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幼儿教师教学能力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关键词:教学反思;专业成长
一、教师反思力对幼儿教师专业成长的意义
教师的反思力是教师在职业活动中,把自我作为意识的对象,以及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将教育教学活动本身作为意识的对象,不断对自我及教学进行积极主动的评价、反馈、控制和调节的能力。《纲要》、《指南》的教育评价内容也凸显了反思性教学的理念:“评价的过程是教师运用专业知识审视教育实践、发现、分析、研究、解决问题的过程,也是教师自我成长的重要途径。”
(一)教学反思是促进幼儿教师专业成长的有效途径
幼儿教师不能仅仅只满足于自己获得的经验,而应该对经验进行深刻的理性思考,以对后续的教学行为产生积极的影响。这样就不会永远停留在一个教学水准上,从而使自己的专业水平不断成长。随着新课程改革的逐步深入,幼儿教师的专业化发展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专家引领与各级培训固然必不可少,但幼儿教师开展自我的行动性研究却是内在的、自发的行为,而诱发教师行为研究的“催化剂”则是教学实践和学习交流中引动的教学反思,对教学中具体问题的直觉反思是平时养成的反思习惯的基础。
(二)教学反思有利于新课程理念的落实
作为课程的实施者,应及时更新自己的教育教学观念,改变自己的教育教学行为。新课程倡导的新理念通过培训、落实和实践,已取得了应有的成效。但在目前,相当一部分的老师仍存在“穿新鞋走老路”的现象,这些倡导的理念为何不能转化成教师的教学行为呢?原因就在于部分幼儿教师仍依赖过去传统的教学经验。怎样才能使这些倡导的理念真正成为教师实践中采用的知识理论呢?幼儿教师首先应该反思自己的教学理念,经常进行教育理论的学习。只有这样,才能树立起以幼儿发展为本的观念,充分发掘教学的育人功能,促进幼儿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诸方面的全面发展,同时关注幼儿的个体差异,做幼儿个性健康的促进者,使每个幼儿都得到最大可能的发展,使新课改理念落到实处。
(三)提高教师自身素质,促使经验型教师向研究型教师的转变
幼儿教师提高自身素质有许多途径,比如观摩优秀教师的教学、开展教研活动、集体讨论等,但更直接、更有效的方法是进行教学反思。对自己的教学行为进行反思即对自己的教学观念、教学原则、教学方法、教学手段等进行解析,自觉主动地进行自我批评,与优秀教师对照,找出差距,弥补不足,努力超越自我,不断提高自身素质,有力地推动自己走向成熟。
二、提升教师反思力的策略
(一)关注幼儿主体地位,促进幼儿全面发展
幼儿是活动的主体,更是体现教学活动质量的主体。实践证明,善于反思的教师能借助于幼儿在活动中的反应来分析和判断自身所确定的教育目标、选择的教育内容、采用的组织形式、投放的材料以及在教育过程中的具体指导策略等是否适宜,并思考存在问题背后深层次的原因,从而减少教师在教育活动中的盲目性和错误,使自己的教育教学过程达到最优化,最终实现有效促进儿童学习与发展。
(二)提高科研意识与保教质量
具备良好的科研素质,积极参加教学研究,主动挖掘和关注日常教学中可能存在的研究问题,是当代幼儿教师应具备的专业素养。教师能够从活动反思中逐步学会教学,从“操作型”教师转变为“科研型”教师。此外,活动反思的价值不单指向个人,也指向其他教师。通过集体的教学观摩、教学评比、教学经验切磋与交流,每位教师都会从各自不同的经验中获益,利用对多种经验的学习与反思,可以促使教师对自己的活动进行全方位的审视,从而从不同方面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从整体上推进幼儿园保教质量的全面提升。
(三)增强创新意识,改进教学方法
反思是教师对教育事件进行理性选择的一种思维方式和态度。我园教师在活动开展后,针对活动目标实现、重难点突破、幼儿表现等教学实践进行分析、思考和判断,总结好的实践经验,发现教法中的不足之处,主动寻找改进和提升的有效途径,有助于提高教师对教法的创新意识,改进教学方法,形成个人独特的教学风格。但是在开始要求教师写教学反思的时候,教师的感受不一:有积极参与者的感受,希望做好我自己,品味其中研究的快乐,感受创造的幸福;但是也有的教师进行反思是迫于无奈,感到增添了更多的苦和累。对此,我园开展了不同形式的反思交流活动,让教师们看到同伴在交流中说出了自己的经验和体会,体验到了快乐,激发了教师反思的内部动力,增强了反思的信心和勇气。教师的反思渐渐成为了一种习惯,从开始对教育活动预案设计问题,根据孩子兴趣需要动态生成问题、自我经验问题;逐渐深入到对隐藏在活动中的这些问题以及活动设计思路(如将运水的活动目标主要定为“学习与同伴协商、合作的技能、愿意动脑思考运水工具的合理使用方法”等)背后的各种观念(如儿童观、课程观、知识观等)进行反思与评价,甚至还要对“背后”的背后进行追问,这即是反思与评价的根基性。
总之,反思是一种现代教育思潮。它让我们每个人都学会回过头来看过去,看自己原先所走过的路,所做过的事。如何使自己的观念不断地体现于自己的教学行为中,那就需要学会自省,学会反思。如:每个教师教育教学行为是否正确,教育教学方法是否正确,是否会换位思考题等问题。通过不断的学习、实践与反思,我们要学会思考,学会更新观念。只要我们坚持不懈,以专业的眼光去发现教育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不断求知,善于实践,积极反思,就会成为一名符合现代幼儿教育需要的学习型、研究型、专家型的管理者和教师。
作者:黄红梅 单位:江苏省淮安市楚州实验小学幼儿园
【参考文献】
【摘 要】为了有效弥补教师在教学设计方面的不足,我们以幼儿绘本教学设计研究为基点,以现代教学设计中的四个基本教学设计环节为指导,制订了绘本教学设计流程图,并对流程的运作也进行了详细的研究。通过近一年的实践研究,证明我们的绘本教学设计研究是卓有成效的,它不仅转变了教师的绘本教学设计理念,增进了教师对绘本教学的了解,有效的提高了教师教学设计能力。同时,还在绘本教学设计的研究过程中促进了幼儿良好的阅读习惯的养成,提高了幼儿语言运用能力,为最终实现幼儿全面和谐发展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关键词 绘本;教师教学设计能力
一、引言
近年来,幼儿园关于早期阅读教学的选材中,绘本作为一种独特的读物,已经受到越来越多的幼儿教师和孩子们的喜爱,大家纷纷尝试着从不同的方面入手,开展有关绘本的集体阅读教学探索,绘本阅读也由此成为幼儿园阅读关注的热点。我园从2011年起,也尝试着开展绘本教学的研究。为此,我们试图以绘本教学的教学设计为抓手,为教师进行幼儿绘本教学设计提供支持,帮助教师形成“以学定教”的新教学设计观,掌握科学的绘本教学设计方法与程序,提升绘本教学质量,从而有效提高教师的教学设计能力。
二、绘本教学活动设计流程
在现代教育活动设计理念下,完整的教学设计需要解决好四个基本问题,一是起点——现在在哪里?二是目标——要去哪里?三是途径方法——如何去那里?四是课后反思——是否到达那里了?这是一个完整的集体教学设计的四个环节,更是四个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逻辑序列,而且每一序列又由许多要素构成,而我们的绘本教学设计也是围绕这四个设计环节来具体展开的。因此,围绕四个教学设计环节,我们构建了绘本教学设计流程。
(一)现在在哪里?——从幼儿需求出发,分析、选择绘本
我们认为,适宜集体阅读的图画书一定要与大多数幼儿生活经验相联系,这样才能较容易的引发幼儿间的共鸣,使之产生了解读本,与人分享、交流的兴趣,在活动中体验阅读的愉悦感。其次我们选择的绘本一定要适合幼儿年龄特点和生活经验。因此,我们在选择书的时候注重三个途径。
三途径即:调查、推荐、筛选。教研组制订调查和推荐表,分三个层面对幼儿喜欢的绘本进行推荐,教研组根据三个层面的推荐来确定教学用书。
(二)要去哪里?——以幼儿发展为本,设计教育目标
为此,和孩子们一起选择好绘本后,我们就要精心制定教育目标。在目标的制定中,我们要求教师心中要明确:活动目标是否正确体现早期阅读的概念?活动目标是否充分挖掘了绘本的教育价值?是否符合不同年龄儿童的发展需要? 在具体的目标制订过程中,我们遵循两个维度、体现三个年龄层次。
1.遵循两个维度
第一个维度是:培养培养幼儿初步的自主阅读能力,即培养幼儿前阅读、前识字和前书写的能力。
第二个维度是:通过阅读发展幼儿的认知、情感和社会性。
2.体现三个层次
根据幼儿身心发展规律和各年龄段幼儿发展水平差异,我们在制定绘本阅读教育目标时,体现出各年龄层次的早期阅读目标。小班年龄阶段早期阅读目标以兴趣和习惯培养为重点。中班年龄阶段早期阅读目标以兴趣培养和方法习得为重点。大班年龄阶段早期阅读目标以培养前阅读和前书写技能为重点。
(三)如何去那里?——围绕教育目标,精心设计教学环节
选择好内容、确定活动目标以后,接下来就是教学设计的最重要的一个环节——教学过程设计。根据绘本教学的特点和孩子的学习特点,我们首先制订了绘本教学环节设计流程,使老师们在设计的过程中有据可依。
环节一:导入设计——第一步:接触绘本
这个环节主要通过“看封面、了解作者、扉页欣赏、猜想图书(书上还会有谁会问问题?)来激发幼儿想去阅读这本书的兴趣。在这个导入环节的设计中,教师还把这个活动的重点“?”提了出来,为整个活动的开展做了一个很好的铺垫。同时,这位教师还把“欣赏扉页”作为这个环节设计的重点,在帮助孩子了解图书结构的同时,对幼儿的阅读起了承上启下的作用。
环节二:基本部分设计——第二步:引导阅读
在“引导阅读”这个环节的设计中,我们重点引导幼儿多样化表现:①语言参与——语言运用能力的提高;②动作参与——模仿动作; ③游戏表演——对话、动作、表情。
环节三:结束部分设计——第三步:延续扩展
在这个环节的设计中,教师首先引导幼儿回味“小动物们都问了哪些问题”,帮助幼儿巩固活动的重点问题。接着教师又通过追问的设计:“对于小动物们的提问,妈妈们为什么都没有回答呐?”与孩子来共同交流。最后,以“我也来问问题”这个环节把图书中的内容与幼儿的生活经验想联系,激发幼儿已有的只是经验。最后教师通过小结帮助幼儿理解图书的所要表达的意义——每个人都有自己与众不同的地方,这个也就是我们在流程中提到的“升华”部分。
(四)我们到那里了吗?——反思过程,调整设计方案
教学活动的结束,并不意味着我们的绘本教学设计就结束了。课后的反思,是一种经验的积累;是自身理论的提升;是下一堂课的基础;是下一次备课的借鉴之路。为此,我们也把教师的课堂反思作为教师教学设计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教师的绘本教学反思中我们要求教师从教学目标、过程设计、教学效果几个方面入手:
三、取得的成效
(一)增进了教师对绘本教学的了解
以往,绘本对于大多数老师来说是个陌生的东西,它对于孩子的意义许多人知之甚少。但是,在绘本教学设计研究的一系列过程中,使教师对绘本有了亲密的接触,增进了教师对绘本教学的了解。使教师明白了:绘本教学的设计目的,不仅仅让儿童学会阅读,更让儿童学会观察、想像、推理的;不仅仅体现语言的价值,更是美术的欣赏;不仅仅是对画面的认知,更是引发儿童情感的共鸣、呼应,激发内心真实的情感体验,使儿童凭借各自对绘本的理解,对事物的认识以及生活体验和想像,做出种种猜想推测,使孩子充分享受阅读的乐趣。
(二)提高了教师绘本教学设计水平
在研究的过程中,我们从教学设计的方法、策略和专业引领等几个层次对教师进行引领,有效的提高了教师的教学设计水平的同时有效提高了教师教学的执教能力。
(三)促进了幼儿良好阅读习惯的养成,提高了幼儿语言表达能力
1.促进了幼儿良好阅读习惯的养成。
我们设计的绘本教学活动,把绘本教学看成是一种共同进行的游戏活动,而不是一种教育行为,使幼儿一直保持着良好的看书愿望。
2.为幼儿提供了创造性运用语言的机会。
在绘本教学活动设计中,我们鼓励幼儿对读本中的每一页进行大胆地猜测,用语言表达自己的“预期”和“假设”。我们在绘本教学活动设计中还十分注重幼儿拓展想象活动,如开展一些仿编句子,创编故事活动。
参考文献
[1]周建平.《生态式教学管理与教学管理制度变革》,《教育理论与实践》,2004.2
[2]王德清.《构建课堂教学管理学理论体系的思考》,《课程.教材.教法》,2005.4
[3]张春生,蔡丹英.《建构主意视野中的教学过程》,《河北师范大学学报》,2003.3
关键词:幼儿园语言 绘本 语言表达能力 教学形式
幼儿对知识与外界事物认知的特点和规律,决定了他们对图形图像呈现的信息接收能力较强。于是,从事幼儿教育教学的人员,将紧贴婴幼儿喜爱的“图画书――幼儿绘本”作为他们接受知识、培育认知技能的重要载体,引领孩子们一起阅读仅有少量文字的卡通式图画书,引导他们对与人们生活紧密相关的各类事物的形象外观进行了解,引领他们一同感受科学的故事情节,让他们大脑深层的因果关系、层次关系、推理思维等意识得到科学构建,促使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得到健康发展,促使他们在获得认知的过程中不断提升对客观事物的叙述能力,从而不断提升他们的语言思维和语言表达能力。下面结合多年来幼儿绘本故事教学实践,就如何以绘本故事教学为引领提升幼儿语言表达能力这一课题,展开探讨。
一、以绘本为纽带,构建更为宽松舒适的语言学习情境
幼儿的视野与思维往往都是位于充满幻想的童话世界里。因此,幼儿教师在引领孩子们进行知识认知与技能培育过程中,必须切实充分把握他们的观察客观事物的视角特点,紧密贴近他们知识认知的思维特点,积极构建顺应他们更加有效地学习的情境,促使他们带着非常愉悦的心理进行学习。例如,教师可以紧密依托绘本教材,特别是以其较为精彩的情节,创造性地构建出有助于孩子们身心投入的学习场景,比如“开心游乐场”“趣味迷宫”“宝宝剧场”“手工艺品小市场”等等,为他们感知客观事物与体验知识认知过程提供科学情境,促使他们的学习热情得以激发,从而促进他们积极自主地加强互动、沟通与交流,由此促使他们的语言思维得到锻炼,让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得以培育与提升。
二、把握绘本故事复杂度,循序渐进地培育幼儿语言表达能力
幼儿大脑的记忆持续时间时间通常是较为短暂的,他们的注意力集中时间也不长,然而,如果不充分结合他们对事物的认知特点,盲目地引入那些情节难繁复杂的绘本故事对他们进行教育,不仅难以有效地培育与提升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而且还有可能适得其反,对他们的语言思维产生负重压力,阻碍他们语言能力的发展。因此,幼儿教师在引领孩子们开展绘本故事教育教学实践活动过程中,必须切实把握绘本故事复杂度,循序渐进地引导他们开展学习。比如,绘本中的文字量,对于小班的孩子尽可能引入只有少量文字的绘本,而且尽可能以笔画较少、结构简单的文字为主,绘本中的故事情节尽可能紧贴孩子们的生活实际,这样有助于培育和提升孩子们的学习自信心,也有助于提升他们对知识认知的质量与效果。当他们听说能力得到一定成长,且具有一定水平之后,就可以尝试着带领他们进行绘本故事延拓训练,由此激发他们创新性语言思维和语言表达能力。
例如,我曾经引领孩子们以“小老鼠学画画”绘本开展教学活动过程中,为了引导孩子们认识各种事物的颜色,不同颜料混合以后将会发生什么样的变化,促使孩子们感知所处生活是色彩鲜艳的,初步了解不同颜色的颜料按不同比例混合在一起将发生奇妙变化,同时让孩子们对不同颜色的特别加以辨别,培育与提升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我引入绘本故事开始,将“一只拿着一支画笔的可爱小老鼠图片”呈现在孩子们面前,然后引导孩子们说说:“小老鼠想干什么呀?”很自然地孩子们会说道:“它正准备画画呢。”接着再说道:“画画时要用到什么东东呀?”孩子们回答:“颜料。”“对了,那么让我们一起随着小老鼠区分不同颜色的颜料吧,以免它搞错了,那画出来的东西肯定很难看。”……由此引导他们认识颜色以及让他们了解日常生活中香蕉、玫瑰花、橘子等的颜色,当他们对颜色掌握得差不多之后,继而引导他们将不同颜色的颜料混合起来,生成许多新的颜色,使得他们认知能力与语言表达能力得到渐进式提升。
三、以形式不断更新的图片为引领,激发并保持幼儿学习新鲜感与兴趣性
关键词:多元智能理论;幼儿教学;优势;应用
【中国分类号】G61
多元智能理论认为,每一个人的智能都具有多元化特征,教育的目标是找出学生的缺点和优势,通过教师的引导和一系列训练改正缺点、发挥优势,实现全面发展。多元智能理论的应用改变了以往的幼儿教学理念和陈旧的教学方式,能够让教师与时俱进,从孩子的实际需求出发进行教学活动。教师要根据每个孩子的特征选择教学内容,培养他们的动手能力和创造力,让每个孩子发现自己的优点。
一、多元化智能理论在幼儿教学中的优势
(一)多元化智能理论完整性能够保证教学研究起点的优越性
多元化智能理论不是琐碎的猜想,也不是缺乏事实依据的假设,而是一项系统、完整的理论体系。目前与多元化智能理论相关的理论著作很多,他们都从各个方面出发,对多元化智能理论体系进行了系统的阐述。理论体系的完整性决定了教学研究起点的优越性,能够使教学活动的价值获得有效提高。
(二)多元化智能理论符合素质教育的要求
多元化智能理论的观念与我国素质教育的观念存在一致性,多元化智能理论提倡对学生的智能进行多项开发,素质教育则强调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两者在本质上是相同的。而且,多元化智能理论能够为素质教育的推行提供强有力的理论基础,虽然多元智能理论是从其他国家开始出现和兴起的,但它的本质内容符合我国教育的要求和目标,能够引用到我国实际的教学过程当中。正是由于这个原因,多元化智能理论能够在幼儿教育中发挥重要作用。
(三)多元化智能理论的可操作性较强
多元化智能理论具备较强的可操作性,因此,在幼儿教育中能够发挥出自己的实践优势。如果一项理论只停留在理念阶段,而不能在实际操作中进行利用,那么它就缺少了最重要的实践价值。目前,多元化智能理论已经被许多幼儿教师所采用,并且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发挥出了应有的作用,使教学效果得到明显提高,为幼儿教师提供了现实性的帮助和指导。
二、多元化智能理论在幼儿教育中的应用方法
(一)创造多元化环境,提供多元化材料
学习环境对教学效果的提升起着关键性作用,因此,幼儿教师要为孩子创造良好的学习环境。每个人都处于一定的环境当中,尤其对于幼儿来说,他们往往对于周围的环境有很大兴趣,因此,幼儿教师要为他们创造多元化环境,提高教学效果。除此之外,教师还要为幼儿提供多元化材料,培养他们的动手能力,让他们对事物的变化有直观的认识,从而激发孩子的学习积极性。在选择材料时,要选择操作性较强和趣味性较强的材料,比如玩具类材料、结构性较强的材料等。尽量让材料与教学内容相吻合,与幼儿的实际需求相符合。
(二)引导幼儿参与探索性活动
教师要激发幼儿参与探索性活动的兴趣和积极性,选择合适的机会进行引导和提点,让幼儿主动思考,培养他们的创造力和思维能力。比如在神州九号载人宇宙飞船成功发射后,教师可以引导幼儿对载人宇宙飞船的原理、构造、发射过程等进行探究和思考,让孩子在平时的生活中收集与载人宇宙飞船相关的材料,观看相关的新闻和报道,在资料收集的过程中,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和思考能力都能够得到很好的锻炼和提升。
(三)发挥好教师的指导作用
在学习知识和参与活动的过程中,幼儿并没有丰富的经验,对事物的判断和认知能力也较差,通常不能对事物进行深入挖掘。因此,幼儿教师要扮演好引导者的角色,在活动过程中对幼儿进行适当指导,合理运用好材料激发孩子的学习兴趣。比如,在对影子的形成进行探索和学习时,教师可以通过提问来引导学生对影子和光的关系进行思考。当遇见阴天时,地上的影子都不见了,这时教师可以向学生提问:为什么今天没有影子了呢?在孩子们谈论完成后,教师可以从他们的答案出发,进行进一步的引导,最终让他们充分认识影子和光的关系。在幼儿进行学习和探索过程中,教师要善于把握时机,充分了解孩子的需求,及时提出问题,然后他们进行自主思考和研究,提高幼儿的自主参与能力。
(四)让幼儿展示出自己的多元化才能
多元化理论认为,每个人的智能组合方式都是不同的,同样,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弱势和强项,而并不能将这些不同的智能组合进行有限的分类和排序。因此,教师要通过教学活动帮助幼儿发现自己的优势,并且使这些长处在实践过程中得到锻炼和发挥,促进孩子的全面发展。在平时的活动中,教师要尽量让每个孩子都展示出自己的才能,从而促进智能的发展。比如,在新年这天,孩子们都通过各种方式来表达对新年的欢迎和对他人的祝福之情,有的孩子将新年的欢乐景象用彩笔画出来;有的孩子为大家唱新年快乐歌,表达自己的祝福之情;还有的孩子为大家讲新年的故事和自己的新年愿望。每个孩子都用自己的方式表达了自己的心情,提高了自信心。展示自己的才能是一项有效的学习和锻炼方式,通过展示能够让幼儿发现自己的特长,锻炼幼儿的表达能力,促进他们的多元化发展,这不仅有利于智力水平的提高,还有利于健全人格的形成。
结语:
多元化智能理论充分关注每一个孩子的个性和特点,尊重智能的多样化发展,理解每一个孩子的差异和不足,能够为孩子创造多元化的发展环境,让每个人充分认识自己,发现自己的优点,改善自己的缺点,对幼儿教育有着重要价值和意义。因此,幼儿教师要将多元化理论合理的引用到幼儿教学过程当中去,转变陈旧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方式,通过开展多种多样的探索活动激发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并发挥好引导作用,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动手能力,促进孩子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刘海燕. 多元智能理论在幼儿教学中的探索与实践[J]. 才智,2011(20)
[2]高佳英. 多元智能理论在幼儿教育中的运用[J]. 理论学习,2009(01)
幼儿文学是一门幼师专业必修的课程,同时其也是文学课和专业课程教学的一项重要组成部分。根据笔者对幼师专业教学的现状分析,发现其现状仍然存在不佳的情况,因此为了进一步提升幼师专业学生的技能和综合能力,幼师专业的教师应该充分对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分析和了解,以便幼师专业课程得到有效开展和完善[1]。通过完善对“幼儿文学”的教学情况,希望能从根本上加强学生对该专业基础知识的掌握情况,并且通过对幼师专业学生能力的培养,全面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以便为今后我国幼师教育专业的发展奠定良好基础。
一、现阶段我国培养幼师学生“幼儿文学”教育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对“幼儿文学”课程的认识还不到位
在我国教育的长期发展过程中,我国很多幼儿专业教育者对《幼儿文学》这门课程还缺乏必要的认识,同时由于认识上还缺乏科学性,也造成了幼师专业学生得不到正确发展,严重影响了这门课程的正常开展。在实际的教育发展过程中,《幼儿文学》作为中等师范学校教育中一项重要的组成部分,由于很多教育者对这门课程的认知还十分有限,因此在教育目标的制定过程中经常会出现偏差和问题,过分的对幼儿理论知识进行培养,却在很大程度上忽略了幼儿学习方法的重要性,这也是现在众多幼师学生需要得到提升的一个重要方面[2]。
2.幼师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比较欠缺
随着现阶段我国教育改革的脚步逐渐加深,中等教育的学生在数量上也开始出现了数量降低的情况,特别是学生的整体素质方面更是需要有一定的提升。?F在幼师专业学生的整体文化基础相对比较薄弱,文学素养也远没有达到相应的标准,这逐渐成为了现在中等教育工作者应该面对和解决的主要问题。此外,幼师专业的学生自身在阅读方面上还存在一定困难,阅读量十分有限,这就使得其对幼儿作品的了解相对缺乏,造成现在幼儿教学中的问题始终得不到有效解决[3]。
3.课堂教育的过程中忽略了对情感的培养
在现代教育的过程中,很多教师都对作者的生平事迹或是作品思想的讲解比较注重,当然这也是一项非常有必要的教育环节,但是由于教师没有对学生的情感培养引起重视,使得现在很多学生对《幼儿文学》这门课程的教学目标和要求都存在不足,实际教学工作的开展更是难以得到有效进行和完善。
二、“幼儿文学”教学立足于幼师学生技能培养的相关策略
1.对教学目标进行正确定位
在对《幼儿文学》这门课程进行教育的过程中,我们能发现教材中涵盖的知识点是非常广泛的,其不仅有儿歌、幼儿散文、诗词还包含了幼儿戏剧等方面的文体形式,因此在对作品进行安排的过程中,我们还可以根据问题的不同选择不同形式和层次的作品,以求通过这种方式不断提升对幼儿文学作品的欣赏水平。在这项工作的开展过程中,还对幼儿教育工作者提出了一定的要求,要求其在对学生进行阅读作品的教育过程中要充分尊重作品在教育中的作用,明确其在教育过程中对学生的引导和帮助作用,只有这样才能对学生的阅读量起到更有效的提升作用,在今后对教育问题的解决也将起到更大的帮助。同时,在对教学目标进行明确的过程中还应该从幼儿基础知识入手,在对幼儿作品进行鉴赏的过程中,不断培养幼师学生对幼儿问题的解决能力和理解能力,从而为其今后真正成为一名优秀的幼儿教师奠定扎实的基础[4]。
2.对教学内容进行合理选择
合理的对教学内容进行选择是现在幼师学生技能培养的一项重要工作和手段之一。笔者通过自身多年的教学经验发现,要想提升学生综合能力首先需要做的一项工作就是提升学生对这门学科的兴趣。比如在对幼儿文学作品进行写作的过程中,教师就可以相应的设置一系列教学活动,从而对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程度进行提升。只有这样,学生在实际学习的过程中才能对教学内容进行更科学和合理的选择,从而全面提升学生的综合水平。
3.对传统的教学方式进行相应改进
教学方法的改进是对师生综合能力进行提升的一项重要方式,在实际教学工作中,笔者建议广大教学工作者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首先就是对学生综合能力的强化,帮助学生对作品中的知识进行归纳,这就要求教师在对《幼儿文学》进行教育的过程中,要充分抓住幼儿的心理特征,以便将较为枯燥的文体知识转化为更生动的课堂表现形式。其次就是相应的进行创作[5]。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讲传统的教学方式进行摒弃和完善,全面吸收现代化教学手法和理念,将再创作充分融入到实际教学过程中,对学生的综合素质和知识水平进行提升。最后,要进行认真修改,去其糟粕,取其精华。在实际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对学生的作品进行认真的修改,通过对其中优秀部分的保留和对不足地方的改进,让学生充分认识到自身的问题所在,这对于学生进一步明确自身差距,不断提升自我将起到十分重要的影响和帮助。
大量研究证实,在多媒体辅助下的语言故事教学可以更加吸引幼儿的注意力,更加生动地呈现故事内容,从而帮助幼儿更好地理解故事情节。其标准的故事配音还可以帮助幼儿获得标准而优美的语言学习模板,让幼儿对故事内容、对白的记忆更加深刻。
本研究主要运用抽样的方法,在某幼儿园选择一个大班并从中选取30名幼儿,分为多媒体教学实验组和传统教学对照组,每组15名幼儿,要求幼儿复述一段故事,以此来探究多媒体教学与传统教学对幼儿的复述能力的影响。采用的研究工具主要是多彩光谱语言评估标准中与复述相关的几个要素,分别是:对话运用、主题的一致性、词汇水平和句子结构,每个要素按不同标准分为三个等级,等级越高,其语言水平越高。研究得出的实验数据在SPSS 12.0中对所得结果进行单因素方差分析,得出研究结论,以此提出具体的教育策略。
一、实验数据比较分析
将两组幼儿复述样本的绝对字数进行独立样本t检验(见表1),结果显示,两组幼儿的复述样本的绝对字数存在显著差异(P=0.003
此研究结果与王淑丽等人研究结果均一致:多媒体教学相比于传统教学能使幼儿掌握更多的词汇量,且复述时能说出的字数是传统教学的两倍。其原因可能是多媒体能使幼儿更好地理解词汇意义、故事情节、故事对话等要素。对故事情节不仅有语义记忆,还有情景记忆,当幼儿能更好地记住故事内容时便能更流畅地进行复述,且复述内容更详细完整。
(二)两组幼儿在不同讲述方式下在多彩光谱上的等级评估
对两组幼儿在各要素上的等级相加得出总成绩,然后将两组幼儿的得分进行独立样本t检验。结果显示,见表2。
结果显示,两组幼儿在多彩光谱上的成绩存在较显著差异(P=0.016
进一步研究,从图1中发现,在词汇水平要素上,实验组幼儿达到等级三水平,对照组幼儿在等级二水平,即实验组幼儿能够较多地运用大量词汇,如描述性的词,形容词副词等,因此可以看出多媒体能够有效让幼儿掌握和使用一定的词汇。对于这一点,王蕾、漆新贵提出多媒体能利用其多功能集合的特点给词语呈现一个真实具体的原貌从而促进幼儿的理解能力,例如在《聪明的乌龟》这一故事中,对于“悄悄地”这个副词,由教师讲述的时候可能只是单单地把这个词语提出,但是由多媒体进行故事讲述的时候是配合以狐狸的动作及声音,呈现出的是狐狸如何悄悄、轻轻地靠近青蛙。由于多媒体能够像这样使抽象的词汇通过生动的人物形象、人物动作、声音、背景等呈现给幼儿,符合幼儿形象思维为主的特点,从而提高幼儿对词汇的掌握水平。
主题一致性要素上,实验组幼儿在等级三水平,而对照组幼儿在等级二水平,因此说明实验组幼儿复述的故事能连续超过四句话,并保持线索的一致和相对连续,能把事件联系起来,构成最终的故事线索,从中可以看出多媒体能够帮助幼儿理清故事发展线索和故事内容,更好地使幼儿不偏离主题地进行复述。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表明,让幼儿多感官地参与活动可以更好地发展幼儿的记忆力。徐虹也提出,使用图片和动画进行故事讲述活动有助于帮助孩子理清故事的线索,而多媒体教学辅助动画正是凭自身生动有趣的画面和绘声绘色的配音,让幼儿能在视觉听觉的配合下理解故事内容,让其进行更深刻的信息加工,加深故事情节的记忆,使其复述不容易偏离故事主题。且幼儿对于故事的记忆与其注意力水平也有很大关系,注意力越集中,信息加工越深,能记住的就越多、越准确。而何磊、王满华、杨薇薇通过对照实验发现多媒体有利于集中幼儿的注意力,由此可以说明,幼儿因注意力更集中从而对故事情节记忆更深刻,能更好地进行故事复述。
在对话使用中,实验组幼儿在等级水平三上,而对照组幼儿在等级水平二上,因此说明实验组幼儿在复述过程中出现大量的对话使用等。多媒体呈现故事可以将不同人物配以具备人物特色的声音,对于声音有一定区分度,且人物在进行对话的过程中,往往配上其对话身处的相应背景及动作,因此幼儿对于对话的记忆不仅有语义记忆,还有情景记忆,使幼儿可以更好地理解和记住对话的内容和含义,对对话进行复述时可以凭借脑海中的故事情景进行回忆,而不是仅仅对教师的话进行回忆。传统教学没能很好地激发幼儿的兴趣,帮助幼儿对故事更好地理解,从而两种教学方式下复述能力有显著差异。
上述研究结果显示,多媒体进行的故事讲述活动比起传统教学下的故事讲述活动能提高幼儿的复述能力。
二、教育建议
研究表明,运用多媒体进行故事讲述活动比起传统教学下的故事讲述活动能提高幼儿的复述能力。有效运用多媒体教学可以为幼儿创设最佳学习环境,调动幼儿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主动性,使幼儿在生动活泼的氛围中愉快自觉地学习。
(一)多媒体技术辅助幼儿故事教学的注意事项
1.多媒体教学是通过精心认真的教学设计,选择最合适的教学媒体,从而优化教学活动,使幼儿在最佳的学习条件下进行学习,切不可牵强附会,搞形式上的多样化而滥用多媒体进行教学。
2.在应用多媒体教学过程中,要重视幼儿的主体地位和教师的主导作用,要坚决克服重教轻学、以教代学的倾向,要始终突出幼儿的主体性,以幼儿的兴趣为主,促进幼儿的学习。
3.多媒体课件制作应以学前教育学、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及教育技术为指导,依据幼儿获得知识、经验的规律加上科学的设计,注重幼儿的心理特征,使课件的通用性与个别性有机结合。教师在制作课件时应考虑不同阶段幼儿不同的智力发展水平、认知活动特点,更好地促进幼儿语言能力的发展。
4.多媒体教学的特点是形象深动,能促进幼儿的创造性学习的发展。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就应该认真地把握一个度的问题。可以在授课的速度和深度上进行调整,如提问可以结合教学内容提出开放性问题,以此来培养幼儿的创造性想象及加深幼儿对故事的理解,给他们留下想象的空间。
(二)多媒体教学策略的有效使用
1.应用多媒体教学进行故事讲述活动的相关策略
通过教学实验,我们提出如下多媒体在语言教学活动尤其是故事讲述活动中的教学策略:(1)根据幼儿身心发展及语言水平选定故事内容。(2)根据本班幼儿状况制定教学目标和设置教学环节,尽可能多样化地满足不同幼儿的需求。(3)根据不同幼儿的语言发展水平去设计多媒体教学课件,充分利用多媒体的各种功能来发挥故事讲述活动的作用。如对某些故事中难于理解的词汇、情节,可以使用多媒体通过人物动作、物体的还原去解析这个词汇,方便词汇掌握水平较低的幼儿进行学习。又如,为提高幼儿的积极性,可以使用多媒体加入游戏互动环节,如人物对话与故事中人物角色的配对,让幼儿猜这句话是谁说的,再用情景还原揭晓答案,帮助幼儿更好地掌握对话和使用对话。(4)教师在使用多媒体教学中应充当辅助的角色而不应完全置身事外,在适当的时候应对幼儿进行发散性提问,调动幼儿的积极性并根据实际调控多媒体。(5)根据幼儿的学习水平进行适应性教学。如根据幼儿复述水平、提问中幼儿的回答及课堂气氛等各种评价指标去获得幼儿语言学习的信息,反思并修改教案和多媒体的使用,使教师的教学水平不断进步。(6)对于多媒体教学课件的制作,需要注意人物配音应有区分度,且要根据其动作对声音进行调节,如跑步时的声音要有气喘的感觉从而使动画人物形象生动,课件要符合幼儿的心理特点。
2.加大对教师在多媒体应用方面的培训
本研究说明使用多媒体教学能促进幼儿语言的发展,因此幼儿园及教师自身应加大对这方面的培训。幼教行政部门应提供条件积极培训幼儿教师,使教师积极掌握制作多媒体教学软件的知识,当有关教学内容需要时可以根据幼儿水平、教学目标、教学内容等制定符合教学需要的多媒体教学软件。此外,还可以举办多媒体课件制作大赛来增强教师对多媒体教学的重视,并通过比赛使教师的多媒体知识转化为相应的技能,得到更多的实践机会。
笔者访谈到部分广东欠发达地区的幼儿园教师,她们对多媒体教学的认知不清,从没有接触过多媒体教学的教师占比高,这些应该引起教育部门的重视,投入资金培训教师,才能促进幼儿语言的发展。
3.将多媒体教学与语言教学活动有效的结合
多媒体的具体形象性能提高幼儿的理解能力,也能提高语言活动课堂效率,使幼儿注意力更集中、积极性更高。对于一些时间较长、较为乏味的语言教育课程,如诗歌教学,更可采用多媒体来增加教学的趣味性,不仅能有效地进行课堂管理,集中幼儿注意力,还能使幼儿真正提高兴趣来进行有意义的学习,而不是机械地接受学习。
但是,近几年在带领和指导学生到幼儿园见习、实习的过程中,笔者发现,一些幼儿园的科学教育活动或流于形式,或仅仅是传递静态知识。有相当一部分幼儿教师的科学素养欠缺:有的缺乏基本的科学知识;有的对科学方法的理解存在偏差、概念模糊;有的教师只重结果而忽视过程;有的教师只顾自己说、自己做,不管孩子们的反应;甚至有位教师对眼前的植物除了名称之外几乎一无所知,却还有声有色地指导孩子进行观察和探索。幼儿教师不但要有良好的职业道德素质,而且要有相当的科学文化素质,只有这样,才能适应社会的发展和时代的要求。为此,笔者特提出如下建议。
一、不断提高自身的科学素养
科学素养是用来表示个人所具备的对科学的基本理解,是一种长期沉淀下来的习惯、素养,是一种内在的品质,其重点在于对科学的态度、观察和思考问题的科学性以及批判精神。幼儿教师作为社会中的一个特殊群体,必须具备基本的公众科学素养。同时,由于幼儿教师所面对的是充满好奇、渴望探索、却又缺乏经验的幼儿,这就决定了幼儿教师还必须具有高于一般公民的科学素养。幼儿科学教育的宗旨就是培养幼儿的科学素养,作为21世纪对幼儿科学素质的早期培养者,幼儿科学教育的早期启蒙者,幼儿教师的科学素养除了具有一般公民的科学素养要求外,还应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和职业特征。
根据幼儿的身心发展特点及当代科学技术的发展对儿童科学教育的要求,幼儿教师的科学素养包括必备的科学知识,正确的科学世界观和良好的科学精神、态度,用科学的方法判断、处理各种事务的能力等。其内涵体现于科学世界观、求实创新的科学精神和质疑的科学态度、科学的思考能力和科学探究能力、一定的科学知识和特有的科学教育方法等。
幼儿园科学教育活动的责任就是向儿童展示大自然神奇的一面,激起他们的疑问,鼓励他们的探索,保持儿童心中的好奇,不能把儿童的这种“科学精神”扼杀在摇篮中。要适时提出有针对性、有质量的问题,设计不同提问方式,培养幼儿对科学现象的兴趣。比如,在“风的形成”活动中,让幼儿到户外观察风:为什么树叶、小草都会动?为什么会有风?你有办法产生风吗?问题层层递进,加强幼儿对科学的神秘感,激发幼儿探索答案的兴趣。
二、善于发现和保护幼儿的好奇心,激发探究欲望
幼儿的许多科学探究活动的起源,常常是因为他们对事物和现象外观的新颖、变化产生好奇或审美体验,进而产生探索欲望的。如七色的彩虹、会变的月亮、闪烁的星星、晶莹的雪花、美丽的贝壳、千姿百态的动植物……因此,作为一名新时代的幼儿教师,只有具备科学的审美意识和审美能力,具备发现美、感受美、创造美和传播美的能力,才能在科学教育活动中引导幼儿发现美、感受美、创造美。
幼儿教师应努力创造适宜幼儿“玩中学、做中学、想中学、看中学、议中学、用中学、听中学”的教育环境,尽量让幼儿亲身参加各种单独的或小组的操作、探索活动,以保证每个幼儿都有充分的机会感受科学探究的过程与方法,体验发现的乐趣。应善于发现和保护幼儿的好奇心,并善于利用幼儿的好奇心激发幼儿对科学的兴趣和强烈的探究欲望;要善于选取幼儿最感兴趣的科学问题,采用适宜的方式帮助和引导幼儿了解和掌握最基本的科学知识和科学方法;善于创设情景和利用各种条件,使幼儿感受科学探究的过程和方法,体验探索和发现的快乐。要千方百计将科学知识生活化,科学方法具体化,科学过程游戏化,科学态度情感化。及时捕捉并保护幼儿兴趣点,善于发现、利用幼儿感兴趣的事物和想要探究的问题及喜欢的内容,生成科学教育活动。同时,要为幼儿的探究活动创造宽松的环境,让每个幼儿都有机会参与尝试,并支持、鼓励他们大胆提出问题,发表不同意见,学会尊重别人的观点和经验。
三、多途径激发幼儿参与科学活动的兴趣
激发幼儿的好奇心和探索欲望,发展认知能力,其中兴趣是基础。兴趣是推动幼儿感知事物的内部动力,只有幼儿对感知的事物和现象产生浓厚兴趣,才能激发他们的积极性,促使其主动地探求知识,学习技能。
首先要选择生活化的内容,以幼儿的生活经验为基础,符合幼儿当前的发展水平,引发幼儿探究兴趣、直观地感知和操作。例如,水是孩子们最喜欢的事物之一,每次洗手时,他们都会悄悄地玩水,互相泼着玩,用手弹着玩,洗杯子时他们也总是边洗边玩。不管老师提出了什么样的要求,孩子们操作时都会忘乎所以,玩得不亦乐乎。泡泡同样是日常生活中孩子们所熟悉和喜爱的,不论是用香皂洗手,还是妈妈用浴液给洗澡,他们总是很关注泡泡的变化。选择生活化的科学内容,幼儿有一定的生活经验,理解起来比较容易。
其次要以游戏来激发幼儿参与科学活动的兴趣。游戏是幼儿的天性。如果把理性的科学知识结合到游戏当中,就能够有效地激发幼儿参与活动的热情。例如吹泡泡一直是孩子们所喜欢的游戏,吹泡泡可以让孩子游戏在其中,快乐在其中,并且在不知不觉中懂得了一些初浅的科学知识。
再次要循序渐进地开展科学教育活动。要通过操作材料的不同使用方式,或提供难易层次不同的操作材料,让每个幼儿在活动中感兴趣,并获得成功感。例如,同样是水,可以让小班孩子在水盆或水池中抓水、捧水、用塑料瓶(杯)盛水、倒水进而了解水的一些性质;可以让中班孩子在水中玩木块、塑料、石子、勺子,或者在往水中加入纸、土、白糖、食盐等了解水的密度、浮力、溶解性等科学属性或现象;则可以让大班孩子参与使用不同的方法制冰、融化冰,了解水的三种状态变化。在对自我的认识方面,小班幼儿认识自己的五官,中班幼儿便可认识自己的身体,大班幼儿则可认识自己的能力。
四、培养幼儿的科学精神和态度
基于幼儿特有的对大自然的好奇、对万物的探究热情及爱思考、爱发问的天性,培养幼儿对科学的情感和态度将对幼儿一生的发展具有深远影响。科学精神是人类对世界特别是对自然的认识和改造中体现出来的追求真善美的文化精神,是科学素养的重要表现形式,包括实事求是,热爱真理,对科学执着、坚毅、民主、合作,善于创新。科学精神是一个国家繁荣富强、一个民族进步兴盛必不可少的精神。我们可采取多种方法培养幼儿对客观事实的关注,如,培养幼儿全面、细致地观察事物,让幼儿通过简单的调查和实验操作收集信息,教育幼儿客观地描述观察、调查和实验操作的结果,从小养成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关键词:合作 交往;幼儿;教师;家园
未来社会是一个竞争与合作并存的社会,“学会交往”、“学会合作”是时代赋予人才的基本要求。只有能与人合作的人,才能获得生存空间;只有善于合作的人,才能赢得发展。合作能力是幼儿未来发展、适应社会、立足社会的不可缺少的重要素质。幼儿时期正是人的各种合作素质形成的关键时期,也是对幼儿进行合作训练的最佳时期。幼儿既缺乏合作的意识,又缺乏合作的能力。从小培养幼儿的合作交往意识与能力十分必要,那么如何培养幼儿的合作交往意识与能力呢?
一、为幼儿创造合作的机会
在日常生活中,幼儿一同游戏、学习的机会是很多的,有意识地为幼儿创造、提供与同伴合作学习和游戏的机会,引发合作行为的产生。如在幼儿户外活动中,碰到幼儿换衣服脱不下来只会找老师或者干脆大哭时,让能力强的幼儿去“帮忙”;语言教学活动让幼儿与其他小朋友结伴讲述、续编故事、情境表演、分组朗诵比赛等等。在日常活动中,常让幼儿共搬玩具筐、共抬桌子、互系扣子、互叠被子,还有大带小等交往活动,为幼儿提供大量的学习与实践合作的机会,让孩子在不知不觉中去尝试合作。
二、教会幼儿合作的方法
3-6岁的幼儿可能不会在需要合作的情景中自发地表现出合作行为。这就需要教师教给幼儿合作的方法,指导幼儿怎样进行合作。比如,搭积木或玩商店游戏前,先让幼儿一起商量,分配角色,然后分工合作;当他们遇到矛盾时,引导他们协商解决;当自己遇到困难而无法解决时,主动找小朋友协助等等。同时教给幼儿一些十分必要的交往技巧,如教幼儿如何倾听别人的说话,如何向别人展示自己的观点,如何向别人道谢和道歉等。同时,教师应多使用鼓励性语言,减少限制性的要求,要努力营造一个宽松和谐的环境,促进幼儿与同伴友好相处。通过这些具体的合作情景,帮助幼儿逐渐懂得合作的方法,在合作中学会合作。
三、让幼儿体验合作的快乐
游戏是培养幼儿合作交往能力最有效的活动,在游戏中幼儿可逐步摆脱家庭中的“自我中心”角色。充分挖掘游戏自身的优势因素,多途径培养幼儿的合作行为。幼儿之间的合作常常会带来积极愉快的结果:活动成功,事情完成,增进友谊。这对幼儿巩固、强化合作行为,进而产生更多的合作行为是极为重要的。但这种积极效果幼儿自己通常不能明显感觉到,及时引导幼儿感受合作的成果,体验合作的愉快。
四、及时对幼儿鼓励和引导
在活动中,注意观察幼儿的行为表现,捕捉孩子的闪光点。当幼儿做出合作行为,能较好地与同伴合作学习或游戏时,及时地给予肯定、鼓励。如老师赞许的目光、肯定的语言、微笑的面容,以及轻抚孩子的肩膀、对孩子亲切地点头、翘起大拇指等,都能使幼儿受到极大的鼓励,因而进一步强化合作的动机,愿意更多地、自觉地做出合作行为。在教师积极的鼓励和适宜的引导下,幼儿的合作意识与合作能力会逐步而有效地得到培养。
五、家园同步教育
(一)引导幼儿家长积极参与幼儿交往能力的培养
幼儿园教师可通过家长开放日、家长会等形式,向家长宣传培养幼儿交往能力的重要性。
(二)指导幼儿家长从以下五个方面培养幼儿合作交往技能
(1)克服幼儿“以我为中心”的心理特点。如:经常有意识地让孩子把好吃的东西分给家人或客人;有小朋友到家里玩时引导幼儿主动把好玩的玩具拿出来与大家一起玩;给幼儿买新玩具时可提醒幼儿主动邀请小伙伴一起玩;家长也要避免说“这都是你的”之类的话等,让孩子经常体验到共同分享的快乐。
(2)克服攻击与打架的习性。幼儿共同游戏时,常发生打架的现象。有些家长怕孩子吃亏,就向幼儿灌输“跟别人抢”、“别怕他,跟他打”等意识,这样的教育结果只能使孩子今后凡遇到矛盾时,只会粗暴地大打出手。因此,父母在平时的教育中就要注意引导孩子在遇到矛盾时,与同伴商量着共同想办法解决。这样不仅避免出现不愉快,同时也培养了孩子解决问题的能力。久而久之,孩子会具备理智地应付突变环境的能力,并成长为宽容、有修养的人,更能很好地适应将来的生活。
(3)用规则游戏引导幼儿的规则意识。成人和孩子交往的过程中,孩子经常不能遵守游戏规则,成人与孩子游戏时也要注意按规则进行,让孩子养成规则意识从而减少合作交往中的冲突。
(4)鼓励幼儿尽可能多地与同伴交往。家长应多鼓励孩子走出家门,到户外与同伴交往,尽可能多地给孩子创造与同伴交往的机会。
(5)刺激正确行为,强化幼儿良好的交往技能、合作。当幼儿表现出良好的交往技能和合作时,家长可运用抚摸、拥抱、奖励等形式,对幼儿进行关注和表扬。父母还要引导幼儿学会关注同伴出现的良好行为,及教会幼儿进行恰如其分的自我表扬,以刺激正确行为,强化良好的交往技能、合作行为。
总之,合作是幼儿未来发展、适应社会不可或缺的重要素质。能与人交往并能很好地与他人合作交往的人永远是快乐的人,不能与人合作交往则显得孤独和不幸。孩子只有具备较强的合作、交往技能,才能适应社会的需要,而成为一个幸福的人。幼儿时期正是人的各种合作品质形成的关键时期,也是对幼儿进行合作训练的最佳时期。要提高幼儿的交往合作能力,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的,也不是光凭说教就能达到目的。因此,幼儿期培养幼儿的合作精神与能力将是我们幼教工作者面临的重要课题。
参考文献:
[1]刘焱.《幼儿园游戏教学论》.中国社会出版社,1999版
[2]庞丽娟、秦旭芳.《幼儿合作意识与能力的培养》,1999年9月浙江《幼儿教育》
[3]孙云晓、郑新蓉.《21世纪教师与父母必读》.北京出版杜,1999年版
[4]王坚红.《学前儿童发展与教育科学研究方法》.人民教育出版社,1991年版
[5]《幼儿园指导纲要(试行)》
[6]李娟.《学会沟通》.《幼教博览》2002年第10期
【关键词】幼儿园口语表达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培养;教师;阅读兴趣;表达水平
语言是人与人之间交际的手段,是人们沟通思想的桥梁,又是人类思维的工具。人们学习语言,总是从口头语言开始。3~6岁的幼儿,由于大脑机能和发育器官的迅速发育和逐渐成熟,是掌握口语表达能力的有利时期。教师把握住这一时机,用自己的口头语言影响幼儿,可以使幼儿口语表达能力显著提高,做到基本掌握语言工具。
为了提高幼儿的口语表达能力,我用了3年的时间,对3~6岁的幼儿进行了研究,即在日常生活中,不仅仅依靠语言活动来提高幼儿的口语表达能力,而且要贯穿在幼儿园的一日生活之中,贯穿在各科教学之中,以丰富多彩的形式,来提高幼儿的口语表达能力。怎样在幼儿的一日活动中提高幼儿口语水平呢?
一、创设轻松愉快的语言环境
发展幼儿语言活动的关键是要为幼儿“创设一个能使他们想说、敢说、喜欢说、有机会说并能得到积极应答的环境”,而语言环境的创设,不应仅局限于专门的语言教育活动,更应渗透到一切与幼儿语言发展有联系的各个领域的活动。那么如何为幼儿创设一个宽松、良好、适合幼儿语言发展的环境呢?新《纲要》中指出:幼儿的“语言能力是在运用的过程中发展起来的,发展幼儿语言的关键是创设一个能使他们想说、敢说、喜欢说、有机会说并能得到积极应答的环境。”心理学家皮亚杰也强调:“儿童是在周围环境的影响下,通过主客体的交互作用,而获得心理发展的。”幼儿园作为幼儿主要的学习、生活场所,它的环境指的是幼儿本身以外,影响幼儿发展或受幼儿发展所影响的幼儿园中的一切外部条件和事情。因此,幼儿园语言环境的创设,仅限于专门的语言教育活动是不够的,因为作为一种随时、随地都必须是使用的交际技能,更应渗透到一切与幼儿语言发展有联系的各个领域的活动中。
二、丰富幼儿的生活经验
生活是语言的源泉,丰富幼儿的生活经验,逐步扩大幼儿眼界的活动范围,幼儿在观察周围事物和人们的实际活动中,在丰富知识的同时,语言也随之得到发展。
我经常组织幼儿进行一些参观活动,让幼儿了解从事各种职业的人们的辛勤劳动,看到人们愉快的幸福生活和美丽的大自然,并用自己理解的方式记忆下来讲给别人听。这样既丰富了幼儿的生活体验,又能够提高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还能激发幼儿积极的语言交往。
三、丰富幼儿词汇
词汇是语言的建筑材料,是语言的基础。幼儿掌握词汇的数量越多,对词汇的理解越深刻,用词的积极性就越高。我有意识地在幼儿园一日生活中,随时做丰富幼儿词汇的工作。在幼儿来园、离园、户外活动、散步和游戏的时间,我经常引导幼儿把当时的感受用适当的词汇表达出来,并帮助幼儿理解和记忆,这有利于提高幼儿掌握运用词汇的能力。
四、纠正幼儿语病
在注意保持幼儿讲话积极性和兴趣的同时,我注意及时纠正幼儿在说话中出现的错误。如有的幼儿说:“老师,吃菜。”有的幼儿说:“吃饭,老师。”我就告诉他们应该说“老师,我要吃饭。”“老师。我要吃菜。”及时纠正幼儿的语病,对幼儿将来正确运用语言是很重要的。
五、创设良好的语言环境
只有当幼儿在一个平等、民主、宽松、和谐的人际交往环境中,幼儿从教师的态度中,感受到教师的爱和自己的价值,才会体会到听的乐趣,并得到满足,才会获得说的勇气和自信。教师要做幼儿的大朋友,平等地对待他们。对于孩子的话,不仅要求其他幼儿有礼貌地去听,教师更应该耐心地倾听。
教师要注意师生间情感的交流和心灵的沟通,使幼儿有话想说,有话敢说,有话愿意说。无论幼儿的表达水平怎样,教师都应抱着积极、鼓励的态度,增强幼儿说的信心和勇气。尤其是对少言寡语的幼儿,更应给予关心和帮助。
六、让幼儿学会交流
在自由、宽松的环境下,有了教师的支持和鼓励,孩子就会有交流的愿望,他的潜力就会被充分挖掘,从而积极参与到活动中去。教师还应多给孩子留一点交流的时间和空间,让孩子拥有充分表达的机会。在活动中帮助孩子寻找交流的对象和交流的内容,并且让幼儿体验交流带来的乐趣。一次又一次成功的交流活动,不仅为幼儿积累了谈话经验,更让幼儿感受到了其中的乐趣。“一吐为快”之后幼儿获得了成功感和满足感,这些积极的情感体验为幼儿新一轮的交流活动注入了新的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