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高龄老人的护理措施范文

高龄老人的护理措施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高龄老人的护理措施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高龄老人的护理措施

第1篇:高龄老人的护理措施范文

[关键词] 高龄老人长期照料者;压力;调适

[中图分类号] R47-4[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7210(2010)06(b)-117-02

照料老年家庭成员是家庭照料的一个重要部分,对其照料者心理承受力心理健康的研究在我国当前具有尤其重要的现实意义。另一方面,我国的人口老龄化是在经济尚不发达,社会福利和保障体系尚未完善的条件下来临的,“未富先老”的特殊国情,使得在未来相当一段时间内照料老年人的大部分重担由家庭来承担。在解决老年人照料的问题上,相关工作者一直更多地关注于如何满足老年人的需求,而对照料者身心健康状况的关注,却常常忽视[1]。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09年6~11月在云浮市云城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居民中选取高龄老人的长期照料者50例作为研究组,非高龄老人的长期照料者50例作为对照组。男41例,女59例;年龄38~72岁;文化程度小学以下19例,初中30例,高中35例,高中以上16例;子女47例,配偶48例,其他5例。对研究组照料者给予护理干预。两组照料者的年龄分布、性别构成、受教育水平与亲属关系等,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见表1。

表 1 两组照料者的基本资料[n(%)]

1.2 方法

1.2.1 测量工具①自编社会人口学调查表,主要包括年龄、性别、文化程度、与患者的关系等。②症状自评量表(Symptom Checklist-90,SCL-90)[2],用于评定照顾者的基本精神状态。③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ilton De-pression Scale,HAMD),共24项;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ilton Anxiety Scale,HAMA),共14项,用于评定照料者抑郁、焦虑状况。HAMD≥分为有抑郁情绪,HAMA≥14分为焦虑情绪。

1.2.2调查方法对100名照料者进行详细询问并作SCL-90、HAMD、HAMA调查。

1.3统计学处理

所得数据以(x±s)表示,采用SPSS 10.0统计软件进行t检验和χ2检验。

2 结果

2.1 两组对象SCL-90评分比较

研究组的SCL-90总分、总均分、阳性项目数、阳性项目均分、躯体化、强迫、人际关系、抑郁、焦虑、敌对等因子分均高于对照组(P

表 2 两组SCL-90评分比较(x±s,分)

2.2 两组对象HAMD、HAMA评分比较

HAMD、HAMA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

3 讨论

中国是当今世界上老年人口最多的国家,目前60岁以上老年人口已超过1.43亿,约占总人口的10.97%。因此,老年人的身心健康问题倍受关注。居家养老,是由家庭对居住在家中的老人提供支持的养老形式。居家养老不仅让老人生活在自然而熟悉的环境中,有利于他们的安全,而且还充分利用家庭中的各项生活设施,使他们的生活更加方便,更重要的是家属能给老人精神上的慰藉,提高生活质量,但是高龄老人需要照顾,成为家庭成员,尤其是年轻家庭成员的沉重负担[3]。照料者既要努力给老年人必需的照料,同时往往又要完成其他家务工作及照顾家庭其他成员,其身心压力是较大的,而且相当多的照料者本身也是老年人。因此照料者如同被照料者一样,也需要得到关注和照料。这一点常常被护士和其他医务人员所忽视,因为他们所关注的是如何满足老年患者的需要而不是照料者的需要,如果照料者承受的压力较大,其生理和心理需要被忽视,超过一定时间,就会发生强烈的应激反应,从而威胁到身心健康。照料者身心健康受损,会影响对老年人的生活照顾,甚至出现对老年人的疏忽与虐待,并且还会使整个家庭生活质量下降。因此,护士必须采取措施支持照料者[4]。

3.1 照料者压力的评估

由于照料者压力受许多因素的影响,所以很难对压力程度作出准确评估,护士只能作出大致的估计。

3.1.1在进行评估时,主要应给予的有以下几个方面:①照料者对老年人必须提供哪些护理照顾措施(如喂饭、洗浴、入厕等)。②老年人自己能够完成哪些自护活动。③照料者在做饭、洗衣、管理家务等方面所花费的时间是多少。④照料者在休息和娱乐方面有什么安排。⑤照料者与被照料者及家庭成员之间的关系是否融洽。⑥照料者可获得哪些支持帮助。

3.1.2 在确定了上述客观因素之后,必须结合主观因素才能判断压力程度。因为同样的客观压力,不同的人承受能力和主观感觉不同。笔者把压力程度大致分为3级,①轻度:照料者无明显身心应激症状,对老年人的照顾比较全面周到。对此类照料者,护士主要是进行预防性指导。②中度:照料者间断出现某些身心应激症状,对老年人照料有时欠周到。对此类照料者,护士除进行预防性指导外,可采取适当减轻其压力的某些措施。③重度:照料者持续出现明显身心应激症状,同时可能出现对老年人照料不当。对此类照料者,护士必须采取措施以减轻其压力,并针对性地进行生理和心理治疗。显然,在老年人身体虚弱、处理能力差或患病时,以及照料者出现身心应激反应时,照料者压力会明显加大[4]。

3.2 照料者的压力调适

3.2.1 让照料者将“感情移入”到照顾服务中去。美国社会学者在《照顾的本质》中提到:“我将自己的照顾对象看成是自身的延伸。”换句话说,是把自己照顾的人作为自己的一部分看待。也就是说,将自身和照顾对象融合成一体。在照顾过程中要尊重照顾对象原本拥有的权利,并且把这种权力视为我们自身所拥有的。首先我们的援助不仅是施予照顾服务,而是要先了解照顾对象的感情,然后再给予帮助。这就需要用同感、同情和理解来接纳他们,就是说要将“感情移入”到照顾服务中去,才能融洽之间的关系,愉快生活。

3.2.2 让照料者将同感移到照顾服务中去。同感是指像体验自己的感情那样去体验别人的感情,想的事情或做的事情都要设身处地地为对方想一想,也就是说,要经常与对方换位置想一想其感受和结果,要意识到提供的服务不是为我,而是为他人。通过同感效应和情感接纳,不仅使服务对象的生活安定,生活上的自律态度也随之萌芽。

3.2.3 让照料者与照顾对象建立信任关系。照顾者帮助的前提是和照顾对象建立信任关系,一旦建立信任关系,同感和接纳的态度也随之而来。重要的是要理解照顾对象的心情,抱有与之一同悲伤、一同欢乐的态度[3]。

3.2.4 减轻照料者的护理工作量,讨论休息与短期放假的必要性,给予照料者放假、休息和娱乐的时间,使他们身体上、精神上得到休息。

3.2.5 心理上调适,调整态度和认识,保持适当的幽默,常与快乐的人交谈,学会有效地处理压力。

3.2.6 与家庭成员讨论对照料者的情感支持的重要性,如适时地给予赞扬和感谢。

3.2.7 协调照料者与家庭其他成员之间的关系与分工,如请其他家庭成员分担购物、房屋清洁、做饭等活动,使照料者将精力主要用于护理老年人的生活起居。

3.2.8 指导照料者进行有益身心健康的文体活动,选择营养丰富及自己喜爱的食物等。

3.2.9 指导照料者如何寻求和选择社会支持机构的帮助,使照料者获得一定时间、一定程度的松弛与休息[4]。

因此,在关心高龄老年人的同时也应该关心他们的长期照料者的心理健康,并设法帮助照料者减轻心理负担,对照料者的压力和焦虑情绪障碍给予关注和护理干预,这样才能更好地提高高龄老年人的生活质量。

[参考文献]

[1]苏薇,郑钢.家庭照料对照料者心理健康的影响[J].心理科学进展,2007, 15(6):908.

[2]汪向东,王希林,马弘,等.心理卫生评定量表手册[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增订版,1999,12:31-35.

[3]钟华节.老年人家庭安全照顾[M].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08:4.

[4]鲁亚平,张静芬,秦雅唯.老年护理学[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00:7-104.

第2篇:高龄老人的护理措施范文

【关键词】养老院;高龄老人;膳食营养

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快速发展,80岁及以上的高龄老人数量正在以每年5.4%左右的速度增长,预计2020年将达到2708万[1],高龄老人的养老问题面临严峻的挑战。养老院作为一种社会化的养老方式正逐渐为人所接受,越来越多的高龄老人选择在养老院安度晚年。良好的健康状况是老年人在养老院幸福生活的关键因素,合理营养是保证老年人健康的基础。为了解养老院高龄老人的膳食结构和营养素摄入量,制定有效的营养改善措施,提高老年人健康水平,我们对养老院高龄老人进行了膳食营养质量调查。

1资料与方法

1.1对象某养老院居住一年以上,生活能自理、能进行沟通、自愿参与调查的年龄80岁以上的老年人72名,其中男36人,年龄:84.5±3.8岁;女35人,年龄:85.5±3.8岁。

1.2方法

1.2.1膳食调查用称重法进行连续3d膳食调查,称量食堂每餐各种食物烹调前的生重,烹调后饭菜的熟重以及吃剩的重量,计算每份饭菜中各种食物重量,记录每餐每种饭菜的进餐人数,调查人员记录老人每餐所进食的饭菜名称,同时记录每日水果及饮品的摄入量。

用LKAT软件计算平均每人每日食物、能量及各种营养素的摄入量,并与《中国居民膳食营养素参考摄入量(DIRs)》[2]、《中国老年人膳食指南》和《中国老年人平衡膳食宝塔》[3]进行比较评价。在食物归类时,豆类摄入量是各类豆制品按蛋白质含量折合成黄豆计算,乳类摄入量是将乳制品按蛋白质含量折合成液态乳计算。

1.2.2状态检测采清晨空腹静脉血,测血糖、血脂和血红蛋白。同时测量身高、体重和血压。

1.3统计分析采用SPSS17.0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

3讨论

本次调查结果显示,尽管该养老院提供了较多种类的食物,但高龄老人的膳食结构仍不尽合理,尤其是鱼虾类、奶类和水果类严重不足,与有关报道较为一致[4-6]。无锡市福利机构老年人膳食调查结果显示,老年人鱼虾类、奶类和水果类摄入量分别为6.4g、24.6g和15.7g。可见上述食物缺乏是养老机构普遍存在的问题。调查发现其主要原因是由于鱼虾类食物刺较多,按常规烹调老年人进食时容易受到伤害,而特殊烹制老年人又不愿意接受。为保证安全,食堂很少提供鱼虾类食物。奶类和水果为养老院老年人自己购买的食物,由于养老院地处偏僻,老年人很少外出,导致该类食物摄入量少,进而也导致了老年人膳食钙、维生素A、维生素B2和维生素C摄入量均远低于推荐摄入量。本调查中老年人膳食纤维摄入量仅为推荐量的1/3(推荐量为25g/d)[3],3d膳食调查期间养老院食堂没有供应粗粮。养老院老年人群中慢性疾病患病率高,苏冠华等[7]调查武汉市某养老院,80岁以上高血压的患病率为61.3%,而且治疗率和控制率低。本人群高血压患病率为41.9%,患一种及以上慢性疾病者占82.3%,可见高龄老人健康状况较差。

为改善养老院高龄老人膳食营养健康状况,建议采取以下措施:

3.1进行营养宣教活动根据高龄老人的接受能力,制定营养健康教育方法,提高其营养知识水平,逐步建立良好的饮食习惯。

3.2完善膳食制度以老年人为本,改进食物加工方法和烹饪技术,提供多种老年人食用安全的杂粮类和鱼虾类食物。

3.3提升服务质量监测研究影响高龄老人营养健康的因素,采取措施改进服务。如为开展定购奶类和水果的服务项目等,确保合理营养平衡膳食。

参考文献

[1]李小珍.我国高龄老人养老问题探析[J].产业与科技论坛,2009,8(2):14-15.

[2]孙长颢.营养与食品卫生学(第7版)[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2.

[3]中国营养学会编著.中国居民膳食指南[M].拉萨:人民出版社,2007.

[4]诸芸,黄春华,吴涌兴.无锡市福利机构老年人膳食营养调查[J].职业与健康,2007,23(23):2176-2177.

[5]顾福萍.湖州市红丰老年公寓居民营养调查[J].现代实用医学,2006,13(12):610.

第3篇:高龄老人的护理措施范文

关键词:高龄老年 股骨胫骨折 术后护理

中图分类号:R47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3)07(c)-0218-01\

1 临床资料

我院是一所以老年病人为主的医院,自2011年7月~2013年6月,我科收集高龄老年股骨胫骨折34例,其中男性28例,女性6例,平均年龄75.5岁,受伤原因分别是摔伤26例,车祸8例,闭合性骨折29例,开放性骨折5例,患者均康复出院。

2 围手术期护理

2.1 心理护理

老年患者骨折大都来自车祸和意外,带给他们的是痛苦、恐惧和焦虑,惧怕手术和担心术后功能的恢复,护士应给予老人人性化护理,建立与患者和家族的融洽关系,耐心听取患者意见和需求。老年人反应迟缓,情绪不稳,在护理过程中要有足够的耐心和细心,经常与其交谈、沟通,使其明白乐观的心态、积极配合治疗对康复的重要性,从而能积极配合治疗和护理。

2.2 保疼痛的观察

术后24少时内,患者疼痛剧烈,可及时用药止痛,预防并存病的加重,保持正确、舒适的。

2.3 观察病情

老年患者各脏器功能衰退,常合并各种慢性疾病,尤其骨折后容易发生各器官功能衰退,因此,要密切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患肢的温度、血运、肿胀、疼痛,同时要警惕深静脉栓塞、脂肪栓塞等,发现异常,立即报告医生并协助处理。

3 做好基础护理,避免并发症的发生

3.1 加强呼吸道护理

老年患者术后因伤口疼痛及长期卧床,呼吸道分泌物粘稠难咳,指导患者做深呼吸运动,鼓励患者咳嗽咳痰等,对卧床患者,可拍击其背部帮助排痰,痰液粘稠时,给予超声雾化吸入,少量多次饮水,保持呼吸道通畅,保持口腔卫生,防止坠积性肺炎、肺不张及肺栓塞的发生。

3.2 预防褥疮的发生

老年人由于身体素质和抵抗能力差,骨折后卧床时间比较长及术后疼痛不敢变换等原因,导致突起部位长期受压,血液循环障碍,易发生褥疮,因此,给患者睡气垫床,应定时轴线翻身,每1~2少时一次,按摩骨突出,温水擦浴,50%红花酒精按摩受压部位,促进血液循环,保持床单位的清洁、干燥和平整,防止褥疮发生。

3.3 预防性抗凝治疗的护理

术后患者常规应用低分子肝素抑制血栓的形成,治疗过程中,密切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切口渗血情况、引流情况,防止出血性休克的发生。

3.4 预防泌尿道感染

高龄老年患者肾和膀胱功能减退,再加上长期卧床,易发生尿潴留及泌尿系感染,嘱患者多喝水,增加排尿量,清洁尿量,及时排空尿液。留置导尿管者,指导患者在床上活动时,避免管道牵拉、打折、扭曲,避免尿袋高于耻骨联合,每日用消毒棉球擦洗尿道口2次,3~5天更换引流袋,保持引流通畅,保持会的清洁、干燥。防止尿道感染。

3.5 护理

(1)骨折后一周内,宜取平卧位,卧硬板床,牵引期间可根据患者需要取半坐卧位或坐位,患肢抬高15~30度,以利静脉血液回流,并保持中立位,切记侧卧,患肢避免内收、外旋,健肢及其它重物不可压迫患肢。(2)术后患肢应保持外展30度中立位,患肢穿“丁”字鞋,防止后脱位,两大腿之间可放置软枕以防患肢内收。

3.6 预防便秘

老年人胃肠功能减弱,不习惯在床上大小便,再加上长期卧床,容易引起便秘,因此应指导老人练习床上大小便,多吃粗纤维、新鲜蔬菜等食物,多饮水,顺时针按摩腹部,适当床上活动,预防便秘的发生。

3.7 病房内环境的护理

高龄患者骨折住院时间较长,要保持病室内空气新鲜,清洁,治疗、换药等注意无菌操作,对于开放性骨折或骨折切开复位固定的患者应注意床前隔离,预防院内感染的发生。

3.8 加强营养

增强抵抗力,根据病人的情况结合病情,制定结构比较合理的膳食,保证蛋白质、维生素、脂肪、微量元素的合理供应,少食多餐,进食少者,可输注氨基酸、白蛋白,以维持体液和营养平衡,促进伤口和骨折的愈合。

3.9 功能锻炼

指导患者正确进行功能锻炼,麻醉作用消失就可指导患者主动行患肢股四头肌等长收缩及远端关节运动,如踝关节的背伸,跖屈等锻炼,以后逐渐增加活动范围,扩展到膝、髋关节。嘱患者3个月内禁止侧卧,盘腿,坐矮凳或沙发(屈髋超过90度),防止髋关节脱位,可坐高凳子[1]。

4 出院指导

(1)跌倒是老年人最常见也是最严重的问题之一,据统计我国至少2000万老年人跌倒,直接医疗费用超过50亿人民币[2],因此,应加强老年人的安全教育,防止跌倒损伤。

(2)根据病人的不同情况制定出有针对性的健康宣教,包括复诊,饮食调理,功能锻炼方法,并发症的预防,并教会病人家族和陪人对病人的护理方法,使病人积极主动地进行功能锻炼,促进功能恢复,提高生活质量。

5 结语

通过对34例高龄老年人股骨胫骨折的术后护理,深感护理的重要性:(1)高龄老年人手术风险大,因此,制定切实可行的护理计划与护理措施,做好心理护理、生活护理及并发症的预防,科学而有系统的功能锻炼,是高龄老年患者手术成功、患肢功能康复的关键。(2)不仅对受伤老人加强护理,提供关怀,更应加强对老年人进行安全教育,提供安全、舒适、无障碍的环境,预防高龄老年人骨折后给家庭和社会带来巨大负担。

参考文献

第4篇:高龄老人的护理措施范文

我国现有很多省市的城市中设置了家庭病床,使一些不能去医院问诊或住不进医院的病人得到了有效的治疗。特别是那些病程长、行动不便的老年病人在家庭中得到了良好的治疗,这其中大量的工作就是家庭护理。

一、 家庭护理的重要性

近年来医疗技术的进步,不少疾病经治疗后,死亡率大大降低。但还有相当部分的病人,虽然能够继续生存,却遗留慢障碍或需要长期持续的医疗措施来维持生命。这些病人大部分是老年人。例如脑血管意外引起的偏瘫失语,经过手术或仍在进行化疗的癌症病人,心肌梗塞病人(尤其是使用起搏器者),人工术后的病人,需要透析治疗的慢性肾功能衰竭病人,晚期肝硬化、糖尿病等,都需要不断的观察治疗。疾病的转归已不能简单地分成痊愈与死亡,还存在着介于两者之间的中间状态。这类中间状态的老年病人不可能无限期地住院医疗,但却需要在家庭中继续得到医疗照顾。也有一些老人虽然急性病已彻底治愈,但因代偿和修复能力降低,身体功能受到限制;还有高龄老人,虽然没有疾病,但衰老带来了功能减退,也需要护理照料。进入八十年代后家庭康复护理已愈来愈受到社会的重视。这类在家庭中的老年病人,大部是从疾病和残疾过度的病人,只有通过医师和护士的指导,在家属积极配合下,做好家庭护理,才能使老年病人有可残疾,减少痛苦,逐步恢复健康,重新走向社会。

治疗老人的疾病不仅需手术和药物,更重要的是护理。护理不仅是执行各项医疗措施,还有病人的生活护理和精神护理;不但在病人的患病期需要密切照料,即使在疾病缓解或痊愈后,往往或心理上不能适应社会,甚至留下残缺,依然需要细心的照料。

二、 家庭护理的要求

家庭护理不仅要求治疗好老人的疾病,更应保持或恢复老人的健康作为目标。因此要从病人的整体出发,既针对病人患病的器官,也要保护健康的器官;既为了身体健康,也要照顾心理健康;既照料疾病,又照料生活;不但通过护理手段去减轻病人的痛苦,还要使病人能最大限度地恢复其功能。在对家庭内老人护理时要求做到几点:

1 要耐心对老人

老人由于耳聋、记忆力差,高龄老人还因伴有脑动脉硬化而理解力减退,常不能确切地回答问题,因而耐心对待老人,使病人感到安全放心,并获得病人的信任。在和病人谈话时,应该正面对着他,或倾身向前以手倚床对着他,坐在他视线所及之处,面部应流露自然的表情和亲切的态度,如握住老人的手,更会使他产生强烈的舒适和安全感。说话要平稳缓慢,音调不高不低,如病人不能听清,决不能因要重复而显出不耐烦。老人的关节僵硬、肌肉萎缩、皮下脂肪少,进行生活护理要有耐心,翻身或其他接触病人的动作都要轻柔。

2、 要减轻病人痛苦

很多老年病人不能治愈,故怎样对疾病终末期或晚期癌症的老人进行积极医疗护理来减轻以疼痛为主的上环。依法尽最大努力减少老年病人的痛苦,将病人的自觉症状控制在最低限度。过去对濒死的患者处理放在延长生命上,在而忽视了病人残存生命的存活质量和濒死前老人精神上的期望和要求。故不仅要使用药物和其他对症疗法,以缓和濒死患者的痛苦,还应通过心理治疗给予定神上的安慰。

3、 要善于观察病情

老年病缺乏典型的症状和体征,老人不能清晰地诉说自己症状,老人的病情有时会突然恶化,所以应经常对病人进行观察,不但要环绕原来疾病的症状观察,还要注意体温、脉搏、呼吸、血压等生命特征的变化,甚至细小的面部表情。对老人一般的主诉,如怕冷、疲倦、头晕、腹胀、胸部闷胀都不应疏忽,要弄清楚老人抽诉说不适的确切含意。如老人说消化不良,可能包括很多意义,从胃口不好、便秘、腹胀、上腹不适,一直到胸部闷胀。特别要注意勿把发生的新情况与原来疾病混淆起来,因而在对老年病人的护理中随时注意观察病情,及早发现新的情况是极为重要的。

4、 要重视预防护理

要随时预防并发症的出现。开展预防性护理可从病人健康及后活、环境的各个方面观察分析,找出可能发生的问题,然后考虑预防护理的内容。例如中风病人若肢体瘫痪,卧床时间久,没有注意睡时的姿势,有可能引起肢体畸形,影响日后功能,因此要使病人肢体处于最佳功能位置。应从病人的居住环境、卫生习惯、营养状况、睡眠、活动等方面观察可能出现的潜在威胁。例如老人的意外死亡中,主要是摔倒,其中一半发生在家里,故要注意楼梯、过道的光线。老人经常行走处不宜放置易绊跌的物件,更不宜让老人穿塑料拖鞋。在护理老年病人时预防中极这重要的。

第5篇:高龄老人的护理措施范文

关键词老年护理; 现状;对策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人均寿命延长,老年人口逐年增加,人口老龄化已成为全球面临的重要公共卫生问题和重大社会问题。而由于经济不发达,老年福利体系和社会医疗保障体系尚不健全,我国的老年护理事业面临着严峻的挑战。因此,发展和完善我国的老年护理体系,提高老年人的护理质量和生活质量,已成为我国老年护理的一项重要任务。

1老龄化社会

1.1定义

WHO 对老年人的定义为:发达国家年龄>65岁者 ,发展中国家年龄>60岁者为老年人。老龄化社会是指65岁以上的老人达到总人口数的7%或60岁以上老人达到总人口数的10%[1]。

1.2我国人口老龄化的现状和特点

1.2.1我国人口老龄化的现状

据国家统计局2004年统计,我国65岁以上老年人占总人口的比例由1982年的4.9%上升到2003年的7.5% [2]。2000年我国60岁以上老年人口总数已达到1.3亿 ,占总人口的10.6%,按国际标准己进入老龄化社会。2004年我国60岁以上老年人口总数已达到1.43亿,占总人口的 11%。据预测到2025年,我国老年人口将增至2.84亿,占总人口数的19.3 %。到2040年,我国老年人口总数将增加到3.74亿,占全国总人口的24.48 % ,进入老龄化高峰期[3]。国际上通常用65岁以上人口从占全人口7 %增长到14 %的时间 ,来衡量一个国家老龄化的进程。法国用了115年,瑞士用了85年,美国用了60年,日本也用了25年,而我国只用了18年[4]。

1.2.2我国人口老龄化的特点

我国人口老龄化具有高龄、高速、数量大的特点[ 5 ],即老龄人口高龄化趋势十分明显。我国人口老龄化具有以下特点:①发展速度快,来势猛;②老龄人口绝对值为世界之最;③人口未富先老,给经济带来的压力大;④老年人口在区域分布上不均衡,全国31个省份中已有13个省份达到了老年型人口结构 ,接近一半。 尤其是东部发达地区和大中城市人口老龄化趋势更为严重 ,如北京、 上海等城市老年人口比例已达到或接近发达国家水平[6]。

2 我国传统的养老模式

目前我国存在3种基本的养老方式:家庭养老、自我养老、社会养老。家庭养老也称共助养老,主要由家庭成员或邻里提供帮助。在我国 ,照顾老年人被看作是家庭首要和最基本的责任。家庭成员是给予老年人身体的、心理的、情感的、社会的和经济方面的支持的主要来源。自我养老亦自助养老,通过老年人自己的努力来维持正常的日常生活和社会活动。在过去,自我照顾养老并没有被认为是中国解决养老问题的主要方式。社会养老即公助养老,在我国养老机构包括养老院、医院、 托老所、疗养院和临终关怀院等[7]。

3我国老年护理的现状

现在我国许多医院都开展了某种形式的社区老年人护理。如家庭护理、护理专家门诊、社区卫生服务等[8]。其中老年人社区护理内容有:为老年人义诊,系统治疗各种疾病 ,重点对高血压病和糖尿病患者进行病情监测,用药指导,饮食调节和心理疏导等社区护理干预;对需要上门服务的老年人进行个案护理和健康教育等。另外,某些城市还开设了养老院、老年公寓、老年护理院及农村成立的敬老院等。社区医疗服务的开展帮助老年人纠正不良的生活习惯和行为方式 ,使其逐渐养成良好的健康习惯和保健意识,提高了老年人的生活质量[9]。但社区老年护理工作的现状离老年人的要求还相距较远,目前我国的老年卫生工作的特点主要有:①以疾病治疗为中心,忽视了预防保健和康复、护理;②以大中医院为中心,忽视了基层老年卫生保健工作。表现在社区老年卫生服务方面,则是没有健全的卫生服务体系,存在大量的欠缺。另有超过20%的老年人希望社区提供日间照料服务,而目前实际能提供的服务与老年人的需求相差4-5倍。50%的老年人愿意在所居住的街道卫生服务站接受一般疾病的防治和一般医疗护理服务,但还有接近半数的老年人因为这些医疗服务设施在医疗条件、技术水平和服务质量等方面存在的种种问题而表示不愿接受这种机构提供的服务[10]。

4我国老年护理面临的问题

4.1老年护理的理念

受传统观念的影响,人们往往将老年护理与老年病护理相提并论。长期以来,人们认为老年护理是针对老年人的某种疾病而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11]。

4.2我国传统的养老模式面临的挑战

我国传统的养老模式家庭养老、自我养老、社会养老。目前这3种传统的养老方式越来越遇到很大的问题。计划生育政策的实施,“4-2-1”金字塔型家庭结构的出现;随着教育层次的提高和社会的发展,老年人照顾者主体--妇女的就业率增高;另外人口迁移和流动(如子女外出工作),这些都使得家庭不能满足养老需求。“空巢”家庭的出现更加弱化了家庭养老模式。慢性病的高发使老年人自我照顾能力大大减低,中国的退休体制使老年人自我表现照顾能力更加减弱,影响了老年人的自我养老;同时医疗体制的改革进一步加深了卫生保健的不平等性 ,那些失业的、下岗的、自谋职业的以及没受过很好教育的老年人不能享受很好的卫生保健,也是对社会养老的冲击[7]。

4.3老年护理需求的增加

在老年人口增长迅速、呈现高龄化的趋势下,老龄化社会进展迅速,人口老龄化伴随着老年性疾病的增多,严重地影响老年人的健康和生命质量,并衍生出一系列医疗保障、 生活照料等问题,给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发展诸多方面的发展带来许多负面影响。传统的养老模式已不能满足老龄化的需求,整个社会对老年护理的需求必然会增加。吕探云等[12]的研究显示:老人慢性病发病率高、认知功能减退,社会独立生活能力和日常生活自理能力下降,相当一部分老人存在不同程度的抑郁症状和自尊低下,社会支持减少,老人对来自家庭和社会的在身体、心理、社会支持等各方面的长期护理需要量增加。宋伟利等[9]的研究也显示:老年人的社区护理需求日益增多,一半以上的老人院老人的移动和排便需要依靠他人; 在社区65~74岁的老年人中,13.5%日常生活活动需要协助;而85岁以上老年人依赖他人的比率是65~74 岁的3倍。肖功莲等[13 ]在对经济发达地区农村高龄老人10年健康及护理需求的追踪调查中发现 随着年龄的增加, 高龄老人对护理人员家庭访视、上门服务的需求明显增加。希望家庭访视和电话咨询分别由1996年的23%、32% ( 1996年)变为95%、26% ( 2006年),对康复指导和上门护理的需求由11%、16%( 1996年)分别上升到68%、79% ( 2006年)。王春梅等[14]对山东聊城区780例老年人的健康状况进行调查的结果显示:19.4% (151例 )的老年人认为身体不佳,慢性病患病率68.5% (534例 ),他们中的大部分迫切希望社区护理人员走进他们的家庭。田国栋等[15]对上海上海市老年居民护理需要量及供给量状况的调查显示:上海市老年护理医院的总体规模仍不足,难以满足老年人的护理需要 ,老年护理医院的供给量只占了需要量的 20%左右。

4.4老年护理控制评估体系

目前,老年人需要接受何种医疗或护理服务,没有严格明确的标准。造成不能根据老年人的不同情况进行分级分流,以至综合医院、康复院、护理院、敬老院、社区护理界限不清、职责不明,造成老年医疗护理服务中资源的浪费[10]。

4.5我国老年护理教育现状

4.5.1老年护理学科的发展

20世纪我国老年护理学科发展几乎是一个空白,1999年中华护理学会成立《老年专业委员会》,我国老年护理尚处于萌芽阶段,起步晚、发展滞后,与发达国家存在较大差距。1985年我国天津市才成立第一所临终关怀医院;1996年5月,中华护理学会才倡导要发展和完善我国的社区老年护理;1997年上海市成立了老人护理院,随后深圳、天津等地成立了社区护理服务机构[16]。老年护理学课程才在几所高等护理学院开设,且尚未在全国普及,《老年护理学》的本科教材2000年12月才正式出版。目前我国尚无一所护理院校专门开设老年护理专业,老年护理教育严重滞后。虽然卫生部对护理专业的课程结构做了调整,增加了适应医学模式转变的老年护理的内容,但只占其总课程的5%左右[17]。

4.5.2我国老年护理人员的现状

我国几乎没有专业的老年护理人才。从事老年护理的护士大都学历低、人数少,且没有接受过老年护理的系统教育,知识老化,知识结构不合理,且只能从事一般的生活和医疗护理,缺乏专业性,因此也不能称为老年护理的专业人才。由于我国护理硕士、博士教育中专门从事老年护理专业研究的人员也不足,因此老年护理的高级专业人才更是缺乏[16]。

4.6老年护理的资金保障

老年护理的特殊性和费用的不确定性,使得整个社会有必要在老年医疗之外,建立独立的老年护理保险制度。而从我国目前的保险现状来看,社会养老保险提供的仅是最基本的生活保障,社会医疗保险改革还未完全成熟,且存在许多局限性,还无法覆盖所有老年人,它仅提供给工薪阶层,而无法满足多层次、多方面的需要,需要进一步完善[18]。

5关于如何发展我国老年护理的思考

5.1树立正确的老年护理理念

树立老年护理理念是我们发展老年护理事业的根本和当务之急。我们在护理老年人时,要树立注重老年人功能健康、预防残疾、致病的护理理念,更应重视功能的状态,重视能力的发挥,要重视保持和增进老年人自己胜任日常生活的基本管理,尽可能延长老年人的生活自理期,让老年人病而不残、伤而不残、残而不废。同时,注意从老年人社会文化的需要出发,去考虑他们的健康问题及护理措施,解决老年人的实际需要,尽可能维护个体的独立与尊严[11]。

5.2 建立老年护理控制评估体系

建立一套独立的考核监督指标体系。目前可以建立一个各级综合医院、康复医院、护理医院的老年患者的出入院的相应的标准,界定老年保健、医疗、康复、护理各项服务之间的界限[10]。

5.3 合理设置并利用卫生资源

在医院、社区、家庭之间应构筑无缝隙的护理模式,为老年人提供连续的护理服务[11]。逐步建立起一套较为完整的社区医疗保健服务体系,包括建立和完善医疗护理设施,健全服务网络和服务内容,建立一支服务人员队伍,把老年人的大部分基本医疗保健需求解决在基层,解决在社区。根据不同年龄老年人群的需要,有计划地发展家庭护理、日间老年护理中心、托老所、短期住院的老年护理等多层次、多形式的社区护理服务网点,以及教育老年人群如何利用社区已有的护理服务是提高社区服务利用率,满足社区低收入老年群体长期护理需要。我们应利用有限的卫生资源,遵从老年护理伦理、法律和道德要求,建立和完善系统的适应老龄化社会的预防保健护理模式,不断提高老年护理质量,适应老龄化社会的需求。

5.4健全卫生保健设施

需要建立创造性的、 形式多样的老年护理机构以满足各层次中国老年人的需求。

5.5加强老年护理教育,培养老年护理专业人才

建立老年护理教育的“基层普及、高层突破”战略。应在全国中等、高等护理院校中普及老年护理学和社区护理学,增设康复医学、家庭护理学、临终关怀等课程,有条件的院校开办老年护理专业,培养老年护理的专业护士。培养我国的老年护理专家,在高等护理教育中增设老年护理的硕士、博士授予,培养高层次专业人才[19]。在我国建立老年护理资格证书的考试,对这一资格证书的考试将有助于通过要求老年护理的教学内容而快速发展中国老年护理[7]。对于老年照料者(护工、志愿人员、家庭照料者等) 也必须进行必要的培训。如对护工可采取岗前教育、岗中带教、岗后考核的方法[10]。

5.6完善老年医疗保障制度,确保老有所医

老年医疗保健的法律化、制度化是老年护理走向成熟和完善的必要前提。因此,应该制定我国的老年福利法和老年医疗保健法,大力发展老年医疗保险事业,发挥国家、集体、个人三者力量,确保老有所医[20]。

我国人口老龄化具有明显“未富先老”的特点,老龄化速度较发达国家快得多,老年护理面临新的机遇和挑战,。发展老年护理为老年人创造一个良好的生活环境,维护老年人的健康,提高老年人的生活质量,为老年人提供全面、系统、规范的护理服务应成为发展老年护理事业的努力方向。

参考文献

[1] 化前珍.老年护理学.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2.

[2] 刘腊梅、吕伟波、周兰姝.美国老年家庭护理现状分析及对我国的启示.护理杂志,2007,24(1):39.

[3] 沈若玲、郑春芳、寻晶晶.人口老龄化与老年社区护理现状.现代护理,2007,13(12):1117.

[4] 张英远.开展社区卫生服务,适应社会老龄化进程.江苏卫生保健,2007,9(3):39.

[5] 曾毅. 中国人口分析. 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69-70.

[6] 季文琦、董 沛、米光明 等.我国的人口老龄化与老年社区健康护理.河北职工医学院学报,2006,23(1):79.

[7] 万宏伟、于 放.人口老龄化使中国老年护理面临巨大挑战.现代护理,2007,13(7):589-590.

[8] 郝春香、贺润莲.老年人健康及其护理进展.护理研究,2006,20(5):1331.

[9] 宋伟利、缪景霞、罗宇玲. 我国老年社区护理现状现代护理,2004,10(12):1161.

[10] 丁 俭、王 峥、白姣姣.老年护理领域中存在的问题及其应对.护理杂志,2004,21(5):42-43.

[11] 孙 红、郭 红、蔡 虻.老年护理进展.继续医学教育,2006,20(29):39-41.

[12] 吕探云、杨英华、曹育玲.上海市社区老年人的长期护理需要.中华护理杂志,2001,36(8):565-568.

[13] 肖功莲、师清莲、刘瑞贞.虎门农村高龄老10年健康状况及护理需求变化趋势.护理学报,2006,13(7):7-9.

[14] 王春梅、李军.社区老年人健康状况调查分析及对策.齐鲁护理杂志,2007,13(7):45-46.

[15] 田国栋、熊建菁、张、胡海霞、吕旭飞. 上海市老年居民护理需要量及供给量状况.中国全科医学,2008,11(4):555-556.

[16] 王玲.我国老年护理学的发展与现状.中国护理管理,2007,7(4):13.

[17] 张娜、蒋银芬.我国老年护理面临的问题及对策.现代护理,2006,12(15):1404.

[18] 阮小玲、康又乐、石红妮.老年护理需求与护理教育改革的思考.护理研究, 2005, 19(10): 2057-2059.

[19] 王晖、戴红霞.我国老年护理现状分析及发展构想.当代护士,2003.6:28-29.

[20] 姚海明.国外老年护理保险制度及对我国的启示.现代经济探讨,2006,6:41-43.

第6篇:高龄老人的护理措施范文

【摘要】 目的评估住院高龄老人生活自理能力,并分析其影响因素。 方法采用非随机抽样方法对住院老人进行面对面问卷调查,并用多元逐步回归分析生活自理能力的可能相关因素。结果住院高龄老人生活自理能力较非高龄老人明显下降,认知功能、听力、抑郁状态、疼痛是住院高龄老人基本日常生活能力受损的独立危险因素,抑郁及行走能力是工具性日常生活能力的独立影响因素。 结论住院高龄老人生活自理能力下降明显,与常见慢性疾病患病率高、患病种类增加以及多方面的躯体功能受损有关。防治慢性疾病、延缓躯体功能受损和积极纠正躯体功能状态,有助于提高老年人生活自理能力。

【关键词】 高龄;生活自理能力;慢性疾病

1982年的国际老年学会会议指出,生存质量与生存时间同样重要和老年医学应向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进行转变,对老年人进行综合评估,提高其生活质量。其中,老年人日常生活能力(ADL)下降是患病率及死亡率的预测因子〔1,2〕。日常生活功能受损严重影响老年人生存质量、增加医疗费用。因此评估老人健康情况时,除死亡和患病指标外,生活能否自理应成为主要的健康状况指标。包括基本ADL和工具性日常生活能力(IADL)。既往多针对慢性疾病或躯体器官功能

某一方面的下降对老年人日常生活能力的影响进行研究〔3~9〕。但是随着医学模式的转变和老年人对生存质量要求的提高,如何为其制定个体化的有效的防治及康复方案,从多个角度综合评估老年人生活自理能力及其影响因素,成为老年医学工作者研究的重要课题。高龄老人较非高龄老人在生理、慢性疾病谱、心理及社会方面具有其特殊性。因此本文考察了住院高龄老人生活自理能力的现状并从多个方面分析了其可能的影响因素。

1对象与方法

1.1对象华西医院老年病科2008~2009年收治的老年住院患者310人,年龄60~98〔平均(79.46±6.35)〕岁。其中高龄老人152人,占总数49.0%,平均年龄(84.24±4.07)岁;非高龄158人,平均年龄(75.86±4.49)岁。

1.2调查方法采用非随机的方法对符合纳入标准的住院老人进行抽样调查,由研究者通过与老人及其家属或照顾者进行面对面访谈法和观察法完成调查。当老人无法完成调查的某些方面时,在其照顾者的帮助下完成。

1.3调查内容采用Saint Louis大学的老年人生存质量评估调查表,其中包括:①调查对象的出生日期、性别、民族、职业、文化程度、婚姻、既往病史等一般资料;②常见慢性疾病,包括高血压、心血管病、脑血管病、糖尿病、呼吸、消化系统疾病、泌尿系统疾病,以上慢性疾患的确定以老人自述或其家人回答为准,而且必须是区、县级以上医院诊断;③生活自理能力的评估,ADL包括穿衣、洗澡、如厕、移动、控制大小便、进食;IADL包括做家务、洗衣服、做饭菜、服药、购物、使用公共车辆、打电话和管理钱财。能独立完成ADL 6项者为ADL正常,完成任何一项有困难、需要帮助或根本无法完成的为ADL受损。同上,能独立完成IADL 8项者为IADL正常,其余为受损,并将它们视为二分类变量(受损=0,正常1);④躯体功能状态评估,包括中文版的SLUMS量表、GDS量表、SNELLEN视力量表及疼痛视觉模拟评分法分别评估老人认知功能、抑郁、视力及疼痛状况;通过询问老人日常生活中10个场景评估其听力能力;询问老人在8种环境下是否嗜睡评估其睡眠障碍发生的可能性;要求病人按要求完成某些动作并记录完成时间,评估其跌倒的可能的性。

1.4纳入标准能独立或在其家属、照料者的帮助下完整的完成所有调查内容的住院老年人。排除标准:①有精神病史者或先天性精神发育迟缓者;②有严重的心肺肾肝功能障碍、重度内分泌系统疾病、肿瘤者、重度感染性疾病患者;③无法完成评估调查的严重的脑功能障碍的神经系统疾病患者。

1.5质量控制为保证调查资料的准确性和可靠性采用一系列质量控制措施。调查开始时对5名患者进行0、3 d时重复测量(Kappa值为0.80~0.87)。调查中采用统一培训调查人员,对已填好的调查表进行抽查核对,最后所有数据均由2名人员独立地录入并进行核对。

1.6统计学方法应用SPSS11.5软件,采用了描述性分析、成组设计资料的t检验或χ2检验、Logistic多因素逐步回归分析等检验方法。

2结果

2.1不同年龄组老人生活自理能力的比较高龄老人生活自理能力明显低于非高龄老人,见表1。

2.2不同年龄组老人前6位常见慢性疾病患病状况高龄老人中慢性疾病患病率为91%,前6位依次是:高血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冠心病、糖尿病、前列腺增生症、脑血管病。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病率较非高龄老人显著升高,见表2。对前6位慢性疾患赋值,每患一种疾病得1分,数值越大,患有常见慢性疾的种数越多。ADL、IADL受损时慢性疾病患病个数增加,且高龄老人中有34.2%同时患有3种及以上常见慢性疾患,随慢性疾病个数增加,认知功能、行走能力、听力、视力、睡眠评分有下降趋势,抑郁可能性升高,但无显著差异(P>0.05)。表1两组老人日常生活功能状况表2两组老人慢性疾病患病情况

2.3不同年龄组老人躯体功能状态高龄老人的认知功能、听力、视力较非高龄老人明显下降(P

2.4高龄老人中ADL、IADL相关因素的Logistic分析高龄老人中,以ADL、IADL为应变量,视为二分类变量,取听力、视力、认知功能、抑郁情绪、睡眠状况、跌倒、疼痛为自变量,进行Logistic多因素逐步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认知功能、抑郁情绪、疼痛、听力进入Logistic方程;抑郁情绪、跌倒进入IADL回归方程,见表5、表6。表4两组老人视力评分结果表5高龄老人躯体功能状态对ADL受损的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表6高龄老人躯体功能状态对IADL受损的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

3讨论

本次横断面调查显示,住院老人生活不能完全自理的比例高于顾大南等报道的2002年中国老年人生活自理能力丧失比例〔10〕。可能是由于本研究人群为老年住院病人,平均年龄在79岁,慢性疾病患病率、疾病的严重程度、病程中存在差异,且有研究显示研究人群的地区、经济状况、文化水平等对ADL、IADL都有一定的影响〔11〕。Boyd等〔12〕的研究中,住院病人的生活自理能力同住院期、照料资源需求程度和死亡率呈负相关。同时,研究结果示,在考虑到人口学特征及慢性疾病患病情况的差异下,老年综合征如认知、听力、排尿障碍等仍与老年人生活自理能力具有明显相关性〔13〕。因此,生活自理是老年综合评估的基石,也是生存质量的最佳预测因子之一。最大程度地发现并改善高龄老人生活自理能力的下降高危因素,提高生活自理能力是老年工作者研究的重要课题。本调查结果还显示,高龄老人慢性疾病患病率高达91%,高血压患病率仍居首位,而高血压的并发症如脑血管病、冠心病在两组中患病率均在前5位。高龄老人中有34.2%同时患有3种及以上常见慢性疾患,ADL、IADL受损时常有慢性疾病患病个数的增加,也就是随所患慢性疾病个数增加老年人更有可能出现生存质量、自理能力的下降,且同时患有多种慢性疾病患病的高龄老人,更易出现认知功能、听力、视力受损,跌倒及患抑郁的可能性升高。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病率在高龄老人中明显升高,跃居常见慢性疾病患病率的第二位。杨晶等研究报道,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严重影响患者的生存质量的各方面〔14〕,尤其是ADL。但本研究分析结果表明,某一种疾病的患病率高低与疾病引起生活自理能力下降的密切性并无对应关系。可能是在老年人中慢性疾病病程、严重程度等与老年人生活自理能力更具有相关性〔15〕。另外,随慢性疾病患病个数的增加躯体功能可能下降,同时年龄的增长也导致器官功能的退化,躯体功能同样出现下降。Katia在校正老人慢性疾病及性别等情况后,躯体功能状态与健康相关的生存质量仍具有明显的相关性〔9〕。因而,慢性疾病可能通过影响躯体功能共同导致老年人生活自理能力下降。

老年人特殊的症状如跌倒、认知处于传统临床医学模式之外,因而这些在住院老人的诊治中非常重要的方面在老年人护理中极有可能被忽略。本文进一步从多个方面评估了老人躯体功能状态,结果显示,高龄老人在认知功能、听力、视力、睡眠情况、抑郁状况、行走方面较非高龄老人明显下降。既往研究证实,老年人的认知功能、听力、视力下降,导致老人生活自理能力下降,睡眠紊乱在老年住院患者中发生率高且与老人功能恢复呈负相关性。研究表明,老人的抑郁情绪降低其生存质量、生活能力,与慢性疾病协同减低老人生存质量的多个方面〔5~9〕。同时,德国的一项大规模的调查发现,疼痛是老年人初级保健工作的核心问题,它增加卫生资源的消耗及降低生存质量。考虑到上述因素,本文经过多因素逐步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表明,认知功能、听力、抑郁、疼痛、行走是导致高龄老人ADL或IADL受损的独立危险因素。但一些研究提示老年人中视力、睡眠同样与日常生活能力受损密切相关,本研究未证实该点,可能与本研究人群为老年科病人,其生活经济水平较高、接收其他人照顾及机会增加,且睡眠、视力常受到医疗的干预的影响可能减弱了其在本研究中的作用,还有待进一步研究。

参考文献

1Teymoori F,Dadkhah A,Shirazikhah M,et al.Social welfare and health(mental,social,physical) status of aged people in Iran〔J〕.Middle East J Age Ageing,2006;3:39-45.

2Millán-Calenti JC,Tubío J,Pita-Fernández S,et al.Prevalence of functional disability in activities of daily living (ADL),instrumental activities of daily living (IADL) and associated factors,as predictors of morbidity and mortality〔J〕.Arch Gerontol Geriatr,2010;50(3):306-10.

3宁豪丁,张青献.老年人群慢性病现状及对日常生活功能的影响〔J〕.现代预防医学,2002;29(2):178-9.

4黄文湧,宋沈超,杨敬源,等.老年人慢性病对日常生活功能的影响〔J〕.中国慢性病预防与控制,2000;8(2):81-3.

5Kenneth ML,David JL,Iain AL,et al.Cognitive health among older adults in the United States and in England〔J〕.BMC Geriatrics,2009;9(23):1-11.

6Kenneth C,Pugh H.Health status attributes of older African-American adults with hearing loss〔J〕.J Nation Med Assoc,2004;96(6):772-9.

7Cathy A,Jennifer L,Adam P,et al.More daytime sleeping predicts less functional recovery among older people undergoing inpatient post-acute rehabilitation〔J〕.SLEEP,2008;31(9):1291-300.

8Ishizaki T,Yoshida H,Suzuki T,et al.Effects of cognitive function on functional decline among community-dwelling non-disabled older Japanese〔J〕.Archives Gerontol Geriatrics,2006;42(1):47-58.

9Gallegos-Carrilloa K,García-Pea A,Mudgal J,et al.Role of depressive symptoms and comorbid chronic disease on health-related quality of life among community-dwelling older adults〔J〕.J Psycho Res,2001;66(2):127-35.

10顾大男,曾毅.1992~2002年中国老年人生活自理能力变化研究〔J〕.人口与经济,2006;4(1):9-13.

11尹德挺.国内外老年人日常生活自理能力研究进展〔J〕.中国老年学杂志,2008;28(10):1032-5.

12Boyd CM,Xue QL,Guralnik JM,et al.Hospitalization and development of dependence in activities of daily living in a cohort of disabled older women:the Women′s Health and Aging Study I〔J〕.J Gerontol A Biol Sci Med Sci,2005;60(7):888-93.

13Cigolle CT,Langa KM,Kabeto MU,et al.Geriatric conditions and disability:the health and retirement study〔J〕.Ann Intern Med,2007;147(3):156-64.

第7篇:高龄老人的护理措施范文

1资料

回顾性调查实施妇科手术70岁以上患者515例,术后并发心脑血管意外8例,发生率为1.6%;发病年龄70~89岁,平均年龄75.4岁。8例中,子宫脱垂行阴式子宫切除4例,卵巢肿瘤行附件切除术2例,乳腺癌行乳腺癌根治术1例,子宫肌瘤行子宫切除术因残端出血1例。8例经脑CT扫描及心电图、血清酶学确诊3例为脑梗死,3例为心律失常,1例为心肌梗死,1例为脑出血。8例患者均经过心肺复苏,其中4例病情恶化死亡,死亡时间为术后1~127 d,死因为多脏器功能衰竭;2例安装心脏起搏器后存活;1例为植物人;1例治愈。

2原因分析

2.1首发症状8例中3例以术后第一次排便发生晕厥为首发症状,2例以术后持续性嗜睡为首发症状,2例以术后2~3 h心跳骤停为首发症状,1例入厕跌倒以偏瘫失语为首发症状。

2.2发生时间老年人术后1~3 d最易发生意外,本组8例意外发生时间为术后2 h~20 d,其中5例发生在手术3 d内。

2.3既往史既往有高血压病、糖尿病、高脂血症、心房纤颤是脑梗死的危险因素,而高血压是脑出血的主要危险因素。老年患者是围术期中心律失常的高发群体,如果术前有缺血性心脏病史,术后容易发生冠脉供血不足而促使心律失常发生。本组8例患者,术前伴有各种内科并发症7例(87.5%),其中高血压病史4例,心脏病史1例,反复晕厥史2例。

2.4术后排便用力排便可加重心脏负担,导致心肌缺氧,引发心肌梗死。个别在下蹲、排便时引起迷走神经张力突然增高,而发生反射性心脏骤停。

2.5术后卧床时间过久老龄患者血管内皮产生促凝物质增加,抗栓物质减少,术后长时间卧床易形成血管内血栓,而栓塞脑、肺、下肢静脉等,本组3例患者发病时均为术后未下床活动前。

3减少危险因素,创造安全的围术期环境

术前做好脏器功能的评估和手术危险性的预测,是降低手术风险最为有效的方法。>70岁患者较其他人心脏并发症的发生率高10倍,对合并高血压患者,降压药应选择符合老年血流动力学及生化特点,如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及钙通道阻滞剂。中老年、身体肥胖的妇科肿瘤患者施行盆腔手术是深静脉栓塞(DVT)的高危人群,术后提示医生不宜长时间使用止血药,以防血栓形成。高龄患者身体活动功能降低,很容易因不良的住院环境引起跌倒,所以医院的地面应干燥防滑,浴室和水槽的地板应加防滑垫;病房和走道应保持足够的光线;坐便器应装置扶手,高度不宜过低(40~50 cm);床铺的高度以患者坐床上膝盖90°下垂,脚可平放于地为宜;提供手扶、防滑鞋等服务项目,使老龄患者安全地度过围手术期。

4关注高龄患者术后“5个第一”

4.1第一次对答全麻手术患者术后一般2 h左右即清醒,呼之能应。一旦出现嗜睡,应认真查找原因,仔细分辨是嗜睡还是熟睡,并查看患者的面部表情、瞳孔和肢体活动情况。

4.2第一次进食术前禁食、禁饮时间较长,加上灌肠、术后进食少极易发生低血钾,因此术后鼓励进食非常重要。第一次进食时做好空腔清洁,戴上假牙,注意食物的色、香、味,促进食欲并根据老人的喜好协助进食,少量多餐。避免进食后马上睡觉,并认真询问有无口渴、头晕、心慌等不适,术后每班记录进食情况。

4.3第一次活动老年人因血液循环减慢,术后长时间卧床易形成血栓,因此术后早期活动尤其重要。协助患者床上第一次翻身,防止下肢静脉深部血栓形成。

4.4第一次下床老年人因心输出量及末梢循环的变化,术后改变时易产生性低血压,使老人眩晕而跌倒。跌倒容易造成头部创伤,而又以硬脑膜下出血最为常见。所以高龄患者起床速度宜慢,下床前先摇高床头1 min,患者适应后移至床边双下肢下垂端坐1 min,感到无头晕时由家属或护士扶起站立1 min后再行走。

4.5第一次排便老龄患者由于手术后卧床时间较长,肠蠕动及肠黏膜分泌减少,易导致便秘。而老龄患者血管脆性大、心脏负荷差,用力排便诱发心脑血管意外。因此,在术前指导时即要进行床上排便的训练,进行腹部按摩,促进肠蠕动。第一次排便时护士应陪伴在旁进行指导,发生排便困难时给予开塞露,若无效可戴手套帮助排除粪便,以减少并发症。

5小结

第8篇:高龄老人的护理措施范文

【关键词】人口老龄化;完善护理

一、存在问题及分析

(一)人口老龄化的概念 人口老龄化有两个方面的含义:一是指老年人口相对增多,在总人口中所占比例不断上升的过程;二是指社会人口结构呈现老年状态,进入老龄化社会。国际上通常看法是,当一个国家或地区60岁以上老年人口占人口总数的10%, 或65岁以上老年人口占人口总数的7%,即意味着这个国家或地区的人口处于老龄化社会。

(二)中国人口老龄化现状与趋势 20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的老龄化进程加快。65岁及以上老年人口从1990年的6299万增加到2000年的8811万,占总人口的比例由5.57%上升为6.96%,目前中国人口已经进入老年型。性别间的死亡差异使女性老年人成为老年人口中的绝大多数。预计到2040年,65岁及以上老年人口占总人口的比例将超过20%。同时,老年人口高龄化趋势日益明显:80岁及以上高龄老人正以每年5%的速度增加,到2040年将增加到7400多万人。

(三)我市老龄化现状和趋势 按户籍人口统计,截止2009年末,我市60周岁及以上老年人口75.35万人,占总人口的17.27%,比上年同期增加3.92万人,增长5.49%,老龄化程度高于全省16.18%的比例,列全省第四位。其中80周岁及以上高龄老人10.79万人,占老年人口的14.32%,占总人口的2.47%。预计到2039年我市老年人口数将达到最高158万人,老龄化比例接近40.24%左右。

(四)老年人健康问题十分严重 老龄人口数目及在总人口中所占的比例的增加,意味着将有越来越多的人进入具有发生某些慢性病和体力衰竭的危险年龄段。进入老年是人生中的一次重大转折。老年人离开了工作多年的岗位,每天的生活内容发生了改变,所以,无论从心理上还是生理上,都会出现很大变化,甚至会产生很多问题;由于机体组织的衰老及功能的减退,各种老年性疾病接踵而来。随着年龄的增大,心、脑血管疾病、肿瘤等非感染性和感染性疾病发生率都增加,据有关资料统计中国城市65岁以上老年人患病率60.2%,为总人口平均患病率23.7%的2.54倍。

(五)目前老年医疗保健方面存在的不足

目前老年医疗保健方面存在的不足如下述几点:

1.我国的部分城市和地区已先期进入老龄社会,而社会的准备确不足,老年人的照顾、出行、就医等问题还没有受到社会的重视。

2.有些单位发不出老年人的退休金,医药费不能及时报销,造成老年人经济困难,有病无法得到及时治疗,小病演变成大病。

3.目前的医疗工作还是以各级医院为基础开展的,医院只把病人作为服务对象,没有把健康老年群体和易感老年群体作为服务对象,将老年病的预防、保健工作放在了次要位置。

(六)传统医疗模式存在如下问题

传统医疗模式存在如下问题:

1.忽视老年人的自我保健能力和功效,只重视疾病的治疗,而对影响他们健康的心理因素、社会因素没有给予足够的重视。

2.重视医疗工作,忽视预防保健工作;临床医师们重视个体病人信息,忽视群体病人信息;对老年群体的健康状况缺乏详细的了解。由于不能及时得到老年群体的年龄结构、患病情况、健康水平的资料,对于各种严重疾病的高危人群无法进行监控和分析,也就不能提出预防措施。

3.随着老龄人口的逐年增加,寿命的延长,老年群体的健康状况与年龄成反比,并且多数患有多种疾病,住院率远远大于中青年龄段。像北京病人集中的地方,老年病人因各种原因引起的住院难现象时常发生,给老年病人及时诊断、治疗带来困难。

二、解决问题的措施和建议

笔者认为人口老龄化是人类最重大的成就之一,也是对人类最严重的挑战之一。人口老龄化是社会和经济的发展,物质文化生活水平的提高,以及公共卫生政策所取得的成就。但是取得一定成就不等于完善,对于老年人的就医护理还有所欠缺,需要进一步的完善。

绍兴市中医院作为创三甲的医院之一,在老年人护理上已经有过硬的技术和高素质。笔者认为在老年人护理上没有最好,只有更好,坚持做到精益求精,日益完善,作为绍兴市中医院的一名护理人员对于老年人护理笔者有以下几点建议。

(一)在医疗政策上完善 老年人的需求是多层次的,对老年人的需求问题要分轻重缓急解决。需要明确的是,不是所有觉得老年人需求问题都要由政府解决,都由政府包下来。对于那些关系到老年人的基本自下而上需求,如:经济、医疗、合法权益等基本保障问题,主要应由政府来解决,特别是对困难老年人的基本医疗保障应由政府承担。建立完善基本医疗保障制度,保证老年人都能享受医疗保障,有病得医,住院能得到最大力度的护理。对于那些收入水平较高,个人需求层次较高的老年人,可以由政府制定优惠政策,激活市场、借助社会力量来满足其需求。

(二)在护理服务上的完善

在护理服务上,配备高素质的护理人员提供高质量的护理

1.作为医生和护理人员,拥有较多的护理知识和经验,能针对患者的体征做出正确的诊断和治疗,并能在各种不典型的临床反应症状中,及时发现病情变化,给予恰当的抢救和护理。

2.用自身扎实的专业知识水平和较丰富的临床经验,针对老年人群多发疾病、疾病并发症多和一个人同时患多种疾病的特点,对症下药。

3.老年病人的机能衰退和疾病的长期复发治疗,使尿道、血管等器官变硬变窄,给医疗护理技术操作造成一定的难度,医护人员有过硬的技术操作本领,减少病人不必要的痛苦,避免操作不当影响技术效果。

4.有耐心,做为老年人服务的医护人员,除了具有一般医生所必需的敬业精神外,还有一份特别的耐心,不厌其烦的护理老人。

5.老年人,尤其是老年病人,因病痛的折磨和社会交往减少,容易产生厌世情绪和孤独症。老年人特别喜欢回忆往事并向他人倾诉,医护人员特别注意心理医护质量,用爱心去倾听老年人心声。

参考文献

[1] 绍兴市民政局:关于政协六届四次会议第145号提案的答复.

[2] 陶立群.《我国人口老龄化的趋势和特点》,科学决策月刊2006.

第9篇:高龄老人的护理措施范文

关键词:老年食管癌围手术期;护理

食管癌是我国常见的一种消化道恶性的肿瘤,我国食管癌占各部位癌死亡的第2位,仅次于胃癌。男多于女,年龄多在40岁以上。且多发生于中老年人。手术是目前首选治疗方法。但由于老年患者存在不同程度的心肺功能减退,抗病能力下降,术后很容易发生严重的并发症,因此做好老年食管癌患者围手术期监护和防治术后并发症尤为重要。现将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2012年10月~2013年10月,笔者参与护理食管癌手术患者25例,本组12例,男6例,女6例,年龄62~79岁,平均年龄69.5岁。12例患者均行食管癌根治术。食管上段4例,中段5例,下段3例。

1.2麻醉与手术方法 单腔气管插管6例,双腔气管插管4例。麻醉前置硬膜外管或术后留周围血管镇痛泵2例,经右胸手术左颈部吻合2例,右胸顶吻合6例;经左胸手术左颈部吻合2例,弓上吻合1例,弓下吻合1例。

1.3方法 随机将12例患者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各6例。对照组采用一般食管癌围手术期的常规护理,干预组在对照组护理措施的基础上采取以患者为中心的整体护理,在整个住院过程中施行综合护理干预。

2 护理干预

2.1心理护理 老年患者害怕孤独,听力下降,特别是住院后,有被遗弃的感觉;其次,还有多疑和急躁心理。情绪易产生波动。因此,他们非常需要同情、支持和家庭的容忍。护士须全面了解患者的心理反应,做好患者心理疏导,同时重视情感激励,指导家属积极配合。平时多与患者交流,说话声音稍大且慢,语调平静,鼓励他们增强对生活的勇气。选择适当的健康教育方法,提高老人的心理应对能力,让其保持积极、乐观的心理状态,拥有良好的精神面貌,对于提高抗癌的治疗效果及患者生活质量都极为重要[1]。

2.2做好术前各项检查及肺功能锻炼 老年患者机体及主要脏器功能逐渐衰退,免疫功能低下,机体代谢能力差,术前指导患者进行肺功能锻炼,可提高患者对手术的耐受性,促进术后顺利恢复。

2.2.1肺功能锻炼 帮助患者制订肺功能锻炼计划。每天练习深呼吸和有效咳嗽,让患者深呼吸时使气体从鼻腔进入,呼气时缩唇收腹,口唇呈口哨样,让气体从双唇之间徐徐出,呼吸时间比为2∶1。练习4~5次/d,15~30min/次。使用呼吸锻炼仪或吹气球,练习5~6次/d,15~20min/次,以达到锻炼和增强呼吸肌群的耐力、力量和增加肺通气量,缓解缺氧,促进痰液的排出,预防肺不张的发生,减少肺部并发症[2]。

2.2.2控制肺部感染 积极使用敏感抗生素;雾化吸入化痰及扩张支气管药物,同时进行祛痰和引流。

2.3呼吸道管理 患者年龄大,生理功能衰退,吸烟使支气管黏膜纤毛受损,烟雾刺激平滑肌收缩,使分泌物增加,因此对吸烟者入院时即劝其戒烟,反复耐心讲解戒烟的重要性,使患者自觉配合。术前认真指导患者深呼吸、有效咳嗽及腹式呼吸。

2.4口腔护理 口腔是食管的门户,口腔细菌可随食物或唾液进入食管,在吻合口处停留、繁殖,造成内源性感染,影响吻合口愈合。

2.5饮食与营养指导 患者入院后测量体重,评估患者进食情况及营养状况,与患者家属共同制定出适合患者的饮食方案。根据病情指导患者进高蛋白、高热量、高维生素的流质、半流质饮食,如蛋汤、鸡汤、鱼汤、肉汤、果汁等,加强营养。

3 结果

干预组在采用了综合护理措施后并发症明显下降,与对照组比较有显着性差异。

4 讨论

4.1老年患者术前顾虑多,担心机体承受力。因此,忧郁、紧张与渴望得到治疗的心理并存。所以,要求护士给予必要的心理支持,多与患者交谈,及时了解患者的心理变化,做好心理疏导,树立治疗疾病的信心。

4.2对患者及家属进行宣教 家属对手术的了解越多,越有利于减轻患者的术前焦虑及恐惧,可用宣传手册和口头讲课相结合,安排患者与相同疾病的术后患者交流,增加成功手术的信心,使手术顺利进行。通过健康教育,患者能自觉配合治疗与护理,有效预防了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提高了患者的自我护理及保健能力,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应,同时也提高了护理质量。

4.3重视出院指导 针对老年人记忆力及反应力下降的特点,采取简单易记的教育方式,使患者能学以致用,能够接受并实施。让其了解保持稳定的情绪,合理的营养,适当的社交活动及健康的生活方式对身体恢复的重要性。同时,利用电话回访了解患者的愈后情况,指导患者继续应用抗癌药物、预防复发。并向患者及家属交代应注意的问题,定期复查,以延长存活时间[3-4]。

参考文献:

[1]刘之英,刘之红,王锦秀. 老年食管癌手术患者的健康教育[J]. 护理学杂志,2001,02:120-121.

[2]陈燕茹,郑利珍,吴悦娜.老年食管癌患者围术期的护理[J].护理研究,2008,22(增刊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