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精神疾病佳治疗方法范文

精神疾病佳治疗方法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精神疾病佳治疗方法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第1篇:精神疾病佳治疗方法范文

【关键词】 跖筋膜炎;解剖列车;康复;跟痛症

足跟痛是骨科和康复科的常见病、多发病;跖筋膜炎是成人足跟痛的常见原因之一,影响约10%的普通人群[1]。跖筋膜炎治疗方法较多,如常规针灸、推拿、针刀、封闭、肌肉牵伸,以及超声波、冲击波等,但大部分治疗方法疗效欠佳,远期疗效尚不清楚[2],容易复发,严重影响患者的工作和生活。近年来,解剖列车理论[3]传入,笔者在学习解剖列车理论的基础上综合肌筋膜功能障碍理论,运用解剖列车理论指导下康复治疗跖筋膜炎24例,现总结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0年10月至2014年10月在本院康复医学科门诊就诊的跖筋膜炎患者48例,均为单侧,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24例。治疗组男12例,女12例;年龄20~63岁,平均(40.13±10.66)岁;病程1~4年,平均(2.25±0.66)年;体质量指数平均(23.88±5.31);晨起第一步时VAS评分(4.96±0.86)分,每日最痛时VAS评分(6.58±1.14)分。对照组男11例,女13例;年龄19~61岁,平均(40.92±11.17)岁;病程1~4年,平均(2.27±0.70)年;体质量指数平均(23.53±2.81);晨起第一步时VAS评分(4.92±0.88)分,每日最痛时VAS评分(6.67±1.09)分。2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具有可比性。

1.2 诊断标准 按照《实用骨科学》[4]中的诊断标准。慢性损伤发病缓慢,可有数日甚至数年病史,临床表现为足底疼痛,不敢行走,检查时可见足底中部压痛明显、拒按,跛行。

1.3 纳入标准 ①符合上述诊断标准;②年龄18~65岁;③病程1年以上;④能积极配合治疗8周,且完成随访;⑤自愿并签署知情同意书。

1.4 排除标准 ①各种外伤性、痛风性、神经性、跟骨骨髓炎、跟骨结核、无菌性坏死等明显原因所致足跟痛者;②急性跖筋膜炎患者;③曾做过跖筋膜的外科松解术或其他外科涉及足跖区的手术者;

④妊娠期妇女;⑤合并严重心脑血管、肝肾、精神疾病和造血系统疾病者;⑥不按规定配合治疗及随访者。

2 方 法

2.1 治疗方法

2.1.1 对照组 患者俯卧位,医者在小腿三头肌至足底部实施?法和按揉等5~10 min;然后用拇指点按和弹拨跖筋膜压痛点5 min,力量由轻到重,后用强刺激手法;最后手法牵伸跖筋膜[5]。治疗8周。

2.1.2 治疗组 患者俯卧位,根据解剖列车理论,浅背线走向,医者运用?法、按揉等治疗浅背线相关肌肉及筋膜,然后用拇指点按和弹拨浅背线上的所有压痛点5~10 min,力量由轻到重,后用强刺激手法,重点运用强刺激手法点按或按压跖筋膜压痛点;而后根据解剖列车浅前线走向,医者运用?法、按揉等放松浅前线相关肌肉及筋膜,点按相关压痛点;最后手法牵伸跖筋膜。治疗8周。

2.2 观察指标 治疗后患者填写疼痛日记,准确记录治疗前后患者疼痛症状变化情况,记录晨起第一步及每日最痛时VAS评分,治疗前及治疗4,8周进行评估,治疗结束3个月后统一随访评估,观察复况。改善率=(治疗后评分-治疗前评分)/治疗前评分×100%[6]。

2.3 疗效评定标准[7] 治愈:改善率100%。显效:改善率50%~99%。有效:改善率25%~49%。无效:改善率 < 25%。要求晨起第一步及每日最痛时VAS评分改善率同时符合上述标准。

2.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5.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等级资料的比较采用Ridit分析。以P < 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3 结 果

3.1 疼痛程度改变 治疗后4,8周及治疗结束3个月后随访,2组晨起第一步及每日最痛时VAS评分较治疗前均有改善(P < 0.05),且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 < 0.05)。见表1。

3.2 2组临床疗效比较 治疗8周后,治疗组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见表2。

4 讨 论

足底跖筋膜炎是跟痛症最常见的原因,占全部跟痛症患者的80%[8]。以跟骨结节内下侧疼痛和压痛为主要特征。多由于长时间站立或行走使足底跖筋膜生物力学过度使用引起[2]。既往治疗方法包括非手术治疗与手术治疗,以非手术治疗为主[9]。近年来,出现了肉毒素治疗、肌肉牵伸以及超声波、冲击波、足部支具等康复手段;但大部分治疗方法疗效欠佳,远期疗效尚不清楚,容易复发,严重影响患者的工作和生活。经过非手术治疗后症状无缓解的患者可以考虑实施跖筋膜松解术,但术后可能产生很多并发症[10-11],所以手术治疗应谨慎采用,故寻找安全有效的非手术疗法十分必要。

所谓解剖列车理论,实际上是一种整体理论,与中医整体理论相似;但以解剖为基础。在筋膜网络内的肌肉会影响功能整体的全身连贯性,这些沿着身体结缔组织方向行进的薄膜和线条会形成有迹可循的肌筋膜经线称之为解剖列车。跖筋膜出现问题,可以影响整个筋膜线,临床上经常见到跟痛症患者出现腰背痛,在这里就可以很明确地解释了。人作为一个整体,浅背线出现问题,相互拮抗的浅前线相应出现问题。目前普遍认为,足底跖筋膜炎发病最常见原因是足底跖筋膜生物力学机制异常和跖筋膜的退变[12]。笔者通过松解浅背线,使足底跖筋膜整体放松,然后松解浅前线使筋膜生物力学达到新的平衡,从而彻底治疗跖筋膜炎;与传统按摩比较,该方法注重人体的整体生物力学平衡,效果较好,考虑可能与整体生物力学平衡有关。本研究结果表示,2组患者经过治疗后症状均有改善,但基于解剖列车理论下康复治疗改善明显优于常规按摩,3个月随访仍优于常规按摩。

解剖列车的出现给慢性软组织损伤治疗提供了一个新的方向,操作方法简单,效果显著,无不良反应,患者容易接受,而且不需要专业设备,值得基层临床大力推广。

5 参考文献

[1] Roxas M.Plantar fasciitis:diagnosis and therapeutic considerations[J].Alttern Med Rev,2005,10(2):83-93.

[2] 张鹏,俞光荣.足底跖腱膜炎的研究现状[J].中国矫形外科杂志,2013,21(23):2375-2378.

[3] Thomas W.Myers.解剖列车:针对徒手及动作治疗师的肌筋膜经线[M].周玟玲,黄佳琦,游晓微,等,译.台北:台湾爱思唯尔有限公司,2012:1.

[4] 胥少汀,葛宝丰,徐印坎.实用骨科学[M].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05:1876.

[5] 吴春薇,郑萍,吴坚,等.牵伸训练治疗跖筋膜炎的病例对照研究[J].中国骨伤,2013,26(4):297-301.

[6] 桂柯科,俞永林,姜建元.跖筋膜炎牵拉疗法的疗效研究[J].中华物理医学与康复杂志,2006,28(8):557-559.

[7] 李丽,董雯雯.蜡疗联合悬吊运动疗法治疗腰肌筋膜炎临床观察[J].风湿病与关节炎,2014,3(12):23-25,29.

[8] Tisdel CL.Heel pain[M].Orthopaedic knowledge update:foot and ankle:American Academy of Orthopaedics Surgeons,2003:113-119.

[9] 陈兆军,陈宝兴,王正义.足踝部常见疾病的治疗方法[J].中华骨科杂志,2004,24(1):48-49.

[10] Harty J,Soffe K,O Toole G,et al.The role of hamsting tightness in plantar fasciitis[J].Foot Ankle Int,2005,26(12):1089-1092.

[11] 宋文阁,傅志俭.疼痛诊断治疗手册[M].郑州:郑州大学出版社,2003:30-31.

第2篇:精神疾病佳治疗方法范文

【关键词】奥氮平;喹硫平;老年痴呆;精神行为障碍;治疗效果

doi:10.3969j.issn.1004-7484(x.2013.10.571文章编号:1004-7484(2013-10-6039-02

在临床治疗中,老年痴呆病症通常也被称为阿尔茨海默病,它主要是一种病原体侵犯大脑皮层神经元造成的精神性痴呆疾病,发病率较高。通常情况下,老年痴呆患者病症发生过程中,除了有认知功能障碍外,还伴有精神病性症状,比如幻觉、抑郁、妄想、焦虑、行为紊乱等症状。在老年痴呆患者群体中,老年痴呆患者的精神行为障碍发生概率在70%到90%之间,非常高。老年痴呆患者的精神行为障碍,不仅对于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与生活质量有着严重的影响,并且也会给老年痴呆患者的照料人员造成的巨大的心理与经济压力。本文将结合实际病例,进行奥氮平与喹硫平治疗老年痴呆患者精神行为障碍的效果分析研究。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选取某医院2005年8月至2011年8月收治入住的60例老年痴呆病症患者,其中,精神性老年痴呆患者40例,老年前期型12例,老年期型18例,这类患者均存在有弥漫性脑皮质萎缩情况;血管性老年痴呆患者20例,症状表现为多发性脑梗塞以及中度脑萎缩。在对于所有患者进行简易智能状态检查后,得分均在24分以下,并且均伴有幻听以及被害妄想、嫉妒妄想、情绪障碍和行为障碍等精神病性症状。此外,在对于上述患者进行病症排查中显示,所有患者无既往精神病史,并且没有心、肝、肾脏等重大系统病症,无药物过敏和严重自杀自伤情况。

1.2治疗方法将上述60例老年痴呆患者随机分为喹硫平组和奥氮平组两组,每组患者30例,两组患者在病症类型以及性别、年龄、病程等一般资料上无明显差异。对于喹硫平组患者先以每天12.5mg的剂量进行喹硫平药物治疗,然后在治疗过程中,根据患者的病情以及不良反应情况进行逐渐加量治疗,药物剂量增加后,范围应控制在每天50mg到400mg之间,患者治疗过程中药物的平均服用剂量为每天(142.5±82.3mg;奥氮平组患者开始以每天2.5mg药物进行治疗,后根据患者病情与不良反应情况进行2.5mgd到10.0mgd范围的剂量增加治疗。两组患者均连续治疗12周,并且在治疗期间不与其他抗精神病药物联合使用。

在两组患者治疗前与治疗后的第4周、第8周以及第12周,使用阿尔茨海默病理行为评定标准,对于患者的治疗效果与不良反应情况进行评定分析。

2结果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病理行为变化具有明显差异,具有较好的治疗效果,在治疗后第4周,喹硫平组患者的精神行为障碍改善情况变化最为明显。在治疗过程中,奥氮平组患者共出现口干、嗜睡、血压降低等不良反应情况9例,喹硫平组各例不良反应症状共7例,明显要比喹硫平组多。

3讨论

在临床治疗中,老年痴呆患者的精神行为障碍,比如情绪低落、冲动、坐立不安、抑郁、焦虑等,多与患者脑内多种神经递质有很大的关系,并且通常治疗中,将患者的幻觉以及妄想等症状,归结为与患者脑内多巴胺神经元功能的绝对或者是相对的亢进有很大的关系。并且对于老年患者来讲,由于患者群体的身体状况特殊性,随着年龄的增加,身体机能与器脏功能都会不同程度的下降减退趋势,因此,以安全有效的用药方式,通过抗精神病类药物的服用治疗来减轻患者病症,是老年痴呆病症临床研究的重点。

在对于老年痴呆病症患者的临床治疗观察中发现,奥氮平与喹硫平进行患者治疗,有利于进行患者预后改善。在上文中,通过阿尔茨海默病理行为评定量表进行两组治疗患者的治疗效果评定分析,根据评定对比结果可以看出,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病症改善虽然比较明显,但是具体治疗评分比较均有比较明显的差异,并且喹硫平在进行老年痴呆患者精神行为障碍治疗中,治疗安全性与效果均比奥氮平组要好,对于患者病症改善有极大的积极作用。

参考文献

[1]江建忠,热依汗古丽・阿不来提.喹硫平、奥氮平用于老年痴呆患者精神行为障碍治疗自然观察研究[J].医药前沿,2012(13.

[2]梁佳,曾强,赵玮琳.奥氮平和利醅酮治疗老年痴呆精神行为症状的比较研究[J].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2009(9.

第3篇:精神疾病佳治疗方法范文

关键词:精神病学;中成药;抑郁症

中图分类号:R7494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7-2349(2013)03-0038-02

抑郁症是以情绪低落,思维迟缓;兴趣丧失,无愉;经历减退或疲乏感;自我评价低、自责;联想困难,思考能力下降等精神运动性迟滞为主的一类心境障碍综合症,可出现焦虑、躯体不适和睡眠障碍、食欲降低、减退,严重者反复出现想死的念头或有自伤、自杀行为。随着抑郁症患者的增多,国家对抑郁症的重视程度也明显提高。目前药物治疗仍以西药为主,我国中成药对本类疾病的研究有一定进展,近年来新药舒肝解郁胶囊,是一种中西医理论都能解释的天然药物,国内外的研究已经比较充分,在临床上取得较好的疗效,笔者就此进行临床观察,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68例抑郁症患者均系本院中西医结合治疗科2010年10月1日~2012年10月1日住院及门诊患者。患者中男22例,女46例;年龄最大62岁,最小18岁,平均年龄(32±1164)岁;病程最长17 a,最短6个月,平均病程(541±324)a。

12诊断标准所有患者均符合《国际疾病与相关健康问题分类-精神与行为障碍分册》(ICD-10)抑郁发作(F32)诊断标准,此类疾病均收于抑郁症范畴[1]。

13治疗方法采用成都康弘药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生产的舒肝解郁胶囊(国药准字Z20080580)进行治疗,舒肝解郁胶囊的成分为贯叶金丝桃、刺五加。用法用量:口服。一次2粒,一日2次,早晚各服1次。疗程为8周。

14评定方法在治疗前及治疗1周、2周、4周、6周、8周采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量表(HAMD)及临床整体印象量表(CGI)[2]来判断,汉密尔顿抑郁量表总分减分率≥75分为痊愈,50~74%为显著进步,25~49%为进步,≤24%为无效。在治疗后1、2、4、6、8周进行TESS[2]评定。治疗前及治疗2、4、6、8周进行血常规、尿常规、心电图、肝功能等实验检查。

14统计方法在资料整理后,采用一般的频数描述方法进行统计。

2结果

21治疗8周后,68例抑郁障碍患者初步统计根据HAMD量表减分结果,痊愈27例(占3970%),显著进步18例(占2647%),进步15例(占2215%),无效8例(占1176%),总有效率8824%。HAMD量表评判结果,总分由治疗前的(3845±1270)下降至治疗后的(1892±1255),有效率为8824%。

22药物反应68例患者中,2例服药1个月内出现不适而停药采用其它办法治疗。另有3例出现皮疹反应,在同时使用对症治疗继续进行治疗,其余未出现明显毒副作用。

3讨论

本文的抑郁症是指一种负性的、有生物学基础的情感性精神障碍,本病的终生患病率女性为10%~25%,男性5%~12%[3],历来受到中医的重视,属中医郁证、癫证范畴[4]。近十来年的西医基础研究和临床治疗,有趋于向中医阴阳分类的动向,就原发性重症精神病的几种疾病而言,以《难经》“重阴者癫,重阳者狂”分类更能指导临床,这在西医精神病学界的实际临床过程中已经上升为理论,无疑将重度抑郁症归类为“癫”,轻中度抑郁症归类为“郁”,虽有争议,但最为现实。基于中医一直认为的抑郁也能归属于郁证等其它疾病的说法,就像抑郁性神经症一样已经成为诊断历史了。

舒肝解郁胶囊是近年来治疗抑郁症、中医郁证、癫病有效药物,其主要成分贯叶金丝桃在中国及欧洲都有悠久的历史。主要成分为贯叶金丝桃及刺五加,临床试验显示其治疗轻中度抑郁疗效良好,与氟西丁疗效相当。国内外报道中药治疗抑郁症的研究相对西药来说较少。国内报道主要集中在银杏叶制剂方面,而国外则较多报道圣约翰草治疗抑郁症的研究,圣约翰草主要成分为贯叶金丝桃,与舒肝解郁胶囊类似,根据最新研究表明,贯叶金丝桃主要活性成分为苯并二蒽酮类衍生物金丝桃素和假金丝桃素,能透过血脑屏障进入大脑,通过系列反应以达到缓解精神紧张和稳定情绪的效果。圣约翰草是英国皇家药典委员会郑重推荐治疗抑郁症的首选植物药舒肝解郁胶囊同时含有刺五加,国内对于刺五加治疗抑郁症的研究亦有报道,结果显示刺五加辅助治疗抑郁症疗效良好,不良反应少。本观察研究中显示,2个月治疗近期总有效率在80%以上,与目前临床实践基本相符,事实上各种精神疾病的总体疗效很难超过这个界限,这疾病性质决定的,其中实证稍好,虚证疗效明显要差,也与现代医学的看法相近,远期疗效可能还要小于这个数据。西医综合治疗总有效率在80%左右,单纯应用药物治疗,大多数报道有效率60%~80%之间[5]。抑郁症易反复发作,自杀率在15%左右,所以在治疗过程中,要提高防范意识,严防自杀和间接自杀。

本研究结果显示舒肝解郁胶囊治疗轻中度抑郁症疗效佳,患者接受程度好,同时撤药快,撤药反应不明显。由此可见,舒肝解郁胶囊作为抑郁症的治疗药物,有着很好的循证依据,可以作为轻中度抑郁症的首选药物之一,中成药治疗抑郁症更能为广大中国百姓所接受。

参考文献:

[1]世界卫生组织国际疾病分类:精神与行为障碍分类[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3:99~106

[2]张明圆精神科评定量表手册[M].长沙: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1993:121~150

[3]沈渔村精神病学[M].4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0:434

[4]王永炎中医内科学[M].上海:上海科技出版社,1997:149

第4篇:精神疾病佳治疗方法范文

【关键词】 重症肌无力;临床表现;自身免疫性疾病;治疗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我院收治的26例重症肌无力患者,全部患者均存在典型的中重症肌无力临床表现,均经单纤维肌电图检查显示增宽或阻滞,神经电生理检查显示低频重复电刺激递减、乙酰胆碱受体抗体检测阳性及新斯的明试验检测阳性而确诊为重症肌无力。其中男15例,女11例,年龄29~63岁,平均年龄为(32.8±96)岁。病程2个月至13年,平均病程为(2.3±07)年。26例患者根据Osserman分型[3]可分为:眼肌型(Ⅰ型)4例,轻度全身型(Ⅱa型)8例,中度全身型(Ⅱb型)10例,重度激进型(Ⅲ型)3例,迟发重症型(Ⅳ型)1例。全部患者均予以纵膈CT检查及胸腺病理检测,其中15例患者胸腺正常,7例患者存在胸腺增生,4例患者存在胸腺瘤。全部患者均未发现其他严重内科疾病。

1.2 治疗方法 26例患者针对患者的个人情况采取个体化的治疗措施。4例Ⅰ型患者予以单用溴吡斯的明进行治疗,若患者症状改善不佳可另外予以强的松,Ⅱa型及Ⅱb型患者可以联合甲基泼尼松龙和溴吡斯的明予以治疗,用药方法:予以Ⅱa型及Ⅱb型患者甲基泼尼松龙 1 g/d,静脉滴注,连续使用3 d,之后每3 d减少一半剂量,并在剂量减少至120 mg/d后第3天予以患者改为60 mg/d口服,并逐日进行减量。若经济条件较好,Ⅱa型、Ⅱb型、Ⅲ型及Ⅳ型患者可予以丙种球蛋白04 g/(kg·d),静脉滴注,连续使用3~5 d。若以上激素治疗效果不明显,或患者存在禁忌证的情况下,可采取使用环孢素A或硫唑嘌呤等免疫抑制剂。存在胸腺增生或胸腺瘤的患者可建议其采取胸腺清除手术进行治疗。在治疗过程中,需要同时对患者予以抗感染、纠正电解质紊乱及营养支持治疗等综合治疗措施。

1.3 治疗效果评价标准 患者肌无力症状基本消失,临床症状和体征显著好转,且治疗药物减少超过50%,超过1个月的时间患者未出现复况为显效。患者肌无力症状部分好转,且临床症状及体征存在改善,治疗药物减少超过25%,超过1个月的时间患者未出现复况为有效。患者肌无力症状无好转,临床症状及体征未出现改善甚至恶化的为无效[4]。

2 用药情况及结果

全部重症肌无力患者均予以溴吡斯的明进行治疗,其中17例患者联合激素进行治疗,9例患者联合丙种球蛋白进行治疗。合并胸腺增生或胸腺瘤的11例患者在症状得到控制后进行手术切除胸腺进行治疗,治疗结果:26例重症肌无力患者中,显效7例,约占269%,有效15例,约占577%,无效4例,约占154%,总有效率为84.6%。全部患者予以6个月以上的随访,其中1例Ⅰ型患者发展为Ⅱa型,1例存在胸腺增生的患者经手术治疗后效果不明显,从而进一步口服大剂量的胆碱酯酶抑制剂及免疫抑制剂。3例患者死亡。

3 讨论

重症肌无力患者通常在20~40岁的青壮年人群中发病,属于一种神经肌肉接头出现传递障碍的自身免疫性疾病,其发病机制可能与患者出现病毒感染及自身的某些免疫性疾病相关,从而有研究证实,其发病过程为因病毒的一些结构致使患者机体出现自身抗体或存在自身的免疫性疾病而导致机体出现免疫调节紊乱,进而出现肌无力症状[5]。

重症肌无力的首发症状一般以眼部症状为主,其最主要的表现为眼肌无力,大多数人群初始症状只处于眼部范围的表现,但随着病情的发展,逐渐出现呼吸肌、吞咽肌及四肢骨骼肌存在肌无力症状。同时,重症肌无力患者还可引起植物神经功能障碍、锥体束征、周围神经受累、平滑肌及心肌受损、精神障碍及癫痫发作等症状[6]。

目前治疗重症肌无力可采取胆碱酯酶抑制剂、Co放射治疗、免疫抑制剂、肾上腺皮质激素、大剂量静脉注射球蛋白、手术切除胸腺及血浆置换等治疗措施。但对神经肌肉接头处的传递障碍进行改善并对自身免疫反应进行有效的抑制为其治疗的主要目的。传统治疗中一般采用胆碱酯酶抑制剂作为主要治疗药物,但因该药易出现耐药性,大部分患者在使用初期可产生较好的效果,但在治疗过程中效果逐渐变差,同时,因患者本身的机体免疫损伤机制对其不产生干预效果,所以,通常无法大剂量的进行使用。而目前甲基泼尼松龙在重症肌无力的治疗过程中效果较好。可有效的对细胞免疫应答、体液免疫及白细胞功能进行抑制。从而产生敏感的治疗效果[7]。而在早期应用过程中患者可能产生症状加剧,甚至引起呼吸肌瘫痪,因此需要对其应用呼吸机进行辅助治疗。其可能机制为乙酰胆碱受体离子通道收到阻滞,从而降低了神经肌肉的传导能力,或出现了亲和力较高的糖皮质激素受体在早期明显减少,患者机体产生激素作用下降,从而引起症状加剧。而免疫球蛋白因能干预机体免疫系统而用于各种免疫性疾病的治疗,对重症肌无力的治疗也存在一定的效果。但价格较贵。不利于推广。而存在胸腺异常的患者应在控制症状后尽快予以手术切除胸腺,而对于药物治疗效果欠佳的患者,也可予以手术切除胸腺进行治疗。

综上所述,重症肌无力临床特征比较复杂,需应用抗胆碱酯酶药、皮质类固醇及免疫抑制剂等药物进行个体化治疗,同时对存在胸腺异常的患者可在症状得到控制后采取手术切除胸腺治疗。

参 考 文 献

[1] 马维斌 机械通气治疗重症肌无力危象的效果观察实用心脑肺血管病杂志,2012,20(6):10651066.

[2] 吴锦英,赵伟佳,李欣明 脑梗死合并重症肌无力2例报告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2012,38(3):145149.

[3] Vachlas K, Zisis C, Rontogianni D,et al Thymoma and myasthenia gravis: clinical aspects and prognosis Asian Cardiovasc Thorac Ann,2012,20(1):4852.

[4] 柏萃,李光勤重症肌无力发病机制、临床表现和治疗中国社区医师,2010,12(21):147.

[5] 董钧重症肌无力的治疗进展内蒙古中医药,2012,25(15):100101.

第5篇:精神疾病佳治疗方法范文

关键词 抑郁症 辅助治疗 研究进展

中图分类号:R749.41; R749.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1533(2017)07-0007-03

Research progress of the adjuvant therapy for depression

YAN Yan, WANG Xiaohui*

(Three Ward, Mental Health Center of Qingpu District, Shanghai 201721, China)

ABSTRACT Medicinal therapy is a traditional treatment for depression. At present the treatment of depression is gradually transformed from the traditional concept of medicine into a comprehensive and individualized treatment, while adjuvant therapy such as psychological treatment,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and physical therapy as the core has been unceasingly developing, which can comprehensively improve the depressive symptoms of the patients and restore their social function.

KEY WORDS depression; adjuvant therapy; research progress

抑郁症是以持续的情绪低落、愉缺失为核心症状的常见精神疾病,严重的还伴有自杀倾向,严重危害患者的身心健康。世界卫生组织预测,到2020年抑郁症将成为全球第二大疾病,成为21世纪人类的第一大杀手。药物治疗是抑郁症的首选治疗手段,这已为国内外多个临床指南所推荐。但抑郁症的治疗理念正从最初的单纯依靠药物控制症状逐渐向综合性、个体化的治疗模式转变,而以心理治疗、中医学和物理治疗等为核心的辅助治疗手段也在不断发展,以期能够最大程度地恢复抑郁症患者的认知功能并使之早日回归社会[1]。

抗抑郁药物自20世纪50年代开始起步,从单胺氧化酶抑制剂、三环类和四环类抗抑郁药物发展到5-羟色胺再摄取抑制剂、5-羟色胺和去甲肾上腺素再摄取抑制剂等,在临床上得到了广泛应用,疗效确切。同时,人们也在不断研究、探索抑郁症的辅助治疗措施,如电休克治疗对快速缓解严重抑郁症患者自杀企图和抑郁情绪的作用、不同心理治疗方法对巩固抗抑郁药物治疗疗效和减少抑郁复发的作用[2]、经颅磁刺激和中医学治疗对抑郁症的辅助治疗作用等[1]。本文简要介绍抑郁症辅助治疗的研究进展。

1 心理治疗

心理治疗是已获公认的抑郁症辅助治疗手段,方法很多,以认知行为治疗的应用最为广泛。王宏升等[3]将64例抑郁症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32例患者,均给予口服草酸艾司西酞普兰治疗,但对研究组患者还联合团体心理治疗。治疗8周后发现,草酸艾司西酞普兰联合团体心理治疗对抑郁症治疗具有协同增效作用,起效快且疗效显著,有利于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及治疗依从性。康红等[4]将100例难治性抑郁症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50例患者,均给予口服草酸艾司西酞普兰和奥氮平治疗,但对研究组患者还联合人际心理治疗。治疗12周后发现,联合人际心理治疗能显著提高抗抑郁治疗的临床疗效,有效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石捷等[5]将92例老年抑郁症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6例患者,均给予盐酸舍曲林治疗,但对观察组患者还联合结构式家庭治疗。治疗8周后发现,联合结构式家庭治疗可提高患者的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和认知功能,有效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李丹丹等[6]将90例抑郁症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5例患者,均给予盐酸文拉法辛缓释片治疗,但对观察组患者还联合心理治疗。结果发现,联合心理治疗能获得更显著的疗效,且治疗安全性及患者依从性更高,患者生活质量显著提高。Chiesa等[7]将经抗抑郁药物治疗疗效差的抑郁症患者分为两组并分别进行正念认知治疗和普通心理教育,结果显示与普通心理教育相比,正念认知治疗能更显著地减轻患者的抑郁症状、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刘典英等[8]将80例老年抑郁症患者随机分为正念认知治疗组(研究组)和工娱治疗组(对照组),每组40例患者,均口服氢溴酸西酞普兰,但对研究组患者联合正念认知治疗,对对照组患者联合工娱治疗。治疗8周后发现,正念认知治疗在改善老年抑郁症患者抑郁症状方面的疗效优于工娱治疗。

2 中医学治疗

2.1 中医药治疗

在中医学上,抑郁症属于“郁证”范畴,病位在脑,与肝、心、脾、I关系密切,治疗手段包括中药、针灸和中医心理治疗等[9]。中药的化学成分复杂,但同科或同属的植物中往往含有相似的成分,有相似的药理作用。贯叶连翘已被广泛用于抑郁症治疗[10]。人参为五加科植物,人参皂苷是人参所含的重要成分,具有抗抑郁活性,实验证明人参皂苷Rbl在动物行为学方面具有明显的抗抑郁作用,并能治疗抑郁症的一些伴随症状,如认知功能障碍、障碍等[11-13]。有研究表明,合欢花水提物能明显对抗“行为绝望”模型鼠的绝望行为[14];银杏叶提取物具有多种药理学活性,对抑郁情绪有很好的改善作用[15]。

2.2 针刺疗法

针灸治疗具有多层次、多靶点、整体调节的特点,能较好地改善抑郁症伴随的焦虑、睡眠障碍等躯体症状,且没有西药样的较强毒副反应。有研究报告,使用G6805-2型电麻仪以连续波针刺四神聪、四关、神门、内关、三阴交、三里等穴位治疗26例产后抑郁症患者,54个疗程后的总有效率92.3%[16];以电针灸为主治疗150例抑郁症患者,取得较好的临床疗效[17]。

3 物理治疗

3.1 改良的电休克治疗

改良的电休克治疗使用短暂、适量电流通过患者大脑,使之暂时丧失意识、全身抽搐,具有治疗抑郁症的作用,并被认为有较药物治疗更好的疗效,能更快地改善患者的严重精神症状[18]。该疗法目前已成为抑郁症急性期、尤其是有自杀倾向的抑郁症患者的最有效治疗方法,平均有效率为50% ~ 70%,但复发率高,需使用药物持续巩固治疗[19]。

3.2 经颅磁刺激治疗

经颅磁刺激治疗属无创治疗,系通过使脑组织神经元去极化或超极化而影响脑内诸多代谢及电活动来达到治疗目的,可减少患者的认知功能损害,患者的可接受性高。周春英等[20]将61例老年抑郁症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均给予口服米氮平治疗,但对研究组患者还联合重复经颅磁刺激治疗。治疗4周后发现,米氮平联合重复经颅磁刺激治疗具有协同增效作用,起效快、疗效好、安全性高,是治疗老年抑郁症患者的有效方法。

4 其他辅助治疗

4.1 肠道益生菌治疗

越来越多的研究提示,饮食与抑郁症间存在着显著关联,肠道菌群在其中起着较大的作用。动物研究显示,肠道菌群能直接影响神经递质的水平,某些特定的肠道菌群代谢物会提高结肠内皮细胞的5-羟色胺水平[21]。这些细胞负责产生90%以上的外周5-羟色胺,而5-羟色胺水平的高低与抑郁症密切相关。

4.2 ω3-脂肪酸治疗

随着对抑郁症发病机制研究的深入,一系列动物实验证实免疫功能紊乱参与了抑郁症的病理过程,而ω3-脂肪酸是抑郁症相关免疫功能紊乱的可能治疗靶点之一。ω3-脂肪酸被认为会影响与抑郁症发病有关的受体和神经递质[22]。有关研究认为,ω3-脂肪酸用于辅助治疗围产期严重抑郁症的疗效显著[23-24]。但国内对围产期抑郁症治疗的研究显示,ω3-脂肪酸在此类抑郁症治疗中的作用还不明确,需进一步研究[25]。

5 结语

对抑郁症除传统的药物治疗外,目前也在不断发展综合性、个体化的辅助治疗手段,以期能从不同角度改善患者的抑郁症状,帮助患者提高认知功能、尽早回归社会。

参考文献

[1] 李凌江, 马辛. 中国抑郁障碍防治指南(第二版)[M]. 北京: 中华医学电子音像出版社, 2015.

[2] 刘永红, 杨坤. 抗抑郁剂最新研究进展[J]. 神经疾病与精神卫生, 2016, 16(2): 213-216.

[3] 王宏升, 刘秋丽, 董迎丽. 艾司西酞普兰联合团体心理治疗对抑郁症疗效及治疗依从性的影响[J]. 临床心身疾病杂志, 2016, 22(6): 91-93.

[4] 康红, 梁佳, 曾强, 等. 人际心理治疗联合药物治疗难治性抑郁症疗效观察[J]. 内科, 2016, 11(4): 521-524.

[5] 石捷, 陶建青, 黄玲, 等. 舍曲林联合结构式家庭治疗对老年抑郁症患者疗效及认知功能的影响[J]. 内科, 2016, 11(2): 220-222.

[6] 李丹丹, 罗振海, 赵黎明. 心理治疗联合文拉法辛缓释片治疗抑郁症的有效性评估报道分析[J]. 中国实用医药, 2016, 11(16): 210-211.

[7] Chiesa A, Castagner V, Andrisano C, et al. Mindfulness-based congnitive therapy vs. psycho-education for patients with major depression who did not achieve remission following antidepressant treatment [J]. Psychiatry Res, 2015, 226(2-3): 474-483.

[8] 刘典英, 刘明矾. 正念治疗与工娱治疗对老年抑郁症患者的干预效果[J]. 中国老年学杂志, 2015, 35(2): 298-299.

[9] 朱艺. 抑郁症研究进展[J]. 实用中医药杂志, 2008, 24(2): 131-132.

[10] 徐皓. 贯叶连翘的化学成分及药理作用研究[J]. 安徽农业科学, 2007, 35(14): 4219-4221.

[11] 陶震, 鲁毅, 司梁宏, 等. 人参总皂苷对小鼠的抗抑郁作用[J]. 药学与临床研究, 2010, 18(4): 360-362.

[12] 李玉倩, 王芳, 陈建国. 人参皂苷Rb1抗抑郁作用的动物行为学研究[J]. 河南医学研究, 2011, 20(3): 257-260, 263.

[13] 黄倩, 楚世峰, 张均田, 等. 人参皂苷Rg1的抗抑郁作用及对突触超微结构的影响[J]. 中国药理学通报, 2013, 29(8): 1124-1127.

[14] 李作平, 赵丁, 任雷鸣, 等. 合欢花抗抑郁作用的药理实验研究初探[J]. 河北医科大学学报, 2003, 24(4): 214-216.

[15] 郭克锋, 郭珊, 闫凯麟. 帕罗西汀加银杏叶提取物治疗抑郁症的疗效[J]. 中华行为医学与脑科学杂志, 2006, 15(8): 704-706.

[16] 袁淑华. 电针治疗产后抑郁症26例[J]. 针灸临床杂志, 2008, 24(11): 17.

[17] 蒋小红. 药物电针灸为主治疗抑郁症150例[J]. 中国农村卫生事业管理, 2008, 28(12): 959.

[18] 陈翔春, 王雅萍, 江文庆, 等. MECT治疗精神障碍的不良反应及相关因素分析[J]. 上海医药, 2016, 37(5): 53-55, 59.

[19] Shelton RC, Osuntokun O, Heinloth AN, et al. Therapeutic options for treatment-resistant depression [J]. CNS Drugs, 2010, 24(2): 131-161.

[20] 周春英, 吴淑云. 重复经颅磁刺激辅助治疗老年抑郁症对照研究[J]. 临床心身疾病杂志, 2016, 22(5): 19-22.

[21] Luo J, Wang T, Liang S, et al. Ingestion of Lactobacillus strain reduces anxiety and improves cognitive function in the hyperammonemia rat [J]. Sci China Life Sci, 2014, 57(3): 327-335.

[22] Rees AM, Austin MP, Parker GB. Omega-3 fatty acids as treatment for perinatal depression: randamized double-blind placebo-contorlled trial [J]. Aust N Z J Psychiatry, 2008, 42(3): 199-205.

[23] Hibbeln JR. Seafood consumption, the DHA content of mothers’ milk and prevalence rates of postpartum depression: a cross-national, ecological analysis [J]. J Affect Disord, 2002, 69(1-3): 15-29.

第6篇:精神疾病佳治疗方法范文

[关键词] 奥美拉唑;雷贝拉唑;反流性食管炎

[中图分类号] R571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3-9701(2014)35-0042-03

反流性食管炎(reflux esophagitis,RE)是由于胃食管反流屏障功能障碍而导致的胃或十二指肠内容物反流入食管,引起食管黏膜炎性病变,临床上常表现为反酸、烧心、胸骨后疼痛,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是消化系统常见病之一[1]。流行病学调查显示人群中7%~15%有胃食管反流症状。近年有报道[2],雷贝拉唑治疗RE具有良好的效果,本研究旨在比较奥美拉唑和雷贝拉唑治疗RE的临床治疗,以进一步明确奥美拉唑治疗RE的价值。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08年1月~2013年1月在我院接受诊治的RE患者84例,其中男49例,女35例,年龄22~79岁,平均(56.12±2.90)岁,病程2个月~12年,平均(4.52±1.64)年;临床表现以反酸、胃灼热、胸骨后灼痛、夜间咳喘等症状为主,症状评分为(15.22±3.60)分,24 h食管pH监测显示pH0.05),具有可比性。

1.2 RE分级

按洛杉矶标准[3]分级为,A级:黏膜破损局限于黏膜皱襞上,且长度0.5 cm;C级:黏膜破损相互融合,但少于食管周径的75%;D级:黏膜破损相互融合,至少侵犯食管周径的75%以上,食管下端溃疡也归入D级。

1.3 入组条件

①症状典型,如反酸、胃灼热、胸骨后灼痛等;②内镜示食管末端炎症改变,无消化道手术史及胆囊手术史者;③病程2个月以上;④无严重心、肝、肾、肺、免疫系统等疾病;⑤1个月内未服用任何胃肠道药物,如抑酸剂等;⑥非妊娠、哺乳期妇女;⑦无其他系统严重性疾病或精神疾病者。

1.4 治疗方法

对照组给予奥美拉唑治疗(浙江医药股份有限公司,批号20070856,规格为20 mg×14粒),口服20 mg/次,1次/d;研究组给予雷贝拉唑治疗(江苏济川制药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040916),口服10 mg/次,1次/d。4周为一个疗程,两组均连续进行2个疗程治疗。

1.5 观察指标

观察并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内镜下疗效、24 h食管pH监测pH

1.6 疗效标准[4]

记录并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和内镜下疗效。临床疗效:显效,症状评分降低幅度≥80%;有效,症状评分降低幅度50%~

1.7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7.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及率的比较采用χ2检验,P

2 结果

经过2个疗程的治疗后,所有患者治疗依从性较好,治疗过程中无退组现象发生。

2.1 两组临床疗效、内镜下疗效比较

见表1、2。研究组临床疗效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574,P

2.2 两组治疗前后烧心症状、反流症状评分比较

两组治疗前后烧心症状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2.3 两组24 h食管pH监测比较

研究组24 h的pH

2.4 不良反应

在治疗过程中,研究组有2例发生头晕、乏力等不良反应,不良反应发生率为4.76%;对照组有3例发生不良反应,分别为头晕、乏力1例,腹泻1例,恶心呕吐1例,不良反应发生率为7.14%,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无显著性差异(χ2=0.213,P>0.05)。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均可耐受,并未影响患者的用药治疗。

3 讨论

RE具有病程长、易反复、难根治的临床特点,严重影响了患者的生活质量。过去10年间,RE患病率和发病年龄逐步上升,轻度的占大多数[5]。对RE发病机制的研究很多,其病因也明确――由于各种原因所致的反流屏障削弱,食管黏膜在酸性环境下受到损伤所致。

针对发病机理,抑制胃酸分泌,减少食管黏膜接触酸,或加用胃肠动力药是治疗RE的关键。PPI是治疗RE的首选药物,其治疗效果明显优于H2受体阻滞剂(H2RA),可有效抑制患者基础胃酸分泌及继发胃酸分泌,减少食管黏膜与胃酸的接触概率,快速缓解RE症状,促进食管黏膜恢复。目前临床上治疗RE多采用第一代PPI制剂――奥美拉唑,其疗效较好,郭丽媛等[6]采用奥美拉唑联合多潘立酮,取得有效率83.33%的疗效。但奥美拉唑存在夜间酸反跳现象严重等[7]。雷贝拉唑作为新一代PPI,与奥美拉唑相比,其血液中解离能力更强,抑制质子泵更快更持久,能使胃内pH值迅速上升到4.0以上,且作用持久[8];其独特的吡啶环基团使其抑制H+-K+-ATP酶活性速度更快,在宏观上则表现为抑制胃酸分泌的效果更快、更持久;此外,雷贝拉唑在人体内代谢不受CYP2C19基因多态性影响,因此在代谢过程中个体差异小,与其他药物间相互作用少,比奥美拉唑疗效更稳定、更安全,尤其是针对老年患者。2005年雷贝拉唑多中心临床协作组报道[9]应用雷贝拉唑治疗RE8周,RE愈合率94.6%。齐秀荣等[10]应用雷贝拉唑联合莫利治疗RE8周,结果内镜下有效率比较,研究组有效率达92.37%。兰雄华等[11]应用雷贝拉唑联合莫利治疗RE 8周,结果内镜下有效率和临床有效率分别为92.7%、96.4%。而陆春法[12]应用雷贝拉唑联合莫利治疗RE 8周,结果内镜下有效率和临床有效率分别为84.62%、92.31%。这些文献均肯定雷贝拉唑治疗RE的疗效。

本研究中,经雷贝拉唑治疗的研究组患者临床疗效率为92.86%、内镜下有效率95.24%、24 h的pH监测反流次数(10.26±2.41)次、反流时间(1.02±0.23)h 均明显优于奥美拉唑治疗的对照组,说明雷贝拉唑对于治疗RE的效果优于奥美拉唑,与相关报道结论一致。雷贝拉唑治疗RE时,若病情不能控制,可能与夜间酸突破、食管高敏性、胆汁与胃酸混合性反流等原因有关,也可加用胃肠动力药。

总之,与奥美拉唑治疗RE相比,雷贝拉唑起效快、作用时间长、疗效稳定性高、安全性好、疗效佳,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 田园,林征,林琳,等. 胃食管反流病病人疾病不确定感及其影响因素研究[J]. 护理研究,2014,28(1A): 38-41.

[2] 向旭,朱妍,朱海杭. 糖尿病与胃食管反流病临床流行病学研究[J]. 胃肠病学和肝病学杂志,2014,23(3):292-295.

[3] 罗桂珍. 艾司西酞普兰联合莫利治疗胃食管反流病临床疗效观察[J]. 中国医药导刊,2014,16(2): 256-257.

[4] J Dent J,Vakil N,Jones R,et al. Accuracy of the diagnosis of GORD by questionnaire,physicians and a trial of proton pump inhibitor treatment:The diamond study[J]. Gut,2010,59(6):714-721.

[5] 金鑫鑫,袁柏思,魏娟,等. 慢性肾功能不全合并胃食管反流病患者血清尿素氮、血肌酐及食管24 h pH值DeMeester评分与胃泌素的相关性[J]. 胃肠病学和肝病学杂志, 2014,23(3):296-298.

[6] 郭丽媛,王捷虹. 中西医结合治疗反流性食管炎30例[J]. 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2012,28(1):83-85.

[7] 刘思邈,唐艳萍. 胃食管反流病的诊断方法进展[J]. 中国中西医结合消化杂志,2014,22(1):49-51.

[8] 刘宁,邰沁文,曹俊,等. 超重患者胃食管反流病的腹腔镜治疗[J].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2014,14(2):160-163.

[9] 汪晓奕,朱凌云. 胃食管反流病中西医治疗的进展[J]. 世界华人消化杂志,2014,22(4): 488-493.

[10] 齐秀荣,赵景成,宗湘裕. 雷贝拉唑联合莫利治疗反流性食管炎的疗效观察[J]. 医学综述,2013,19(15):2875-2876.

[11] 兰雄华,王旭升. 雷贝拉唑联合莫利治疗反流性食管炎的疗效观察[J]. 中国现代医生,2010,48(28):40-41.

第7篇:精神疾病佳治疗方法范文

[关键词] 强直性脊柱炎;补肾除湿止痛膏;红外线照射

[中图分类号] R259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2095-0616(2013)22-92-02

Bushen dehumidification analgesic ointment in treatment for 80 cases with ankylosing spondylitis

JIANG Zhiyu

Department of Rheumatism, Affiliated Hospital of Changchun University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Changchun 130021, 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clinical effect of bushen dehumidification analgesic ointment in treatment for ankylosing spondylitis. Methods 80 patients with ankylosing spondylitis were selected in hospital from October 2009 to December 2012, who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two groups.40 patients underwent decoction of chinese medicine dialectical treatment as control group.40 patients underwent bushen dehumidification analgesic ointment combined with decoction of chinese medicine dialectical treatment as observation group.Treatment effect were compared between two groups. Results Treatment effect in observation group 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control group.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

[Key words] Ankylosing spondylitis; Bushen dehumidification analgesic ointment; Infrared radiation

强直性脊柱炎(AS)是以脊柱特别是骶髂关节的慢性炎症为特征的一类疾病,主要临床表现为腰背部疼痛、发僵、活动受限、脊柱畸形,属中医痹证中骨痹、肾痹范畴。尚无特效方法,治疗目的主要是缓解疼痛和减轻强直,抑制病情发展。目前对强直性脊柱炎的住院患者多采用了中西医结合治疗。为了探讨补肾除湿止痛膏治疗强直性脊柱炎的临床效果,本文选取2009年10月~2012年12月诊治的强直性脊柱炎患者80例随机分为两组实施不同的治疗方案进行对比研究,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我科自2009年10月~2012年12月诊治的强直性脊柱炎患者80例,其中男64例,女16例。最小年龄为18岁, 最大为58岁,平均(30.0±10.4)岁。患者病程为1~36 个月,平均(16.0±4.7)个月。患者均符合强直性脊柱炎的临床诊断标准,其中中医诊断标准和轻重分级(包括功能分级和放射性分级)均符合卫生部《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中的诊断标准[1],西医诊断标准和关节指数的评定标准符合《临床诊疗指南(风湿病分册)》[2]与《临床诊疗指南(物理医学与康复分册)》中的诊断标准[3]。排除年龄为18岁以下和65岁以上的患者,排除患有其他心肺疾病、肝肾疾病、造血系统疾病、精神疾病、恶性肿瘤疾病、免疫性疾病的患者,排除妊娠、哺乳期的患者,排除未按规定方案进行治疗, 排除无法判断临床疗效和资料不全且影响疗效的患者,排除强直性脊柱炎晚期和关节严重畸形患者。

患者诊断标准化验检查:血小板升高、贫血、血沉增快和C反应蛋白升高,类风湿因子一般为阴性,免疫球蛋白可轻度升高。HLA-B27对于诊断AS有重要意义,阳性率为90%左右。X线:骶髂关节软骨下骨缘模糊,骨质糜烂,关节间隙模糊,骨密度增高及关节融合。骶髂关节CT:骶髂关节密度增高、关节间隙模糊、骨质轻度糜烂、明显破坏及关节融合。骶髂关节MRI:软骨下脂肪堆积;骨髓水肿;软骨不规则增粗、扭曲,软骨表面不规则、碎裂;骨侵蚀。

将入选的80例强直性脊柱炎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患者各40例,治疗组采用中药汤剂加中药补肾除湿止痛膏外用、红外线照射,对照组采用中药汤剂治疗。两组患者年龄、病程、症状严重程度、相关检查等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

观察组采用中药汤剂辨证治疗。补肾除湿止痛膏外用、红外线局部照射。

表1 两组患者治疗效果比较[n(%)]

组别 n 临床治愈 显效 有效 无效 总有效

对照组 40 1(2.50) 12(30.00) 18(45.00) 9(22.50) 31(77.50)

观察组 40 3(7.50) 28(70.00) 7(17.50) 2(5.00) 38(95.00)

补肾除湿止痛膏外用药物制作及使用方法、原理:杜仲、牛膝、年健、地枫、元胡、白屈菜、仙灵脾、骨碎补等药物粉碎成末状备用,使用时以温水调匀,隔水蒸10min左右,待药物完全冷却后,再以适量蜂蜜调和成糊状。将调好的药物均匀涂抹于纱布上,厚约2~3mm,用红外线治疗仪照射至温热,敷于患者的骶髂关节及疼痛部位,继续应用红外线治疗仪照射,使药物保持一定的温度。通常治疗时间为20~30min,每日1~2次,1疗程为15d左右。

通过加热过程中产生的热能把中药加热,对患者的关节进行局部物理及药物治疗。其基本作用是热可以扩张局部血管,加强血液循环,促进炎性代谢产物的排除,加强组织代谢、再生、愈合的能力,具有一定的消炎、消肿作用,再加入祛风除湿、补益肝肾、活血化淤、强筋壮骨的中药,药物通过皮肤吸收渗透穴位,起到疏通经络,祛除风寒湿邪,消肿止痛的作用。

对照组采用中药汤剂辨证治疗。

1.3 评定标准

强直性脊柱炎患者疗效判定的评定标准参考《中医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中临床疗效的评定标准[1]:临床治愈:患者的临床病症完全消失,机体功能活动基本恢复正常,主要的西医理化检查指标均显示正常。显效:患者的全部症状基本消除或主要的临床症状消除, 患者可以参加正常的生活、工作、劳动,主要的西医理化检查指标基本正常。有效:患者的主要临床症状基本消除,从治疗前的生活不能自理转变为生活可以自理,从治疗前失去工作与劳动能力转变为工作与劳动能力在一定程度上得到了恢复,主要的西医理化检查指标明显改善。无效: 患者的临床病症无改善,机体功能活动未恢复,主要的西医理化检查指标仍然异常,各方面均未见改善。总有效=临床治愈+显效+有效。

1.4 统计学方法

数据资料均采用SPSS16.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计数资料使用x2检验,P

2 结果

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比较结果显示,观察组治疗效果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5.165,P

3 讨论

强直性脊柱炎是临床常见的一种骨科病症,是一种主要侵犯脊柱,并累及骶髂关节和周围关节的慢性进行性炎性疾病,该病可侵犯患者的外周关节,并在临床、放射线和病理表现方面表现异常,多与类风湿关节炎的一种变异型较为相似,且该病主要侵害青壮年,严重地影响着广大青壮年患者的身心健康,影响着患者的预后[4-6]。强直性脊柱炎属于中医学痹证范畴。痹证其本为虚,以风寒湿三气杂至为致痹的外在因素,正气虚衰尤其是阳气虚则是痹症发病的关键。机体的正气不足,容易造成风、寒、湿等外邪侵入,然后造成闭阻经络,使得气血运行不畅,诱发强直性脊柱炎的发生,最终造成患者不能正常生活和工作,严重影响到患者的生活质量。

现代医学认为强直性脊柱炎与自身免疫有关,目前尚无根治此类疾病的药物,患者主要服用非甾体类止痛药及抗风湿类药物,长期使用造成肝肾功能损害,更加增加了患者的痛苦,在治疗疾病的过程中也给患者带来了严重的负面影响,不利于患者的后期治疗和身体恢复。而中药治疗的效果更佳,具有较好的安全性,引发的并发症或不良反应较少,不会对患者造成额外的身体创伤,可针对患者的具体病症开展有效的药物治疗和干预。中药外用配合红外线治疗仪照射治疗强直性脊柱炎要比单纯中药的治疗效果更好,补肾除湿止痛膏外用配合红外线加热后对患者进性外用治疗是中医理论与现代科技高度的结合,“痛则不通,通则不痛”,将具有祛风除湿、补益肝肾、活血化淤、强筋壮骨的中药加热,对人体患病部位实施有效的热植入,药物迅速直达病灶, 使气血畅通,经络疏通,消减疼痛症状[7-9]。红外线照射能够减轻炎症, 缓解疼痛, 改善了脊柱关节的活动度和关节的屈伸度。通过将药物直接作用于病灶部位,提高机体局部药物的有效浓度,需要最佳治疗环境,对于改善患者的预后发挥着重要作用,不仅减轻了患者的肝肾负担,还可以使治疗取得较好的治疗效果。

本研究,观察组治疗效果(95.00%)明显高于对照组(77.50%),说明中药汤剂辨证治疗、补肾除湿止痛膏外用、红外线局部照射可明显改善患者的临床病症,从多个方面共同作用,发挥药物的最佳疗效,从根本上发挥治疗疾病的目的,可明显改善患者的脊柱功能,加速患者的恢复,有助于改善患者的预后,进而显著提高患者日后的生活质量,具有重要意义。综上所述,补肾除湿止痛膏外用优于单纯中药的治疗效果,可明显改善患者的临床病症,有助于改善患者的预后,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参考文献]

[1] 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S].1993:210-214.

[2] 中华医学会.临床诊疗指南(风湿病分册)[S].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2-3.

[3] 中华医学会. 临床诊疗指南(物理医学与康复分册)[S].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37-38.

[4] 汪四海,刘健,杨佳,等.中医健脾单元疗法对强直性脊柱炎患者疗效及BGP、TRACP的影响[J].世界中西医结合杂志,2012,7(5):399-427.

[5] 陶庆文,徐愿,孔维萍,等.基于名老中医经验传承寒热辨治强直性脊柱炎的临床研究[J].世界中西医结合杂志, 2013,8(7):730-733.

[6] 朱秀惠,蒋富斌,武占成,等.应用络病理论探讨强直性脊柱炎的中医发病机制及治疗[J].中国医药导报,2013,10(21):112-114.

[7] 吕海燕,宋欣伟.强直性脊柱炎患者中医体质证型与生存质量关系评估的初探[J].云南中医中药杂志,2013,34(2):77-78.

[8] 汪四海,刘健,杨佳,等.中医健脾单元疗法对强直性脊柱炎患者的疗效及对血清骨钙素、抗酒石酸酸性磷酸酶的影响[J].中国临床保健杂志,2012,15(5):472-474.

第8篇:精神疾病佳治疗方法范文

[关键词] 清热利湿法;盆腔炎性疾病;临床疗效

[中图分类号] R271.913.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7210(2016)10(a)-0076-04

Clinical efficacy of internal and external integration of clearing heat and promoting diuresis method in the treatment of pelvic inflammatory disease

LI Yali YIN Xiaoyun

Department of Geriatrics, Qian'an Hospital of Chinese Medicine, Hebei Province, Qian'an 064400, 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observe the clinical efficacy of internal and external integration of clearing heat and promoting diuresis method in the treatment of pelvic inflammatory disease. Methods One hundred cases of patients with pelvic inflammatory disease treated in Qian'an Hospital of Chinese Medicine from January 2013 to March 2016 were selected as research objects, and they were divided into observation group and control group according to random number table, with 50 cases in each group. The control group was given Lactic Acid Levofloxacin combined with Metronidazole, on basis of control group, 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added with internal and external integration of clearing heat and promoting diuresis method, 15 d was as a course. Results After treatment, the total effective rate of observation group 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at of control group (P < 005). The levels of CD4+, CD4+/CD8+ in observation group after treatment were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ose of control group, the level of CD8+ was significantly lower than that of control group, the differences were all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all P < 0.05); the C-reactive protein and white blood cell counts in observation group after treatment were significantly lower than those of control group (P < 005); after treatment, the scores of European quality of life-five dimension scale in observation group were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ose of control group, the scores of visual analogue scale of lower abdominal pain were significantly lower than those of control group, the differences were all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all P < 0.05). Conclusion Internal and external integration of clearing heat and promoting diuresis method in the treatment of pelvic inflammatory disease has significant clinical efficacy and important clinical research value, which is worthy of promotion.

[Key words] Clearing heat and promoting diuresis method; Pelvic inflammatory disease; Clinical efficacy

盆腔炎性疾病(pelvic inflammatory disease)是女性上生殖道的一组感染性疾病,好发于生育期妇女,是妇科常见病、多发病,常引起患者下腹胀痛不适、腰骶部酸痛、月经失调等症状,反复发作,久治不愈,形成慢性盆腔炎性疾病[1-2]。该病如果失治误治,往往会出现慢性盆腔痛、输卵管阻塞等严重疾病。目前,尚无十分有效的治疗方法。本研究拟采用内外结合清热利湿法治疗盆腔炎性疾病,为临床推广应用提供循证学依据,现将研究结果论述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3年1月~2016年3月在迁安市中医医院接受治疗的100例盆腔炎性疾病患者,所有病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进行分组,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观察组年龄22~52岁,平均(33.38±11.31)岁;病程3个月~8.5年,平均(2.83±1.38)年;其中附件压痛39例,盆腔积液15例,盆腔包块8例。对照组年龄21~53岁,平均(34.67±10.86)岁;病程2.5个月~9年,平均(3.14±0.85)年;其中附件压痛38例,盆腔积液14例,盆腔包块9例。两组年龄、病程、并发症等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具有可比性。

1.2 纳入标准

①符合西医诊断标准,即《妇产科学》[3]诊断标准。C反应蛋白升高,体温>38.3℃,出现异常分泌物,可有明显肿块、盆腔炎积液及输卵管增粗等。②符合中医诊断标准,即《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4]中的相关标准,证型符合“湿热型”。临床症状表现:小腹疼痛灼热感,带下增多色黄质稠,经后加重,舌质红、苔黄腻,脉滑数。③年龄20~60岁。④本研究经医院伦理审查委员会批准通过,所有患者自愿签署知情同意书。

1.3 排除标准

①子宫内膜异位症者;②合并严重心、肝、肾及造血系统等功能异常者;③精神疾病者;④妊娠或哺乳期妇女。

1.4 方法

对照组:乳酸左氧氟沙星片(辰欣药业股份有限公司,生产批号121226、130624),200 mg/次,3次/d,口服;甲硝唑片(亚宝药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生产批号121123、130516),400 mg/次,3次/d,口服。

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采用内外结合清热利湿法,药物组成:金银花20 g、20 g、蒲公英30 g、紫花地丁30 g、天葵子10 g、透骨草15 g、路路通15 g、鱼腥草15 g。水煎取汁500 mL,每日1剂。睡前将药液加热至30℃左右,取侧卧位,从将输液管缓慢塞入约20 cm,缓慢灌入药物,保留30 min,1次/d,经期停用。药渣外敷腹部脐下2 cm,30 min。两组均以15 d为1个疗程,1个疗程后评价疗效。

1.5 观察指标

①观察外周血T细胞亚群变化(CD4+、CD8+及CD4+/CD8+),采用流式细胞仪进行检测。②观察血清C-反应蛋白(CRP)和白细胞计数(WBC)变化,采用血细胞分析仪法进行检测。③以欧洲五维健康量表(European quality of life-five dimension scale,EQ-5D)作为工具评价患者生活质量变化[5]。④下腹疼痛采用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6]评定,“0”分表示无痛,“10”分表示难以忍受的剧烈疼痛。临床使用时,由患者根据疼痛的程度在“0~10”之间进行标记并记录分值。⑤观察临床试验中不良事件(反应)和实验室各项检测指标,包括血尿便常规和心电图等。出现异常者,定期复查至恢复正常。

1.6 疗效评定标准

根据《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4]中慢性盆腔炎的疗效标准拟定。治愈:所有症状消失,检查结果正常。显效:症状基本消失,检查结果有比较明显的改善。有效:症状和检查均有所改善。无效:症状及检查结果均无改善。总有效= 治愈+显效+有效。

1.7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9.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以P < 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外周血T细胞亚群水平比较

治疗前,两组患者的CD4+、CD8+及CD4+/CD8+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治疗后,两组患者CD4+、CD8+、CD4+/CD8+水平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且观察组治疗后CD4+、CD4+/CD8+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 < 0.05),而CD8+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P < 0.05)。

2.2 两组血浆CRP、WBC水平变化情况

治疗前,两组患者血浆CRP、WBC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治疗后,两组患者血浆CRP、WBC水平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且观察组治疗后血浆CRP、WBC水平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均P < 0.05)。

2.3 两组EQ-5D和VAS评分比较

治疗前,两组患者血浆EQ-5D、VAS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EQ-5D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升高,VAS评分均明显降低(均P < 0.05);且观察组患者治疗后EQ-5D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VA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 < 0.05)。

2.4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

观察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 < 0.05)。

2.5 安全性评价

两组治疗前后生命体征、血、尿常规,心电图及肝、肾功能等实验室检查指标均未出现明显异常,两组均未见明显不良反应。

3 讨论

盆腔炎性疾病是妇女最常见、最严重的妇科感染性疾病,近年来盆腔炎性疾病的发病率呈现明显升高的趋势。盆腔炎性疾病的病原体有外源性和内源性两个来源,常为混合感染。盆腔炎性疾病可局限于某一个部位,也可同时累及几个部位,其中最常见的是输卵管炎。炎症多由阴道或宫颈口蔓延至上生殖道,子宫内膜炎作为疾病发展过程中的中期阶段。盆腔炎性疾病的主要诊断依据为盆腔处压痛并伴有下生殖道炎症,但是女性盆腔炎性疾病常症状轻微,不易察觉,故而会导致许多亚临床的盆腔炎性疾病。

盆腔炎性疾病临床表现广泛,有临床症状明显的轻度到重度的患者,也有“无症状”或“非典型”盆腔炎患者。若不能得到有效的治疗,急性往往转变成慢性,从而增加了治疗难度[7-10]。年轻妇女容易发生盆腔炎疾病可能与频繁性活动、宫颈柱状上皮异位、宫颈黏液机械防御功能较差有关,下生殖道感染如淋病奈瑟菌性宫颈炎、衣原体性子宫颈炎及细菌性阴道病与盆腔炎性疾病的发生密切相关。刮宫术、输卵管通液及造影术、宫腔镜检查等所致生殖道黏膜损伤、出血、坏死,导致下生殖道内源性病原体上行感染易引起盆腔炎性疾病。如果盆腔炎性疾病未得到及时正确的治疗,可能会发生一系列后遗症,即盆腔炎性疾病后遗症,严重影响了妇女的健康。目前。西医药尚无十分有效的治疗方法。

在中医学上,盆腔炎性疾病一般归属于“腹痛”“不孕”“带下病”等范畴,认为“瘀、热、湿”为主要病因,其中瘀滞贯穿始终[11-15]。根据该病的病因病机,本课题组自拟中药复方治疗盆腔炎性疾病,方中金银花和具有清热解毒功效,紫花地丁、鱼腥草、蒲公英具有清热利湿功效;天葵子具有清热、解毒、消肿、散结、利尿作用,透骨草具有舒筋活络、祛风胜湿、活血止痛、软坚消痞的作用。路路通具有通经络、祛风湿、利水道的作用。以上诸药共奏清热、解毒、利湿的功效。现代药理研究表明[16-17],紫花地丁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及大肠埃希菌等具有抑制作用,鱼腥草、蒲公英、天葵子对大肠埃希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及淋球菌具有良好的抑制作用。本研究采用中药保留灌肠法,能够促进药物至患者患处,借助血管扩张,从而促进患处对药物的吸收,达到消除炎症的效果。

机体对抗感染主要依靠免疫系统,T淋巴细胞亚群为主导的免疫反应,是免疫反应的中心环节。T淋巴细胞亚群的分类方法最常用的是根据细胞表面标志,利用单克隆抗体将其分为不同功能亚群。用CD4+和CD8+单克隆抗体可将外周淋巴器官或外周血中的T细胞分为CD4+、CD8+和CD4+/CD8+两个主要的亚群。现代临床研究证明[18],CD4+在T淋巴细胞亚群中的比率升高,能促使机体细胞免疫功能增强。CD8+在机体免疫应答过程中起到的是免疫负调节作用,为抑制性的T淋巴细胞,CD4+/CD8+可直接反映机体细胞免疫功能状态[19-23]。CRP与其他炎症因子如白细胞总数、红细胞沉降率和多形核白细胞等具有密切相关性[24]。

本研究采用中药保留灌肠和药渣外敷的内外结合清热利湿法治疗盆腔炎性疾病,取得了较好的临床效果。研究结果显示:治疗后,观察组CD4+、CD4+/CD8+明显高于对照组,CD8+、CRP、WBC显著低于对照组,EQ-5D评分升高,VAS评分明显降低,观察组治疗后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本研究提示采用内外结合清热利湿法具有抗炎、增强免疫力的作用,治疗盆腔炎性疾病临床疗效显著,具有重要的临床研究价值,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 樊尚荣,张慧萍.2010年美国疾病控制中心盆腔炎治疗指南[J].中国全科医学,2011,14(11):1165-1166.

[2] 刘朝晖,廖秦平.盆腔炎性疾病致病微生物及治疗方案研究[J].实用妇产科杂志,2010,26(7):522-524.

[3] 乐杰.妇产科学[M].7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249-250.

[4] .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S].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02:243-253.

[5] Jesen MP,Karoly P,Braver S. The measurement of clinical pain intensity:a comparison of six methods [J]. Pain,1986,27(1):117-126.

[6] 李明晖,罗南.欧洲五维健康量表(EQ-5D)中文版应用介绍[J].中国药物经济学,2009,4(1):49-56.

[7] 徐云霞,李伟莉,周军,等.中西医结合治疗盆腔炎性疾病的临床研究[J].安徽医药,2014,9(7):1349-1352.

[8] 付改玲,黄鹏,周晓亮,等.综合治疗盆腔炎性疾病后遗症疗效观察[J].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2014,20(11):188-191.

[9] 李守勋.红藤败酱散加减治疗湿热瘀结型盆腔炎性疾病后遗症[J].河南中医,2013,33(3):491-492.

[10] 侯玉华.中西医结合治疗盆腔炎性疾病50例[J].中医研究,2010,23(7):41-42.

[11] 田凌,张岩雪,王翔燕,等.丹莪活血清热组方联合蒸热疗法治疗慢性盆腔炎临床疗效观察[J].西部中医药,2013,26(10):104-105.

[12] 黄叶芳,袁野,陆华.花红胶囊及花红颗粒治疗慢性盆腔炎(湿热瘀结证)的临床观察[J].西部中医药,2013, 26(2):4-7.

[13] 董殿芹,刘素香,王金香,等.桂枝肌瘤丸联合热熨疗法治疗慢性盆腔炎性包块120例疗效观察[J].河北中医,2015,37(1):52-53.

[14] 谷风,严英,陶红星.利湿化瘀中药对慢性盆腔炎血液流变学及血清C-反应蛋白的影响[J].中华中医药杂志,2011,26(5):1102-1105.

[15] 刘晶晶,黄可佳.清热解毒利湿法治疗慢性盆腔炎体会[J].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2010,12(6):240-242.

[16] 王志红.紫花地丁汤治疗盆腔炎84例临床疗效研究[J].中药药理与临床,2015,13(3):156-157.

[17] 张智伟,蔡琨,于红红,等.紫花地丁含药血清对巨噬细胞炎症因子分泌的影响[J].免疫学杂志,2014,30(1):53-56.

[18] 钱月芳,徐燕.康妇消炎栓对盆腔炎性疾病的疗效及机体免疫功能的影响[J].世界中医药,2015,10(11):1701-1703,1707.

[19] 吕晓君,何开勇,潘望平,等.赤母妇炎宁胶囊治疗慢性盆腔炎的实验研究[J].中国医药导报,2015,12(4):23-28,32.

[20] 崔美英.金刚藤胶囊治疗湿热瘀结型盆腔炎、附件炎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分析[J].中国现代医生,2014,52(28):97-99.

[21] 高艳珠,王颖,邓斌荣,等.红藤败酱汤保留灌肠配合盆腔理疗治疗慢性盆腔炎的临床疗效分析[J].中国现代医生,2015,53(28):129-131.

[22] 郭淑红,饶胜国,刘丽,等.中药熏蒸治疗盆腔炎性疾病的远期疗效观察[J].中国医学创新,2014,11(1):116-117.

[23] 胡爱珍,郑冬英.中西医结合治疗对慢性盆腔炎患者炎性指标的影响[J].中国医学创新,2015,12(27):94-95.

第9篇:精神疾病佳治疗方法范文

我儿子今年11岁了,从小到大晚上睡觉经常磨牙,吃了打虫药、补过钙都没有用,每天仍旧频繁地磨牙。也看过儿科专家,建议使用镇静剂,但担心镇静剂对小孩有影响,一直未用。我想请教一下有什么好的治疗方法,也想知道磨牙原因何在,如何治疗?如何改善睡眠质量?

广西王女士

目前,认为磨牙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1. 晚上临睡前进餐量太多,以致入睡后整个消化系统还在工作,包括牙齿咀嚼(实际上是“空嚼”),因为没有食物而出现磨牙的现象。

2. 是睡眠障碍的一种表现。儿童中磨牙的发生率为7%~88%,一般在50%左右的正常儿童中出现磨牙,但在脑性瘫痪及智力低下的小儿中更为多见。

3. 少见的原因如颞下颌关节疾病、原发性牙齿和牙周疾病、癫痫等,这些情况在小儿中比较少见。

至于蛔虫与磨牙的关系,由于以前用大便作肥料,农村儿童中蛔虫的患病率可达90%以上,所以把任何现象(包括磨牙、虫斑等)都与蛔虫联系起来。但是,确诊蛔虫症应依据大便中排出虫体或大便中找到虫卵。您的孩子吃了驱虫药仍有磨牙,说明没有蛔虫,他的磨牙并非由蛔虫引起。

关于磨牙症的治疗,轻度的(不是每夜发生)或中度的(每夜发生)但无牙齿磨损,可以使用些镇静剂,如安定一类药物,一方面可以改善睡眠,另一方面可使咀嚼肌放松,使磨牙现象消失。严重的病例(每晚发生,有牙齿损伤,颞下颌关节异常)则需到口腔科矫治。另外,睡前不要吃过多的东西。

许积德上海第二医科大学附属新华医院儿童保健科教授

(许积德教授每周三上午有专家门诊)

角化症如何治疗

我爱人今年58岁,2003年底以来她双脚底部及外侧皮肤发红、变黄、增厚、皲裂伴痒痛,双手亦有同样病变。发病以来曾先后涂用硫磺软膏、复方鱼肝油软膏、醋酸去炎松、尿素乳膏以及内服维生素A、D、B与谷维素治疗。病情仍时好时坏,当地医院诊断为角化症。请问这一诊断对吗?有无好的治疗药物?

宁夏何惠民

您信中提供的症状描述及对治疗的反应分析,她很可能是患有掌跖角化症。这是一种相对少见的慢性病,治疗困难而且治疗时病情可有反复。她以前使用的药物是有治疗效果的,特别是轻症患者,在未购到更新的治疗药物之前,还可以再用。

目前,治疗此病较新的药物有维生素A酸类药物,可供内服或外用。内服会有一些不良反应,部分病人会出现不耐受的情况,而外用较安全。依据她的情况建议试用0.1%的维A酸软膏(如迪维霜),每日涂1~2次。亦可白天涂卤美他松软膏,晚上涂维A酸软膏。若能在涂药之前,先热水浸泡患处,之后用刀、剪修除浸渍变白的死皮及硬皮,擦干后即涂上治疗药物,效果会更好。

朱光斗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第一人民医院皮肤科主任医师

(朱光斗主任医师每周一上午、周二下午有专家门诊,可在省略网上预约挂号)

黄酮能代替银杏叶制剂作药服吗

银杏叶制剂是治疗心脑血管疾病的良药。银杏叶片每片含黄酮醇苷9.6毫克,萜内酯2.4毫克。我的家乡是银杏叶盛产区,有多家用银杏叶提取黄酮的厂。开始时人们向厂方购点作为保健品饮用,现在代替银杏叶制剂当药长期服用。我父亲患有高血压脑梗死,也服用厂家生产的黄酮,有时多服会感到胃部不适。所以我想问一下,黄酮能代替银杏叶制剂作药服吗?

江苏顾先生

银杏叶含内酯类、黄酮类及酚酸类等成分,其中内酯、黄酮类为主要的活性成分。黄酮类成分有抗氧化活性,能够清除氧自由基、抗氧自由基和脂质过氧化损伤,延长细胞寿命,还能改善心肌缺血区的血液循环,减少心肌缺氧时心室纤维颤动,降低心肌耗氧量;内酯类成分可保护神经元和脑组织,使其免遭缺血及缺氧损伤;消除神经紧张和焦虑;其中银杏内酯B用于治疗气喘和过敏;白果内酯治疗神经痛、脊髓病、脑病、老年痴呆等。而酚酸类成分为毒性成分,可致过敏、细胞突变、升高转氨酶。

您信件中说的,一些人到厂家购买黄酮代替银杏叶服用,我认为有以下几点不妥处:

第一,任何药物的使用都有量的限制,量小不起效,量大导致药害,所以患者服用的量是否准确不得而知。过量服用药物,首先是对胃肠道造成损害,其次是损害肝脏、肾脏等。

第二,银杏叶的作用不是黄酮能完全替代的。

第三,一些提取厂家只是为保健品或成药生产商提供原料。原料药(提取物)还不能称之为药品。由于各提取厂家的技术力量不同,产品(提取物)的质量会高低有别,如有效成分含量不能达标,而有害成分却超标,则对病人不利。

因此,我认为患者服用原料药黄酮代替银杏叶制剂是不可取的。患者用药应该听取医生和药师的意见。

此外,要了解,黄酮或类黄酮仅仅是从化学结构上的一类化合物的名称,例如“酸”或“生物碱”各有许多种化合物一样。因此,本文中的“黄酮”,更确切的称呼应该是“银杏叶类黄酮”,与从其他植物中提取的黄酮不同。

王忠壮第二军医大学附属长海医院药学部博士

冠脉搭桥手术后还要服药吗

2002年6月前的两个月,我有过几次一过性变异性心绞痛,未在意。但6月的一天凌晨,我突发胸痛半小时。到医院检查,结果为前壁心梗。7月做了搭桥手术,现感觉良好。血压控制在120~130/70~80毫米汞柱,血脂一直正常,心率70~80次/分,体重正常。目前本人服的药有:阿司匹林75毫克/天,鲁南欣康20毫克/天,恬尔心30毫克/天,安博维75毫克/天,倍他乐克25毫克/天,来适可20毫克/天。但我想请教,恬尔心与倍他乐克合用是否合适?做了冠脉搭桥手术后,还需服药吗?

江苏崔荣根

恬尔心和倍他乐克不能合用的情况有:严重心功能不全,Ⅱ°以上传导阻滞或者心动过缓。从您病史来看,不存在上述情况,因此可以合用。

冠脉搭桥以后仍然需要服用药物。患者目前的用药比较正规,建议继续服用。原因是:冠心病不是一个可以完全治愈的疾病,冠心病的血管病变并不局限于冠状动脉。搭桥更换了冠状动脉以后,随着疾病的进一步发展,搭桥血管可以再次发生动脉粥样硬化,再次出现狭窄。一般搭桥血管可以使用10年,10年以上基本都会存在病变,需要再次搭桥或者安装支架。身体其他部位的动脉,如下肢动脉、颈动脉等,同样会发生动脉粥样硬化,出现下肢或者脑的缺血。

服用药物的好处至少有三点:第一,延缓搭桥血管的动脉粥样硬化进程,延长本次手术的作用时间;第二,为再次搭桥作好血管准备,假如10年以后再次搭桥,还是需要取自身其他部位的动脉的,其他部位的动脉不经药物治疗病变会进一步发展,下次搭桥取血管的质量比较差,使用年限会相应缩短,治疗效果也相对较差;第三,预防心脑血管疾病,如前所述,动脉粥样硬化不会仅局限于冠状动脉,其他部位的血管同样会发生动脉硬化,假如不治疗,会发生脑中风、肾功能不全、下肢间歇性跛行等情况。

王大英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普陀医院心内科博士

真性红细胞增多症怎样治

本人现65岁,于2002年被诊断为真性红细胞增多症。用高三尖杉和干扰素治疗,现在情况良好。我想问一下:

1. 该病能否根治?

2. 若不能根治,是否一直要用干扰素?长期使用干扰素是否会产生抗药性?

3. 还有什么其他更好的治疗方法?

4. 在自我保养方面要注意些什么?

上海严女士

真性红细胞增多症是一种慢性疾病,病因尚不清楚,所以目前无法根治,但可以用药物控制,进展缓慢,预后良好。目前常用的药物是羟基脲,每天0.5~1.0克(1~2片)维持治疗,安全性较高,可长期服用。服用时应经常检查血常规,以防止骨髓抑制、血细胞过少。同时可以长期口服小剂量的阿司匹林(50毫克/天)以预防血栓栓塞并发症。因为在真性红细胞增多症病人中,血栓栓塞并发症是首位死亡原因。

干扰素治疗的疗程一般至少为半年~1年,可以作为长期的维持治疗用药,但长期疗效如何尚在观察之中。长期应用有可能产生抗药性。

日常生活中,可以进行适度的体育锻练,饮食上并无特殊限制。

王小钦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血液科博士、副主任医师

单侧前庭麻痹该怎么治

我自去年3月起经常头晕,并逐渐加重,不敢走路,尤其当集中注意力看一个“点”时头晕更甚,有时感觉有一个力量把自己前推或后拉,站立时身体明显有摇摆感,不敢走滑路。近期吃了多种药物,包括舒乐安定等,虽有一定效果,但也只是暂时的。日前我做了一些检查,听力基本正常,双侧椎动脉血流量低于正常,眼震电图提示左半规管麻痹。请问单侧前庭麻痹该怎么治?

云南赵锦富

单侧急性前庭功能丧失时,以发生眩晕和出现向健侧的自发性眼震为特征,从发病起,这两个症状与体征可以逐渐减轻,直到消失。这个过程得归功于中枢神经系统的代偿。而这种代偿可能会有反复,甚至还会出现对侧的类同病变,而变成双侧前庭功能丧失。即使这样,大部分患者的前庭功能在部分或全部损失后仍可继续工作。不过,有些患者会在3个月内使用拐杖或轮椅等,所庆幸的是若干年后大多数患者都可以接近正常地生活。病情改善的程度和患者的年龄相关,随着年龄的增长,前庭代偿的能力呈下降趋势。在康复过程中需要得到视觉、本体感觉以及前庭自身的代偿,而期望前庭平衡细胞的再生是不切实际的空想。

少数前庭患者有持续性振动幻觉,眼前一团混乱,这是一种视觉失真,在运动和头部活动时就会发生。此外,在黑暗中会出现严重的平衡失调,这种表现,医学上称之为Dandy征。

对于前庭患者,应加强用药指导,经常服用安定类镇静剂是不恰当的,这将不利于已形成的代偿。

江德胜第二军医大学附属长海医院耳鼻喉科教授

(江德胜教授每周二上午有专家门诊)

睡眠障碍怎么办

我是文字工作者,有睡眠障碍已多年,尤其是出差在外,不服药绝对无法入睡。多年来我已吃了舒乐安定、安定、佳静安定、枣泥安神胶囊、三唑仑、速眠安等多种药物。现在的问题是,随着出差的次数增加,体内的耐药性越来越强,正常剂量服用药物已不起作用,2001年我去宁夏、青海出差,最多时一晚服到8粒安定方起作用。即便如此,一般也只能睡5个小时左右就醒了,而且记忆力明显受损。有材料介绍说,两种以上安眠药物同服(包括饮酒)会增强抑制作用,属禁忌之列。但我为了能入睡,现在正有意识地两种同服,以增其效。试验下来,目前2~3粒枣泥安神胶囊加1片速眠安有效,但我担心长此以往也会因为耐药性的增加而失效,也担心两种以上药物同服会不会有更大的副作用。请问我该怎么办?

上海姜飞龙

睡眠障碍有多种表现形式:入睡困难、早醒、整个睡眠过程浅而易醒,根据不同的睡眠障碍选择不同的药物。

对于入睡困难者,应该选用短效安眠药,做到只要能很快入睡就可以了;至于早醒和眠浅易醒者,则需服中长效安眠药,你所服的药物中,绝大多数是属于“安定”(现在称“西泮”)类的药物,这是镇静剂,确有助眠作用,但绝非安眠药。

您现在服2~3粒枣仁安神胶囊,这是中药,加1片速眠安,方能入睡,这个剂量不算太大,不必多虑。但是,长期服用疗效会差,这是事实。无论是镇静剂还是安眠药,长期服用疗效均会不如初用时,所以药物需要经常调换。这种情况犹如菜肴一样,即使是您最爱吃的某种菜,但如果每顿都吃,也会吃厌。

人的年龄越小,需要的睡眠时间越多,年龄越大,需要的时间越少。我不知您多大年纪,但是不管能睡几小时,只要次日精力充沛,不影响生活、工作和社交就可以了。

此外,影响睡眠的因素很多,治疗失眠的措施也是多样的。正确的做法是综合性治疗,而不是单一的药物治疗。

建议您去做一下心理咨询。因为睡眠障碍是一种症状,并不是某种病,许多疾病(包括心理精神疾病)都可能引起睡眠障碍。

陈斌上海市心理卫生中心副主任医师

虎杖用前要用开水泡吗

本人因病需要长期服用中药虎杖。但听人说“虎杖含草酸较多,用前要用开水先泡一下,去掉一部分草酸。否则容易引起结石和低血糖等”,故来信询问,服用虎杖是否需要先用开水泡?

江苏赵良山

虎杖为蓼科草本植物,药用其根茎,性寒味苦,无毒,有清热利湿、活血通络等作用。药用成分含蒽醌类化合物,如大黄素、大黄酚、大黄酸等,还含有虎杖苷、黄酮醇苷、白藜芦醇苷、异槲皮苷及维生素C等。主要药理作用为抗微生物,此外,尚有镇静、止咳、平喘、降血脂等作用。目前本品在临床上常用于风湿痹痛、湿热黄疸(胆结石),妇人经闭、肺热咳嗽等。外敷则用于水火烫伤、疮疡肿毒、毒蛇咬伤等。

本药在煎煮前不需先用开水泡。

由于虎杖苷水解后生成大黄泻素,故有泻下通便作用,应用时注意不宜过量。

此外,虎杖虽含有大黄酸、维生素C等酸性成分,但长期服用未见有导致结石的报道。相反,本药可用于治疗胆结石、尿路结石。早在《本草纲目》中就有治疗石淋(泌尿系统结石)的记载,现代的“排石汤”就是以虎杖配合木香、枳壳、黄芩组成,治疗肝胆管结石症。至于服用虎杖后出现低血糖的说法,目前尚无科学依据。