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皮肤超声诊断学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关键词] 彩色多普勒;乳腺;恶性肿瘤;纵横比;异常血管
[中图分类号]R445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3-7210(2008)06(a)-095-01
乳腺恶性肿瘤是从乳腺导管上皮及末梢导管上皮发生的恶性肿瘤。根据我国统计,除子宫癌外,乳腺恶性肿瘤占女性恶性肿瘤的第二位。我科2005年6月~2006年10月查出经过手术和病理证实的乳腺恶性肿瘤48例,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经过手术和病理证实的乳腺恶性肿瘤48例,年龄29~76岁,平均52.3岁。其中,40例患者为在洗澡或更衣时偶然发现一侧内的无痛性肿块,8例为偶然发现腋窝肿块,证实为肿大淋巴结。
1.2 仪器和方法
采用LOGIQ-9型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选用10~12 MHz线阵探头探测肿物,由有经验的医师操作。患者采取仰卧位或侧卧位,同侧的手放在头上,充分暴露受检及腋下。根据声像图观察肿物的形态、边缘、大小、数目、有无包膜、后方声影、内部回声均匀度、内部回声强度、钙化情况、血供、腋下淋巴结、好发部位、有无浸润等。
2结果
本组48例乳腺恶性肿瘤中,其中,浸润性导管癌33例(69%),状导管癌8例(17%),黏液腺癌4例(8%),硬化性腺癌2例(4%),叶状囊肉瘤1例(2%)。二维声像图表现为肿瘤处边界不整,凹凸不平,无包膜,边界呈锯齿状或蟹足状,界限往往不清;内部多呈低回声实性衰减暗区,分布不均;肿瘤后壁回声减低或消失;后方回声亦呈衰减暗区;肿瘤向组织或皮肤呈蟹足样浸润,中心有坏死时,可见低回声或无回声暗区。大约60%的肿瘤浸润性乳癌的高度大于宽度即纵横比(H/W)大于1,这是鉴别恶性肿瘤的有用指标。后方声影代表肿瘤所致的纤维化反应,可见于40%~60%的癌中,良性肿瘤也可显示后方声影,因此该表现并不是恶性肿瘤所特有的;绝大多数肿瘤内部是低回声的,而浸润性乳腺癌的内部回声经常也是不均匀的,内部回声的均匀与否与肿瘤的大小有密切关系。CDFI:肿瘤内血流增多,有点状或棒状血流信号,并有新生血管及动静脉瘘现象,多普勒频谱PSV大于20 cm/s,RI高达0.7或更高。22例(46%)患者可于同侧腋下探测到肿大淋巴结。
3讨论
根据48例恶性肿瘤的声像图分析可以发现:肿瘤的形态、边缘、纵横比、有无包膜、内部回声强度、微粒体钙化灶、同侧腋下淋巴结肿大加皮肤浸润(桔皮征)是诊断乳腺恶性肿瘤的重要因素。其中恶性肿瘤的边缘及轮廓常不整、粗糙、无包膜,恶性肿瘤周围常见强回声区,即恶性晕;内部回声不均呈实性衰减;乳腺恶性肿瘤内部的钙化多为沙粒样钙化,可与良性病变的粗大钙化灶和小叶增生的细小钙化灶所鉴别;后壁回声常不清晰,减弱或消失;肿瘤的后方回声多有衰减;常有皮肤浸润和组织浸润,而纵横比即H/W大于1是鉴别良恶性乳腺肿瘤的重要的有用指标。CDFI:多数肿瘤内可探及血流信号,多为2~3级,走行较为紊乱,以穿入性血管较多见。异常血管形成和新生血管与恶性肿瘤有关,良恶性肿瘤的收缩期峰值流速(PSV)有一定差异,由于部分重叠交叉,临界值不易确定,但是测量肿瘤内部动脉的PS及血管数目仍有相当大的临床研究意义。流速增加可能与动静脉瘘有关系。PI值在乳腺良恶性肿瘤的鉴别中的意义目前分歧较大。本组乳腺恶性肿瘤的RI值为0.65+0.18。如果发现同侧的腋下肿大淋巴结,特别是中央脂肪门消失,增加了淋巴结转移的可能性。而肿瘤的大小、数目以及好发部位对乳腺恶性肿瘤的诊断意义不大。对于乳腺癌手术前化疗的患者,彩色多普勒超声对比研究其化疗前后肿块的大小、血流丰富程度以及最大血流速度和阻力指数,对疗效观察和预后估计具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张缙熙,姜玉新.浅表器官及组织超声诊断学[M].北京: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03.127-138.
[2]曹铁生,段云友.多普勒超声诊断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516-519.
[3]贾译清.临床超声鉴别诊断学[M].江苏: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2007.241-243.
资料与方法
2006年5月~2010年5月经超声检查并经引产证实的胎儿显性脊柱裂21例。孕龄14~30周,平均22周。
应用GE公司生产的Vivid3型彩色超声诊断仪,探头频率3.5MHz,自胎儿头颅沿脊柱连续纵行及横行扫查。
结 果
本组胎儿囊性脊柱裂18例,其中脊膜膨出4例,脊髓脊膜膨出14例均合并脑积水畸形,胎儿脊髓裂3例均合并脑积水畸形。发生于骶尾部12例,腰椎6例均为囊性脊柱裂,胸椎3例均为脊髓裂。包块大小2.5cm×2.2cm×2.0cm~10.7cm×9.8cm×8.6cm。
胎儿囊性脊柱裂与脊髓裂声像图均可见:胎儿脊柱背部纵切面扫查时,脊柱连续性中断,脊柱两排串珠样强回声间距变宽、缺损或形成角度,横切面显示脊柱背侧呈“V”形交叉,可探及椎骨缺损口。
胎儿脊髓裂脊柱回声结构破坏处无囊性肿物膨出。胎儿囊性脊柱裂自缺损部向背侧膨出包块,包块的包膜为皮肤包绕或膜样结构包绕。本组18病例包膜均为向外膨出的皮肤。胎儿囊性脊柱裂可分为脊膜膨出和脊髓脊膜膨出。胎儿脊膜膨出与脊髓脊膜膨出声像图区别:①脊膜膨出时脊柱缺损部较小,膨出物与椎管间通过管状回声相通连,膨出物为无回声;②脊髓脊膜膨出时脊柱缺损部较大,膨出物基底较宽,膨出物无回声内见实质性回声显示。本组脊膜膨出与脊髓脊膜膨出病例均有此特征。见图1。
图1 胎儿脊髓脊膜膨出合并脑积水声像图(左图为脑积水,右图为纵切面脊髓脊膜膨出,胎儿骶尾部脊柱双排串珠样结构缺失,向背部膨出一包块,包块内为囊实混合性回声,包膜为皮肤,包块基底较宽)
胎儿脊髓脊膜膨出及胎儿脊髓裂多伴胎儿脑积水畸形,本组17例均伴胎儿脑积水,其中12例合并羊水过多。本组4例胎儿脊膜膨出均未合并脑积水畸形。
以上21例均经引产证实。
讨 论
胎儿脊柱裂为常见先天性畸形,是一种较严重的先天性脊柱畸形,病因不清,与胚胎期神经管闭合时,中胚叶发育发生障碍所致椎管闭合不全有关,依脊柱裂声像图分为隐性脊柱裂、囊性脊柱裂和脊髓裂。隐性脊柱裂是指椎板缺如,脊膜和神经组织正常,椎管内容物没有明显向外膨出的病例,外表看不出缺损。囊性脊柱裂指脊膜在椎板缺损处囊状膨出,囊内为脑脊液,囊内含有脊髓和神经根者,为脊髓脊膜膨出。脊髓裂指病变部位的脊髓暴露在外,无脊膜和皮肤覆盖。
脊柱裂多发生于脊柱背面中线部位,骶尾部最多见,其他常见部位为胸段及颈段。胎儿脊柱背部纵断扫查时,脊柱两排串珠样强回声的间距变宽、缺损或形成角度,横断显示脊柱背侧呈“V”形交叉,即可提示脊柱裂诊断。如局部有囊状无回声区向背部膨出,囊腔常通过椎骨缺损处形成较细的管状结构,囊壁为皮肤或膜样组织,可诊断脊膜膨出。囊内有实质回声显示,基底较宽,膨出物与椎管间无细管状结构,直接与椎管相通,可诊断脊髓脊膜膨出。
对胎儿的无创性检查方法中,超声波检查因其实时动态地进行检查等多种优势而成为诊断胎儿畸形的首选方法。超声显像可以直观地显示显性脊柱裂的类型、病变程度、是否合并脊膜膨出和脊髓脊膜膨出。一般认为妊娠17~18周可显示出脊柱裂声像图,妊娠20周更为明显[1]。认为,胎儿显性脊柱裂声像图特征明显,二维超声可以为临床诊断和治疗胎儿显性脊柱裂提供重要的依据。
资料与方法
2011年2月~2012年3月,在我院超声科进行产前四维超声检查的孕妇约380人。孕妇年龄20~38岁,平均29岁。胎儿孕龄18~30周,平均24周。
仪器方法:使用飞利浦-iu22四维超声成像仪,经腹四维容积探头,频率为V6-2MHz。首先采用2D超声检查胎儿面部,观察胎儿唇部的形态,然后切换四维容积采集框,增加感兴趣区部位,在羊水衬托下显示四维图像。
结 果
超声检查发现胎儿唇裂8例,其中2例双侧唇裂,疑合并腭裂1例。所有胎儿均经产后证实。
正常胎儿口唇轮廓清晰完整。闭嘴时两唇间呈线状回声,张嘴时呈“0”形,上唇上方可见鼻尖,两侧鼻翼形成的三角形鼻子。上唇横断面时呈完整清晰的弧形光带。本组胎儿四维超声检查发现冠状面上唇不连续性中断,横断面见胎儿类似牙槽突回声连续中断,正常弧形消失,唇裂口距离0.5~0.9cm。唇裂裂口大于0.9cm,上腭裂开,直通鼻腔,鼻翼塌陷,裂口处牙槽相对后缩,形成“错位”征象。
讨 论
胎儿唇裂是口腔颌面常见的先天性畸形。唇裂是胚胎在致畸因子作用下一侧内侧鼻突和上颌突未融合或两侧均未融合发生单侧或双侧唇裂。唇裂分裂程度为3度:Ⅰ度,裂口仅限于红唇部,裂口未越过上唇皮肤;Ⅱ度,唇裂口大于红唇部,上唇皮肤裂开,但未达鼻底;Ⅲ度,唇裂裂口达到鼻底,同时伴有患侧鼻翼塌陷,双侧鼻孔不对称等表现,常合并腭裂。
二维超声产前诊断Ⅰ度唇裂能直接显示,而对Ⅱ度和整个口唇部位主体结构显示不清。而四维超声能明显显示特别当胎儿张口时上腭见裂隙并向咽部延伸,胎儿舌头活动活跃,有时甚至伸入鼻腔。胎儿唇裂不仅造成患儿容貌畸形,更重要影响胎儿面部发育,哺乳及吞咽等功能。
四维超声是在3D重建并能提供6种可能的重建方向模式相互组合,能获得优质和清晰胎儿面部图像,为胎儿面部畸形提供客观可靠的诊断依据。可作为2D超声空间信息补充,使胎儿先天畸形诊断率进一步提高。
参考文献
1 李胜利.胎儿畸形产前超声诊断学.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04:445-454.
(44%),强化程度较轻结合文献分析可能与神经节细胞为主要成分有关;文献报道肿瘤诊断时高达70%病例已经有骨、骨髓和淋巴结、肝脏等远处器官转移,本组诊断时发现转移达88%(22/25);儿童后腹膜常见肿块主要鉴别有神经母细胞瘤、肾母细胞瘤和畸胎瘤及神经节细胞瘤,其中后两者属良性肿瘤,根据发病部位,肿瘤包膜以及不越过中线生长和畸胎瘤瘤内含脂肪成分等容易与前两者鉴别;文献报道膈脚后淋巴结转移和后腹膜血管包绕是肾上腺神经母细胞瘤和肾母细胞瘤鉴别的重要特征[3]。总结易合并钙化,包绕大血管,越过中线生长,后腹膜淋巴结和较早远处脏器转移仍然是神经母细胞瘤与肾母细胞瘤CT诊断最有价值的鉴别诊断依据。
螺旋CT扫描是儿童肾上腺区神经母细胞瘤最有价值的检查方法之一,可为术前临床诊治提供重要诊断线索。近年来由于MRI在儿童后腹膜肿瘤的应用积累,将会在儿童后腹膜肿瘤诊断中扮演更重要的角色。
参考文献
1 John M.Maris,Recent Advances in Neuroblastoma,N Engl J Med,2010,362(23):2202-2211.
【关键词】炎性乳腺癌;彩色多普勒超声
文章编号:1009-5519(2008)10-1488-01 中图分类号:R445 文献标识码:A
炎性乳腺癌是乳腺癌的一种特殊类型,其发病急,预后差,对我院近2年经手术临床病理证实的15例炎性乳腺癌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声像图特征,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2004年6月~2006年10月,在我院肿瘤外科住院治疗的炎性乳腺癌15例,经手术及病理证实,就诊的主要症状是疼痛。大部分患者伴有硬块来诊。所有病例术前均行乳腺彩超常规检查(包括乳腺及腋下淋巴结)。15例均为女性患者,年龄23~54岁,平均38岁。病程18天~10个月。15例患者均出现患侧乳腺疼痛。2例出现丹毒样红肿,局部皮温增高,1例为橘皮样增厚,3例凹陷,临床扪及边界不清肿块并压痛,13例伴有腋下淋巴结肿大,2例患者发生在哺乳期,误诊为急性乳腺炎。
1.2 仪器与方法:仪器采用PHILIPS卓越版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CDFI),应用实时线阵试高频探头,频率7.5 MHz,患者常规取仰卧位,充分暴露双侧及腋窝,直接扫查法对双侧进行纵、横及斜切扫查,注意皮肤、皮下组织及腺体回声。如有肿块应仔细观察乳腺肿块的形态、边界、内部回声、后方回声,有无液化或钙化,并测量肿块大小。多切面、多角度观察肿块的血供情况,作出血流参数的测量,对侧腋窝进行仔细扫查,看是否有肿大淋巴结。
2 结果
CDFI:将病灶内部血流信号多进行分级判定,标准为四级[1]:Ⅰ级无血流;Ⅱ级为少量血流;Ⅲ级中等血流,可见一条主要血管,其长度超过病灶的半径或同时可见2~3条小血管;Ⅳ级丰富血流,同时看到的血管≥4条。二维超声像图特征:边界清楚2例,不清13例,形态规则4例,不规则11例,回声均匀1例,不均匀14例,15例均无液化及钙化,后方回声增强15例,腋下淋巴结13例,无肿大2例。CDFI声像图特征:血流分级:Ⅰ级2例,Ⅱ级6例,Ⅲ级4例,Ⅳ级3例。血流速度:20 cm/s 10例。阻力指数(RI):
3 讨论
炎性乳腺癌是属于特殊类型的乳腺癌,又称急性乳腺癌或癌性乳腺炎。罕见,占所见乳腺癌1%~4%,病变恶性程度高,预后差,可见任何年龄,有报道多发在妊娠和哺乳期,乳腺皮肤红、肿、热、痛,仅50%患者伴有肿块,迅速增大,皮肤增厚、变硬。病理:炎性乳腺癌病理分型主要为浸润性导管癌及浸润性小叶癌,病理特征为均有乳腺真皮淋巴导管癌栓,皮下毛细淋巴管或静脉亦可受侵[2]。当临床上遇到青年妇女,乳腺表现类似急性乳腺炎,而超声表现不典型时,均应常规检查同侧腋下肿大淋巴结形态及回声,还应注意检查子宫附件等其他脏器,以免漏诊[3]。炎性乳腺癌在鉴别诊断上还有一定难度,不能够代替病理诊断,临床发现可疑者,应在超声引导下取活检,病理可疑者应及早手术,以免延误治疗时机。
炎性乳腺癌的诊断因特有的病理改变,决定声像图具备一定的特征性,本组15例炎性乳腺癌回顾分析影像学主要特点:炎性乳腺癌的声像图表现多样化,与其他乳腺癌不同,本组病例以单侧多见,声像图表现多样化,整个乳腺皮肤、皮下组织增厚,回声偏低或增强,腺体结构紊乱,层次模糊,15例均有乳腺疼痛,8例有肿块,均为轮廓不规则,界限不清,低回声或偏强回声,13例伴有腋下淋巴结肿大,2例发生在哺乳期,误诊为急性乳腺炎,10例患者伴有皮下脂肪层回声增高,且由迂曲管状回声环绕而呈“地图样”改变,为炎性乳腺癌特有声像改变。肿物内部血流信号较丰富,多为Ⅱ、Ⅲ级,肿物内动脉血流速度(PSV)及阻力指数(RI)变化范围较大,呈不定性。其中5例PSV小于20 cm/s,RI=0.43,“地图样”回声可作为炎性乳腺癌声像图特征,本病易与乳腺炎相混淆,本组病例误诊2例,分析其原因是发生在哺乳期,声像图与临床表现不典型,造成误诊。
本文通过对炎性乳腺癌声像图分析,体会出高频超声不仅能判断乳腺内肿块大小、形态、边界、内部回声以及肿块后方有无声衰减,腋窝淋巴结形态及回声,初步区别良、恶性。结合多普勒血运特点,进一步提供良、恶性依据。其方法简便、快捷,无辐射、无创伤,更适合哺乳期、妊娠期女性。炎性乳腺癌的影像学检查方法,应首选彩超检查,可提高超声诊断乳腺疾病符合率,同时也是乳腺癌高危人群筛查的重要措施。
参考文献:
[1] 曹铁生,方 友.多普勒超声诊断学[M].第一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511.
[2] 单 军,马丽华.炎性乳腺癌X线表现与病理对照分析[J].中国医学影像技术,2001,17(1):65.
【关键词】高频彩超 非血管性疾病 下肢静脉
中图分类号:R445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5-0515(2010)12-386-02
下肢深静脉彩超作为下肢肿痛患者的常规检查项目,已在临床广泛开展,血栓形成和静脉返流为四肢静脉主要疾病。下肢静脉检查中会遇到许多非血管性疾病,应该了解它们以便与静脉疾病鉴别诊断。本文通过对38例疑诊下肢静脉疾病的非血管性病变进行分析总结,旨在探讨高频彩超对其诊断及鉴别诊断价值。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我院从2009年4月至2010年8月间38例下肢肿胀及疼痛患者,其中男性25例,女性13例,年龄19至70岁,平均47岁,常规下肢静脉检查均未见血栓及异常返流。
1.2 仪器与方法 采用百胜MayLab 20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高频探头频率7、5―10MHz。患者取仰卧位加俯卧位,常规切面下肢深静脉,然后重点扫查肿胀及疼痛部位皮肤及皮下组织、髋关节、膝关节,应用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观察病变有无血流。
2 结果
38例患者中,充血性心力衰竭致双下肢静脉淤血导致软组织水肿4例,因肿瘤致淋巴管阻塞导致软组织水肿5例,小腿腓肠肌或比目鱼肌血肿4例, 6例,蜂窝织炎(小腿)4例,腹股沟及窝淋巴结肿大4例,髋关节积液4例,膝关节髌上囊积液4例,小腿或大腿下段肌间血管瘤3例,以上均经手术及术后病理或治疗后复查证实。
3 讨论
静脉淤血与淋巴水肿及蜂窝织炎导致的软组织水肿超声常表现类似,均为皮下脂肪层出现网格状改变,这是由于组织液在皮下脂肪团之间聚积所致。同样可在肌纤维间聚积,但超声表现不明显。静脉淤血常因充血性心力衰竭所致,淋巴水肿常因肿瘤或手术引起的淋巴管阻塞所致,蜂窝织炎有肢体肿胀、皮肤红斑、疼痛触痛明显等临床表现。
肌间血肿早期为低回声,边界不清,随时间延长而呈囊实性改变,由无回声的液体包绕血栓;随血栓溶解,可为完全的无回声区,较大血肿可压迫静脉,导致静脉淤血,血流缓慢,常有创伤、剧烈运动或使用抗凝药等情况,部分为行走中突然发生。
肌间血管瘤多表现为边界不清,内部回声不均的蜂窝状结节。扩张的血管或血窦血流缓慢可形成血栓及钙化,表现为强回声后伴声影,彩色多普勒见较丰富血流,压迫肿物或改变时肿物可增大,回声增强,血流可增多。
炎性淋巴结肿大表现为窝、腹股沟区低回声结节,中心部有或多或少的的强回声,为髓质,血流常较丰富。
髋关节积液常在股骨颈前间隙探及,而膝关节积液常在髌上囊探及无回声区,双侧对比扫查有助于诊断少量积液,大于3mm时有诊断意义。
窝囊肿位于半膜肌腱与腓肠肌内侧头之间,有一颈部与膝关节腔相通,囊肿上极位于膝关节水平。合并出血或感染时,囊肿内可见散在点状弱回声及强回声,下垂部位可见分层。发生破裂时,诊断较为困难。
4 结论
高频彩超能明确下肢静脉有无血栓及异常返流。同时对上述诸多非血管性疾病都可以诊断。只要我们充分认识它就能对临床明确诊断起到重要作用。
参考文献
【关键词】 卵巢巧克力囊肿;超声引导;穿刺治疗
卵巢巧克力囊肿是女性常见的良性肿瘤之一,既往对直径>4cm的卵巢囊肿主张手术切除治疗,因手术治疗费用高,具有创伤、术后出现并发症等,近来用超声引导下穿刺治疗卵巢巧克力囊肿,是患者易接受的治疗方法[1]。我院B超室与妇科医生协作对37例卵巢巧克力囊肿超声引导下穿刺治疗,收效良好,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患者37例,年龄23~40岁,平均35岁,囊肿最大为7.8cm×6.9cm×6.7cm,最小为4.9cm×3.2cm×3.1cm,抽取囊内液体为暗红色或褐色黏稠液体,行细胞学检查排除恶性肿瘤,涂片见大量红细胞或变性红细胞,诊断为卵巢巧克力囊肿(非巧克力囊肿病例不在本文述)。
1.2 使用仪器 东芝SSA-220A型超声诊断仪,探头频率3.5MHz,穿刺探头频率5.0MHz。配备附加引导器及相应穿刺针。
1.3 方法 首先测量囊肿上下、左右、前后径。根据囊肿的所在位置选择穿刺途径,皮肤消毒后,改用穿刺探头,准确定位后进穿刺针,观察针尖到达囊腔中心位置,进行抽吸,尽量抽尽囊内液,用生理盐水反复冲洗囊腔至清洁,注入硬化剂无水酒精,注入量为抽出液的1/4。术毕患者转动,使硬化剂充分接触囊壁,术后定期复查。
2 结果
本组37例卵巢巧克力囊肿,超声引导下穿刺均一次成功,囊内抽出巧克力色液体,病理检测未见癌细胞。经治疗后30例囊肿完全消失(治愈)。4例囊肿体积缩小1/2以上(显效)。3例囊肿体积缩小
3 讨论
卵巢巧克力囊肿是由子宫内膜异位随卵巢的功能变化,周期性出血和其周围组织纤维化而逐渐形成。以往多行开腹手术治疗,由于手术有创性及术后可能形成粘连,非手术治疗成了患者易接受的方法[2]。超声引导下穿刺创伤小,可通过仪器显示病灶及穿刺针位置,动态观测抽出液和注入液变化,实时显示穿刺治疗的全过程,还可据囊肿所在的位置选择穿刺途径,位于子宫后侧靠近子宫直肠凹陷的囊肿,可选择阴道穿刺,这样囊肿显示清,进针距离短,不易损伤周围脏器[3]。位于子宫前上方靠近前腹壁的囊肿,选择经腹壁穿刺。穿刺时排空膀胱,加压探头推开肠管,以保持腹壁与囊肿间最短距离。穿刺术中部分患者有胀痛或烧灼感,出现腹痛、出汗、面红等不适,经休息后自行恢复,术后未发生并发症。实践表明,根据囊肿所在位置灵活选择穿刺途径进行治疗,是安全有效的方法。
参考文献
1 王纯正,徐智章. 超声诊断学,第2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9:399-402.
关键词 彩超 乳腺癌
Abstract Objective:To conclude the feature of ultrasonography with 169 patients of mammary cancer.Method:Use retrospective analysis combined color ultrasonic diagnosis with tissue pathological report.Results:Conclude the 2D ultrasonography with hemodynamics.Conclusion:Color ultrasounic diagnosis of mammary cancer can offer significantly characteristic and reliable information for early diagnosis of mammary cancer,further improving survival quality of patients through early treatment.
Key Words Color ultrasound;Mammary cancer
现回顾性分析2009年5月~2010年4月169例乳腺癌的声像图特征。
资料与方法
2009年5月~2010年4月对169例术后病理确诊乳腺癌患者行超声回顾性分析。
仪器及方法:采用GE730、HDI5000、阿洛卡α5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采用平卧、侧卧等,探头频率6~12MHz,采用直接检查法,行局部多角度、多切面扫查,观察病灶的部位、大小、形态、内部回声,血流分布特点及血液动力学指标,再结合术后病理报告归纳总结。
结 果
乳腺癌患者169例,年龄28~81岁,平均53.58岁,其中26~35岁4例,36~45岁36例,46~55岁73例,56~65岁38例,66~75岁12例,76以上4例;左乳癌99例(59%),右乳癌69例(40%),双乳癌1例(0.6%);浸润导管癌134例(79%),导管内癌10例(5.9%),髓样癌9例(5.3%),黏液腺癌6例(3.5%),其他9例(5.3%)。现总结归纳出这169例乳腺癌的共性部分的声像学特点:①形态和边缘:形态不规整,边缘不光滑,无包膜回声,有“呈蟹足”样显示,肿物前后径等于或大于左右径,局部皮肤较健侧略增厚。②回声:内部呈较腺体前方脂肪回声更低的低回声,有者周边部回声较中心部回声略增强,可有垂直或略外展的侧方声影,有者后方可见声衰减。③微小钙化:部分肿物内可见钙化斑,大多直径0.1~0.3mm,多呈簇状分布,后方无声影。④超声视触呈反比:超声对肿物大小测量明显小于触诊,且超声触诊肿物较固定、不压缩且无位置及形态改变。⑤血流特点:肿物内血流较丰富,分布杂乱呈树枝状,有者可见肋间动脉和胸廓内动脉双重供血现象,阻力指数多>0.7。
讨 论
乳腺癌是正常的乳腺上皮细胞在多种促癌因素长期作用下产生的增生及异常分化形成的新生物,是女性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据资料统计,发病率占全身各种恶性肿瘤的7%~10%,其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只有早期发现、早期诊断,才能早期治疗,乳腺红外线扫查容易漏诊,其早期阳性率低,定位较差,钼靶准确性虽高但一年仅能做1次,其尚不能像彩超一样普及,对患者损伤较大;对近1年收治的169例经病理证实的乳腺癌患者的年龄、性别、肿物的声像图特点进行了总结和分析,总结出乳腺癌二维声像图及彩色血流特点及发病特点,统计出46~55岁为乳腺癌的高发年龄段,左乳发病率明显高于右乳,浸润导管癌明显高于其他类型乳癌,事实证明彩超在乳腺癌诊断技术已经成熟,真正能为乳腺癌的早期发现、早期诊断提供可靠的依据。
参考文献
1 张熙,简文豪.临床实用超声问答.北京: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06.
关键词:规范化;产前超声检查;胎儿畸形
Abstract:Objective To study the standardization of fetal ultrasound clinical value. Methods 13162 cases of middle-late pregnant women to normalize prenatal ultrasound, for screening and diagnosis of fetal abnormalities. Results 13162 cases of pregnant women, confirmed by induced labor or after the birth of 249 cases with diagnosis coincidence rate 98%, 5 cases of misdiagnosis, missed diagnosis cases mainly for small malformation and defect. Conclusion The standardization of prenatal ultrasound has important value for diagnosis of fetal abnormalities, maximum limit detection of fetal malformation, judgment of prognosis and eugenics has important clinical significance.
Key words:Standardization; Prenatal ultrasonic examination; Fetal abnormalities
随着超声技术的迅速发展, 超声检查目前已经成为产前诊断胎儿畸形的重要手段之一,对我院行产前超声检查的孕妇均采用规范化连续顺序追踪超声法检测胎儿, 现将经我院2010~2013年产前超声诊断并经引产或产后证实的先天性胎儿畸形诊断结果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2010~2013年我院的产前超声检查中晚期孕妇共13162例,其中单胎13116例,双胎46例,检出胎儿畸形249例,占1.9%,孕周12~39w,平均26w,孕妇年龄18~40岁,平均29岁,本组均已引产或分娩证实。
1.2仪器与方法 使用飞利浦HD-9及GE VolusonE8 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 探头频率3.5~5.0MHz。受检者取仰卧位, 首先检查胎儿数目及评估胎儿宫内生长发育情况,然后经腹对胎儿多方位、多切面扫查。检查顺序分别头颅、唇面部、脊柱、胸腔、腹部、四肢,对胎儿按顺序追踪扫查胎儿各系统脏器有无发育异常,孕早中期要求得以下切面:胎儿纵切面显示鼻骨、脊柱及表面皮肤;颈项矢状切面显示颈项透明层,观察有无颈项透明层增厚;颅脑切面显示颅骨、大脑镰、侧脑室、脉络丛,观察颅骨完整性及颅骨骨化程度;胸部切面:观察胎心搏动、四腔心位置,观察有无膈疝表现;腹部切面:显示胃泡、脐带腹壁入口,观察前腹壁完整性;膀胱切面:显示膀胱充盈、两侧脐动脉;上肢切面:显示双上肢、双手,观察有无缺失及异常;下肢切面:显示双下肢、双足,观察有无缺失及异常。22~24w要求得以下标准切面:丘脑水平横切面,侧脑室水平横切面,小脑水平横切面,鼻唇冠状切面,眼球水平横切面,颜面正中矢状切面,四腔心切面,左室流出道切面,右室流出道切面,3VT平面,腹部标准切面,双肾水平切面或矢状切面,脐孔水平横切面,膀胱脐动脉水平切面,膈肌冠状切面,脊柱矢状切面,左、右侧肱骨长轴切面,左、右侧尺桡骨长轴切面,左、右手切面,左、右侧股骨长轴切面,左、右侧胫腓骨长轴切面,左、右足切面,。如发现有一处畸形,详查其他系统有无畸形。测量羊水深度; 观察胎盘情况,脐带胎盘附着处,宫颈内口矢状切面,脐动脉血流频谱等。
2结果
13162例孕妇超声检出胎儿畸形249例,均经引产或产后证实,诊断符合98%,漏诊5例,分别是尿道下裂,外生殖器发育不良,后腹膜神经母细胞瘤,先天性胆道闭锁、单纯腭裂,见表1。
3讨论
目前,产前超声已广泛应用于产科检查,其具有诊断准确率高、安全性高、可重复性操作等特点[1]。中晚孕系统检查多采用二维超声与三维超声立体成像技术相结合,使产前超声诊断更及时准确,对早期发现胎儿畸形,降低畸形儿的出生,提高我国人口素质有重要意义[2]。同时,也有助于达到优生优育的目的[3]。本院自实施规范化产前超声检查以来,共检出胎儿畸形249例均经引产或分娩后证实。
超声检查有其局限性,不能筛查出所有胎儿畸形,有些细微畸形和晚孕临产胎位活动受限的小部位畸形不易被发现,本研究中5例漏诊病例分别为:分别是尿道下裂,外生殖器发育不良,后腹膜神经母细胞瘤,先天性胆道闭锁、单纯腭裂。
实施规范化产前超声检查,在孕早中期可筛查出露脑、无脑、脊柱裂、腹裂、脐膨出、胸外心及单心室等严重胎儿畸形,而且孕早中期是胎儿肢体第1 次扫查的最佳时期,四肢长骨,手腕部及足部的形态和姿势均可显示,而且在该孕周胎儿双手处于伸展状态,便于观察手指的形态和数目。动态对称观察双侧上、下肢及手腕、双足的长度、排列、形态及其活动,有利于发现肢体或长骨的缺失、短缩、形态异常及活动受限。孕5~6个月中孕期因羊水量相对较多, 衬托好, 胎儿畸形诊断的敏感性较高,可以检查出颜面部、心脏、肺、肝、肾、肠、四肢等异常。而到了妊娠晚期由于羊水量减少,胎儿相对较大,胎儿的活动减慢,一些肢体部位容易被遮挡不易判断[4,5]。
随着超声医学的不断发展壮大,多数畸形儿能在孕中期得到准确诊断。因此,规范化产前超声诊断对降低畸形儿出生率、提高人口素质、减少医患纠纷有着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李胜利.胎儿畸形产前超声诊断学[M].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04:1-42
[2]Peter Twining,Josephine M,Mchugo,et al.胎儿产前诊断教程[M]//李胜利,戴晴,译.第2版.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09:318-325.
[3]刘会明.超声在先天性胎儿畸形诊断中应用[J].中国优生与遗传杂志,2011,19(1):99-100.
【关键词】四维超声;中孕胎儿;四维超声
【中图分类号】R-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8801(2014)04-0280-02
胎儿畸形是指胎儿期胎儿各器官结构存在的形态结构发育异常,合并或不合并功能异常。产前超声诊断是优生重要措施,二维超声检查已广泛应用到产前诊断中,而四维超声作为超声诊断的新技术,已日渐成熟。不仅可以观察胎儿的形态,同时也可以观察胎儿在宫内的运动和行为以及胎儿的血流动力学结构及改变,并在早期发现胎儿畸形,使胎儿畸形的诊断率得以提高[1]。本文选用我院2012年3月?―2013年5月进行中孕胎儿(22-28周)检查的1080例孕妇进行系统性四维彩超检查。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收集2012年3月-2013年5月,在我院超声科接受系统性超声检查的孕妇,年龄19-38岁,平均年龄28.5岁,孕周为22-28周。
1.2 仪器 检查使用仪器为美国GE E8彩色多谱勒超声诊断仪,仪器频率在2.5-7.0MHz之间。
1.3方法 孕妇取仰卧位或侧卧位,先采用二维超声系统对胎儿进行检查,首先进行胎儿解剖的检查:1头颅:观察颅骨是否完整、光滑。测量记录测值,,顺序为扫查自颅顶至颅底的横切面通过丘脑水平横切面、侧脑室水平横切面、小脑横切面观察胎儿颅内结构。2面部:通过冠状切面观察胎儿的眼睛、鼻和上唇。3心脏:确定心脏的位置,四腔切面观察左、右室及左、右房和房室间隔、卵圆孔、卵圆孔瓣的位置及活动情况。在心脏四腔切面的基础上将探头向胎头侧稍倾斜,可获得五腔心切面及右室流出道和肺动脉长轴。此时可动态观察肺动脉和主动脉起始部形成的交叉图像。4脊柱横切面可显示“品”字排列。矢状切面显示脊柱全长及表面皮肤的覆盖情况,骶尾部略向后翘。冠状切面显示骶尾部双层串珠状排列逐渐变细。5腹部观察腹壁的完整性,观察肝、胆囊、胃泡、双肾、双肾动脉、肠道、膀胱及双脐动脉的起始部。6四肢主要是观察胎儿四肢长度、数量、有无畸形,并测量脚底长度。如显示不清可让孕妇活动半小时后再重复检查。7羊水及附属物测量胎盘厚度、位置、形态、成熟度以及与宫颈内口关系。羊水分别做四个象限的测量。检查脐带内血管数目及插入胎盘的位置。测量脐血流的峰值流速及阻力指数、S/D值。后用四维超声重新建立分析以获得直观清晰立体图像,重点观察面部及可疑部位[2]。
2结果
1080例中孕孕妇系统性超声检查中,检查出22例胎儿畸形,占2%;其中脑积水、脑脊膜膨出共3例、占胎儿畸形13.6%(图1);唇腭裂、左眼球缺失共5例、占胎儿畸形22.7%(图2-1、2、3、4、5、6、7);胎儿水肿综合征4例、占胎儿畸形18.2%(图3-1、2);心脏畸形(肺动脉高压、单心房、单心室、动脉导管增宽各1例)3例、占胎儿畸形13.6%;消化系统畸形1例、占胎儿畸形4.5%;单侧肾缺如、肾盂积水2例、占胎儿畸形9.0%(图4);单脐动脉4例、占胎儿畸形18.2%。13例孕妇在我院经引产后病理解剖证实,8例孕妇到其他专门产前机构进行产前诊断检查,经随诊后结果与本院超声结果符合。
3讨论
胎儿先天性畸形种类很多,各系统、各脏器均可发生。可单一存在也可同时多个畸形并存,临床上很少有特殊表现,一般无自觉症状[3]。超声诊断可实时观察胎儿的各个部位、各器官发育情况,可反复、重点、多次的检出胎儿各种结构畸形,易漏诊为肢体畸形,特别是手部、足部。采用连续顺序追踪超声监测法对胎儿四肢通过纵、横轴切面,先从肢体近端追踪至末端,并注意手、足的姿势,可明显提高肢体畸形检出率。胎儿面部畸形,尤其是唇腭裂,可以通过对颜面部结构的矢状、冠状、横切面3个相互垂直的正交切面扫查[4、5],可提高对面部畸形的检出率。另外对发现一种畸形后还应该仔细按常规检查其他部位,当被监查部位显示不清时,应做多个切面扫查,对高度怀疑畸形者,应追踪观察。近来,四维超声图像及多普勒超声的应用,更充实了胎儿各器官血液循环状态的信息,为及早准确判断胎儿缺陷,提高人口素质具有重要临床应用价值。
参考文献:
[1]田丽,王玉年,王淑霞,等.彩色实时四维超声诊断胎儿畸形133例分析[J].中国妇幼保健,2010,15(1):827-828.
[2]金昕,徐晓青,王红专,等.超声诊断胎儿畸形133例分析[J].中国妇幼保健,2009,32(21):461-462.
[3] 李胜利,胎儿畸形产前超声诊断学.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0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