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建筑表现专业培训范文

建筑表现专业培训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建筑表现专业培训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建筑表现专业培训

第1篇:建筑表现专业培训范文

关键词:智能建筑;设计规范;施工水平

智能建筑在上个世纪的90年代在我国才真正开始起步,但是表现出来迅速发展的趋势。智能建筑结合了当前先进的建筑技术,同时集合了一些信息技术、电子技术以及计算机技术等。在我国的建筑行业,智能建筑逐渐形成了一种发展潮流。然而,国内的智能建筑能真正达到智能化的标准,还需要作很多的工作。目前,智能建筑在设计和施工过程中还存在着一定的问题,无法达到相应的质量要求。因此,提高智能建筑设计及施工水平是尤为必要的。下面,就从智能建筑设计及施工中存在的问题和对策进行简要探讨:

智能建筑设计及施工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设计方面的问题

目前智能建筑设计方面的问题主要是专业设计人才的稀缺。国内的很多建筑设计院的设计工作主要是集中在结构、建筑、水暖和电气等几个方面,并没有贞贞意义上专业的智能建筑设计人员,这样就使得整个智能建筑行业的设计水平无法达到真正的智能效果。虽然很多的设计院认识到了智能建筑的重要性,并对相关的设计人员进行了智能建筑的专业培训,但是起到的效果并不是很明显。另外,很多的系统集成商虽然取得了智能建筑设计的相关资质,但是很多的设计人员并没有很专业的设计概念,进而使得他们设计出来的施工图没法达到专业的水平,不符合整个设计的规范要求。同时,我国关于智能建筑设计的相关规范还不够完善,很多的设计要求和规范都是理论性的,真正起到施工指导作用的并不多,这样就出现了很多设计和施工能力无法配套的情况,不利于整个智能建筑设计的发展。

施工方面的问题

施工方面的问题主要集中在施工能力差,智能建筑的施工管理水平欠缺上,这样的问题时的整个智能建筑的施工质量无法得到很好的保障,进而制约了整个智能建筑行业的发展。目前很多的智能建筑施工企业大多数都不是具有专业施工资质的建筑企业,而是一些挂靠的无资质企业。由于这些施工单位的施工技术水平薄弱,管理意识严重落后,技术人员也少,这样就使得智能建筑的施工无法得到优质高效的建设,工程质量很难跟得上去。另外,一些施工企业缺少相应的智能建筑施工工艺,虽然中标成功,但是在具体的智能技术环节并没有很好的掌握,这样也就加大整个智能建筑的施工难度,对工程的质量和工期都造成了很大的影响。还有,在设备供应商方面,很多的施工设备没有得到很好的配套供给,使得整个的施工工序也受到了一定的影响。由此看来,在整个智能建筑的施工中还存在很多的问题需要加以改进和完善。

提高智能建筑设计及施工水平的具体措施

提高设计人员的专业水平

国内很多的智能建筑设计单位并不具备智能建筑设计的资质,同时很多具有资质的设计院里面的智能建筑设计人员也是严重稀缺,为了改善这一问题,提高设计人员的专业水平是很有必要的。一方面,设计人员应该对整个智能建筑中的各项技术有熟练的了解,提高他们对整个智能建筑的认识高度,在设计过程中仔细研究智能建筑每一项技术的具体运用,积累一定的智能建筑设计经验,让自己的设计专业知识能够不断提高。另一方面,很多的建筑设计机构应该针对智能建筑这一块为相关的设计人员进行专业培训工作,通过对国外的先进智能建筑技术的学习和一些专家经验和学术的研究,来使自己的设计理念和设计管理能力提升一个层次。只有当设计人员的专业水平达到了一定的高度,这样才能够使得整个智能建筑的设计工作有了很好的保障,对整个智能建筑设计行业的前进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

强化施工过程中的管理体制

由于智能建筑在我国的起步较晚,因此很多关于智能建筑方面的具体施工管理工作还有待进一步的提高。为了使得整个智能建筑的施工水平不断提升,强化施工过程中的管理体制能够起到很重要的影响。首先,施工人员的专业素质上应该得到很好的提升。由于智能建筑是一种集合了各种先进技术的建筑,在它的施工过程中,现场施工人员应该具有很高的专业素质,这样才能够保障整个的智能建筑能够得到高效优质的施工效果。其次,智能建筑不同于以往的房建土建,智能是一种技术,更是一种理念。因此,在施工过程中,具体的施工管理应该是以保障整个建筑的智能化服务。施工过程中的相关设备都是智能化的,在合理安排这些设备的时候,施工人员应该要按照规范的程序来进行,确保整个建筑的智能化程度的完善。最后,作为工程的最高领导者,项目经理应该提高自己的到场率,通过现场的监督和指导来保障整个施工工序的正常进行,进而促进整个智能建筑施工水平的提升。

结语

综上所述,目前在智能建筑的设计和施工过程中还存在很多的不足。我国的智能建筑技术较国外而言就比较落后,为了提升我国智能建筑的整体水平,在设计和施工过程中,提高整个设计和施工人员的专业水平,完善各项智能建筑的管理机制,才能够保障智能建筑的质量,进而推动整个行业的健康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李伟;段培永;谢秀颖;王敏;开创智能建筑专业的试点,推动专业发展[A];第6届全国高等学校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教学改革研讨会论文集(下册)[C];2009年

第2篇:建筑表现专业培训范文

一、工程项目成本核算工作的意义。

建筑施工企业会计的工程项目成本核算是一项非常复杂的工作,但对实现整个工程项目的经济效益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首先,加强施工工程项目的成本核算是建筑行业市场环境的必然要求。近年来,我国建筑行业逐步实施了工程项目法人责任制、工程监理制以及招标投标制度。其中,工程项目法人责任制明确了法人在工程建设过程中所应承担的责任;工程监理制大大降低了以损害业主的利益来降低施工成本的可能性;招标投标制建立了竞争机制,严格规范了工程建设过程中的承发包行为。在这样的建筑市场环境下,加强施工成本核算成为建筑企业生存和发展的必然选择。其次,建筑施工企业可通过工程成本核算,获取有关工程项目的管理信息。正如美国的会计学教授库珀与斯拉莫特所言:“战略成本管理是企业运用一系列成本管理方法来同时达到降低成本和加强战略位置的目的。 ”因此,加强工程项目成本核算是建筑企业生存与发展的关键所在。

二、工程项目成本核算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就目前我国工程项目成本核算的实际情况来看,依然存在着很多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现行的会计核算制度有待进一步完善。就目前我国的建筑行业市场环境而言,建筑施工企业的规模及技能水平参差不齐,企业的成本核算等基本制度还不够完善,实际运用中显得捉襟见肘。不健全的成本核算制度导致建筑企业的实际成本开支无法得到有效控制,对建筑施工企业造成了很大的影响。

第二,需核算成本的项目确定问题。一般而言,建筑工程项目应当正确设置具体的成本项目,但调查显示,在实际的操作过程中却容易出现概念不清的现象。以建筑企业施工中的直接人工费项目为例,建筑企业施工中的直接人工费项目主要包括直接进行建筑施工的工人工资以及运输工人的工资等,一般不包括采购员、机械操作员以及搬运和装卸员的工资。但就实际情况而言,往往将他们的工资也列入直接人工费项目之下。

第三,工程项目成本核算中的程序问题。根据我国现行《企业会计制度》中的相关规定,建筑施工企业应严格按照工程建设合同准则办事,并在施工会计期末对合同的收入与费用进行确认。由于建筑工程项目成本核算的复杂性,在实际工作中很难按照预定的程序进行成本核算,从而使成本核算表现出很大的随意性。这种只是流于形式的成本核算程序,根本无法实现成本管理的目标。

三、关于解决工程项目成本核算问题的几点建议。

基于以上对目前我国工程项目成本核算现状的分析,笔者认为,要根本解决工程项目成本核算问题,就必须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1.思想重视,转变工程项目成本核算观念。首先,针对我国建筑施工中存在的成本核算问题,应该在思想上加以重视。对于建筑施工企业的会计人员而言,要重视建设工程项目的财务会计管理工作,尤其是施工项目的成本核算工作。在具体的工程施工过程中,应该严格控制各项成本费用的支出,加强工程项目的成本核算,从事前、事中及事后对工程项目的成本费用支出进行全面的控制,避免人为因素造成的浪费;其次,要转变传统观念,认真贯彻和落实“预算管理为前提,会计核算为基础,资金管理为中心,成本控制为重点”的现代项目管理精神,对工程项目进行全方位的财务管理。只有始终使预算管理与项目成本控制和会计核算同步,才能实现施工项目经济效益的最大化。

2.完善工程项目成本核算监督法规与管理标准。正所谓“无规矩不成方圆”。面对我国当前建设市场存在的诸多问题,最有效的解决方法就是要进一步完善我国的工程项目成本核算监督法规,统一会计财务管理标准,并在此基础上建立一套科学完善的监督管理体系。同时,还应当加强工程项目成本核算工作,不能使成本核算制度仅仅流于形式。通过完善具体操作步骤,使工程项目成本核算工作逐渐制度化、规范化和标准化。

3.建筑施工企业会计人员要不断加强自身的专业培训与技术交流。在建筑施工企业会计财务管理过程中,会计人员是根本。因此,应当对会计人员进行上岗前培训以及定期的专业培训,从而使建筑施工项目的具体成本核算人员对施工工艺流程有更加详尽的认识。在日常的工程项目成本核算过程中,还要定期组织他们对实际财务管理工作中所遇到的问题进行研讨,在理论与实践不断碰撞的基础上,探寻最有效的会计核算方法。通过这些形式,加强会计工作人员对财务核算工作的正确认识,提高会计工作人员的技能,最终为实现工程项目的经济效益保驾护航。

第3篇:建筑表现专业培训范文

【关键词】 建筑企业;安全资料

安全是建筑企业正常生产的前提,没有安全作为保障,企业就无法长治久安,效益也不可能持久,忽视安全只追求效益无异于舍本逐末。安全管理资料是安全基础工作之一,也是检查考核落实安全责任制的资料依据,同时它向安全管理工作提供分析、研究的材料,从而能够掌握安全动态,以便对每个时期制定行之有效的措施,实行目标管理,达到预测、预报、预防的目的。

一、目前建筑企业安全资料整理中存在的问题

(1)企业领导对安全资料的管理重视度不够,资料整理平时无专人负责,迎接检查时突击整理,临阵磨枪,应付思想严重;(2)未设立独立的安全管理机构,安全管理机构及专职安全人员配备不够;(3)企业安全责任目标未分解,未层层签订安全目标责任书,安全责任书内容不全面;(4)企业安全生产责任制不落实,安全生产行为不到位。如企业对施工现场的检查不到位,对隐患督查整改不到位,从资料上看不到隐患消除整改记录;(5)企业对施工现场奖惩措施不到位;(6)企业对安全施工专项方案把关不严;(7)对上级文件及企业规章制度宣传贯彻力度不够;(8)对企业员工及农民工安全教育不重视,缺乏必要的培训记录。

二、做好建筑企业安全管理资料整理的前提

1.做好安全管理资料整理首先要得到领导的重视。做好企业安全资料档案工作,首先要有企业领导的认可和支持,领导重视是做好安全管理工作的基础。在领导的重视下,企业应成立独立的安全管理机构,有专业人员从事企业安全资料的整理,将资料整理工作纳入企业各种目标责任管理考核体系,并从人、财、物等方面提供必要的条件;要切实解决资料整理工作当中的一些问题,如必要的设备和经费等;对整理安全资料专业人员要给予大力支持和鼓励,增强资料管理人员的工作信心和热情。领导重视了,加上资料专业人员的切实负责,企业全员配合,企业安全资料管理工作才能做细、做好,才能适应企业发展的需要。

2.严格落实安全资料管理制度。根据建筑业的自身特点以及各类档案形成规律,制定出一整套科学完善的管理制度。如《安全档案管理制度》、《档案借阅制度》等一系列制度,使档案工作从制度上予以保证,从监督考核检查上予以落实。现代建筑企业基本都实行“项目经理负责制”,安全档案工作实际上表现为企业与项目部两级管理,各个项目部也应该设立一名安全资料员,安全档案的收集、整理就有了制度和人员上的保证。为了更好的监督落实档案管理工作,把档案工作纳入安全责任目标进行考核。在考核施工项目的目标完成情况时,实际上也考核了安全档案工作的状况和质量,保证了安全档案工作的进一步落实。

3.提高安全资料管理人员的业务素质。企业安全资料管理工作的好坏,除领导重视外,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安全资料员本身思想和业务素质的高低。安全资料人员除了积极参加业务培训,平时还应该努力学习业务知识,熟悉和掌握档案管理的基本原理和工作技能,研究科学的管理方法,也要学习一些建筑施工中有关的专业知识,努力拓展知识面,提高自身的文化素质和业务能力,要熟悉和掌握建筑施工中各个阶段形成的文件材料和主要工作程序,使安全资料管理工作标准化、科学化、规范化。

三、加强安全管理资料整理的措施

1.建立有效的安全管理制度。《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第四条“生产经营单位必须遵守本法和其他有关安全生产的法律、法规,加强安全生产管理,建立、健全安全生产责任制度,完善安全生产条件,确保安全生产。”等法律法规和技术标准的要求。建筑企业应依据本企业特点,制定《安全生产责任制》,明确各级人员的安全生产岗位责任制,对日常安全管理工作,应建立相应的《安全检查制度》、《安全生产巡视制度》、《安全生产交接班制度》、《安全监督制度》、《安全生产奖惩制度》等。

2.建立并完善生产经营单位的安全管理组织机构和人员配置。保证各类安全生产管理制度能认真贯彻执行,各项安全生产责任制能落实到人。明确各级第一负责人为安全生产第一责任人。《安全生产法》第十九条规定:矿山、建筑施工单位和危险物品的生产、经营、储存单位,应当设置安全生产管理机构或者配备专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前款规定以外的其他生产经营单位,从业人员超过300人的,应当设置安全生产管理机构或者配备专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从业人员在300人以下的,应当配备专职或者兼职的安全生产管理人员,或者委托具有国家规定的相关专业技术资格的工程技术人员提供安全生产管理服务。

3.安全培训和教育。为了提高企业及施工现场人员业务水平,提高人员的安全意识,企业每年都要制定安全教育年度培训计划,对全年的安全教育进行统筹安排。安全教育培训要坚持全员性,即企业所有从事生产活动的人员。(1)单位主要负责人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的安全培训教育。侧重面为国家有关安全生产的法律、法规、行政规章和各种技术标准、规范,具备对安全生产管理的能力,取得安全管理岗位的资格证书。(2)建立企业法定代表人讲安全课。建筑企业每年都应组织两次法人代表讲安全课,由企业法人及主管安全副经理主持会议,企业全体管理人员、各部门经理及在建项目项目经理、安全员参加会议,主要讲解最新的法律法规、企业出台新的规章制度案例分析、本岗位的安全操作技能等内容,安全资料管理人员收集并做影像资料存档。(3)特种作业人员必须按照国家有关规定经专门的安全作业培训,取得特种作业操作资格证书。加强对新职工的安全教育、专业培训和考核,新职工必须经过严格的三级安全教育和专业培训,即总公司级、分公司(项目部)级、班组级三级安全教育,并经考试合格后方可上岗。对转岗、复工人员应参照新职工的办法进行培训和考试。(4)“三类”人员及现场施工管理人员的培训。建筑企业每年要对所有职工进行安全教育培训,施工管理人员按照公司年度培训计划,结合实际,参加企业各职能部门、各单位举办的教育培训,不断提高自身的专业知识,同时定期召开安全生产例会,分析企业的安全生产形式,布置安全生产工作。

以上的所有安全教育必须有受教育人的亲笔签名,并归入安全管理资料,进行归档管理。

4.严格执行安全检查制度。安全检查实质上是一次群众性的安全教育。通过检查,可以增强领导和群众的安全意识,纠正违章指挥、违章作业,有利于进一步促进安全生产工作。企业内部应根据形式、检查内容和目的建立各种检查制度,安全检查以(建筑施工安全检壹评分标准》(JGJ59~99)为依据。制定经常性、定期性、突击性、专业性、季节性等检查制度。制度中要规定检查内容,即查思想、查制度、查机械设备、查安全设施、查安全教育培训、查操作行为、劳保用品使用、查伤亡事故的处理等。安全检查制度的具体要求是“三定”(即定人、定时间、定措施)。对检查出来的问题应进行整改,负责整改的单位、人员在整改完成后要及时向检查的部门反馈信息,检查单位应派员进行复查,经复查整改合格。

5.企业内部各部门之间的技术交流与沟通。安全资料管理工作不可能仅靠安全部门去做,必须加强企业内部如工程部、技术部、工会等部门的沟通协调,使安全信息能够及时、完整的传达到企业的各个管理层面,覆盖企业所有的生产领域。

因此,只有将安全管理资料规范化、标准化,严格按照安全管理制度执行,才能使安全资料发挥它应有的作用,遏制重大伤亡事故的发生,切实地保证安全生产,促进建筑业的文明、有序的发展。

参考文献

第4篇:建筑表现专业培训范文

【关键词】建筑工程 项目管理 现状 对策

一、引言

中国经济已成为世界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几年来,中国的经济建设飞速发展,特别

是国家通过扩大国内基础设施建设来拉动国内经济增长的背景下,建筑企业获得了一个难得的发展机遇。国内的许多建筑企业在此利好政策下做大做强,无论在市场占有还是领域发展等方面都得到了极大拓展。但是不可否认的是,建筑工程的项目管理由于仍然受传统管理体制的影响,已经适应不了新的经济发展环境,经济的高速发展与建筑市场的管理机制出现了不相协调的矛盾,这严重影响了我国建筑市场的健康发展,因此,对工程项目建设全过程实行现代化的项目管理正变得越来越重要。

二、我国建筑工程项目管理的现状分析

我国建筑企业由于长期受传统计划经济管理体制的影响,其项目管理水平还处在比较低的层面上,存在较多问题,突出体现在管理不合理、组织不科学、经济效益低、管理方法落后、人员素质低等。

(一)管理模式现状

我国建筑工程项目管理的突出现状之一是管理模式不合理。我国建筑工程的管理模式仍然带有很强的计划经济色彩,以行政和硬性指令来代替科学的管理方法,这一点在国内大型企业体现的尤为明显。

工期制定方面,表现为对总体规划方面不够重视,所做的各种计划不科学、不符合实际、主要靠以往积累的经验,拍脑袋定工期。如果遇到新的结构形势的项目则更是一筹莫展,只能主观臆断,制定措施不得当。

控制方面,表现为在企业内部对控制缺乏足够的重视,缺少完整的控制体系,主要凭经验积累和主观臆想。控制的大部分内容被检查工作所代替了。检查只有等待任务结束以后才能进行,也就是说进行的只是事后控制。对检查出现问题的结果,不进行统计分析和量化计算,只是定性作出判断。事前控制和事中控制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

材料采购方面,目前建筑企业的采购方式多采用大批量集中采购的方式。项目接到手现联系供货商,与供货商缺乏一种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采购方式缺乏灵活性,大宗材料一次购入量太大,既占用资金又占用场地,零星材料又得频繁采购,增加了采购成本。

(二)人员素质现状

我国的建筑企业队伍素质整体较低,并且结构层次也不尽合理。首先,高等教育以上的以上学历人员不多,而大、中专学历者占据绝大多数;其次,存在着重工程技术人员,轻管理专业人员的倾向,在缺少高素质的工程技术人员的同时,合格的项目经理等企业经营管理方面的人员更为缺少。

特别是目前对我国来说,建筑业是一支劳动密集型的行业,一线的操作工人技能水平较低,特别是农民工的素质急待提高,这已成为工程质量上不去的一个主要因素。因为建筑工程的现场施工任务主要由农工承担,其中相当一部分人是刚刚放下锄头就上了工地的农民,文化程度很低,并且其中的大部分人员未经任何培训。这不仅影响到工程质量,而且容易出现安全事故。

三、建筑工程项目管理的相关对策

(一)改革管理模式

管理模式是主要由三种管理要素构成的,分别为管理观念、管理技术和管理体制组成。改革建筑企业的管理模式就是要改革建筑企业的这三种管理要素。

管理观念的改革,我国已经建立了社会主义的市场经济体制。市场体制下的企业经营及管理观念与传统以往的体制不同,以往是企业是以完成上级下达的计划任务,追求产值为目标,以行政指令管理为特点;而现在是利润观念,企业的经营管理以追求盈利为目标,以科学决策管理、追求创新求发展为特点。经营观念对一个企业的生存发展至关重要,只有经营观念转变过来,适应新的经济形式的要求,企业才能够不断发展壮大。

管理体制的改革,建立具有弹性生产力、刚性产业结构和贴近市场等特点和科学合理的组织体系,使我国建筑业的生产力组织方式符合其自身的活动规律。具体包括:总承包人的施工管理与作业职能分离,用工制度弹性;总公司可以跨地区经营并能直接与业主签定承包合同。总公司下设的专业化劳务公司不能流动,只能从总承包人手中分包施工作业任务;总公司组织机构的设置应符合贴进市场的要求,权利要适当下放到项目部,以此建立集权和分权相结合的机动灵活的组织机构等。

管理技术的改革,采用先进的、科学的和量化的管理技术。例如利用网络计划技术来编制建筑工程项目进度计划,以便于工程管理,保证工期进度;利用数据统计技术对工程的资金利用,效益的最大化程度进行分作,以节约控制成本;建立绩效评价指标体系来知晓项目是否达到预期目标,哪有收获,哪有差距,总结规律,积累经验,确定奖赏,为以后的工作起借鉴和指导作用等。

(二)提高人员素质

第5篇:建筑表现专业培训范文

关键词:建筑工程;资料管理;重要性 ;存在问题;处理对策与措施 

中图分类号: TU198文献标识码: A

引言

建筑工程资料管理工作直接反映施工企业的管理水平,住建部要求建立并管好城市基础设施的建设档案,加强对工程建设项目资料管理工作重要性的认识,并明确指出任何工程如果技术资料不符合有关标准规定,则判定该工程不合格。建筑工程资料对工程质量具有否决权,足见其在工程建设中的重要性。 

一、工程资料管理的重要性

在现有的施工过程中,工程技术资料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在工作中要对各级各类的资料进行分类,要做到规范化、标准化、系统化,保证资料的完整不散失,要将资料管理工作渗透到工作的各个环节之中。当某个项目工程建设时间较长时,从项目开工到工程竣工这一阶段,工程形成的文件资料涉及面广,内容繁杂,经历的时间长,稍有疏忽就可能遗漏,加之施工组织是临时机构往往是工程任务一完成,临时机构解散,而资料也随之消失。为了保证资料收集齐全、完整,资料管理人员平时要加强业务学习,对工作中所要形成的哪些资料要做到心中有数,资料收集要依据工程进展及时跟进、采取积极主动的收集方法。将工作中形成的文件材料按日期和工程内容的不同进行分类保管,在日常工作中要时刻注意积累资料,为今后的建档提供基础。做好资料的收集、归档、积累、贮存等工作都是为今后竣工验收提供便利。这些资料全面反映了整个工程建设的详细情况。它对工程质量的评定,工程竣工后的收尾工作以及对新建工程的准备等都具有重要的利用价值。因此,认真做好资料管理工作是非常重要的

二、建筑工程资料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1、建筑工程技术资料不完整

完整的技术资料有助于全面而又系统的反映建筑工程的质量状况,不完整的技术资料则会片面的反映建筑工程的质量。在建筑工程中,整体工程可能不会一起施工,因为某些原因可能会使局部无法及时施工,而有些单位为保持让工程快速施工,同时保持资料的整洁,就不及时编制资料,或将此部分资料抽出,这也会造成资料最后漏项,影响资料的完整性。

2、资料管理人员管理意识淡薄

在一般的建筑建设中,管理资料人员人数不够,因此很多时候是从其他部门临时抽调,或者资料管理人员身兼数职,收过专业培训的少,使得资料归档的质量没有保障。当前,很多单位都没有重视资料管理工作,出现了工程建设只重建设、忽视档案的现象。一些参与单位只偏重建设的进度、质量和资金到位问题,而轻视了如何管理资料,往往等到工程临近竣工验收时,为了完整档案资料才投进所需的人力和物力,以方便竣工验收。这种方式不能保证工程档案的准确和真实性,对今后档案的利用非常不利。

3、资料保存手段不科学

资料保存问题主要是在工程建设资料收集结束后所表现处理的,没有按照规定的方法进行装订、保存导致管理混乱、资料丢失等现象发生。建筑工程资料具有较高的严谨性,一旦在保存出现页码排列错误、装订不合规范、文件混乱,资料保持出现疏忽或差错、复印件及原件混合保存,造成区分麻烦,甚至容易导致内容遗失等问题发生,严重影响工程正常开展,容易导致经济损失。

三、建筑工程资料管理应对措施 

1、规范建筑工程技术资料的管理

目前,建筑工程技术资料管理极不规范,下面就以竣工图为例。竣工图是建筑工程的施工过程中,根据实际情况绘制的反映工程建成后实际形状和构造的一种定型图样,在建筑工程技术资料中意义非凡。因此,工程施工单位应重视竣工图,设专人管理或由某一个工作人员兼管竣工图及其绘制,改变现在很多建筑施工单位对竣工图没有任何修改、说明,或者一些施工工程已经改变的单位也不会重新绘图等情况,仅在图纸上盖个“竣工图章”,就作为竣工图存档的现状。

2、避免出现资料重复或冲突的问题

在收集以及整理资料时一定要对所有相关资料进行查询以及参考新旧文件不能有相矛盾的地方。一定要保证材料的真实性,真实性是建筑工程资料的灵魂,不能因为要把利益最大化或是为了提高工程质量等级就制造虚假数据以及虚假资料,在上交的工程材料中所出现的数据必须都是真实的,必须采用原始的测量数据,而原始的数据必要要严谨准确,实事求是。如果资料作假,一旦工程在施工中出现问题,虚假的资料就会误导我们,不仅不能解决问题反而会激化问题,使错误达到不可挽回的地步,造成错判误判。

3、提高档案工作人员专业技能和素质

要管理好工程资料必须把住人才引入关,招聘时引入的工作人员必须具备较高的文化专业知识,并且专业技术、技能较高。再者,要定期或者不定期组织建设单位的资料员参加档案业务培训,掌握档案整理立卷规范操作方法、建设程序和基建专业知识。档案人员应努力学习档案业务、管理理论和方法、网络和计算机知识,提高自身素质,运用档案学科新理论、新技术来指导和改进档案工作,加速档案科技进步,推动档案事业发展。

4、提高认识,加强前端控制

提高工程管理人员对工程资料管理重要作用的认识,明确工程建设中形成的工程资料内容,掌握工程资料分类标准。从建设前期就对施工资料整理,分类设置归类,保障将来收集施工资料的完整性,按照“三同步”的管理原则,保证施工资料管理与工程建设“同步收集、同步整理,同步竣工”,提高各参建单位资料员的工作效率和竣工资料整理的进度,避免因竣工资料整理不及时而影响工程竣工的现象。  

5、加强专业培训

具备足够的专业技能才能提高办事效率,单位对于工程资料管理人员要做好定期培训工作,整体上提升队伍的办事能力,确保技术资料在收集、处理、归档等过程都能得到保护,技术资料对于施工单位就是无形的财富。一方面,对各级领导干部实施培训教育,使其对技术资料给予高度重视,使他们在审批、检查技术资料时认真对待。另一方面,对广大工程技术人员实施技术管理和技术资料管理培训,让工程人员掌握足够的技术资料管理能力,对手上的技术资料正确处理。为了确保工程技术资料的真实性,工程单位需倡导现场的实测实量,并把记录原始数据统计好,这样才能让技术资料"货真价实"。

6、严格把住竣工验收关

工程进行竣工验收的一个重要条件是竣工档案资料必须通过城建档案馆的预验收,因此在工程竣工验收阶段,职能管理部门、监理工程师及工程项目资料员要严格把好审查验收关, 对编制的工程竣工图、文字资料、竣工报告要进行认真审查, 着重检查隐蔽工程验收记录的真实性和工程设计变更单及洽商记录的落实情况, 认真审查竣工图及文字资料是否完整、准确,签证是否完备,组卷排列是否符合规定等等。 

结束语

建筑工程资料必须全过程记录并且必须全面反映工程质量和施工质量。建筑工程资料是工程建设各阶段实施过程中,按规定程序和要求形成的各种历史记录文件的汇集。它的作用就是要能够全面反映工程建设的合法性、工程质量状态和施工质量状况,满足竣工验收对工程资料的要求。工程资料是工程质量的重要组成部分。建筑工程资料反映了工程项目的建设管理水平,体现各责任主体执行国家法律法规、规范标准和各项政策的能力和力度。 

参考文献

[1]厉丹丹 建筑工程资料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期刊论文] 《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 -2013年8期

[2]王俊堂 建筑工程资料管理的现状与分析 [期刊论文] 《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 -2012年16期 

第6篇:建筑表现专业培训范文

1.1缺乏科学的成本考核制度体系。

一些建筑企业的成本管理只是适应形式的发展,项目经理对于自己的具体职责不是十分的清楚,所能行驶的权利不是很大。对于企业内部,也没有建立一个相应的奖罚制度并去严格的执行,这样对企业的成本管理没有起到实际控制与促进的作用。

1.2缺乏科学的成本管理目标。

目前的很多企业在成本管理方面都比较局限,保持着原本的成本管理原则,没有形成一个科学的成本管理目标体系,有些企业甚至没有相应的目标成本,对于自己的盈利方面没有先前的统计,只有在工程完工结算之后才能知道是盈是亏。

2.建筑企业成本经济管理出现问题的原因。

2.1从整体性的方面分析。

对于传统的企业经济成本管理体系,其最主要的目的就是用最小的支出来获得最大的企业利润,但是这一过程的实现都是在不同的分支目标上展开的,传统的成本管理把工作的目标分配到各个责任中心,组织以及个人,力求通过对个人绩效的控制来达到企业整体绩效的最佳成果,使得各个部门以及各个作业之间都有所割裂,也使得个体只追求单一的目标,而忽视对其它方面责任的履行。

2.2从功能结构的关系进行分析。

企业的目标必须在相应的组织作为保障的前提下才能够实现,现代的企业成本管理所要求的是全动员,全要素,全过程的成本管理,而传统的企业在这一方面的管理遵循采购部门以及财务部门等的职责和功能,这种管理观念不能完全的深入到企业的各个环节中,没有形成员工的自觉行为。

2.3从开放性上进行分析。

传统的成本管理仅仅控制企业内部的资金流动价值消耗的费用,而现代的企业所采用的是相对开放的思想,对于企业的内部及外部环境都有相应的研究,特别是产品的外部环境的研究,比如产品的竞争对手,产品的市场信息,产业的发展趋势,产业的技术发展等,进行战略成本的决策等。

二、加强企业建筑管理成本的方法

1.提高项目管理人员的责任感和整体素质。

在这一方面,职能部门应该加强管理的监督力度,对那些没有经过专业的学习与培训,无法保证核算质量,核算能力不是很强的员工进行相关的专业培训,提高其素质水平。与此同时,也可以制定相关的奖励以及约束制度,对表现好的员工给予鼓励,对表现差的员工进行批评,提高员工的责任意识。制约相关管理员及时将变更的工程项目进行整理收集,最终上报给经营管理部门审核,这样能够有效的掌握工程的相关施工情况,也能对施工的成本进行控制。

2.加强对项目成本核算的监督和管理。

建立项目成本管理核算在项目成本管理中是十分重要的,没有成本核算作为基础,其它的成本控制,成本的分析考核,成本的计划等一系列的工作都无从谈起,企业的经营核算管理部门的具体职责,就是激起工作人员的积极性,发掘其巨大潜力,让管理人员真正的认识到成本核算的重要性,在对质量以及工作进度进行控制的同时也要抓紧施工成本核算管理,对现行的成本核算管理体制进行改革,公司可以对成本核算员进行集中管理,统一委派,定期学习交流,,将核算员的本身利益与工程的项目分离开,这样才能建立相对完整的工作程序。使得工作有条不紊的进行。

3.加强材料方面的管理。

在建筑材料成本控制的相关管理中,成本材料的管理也是十分重要的,在项目的成本比例中,成本材料要占一半以上的比重,要做到材料管理的全过程,全方位的管理,需要做到以下要求。即在项目确立后,项目部的施工技术人员以及公司对施工的预算进行编制,审核后的施工预算就是对材料限制的相关依据,对施工的各个层次均有相关的数额限度。施工预算部门将结果报告给材料部门,材料部门根据预算来购买材料。采购的过程中一般采用分批采购,总量订货的原则,避免材料的滥用以及浪费。材料在采购的过程中还要有相关的监督机构,依照一定的程序进行。

三、结语

第7篇:建筑表现专业培训范文

导致建筑工程施工出现质量问题的因素包含多种内容,这表现在几个方面:

1.造价因素。造价因素直接影响着施工单位的经济效益,在实际的施工过程中,一些建筑施工单位为了压低建筑成本采用了降低施工成本的方法,但是如果超过了一个“度”,就会引起质量问题的产生。建筑工程的施工质量与工程造价有着密切的关系,如果造价太低就会给是施工单位造成巨大的压力,在建筑工程中,主要的花费就是材料,如果造价太低,那么就会影响材料的性能与质量,继而影响整个建筑工程的施工质量。

2.设计因素。建筑工程的设计可以为后续的施工工作提供合理的技术支持,但是,我国建筑工程的设计工作还存在一些问题,很多设计人员在开展设计工作时,都未进行实地的考察,也没有与施工管理人员进行严格的交底工作,这也是导致建筑工程发生问题的主要原因之一。

3.施工要素。对于建筑工程而言,施工阶段是最为重要的阶段,施工因素直接影响着建筑工程的承建效果,其中影响最大的因素就是施工人员的专业技能水平,就现阶段来看,建筑工程的施工人员多为未接受过专业培训的农民工,他们没有获取到认证就直接上岗操作,这样,建筑工程的施工质量是难以得到保障的。如果施工人员未严格的按照相关的流程进行操作,且建筑队伍也未制定完善的质量控制体系,那么建筑工程的施工质量必然不高。

4.材料因素。选择何种材料就决定施工何种计划,如果材料选择不当就会直接影响建筑工程的施工质量,材料类型的选择对于施工质量有着直接影响,此外,若材料运送到施工现场后管理人员未安排好材料的质量检验工作,这也会影响建筑工程的施工质量。

5.监理因素。如果建筑工程缺乏专业的监理团队也会影响建筑工程的质量因素,同时,还有部分监理单位为了追求经济效益,启用一些综合素质偏低的监理人员,还有部分监理人员存在着无证上岗的情况,也未建立好完善的监理制度,这也导致很多质量问题未被及时的发现。

二、做好建筑工程施工质量管理工作的措施

1.建立完善的制度,促进管理工作的标准化。行为规范只有真正的上升到标准化程度才能够进行大范围的推广和使用,建筑施工领域也不例外,目前,在建筑领域常用的标准主要为ISO9000施工质量管理,这也是建筑施工的基本标准。这一标准强调了建立质量保障体系的重要作用,为了有效提升施工质量,施工企业需要根据自身的特征建立好完善的施工管理体系,强化管理人员的质量控制职能。同时,还要制定好完善的质量考核评价制度,根据施工等级来制定奖惩制度,同时,还要制定好质量检查制度,建立好质量检查报表,由专人进行负责,对于出现的问题要及时组织管理人员、技术人员进行分析,制定出完善的解决措施,将质量问题扼杀到萌芽状态。

2.重视材料的管理和控制工作。施工质量管理的重要内容就是施工材料的管理,这也是其他管理工作的支撑体系,施工材料的质量影响着整个建筑工程的施工质量,如果缺乏高质量的材料,那么再完善的管理制度也是难以发挥出其重要作用的。因此,必须要重视材料的管理与控制工作,这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做起:首先,做好材料计划的编制、验收与复核工作。在施工开始前,就应该根据图纸与施工要求来做好材料计划的编制、验收以及复核工作,每一个环节都应该用认真的态度来对待,这样才能够为后续的管理工作奠定好坚实的基础。其次,规范材料的采购环节。在采购时,应该以材料质量和规格为前提,对比多家商家的报价,选择物美价廉的材料,同时做好材料的复核、验收与入库工作,保障材料的存放质量。最后,把握材料的入场检验与控制关。在材料入场后,要严格实施抽检制度,对于损坏或者不符合规格的材料要坚决弃用,只有这样才能够真正的提升建筑工程的施工质量。

3.采取合理的措施提升施工技术水平。施工阶段的管理工作是核心,施工技术则直接影响着建筑工程的质量,除了施工人员的专业技能水平之外,技术因素还包括检测准确性、检测技术水平、数据、设备等等,为了提升施工质量,施工企业管理人员必须要重视质量管理工作,树立好完善的质量管理观念,从细节着手,改善技术水平,用规范的操作技术来保障施工的质量。此外,施工企业还要加强对施工人员与技术人员的培训,定期组织讲座,提升他们的专业技能水平和安全意识,让他们可以在头脑中树立起一种安全第一、服务客户的观念,并建立好完善的考核制度,实施考核上岗制,这样不仅可以有效降低施工事故的发生率,还可以提升施工企业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4.规范施工现场的管理工作。监理人员必须要加强自身的责任意识,采取有效的形式规范施工现场的管理工作。对于施工现场,应该检查好测量仪器、试验仪器以及机械设备的状态,监督考察技术人员的职业态度,如果发现工程质量存在安全隐患,必须要及时的提出,要求施工单位第一时间进行整改。此外,还要严格的遵照相关的规范制度,重视资料的存档,对工程质量检查的结果、与工程变更相关的照片与图像进行规范的保存。

三、结语

第8篇:建筑表现专业培训范文

【关键词】民用建筑;施工管理;质量管理;安全管理

前言

二十一世纪人口的不断增加,同时也伴随着住房数量的逐年上升,尤其是民用建筑。然而建筑行业的风生水起带给人类的不是越来越安全,相反一些严重的隐患以及人性的弱点不断地暴露了出来,主要表现在建筑的施工管理上。可是,自古以来,住房一直是人类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东西,所以,针对民用建筑施工管理中存在的问题,要明确出来并进行解决,改善建筑质量、安全性能下降的现状,使民用建筑真正地服务于民,施工管理更突出实效。

一、民用建筑施工管理存在的隐患

在民用建筑的施工管理中存在很多问题,主要分三个大方向,分别是质量管理方面、安全管理方面以及管理体制方面,各有千秋。在民用建筑的质量管理上,突出表现为(1)原材料不合规格,一些建筑商投机取巧,唯利是图,以次充好,将那份责任感早就抛至九霄云外,致使“豆腐渣工程”的诞生,最终不仅威胁到了广大居民的生命安全,更造成了资源的浪费和国家财产的损失;(2)施工设备维修更换不及时等因素致使某些方面施工质量不达标,轻则建筑寿命缩短,重则危害生命财产安全;(3)质检马马虎虎,责任意识不强,导致大错误小错误任其存在,直至事故发生。在民用建筑的安全管理方面,主要表现为安全防护措施的不严格甚至缺失以及管理建筑人员安全意识匮乏,例如,施工现场废弃的原材料不能得到及时清理,随意摆放,给过往路人带来安全隐患;建筑工人多未经专业培训,操作手法不规范或操作错误而不自知,致使安全隐患的产生;施工现场的四口、五邻边等需要修建防护措施的地方缺少防护措施或者设置了但形同虚设,作用不大。在施工上不论是安全管理还是质量管理,出现问题都少不了施工管理体制的影响,第三方面就是管理体制存在较大漏洞,管理体制不严格、不规范、未全面考虑等等因素都会造成体制出现问题,从而影响其管理下的各小单元。

二、建筑施工管理的重要意义

合理规范的建筑施工管理对民用建筑的质量与安全均有重要的保障性意义。规范化的建筑施工管理体制对质量的严格把关保证了原材料的优质与设备的优良运作,从而使质量得到保障,同时其通过各项完善制度的严格执行又对施工安全提供了保障,降低了施工事故的发生率以及建筑人员生命财产的不必要损失。进行有效完善严格的建筑施工管理,受益方不仅仅只有人民大众,还有建筑商。因为优良的建筑施工管理以大众的利益为根本出发点,责任意识强烈,而大众也乐于选择好的东西,从而给建筑商带来了经济效益,达成一种互利共赢的目标,和谐发展,共同谱写未来地球的建筑蓝图。

三、改善民用建筑施工管理的对策

与民用建筑施工管理的三方面隐患问题相呼应,就要从安全、质量、管理体系三部分对出现的问题进行完善,其主要对策或建议如下:

(一)安全方面

人力是施工建筑的中干力量,是建筑工程完成的主体执行者,因此,保障建筑人员及工地视察人员的人身安全应该是施工安全管理工作的重中之重。针对安全管理方面存在的问题,改进的对策主要为:

1、定期进行设备的维修与更换,避免因设备故障而带来的事故的发生;

2、重视工程设备的检修工作,并完善相应的设备检修技术指标,以做到及时发现潜在隐患,将危险因素扼杀于摇篮之中;

3、依据相关的法律法规以及个人工作经验,并广泛收集建筑工人的想法和建议,在建筑施工工地危险易发生的地方建设防护设施,以降低意外事故的发生率;

4、给建筑施工人员及进入施工工地人员派发各种质量优良的安全防护用具如安全帽、安全防护服等等。安全管理方面应下大力度进行改革,以体现珍爱生命、高度的责任感与社会意识。

(二)质量方面

工程的质量是评价一栋建筑价值高低的硬性指标,质量过硬的民用建筑市场价值才会高,其安全系数也明显地高于位于其下的各栋建筑,未来的建筑应当摒弃追求数量而忽略质量的坏习惯,追求量多质更优的目标。关于民用建筑质量管理方面的改善对策主要有:

1、狠抓施工原材料的采购工作。原材料的采购必须从有国家质量认证的原料商处购买,并尽量在使用效果好的情况下,与原料供应商建立长期合作关系,这样既保证了原材料的优良,又通过建立生意伙伴关系保障了原料优良的信誉度,同时节省下因不断的购置原材料而东奔西走、逐家试验的时间。

2、严格执行质量的验收工作,用以保证建筑质量的合格以及及时发现问题;

3、定期对建筑工地人员进行技术的专业培训,使之明确操作的规范并严格遵守,增加质量的过关率;

4、不定时的对建筑人员进行素质培养,提高其专业素质的同时,也注重道德素质、个人修养等内在素质的影响,提升其责任意识与知识储备,以适应时展。

(三)管理体制方面

施工管理体制是保障一切的指路灯,只有合理规范完全的管理体制才会避免方方面面的问题。面对残缺不规范的管理体制,改进对策如下:

1、充分考虑实际,并广纳建议,进行合理选择逐步完善施工管理体制,使之涵盖施工管理的全部层面;

2、合理细化管理体制,精确到具体的操作方法,以使各行为的执行有章可循,通过达成标准来逐级保证质量的达标;

3、建立管理信息库,将各项管理进行合理分区,并不断进行更新;

4、加强建筑工程的宏观调控机制,掌握工程整体的进度,并通过适度的调配优化工程建筑的管理与质量监控。

结语

综上,保障民用建筑施工的安全管理、质量管理以及完善施工管理机制是施工管理的主要改进方向,虽然如今其还存在着这些问题,但是通过各方面的努力,一定会将这些问题解决掉。再加上社会的进步与发展,民用建筑的施工管理定会越来越好。民用建筑施工管理繁杂,各项管理均需要有硬性的指标约束着才能减少问题、提高工程的质量,从而带来良好的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

【参考文献】

[1]牛涛.民用建筑施工的管理问题与解决策略探讨[J].科技创新导报,2012,06:43

[2]杨国平.民用建筑施工质量管理浅析[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上旬刊),2010(4).

第9篇:建筑表现专业培训范文

关键词:土木工程;安全管理;施工管理

1 土木工程施工管理现状

土木工程建筑施工管理是土木工程建筑施工企业结合企业内外条件以及工程特点,合理配置生产要素优化管理流程,从而实现工程项目的合同目标,达到工程预期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目前工程建筑市场竞争意识逐步形成,并不断加强。但是,土木工程建筑施工企业的管理体制还没有大的变化,而且存在许多问题,项目与企业间责任不明,激励不够,约束不严,不确定因素过多等严重影响着项目施工管理的正常实施,市场的不正当竞争,影响公平的实现;行业保护地区保护仍然较为严重,建筑市场行业地区间的壁垒,阻碍和影响着市场的健康发展建筑市场,还不能完全按照市场经济的规律运行,法律法规没有健全,存在着许多人为因素,政策导向,政府行为乃至灰色交易,但无论如何市场经济的潮流是不可阻挡的,建筑市场的逐步完善和国际化必然要求我们的土木建筑施工管理与时俱进,开拓创新。

2 我国建筑业安全管理存在的问题

2.1 技术问题

2.1.1 安全方面的意识淡薄。在建筑施工的现场,对文明施工的意识不够强,可以说是不重视,盲目的认为文明施工不过只用来敷衍上级检查才临时表现的。甚至部分工地连防火意识都没有;没有排水系统,道路不畅通;部分工地封闭管理仍然做的不够到位或是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相当一部分工地仍不够规范和重视生活设施,存在不符合规定的简陋不堪的现象;一部分工地施工现场仍未很好地设置标牌,且大部分安全标志悬挂的具置不够合理。工人们没有良好的施工环境,连良好的生活居住环境也没有,很大一部分原因,不能把责任全部归于企业,毕竟也有工作人员的问题,没有对文明施工引起足够的重视。安全法规知识淡薄,对国家颁布的安全规范缺乏深入了解。

2.1.2 安全操作不规范。众所周知,现在建筑业存在高处坠落、触电、物体打击、机械伤害及坍塌等五大伤害。针对每一种伤害,建筑施工安全检查标准(JGJ59-99)等规范均有相关预防措施。安全生产必须采用冗余法多层设防,才能将伤害事故降至最低。但是,在某些土木工程施工现场,往往存在安全操作不规范的现象。基坑开挖违规;高空作业,临边防护不到位;建筑脚手架搭设不符合国家规范;临时用电混乱,私拉乱接现象严重;大型机械操作不规范;特种作业无证上岗;安全技术交底不到位等等现象。这些违规操作严重影响到工人们的安全。

2.2 施工管理问题

2.2.1 人员的问题。在施工准备阶段,企业只追求施工进度,加快施工,忽略安全。而且,现在部分施工人员并不固定,有多施工员工都是短时间招聘,缺乏专业培训;部分工作人员技术水平低下,对现场把控能力较差;部分工作人员责任心较差,得过且过,对现场隐患睁一只眼闭一只眼;部分领导安全意识淡薄,认为安全管理可有可无。

2.2.2 资料收集的混乱。施工设计组织方案针对性不强、不准确;施工安全资料伪造;方案未能认真如实审查;方案落实情况较差;施工安全技术方案与安全检查操作凭经验;交底不能按规范标准执行。有时候容易造成方案流于形式,这样不仅是对自己不负责,更是对企业领导、操作工人的不负责。

2.2.3 施工阶段管理存在的问题。我国建筑工程施工中,人工化生产占很大比例,机械的运用反而很少,这样下去,导致生产率低下。同时,技术欠缺导致很多新型机械推广力度不够,应用范围小。

3 解决施工管理问题的具体措施

3.1 认真对待前期准备工作

3.1.1 人员的准备。由于建筑项目的主要管理者是:项目经理、技术员、安全员等,每一个项目的管理者都应该做到在工程开工之前就让人员配备齐全,并对不熟练的人员核查,身份、技能、特长、人品等。各项目部用这些标准对其进行入职培训和安全方面的教育,让他们充分地认识工程 项目,对于技术工作人员,对其进行专业的技术培训。使每个人都能具有安全知识,在现场中发现安全隐患,提倡全民管安全,将安全管理上升到一个第一的高度。

3.1.2 技术、材料准备。技术方面,根据图纸、规范合理编制专项方案。专项安全方案必须有针对性,必须能指导施工,同时,加强安全技术交底,使底层操作人员熟悉方案编制人员思路,将方案中内容落实到位。在材料方面,各个部门之间协商解决好施工材料的准备购买问题,确保材料合格,做好试验,坚决杜绝不合格材料在工程上的使用。要制定详细的购买列单,减少购买中出现的漏买;做好材料的保存保管,避免材料在没有使用前就遭到损坏,易燃易爆品应分开保管。

3.2 工程施工过程控制得当

3.2.1 过程安全控制。加强事前计划,事中检查,事后落实。将安全管理责任分解,落实到人。过程中巡视检查,对屡次发生隐患的责任人、班组进行处理,对表现优异的进行奖励,做到奖罚分明。另外,对不同时期的危险源进行辨识,重点防治。定期不定期召开安全检查,对隐患尽量做到全面排查,防微杜渐。

3.2.2 规范安全操作。对不同工种,不同时期进场工人分阶段进行详细的安全技术交底,检查现场施工是否符合方案要求。安全工作采用冗余法,多道设防,防患于未然。根据建筑施工安全检查标准(JGJ59-99)等规范设立表格,现场逐项检查、落实。

3.2.3 制定应急预案。根据现场实际情况和不同施工时期的伤害种类、危险因素,结合法律法规制定出具有可行性的应急预案。一旦发生安全事故,应该如何处理,将安全事故的不良影响降到最低,维护人员生命安全和财产损失最小。

3.3 积极开展安全性评价,进行风险评估工作

安全性评价和风险评估是现代安全管理现代化的一项重要的内容(对一个单位安全基础的现状和水平进行正确的评价,并对各方面危险因素的多少及严重程度进行评估),目的便是明确反事故斗争需要采取的措施,从而实现超前控制,减少和消灭事故的发生。

3.4 积极采用新技术

积极加强新技术的推广与应用,积极采用能保障人员安全的新机械,新技术,大大提高劳动生产率,解放部分劳动力,逐步脱离劳动密集型行业,不断推进建筑行业向更健康的方向发展。

4 结语

在企业建筑施工中,安全无疑是第一重要的,没有什么比生命更可贵。不光是企业要对施工人员负责,施工人员更应该对自己、对操作工人负责。而现如今的建筑施工过程中,我们时常看到的却是一片狼藉,随处可见各种对生命不负责的行径,安全事故屡屡发生。因此,必须以对社会负责任的态度,加强安全管理刻不容缓。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