、E(Evaluation)复苏方案实施。A.建立通畅的呼吸道:尽量处理呼吸道的黏液,建立自主性呼吸、正常胎儿娩出后立即挤净或吸出其口咽、鼻中的分泌物。B.建立有效呼吸:增加通气,采用用手拍打、手指弹患儿的足底或背部摩擦2次,给与触觉刺激,自主恢复呼吸;C.恢复循环(Circulation)建立正常循环机制,以保证心博出量;D.药物治疗(Drug);E.监护评估效果及合并症(Eval-uation);以ABC三项抢救环节最为重要,并进行监护观察:呼吸,心率,肤色、血压、尿量,详细纪录24小时液体出入量,保障体液平衡。
3.2 复苏流程 ①清理呼吸道刺激患儿;②建立有效呼吸;③维持正常循环;④药物治疗。具体做法:将新生儿放置温暖处,给予仰卧位,清除呼吸道内的分泌物,用吸痰管或负压球吸出口鼻内粘液,保持呼吸道通畅;并用棉签捻出进入呼吸道的羊水和胎粪,促进患儿自主呼吸恢复;纠正缺氧状态,除外拍足底或背部,刺激新生儿呼吸,如呼吸仍未建立,心率少于100次/min,应先进行人工呼吸,胸外心脏按压或气管插管。提高复苏成功率必须做到早插管,早吸引,早加压给氧通气,大多数窒息新生儿经过吸净粘液和给氧或气管插管加压给氧后都能很快复苏。只有少数重度窒息儿实施胸外心脏按压30秒后无呼吸出现,临床对症情况下,考虑给与呼吸兴奋剂,用药中规格,剂量,用药途径适宜。
3.3 气管插管指征 ①气管内吸入有羊水或胎粪。②常规抢救无效,不采取气管插管不能自主呼吸;③长时间窒息病情危重者需加压给氧,人工呼吸。④病情治疗的需要插管给药者。
3.3.1 气管插管办法 婴儿仰卧位,呈“鼻吸气”位,在肩胛后垫一卷纱布有利于保持颈的仰伸。在喉镜直视下清除呼吸道分泌物,如有粘稠粪便,羊水用棉签卷出干净后,用气管插管接“T”型管气囊装置给予间歇正压通气。气管插管加压给氧,30-40次/min直到心跳恢复正常,皮肤转红,呼吸规律40-60次/min即可拔管。要根据体重选择,气管导管的大小与深度。
3.3.2 药物辅助复苏 经复苏措施救治后,患儿仍无呼吸,心率低于60-80次/min,临床给予首肾上腺素静脉或气管内滴入,如心率仍小于100次/min可重复一次,有急性出血时,给予扩充血容量,新生儿呼出现吸抑制,纳洛酮注射或气管内给药,导致休克可给多巴胺缓注,忌用呼吸兴奋剂。
4 预防措施
4.1 产前预防 加强母婴的围产期保健,产妇定期预检,尤其在孕晚期,随时关注母胎的异常变化:如:妊娠期高血压、糖尿病、心脏病,等情况,进行胎监测胎心、发育状态、胎位、羊水等,做好产前应对措施,预防生产时新生儿窒息发生。
5 护理措干预施
5.1 复苏观察 重点对生命体征的监护:如体温,呼吸,心率,血压,尿量,及肤色,记录24小时出入量,纠正电解质紊乱,保证酸碱平衡,并观察脏器组织障碍情况。
5.2 吸氧 随时清除口腔及呼吸道分泌物,防止分泌物阻塞呼吸道,调节氧流量,为机体组织提供足够的氧气,以患儿出现自主呼吸,皮肤红润,可停止吸氧。
5.3 保温 保温不当,会延长复苏反应时间。新生儿一娩出即置于预热的保温区内。新生儿控制最佳体温35.5-37.5℃。保持此状态的35.5-37.5℃体温,可减少新生儿耗氧量、代谢频率及热量丢失,大大提高机体抵抗力,防止引发其它疾病。
5.4 正确喂养方式 有效提高新生儿存活指数。对于病情稳定有吸吮力的患儿可吸奶喂养,吸吮能力差者可以鼻饲或滴管喂养。如重度窒息推迟喂奶时间。经口喂养应在缺氧改善后逐渐加量。进食时注意,少量多次地进行,观察患儿呼吸、呕吐与否、大便次数及颜色、尿量、腹围变化,详细做好护理记录。
6 讨 论
新生儿窒息,是导致新生儿出生后24h死亡的重要原因。由多种原因造成。产前预防、新生儿窒息的复苏流程,实施护理干预,是降低新生儿死亡率,减少并发症的三大环节,临床要予以高度重视和有效实施,提高新生儿存活率。
参考文献
通讯作者:刘永虎
【摘要】 目的 探讨应用2∶1等张液扩容在抢救新生儿重度窒息中的临床意义。方法 对笔者应用2∶1等张液扩容抢救新生儿重度窒息的5例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应用2∶1等张液扩容成功抢救5例新生儿重度窒息。结论 2∶1等张含钠液(0.9%氯化钠:1.4%碳酸氢钠)是低血容量、怀疑失血或休克的重度窒息新生儿在对其它复苏措施无反应时考虑扩充血容量的最佳选择。
【关键词】 新生儿窒息; 扩容; 2∶1等张含钠液; 休克
新生儿窒息是围生新生儿最常见的症状和主要死亡原因,新生儿重度窒息可以造成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颅内出血,是婴幼儿脑瘫、智力障碍等神经系统功能障碍的主要致病因素,严重影响我国新生儿生存质量、加重家庭负担、影响社会和谐。新生儿窒息复苏需争分夺秒的抢救护理。新生儿窒息复苏指南2007中指出在ABCDE复苏原则下,新生儿复苏可分为4个步骤:(1)基本步骤,包括快速评估、初步复苏及评估;(2)人工呼吸包括面罩或气管插管正压人工呼吸;(3)胸外按压;(4)给予药物或扩容输液。笔者临床工作中应用2∶1等张液扩容成功抢救5例新生儿重度窒息。现将其临床资料分析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收集本院2005年1月~2009年2月出生的新生儿重度窒息5例,其中男3例,女2例;胎龄<37周2例,胎龄≥37周3例;出生时体重<2500 g的新生儿2例,>2500 g的新生儿3例。
1.2 窒息的诊断和程度 新生儿窒息是指婴儿在出生后无自主呼吸或呼吸抑制而导致低氧血症和混合性酸中毒。按Apgar评分,8分以上为正常,4~7分为轻度窒息,0~3分为重度窒息[1]。本组5例都为重度窒息。
1.3 新生儿窒息给予扩容输液的指征 只有少数新生儿窒息在气管插管、加压给氧和胸外按压30秒后无反应才需用药。原则上在心率减慢时先用肾上腺素;用后心率正常而脉搏弱、给氧后仍苍白、复苏效果不明显就考虑血容量不足给扩容剂[2]。本组5例使用扩容液都严格遵守该指征。
1.4 方法 应用2∶1等张含钠液(0.9%氯化钠:1.4%碳酸氢钠)扩容,第一剂量每公斤体重用10 ml,从脐静脉缓慢推入,如果推入后患儿仍然有休克表现则可再次推入第二剂。
2 结果
应用2∶1等张液扩容成功抢救5例有低血容量休克的重度窒息新生儿。住院及预后:住院期间重度窒息复苏后继续保温,密切观察患儿病情变化,间断吸氧气至青紫消失,呼吸平稳为止。并且应延期哺乳,以免发生误吸。给抗生素预防感染。肌肉注射维生素C和维生素K预防颅内出血。静脉输入辅酶A和三磷酸腺苷,以改善脑组织营养代射。3 d后行头颅CT检查结果:2例正常,2例轻度HIE,1例重度HIE。3例经治疗后临床治愈出院,2例转院。
3 讨论
3.1 新生儿窒息的病理生理主要为胎儿向新生儿呼吸、循环的转变受阻,呼吸障碍,各脏器缺氧缺血改变及血液生化和代谢改变。由于缺氧后无氧代谢、气道阻塞导致氧分压下降,pH下降及呼吸性并代谢性酸中毒。由此可见,酸中毒在新生儿重度窒息中是客观存在的。因为在应用较大剂量碱性药物时可以加重呼吸性酸中毒,速度过快时,由于渗透压和PaCO2暂时性骤然升高,脑部微血管扩张,引起颅内出血。所以《新生儿窒息复苏指南(2007修订)》新生儿窒息复苏新理念中规定,在新生儿复苏时,为防止可能对心肌和脑功能产生的损害,不推荐使用碳酸氢钠,如在对其它治疗无反应时或严重代谢性酸中毒时使用。
3.2 《新生儿窒息复苏指南(2007修订)》中扩容剂的选择 可选择等渗晶体溶液,推荐生理盐水(0.9%氯化钠)。但生理盐水氯较高,不能纠正酸中毒,当有严重酸中毒时,其效果较差。并且血氯高时可发生高氯性酸中毒,新生儿液体疗法中很少单独使用生理盐水。2∶1等张含钠液(0.9%氯化钠:1.4%碳酸氢钠)具有生理盐水扩容液的所有优点,含有少量的碳酸氢钠可以部分纠正酸中毒,同时避免了单用、较大剂量使用造成的危害。2∶1等张含钠液具有扩容和纠酸的双重作用,在儿科感染性休克,中重度脱水等抢救中广泛使用。2∶1等张含钠液应用在有低血容量休克的重度窒息新生儿中,效果肯定,值得推广,应为扩容剂之首选。综上,2∶1等张含钠液(0.9%氯化钠:1.4%碳酸氢钠)是低血容量、怀疑失血或休克的重度窒息新生儿在对其它复苏措施无反应时考虑扩充血容量的最佳和最初理想选择。
3.3 具体临床工作中应该注意两点 第一,如果扩容时过快或者扩容指征不恰当会给新生儿,特别是早产儿造成循环负荷加重甚至可能引起颅内出血等并发症。第二,如果患儿已经确定有溶血或者有大量失血则需要扩容后及时合血并输入患儿同型的全血或红细胞悬液。以上观点望专家指点,以提高窒息复苏成功率,使我国儿童因为新生儿窒息所引起的脑瘫、智力障碍等神经系统功能障碍明显减少,让儿童都能健康成长,家庭都能幸福,社会实现和谐发展,进而国家强大、民族复兴。
参 考 文 献
[1] 杨锡强,易著文.儿科学.第6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118-120.
【关键词】 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护理措施
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是指新生儿期血清胆红素浓度增高引起巩膜、皮肤、黏膜黄染,是新生儿期常见的症状,该病是新生儿期最常见的疾病之一,发病率40% ~50%[1~2]。如果不能及时治疗,严重者可引起新生儿核黄疸,造成神经系统的后遗症,甚至危及患儿生命。蓝光治疗是降低血清间接胆红素的有效方法[3],已在临床广泛应用,治疗期的护理对于疗效影响重大,为探讨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临床护理措施,笔者选取我院160高胆红素血症新生儿为研究对象,开展如下研究: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选取2008年1月~2009年12月期间,我院收治的160例0~28 d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为研究对象,其中男性103例,女性57例,其中足月儿140例,早产儿20例;顺产119例,剖宫产41例,胆红素值为221. 32~472. 33μmol/L,黄疸出现日龄详见表1,所有患儿均以未结合胆红素升高为主,符合蓝光治疗指症[4]。
表1 黄疸出现日龄统计分析
1.2 研究方法:采用总结回顾分析法,将研究对象的临床资料进行研究,将患儿的病例资料、临床治疗资料等搜集整理,并与经治医师、责任护士共同探讨病例,总结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护理方法。统计学方法采用Microsoft Excel建立数据库,运用SPSS13. 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分析。
1.3 治疗方法:首先对患儿采取常规治疗,包括保暖、抗感染、供给营养以及口服鲁米那、可拉明等酶诱导剂,并静脉滴注白蛋白等针对原发病的治疗。并在上述基础上,实行单面蓝光间歇照射治疗,并配合护理措施,每次照射时间为12~36 h,光照总时间24~86h。全部患儿均使用单面光疗暖箱(宁波戴维医疗器械有限公司生产)进行光照治疗,光源一般采用主峰波长为425~475nm的蓝色荧光灯。
2 结果分析
本组160例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患儿经过光照疗法配合精心护理,145例(90.63%)患儿痊愈出院,13例(8.13%)患儿病情好转出院,2例(1.24%)放弃治疗自动出院。
3 护理体会
3.1 蓝光治疗前的准备:①护士工作准备。在患儿入箱前,护士应了解其的日龄,并对详细了解其皮肤完整性、生命体征、精神反应等基本状况。并评估新生儿黄疸程度,动作轻柔,洗澡、喂奶及换清洁尿布,并修剪指甲以防止抓破皮肤。不可使用爽身粉及护肤油。给新生儿戴上眼罩并垫好尿片,松紧适宜,保护会阴,便于新生儿更好地接受光疗。②仪器及外环境准备。保持病室内洁净通风,保持室温24℃~26℃,湿度55% ~65%[5~6],冬天要注意保暖。光疗箱必须清洁、完好,调试箱温30℃~33℃,水槽应加水至2/3满,将婴儿床垫放好,并摇高床头10°~15°。③家长的思想准备。在为患儿进行治疗之前,应对患儿家属开展相关知识的宣讲教育,重点讲解治疗的重要性、治疗过程中的注意事项、毒副作用、不良反应等,使家长尽快配合治疗。
3.2 蓝光治疗期间的护理:①的护理,是患儿保持舒适,每2 h翻身拍背1次,胸背部轮流接受照射,采用侧卧、仰卧、俯卧交替进行,并保证皮肤最大面积接触照射[7]。②抚摸护理,因身体裸露,患儿会感到缺少安全感,常常恐惧不安,躁动哭闹。护士应轻柔的抚摸新生儿头部、背部、腹部、四肢进行抚摸,并轻声细语与之讲好,使新生儿达到心理上的满足与舒适而安静下来。必要时使用镇静剂[8]。③加强皮肤护理。光疗中,患儿容易哭闹而出汗较多,护理人员应及时将汗液擦干,并保持皮肤清洁干燥,以避免受凉。同时在光照治疗中,新生儿的分泌产物经肠道排出时会刺激肠壁,引起稀便、排便次数增多,而排出的粪便及尿液产生氨类物质也对其皮肤刺激很大,易引起红臀[9],因此要做到经常检查,勤换尿布,大小便后及时清洁。④喂养的护理。光疗时,患儿哭闹出汗、肠道稀便、不显性失水等均使患儿的失水量增加。除静脉补液外,护理人员应告知家长尽早开奶,并增加哺乳次数。患儿卧于暖箱中光疗,不能抱起拍背,应将其抬高头部10°~15°[10],头偏向一侧,便于患儿呼吸,促进胃内空气排出,防止喂养中出现溢乳。⑤严密观察病情变化。使新生儿裸睡于已预热的光疗箱内,为其带好标识手镯。固定好双手再进行静脉输液,以防止拨脱输液针头。因新生儿体温中枢发育不全,容易随环境变化,故每2 h测生命体征1次,体温高于38℃或体温不升,均应作相应处理[11]。详细记录照射时间,并在光疗过程中勤巡视。注意观察患儿呼吸、面色。神智、皮肤黄染情况,并注意有无腹胀、腹泻、皮疹,一旦出现异常及时报告医生对症处理。
3.3 蓝光治疗后的护理:光疗结束后,要注意患儿的保暖。及时为其清洁皮肤,穿好衣服后将摘除眼罩。倒掉水槽内的水,并及时对光疗箱清洁消毒。继续观察新生儿的哺乳情况、精神反应、大便的颜色及性状以及黄疸的消退情况。及时将病情动态向医生汇报,为治疗提供依据,促进患儿尽早康复。
参考文献
[1] 桂顺.蓝光照射治疗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60例的护理[J].中国误诊学杂志, 2006, 6(14): 2798
[2] 汤淑娟,48例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临床观察与护理[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03,10(10):985~986
[3] 骆清霞,吴惠萍.蓝光照射治疗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护理体会[J].医学理论与实践, 2008, 21(2): 233
[4] 杨锡强,易著文主编.儿科学[M].第6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4, 136
[5] 刘桂花.综合护理干预对早产儿生长影响的临床观察[J].当代护士,2006,(1):62~63
[6] 金汉珍,黄德珉,关希吉主编.实用新生儿黄疸[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4, 266
[7] 李秋平,封志纯.美国儿科学会最新新生儿黄疸诊疗指南[J].实用儿科临床杂志,2006,21(14):958~960
[8] 赵英荣,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152例临床护理[J].齐鲁护理杂志,2008,14(23):60~61
[9] 白永琪,唐光明.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光疗及护理进展[J].现代护理,2004,10(10):960~961
【关键字】:新生儿;护理;难点;措施
随着现代人们物质生活条件的改善,医疗技术的进步,对新生儿护理质量要求越来越高。由于新生儿的生理调节、适应能力欠成熟,以至于其机体抵抗力较低极易诱发相关疾病,且病情变化速度快,病死率较高。为进一步探讨新生儿护理中的难点,以提高新生儿护理质量,特对我院新生儿病房的患儿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对2013年1月至2013年12月间在我院新生儿病房的68例新生儿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男婴儿38例,女婴儿30例,体重2.5-4.3kg,平均体重(3.6±0.5)kg。10例新生儿肺炎,15例母婴血型不吻合而导致的高胆红素血症,14例新生儿湿疹,24例新生儿黄疸,5例新生儿脐炎。
1.2 护理难点分析
1.2.1护理不周全的现象较普遍。因为新生儿比较特殊,一般情况下新生儿的病房没有陪护,而新生儿又无语言表达能力,难以用语言表达出个人的真正需求。在对新生儿实施基础护理的过程中有很多潜在的安群问题:尿布疹,红臀,交叉感染及鹅口疮等;用暖箱、烤灯等设备时诱发的烫伤;在对新生儿沐浴时受凉;新生儿抓伤自己;输液渗漏等[1]。
1.2.2 未严格执行医院的查对制度。护理在交接班或者新生儿出院时没有认真核对床头卡、双手圈以及胸牌,诱发差错事故。新生儿入院时未认真进行身体检查,其肢体存在缺陷或者异常,没有和新生儿家属进行及时沟通留下安全问题。护士护理技能欠完善,缺乏护理经验,当发现新生儿病情恶化时已经错过最佳治疗时机。
1.2.3 新生儿护理记录书写不规范,护理记录能够较为真实地反映出护理活动,是医院处理医患纠纷事件的有效证据,具有一定的法律效力。而新生儿病房没有家属陪护,所以护理记录显得更加重要。但是少数护理人员忽视护理记录的书写,记录不及时,不规范准确,以至于不能很好地体现出护理过程的完整性、连续性,个别还出现严重的涂、刮、擦等不良现象。
1.2.4 新生儿病房护理工作的风险系数高,护士工作压力大。通常而言,新生儿病房护理工作较为繁杂、琐碎,加之新生儿病情变化快,需要护理密切关注其病情变化,对其实施静脉输液时,要求液体滴数准确,静脉高营养维持较长时间,并且液体易渗漏需要二次穿刺的频率较高。加上新生儿很容易哭闹,各种医疗仪器的噪音极易让扰乱护士的心境,长此以往,可能促使护士精神高度紧张,降低工作积极性。
鉴于此,认真分析护理过程中存在的难点问题,对新生儿实施全面、科学的护理,然后比较护理前后护理质量得分、护理记录合格率及家长满意度。
1.3 统计学方法
数据均采用统计学软件SPSS17.0处理,护理质量评分、护理合格率及新生儿家长满意度结果以均数±标准差表示,行t检验,以P
2结果
从下表1可知,实施全面、科学的护理后,护理质量评分、护理记录合格率及新生儿家长满意度均明显提高(P
3讨论
新生儿病房属于高风险病室,患儿的病情变化速度快,加之患儿家属缺乏基本的护理常识,这使得患儿从住院直至出院都需要护士的协助,护士如果疏忽了某个护理细节,可能导致护理安全隐患。因此需要采取相应的应对措施。
(1)医院需要定期培训护士掌握基本的专科护理知识,以及操作技能,并实施严格的考核制度,促使她们从思想层面认识到新生儿护理工作的重要性。身为一名新生儿护理人员不但要有细心、耐心、爱心,同时还要有强烈的责任心,良好的心理品质及一定的爱岗敬业奉献精神[2]。在繁忙的工作过程中学会不断调整个人心态,提高个人和新生儿家属的交流沟通能力,以取得家属的谅解,提高家属的信任感。
(2)定期组织护理人员学习新生儿疾病的护理知识与值班职责,并及时考核。以让每位护士牢记自己的职责及相关的护理法律责任。尤其在日常护理工作中,必须认识到护理工作的重要性。密切观察新生儿病情,比如:在巡视过程中发现新生儿脐炎,此时要求护士先洁净切口,消毒各种手术工具,一般在消毒杀菌以后,在患儿患处涂上硝酸银以干燥伤口,在7~14天左右脐炎会彻底消失。如果在巡视过程中发现了新生儿体征异常,但个人没有能力解决必须第一时间向主治医生报告。
(3)按照医院的要求执行交接班制度、新生儿身份识别制度。在进行交接班时提前10~20min到岗,并且还要认真核对患儿身体状况[3]。新生儿外出检查或者办理出院手续时,由两名护士实施同步检查,当核查新生儿信息没有错误以后再和家属共同核实新生儿身份,随后让家属抱走。
(4)要求医护之间进行良好沟通,以确保护理记录的连续性、完整性,要求护士认真书写各种护理文件。医院的相关领导也需要重视新生儿的护理工作,关心爱护每一位护士,对待新生儿科室的护士们可以实施弹性排班制度,以有效缓解护士工作压力。加强医护人员的团结合作,对护士们进行科学的心理疏导,帮助她们释放压力。
本研究结果表明:实施全面、科学的护理后,护理质量评分、护理记录合格率、新生儿家长满意度均明显提高。总之,认真分析新生儿护理中的难点,对其采取全面、科学的护理措施,可以提高护理质量、提高新生儿家长的护理满意度。
参考文献:
[1]杨俊美.分析新生儿护理的难点及对策[J].中外健康文摘,2013,01(45):246-246.
摘要:目的:分析并探讨PD CA循环模式在无陪护新生儿病房医院感染管理方面的应用价值。方法:使用PDCA循环法对我院无陪护新生儿病房的日常感染管理工作进行全面评估,及时地发现并处理问题,进而实施相应的对策进行整改。结果:与应用PDCA循环模式前相比,应用后,我院无陪护新生儿病房内各项工作的消毒灭菌情况均有显著改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的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无陪护新生儿病房内实施PDCA循环模式,能够有效地预防新生儿院内感染,有助于保证新生儿的生命安全与健康。
关键词 :无陪护新生儿病房 P DCA模式 医院感染管理应用价值
PDCA循环指的是包括计划安排(即plan)、具体执行(即do)和全面检查(即check)以及总结处理(即action)等环节在内的循环体系,在医院各科室的质量管理中均有着十分广泛的应用范围,有助于实现临床质量管理的科学化、系统化和标准化。为了进一步分析PDCA循环模式在无陪护新生儿病房中的应用价值,以明确该模式对于提高感染管理水平的临床意义,本研究回顾性分析了我院近年来的临床管理经验,现汇报如下。
一、现有问题和相应对策分析
1.现有问题
一是操作不规范。在我院无陪护新生儿病房的日常管理中,存在着诸多操作不规范的现象。这些不规范的操作广泛存在于新生儿沐浴、药物使用等方面。二是病房分区的合理性有待进一步增强。在我院无陪护新生儿病房内,护理人员不仅需要对非感染新生儿实施临床护理,也同时需要对发生感染的新生儿进行临床护理。三是配奶室未得以合理设置。配奶室处于病区的尾部位置,而在对各种污物进行转移和处理时,必须经过配奶室,使得此处的各种污染大为增加;奶瓶的消毒并不全面、彻底。四是消毒工作未严格按照标准进行,欠缺规范性,且床褥等病房设施并未配备相应的消毒设备。五是护理人员尤其是新进人员、实习生等的手细菌含量存在超标现象。六是其他。恒温箱中所使用的水、蒸馏水等细菌含量存在超标现象。
2.相应对策
(1)不断完善医院感染的各项管理制度
成立专门性的感染委员会, 选取2名副院长作为委员会主任, 并且成立专门的感染科, 设置监控小组, 建立质控网络,以加强医院感染的管理和监控工作。在我院,感染委员会需定期举办工作会议, 既要对前一阶段的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进行总结, 又要对下一阶段的工作计划进行全面安排,以不断提高医院感染的监控和管理水平。
(2)不断完善质量控制
全面应用PDCA 循环模式,以有效地实现医院感染的控制和管理互相制约、相互监督的良好局面, 不断地提高感染管理质量。
(3)做好细菌学的各项监测工作
对无陪护新生儿病房内的空气质量和各项设施的消毒情况进行全面检查, 做好细菌学监测工作, 若发现问题,便要全面进行原因排查, 并作出相应的调整, 以达到合格的检测效果。
(4)做好消毒与隔离工作
督促医护人员要严格落实洗手制度,增强其对各种医疗器械进行全面消毒的意识;责令其在对新生儿执行相关护理操作时,要严格实施无菌操作, 以有效地预防新生儿院内感染;针对各种分泌物或者敷料等,护理人员需按照相关规定对其进行无害化处理;针对存在感染现象的新生儿,需立即对其进行隔离, 以及时地控制感染的传染范围。
(5)提高抗生素的应用水平
要依据新生儿病原学药敏试验的相关结果对其应用适量的抗生素, 若能保证抗感染治疗的有效性,护理人员应以常用且廉价的各种抗生素为主。若发现医护人员存在不合理使用抗生素的情况,应及时地予以指导, 以有效地发挥抗生素在预防新生儿院内感染中的重要作用。
3.统计学分析
本研究使用SPS S 19.0统计学软件,分别用t和X2对组间对比和计数资料进行检验,若P<0.05,则比较差异有显著性统计学意义。
二、结果
与应用PDCA 循环模式前相比,应用后的消毒灭菌情况有显著改善,差异显著(P<0.05),如表1所示。
三、讨论
近年来,在无陪护新生儿的院内护理中,新生儿感染的发病率呈现出不断增高的趋势,可对新生儿的健康水平带来严重的不利影响。因此,在无陪护新生儿病房内实施PDCA 循环模式十分必要。
本研究中,经PDCA 循环模式发现我院在无陪护新生儿病房的管理中存在着若干问题,可增加新生儿发生院内感染的概率,在实施相应的对策后,我院无陪护新生儿病房内的消毒灭菌情况与实施前相比有显著改善,比较差异显著(P<0.05)。提示,在无陪护新生儿病房内实施PDCA循环模式,效果显著,值得在临床研究与治疗中加以推广和运用。
参考文献
[1]尹丽娟,倪凤霞,陈丽娟等.PDCA模式在无陪护新生儿病房医院感染管理中的应用[J].中国医药指南,2013(34):569-570
[2]杨素青,陈立群.PDCA法减少母婴同室新生儿医院感染的探讨[J].中国妇幼保健,2012,27(11):1615-1617
[ 3 ] 孙庆芬, 张亚军, 顾彩霞等. P D C A 循环模式应用于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感染管理的效果研究[ J ] . 中国新生儿科杂志,2012,27(5):343-345
[4]刘彩霞,杨莉梅,饶芳等.PDCA循环在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医院感染管理中的应用[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2011, 20(17):26 4 4-2645
【关键词】 蓝光照射; 新生儿黄疸; 影响
中图分类号 R722.17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4-6805(2015)31-0038-02
doi:10.14033/ki.cfmr.2015.31.018
新生儿黄疸是指新生儿出生后未满28 d出现的黄疸,分为生理性和病理性,主要由于胆红素代谢异常引起血清胆红素含量升高,进而出现皮肤黏膜及巩膜等出现黄染症状。生理性黄疸在新生儿出生后48~72 h内出现黄疸症状,5 d左右体内血清胆红素达到高峰,持续7~10 d后自然消退,多无明显症状,虽然早产儿黄疸时间会持续较久,除出现轻微的食欲不振、哭闹外,但不会影响新生儿的生长发育,一般无需治疗。但如果新生儿在出生后24 h内即出现黄疸,每日血清胆红素升高超过5 mg/dl,足月产儿黄疸持续加重时间超过14 d,早产儿黄疸持续加重时间超过30 d者,或出生后一周、数周才出现黄疸的,均称为病理性黄疸。
由于大多数早产儿的肝脏血红素代谢存在障碍,所以是病理性黄疸的高发人群,另外还有许多罹患先天性红细胞缺陷性疾病、先天性代谢缺陷性疾病、先天性胆道发育不良的新生儿也常出现较严重的病理性黄疸[1]。一旦新生儿出现病理性黄疸,如未进行及时的治疗,将会给患儿造成严重的不良影响,如发热、发绀、恶心、呕吐、消化不良、嗜睡,甚至出现惊厥,遗留一系列脑神经损伤后遗症等[2]。因此,对于新生儿黄疸应加以重视,一旦出现病理性黄疸,就要制定相应的治疗方案,有效地控制疾病的发展,保证患儿的生命健康[3]。为进一步提高疗效,使得治疗方案更加高效安全,2012年1月-2015年1月笔者所在医院开展了关于蓝光照射对新生儿黄疸治疗影响的相关研究,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12年1月-2015年1月笔者所在医院接诊并行蓝光照射治疗的新生儿黄疸患儿236例,随机选取其中的36例,依据患儿病情及其监护人意愿的情况下,将患儿分为间歇组和持续组。间歇组患儿采用短时多次蓝光照射方式进行治疗,持续组患儿采用长时间蓝光照射方式进行治疗。间歇组19例患儿,其中女9例,男10例,其中早产儿11例,其余为足月儿,36 h出现黄疸3例,治疗开始前血清胆红素浓度(282.5±60.6)?mol/L;持续组17例,其中女8例,男9例,其中早产儿9例,其余为足月儿,
9例,24~36 h出现黄疸6例,>36 h出现黄疸2例,治疗开始前血清胆红素浓度(285.2±64.3)?mol/L。两组患儿性别、年龄、黄疸出现时间及治疗前血清胆红素浓度方面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且参加此次疗效分析的患儿监护人均签署了知情同意书。所有患儿在治疗开始前均被确诊为新生儿黄疸,排除凝血功能异常、脑部病变、严重的器官功能衰竭、部位外伤及感染,所有患儿母亲均无严重的器质性疾病,或基因缺陷。
1.2 治疗方法
所有患儿均常规给予肝酶诱导剂5 mg/(kg・d),纠正酸中毒,可适量给予免疫球蛋白和白蛋白,出现严重感染者可给予抗生素。患儿在行蓝光照射治疗时,要保护好眼睛、口腔、会阴及等暴露在外的黏膜部位,用双面光照射治疗[4]。间歇组,2次/d照射治疗,3 h/次,间隔4 h,持续治疗4 d;持续组每隔10小时照射12 h,持续治疗4 d。在治疗过程中,每隔24小时监测患儿的血清胆红素浓度,黄疸消退情况,同时观察记录患儿出现不良反应的情况,如哭闹、皮疹、发热、纳差、腹泻等。
1.3 疗效评价标准
显效:皮肤巩膜黄染全部消退,血清胆红素基本恢复正常值,无不良反应;有效:皮肤巩膜黄染基本消退,血清胆红素明显下降,不良反应发生较少,症状较轻;无效:皮肤巩膜黄染无消退,血清胆红素未下降,甚至升高,出现多种不良反应,总体病情无好转,甚至有加重的趋势[5]。总有效率=(显效例数+有效例数)/总例数×100%。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17.0软件对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比较采用字2检验。P
2 结果
间歇组治疗前的平均血清胆红素浓度
(282.5±60.6)?mol/L,持续组为(285.2±64.3)?mol/L,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3 讨论
随着生活习惯的不断改变,生活压力的不断加大,女性长期吸烟、酗酒、性滥交,多次流产、高龄妊娠、吸毒等不良生活习惯在当今社会多有发生,致使越来越多的新生儿早产[6]。据相关资料统计,早产儿出现病理性新生儿黄疸的概率为26.7%,而足月儿罹患该病的概率只有10.1%[7]。严重的病理性黄疸不仅影响患儿的生长发育,还会对患儿的神经系统造成损伤[8]。因此,对于新生儿黄疸应加以重视,一旦出现病理性黄疸,就要制定相应的治疗方案,有效地控制疾病的发展,保证患儿的生命健康。
目前,临床中用于治疗新生儿黄疸的主要方法为蓝光照射治疗,分为间歇治疗方法和持续治疗方法[9]。虽然这两种照射治疗方法在临床中的应用均比较广泛[10],但为进一步提高疗效,使得治疗方案更加高效安全,2012年1月-2015年1月笔者所在医院开展了关于蓝光照射对新生儿黄疸治疗影响的相关研究,经统计分析发现:两组患儿在治疗开始前血清胆红素浓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治疗72 h后,两组患儿的血清胆红素浓度均有明显降低,间歇组的血清胆红素浓度水平明显低于持续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综上所述,蓝光照射对新生儿黄疸治疗的总体疗效是确切肯定的,但间歇组能够显著平稳地降低患儿体内血清胆红素的含量,减少患儿发生不良反应的情况,受到了患儿家属的普遍欢迎和好评,值得在临床中大力广泛推广。
参考文献
[1]唐红装,梁丽清,谢映梅,等.短时多次蓝光疗法在新生儿黄疸治疗中的效果观察与护理[J].广东医学,2010,31(23):3154-3155.
[2]颜才进.药物联合短时多次蓝光治疗新生儿黄疸的临床疗效[J].中国医药指南,2012,10(5):152-153.
[3]赵广云,陆国云,刘自红.间断光疗和连续光疗对治疗高胆红素
血症疗效的比较[J].护理研究,2008,22(1B):138-139.
[4]尹琳.短时多次蓝光照射对早产儿病理性黄疸的治疗价值[J].中国医药指南,2013,11(2):166-167.
[5]黄海波.不同方式蓝光照射治疗新生儿黄疸的疗效分析[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0,4(12):93-94.
[6]刘国珍.蓝光照射治疗新生儿黄疸211 例疗效观察[J].内蒙古中医药,2012,31(23):22-23.
[7]郭月婵.间歇蓝光照射与持续蓝光照射治疗新生儿黄疸的疗效观察[J].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2009,11(11):89.
[8]刘燕.蓝光照射治疗新生儿黄疸的临床观察与护理[J].中国医药导刊,2011,13(3):520-521.
[9]陈杏桃,彭德峰.不同蓝光照射方法联合四联活菌治疗新生儿黄疸的疗效观察[J].吉林医学,2013,34(11):2004-2006.
【摘要】目的:探讨重症新生儿窒息的有效抢救措施、护理方法与体会。方法:对我科2009年2月-2010年7月间21例重症新生儿窒息的抢救与护理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21例患儿经过积极的抢救与精心护理于4-5d后生命体征平稳撤离呼吸机,再继续观察治疗3-7d康复出院,随访4w未见近期并发症。结论:及时诊断与抢救是治疗新生儿窒息的关键,精心观察护理是促进窒息新生儿康复的后续措施的有效手段。
【关键词】新生儿窒息;重症;抢救;护理
21 cases of severe neonatal asphyxia and Nursing rescue
Ding Yuyan
【Abstract】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rescue of severe neonatal asphyxia effective measures and experience of nursing. Methods: Division in February 2009 on July 21 -2 010 cases of severe neonatal asphyxia in the rescue and care and clinical data were retrospectively analyzed. Results: 21 children were rescued by active and intensive care in the 4-5d with stable vital signs after the withdrawal of ventilation, and then continue to observe the treatment of 3-7d discharged 4w no recent follow-up complications. Conclusion: Timely diagnosis and emergency treatment is the key to the treatment of neonatal asphyxia, and carefully observe the asphyxiated newborn care is to promote the rehabilitation of an effective means of follow-up.
【Key words】Asphyxia; Severe; Rescue; Care
新生儿窒息是指胎儿因缺氧发生宫内窘迫或娩出过程中引起的呼吸循环障碍,是新生儿最常见的症状,也是引起伤残和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1]。如观察、抢救不及时或护理措施不到位将会无法避免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病,甚至出现死亡,给家长带来巨大的精神打击,神经系统伤残将给带来长期社会负担。因此,对重症窒息新生儿的抢救有着重大积极性意义。我科2009年2月-2010年7月间对21例重症窒息新生儿实施有效抢救和精心护理均成功出院,随访4w未见近期并发症,得到社区群众的良好的赞誉。现将有关情况回报如下:
1 临床资料
本组21例婴儿男性9例,女性12例。胎龄42w5例。其中,正常分娩6例;剖宫产5例;产钳助产4例;胎头吸引助产4例;臀位产2例。根据Apgar评分标准规定21例婴儿分别做1min、5min、10min评估,其结果均在4分以下,0-4分12例;0-3分9例,均为重症窒息。
2 抢救及护理方法
2.1 医护配合快速采取有效有序A、B、C、D、E抢救程序进行复苏[2]:A气道通畅:①清除口、鼻、咽及气道分泌物;②仰头抬颏。B建立呼吸:①给予刺激,弹足底诱导呼吸。②给予有效吸氧,并密切监测,避免血氧饱和度过高或过低。C恢复循环:胸外心脏按压,操作者用拇指按压胸骨中下1/3交界处,按压频率为120次/min,按压深度为胸廓按下约1-2cm。D药物治疗:①建立有效的静脉通路;②保证药物应用,根据医嘱,及时正确输入纠酸、扩容剂等。E评价:复苏有效指征:①自主心跳恢复,可摸到心尖搏动;②自主呼吸恢复;③面色好转,紫绀消失;④颈、股动脉搏动可扪到;⑤瞳孔缩小,对光反射恢复,角膜、睫毛反射出现。在积极抢救的同时要及时评价婴儿的生命体征。
2.2 婴儿保暖:在积极心肺复苏的同时要注意婴儿的保暖工作,不可顾此失彼。调节室内温度于25-260C左右,置婴儿于远红外线保暖抢救台上,用预热干毛巾擦干全身皮肤,再用事先准备好的毛巾被包裹好婴儿。
2.3 加强监护管理:每30min监测一次心率、呼吸,同时要注意婴儿的神志、肌张力、体温、肤温、血氧饱和度、血压、尿量和精神状态的变化及用药后反应,认真填写护理记录,与医生保持密切联系。
2.4 预防感染:严格执行无菌操作技术,规范探视制度,相关物品一婴一用,避免交叉感染,注重脐部护理,定期观察,出现感染趋势应立即处理。
2.5 加强宣教:重症新生儿窒息常导致患儿家长的恐慌,特别是产妇此时如果情绪不稳、烦燥焦虑最容易产生产后抑郁症,从而导致母乳喂养失败,不利于患儿的康复。所以,我们护理人员一定要积极与产妇进行有效沟通,简介相关的医学知识,消除产妇的顾虑,积极配合医护人员,众志成城,共度难关。
3 体会
新生儿窒息在临床产科护理中经常发生,引起新生儿窒息的原因较多。围产期各种病因均可导致胎儿缺氧而发生宫内窘迫或娩出过程中发生呼吸、循环障碍,导致生后1min内无自主呼吸或未能建立规律呼吸,以低氧血症、高碳酸血症和酸中毒为主要病理生理改变的疾病[3]。所以,我们护人员要及时准确的掌握产妇围产期的各种病史及理化结果,对高危产妇及婴儿要做好复苏的思想和物资准备工作。婴儿娩出后要及时正确判断并做到争分夺秒的配合医生投入复苏。待复苏成功后更应继续加强病情观察和后续的治疗工作,特别注意的是婴儿的保暖工作,婴儿热量的散失、代谢增高、需氧上升致窒息病情增重,这往往是常被人们忽视的“盲点”。
总之,及时诊断与抢救是治疗新生儿窒息的关键,精心观察护理是促进窒息新生儿康复的后续措施的有效手段。
参考文献
[1] 曹泽毅.中华妇产科学(上册)[M].2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7:9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